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陶冬認為,從歐美最新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看,新冠疫情的最壞時間可能已經過去。今年年中前後,經濟活動可以變得更加活躍、順暢,這對公共衛生和經濟增長都是一個好消息。
陶冬在「經濟通」撰文指出,他估計在今年夏季,美國大約有六成左右的人口擁有新冠抗體,或是透過接受疫苗得到抗體,或是患病後產生自身免疫機能,年底前有可能有75%人口產生抗體,最終數字取決於多少人口拒絕注射疫苗。歐洲和日本,也可能在今年年底前達到75%的人口擁有新冠抗體。
他認為,由於人口基數很大,中國大陸接受疫苗的人數也不少,但是距離75%的水準還有較大的差距,不過主要城市預計起碼半數以上人口,年底前可以接受疫苗兩針注射。
陶冬表示,今年下半年,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和大陸大型城市,大致達到或接近達到群體免疫所需要的抗體水準,對於人類抗疫無疑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不過他也認為,接種了疫苗也無法徹底扔掉口罩,疫苗降低病毒傳染的機會和速度,這是政府想要的,平緩疫情的峰值,避免公共醫療資源因為大量病患湧入而癱瘓。從公共衛生角度看這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對於個人來講,光是機率降低,恐怕還不夠好,依然受到病毒的威脅,只是受到感染的概率降低了,發展成重病的機會減少了。因為這個原因,多數人接受疫苗後也未必可以徹底甩掉口罩,跨國旅行還仍可能受到一些限制。
陶冬表示,從研發周期來看,恐怕未來兩年也未必有特效藥出現,因此新冠病毒可能在相當時間內與人類共存,儘管疫苗的推出可以有效遏制疫情的迅速蔓延,減低重病率,但是不會令疫情嘎然而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