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病毒株已分化五大類型,不同於二○一九年年底爆發時的病毒株,二○二○年二至三月以二○一九年病毒株為主,但二○二○年四月後已演變為不同形態,因病毒變異非常快,以致增加防疫難度。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昨於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報告指出,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武漢,屬於變異率高的RNA病毒,靠著超強傳染力在九個多月傳遍全球各國,在傳播過程中持續演進變異,被各國科學家一一記錄。
以台灣病例為例,最早以二○一九年病毒株為主,近幾個月則是以歐洲病毒株為大宗。長庚研究比較台灣與全球病毒株演化樹,發現台灣共有兩波境外感染,第一波境外感染主要是中國返台,以中國病毒株為主,第二波主要為歐洲病毒株,也有中東旅遊史相關的變異。
陳秀熙指出,《Nature》研究報告發現,新冠肺炎病毒株最早有兩派分支,一支來自「華南海鮮市場」,另一支來自「非華南海鮮市場」,兩者引發疾病嚴重度相似,主要侵犯年長者和男性。
陳秀熙表示,如各國科學家預期,這個RNA病毒變異快速,哥倫比亞分析當地最早一隻病毒,為二○一九年十二月七日來自亞洲的一株病毒,隨時間演進,不同國家病毒株多重輸入境內,病毒變異極快,讓防疫相形困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