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月起,家屬可有條件探視長照機構的長輩,疫情之下,長輩的心理健康的危害,更勝於生理,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主任陳永銘表示,心理衝擊不會在一時半刻顯露,輕則睡眠障礙,重則焦慮、憂鬱,國內未有詳細的研究,但政府必須正視。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與中華亞健康協會,今舉辦「從疫情談老年人健康的維護」座談會。陳永銘表示,長輩是染疫後致死的高風險群,但台灣疫情發展受到控制,相對於生理健康,應該要更關注在心理健康,尤其是相對弱勢的長者,如獨居、經濟弱勢、入住安養院等,受到的衝擊將比一般社區內長者大。
陳永銘說,國外疫情嚴峻,不少養護中心已成疫情重災區,子女完全沒辦法訪視,最多僅能隔著一道玻璃,暫時一解相思之苦,沒有子女的長輩,在減少社交刺激以及疫情的心理壓力下,陸續出現憂鬱與焦慮的症狀。
對於沒有子女的長輩,機構及政府協助格外重要,陳永銘建議,機構應該要增設更多課程,讓住在機構的長輩度過這段期間,而獨居在家的長輩,政府也應該加派社工多做關懷,避免漣漪效應。
台北經營管理學院院長陳明璋表示,除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也應開始養成,台灣長者營養狀況差,牙口不佳導致鮮少吃肉,蛋白質補充不足,蛋類、牛奶也攝取不足,無論是因應新興傳染病或是其他各種的疾病,都建議均衡飲食、保持運動、多曬太陽、多喝水才能維持健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