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新冠肺炎延燒全球,台灣全民抗疫百日,不同於多數國家,已盡可能壓低死亡人數,社會也有幸保有基本運作。但防疫進入下一階段,人與人間的社交距離成為常態,如何避免人際距離愈拉愈遠將是全民共同課題。
蘇慧貞表示,大學是產生知識的地方,大學也應在危機時刻承擔起社會責任。成大作為一所全方位的研究型大學,面對防疫,重視兩大核心價值:一是學術專業,二是以科學實證來解決問題。
蘇慧貞說,落實防疫,須重視資訊溝通。例如成大在一月開始布建防疫措施第一線的保全人員、宿舍管理人員、清潔人員,甚至是校安中心值班人員都配置完整衛教訓練。
蘇慧貞說,防疫資訊也要精準傳遞給學生,例如部分學生從國外返國,會主動聯絡系所,不會直接回到學校。這些學生一方面保護自己,也保護自己的社群,降低大學的風險。
除了資訊溝通,科技工具也發揮重要功能。蘇慧貞舉例,如線上遠距教學,讓大學在危急時刻,可繼續提供學習資源;醫院篩檢工作電子化,可減緩疑似病例對醫療院所造成衝擊;或是磐石艦事件,確診者的足跡追蹤等,都倚賴環境的軟硬體準備。
但蘇慧貞說,台灣抗疫百日有成,下一步「應該要往前看」,例如當人與人間的社交距離成為常態,如何避免人際距離愈拉愈遠?目前遠距數位工具蓬勃發展,但她認為,這些工具就算做到極致,仍有根本上的缺憾——無法面對面互動。
蘇慧貞舉例,該校近日舉行校務會議,與會者可自由決定到現場或使用視訊開會,「但想到現場的老師,遠遠高於留在線上的人」,顯示人們仍十分重視實體活動。
為兼顧防疫與人際需求,蘇慧貞說,社會需要更努力一些,讓實體互動繼續發生,例如過去的室內課程,要開始引導室外學習的機會,或是訂出更明確的社交規範,「用盡一切可能,不要讓人際距離拉開」。
蘇慧貞也說,台灣相較於多數國家,是本次防疫模範生,已盡可能壓低死亡人數,社會也有幸保有基本運作。但人民保住性命後,社會要維持生機,必須恢復經濟活動,甚至在全球疫情嚴峻之際,逐步恢復國際流動。
蘇慧貞也表示,台灣有非常優質的公衛體系,且在此次疫情中受到國際矚目及肯定。台灣應趁勝追擊,分階段引介不同地區專家學者來台,藉機留住本地菁英、延攬國際人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