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傳出英國政府打算放任一般民眾染病,以達到群體免疫效果。國內專家表示,這般作法有理論基礎,但風險很高,可能引發國際防堵而嚴重影響經濟,且無法預測病毒是否會突變讓感染者無法產生保護性抗體,屆時不僅群體免疫幻滅,還可能招致更大災難。因此,台灣還能圍堵病毒時,應盡力圍堵。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高醫大熱帶醫學暨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陳彥旭表示,部分病毒進到人體一段時間後會產生具有保護性的抗體,罹病後康復的人可以預防下一次的感染。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有這種特性,像是愛滋病毒就沒有,但目前看來,SARS、MERS與新冠肺炎等冠狀病毒均有這個特徵。
因此,當這類流行病演變成無法收拾的社區流行時,執政當局可考慮讓輕症患者待在家休養、自行康復,過程中遇疾病惡化時才就醫。如此可避免輕症患者湧入醫院使醫療體系崩盤,也保全最需要治療的重症患者。
陳彥旭表示,當一個社區擁有抗體的民眾占比達到六成、七成,約莫就能達到群體免疫,停止疾病流行。過去伊波拉病毒缺乏疫苗與藥物時,就有非洲國家封鎖境內部分區域,讓區域內的民眾交叉感染完,終止感染鍊。中國近日疫情趨緩,也有可能是因為有部分人民感染過,不過中國疫情實況仍應打個問號。
被問及台灣何不現在就採取類似作法、藉此減少邊境管制與追蹤採檢等重大成本,他回應,這樣的措施風險很高,其一,此舉可能讓其他國家防堵我國、使台灣經濟崩盤;其次,病毒會突變,倘若病毒發生大突變、進到人體後不產生保護性抗體,這個作法就會失效,屆時恐招致更大災難。
因此,陳彥旭認為,當一個國家還有力圍堵新冠肺炎病毒時應盡可能圍堵,包括拉高邊境防線、整備醫療體系、強化民眾衛教等;圍堵期越長,也越能爭取時間發展藥物與疫苗,且能等待觀察季節改變是否會減少傳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