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出現多起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出現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個案。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今分享收治2例兒童MIS-C個案,其中一名2歲女童確診後隔20天,再度出現高燒,除了嘔吐、肚子痛以外,甚至還出現耳朵痛、大腿痛等症狀。
疾管署今上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說,他先前收治一名2歲女童,5月12日確診,當時有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緩解後,隔20天又再發燒到40度,且除了嘔吐、腹瀉、肚子痛以外,還出現耳朵痛,大腿痛。
呂俊毅表示,該名2歲女童出現症狀,外觀表現疑似川崎症,包括發燒、結膜炎、草莓舌、頸部淋巴結腫大、皮疹等,後續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及單株抗體,目前還在醫院治療中。
他說,起初活動力不錯,但MIS-C可能突然休克,相較川崎症較少發生休克,臨床上需要注意。
另一名10歲男童,4月27日確診,當時僅發燒2天,後續沒有任何不舒服,過了1個月到5月28日又發燒到39.7度,出現肚子痛、腹瀉、嘔吐,眼睛結膜發炎、嘴唇紅且乾裂、脖子淋巴結腫大,沒多久血壓偏低、出現休克,緊急收住院,其臉部、手肘出現紅疹。
呂俊毅表示,該名男童確診後引發MIS-C多重器官異常表現,心臟、肝臟、胰腺、凝血、結膜炎、皮疹、頸部淋巴結病以及休克,後續給予免疫球蛋白跟類固醇治療。MIS-C臨床治療需觀察一段時間,不要太快停藥。
呂俊毅指出,MIS-C身體多重器官系統發炎症狀表現,較容易好發在兒童確診後2至4周(6周),以5至11歲且男童略多,表現類似川崎症但不完全相同,MIS-C以發燒1至3天以上,且合併至少2個器官系統異常,容易休克等症狀表現。
呂俊毅表示,兒童確診後出現MIS-C,與新冠肺炎確診有關,但與新冠肺炎造成嚴重度無關,國外研究帶有某些基因者較容易出現MIS-C,表現以腸胃道症狀如腹痛、嘔吐、腹瀉等最常見,此外也可能有頭痛、脖子僵硬、幻覺、異常行為等,以及心搏過慢等表現。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