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砧板卡頑固污漬油脂怎麼清,4便宜小物幫大忙!砧板多久要換新?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時尚橘

Live well/愈住愈年輕 給爸媽舒適的家

打造舒適居家過程,也能促進子女和長輩互相更加了解。
打造舒適居家過程,也能促進子女和長輩互相更加了解。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當八旬的老父母在家中跌倒,導致骨折或嚴重後果,才令子女們驚覺,營造舒適居家的重要性。

有愈來愈多50至65歲的大人們,他們預先貼心設想父母的需求,陪伴父母一起打造養老宅,也預約自己的理想老後。年近中年,除了感受自己的體力衰退,更要親眼目睹父母的老邁,如何貼心地陪伴父母老去,是值得學習的功課。

當長輩抗拒改變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說,他未與媽媽同住,去年夏天,他的82歲媽媽在家中跌倒,好幾個小時之後才被來到家中的居服員發現,而且因為天氣太熱,媽媽從來都不捨得開冷氣,還導致她些微脫水。

浴室無門檻,減少絆倒機會。 <br />圖/永慶居家服務中心提供
浴室無門檻,減少絆倒機會。
圖/永慶居家服務中心提供

徐業良觀察,長輩喜歡住在自己熟悉的空間,但隨著年紀愈來愈大,體能逐漸下降,需要增設無障礙設施或是清理居家障礙物,減少意外發生的風險;但是老人家怕花錢,也不喜歡大興土木,認為對生活是很大的打擾。

徐業良建議,若要變動長輩家中的動線或是陳設,不要貿然地加入太多新的變動,得漸進、細微的一步步改變,「在打造舒適居家與尊重長者生活習慣取得平衡」。

用心傾聽需要

幫父母重新規劃老後宅,更能理解長輩的生活狀況,徐業良說,自己22歲後,就離家求學、出國工作、成家立業,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好好傾聽媽媽需要什麼。

徐業良說,透過了解媽媽的生理狀況,並盤點居住的需求,彼此討論如何改變環境,打造舒適居家不只是居住功能性的問題,而是世代間的互動,促進子女與長輩間的關懷與了解。

需爬高爬低的換燈、清理天花板垂直性家事需求,是熟齡族群的家事痛點。 <br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需爬高爬低的換燈、清理天花板垂直性家事需求,是熟齡族群的家事痛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準備自己老後

多年前,他為媽媽選擇適合養老的住處,像是搬離大馬路邊,保障長輩出入安全,並為媽媽選擇管理完善的住處,當媽媽有爬高、爬低的換燈泡、打掃等垂直性家事需求,可以請管理公司協助。

陪伴媽媽打造舒適居家的過程中,也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老後生活。徐業良說,他今年56歲,家裡有4個兄弟姊妹,而他只有1個女兒,當下一代愈來愈少,他很清楚,他這一代,老後不會有那麼多小孩來照顧自己,因此自己要幫自己準備。當嬰兒潮世代逐漸老去,子女愈生愈少,他們提早「知老」、「認老」、「備老」。

他在50歲時,搬離了年輕時嚮往的獨棟透天厝,搬進電梯公寓,裝潢時拆掉浴室浴缸,拆除不必要的隔間,讓家中保持開闊,也減少動線的障礙,選擇養老宅,讓下一代無後顧之憂。

拆除不必要的隔間,讓家中保持開闊。<br /> 圖/游智文攝
拆除不必要的隔間,讓家中保持開闊。
圖/游智文攝

自主生活能力

82歲的彭玉嬌,住在四層樓透天厝中,自從4年前脊椎開刀治療後,每天要到四樓祭拜祖先、拈花惹草的悠哉日常,就此變了調。

她的腿力不如從前,走路緩慢,時常感到無力,只能用倒退的方式上、下樓梯,彭玉嬌說,曾經花了1個小時,仰賴拐杖,才能一步步從四樓走下來。

彭玉嬌的兒子譚先生說,早上出門做工,幾乎晚上7、8點才回到家,有時候還加班到9點半,白天外出工作,很擔心母親上、下樓梯的不便和危險,一直在尋求適合代步上樓的方法。

白天彭玉嬌一個人在家,她不想麻煩她的小孩,也希望在透天厝這樣的垂直空間中,保有生活品質。她向兒子表達她想自主生活的需求,兒子於是帶著老媽媽諮詢樓梯型的升降椅。

熟齡族腿力不如以往,樓梯型升降椅可讓長者保有生活品質。<br /> 圖/王奎元攝
熟齡族腿力不如以往,樓梯型升降椅可讓長者保有生活品質。
圖/王奎元攝

升降設備業者立穩機電董事長羅光斌表示,各縣市土地建物規範的建蔽率有限,建築面積多是居住用空間,找不到多餘的面積來增設電梯,而現有法規中,只要建物取得建照後再施作後續結構的工程,都是違章建築,因此許多居家受限於法規無法裝設電梯,樓梯型的升降椅成為最好變通的選擇,可依住宅內部樓梯結構客製化。

當年齡愈來愈大的老人沒有生活的自由與行動力,反而會加速長輩老化,樓梯型的升降椅解決了彭玉嬌渴望輕便上、下樓的問題,她說「我要怎麼坐,就怎麼坐」,不用依賴子女,彭玉嬌可以在自家活動自如,保有好的生活品質。

時尚橘 居家佈置 吳思萍 老後住宅 養老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