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工作的緣故,我和先生長年定居國外。無論工作多忙,我們每年都會回台探視家人,除了紓解思鄉情緒,也聊表陪伴的義務。去年回台時,我們回到老家探視年邁的爺爺,由於奶奶早逝,加上兒女各自在外發展,爺爺的眼神總是透露著孤寂。爸爸及叔叔除了盡心輪流陪伴,更聘僱專業的看護每日待命,以確保爺爺的起居能得到妥善照料。
探視期間,爸爸私下對我說,我們是何其幸運,能夠聘請到這位私人看護,她不僅將爺爺視為家人,將他的生活起居安排妥貼,更能安撫爺爺頑固的情緒。爺爺雖已年邁,卻也愈發倔強,有時候外人的一句話反而比家人的十句話來得有效。
那時的爺爺正緩緩朝我走來,我一如往常地撲向爺爺懷中撒嬌,在爺爺眼中,我永遠是長不大的孫女。
回到美國後,因緣際會下,我結識了一對年逾八十身體卻依然硬朗的老夫妻。夫妻倆於台灣退休後赴美與子女同住,並幫忙照顧剛出生的小孫女,一住便是二十年。如今小孫女已展翅高飛,老夫妻於重擔落下後決定搬離子女住處,改住在環境清幽的老人公寓。身為鄰居的我,也因此多了幾分和他們相處的機會。每當我們一同前往圖書館參加活動時,旁人總會問及:「這是妳的爺爺奶奶嗎?」我都會微笑搖頭解釋。
老夫妻的存在令我聯想到自己的爺爺,那是一種既熟悉又溫暖的感覺。在我陪伴他們的同時,我明白此刻遠在台灣的爺爺也有家人及看護的陪伴;對老夫妻而言,於遙想孫女之際,也能在我的身上看到孫女的樣子。我們之間雖無血緣關係,卻能在彼此身上找到另一種形式的慰藉。
能夠陪伴自己的家人,絕對是件幸福的事。然而在現實考量下,我們都有可能成為離鄉背井的遊子,無法常伴家人身旁。在差強人意之際,倘若大家願意將這份「缺席的遺憾」投射於他人,善意就可以因此傳遞,世界也能多一分溫暖。因為當你在關懷他人的同時,你的家人或許也在某處接受別人的關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