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科普好健康

長期腹瀉又貧血 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

被輕忽的重大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
被輕忽的重大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
圖╱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提供

十八歲應是青春與汗水交織,在運動場上奔馳、在公園或圖書館談戀愛的年紀,然而陳同學卻是被爸爸媽媽推著輪椅進到診間,滿臉疲憊、身形消瘦,檢查發現他的血紅素指數竟只有五。

5大症狀 貧血 發燒 血便 腹痛 腹瀉

一般而言,男性血紅素指數應在13至18之間,但陳同學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隨時有生命危險,必須緊急住院治療。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頻繁血便,造成血紅素快速流失,臉色發白、全身無力,甚至連講話都很吃力。

發炎性腸道疾病係因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依發炎分布形態、侵犯腸壁程度,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由於症狀與大腸急躁症相似,例如:腹痛、腹瀉,常被患者忽略,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發炎性腸道疾病還會伴隨著貧血、發燒、血便等症狀,且主要好發於年輕族群。陳同學就是如此,經常送急診、發高燒,每個小時都在拉肚子,超過一半便便都帶著血,整個人一直消瘦,青春歲月幾乎都在馬桶上面度過。

拖太久才確診 恐得切腸保命

由於飲食西化,加上環境衛生改善,導致腸道對於病菌的抵抗力變差,以致國內發炎性腸道疾病患愈來愈多,估計目前全台約有兩萬兩千多名患者,實際就醫人數則有一萬多人。

正因許多醫師不熟悉這類疾病症狀,患者到處求診,總是拖了好久才能確診,此時病況已達中重度,陳同學如此,大多數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也是如此。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患,治療時間點相當重要,有時只是間隔七天,治療方式就可能從藥物治療,變成切腸保命。

目前臨床上有許多檢驗方式,如內視鏡、膠囊內視鏡,都可以用來診斷是否為發炎性腸道疾病。內視鏡為侵入性檢驗方法,多數病患對此類方法較為抗拒,甚至因此拒絕就醫。

張崇信 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
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張崇信 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 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屬重大傷病 排便習慣改變是警訊

最新檢驗方法是利用糞便檢驗、超音波或大小腸核磁共振攝影評估腸壁發炎腫脹、狹窄膿瘡等初步情形,最後用膠囊內視鏡或雙氣囊小腸鏡確立診斷。抽絲剝繭,按部就班,早期篩檢、早期診斷,且要及早治療,才能緩解,避免惡化。

隨著藥物的研發精進,發炎性腸道患者也有機會重拾正常人生。目前輕度患者多以類固醇為主要治療方式,中重度患者則有生物製劑可以治療,現在已有新一代腸道專一生物製劑,直接作用於腸道,使腸黏膜癒合速度增快,兼具療效與安全性,降低切腸風險。

此外,發炎性腸道疾病屬於重大傷病卡的範圍,家屬應該盡快申請重大傷病卡,以減輕治療上的經濟負擔。

臨床顯示,貧血、發燒、血便、腹痛、腹瀉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五大警訊,以排便習慣改變最明顯,如果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務必儘速就醫,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血便 血紅素 潰瘍性結腸炎 克隆氏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