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健康快樂地活久一點嗎?專家建議「2類長壽飲食」,限制攝取5種食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科普好健康

二戰飛官苦半世紀 成就人工水晶體

壓克力材質適合製作光學鏡片且具有生物相容性,是目前人工水晶體主流。
壓克力材質適合製作光學鏡片且具有生物相容性,是目前人工水晶體主流。
圖/嘎哩喇賽-Pink

白內障手術植入人工水晶體已是例行公事,而且藉著高端的人工水晶體光學設計,患者不但在置換水晶體後能夠復明,更可能消除原有的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等屈光異常,可說造福全人類。人工水晶體的問世還不到一百年,台灣使用人工水晶體的歷史也不超過40年。人工水晶體如何問世,談起來可是一頁傳奇。

晶體移植 前人屢敗屢戰

就像拔牙後,裝顆假牙才能恢愎咀嚼功能,白內障手術移除天然水晶體,那麼為何不還給眼睛一個水晶體呢?這樣的想法在18世紀著名的情聖卡薩諾瓦(Casanova)的回憶錄中就有記載,他描述義大利當時的流浪眼醫塔弟尼(Tadini),曾經在華沙向他展示裝滿玻璃珠子的神祕小盒子,宣稱這是在白內障手術使用的。

後來卡薩諾瓦因風流事蹟在馬德里入獄時,竟然和塔弟尼久違重逢,這時塔弟尼的身分是卡薩諾瓦囚房外的獄卒。他隔著囚門向卡薩諾瓦告解,其實從來沒有機會植入過這些玻璃球。

雖然塔弟尼沒有機會植入,同時期的德國德勒司登卡薩馬塔(Casamata)醫師則是大膽的在患者身上嘗試,打開角膜放入一個玻璃鏡片,然而,瞬間鏡片就掉進眼球底部了。

時間再拉近到1954年,南斯拉夫的醫師卡弗卡(Cavka),治療一位二次世界大戰慘遭轟炸重傷雙眼的年輕患者,這位患者兩眼都接受角膜移植。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緣故,卡弗卡醫師也想來做水晶體移植。

他描述從亡故者身上取下天然水晶體,在囊外摘除這位年輕患者的白內障後,再將亡故者的水晶體經由角膜切口塞進患者眼中,然後縫合。經過六個月觀察,竟然還可以維持透明,雖然並沒有文獻照片可以證實,但這可能是史上唯一一例的天然晶體移植手術。

機艙碎片傷眼 成人體實驗

許多人都有裝置人工水晶體讓眼睛復明的概念,但是對用什麼材質來製作水晶體,如何固定在眼球內都摸不著頭緒。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才有了這段傳奇故事,進而讓人工水晶體誕生。

話說希特勒閃電戰勢如破竹橫掃歐陸,在敦克爾克大撤退後,英國就成了德軍的嘴邊肥肉。德軍想要宰制不列顛,就要把握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

英國為了防衛本土,由明流雅士組成的皇家601中隊在海峽上與德軍激戰居功厥偉,其中外號名為「老鼠」的克利福(Cleaver),是滑雪高手也是空戰王牌,在1940年一次急著登上霍克颶風式座機時忘了戴上護目鏡。很不幸的在這次任務中,敵機槍炮擊中了他的壓克力座艙罩,粉碎的碎片重傷他的雙眼。雖然沒了視力,克利福還是推開座艙罩,將飛機倒飛,藉著自由落體脫離機身,展開降落傘奮力逃生,傳奇生還。

克利福獲救後,右眼全盲,僅剩的左眼也布滿壓克力碎片,造成外傷性白內障及許多大小傷口。受命醫治他的醫師里德利(Ridly)在1930年代已經有製作人工水晶體的想法,但未積極的行動,除了克利福外,里德利也收治了許多類似案例,讓他有機會觀察這些壓克力碎片留在眼球內的反應。

這真是絕佳的生物相容性試驗,證實了壓克力不會被眼球排斥,可以用來製作人工水晶體。並且材質不會降解或崩碎,比人的壽命還長。還有良好的光學特性及適當的折射係數可以做成鏡片。

1948年,他的學生史蒂芬佩瑞(Stephen Perry)在觀摩例行的白內障手術時,問里德利:「您沒有想要再放入一個新的晶體嗎?」這刺激了他完成這項醫學上的大突破,1949年11月29日終於植入史上第一片人工水晶體在患者眼中。

他苦50年 造福白內障病友

王孟祺 醫師
珍世明眼科院長
王孟祺 醫師 珍世明眼科院長
傳奇並還沒結束。克利福的人體實驗造福其他患者,他的左眼卻歷經了18次大大小小的手術。直到1987年,照顧他的醫師阿諾(Arnott)認為醫學技術已經成熟到可以為克利福處理白內障,才為他更換了人工水晶體,大約50年的光陰這個傳奇才劃下了完美的句點。

邱吉爾曾評論不列顛空戰:從來沒有這麼少的人為這麼多的人作出過這麼大的貢獻。其實,這句話也很適用在人工水晶體的傳奇上,克利福眼中的壓克力碎片,幻化成千千萬萬患者眼中的人工水晶體,白內障再也不是致盲的首要疾病了。

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 王孟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