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是人體正常老化下不可避免的眼科疾病。水晶體可視為位於瞳孔後面,聚光成像且能吸受過濾紫外光與藍光的凸透鏡,當年齡漸大,水晶體逐漸混濁,就會造成白內障,其他像是本身有糖尿病、高度近視、青光眼等,皆會使白內障提早報到。
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口服藥物和眼藥水,被證實有效防止或治好白內障,手術是主要治療方式。白內障手術合併水晶體植入,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療的方法,隨著醫學進步,開刀時間縮短、合併症也減少.且植入的人工水晶體極薄,有助眼壓控制,矯正視力效果也非常好。
白內障手術分成「囊內」手術與「囊外」手術,說明這兩個醫學名詞之前,我們要先了解水晶體的構造。民眾可以把眼睛想像成「瓜子」,水晶體分為表皮的囊和中心的核, 囊有前囊和後囊,水晶體的核是造成水晶體混濁的主要角色,也是造成病患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當我們在探討白內障手術時,重點是如何將水晶體的中心核移出。說到囊內囊外白內障手術,病患常不了解,最終常問:超音波手術是哪一種呢?
所謂「囊內手術」,是早期白內障手術,指水晶體核在前囊後囊中一起取出,再放入前房人工水晶體,容易引發眼壓高、角膜水腫,視網膜剝離與黃斑部水腫等併發症。
「囊外手術」指的是將前囊切開,將水晶核移出後囊外,這種方式能保留後囊,以能放入後房人工水晶體,這是近30年來所發展的手術方式,但傷口仍大。
至於所謂的「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是囊外水晶體手術的進階版,在儀器不斷改良及技術突破下,已成為現今白內障主流手術。
「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先在角膜外側邊緣做一個小缺口,經由小缺口將原子筆頭大小的超音波探頭伸入眼球至已切開的前囊內,進行水晶體乳糜化之後吸出,這是囊外手術,只是更加精密,打開前囊、保留後囊來進行水晶體乳化術,可使晶體乳化容易進行,也能夠安全的放入人工水晶體。
這樣的手術方式,傷口小、免縫線,已進步至局部用麻醉藥即可,改善了手術合併症與縮短手術時間,術後恢復較快,散光形成機率也下降。
40年前囊內手術必須住院7天、吊點滴、吃藥加上術後縫合,手術時間長,感染率高,相較之下,超音波晶體手術方便進步 ,十分鐘即可以完成。
不過,囊外手術後,可能因水晶體後囊上細胞增生造成混濁,導致視力下降,稱為「繼發性白內障」,也就是俗稱的「二度白內障」。這種情況,可在門診做雅鉻雷射切開水晶體,便能改善。但繼發性白內障何時發生?每個人不一樣,有人3個月就回來求診,也有人3年後才發生。
因此,現行白內障手術分成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即為上述的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或水晶體囊外白內障移除術,當繼發性白內障發生後,再進行第二步驟的門診雷射。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