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3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100���
共找到
3033
筆 文章
-
-
2025-11-03 焦點.元氣新聞
CNN推薦美食 虱目魚全身都是寶
虱目魚榮獲CNN推薦「台灣必吃十大美食」,秋季正是虱目魚最肥美的季節。桃園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表示,虱目魚全身都是寶,從魚頭、魚背、魚肚、到魚皮,本身的魚油屬於「好油脂」,其Omega-3脂肪酸具有保護心血管、視網膜神經細胞、抗發炎以及延緩阿茲海默症發生的效果。虱目魚又稱「牛奶魚」,營養價值高。陳姿吟說,虱目魚富含蛋白質,包含多種胺基酸及膠質;蛋白質、脂肪遇熱乳化後,成分會釋放到湯頭裡。相較於其他禽畜類,魚肉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陳姿吟指出,虱目魚的蛋白質含量極高,背肉為23.46%、腹肉為18.77%,成人每天食用200公克的虱目魚,就可以攝取超過每日所需蛋白質含量一半以上。Omega-3部分,每100克魚肉約含100毫克EPA及478毫克DHA;菸鹼酸、鈣含量也相當豐富,對身體的生長和代謝非常重要。國健署在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虱目魚肉質細嫩、風味鮮甜,各種料理都十分適合。虱目魚的蛋白質有修復組織、造血與增肌功效;鈣質可強化骨骼與牙齒健康、維持神經與肌肉的功能;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保護心血管、幫助維持視力健康。陳姿吟表示,虱目魚料理變化多,可以煮、煎、炒、炸、蒸、滷、醃,「醬滷」是台南人的經典做法,若是加了蔭鳳梨、豆豉、西瓜綿等食材,建議料理要減少鹽。不過,陳姿吟提醒,被限制蛋白質攝取的洗腎患者,吃虱目魚勿過量。虱目魚的刺多且細小,老人及小孩食用時要特別小心,最好先挑刺去骨。一般人食用,建議選擇烹調較清淡的虱目魚肚湯,或是蒸煮、用少油乾煎的方式,務必控制用油量。新鮮虱目魚挑選4大重點● 魚眼睛:自然微凸、清澈明亮● 魚鰓:呈鮮紅色或暗紅色● 魚腹:緊實、不鬆垮● 魚皮:呈現自然光澤、鱗片完整
-
2025-11-01 慢病好日子.深度報導
讓醫、病、照護者被理解 50個故事 看見台灣醫療的溫柔革命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長期關心民眾健康福祉,以讀者和使用者為關懷的核心,努力創新並提供從意見領袖到每一位受眾,都信任且需要的內容與服務。當我們與百靈佳殷格翰藥廠攜手發起「脈動台灣,醫路前行」故事徵集計畫時,我們自問:「除了報導醫療新知,我們能否搭建一座橋梁,讓醫者的堅持、病友的勇氣、照護者的愛,真正被社會看見?」答案是肯定的!在超過兩個月的徵集期間,我們收到來自全台各地總計155件投稿,從醫學中心到偏鄉診所,從都市到原鄉,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顆溫暖的種子,在台灣醫療土壤中生根發芽。媒體作為平台 串聯醫界、產業與民眾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指出,此次合作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健康相關的四大主題為核心,希望透過真實故事,合力提升民眾健康識能,為健康台灣努力前行;作為媒體,真正的關鍵價值在於「連結」—將醫界的專業、產業的資源與民眾的需求緊密串聯。令人動容的是,這次徵集不僅收到醫護人員的投稿,更有許多病友與家屬主動分享他們的經歷。這正體現我們一直以來的信念:「醫療議題不該只存在於診間,而該成為社會共同對話的課題」。從個人出發 把苦難殯成助人的力量在評選過程中,有幾個故事令人特別印象深刻:像是新光醫院「肌無力俱樂部」的志工們,創造了「超級學長姊」制度。志工會長羅宗惠說:「醫師講100句話,不如同學講一句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沈名吟副院長,作為全台最資深的大腸直腸外科女醫師,她創立跨國女醫師聯盟,成為支持亞洲新生代女醫師的力量;而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學科副教授陳國鼎,串聯了全台醫療資源,建立「唇顎裂治療網」,減輕家庭的奔波之苦。這些故事的主角,無論是醫師還是志工,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影響力。他們把個人的苦難轉化為助人的能量,把專業的堅持延伸為社會的關懷;作為媒體工作者,我們深深以能傳遞這些故事為榮。未來,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將持續扮演好平台的角色,讓更多美好的醫療故事被看見,讓病人的聲音被聽見,讓醫護的付出被理解。我們相信,當故事成為藥方,當理解取代誤解,台灣的醫療環境將朝著更溫暖、更永續的方向前進。脈動台灣醫路前行 50個好故事值得被看見生命總是不停前進,我們能推動它往更好的方向。脈動台灣醫路前行精選50個故事,每一則都蘊含了溫度與力量。從日常的守護到生命的轉折,故事背後是一個個真實的人,努力讓醫療更有溫度、更貼近生活,更動人的篇章,值得你親自去感受。立即閱讀:脈動台灣醫路前行 50個好故事
-
2025-10-31 焦點.元氣新聞
台中孕婦疑因氣喘失去呼吸心跳 醫提醒:懷孕持續用氣喘藥利大於弊
台中市西屯區一名懷胎2個月孕婦,上午疑似發生氣喘,求助時又遭反鎖門外,警消獲報到場時已失去呼吸心跳。台灣胸腔重症暨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周昆達說,美國研究顯示,孕婦發生氣喘機率達3%至8%,且懷孕29至36周更容易惡化,為避免孕婦中斷用藥反而增加危險,學會曾發布相關指引,目前多數氣喘用藥於孕期使用「利大於弊」,建議民眾如有擔心,可向醫師詢問。胸腔重症暨加護醫學會2018年發布「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增列女性懷孕氣喘的治療方針,其中提到,高達3成本來就罹患氣喘的孕婦,曾在懷孕期間發生中重度氣喘,卻有半數以上孕婦擔心用藥影響胎兒,而暫停使用,導致氣喘控制不佳,同時,周數增加,孕婦橫隔膜向上推擠最多達4公分,患者肺活量下降,氣喘問題更明顯。周昆達說,臨床上預防孕婦氣喘,最擔心「不規律用藥」,部分孕婦擔心用藥影響胎兒,在懷孕後中斷氣喘藥物使用,主要擔心吸入性用藥、類固醇藥物等,對懷孕造成不良影響,這些藥物雖不可能標榜100%安全,但經學會分析,孕婦使用類固醇藥物並無疑慮,使用吸入性藥物時,則建議考量利弊決定是否用藥,但懷孕期間,多數情況為「利大於弊」。周昆達表示,患有氣喘的孕婦可安全使用類固醇,鼻噴式擴張劑利大於弊,其他藥物如生物製劑,部分病人擔心影響免疫,但仍建議懷孕後應持續使用,建議孕婦如有疑慮,可先諮詢醫師評估風險,並在用藥後定期追蹤監測各項數值,破除懷孕就應停用氣喘用藥的想法,避免中對治療,導致疾病控制不佳,反而危急孕婦及胎兒安全。
-
2025-10-30 養生.營養食譜
低調的超級食物!山藥富含黏液蛋白 穩定免疫力、補充能量的好食材
提到山藥,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藥膳燉湯,營養師王證瑋表示,山藥不僅僅是養生料理的配角,更在營養學中被譽為「低調的超級食物」。它質地細緻、口感綿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醣體、寡糖與礦物質,可幫助腸胃、穩定免疫系統,對銀髮族、上班族及忙碌現代人來說,都是日常保養的理想選擇。黏液蛋白保護腸胃 減少刺激與不適山藥的營養亮點之一是富含「黏液蛋白」。王證瑋指出,這種天然物質可在腸胃黏膜上形成保護層,減少外來食物或胃酸對腸壁的刺激。對於經常有胃酸逆流、胃脹氣或腸胃不適的人,適量攝取山藥能緩解不適並促進消化。此外,山藥質地柔軟、易消化,也非常適合長者及咀嚼能力較弱的族群食用。多醣體提升免疫力 強化身體防護力山藥除了保護腸胃外,還能強化免疫功能。其所含的多醣體具有啟動免疫細胞活性的作用,能幫助人體抵抗外來病原。王證瑋提到,黏液蛋白則能促進蛋白質吸收,使營養素更充分利用,進一步增進體力與修復力。對於經常加班、壓力大、睡眠不足的上班族而言,山藥是能穩定免疫力、補充能量的好食材。且山藥含有天然的寡糖,具有「益生元」的作用,能成為腸道益菌的養分來源。長期攝取可促進腸道菌相平衡,改善便祕、腹脹等問題。腸道健康與免疫、防疫能力息息相關,甚至會影響情緒穩定與睡眠品質。因此,常吃山藥不僅能讓腸胃更順暢,也能間接提升整體健康與心理狀態。富含鉀離子 有助穩定血壓與心血管健康對於現代外食族而言,攝取過多鈉鹽是常見問題。山藥富含鉀離子,能幫助體內排出多餘的鈉,達到平衡血壓的效果。王證瑋建議,適量食用山藥可減少水腫與高血壓風險,對心血管健康也有幫助。特別是長期外食或偏好重口味者,將山藥入菜,不僅能降低飲食中鈉的影響,還能補充額外的微量元素。天然抗氧化物質 延緩老化與疲勞山藥同時含有維生素C與多酚類化合物,兩者皆具有抗氧化能力,能中和自由基、減緩細胞老化。王證瑋表示,對於長時間使用電腦、用眼過度或承受高壓工作的族群,山藥可協助減輕氧化壓力、維持身體活力。此外,其天然的黏性成分有助潤澤皮膚,使氣色更佳,從內而外達到健康與美麗兼顧。糖尿病患者留意 控制份量最關鍵不過,雖然山藥營養豐富,但其主要成分仍屬於澱粉類,需適量攝取。糖尿病患者或需控制血糖者,應將山藥視為主食的一部分,適量取代飯或麵,以免造成血糖波動。王證瑋建議,每餐攝取量約半碗至一碗(約60至100公克),並搭配高纖蔬菜與優質蛋白質,讓血糖上升速度更平穩。想讓山藥的營養更發揮,可以搭配雞肉、豆腐、海鮮或綠色蔬菜一起烹調。例如山藥雞湯、山藥豆腐煲、清炒山藥時蔬等料理,都是兼具美味與營養的健康選擇。料理時應避免過度油炸或高糖調味,以保留山藥原有的營養價值。蒸、燉、煮都是理想的烹調方式。全齡皆宜健康夥伴 讓飲食更安心山藥不只是「老人家的養生食物」,它其實適合全齡層食用。王證瑋指出,對成長期的孩子而言,它能補充能量、幫助消化;對上班族而言,可緩解壓力、維持免疫;而對長者來說,則有助保護腸胃與穩定血壓。從腸道到心血管,從免疫到抗老,山藥都在默默守護健康。【延伸閱讀】每日蛋白質怎麼吃?專家解答:豆魚蛋肉最佳比例公開為何蛋白質這麼重要?5大功能一次看!吃魚還與改善視力、降憂鬱風險有關?【本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6494】
-
2025-10-29 慢病好日子.慢性心臟病
慢病主題館【心臟病】不明昏厥不是小事!帶你了解可能導致昏厥的心律問題
你有過眼前一黑,下一秒就在地板上醒來的經驗嗎?如果反覆昏厥,可能是潛藏心臟疾病所致,千萬別掉以輕心!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莊文博指出,部分昏厥可能與心臟問題有關,並建議若是發生不明昏厥,可考慮至心臟內科進一步就醫檢查。以下6大QA帶您認識不明昏厥的原因,以及相應的診斷與治療方式。Q1:昏厥與頭暈有何不同?為何需要特別關注? 不同於頭暈,昏厥指的是患者短暫喪失意識後,再自行恢復意識,常因腦部瞬間供血不足所致。莊文博表示,昏厥可能是神經反射性 (例如:長時間站立、處於高溫環境),或者心因性。若是心因性昏厥,從有症狀到昏厥發生的時間較短,常見症狀是心悸、頭暈,也可能完全無徵兆。心因性昏厥在心臟檢查後,可能會發現與心律不整、瓣膜狹窄或心肌病變等問題有關,若未治療也可能存在猝死的風險。Q2:心跳節律異常為何會導致昏厥?可以如何檢查心臟?一般人休息時的心跳大約60至100下。若是因節律異常而心跳過慢或過快時,皆可能造成通往全身及腦部的血流不足,並導致昏厥。為什麼心跳過快時會導致昏厥呢? 莊文博分享,當心跳過快時(例如:每分鐘高達200下),心臟看似賣力跳動,實則動作不到位,無法確實將血液送往全身、腦部,也因此可能造成昏厥。常見的心臟檢查方式有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電圖可用以確認心跳是否有節律問題,心臟超音波則可以確認心臟是否有瓣膜狹窄、心肌肥厚等結構性問題造成血流不足。Q3: 若心電圖沒抓到異常,還有哪些方式能找到節律問題?莊文博表示,單張心電圖可以記錄當下的數秒鐘,雖已能提供許多線索,但檢查當下不一定會出現特徵性的變化。而24小時心電圖及可監測長天期的貼片(7天及14天),雖監測時間較長,但若監測期間沒有發作,同樣較難捕捉偶發心律異常。除此之外,監測時間更長的選擇,則是植入式的心律監測器(ILR),監測器可以連續記錄三年的心律訊號,有助於醫師識別潛在的心律問題。Q4:智慧型手錶能協助監測心臟節律問題嗎?市面上的智慧型手錶雖附有心電圖功能,但莊文博提醒,智慧型手錶記錄心律時需左右手同時接觸電極,當民眾發生昏厥時,可能無法及時按下智慧型手錶的錶冠做記錄。而脈搏紀錄也可能與實際心跳數有落差,建議還是接受專業心電圖檢查較佳。Q5:發現心臟問題後,會有哪些治療方式?除了藥物治療外,若為心臟節律問題,醫師會依照患者病況規劃是否需要進行電燒手術、植入心臟去顫器或節律器。Q6:植入式心臟去顫器(ICD)是什麼? 去顫器有哪些種類? 植入式心臟去顫器(以下簡稱ICD)在偵測到心律異常時,能立即為患者提供治療以恢復正常心跳,適用於具心臟相關病史的高風險族群,以預防猝死。莊文博說明,ICD依去顫電極導線的置放位置,可分為經血管型、血管外型,醫療團隊會與患者討論最適合裝置的種類。經血管型ICD的電極導線會沿著靜脈植入心臟右心室,並將ICD置放於患者胸口皮下組織中。血管外型ICD又分為皮下型及胸骨下型,可提供給病人不經血管的植入選擇,適合年輕或血管無法置放導線的患者。皮下型ICD的電極導線植入於胸骨上方的組織中;胸骨下型ICD則將電極導線放置於胸骨下方,此位置更貼近心臟,因此在心律異常時,可用較小的電量給予有效治療。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依照病況與生活型態等現狀選擇適合的ICD。【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5-10-29 焦點.元氣新聞
推動全齡照顧!周春米宣布2026年前1歲內嬰兒月補助2千元營養金
屏東縣長周春米今在縣議會定期會施政報告,她宣布從2026年1月起將推動「未滿1歲嬰幼兒營養補助金」,每月補助2000元營養金,每年最高可獲得2.4萬元補助,也象徵屏東全齡照顧政策再升級。周春米今天施政報告以「全齡照顧、城市進化、產業升級、文化觀光、屏東韌性」五大面向展現成果與未來願景。推動「全齡照顧」政策,從長輩福利、母嬰照護到公共建設,打造友善城市,今年不僅將敬老、博愛卡點數翻倍至1000點,推動生育津貼首胎補助2萬元、第2名以上新生兒補助提高至3萬元,延續孕婦產檢交通補助、廣設公共托育中心,與全縣幼兒專責醫師布建率達100%,成為婦女從孕期、育嬰到托育的最佳後盾。周春米說,持續強化家庭支持、減輕育兒負擔,2026年1月1日中央將加碼每胎生育補助提高至10萬元,縣府同步推出「未滿一歲嬰幼兒營養補助金」,凡自2025年1月起出生嬰幼兒、且父或母設籍並實際居住屏東滿一年,每月可領取2000元營養補助金,為期12個月,縣府已編列9800萬元預算,期望以實際行動守護嬰幼兒健康,讓新手爸媽更安心。城市建設方面,屏東縣近期完成萬倉街鐵道綠廊道改造,正積極推動多項公共建設升級,包括高鐵延伸、高捷延伸及屏南快速道路等重大交通建設,以及和生市地重劃,與九如巴轆公園、新埤綜合休閒公園與萬丹森林等三大公園改造工程,建置縣網球中心、棒球春訓基地與大同羽球館等運動設施。周春米強調,提升鄉親用路安全是縣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持續進行重大道路拓寬及基礎道路建設,完善鄉親生活環境。全面提升青年生活與學習品質,縣府將於屏北地區打造旗艦圖書館、客家總圖及潮青圖書館,並規畫客家青年基地,創造更多青少年閱讀與學習空間,同時建設恆春國中體育館、滿州國中活動中心以及車城國中游泳池,提供學生更多教育與訓練場域,全力升級校園環境外,更推動1130戶社會住宅興建。產業升級方面,周春米說,屏東已正式納入半導體S廊帶,今年3月,中央宣布國家火箭發射場設置滿州九棚村,國科會已向行政院提出近100億元建設規畫,共同打造國家級太空村。行政院、台積電與國科會支持,今年5月宣布台積電供應鏈進駐屏科,預計將創造1400億元產業效益。目前屏東科學園區招商計畫已全部順利完成,屏東正邁向產業升級的新里程碑。
-
2025-10-29 養生.聰明飲食
地瓜vs.馬鈴薯哪個更健康?營養師揭關鍵差異 答案可能讓你意外
不論是烤、煮、蒸還是做成薯泥,馬鈴薯與地瓜都是日常飲食中最常見的根莖類食物。它們同樣富含碳水化合物與膳食纖維,也是許多飲食法(如地中海飲食、MIND飲食)的主角之一。不過,若從營養學角度來看,哪一種更健康?美國註冊營養師Rachel Gargano與Cara Harbstreet在受訪時指出:「雖然它們都被稱為『potato(馬鈴薯)』,但其實來自完全不同的植物家族——馬鈴薯屬於茄科,而地瓜則是旋花科。」地瓜、馬鈴薯營養成分比一比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每100克熟地瓜(含皮)約90大卡,其中蛋白質有2.0克、脂肪0克、碳水化合物20.7克、膳食纖維3.3克。而每100克烤馬鈴薯(含皮)則含有約95大卡,其中蛋白質有2.6克、脂肪0克、碳水化合物21.4克、膳食纖維2.3克。營養師Harbstreet表示:「兩者的營養差異其實並不大。」地瓜的優點:抗氧化力強、助眼健康地瓜最大的營養特色,是富含β-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幫助維持視力與免疫功能。此外,地瓜還提供豐富的維生素C、B6、菸鹼酸、錳、銅與鉀等營養素。2022年刊於《Antioxidants》的研究指出,地瓜中的抗氧化物質可幫助保護肝臟與心血管健康,甚至具潛在抗癌作用。特別是紫色地瓜含有的花青素,有助延緩老化與減少發炎。但若一次吃太多地瓜,也可能導致皮膚出現黃橘色變化(稱為胡蘿蔔素血症)。雖然無害,但仍建議飲食多樣化,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馬鈴薯的優點:高鉀低脂,幫助穩定血壓「馬鈴薯常被誤解為『不健康食物』,但其實營養價值比想像中高。」Gargano指出,一份馬鈴薯能提供膳食纖維、維生素C、B6、葉酸、鉀與磷等。尤其鉀含量相當高,有助於調節血壓、平衡體內鈉含量。馬鈴薯也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如類胡蘿蔔素、酚酸、花青素與黃酮類化合物,有助於減少發炎與氧化壓力。兩者的潛在缺點由於地瓜與馬鈴薯都屬於高澱粉食物,若需控制血糖,應留意份量與烹調方式。Harbstreet補充:「真正的問題往往不在食材本身,而在於烹調方式。」油炸或加鹽過多的馬鈴薯(如薯條、洋芋片),容易攝取過多飽和脂肪與鈉,對心血管健康不利。地瓜雖較富含抗氧化物,但體積通常較大,熱量與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會隨之增加。減重時吃哪一種更好?Gargano表示:「兩者若以健康方式烹調(如蒸、烤、不油炸),都能成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不過若要比較營養密度,地瓜確實略勝一籌,提供約兩倍以上的維生素與抗氧化成分。「地瓜與馬鈴薯沒有誰更好,重點在於怎麼吃、怎麼搭配。」Harbstreet建議。選擇天然烹調方式、搭配蔬菜與蛋白質食材一起食用,才能兼顧營養與血糖穩定。只要控制份量、避免油炸,無論是甜甜的地瓜或香軟的馬鈴薯,都是餐桌上的健康好選擇。
-
2025-10-29 養生.營養食譜
「海中牛奶」牡蠣低熱量營養密度高!蚵仔湯避免久煮,保留鮮甜與柔嫩口感
蚵仔(又稱牡蠣)被譽為「海中牛奶」,營養密度極高。營養師黃雅鈺表示,每100公克蚵仔含有約9.4公克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來源;同時熱量僅54大卡,相較於其他肉類,屬於低熱量高營養食材。且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修復組織及製造酵素的重要成分,對兒童發育及長輩維持體力都十分關鍵。蚵仔質地柔軟、不需切割,特別適合牙口較差或吞嚥能力較弱的人食用。富含鋅元素 維持免疫與皮膚健康蚵仔中最具代表性的營養素便是「鋅」。每100公克蚵仔約含10.6毫克鋅,為所有常見貝類中含量最高。黃雅鈺指出,鋅在人體中扮演多重角色:參與酵素反應、促進細胞再生、維持皮膚健康與免疫系統運作。缺鋅容易導致味覺下降、傷口癒合變慢及免疫力低下。對男性而言,鋅更與生殖機能密切相關,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因此,適量食用蚵仔有助於提升整體代謝與健康防護力。烹調技巧簡單 掌握鮮度是關鍵想煮出一碗好喝的蚵仔湯,關鍵在於「鮮」。黃雅鈺建議,選購時應挑選外觀飽滿、色澤潔白、有光澤的蚵仔。烹煮時避免久煮,待水滾後放入蚵仔,待湯呈乳白色即熄火,才能保留鮮甜原味與柔嫩口感。此外,蔥花與薑絲是最經典的配料,不僅能提香去腥,亦可促進血液循環、增添暖意。若喜歡清爽口感,可加少許米酒提味,但不宜過量,以免掩蓋海味。創意配料搭配 增添營養與風味層次除了基本調味外,蚵仔湯也能因應個人口味添加不同配料。若想增加層次,可放入少量酸菜絲,微酸口感能中和海鮮的鮮味,使湯頭更有層次感。不過,黃雅鈺提醒,酸菜含鈉量較高,若有高血壓或腎臟疾病者,建議減量或改以其他蔬菜取代。對兒童或長輩而言,可改放切段的金針菇,補充膳食纖維並提升飽足感;同時金針菇的β-葡聚醣有助於腸道健康,讓這道湯品更均衡。營養均衡建議 搭配主食與蔬菜更健康雖然蚵仔富含蛋白質與礦物質,但仍需注意整體飲食均衡。黃雅鈺營養師提到,可在餐桌上搭配青菜與全穀主食,提供足夠的纖維與碳水化合物。若以蚵仔湯作為主餐,可加入豆腐、菇類或蔬菜,讓湯品更豐富,也能延長飽足時間。不過要避免與高脂或油炸食品同食,以免造成腸胃負擔;烹調時使用少鹽、少油原則,更能突顯食材本身的鮮甜風味。適量攝取為宜 海鮮過敏與痛風者須留意雖然蚵仔營養豐富,但並非人人皆宜。黃雅鈺營養師提醒,部分對海鮮或貝類過敏者,食用後可能出現紅疹或腸胃不適,應避免食用。另外,蚵仔屬於高嘌呤食物,痛風患者應適量攝取,以免誘發症狀。建議每次食用份量約50至70公克為宜,每週2至3次即可,避免攝取過多造成代謝負擔。入秋滋補湯品 簡單烹調也能健康養生蚵仔湯不僅美味,還兼具營養價值與健康效益。黃雅鈺表示,只要選擇新鮮食材、掌握烹調時間,再依個人需求調整配料,就能煮出暖胃的秋季湯品。無論是搭配酸菜的微酸鹹香,或加入金針菇的清爽口感,都是家常餐桌上溫馨的選擇。這碗簡單的湯,不僅補身,更蘊含家的味道與季節的溫度。【延伸閱讀】每日蛋白質怎麼吃?專家解答:豆魚蛋肉最佳比例公開為何蛋白質這麼重要?5大功能一次看!吃魚還與改善視力、降憂鬱風險有關?【本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6487】
-
2025-10-28 養生.健康瘦身
整理包/瘦瘦針是減重神器?種類、價格、適用族群和副作用一次看
近年「瘦瘦針」成為熱門減重話題,許多人被廣告吸引、也有人擔心副作用與安全性。到底瘦瘦針的成分是什麼?真的能讓人變瘦嗎?使用上有哪些風險?誰又適合使用瘦瘦針呢?誰又不適合呢?瘦瘦針是什麼?「瘦瘦針」(又稱瘦瘦筆、減重針)是一種以腸泌素(Incretin)為基礎的注射型藥物,最初被開發用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這類藥物能模擬人體自然分泌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和GIP(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透過作用於中樞神經與腸胃道,達到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改善血糖控制等效果,從而幫助減重。目前臨床上常見的三種主要成分包括:Liraglutide(利拉魯肽),商品名善纖達(Saxenda),為每日注射型藥物;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商品名胰妥讚(Ozempic)、週纖達(Wegovy),採每週注射方式;兩者均為美國FDA核准、並經台灣衛福部核准可用於治療特定疾病的處方藥。另外,今年(2025)6月經食藥署核准的猛健樂(Mounjaro),成分為Tirzepatide(替瑞肽),同樣為每週注射,具GLP-1與GIP雙重機轉,同時作用於這兩種腸泌素受體,透過結合GLP-1和GIP各自的機制,產生更強的血糖控制和減重效果,目前台灣已核准用於糖尿病控制及體重管理。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瘦瘦針屬於處方用藥,並非一般美容針劑或保健產品。使用前應由醫師根據個人健康狀況進行完整評估,治療期間也須定期追蹤體重、血糖與肝腎功能,以確保安全與療效。切勿透過非醫療管道購買或自行注射,以免因劑量錯誤或藥物來源不明導致嚴重副作用。瘦瘦針如何幫助減重?瘦瘦針的主要作用機制是模擬腸道荷爾蒙GLP-1(部分藥物同時作用於GIP),在多個層面影響能量代謝與食慾控制,像是抑制食慾中樞,降低大腦飢餓訊號,減少進食量。延緩胃排空,讓飽足感維持更久,進食頻率自然下降。穩定血糖、改善代謝,促進胰島素分泌並降低升糖素,減少能量囤積。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2021)研究,使用Semaglutide每週注射68週後,受試者平均體重下降14.9%,且多數伴隨血糖、血脂明顯改善。瘦瘦針常見種類與差異目前臨床上常見的瘦瘦針主要可分為三種成分,各自擁有不同的注射頻率與藥理特性。Liraglutide(利拉魯肽):最早核准用於減重的腸泌素類藥物,商品名為善纖達(Saxenda),屬於每日注射的短效型藥物。它的特點是能較快抑制食慾與延緩胃排空,因此在初期的體重控制上效果明顯,不過由於需要每天注射,對使用者的生活規律要求較高。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的長效型成分,商品名包括胰妥讚(Ozempic)、週纖達(Wegovy)。該藥物每週注射一次即可維持穩定濃度,研究指出其平均減重效果在多項臨床試驗中最為顯著。除了降低食慾外,也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與血糖控制。Tirzepatide(替瑞肽):新一代的雙重腸泌素藥物,商品名猛健樂(Mounjaro),兼具GLP-1與GIP兩種受體作用機轉。這項雙效設計能更有效促進代謝、改善胰島素分泌,並在臨床研究中展現出優於傳統GLP-1單效藥物的減重成效。整體而言,不同藥物在劑量設計、注射頻率、作用持續時間與副作用耐受性上各有差異,適合的藥物種類需由醫師根據個人健康狀況、生活型態與治療目標進行評估後決定。誰適合施打瘦瘦針?並非所有想瘦的人都能使用「瘦瘦針」。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與《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發表的研究指出,醫師通常會建議以下族群可考慮使用GLP-1類減重注射劑(如 Semaglutide、Tirzepatide):1. BMI≥30的肥胖患者2. BMI≥27且合併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等代謝疾病者3. 嘗試控制飲食與運動6個月以上、減重效果有限者研究顯示,這些族群在醫師監督下使用瘦瘦針,平均可減重10%~20%,同時改善血糖與膽固醇等代謝指標。另外,治療前也會進行血液檢查,評估血糖、肝腎功能與甲狀腺指數,確保用藥安全。但研究也指出,如果有以下情況需避免或經嚴格評估後才可使用,像是懷孕(哺乳中)的女性、有甲狀腺髓質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第二型(MEN2)家族病史者、曾罹患胰臟炎或嚴重腸胃疾病者,以及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最後還有對藥物成分過敏者,都需要經過嚴格評估後才可施打。瘦瘦針常見副作用與應對方式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臨床試驗資料指出,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腸胃道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脹與便秘。約70%~80%使用者在初期有輕中度不適,通常於1~2週內緩解。其他偶發反應包括頭暈、倦怠感、注射部位輕微紅腫,以及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血糖偏低。醫師建議在初期採「低劑量、逐步遞增」方式,餐食少量多餐,避免高油、高糖、高咖啡因飲食。若出現持續劇烈腹痛、黃疸或明顯脫水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胰臟功能。停藥後會復胖嗎?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指出,停用Semaglutide後,若未持續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維持生活型態,約有三分之二的體重會在一年內回升。專家表示,瘦瘦針可作為減重「起步助力」,但長期維持仍仰賴生活方式管理。因此,治療完後,維持均衡飲食,攝取低油、低糖、高纖飲食;再來,規律運動,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以上,並建立規律作息。最後,每3至6個月定期回診追蹤數據,觀察血糖與體重變化。瘦瘦針的價格與療程目前在台灣,瘦瘦針仍屬於自費治療項目。依據2025年市場統計,各品牌價格略有差異,其中Saxenda每盒(含5筆劑量)約為新台幣15,000至20,000元;而Ozempic、Wegovy、Mounjaro等每週注射型藥物,則每支約為7,000至10,000元不等。一般完整療程多建議持續3至6個月,總費用約介於新台幣60,000至100,000元,實際費用會依個人劑量與診所方案不同。而醫師也會依據治療過程中的體重變化、代謝數據與副作用反應,逐步調整劑量與療程長度,並在達到穩定階段時評估是否可停藥或改以生活方式維持體重。醫師提醒:瘦瘦針不是魔法針「瘦瘦針」確實可協助調節食慾與改善代謝,但效果建立在醫療監督與健康習慣配合之下。美國肥胖醫學會(Obesity Society)也指出,肥胖是慢性疾病,GLP-1類藥物應與生活型態調整並行,才能達長期效果。若一味依賴注射而忽略飲食與運動,不僅復胖機率高,也可能帶來腸胃與代謝風險。因此在使用瘦瘦針前,應先評估身體狀況、了解藥物特性,並與醫師討論完整的減重計畫,讓「變瘦」同時也更健康。本文內容僅供健康資訊參考,無法取代專業診斷與治療。若有減重或用藥需求,請務必諮詢合格醫師或營養師,依個人狀況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
2025-10-28 焦點.元氣新聞
黑水虻吃廚餘、守豬瘟防線 嘉義縣全面禁用廚餘養豬
嘉義縣政府今天召開「第2次非洲豬瘟災害應變中心工作會議」,由指揮官縣長翁章梁主持,會中拍板全面禁用廚餘養豬,環保局將依法於近日公告實施,農業處也啟動輔導措施協助豬農轉型。另「黑水虻廚餘全循環中心」可取代傳統廚餘再利用模式,開啟廚餘資源化的新方向。環保局指出,嘉義縣的廚餘主要分為兩類:一為軍營、監獄、校園產生之廚餘,經破碎脫水後送至黑水虻廚餘全循環中心處理,透過黑水虻幼蟲分解有機物、轉化為高蛋白飼料原料與有機肥,達成廚餘不入豬場、全循環再利用;第二類為由清運業者契約收運的社區與餐飲廚餘,禁用廚餘養豬後,改送鹿草焚化廠焚化處理。兩處設施均具足夠處理量能,可全面接手,確保廚餘去化無虞。農業處表示,全縣共有234場養豬場、約32萬8千頭豬隻,目前均完成第一輪疫情調查,狀況良好;其中4場廚餘養豬場共飼養約3360頭,已納入轉型輔導計畫,後續縣府將研議經費協助業者轉換飼料來源,並彙整意見向中央爭取冷凍庫設置經費,以妥善保存病死豬,避免露天棄置造成汙染與異味。家畜疾病防治所補充,縣內已設置24小時防疫專線與養豬戶LINE群組,方便即時通報異常;另要求化製車與消毒車在巡查過程即時回報現場狀況,維持疫情透明化。翁章梁縣長強調,中央日前宣布全國禁宰禁運,嘉義縣已責成警察局加強稽查;而廚餘養豬的防疫風險高,縣府已果斷決議全面禁用。縣府將以最嚴肅態度守住防線,與中央及業者共同防堵疫情。家畜所提醒養豬戶如發現豬隻異常死亡,務必主動撥打24小時防疫專線(05-3620025;0920299202)依法通報,若「被動」檢驗出病毒陽性,除整場撲殺不補償外,將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最高開罰100萬,千萬不可隱匿疫情,確保養豬產業穩定發展。
-
2025-10-27 活動.精彩回顧
【得獎名單公告】Fun 輕鬆、腦力升級!第一次健腦就上手!
【得獎名單公佈】感謝大家對【玩AI抽好禮】Fun 輕鬆、腦力升級!第一次健腦就上手!的熱情支持,得獎名單如下:★7-ELEVEN CITY CAFE 數位提貨卡乙張 / 20 名aXXXXXX3279@gmail.comjXXXXXXn7524@gmail.comjXXXXXXn@skbank.com.twdXXXXXX3@yahoo.com.twaXXXXX@ibfs.com.twwXXXXXXc8706@gmail.comrXXXXXX02831@gmail.comsXXXXXX1201@gmail.comsXXXXXX30@gmail.comsXXXXXX7@gmail.comcXXXXXXi8080@gmail.comcXXXXXX6@yahoo.com.twaXXXXXX000@yahoo.com.twxXXXXX@gmail.comaXXXXXX49286@gmail.comaXXXXXXo0715@gmail.comzXXXXXX8@gmail.compXXXXXX0@gmail.comaXXXXXX@yahoo.com.twzXXXXXX660926@gmail.com★7-ELEVEN 100 元數位商品卡乙張 / 10 名xXXXXXXshen@gmail.comcXXXXXX1218@gmail.comkXXXXXX219@gmail.comzXXXXXX3@gmail.comtXXXXXXw@yahoo.com.twaXXXXXX301@gmail.comjXXXXXXeng@cheer-time.com.twyXXXXXXlin1018@gmail.comrXXXXXX17@gmail.comaXXXXXXng@msi.com.twudn元氣網《腦力健身房》體驗調查🧠✨我是《腦力健身房》的健腦教練,很開心能陪您第一次嘗試動動腦、玩遊戲、聊健康。想知道您的初體驗感覺如何?只要花1分鐘填寫這份輕鬆的問卷,就能幫助我們把《腦力健身房》設計得更聰明、更好玩,讓健腦真的「一次上手、天天受用」!🏢調查單位udn元氣網、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得獎公告問卷結束後將於元氣網活動專區公布中獎名單,並發送mail通知給得獎者。※備註:主辦單位擁有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
-
2025-10-27 退休力.理財準備
60歲退休師一步走錯「資產數月蒸發百萬」大嘆為穩定才當老師卻搞砸了
許多在職場奉獻數十年的上班族,退休後終於迎來財務和時間。但當龐大的退休金入帳之際,也可能成為人生另一場風險的開端。一位60歲的前教師退休後才開始接觸理財,卻因不懂風險管控,以及被短期獲利沖昏頭,最後賠掉大半退休金。日媒報導,60歲的宇佐美健司(化名),在公立國中任教近40年後正式退休。當初選擇教職是因為工作穩定,但工作比想像中辛苦,面對叛逆期學生、周末無休的社團活動,以及家長的壓力,讓他身心俱疲。63歲的妻子以兼職工作支撐家計,撫養兩個孩子長大。健司退休時領得退職金約2,400萬日圓(折合新台幣約480萬元),加上過去積蓄,合計約4,000萬日圓(約800萬元)。許多人為了消除老後不安而延後退休,但能像健司一樣在60歲「功成身退」,堪稱人生勝利組。健司因公務員身分在職時總避開理財話題,但身邊的人常在談論NISA、iDeCo(註:日本多項稅制優惠的投資工具),甚至聽說有人靠投資變成億萬富翁,讓他很羨慕。退休後時間充裕,健司開始被手機廣告上「FX(外匯保證金交易)」與「加密資產」吸引。他以為只要加點槓桿,就能以小博大,加密幣甚至可能一夜翻倍。他僅告訴妻子要開始「NISA」,實際卻將老後資金的500萬日圓(約100萬元新台幣)投入FX。初期運氣不錯,幾天就賺進數十萬日圓,令他信心倍增。當時覺得如果把全部退職金投入,說不定也能成為億萬富翁。於是,他留下1,000萬日圓(約200萬元新台幣)作為保留金,其餘1,400萬日圓(約280萬元新台幣)全投進FX與波動劇烈的加密資產。然而市場並未如他預期,短短數月內因市場急變遭連續「強制平倉」,資金迅速蒸發。當他向另一半坦白,妻子只來得及說出一句「什麼?」便崩潰倒地。健司說:「我只能一直道歉。原本是為了穩定才當老師,結果卻因不懂投資而搞砸一切。」為何退休族容易「失手」?許多退休族領到退職金後,以此為契機開始投資。健司最大問題在於將「投資」與「投機」混為一談。真正的投資,是以長期眼光培養資產,金融廳推動的「長期・定期・分散」原則正是此精神。而他所從事的槓桿FX與短線加密幣交易,則屬高風險投機行為,雖可能暴利,卻也可能在瞬間失去積蓄。退職金是多年勞動的成果,也是老後生活的基石。對從未接觸過投資的人來說,若因焦慮或羨慕心態想「趕上別人」,貿然進入高風險市場,後果不堪設想。若想在老後進行資產配置,應先冷靜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度,並以「長期投資」而非「短期投機」的思維進行規劃,方能讓退休金真正發揮安穩養老的價值。
-
2025-10-26 焦點.元氣新聞
非洲豬瘟啟動二階作戰!卓榮泰宣布延長禁宰運、廚餘再10天
台中市發生全台首例非洲豬瘟確診案例,中央成立「非洲豬瘟前進應變所」坐鎮防疫。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6)日上午主持應變會議並召開記者會,宣布延長禁宰運、禁廚餘10天。同時啟動第二階段「五天作戰計畫」滾動檢討, 要求中央與地方密切協作、全面強化防線,以阻止疫情擴散。卓榮泰表示,面對重大疫情,必須結合產、官、學各界力量,這不僅是行政團隊的責任,更是全民的防線。他指出,非洲豬瘟自2018年以來歷經歷任行政院長接力防堵,如今仍須以最高警戒應對。他也透露,已向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請益,並邀環境部次長林左祥協助廚餘清運與去化作業,強化跨部門整合機制。卓榮泰強調,近期仍有海上漂流死亡豬隻,顯示疫情威脅未除,加上旅客與郵包量大,必須「如臨大敵」。他要求所有行政團隊與地方政府「只能更嚴,不能放鬆」,確保疫情不再擴散。第二階段防疫五大重點,一、從嚴防疫、滾動檢討。卓榮泰指出,疫情潛伏期長,防線不能鬆懈。中央決定逐步強化各項防疫措施,採「五天一周期」滾動檢討。專家建議延長禁宰運10天,院方先延長五天觀察,視情勢再行評估,守住「防疫無破口」原則。二、落實疫調、精準研判。農業部要求台中市政府於今日中午前提交完整疫調報告,確認防疫作業是否依法執行。卓榮泰強調,須全面掌握肉品流向與流量,一旦發現可疑情況,必須「立即銷毀、絕不放過」,與時間賽跑,防堵病毒蔓延。三、廚餘清運安全、去化有序。卓榮泰指出,全台435場廚餘飼養場須全面檢查蒸煮設備合法性,確保清運與處理安全。他要求廚餘去化場地依法設置與分類處理,掩埋與堆肥作業嚴格區分,避免污染環境。未來將輔導業者轉型,並視需要推動修法。四、加強查訪、嚴防擴散。全台5439家養豬場第一輪訪視已完成,下週起啟動第二輪訪查。邊境查驗也將全面升級,旅客行李100% X光檢查。卓榮泰要求關務署、海巡署及警方聯合執法,嚴查走私與夜市不法肉品流通,呼籲業者自律、源頭把關。五、掌握資訊、嚴守防線。卓榮泰指出,防疫須精準掌握資訊並滾動修正策略。未來將執行第二輪疫調與化製車清消,落實運輸管理準則。待第三輪作業時,全面重建圍堵機制,完成「清理戰場」的最終階段。卓榮泰強調,總統對防疫工作寄予厚望,此次行動不僅關乎國內養豬產業與市場穩定,也影響台灣在國際組織的防疫信譽。中央已全力支援相關預算與資源,他說:「花蓮一個月能完成重建,台中一定也能做到。」並呼籲全民齊心防疫,攜手完成非洲豬瘟防堵任務,守護台灣畜產與國人健康。
-
2025-10-26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照護的靈魂 在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中閃閃發亮
自9月23日下午起,全台灣民眾的注意力,就被洪水沖毀大半的光復鄉吸引,馬太鞍溪兩岸至少八千位居民失去家園,19人因避難不及罹難,目前仍有五名失聯。儘管國軍與被稱為鏟子超人,也就是來自全台的志工投入救災,不時有感人的消息傳出,我的心情始終沉重。直到9月30日,網路出現一篇標題為「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光復長照中心6小時大撤離:災害中的長照考驗」的文章,長年關注照護產業的「創新照顧」平台告訴我們,位於重災區的光復長照中心,9月22日傍晚接獲主管機關縣府社會處撤離指示,迅速動員縣內各家機構支援移動的交通工具與人力,在風雨中將照顧的47位長輩(其中18名完全臥床),於6小時內平安移動到32公里外的吉豐養護所。「太了不起了!」我內心激動不已,立刻透過臉書跟長照中心聯繫,希望能幫點小忙,「現在我們什麼都不缺,尿布、食材由吉豐提供,長輩也由熟悉的照服員繼續照顧。大概要等到搬回去時,才需要更多人來幫忙」,負責人許玉華主任這麼告訴我。「中心缺人鏟土嗎?」「不會喔,已經剷得差不多了。」雖然持續交換各種訊息,我仍希望在不造成麻煩的前提下,親自去一趟花蓮,跟玉華見面。我們相約在玉華去幫長輩領藥的路上,她開著車,聊起自己「或許是水隔天來的時候,我已經和住民一起撤離到吉豐,沒看到多年心血毀於一旦,比起留守現場的員工,我的情緒相對平靜,只想著眼前該做的事」,一年前才失去兒子的她認為,「只要命在就好。」接著聊起長輩的不同反應,失智的果然在新環境失去定向感,容易憂慮的便不斷想確認,家裡有哪些損失。自家也受災的玉華,總能打起精神,安慰照顧的長輩,也安定同為災民的員工。我覺得人生一再遭逢試煉的她,既有不向命運低頭的韌性,更有難能可貴的豁達,「現在的我,一切歸零,重新開始。」領完藥,我們回到吉豐養護所,正好遇到統籌長輩入住後食衣住行的品瑜,「妳怎麼辦到的?」「就在這裡」,品瑜指著在機構大廳右側的白板,回想當天一接到社會處收容的請求,立刻寫下要布置、張羅的各種物資,例如床鋪、棉被、製氧機,以及尿布、營養品等耗材,還有員工的任務分配,根本是一場實戰!「向來必須定期更新防災計畫書,每年還要進行兩次天然災害綜合演練,當這次來真的,還是有點不真實」,品瑜表示,「不過,計畫書所要求的,也有未盡之處,像是當廚房每天供應住民與員工的餐食,從100多份突然增加到將近250份,該怎麼因應……總之,很感謝我的夥伴,二話不說承擔下來。」位於花蓮溪畔的吉豐養護所,建築物雖具備垂直避難的條件,「但我們一直把物資放在一樓,未來防災計畫中,必須將部分關鍵物資上移至高樓層,以確保萬一交通中斷或受困時,仍能維持照護與基本生活,爭取救援時間。」不只是品瑜,玉華也在思考,回到光復後,該怎麼持續提升防災能力。
-
2025-10-25 焦點.杏林.診間
第35屆醫療奉獻獎/個人獎洪慶憲 屏北唯一小兒外科醫師 默默呵護國家幼苗27年
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洪慶憲,36歲到屏基執業時,是屏北地區唯一的小兒外科醫師。27年匆匆過去,他仍然是屏北地區唯一一位小兒外科醫師,憑一人之力照顧屏北小兒,許多人稱他為「國寶級醫師」。國寶級醫師 有資深臨床經驗「小兒外科」涵蓋範圍很廣,從新生兒到18歲青少年發生的各種外科性疾病都是。譬如食道閉鎖、小腸閉鎖、無肛症等新生兒先天性疾病;常見的兒童疾病,譬如疝氣、隱睪、急性闌尾炎、腸套疊,以及兒童腫瘤、外傷和其他先天性畸形等。全台臨床僅有73位小兒外科醫師,像洪慶憲這麼資深的更少,許多人形容他是「國寶級醫師」。洪慶憲中國醫藥大學畢業後,先在長庚醫院實習兩年,之後進入彰化基督教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當時他正思考選哪個專科,「因為我很喜歡小孩,因此選定小兒外科。」洪慶憲說,在小兒外科可以學習很多東西,所有手術都非常精細,更需要醫師熟悉小孩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生理特點,而且幾乎每次遇到的情況都有差異,挑戰很大。小兒外科經常遇上各種疑難雜症。現今台灣少子化嚴重,出生人數約11、12萬人,加上產前超音波等檢查發達,一旦檢查發現狀況,多數人選擇引產,出生後才需要開刀的情況隨之減少,從前一年300台刀已銳減至大約80台刀。為病童付出 在屏基附近買房小兒外科就是「看一個少一個」。洪慶憲說,小朋友的病治好了或小朋友長大了,往往就此打住,不像其他科別得要持續追蹤、回診。話雖如此,能將孩子們的疾病醫治好,當然帶給小兒外科最大的成就感。剛到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外科獨撐大局時,洪慶憲幾乎天天值班,曾經一個月動刀多達5、60台,寒暑假更達7、80台。為了能盡快抵達醫院,他和妻子商量,將房子買在屏基附近,騎機車兩分鐘、走路約12分鐘即到。醫院一通電話,無論他在哪裡都能迅速趕回。洪慶憲第一年到屏基,盲腸炎的急診刀就開了100台。因為太忙,母親又生病,洪慶憲的健康出現耳鳴警訊。他曾萌生退意,但醫師的使命感令他猶豫再三,最後還是留下來。累積至今已為病童手術近5200人次。守護早產兒 休假也隨叫隨到屏東縣一年約420名早產兒,超過三分之一由屏基新生兒團隊照顧。早年沒有小兒外科醫師時,需要開刀個案必須轉院到高雄醫學中心,至少40分鐘路程,對早產兒可能造成風險。屏基新生兒科醫師卓德松說,「小兒外科是早產兒照顧重要的一環,洪慶憲醫師就是我們的定心丸。」即使洪慶憲休假,但一通電話隨叫隨到,總能即時救援。小兒外科的突發狀況多,洪慶憲曾處理過兩到三個腹裂畸形,這是媽媽懷孕期在胚胎形成時,胎兒腹腔內的內臟器官穿過腹壁上的缺損,突出到胎兒體外,直接浸泡在羊水中,導致水腫和發炎,通常出生不久即手術。還有20多年前一個新生兒,嘴巴內長畸胎瘤,必須靠小兒外科、婦產科、麻醉科合作解決。洪慶憲重視細節,手術前他在腦海中一次次推演手術過程,術後也在病歷上仔細描繪手術圖,清楚標示手術過程。早期屏基的外科次專科不齊全,後援不足、資源有限,手術中若有意外情形,洪慶憲都要自己克服。8歲小男孩 「甜筒」櫻桃致謝20幾年來,洪慶憲收過最特別的禮物是來自一個8歲小男孩。小男孩因盲腸炎開刀,住院期間感受到醫師親切的照顧,於是用平時存的100元零用錢買了幾顆櫻桃,放在壁報紙做成的甜筒狀容器裡,回診時當禮物送給洪慶憲,謝謝他。小朋友純真的心意,讓他很感動。還有一些小朋友,出院後和父母親合寫感謝卡,致謝洪慶憲,他一直珍藏。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最後一年服務時,他救回一名腸炎導致腸子破裂的7歲小女孩,家長非常感恩,每年送花生糖、柚子到屏基致謝,持續27年。他也送屏東蓮霧回禮,雙方成為朋友。前幾年他還應邀出席小女孩的婚宴,見證小女孩已健康長大。洪慶憲說,將小朋友的疾病治療好恢復健康,還能知道、看到他們平安長大,這份成就感無與倫比。雖然他也因為每天接觸哭鬧的病童,耳鳴終致重聽,但他樂觀看待,「就跟耳鳴和平相處吧!」洪慶憲的兩個兒子也走上習醫之路。他曾跟兒子分享他的師父出示薪水袋時他的覺悟:「醫師很辛苦,養家活口不成問題,但不要當成謀財的工具,要幫病人解決問題最重要,賺錢是其次,對工作要抱持熱忱與興趣。」至於自己,他的熱忱和興趣都在,甘於繼續做園丁,默默呵護國家的幼苗。洪慶憲年齡:63歲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現職: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外科主任經歷: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住院醫師、總醫師、小兒外科主治醫師主要事蹟:屏北地區唯一一位小兒外科醫師。在屏基服務27年來,為病童手術近5200人次。守護早產兒,被稱為屏基小兒外科的「定心丸」,幾乎隨叫隨到。
-
2025-10-25 養生.聰明飲食
紅洋蔥vs.白洋蔥哪一種更健康?專家揭「顏色營養素」的區別
想讓家常菜更有風味,又能吃進更多抗氧化營養、增強免疫力嗎?洋蔥這種日常蔬菜,其實是兼具「提味」與「養身」的好食材。不過走進超市時,紅洋蔥與白洋蔥並排而立,到底哪一種更健康?該怎麼選?美國營養師Jamie Baham與Jordan Hill接受《Prevention》訪問時,就針對紅、白洋蔥的營養差異與食用重點提出了專業解析。營養含量其實差不多,差別在「顏色營養素」雖然外觀顏色不同,但紅洋蔥與白洋蔥的基本營養組成相近。依據美國農業部(USDA)資料,每100克紅洋蔥約含44卡、1克蛋白質、2克膳食纖維;白洋蔥則約36卡、1克蛋白質、1克纖維。兩者皆低脂、低鈉,熱量不高。真正的差異在於「植化素」。紅洋蔥富含花青素與槲皮素(Quercetin),這些抗氧化物質能幫助對抗自由基、減少慢性發炎,有助心血管與免疫健康。紅洋蔥:富含抗氧化力的「紫色防護罩」Baham指出,紅洋蔥深紫色的來源是花青素,研究顯示它具有心臟保護與降低癌症風險的潛力。根據《營養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期刊,花青素與槲皮素能幫助抑制癌細胞生長、降低血壓、減少壞膽固醇,同時延緩骨質流失。此外,紅洋蔥也含豐富鉀與磷,有助於維持心臟功能與骨骼健康。Baham建議,可將生紅洋蔥加入希臘沙拉或三明治中,增添辛香與層次感。白洋蔥:溫和易消化,維生素C含量更高營養師Hill表示,白洋蔥雖然抗氧化力略低,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葉酸與纖維,能促進免疫力與心血管功能,還具有天然的抗菌效果。白洋蔥同樣含有磷與鋅,對骨骼與免疫系統都有益,是烹飪中增加風味又不增加熱量的理想選擇。腸胃敏感族群,紅洋蔥可能較刺激若有腸躁症(IBS)或腸胃敏感,Baham建議要留意紅洋蔥中的果聚糖(Fructans)含量。這是一種可發酵性碳水化合物,可能在腸道內產氣導致腹脹。相對而言,白洋蔥較不容易引起不適,是腸胃較敏感者的溫和選擇。想減重?兩種洋蔥都能幫上忙Baham指出,紅、白洋蔥熱量都低、無脂肪、無糖,是減重時提升料理風味的好幫手。紅洋蔥可生食或醃製,白洋蔥則適合爆香、燉煮,兩者都能讓減脂餐更豐富美味。營養師建議:交替食用最理想Hill強調,紅洋蔥抗氧化力較高,白洋蔥則更好消化,建議平時可依料理搭配交替使用。舉例來說,紅洋蔥適合冷盤、生菜沙拉,白洋蔥則能作為湯品、炒菜或燉菜基底。只要善用兩者的特性,就能吃進豐富營養,也讓飲食更有變化。紅白洋蔥,一起吃才是最健康的選擇不論選紅或白,洋蔥都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日常蔬菜。紅洋蔥抗氧化力強,白洋蔥維生素與礦物質豐富,兩者在不同料理中都能展現獨特風味。營養師建議,一週中可輪流搭配食用,讓色彩繽紛的洋蔥成為你餐桌上的健康亮點。
-
2025-10-24 養生.營養食譜
秋季養生果物!柿子豐富維生素與膳食纖維 助攻視力與免疫力
隨著氣溫轉涼、楓葉漸紅,正是柿子成熟的季節。橘紅色的柿子不僅象徵秋天的豐收,也為餐桌增添一抹暖意。國健署表示,台灣常見的品種包括口感滑順、入口即化的「軟柿」,與清脆爽口、帶微甜風味的「硬柿」。此外,經過日曬風乾製成的「柿餅」,更是許多人記憶中的經典甜點。無論是新鮮食用或入菜烘焙,柿子都兼具美味與營養價值,是秋季水果中相當受到歡迎的選擇。豐富營養成分 守護健康天然果物柿子看似樸實,卻富含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國健署指出,每100公克新鮮柿子熱量約60大卡,屬於低脂肪、高纖維的水果,適合當作點心或餐後水果。其中,維生素A含量豐富,有助維持視覺與皮膚健康,尤其對長時間使用3C產品者有保護效果。維生素C則能協助膠原蛋白生成、促進鐵質吸收與免疫功能,是秋冬時節維持抵抗力的重要營養素。此外,柿子也含有鉀離子,有助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與血壓穩定;膳食纖維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對維持腸道健康及預防便祕都有正面作用。生食到配菜多元吃法 讓營養更可口柿子的用途多樣,從生食到入菜都能變化出不同風味。國健署提到,新鮮柿子可直接削皮切片,口感細緻、香氣自然;也能與生菜、堅果搭配成沙拉,增加層次與飽足感。若喜歡甜點口感,柿餅則是另一種選擇。柿餅可用於甜品如柿子布丁、柿子派,或與肉類料理搭配,例如甜柿燴雞肉、柿香排骨,兼具鹹甜風味。這些創意吃法能讓傳統水果融入現代飲食中,為秋日餐桌帶來驚喜。攝取適量最健康 避免糖分攝取過多雖然柿子營養豐富,但仍需注意攝取份量。國健署提醒,柿餅因為經過脫水與糖分濃縮,熱量與含糖量都比新鮮柿子高,一次食用2至3片即可,過量容易增加血糖負擔。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攝取時機與總量,建議與營養師或醫師討論個人化飲食計畫。此外,柿子含有單寧酸,若空腹大量食用,可能與胃酸作用形成沉澱物,導致腸胃不適或腹脹。因此建議飯後食用、細嚼慢嚥,才能兼顧美味與腸胃舒適。均衡飲食搭配 完整發揮水果營養價值營養均衡是維持健康的關鍵。國健署提醒,除了攝取當季水果外,仍應搭配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乳品類與堅果種子類,才能獲得全面營養。若以柿子作為秋季水果選項,國健署建議與富含蛋白質或健康脂肪的食物搭配,例如搭配優格、豆漿或少量堅果,能延緩血糖上升、增加飽足感。柿子不僅是秋天的代表水果,更蘊含豐富營養與飲食文化。掌握適量原則、留意糖分攝取,搭配均衡飲食,就能在享受秋季果香的同時,也兼顧身體健康。【延伸閱讀】打破水果迷思!營養師:正確攝取「份量與時機」成減重小幫手吃「優格加水果」減肥反變胖?營養師揭3大熱量陷阱 快掌握正確搭配法【本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6543】
-
2025-10-24 焦點.杏林.診間
第35屆醫療奉獻獎/賴力行 背著X光機翻山越嶺 行醫44年走遍原鄉
南投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醫療科主任醫師賴力行,人如其名,凡有助於山地醫療的事,他都身體力行。他長達44年的行醫歷程,服務過六個單位,走遍南投縣各個原住民部落,致力提升部落的醫療服務品質。為部落服務 高齡罹癌不言退72歲的賴力行,其實十多年前就退休了,他還找好一塊地,準備務農,度過餘生。可是埔基找不到像賴力行這樣願意每星期固定上山巡迴原住民部落診治的合適人選, 於是他留下來一年又一年。他不但高齡仍在第一線,而且是癌症病人。2021年發現罹患第一期肺腺癌,動了手術,目前還在放射線治療中。他的罹癌,醫界朋友指是長期替鄉民拍X光所導致,但他似乎不這麼認為。1979年至1995年,賴力行任仁愛鄉衛生所醫師,衛生所沒有放射線師,無法檢查在山地鄉猖獗的肺結核。他專程至防癆局受訓,16年來都背著攜帶式X光機,到各山地部落為居民照X光,好及時開始治療。又因為南投縣立結核病防治所沒有駐診醫師,具備結核病專科醫師資格的賴力行答應在崎嶇山路開車一個多小時去兼任,希望藉此改善山地結核病的問題。結核病防治工作是必須長期投入心血的,賴力行未退縮,也說不定還附上了他的健康。從父親身上 體悟到醫者仁心賴力行出生於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中原部落,是「原漢混血兒」。父親是南投竹山人,為瘧疾防治工作上山,母親是仁愛鄉力行村泰雅族人,育有三男一女。全家生計靠父親在衛生室任保健員微薄的薪水維持,母親飼養家禽、務農貼補家用,養成他知足常樂的個性。從小在部落長大的賴力行,常跟父親去噴灑DDT防治瘧蚊,看過父親接生嬰兒、替人注射或治傷,幫喝農藥輕生的村民洗胃。父親不僅從不額外索資,還會因患者家貧而無償協助,鄉親喊他「活菩薩」。年幼的賴力行從中體悟到醫者仁心。當年家境不富裕,妹妹過繼他人,弟弟很小年紀就因為日本腦炎驟逝,家貧買不起棺木,靠埔里基督教醫院捐贈,弟弟才得以從埔基回鄉安葬。埔基的捐棺之情,促使學成後的賴力行願意投效埔基,願意以高齡帶病之身繼續為埔基巡迴山地醫療。弟因病早夭 成立志習醫動力弟弟的早夭對賴力行造成不小打擊。他在作文「我的志願」中發下宏願,立志習醫發明治療藥物,讓族人免受疾病之苦。但山地教育資源落後,恰巧有台清交的大學生上山服務,讓他有機會接觸課程,成為那年當地唯一考取高雄醫學院的公費生。經軍醫磨練,退役後返鄉,即進入仁愛鄉衛生所行醫。1995年10月,賴力行升任信義鄉衛生所主任。由於桿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A型肝炎、腸病毒等傳染病流行,他進入衛生署流行病學訓練班2年,運用所學提升全鄉防疫及醫療品質。信義鄉在921地震、桃芝風災中受創嚴重,身為主任的他,整合人力及物力緊急救護,也前瞻性的兼顧部落災民的心理輔導。2002年他請調至台中榮總埔里分院,以便就近照顧父母和鄉親。同年底全球爆發SARS,他臨危受命擔任南投縣內SARS主治醫師,天天進出隔離病房為疑似病患診治。守護原鄉 仁愛沒人不認識他賴力行在公職退休後,2004年加入埔基山地醫療團隊,擔任主任至今21年。他在仁愛鄉建置了24小時的緊急醫療照護,也增加了偏遠地區的巡迴醫療,每村每周至少有二次。他還發掘山地部落的需求。譬如小學生9成有蛀牙,他便引進全台第一部牙科巡迴車,開進國小校園診治;居民因務農普遍有關節慢性疼痛及病變,他便設置復健科和治療師;許多孩子身心發展遲緩,他找來小兒科、神經科醫師、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推動早期療育。2018年,賴力行獲得台北保安宮第一屆個人醫療奉獻獎肯定,他把100萬元獎金捐給醫院,作為守護鄉民健康與推動長照的基金。同年,他領軍的埔基山地醫療團隊獲第28屆醫療奉獻獎「團體醫療奉獻獎」。賴力行走遍全南投縣各山地部落,以愛心和恆心,將一生奉獻給原鄉。他熟悉每一個病人,仁愛鄉也沒有一個人不認識他。他擔任藥劑師的長子賴君君受父親感召,從都市返鄉開設藥局,為行動不便的長者上山送藥。賴力行憶起2021年肺腺癌動手術的往事。手術前他在病房內看見彩虹,對應部落「彩虹橋」的神話,以為是祖靈召喚。沒想到,彩虹其實是祝福,讓他更堅定意志回到崗位。賴力行小檔案年齡:72歲學歷:● 高雄醫藥大學醫學系● 日本大阪府立成人病中心研修成人病檢診預防管理● 中國醫藥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公共衛生學院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現職:● 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醫療科主任醫師經歷:●南投縣仁愛鄉衛生所醫師● 南投縣立結核病防治所醫療組主任● 南投縣信義鄉衛生所主任醫師● 南投縣立慢性病防治所醫務組主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社區醫療主任主要事蹟:● 投入南投縣仁愛鄉山地醫療整合性照護計畫● 2013年獲SNQ國家品質標章證書● 台北市保安宮第一屆保生醫療奉獻獎● 領軍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醫療團隊獲第28屆醫療奉獻獎「團體醫療奉獻獎」
-
2025-10-24 養生.聰明飲食
豬瘟疑雲若豬肉大漲價怎麼吃?「2種食材組合」替代營養CP值最高
台中傳出疑似非洲豬瘟疫情,全台禁宰禁運豬隻五天,政策一出,引發豬價上漲的憂慮。若未來吃豬肉成本大為上升,可以找什麼樣的食物來取代省荷包,同時又能兼顧豬肉所提供的營養?豬肉的營養成份和特色豬肉是一種優質蛋白質來源,含有人體所需的所有必需胺基酸。 每100克瘦豬肉大約含蛋白質約20克以上(視部位而定)並伴有一定脂肪;另外豬肉幾乎不含碳水化合物。 豬肉是維生素B群、尤其是維生素B1(硫胺素)的優良來源。瘦豬肉約100克可提供較高比例的成人每日需求。 豬肉也含有維生素B6、B12、菸鹼素(B3)、核黃素(B2)等。 礦物質方面,豬肉提供鋅、鐵、磷、鉀、錫等。 為什麼豬肉有營養優勢?維生素B1在以白米為主食的飲食中容易不足,而豬肉中的B1含量明顯高於牛肉、羊肉、雞肉。動物來源蛋白在吸收與利用上通常優於植物蛋白,並且附帶有微量元素較完整。可替代豬肉補充營養的食物‧雞胸肉或雞里肌肉雞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較低,是良好替代肉類蛋白的選項。雖然B1可能不如豬肉那麼突出,但作為蛋白質來源與搭配其他食材時十分合適。‧魚類(如鮭魚、鯖魚、鮪魚)魚類不僅提供高品質蛋白,還含有omega-3脂肪酸、維生素B12、鋅、硒等。若搭配豆類或全穀類,可更完整補充維生素B群與礦物質。‧豆類與豆製品(如黃豆、毛豆、豆腐)雖然植物蛋白中維生素B1含量通常低於豬肉,但豆類可作為蛋白質與鐵質、鎂的良好來源。若選擇發酵豆製品或搭配全穀+蔬菜,可以增加B群與礦物質攝取。‧紅肉:瘦牛肉或羊肉若預算允許,可選擇瘦牛肉或羊肉中的瘦部位作為蛋白質、鐵質、鋅的來源。然而這兩種肉類在脂肪含量或有其它飲食考量(例如飽和脂肪)時需注意。‧強化穀物、全穀類與堅果/種子雖然並不能完全替代動物性蛋白質或豬肉中高維生素B1的優勢,但全穀類(例如糙米、小米、燕麥)加上堅果/種子(如南瓜子、杏仁、葵花子)可補充B群、鎂、鋅、鉀等。有研究指出,由於豬肉在B1的含量上特別優,若豬肉攝取減少,建議可用全穀+豆類補充。 替代食材成本與具體飲食建議豆製品(如雞蛋豆腐)目前每份約20-50元,為成本最低但蛋白質量較為有限。大包裝冷凍雞胸肉每公斤約200-300元,性價比高。海鮮如鯊魚肉或鯖魚等雖有營養優勢,但成本可能較高。綜合來看,若豬肉價格上漲,優先可轉向「雞胸肉大包裝+豆製品」組合,再視需要加入海鮮補充。‧每週可以安排2-3餐以雞胸肉為主蛋白來源。‧每週1-2餐以豆製品做為蛋白補充。‧若預算允許,可1餐加入海鮮蛋白。‧配菜可搭配全穀(如糙米、燕麥)與蔬菜、堅果,以提升維生素B群、礦物質(如鋅、鐵)等。
-
2025-10-24 養生.聰明飲食
吃對食物能控膽固醇!營養師揭10種天然控脂食物正確吃法
吃對食物,膽固醇就能維持在標準範圍之內。日常飲食中應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燕麥、豆類、蔬果與全穀類,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LDL);同時攝取適量的好脂肪,如橄欖油、酪梨與深海魚,可提升好膽固醇(HDL)。想要維持心血管健康,從飲食下手是關鍵。 燕麥/有助吸附多餘膽酸,幫助膽固醇代謝燕麥屬於富含纖維質的主食類,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水溶性膳食纖維在腸道,有助吸附多餘的膽酸,幫助膽固醇的代謝,長期下來,能夠降低血膽固醇的濃度。 不過,燕麥本身屬於主食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高,意味著在身體容易分解為葡萄糖,特別是煮過糊化後的燕麥,升糖指數(GI)值會增加。 過量食用,特別是將燕麥奶當成水喝,容易導致攝取過多熱量,多於的熱量便會被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肝臟或脂肪細胞中,反而導致三酸甘油酯(血脂)的問題;尤其是內臟脂肪的堆積,通常與攝取過量主食或水果有關。 如何正確吃?➊燕麥應該要怎麼吃,才能達到既能降低膽固醇,但不會讓血脂異常呢?陳詩婷說,只要將燕麥片取代三餐當中任一餐的主食,就不容易有過量的問題。➋舉例來說,早餐若吃燕麥片,就不要額外吃其他的主食,或者午晚餐的白飯或白麵,改吃燕麥飯,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飽足感,延緩胃排空,還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具有穩定血糖、降低膽固醇的好處。 香蕉/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幫助吸附多餘的膽酸香蕉是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陳詩婷說,水溶性膳食纖維在腸道,能夠吸附多餘的膽酸,形成身體不容易吸收的複合物,並隨糞便排出體外,如此一來,便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 此外,香蕉含有的植物固醇,因為結構與膽固醇相似,可在腸道中與膽固醇競爭,從而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香蕉屬於高鉀低鈉的水果,有助調節血壓,整體對心血管有正面的益處。 如何正確吃?➊因為香蕉屬於糖分高的水果,過量食用,在血糖濃度上升的狀況下,仍會增加三酸甘油酯的合成,建議一天可食用的量100克為限。➋香蕉屬於高鉀的水果,每100公克含有325毫克的鉀離子,本身腎功能不佳者,應注意攝取量。➌香蕉經過加熱,會轉化成更高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特別適合體質虛寒,不適合吃生食的人;應選擇熟度適中的香蕉,太生的香蕉含有鞣酸,會讓人消化不良。 木瓜/抑制壞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有沒有注意過木瓜打成汁,放置一會兒之後,會凝固在一塊的現象?這是因為木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纖維:果膠,能夠幫助吸附並凝聚水分;而這樣的作用在腸道,剛好可以起到吸附膽酸、膽鹽、軟化糞便,促進糞便排除,從而達到降低膽固醇的好處。 此外,木瓜也含有多種抗氧化營養素,如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茄紅素等,可以對抗自由基,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而沉澱在血管中,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 如何正確吃?➊木瓜生食、入菜或做成甜點都可以,生食可以直接切塊或打成木瓜牛奶,或搭配優格一起享用,能幫助類胡蘿蔔素的吸收。➋木瓜入菜適合做甜點,譬如搭配銀耳或紅棗一起燉煮,降低膽固醇的效果更好。➌木瓜含有豐富的木瓜酵素,能夠幫助分解食物,所以飯後吃比較適合。注意,木瓜為水果類,一天以兩份為主,針對血糖不穩的民眾,要視自身狀況而定。 木耳/有助補鐵,保護心血管木耳有分黑木耳跟白木耳,兩者降低膽固醇的功效都不錯。陳詩婷說,每100公克的黑木耳,含有約6.5公克的膳食纖維,絕大多數都是水溶性纖維組成;水溶性纖維能夠黏附腸胃壁的絨毛,減少吸收油脂和膽固醇的機率。且黑木耳鐵含量豐富且蘊含維生素K,有助補鐵,保護心血管。 白木耳的水溶性纖維含量也很高,在體內同樣能夠吸附多餘的膽酸及糖分,達到降低膽固醇、控制血糖的作用;白木耳還含有特殊的銀耳多醣體,能夠增加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幫助調節免疫力。 另一方面,中醫認為,銀耳有潤肺生津、清熱止咳的作用,對肺燥引起的乾咳有積極的療效。 如何正確吃?➊黑木耳跟白木耳要達到完整的保健作用,最好將裡頭的膠質熬出來,降低膽固醇的功效最好。➋黑木耳因具有抗凝血的作用,若本身有凝血問題的人,或正在服用凝血方面的藥物,應避免大量食用。➌若要透過攝取木耳得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建議一日攝取量約為100公克,最多不要超過500公克。➍黑木耳屬性比較寒,體質虛寒、腸胃功能不好,最好與溫性的薑、肉桂等食物一起攝取。白木耳為平性,一般的民眾都能夠攝取。 牛蒡/加速脂肪酸分解,減少對膽固醇吸收研究發現,一天約吃30克的牛蒡,有降低膽固醇的效果。陳詩婷解釋,牛蒡纖維含量非常豐富,其蘊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在腸道吸附多餘的膽酸,加速脂肪酸的分解,減少身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牛蒡的皂素具有發泡性,在腸道同樣能吸附並帶走膽固醇與脂肪,這個道理就好像肥皂能夠吸附油脂般,是牛蒡降低膽固醇的功臣營養素之一。若能將牛蒡與蓮藕一起烹煮,對於降膽固醇、血脂與保護心血管,可發揮1加1大於2的功效。 然而,牛蒡茶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嗎?陳詩婷說明,牛蒡茶因經過加工、乾燥等製作程序,過程中會造成營養素大量流失,營養價值比新鮮牛蒡差了一大截;雖沖泡方便,但若想要獲取到完整的牛蒡營養,還是要吃新鮮牛蒡。 如何正確吃?➊100公克的牛蒡中,含有快7公克的膳食纖維,屬於相當高纖的蔬菜之一,所以吃起來又苦又澀,不太適合腸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建議腸胃功能差的人,烹飪時可以將皮削除,且不要過量食用。➋牛蒡屬於性寒的食物,吃太多可能導致腹瀉,所以體質虛弱之人,最好不要生食牛蒡,與屬性溫熱的老薑一起煮熟,比較恰當。➌牛蒡屬於高鉀蔬菜,故腎功能不佳的民眾,應適量攝取。 黃豆/抗氧化、抗發炎,降低壞膽固醇濃度相較於其他的動物性蛋白質,黃豆屬於「零」膽固醇的優質蛋白質,故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的民眾,可以利用豆漿、豆腐、豆干等豆製品,取代每日一半的肉類攝取量。 不僅如此,黃豆含有豐富的天然雌激素:大豆異黃酮,其結構與人體雌激素相似,可以產生類雌激素的作用;研究證實,這類的天然雌激素,具有強效的抗發炎作用,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的水平,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好膽固醇)。 另一方面,黃豆的植物固醇,結構與膽固醇相似,但無法被腸道吸收,它們會在腸道中與膽固醇競爭吸收,從而有效抗氧化、抗發炎,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的濃度。 卵磷脂也可幫助血管保持彈性,協助清除壞的膽固醇,其抗發炎的特性也有助心血管健康,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進而預防血膽固醇的形成。 如何正確吃?➊研究發現,每天吃28公克黃豆及其製品,就能降低約10%的血膽固醇,促進心血管健康(註:一湯匙黃豆約20公克)。➋生黃豆含有凝集素,是一種會影響腸道健康和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的植物性蛋白質;為了避免凝集素的影響,食用前應將黃豆充分浸泡煮熟,降低其活性。➌若要喝豆漿,建議直接用煮熟的黃豆攪打成豆漿,因為黃豆最營養的卵磷脂、大豆異黃酮、鈣質等營養素,都留在黃豆渣裡。 秋葵/有助降低膽固醇及血糖100克秋葵才大約36大卡,是一款熱量低、營養密度高的蔬菜。陳詩婷說,秋葵含豐富的β-胡蘿蔔素、鈣質、鉀及水溶性纖維,對於眼睛保護及心血管皆有所幫助,尤其是秋葵的黏液為多醣體,有助降低膽固醇及血糖,秋葵籽則具有抗氧化能力。 此外,秋葵的水溶性膳食纖維相當豐沛,在腸道內能與膽酸、膽鹽結合,增加糞便中膽酸、膽鹽的排泄,並使肝臟將膽固醇轉變為膽酸,繼而降低肝臟及血中膽固醇。 另一方面,秋葵的水溶性纖維能夠延緩醣類的吸收,是糖尿病患最棒的蔬菜首選;且秋葵草酸含量較低,有助提升鈣質吸收率,對於飲用牛奶易腹瀉或全素飲食者來說,是攝取鈣質的天然來源。 如何正確吃?➊若要達到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建議每日至少一盤約100克的秋葵。➋腸胃功能不佳,尤其是皮膚黏膜受損的人,很適合吃秋葵;用秋葵打成汁,加上約一湯匙的苦茶油或橄欖油,可以保護腸胃黏膜,幫助腸胃黏膜的修復。➌秋葵因富含鉀離子,對需要限鉀的腎臟病患來說,不宜過量食用。 深海魚/幫助降低血管發炎、軟化血管魚類所含的脂肪酸8成以上是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尤其是omega-3脂肪酸,在體內可以轉化成DHA跟EPA,能幫助降低血管發炎,同時可以軟化血管,改善血管的通透性。 所以,美國心臟學會就建議,針對患有血管粥狀動脈硬化、有中風、心肌梗塞、心衰竭等疾病的族群,建議可以每週食用2次,每次2份的深海魚類,例如鮭魚、鮪魚、比目魚、鯷魚、鯡魚、秋刀魚、鯖魚等,容易購買又經濟實惠的魚種。 陳詩婷補充說明,雖然攝取魚油無法直接降低膽固醇,但由於深海魚油具有降低整體發炎、幫助血管暢通等好處,能間接幫助膽固醇的代謝,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如何正確吃?➊每週攝取1、2次兩份深海魚,每次大約能提供200~500毫克的EPA和DHA,可預防冠心病及缺氧性中風;EPA和DHA還能抑制發炎、降低血壓、對抗血栓和避免老年失智症等。(註:兩份約是手掌大小,不包含手指)➋深海魚比較容易有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建議民眾可以輪流吃不同的深海魚,這樣才不會過度累積某種特定的毒素或重金屬;或選擇比較小型的深海魚,如鯖魚或秋刀魚,重金屬汙染的狀況會較低。➌omega-3脂肪酸不耐高溫,烹煮時建議以蒸煮為主;若要烤,建議溫度不要超過150度,以免造成脂肪酸的變性。 橄欖油/有助提升體內好膽固醇濃度地中海國家居民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較低,與他們廣泛使用橄欖油的飲食習慣有關。陳詩婷解釋,地中海飲食是一種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模式,包含大量蔬果、全榖雜糧、豆類、堅果、種子,以及適當魚類跟海鮮,並以橄欖油為主要的脂肪來源,這樣的飲食模式被證實能夠降低膽固醇,全面減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其中的關鍵,就是「橄欖油」。 橄欖油的脂肪酸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也就是omega-9脂肪酸。研究證實,omega-9脂肪酸有助提升體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也就是「好膽固醇」的濃度。 橄欖的橄欖多酚,具有高強度的抗氧化和抗發炎的作用,能夠幫助血管被自由基傷害,進而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好處;這就是為什麼施行地中海飲食的民眾,罹患血管疾病的機率會較低的緣故。 值得提起的是,若要攝取橄欖油完整的營養素,最好選擇冷壓初榨的橄欖油,這樣的油品才能保留最多的橄欖多酚及沒有變性的脂肪酸。 如何正確吃?➊市面上橄欖油約可分兩種,一種為純橄欖油,另一種為冷壓初榨橄欖油,兩者適合烹煮的方式不同。純橄欖油耐熱溫度高,可以到200℃,可以拿來清炒烹煮;冷壓初榨橄欖油,蘊含較高的多酚,建議生飲或涼拌為佳。➋橄欖油也能幫助穩定血糖,每餐若能飲用一小匙的冷壓初榨橄欖油,特別是空腹或飯前半小時,不僅能減緩葡萄糖的吸收,穩定血糖,還能夠預防膽結石。 酪梨/防止膽固醇氧化卡在血管壁酪梨雖是水果,但以營養成分來看,被歸類為油脂類。陳詩婷說,酪梨8成以上都是脂肪酸組成,絕大多數以油酸,也就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研究證實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降低壞膽固醇,進而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一方面,酪梨抗氧化作用也很棒,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葉黃素、香豆酸、綠原酸、沒食子酸、麩胱甘肽、胡蘿蔔素抗氧化劑,這些營養素都有助對抗自由基的傷害,也能夠防止膽固醇氧化卡在血管壁。 如何正確吃?➊酪梨的豐富好油雖有助健康,但吃多一樣會造成熱量過高,建議每天可以約吃半顆酪梨即可,就能達到保護心血管的好處。➋酪梨生吃較能保留養分,最簡單的吃法是夾在吐司或沙拉裡食用,喜歡鹹食的民眾可以淋上蒜蓉醬油;或是與黃豆或牛奶打成酪梨豆漿或牛奶,口感也很好。【延伸閱讀】 ·吃對油反而能降膽固醇!醫揭「血管最愛的油」 煮飯常用這1種油恐害中風 ·愈減重膽固醇愈高?醫揪「飲食最大陷阱」 很多人都吃太多
-
2025-10-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43歲女為省錢「在家也去上公廁」同事上門目睹一排裝水寶特瓶驚呆了
物價飆升而薪資停滯,使得許多人想盡辦法在生活上節約,但有些人會走向過度行為。根據資産形成ゴールドオンライン報導,日本社會保險勞務士法人EnissiaFP代表三藤桂子介紹一位中年女性上班族的個案,說明過度節約的常見陷阱與風險,提醒節約應在法律與常識範圍內進行。為了因應物價高漲而薪資凍漲,許多人開始實施形形色色的省錢方法。住在東京、43歲的上班族女性A小姐也是其中一員。A小姐自大學入學起便從鄉下搬到都市生活。學生時代正值泡沫經濟,但她的學費依靠父母,生活費則靠獎學金與打工維持。看著社團與聚會玩得開心的同學,內心多少也有些孤單與失落。她下定決心:「等我工作後,一定要用自己的薪水好好享受都會生活。」,無奈卻遇上泡沫經濟、步入就業冰河期。她拜訪了超過50家公司,終於獲得一家中小製造業事務職的工作。然而,她的年收入僅約280萬日圓(約新台幣56萬元),在景氣低迷中薪資遲遲不漲,還得償還學貸,根本無法存錢。為減少支出,A小姐更加拚命節約,承租租金5萬日圓(約新台幣1萬元)的老舊公寓、水電費極力節省,食費則鎖定傍晚貼上折扣標籤的時段。蔬菜一律挑100日圓(約新台幣20元)以下的品項,其中豆芽是常備品。同事驚愕的「極限節約術」某日,A小姐應同事B之邀外出用餐,飯後B提議再去喝一杯,A小姐為了省錢,便以餐廳鄰近自宅為由,提議回家續攤。初次造訪A小姐住所的B對朋友的「徹底節約生活」充滿好奇,雖是老公寓,但屋內整潔簡樸、物品不多,窗邊擺放著用回收容器栽種的小番茄。最後她注意到,牆邊整齊排列著數個裝滿水的寶特瓶。當B開口問可否借用一下洗手間,A小姐淡淡回答:「請用那邊寶特瓶裡的水沖馬桶。」讓B一愣,以為馬桶壞了。A小姐面不改色地說為了節省水費,平時都到附近的公廁上廁所,晚上不方便外出時,就用公園裝來的水沖馬桶。那些水也用來澆灌盆栽。「節約」還是「犯罪」?事後,B提醒:「那樣的做法可能涉及竊盜罪喔,最好不要再這麼做。」聽到「竊盜罪」三個字,A小姐大吃一驚,表示會重新思考其他節約方式。節約的本質是減少浪費、合理控制支出;但未經許可取用公共設施的水,已超出節約的範疇。公園或公廁的水由地方自治體管理,僅供公共使用,若作為私人用途取走,確實可能觸法。節約固然重要,但更應具備正確的知識與法規意識,避免因過度節約而誤入法律的灰色地帶。
-
2025-10-23 失智.像極了失智
出現這些變化別當只是變老 專家提醒阿茲海默症10大早期警訊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漸進性的腦部退化疾病,症狀在確診前可能早達18年前就已出現。然而,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區分正常老化與失智的早期徵兆?專家指出,許多早期症狀容易被家人誤認為只是老了,但其實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警訊。阿茲海默症5大核心影響領域阿茲海默症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但一般會出現以下5大方面的變化,並隨時間逐步惡化:1.記憶力衰退.忘記人名、面孔、重要事件.在熟悉環境中迷路.重複問相同的問題和正常老化不同的是,阿茲海默症的記憶問題更頻繁且更嚴重,不只是偶爾忘記事情或東西放哪裡。2.判斷與推理能力下降.做決定變慢、容易混亂.難以安排事情、制定計畫或照食譜做菜這與執行功能的退化有關,是阿茲海默症早期常見症狀。3.語言表達與理解困難.說話變少、找不到詞彙、說錯詞.使用混合語言(多語使用者).開始傾向用童年學的語言無法理解簡單對話、讀寫困難,也可能出現。4.行為與個性改變.情緒起伏大、焦躁易怒.對親近的人產生懷疑或疏離.從冷漠到突然熱情,或相反這些改變可能被誤解為心情不好或退休不適,但其實是腦部結構與情緒控制區域受影響。5.空間感與動作協調問題.無法判斷物體距離,常撞到東西.手部動作不靈活,綁鞋帶、打字等變困難當患者常常跌倒、走錯房間,也可能與此有關。別忽視的10大早期警訊根據數千位患者的臨床觀察,專家整理出以下最常被忽略的早期警訊,而且家人比本人更容易察覺這些變化:1.忘記親友名字或重要活動偶爾忘記眼鏡或鑰匙屬正常,但如果連親人名字或已安排的活動都記不得,例如看醫生、參加婚禮,就可能是記憶出現異常。2.無法完成熟悉的家務或理財若你長年擅長理財或做飯,突然變得無法處理,就應特別警覺。專家提醒,很多人以為是退休倦怠,但實際上是早期認知障礙。3.難以組織多步驟的日常任務阿茲海默症不只影響記憶,還會傷害執行功能,像是做飯時忘記步驟順序、煮菜卻忘了開火等。4.藥物影響思考能力某些藥物會導致短期記憶混亂,像是抗膽鹼藥、安眠藥、抗焦慮藥。若服藥後感到混亂,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調整劑量。5.難以進行需要一心多用的任務如從100開始每次減7的數學測驗,目的不是考數學,而是測試同時處理資訊的能力。若無法完成,可能意味腦部功能出現異常。6.飲酒後出現混亂年紀增長後,人體代謝酒精的能力下降。以往三杯酒沒問題,進入老年後卻可能等同於六杯。飲酒引起的腦霧也可能與失智混淆。7.個性或情緒出現大幅轉變從嚴謹變得隨便、從易怒變得溫和,或反之,都可能是腦部功能改變所致,而非單純心情轉變。這種性格大轉彎值得重視。8.對自己的記憶狀況產生過度焦慮過度擔心自己記憶力變差、不敢旅行、不想社交,可能是潛意識中察覺到認知功能變化。專家建議,這種過度在意反而應盡早就醫評估。9.睡眠習慣出現異常阿茲海默症早期可能出現睡眠混亂,如早起者突然晚起、白天嗜睡、或夜間頻繁醒來。這些改變都可能與腦部退化有關。10.失去對興趣活動的熱情不再喜歡原本熱愛的嗜好,例如看書、下棋、帶孫子等,可能不只是憂鬱或老化,而是阿茲海默症導致的情緒與動機下降。專家提醒,診斷失智症,不只是看你失去了什麼,更是看你還保有什麼,這能幫助患者與家人找到新的生活節奏與尊嚴。即使確診阿茲海默症,平均仍能生存約10年,早期發現、早期因應,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與自主權。【資料來源】.The 10 questions to ask if you’re worried you may have Alzheimer’s.Cleveland Clinic: Alzheimer’s Disease
-
2025-10-22 養生.聰明飲食
Omega-3含量是鮭魚2倍!醫推「1種魚」護心血管必吃 營養又降三酸甘油脂
台灣是海島國家,漁獲相當豐富。而攝取好的油脂Omega-3有助抗發炎、調節血壓,改善身體慢性發炎的症狀,然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必須從食物或保健品中取得,因此,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建議,民眾日常生活飲食中,應增加Omega-3的攝取,像秋天盛產的秋刀魚含有豐富的Omega-3,堪稱秋季「營養冠軍」。 抗發炎、降血脂、助減脂 秋刀魚是Omega-3好來源 魏士航指出,Omega-3是不可或缺的好油脂,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魚類就是非常好的優質來源,尤其秋刀魚每100克含5199毫克的Omega-3,幾乎是鮭魚(2665毫克)的2倍。相較於其他從秋天開始盛產的魚類,例如鱸魚(196毫克)、午仔魚(1348毫克)、石斑魚(178毫克)和香魚(991毫克),秋刀魚的Omega-3含量更為驚人。而Omega-3具抗發炎、降血壓、減少憂鬱等功效。對減重者而言,攝取Omega-3還能促進肝臟脂肪酸氧化,減少脂肪酸轉化為三酸甘油脂,並增加脂蛋白酯酶活性,分解三酸甘油酯,降低血液中濃度。 高三酸甘油脂超5倍 飲食介入降回正常邊緣 魏士航就曾遇過一位34歲科技公司員工,儘管患者聲稱已經注意飲食,但在診所初次檢查時,三酸甘油脂仍高達800mg/dl,超過正常值的5倍。(正常值
-
2025-10-21 ESG.健康永續行動家
郭金尼/「接軌國際,深耕在地:從荷蘭的「環境溫度計」照護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與環境國家計分卡」看台灣綠色醫療的下一步」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浪潮下,守護人類健康的醫療體系,正迎來一場深刻的自我變革。荷蘭,這個以創新和務實著稱的國家,不僅催生了全球最有野心的氣候法,目標在2050年前減碳95%,更將這股綠色力量延伸至醫療領域。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從宏觀角度,在今年為各國的環境與健康政策儀表板,更新了一份國家級指引。荷蘭的務實創新:「環境溫度計」照護如同醫療減碳的導航系統 荷蘭在2015年開始由該國政府與醫療部門、產業公協會、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及非政府組織共同簽訂一自願性合作協議即《綠色醫療協議1.0, 2015》,有系統地推動荷蘭醫療照護產業的永續轉型。它並非單一法規,而是一個持續演進的合作框架,透過多個不同性質的事業組織設定彼此的共同目標、一同分享減碳相關知識並促進創新,加速醫療領域的綠色變革。當各國還在為如何落實醫療減碳而苦惱時,荷蘭《綠色醫療協議》可說是淨零「特定路線的詳細導航」:它專門為「醫療車隊」這支隊伍,在這張淨零永續的大地圖上規劃出最適合他們的具體行車路線、補給站(支持措施)和里程碑(階段性目標)。這個導航系統(如「環境溫度計」照護模式,Milieuthermouter Zorg)讓每輛車(每個醫療機構)都清楚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距離下個里程碑還有多遠,下一步該怎麼走。這套「環境溫度計」照護是由荷蘭「醫療照護環境平台」(MPZ)與「環保標章基金會」(SMK)共同開發的系統,堪稱醫療機構的「永續實踐指南」。它並非單純的評鑑,而是一套動態的管理框架,可測量、可執行。對於期望邁向淨零永續,實現氣候中和和循環經濟運營的荷蘭醫療機構來說,這套「環境溫度計」照護是一個實用工具,也是專門應用於醫療照護的品質標誌。「環境溫度計」照護還為醫療機構設定了從銅級、銀級到金級的漸進式目標,讓永續轉型有路可循•銅級(基礎):首先要求醫療機構符合國家環保相關法規,建立基礎的永續管理架構。•銀級(進階):醫療機構在節能、永續採購等方面要有更積極的作為,以達荷蘭《綠色醫療協議3.0, 2022》的標準。獲得銀級認證,即代表該醫療機構在實踐國家級醫療永續協議的道路上已達標。•金級(領先):代表醫療機構在循環經濟、永續建築等方面表現卓越,又符合荷蘭官方的「環保標章」(Milieukeur)標準,成為業界標竿享有最高榮譽,並代表該機構已達到全國領先的永續水準。該工具的成功在於它是專為醫療場域所設計,內容涵蓋能源消耗、廢棄物分類、藥品殘留物處理、運輸、永續採購、水資源到食品等15個主題,為醫院管理者提供了清晰的行動藍圖。截至2025年,從最初的100家到現在接近400家醫療機構獲得認證,其強勁的增長趨勢,證明了這套「由下而上」的模式,能有效激發醫療機構的內在動力,將永續從成本負擔轉化為組織文化與競爭優勢。全球視野與在地政策交會:WHO計分卡引領台灣綠色醫療新浪潮如果說荷蘭的「環境溫度計」照護是指導個別機構的微觀實踐藍圖,那麼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出的「健康與環境國家計分卡」(Health and Environment Country Scorecards),則為全球各國提供了宏觀的自我檢視框架。這份最新的2025年指南,可以協助各國系統性地評估其應對環境健康風險上的進展與不足,核心目的並非國家排名,而是促進各國優化其循證決策以及跨部門合作。「健康與環境國家計分卡」的組成,是圍繞八大關鍵環境健康威脅領域所建立的評估體系:(1)空氣污染:評估室內外空氣品質及其對健康的衝擊與國家空品政策。(2)水、環境衛生與個人衛生:檢視安全飲用水和污水衛生設施的覆蓋率。(3)氣候變遷:評估氣候變遷對健康的直接與間接影響及國家的氣候調適計畫。(4)化學品暴露:監測有害化學物質(如鉛、汞)的暴露風險與管理政策。(5)輻射:涵蓋游離輻射與非游離輻射的安全管理。(6)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工作場所的環境健康危害與勞工職安保護措施。(7)生物多樣性喪失:分析生態系統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與永續自然資源使用政策。(8)醫療機構的環境風險:檢視醫療體系自身的氣候韌性與廢棄物管理之永續管理政策。為了提供一個清晰的總體概覽,WHO將涵蓋上述八大領域的25項關鍵指標,遵循世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建構綜合指標的步驟,再整合成一個綜合總分(Summary Score)。這個分數將代表一個國家在環境威脅暴露程度、健康衝擊和政策應對等多維度數據所濃縮成的單一量化指標。「健康與環境國家計分卡」總分數主要功能有助於:(1)追蹤進展:讓各國能客觀追蹤其在環境健康議題上的長期趨勢。(2)設定優先事項:幫助決策者識別最迫切需要投入資源的領域。(3)促進合作:提供跨部門溝通的共同語言和數據基礎。這股由WHO引領的全球趨勢,正與我國政府的政策方向不謀而合。行政院今年正式啟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明確將「社會責任醫療永續」也列為四大核心範疇之一。該計畫致力於營造健康生活型態、減少醫療體系的碳足跡、推動綠色醫院,並全面導入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管理模式。這標誌著我國的醫療永續策略,已從過往的單點倡議,正式升級為國家級的頂層政策佈局。今年衛福部與環境部更攜手推動「綠色醫療推動方案」,從7 月25日啟動之全國「綠色醫療人才培訓班」到廢棄物減量、室內空氣品質改善、水資源管理、綠色化學推廣、碳盤查與綠色辦公室落實、綠色採購、能源效率提升與醫學中心溫室氣體盤查納管等,皆訂定了具體的策略與行動方案。從全球框架的指引到在地政策的落實,台灣的綠色醫療正走在一條與國際同步的正確軌道上。為了加速這一進程,由產、官、學、研、醫、金多方共同組成的「綠色醫療聯盟」,在臺灣永續金融與企業影響力協會的推動下,正積極整合多元組織與金融資源,共同協助我國醫療機構強化其碳減量能力與永續治理架構。期盼各界有心人士與組織一同加入綠色醫療轉型行列,您的參與,無論是技術分享、資源投入或經驗交流,都將成為推動台灣醫療體系邁向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讓我們一同助力政府,共同實現「健康臺灣、綠色醫療」的宏偉願景,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健康、更具韌性的未來。
-
2025-10-21 焦點.元氣新聞
全台首例甲苯排放超標24倍 最高罰1500萬元
透過檢警環調聯合稽查,發現彰化一家合成皮業者不當排放甲苯,違法超標24倍,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最重新台幣1500萬元罰金,並將追繳5年空污費;本案也是全國首例超排甲苯廢氣的環保犯罪案。環境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彰化縣濱海產業園區某PU合成皮製造業者,有不當排放揮發性有機廢氣並逃漏繳空氣污染防制費情事,檢測有害空氣污染物甲苯超過法規排放標準24倍,除將依法追繳空污費外,刑責部分由彰化地方檢察署偵辦中。環境部指出,本案為查獲全國首例排放超限甲苯有毒廢氣環保犯罪案,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排放管道排放有害空氣污染物超過排放限值,足以生損害於他人之生命、身體健康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00萬元以上1500萬元以下罰金。本案經彰化地方檢察署國土組周佩瑩主任檢察官及鄭羽棻檢察官指揮法務部調查局航業調查處、警政署保七總隊第三大隊中區中隊偵辦,及由環境管理署中區環境管理中心及彰化縣環境保護局辦理相關行政稽查,並於今年6月間展開檢環調警聯合查緝行動。環境部說明,該事業於申請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內容蓄意登載製程採用水性環保樹脂塗料,但實際上卻使用含大量甲苯及丁酮等揮發性有機物樹脂塗料;同時將製程原物料使用量以多報少,藉以逃漏繳空氣污染防制費不實申報行為。後續將由彰化縣環境保護局追繳該事業5年內逃漏繳的空氣污染防制費。環境部表示,甲苯為有害空氣污染物,急性吸入會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起頭暈、頭痛、噁心等症狀,高濃度可能導致意識模糊甚至死亡;長期暴露則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記憶力衰退、動作不協調,並可能損害肝臟、腎臟和聽力。
-
2025-10-21 焦點.元氣新聞
接觸酸性飲料恐溶出殘渣!「麻古茶坊」輸入中國吸管溶出試驗不合格
人人一杯手搖飲,連天團Black Pink來台開場,吃播環節都入境隨俗,拿上一杯手搖。不過,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邊境不合格品項,知名連鎖手搖飲店「麻古茶坊」自中國大陸輸入吸管,被檢出溶出試驗超標,共450公斤被要求退運或銷毀。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說,溶出試驗超標,代表吸管在酸性飲料中,可能溶出殘渣,造成健康危害。食藥署在邊境抽驗這批由輸入業者「麻古茶坊股份有限公司」報驗的中國吸管,以攝氏4度醋酸於攝氏9度放置30分鐘後,溶出試驗結果檢出蒸發殘渣49ppm,依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以聚丙烯為合成原料的塑膠類,蒸發殘渣合格標準為30ppm以下。劉芳銘表示,這是該公司6個月內首次不合格,調升抽驗比率從一般抽批改為加強抽批,抽驗比率2至5成。劉芳銘指出,若業者製造食品容器具時,製造過程中材料未完全融合,使用溶出試驗測試時,就會出現殘渣,本次試驗以醋酸模擬可能的飲食情境,發現前述這批吸管溶出殘渣量超標,這表示吸管若碰到飲料中的酸,也有可能產生殘渣,讓民眾誤食,造成相關危害。食藥署另揪出3批分別從法國及瑞士輸入的「乾酪」,檢出大腸桿菌不合格。劉芳銘表示,聯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報驗法國乾酪,在5個樣品中,每公克檢出大腸桿菌最確數為460及1100,河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報驗法國乾酪,在5個樣品中,每公克檢出大腸桿菌最確數皆為1100,華熊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報驗瑞士乾酪,在5個樣品中,每公克檢出大腸桿菌最確數介於15至240。劉芳銘說,大腸桿菌是環境衛生標準,若食品製造、包裝環境不佳,就有可能發生大腸桿菌汙染,民眾吃下這些食物,會出現腹瀉等症狀,依「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大腸桿菌於乾酪類之檢驗結果判定,5個樣品中,允許不超過2個樣品的微生物檢驗值介於每公克大腸桿菌最確數為10到100之間,但不得有任何一個樣品之檢驗值大於每公克大腸桿菌最確數為100。劉芳銘表示,這批違規產品必須退運或銷毀,且食藥署針對聯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及華熊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在邊境查驗比率,從一般抽批調整為加強抽批查驗,抽驗比率為20%至50%。
-
2025-10-21 焦點.元氣新聞
網傳拜耳3藥品退出台灣 藥廠公文指10/3起已控管供貨量
衛福部日前公布將有47項藥品擬退出台灣市場,今有民眾在社群平台指出,如拜耳的阿斯匹林腸溶膜衣錠100毫克、醣祿錠50毫克、醣祿錠100毫克,因產品已不敷成本,藥廠決定停止由國外持續進口,且因產品目前於國內庫存存貨有限,自10月3日起控管供貨量。依網友貼出的拜耳文件指出,因近年國外製造廠生產的成本持續上升,該3款產品已不敷成本,將停止由國外持續進口貨品,且產品目前於國內庫存貨品有限,將於3日起控管供貨數量,敬請見諒。一名醫師表示,很少看的這麼直接的廠商,藥廠通常都會說「供應不足,會暫時缺貨」,如今原廠不演了,直說「健保價砍到不符合生產成本」,停止供應台灣。而另一名網友則點出「繼輝瑞把台灣的業代部門全部裁光,諾華也準備將部分的藥品業務丟給台廠業代一起合作處理」,猜測原廠藥打算快退光光「不想養人了」,讓台灣進入「大缺藥時代」。不具名藥界人士表示,隨著原料藥、通貨膨脹等成本增加,外商藥廠為管控經營成本,將部分已過專利期的原廠藥品業務,以結合台廠業代一起合作,這恐已是未來的趨勢。有網友表示,這是藥廠準備退出台灣的前奏曲;另一名網友指出,台灣健保制度讓人民養成錯誤觀念,「反正有健保,政府該把我的健康顧好」,訝異的是那麼多人誤以為這些全球化經營的外商醫藥公司,都是在做「慈善事業」。
-
2025-10-20 焦點.健康知識+
女子連4天大吃麝香葡萄「差點爆肝」專科醫曝傷肝的意外陷阱
現代社會中,每三位成年人就有一人罹患脂肪肝。這種疾病通常沒有明顯自覺症狀,容易被忽視;但若長期放任不管,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成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擁有超過40年臨床經驗的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栗原毅在著作《肝臓専門医が教える脂肪肝が気になる人の魔法のスープ》中指出,透過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能消除肝臟內的脂肪,還能讓代謝、解毒、免疫力全面提升。這樣的變化不僅能預防肝臟疾病,還能遠離糖尿病、肥胖、腰痛、甚至失智症等多種健康隱憂。「果糖」是肝臟一大殺手栗原醫師指出,糖分攝取過量的原因,不僅是飯、麵、甜點吃太多,還潛藏在許多意想不到的日常飲食中。他提及一個病例,有位女患者連續4天每天吃下一串別人送的麝香葡萄,結果肝臟指數急劇惡化;停吃後僅約一周便恢復正常。這正是果糖造成的影響。水果中主要的果糖與飯或麵包中的葡萄糖不同,雖然不易使血糖上升,也不引發胰島素分泌,但卻僅在肝臟中代謝,容易造成肝臟負擔。看似無害,實際上是對肝臟非常不利的糖。水果偶爾當作嗜好品享用無妨,但若為了健康而大量攝取,應立即停止這種行為。看似健康的傷肝陷阱:乳酸菌飲料、無油沙拉醬、蔬果汁果糖不僅存在於水果中,也廣泛使用於甜點、汽水等各種加工食品中。許多人每天為了健康飲用的乳酸菌飲料、為了減肥選擇的無油沙拉醬,看似健康,實際上可能正是導致脂肪肝的元兇。運動飲料、能量飲料、100%果汁、蔬菜汁等飲品、甚至罐裝調酒也都要小心。尤其是飲料形式的果糖,吸收速度極快,會直接衝擊肝臟。因此盡量避免成份標示裡含有「果糖葡萄糖液糖」的產品。肝臟是不會老化、能再生的器官肝臟的最大特點,就是即使受損仍具強大的再生能力。事實上,健康的老年人肝臟與20多歲年輕人的肝臟外觀並無差異。即使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將肝臟切成一半,捐贈者與接受者的肝臟也能在約3~6個月內恢復到原本大小。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因為即使生病也往往沒有明顯自覺症狀,發現時常已屬重症。不過,一旦調整生活習慣,肝臟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活力。若最近感覺容易疲勞、體重變重、情緒低落,不妨懷疑是脂肪肝在作祟。當脂肪肝改善後,這些不適也會隨之消失。根據栗原的臨床經驗,許多患者在調整飲食與習慣後,僅一周就能讓肝臟指數大幅改善。
-
2025-10-20 焦點.元氣新聞
全台逾萬人苦候移植…但每年僅400人器捐 器捐中心籲醫護主動詢問
國內器捐風氣不盛,每年僅400人左右捐贈器官、組織,但目前卻有1萬1600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兩者人數形成明顯對比。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說,目前每年器捐人數略有增加,但成長速度緩慢,期望透過鼓勵醫護人員針對生命末期患者,主動徵詢器捐意願等措施,提升器捐人數。李明哲說,一個人器捐可以分為,第一類器官屬於心、肺、肝、腎、腸等,以及第二類器官如眼角膜、皮膚等組織,一般來說,腦死患者可以在死亡時捐贈第一及第二類器官,但死後只能捐贈第二類器官;心死器官捐贈者,多是撤除維生系統後,經心死判定,以捐贈第一類器官,每年第一類器官捐贈者約100多人,第二類器官捐贈約300多人,總計僅400人左右。在台灣以肝臟移植來說,其中75%來自活體捐贈、25%為屍體捐贈,腎臟移植則是48%來自活體捐贈、52%為屍體捐贈,原因是肝衰竭後,將面臨死亡的威脅,必須儘速移植,需求性高,但腎衰竭還能透過透析的方式,維持生命的機會。據統計,正在等待器官移植患者中,以等待腎臟患者最多,高達8800多人。李明哲說,據統計,每年成功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平均等待時間為5.2年,相較國外約3年,而因等待期長,造成許多患者等不到腎臟移植,不幸病逝。為提升器捐人數,器捐中心鼓勵醫護人員針對生命末期患者,主動徵詢器捐意願,「這是必要的諮詢」,在臨床實務上是很重要的手段。李明哲指出,一位生命末期患者可以選擇持續救治,或在醫院安寧療護,或在宅安寧,也可以選擇捐贈器官;據統計,真正徵詢所有臨終病患,願意器捐人數占比約為5%至10%,在不強迫、不具壓力的情形下,由醫護人員協助,讓病人自由選擇。李明哲指出,每一位生命末期患者都可能成為潛在器官捐贈者,即便是癌症患者在過世之際,也能捐出眼角膜,若每年可以多發掘500名潛在器官捐贈者,相較現在僅400多位,對於等待器捐的患者來說幫助很大。李明哲說,生命教育也十分重要,雖然有人認為緩不濟急,但如果不做,永遠都不會有成功的一天,包括病人自主、醫療自主等仍須持續推廣,而不是在真正末期、最後的階段再來思考。目前許多願意器捐的病人都是自己主動提出,來自醫護人員的通報,甚至在部分醫院還不到一成,醫護人員也應充分教育,積極的找出潛在器捐者,讓器捐發掘極大化,這不是只有志工、器捐協調師的責任。「目前等待器官移植者與捐贈者嚴重失衡。」李明哲說,據統計,過去15年間,每天約有3至4人,因為等不到器官而死亡,期待提高器官捐贈的風氣後,可以讓器捐及等待移植的個案達到平衡,「自己的同胞字自己救」,不要讓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必須到國外找器官,這是國家的責任,協助病人獲得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