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鼻塞
共找到
401
筆 文章
-
-
2022-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台學生確診數飆高 醫籲出現這2狀況要多留意
台灣疫情遍地開花,受Omicron影響,台灣本土確診數屢創下新高,根據教育部統計去年4月20日至今年4月13日,全國確診的學生人數已累計2254人;林口長庚醫院醫師吳昌騰呼籲家長,兒童感染後可能會是無症狀,也可能是有症狀,除了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需特別注意病童可能出現哮吼或熱性痙攣等狀況。近期教育部放寬停課標準,引來家長罵聲,認為罔顧孩童健康,加上12歲以下未施打疫苗,風險更高;對此吳昌騰在臉書寫下,根據教育部統計去年4月20日至今年4月13日,全國確診的學生人數已累計2254人,其中大專校院1026人、高中290人、國中201人、國小540人,幼兒園197人,而在社區感染下,相信兒童染疫數字還是會增加。吳昌騰表示,兒童感染之後可能會是無症狀,也可能是有症狀。因為Omicron病毒複製快,且病毒量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如果有症狀,大多是上呼吸道的症狀,而家長該如何提高警覺,像常見的症狀有發燒、鼻塞、流鼻水、乾咳、喉嚨癢痛、頭痛;而有些病童會出現哮吼、熱性痙攣症狀。而香港的一項研究指出,香港大學和瑪嘉烈醫院的研究人員回顧了疫情大流行不同階段的兒童住院情況,發現Omicron變異株席捲香港時,病症比過往嚴重得多。2022年2月5日至28日,香港共有1147名0至11歲兒童因新冠肺炎住院,其中80%以上為0至5歲,有21名兒童(或 1.83%)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有4名兒童死亡。吳昌騰再提一研究,2022年3月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 Omicron浪潮期間,嬰幼兒的感染病例可見哮吼的發生;另外《Lancet》2022年3月21日的預印本論文中說明,Omicron會導致在未接種疫苗的兒童族群中,痙攣發作病例增加,並且比以前的變種病毒和流感病毒更針對上呼吸道。吳昌騰最後提醒大家,看完這些研究及現況,應會更有警覺性。
-
2022-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是感冒還是新冠確診?醫師教1張圖判斷「最大差異」
換季天氣忽冷忽熱,這幾天你也感冒了嗎?且隨著近日全台疫情再度擴大,如果出現咳嗽、發燒症狀,要怎麼判斷自己是感冒還是罹患新冠肺炎?中醫博士樓中亮在FB粉絲專頁指出,新冠病毒的症狀常與一般感冒與流感有眾多相似之處,若想確認到底是中標還是只是小感冒,就要先知道Omicron變種病毒、一般流感與感冒的症狀特徵,以及做好「5大自我保護守則」。症狀大解析!感冒、流感、新冠肺炎樓中亮表示,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新冠肺炎與omicron變種病毒等,都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以及全身性症狀如:頭痛、全身痠痛、疲倦乏力等;雖然症狀真的很類似,但還是可以多加留意不同之處。 一般感冒:發燒、呼吸道症狀及全身性症狀中有1~2個。 流行性感冒:發燒頭痛、呼吸道症狀、全身性症狀、肌肉痠痛。 新冠肺炎:發燒、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有鼻塞或流鼻涕,失去味覺或嗅覺、肌肉痠痛、腹瀉。 Omicron變種病毒:乾咳、極度疲勞、肌肉痠痛、喉嚨沙啞,少數會發燒、失去味覺或嗅覺。病毒傳染途徑是怎麼找上你的?若出現以上症狀仍無法判斷,就要留意感染的來源與途徑。樓中亮也說明不同的病因來源: 常因著涼、淋雨、疲勞過度或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感冒一般在季節轉換時,病毒透過飛沫傳染,所以往往是一群人同時感染——流行性感冒透過「空氣傳播」與「接觸傳播」2種傳染途徑——新冠肺炎與Omicron變種病毒1. 空氣傳播:咳嗽和打噴嚏。2. 接觸傳播:觸碰帶有病毒的物體、表面或握手等親密接觸後,再觸碰口鼻或眼睛。日常防疫落實5守則樓中亮呼籲,雖然不知道疫情何時會結束,但只要將日常的消毒與防疫做好,就能慢慢地將傳播鏈斷開,做好以下5件事,一起學習與病毒抗衡的辦法。1.減少出遊:我們知道本土疫情又開始出現,如果不是住在桃園、新北等地的民眾,就算過年也不要到這些地方。2.避免前往人多的地方:接觸可能的確診者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因此建議盡量避免前往人多壅擠的地方。3.戴上口罩:如果有患者在你附近咳嗽,戴口罩就能很好地預防感染的機率,並且要經常更換口罩。4.正確洗手:建議洗手約20秒鐘。如果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電梯後,還有進食之前都要洗手。5.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的食習慣和規律運動,及補充維他命C,有助於加強免疫系統。【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是感冒還是新冠確診?醫師1張圖教你判斷「最大差異」】
-
2022-04-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長榮大學生確診曾去台灣祭 足跡高鐵站、正忠排骨
台南市今天新增6例本土確診案例,其中2例是是長榮大學的大學生,參加墾丁台灣祭後確診;長榮大學昨晚接獲衛生單位告知有2名學生PCR採檢結果呈陽性,緊急宣布延長全面線上教學至4月17日,期中考延後一周進行。衛生局表示,歸仁區20多歲女性個案26523、20多歲男性個案仁區個案本月2日一同前往屏東墾丁台灣祭,案26523於5日出現鼻塞、喉嚨痛症狀,隔日以家用快篩結果陰性,7日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採檢PCR陽性確診;Ct值16.1。案26523可傳染期間於台南市的活動範圍包含星巴克台南高鐵門市、加賀屋、Mister donut台南高鐵門市、正忠排骨飯等地。案26524前往墾丁台灣祭之後,6日出現發燒、流鼻水症狀,7日與案26523至醫院採檢,PCR陽性確診;Ct值33.15。校方表示,這兩人清明假期後並未進入校園;匡列接觸者均已PCR採檢,結果都呈現陰性、學校針對重點區域亦加強清消完畢,呼籲收到細胞簡訊通知的同學立即就近至衛生醫療院所進行快篩。校方公告配合教育部及台南市政府防疫規定,延長全面線上教學、期中考延後,預計於4月18日起恢復實體授課。長榮大學先前也有1名學生確診,案25437為高雄市案25176家人,4月1日至4日曾返回高雄住處,5日出現咳嗽、喉嚨痛症狀,6日因案25176確診而被匡列為居家隔離者,採檢PCR後陽性確診,Ct值16.7,今天再加2例已有3名學生確診。
-
2022-04-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竹縣+8 湖口醫院護理師、清潔工確診 情侶群聚再擴大
新竹縣今(9日)新增8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包含台中婚宴延伸醫院群聚3例、柔術運動館群聚1例、新豐友人圈(案25587相關)群聚3例,及不明感染源1例。竹縣衛生局指出,台中婚宴延伸至湖口仁慈醫院群聚,新增案26514、案26776、案26777等3例。案26514為20多歲女性,案26777為40多歲女性,2人為醫院8樓負責照顧確診個案的護理師。案26776則為50多歲女性,是8樓清潔人員,3人均高風險工作定期採檢,昨陽性確診,Ct值14.9至37.3間。目前初步疫調匡列接觸者有7名醫護居家隔離,4名家人自我健康監測。衛生局指出,湖口仁慈醫院迄今累計37人確診,包含3名護理師、1名護理佐理員、1名護佐員家人、1清潔人員,及31名病患。因應湖口仁慈醫院陸續有隔離中病患及工作人員確診,為確保醫療量能,讓醫護人力可以好好照護現有院內病人,竹縣衛生局除了日前要求醫院醫療降載、只出不進外,即日起暫停急診、手術、檢查、治療、疫苗接種及健康檢查,門診僅維持舊有病患看診取藥。案26513為40多歲女性,是案25166的母親,為柔術館群聚相關,正匡列居家隔離中,一採陰性,後來出現鼻塞,昨二採陽性確診。柔術館群聚迄今已累計9例確診。另外,竹縣情侶親友群聚相關,今天增加案26778、案26956、案26957等3例。案26778為18歲男性,就讀新竹市某高中,因有喉嚨痛症狀,得知友人案26251確診時,主動自行快篩陽性,昨就醫PCR採檢確診,Ct值15.4。案26957為18歲男性,是案26778的同班同學,昨得知同學確診時,主動快篩陽性,就醫PCR陽性確診,Ct值22.2。案26956為20歲女性,是案26778另一名同班同學(非案26957)的姊姊,也因喉嚨痛、得知朋友圈有人確診而主動採檢後確診,Ct值14。案26676為40多歲男性,日前出現喉嚨痛,休假後返回工作崗位前,應公司要求快篩,結果陽性,昨就醫採檢PCR陽性確診,目前正疫調中,初步匡列接觸者居隔22人、自主健康管理3人、自我健康監測1人。竹縣社區篩檢站持續開設,4月9、10日晚間6時至9時於竹北新仁醫院急診室外提供篩檢服務,呼籲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的民眾攜帶健保卡和身分證前來免費篩檢PCR。衛生局另說明,興隆國小採檢2196人,全數陰性;仰德高中採檢1646人,1636人陰性,10人檢驗中。新竹縣因疫情學校相關採檢結果訊息:竹北市:鳳岡國中因1名學生的同住家人確診,該班7日預防性停課1天。相關匡列人員採檢結果全數為陰性。十興國小2學生確診,全校停課至4月11日。全校採檢均陰性。興隆國小1學生確診,該班停課至4月11日。4月8日全校採檢結果全數為陰性。橡樹美語補習班2外籍教師確診,停課至4月11日。全校採檢均陰性。新豐鄉:新豐國小附設幼兒園幼生與確診者共餐,該班4月8日預防性停課1天。該生採檢結果為陰性。新豐非營利幼兒園幼生因同住家人確診,該班4月8日預防性停課1天。該生採檢結果為陰性。湖口鄉:湖口高中國中部1名學生同住家人確診,該班4月8日預防性停課1天。該生採檢結果為陰性。
-
2022-04-01 新聞.用藥停看聽
成人退燒藥減半 孩子服用仍中毒
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珍貴,但當孩子發燒、身體不適時,若沒有醫師指示,隨意將成人用藥減半給孩子使用,恐造成不可挽回後果。日前一名五歲男童發燒,長輩誤拿高劑量普拿疼(成分為乙醯胺酚)給男孩吃,造成中毒,引發肝功能失調,送急診搶救才救回一命。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該名男童體重僅19公斤,長輩誤拿二顆500mg普拿疼給他吃,其實男童只要吃二顆80mmg劑量即可,男孩吃了高劑量因此出現嘔吐、無精打采、嗜睡等狀況。乙醯胺酚中毒嚴重恐會引發肝衰竭死亡,因孩童肝指數飆高,後續醫師用解毒劑緩解才救回孩子。台灣兒科醫學會表示,報載有356項年用量低於5000人的指示用藥即將研擬不給付,包括兒童常用化痰藥、鼻塞藥、腸胃用藥等,恐影響兒童用藥安全,呼籲兒童用藥不是成人縮小版,「完整評估、適當用藥、精準劑量」才是兒童用藥安全的重要關鍵。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孩子許多症狀需要分辨原因,像腹瀉,有可能是感染性腸胃炎、也可能是腸道吸收異常引起、腸道敏感等,腹痛、嘔吐背後原因更是五花八門,需要專業醫師鑑別對症下藥。誤用止瀉藥案例連醫療人員都可能發生。李宏昌舉例,一名其他科別醫師的孩子剛滿月,因為拉肚子而給半顆止瀉藥,結果孩子嚴重腹脹,緊急送急診處理。他提醒,若健保屆時不給付用藥,讓民眾到藥局輕易購得,恐增加用藥風險,應由醫師診斷、給予處方。吳昌騰說,兒童腹瀉有時是為了排除壞菌,兒科醫師治療上多採用溫和方式,像補充水分、少量多餐,或用益生菌、溫和腸道吸附劑等,將水分或致病物吸附隨大便排除,若孩子誤用成人止瀉藥,反讓病情惡化,過去曾有孩童誤吃成人止瀉藥造成腸破裂,十分嚴重。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表示,一般感冒藥含有多種成分,某些不適合孩子使用,因孩童代謝系統尚未發育完成,代謝速度緩慢恐在體內蓄積,增加副作用產生。基層兒科醫師洪佑承認為,八成的小朋友看診需用藥指示用藥,且現代許多父母雙薪、孩子托育,孩子用藥必須有醫師把關,若取消給付不合適。
-
2022-03-31 癌症.頭頸癌
口腔正常卻流鼻水 確診竟是口腔癌三期腫瘤竄向鼻竇
彰化縣53歲鍾姓男子去年入秋開始鼻塞、流鼻水,到後來說話、呼吸都受影響,到診所檢查左鼻竇紅腫並長出息肉,服藥沒改善,改到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求診,息肉竟是第三期口腔癌的腫瘤,鍾男聽了有如晴天霹靂。「那麼多人嚼檳榔,我竟然真的命中。」鍾姓病人說,如果嚼檳榔容易罹患口腔癌,他確實不冤枉,畢竟從10幾歲開始嚼食檳榔,嚼了30多年不曾中斷,可是想一想還真不甘心,為何偏偏他會命中?現在最要緊的是先戒掉檳榔和香菸,希望還來得及。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今天表示,鍾姓病人主訴鼻塞、流鼻水好幾個月,左鼻塞得較嚴重,常要用嘴巴呼吸,也因鼻塞,說話會「大舌頭」讓人聽不清楚,還有小朋友笑「鍾阿伯說外星語」,人際關係大受影響。鍾姓病人一口咬定是鼻竇炎之類疾病,自行噴治鼻塞藥劑,好沒久又發作,到診所檢查發現左鼻竇紅腫長息肉,服藥也沒改善,改到彰化醫院看病,經檢查竟發現是口腔癌腫瘤往上侵犯鼻竇腔造成鼻子症狀,鍾姓病人得知實情大感意外,因為口腔都沒不舒服感覺,一次檢查就確診口腔癌進入第三期,心情十分低落。許嘉方說,經過電腦斷層及病理切片、正子攝影等檢查,發現鍾姓病人的左側牙齦內有一個約4公分的惡性腫瘤,往上穿越骨頭,破壞鼻竇腔引起鼻子不舒服等症狀,鍾姓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之後,鼻子不舒服症狀改善很多,但對抗口腔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許嘉方表示,研究顯示口腔癌主要是口腔受到長期慢性的刺激,嚼檳榔、吸菸、喝酒、尖銳的蛀牙或不當假牙等都是原因,其中約9成口腔癌患者有嚼檳榔習慣,另有報告指出,嚼食檳榔又吸菸、喝酒,罹患口腔癌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從各方面的研究及報告來看,嚼檳榔和口腔癌的關係密不可分,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每兩年可免費1次口腔癌篩檢,有嚼檳榔習慣的原住民提早到18歲就可以接受篩檢。
-
2022-03-31 該看哪科.兒科
孩子發燒長輩急找藥餵 慘釀嘔吐、嗜睡「普拿疼中毒」
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珍貴,但當孩子發燒、身體不適時,若在沒有醫師指示下,隨意將成人用藥減半給孩子使用,恐造成不可挽回後果。日前一名5歲男童發燒,長輩誤拿高劑量普拿疼給男孩吃,造成普拿疼中毒,引發肝功能失調,送急診搶救才救回一命。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該名男孩體重僅19公斤,長輩誤拿2顆500mg普拿疼給男孩吃,但男童只要吃2顆80mmg劑量即可,男孩因此嘔吐、無精打采、嗜睡等,普拿疼中毒嚴重恐引發肝衰竭死亡。因孩童肝指數飆高,後續醫師用解毒劑緩解才救回孩子。臺灣兒科醫學會今舉辦記者會,表示報載有356項年用量低於5000人的指示用藥即將研擬不給付,包括兒童常用化痰藥、鼻塞藥、腸胃用藥等,恐影響兒童用藥安全,呼籲兒童用藥不是成人縮小版,「完整評估、適當用藥、精準劑量」才是兒童用藥安全的重要關鍵。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孩子許多症狀需要分辨原因,像是腹瀉,有可能是感染性腸胃炎、也可能是腸道吸收異常引起、腸道敏感等,腹痛、嘔吐背後原因更是五花八門,需要專業醫師鑑別對症下藥。誤用止瀉藥案例連醫療人員都可能發生。李宏昌舉例,一名其他科別醫師的孩子剛滿月,因為拉肚子而給半顆止瀉藥,結果孩子嚴重腹脹,緊急送急診處理。他提醒,若健保屆時不給付用藥,讓民眾到藥局輕易購得,恐增加用藥風險,應由醫師診斷、給予處方。碰上嬰幼兒腹瀉,不少照顧者憂心孩子脫水,直接拿大人用的止瀉藥洛普拉膠囊,給9個月大、體重9公斤的小孫子吃,還自行調整用藥,一次吃半顆、吃4次,導致小孩肚子脹,麻痺性腸梗阻、嗜睡和噁心嘔吐等症狀,急診後續找出腹瀉原因,原來是沙門氏菌腸胃炎併發腸阻塞。吳昌騰說,兒童腹瀉有時是為了排除壞菌,兒科醫師治療上多採用溫和方式,像補充水分、少量多餐,或用益生菌、溫和腸道吸附劑等,將水分或致病物吸附隨大便排除,若孩子誤用成人止瀉藥,反讓病情惡化,過去曾有孩童誤吃成人止瀉藥造成腸破裂,十分嚴重。基層診所兒科醫師麥建方表示,「指示藥」是指不需醫師開立,自行到藥房可購得的藥物,在美國地廣就醫不便、且費用昂貴下,指示藥有其需求及必要,但台灣就醫方便,尤其兒童、青少年病症一定要經過醫師診斷再決定治療方針,且看診時也能把關其他安全議題。曾有一對父母帶孩子來看燙傷,但燙傷部位不合理,兒科醫師察覺有異,將此案轉至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立案,該對爸媽本想換另一間診所拿燙傷藥,因已立案限制,必須前往兒少保護中心看診,經醫師評估才驚覺是兒虐事件,照X光檢查發現,6個月大的孩子竟有2處受虐痕跡。麥建方表示,兒科醫師看診時間,是接觸孩子的珍貴時間,像這名孩子2個月大時臉上有燙傷、6個月大出現網狀性燙傷,這些都不能不重視,若家長只是簡單去藥局買燙傷藥,「國家安全網就破了!」呼籲兒童指示用藥仍需醫師開立。臺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表示,一般感冒藥含有多種成分,某些不適合孩子使用,因孩童代謝系統尚未發育完成,代謝速度緩慢恐在體內蓄積,增加副作用產生。基層兒科醫師洪佑承認為,8成的小朋友看診需用藥指示用藥,且現代許多父母雙薪、孩子托育,孩子用藥必須有醫師把關,若取消給付不合適。
-
2022-03-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護理師女Ct值13.9 擴大採檢2476人 同班級停課10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北市今新增1例本土、23例境外,年齡介於10多歲至80多歲之間,10名男性、14名女性,境外移入分別來自越南5例、印度、荷蘭、菲律賓、新加坡各2例、美國、泰國、義大利、澳大利亞、韓國、巴拉圭、波蘭各1例,調查中3例。北市衛生局說明,今天新增的本土病例是一名就讀中正區某國中女學生(案22322),是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確診急診室護理師(案22178)的女兒。衛生局表示,護理師21日確診後,女兒被匡列居家隔離,同日採檢PCR陰性,但22日出現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症狀,安排就醫採檢PCR結果為陽性,Ct值13.9,目前已匡列48人居家隔離,其就讀的學校,全校師生擴大採檢2476人,同班級停課10天。衛生局表示,截至今中午12時止,針對案22178、案22222、案22223相關接觸者,總計14人居家隔離,其中12人PCR採檢陰性,2人檢驗中;擴大採檢233人,其中203人PCR採檢陰性、30人檢驗中。
-
2022-03-20 該看哪科.耳鼻喉
她鼻塞到黏膜肥厚像長息肉 吃藥也難好...動手術治癒
嘉義市43歲簡小姐長期受鼻塞所苦,導致睡覺張口呼吸、睡得口乾舌燥要起床喝水,已嚴重影響白天工作,長期服用藥物與鼻噴劑,效果卻愈來愈有限,經嘉義長庚、部立嘉義醫院診斷為「過敏性鼻炎所造成的鼻黏膜肥厚」,因鼻腔長期發炎,黏膜上已產生息肉樣,接受無線射頻手術後治癒,讓她開心說「重新大口呼吸的感覺真好」。嘉義長庚耳鼻科主任、部嘉醫院主治醫師張耕閤指出,台灣鼻炎患者相當普遍,但長期鼻腔發炎,容易造成黏膜腫脹,甚至產生息肉樣變化,一般在門診確認病患主要症狀例如鼻塞、流鼻水、鼻子癢、鼻水倒流、嗅覺變差甚至頭痛等,再進一步檢查,包括內視鏡、X光與抽血輔助,完整了解鼻病狀態與嚴重度。張耕閤建議,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者長期需要以藥物來控制症狀的患者,可選擇無線射頻的微創手術,使用1根細針插入肥厚的鼻黏膜進行燒灼,黏膜的體積會顯著的縮小,以疏通鼻道,此屬門診手術,手術時間一般大約15到20分鐘,疼痛感極微。張耕閤也說,過去無線射頻手術缺點是容易造成黏膜上堅硬的結痂,需要約1個月才會逐漸剝落, 患者會覺得鼻腔會有反覆鼻塞與堅硬鼻屎的感覺,有時也會感染且有臭味產生;目前新式的無線射頻採用約60度的低溫燒灼,且機器能自動偵測針尖周圍組織的狀態,在燒灼過程中自動停止,減少過度燒灼的情況發生。
-
2022-03-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旅遊團衍生醫院群聚再增4台南個案 監測到3月22日
國內今天新增五例本土個案,台北一例、台南四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五名個案分別來自兩起群聚,一例為台北不明感染源家庭群聚,另四例則與旅遊團衍生醫院事件有關。羅一鈞表示,新增本土個案為四男一女,年齡介於30多歲至70多歲。其中,台北個案(案21395)為日前公布,感染源尚待釐清的家庭群聚中案21359的哥哥。個案無症狀,Ct值33,僅接種過一劑BNT疫苗。羅一鈞表示,針對這起家庭群聚的個案Ct值變化和抗體檢驗,目前認為今天新增的案21395和妹妹(案21359),以及另一名曾來家中拜訪的親友(案21295)都有可能是這起群聚的感染源頭,還有待後續進一步匡列、採檢。整起事件將觀察至3月22日。另外四名個案皆為台南個案,皆為日前旅遊團群聚衍生個案。其中案21393與日前公布的鄰居(案21262)曾有相同的就醫場域接觸史,未接種過任何疫苗;經自我監測採檢陽性,Ct值32.6,無症狀。羅一鈞表示,這名個案Ct值高且無症狀,研判應在染疫的尾聲。另一名個案(案21394)則為日前公布的案21297的同職場同事,曾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於職場匡列採檢出陽性,Ct值19.8。羅一鈞表示,個案曾於3月11日出現咳嗽、喉嚨痛、流鼻水、鼻塞等症狀。還有兩名個案(案21392、21422)為夫妻,其中案21422曾前往日前公布確診藥師的醫院門診就醫,兩人Ct值分別為14.5和19.6。羅一鈞呼籲,南部群聚還需要監測到3月22日,台南市民眾若有共同暴露的足跡會場域,請提高警覺,若有症狀可用快篩試劑自我檢測。
-
2022-03-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南確診情侶30多歲男足跡多集中新營、佳里 匡列504人
台南市衛生局公布昨(11)日確診新營區30多歲男性個案21297,經疫調後,個案於進行居家隔離前的活動範圍包含新營第一市場、佳里采藝寢具專賣、劉李床墊、双利冰饌研習所、安平老街、全家便利商店新營帝寶店、新營區福懋自助加油站等地,共匡列540位相關接觸者,其中親友、診所職員及職場接觸者共居家隔離19人。案21297與案21261是情侶,案21261白河區女因公司要求快篩發現確診,案21297是新營區30多歲男因女友確診匡列採驗確診,未接種疫苗,ct值18.75,3月6日出現全身倦怠、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因與和案 21083藥師在3月5日都有參加2022東山區玉米迷宮食樂趣,懷疑因而感染,但還要等基因定序才能確定。台南市衛生局為即時發現潛在的COVID-19傳播鏈,擴大匡列昨日公布的4名個案21261、21262、21263、21297 相關接觸者,於鹽水、白河區開設篩檢站供足跡重疊或相關者篩檢;針對3月9日公布的醫院工作人員21083、21084,則二次採檢醫院相關病患及人員,累計報告已出者1070人,結果皆為陰性。衛生局說,案21261、21262、21263、21297 擴大篩檢對象包含案21261職場接觸者76人、白河區衛生所及舉人公廟共篩檢233人、鹽水區衛生所及大莊天月宮篩檢329人、新營區衛生所篩檢66人;案21083、21084於醫院相關接觸者目前採檢報告已出者98人、其他相關工作人員及患者二次採檢268人,合計1070人皆為陰性。市長黃偉哲提醒市民外出應落實個人防護及自我健康監測,並應儘速接種COVID-19疫苗;平時可多加運用家用快篩自我檢測,若有身體不適或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誠實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
-
2022-03-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確診30多歲男未打疫苗 黃偉哲:勿因奇怪理由不打
台南市確診21297是30多歲男性,未接種過疫苗,CT值18.75,3月6日出現咳嗽,流鼻水及鼻塞情況,10日因女友案21261確診,匡列居家隔離並安排採檢,11日PCR陽性確診,在台南市活動足跡大致和女友重疊但還在用手機定住持續疫調中;另鹽水區70多歲夫妻也只打1劑,黃偉哲說,不要完全相信Omicron都輕症,很多人打了疫苗之後才會變成輕症或無症狀,沒打疫苗轉成重症比例相對高,還是請大家多注意。對於案21297未接種疫苗,黃偉哲說,台南第一劑大概是將近8成,代表近2成的人沒有打,扣除中間有些人沒有辦法打,如體質的原因,其他原因他不知道。但是如果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卻不去打,像喬科維奇那個網球手一樣,真的是覺得遺憾,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諱疾打疫苗,不要因為自己奇奇怪怪的想法就不去打疫苗,最後還是會害到自己心愛的人,或自己最親近的人,自己染疫也可能傳染給別人,反而不好。黃偉哲希望大家該打疫苗還是要打疫苗。不管是第二劑或是追加劑,拜託趕快來打疫苗跟篩檢,希望經過大家努力,疫情早日平息。昨天全國都加零,今天全國變7例,台南有4例,希望大家能夠把自己跟家人跟別人的健康,當作很重要的事情。黃偉哲說,今天4位確診者CT值都很低,代表在疾病的初期,Omicron很快就發病,能在初期找到,避免再接觸更多的人或傳給更多人,篩檢站還會持續擴大篩檢,疫調還會持續進行。
-
2022-03-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南又見確診!一口氣新增兩例 都是居隔陰轉陽
台南的疫情又見蠢動,繼昨天新增一名鹽水男性個案,今天又添兩個病例,市長黃偉哲將在下午三點記者會說明,據了解這兩名是之前居家隔離的個案,所以社區感染的機率比較低。衛生局指出,這兩名病例因為接觸確診者二居家隔離,在居家隔離過程中陰轉陽因而確診。台南市昨天新增1 名60多歲鹽水區男性COVID-19本土病例案20912,他2月20日至22日曾與高雄市個案20861 一同搭乘遊覽車出遊,28日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及鼻塞症狀。後因高雄市個案20861於3月4日確診,案20912被匡列為居家隔離者,安排採檢後陽性確診,Ct值21。台南市府衛生局表示,案20912已接種3劑COVID-19疫苗,開始居家隔離前,於台南市活動範圍包含鹽水區阿妙意麵及大莊天月宮,涉足場域皆已完成清消;於台南市匡列24位相關接觸者,包含17名居家隔離者、1名自主健康管理及6人自我健康監測。
-
2022-03-01 癌症.頭頸癌
中年男長期鼻塞、鼻涕帶血絲 檢查確診罕見癌症
新竹1名中年男子長期有鼻塞、鼻涕倒流等問題,偶爾鼻涕中帶著血絲,經內視鏡檢查,發現男子有鼻息肉懷疑是惡性腫瘤,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和病理化驗後,確診罹患罕見的「嗅神經母細胞癌」,經過3D微創內視鏡導航手術併顱底重建後,男子恢復良好,持續回門診追蹤。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堂權表示,嗅神經母細胞癌是嗅覺上皮區域所長出的腫瘤。據統計資料顯示,頭頸癌在男性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已連續9年名列第四,近年來大約年增萬名患者,其中鼻腔和鼻竇的癌症約佔頭頸部癌症的3.3%,而此種罕見的癌症又僅佔鼻腔及鼻竇癌症的3%,也就是說,全台灣每年大約只有不到10人可能會罹患嗅神經母細胞癌,屬於非常罕見的惡性腫瘤。典型的嗅神經母細胞癌是長在鼻腔頂部與顱底的位置,會往篩竇、前顱窩及眼眶侵犯。症狀會包括鼻塞、流鼻血、嗅覺異常、頭痛、複視、嚴重者可能造成失明。然而,最常見的症狀僅為鼻塞及流鼻血,由於此疾病初期症狀與其他鼻部疾病並沒有特異性,所以大約有70%的病患發現時已經屬於晚期。王堂權指出,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的病患常有鼻塞、鼻涕倒流等症狀,而嗅神經母細胞癌除了這些症狀之外,可能還有不正常的流鼻血或嗅覺異常等情況。上述該名中年男病患的嗅神經母細胞癌是從右側鼻腔的嗅覺上皮長出來,左側鼻腔仍然維持一定的功能,所以自始自終,病患都覺得聞得到氣味,此第一時間不容易被診斷出來。王堂權根據臨床經驗,透過高階數位內視鏡檢查,往鼻腔深處探查病灶,再經過影像強化及AI人工智慧輔助判讀後,認為並非一般常見的鼻息肉,可能是嗅覺上皮所長出來的腫瘤,經過病理化驗後,診斷為嗅神經母細胞癌。病患後續接受3D微創內視鏡導航手術併顱底重建,順利切除惡性腫瘤,讓他可以迅速回復正常的生活。
-
2022-02-24 該看哪科.耳鼻喉
夜咳 咳出黃痰 竟是鼻竇炎作怪
總是鼻塞、鼻水倒流、喉嚨有異物感,隨時都想清喉嚨,不時就會咳出黃痰,這些症狀幾乎是「重度鼻竇炎患者的日常」。33歲陳姓女子不只有這些症狀,偶爾還會出現「陣發性頭痛」,一到晚上就會口乾舌燥,嚴重影響睡眠,就醫才知道是鼻竇炎惹禍,且廣泛性鼻息肉幾乎阻塞整個鼻腔,透過手術才獲得改善。嘉義長庚醫院耳鼻科主任張耕閤表示,台灣慢性鼻竇炎盛行率相當高,約占總人口的3%到6.4%。造成盛行率高的原因,如環境潮濕、人口密集、空汙等。患者最常出現喉嚨有痰、夜咳、鼻塞、嗅覺異常、耳鳴、暈眩、頭痛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甚多。張耕閤指出,初期鼻竇炎會先用抗生素治療。若是慢性鼻竇炎,會採取鼻類固醇與鼻腔沖洗治療,一旦藥物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已出現眼、臉或腦部併發症、鼻息肉變化,或疑似黴菌感染時,建議以手術處理,清除鼻息肉與鼻竇內的膿液,以改善症狀。研究顯示,約30%息肉性鼻竇炎患者曾接受手術治療。治療鼻竇炎的內視鏡手術是很普遍的手術,但因為鼻竇位於眼睛及顱底的中央,周圍有許多重要器官,包括大腦底部、顱底動脈、眼球及周圍眼肌、嗅覺黏膜、視神經等,因此施行此手術必須謹慎,一不小心傷及附近的重要結構,就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因此可以透過「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讓手術過程可以更加精準。嘉義長庚醫院院長楊仁宗表示,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在外科手術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屬於新一代的手術硬體與軟體設備,它整合了電腦斷層掃描與導航功能,藉此提升微創手術的安全性與精準度。張耕閤指出,若有長期鼻塞、鼻水倒流、慢性咳嗽、黃痰、嗅覺異常、慢性頭痛、聞到莫名異味等問題,請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是否罹患慢性鼻竇炎,以利及早治療,改善呼吸功能與生活品質。此外,患者術後應定期回診追蹤,並規律洗鼻清潔鼻腔,以減少鼻竇炎的復發。
-
2022-02-23 該看哪科.耳鼻喉
夜咳又常咳出黃痰別再以為是肺病 當心是鼻竇炎上身
總是鼻塞、鼻水倒流、喉嚨有異物感,隨時都想清喉嚨,不時就會咳出黃痰,這些症狀幾乎是「重度鼻竇炎患者的日常」,不過很多患者都以為是「肺部」出問題,反而延誤就醫時間。33歲的陳姓女子就是其中一人,不只有這些症狀,偶爾還會出現「陣發性頭痛」,一到晚上就會覺得口乾舌燥,嚴重影響睡眠,後續就醫才知道是長期的鼻竇炎惹禍,且她的廣泛性鼻息肉幾乎阻塞整個鼻腔,最後透過手術改善。嘉義長庚醫院耳鼻科主任張耕閤表示,慢性鼻竇炎在台灣的盛行率相當高,約占總人口的3%到6.4%。造成盛行率高的原因,如環境潮濕、人口密集、空污等。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大多是喉嚨有痰、夜咳、鼻塞、嗅覺異常、耳鳴、暈眩、頭痛等,時常會影響到日常。張耕閤表示,初期鼻竇炎會先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已經是慢性鼻竇炎,會採取鼻類固醇與鼻腔沖洗,一旦藥物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已出現眼、臉或腦部併發症、鼻瘜肉變化、或疑似黴菌感染時,則建議以手術方式處理,清除鼻息肉與鼻竇內的膿液以改善症狀。有研究顯示,約30%的息肉性鼻竇炎患者曾接受手術治療。治療鼻竇炎的內視鏡手術已是相當普遍的手術,但因為鼻竇位於眼睛及顱底的中央,周圍有許多重要器官,像是大腦底部、顱底動脈、眼球及周圍眼肌、嗅覺黏膜、視神經等等,因此這個普遍常做的手術需要相當的謹慎,否則一不小心傷及附近的重要結構,就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因此可以透過「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讓手術過程可以更加精準。嘉義長庚醫院院長楊仁宗表示,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在外科手術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屬於新一代的手術硬體與軟體設備,它整合了電腦斷層掃描與導航功能。過去,手術計畫是以醫師判讀影像為根據,現在病人的數位資料上傳到導航系統,可經由導航追蹤工具,即時呈現人體結構的相對位置,結合影像及導航的功能來幫助外科醫師手術前的模擬,達到較小的傷口與減少對正常組織結構的損傷,藉此提升微創手術的安全性與精準度。張耕閤表示,若有長期鼻塞、鼻水倒流、慢性咳嗽有黃痰、嗅覺異常、慢性頭痛、不時會聞到莫名異味等問題,請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是否罹患慢性鼻竇炎,以利及早治療,改善呼吸功能與生活品質。此外,就算曾接受手術的患者,也建議定期回診追蹤並規律洗鼻清潔鼻腔以減少鼻竇炎的復發。
-
2022-02-23 醫療.耳鼻喉
過敏鼻塞怎麼辦,自行購買鼻噴劑可緩解?「3類鼻噴劑」當心用錯恐愈用愈惡化!
冬季氣溫變化大,不少過敏性鼻炎患者會產生鼻塞等不適感,甚至會自行至藥局購買鼻噴劑。市售鼻噴劑成分多為血管收縮劑,能有效緩解症狀,可是一旦使用過量,可能會造成鼻塞更嚴重。食藥署提醒,使用鼻噴劑前務必詳閱使用說明書,確保安全用藥。 三類鼻噴劑,作用效果各不同一、類固醇鼻噴劑:能有效改善鼻黏膜發炎,緩解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睛癢等症狀,因作用比較緩慢,需連續使用一週以上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使用時應遵醫囑,規律並長期控制,才會有顯現療效。此外,類固醇鼻噴劑為局部作用且劑量低,副作用少。二、抗組織胺鼻噴劑:可減緩流鼻水、打噴嚏及鼻部搔癢等症狀,作用比類固醇鼻噴劑快,但緩解鼻塞效果略遜一籌。抗組織胺鼻噴劑為局部作用,有時藥品倒流到口腔會產生苦味感,但相較於口服抗組織胺所造成的口乾、嗜睡等副作用較小。三、鼻黏膜血管收縮劑:能快速收縮鼻腔黏膜血管,消除鼻黏膜腫脹及鼻充血,改善鼻塞、流鼻水狀況,適用於救急或短期使用,不建議使用超過7天,過度使用恐導致鼻腔血管疲乏彈性,無法順利收縮,反而使鼻塞更嚴重,造成「反彈性鼻炎」。使用鼻噴劑的五大注意事項1. 開封前須充分搖動藥瓶,並先對空噴壓數次,直到有藥劑噴出為止,確保噴出藥劑量均一。2. 使用鼻噴劑前先清潔鼻腔,讓噴霧能順利進入鼻腔,發揮最好效果。3. 使用時頭部保持直立,並稍微前傾,可避免藥品流入口腔。4. 完整按壓鼻噴劑一次,輕輕吸氣後閉氣數秒,以增加藥品在鼻腔滯留時間。5. 過程中若不慎流入口腔中,請立即漱口。使用完畢後,以乾淨紙巾清潔噴嘴,並確實蓋回蓋子。鼻塞成因多元,不一定都適用鼻噴劑!食藥署建議,民眾第一時間應先就醫,由醫師評估原因、對症下藥,切勿自行隨意購買或盲從使用。此外,使用鼻噴劑治療時,應依醫師處方指示的劑量及頻次使用,不可自行增減劑量,以免影響療效。如有任何使用問題,可隨時向醫師或社區藥局的藥師進行諮詢。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2-02-22 該看哪科.耳鼻喉
耳悶、耳脹怎麼辦?耳鼻喉科醫教正壓動作6招解除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 劉承信醫師 耳朵悶脹是耳咽管異常?一張圖自我測量! 很多人都有耳朵悶、耳朵悶塞感、耳悶悶聽不到、耳朵悶塞回音與悶痛的症狀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怎麼解決也不知道會多久,同時又懷疑是不是跟鼻咽癌、鼻過敏、鼻竇炎有關,真的很辛苦。這些都有可能是耳咽管功能異常造成的阻塞而產生的症狀。 耳朵悶脹除了有壓力以外,也很常合併耳鳴、聽力損失、聽到自己講話的回音、鼻塞與喉嚨痛與頭暈等症狀。透過「耳咽管功能異常問券評估表」評估耳朵的壓力、疼痛、像在水裡的悶塞感、感冒是否加重、耳內的劈啪或啵啵水泡聲、耳鳴以及聽力變差變模糊,只要分數大於14分就可能有耳咽管異常。 有上述症狀的人,三成以上的人最終被診斷為耳咽管的功能不良、15%的是因為中耳積水、7.5%的人是因為中耳炎,然而也有近15%的人沒有特定的原因。總體而言大概有1%的人有耳咽管的問題,不管是3個月內的急性或是超過3個月的慢性。 耳朵悶脹當下怎麼辦?醫教「正壓動作」6招解除! 耳咽管是連結耳朵(中耳)與鼻子最後面(鼻咽)的小通道,最外側三分之一比較硬,是在顳骨內側三分之二比較軟的位置,開口在鼻咽的穹窿。這條小通道、小管子在成人約3.6-3.8cm,主要功能有三個: 1.打開維持暢通:平衡耳內壓力、加強耳內換氣,保持耳膜彈性正常、有助於正常聽力。 2.纖毛黏液擺動:排除發炎感染物質到鼻咽。 3.調節避免傷害:避免中耳聲音過大、避免鼻咽感染物質逆流。 耳咽管的開口會因為正壓動作打開,例如大喊、吞嚥、打噴嚏、憋氣、捏鼻閉口吐氣,使得附近肌肉收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搭飛機時避免小朋友耳朵痛,會用喝水、打呵欠等方式來幫助耳咽管打開,讓壓力不平衡造成的耳悶脹改善。 常常耳朵悶脹怎麼辦?4方法有助改善! 耳悶脹痛這些惱人的症狀總是好好壞壞又死纏爛打,讓人只能崩潰大喊: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好!針對這些耳咽管阻塞相關的功能異常,可以循序漸進用以下方式治療: 1.對症治療:解決隱藏在背後的兇手,這是當中最根本的,例如鼻竇炎與過敏性鼻炎的積極治療、咽喉胃食道逆流的控制、手術解決肥大的腺樣體、多管齊下的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治療可能的鼻咽癌。這些針對真正病因的對症下藥都證實可以改善耳咽管阻塞相關的功能異常。 2.口服藥物治療:包括去充血劑、鼻類固醇噴劑、口服類固醇,這些藥物的使用也可以改善耳咽管阻塞相關的功能異常。 3.手術與處置:以前比較常用的像是在耳膜上畫出一個平衡壓力用的小切口,又或是直接在耳膜放一個中耳通氣管。近年來更流行的是耳咽管氣球擴張術,藉由微創的方式,使用內視鏡導引將氣球放置入阻塞狹窄的耳咽管,透過氣球擴張來打通耳咽管。近年的研究約可以改善至少50%的症狀,而且不管追蹤1年、2年、3年,這個效果還是持續著。也有研究顯示將近9成的病人可以持續最少7個月的有效進步。術後三天頭部盡量抬高,術後一週需要避免劇烈活動、且要持續使用鼻噴劑甚至洗鼻。 4. 復健運動:最常使用的是捏鼻鼓氣法,深呼吸一口氣後憋氣,捏住鼻子、緊閉雙唇,向下用力維持十秒,恢復正常呼吸。平常的使用可以短暫改善。手術後規律每天2-3次持續10秒鐘,連續1-2個月,更可以延長手術效果!這些方法都是利用增加上呼吸道的空氣壓力將耳咽管打開。 長期耳朵悶脹盡早檢查,避免疾病找上門! 這些症狀除了需要積極找醫師檢查是否是鼻咽癌、鼻竇炎或其他疾病所造成的,透過積極的治療也可以大大改善生活品質,降低衍生出的不舒服感受。如果沒有積極處理,可能會有聽力損失、中耳炎、耳膜受損,甚至耳朵膽脂瘤的併發症。 《延伸閱讀》 .耳鳴怎麼辦?醫教3招助改善!單側等4情況速就醫。 .常暈眩、耳鳴竟是耳屎太多?醫指8種人易堆積,4步安全清潔!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16 癌症.頭頸癌
最短命癌症!醫:頭頸癌發病時間早 死亡平均59歲
三立電視台董事長林崑海昨天辭世,傳因頭頸癌中的鼻咽癌病逝。醫師表示,頭頸癌好發於中壯年男性,常見危險因子有吸菸、嚼檳榔、基因變異等,若出現口腔不明潰瘍、吞嚥困難或頸部腫塊,應就醫檢查;確診後,依病情接受手術、放射線等治療,若僅靠藥物治療,恐撐不過兩年。鼻咽癌更是「無聲的癌症」,罹病後沒有明顯症狀,當出現症狀時,常已是晚期。頭頸癌依原發部位不同,包含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台北榮總口腔外科主治醫師楊政杰說,其他癌症好發年齡多在中年或老年後,但頭頸癌發生時間更早,近年來,口腔癌年齡更下降到中壯年。台灣男性罹患頭頸癌的死亡年齡平均中位數是59歲,因發病年齡較輕,平均餘命比起一般男性國人減少近18.3歲,又稱為「最短命的癌症」。頭頸癌依不同癌別有不同症狀,如口腔癌為口腔周圍出現潰瘍、破皮、嘴巴張不開、吞嚥或發音困難,提醒千萬不要自以為嘴破是火氣大,而延誤治療。鼻咽癌則為耳朵悶塞、鼻塞、流鼻血,痰中帶血等,但頭頸癌常有共同症狀為頸部腫塊,腫塊多出現在耳垂下方的上頸部位置,當腫塊大於一公分或兩周內未緩解,應速就醫檢查。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部長李達人說,鼻咽癌好發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台灣等地,又稱為「廣東癌」,好發症狀十分不明顯,當出現症狀或被診斷發現時,患者已多為晚期癌症,不可輕忽。治療方面,頭頸癌為固體腫瘤,原發部位是固定的,建議盡量手術切除,但鼻咽癌治療以放射線治療合併化療為主,也可採用免疫治療。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教授張凱評說,鼻咽癌對放射線治療效果不錯,即使鼻咽或頸部淋巴結復發也可用手術切除,不論病程是第一至第四期,治癒率均達七至八成,呼籲患者應積極治療、不要放棄。楊政杰表示,若頭頸癌患者不想接受手術治療,或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或腦中風等病史,使患者無法接受麻醉進行手術,可以選擇放射線治療,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如果患者僅採用藥物治療,對固體癌治療效果不佳,因藥物只能抑制癌症生長,無法根治,手術切除才有機會治癒,依過去臨床經驗,「如果只用藥物治療頭頸癌,病人撐幾個月,最多是一、兩年就很極限了」。
-
2022-02-16 該看哪科.耳鼻喉
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怎麼分?醫師詳解3者症狀差異及如何診斷治療
臨床上常常會碰到病人因為鼻塞、流鼻水或打噴嚏至耳鼻喉科就診。有時病人會分不清楚這樣的症狀到底是感冒、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另外,既然有過敏性鼻炎,難道也有非過敏性鼻炎嗎?讓我們來逐一說明。什麼是鼻炎?其實只要鼻腔黏膜有發炎情形,就可以稱之為鼻炎。而導致鼻炎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類:1.感染性、2.非過敏性及3.過敏性。感染性鼻炎是由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感染鼻腔造成,症狀常是急性發作且持續數天不等,最常見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鼻炎,也就是常見的感冒,通常會自行緩解,如較不舒服可使用藥物治療。非過敏性鼻炎,代表著並非因為過敏而導致的慢性鼻炎,常見的原因包括職業(如曝露在有機溶劑或粉塵之中)、賀爾蒙改變(特別是懷孕婦女)、自律神經失調、藥物導致等等;而不管哪一種鼻炎,症狀通常都是鼻塞、流鼻水、鼻子癢或嗅覺變差,所以需要醫師仔細詢問來正確診斷。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及診斷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主要以鼻塞、流鼻水、打噴涕為主,其他症狀包含鼻子、上顎及喉嚨癢、鼻涕倒流、慢性咳嗽、頭昏腦脹、注意力無法集中、眼睛癢、鼻塞而血液循環不好造成黑眼圈、鼻塞而張口呼吸、長期揉鼻子使鼻樑有橫向皺褶等等。診斷常需要靠詢問症狀的持續時間及發作情形,並檢查是否有鼻黏膜腫脹(如圖一)、鼻樑橫向皺褶、黑眼圈等等,亦可抽血檢驗過敏源,以及使用鼻鏡檢查鼻腔來排除其他疾病。 過敏性鼻炎的原因過敏性鼻炎的原因主要是由1.遺傳過敏體質及2.環境過敏原交互影響,導致鼻腔慢性發炎。遺傳過敏體質方面,如果父母一方有過敏體質,則子女有30%的機率有過敏體質;如果父母雙方都過敏,則機率上升到50%。環境過敏原方面,常見的過敏原包含塵螨(75%)、蟑螂(10%)、黴菌、寵物之皮屑毛髮等等,如果症狀是季節性的發作,則以花粉為主。在台灣,大約有24-29%的成人及40-50%的孩童有過敏性鼻炎,大多數的過敏性鼻炎好發於20歲前,而其中超過一半的人症狀持續10年以上。過敏性鼻炎跟感冒、鼻竇炎的差異至於要怎麼區分是感冒、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呢?我們可以透過症狀跟時間來簡單區分。前面有提到,感冒通常持續時間較短,復原時就不會有鼻子的症狀;過敏性鼻炎會持續較久,症狀可能時好時壞;鼻竇炎則多了膿鼻涕及臉脹痛的症狀,並依照持續時間(三個月)來分急性或慢性鼻竇炎。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治療過敏性鼻炎大致有三個方式1.預防過敏原2.藥物治療3.手術治療◎如何預防過敏原1.使用防蟎寢具2.每兩週用熱水(50-70度)清洗寢具3.避免使用毛毯及絨毛製品4.降低家中濕度(
-
2022-02-14 該看哪科.耳鼻喉
都會鼻塞、打噴嚏…過敏性鼻炎跟感冒怎麼區別?關鍵在鼻子以外的症狀
過敏性鼻炎是一個全球性的疾病,影響 10-15% 的人口,而且盛行率持續增加中。當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像是花粉、二手菸、空氣污染、化學物質後,或每逢季節轉換由 IgE 媒介產生的發炎反應所引起的一系列鼻部症狀即是過敏性鼻炎。根據接觸過敏原的時間,可分為季節性(樹、草、花粉)及全年性(塵螨、動物毛屑、黴菌)。其症狀包括:流鼻涕、鼻塞、鼻子癢、打噴嚏,也可能影響鼻子以外的部位,像是眼睛、喉嚨或耳朵,造成眼睛紅、眼睛癢、眼睛異物感、黑眼圈、喉嚨癢、喉嚨痛、聲音沙啞、耳朵癢以及耳朵塞塞脹脹的感覺。根據病程與病情嚴重度可分為:間歇性持續性症狀為少於 4 週或每週少於 4 天症狀持續超過 4 週或每週大於 4 天輕度中重度患者正常的生活,在運動、休閒、睡眠、上學及工作等都沒有受到影響,也沒有嚴重的症狀。患者的症狀嚴重,可引起咳嗽、呼吸不順暢等狀況,在睡眠、運動、休閒、上學及工作上造成影響。過敏性鼻炎和感冒怎麼分 過敏性鼻炎 感冒連續性打噴嚏一般不會連續打噴嚏一接觸過敏原就會誘發症狀出現,症狀反覆發作,持續幾週到幾個月才會好轉幾天的潛伏期,然後會慢慢出現症狀,病程較短,往往最長在3 到 10 天就會痊癒少出現喉嚨痛、肌肉痠痛、活動力下降喉嚨痛、肌肉痠痛、活動力下降鼻子癢與眼睛癢少見眼睛癢過敏性鼻炎要一直吃藥才能控制嗎?(1) 找出過敏原,控制環境因子將塵螨、蟑螂、黴菌、寵物毛髮等常見的過敏原除去,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溫溼度機、經常清洗床單被套、戒菸,進到冷氣房或容易引起過敏的地方時,立刻戴上口罩,便能夠降低過敏發作的機會與嚴重度。(2) 使用藥物治療◤ 口服抗組織胺:組織胺是引起鼻過敏主要的細胞激素,抗組織胺藥物可以阻斷細胞激素引起的過度反應。對鼻癢、打噴嚏、流鼻水有效。傳統第一代抗組織胺由於藥效持續較短且易有嗜睡的副作用,目前大多使用第二代抗組織胺藥效持續較長,較無嗜睡的副作用。◤ 局部類固醇鼻噴劑:局部使用可以減少全身性的副作用,認為是目前最有效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 去鼻充血劑:促進鼻腔內血管收縮,緩解鼻塞症狀,常與抗組織胺藥物合併使用,但長期使用,可能會有鼻黏膜萎縮的副作用,患有高血壓、青光眼或心臟病的患者應慎用。◤ 肥大細胞穩定劑:減少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白三烯素等過敏介質的釋放,主要用來預防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發作。◤ 抗白三烯調節劑:阻斷半胱氨酸白三烯接受體,耐受性好,對過敏性鼻炎所有症狀與結膜炎症狀有效。(3) 減敏療法通常在病患對一般標準治療反應不佳的時候會考慮進行減敏治療。經由長期皮下注射或口服舌下黏膜吸收給予少量的特定過敏原給病患,來達到減輕過敏症狀的一種治療。減敏治療對於只對少數過敏原有強烈過敏反應的病患幫助最大,不過完整的療程需要三到五年,而且一開始需要每週給藥,病患必須很有耐心的配合治療。(4) 手術治療如果經藥物治療無法緩解症狀,或鼻塞非常嚴重,醫師可能會建議手術治療,切除部分肥厚鼻黏膜。(5) 洗鼻子對於鼻腔的保護,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法,一天兩次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鼻腔,將鼻腔過多的分泌物與粉塵物質清出。建議患者應對過敏性鼻炎有正確觀念,配合居家環境改善,並尋求專業醫師診治,雖較費心力且費時較久,但耐心配合治療,才能有效緩解惱人的過敏性鼻炎。
-
2022-02-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感染Omicron兒童、成人症狀大不同 羅一鈞:疫調要注意這點
隨著兒童染Omicron人數增加,相關症狀與成人是否不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依最新分析發現,兒童與成人及青少年染疫後,於性別比例、染疫症狀均不同,其中兒童四大症狀排序為發燒、咳嗽、流鼻水及鼻塞、喉嚨症狀,對比成人及青少年則為喉嚨症狀、咳嗽、流鼻水及鼻塞、發燒,兒童以發燒症狀最為常見。指揮中心此分析,主要為2022年1月以來,本土病例小於12歲的82人,對比成人及青少年共590人。症狀分類方面,兒童輕症患者有54人、占比為66%,無症狀患者有28人、占比為34%,而成人及青少年輕症患者有333人、占比為56%,無症狀患者有256人、占比為43%,重症患者有1人、占比為0.2%。因此,成人及青少年無症狀患者多於兒童,但兩者相差不大,且不論是兒童、成人及青少年症狀多為輕症。性別方面,男童有45人、占比為55%,女童有37人、占比為45%,對比成人及青少年的男性有214人、占比為36%,但女性有376人、占比為64。分析發現,兒童患者男多於女,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則是女多於男,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女性較多,可能於近期移工群聚個案多為女性,以及兒童染疫後,照顧者多為女性,造成隨後也被傳染所致。此外,分析發病症狀方面,兒童發病54人,四大症狀排序為發燒34人、占比為63%,咳嗽25人、占比為46%,流鼻水及鼻塞13人、占比為24%,喉嚨症狀9人、占比為17%;對比成人及青少年為喉嚨症狀192人、占比為58%,咳嗽172人、占比為52%,流鼻水及鼻塞93人、占比為28%,發燒69人、占比為21%,兩者排序大不相同。羅一鈞說,兒童感染後已發燒表現居多,咳嗽排名第二,這可能與兒童不易察覺喉嚨,以及不會主動描述不適有關,因這是兒童特性,家中成人可能會觀察到小朋友有發燒、咳嗽、流鼻水,才驚覺小朋友可能生病了,但小朋友並不會主動提及喉嚨不適。若是成人與青少年進行疫調時,有時可以問出喉嚨症狀。此外,小朋友在肌肉痠痛、發冷、嗅味覺異常症狀的人數都是掛零,相同可能是兒童對這些症狀難以描述的關係。
-
2022-02-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症狀最新統計! 這2種比例均逾5成不分軒輊
指揮中心今公布,2月4日至2月10日境外移入Omicron個案的病毒基因定序,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共檢出18例感染Omicron變異株,沒有感染Delta患者,因此目前共有246本土個案及439境外移入個案,總計685例。羅一鈞分析,今年1月以來共672例本土Omicron個案,近一周0至9歲的個案數略為增加,排名第四,相較上周增加12人,共有72人確診,其餘年齡層仍多為20至40歲民眾,女性為413人,男性有259人,中重度症狀維持1人中度肺炎,輕症患者387人,無症狀有284人。因上周移工群俊確診較多,且多為無症狀個案。依指揮中心資料,Omicron症狀前四名為喉嚨症狀201人、占比為52%,咳嗽197人、占比為51%,流鼻水及鼻塞106人、占比為27%,發燒103人、占比為27%,。羅一鈞說,對比上周為咳嗽排名第一,喉嚨症狀第二,本周名次再度互換,但兩者占比均為50%左右,而流鼻水、鼻塞人數,稍微超過發燒,但沒有明顯變化。另針對439例境外移入個案分析。羅一鈞說,確診者年齡層為20至50多歲,男性略多於女性,其中393人為突破性感染,本周未有中重度以上個案,因此中重度症狀以上維持3人,輕症197人,無症狀239人。至於,病毒潛藏期仍約7至10天可以被檢出,統計發現,7天內檢出比率達95.4%,10天以內檢驗出為97.9%。
-
2022-02-07 該看哪科.耳鼻喉
睡覺打鼾代表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嗎?權威醫師詳解症狀:突然沒鼾聲時最可怕
抓到了!百病之源「缺氧」,正悄悄躲在鼾聲裡打鼾可說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代言人,兩者關係極為緊密,經常在夜間一動一靜、一前一後的出現,也是最為人熟悉的一種睡眠症狀。甚至有些人在白天打盹、小瞇一下,或在辦公室睡午覺,連坐著睡或是趴著睡的姿勢,也會發出呼嚕呼嚕的鼾聲,這種情況就要更加小心注意了。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對於「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定義是:「打鼾」是指呼吸時,空氣流通經過咽喉一帶鬆弛的組織,產生吵雜或刺耳的聲音。當身體躺下睡覺時,因為全身肌肉放鬆,口腔內、鼻咽腔內的軟組織也同樣會變得鬆弛,呼吸道空間因而變得窄小許多,當氣流經過時速度加快,就容易振動發出聲響。這情況可以想像成賽車開過跑道,路面上若有桶子等物品,此時會一起被振動。當我們快速呼吸時,呼吸道內呈現負壓,軟顎等軟組織也會被振動,於是就會發出聲音;但如果是用緩慢的速度吸氣,就比較不會發出聲響。也可以想像窗戶只開了一個小縫,當風吹過時會有「咻咻」聲,尖銳而惱人;但如果窗戶的縫隙比較大,那麼風吹的聲音就會變成「呼呼」聲,比較輕柔。人的一生中幾乎都會有打鼾的經驗,對某些族群來說,還可能特別是長期、連續性的問題,明顯危及健康,這族群就是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需要積極的醫療諮詢與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三大類型:阻塞型、中樞型、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pnea Hypopnea Index,AHI)每小時大於或等於五次,就會被診斷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以這項標準來看的話,台灣整體人口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比例約達九~三十八%,尤其男性的患病機率特別高。「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睡眠呼吸中止類型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八十四%),對全身健康有明顯的危害。在一篇系統性的研究中發現: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在老年人口中,男性盛行率高達九○%;女性長者則佔了七十八%。另外,「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腦部受到創傷或其他原因造成無法發出呼吸指令、訊息等神經學損傷;「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則是同時具有阻塞型及中樞型兩種狀況。有鼾聲很可怕,突然沒鼾聲更可怕!呼吸道因為發炎、鼻塞、肌肉鬆弛、分泌物多而濃稠、構造異常等因素,也會產生類似「坍方、堵塞、土石流」的狀況。打鼾聲音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呼吸道「有一部分被阻塞」,在不同部位阻塞時,所發出的鼾聲會不同,聲音可謂變化豐富,若只是單純的打鼾,八○%來自軟顎的振動;然而,睡眠呼吸中止的情況則屬於呼吸道「完全阻塞」,所以,睡眠呼吸中止對於生命健康的威脅比較大。尤其要注意的是:當呼吸中止時,其實不會發出聲響。也就是說,可能窒息的危險時刻,反而是聽不到打鼾聲、最安靜的時刻。因為兩者的氣流通暢度不同,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這兩個現象,不會在同一個時間點出現,而是交替出現。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嗎?一分鐘立即檢測,快速辨識高危險群天天打鼾,當心越睡越憨:三十七兆細胞缺氧拉警報!從打鼾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程度變化光譜中,最左邊也就是最輕微的情況,程度只是「發出鼾聲」;中間則是「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尚未達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判斷標準,有打鼾且精神不好、呼吸道氣流不穩定,睡眠中有時有些醒覺、睡不好)。光譜接續向右方,則是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分類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種;最嚴重的則是「肥胖換氣不足症候群」(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HS),特徵是患者體內血氧濃度低、二氧化碳比例高、體態肥胖。從「沒事」到「猝死」只要幾分鐘!在這條帶狀光譜上,不一定每個階段都會按部就班的經歷,最可怕而容易被疏忽的是:病況有時候可能從輕症快速跳轉至重症。所以,一定要經常留意自己在睡眠中的呼吸情況,最好能做睡眠檢測,並尋求專業幫助。※ 本文摘自《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作者:李學禹 出版社:方舟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8
-
2022-02-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今加開BNT預約 截至15:00已有1.4萬人預約
為加速疫苗施打,台北市疫苗預約系統今天上午9點再度開放民眾預約,提供BNT疫苗6萬6810劑預約量。台北市衛生局表示,今天上午九點開放預約,截至今天下午三點,台北市加開兩天的BNT,已有1萬4522人完成預約,達到開放預約量的21.7%。北市衛生局專委歐佳齡呼籲,民眾只要是在11月15日之前,已經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請踴躍預約,尤其莫德納與BNT效果是一樣的,不要非莫不可,如果大家可以的話,盡快接種。北市衛生局也提醒,春節年假期間,民眾南北往返拜年或旅遊行程頻繁,年後返工前,如懷疑曾與確診者接觸或有喉嚨症狀、咳嗽、發燒、流鼻水/鼻塞、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可自行至藥粧店、便利商店或藥局等購買家用快篩試劑,亦可由企業逕行採購家用快篩試劑分送員工自行篩檢,或至北市七個公費PCR篩檢站採檢。北市七個公費PCR採檢站服務地點為市立聯合醫院中興、仁愛、和平、忠孝、陽明院區及關渡、萬芳醫院,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日上午8時30分至11時30分。衛生局呼籲,春節期間仍應配合各項防疫措施。若出入公共場域、餐飲場所等,務必落實戴口罩,實聯制、體溫量測、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工作,以降低感染風險,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若有相關問題可洽1922或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2022-02-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指揮中心公布Omicron四大症狀 它擠掉喉嚨症狀竄升首位
指揮中心今公布,1月28日至2月3日境外移入Omicron個案的病毒基因定序,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共檢出16例感染Omicron變異株,沒有感染Delta患者,因此目前共有222本土個案及422境外移入個案,總計為644例。羅一鈞分析,今年1月公布516例本土Omicron個案,近一周0至9歲的個案數略為增加,排名第四,有60人確診,其餘年齡層仍多為20至40歲民眾,女性為301人,男性有215人,中重度症狀有新增1人中度肺炎,輕症患者319人,無症狀有196人。依指揮中心資料,Omicron症狀前四名為咳嗽166人、占比為52%,喉嚨症狀158人、占比為49%,發燒90人、占比為28%,流鼻水及鼻塞83人、占比為26%。羅一鈞說,對比上周為喉嚨症狀排名第一,咳嗽第二,本周名次互換,但兩者占比均為50%左右,沒有明顯變化。另針對422例境外移入個案分析。羅一鈞說,確診者年齡層為20至50多歲,男性略多於女性,其中393人為突破性感染,本周未有中重度以上個案,因此中重度症狀以上維持3人,輕症193人,無症狀226人。至於,病毒潛藏期仍約7至10天可以被檢出,統計發現,7天內檢出比率達96%,10天以內檢驗出為98.6%。羅一鈞說,雖然有名確診者是長達20天被檢出,但日前已有說明這名個案為居家檢疫轉為居家隔離,期滿採檢被檢驗出陽性,個案並沒有進入社區,因此檢驗陽性個案均是在檢疫處所被檢出,沒有人是在返家後被確診。
-
2022-02-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雄國中生1家3人都確診 指揮中心:感染源待釐清
指揮中心今公布本土新增22例確診病例,高雄新增15例最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包括礁溪長榮飯店衍生新增6例、高雄港新增9例,當中有8人是居家隔離後陰轉陽。莊人祥指出,礁溪長榮飯店衍生案新增6例,其中有2例是隔離後陰轉陽。另外,有4人是屬於一家人,包括案19080、案19081、案19082、案19083。其中案19081與先前確診個案(案18773)曾在1月25日有接觸,案19081的家人在1月31日陸續出現症狀,因此4人自行就醫,採檢確診陽性。根據指揮中心資料,案19081為40多歲女性,未施打過疫苗,在1月31日出現咳嗽、流鼻水、鼻塞症狀;案19081的家人案19080為40多歲男性,曾經接種2劑高端疫苗,2月2日出現咳嗽、流鼻水、鼻塞症狀;案19082為10多歲女性,2月2日出現咳嗽、喉嚨痛、發燒;案19083為未滿10男童,無症狀。4人均於2月2日採檢、2月3日確診。先前高雄一對父子檔(案18942、案18905),父親在返台自主管理期間,帶國中生兒子大嗑響食天堂,遭高雄市府開罰。而國中生母親(案18988)也在2月2日確診。由於國中生足跡遍佈新北、高雄也有台中旅遊史,莊人祥表示,此案基因定序尚未出爐,目前還在釐清感染源,從症狀及Ct值變化,國中生母親看起來較晚感染,是否父或子誰先確診、以及在哪裡感染的,都需要再進一步釐清。
-
2022-01-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分析391名Omicron確診個案 羅一鈞提醒勿用一症狀判定
指揮中心今公布上周境外移入病毒基因定序檢驗結果。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近日,民眾關心Omicron本土個案情形,經分析今年1月以來,共391例確診個案,患者常見症狀為咳嗽、發燒、流鼻水較多,而嗅味覺異常僅2人,比例為0.9%,提醒民眾跟醫師,嗅味覺異常在Omicronc患者很少見,不要用這症狀界定。今年1月21日至27日,境外移入確診者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感染Omicron人數為42人,來自國家以歐美為主,而本土個案則有75人,因此去年到現在,國內外共確診578例個案,其中406人為境外移入個案,172人為本土個案。至於本周Delta境外移入有4人,分別從美國、柬埔寨、俄羅斯及韓國。羅一鈞說,目前疫情應是Omicron及Delta並存,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曾說,針對這兩種變異株的治療方式仍有不同考量,如單株抗體藥物不適合用於治療感染Omicron患者,而必須使用瑞德西韋,但感染Delta個案可用單株抗體藥物。近日,民眾關心Omicron本土個案情形。羅一鈞說,今年1月以來,共391例確診個案,年齡層為30至60歲民眾,其中以30、40歲族群增加較多,可能與多是移工族群有關,而輕症患者有229人,占比為59%,無症狀患者有162人,占比為41%,目前尚未有中、重度個案。不過,本周較上周新增兩名年齡80歲以上患者。羅一鈞說,此兩人目前仍在住院中,尚未出院,目前是沒有出現重症高風險的前兆,但住院中還要觀察,並已給合適藥物,降低重症風險。經疫調發現,患者常見症狀為喉嚨痛、喉嚨癢,以及各式各樣喉嚨乾乾症狀,於有症狀的391人中,有116人出現類似症狀,占比為51%;咳嗽症狀則有111人,占比48%,另有66人出現發燒症狀,占比29%;流鼻水或鼻塞有60人,占比26%。羅一鈞說,感染Omicron患者症狀,以咳嗽、發燒、流鼻水較多,而嗅味覺異常僅2人,比率為0.9% ,提醒民眾跟醫師,嗅味覺異常在Omicron患者很少見,不要用這症狀界定。至於,境外移入個案年齡為20至50歲,以突破性感染為多數,增加一例中重度個案,是名50多歲患者,曾接種兩劑BNT疫苗,沒有慢性病病史,入境檢驗Ct值19確診,當天有咳嗽症狀,住院隔離後,咳嗽加劇、血氧掉到94%,但胸部X檢驗沒有肺炎,中重度是用血氧94%分類,接受瑞德西偉治療,不用住加護病房,住院11天後已符合解除隔離條件出院。羅一鈞說,目前入境檢驗約7天內,可以攔截到大多數案例,這周是增加一名入境20天才被確診個案,但他都在檢疫場所隔離,其中有一名同住者於入境第6天確診,所以他又改列居家隔離,因此沒有進入社區。
-
2022-01-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Omicron像感冒如何分辨?醫揭主要症狀有哪些
台北市防疫旅館與桃園機場傳出Omicron群聚感染事件,特別是桃機一案有擴散到社區的疑慮。尤其是確診個案傳出曾前往歌友會舉辦的千人餐會,有多位當地民眾前往篩檢站,且不少人有症狀時,就擔心自己感染Omicron。國內爆發本土群聚 醫師頻被問「我得Omicron了嗎?」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羅源彰分享,近期不少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的病患,都會問他「我感染Omicron了嗎?」羅源彰除了詢問足跡等TOCC,只能回答「要篩檢才能知道。」顯示不少人擔憂自己的健康狀態;另外,北市聯醫忠孝院區陳昶宇醫師臉書分享,5日上午門診看了不少呼吸道症狀,令他憂心;加上不一定會發燒,且沒有嗅味覺異常,因此建議有疑慮者直接去做篩檢。還說「有呼吸道症狀者就不看了,直接去忠孝篩檢站做篩檢。」廣為人知的是Omicron傳染能力強,但致死率不如「前輩」Delta病毒株,世界各國回報染疫死亡人數不多;另外症狀偏輕症,與流感或一般感冒類似,且不如前幾項病毒有「嗅味覺異常」這個標準症狀。具體而言,有哪些症狀?Omicron症狀與流感相近 使得判斷更困難陳昶宇表示,Omicron的主要症狀有「嚴重的鼻塞流鼻水」、「頭痛及可能合併身體痠痛」、「咳嗽」、「喉嚨痛,尤其吞嚥時會不舒服」、「較為嚴重的疲累虛弱」。實際上這些症狀與流感相近,才使得判斷更困難。國內出現首例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為去(2021)年12月10日16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中的其中1例(案16829),自非洲南部史瓦帝尼,轉機南非入境,在當地曾有醫療機構活動史。世界衛生組織(WHO)去(2021)年12月12日公布,變異株Omicron的傳染力比Delta還要強,且會削弱疫苗的效力,所幸重症機率較低。南非醫師觀察發現,除了發燒、疲勞,感染Omicron後,許多患者夜間盜汗情況嚴重,衣服枕頭全濕。同時根據外電報導,南非當地醫生皮萊(Unben Pillay)表示,平均每天為數10名新冠患者看診,但至今沒有患者病情惡化,近期新冠肺炎患者都能在家中療養身體,多數人在10至14天隔離期內康復,其中還包括年長患者、合併其他疾病的重症高危險群,顯示Omicron引發的症狀較Delta溫和。如何降低Omicron感染風險? 可能需要第4劑或更多劑疫苗至於臨床症狀,皮萊(Unben Pillay)在南非衛生部記者會表示,Omicron所引發的症狀,與目前已知其他變異株同之處在於患者容易出現夜間盜汗,有些人睡衣和枕頭、棉被全都濕透。其他症狀有咳嗽、發燒、疲勞,以及劇烈身體疼痛,與流感相似。皮萊強調,已接種疫苗者感染後症狀通常較輕微。總結以上,可能症狀有盜汗、鼻塞、流鼻水、頭痛、全身痠痛、咳嗽、喉嚨痛、倦怠。該如何有效降低Omicron感染風險?一篇發表於科學期刊《自然》的研究表示,若這種變異株確實削弱疫苗效力,可能需要第4劑或更多劑疫苗來提供額外保護,且可能需要新配方。(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莫德納第三劑副作用與第二劑雷同? 專家解析「全身、局部反應差異」 ·防Omicron普通口罩不見得能擋!室內用餐如何自保? 醫揪「1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