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搜尋
黴菌
共找到
516
筆 文章
-
-
2022-03-16 新聞.健康知識+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肥胖與表觀遺傳一如所知,肥胖正在流行。雖然在工業化程度較高的社會,肥胖蔓延的速度較快,但它終歸是個遍及全世界的普遍現象。圖6.3為英國人二○○七年的體型分布圖,一目了然得令人心驚:圖表顯示,每三名英國成年人中即有兩人過重(BMI指數大於等於二十五)或肥胖(BMI大於等於三十)。美國的情況甚至更糟。肥胖與許多健康問題密切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與第二型糖尿病;年過四十以後,肥胖者的平均壽命通常要比非肥胖者短少六至七年。母體於懷孕期間營養不良,會對子代造成影響,這層影響甚至還會續傳給後代子孫——荷蘭饑餓之冬與其他幾次饑荒留下的數據皆支持這個說法。換言之,營養不良對後代有所謂的表觀遺傳效應。上卡利克斯的數據雖然較難闡釋,但仍暗示男孩若在人生某關鍵時期飲食過量,可能對其後代子孫造成不良影響。人類的肥胖大流行是否可能在子輩、孫輩引發連鎖效應?由於不想枯等四十年才揭曉結果,科學家再度轉向動物模式,試圖獲取些許有用的靈感。最初取得的動物數據顯示,營養跨代遺傳效應影響不大。agouti 母鼠懷孕期間攝取高甲基含量食物會改變子代毛色分布,但這項改變並未再傳給下一代。不過,也有可能是這個模型太特別了。二○一○年的兩篇論文或許能讓我們暫時停下來、思考一下。這兩篇論文分別發表在全球最重量級的科學期刊《自然》與《細胞》:兩造的研究人員皆餵食公鼠過量的食物,然後監控公鼠過度採食對子代造成的影響。由於實驗對象僅限公畜,因此無須擔心研究母畜時才會遇到的子宮內環境或細胞質遺傳等種種惱人又複雜的問題。上述實驗之一用的是一種叫「Spraque-Dawley」的大鼠(簡稱SD大鼠)。這種大鼠屬於白子品系,脾性極溫馴冷靜,因此非常好操作控制。實驗中,SD公鼠被餵食高脂飼糧,再令其與飲食正常的母鼠交配。過食的公鼠毫不意外地體重過重,脂肪肌肉比偏高,出現許多類似人類第二型糖尿病的徵狀。過食公鼠的子代出生體重正常,但也帶有與糖尿病相關的異常狀況。許多跟控制代謝有關、與哺乳動物燃燒能量有關的基因皆出現調控異常;因為某些尚無法理解的理由,這種症狀在子代雌鼠身上尤其明顯。另一組與前者完全無關的研究群則探討飲食對近親品系小鼠的影響。公鼠被餵以蛋白質含量異常低少的飼糧,但額外增加糖類攝取量作為補償。該批公鼠與飲食正常的母鼠交配,產下的小鼠於三周齡時檢驗肝細胞基因表現(肝臟是代謝的主要器官)。在分析大量數據之後,研究人員發現,被餵以異常飼糧的公鼠所得之子代,牠們身上許多與代謝相關的基因皆出現調控異常的現象。研究人員還發現,子代小鼠肝臟的表觀遺傳調控模式與親代並不一致。前述兩項研究顯示,父親——至少在嚙齒動物——的飲食內容會直接影響子代的表觀遺傳調控、基因表現與健康狀況。這層影響與環境無關—— 這跟「父親只餵小孩超大漢堡與薯條、導致小孩變胖」的情況完全不同。大小鼠實驗所見的影響不僅直接、發生頻率亦頻繁到不可能是飲食誘發突變所致,因為突變的比率絕不可能這麼高。因此,最有可能的解釋是飲食誘發表觀遺傳效應,且這種效應能從父親傳給子代。雖然目前掌握的數據還在初步階段,但小鼠方面的實驗數據尤其支持這套假說。若把從人類到嚙齒動物、從饑荒到飲食過量的數據全部擺在一起來看,肯定會看出某個令人擔憂的模式:或許那句「吃什麼像什麼」的老話已不夠看,說不定連父母、甚至父母的父母吃什麼也得統統算進去了。這也許會令我們好奇: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到底有沒有意義?假如我們都是表觀遺傳決定論的受害者,這豈不表示骰子早已扔出去,我們只能任由祖先的甲基化模式擺布而已。不過,全推給表觀遺傳未免太過簡單。各種數量驚人的資料數據在在顯示,政府部門與福利單位推動的健康宣導策略——吃得健康、蔬果飲食、遠離沙發、拒絕吸菸等等——皆十足完備。人類是複雜的生物體,我們的健康、預期壽命皆受基因體、表觀基因體和環境左右影響。但是別忘了,就算是飼養條件幾近一致的近親品系agouti 小鼠,研究人員也無法準確預估每一窩、每一隻新生小鼠的毛色和胖瘦。既然如此,何不盡己所能、增進健康長壽的機率?若是計畫擁有下一代,又有誰不想多盡點力、讓孩子們更健康?當然,世事總有無法盡人意、無法控制之處。在環境因子影響表觀遺傳這方面,目前紀錄最詳盡的案例之一是某種名為「免克寧」(Vinclozolin)的環境毒素,至少連續影響四代。免克寧是一種殺菌(黴菌)劑,在釀酒產業似乎用得特別頻繁。這種毒素一旦進入哺乳動物體內,旋即轉成另一種化合物、與「雄激素受器」(androgen receptor)結合;這種受器平素與雄性荷爾蒙「睪固酮」結合,而睪固酮對於性發育、製造精子及許多男性生理至為重要。免克寧與雄激素受器結合後,會阻撓睪固酮將慣常訊號送進細胞內,因而阻斷荷爾蒙誘發的正常效應。如果在胚胎睪丸發育期間,讓懷孕母鼠接觸免克寧,則產下的雄性後代不僅睪丸先天發育不良、生育能力不佳,且一連三代皆出現相同缺陷。實驗鼠中有近九成的公鼠受影響,若與典型的DNA突變相比,這個比例遠遠高出太多。就算是目前已知發生率最高、特別容易發生突變的區域,基因突變率也不及這個數字的十分之一。在免克寧的大鼠實驗中,僅一代接觸過這種毒物、效應卻延續四代,因此這可謂拉馬克遺傳學說的另一範例;再考量到雄性傳遞性狀的模式,這似乎也是表觀遺傳機制的一記例證。同一研究團隊隨後又延續相同主題繼續發表論文,找出免克寧在基因體內導致DNA異常甲基化的區域。前述實驗中,研究人員給予大鼠高劑量的免克寧,該劑量遠超過一般認為人類在環境中會接觸到的劑量。儘管如此,上述研究結果仍促使某些單位著手調查,以期了解人造荷爾蒙與環境干擾型荷爾蒙(從服用避孕藥後排出的若干化學成分以至某些殺蟲劑)是否有可能在人類族群造成程度輕微、但可能引致跨代遺傳效應。※ 本文摘自《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表觀遺傳大革命:現代生物學如何改寫我們認知的基因、遺傳與疾病》作者:奈莎‧卡雷 譯者:黎湛平出版社:貓頭鷹出版日期:2021/09/09
-
2022-03-16 該看哪科.皮膚
痘痘未必是痘痘,「真的痘痘」長這樣!頭頂的亂擠可能產生驚人後遺症
長痘痘總是讓人生理和心理都相當不舒服,頭頂的痘痘也特別疼痛又難擠,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痘痘有時「未必是痘痘」,且硬擠恐怕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建議應尋求醫師協助,若真的要擠也得注意相關安全事項,以避免造成嚴重的傷口,頭頂的嚴重甚至永久的局部落髮。 痘痘未必是痘痘,別亂擠,「真的痘痘」長這樣! 曾奕騰醫師表示,首先需先釐清民眾和醫師所說的痘痘為何,若以能擠出東西作為標準,以及醫學上的定義來看,同樣都是紅腫膿泡,未必是民眾所期待能擠出東西的「真痘痘」,常見可能包括出現機率較高的毛囊炎、嚴重的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等,這些都有可能形成像痘痘的外觀,但未必能擠出東西,而若擠不出東西,民眾往往又會硬擠,也就容易形成更嚴重的傷口。 真的符合民眾能擠、擠得出東西需求的,在醫學上稱為「痤瘡」,也就是民眾所期待的「真痘痘」,這種痘痘常見好發於臉部、頭皮、上臂、背部等,形成主要有4大要素,包括角質增生、油脂分泌、痘痘菌、人體產生發炎反應。而最最關鍵的,在於有無粉刺,其外觀白白的,是一種角質混合油質形成的阻塞物,也就是民眾擠痘痘時所期望擠出的東西。而長在頭上的,通常發炎程度較為嚴重,且此處為神經敏感區域,真皮層也較厚,容易形成堆積,因此往往較痛也不容易擠出。 亂擠痘痘問題多,頭頂的嚴重恐永久局部落髮! 曾奕騰醫師表示,若無消毒工具,用手擠或一般針具刺破,或是擠錯痘痘,相當容易形成更進一步的細菌感染或更嚴重的發炎,原本只有一種細菌引起發炎的痘痘,易形成多種細菌感染。而若真的是痘痘,在未形成或製造出痘痘的引流出口時硬擠,也會使得痘痘無法往外破開,反而是在內部的增皮層甚至更深,讓範圍擴大。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情況民眾擠完都會有明顯的腫脹。而不光是頭頂,難擠的痘痘民眾往往會用更大的力氣擠破,若形成傷口嚴重的話更可能近一步形成蜂窩性組織炎。民眾最忌諱的落髮也可能出現,形成局部落髮,待後續發炎反應消退、細胞修復後大多會長回,但若情況嚴重甚至形成疤痕,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也就是永久性的局部落髮。 考量辨識、器具、技術,大痘痘、常客痘醫師處理為佳! 曾奕騰醫師建議,民眾如遇痘痘還是尋求醫師協助為佳,避免亂擠形成不必要的麻煩,特別是較大較嚴重的痘痘,考量的包括痘痘辨識、器具使用及消毒、以及執行技術,而若會一直長痘痘者,醫師也會提供相關藥物避免不斷增長,這些都比民眾自行處理來得佳。 一般而言,會使用外用抗生素藥膏或凝膠、過氧化苯等氧化劑凝膏,若效果不佳則考慮短期口服抗生素,降低發炎反應。若真的相當嚴重則會用引流手術,將發炎物質引流出來降低發炎,也就是民眾所期待的「放它出來」。而嚴重或反覆不斷發炎長痘痘者,則會考慮是否以口服A酸治療,可減少油脂及角質生成,並有抗發炎效果。有雄性禿的患者往往出油量也較高,痘痘的發生率也會比較高,就會建議從雄性禿的治療著手以控制油量,如雄性禿相關的口服用藥。 痘痘怎麼擠比較好?醫指成功擠破2關鍵! 不過要民眾不擠痘痘也很難,曾奕騰醫師表示,若真的要擠,雙手和針具一定要清潔,先以肥皂清洗或用酒精消毒,並避免隨便一個縫衣服的針具,應以清潔痘痘相關的針具進行,以避免針具上的其他如生鏽等情況形成不可預期的問題。 民眾擠痘痘通常都是在有東西破開時停手,但若擠半天擠不開時,通常已形成更嚴重的傷害,這自然應避免。因此醫師建議真的要擠,時機也要抓對,擠痘痘的關鍵時機在於成熟,也就是看得到白頭、粉刺、且有個肉眼可見的細微開口,這樣的痘痘稍稍用力便可擠破,若沒有變白、沒有開口、稍出點力沒有破,則代表時機尚未成熟,便不建議擠,好的東西值得等待,硬摘的果實不會甜,應靜待成熟為佳。前提是,這是正期待能擠出東西的「真的痘痘」,也就是痤瘡。 防範痘痘、頭頂長痘,醫:注意清潔很重要! 在防範痘痘方面,曾奕騰醫師指出,除了作息不正常是常見關鍵,頭頂容易長痘痘的族群,多半容易流汗、出油,又或是長時間戴帽子、工作通勤等需要帶安全帽,而安全帽沒清自然也容易長。另外,臨床上也發現抽菸和長痘痘有所關連,當中的化學物質容易促進身體發炎,醫學上觀察到抽菸者長痘痘的機率比一般人來得高。 因此醫師建議應盡可能作息規律,抽菸者盡量避免抽菸。清潔也重要,頭雖然未必需要每天洗,若較不會出油者,兩三天洗一次是可接受的,但容易出油者,一天下來頭就會油的族群就應每日洗頭。並盡可能不要帶帽子把頭皮悶住、出汗,機車族安全帽非戴不可,但同頂內裡避免長期久戴,建議可選用或增設能夠更換的內裡,在和生活便利取得平衡下1周清更換或洗一次,或最久1個月一次。如此便可有效避免痘痘不斷增長。 《延伸閱讀》 .戴口罩狂長痘痘?醫教5招預防口罩痘作祟! .屁股痘痘別亂擠!醫:和臉上的不一樣,6招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3-1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脂肪肝會有症狀嗎?重度脂肪肝會導致肝癌嗎?
現代人飲食充足,平均每100人中,就有30至50人有脂肪肝,但症狀輕微者居多。一旦發現有脂肪肝,從飲食調整、運動、減輕體重做起,才是降低脂肪肝威脅的不二法門。Q 瘦子脂肪少,不會有脂肪肝?脂肪肝的產生,是因身體會將熱量轉成脂肪,肝臟本身除了有工廠功能(排毒),也是倉庫,貨品(脂肪)太多會堆積在肝臟中,一旦堆積太多造成肝細胞腫脹,就可能引起發炎。40歲起身體新陳代謝減緩,如果吃得多又運動不足,就會增加脂肪肝發生機會。即使外觀偏瘦的人,若身體肌肉量少、脂肪比例較高,還是可能出現脂肪肝。另外,平時攝取過多油炸類、含糖飲料的孩童也可能出現脂肪肝。邱毅群在臨床上觀察到,曾有一名男性BMI在正常值22,平時沒喝酒,也無B、C型肝炎,肝指數(GOT/GPT)卻達50,已有輕微肝炎症狀。Q 脂肪肝會有症狀嗎?「發現脂肪肝其實也不用太緊張。」大部分的脂肪肝沒有症狀,多數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即使肝功能異常者,也可能沒有症狀,都是因健康檢查、腹痛或其他原因透過超音波才發現。其中十分之一可能引起脂肪肝炎,少數會因肝指數上升導致疲倦、惡心、食欲不振,更嚴重者會肝功能異常而出現黃疸,或右上腹脹痛等症狀。Q 脂肪肝最後會導致肝癌嗎?脂肪肝演變成肝癌的時間,與肝臟發炎狀況有關,發炎越嚴重、時間就越短。舉例來說,正常肝指數約在40左右,50~60屬輕微發炎,要演變成肝硬化、肝癌可能需要30~40年以上;但如果肝指數已達100多,可能只要10年、20年就會變成肝硬化、肝癌。因此一旦發現脂肪肝炎,也不能置之不理,不要讓發炎惡化,至少讓肝指數下降,才不會一步步演變為難以恢復的肝硬化、肝癌。Q 驗血時GOT╱GPT正常,就表示肝功能沒有問題?還是需要加做其他檢查?想檢查自己是否有脂肪肝,只要抽血、照超音波即可。超音波可檢查肝臟有無脂肪肝情形,抽血則是檢查三酸甘油脂、血糖、膽固醇、血脂、肝指數等,如果指數過高,首先了解成因再做進一步治療。如果家中有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或是自己有肥胖問題,也建議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了解有無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中,只有十分之一肝指數(GOT/GPT)會升高,因此很多人即使有脂肪肝,但肝指數卻正常,臨床上就有肝癌患者肝指數正常的案例。因此針對高風險族群,如B、C型肝炎帶原者、有飲酒習慣或是脂肪肝較嚴重的民眾要定期追蹤,除了超音波、驗血,還會再驗「胎兒蛋白」,確認有無肝癌跡象、有無看到腫瘤等。每次看完診,醫師也會約固定時間回診,B肝或C肝大概每半年回診一次,脂肪肝較輕微者則是一年。Q 胎兒蛋白指數升高代表什麼意義?絕大部分的肝癌都會在做超音波時發現,而胎兒蛋白專門用在監測肝癌,只要肝癌發生,胎兒蛋白就會上升。此外,女性懷孕時胎兒蛋白也會上升,所以當胎兒蛋白升高時,排除懷孕可能後,就可能是肝癌。建議女性懷孕期間,可先了解是否為高風險族群,定期以超音波檢查。Q 脂肪肝有藥物可以治療嗎?可以靠改變生活飲食逆轉嗎?如果出現脂肪肝,要檢查成因對症下藥,若是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過高,就用藥物降膽固醇;若是喝酒造成的就要戒酒;若是單純肥胖,醫師就會建議從體重控制開始,只要減少幾公斤,就能發現肝指數降很多,有機會讓脂肪肝從重度到輕度、輕度到沒有,肝指數也能恢復正常。想改善脂肪肝,還是要從改善飲食、加強運動做起。大部分藥物對脂肪肝沒有確切幫助,有些保肝藥物也只是讓肝指數稍微恢復正常,治標不治本。其實只要能減重5公斤,就能發現肝指數明顯下降,每次回診發現肝指數下降,對患者都是正面回饋、增強減重信心。如果BMI在35以上,可能需借助減肥門診等方式。Q 黃麴毒素對肝臟傷害大,哪些食物含有黃麴毒素?黃麴毒素是致癌物質,因豆類、五穀類、咖啡保存不當,內部潮濕讓黃麴黴菌生長,進而產生黃麴毒素,它的特點需達攝氏280度以上才能被破壞,因此感染黃麴毒素的食物,即使經過烹煮也無法消除。食物從胃腸道吸收後,到肝臟做第一次代謝及分解,肝臟只能承受黃麴毒素的攻擊,可能造成肝指數上升進而引起肝癌。食物一定要保存在乾燥、不潮濕的地方密封好,如果一包花生內已經有1、2顆發霉,可能菌絲已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肆意生長。民眾平時喝的咖啡豆、咖啡粉也一樣,建議在食物保存期限內放進密封罐保存,並且冰進濕度、溫度相對較低的冰箱內,是最為保險的做法。另外,食物反覆解凍也可能增加細菌滋生風險,不得不慎。諮詢/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系主任邱逸群
-
2022-03-07 新聞.健康知識+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台灣氣候潮濕,不論是夏季或冬季濕度都不低,相當容易生長黴菌,而物品發霉不單是影響物品外觀,對人體健康也會造成影響,甚至增加罹癌風險。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提醒,日常生活應盡量斷絕黴菌的生長要素,若發霉也應妥善清除,以避免傷害健康。 黴菌4大特性:潮濕、擴散、會飄、看不到。 譚敦慈護理師表示,黴菌生長要素如民眾所知,溫度和濕度都是關鍵,在溫度約25˚C、濕度60%就容易孳長,濕度65%會加速生長、85%則是高發,且未必是在夏季,台灣整年普遍濕度都相當高、即便入冬溫度也不低,幾乎可說是一年到尾都是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黴菌的特性不只是會擴散,也包括了會隨著空氣飄散,因此家中若有一處發霉,恐怕也意味著整個環境都有黴菌的孢子在空氣中流動,這也是為什麼常見一處發霉,過沒多久其他地方也會開始跟著發霉。 物品發霉時,不少民眾會用紙巾擦拭,或是用雞毛撢子等試圖清除,這類的作法雖然確實可讓外表乾淨,但實際上向內擴散的黴菌卻尚未根除,物品看到發霉已是較為嚴重,裡頭往往已受到黴菌入侵,肉眼並不可見。也就是說這些動作往往只是清除了表面上的黴菌而已,而撢的動作甚至還容易讓黴菌四處飄散。 發霉、黴菌4大健康問題,護理師:恐增罹癌風險! 譚敦慈護理師表示,物品發霉不單只是影響外觀,空氣中長期飄散著黴菌,最直接的影響自然就是呼吸道系統,除了常見引起過敏等上呼吸道疾病,也會影響到下呼吸道的肺部,形成慢性肺部疾病。而黴菌當中有黃麴毒素、赭(ㄓㄜˇ)麴毒素等毒素,黃麴毒素容易傷肝,赭麴毒素容易傷腎,若誤食發霉食物,也都會提升相關癌症的風險。除此之外,身體若常接觸發霉物品,例如帽子、衣物等,皮膚除了出現疹子、痘痘等,也容易受到黴菌感染,雖說一般衣物民眾會常洗,但帽子、冬季外套單品就較少人會常洗,大多一個月或甚至一季之後才洗,需特別留意。 防發霉傷健康、增罹癌風險,護理師教2招有效除黴! 防範物品發霉、黴菌傷害健康,譚敦慈護理師建議,最基本的作法就是阻絕黴菌生長,若溫度不易控制,至少濕度得控制好。例如連續下雨的日子就建議開著除濕機,家中最常見濕度過高的浴室,可以把地板的水刮乾淨後,蓋上馬桶蓋候用除溼機除溼,馬桶的水槽有水,若開著馬桶蓋除溼恐怕效果不彰。毛巾也建議掛在通風處,避免成為黴菌滋長的溫床。也特別提醒,許多民眾會以冷氣機作除溼,但不論是除溼機或冷氣機也要注意是否有發霉,若這兩者發霉,黴菌一樣會隨此在空間飄散。 若是發現物品發霉,自然得盡早清除,譚敦慈護理師建議情況允許就以漂白水、除黴劑清潔,兩者是最能去除黴菌的物品。但像是皮件等無法以此方式清潔的物品,就建議請相關專業清潔專家處理,或考慮直接丟棄,不可認為外表的黴菌擦拭掉了就代表清潔完成,如前述提到,黴菌已生長到肉眼看不見之處,光清潔外表,過沒多久就會長出來。另外,也有不少人認為黴菌怕熱、怕日曬,便在擦拭外表後拿去戶外日曬,這其實沒有什麼幫助,若清潔妥當日曬確實可避免潮濕、防止黴菌滋長,但若只清潔外表,黴菌還是在物品當中,拿回室內過沒多久還是會再長回來。 若是食物發霉,不少民眾看到食物發霉會剝掉發霉處,但發霉的程度也並未可知,恐怕整個食物早已受到汙染,甚至擴散到旁邊的食物,這些都是肉眼看不見的,因此建議最好的方式就是丟棄,以撇除食安疑慮。 《延伸閱讀》 .食物發霉易引肝癌,切掉就好?營養師:母湯,這4種情況都不能吃。 .房間整潔間接影響健康 毒物專家:發霉有致癌風險,塵螨影響呼吸道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24 該看哪科.耳鼻喉
夜咳 咳出黃痰 竟是鼻竇炎作怪
總是鼻塞、鼻水倒流、喉嚨有異物感,隨時都想清喉嚨,不時就會咳出黃痰,這些症狀幾乎是「重度鼻竇炎患者的日常」。33歲陳姓女子不只有這些症狀,偶爾還會出現「陣發性頭痛」,一到晚上就會口乾舌燥,嚴重影響睡眠,就醫才知道是鼻竇炎惹禍,且廣泛性鼻息肉幾乎阻塞整個鼻腔,透過手術才獲得改善。嘉義長庚醫院耳鼻科主任張耕閤表示,台灣慢性鼻竇炎盛行率相當高,約占總人口的3%到6.4%。造成盛行率高的原因,如環境潮濕、人口密集、空汙等。患者最常出現喉嚨有痰、夜咳、鼻塞、嗅覺異常、耳鳴、暈眩、頭痛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甚多。張耕閤指出,初期鼻竇炎會先用抗生素治療。若是慢性鼻竇炎,會採取鼻類固醇與鼻腔沖洗治療,一旦藥物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已出現眼、臉或腦部併發症、鼻息肉變化,或疑似黴菌感染時,建議以手術處理,清除鼻息肉與鼻竇內的膿液,以改善症狀。研究顯示,約30%息肉性鼻竇炎患者曾接受手術治療。治療鼻竇炎的內視鏡手術是很普遍的手術,但因為鼻竇位於眼睛及顱底的中央,周圍有許多重要器官,包括大腦底部、顱底動脈、眼球及周圍眼肌、嗅覺黏膜、視神經等,因此施行此手術必須謹慎,一不小心傷及附近的重要結構,就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因此可以透過「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讓手術過程可以更加精準。嘉義長庚醫院院長楊仁宗表示,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在外科手術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屬於新一代的手術硬體與軟體設備,它整合了電腦斷層掃描與導航功能,藉此提升微創手術的安全性與精準度。張耕閤指出,若有長期鼻塞、鼻水倒流、慢性咳嗽、黃痰、嗅覺異常、慢性頭痛、聞到莫名異味等問題,請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是否罹患慢性鼻竇炎,以利及早治療,改善呼吸功能與生活品質。此外,患者術後應定期回診追蹤,並規律洗鼻清潔鼻腔,以減少鼻竇炎的復發。
-
2022-02-23 該看哪科.耳鼻喉
夜咳又常咳出黃痰別再以為是肺病 當心是鼻竇炎上身
總是鼻塞、鼻水倒流、喉嚨有異物感,隨時都想清喉嚨,不時就會咳出黃痰,這些症狀幾乎是「重度鼻竇炎患者的日常」,不過很多患者都以為是「肺部」出問題,反而延誤就醫時間。33歲的陳姓女子就是其中一人,不只有這些症狀,偶爾還會出現「陣發性頭痛」,一到晚上就會覺得口乾舌燥,嚴重影響睡眠,後續就醫才知道是長期的鼻竇炎惹禍,且她的廣泛性鼻息肉幾乎阻塞整個鼻腔,最後透過手術改善。嘉義長庚醫院耳鼻科主任張耕閤表示,慢性鼻竇炎在台灣的盛行率相當高,約占總人口的3%到6.4%。造成盛行率高的原因,如環境潮濕、人口密集、空污等。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大多是喉嚨有痰、夜咳、鼻塞、嗅覺異常、耳鳴、暈眩、頭痛等,時常會影響到日常。張耕閤表示,初期鼻竇炎會先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已經是慢性鼻竇炎,會採取鼻類固醇與鼻腔沖洗,一旦藥物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已出現眼、臉或腦部併發症、鼻瘜肉變化、或疑似黴菌感染時,則建議以手術方式處理,清除鼻息肉與鼻竇內的膿液以改善症狀。有研究顯示,約30%的息肉性鼻竇炎患者曾接受手術治療。治療鼻竇炎的內視鏡手術已是相當普遍的手術,但因為鼻竇位於眼睛及顱底的中央,周圍有許多重要器官,像是大腦底部、顱底動脈、眼球及周圍眼肌、嗅覺黏膜、視神經等等,因此這個普遍常做的手術需要相當的謹慎,否則一不小心傷及附近的重要結構,就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因此可以透過「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讓手術過程可以更加精準。嘉義長庚醫院院長楊仁宗表示,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在外科手術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屬於新一代的手術硬體與軟體設備,它整合了電腦斷層掃描與導航功能。過去,手術計畫是以醫師判讀影像為根據,現在病人的數位資料上傳到導航系統,可經由導航追蹤工具,即時呈現人體結構的相對位置,結合影像及導航的功能來幫助外科醫師手術前的模擬,達到較小的傷口與減少對正常組織結構的損傷,藉此提升微創手術的安全性與精準度。張耕閤表示,若有長期鼻塞、鼻水倒流、慢性咳嗽有黃痰、嗅覺異常、慢性頭痛、不時會聞到莫名異味等問題,請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是否罹患慢性鼻竇炎,以利及早治療,改善呼吸功能與生活品質。此外,就算曾接受手術的患者,也建議定期回診追蹤並規律洗鼻清潔鼻腔以減少鼻竇炎的復發。
-
2022-02-16 該看哪科.耳鼻喉
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怎麼分?醫師詳解3者症狀差異及如何診斷治療
臨床上常常會碰到病人因為鼻塞、流鼻水或打噴嚏至耳鼻喉科就診。有時病人會分不清楚這樣的症狀到底是感冒、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另外,既然有過敏性鼻炎,難道也有非過敏性鼻炎嗎?讓我們來逐一說明。什麼是鼻炎?其實只要鼻腔黏膜有發炎情形,就可以稱之為鼻炎。而導致鼻炎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類:1.感染性、2.非過敏性及3.過敏性。感染性鼻炎是由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感染鼻腔造成,症狀常是急性發作且持續數天不等,最常見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鼻炎,也就是常見的感冒,通常會自行緩解,如較不舒服可使用藥物治療。非過敏性鼻炎,代表著並非因為過敏而導致的慢性鼻炎,常見的原因包括職業(如曝露在有機溶劑或粉塵之中)、賀爾蒙改變(特別是懷孕婦女)、自律神經失調、藥物導致等等;而不管哪一種鼻炎,症狀通常都是鼻塞、流鼻水、鼻子癢或嗅覺變差,所以需要醫師仔細詢問來正確診斷。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及診斷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主要以鼻塞、流鼻水、打噴涕為主,其他症狀包含鼻子、上顎及喉嚨癢、鼻涕倒流、慢性咳嗽、頭昏腦脹、注意力無法集中、眼睛癢、鼻塞而血液循環不好造成黑眼圈、鼻塞而張口呼吸、長期揉鼻子使鼻樑有橫向皺褶等等。診斷常需要靠詢問症狀的持續時間及發作情形,並檢查是否有鼻黏膜腫脹(如圖一)、鼻樑橫向皺褶、黑眼圈等等,亦可抽血檢驗過敏源,以及使用鼻鏡檢查鼻腔來排除其他疾病。 過敏性鼻炎的原因過敏性鼻炎的原因主要是由1.遺傳過敏體質及2.環境過敏原交互影響,導致鼻腔慢性發炎。遺傳過敏體質方面,如果父母一方有過敏體質,則子女有30%的機率有過敏體質;如果父母雙方都過敏,則機率上升到50%。環境過敏原方面,常見的過敏原包含塵螨(75%)、蟑螂(10%)、黴菌、寵物之皮屑毛髮等等,如果症狀是季節性的發作,則以花粉為主。在台灣,大約有24-29%的成人及40-50%的孩童有過敏性鼻炎,大多數的過敏性鼻炎好發於20歲前,而其中超過一半的人症狀持續10年以上。過敏性鼻炎跟感冒、鼻竇炎的差異至於要怎麼區分是感冒、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呢?我們可以透過症狀跟時間來簡單區分。前面有提到,感冒通常持續時間較短,復原時就不會有鼻子的症狀;過敏性鼻炎會持續較久,症狀可能時好時壞;鼻竇炎則多了膿鼻涕及臉脹痛的症狀,並依照持續時間(三個月)來分急性或慢性鼻竇炎。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治療過敏性鼻炎大致有三個方式1.預防過敏原2.藥物治療3.手術治療◎如何預防過敏原1.使用防蟎寢具2.每兩週用熱水(50-70度)清洗寢具3.避免使用毛毯及絨毛製品4.降低家中濕度(
-
2022-02-14 該看哪科.耳鼻喉
都會鼻塞、打噴嚏…過敏性鼻炎跟感冒怎麼區別?關鍵在鼻子以外的症狀
過敏性鼻炎是一個全球性的疾病,影響 10-15% 的人口,而且盛行率持續增加中。當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像是花粉、二手菸、空氣污染、化學物質後,或每逢季節轉換由 IgE 媒介產生的發炎反應所引起的一系列鼻部症狀即是過敏性鼻炎。根據接觸過敏原的時間,可分為季節性(樹、草、花粉)及全年性(塵螨、動物毛屑、黴菌)。其症狀包括:流鼻涕、鼻塞、鼻子癢、打噴嚏,也可能影響鼻子以外的部位,像是眼睛、喉嚨或耳朵,造成眼睛紅、眼睛癢、眼睛異物感、黑眼圈、喉嚨癢、喉嚨痛、聲音沙啞、耳朵癢以及耳朵塞塞脹脹的感覺。根據病程與病情嚴重度可分為:間歇性持續性症狀為少於 4 週或每週少於 4 天症狀持續超過 4 週或每週大於 4 天輕度中重度患者正常的生活,在運動、休閒、睡眠、上學及工作等都沒有受到影響,也沒有嚴重的症狀。患者的症狀嚴重,可引起咳嗽、呼吸不順暢等狀況,在睡眠、運動、休閒、上學及工作上造成影響。過敏性鼻炎和感冒怎麼分 過敏性鼻炎 感冒連續性打噴嚏一般不會連續打噴嚏一接觸過敏原就會誘發症狀出現,症狀反覆發作,持續幾週到幾個月才會好轉幾天的潛伏期,然後會慢慢出現症狀,病程較短,往往最長在3 到 10 天就會痊癒少出現喉嚨痛、肌肉痠痛、活動力下降喉嚨痛、肌肉痠痛、活動力下降鼻子癢與眼睛癢少見眼睛癢過敏性鼻炎要一直吃藥才能控制嗎?(1) 找出過敏原,控制環境因子將塵螨、蟑螂、黴菌、寵物毛髮等常見的過敏原除去,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溫溼度機、經常清洗床單被套、戒菸,進到冷氣房或容易引起過敏的地方時,立刻戴上口罩,便能夠降低過敏發作的機會與嚴重度。(2) 使用藥物治療◤ 口服抗組織胺:組織胺是引起鼻過敏主要的細胞激素,抗組織胺藥物可以阻斷細胞激素引起的過度反應。對鼻癢、打噴嚏、流鼻水有效。傳統第一代抗組織胺由於藥效持續較短且易有嗜睡的副作用,目前大多使用第二代抗組織胺藥效持續較長,較無嗜睡的副作用。◤ 局部類固醇鼻噴劑:局部使用可以減少全身性的副作用,認為是目前最有效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 去鼻充血劑:促進鼻腔內血管收縮,緩解鼻塞症狀,常與抗組織胺藥物合併使用,但長期使用,可能會有鼻黏膜萎縮的副作用,患有高血壓、青光眼或心臟病的患者應慎用。◤ 肥大細胞穩定劑:減少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白三烯素等過敏介質的釋放,主要用來預防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發作。◤ 抗白三烯調節劑:阻斷半胱氨酸白三烯接受體,耐受性好,對過敏性鼻炎所有症狀與結膜炎症狀有效。(3) 減敏療法通常在病患對一般標準治療反應不佳的時候會考慮進行減敏治療。經由長期皮下注射或口服舌下黏膜吸收給予少量的特定過敏原給病患,來達到減輕過敏症狀的一種治療。減敏治療對於只對少數過敏原有強烈過敏反應的病患幫助最大,不過完整的療程需要三到五年,而且一開始需要每週給藥,病患必須很有耐心的配合治療。(4) 手術治療如果經藥物治療無法緩解症狀,或鼻塞非常嚴重,醫師可能會建議手術治療,切除部分肥厚鼻黏膜。(5) 洗鼻子對於鼻腔的保護,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法,一天兩次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鼻腔,將鼻腔過多的分泌物與粉塵物質清出。建議患者應對過敏性鼻炎有正確觀念,配合居家環境改善,並尋求專業醫師診治,雖較費心力且費時較久,但耐心配合治療,才能有效緩解惱人的過敏性鼻炎。
-
2022-02-13 養生.聰明飲食
巧克力整理包/純度高的黑巧克力就不怕發胖?偏頭痛的人不能吃巧克力?
Q.巧克力標示最新規範是什麼?衛福部食藥署去年3月2日公告修正巧克力品名及標示規定,只要添加植物油超過該產品總重量5%,不得以「巧克力」品名,且刪除代可可脂巧克力標示規定,並規範含餡巧克力產品巧克力含量至少25%,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高雄長庚醫院營養師李仁鳳表示,食品規定有3種可標示為「巧克力」,第一種為可可固形物達35%以上的黑巧克力,內含較多可可脂、可可粉及咖啡因,達70%以上吃起來會帶點苦味;第二種為可可固形物達35%的牛奶巧克力,內含比例較多的牛奶,吃起來帶點甜味及滑順感;第三種為可可固形物30%以下的白巧克力,可可成分最少,顏色通常偏白。Q.巧克力的建議攝取量?吃純度高的黑巧克力就不用擔心發胖?李仁鳳表示,巧克力為植物萃取而成的食品,內含豐富的鎂、鉀等礦物質及黃酮、咖啡因等天然成分,但因巧克力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如可可脂、糖等添加物,在飲食上屬於點心類,每日攝取量建議控制在100至200大卡之間,吃過量容易讓好處變壞處。義大大昌醫院纖體健康中心營養師楊凱婷表示,巧克力屬高熱量食物,依照每人一日的總熱量需求有不同的建議。巧克力脂肪含量較高,若攝取20公克的100%黑巧克力熱量約為120大卡,相當於兩湯匙的堅果,若大量攝取超過一日所需的總熱量,長期下來會導致體重增加,可能有人會認為純度越高越健康,但事實上熱量並沒有減少。Q.女性生理期時吃巧克力,真的可以緩解經痛嗎?女性生理期時喜歡選擇吃巧克力、喝熱可可減輕經痛,但李仁鳳表示,其實是因為吃甜食、熱食可舒緩情緒,讓人心情愉悅、降低痛覺。楊凱婷表示,巧克力內含的礦物質「鎂」可放鬆肌肉、改善經痛帶來的不適感,但必要時還是需使用藥物,並了解造成經痛的主要原因,配合醫師治療才能從根本改善經痛。Q.巧克力中的咖啡因含量有多少?會讓我睡不著嗎?有民眾擔心吃巧克力容易因內含的咖啡因睡不著,李仁鳳指出,有些人對咖啡因較敏感,喝一杯茶就睡不著,咖啡因對睡眠的影響因人而異。衛福部建議咖啡因攝取量一天不要超過300毫克,一杯中杯美式通常含有80毫克咖啡因,約等於100克的70%巧克力,但100克巧克力非常多,只要控制好每日攝取熱量,其實就能控制住糖分、脂肪及咖啡因,每天少量吃對人體風險較小。Q.巧克力如何保存?要放冰箱嗎?過期的巧克力會發生質變嗎?有些巧克力放在冰箱,卻出現白白的物質,吃起來也變味,楊凱婷說,這白白的物質是巧克力中游離出來的可可脂和可可油,可能會影響巧克力的質地及風味。巧克力最佳保存溫度為15至18度,可根據外包裝標示保存,需避免溫度劇烈變化而影響品質,且在保存期限內食用完畢。有些過期巧克力,外觀和吃起來雖然與原本味道相似,但可能已經長了黴菌,吃了容易造成肝臟及腸胃負擔。Q.哪些人不適合吃巧克力?為何有一說偏頭痛的人不能吃?傳言偏頭痛不能吃巧克力,楊凱婷表示,偏頭痛的成因相當複雜,包含壓力、疲勞、禁食、荷爾蒙變化、睡眠、天氣、聽覺、嗅覺、酒精等,很少有證據直接指出巧克力為偏頭痛的觸發因素,但不排除是少部分偏頭痛患者的觸發因素之一。最常被視為偏頭痛患者的食物誘因包含巧克力、起司、柑橘類水果、堅果、加工肉類、味精、紅酒和咖啡等,部分患者於飲食中避免這些食物時,頭痛可能會得到改善。李仁鳳說,除了偏頭痛患者,也建議未滿8歲、哺乳期女性、心臟病、腎臟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盡量少吃巧克力。● 未滿8歲幼童:容易因吃糖有糖癮,會出現不給糖吃就生氣、不易平靜、較難集中注意力等過動兒症狀。● 哺乳期女性:咖啡因會透過乳汁讓嬰兒攝入。● 糖尿病患者:只能吃黑巧克力,不能攝取太多糖。● 心臟病患者:巧克力內含豐富礦物質,吃太多鉀易有心悸問題。● 腎臟病患者:如攝取到磷、鉀未排出,易造成腎臟功能惡化,洗腎患者或面臨洗腎者不建議食用。
-
2022-02-06 養生.聰明飲食
剩菜剩飯極限只能放3天! 營養師授「隔夜菜保存重點」:這1類別吃
剩菜隔天吃或帶便當是許多家庭的習慣,也是惜食的表現,但如果保存或復熱不當,可能滋生細菌造成食物中毒,在歷年的食品中毒事件中排名前三的有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惜食吃隔夜菜錯了嗎?如何正確保存及復熱?常見隔夜菜疑問 解答一次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張瑄筠針對常見的隔夜菜疑問一一解答:1、剩菜要如何保存,放入冰箱就萬無一失?先分裝到餐盒內,而不是餐後才把剩菜裝入。尤其煮大份量時,如滷肉、燉雞等,可先行分裝,避免菜肴沾染到口水而增加細菌汙染風險。冰箱的冷藏只能抑菌,並無法滅菌,料理過的食材冷藏最多1至2天,不要超過3天,冷凍期限也頂多一個月,過期就要處理掉。 2、熱食不能放冰箱,真的是這樣嗎?細菌滋生風險和溫度、時間控制有關,所謂「危險溫度帶」意指介於7℃~60℃,此區間適合細菌快速生長繁殖。因此,料理好菜肴放於室溫,降溫到不燙手就可放進冰箱,快速降溫到7℃以下才能有效抑制細菌滋長。食物中毒通常夏天是高峰期,建議食物沒吃完一小時內要放進冰箱,以免變質;此外,有些人為了方便,把食物放在電鍋中保溫,其實這樣不太好,因電鍋在保溫狀態下溫度低於60℃,如同在培養細菌,建議還是要冷藏,食用前再復熱。 3、剩菜復熱到底要多熱?剩菜或隔夜菜再復熱時,中心溫度須達70℃以上,可消滅大部分病菌。若使用微波爐可分段加熱,中途稍微翻攪,讓受熱程度均勻。無論用何種方式,復熱以一次為宜,不宜反覆加熱,才能兼顧食材美味與食的安全。4、哪些食物不宜帶便當?蔬菜含亞硝酸鹽會致癌?海鮮類最好當餐食用完畢,富含組織胺的魚種(如鮪魚、鯖魚、鰹魚等),隔天吃可能引發食物過敏。而葉菜類含亞硝酸鹽,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明會提升致癌率,在蔬菜清洗時就可清洗掉表面上的亞硝酸鹽,且葉菜類富含植化素、維生素C、E等抗氧化物,衡量得失,倒可不必太擔心亞硝酸鹽的問題。不過,綠色蔬菜復熱後顏色變灰黃色,口感較軟爛,不建議帶便當,可用茭白筍、玉米筍、高麗菜、蘿蔔、菇類或冷凍花椰菜等來替代。 5、吃隔夜菜有吃進營養?食物中醣類、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都不會因為復熱而過度流失。先前研究指出,維生素C的確會在烹調加熱甚至保存時減少,流失的部分可由新鮮水果補足,毋需太擔心吃隔夜菜會營養不足的風險。 保存容器需注意 應以不鏽鋼、玻璃為宜張瑄筠提醒,保存剩菜的容器也要注意衛生,不鏽鋼與玻璃材質較安全,塑膠蓋或容器如已有刮痕,可能藏汙納垢,應立即汰換;另外,盒蓋內側矽膠條環記得要清洗,若消潔不當也容易滋生黴菌和細菌,進而汙染食物,對於免疫力差的人、老人或小孩,都可能引起身體不適。  延伸閱讀: ·隔夜菜加熱「1閃失」小心急性腸胃炎! 專科醫授拉肚子「能吃&不能吃」食物 ·隔夜菜怕吃出食物中毒? 專家授「保存撇步」:不等涼就放冰箱 
-
2022-01-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大掃除「斷捨離」好難?命理師:9類物品必丟免壞好運
年關將近,不少民眾已在著手大掃除,不過哪些東西該丟、哪些該留?也讓民眾煩惱,命理師楊登嵙建議,大掃除象徵除舊布新,把舊的、不好的「氣」送走,迎來新的「氣」,所以有9大類的物品,破碗、枯死植物等,都是他認為「必丟」物品,雖然節儉是美德,但太過頭反而會影響健康、運勢、財運。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說,舊的一年過去了,人們把新的希望寄託在新春之際,因此春節前來一次大掃除,意味著把舊一年的晦氣、汙穢清除乾淨,迎來煥然一新好家運。大掃除時,若什麼東西都留、任何東西都放,家裡或公司就會變成垃圾場,將會影響來年運勢,他建議以下9大類物品一定要丟,詳述如下:一、破碗丶破杯丶破盆:若家裡有破掉或缺角的鍋碗瓢盆,建議馬上丟棄,使用有裂紋丶缺口的物品,除了有割傷的危險,引發意外及破財。二、枯死植物:有枯死植物要連根拔除,甚至有人將枯死的植物直接當裝飾,會滋生黴菌、細菌,這些枯槁死氣是衰敗之象,會引發病痛及藥物不斷,宅運及運勢下滑。三、過期或不吃的藥:過期的藥可能已經變質,服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過期或不吃的藥要丟棄,以免誤食,引發健康問題。四、過期的食物:過期的食物可能已經變質,滋生黴菌、細菌,吃下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腐敗之氣,引發健康出狀況及運勢下滑。五、損壞不修的家電:家電損壞就要立即修復,若堆積損壞不修的家電,有衰敗及不穩定的磁場,引發家運下滑,運勢及財運衰敗。六、老舊娃娃、人偶:老舊娃娃、人偶容易滋生黴菌、細菌,甚至附著陰氣,引發病痛藥物不斷、犯小人、靈異現象。七、舊雜誌、型錄:老舊雜誌、型錄沒有保存價值要丟棄,在潮濕的環境下會發霉,滋生細菌,發霉過氣,引發健康不佳,運勢下滑。八、破損老舊不穿的衣服:破損老舊不穿的衣服有破損衰敗之氣,引發破財、運勢不佳。九、看了心情會不好的物品:觸景傷情,看了心情會不好的物品要丟棄,這負面能量的物品,引發心情鬱悶、健康下滑、運勢不佳。
-
2022-01-16 養生.聰明飲食
可可豆殼可加工製成茶?研究:抗氧化能力可媲美咖啡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可可豆為人所知是巧克力的重要原料成分,但多數的人卻從來沒想過如了果實內部可利用外,可可豆殼也具有加工潛力。加工製成可可豆殼茶後,抗氧化能力與咖啡有得拼。可可豆為人所知是巧克力的重要原料成分,但多數的人卻從來沒想過除了果實內部可利用外,可可豆殼也具有加工潛力,可加工製成可可豆殼茶,且抗氧化力媲美咖啡。別小看可可豆殼茶,抗氧化力不輸咖啡可可豆殼是可可豆的外殼,重量約為可可豆重量的10到17% 。它是可可產品生產過程中主要的副產品,通常在可可工業中被處理和視為廢棄物,但在可可行業這麼古老的發展歷史以來,從未被有效的利用,或是深度研究其中的成分是否具有其他加工價值。國際可可組織 (ICCO) 在 2018/2019 作物年度收穫的統計數據資料顯示發現,可可豆的世界總研磨量增加了 4.1%,研磨量達到創紀錄的 458.5 萬噸,增加了 18.8 萬噸。這樣的現象主因來自於巧克力市場消費的快速增長,也因此,每年產生的可可豆殼數量也不斷增加。科學家也因此不得不開始思考,可可豆殼們究竟有什麼用處可發揮。在2021年12月發表的《Future Foods》期刊中就提及,世界各地的可可豆殼不僅帶有自己獨特的風味之外,更含有媲美咖啡般的抗氧化能力。可可豆殼茶發酵需控制溫度、謹慎控制安全研究發現,大多數的可可豆殼在加工處理溫度高於120⁰C 時,抗氧化成分含量會開始逐漸減少,但卻也同時是賦予可可豆榖茶最佳風味的溫度。在風味上的變化,不同產地下的可可豆榖茶風味也不盡相同,越南豆有突出的甜味、馬來西亞豆有濃郁的巧克力味、委內瑞拉則有類似烤麵包的風味。可可豆殼雖然含有多種功能性化合物,如酚類植物化學物質、纖維以及與可可脂相似的脂肪含量。然而,可可豆殼在發酵過程中容易受到真菌污染,在製作過程中必須確保真菌毒素、黴菌含量、農藥含量等,需要良好的控制與監控,以確保食用安全。延伸閱讀▶咖啡葉開放可做成茶包!衛福部:兒童孕婦避免食用,須標示警語▶「可可豆殼茶」新規上路!含可可鹼,孕婦、孩童應避免食用▶氣候變遷造成大減產,食品業如何找出巧克力、蜂蜜等瀕危食材的替身?參考資料▶Antioxidant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Cocoa (Theobroma cacao L.) Tea Formulated with Cocoa Bean Hull of Different Origins(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1-15 醫療.皮膚
屁股痘痘原因和臉部不同!屁股痘痘怎麼消及如何預防?
痘痘總讓人傷腦筋,有些不會影響外觀、長得比較隱密的痘痘,也常會影響到生活,好比屁股。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提醒,屁股上的痘痘通常和臉上的痘痘並非同一種,處理不當恐怕細菌感染的風險更高,且也有其他疑慮,建議民眾可先了解原因並從生活著手改善。 屁股痘痘別亂擠!醫:和臉上的不一樣。 曾奕騰醫師表示,關於痘痘可先從學名、形成的原因上了解,同樣是被民眾稱為痘痘,臉部的通常是醫學上稱為「痤瘡」的皮膚疾病,而屁股上的則大多是「毛囊炎」、「疔瘡」、「表皮囊腫」。 痤瘡好發於臉部、胸部、背部等處,會在毛囊角質過度增生、皮脂腺分泌、痤瘡桿菌、身體發炎四個主要因素集合下形成,起初會出現粉刺,發炎形成丘疹,嚴重時形成膿皰或囊腫,最後演變成痤瘡,也就是民眾所稱的痘痘。 至於屁股的痘痘,因此處皮脂腺分布較少,也較不容易形成粉刺,形成主因也不一樣,上頭的毛囊炎之所以會形成,和毛囊阻塞、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等息息相關,較嚴重的則會形成疔瘡。另也有一部份為表皮囊腫發炎,可視為皮膚下有個囊袋,穢物在裡面堆積。 會受到感染的原因,主要與環境、衣物、習慣、體態有關,悶熱潮濕的環境容易孳生細菌、黴菌,當中包括了流汗、久坐、行車過久、褲子不透氣、洗完澡沒有擦乾身體就直接穿內褲和褲子等,而若泳池、溫泉等環境較不乾淨,感染的風險自然也會升高。另外肥胖者也相較容易有屁股長痘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體態結構上皮肉皺褶處容易摩擦、悶熱,且身體也較容易有發炎反應。 屁股痘痘因感染所起,亂擠恐增不必要風險。 面對痘痘民眾總會想自己擠掉,曾奕騰醫師表示任何痘痘其實都不大建議自行處理,除了容易留疤影響外觀,更重要的是需注意更嚴重的感染。而屁股上的痘痘之所以會成型,就是因為細菌、黴菌量較高,若自行處理又沒妥善做好消毒工作,傷口細菌感染的風險也將更高。且屁股上的痘痘往往相當難擠,硬擠往往會讓水腫情況愈加厲害。另外,皮膚下出現囊袋的表皮囊腫發炎,若沒有妥善開個開口,硬擠容易使得囊袋在表皮底下破開,也將有皮膚底層感染的風險。 屁股痘痘該怎麼辦?醫教6招有助改善! 曾奕騰醫師建議,屁股上的痘痘若真的要自行處理,輕者可使用外用的抗生素藥膏,一般而言就會有明顯的改善,而情況較嚴重者,則建議使用口服抗生素。若是出現相當大顆、已經感覺很嚴重的,自然是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為佳,通常在經過一般的引流手術後就可以消退,後續再遵照醫囑用藥便可改善,相較之下這些方法便利且無感染風險。也提醒民眾留意藥物取得方式,應透過藥局等合法通路取得,最好的方式當然還是先檢查,但不論如何應避免透過來路不明的管道、親友介紹等,以避免無法預期的風險。 至於在預防方面,曾奕騰醫師建議,可從生活改變做起,例如洗完澡擦乾身體、避免久坐或長途開車、騎車,坐久了就起來動一動。平時穿褲子、裙子的習慣也可以改為寬鬆、透氣的,內褲可選擇純棉的較不吸汗。平時若容易流汗的族群,外出時可多帶條內褲,特別是在外過夜者更留意更換,如此也可以降低感染風險。而肥胖者減重通常就可以有明顯的改善。保持皮膚乾淨清爽的習慣,屁股的痘痘也自然不易產生。 《延伸閱讀》 .戴口罩狂長痘痘?醫教5招預防口罩痘作祟! .痘痘不斷復活原來是粉瘤!兩者差在哪?如何根治?一張圖秒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14 新聞.健康知識+
餐具材質影響身體健康!塑膠、木質、陶瓷哪個好?毒物專家解說
餐具的材質影響著身體健康,大多民眾都聽過盡量別用塑膠餐具裝熱食,不過其實生活中常見需要留意的恐怕不只有餐具,且其他材質也有各別需留意之處。美國毒物理學家招名威教授指出當中的風險,以及特別需要留意之處,並提供相關建議給民眾參考,提醒多加留意。 當塑膠餐具碰到熱食,釋出環境荷爾蒙恐影響健康。 招名威教授指出,塑膠餐具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擔心碰到熱食可能會有釋放出塑化劑、雙酚胺、三聚氰胺的疑慮,這些化學物質從現有研究來看,對動物而言有致癌風險,對人類雖無致癌疑慮,但環境荷爾蒙還是會全面影響人體健康,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等,除了普遍民眾所知影響生殖器官外,也可能使得血液循環變差、感知能力異常、認知能力下降等。 除此之外,塑膠餐具材質相較容易磨損,特別是在清洗餐具用菜瓜布等清潔用品清洗時,長年累月下來會有不少的細微損傷,碰到熱食所產生的有害物質便有可能卡在這些細縫裡面,更增加吃下的風險,這點也需留意,尤其是使用塑膠餐具又較節儉或念舊,長期沒換新餐具的民眾。 塑膠餐具、容器別碰熱食,自助餐裝湯也要注意。 招名威教授表示,除了塑膠餐具以外,民眾日常也常常誤踩「熱食碰塑膠」的地雷,例如微波時沒拿下保鮮膜、吃自助餐用塑膠袋裝熱湯等。雖然上述這些塑膠餐具、容器在合法的通路購買,風險是低於法定門檻,但怕的是用到尚未被檢驗出的問題產品,更不用說其他各式各樣管道購買的,是否有通過檢驗。在有疑慮、又不知道購買的是否真的為安全產品的情況下,招名威教授建議,生活上就是建議最好避免熱食碰到塑膠,塑膠餐具、容器就用來裝一般冷食即可,例如微波前記得先取下保鮮膜,或是外帶自助餐時自備其他材質裝熱食熱湯等,如此便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常見4材質餐具、容器,留意生活細節更有助健康。 若不使用塑膠餐具及容器,生活中其他的選擇如陶瓷、不鏽鋼、木質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也還是有需要留意的地方。招名威教授指出,當中較推薦使用的是不鏽鋼餐具,雖然外觀較不出色,但食安風險較低,不過自然也要注意買到的確實是不鏽鋼。其他餐具最需留意的,就是有無塗裝、顏料、彩繪等,上頭的染色劑同樣也有可能釋出有害物質,又或是在清洗時逐漸脫落,在使用時將其吞下肚,雖未必真的會傷害身體,但如前述塑膠產品一樣,能避免則避免為佳。 從材質上來看,陶瓷就是留意碰撞較容易打破。木質則需注意可能在清洗時刮起小木屑,且也相較容易吸收外來的水分,包括清潔劑、漂白水等,若未確實清洗乾淨,也會影響飲食安全。另外木質也有發霉的疑慮,台灣氣候潮濕,若清洗後沒有確實風乾、烘乾,這些餐具就容易發霉,若長期將黴菌吃下肚,可能有致癌風險,因此若使用木質的餐具建議定期更換為佳。 招名威教授表示,日常中餐具的品管,相關風險盡量避免即可,不必擔心太多,健康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身體狀態,保持健康從注意各細節做起,對健康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防範筷子4大健康地雷 專家:留意發霉避免吃下致癌物 .食物發霉易引肝癌,切掉就好?營養師:母湯,這4種情況都不能吃。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08 醫療.皮膚
一次了解指甲層狀剝離、指甲凹洞等7種指甲異常狀況
指甲是由不含細胞的角蛋白所組成,是一個死的角質組織,指甲包含5個部分:甲板、近端指甲皺襞、指甲基質、甲床、下甲床。整個構造中,只有甲基質和甲床有活的細胞,所以,指甲是不會呼吸的。5方面判斷指甲健康皮膚科醫師呂佩璇表示,指甲是否健康可從下列幾點來判別:◎長寬形狀:指甲的形狀是由遠端手指骨決定,正常的指甲其長度和寬度約是1:1(不留指甲的狀態),有點呈正方形的形狀。◎色澤:與微血管豐富程度及指甲基質的黑色素有關,健康的指甲應呈現健康的粉紅色,表示底下血液豐富,沒有貧血、營養不良等情形,也沒有黑色素沉澱。◎飽滿度:飽滿度夠的指甲,再加上近端的甲床沒有軟組織增生時,若把兩根手指頭指甲跟指甲對向靠在一起時,會在指甲根部呈現一個菱狀的空間。◎指甲表面:沒有條紋、指甲剝離等情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建榮表示,茹素、身體虛弱、營養缺少者,指甲容易產生斷裂的現象。有些人會在指甲上看到一條橫紋,可推論在那段時間的代謝功能不佳,以致指甲產生紋路上的變化。◎新月弧明顯,呈白色:中醫則認為指甲健康與血流有關。中醫典籍有:「爪為筋之餘」的說法,筋是指筋膜、肌腱等連結關節與肌肉的組織,爪則是手指甲與腳趾甲,而「肝主筋」表示肢體關節由肝臟的血液主宰,所以可知,肝臟血液充足,指甲就會紅潤有光澤且堅硬,如果肝血不足,指甲就可能變薄易裂、失去光澤。7狀況,你的健康有問題以下是常見的指甲形狀與生長上所發生的變化,別小看這一點點不同,可能和健康狀況息息相關。1.匙狀指:是指甲板變薄,且中間像湯匙一樣凹下去的指甲。會產生匙狀指,除了外傷的原因之外,最常發生於缺鐵患者,所以,在排除其他病變後,匙狀指病患最好進行血液檢查,以確認缺鐵的程度。此外,有些嬰幼兒也會在大腳趾出現匙狀指,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毋須太擔心。2.指甲層狀剝離:指甲的末端像是要脫落一樣,與甲床分開,有時會合併見到裂縫狀出血。常做美甲或黴菌感染易導致指甲層狀剝離,而乾癬、甲狀腺亢進、結締組織疾病引起的發炎,或指甲床腫瘤,也會出現此徵狀。常出現在外傷(常做美甲)、發炎(乾癬、結締組織疾病、甲狀腺亢進)、感染(黴菌感染)、指甲床腫瘤等狀況。3.凹點:意即指甲上有一個一個小凹洞。常見於乾癬病人(發生機率約10﹪~15﹪),出現凹洞後,接下來可能會看起來黃黃的,症狀與灰指甲很難分辨,所以,在治療上會將指甲化驗,以確定是否黴菌感染。如果出現很深、不規則分布的凹點,可能是乾癬或異位性皮膚炎所導致;圓禿的患者則可能出現很淺,且呈幾何形狀排列的凹點。4.博氏線:幾乎每根指甲都出現一條橫線,如同斷層一般,主要是因為指甲在生長的某個時期,受到阻斷或遲緩所造成。除了外傷或習慣摳咬指甲的人,其他皮膚疾病以及高燒、病毒感染等系統性的疾病,也可能出現這種狀況。5.指甲縱裂症:在指甲表面呈線狀隆起的縱痕,甚至進一步有縱裂的發生。有些扁平苔蘚的患者會合併出現指甲縱裂症,患有扁平苔蘚者易在四肢的彎曲側出現紫紅色的發癢丘疹。6.指甲下角質增生:在遠端的指甲床發生不正常的角化,造成遠端的指甲板下方堆積角質,增厚。常見於灰指甲、乾癬、外傷、異位性皮膚炎患者。7.甲溝炎:指甲週圍受傷,導致近端指甲溝發炎,即使沒有很明顯的傷口,仍會造成指甲邊緣紅腫熱痛,甚至會化膿。甲溝炎可分急性發作與慢性發作。急性期主要是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免疫力較差者、糖尿病患可能是綠膿桿菌感染。慢性期的紅腫症狀較不明顯,但因病程較長,可能會引起色素沉澱,甲溝附近膚色變黯沈的情形。常見於家庭主婦,手指受傷後仍因為做家事而反覆受到水、外傷、化學物質刺激,門診上常見富貴手合併甲溝炎的病患。慢性甲溝炎除了會有疼痛感之外,如果受傷的地方擴散到指甲基質的生長點,將使新長出的指甲變得凹凸不平,影響美觀。 延伸閱讀: 。腳指甲邊緣痛、嵌進肉小心擠出「凍甲」! 醫揭「5個惡性循環動作」:剪短也不OK 。愛咬指甲、剪指甲常流血? 小心後果比你想的還要更嚴重 
-
2022-01-04 新聞.用藥停看聽
注意藥物交互作用 服用事後避孕藥仍可能意外做人
每年耶誕節、跨年前後,都是事後避孕藥的藥物諮詢高峰期,常有年輕伴侶在氣氛催化下,發生無安全保護措施的性行為,進而求診、尋求事後避孕藥,又常見這類民眾急於快速領到藥離開,不願多談,但其實事後藥的藥效可能受其他藥物、保健食品的干擾而減低。如果民眾自行網購服用幫助減輕憂鬱症的聖約翰草成分的保健食品,或正在服用安眠藥、抗癲癇藥物、抗病毒藥物、抗黴菌藥物等,都可能與事後藥發生交互作用而降低成功率,建議民眾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用藥情況或提供健保卡給藥師判讀雲端藥歷。事後藥原理之一,增加子宮頸黏液的黏稠度,讓精子要游去與卵子相遇的難度提高,降低受孕機會;另一個避孕機轉是延遲排卵,拖過精子在女生體內的存活時間後才排卵,錯開精子與卵子相遇,藥物與體內黃體素受體結合,黃體素分泌可以延遲排卵。理論雖然如此,但實際上事後藥並非百分之百成功。即便事後藥有延遲排卵的功能,但不是作用在用藥前已經排卵的情況,吃事後藥前,女生早已經排卵的話,此時如果發生無安全保護措施性行為,就可能發生吃了事後藥仍會懷孕的情況。另一服用事後避孕藥仍失敗的原因,則因精子在女生體內可以存活約2至3天,如果性行為後拖太久才服藥,女生在性行為後、用藥前的這段期間排卵,卵子就可能遇上已經在體內仍存活的精子,進而發展為受精卵而懷孕。事後藥並非墮胎藥,第一代事後藥,建議在無安全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後72小時內服用,成功率約95%;第二代事後藥,建議在5日內服用,成功率約98%。此外,也需注意事後藥的副作用,曾發生過中風、靜脈血栓或肝功能不正常的人,都不適合使用,常見副作用有異常出血、頭暈、頭痛、惡心、嘔吐、乳房脹痛、 肌肉痠痛、疲倦。整體來說,事後藥應該是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不應當作經常性使用。
-
2021-12-30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濕冷咳嗽以為感冒 竟是氣喘發作
冷氣團一波波來襲,天氣濕冷,鄭先生下班頂著風雨騎車,回家後咳嗽不止,咳到深夜無法入睡,呼吸急促幾乎快喘不過氣,就醫檢查發現氣喘發作,且合併黴漿菌感染,經住院治療才獲得改善。預防氣喘發作,建議可從強化體質、避免過敏原、用藥控制3方面著手。20歲鄭先生原以為只是感冒風寒引起咳嗽,沒想到竟是氣喘發作。聯新國際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謝國洲指出,氣喘是「支氣管的過敏病症」,主要症狀有咳嗽、胸悶、呼吸伴隨咻咻的喘鳴聲、呼吸困難等,以慢性咳嗽最為常見,卻容易被誤認是感冒、空氣汙染,或胃食道逆流引起的喉嚨不適。氣喘與氣候、體質有關,謝國洲表示,氣喘患者對溫度敏感,在清晨和深夜會咳得比較厲害,也常合併其他的過敏疾病,例如鼻過敏、眼睛過敏。如咳嗽超過2周以上,建議到醫院做氣喘檢查。氣喘好發於冬季濕冷天氣,特別是早晚的低溫與溫差大都容易誘發,而氣喘的風險因子還包括塵蟎、黴菌、空氣汙染、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或是對特定食物過敏,以及肥胖、遺傳等。根據國外研究,成年型氣喘以女性居多,可能與吸入廚房油煙及打掃時的揚塵有關。謝國洲指出,氣喘症狀不難控制,平時沒症狀不表示已經痊癒,仍應積極治療,全球罹患嚴重難治的氣喘病人不到2成,超過8成以上的病人只要調整生活與環境,搭配藥物就可以控制。預防氣喘,應避免肥胖、適度運動,強健抵抗力,經醫師評估後也可以中醫三伏貼、三九貼調理體質;並注意居家整潔,改善潮濕環境,遠離廚房油煙、粉塵等。
-
2021-12-29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冬季溼冷好發氣喘造成原因多 咳嗽超過2周要小心
冷氣團接連報到天氣濕冷,鄭先生下班頂著風雨騎車,回家後咳嗽不止,咳到深夜無法入睡,而且呼吸急促幾乎快喘不過氣,經檢查發現是氣喘發作,合併黴漿菌感染,住院治療後獲得改善;醫師也提醒預防氣喘可從強化體質、避免過敏原、用藥控制3方面著手。20歲鄭先生原以為只是感冒風寒引起,沒想到竟是氣喘,聯新國際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謝國洲指出,氣喘可說是「支氣管的過敏病症」,主要症狀有咳嗽、胸悶、呼吸伴隨咻咻的喘鳴聲、呼吸困難等,以慢性咳嗽最為常見,卻容易被誤認是感冒、空氣汙染,或胃食道逆流引起的喉嚨不適。謝國洲表示,氣喘與氣候、體質有關,對溫度敏感,在清晨和深夜會咳得比較厲害,也常合併其他過敏,例鼻子、眼睛過敏。胃食道逆流引起的咳嗽則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如咳嗽超過2周以上,建議到醫院做氣喘檢查。氣喘好發於冬季濕冷天氣,特別是早晚的低溫與溫差大都容易誘發,而氣喘的風險因子還包括塵蟎、黴菌、空氣汙染、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或是對特定食物過敏,以及肥胖、遺傳等。根據國外研究,成年型氣喘以女性居多,可能與吸入廚房油煙及打掃時的揚塵有關。謝國洲指出,氣喘症狀不難控制,平時沒症狀不表示已經痊癒,仍應積極治療,全球罹患嚴重難治的氣喘病人不到2成,超過8成以上的病人只要調整生活與環境,搭配藥物就可以控制。預防氣喘應避免肥胖適度運動,強健抵抗力,經醫師評估後也可以中醫三伏貼、三九貼調理體質;注意居家整潔,改善潮濕環境,遠離廚房油煙、粉塵等,也可上網自行測驗線上e-ACT氣喘控制評量(https://tinyurl.com/48may2yv)。
-
2021-12-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影響我的人生的病人故事 尋找病人心底深處的柔軟點
【編者按】本週是醫病平台首度邀請三位老、中、輕三代的醫師朋友,以他們行醫生涯中對病人的記憶寫出「一位或一群教我人生的病人」,同時在邀稿的信也表示,他們一定早就有這種病人在他們腦海裡,因此兩個週末之內就交稿是有可能的。想不到這三位醫師朋友都在兩三天內回信接受挑戰,並且也都如期交稿。因為這種正向的回應,也鼓勵了我們以「教我人生的醫師」為題,邀請到三位病人願意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經驗,希望不久我們就可以刊登他們的文章。期待這類文章可以繼續在我們的園地陸續刊出,讓醫病雙方透過這些溫馨互動的真實故事瞭解對方,而改善台灣的醫病關係。如果她能,而我不能,我應該感到慚愧12月12日,星期天中午,天晴,氣溫大約4℃,但是有風,感覺像是0℃。我沿著平常的路線慢跑大約6英里(將近10公里),陪伴我的是新鮮冷洌的空氣,許多房子歡愉的聖誕節裝飾,以及耳機裡的有聲書。我的慢跑習慣已經有20年之久,但是如果沒有病人的榜樣,我大約也不會成為恆常慢跑的人。小時候,我總是全班50個學生當中跑的最慢的一個。這是一點也沒有誇張或喧染的事實。不是我沒有盡全力,而是真的一顆運動細胞都沒有。這樣吊車尾的體育成績跟著我的整個求學過程。醫學院畢業後,我在與東海大學隔著一條大馬路的台中榮總就職。東大校園幽靜廣闊,我幾度興起慢跑的念頭,但總是跑不到200公尺就氣喘吁吁,折返走路回家。大女兒上高中時,學校規定每個學生都要根據自己的體育嗜好與能力,參與一個運動項目。女兒也跟我一樣,完全沒有體育細胞。沒選上游泳隊或各種球類運動的學生一律放在田徑隊裡。田徑隊每週有三天是慢跑日,沿著鎮裡上坡下坡的路跑4英里。對我這個連半公里都跑不了的人,一口氣跑4英里真是不可思議。於是,我約女兒在一個週末出去慢跑,看看跑4英里是什麼感覺。令人喪氣的是,汗如雨下,心肺也運作到極至,女兒説我只跑了1.5英里。當下,我只好認命,慢跑是跟我無緣了。有一天,一個75歲的黑人婦女因為貧血來看診。她的背脊直挺,身材適中,看起來很健康。她告訴我她每天出門競走或慢跑7英里,風雨無阻,即使下雪天也無例外。她説她過去體重超過300磅(140公斤),她的醫師勸她為了健康一定要減重。就這樣,她十年如一日,75歲的她仍然天天慢跑;她對自己的恆心毅力感到自豪,我也由衷地佩服她堅持不移的意志。我心想,如果75歲的她能天天慢跑,而我卻不能,我應該感到慚愧。這是20年前的事了。恆常運動對健康的助益無庸贅述;我從一開始只能跑1英里到現在可以一口氣跑6英里,身體健康,少有任何病痛。每當我勸告病人運動的益處,我總是引述這個病人的例子,也分享自己親身的體驗。即將滿63歲的我,零處方的健康病史,都要拜這位病人的精神榜樣的激勵。尋找病人心底深處的柔軟點吉米剛剛成為我的病人時,情緒暴躁易怒;每次他來看病,我們的護士、秘書都很緊張,不知道他又要生什麼氣或發什麼牢騷。他因為咽喉疼痛診斷有第二期的舌癌。一開始他到著名的麻州眼耳鼻喉科醫院就診(Mass Eye and Ear Infirmary, MEEI),接受手術治療。主刀的醫師我也認識,是個很有經驗,手術技能很好的醫師。不幸的是,吉米在手術後不僅咽喉疼痛加劇,脖子下巴處也冒出腫大的淋巴結。仔細讀手術報告與病理報告,吉米有可能是這位外科醫師第一個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做手術的病人。不僅舌基部的腫瘤沒有完全切乾淨,在淋巴摘除術(neck dissection)的組織裡,病理科醫師連一顆淋巴結都沒有找到;也就是説外科醫師完全沒有摘除到任何淋巴結。我不知道外科醫師如何跟吉米解釋為什麼他的咽喉疼痛在手術後更加劇烈,但是可以了解吉米盛怒的緣由。每次他來看病,我總是讓他發洩他的怒氣,並且分析他的報怨;合理的、我的醫院應該改善的,我保證一定改善;不合理的,我也照實地宛轉解釋。他之後接受很辛苦、漫長的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我常常告訴我的護士及秘書,將我們自己放在吉米的處境裡,原諒、接納他爆發的脾氣。他從一隻憤怒的困獸,終於慢慢的變成馴良的羔羊。在所有的癌症治療當中,頭頸癌的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對病人而言是最艱難的。因為放療的部位影響唾液腺,不僅造成嚴重的口乾症,也會影響牙齒的健康。治療前,病人需要看牙科及口腔外科醫師,把一些蛀壞的牙齒都拔了才能開始治療。放療進入第三、四週過後,口腔黏膜發炎破損,疼痛不堪,需要嗎啡止痛藥,連水都無法下嚥,需要裝個胃管支持營養的需求。這個治療造成體重驟降是必然的結果。治療結束後,病人還要經歷漫長的復健的過程,從新學習如何吞嚥食物。所幸的是,多數頭頸癌的治癒率很高,但是,讀者可以想見,「It takes a village.」,一個大團隊醫護人員合作的照顧,才能治癒疾病、重建病人的生活。台灣常見的鼻咽癌多數與EBV病毒感染有關,其他部位的頭頸癌則與生活習性選擇相關,抽煙喝酒嚼檳榔是頭頸癌的常見危險致病因素。在美國也是如此(嚼檳榔除外),因此,好像是一群自食其果、活該的病人;少數病人甚至有毒品成癮的潛在問題,比較讓醫護人員避之而不及。很多年前,我的一位同事離職時,我自告奮勇地接手他的頭頸癌病人。幾個我們的護士、秘書認為很難纏的病人第一次來看我的診,好心的同事在我要進入診間時,問我,「等一下我來敲門『 拯救』你?」好像我是送入虎口的綿羊。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點也沒有憂懼,我相信只要我用心聆聽,再難纏的病人心底深處都有一個可以交流的柔軟點。就這樣,這些我的同事視為困難的病人成為能信任我,接納醫療建議的好病人。吉米已經十多年都保持癌症緩解(remission),應該是治癒了。他現在熱心助人,成為一個很受醫護人員喜愛的好病人。我雖然因為離職的關係,老早就不是他的醫生了,吉米仍然偶而仍然透過臉書向我問好。照顧知書達理,模範生型的病人,是如沐春風的。照顧像吉米這樣的病人,卻是像牧羊人找回迷途的羔羊,心裡有著滿滿的感動。不管路多遠,我與你同行我的癌症行醫生涯,挫折、失落與悲傷,罄竹難書。我接下來要説的,是個歡喜的結局,也激勵人心的故事。第一次認識育皇,我肚子裡懷著我的第二個女兒。育皇即將出國留學,卻因為膝蓋久痛不癒,想説要在出國前專心把膝蓋的問題治好。沒想到晴天霹靂,他的膝痛原來是因為股骨骨癌癌所致。第一次在病房會診,育皇正處在「無法置信」、「憤怒」的心情歷程,對我愛理不理的。之後,育皇經歷化療、手術、化療。在最辛苦的化療期間,他整夜坐在病床上抱著彎盆,每幾分鐘就嘔吐一次。因為白血球降到極低點,感染發高燒,卻找不到感染源,除了抗生素之外,一個副作用很大的抗黴菌藥也用上去了。當天晚上,接到育皇的太太哽咽不已的電話,「育……皇……直發……抖,連……整個病……床……都在抖……」這是抗黴菌藥惡名昭彰的副作用。諾理,育皇的太太,日夜無休地守在病房作筆記,照顧育皇,堅毅的她,看著育皇無助地劇烈冷颤,終於崩潰,泣不成聲。這對恩愛的年輕夫婦所受的罪,真是很難想像的。幾個月下來,育皇變成我的親生弟弟一般,他的家人也成為我的家人,我不自主的與他們同悲同喜。總算,育皇完成了所有的療程,進入康復與追蹤的過程。三個月後,有一天中午,育皇與諾理來到我的辦公室告訴我壞消息。他的胸部X光有三顆小結節,高度懷疑是骨癌轉移病灶。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可能?」在這麼辛苦的治療過程後,短短三個月,癌症已經復發轉移。平時很會安慰鼓勵病人的我,什麼話也説不出來,只能默默地陪著他們坐了好一陣子。育皇是我第一個骨癌病人。以其他癌症轉移到肺部為例,治癒的機會是很小的。這是電腦網路前的年代。那天下午我去醫院的圖書館埋首蒐詢骨癌肺轉移的資料。原來,骨癌轉移到肺部的機率高達八成;適當治療,包括手術與化療,仍然有治癒的機會;有個報告詳述有個病人總計做了十四次肺結節摘除術!育皇前後總共做了四次肺部手術,當中穿插了多次化療,總算病情保持緩解了兩年。他決定完成他的留學夢,赴美修習博士學位。我也支持他的決定,認為他能擺脫癌症的陰影,展翅高飛。他在美國求學期間,繼續定期照胸部X光做追蹤。沒想到,兩年後,他的癌症再度在肺部副發。育皇休學回台灣治病。一年後,就又回到學校完成他的博士學位。他的學業成績創下學校的記錄。這樣的成就,我相信很大的原因是他的在死亡關卡幾度折返的癌症經驗,給了他常人無法想像的精神力量。他的指導教授寫了長達七頁的推薦信,希望育皇留校認職。他最後因為父母年邁,決定回台灣教書做研究。我初識育皇時,正懷著我家老二。如今我的小女兒三十三歲了,也剛剛當媽媽了。育皇也桃李滿天下,著作等身。當我感到窮途末路時,常常是病人的精神鼓舞,讓我奮力前行。當然不是每個病人都有像育皇這樣美滿的結局。至少,我想醫師的職責是,不管路多遠,我與你同行,同悲喜。
-
2021-12-15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一張圖讀懂指甲健康密碼 醫:5種指甲異常盡速就醫
指甲外觀不僅和指甲的健康狀況有關,身體是一整組的,出現疾病也會在各處留下蹤跡,包括指甲。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平時可多觀察指甲狀況,以利發現異常盡早檢查,有些情況甚至與癌症、腎病變、心臟病有關。 指甲看得出健康?醫:身體健康也會影響指甲。 王威傑醫師表示,身體的健康狀況會影響指甲生長,自然也可以從指甲觀察,各別都可能暗示著身體當前的狀況,而有些情況甚至還可以再細分。 直條紋:直條紋的指甲,若是有出現突起、且在大拇指上,大多為正常老化的良性現象,不必緊張。但直條紋且散發性地出現於幾指,就可能與指甲失養症、修指甲錯誤、長期咬指甲、摩擦、接觸化學用品等有關。而若出現線狀出血,除了受傷以外,也包括可能為細菌性心內膜炎、硬皮症。若出現較寬的直黑條紋,且只出現於一隻手指,就要特別小心,尤其是東方人,此很有可能為黑色素細胞瘤,為皮膚癌的一種。 橫條紋:橫條紋大多為為白色,若在多個手指發現,且有多條凹陷的痕跡,其可能為梅爾克氏線,因身體血中蛋白不夠或流失,造成甲床水腫而起,需考量蛋白質流失的原因為何,如腎病變症候群、化療後等。而多指、且每指呈現單條橫條紋、凹陷,則可能為博氏線,常見於以往曾出現重大生命危機者,如休克、心肌梗塞、嚴重感染、燒燙傷等。此情況嚴重時可能會造成整個指甲脫落。 至於橫白粗條紋,通常一隻手指只有一條,也可能出現於各手指,用力壓可能會暫時消失,此可能為米氏線,常見與砷中毒等重金屬中毒,或是後期腎臟衰竭、洗腎有關。而也因為起因通常都已有一段時日,因此白線也較粗。 白斑、白點:白斑、白點常見為散發性,各指甲皆可能出現,是一種屬於指甲基質角化異常的良性現象,原因與外力、生活壓力有關。因此可多檢視最近生活是否常有外力影響指甲,或有重大的生活壓力。 凹陷變薄:凹陷變薄的指甲,主要和乾癬及甲床分離有關。若為乾癬,常見為多指、未必每指都會有。若是甲床分離,原因則可能與外傷、太常碰水等有關,而乾癬、甲狀腺亢進、異位性皮膚炎、接觸化學物質等也可能使得甲床分離。 容易脆裂:指甲容易脆裂的情況,可分成厚和薄的來看。若為厚的,可能和灰指甲有關,但也有皮膚癌中的鱗狀細胞癌的疑慮。薄的常見出現凹陷湯匙狀,此情況大多與缺鐵性貧血有關。 近端較白、遠端較暗沉:此情況可視指甲遠端的暗沉範圍及顏色來看,若遠端暗沉較深、僅有約三分之一,其可能為泰瑞氏指甲,與年齡老化有關,但也有肝硬化、心臟衰竭等疑慮。而遠端若顏色較淺、範圍較大、約占一半,則可能為黑色素沉澱,常見出現於洗腎患者身上。 杵狀指:一般來說,兩手指甲背對背靠在一起,會有個菱形的空間,杵狀指則會合在一起沒有此空間。此情況常見為癌症的警訊,如肺癌,或肺部積膿,也可能是心包膜炎、心肺血管降流等問題,需多加注意。 發現指甲異常怎麼辦?醫:檢查出原因中的關鍵 許多民眾發現身體出現異常,多會打聽可以吃什麼來補,包括指甲問題,王威傑醫師提醒,指甲外觀異常雖然也可能與營養有關,但如前述,也可能藏有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等風險,且即便是營養缺乏所致,也不能單靠補充營養來改善,應從「原因中的關鍵」著手。 例如民眾觀察到指甲變薄、易裂,推測自己可能有缺鐵性貧血,應找出為何會缺鐵性貧血,如月經異常,那麼就得找出月經異常的原因並改善,而非胡亂補鐵。又或者白色橫條紋的指甲,可能是因為蛋白缺乏,背後可能為腎病變使得蛋白不斷流失,因此再怎麼補也補不起來,此問題自然得尋求醫師協助,關鍵就在及早就醫,經檢查找出原因,以利治療及改善。 5種指甲異常盡速就醫,留意癌症等重大疾病! 王威傑醫師也從中特別提醒,5種情況應盡速就醫,別再觀察,因為這往往和癌症等重大疾病有關。包括了單一指脆裂的情況,可能為鱗狀細胞癌。單一指出現黑色、棕色紋路,可能黴菌感染或黑色素細胞瘤,也是癌症的一種。而杵狀指則與肺部相關癌症有關。多指、單條的粗白線,則有金屬中毒的疑慮。多條痕條紋,則可能為腎病症候群,患者未必知道。上述情況就別再遲疑,盡早釐清原因,以免延誤。 《延伸閱讀》 .指甲內捲、嵌甲怎麼辦?醫指常見NG穿鞋、修剪指甲方式別再犯 .指甲倒刺拔掉、咬掉易成甲溝炎!醫教2步驟輕鬆清除,也要留意缺鐵!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04 該看哪科.皮膚
發熱衣愈穿愈癢?不會熱? 專家曝「保暖禁忌」小心冷到
近幾年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一件可抵禦低溫,但不少人皮膚卻開始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發熱衣吸濕放熱 非人人適合穿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表示,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因皮膚溫度上升,可能引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濕又熱,因此,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 4種情況不適合著發熱衣 應另尋其他保暖方式李孟穗建議,有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穿等狀況者,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1、新陳代謝快: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2、痘痘肌: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3、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病人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4、冬季癢: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李孟穗說,臺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就很方便脫除。 機車族禦寒 防風外套比發熱衣有效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穿雪靴不穿襪 易致長甲癬或足癬另外,女性流行的雪靴(毛毛靴)雖保暖,但李孟穗表示,靴內溫度高,若本身已有足癬(香港腳)、甲癬(灰指甲)等問題,就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臺灣冬季常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腳悶著一整天,更容易長甲癬或足癬。加上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雪靴又不常洗,黴菌便一直窩在靴內,造成反覆感染。李孟穗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襪子可常常汰換,但鞋子很少洗,容易成為黴菌溫床,反覆穿、反覆感染。延伸閱讀: ·氣溫驟跌!手腳冰冷小心是心臟不適前兆 醫認證:「3部位穿暖」全身熱 ·急凍乾冷探11度!專家點名「8習慣」直毀心血管 飯後運動、便祕小心了 
-
2021-11-26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脂漏性皮膚炎傻傻分不清楚? 醫:一張表看懂兩種皮膚炎差異,細心照護並不難!
異位性皮膚炎與脂漏性皮膚炎是常見的皮膚疾病,有時會造成混淆,亞東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雅竹表示,兩者的成因、症狀不盡相同,但只要配合醫囑治療,平常生活中細心照護,避開誘發因子,病友都可以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異膚三大成因:基因遺傳 保水力差 免疫失衡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蔡雅竹醫師分析,異膚主要來自三種因素,第一和患者基因遺傳有關,其次是皮膚屏障功能不完全,保水能力下降,易受外來物質刺激和誘發發炎,第三,現在醫界研究更發現和免疫細胞Th2也有密切關係,也就是免疫失調。異位性皮膚炎在不同年齡層的表現會不一樣。嬰兒約二到三個月大時發作,常常在臉部會出現紅紅的潮濕斑塊。如果出現在四肢,多半集中在伸展面,例如膝蓋和手肘。到了兩歲以上的兒童期,發作部位轉移至四肢的屈側,主要是手肘內部和膝蓋後方的膕窩。當患者成長到青少年和成人,病灶多集中在四肢屈側,嚴重時甚至可能到全身性的紅皮症。生物製劑可改善中重度異膚病灶針對異膚的治療,蔡雅竹醫師表示,近年已有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藥物,可以幫助中重度患者改善病灶,效果很不錯。小分子口服藥物,方便性佳,止癢效果快,但基於用藥安全,病人仍須定期抽血監測肝腎血脂肪等功能。至於輕度和局部發作的異膚患者,蔡雅竹說,可先由外用藥膏著手,像是類固醇或非類固醇式免疫調節藥膏。中重度患者除了針劑,亦可選擇如口服類固醇(急性發作時使用)或傳統免疫抑制劑或照光治療,但必須遵照醫囑,不要自行購買服用或突然斷藥。異膚患者的日常照護關鍵在於為皮膚保水,應使用不含香料的保濕乳液,成份盡量單純。蔡雅竹說,一般的凡士林就是不錯選擇。洗澡的水溫控持在攝氏 35-37 度,沖澡泡澡小於10-15分鐘,不要太久,洗後盡快全身擦上乳液,最好一天擦三次。但她也提醒,塵蟎是可能的誘發因子,嬰幼兒患者應少接觸絨毛玩具。脂漏性皮膚炎成因: 體質 皮脂腺 皮屑芽孢菌蔡雅竹醫師說,脂漏性皮膚炎也有三大成因,分別是:個人體質、皮脂腺的組成和分泌量異常、皮屑芽孢菌增生,但三種成因會相互影響。例如皮屑芽孢菌原是人體常見的共生菌,在外界環境刺激下,皮脂腺旺盛,此菌過度增生,引起發炎反應,造成皮膚發紅和脫屑。成人的脂漏性皮膚炎,普遍出現在T字部位,包括鼻子兩側、眉心、眉毛和髮際線,更嚴重的連胸部中線都會出現,有的患者甚至連整個頭皮都有。嬰幼兒的脂漏性皮膚炎,也可出現於包尿布的皮膚皺摺處。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別擔心以年齡層來說,脂漏性皮膚炎會在嬰兒出生兩三周時發生,但蔡雅竹表示,過一陣子即會代謝掉,嬰兒大概三個月時開始逐漸緩解,家長不必緊張,照顧時只需以清水為寶寶清洗,並盡量不要處在太熱的環境。青春期後也是脂漏性皮膚炎的好發時機,多半與荷爾蒙開始發達有關,甚至直到成人。蔡雅竹說,壓力和季節變化是常見脂漏性皮膚炎復發的原因之一,脂漏性皮膚炎則大多用藥膏可控制,蔡雅竹表示,使用局部類固醇效果較快,只要劑量和位置正確就不必擔心副作用,也可使用局部免疫調節藥膏,不需用到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藥物。日常照護 洗髮精很重要在日常照護上,脂漏性皮膚炎好發於頭皮,洗髮精很重要。蔡雅竹醫師表示,含有活膚鋅成份的洗髮精,有抗菌效果,有助於脂漏性皮膚炎的頭皮,患者可以留意洗髮精成分;選用含有字尾「- azole」成份的產品,也有抗菌效果。此外,含二硫化硒的洗髮精,也有抗炎和細胞穩定作用,可抑制皮屑快速產生;植物性松焦油的成分也有抗發炎作用。使用這些洗髮精洗頭時,要停留在頭皮5-10分鐘左右,但蔡雅竹提醒患者不用手抓摳皮屑,以免引發傷口感染。在日常飲食方面,脂漏性皮膚炎患者要少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喝酒、抽菸更應避免。異位性皮膚炎VS脂漏性皮膚炎比較表蔡雅竹醫師現任: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經歷:臺大醫院皮膚部研究醫師亞東醫院皮膚科總醫師亞東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專長:■皮膚免疫疾病與生物製劑治療: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慢性蕁麻疹 ■落髮生髮門診:雄性禿、休止期落髮、圓禿■一般皮膚疾病:帶狀皰疹、青春痘、脂漏性皮膚炎、濕疹、黴菌等 ■常見皮膚腫瘤診斷及治療■皮膚醫學美容及雷射光療
-
2021-11-25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最可怕的併發症 衛教師:有1/4病友因此住院
●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易衍生併發症●嚴重糖尿病會造成末梢神經血管病變●嚴控血糖,飲食攝取升糖指數低的食物糖尿病並不可怕,但怕的是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易衍生併發症,尤其是糖尿病足。統計發現,高達四分之一的糖友因為足部問題而住院治療。一有傷口 容易惡化到深層常見嚴重糖尿病併發症會造成末梢神經血管病變,引發糖尿病足,使腳的感覺變遲鈍,加上血液循環不好,肢體養分不夠,一旦出現傷口,很容易惡化到深層、侵襲骨頭,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其實,只要嚴格控制血糖及血壓,同時做好足部護理,可以大幅降低糖尿病足的危險。控制血糖 醣類攝取勿超量除了嚴格遵守醫囑用藥外,飲食會攝取的六大營養素中,澱粉類及水果類會直接造成血糖波動,必須視個人血糖狀況攝取。假使一天吃3碗飯或水果超過一碗的量,即是醣類攝取超量,因此,如果外食族三餐都吃便當,且把飯都吃完,就算過量攝取。糖尿病患的血糖理想目標:飯前80至130mg/dl,飯後2小時80至160mg/dl,糖化血色素7%以下。若擔心血糖太高,可留意食物的升糖指數(GI值),大部分蔬菜、糙米、燕麥等全榖雜糧,都屬於GI值低的食物,適量搭配吃蛋白質的食物,有助緩和醣類上升幅度。若是血壓及血脂控制不好,建議少吃紅肉及肥肉,以植物性蛋白,也就是豆製品為主較為適合。足部護理 依照5項目執行糖友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完整的足部檢查,以確認是否有潰瘍及截肢的危險因子。平時在家的足部護理,可依照以下5建議執行。1.每天檢查腳:拿面鏡子仔細照腳底與腳趾處,檢查有沒有傷口。2.做好足部保濕:足部龜裂容易造成不易癒合的傷口,每日洗完腳後,建議使用清爽的乳液擦拭,避免擦在腳趾間,以免滋生細菌黴菌,長成水泡。3.趾甲剪平直:一般人修剪趾甲,習慣依趾甲形狀剪成圓弧形,可是糖友們因為傷口癒合不易,建議要剪平直,以免造成甲溝炎或趾甲嵌入肉裡;若長雞眼或繭,請直接找醫師處理。4.穿適當的鞋襪:鞋子合腳舒適,避免穿涼鞋及高跟鞋等包覆性差的鞋子;買鞋建議下午時買,因為下午通常是腳最大的時候;襪子選擇白色棉質能吸汗的襪子,受傷才能很快辨識。5.保持足部循環:糖友們應該適時增加腿部運動,避免跪坐、久坐或盤腿坐,而讓血液循環降低。
-
2021-11-24 養生.聰明飲食
草莓嬌貴不易保存 研究人員發現新方法可增保存期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草莓是廣泛消費的生鮮水果,其加工形式很受歡迎,例如果醬和果汁。營養質量高的草莓富含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C、葉酸和酚類等成分。但這種精緻的水果收穫後壽命很短,因為它容易受到碰撞損傷、快速脫水和黴菌感染等問題,因此尋求更經濟實惠的方式來保護這類嬌貴水果,也就成為業界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隨著時間進入年末,氣溫越來越下降,不禁讓人想到草莓的季節也即將來臨,草莓長期以來不管是新鮮吃,或是做成各類的產品如果醬等都相當受到歡迎。但草莓最大的缺點就是體質嬌貴,除了容易碰撞損傷外,保存其實也相當不容易,在這無形之中造成了很大的食物浪費,也正是因為如此,尋求延長保存期限的方法,一直是科學界積極研究開發的重點。天然塗層可有效延長保存期限根據聯合國農業及糧食組織調查顯示,每年約莫有13億的糧食是被浪費掉的,這數字聽起來好像沒這麼有感,但用換算的角度來看每年收穫蔬果或是水果,因為腐敗等品質變化於因而被浪費,數量高達總生產量的三分之一。也因此,尋找延長保存期限、增加保護作用的方法也成為新興趨勢,而低成本天然來源塗層,也就成為另一項興起趨勢。在過去的研究中,殼聚醣的使用已經明確地展現出天然塗層對於蔬果的防護作用,這類塗層可以避免碰撞傷以及草莓本身的水分流失。近來研究人員更發現,天然塗層還有更多發展空間,將不同特性的塗層結合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如殼聚醣與合歡樹水溶性葉乙醇萃取物,可以將冷藏4°C的草莓保質期延長2.32倍,除了天然植物性來源以外,蜂蜜等也是研究嘗試的來源,無數的研究結果也都顯示著這類保存方式,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草莓保鮮期短原因主要來自黴菌以草莓來說,這類水果相當受到歡迎,但你絕對想不到草莓能待在家裡的保鮮期竟然只有三天左右,這樣的調查結果是來自於2022年3月即將發表於《Food Control》的期刊。無法保存這麼長的原因,除了草莓體質嬌貴容易碰撞後腐爛外,另外主要原因就是來自於黴菌等微生物,這類微生物會導致新鮮的草莓變質進而無法食用,對於相關產品的加工,例如果醬或果汁,也都算是一種微生物污染的安全風險。為了要防止黴菌所導致的品質變異,使用農藥來預防也是很常見的預防方式,但近年來農藥的使用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許多消費者希望追求更天然的方式來達到原本農藥的作用,無非就是擔心農藥所帶來的人體危害。也正是因為,這樣天然塗層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延伸閱讀▶夏季育苗有撇步!草莓育苗SOP大公開,克服高溫減少損失▶豐富葉酸、調節慢性病風險的「草莓」▶剩食不浪費!巴西廚師將剩菜變佳餚,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參考資料▶Novel Prosopis juliflora leaf ethanolic extract coating for extending postharvest shelf-life of strawberries(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1-22 該看哪科.皮膚
增加洗頭次數改善頭皮癢?醫:沒事千萬別多洗頭
頭皮屑、頭皮癢常讓人不適又尷尬,改善方式有些人會常是增加洗頭的次數,有人會用去屑洗髮精,也有人會用生薑洗髮精等各式產品改善,不過效果往往差強人意。美麗信義皮膚科診所曾奕騰醫師表示,頭皮屑、頭皮癢也有種類之分,改善方式不盡相同,不良的方式也可能使得情況加劇,民眾應當留意。 頭皮屑、頭皮癢4問題,防範重點各不同! 曾奕騰醫師指出,頭皮屑、頭皮癢的問題最常見的原因出自於「脂漏性皮膚炎」,約佔90%,其他包括頭癬、乾癬等各種原因造成的頭皮濕疹及發炎性疾病。 脂漏性皮膚炎主要與皮膚表面上皮屑芽孢菌以及人體免疫反應的平衡有關,好發於臉部、頭皮、耳朵、上胸及上背等皮脂腺分布較為密集之處,天冷、天氣轉變、或生活習慣及作息不佳都可能影響發作嚴重度,若反應在頭皮,患者就容易出現頭皮癢、頭皮屑等問題,更為嚴重的脂漏性皮膚炎,也可能出現皮膚泛紅甚至流組織滲液。改善建議調整生活型態、正常作息、均衡飲食,治療上會雙管齊下,以抗黴菌凝膠、外用藥物搭配外用或短期口服類固醇等控制皮屑芽孢菌及皮膚發炎反應,有時可合併服用特定種類口服抗生素藥物,降低發炎反應。 另有一疾病「缺脂性皮膚炎」名稱與脂漏性皮膚炎相似,民眾容易混淆,顧名思義因缺少油脂而起,又稱「乾燥性皮膚炎」,是民眾所說的「冬季癢」常見問題,天冷之際可能使得患部乾燥,進而發癢,甚至乾裂、脫屑,較常發生在手臂外側、小腿前側、大腿、背部,且中老年人較好發。雖較少發生在頭皮,但有時民眾誤以為頭皮癢就是頭皮沒洗乾淨,過度清潔頭皮或皮膚,不斷的洗頭,造成頭皮油脂缺乏,也可能會造成頭皮發癢加劇,甚至刺激發炎。 至於頭癬,主要與黴菌有關,與皮屑芽孢菌不同之處,在於這類黴菌本不該生長於人體,皮屑芽孢菌則為人體皮膚本來就有的菌叢。患者受到黴菌感染後,也容易有頭皮癢、頭皮屑的情況,也可能出現落髮、化膿等症狀,改善重點主要在於治療黴菌感染。而乾癬是屬於較特殊的皮膚發炎性的疾病,頭皮也是好發的位置,患者除了皮膚乾癢、脫屑,也容易看得出境界分明的斑塊,和正常皮膚常有明顯的邊界區隔,改善重點在於控制疾病本身,並減緩症狀。頭皮屑、癢洗頭也沒用?醫:除非太油否則別多洗! 有頭皮屑、頭皮癢問題的民眾,常會以去屑洗髮精,一般而言效果不錯,但有時又不見效果,對此曾奕騰醫師表示,因為該產品並非治療藥物,平時使用有保養及減少脂漏性皮膚炎復發的效果,主要輔助控制頭皮狀況,但若已經發生脂漏性皮膚炎,或是原因是出自於如上述其他疾病、感染,效果自然不彰。在沒有掌控原因,又以加強洗頭次數、使用各種配方洗髮精等不良方式改善,便容易更進一步刺激頭皮,甚至如前述出現缺脂性皮膚炎,使得頭皮癢、頭皮屑的情況加劇。因此即便去屑洗髮乳有所幫助,但除非病人因工作或運動有大量出汗出油等情況,否則不宜多洗,一般而言一至三天洗一次屬正常範圍,一天洗兩次以上則相對不適合。 頭皮屑、癢洗頭怎麼辦?醫:掌握頭皮健康4觀念! 曾奕騰醫師建議,有頭皮屑、頭皮癢的民眾,日常可用去屑洗髮乳控制保養,並留意自身的生活習慣及生活型態,若情況較為嚴重或洗髮乳已經無法控制,建議前往皮膚科檢查了解原因,並針對皮膚疾病改善,但千萬避免因頭皮屑、頭皮癢而貿然增加洗頭次數、加強力道等,以免沒有找出病因,甚至造成惡化的情況發生。 《延伸閱讀》 .冬季癢別亂沖水!他痛到開不了口。醫教4招助改善,常見NG別再犯! .冬季癢非冬天限定,醫教5招改善冬季乾癢、冬季濕疹!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銀杏補腦又護心?紅麴補身體? 藥師:小心誤踩地雷不良反應來敲門!
常看廣告或聽親朋好友說吃紅麴、銀杏對身體好,您也躍躍欲試嗎?先別急!紅麴、銀杏葉等產品容易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若未經專業評估就食用,可能產生嚴重後果。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社區藥局郭建宏藥師分享服用紅麴、銀杏葉的相關知識,快來看看您是否已誤踏地雷而不知!紅麴助保健?可能造成出血與不適食藥署說明:若紅麴產品中的monacolin K成分含量達到法規標準時,可申請為具有調節血脂肪功效的健康食品。但不少民眾為了健康購買含紅麴的食品,卻不知道其中的monacolin K成分與「statin類」降血脂藥的成分類似,併用會增強降血脂藥品的副作用,例如 : 可能導致肝、腎損傷、提高肌肉病變與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率、發生不明原因的痠痛、尿液顏色改變等症狀。郭藥師指出,除「statin類」降血脂藥,紅麴也可能與多種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即使服用時間錯開,仍有可能造成危害。例如:與其他降血脂藥品(如gemfibrozil、niacin)併用,可能會提高橫紋肌溶解症發生率;與抗黴菌藥物(azole類)同時使用,可能增加肝毒性及肌肉痠痛等副作用;與抗凝血藥品 (warfarin) 合併使用,可能影響凝血功能。食藥署叮嚀,含紅麴的產品成分易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服用前須諮詢醫師或藥事人員,服用後若發生身體不適,應立刻停止食用,減少可能危害發生及避免影響範圍擴大。吃銀杏補腦又護心?效果未證實經常聽到的銀杏果(俗稱白果)是一般食品,並沒有治療疾病的效果;具有療效的主要是「銀杏葉萃取物」,我國以藥品管理,核准作為處方藥品的適應症為「末梢血行障礙」;指示藥品適應症為「末梢血行障礙之輔助治療」。郭藥師強調,指示藥品雖然不需醫師處方,但仍需諮詢醫師、藥師或藥劑生,不建議自行使用,且其效果僅限於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對於老年失智、中風及動脈血管疾病,並未證實有治療效果,民眾勿過於聽信廣告或謠言,反而傷害健康。郭藥師提醒,銀杏葉會抑制血液凝集,與抗凝血劑(如warfarin)、抗血小板藥品(如aspirin、clopidogrel)和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劑(NSAID)併用,可能會出現交互作用。此外,銀杏葉萃取物會增加手術出血的風險,若正在服用請務必告訴醫師,並於手術前七天停止使用。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11-05 新聞.健康知識+
毛巾沒洗如同用馬桶擦身體!專家指3地雷,常過敏、私密處感染留意
毛巾是日常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不過許多人僅注意到生活必須,卻忽略了日常清潔,往往是數周才洗一次,另外也包括共用毛巾、直接使用新毛巾等,這些習慣恐怕都會影響身體健康。 毛巾沒洗如馬桶,恐引過敏、私密處感染! 美國毒物理學教授招名威表示,衣服穿一兩次就會洗,毛巾也一樣,久久未洗的毛巾,可含有相當多元的病菌,除了民眾最常聽到的大腸桿菌,也會隨著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帶有各種不同的病菌,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退伍軍人菌、仙人掌桿菌等。且這些病菌會不斷的繁殖,再加上浴室往往是整個家中最潮濕的地方,更有利病菌滋長。據研究,毛巾三天沒洗,病菌量就可以達到約8千萬個,如同以馬桶擦拭身體一般,一周沒洗就可達到上億,遑論許多民眾是放到出現味道或是月計算。 若民眾經常使用沒有清洗的毛巾,除了容易出現皮膚過敏、毛囊炎、落髮等皮膚疾病外,也可能出現陰道感染、下泌尿道感染、甚至再更進一步向上感染,引起腎盂腎炎等上泌尿道感染。而若身上有傷口,自然也可能造成傷口感染,甚至蜂窩性組織炎。若洗完澡身體總還是癢癢的、身體經常出現過敏、感染等情況,建議應檢視自己是否有衛浴清潔問題。 共用毛巾很母湯,小心病菌互相感染! 許多人有共用毛巾的習慣,最常見的如夫妻、情侶等,家庭共用同一條毛巾也大有人在。對此招名威教授表示相當不建議,正如前述,毛巾會隨著使用者而有不同的病菌,若其中一位使用者身有感染疾病,毛巾就有可能成為該病菌的溫床,造成互相、反覆感染,包括皮膚疾病,也可能帶至私密處,即便其中一方正在進行治療,但畢竟尚未痊癒,病菌就有可能「寄宿」在伴侶身上又回到自己身上,例如香港腳的黴菌、又或是病毒疣等就頗為常見。 新毛巾不洗,恐藏化學藥劑引皮膚炎! 新的毛巾許多人會直接使用,招名威教授提醒這種直接使用的情況也應避免,因為上頭除了可能藏有螢光劑等化學藥劑,製作、包裝過程也無法確定是否衛生安全,若直接使用,也很有可能引起皮膚疾病等各種不可預期的問題,道理如同新買的衣服需要清洗一樣。招名威教授就分享,以前曾因新衣服沒洗直接穿,導致身體紅腫發癢,且越抓越癢,甚至出現紅斑的窘境。而較為謹慎的民眾,會先用水沖洗過,這清潔的力道恐怕也還遠遠不足。 別讓毛巾成健康破口,簡單4招輕鬆改善! 招名威教授提醒,毛巾和身體接觸其實相當緊密,清潔不當或甚至是沒有清潔,容易造成各種健康影響。建議民眾新的毛巾最好先用洗潔劑以熱水清洗為佳,以清除上頭對身體不利的有害物質。 日常可準備2條毛巾輪流使用,每三天就確實清洗一次,最少也規定自己每周務必更換,並徹底曬乾,若秋冬、雨季無法確實曬到太陽,也可用烘乾的方式進行,這兩種方式都遠勝於風乾,清洗的這段時間就可以使用另外一條。而不論關係在如何親密,都建議使用自己的毛巾,避免共用。 除了毛巾清潔,保存的環境也很重要,毛巾大多是放在浴室,浴室又較為潮濕,建議可用除濕機除溼,有窗戶也建議打開通風,若想簡單一點也可以放個電風扇在浴室門口通風,如此除了有助避免病菌滋長的環境,也可防範在浴廁中滑倒。 《延伸閱讀》 .新衣不洗會致癌?小心有害物質,至少要先曬 .防範塵螨引過敏、氣喘 毒物專家6招:枕頭要用熱水洗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02 該看哪科.皮膚
蜜粉、粉撲去頭髮油膩好方便? 食藥署警告:嚴重會掉髮
秋季來臨,有時候懶得洗頭,就會千方百計解決頭髮油膩的問題,例如戴帽子、用蜜粉或粉撲覆蓋。食藥署則提醒民眾,若錯誤使用「粉撲」,是會掉頭髮的。前陣子流行使用「粉撲」覆蓋瀏海或頭頂的油膩感,市場更針對民眾頭髮油膩的問題,推出頭皮蜜粉。不過,食藥署在臉書粉絲專頁《食用玩家-食藥署》表示,雖然頭皮蜜粉、頭髮粉撲能吸附頭髮上的油污,但只能用做短時間應急的方法。食藥署進一步說明,粉體並沒有清潔效果,強調不能代替洗頭,若長時間沒有洗頭,油脂會阻塞頭皮毛囊,引起頭皮發癢發紅,嚴重會造成過敏、甚至掉髮。食藥署提醒,使用頭皮蜜粉後,一定要洗頭。如果頭皮出油嚴重,應就醫並諮詢適當的解決方法。有些人則會直接戴帽子,但又擔心長期配戴會導致禿頭。根據皮膚科陳昱璁醫師說法,「戴帽子或安全帽和禿頭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如果帽子、安全帽內裡沒有清潔乾淨,加上悶熱潮濕,容易孳生細菌、黴菌,就會造成頭皮發炎感染,影響頭髮生長。至於每天洗頭,會不會增加掉髮數量,陳昱璁指出,正常人一天掉髮量約一百條,頭髮脫落後,皮膚底下的生長點才能長出新頭髮。相反,不洗頭反而會造成毛囊阻塞,影響頭髮的健康。
-
2021-10-27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灰指甲不一定是灰色 醫曝最常見顏色:8種人易罹患
提到與指甲相關的疾病,許多人首先會想到灰指甲!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指甲的疾病並不容易診斷,很多狀況都易與甲癬混淆,如乾癬指甲、指甲失養症、運動摩擦造成變厚變色、外傷、指甲下方腫瘤、指甲逆生等,一定要諮詢皮膚科專科醫師,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指甲變色不一定是灰指甲 高風險群需注意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說明,灰指甲的醫學名稱是甲癬,是指甲受到黴菌感染而導致變色、變形、質地改變,最常見的致病菌是皮黴菌,但顏色不一定是灰色,反而常見黃、黑、白色等,但要注意的是,並非指甲出現變形、變色就是甲癬喔。邱足滿補充,血糖控制不好者,會增加黴菌感染風險,而且因為血液循環不好、感覺神經變遲鈍,很容易因為甲癬的存在形成難以癒合的傷口,甚至發生蜂窩性組織炎;而需要長時間穿鞋,如不透氣防水鞋之類的工作也是高風險族群;具有某些特定基因的人容易得到黴菌感染,主因是體質比較無法清除黴菌感染。(推薦閱讀:一下雨香港腳就發作? 皮膚科醫列「日常5大黴菌感染源」:這種腳型也易得)另外,免疫抑制的患者,如愛滋病患者、洗腎病患、器官移植的患者、肥胖、抽菸、年老、穿不合腳的鞋子、指甲美容不當都較容易得到甲癬。(推薦閱讀:拇指外翻跟你穿的鞋有關! 醫教「自測法」:關節凸出、腳長繭要小心了)治療灰指甲 4 種方式可參考萬一感染了灰指甲該如何根治呢?邱足滿指出,目前治療灰指甲的用藥,包括口服、外用、雷射和拔掉指甲等方式:1、口服藥:藥物經由肝臟代謝,須檢測肝功能指數變化;有些藥物會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要小心,而有些藥物則不建議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患者使用。在肝功能檢查方面,必須在服藥前和服藥數週後各檢測一次;口服藥物的治療期為一天1次,手指甲感染需連續服用42天,腳趾甲則是84天。2、外用藥物:因為指甲板結構較難穿透,所以治療甲癬的藥劑有比較特別的指甲油劑,透過溶劑快速揮發的作用提升藥劑濃度、穿透指甲板殺黴菌,每週一次,腳趾甲需要持續9-12個月,怕吃藥或有禁忌症的人可選用此法;但每次擦新的藥劑前,必須先磨掉上週的藥膜。3、雷射:許多外國研究利用雷射的光熱效應殺黴菌、促進指甲生長速度,但療效不如上述兩類治療,若想自費嘗試請尋求合格的醫療機構治療。4、拔掉指甲:如果拔除指甲後,指甲生長環境仍充滿黴菌的話,結局仍是再復發,而且傷口照護是個問題。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血液循環較差、凝血功能差的人不適用。保持腳的涼爽和乾燥 修剪長度要適當另外,治療甲癬時也要治療足癬,口服藥可兩者兼具,有些患者身上可能有不同部位受到黴菌感染,如:臀部、胯下、身體、四肢,若採用口服藥物治療可一網打盡。此外,日常生活要盡量保持患部乾爽,才能避免有利於黴菌生長的環境,進而幫助治療成功率。邱足滿進一步補充,甲癬嚴重程度、以前是否有過甲癬感染、家人是否也有類似感染症而沒有接受治療、病人合併其他疾病的狀況,例如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形、病人當下其他用藥的狀況、病人是否服藥規則及正確擦藥、是否提供皮膚、指甲(趾甲)乾爽、乾燥的環境等因素會影響甲癬治癒率。(推薦閱讀:喜歡把腳趾甲剪很短? 用錯方式很容易就會凍甲)邱足滿提醒,在公眾場合要穿著適合的鞋子,不要打赤腳,並保持腳的涼爽和乾燥,而指甲也要修剪成適當長度,不宜過長或太短,平時要穿充分吸汗的襪子,清洗時可用60℃以上的水溫洗45分鐘,鞋子則可用臭氧來殺菌。延伸閱讀: ·灰指甲會傳染!到底該如何治療? 日常生活中這些壞習慣都會引黴菌上身 ·治療香港腳、灰指甲,擦藥4關鍵沒做到當然不會好! 第一點常常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