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麵條
共找到
218
筆 文章
-
-
2020-08-05 新聞.健康知識+
在太空中都吃什麼?太空人可以吃炸雞、披薩和泡麵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你想像過在宇宙遨遊的感覺嗎?這應該是所有孩子童年的夢想,但太空人承受身理心理雙重壓力,或許讓太空生活並不是那麼美妙!因此,太空人食物就成為療癒的法寶,但從地球送到太空中的食物,更需要經過層層把關,才能抵達太空人手中!想像過在宇宙遨遊的感覺嗎?這應該是所有孩子童年的夢想,但太空生活實際上並不是那麼美妙!身為太空人、處在重力完全不同的環境,不僅身體得承受相當大的不適,且需要長時間待在同一空間,這可是不怎麼好受的一件事,這時美食扮演的療癒角色就相當重要!在總總努力下,泡麵、披薩都曾經送上太空療癒太空人的心和胃,而最新的一件,就是日本航空局(JAXA)在2020年批准了日本超商業者Lawson的炸雞作為太空人的食品。要登上太空,得承受身心靈的雙重壓力太空人在飛行的過程中,生理上因為已經習慣地球的重力,所以在太空上要重新適應「無重力」的狀態,而最常見的症狀像是「脹臉鳥腿」綜合症及貧血。除了生理的影響外,心理同時也承擔相當大的壓力,NASA人類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Jennifer Fogarty表示,因為太空人被侷限於狹小的空間,無法觸及地球上熟悉的人事物,心理面臨莫大的壓力。「脹臉鳥腿」(puffy head bird legs):由於太空中缺少重力,人體在地球上時,身體用以抵消重力的多餘液體,在太空的無重力狀態下,體液會從腿向上移動,下肢中約10%的水份會重新分配到上身。因此導致太空人臉發脹、腿則縮小。「食物」成了舒緩太空人壓力的療癒法寶!為了減輕壓力,在太空航行的過程中,食物就成為最大的療癒,美國食品開發專家Barb Stuckey在書籍《味覺獵人:舌尖上的科學與美食癡迷症指南》表示,「調味料」讓太空人覺得自己彷彿「有所選擇」,這是他們在太空中嚴重缺乏的,因為太空中的每一分鐘都會被規畫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包括何時要睡覺、何時作實驗、何時用餐等。太空食物標準多!要安全、能吃飽、夠營養、方便攜帶且能快速食用要幫助太空人們順理完成任務回到地球,食物佔據相當重要的角色!為此除了官方機關自行研究外,近年也開始和民間廠商合作,期望能透過雙方的努力,讓太空人在太空中也能品嚐地球的美味,太空食品不再如以往大家想像中的糟糕,各個廠商卯足全力紛紛拿出自家製作食品的拿手絕活,把美味食物送上太空!美國航太總署高階食品科技計畫主任Michele Perchonok表示,他們面對許多挑戰,首先要讓太空人吃得飽同時營養均衡,且因為太空船並沒有多餘的空間放置食品殘渣,所以選擇的食物也不能產生食物垃圾,必須要體積輕盈、方便攜帶,以及可以快速食用,最後才是食物的美味度!吃炸雞也注重健康!karaage kun炸雞熱量僅66.6大卡高熱量食物向來是發洩情緒的好出口,經過3年的測試,日本航空局(JAXA)終於在2020年批准了Lawson的炸雞作為太空人的食品。2017年JAXA收到太空人的反饋需要更多肉製食品,於是與Lawson攜手合作,研發了karaage kun炸雞。JAXA希望karaage kun能成為日本太空人在航行中的舒適食物,幫助減輕長途飛行帶來的精神壓力,同時也期望能提高工作效率。為了使食物能順利登上太空,必須能長期保存、耐飛行、抗微重力等特性,經過3年反覆改進karaage kun保存期限長達1年8個月,且與一般炸雞相當不同的是,karaage kun僅有66.6大卡,讓太空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維持健康的身材。而為了使太空人方便,也是製作成一口的大小,並且使用乾凍形式拆袋即食,讓日本太空人能更愉快地在太空中順利完成任務。吃一片太空Pizza不簡單!運輸費高達100萬美元2000年時,Pizza Hut把史上第一塊披薩送進太空裡﹐太空 Pizza的直徑約十五公分﹐薄餅上的餡料包括茄汁﹑起司和義大利蒜味腸(Salami)。但Pizza Hut沒有選用最受歡迎的義大利辣肉腸﹐因為該口味在真空包裝處理的效果較義大利蒜味腸差。同時因為在太空中﹐人的味覺不像在陸地中靈敏,所以太空 Pizza加的鹽量相當多。俄羅斯太空人Yuri Usachov就是歷史上第一位在太空中吃Pizza的人,Yuri Usachov對這塊Pizza相當讚賞。而為了讓這塊Pizza順利進到太空中,Pizza Hut花費了100萬美元和俄羅斯宇航部門合作。太空中品嚐家鄉味!Space Ram太空泡麵為思鄉而生2005年日本日清,則推出全世界第一款可以進入太空的泡麵Space Ram,此項產品由日清創辦人安藤百福研發,因為探索號太空梭(Shuttle Discovery)的日籍太空人野口聰一表示,希望能在無重力環境的外太空吃速食麵,於是日清展開了太空食品研發。安藤百福表示,如果能讓野口聰一在夢想的太空中感到滿足的話,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於是他們在火箭升空前順利的研發出Space Ram,讓野口聰一成為在太空中吃到泡麵的第一人。配合太空中無重力的狀態,安藤百福以1958年研發的「瞬間熱油乾燥法」為基礎,做出太空版的Space Ram泡麵。在無重力的空間中,麵條會四散開來,所以研發員在麵條表面作了蛋白加工處理並製成一口大小,使太空人能方便進食。其中還有不同口味可以挑選,像是醬油、味噌等,而湯汁經過勾芡變得相當濃稠,以免逸散到太空艙內對機器造成損傷。且由於無重力的狀態下,人們的味覺會變得遲緩,Space Ram的調味也比一般泡麵重。太空梭內氣壓低,熱水無法燒開,所以研究員也調整了麵條中麵粉、澱粉等的比例,使泡麵在70度C的熱水中就能泡開,讓野口聰一能在太空中一嚐家鄉美味。健康也需注意!搭配蔬菜均衡飲食為了能順利的完成飛行任務,健康的身體也相當重要,2015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首次把在太空中培育出來的蔬菜供太空人食用。NASA 甘迺迪航太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專家Ray Wheeler表示,培育出的蕃茄、藍莓和紅萵苣等蔬菜水果,是抗氧化劑的很好來源,在太空中食用這些新鮮食物,對人的心理情緒有好的影響,也有助防範太空輻射的傷害。太空人們離開地球帶著任務前往太空,過程中承擔許多壓力,如今經過許多嘗試,太空食品已與過往的印象不同,加上極度嚴格的食品把關,也有人提出或許太空食品可以成為災難時的應急食品,但即使開發困難,太空食品仍是食品開發專家別具挑戰的任務,期待在食品加工科技越發進步的現在,太空人能有更多飲食選擇,紓解工作帶來的苦悶。延伸閱讀▶太空傳來的好消息!NASA太空站上也能種出安全且營養的生菜▶太空人吃什麼?食品科學家的設計挑戰賽▶移民外太空的理想糧食 美國太空總署肯定「藜麥」參考資料▶How VR, AR could support astronauts' mental health in space▶【日清食品】速食麵改變飲食文化——遍及世界的速食麵▶日清食品台灣官方網站▶太空上不能吃麵包?前 NASA 太空人告訴你他們在太空都吃什麼!▶美國連鎖式快餐集團PizzaHut外賣薄餅上太空▶Fried chicken in space: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certifies freeze-dried product as space food▶Astronaut Lingo: What Is "Puffy Head Bird Legs?"(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05 橘世代.愛吃橘
來一碗乾拌麵!名廚配方好好味:擔擔麵、麻婆拌麵
沒時間下廚的現代人,除了外送外帶的選擇,在家煮一碗好吃夠味的「乾拌麵」,也是相當方便,除了購買市售現成的包裝乾拌麵,許多老饕更愛吃新鮮現做的手工麵條。若想在家自製乾拌麵的靈魂「醬汁」,自己也能作出好味道嗎?今日介紹知名主廚駱進漢師傅的2道經典醬汁配方,讓你在家就做出好吃又涮嘴的擔擔麵、麻婆拌麵。無論是不想出門、臨時想吃宵夜、下班肚子餓,煮好麵條跟醬料拌一拌就能上桌,一碗傳統家常美食就完成了,愛吃麵食的朋友不能錯過喔,快來動手做做看吧!一、經典麵點:擔擔麵擔擔醬製作步驟材料:蒜頭5個、冬菜1茶匙、芝麻醬3大匙、甜醬油3大匙、橄欖油2大匙調味料:香油1大匙、白醋少許做法1.冬菜切末放入乾鍋炒香,蒜頭切末,備用。2.蒜末用2大匙橄欖油炒香後,和冬菜一起放入碗中,再加上芝麻醬、做好的甜醬油、香油及白醋拌均勻即可。擔擔麵製作步驟材料:白麵250克、擔擔醬2大匙、小黃瓜30克、蔥花20克、花椒面少許、花生碎20克做法:1.小黃瓜切絲泡水備用,蔥切成花,備用。2.將白麵放入鍋中煮至3 分鐘熟透撈出,瀝乾水分,拌入擔擔醬即可。3.最後放入擺盤配料小黃瓜絲、花生碎、蔥花及花椒面即可。二、鮮香開胃:麻婆拌麵麻婆豆干醬製作步驟材料:豆干5塊、絞肉50克、蒜末20克、薑20克、橄欖油2大匙調味料:醬油20克、白細砂糖20克、米酒50克、白醋10克、豆瓣醬30克做法:1.將豆干切小丁,薑切末,備用。2.鍋中加入2 大匙橄欖油,將蒜末、薑末入鍋炒香,放入豆干丁和絞肉炒熟,再放入豆瓣醬炒出油亮色。3.醬油、白細砂糖、米酒及白醋放入做法2 中,煮至入味後再用太白粉水勾芡即可。TIPS:先將豆干和絞肉炒乾,香氣才會出來。最後將醬炒出油亮色,香氣更濃郁。麻婆拌麵製作步驟材料:細麵250克、麻婆豆干醬2大匙、青江菜50克、蔥花20克做法:1.青江菜燙熟,青蔥切成花,備用。2.將細麵放入鍋中煮至3分鐘熟透撈出,瀝乾水分,拌入麻婆豆干醬即可。3.最後放入擺盤配料青江菜及蔥花即可。本文摘自《在家乾拌麵》,幸福文化 2020/07/08出版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精選延伸閱讀↘↘↘。以料理好好餵養生活,3道初學者的「自煮」提案!。童年酥脆回憶飄香 媽媽私房菜:饅頭3吃,蒸煎炒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04 養生.聰明飲食
4NG食物讓你血壓失控 營養師教對抗高血壓10食材怎麼吃
2018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從40種飲食中評選出Top3最佳飲食,依序為得舒飲食(DASH Diet)、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及彈性素食飲食(The Flexitarian Diet),其中得舒飲食是預防與改善高血壓最有效的飲食法。什麼是得舒飲食?得舒飲食的特色是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證實,得舒飲食可以降低血壓及血脂,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中高鉀可以幫助鈉的排出,幫助改善血壓升高;高鎂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度,防止血管收縮、預防罹患高血壓;高鈣可以幫助穩定血壓;高膳食纖維能夠延緩血糖升高,改善胰島素阻抗;降低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則可以阻止飽和脂肪酸推積。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根據研究發現,進行得舒飲食2~8個星期,可以降低血壓達10%,尤其是高血壓前期及血壓稍高的病患效果最好;對於嚴重高血壓病患,也能幫助加強降血壓藥物的治療效果。得舒飲食為大量的全穀類、蔬果類、豆類、奶類、堅果類,蛋白質攝取建議以白肉為主,如魚類及雞肉;能夠有效降低血壓的關鍵,在於大量攝取魚類及植物性食物,可以達到對抗發炎的作用,而避免豬、牛、羊等紅肉,則能夠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每天主食盡量有2/3以上選用全穀根莖類,取代精緻的白飯、白麵條、白吐司;每天需要食用10份高鉀蔬果,例如:菠菜、空心菜、奇異果、香蕉等;每天攝取1.5~2份的低脂或脫脂乳品;每天攝取5~8份豆魚肉蛋類;每天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每天攝取3~5份油脂,多用橄欖油、芥花油等植物油,少用奶油、豬油。4大血壓失控NG食物除了良好的飲食習慣外,程涵宇強調,日常飲食也要避免攝取加工食品、含糖飲料、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和酒精,才能有效預防高血壓。1.加工食品高鹽、高鈉與高血壓、心臟病,有直接且密切的相關,尤其是加工食品,例如:午餐肉、罐頭湯、冷凍比薩,都是鹽分很高的隱藏高鹽食品,日常飲食最好少吃。2.含糖飲料攝取過多的糖分,尤其是含糖飲料、蛋糕點心,都容易造成體重增加,甚至肥胖,也會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3.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高飽和脂肪的食物,例如:紅肉、雞皮、全脂乳製品、牛油;反式脂肪通常存在於包裝食品、零食。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導致血壓升高、高血壓惡化,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的發生。高血壓病患應減少飽和脂肪、避免反式脂肪,應多吃堅果、橄欖油、酪梨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4.酒精酒精含有大量的卡路里,容易導致體重增加,進而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根據研究顯示,飲酒會造成血壓升高,酒精也會使降血壓藥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另外,即使是偶爾飲酒,也會增加罹患許多癌症的風險。 10種降血壓好食物1.香菜降血壓營養素:鉀、鈣、葉酸。降血壓效果:香菜富含葉酸,有助降低高血壓併發中風的風險。中國一項2萬多人的高血壓研究,以沒有中風及心臟病史的高血壓病患為對象,一組服用降血壓藥物10毫克,另一組額外多補充葉酸0.8mg毫克,追蹤時間長達4.5年,發現高血壓病患配合補充葉酸,中風風險下降了21%。如何吃:香菜遇熱會流失葉酸,建議料理烹調完畢,最後再加入香菜,或是利用香菜作為沾醬的主要成分,尤其濃郁的香氣,更可以減少調味料的使用,以降低鹽分的攝取。2.番茄降血壓營養素:鉀、茄紅素。降血壓效果:番茄富含鉀、茄紅素等營養素,鉀能夠加速排除血中所含的鈉,幫助降低血壓,尤其重口味飲食喜好及血壓偏高的人,更應增加鉀的攝取。研究發現,番茄可以提升食物的天然風味,更正大部分人吃太鹹的問題,有助降血壓;茄紅素則可以降低壞膽固醇,避免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預防高血壓的併發症。如何吃:番茄最適合入菜食用或是打成番茄汁。研究發現,烹煮番茄時,加醋可幫助水解切斷碳與碳之間的連結,加油能讓油溶性的茄紅素溶解,加熱把細胞壁破壞,經過加油、醋及加熱的過程,能夠釋放出多7倍的茄紅素,而橄欖油的效果比沙拉油好。3.柑橘類降血壓營養素:類黃酮。降血壓效果:檸檬、柳橙、橘子等柑橘類水果,都富含類黃酮抗氧化劑,可以增加血管彈性,保持血管暢通,有助血壓穩定,也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作用,降低動脈粥狀硬化,預防罹患高血壓、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如何吃:柑橘類水果除了直接食用外,也可以當作提味的調味料,例如煎魚後淋上檸檬汁或柳橙汁,可以減少鹽分的攝取。4.莓果類降血壓營養素:花青素。降血壓效果:草莓、藍莓、蔓越莓等莓果類,富含花青素及水溶性多酚類成分,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能夠有效幫助血管暢通、控制血脂及血糖,降低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根據《美國臨床營養期刊》一項涵蓋15萬人的研究發現,每星期喝1杯草莓汁或藍莓汁,可以降低8%的高血壓風險。如何吃:莓果類直接吃,可以攝取到最多的花青素,也可以打成綜合莓果汁或莓果優酪乳,或是灑在沙拉或優格上。5.大蒜降血壓營養素:蒜素。降血壓效果:大蒜富含蒜素,可以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降低高血壓的風險。根據研究顯示,每天食用4公克、約有2瓣的新鮮蒜頭,可以降低收縮壓8.4毫米汞柱、降低舒張壓7.3毫米汞柱。 如何吃:大蒜經過切碎或咀嚼,才會出現蒜酶將蒜苷轉變為蒜素,可以當作涼拌菜的辛香料,例如:涼拌蒜香小黃瓜、蒜泥白肉,建議最好盡量減少大蒜的烹煮時間。6.香蕉降血壓營養素:鉀。降血壓效果:香蕉含有大量的鉀,一個中等大小的香蕉,含有大約422毫克的鉀。鉀對於控制高血壓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鉀可以減少鈉的作用,並減輕血管壁的張力,有助穩定血壓。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取4700毫克的鉀。如何吃:香蕉適合當作點心,也可以加入低脂牛奶、優格,製成香蕉低脂牛奶、香蕉優格。7.黑巧克力降血壓營養素:黃烷醇。降血壓效果:黑巧克力富含可可,可以降低高血壓及改善高血壓前期病患的血壓,黑巧克力含有的黃烷醇,能夠增加血管內皮的一氧化氮形成,促進血管舒張,有效幫助降低血壓。如何吃:每天吃28.5公克的黑巧克力,大約市售包裝巧克力的1/4,建議選擇可可含量至少70%的黑巧克力。8.奇異果降血壓營養素:鈣、鉀、維生素C。降血壓效果:奇異果富含的鈣、鉀,有助於穩定血壓,而維生素C為抗氧化劑,能夠預防血管硬化,也可以提升血中的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根據研究發現,每天食用3顆奇異果、連續8週,可以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幫助穩定血壓,顯著降低收縮壓及舒張壓。如何吃:奇異果適合直接吃,或是打成果汁、冰沙、入菜都很適合。9.無糖優格降血壓營養素:鈣。降血壓效果:無糖優格富含鈣質,足夠的鈣可使血管平滑肌鬆弛,也有放鬆肌肉的作用,進而穩定血壓;而有益菌能夠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發生硬化。美國心臟協會報告指出,無糖優格可以降低女性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一項長達30多年的追蹤研究,發現每星期食用5份或更多無糖優格,高血壓的風險降低了20%。如何吃:無糖優格可以搭配水果或堅果食用,當作健康的零食甜點。10.橄欖油降血壓營養素:橄欖多酚。降血壓效果:橄欖油是地中海飲食建議的油脂,也是奶油的絕佳替代品。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好的膽固醇,能夠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幫助保持血管暢通,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橄欖多酚為抗炎化合物,可以幫助降低血壓。如何吃:每天攝取2~3份橄欖油,建議將其作為烹調的主要用油,或是用來拌沙拉、沾麵包食用。(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9期)延伸閱讀: 運動有益降血壓 但千萬別做錯 你也是高血壓族嗎? 1張圖教你判讀血壓測量值
-
2020-07-19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到底要不要吃早餐? 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跟你的不一樣
錯誤減肥觀念,當心「瘦」不了反而傷身!最常見的迷思就是「吃飯容易胖」的觀念,改吃麵條、麵包,甚至蘿蔔糕、餅乾等精製食品,這些含有更多脂肪及調味品的食物,吃多了反而造成體重上升;也有人拼命吃所謂的「超級食物」,如豆漿、山藥、酪梨或堅果等食物控制熱量,或盲目相信「不吃脂肪」的謬論,本以為能控制體重,但單調的飲食,更容易造成身體營養失衡,讓人越減越肥。 吃肉不吃澱粉減重法 當心執行不當傷身 減肥方法千奇百怪,一旦使用不當,反而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營養師趙思姿指出,如「吃肉不吃澱粉」的減重法,是最常在坊間被使用,減肥者只要大啖肉類,就能瘦得多又快,的確讓人趨之若鶩,不過,一但停止執行,會使身體將更多能量儲存下來,造成復胖。她強調,目前沒有治療肥胖的特效藥,真正解決的方法就是體重控制,唯有把體重減下來,才能改善肥胖等病症。 兼顧營養體重控制策略 四點飲食規劃建議 趙思姿說明,體重控制的目的,主要不只能減輕體重,更能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因此,飲食除了控制熱量外,更要能兼顧營養,飲食應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多選擇天然高纖的食物,如糙米、蔬菜與豆類,且飲食需有變化,讓不同食物的組合,達到視覺、味覺與嗅覺等多重感官的刺激,提高餐食的滿足感,也能維持身體各種機能。至於,如何達到體重控制的飲食規劃,提供下列幾點建議:1.每餐控制精製澱粉的食物,多以攝取全穀食物為主。2.每餐肉類限制兩份以內,一餐只吃單種肉類,例如中餐吃雞,晚餐吃魚3.多選擇不同蔬菜,每餐至少三種蔬菜,水果要限量,且吃新鮮水果,不要喝果汁。4.選擇優質油品,少用沙拉醬、豬油、奶油或氫化油,每天油量控制在一、兩湯匙以內。 規律吃早餐有助於減肥 降低脂肪攝取 規律吃早餐對減肥很有幫助,不要以為捨棄早餐,有利於體重控制,其實這是錯誤的。趙思姿強調,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它像火星塞一樣,能讓休眠身體重起營養的吸收,引燃能量的代謝,讓身體持續的運作下去。研究指出,早餐對整天攝食行為有引導的作用,例如定時吃早餐的人,能有效控制晚餐攝食的量,早餐也有助於減重者降低脂肪的攝取,且避開零食。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這時段吃早餐最好! 不但能瘦還不怕血糖飆 減肥挑時間! 運動到底要在早餐前or早餐後?
-
2020-07-18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地雷食物Out 營養師教你美味台灣小吃減重解方!
為了維持好健康、嶄露好身材,減重成了許多人一生課題。而大家都知道減肥就是要「少吃多動」,但忌口實在太難,太多美食怎能不吃,尤其,台灣可是「美食王國」,雞排、鹹酥雞、珍奶、肉圓等通通不能錯過。但,你知道嗎?台灣最夯的小吃,卻是減重時的地雷食物!雖如此,叫人別吃這些美味小吃,也太強人所難。本次,邀請營養師高敏敏與我們談談,該如何正確吃,才能如願品嚐美味小吃又不怕胖?馬上來解答!減重地雷食物1:蚵仔麵線、大腸麵線鹹香順口的蚵仔麵線、大腸麵線,是難以抵擋的平民美食,但1碗小的麵線熱量居然高達600大卡以上,著實驚人!而蚵仔麵線、大腸麵線之所以成為營養師心中的地雷食物,原因是麵線中的「勾芡」!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勾芡是太白粉溶解於水澆淋於麵線中,使其有滑順口感。而太白粉是用地瓜或樹薯,經過水洗瀝乾後製成的純澱粉,在人體內吸收速度是米飯的3倍,其熱量也比米飯高出2倍,會讓血糖飆高,容易導致肥胖。除了一定要有的勾芡動作外,為了讓配料-蚵仔有滑口水潤感,店家通常會將蚵仔先用太白粉裹粉、下鍋川燙,之後,再與其他調味料一同添入麵線中,這個兩次勾芡的特殊做法,也讓蚵仔麵線的熱量飆升。高敏敏表示,如果蚵仔麵線又加入了台灣人最愛的「大腸」,熱量直接多增加50大卡左右。而大腸屬於內臟類,膽固醇較高,多吃可能會影響血脂。相較之下,只加蚵仔的麵線相對健康。她建議,若真的很想吃蚵仔麵線或大腸麵線,可以選擇勾薄芡或完全不勾芡的店家,或只吃料不喝湯;另外,在吃完麵線後,當日應減少飯類或其他澱粉類食物攝取,以平衡當日醣份攝取量,就能放心吃了。減重地雷食物2:珍珠奶茶香濃滑順的奶茶,搭配Q彈珍珠,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紅遍海內外的珍珠奶茶,可說是台灣之光,但也是高熱量的代表!但一杯700c.c的珍珠奶茶,熱量就超過650大卡,等於喝下12顆方糖,超過人體一天的攝取量。高敏敏表示,珍珠奶茶主要熱量來自於珍珠。珍珠使用地瓜粉製成,屬於澱粉類,加上烹煮時還會添加大量糖漿蜜製,這些「精緻醣類」,會促進體內的脂肪合成,導致發胖。此外,店家調製奶茶時,多半會使用便宜的奶精粉或奶油球,其主要成分為植物油(或氫化植物油)、玉米糖漿、酪蛋白、香料等,不但沒有任何牛奶,卻還有人造反式脂肪的問題,常食用易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雖然有些人會藉由點微糖或無糖來因應,但微糖珍奶仍有570大卡、無糖珍奶則是510大卡。高敏敏建議,除了減糖,還得將奶精粉換成低脂鮮奶,珍珠鮮奶茶還是比較健康;將珍珠更換成熱量較低的仙草、愛玉、寒天、蒟蒻等配料,是更全面的做法哦!減重地雷食物3:鹹酥雞、雞排每個人都有這個經驗,到了夜晚嘴饞時,出外覓食時,總是買鹹酥雞、雞排當晚餐、宵夜。雖然知道鹹酥雞、雞排油膩膩又高熱量,不但造成肥胖也會影響健康,但還是忍不住夾了滿滿一整盤。高敏敏表示,身為減重地雷食物首惡的鹽酥雞和雞排,之所以成為熱量界霸主,主因是油炸後讓食材外層沾上大量油脂,就算是健康食材-蔬菜類、菇類,只要經過油炸,兩者熱量差可能翻不止1倍。加上鹽酥雞、雞排均需要醃漬,起鍋後,會需要撒上大量胡椒粉、辣椒粉提味,更有店家提供獨特醬汁,讓人不自覺就攝取了大量的油脂、糖分、鹽分。而且食物在經過高溫油炸後,更容易產生致癌物—聚丙烯醯胺,少吃為妙。如果真的忍不住想吃鹹酥雞或雞排,高敏敏說,不如就選雞排吧,因為雞排熱量較鹹酥雞低,同樣份量的一份食材,若被切割得愈小塊,總表面積就會變大,吸收的油脂量也會增加,所以鹹酥雞的熱量才會高過雞排。此外,鹹酥雞攤的點菜秘訣應把握以下幾點:不另外加調味料(鈉含量太高)、不加九層塔(非常吸油)、不點蔬菜(超級吸油)、不點澱粉(精緻澱粉是減重惡魔)。要認真減重時,其實就要避開油炸物。會建議在家烹調,用水煮、烘烤、煎炸的方式,料理雞胸肉或雞腿肉,都可以大大減少熱量的攝取。如果烹調生手,不妨試試非常火紅的氣炸料理,也不失為減重方案。減重地雷食物4:滷肉飯每當到了月底拮据時,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俗又大碗的「滷肉飯」來解決一餐。但身為台灣最知名的小吃--滷肉飯,一碗居然熱量就有近500大卡!難怪天天只靠滷肉飯過活,體重還是直線上升。高敏敏提到,滷肉飯之所以熱量超標,其原因在於:一碗飯的熱量就280大卡,再淋上鹹香滑口的肥肉燥,高油、高鹽、高熱量一次吃下肚,不胖也難;而肥肉的飽和脂肪酸更是造成三高的元凶之一,不可不慎!滷肉飯要不地雷,挑選上要注意:選擇店家時,注意肉燥比例應瘦肉多、整體調味不過於重鹹。通常顏色深的魯肉肉燥,會加入大量的醬油和炒糖平衡風味,不但高糖,含鈉量也驚人。她建議,也可考慮在家自己烹調,購買雞絞肉、紅蔥頭、乾香菇等食材,自己在家烹調雞肉燥飯;並將白飯更換成纖維含量高的十穀飯,或蒟蒻低卡飯、花椰菜飯,更可大幅減少熱量攝取。減重地雷食物5:牛肉麵台灣人最愛、觀光客必吃的就是「牛肉麵」,牛肉麵擁有香醇湯頭、軟嫩牛肉、Q彈麵條,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看似清淡的牛肉麵,居然也是減重地雷食物?!高敏敏說,其實一碗牛肉麵熱量並不低,一碗牛肉湯麵630大卡、清燉則是810大卡、番茄口味約850大卡、紅燒則每碗870卡左右。清燉湯麵僅有牛肉湯,而牛肉湯頭則是加入牛肉、牛骨、滷包、蔬菜等熬煮,再加入鹽巴、薑、蒜等調味,相對熱量較低。清燉牛肉麵則加入牛肉,牛肉又依添加部位不同而有熱量差異。其中,常見的有牛楠、牛腱、牛筋、牛雜。牛楠油脂含量較高,1/4手掌心大小就有83大卡;同樣大小的牛筋則為43大卡;牛腱則是低脂低卡,約36大卡;牛雜是富含油脂、膽固醇的內臟類,約半飯碗的份量,熱量就超過300大卡。番茄牛肉麵,除了基礎湯頭,還會先將番茄油炒糊化,再加入番茄醬調味,熱量相對高些。而口感豐富的紅燒牛肉麵,則會將蔥、薑等調味料先油炒爆香,再加入豆瓣醬、醬油、糖等調味,熱量相對最高。減重時期,想要大吃牛肉麵卻不罪惡。可選擇以清燉為主的湯頭,盡量避免紅燒,可減少一些熱量。盡量少喝湯,只要喝幾口淺嚐味道即可,約喝1/4碗的量,可降低200大卡的熱量攝取。麵條選擇需要咀嚼的寬麵條,可增加飽足感,而細麵條、冬粉、粉絲較容易吸取湯汁,不自覺攝取太多熱量。此外,如果自己在家煮牛肉麵,也可以將麵條更換為熱量較低的蒟蒻麵、大豆麵等。牛肉選擇,以低脂低油的牛腱為首選;若愛牛筋口感,則可點半筋半肉麵;牛楠的熱量是牛腱的2倍以上,建議將食用量減半;牛雜則偶一為之就好。如果一碗份量太多,不妨2人一同分享,也能降低熱量攝取。
-
2020-07-13 橘世代.健康橘
【天然保養妙方02】白髮不用染?逆轉白髮變黑髮可靠奇蹟之樹
《聖經》出埃及記中,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進入曠野卻遇到不能喝的苦水,摩西求告,神賜予一棵能讓水變甜的樹,正是辣木,故辣木又稱為奇蹟之樹、生命之樹。辣木,辣木科、辣木屬,從其根部的辣味而得名,依果莢形狀也叫鼓槌樹。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適宜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臺灣也已成功栽植。辣木是有數千年歷史的超級能量食物,多種含量密度高的胺基酸和豐富維生素A、B群、C、D、E,礦物質如鈣、鉀、鎂、磷、鐵、銅、錳,微量元素硒、硫,以及強效的抗氧化物質,都是頭髮需要的營養。辣木的葉、花、根、豆莢、種籽均有食用價值,辣木籽油可以是烹調用油、工業用潤滑油,同時也是非常好的髮膚保養品,以抗老為主要訴求的國際知名品牌,也都標榜含有辣木籽油成分。尤其難得可貴的是,辣木籽對水源還有清潔、淨化功能。目前在臺灣比較容易取得的是辣木葉粉,吃法很多,簡單調水、茶、湯飲用,或直接口服,也可以加在精力湯裡,亦可和入米粥、燕麥糊內,也可與麵粉調拌做成餃子、麵條等各類綠色美食。辣木籽油含微量元素 恢復頭髮黑色素辣木籽油含豐富植物營養素,對於乾燥、易斷裂的頭髮有很好的保溼效果。高含量的維生素,可減少脫髮、促進毛髮生長和增加髮量。充足礦物質、微量元素可恢復黑色素毛母細胞,重新長出黑髮。自己食用辣木葉粉,外用辣木籽油按摩頭皮來護髮,效果極為明顯,不僅頭髮生長速度變快,而且新長出的都是黑髮。也注意到在前額髮際處,冒出許多毛茸茸的幼細髮絲,這可是自中學後就消失了,非常驚人!重金屬汙染 當心引起白髮 曾經,自己幾乎滿頭白髮時,做過重金屬檢測,才知道重金屬汙染也是引起白髮的原因之一。為了做好體內淨化、排除重金屬,需要留意日常用水品質,因此辣木籽就成了我出門旅行時,隨身攜帶的淨水器。辣木籽有特別的膠凝性蛋白質,會使水中的細菌、雜質聚集,沉澱到底層,上面的水即是澄澈乾淨的好水。每一公升的水加入兩粒辣木籽的粉末,大約一個半小時即可完成淨化。將上層淨水煮沸後即可飲用2洗髮使用除氯、無汙染的淨水,也是重要的護髮關鍵。建議可將辣木籽過濾後的水,加入熱水中來洗頭。辣木葉粉保養方法辣木葉粉有消炎、抗菌的功能,搭配富含維生素E的燕麥片,有舒緩同時潔淨的功效。可照顧乾性、敏感的頭皮,解除頭皮屑、搔癢、頭髮乾澀、毛燥打結的煩惱。材料:磨碎的燕麥粉1杯(120g)、辣木粉2大匙(30g)、鹽1杯(273g)、椰子油 1/2 杯做法:1. 將燕麥粉、辣木粉、鹽一起混合均匀。 2. 加入椰子油,拌成膏狀即完成。 3.做好後,儲存在密封容器中,可保存長 達1個月。使用方法:1. 從髮線中慢慢探到頭皮,無須按摩,用力不當會傷頭皮。 2. 慢慢地抹在全部頭髮上。 3. 塗敷10-15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4. 建議一週使用一次。【天然保養妙方直播影音】本文摘自《有機不老:優雅、無病、享天年的天然保養妙方》,時報出版 2020/02/25 出版【有機不老系列專輯↘↘↘】一株藥草「能喝能抹能飲」 古希臘藥草讓50+逆齡生厚髮。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10 橘世代.愛吃橘
小暑餐桌-米苔目「鹹甜皆宜,冷熱皆行」!
六月六,仙草水米苔目,意指著仙草水和米苔目是當下應時的消暑良品。妙的是,仙草和米苔目,兩樣食材能做成鹹食,也能製成甜品,尤其米苔目更是古早味的代表之一,也蘊含著老一輩的節儉精神。「似麵非麵、是米非飯」,是我對米苔目下的註解。問了身邊朋友,不少人小時候都蹲在奶奶旁邊看過米苔目製作,而我對米苔目的了解,是透過採訪才有了近距離接觸。從製作糰子到用米篩搓揉出米條,在煮滾的大鍋水中慢慢成形。想像一下畫面,雪白的米條在白煙中若隱若現,似乎就像藏白紗下的新娘子般,嬌羞卻又迫不及待讓人欣賞美姿。曾是農業社會,勞動者補充體力的下午茶,隨著社會越來越進步,日子越來越舒心,這份反璞歸真的簡單滋味,漸漸成為找回兒時記憶的一部時光機。只是現代人不甘於單吃米苔目,總要點上三五盤切菜,用滿滿一桌先填滿心靈的空虛。湯米苔目和小菜戰爭我喜歡湯米苔目,省下要點配湯的煩惱。先喝口湯暖胃,各家味道脫離不了大骨香,鹹的米苔目,總會跟著蝦米、韭菜一起出場,山珍搭上海味,把樸實無華的米苔目拉升另一個層次。不知不覺喝了半碗湯才開始吃第一口米苔目,純粹的順口感混著淡淡米香,這時總會忍不住夾起小菜配「飯」,我的套餐是油豆腐、軟管、大腸、嘴邊肉,邊吃邊探頭看向別桌,從小菜中找飯友,默默會發現油豆腐這傢伙總是會勝出,價格親民的背後,或許是一種渲染地下意識選擇。跟朋友吃米苔目,每每總是會上演搶小菜事件。這就得怪湯米苔目了,拿湯匙就拿不了筷子,雙手並用總會慢個幾秒鐘,不像吃乾米苔目,一隻手打遍天下無敵手,所以我總會用點小心機,把自己喜歡吃的偷偷挪到面前,看是你快還是我快。新式吃法米苔目冰米苔目巡禮當然不能只有一站,這就不得不讚美一下大稻埕,真是個方便的地方,不到五分鐘的車程,就能從米苔目店到另一家米苔目店,看到外頭大排長龍就知道沒走錯了。一碗米苔目、一勺糖水、再加點仙草粉粿,米苔目冰對我來說是個摸不透的甜品,怎能把放進湯裡的食材放到糖水裡呢?但仔細想想,韓國冷麵不也是這樣嗎?充滿冰塊的鹹湯放的是超Q彈的麵條,這樣想想,都敢挑戰冷麵的我,怎麼可能不試試米苔目冰呢?甜滋滋的糖水混著碎冰,咬在嘴裡咯滋咯滋,就算長大了還是改不掉淘氣小毛病,比起米苔目的口感,我更愛粉粿多一些,雖然沒有黑糖焦香,但Q度絕對大大加分。寫著寫著,不禁又點開手機叫外送了…鹹的好,還是甜的好呢?愛吃橘頻道,邀請美食記者蕭涵,分享平凡人的不平凡體驗。本名當藝名,藝名當本名,從平凡生活中學會走跳人生,從街邊小吃、巷弄館子到米其林餐廳,被寵壞了舌尖,愛吃又愛分享,不挑食但強調感覺。喜歡盲走日本街頭,享受潮流南韓氛圍,偶爾來點東南亞豔陽,朝著一月一國的藍圖邁進。【愛吃精選延伸閱讀↘↘↘】。夏日舌尖的「鳳凰光芒」! 芒果甜口感,鳳梨酸健康。炎夏涼一下!韓國飲品師教你在家自製天然手搖飲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共
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