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3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高齡
共找到
2515
筆 文章
-
-
2020-06-23 橘世代.健康橘
長照法律故事—看顧扶養費,阿姨舅舅可以一起付嗎?
因為現在都是我們家在付照顧外婆的相關費用,我想幫我媽媽問:『法律上有甚麼方法,可以要求阿姨舅舅們一起來付這些錢嗎?這對於我們家,真的也是一筆不小開銷!』」陳小姐說。數月前,有位約40多歲的陳小姐到事務所來做法律諮詢。預約時,她只簡單和助理提到:「想來請教關於扶養費的問題。」聽到助理這樣向我回報,我心想:「她可能是遇到自己扶養父母親的問題。」到了面談諮詢當日,陳小姐如期赴約,但當她開口提出她的疑問後,竟嚇了我一大跳!「吳律師,我今天來是想請教扶養方面的問題,但我是幫我外婆和媽媽問的!」她單刀直入的說。「因此今天是遇到扶養外婆的問題嗎?」我心裡想著。「我外婆今年103歲了!幾個月前,因為外婆感覺自己年紀很大了,身體狀況也愈來愈不好,而且阿姨舅舅們也都7、80歲,年紀也不小了!所以他們就說服外婆,先來處理財產的事情,把財產過戶給他們!以避免未來還有稅的問題~外婆其實也不懂!但就是拗不過他們,就把名下的財產部分用贈與、部分用買賣的方式(實際上是假買賣真贈與),過戶給他們了!」她緩緩道來,之前外婆處理財產的動機!而我驚訝的原因是,現在當真是超高齡社會,竟然是年紀高達103歲的長輩,遇到了扶養的法律問題!「那麼在財產過戶之後,現在是遇到甚麼問題呢?」我提出疑問,也引導著陳小姐把話繼續說下去!「財產過戶之後的幾個月,外婆身體出了狀況,開始需要人頻繁的帶著去看醫師,我媽媽是最小的女兒,外婆感情也和媽媽最好,所以現在都是媽媽帶著去看醫師,但媽媽也60幾歲快70歲了,她也沒有辦法擔任照顧外婆的責任!」看來陳小姐的母親,也辛苦了!而這也是目前許多家庭面臨到的,當家中長輩需要被照顧時,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誰來擔任主要照顧者?「我們現在有在考慮請外籍勞工協助照顧外婆,但總是要花錢!所以我媽媽就去找她那些哥哥姐姐們討論,請他們一起來付相關的費用!但沒想到,他們一個個都有理由!有人說:『我自己年紀也大了,身體也都有些毛病,需要用錢,所以沒有辦法一起分擔相關費用!』、也有人跟我媽媽講:『媽媽和妳(陳小姐的媽媽)感情最好,她應該最希望妳照顧她~是不是一定要付這筆費用,再想想吧!』然後結果就是,他們就把外婆丟給我媽照顧了!久久才來看一次外婆!跟當初他們要求外婆分財產前,根本就是兩張臉!」陳小姐為自己的母親和外婆感到委屈,我可以感受到,她語氣中的急促及氣憤。因此我先請她喝口水,喘口氣,緩緩之後,我們再繼續談!「那麼現在,您母親這邊有甚麼想法呢?」我想瞭解,陳小姐今天來找我的動機!「因為現在都是我們家在付照顧外婆的相關費用,我想幫我媽媽問:『法律上有甚麼方法,可以要求阿姨舅舅們一起來付這些錢嗎?這對於我們家,真的也是一筆不小開銷!』」陳小姐說。「民法規定,直系血親之間,互負扶養義務。所以您的舅舅阿姨們,法律上有義務要養他們的母親,也就是您的外婆!」我解釋著。「但是民法同時也有規定,您的外婆必須要符合『不能維持生活』的法律要件!才可以要求子女扶養!」我向她說明著,法律上仍有一些限制要件!「請教吳律師,什麼情況才符合呢?」目前法院曾經判決過的案件,有認定包含以下幾種情況,我們來看看外婆是否符合:1. 如果您的外婆,名下已經都沒有財產;2. 或者是,雖然有財產,但都是一些沒有辦法馬上變賣來給付生活費用的財產!例如,雖然有土地、房屋這些不動產,但都是和其他人共有,所以擁有的是持分,是不容易立即變賣換現金的。以上2種情況都算符合『不能維持生活』的法律要件!用法院實際的判決來說明,我想陳小姐會比較容易瞭解。「吳律師,那我外婆一定符合!她名下的財產正如您說的,除了還剩一些當初從我外公那邊繼承來的,和別人一起共有的土地的持分,其他都沒有了!持分比例我記得也剩下很少。聽我媽媽說,當初阿姨舅舅他們都覺得拿到也很麻煩,無法使用,所以才沒有要求我外婆過戶!」我心想,外婆這樣的情況,法律上應該滿有機會可以要求子女們付扶養費。「那接下來,該怎麼做呢?」陳小姐急切的想瞭解,可以如何採取行動幫助媽媽和外婆!「接著,就要看您外婆的意願了!請教陳小姐,您外婆的意識認知能力,還正常嗎?有失智的症狀嗎?」這一點,涉及到外婆現在有沒有辦法來當原告!「我外婆沒有失智,她腦筋都很清楚,所以她現在對於她的孩子們這樣對她,她才感到特別難過!我和媽媽也只能安慰她,她至少還有我們這一家可以照顧她!」是阿,有時候對於一切都很清楚明白,到底是不是好事,也很難說!「瞭解,那目前如果是要向其他人要求共同分擔扶養費有兩個選擇,能執行哪一個?與您外婆目前的意願有關!」「那如果您外婆,想要用孩子們沒有養她,所以要撤銷贈與把財產給拿回來,也是有機會的!但要記得在您那些舅舅阿姨拒絕的1年內提出訴訟,而且您外婆會是訴訟中的原告!」我同時提醒陳小姐,不只有要求大家共同負擔扶養費的這一個選項!「吳律師,我想先瞭解要求其他人一起分擔扶養費用的部分,因為是否要把財產拿回來,我也還要回去問外婆的意思!」陳小姐一想到要說服老人家,在不經意間,臉上就露出苦笑的表情!我不意外,我很常在遇到類似問題的晚輩臉上,看到這樣的表情訊號!「扶養費請求的第1個方法是:您外婆當原告,向她的孩子們,就是您的舅舅阿姨們提起訴訟,要求他們履行扶養義務,給付扶養費!」「但這個方法,一樣要說服您外婆來當原告!她是否願意告自己的孩子們,還是要和她討論溝通!」經驗上,長輩們總是不想和子女們對簿公堂啊~「我覺得確實需要和外婆好好溝通,有沒有不需要外婆當原告的方法呢?」陳小姐問,看來她覺得要說服外婆,的確有一定的難度!「扶養費請求的第2個方法是:您母親當原告,向她的哥哥姊姊們,提出不當得利的訴訟,要求她們共同分擔這些您母親已經自己幫您外婆給付的看護、醫藥費……等等費用!」我心想,或許這個方案,對陳小姐一家來說,會比較可行!「我覺得媽媽當原告,比較可行耶!我媽媽應該會比我外婆好說服,畢竟這些開銷,只有我們一家自己負擔,也真的很辛苦!」陳小姐臉上,似乎終於有了一線曙光!「好的,那還有一件事,陳小姐您記得回去跟媽媽溝通時,要提醒她!」「吳律師,請問是甚麼事呢?」陳小姐一直很認真的在筆記我告訴她的方法,她聽到我這麼說,抬起頭來認真地望著我。「時效!」我說。「不當得利訴訟的時效是15年!也就是說,假如您媽媽今天幫外婆付了一筆看護費,從支出起算15年,一定要跟她的兄弟姊妹們採取法律行動討這筆錢,如果超過時間,法律上您的舅舅阿姨們可以做時效抗辯,不付這筆錢給您母親!」我向陳小姐解釋時效的意義!「哇~這麼嚴重!那怎樣才算法律行動呢?像我媽媽之前用講的,算嗎?」我心想,這也是多數人的做法~「用講的比較難保存證據,來證明您媽媽有提出過這個請求!所以建議媽媽可以透過律師寫存證信函,來做中斷時效的證據保存!」要採取訴訟行動之前,證據的創造與保存,是很重要的!「而且,存證信函寄出去之後的6個月內,媽媽還是要正式的提出訴訟或是聲請法院發支付命令!不然,之前寫存證信函中斷時效,會沒有用,時效還是繼續下去喔!未來舅舅阿姨們還是可以做時效抗辯,不付錢給您媽媽喔!」我再次提醒她,法律上執行的細節及時程!「吳律師,我瞭解了,那我回去和媽媽溝通討論,我想事情還是要立即處理,不然時間一天拖過一天,對我們家而言,也是很大的困擾!而且還有時效問題!我會儘快向您回報後續我們決定採取的法律行動!」陳小姐回去後,果然積極地和母親溝通,並先請我們發了存證信函,再提出給付扶養費的訴訟!每每我遇到這樣父母親把財產給出去之後,未來父母自己再遇到需要用錢,又沒有錢的情況,我都很疑惑著,為什麼這樣的劇情會一再上演?父母親當初又是因為什麼動機,才把財產乖乖地給送出去呢?而當長輩高齡百歲,還要面臨這樣的問題,這除了情何以堪,身邊的人又能如何安撫安慰這樣的長輩受傷的心呢?我不是心理學專家,也不想去批判,但我的觀察,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子女的價值觀養成,真的很重要!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會有這樣的結果,絕非短時間造成的!此外,對於這樣的長輩而言,我想她對人性、承諾的信任,已經幻滅!但有幸的是,還有小女兒一家的陪伴,這時候,真心的陪伴,讓長輩知道,至少還有我們在,至少我們對您是真心相待,就是最好的方式。而當然,另從專業角度講,長輩如為稅務規劃或因其他因素,想提早規劃財產傳承(確實也需要提早規劃,畢竟自己哪一天要去和上帝、菩薩喝茶喝咖啡,沒人算得準),也有許多工具可以協助試算稅金及安排給自己有保障的方案,例如透過遺囑、信託、附負擔贈與契約……等方式,也需要預防未來自己失智,財產旁落他人,沒有真的用在自己身上(只有買保險不夠啊~)!律師吳挺絹 律師現任明恩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臺北市政府法律諮詢律師、新北市政府青年律師服務團律師、中央氣象局國賠事件處理小組委員、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板橋分會扶助律師等,亦為財經法學碩士(專長信託)並具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因協助90歲高齡老母親處理被親生兒子提告的財產訴訟案,開始思考:「財產分配問題對於親屬關係的深遠影響」。進而致力於透過法律工作,協助家庭關係和諧圓滿,並常透過法律講座,分享正確的財務規劃觀念,曾受邀至林口長庚養生文化村、臺北仁濟院、台名保險經紀人公司、行天宮圖書館、中化銀髮等單位分享。本文摘自《愛長照》【更多精選延伸閱讀↘↘↘】。幫助困在失智迷霧中家庭 鄭嘉欣成為不一樣的律師。「害怕被詐騙、被啃老?」 付點管理費,為退休預做準備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23 橘世代.健康橘
「老爸們」停看聽,攝護腺肥大一定要手術嗎?
「晚上最常去的地方叫做廁所,枕邊人都抱怨了」、「尿意一來急如燃眉,不快跑還真憋不住」,「攝護腺肥大」是銀髮族男性最常見的排尿礙障,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這些問題是「老爸們」習以為常但卻又難以啟齒的煩惱,也是男人刻骨銘心的哀愁。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翁文慶表示,「攝護腺肥大」目前以保守治療為主,甲型阻斷劑(α-blocker)、5α還原酶抑制劑(5α reductase inhibitor)和抗膽鹼製劑(Anticholinergic)等三大類藥物療效都頗受好評。「攝護腺肥大」本身屬慢性疾病,建議需長期服藥以免症狀復發。病友在接受治療時最好多和醫師討論,避免溝通上的誤會而中斷藥物。翁文慶也提醒,日常飲食最好營養均衡,多攝取蔬菜、水果,增加蔬果攝取量,中年男性應該多攝取含有膳食纖維、鋅、硒、茄紅素、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如南瓜、牡蠣、番茄、豆製品等等;此外,也可以選擇雞肉、魚肉、海鮮、黃豆等食物,取代紅肉類,有助於保養攝護腺,預防攝護腺疾病翁文慶提到,手術屬侵入性療法,當發生尿滯留、反覆性血尿、反覆性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及尿路阻塞引起腎水腫時,表示攝護腺肥大的病況已經相當嚴重,不儘早手術恐引起更複雜的併發症。另外當藥物治療出現副作用、療效不佳或不想長期服藥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需與醫師詳細討論。翁文慶說,一般診間,常會遇到老人家擔心自己年事已高、怕風險拒絕手術,或住院照顧問題影響到兒女家庭和工作而猶豫,有些則是耳聞手術會出現後遺症而排斥,甚至「雷射手術耗費十餘萬」的新聞都可能讓長輩擔心花費過高而放棄。誤解或道聽塗說往往會錯失手術治療的黃金時機。 他指出,目前攝護腺內視鏡手術技術已相當完善,整體效果良好、風險也很低,是手術治療時的首選方式。具多重內科疾病或高齡之風險族群,可經內視鏡手術來解決排尿障礙問題,但仍需由醫師仔細評估手術的可行性及風險。近年新興的雷射手術優點甚多(出血量少、併發症少、恢復快等),對於高風險族群來說,是值得信賴的治療方式;對於高齡長輩來說,更是可以讓自己及家人心安的手術方式。【熟齡健康精選延伸↘↘↘】。40+要注意腎功能! 五字訣「自檢是否有腎臟病徵兆」。當「每月好朋友」不再光臨!50+女男都要修的1堂課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2 科別.骨科.復健
摘菜腰疼突跌坐在地 原來是脊椎壓迫性骨折
嘉義縣68歲黃太太退休後自己做了一個開心農場,每天細心照顧蔬菜再贈給鄰居,但某天摘了幾把菜一站起來卻覺得腰部突然痛了一下,跌坐地上爬不起來,嘉義長庚骨科醫師李建穎發現黃太太同時有2處脊椎壓迫性骨折,以「微創脊椎椎體成型術」治療,術後疼痛立即改善,1小時即可下床。黃太太表示,原本每天的退休生活十分愜意、充滿活力,被診出脊椎壓迫性骨折後,第一次看的醫師建議她臥床休息,使用背架輔助並服用止痛藥,但過了1個月病情也沒好轉,從床上坐起來就疼痛難耐,更別說走路或站立,讓她都快得憂鬱症了,後來友人介紹到嘉義長庚骨科門診,照動態X光、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同時有2個骨折地方。李建穎表示,同時發生2處以上脊椎壓迫性骨折並不常見,但近1個月來就有2位病人同時有2處脊椎壓迫性骨折,表示高齡人口的骨質疏鬆性骨折越來越多,許多停經後的女性或年長者不知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常因不當出力或只是輕微跌倒就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李建穎說,「微創脊椎椎體成型術」使用骨水泥填充脊椎骨裡的空洞,傷口不到0.5公分,術後疼痛可立即明顯改善,但如治療後病人沒有改善不良姿勢和習慣,繼續搬重物,仍可能在其他脊椎骨再次出現壓迫性骨折。李建穎建議,高風險族群可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測,有骨質疏鬆的病患可與醫師討論如何保健、預防與治療,如多攝取乳製品、高鈣食物、適度曬太陽及運動,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3等等。
-
2020-06-22 養生.聰明飲食
鳳梨入粽軟化肉質 長者也能輕鬆吃
原來「鳳梨」也能軟化肉類。本周就是端午節了,南北口味粽子大拚比總讓民眾難挑選,不過粽子中的糯米、豬肉、花生等成分,對高齡長者來說,可能因年紀增長、牙口咀嚼功能退化、腸胃消化等問題,造成難以下口或不好消化。為了讓牙口不好的民眾也能享用端午粽的美味,國民健康署以「食材挑選」、「切割烹煮技巧」、「簡易檢測方式」三招,推廣「高齡營養飲食質地」,讓長者或照護者可自行製做美味健康且質地軟化的粽子,且搭配新鮮鳳梨汁軟化肉質後的「質地粽」做法,讓粽子變得易咬,即使牙口不好的高齡長輩,切割合適大小後也能輕鬆入食。國健署今舉行「別讓屈原吃不下~質地軟化、輕鬆吃粽」記者會,邀來農委會、營養學者分享粽子食材作法與質地檢測,更找來「屈原」演出情境短劇,表達長者想吃粽卻難吞嚥的委屈。長庚科大保健營養系副教授邱麗玲示範包粽,她說「質地粽」的秘訣就是用地瓜、芋頭、綠豆仁來取代部分糯米,肉塊也可以換成肉燥或海鮮,包裝下鍋前,棉繩也不要綁太緊,因為可以增加粽子的水份讓質地可以更鬆軟,對有咀嚼困難或腸胃不適的民眾來說,就是可安心食用的端午粽。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長輩是國健署念茲在茲想照顧的族群,隨著年紀老化、口牙狀況改變而吃不下,其記憶中飲食慢慢消失;國健署想盡方式增加飲食上質地軟化,讓長輩在吃得下的情況下,能攝取記憶中的美味食物。她說,口牙的狀況是困擾長輩攝取食物最主要的來源,據衛福部調查,65歲以上長輩口牙狀況平均牙齒數為11顆左右,因牙少、咀嚼能力當然受到影響。因此,國健署也跟農委會農試所合作,發現鳳梨汁是食材的軟化催化劑,讓長輩看到原型的食物後能吃得下,甚至以牙齦就能磨碎吞嚥食物,這是鳳梨酵素奇妙的特色。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長陳甘澍表示,鳳梨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B1、B2、C、鎂、鈣及鳳梨酵素等,能幫助消化、軟化肉質;其中如甜蜜蜜鳳梨(台農16號)果肉纖維最細,幾乎沒有粗纖維,非常適合牙口不好的長者食用。利用國產鳳梨來醃製軟化肉類、將將糯米和花生等較硬食材,洗淨泡水和切成小塊,聰明選擇食材和運用技巧,對調整粽子質地也很有幫助。而不只今天的鳳梨跟粽子的結合,賈淑麗說,未來也會主打每日一星,讓農委會所生產在地食材,也可能為長輩可攝取營養的來源,另外也根據國民營養調查中,國人缺乏的營養素,從當地的食材結合來補充營養。
-
2020-06-22 新聞.長期照護
鬱卒體衰,8旬嬤竟失能1個月!長者衰弱7警訊別輕忽
家住宜蘭礁溪的80多歲王奶奶,患有糖尿病,生活自理不成問題,每次回診都很有精神地走入診間。但上個月被診斷心血管阻塞,她被突如其來的消息擊潰,開始憂鬱、沒有胃口,家人一開始沒有注意,一個月後,社區診所醫師見到王奶奶竟坐著輪椅,呈現失能狀態。王奶奶的故事是輕忽衰弱導致的悲歌,衛福部國健署透過「長者衰弱評估」數據推估,台灣有近3萬名長輩可能成為下一位「王奶奶」。目前國內85歲以上長者每4人有1人可能衰弱,以去年39萬名85歲以上長者計算,我國可能衰弱的長者約為9.7萬人,其中恐有三成不自知。根據國健署108年「長者衰弱評估」篩檢結果顯示,20萬名65歲以上社區長者中,65至74歲長者有8.2%出現衰弱前期,1.3%為衰弱狀態;75至84歲長者有15%出現衰弱前期,3%為衰弱狀態;85歲以上長者有26.9%出現衰弱前期,6.9%為衰弱狀態。有很多細微跡象是衰弱警訊,但常被「我老了才這樣、很正常」為由選擇忽視,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長輩過去一年若曾有跌倒經驗、體重突然減少3公斤以上、長期服用多種慢性病藥物、有憂鬱症、失智症、營養不良或慢性病者,都是衰弱高風險族群。有衰弱狀態長者常因視力、聽力、肌力、平衡感變差,或服用多種藥物及營養不良,增加跌倒風險,導致骨折、失能,甚至臥床不起。開業診所醫師吳震世表示,長輩一旦臥床,平均餘命恐剩7年;反之,及早發現衰弱狀態,尋求社區資源幫助,長輩可多享受14年以上健康老年生活。吳震世指出,若家屬能及早發現王奶奶有憂鬱等衰弱前期徵兆,可帶著她到診所診斷,轉介至心理諮商診所或由社工協助,改善其憂鬱情緒,避免王奶奶因吃不下引起營養不良,減少罹患肌少症及摔倒風險,降低失能機會。國健署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去年公布新版高齡整合照護指南為基礎,製作「長者健康整合式評估」,包含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憂鬱等。民眾在家就能替長輩評估,若有任何1項異常就是衰弱前期、符合2項即為衰弱。該評估中的認知功能包含記憶力與定向力,民眾可詢問長輩「今天是幾號?」;行動能力則依是否能在14秒內,雙手抱胸連續起立坐下5次進行評估;營養狀況是以過去三個月體重是否突然減少3公斤以上為標準;若過去2周覺得心情低落沮喪、沒有希望則有憂鬱可能。吳震世提醒,評估項目只要有一項異常,應就近尋求社區診所或醫院的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做進一步評估,衛生局所也可提供如長者運動課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營養推廣中心、失智友善社區等,預防及延緩長者失能。
-
2020-06-21 科別.眼部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揪出黃斑部病變
視力茫霧、世界變得灰暗,原本筆直的線條突然歪曲,趕快拿出「阿姆斯勒方格表」或方格子自我檢測,如果看到的影像已經有中央視野不清楚、盲點,或線條變得扭曲,衛福部桃園醫院眼科專任醫師蔡孟儒提醒,眼睛恐怕已有黃斑部病變,若拖延就醫,嚴重將失明,破壞生活品質。自以為白內障 延誤就醫蔡孟儒同時提醒,超過50歲、有黃斑部病變家族史的民眾,千萬別輕輕放過視力模糊等症狀,這些高風險族群最好每一年都能定期檢查視力。視力模糊有不同原因,邁入高齡,罹患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也會增加,蔡孟儒表示,有部分長者同時患有白內障、黃斑部退化,也因此來門診時只是表達「視力模糊不清」,自以為只是白內障而延遲就醫。但黃斑部退化導致惡視力通常來得快又急,蔡孟儒表示,黃斑部位於眼球後方的視網膜中心,可直接受光線、形成影像,一旦黃斑部受損,將出現中央視野有盲點、視物變大變小扭曲等狀況。濕性病變 就醫時多晚期黃斑部病變有乾性、濕性兩大類,以老年人居多,通常伴隨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肥胖、抽菸以及天生基因所致,但也有30多歲的年輕人因高度近視而導致黃斑部退化。而乾性、濕性黃斑部病變之中,濕性雖然只占10-15%,但就醫時幾乎是晚期。蔡孟儒解釋,濕性黃斑部病變是指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合併有血管增生,造成水腫或出血,產生結痂疤痕,需要積極治療,且需要維持一段時間,定期回診,否則嚴重將惡化至失明。中斷治療 視力恐難挽回目前治療濕性黃斑部病變的選擇有在眼球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蔡孟儒表示,主要機制是抑制血管新生因子,好處是可延長治療間隔,且自六月起,健保給付從原本7針放寬至14針,由醫師依據病況給予治療建議,可減輕病患經濟負擔。但他也提醒,因治療黃斑部病變需維持一段時間,最忌中斷治療,曾有一位近60歲病患中斷療程,事隔半年後回診,悔恨問醫師:「我還能有進步的機會嗎?」蔡孟儒強調,黃斑部病變可以從改變生活型態提早預防,例如戒菸、控制三高、外出戴墨鏡,減少紫外線曝曬等。同時,平時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我檢測,只要感覺視力異常,盡速就醫確診,有機會救回惡視力,維持生活品質。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1.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之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2. 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3. 先用手蓋著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4. 重複步驟1至3檢查左眼。5. 當凝視中心黑點時,發現方格表中心出現空缺或曲線,就可能是眼底出現毛病的徵兆,請盡快找眼科醫師作詳細檢查。
-
2020-06-21 橘世代.好野橘
能保值的「傳家宅」怎麼選?專家提3點要注意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國際市場動盪,買了股票要擔憂變壁紙,留不動產給兒孫似乎較「保值」,不過能傳三代的「傳家宅」怎麼選?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可參考三點,首先透天可多代同堂,但入手有陷阱;其次要改建或加裝電梯,都要注意屋齡;第三,要能增、保值,必須注意生活機能。徐佳馨指出,雖然「傳家宅」大多是建商話術,不過許多橘世代的夢想就是「三代同堂」,以坊間對「傳家宅」的定義,也就是居住空間和土地持分大,一般來說,如果沒有預算買下同棟大樓的上下幾層,或隔壁幾戶,那麼透天厝會比較適合。最理想的透天厝要具備未來可改建的條件,徐佳馨提醒,一定要有土地獨立權狀,而不是和鄰居共同持有,另外,若要為家中高齡者做好安全措施,需要安裝電梯,那屋齡也不能太高。買透天厝和一般大樓住宅不同,徐佳馨表示,透天厝價錢大多用地坪加上造價計算,較少使用建坪,而在同一區域,透天和大樓比起來,價格會稍高一些。要入手透天厝,她強調一定要做好功課,透天通常座落在非蛋黃區,若想保值甚至增值,一定要先想好自己的生活需求、注意周邊生活機能,食衣住行是否能被一定程度的滿足,例如超商、超市、餐飲店距離不遠,也最好要有大眾運輸站點,如公車站、捷運站等在附近。假如地點選不好,導致鑑估價格低,有可能影響貸款金額。徐佳馨指出,同時,透天厝還會有:物件少所以價格亂、裝潢非常花錢、轉手難度比大樓高等潛在問題,民眾要購買傳家透天厝,必須做足準備再開始看屋,方能入手自己、子孫都滿足的傳家宅。【關於更多房屋理財大小事↘↘↘】。配偶贈與、房產移轉...Loss4大遺產節稅關鍵,導致財產縮水了!。存了一輩子只剩下一間房 3種方式打造「退休穩定現金流」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健康醫點靈/攝護腺肥大 新興手術恢復快
攝護腺肥大是銀髮族男性最常見的排尿礙障,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是「老爸們」習以為常但卻又難以啟齒的煩惱,也是難以言喻的哀愁。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翁文慶表示,「攝護腺肥大」屬慢性疾病,目前以保守治療為主,建議需長期服藥以免症狀復發,甲型阻斷劑、5α還原酶抑制劑和抗膽鹼製劑3大類藥物療效都頗受好評。翁文慶也提醒,日常飲食最好營養均衡,多攝取蔬菜、水果等蔬果,中年男性建議多攝取含有膳食纖維、鋅、硒、茄紅素、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如南瓜、牡蠣、番茄、豆製品等等;也可以選擇雞肉、魚肉、海鮮、黃豆等食物,取代紅肉類,有助於保養攝護腺,預防疾病。當藥物治療出現副作用、療效不佳或不想長期服藥,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但誤解或道聽塗說往往會錯失手術治療的黃金時機。他說,手術屬侵入性療法,當發生尿滯留、反覆性血尿、反覆性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或尿路阻塞引起腎水腫時,顯示攝護腺肥大的病況已經相當嚴重,不盡早手術恐引起更複雜的併發症。翁文慶說,目前攝護腺內視鏡手術技術已相當完善,效果好、風險低。多重內科疾病或高齡風險族群,可透過內視鏡手術解決排尿障礙問題,近年新興的雷射手術出血、併發症都少,而且恢復快,可讓自己及家人安心。
-
2020-06-21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篩檢/國健署將擴大C肝篩檢、推健檢2.0 預期短期添健保壓力
全民健保安全準備金吃緊,衛福部積極推出新的預防醫學與照護計畫,國健署即將推動成人健檢2.0與擴大C肝篩檢,及早篩出病人的同時也能預期會短期增加健保支出,健保財務赤字壓力更甚。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接受聯合報專訪時首度表態要調漲保費,他今天重申其必要性,並強調會在符合社會期待的前提下進行調整。我國健保開辦25年來曾四度調整保費費率,兩次調升、兩次調降。2002年自4.25%調升至4.55%,2010年調升至5.17%,2013年因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收入讓安全準備金較充足,保費費率調降至4.91%,2016年再降至目前的4.69%。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表示,保費費率下降、收入減少,使近年支出持續動用到安全準備金。2015年安全準備金高於四個月的保費支出,但截至今年5月底僅剩2.75個月,估計明年將低於1.5個月。不僅原有的醫療支出將持續支用安全準備金,衛福部積極推出新的預防醫學與照護計畫也可能增加健保支出。國健署長王英偉舉例,國健署即將推動「成人預防保健2.0」,根據實證資料,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對象規劃不同的篩檢套餐,像是高齡女性可增加骨密度篩檢。另外,國健署預計針對C肝發生率高的地方放寬篩檢年齡,這些新制更精準揪出病人,而病人就會提早使用到健保資源看病。衛福部照護司正發展「照顧共聘2.0」,司長蔡淑鳳解釋,未來將透過資訊平台將病人的照顧需求進行分類,藉此媒合照服員,找到照服員與病人的最適照顧比例、最適照顧模式與經濟規模。預計年底提出試辦計畫,日後正式推廣至所有醫院時,就有可能支用到健保財務。依據「全民健保財務平衡及收支連動機制」,當安全準備金月數將小於1.5個月,就達調升費率的條件。陳時中今天上午出席活動時表示,眼下勢必要增加保費規模,但會研議如何在符合社會期待的前提下進行調整。至於是否考慮以家戶總所得計收保費,他表示,此舉衝擊家戶概念,要審慎考慮。商東福表示,健保會將於今年9月決定明年度的醫療服務總支出,11月左右據此研議如何調漲保費費率,至少要確保2022年底要能維持兩個月的安全準備金。
-
2020-06-20 新聞.健康知識+
家中長輩健康出現警訊?國際最新8項評估報您知,若有任1項異常需尋求醫師做進一步評估!
您過去1年是否曾跌倒、體重突然減少3公斤以上,或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如果有的話,要小心可能是衰弱的徵兆。除此之外,有失智症、憂鬱症、營養不良和慢性疾病的長者,也容易有衰弱的風險。「衰弱」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狀態,如果能夠提早發現家中長者健康異常的狀態,盡快尋求社區資源的幫助,才能夠預防及延緩衰弱情形的發生。 85歲以上長者每4人有1人可能衰弱依據國民健康署108年「長者衰弱評估」篩檢結果,20萬名65歲以上社區長者中,65-74歲長者有8.2%出現衰弱前期,1.3%為衰弱狀態;75-84歲長者有15%出現衰弱前期,3%為衰弱狀態;85歲以上長者有26.9%出現衰弱前期,6.9%為衰弱狀態。結果顯示年齡越高衰弱比率越高,有衰弱狀態的長者更容因為視力、聽力、肌力、平衡感變差,或服用鎮定藥物、多種藥物,而增加跌倒的機會,以致骨折、失能、住院。家中長輩健康出現警訊?國際最新功能評估報您知為達健康老化的目標,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08年公布新版的高齡整合照護指南(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Guidlines,ICOPE),以社區為基礎,發展以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服務模式,提出長者健康整合式評估,早期發現長者功能衰退,以延緩衰弱與失能,維持及改善老年人身體功能與心理健康。「長者健康整合式評估」包含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憂鬱等6大項目。認知功能包含記憶力與定向力(如:今天是幾號?);行動能力如:是否能在14秒內,雙手抱胸連續起立坐下5次;營養狀況如過去三個月體重突然減少3公斤以上;憂鬱情形如過去2週覺得心情低落沮喪、沒有希望等。民眾在家中可以透過這6項功能評估,了解長者是否有健康警訊。長者健康整合式評估量表(1) 記憶力:說出 3 項物品,例如:鉛筆、汽車、書,請長者重複,並記住,問完第 2 題後再詢問一次。(2) 定向力:詢問長者「今天的日期?」(含年月日)「您現在在哪裡?」(3) 椅子起身測試:14 秒內,可以雙手抱胸,連續起立坐下五次。(4) 在過去三個月,您的體重是否在無意中減輕了 3 公斤以上?(5) 您是否曾經食慾不振?(6) 您的眼睛是否有任何問題:看遠方、看近或閱讀上有困難、有眼睛疾病、或有正在治療的疾病 (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7) 請跟著我唸 6、1、9,是否兩耳都聽得到(8) 過去兩週,您是否感覺情緒低落、沮喪或沒有希望?過去兩週,您是否感覺做事情失去興趣或樂趣?評估發現異常,可以找哪些資源幫助?如果發現評估結果有任1項異常,可就近尋求社區診所或醫院的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做進一步評估。除此之外,衛生局所也可提供民眾有關健康促進的社區資源,例如:長者運動相關課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營養推廣中心、失智友善社區等,讓長者獲得完整照顧,並預防及延緩長者失能,擁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原文引用自:國民健康署
-
2020-06-20 橘世代.好野橘
想買「養老宅」擔心還不完? 專家:「可考慮賣大買小」
在服務業工作的老楊,看著膝關節退化愈來愈嚴重的太太,爬樓梯吃力的樣子,覺得心疼又愧疚,他打算換掉舊房子,希望能找到有電梯、生活機能完善、安穩舒適的退休生活空間。根據國發會統計,台灣預估在6年後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超過20%,而「養老宅」也成為房產市場熱門題材。專家表示,對銀髮族來說,挑選「養老宅」的重要條件,大多包含有電梯、坪數不大、醫療方便、生活機能強,不過不是人人都適合購置養老宅,較建議有充裕資金購屋者,或以既有房產「賣大買小」。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每位客戶心中的「養老宅」條件不盡相同,有些人甚至想買一塊農田、蓋農舍,過著「真人版開心農場」的生活。但整體來看,最好要有上下樓方便的電梯、方便打掃整理的小坪數,住家周遭生活機能強、大眾運輸方便,最好不要離醫療院所太遠。徐佳馨指出,市面上真正為高齡者設計的是「養老村」,其他「養老宅」純屬話題包裝。不過,由於適合作為「養老宅」的建案,要具備社區設備完善、生活機能佳、醫療資源充沛等條件,價錢當然不會太「俗」。那麼高齡者或接近高齡的民眾適不適合特別為自己新購一戶「養老宅」?她認為,銀行承作房貸,對於高齡客戶的還款期限較有疑慮,會擔心因年齡而「還不完」,不容易申貸,因此,要為自己買「養老宅」,若是手上沒有一筆較高額的資金,那就建議以既有房產「賣大買小」,可能在買新屋之外,還會多一筆養老金。徐佳馨說,中南部民眾比較習慣透天、大房子來三代同堂,因此「養老宅」話題還是出現在雙北較多。由於雙北普遍消費、交通都很「親老」,並無特別哪些區域最多「養老宅」,通盤計算,理想「養老宅」的價格大約落在台北市2000萬元以上、新北市1500萬元以上價位。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6-20 橘世代.好野橘
60歲「在家CEO」4大心法 賺進人生下半場
台灣人平均61歲從職場離退,第三人生才要開展,熟齡空間諮詢師林黛羚表示,愈來愈多準退休人士整修自家住宅,作為人生下半場的工作場域,持續賺進收入,她稱這群人為「在家CEO」。但想當「在家CEO」非朝夕之事,有些人工作半輩子,根本沒時間發展興趣,等到年華老去才哀嘆沒朋友、沒樂趣。在林黛羚累積的多個空間諮詢個案中,包括有離職後轉職為編織職人、寵物療癒師、穿搭諮詢師等,他們多從40歲便提早思考老後收入,「興趣是要花時間學習的」,因為專長或興趣都有可能變成繼續賺進後半輩子的本錢。5、60歲後想當「在家CEO」,請準備好4大原則:1.可參加社團學習興趣幸運的人有機會在退休後繼續運用「專長」賺錢,但多數人恐怕連喜好什麼都不自知。林黛羚說,社團是和同好交換經驗的好地方,臉書有各式主題的社團可以選擇,還不清楚自己興趣的人不妨多多主動參與。林黛羚有一位雜誌社離職的前同事蘇菲,如今已是日式編織風格界的達人,她和多數上班族一樣,對工作現況不滿意,因此開始利用下班後時間學習編織,這樣的準備期長達約10年,一直到小孩考上大學有工讀能力,她才正式離開「打工仔」的身分,現在她的編織作品不僅頗受歡迎,還開班授課,林黛羚說,寧願在小小的分眾領域當領頭羊,開出「品牌」特色。2.牢記財務333法則除了找到發展興趣的線索,林黛羚強調「要有足夠的錢」是根本,她提出在家CEO必須先有財務333法則。第一個3是要給自己3年的準備時間以及這段時間的補習費;第二個3是預先準備可以撐上3年的生活費;第三個3是準備3年經營所需的成本費用,例如生財用的耗材、工具等設備費用。有了三個3,接著是準備工作的場域。自家住宅若能闢出一個獨立的空間,可以省下不少成本。但林黛羚建議自家變身工作空間要留意幾個條件,包括周遭環境要夠安靜,避免車水馬龍的雜音聲響,影響品質,其次是若與長輩、小孩同住,要區隔出與家人居住活動的隱私空間,以免造成家人與客戶的彼此干擾。3.添購一張必備大工作桌若是不方便大幅修改空間,她建議可以在局部使用家具,調配出彈性空間,例如一張大桌比沙發、桌椅更為彈性,以高度72~75公分的大工作桌,搭配約45公分高的餐椅,不管是工作、聊天或用餐均可,是「在家CEO」CP值最高的配備。在家CEO可以依據專長或興趣開展很多模式,但林黛羚提醒一腳踩在夢想時,別忘了一腳踩在現實,要實際寫下計畫、分階段達到營收,且保有退休生活品質,才可能持續下去,「要對自己誠實,不要過度神化自己的願景」。4.AI幫賺人生下半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林黛羚自己收入也略有影響,對未來賺進下半場的模式有更進一步的體會,例如線上諮詢、線上課程是她接下來打算嘗試「在家CEO」的作法,她說,超高齡社會下,AI人工智慧、機器人真有機會減輕一部分勞力運用,這也正是退休族得益之處,也為賺進人生下半場開拓更寬廣的想像。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6-19 橘世代.健康橘
總是看到賊? 長輩用藥要注意...不慎恐引發「譫妄症」
「這邊有蟲!我在抓蟲,你沒看見嗎?」,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病房護理長姚美惠表示,失智的爸爸近日雙手總不停抓東西,一下抓蜘蛛,一下抓蟲,常分不清白天黑夜,甚至嚷嚷見到家裡被人闖空門。桃園醫院身心科主任蔡孟釗提醒,譫妄症是一種突發性的大腦認知障礙,好發65歲以上的住院病患,80歲以上罹患率更高達一半,家中如有長輩住院需多加留意。姚美惠說,爸爸近期常說看見有小偷進家門,還會在半夜自行外出抓小偷,幸好被善心鄰居發現,該狀況導致媽媽整日不敢離開爸爸,有時累到不小心睡著,爸爸也趁機偷溜出門。她表示,在撥打1966諮詢專線後,經長照專員評估與說明,申請到日照中心服務、已進入桃園醫院陶樂居照護。什麼是譫妄症?蔡孟釗解釋,譫妄的症狀多元,患者可能會出現無法辦認日夜,白天清醒時感到嗜睡、晚上則睡不著夜間躁動,經常自言自語,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幻覺、看到蟲或死去的親人等,嚴重者會將身上的尿管、點滴管拔掉,讓醫護人員不易照顧。蔡孟釗表示,譫妄的危險因子為年紀,年齡越大風險越高,患者如有內外科、泌尿系統、骨折或慢性病等需要多重用藥,較易發生譫妄症,好發65歲以上的住院病患,80歲以上高齡住院病患罹患率更高達一半。他提醒,家中如有長輩需多留意用藥狀況,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譫妄症,就算是到一般皮膚科、耳鼻喉科看診,使用過止癢皮膚藥、感冒藥等,都需主動向醫師告知用藥史。蔡孟釗指出,譫妄症的患者需要外界給予輔助,像是讓患者居住在病房內有窗戶且明亮的房間,以光線提醒提醒白天黑夜,或由家屬帶著照片,時時提醒患者相關的人事時地物,此外,譫妄症患者不可受到太大刺激,在單純安靜的空間休養就能逐漸改善。【瘦多熟齡健康大小事↘↘↘】。孝親,不再有憾…讓媽媽高雅老去也高雅再見。口不擇言、開黃腔、摸人屁 ─ 注意!可能是初期失智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19 科別.指甲.足部
穿起來很舒服的軟鞋子,其實很傷腳!物理治療師教你5招正確挑對鞋
造成腳趾變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挑鞋子與穿鞋子的方式。膝蓋痛或腰痛的患者以及老人家,多半會穿著比自己的腳大一點的鞋子,或是軟趴趴、似乎對腳很好的鞋子。這些鞋子穿起來比較舒適、輕鬆吧?但是,這些乍看之下對腰腿很好的鞋子,其實對腳一點好處都沒有。不僅如此,還會讓你的腳逐漸變成「無法走路的腳」!如果穿著尺寸比腳大的鞋子、或材質柔軟的鞋子走路,在鞋子中的腳就會往前滑動,使得腳跟的部分變得不穩定,走起路來啪噠啪噠的。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腳趾就會用力縮起來。事實上,這就是腳趾變形的原因。腳趾彎曲與捲曲趾,也是鞋子中的腳為了避免滑動,而下意識做出抓地動作所引起的。換句話說,腳趾變形是腳試圖在穿著不適當鞋子的狀態下,努力站穩所造成的結果。穿上有鞋帶的鞋子,症狀就會顯著改善!防止腳趾變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固定腳跟。如果腳跟確實保持筆直的狀態,鞋子中的腳就能維持穩定,不會滑動。這是發生於我在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師時的事情,也是在我發現腳趾變形是萬病根源之前的故事。那時,我建議因為腰腿不好而來做復健的患者,改穿容易穿脫的「護理鞋」(穿脫容易、材質柔軟的鞋子,經常用在看護上)。但是,他的症狀一味惡化。走路愈來愈困難。當時的我,完全搞不清楚患者為什麼會惡化。直到某一天,我試穿患者的護理鞋,結果發現鞋子裡的腳會滑動,非常難走。我心想「這樣不太妙」,於是改讓患者穿上有鞋帶的鞋子。於是,患者的症狀不可思議地改善了。當時我對於固定腳跟的重要性,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後來看了許多病例,逐漸確信「鞋子本身就是造成疼痛的元凶」。5大重點,挑選不會讓腳變形的鞋子只要鞋子中的腳趾不滑動、鞋子不扭曲,腳就不會變形。挑選不會讓腳變形的鞋子,有5大重點。①綁帶鞋最好以不反折的魔鬼氈或拉鍊固定的鞋子、不需要綁鞋帶的皮鞋或懶人鞋等,都不是很推薦。尤其是腰腿疼痛的人在挑選鞋子時,與其穿讓腳變得不穩定的鞋子,還不如穿可以確實固定的綁帶鞋更適合。其中,以有5排以上鞋帶孔的鞋子最理想。不過,童鞋很少有綁鞋帶的款式吧?這時候,請選擇魔鬼氈需要反折的鞋子。如果反折的時候可以拉緊,就足以將腳固定。②鞋帶以「扁形」為佳鞋帶大致可分為圓形與扁形2種。扁形鞋帶能夠以整個帶面收緊,所以穩定性較高,也能降低腳在鞋子中滑動的風險。附帶一提,鞋帶的材質分成純棉與化學纖維,我較推薦伸縮性低,不容易滑脫的純棉鞋帶。③最好挑選後跟牢固的鞋子皮鞋、帆布鞋、高跟鞋,這些鞋子的後跟都軟趴趴的,無法固定鞋子中的腳跟。請選擇有「鞋跟杯」,且其中心長度較長、較堅硬的鞋子。④選擇不能簡單扭轉的鞋子腳趾無法抓地的人,如果穿著柔軟的鞋子走路,腳會彎曲,容易使身體變得歪斜。鞋底內藏「鐵心」這種鐵製或塑膠製硬心的鞋子,就不會輕易扭轉。⑤在鞋子中的腳趾要能活動就像抓東西或握東西能讓夠鍛鍊手指的握力一樣,活動腳趾能讓腳長出肌肉。如果鞋子的腳尖部分完全沒有腳趾活動的空間,就無法做出抓地、踢蹬之類的基本動作,腳底的肌肉也會逐漸消失。不僅如此,這也會造成拇趾外翻或扁平足、開張足。換句話說,鞋子太鬆或太緊都不行。因此,「鞋尖部分是否保留少許空間」是挑選鞋子的重點。只要有一根手指(1~1.5公分左右)的空間,腳趾就能伸展開來,自由活動。挑選鞋子時,可以先把裡面的鞋墊拿出來,實際把腳放到鞋墊上看看。如果拇趾到小趾都能放在鞋墊上,腳尖還有保留了一根手指的空間就沒問題。相反地,如果腳趾超出鞋墊,就是空間不足的證據。趁此機會,重新測量腳的尺寸吧!自己一直以為的尺寸,往往與實際尺寸不同,有時左右腳尺寸也會不同。挑選鞋子時,留意前面介紹的這5點,腳就不會在鞋子裡滑動,也能適當地活動腳趾。事實上,來我診所的患者中,也有很多人只不過把軟趴趴的鞋子換成後跟牢固的綁帶鞋,就改善了膝蓋疼痛,或者不再需要柺杖。話雖如此,我想大家有時候也會想穿時髦的鞋子,或是因為工作必須穿規定的鞋子吧?這樣的人,請先準備好滿足前述5個條件的「保養鞋」,以便在回家之後,保養疲勞的雙腳。只要花5分鐘的時間穿著保養鞋走路,再做「腳趾伸展操」,就能在穿喜歡的鞋子的同時,防止腳趾變形。挑選滿足重點的鞋子,改變「腳」的習慣吧!書籍簡介按壓腳趾頭,告別疼痛與側彎:肩頸僵硬、腰痛、關節痛、O形腿、脊椎側彎、拇趾外翻……都能改善作者:湯淺慶朗 譯者:林詠純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6/06/01書籍簡介/湯淺慶朗物理治療師、未來診所足部護理中心長原本在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師,從事高齡者復健。在醫院看到患者只能「維持現狀」,或是「一點一點的惡化」,開始懷疑現代醫療的存在價值,最後懷著「即使臥床的人,也不希望他放棄走路!」的想法離開醫院,開始研究「姿勢」與「腳趾」的關係。有一位願意當實驗品的妻子,是最重要的轉捩點。妻子只不過矯正了腳趾,困擾多年的O形腿就在一週內伸直了。透過這樣的機緣,終於確信「只要改變腳趾,就能改變身體」,並研發出「腳趾伸展操」,只要跟著做,就能打造一輩子都能健步行走的身體。在《西日本新聞》的連載專欄「茶水間的學問‧你的腳趾伸直了嗎~」廣受歡迎。NHK的節目《未來趨勢》中也對「足育」進行報導,並獲得相當大的迴響,很快就決定重播。目前的願望是「腳趾伸展操成為全民體操」。除了在足部護理中心接受腰腿問題的諮詢,也以牙醫等專家及一般人、學生、兒童等為對象舉行演講活動。除了日本,也飛往紐約、曼谷等世界各地展開巡迴活動。延伸閱讀: 明明沒撞到,身上卻出現「不明瘀青」?中醫師:這3種部位,小心是癌症前兆!
-
2020-06-17 橘世代.健康橘
名人養生祕訣/張忠謀把健康當企業管、馬哈地不被美食誘惑!
二0一八年五月的馬來西亞大選中,前首相馬哈地(Tun Mahathir bin Mohamad)贏過現任首相納吉(Mohd Najib bin Abdul Razak),終結了國民陣線六十多年的執政,成為全世界年紀最大的國家領導人,是年他已九十三。最令人驚奇的是,這不是一場可以「躺著選」的大選,連隨身採訪記者都受不了馬哈地的滿檔行程,一天內趕赴多個城市演講、開會,體力不輸年輕人,且頭腦清楚,思慮敏捷。當然,人不是機器,使用了九十多年當然有耗損,比如說馬哈地有心臟病,常因心臟問題就診,又得過肺炎。但他重視養生,年輕時讀到的科學研究又說許多動物實驗都已證實,只要給予相對低的熱量食物,就可以增加壽命,於是除了不抽菸、不喝酒,沒有不良生活習慣,他最重要的養生方法就是對飲食相當節制,不管多好吃的東西都只吃一點點。此外,他從二十多歲開始工作至今六十多年,每天六點半起床,天天上班,即使十多年前卸任首相後,仍然天天進辦公室,維持固定作息。另一方面,馬哈地維持運動習慣,包括走路、健身與騎腳踏車。他也持續閱讀與寫作,鍛鍊大腦。更重要的是,他的情緒維持正向樂觀,比如大選那天開票到凌晨三點,結果已差不多底定了,馬哈地一現身記者會現場就拿自己的年齡開玩笑,對滿場等待的群眾說:「是的,是的,我還活著!」這種不忌諱的態度,或許正是他維持活力的原因。足以左右台灣股票指數的龍頭企業創辦人張忠謀同樣認真地把自己的健康當作企業般經營與管理。他的五大養生祕訣是:●第一,早睡早起,作息規律。這一點最重要,但也最難做到。●第二,不加班,不應酬。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點除非是專業人士或自己就是大老闆,不然也不容易。●第三,持續運動,飲食清淡,維持一魚一肉的簡單菜色,烹調少油低鹽。●第四,閱讀搭配音樂紓壓。媒體稱這是張氏獨門祕方,在一天的不同時段讀不同類型的資料與書籍,搭配不同的音樂。●第五,有系統有計畫的終生學習。我猜所謂的有系統,大概是指大腦必須費點勁的困難學習。近年科學研究證實,只有這種挑戰大腦的認真學習,才會產生較多的神經連結,又稱「認知儲備」,能為大腦存摺多添點資產,以備將來大腦神經退化(失智症)時,有多的餘裕可以應付。這些道理講起來都不難,難在真正做到;真做得到,就會活出健康又令人羨慕的人生。日本著名的日野原重明醫師活到了一百零五歲,年過百歲仍應邀前往世界各地演講,過世前幾周還在安排下一趟出國行程;台大外文系齊邦媛教授八十五歲獨自住進養生村,花了五年撰寫自傳《巨流河》;美國大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六十歲以後給自己的功課是每年拍一部電影,至今八十多歲仍創作不歇;二十世紀大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最重要的代表作都在六、七十歲後才完成;華人世界引領風騷數十年的愛情教母瓊瑤,如今高齡八十多歲,仍然持續寫出許多感人的作品。前些世代的長壽名人,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的養生名訓是「不要跌倒,不要感冒,遠離人情世故」。著名的攝影大師郎靜山,在平均壽命才六十來歲的七○年代,歷經跌落山谷的車禍仍大難不死,活到百多歲,名言是「別人的事我多順從,自己的事不勉強」。這些名人最重要的典範是不會給自己的人生設限,認為七、八十歲就該坐在那裡養老,等別人來服侍,而是忘掉年齡,持續做自己辦得到的事,內心繼續燃燒著為世界貢獻智慧的熱情。這種熱情既能讓自己健康又快樂,生命也不會留下遺憾。本文摘自《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50+的自在活,健康老》,時報出版 2020/04/21 出版【書摘試閱↘↘↘】。李偉文:在說「我願意」後,每個人其實需要「6個伴侶」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16 科別.新陳代謝
代謝症候群導致四大死因 85歲以上肺炎最致命
衛福部公布十大死因中,其中有四大死因與心血管有絕對的關係,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壓性疾病,四類死因去年總死亡人數為4萬8286人,逼近癌症的5萬232人。這四類疾病,都與飲食、生活習慣不佳引發的代謝症候群有絕大的關係。衛福部今公布十大死因排名,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若用年齡分析主要死因,1到14歲以事故傷害為最大宗,其次為癌症、15到24歲第一名同樣為事故傷害,其次為自殺、25到44歲則是癌症居首、自殺居次、45到64歲及65歲以上則是癌症位居第一,心臟疾病居次。由於我國已是高齡社會,另針對65歲以上人口進一步分析各自的十大死因。衛福部統計處科長陳雅俐表示,65到74歲及75歲到84歲均以癌症、心臟疾病位居前二名,但是85歲以上高齡者,則以肺炎居首。陳雅俐說,肺炎、高血壓以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會隨著年紀增長,排名往前且風險增高,而糖尿病以及事故傷害則隨著年齡增長排名往後。台大醫院生醫園區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肺炎是老化的疾病,當社會愈來愈高齡,死亡率也相對上升。另外,癌症患者或是重大手術病人,也可能因為免疫力低下而併發肺炎。余忠仁表示,肺炎主要還是因為感染流感病毒或是肺炎鏈球菌而引發,因此最好的方式施打疫苗。而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余忠仁說,國際指引是建議55歲以上便需施打。但僅有少數地方政府放寬接種年齡層至55歲,疾管署目前僅針對75歲以上長者給予公費疫苗。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二的心臟疾病、第四的腦血管疾病、第五的糖尿病、第八高血壓性疾病,這些疾病皆與代謝性疾病有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蕭成儀表示,這些疾病都與飲食、生活習慣有絕大的關係,雖然近年國人開始注重飲食以及運動,但是質量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蕭成儀表示,這四類疾病都不是一蹴可及,都是長時間累積的疾病,這四類的疾病根本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肥胖」。依據2013到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男性為53.4%、女性為38.3%,我國肥胖盛行率仍逐步提升。臨床觀察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習慣,雖然開始注重健康飲食,但飲食西化已經不可擋,質量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且健康飲食也是近幾年才開始注重,想要立即根除相關的心血管疾病,仍需要時間,而國人運動的意願仍「非常非常地差」,這部分仍待政府以及公衛體系積極推動。蕭成儀表示,心臟疾病中最致命的大概就是心肌梗塞,過去心肌梗塞好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但近年來30歲就出現心肌梗塞的案例已經見怪不怪了,代謝症候群引發的心血管相關疾病,使近20年發病時間快速地年輕化。他呼籲,民眾應該要多加強健康飲食以及規律運動的觀念,也建議民眾可以遵循「S-ABCDE」的健康守則,該守則雖然是推薦給高血壓患者使用,但一般人也建議可以遵循,避免心血管疾病上身。S-ABCDE 生活降壓口訣:-限鹽(Salt restriction)每日食鹽攝取量低於6公克或食品標示上鈉含量低於2400毫克,多選擇新鮮食材,減少攝取加工食品、醃漬食物。-限酒(Alcohol limitation)男性:每天酒精少於30公克;不超過2當量。女性:每天酒精少於15公克;不超過1當量。註: 1個酒精當量=15公克酒精=罐裝啤酒一瓶(酒精濃度5%)或 紅酒130 cc(酒精濃度12%) 或 白蘭地40cc(酒精濃度40%)或高粱酒 30cc(酒精濃度53%)-減重(Body weight reduction)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24。腰圍:男性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戒菸(Cessation of smoking)戒菸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飲食控制(Diet adaptation)每天攝取8到10份蔬果、2到3份低脂製品、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取註:宜多選用清蒸、水煮、涼拌、滷、燉、燒烤等烹調方式,盡量減少油炸、油煎的食物。-持續運動(Exercise adoption)每周運動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鐘,強度要能達到心跳每分鐘130跳以上。資料來源/國健署 製表/陳雨鑫聯合報
-
2020-06-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搞不懂長照防疫?新竹市發表首本QA工具書 邀21名專家解惑
免疫系統較弱的年長者是罹患武漢肺炎的高風險族群,讓長照防疫成為防疫期間的重點工作。為此,新竹市衛生局蒐集民眾最想問的55個長照防疫問題,再邀21名專家解惑,最後將QA內容集結成《長照防疫最想問》工具書。無論未來面對何種疫情,民眾手邊都有參考資料可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歐美不少死亡病例來自長照機構或安養之家的院內感染,日本70歲喜劇演員志村健也是染疫6天後就過世,讓家有抵抗力較差的慢性病長者都繃緊神經。不過,照顧長輩的場域不同,包括有居家、社區、或長照機構,長照防疫重點殊異,且多數失智症患者更無法理解「為什麼要戴口罩」,實難配合各種防疫措施要求,讓家屬或照顧者相當頭痛。為此,新竹市衛生局從長照服務單位、照顧者、及網路等線上線下管道,搜羅民眾的長照防疫疑問,例如「體溫測量該以哪一種溫度指標最標準」、「失智症患者不願意戴上口罩,怎麼辦」等55題最真實的問題,再邀請感染症、高齡醫學、長期照顧、失智症照護等領域的21名專家協助解惑,最後集結成《長照防疫最想問》一書。新竹市衛生局長王宗曦表示,《長照防疫最想問》很可能是國內第一本以長輩、照顧者及長照工作人員防疫需求為出發點的工具書,雖然目前疫情趨緩,但其實生活中的感染源無所不在,在後疫情時代,應讓防疫知識落實為日常。王宗曦說,《長照防疫最想問》提供各種長照場域適用的防疫情境及標準作業程序,無論未來面對何種疫情,都能當作防疫的參考工具書使用。新竹市衛生局印刷限量1,500本《長照防疫最想問》工具書,有興趣民眾可向衛生局及三個行政區衛生所索取,可電洽(03)5355191。另也提供電子書版本,可上衛生局官網及「udn讀書吧」免費閱讀(https://lihi1.cc/l44hW)。(新竹市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0-06-14 科別.婦科
影/22年生9名子女 台中41歲媽決定「封肚」了
台中江姓女子本月初剛生下女兒,這是她22年來所生第9位子女,生產後,醫師一併為她做結紮手術,她說「小9」女兒是意外禮物,應該不會再有意外了,因為「封肚了」。接生的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蘇棋楓說,所有婦產科醫師一輩子也很難遇到,可以接生到生9名子女的媽媽,江女大約懷孕37周時,她在診所產檢,診所醫師建議她剖腹產,因為高齡且胎位不正,生產過程可能因貧血,又是第9位子女,可能產後子宮收縮無力,造成產後大出血。江女到光田醫院後,醫師蘇棋楓檢查發現,她子宫較大,擔心胎兒出來後,子宮無法很好收縮,有產後大出血風險,最後安排剖腹產,手術過程順利,沒有收縮無力情形,很幸運。蘇棋楓說,江女今年41歲,現在高齡產婦偏多,定義是34歲以上,高齡產婦容易出現問題,產檢要和醫師多溝通,檢查,也可安全順利生產,江女表示,她原本都在診所自然產,這次朋友介紹到光田醫院由蘇醫師接生,她很安心,臨時決定到光田醫院生產,她胎位不正又高齡,聽說貧血在生產過程,可能大量出血,風險高,她以前都自然產,自認像頭牛,這次生產吃盡苦頭,還好生產順利,她和丈夫抱著小女兒時,會想到另8名子女的成長過程,想到就覺得幸福,她丈夫抱著小女兒,還驚呼:「怎麼這麼像小7哥哥」。江女說,小女兒很愛哭,有潔癖,有點便就有反應,就要換尿布,和其他哥哥姐姐不一樣,江女說,為了要讓子宫休息,她這次「封肚了」。
-
2020-06-14 醫療.指甲.足部
香港腳與灰指甲有關?完整了解灰指甲症狀、治療和預防
有一天突然發現,原本應該透亮的指甲,逐漸失去光澤,變白、變黃,甚至灰黑,且開始增厚,很可能是黴菌感染導致灰指甲。灰指甲 多伴隨香港腳出現灰指甲雖常見於腳趾,但也可能發生在手指。皮膚科醫師表示,共用公共場合拖鞋、本身就有香港腳者,都有可能感染灰指甲,應趕緊就醫治療,避免後續衍生出蜂窩性組織炎。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灰指甲的正式的疾病名稱是「甲癬」,是黴菌進入到手指甲、腳趾甲造成感染的現象。而有灰指甲的人,多數腳或手的皮膚也會有黴菌感染,同步出現香港腳或香港手。腳部常潮濕 黴菌最易上身哪些人比較容易得到灰指甲?黃毓惠說,足部的灰指甲主要與雙腳常處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容易遭到黴菌的感染有關,如運動員、工時長的作業員,或糖尿病患者、高齡者、免疫力低下者,或是本身就有香港腳等,都是高風險群。手部的灰指甲,則可能因為工作導致指甲受傷,進一步被黴菌感染而引發。居家環境也是灰指甲傳染的主要地點之一,只要家人有灰指甲,黴菌就可能留在指甲刀、共用拖鞋或浴室地板,尤其是浴室環境潮濕,更利於黴菌孳生。外觀變黃變白 趾甲變厚灰指甲有哪些症狀?最明顯的是指甲外觀會變色,黃毓惠說,灰指甲不一定會變成灰色,而是指甲變得偏黃、偏乳白色,所以不要被字面上的「灰色」給誤導了;另外像是趾甲變厚、甲床分離、外觀變得不美觀、或是結構變脆弱,都可能是灰指甲。灰指甲若症狀輕微,是否可以不用治療?黃毓惠說,有些民眾覺得只是極輕微的外觀變化,並不影響生活或美觀,選擇不治療灰指甲。「灰指甲是可以治癒的。」黃毓惠提醒,患者可能不是單一個指甲感染黴菌,可能是多根手指、腳趾,往往需長時間配合治療。若不治療,可能導致香港腳,造成脫皮,嚴重者會產生蜂窩性組織炎。如果是糖尿病病友、免疫力低落者,也會因灰指甲而提高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黃毓惠建議有灰指甲的人,應積極治療。治療三階段1.抗黴菌藥膏 先修指甲再塗藥黃毓惠說,目前治療灰指甲的方式,分為口服抗黴菌藥物和外用藥膏。若是小面積,使用外用藥膏前,應先修銼指甲,再塗抹局部用抗黴菌藥膏,才能讓藥物作用於黴菌的效果更好,但約需治療一年以上,患者需有耐心。2.口服抗黴菌藥效果佳 但肝炎不宜口服抗黴菌藥的治療效果,比藥膏好。黃毓惠說,手指甲的感染需連續服用六周,腳趾甲感染需連續服用12周,約八成患者能治療成功。不過藥物可能產生噁心、腹痛、輕微頭痛等副作用,也有病人服藥後肝功能指數會增加,所以服藥前需與醫師諮詢確認,或需抽血檢測肝功能。如果本身已是肝炎患者,建議不要再使用口服抗黴菌藥物。3.嚴重者須合併手術治療除了口服藥物外,若病情嚴重者,還需合併使用手術治療,將嚴重感染的指甲以手術移除。另外,灰指甲患者在用藥後,仍有再次感染、引發香港腳的可能。誰容易得灰指甲?● 運動員● 工時長的作業員● 糖尿病患者● 高齡者● 免疫力低下者● 香港腳患者預防灰指甲 請你這樣做1. 保持足部、手部乾爽。2. 如家中成員有香港腳或灰指甲,需一起治療。3. 避免共用指甲刀。4. 修剪指甲避免指甲受傷。5. 進浴室穿拖鞋,避免潮濕引發黴菌感染。6. 外出襪應以純棉為主,鞋子以透氣、不悶熱為主。7. 出入泳池、健身房,勿赤腳,穿著自己的拖鞋。8. 沐浴後把腳趾、趾縫擦乾。9. 身體其他部位有黴菌感染時,應及早治療,以免互相傳染。資料來源╱黃毓惠
-
2020-06-14 橘世代.健康橘
別把老年生命窄化了,「好老伴」不一定就是配偶
一般人常認為,老伴,老伴,就是老了一起作伴,但根據許多社會現象的分析,這個想法說不定是個迷思,與事實相去甚遠。配偶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侶,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完全照自己的意思」陪伴度過晚年生活,可能是過度理想化的想法,也把老年生命的可能窄化了,這反而對彼此形成沉重的壓力。更別說,萬一其中一方先走了,留下的一方,恐怕不知如何承受。所以,如果一廂情願把配偶當成理想的老伴,恐怕會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越老越不肯妥協。貌合神離,相敬如冰,退休後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這裡指的老伴,並不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而是泛指「老來一起作伴」的親朋好友。有許多人不能把私密心事告訴配偶,卻能對好朋友暢所欲言。風靡日本的吉澤久子女士在《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書裡,分享許多老年生活的觀念。她雖然獨居,身邊卻圍繞著許多朋友,有不少人來探訪她。相對的,她也積極地接觸人群。她說:「只有朋友能夠為生活增加色彩。我有許許多多的朋友。與朋友接觸,可以受到刺激,讓人的精神和頭腦保持活力。人際關係也是一種財產,心理健康的泉源。只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獨自一個人不見得會寂寞,生活同樣可以既充實又愉快。」此會非彼會,快來跟個會吉澤女士會和朋友交換食物,享受彼此口味不同的樂趣,也會和朋友一道去看各種電影或是舞蹈表演。她也和朋友們組成了讀書會,剛開始是邀請各種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家裡講述專門學識,逐漸演變成有年輕人參加。有些人的年紀甚至比吉澤女士還小個三、四十歲。讀書會事先定好諸如歷史或外國文化等主題,然後各自發表心得。每個月都有十多人來聚會。開完讀書會,緊接著就是聚餐時間。每次由不同人輪值,使用自家帶來的食材,在聚會地點的廚房裡做飯。吉澤女士表示,能夠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邊聊天,一邊吃飯,度過時光,真的很愉快。考量銀髮讀書會成員的年紀越來越大,也會視情況,偶爾請外燴,或是去買外帶的好吃便當。除了讀書會,吉澤女士也參加許多不同類型的團體,例如「改善高齡社會的女性之會」,並在「高齡者或身障人士供餐的組織中」擔任理事。她抱持著希望貢獻所能的心情,加入團體,把想要傳達的理念傳達出去,同時藉著參加這些團體來服務他人。現在有許多不同的社團,適合長輩參加。例如,銀髮族旅遊團興起,長輩們多了一起去旅行的選擇。退休後,時間增多,但是體力可能不如從前,建議可以先從距離比較近的地區旅遊,或是時間比較短的一日遊開始,輕鬆、無負擔地享受出門走走,有時還會有和朋友的朋友結為好友的樂趣。有些長輩玩出心得來了,就會開始揪團,規劃喜愛的路線。如果是愛好品嘗美食的長輩們,就不妨組成「銀髮老饕會」,一起搜尋適合老年人的健康美食,交流情報,或是相約前往那種必須多幾個人一起來,才能享受到多種菜色的大餐。我時常鼓勵來看診的銀髮長輩,多多參與各式的活動。我發現社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可能是「卡拉OK歌唱班」。有時聘請專業的老師來教導,學習丹田發聲等各種技巧,或是練習雙人對唱,增加趣味。老年交友的祕訣:三不一要祕訣一:要心態放開朋友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有人說「沒有朋友的人,最貧窮」。許多人在成年期為了追求事業,忽略友誼,這通常是以男性居多。朋友不會從天上自動掉下來,也是需要用心經營,建議越早開始認識人越好。中年就可以開始考慮累積下一階段的人際資源,千萬不要隨緣。有許多長輩對於交友,顧慮太多。一會兒擔心自己沒有特殊嗜好、才藝,跟人聊天缺話題,又或擔心自己年華老去,不好看,甚至認為參加活動,是浪費金錢。在還沒有嘗試交友之前,就裹足不前。建議應該要用平時、開放的態度,嘗試認識朋友。老年期所交的朋友,跟年輕時不同。並不強調一定要是能夠深交的知己,反而是應該多培養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彼此不過度依賴,不要造成太多內外在的負擔及罣礙,做一個銀髮好朋友。祕訣二:不要設限只要價值觀相同,無論幾歲都能做朋友。上了年紀之後,找朋友的訣竅,不在於身家、背景、性別,也並非年齡相仿,而是在於是否有相近的價值觀,或是相近的喜好、興趣。這樣的朋友,相處起來比較融洽。這些相當重要。當人與人的價值觀相左時,相處起來,經常就會因為幾句話而發生衝突或誤會,例如使用金錢的觀念差異太大,或是政治立場不同。當有事情需要找人商量時,我們通常會考慮找鄰近或熟悉的親朋好友談談。價值觀相同的人,提供的建議值得參考,但如果是價值觀不同的人,就會讓人感到困擾。歐洲國家甚至推動青銀互助、青銀共居。跨越世代與年齡的距離,只要理念相通,長輩與青年人來做彼此的好朋友。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創造新同居時代。祕訣三:不要比較雖然我常常鼓勵長輩多多參加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享受休閒嗜好帶來的快樂,不過也曾經遇過被長輩抱怨的情況。潘奶奶一坐下來就開始抱怨,表示以後再也不要去參加讀經班了。「怎麼了呢?」我問。「您上次不是還告訴我,去參加讀經班之後,認識了很多好朋友。一起讀聖經,一起分享小點心,吃吃喝喝,又唱詩歌,非常快樂。」奶奶只是搖頭,不肯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旁陪伴的女兒忍不住對我洩漏了真正的原因。她說:「原本都好好的。每個禮拜去,也都很開心,甚至時間還沒到,就開心地準備待會兒要穿的衣服,催促我趕快開車接送她。沒想到前幾個禮拜,讀經班的班長一時興起,發起了一個活動,要來比賽背經節,說是鼓勵性質,只要有參加,就有獎品。背得越多,獎品越多。還熱心地自掏腰包,說要發給前三名的得主紅包。」原本是想要炒熱氣氛的活動,但沒想到班主任這麼一說,奶奶回家後,就表示下次不去了。女兒旁敲側擊才發現,奶奶很在乎自己的表現。奶奶認為自己現在的記憶力不好,可是說到年紀,在班上又不是最老的。奶奶又認為自己是讀過大學的,萬一表現比別人差,實在是太沒面子了。不管女兒怎麼安慰、勸說,老奶奶就是不肯去。不要以為長輩上了年紀,就會沒有得失心。相反的,團體互動的挫折感,會成為他們繼續參與的阻礙。建議團體的倡導者,要有智慧地避免這種情形發生。祕訣四:不要說教黃爺爺是個攝影高手,退休之後,也參加了攝影同好會。平日會分享彼此拍攝的美照,互相指導拍照的技術,甚至相約到著名的風景地點,拍攝照片。有次,同好會中的某人生日,邀約黃爺爺參加難得的慶生宴會。黃爺爺很看重,把多年前訂做的整套黑色西裝熨燙整齊,還準備了禮物,高高興興地赴會,豈知到了現場,另一名同好會成員,居然當眾指責黃爺爺,不該穿得全身黑,說是不吉利、不喜氣。黃爺爺氣極了,不願意再見到那位仁兄,也氣到不再參加攝影聚會。朋友圈裡,的確也有這樣的人,不會去想到別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總是愛七嘴八舌,評論別人。後來,大家也都沒有和那個人來往了。要當銀髮好朋友,記得戒為人師。這樣人氣必定上升,處處受歡迎。本文摘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寶瓶文化 2020/04/09 出版【熟齡選延伸閱讀↘↘↘】。最資深志工 楊滿時:「歌劇院就像我家!」實踐退休夢。夫妻情感不合最大元兇?專家:彼此過多期待和幻想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13 橘世代.好學橘
退休更好玩 咖啡職人也是人生導師
2013年,17位長者騎上歐兜邁環台,突破年齡極限,圓夢紀錄片感動無數人,接著不老棒球、老仙角們登上小巨蛋表演等相繼接棒,長者圓夢行動遍地開花,而這幕後的靈魂人物之一呂協翰(阿翰)卻坦言曾經感到困惑,因為當時才20幾歲的他明知八旬老人家身體受限,如何能翻轉生命?直到不老騎士一位一位接續凋零,阿翰說當看見告別式上的遺照,幾乎張張都是當年老人家們完成夢想剎那的紀錄,他懂了,「那是眼睛看不見的價值,是老人家對比自己生命的改變,不是拿來和誰比較的。」邊學手沖咖啡 邊傳承職場心法翻轉生命永遠不遲,但「還能再提早一點嗎?」因為這樣的起心動念,職人淬咖啡館在2018年萌芽,阿翰依然為人圓夢,但是這次的對象是才剛退下職場舞台的「高年級實習生」,透過咖啡館的平台,他們栽進咖啡的世界,並且提供真人諮詢服務。受訪這天,第二批高年級實習生正接受手沖咖啡課的最後測驗,一次四人上陣,秤量咖啡粉、研磨、將咖啡粉倒入濾杯中、晃動…,關鍵動作馬虎不得。其實他們各有來頭,有來自台灣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歌林家電、精碟科技、媒體集團等資深主管。有別於上一代,阿翰觀察這群戰後嬰兒潮的退休人士,他們多數在50多歲便揮別職場,退休金也預為準備,再成為「高年級實習生」,為的並非金錢,而是對年輕世代傳承職場心法,繼續施展渾身功夫。投入咖啡特訓 媒體老兵從頭學聯合報前駐日特派員陳世昌,也是咖啡職人之一,精通日語以及解讀日本政經、社會文化,已退休四年的他樂於接受「高年級實習生」的新身分,他還笑說,剛退休時,他也學人申請失業給付,承辦人員見履歷表上駐日十多年的豐富資歷,還稱讚他「就像電影中的勞勃狄尼洛」。陳世昌說,媒體的工作節奏既快又急,獲得的代價除了獨家新聞,其實還附贈胃潰瘍、三高等慢性疾病,一從媒體業離開,陳世昌先為自己擬定健康計畫,每天打乒乓球訓練手腦靈活防失智,成功瘦身,還到附近的社區大學報名吉他、廚藝課程,跟著其他人唱日語歌卡拉OK。直到一天他路過林口「銀光復能咖啡館」招聘咖啡職人,才開始投入為期三、四個月的咖啡特訓。陳世昌說,學生時期,最紅的咖啡店都開在中山北路上,當年喝咖啡得舀點奶精,再加顆方糖,壓過苦味,才代表著醫師、有錢人般的時髦享受。年過65重新接觸咖啡,才知博大精深,即便自己是文字工作者,也苦於難形容舌尖上的各種風味,對比青春往事都覺好笑。接下來他很是期待透過咖啡職人的新工作,與不同人相識,跟彼此分享在日本所見所聞。82歲銀髮職人 也加入諮詢行列像陳世昌這樣願意提供真人諮詢服務的職人,阿翰一年多來已收到不下百封的履歷,他們除了必須上手沖咖啡課程,還得接受口語溝通等培訓,最後產生12名職人,從50、60歲,最高齡來到82歲。最初一批結業的職人有兩位自台電退休,來到咖啡館後才相認,還有歷經二度退休的公車司機等,最近一批則多了金融會計、品牌重整、有IPO公司上市經驗、媒體等行業別的職人。「剛開始招募職人時,有些人以為我們是詐騙集團」,阿翰笑說,因為職人淬不但提供咖啡培訓課,爾後獲得聘雇的職人還可以領時薪,工作之餘他們就在咖啡館內提供真人諮詢服務。青銀對話人生 愛情生活都能聊「用一杯咖啡或茶的時間,分享自身經驗」,阿翰舉例有一位資深保險經理人,為客人提供第三方意見,有趣的是,職人們講著講著,後來竟也成為年輕人的愛情和生活導師,有些不敢向父母吐露的話題,就在這家咖啡店裡打開話匣子,從該不該跳槽、轉職,到什麼時候該向對方告白,談到店要打烊了還停不了,阿翰形容,「有時候就是需要前輩給你臨門一腳,簡直是人生相談所。」【延伸閱讀↘↘↘】。退休日子很無聊?2個方法教你找到生活重心。音樂人開咖啡館 啟動熟齡續航力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13 橘世代.好學橘
音樂人開咖啡館 啟動熟齡續航力
職人淬咖啡館自2018年8、9月籌辦至今一年餘,創辦人呂協翰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做這些能賺錢嗎?」還好過去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工作經驗,讓阿翰懂得靈活運用資源,職人淬咖啡館也做出租場地的生意,是不少廣告片的熱門拍攝「景點」,加上每個月舉辦中高齡講座等收費活動,收支還能勉強打平。除了創始店之外,林口分店近期也開張,結合職能治療的複合功能,提供在地中高齡族服務。就這樣,溫溫緩緩的,一杯杯的手沖咖啡將繼續運轉著職人們的第三人生, 傳遞百工的人生況味。想取得職人們的智慧,職人淬粉絲頁每周三公布職人們下一周的班表,只要點杯咖啡,不用預約,便可以親近職人、聊聊天,若想要和某一項領域職人一對一諮詢,每次500元含一杯咖啡,可至104高年級網站預約。原本從事音樂創作的呂協翰,職涯大轉彎經營咖啡館,只是有別於時下流行 的網美打卡店,這間咖啡館多的是象徵智慧、白灰髮中高齡者,阿翰表示,職人淬在創辦之初便是以社會企業營運, 訴求「中高齡再就業」以及鼓吹企業應該為「中高齡職務再設計」。「提早退休=好命」,這是台灣傳統的觀念,主計總處依據勞保請領年齡呈現勞工退休年齡,結果顯示,近二年平均請領勞保年金年齡約61.3歲,意即退休年齡已突破60大關。但相較已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高年齡者雇用安定法 」正討論延遲退休年齡至70歲,兩者仍有一大段距離。台灣「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去年三讀通過,開放雇主以定期契約雇用65歲以上勞工,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延後上路。呂協翰表示,中高齡者擁有豐富的工作資歷,退休後好不容易不為工作綁架,若重返職場多數不為金錢, 也因此對企業主來說,當「金錢」無法驅動中高齡者,且可能必須包容其脾性 ,反而讓企業因嫌麻煩而卻步,這也是為什麼中高齡職務再設計喊了很久,卻未見落實的障礙。他舉職人淬聘雇高年級實習生的經驗為例,因這群5、60歲的中高齡者的工時是採時計,且考量他們的生活型態,因此工作班表是一周前才排定,以便他們調配自己的工作時間,但很多企業的人資是難做到「彈性」這項工作條件。【延伸閱讀↘↘↘】。退休更好玩 咖啡職人也是人生導師。退休警夫婦山林開咖啡廳 「喝1杯,還能做法律諮商」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11 橘世代.健康橘
你是健忘還是早期失智?「失智症篩檢量表」測測看
據統計,目前全球約5000萬人罹患失智症,許多人都知道要提早預防、及早發現、早期診斷,但是這些口號能否落實,有賴全民認知教育,讓它成為日常知識。「台灣失智症協會」大力推動各項政策,希望播下預防種子,期盼與全民共同預約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由於人口高齡化已經成為全球的隱憂,再加上國際衛生組織的重視,關於「失智症」的影片、廣告、或是DM文宣處處可見,但若非有切身之痛,一般社會大眾仍然無法對失智症加以注意。別忘了,失智症並不是專屬於老年人的疾病,年輕型失智症也有可能找上您。失智者在失智症狀出現之前,可能就已經潛藏長達20年的腦部病變,所以,當您還在懷疑自己到底是健忘還是失智時,請花一點時間用「失智症篩檢量表」測測看吧!長期以來關注各項失智症議題的「台灣失智症協會」強調,除了結合政府、民間,以及各領域專業力量,為提升失智者及其家屬生活品質而努力外,倡導失智症預防相關衛教及建立失智友善社區,更是刻不容緩的要務。失智議題納課綱 成人分享學習2019年7月份上映了一部由日本暢銷繪本改編的同名電影《阿嬤,不要忘記我》,是以劇中孫子「小翼」的視角生動描繪出人生無可避免的老化、失智等難題。劇情敘述一位平日極為呵護孫兒的阿嬤,因為記憶力逐漸減退,漸漸地變成一個行為怪異的長輩,例如:任由心愛的植物枯萎、一次吃光一鍋果醬,或是忘記去接孫子、半夜吵著要外出等。種種行徑讓小翼因為害怕而與她日益疏遠,但是這段所有人都很辛苦的過程中,小翼也漸漸從大人口中認識了什麼是「失智症」,並且學會與失智的阿嬤相處。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即以這部電影作為訪談的開始,她表示,這部電影點出了幾個議題,第一個是失智症,第二是照顧分配的問題,第三是學生霸凌的問題,第四是祖孫相處,第五是關於如何認識失智症的教育問題。認識失智症是現代很重要的課題,而且應該從小就開始。湯麗玉指出,根據統計顯示,失智程度為重度與中度者約占26%,輕度與極輕度的患者約有74%,所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相對可以減緩症狀惡化,為此,就必須趁早將失智症相關議題納入學齡孩童的課綱領域中。投入失智症領域已經將近30年的湯麗玉表示,家有失智者,無疑對整個家庭造成巨大的影響。失智症協會在2005年成立「瑞智學堂」,是專為輕度失智者及家屬設計的認知促進課程,目的是為了促進多元認知、延緩失智退化,成立至今已逾13萬人次參與。「其中『永遠記得您講座』必須具備失智者家屬身分者方可參加,經由演講與分組討論,家屬可以做經驗分享與交流,達到互相幫助的目的。其他可以自由參與的則有『家屬必修班』課程教導照顧技巧,提供相關資源與資訊,另外,『記憶咖啡講座』則由家屬擔任講者,著重對一般人做宣導,講者中有許多是已經卸下照顧責任的『畢業生』,他們會將照顧失智家人全程的經驗與大家分享,所以許多處於懷疑或是未確診階段的家屬,因為參加了記憶咖啡講座而解惑。」湯麗玉詳細地為我們說明,指出以不同的課程來教導社會大眾認識失智症,才能夠引領大家由未知的領域進而付出關心。許多人認為失智症是老年人才會罹患的疾病而漠不關心,然而年輕型失智症會對家庭造成更大的衝擊,湯麗玉舉出實際案例︰「有一位50多歲年輕型失智症病人,夫妻兩人經營一家公司,育有3名子女,後來因為公司財務每況愈下,妻子才驚覺先生已經罹患失智症,也因為罹病後的諸多脫序行為,造成孩子莫大的困擾,以致於必須接受學校輔導。這個家庭後來變成了低收入戶。」由此讓我們更加了解年輕型失智症對家庭的影響甚鉅,原本美好的世界會在瞬間瓦解,所以愈早對失智症有所認知,就愈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防降低風險 訓練種子教師向下扎根湯麗玉認為,《阿嬤,不要忘記我》這部電影對小朋友來說是極佳的教材,若是小學老師在課堂上播放之後,將失智症的議題帶回課堂上,將可以成為孩子們參與討論的話題,因為影片或繪本對孩童來說,有聚焦吸睛的效果。她進一步說︰「不論是我們協會或是其他單位、坊間,都有很多與失智症相關的影片、繪本或是教材,甚至於我們的同仁將自製簡單的動畫影片帶到校園去做宣導,都引起熱烈的迴響。所以我們期望以培訓種子教師的概念,藉由老師的力量在各個學校推廣,或是訓練大專院校的學生對失智症有清楚的概念之後,亦可以協助映後座談或討論的活動,如此就有機會讓失智症的衛教在孩童心中深耕,進而帶到各個家庭開枝散葉。」由於少子化時代來臨,照顧人力逐年大幅減少,未來失智症照護已經無法單靠家庭,而將轉變為社區互助照顧的模式。根據統計,目前有95.9%的失智者在社區中生活,所以社區中的失智症病人需要我們共同來關心。對於友善社區的推動,湯麗玉樂觀其成:「因為現在每個縣市的衛生局都可以申請相關經費,來推動當地的友善社區,其中包括了友善天使、友善組織、友善商店等,大家多一點關懷、多一點協助,就會成為失智症病人與社會銜接最重要的橋梁。」失智症協會於2018年負責拍攝製作友善公車、友善警察,以及失智友善「大學生篇」等相關影片,做為各縣市宣導使用素材;他們也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製作一系列失智友善線上學習課程影片,由湯麗玉及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治醫師王培寧、台北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主講,以每支2至3分鐘的短片,傳達有關失智症的知識與最直白的因應方法,希望大家共同來打造失智友善家園。「預防失智、降低失智風險並非熟齡後才開始注意,因為在顯現失智症狀前,大腦的病變已經累積了20年,所以在生活中要積極力行預防失智的種種方法,不論是良好的飲食或是生活習慣,都要從小就開始培養。」湯麗玉認為,對學生做教育宣導是很有價值的事情,亦可間接影響父母親了解「預防失智」的重要性,以防日後成為家人子女的負擔。去年9月28日~29日,失智症協在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舉辦一年一度的「國際失智症月」,鼓勵失智症者勇敢站出來,為自己發聲,也持續促進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失智症協會預計在2020年度將失智症宣導、友善社區及大學生做連結,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可以投入失智症相關宣導,因為現代年輕人的網路行銷、傳播資訊能力都不容小覷,若善加運用,必定會成為宣導失智友善、預防失智的強大生力軍。失智不是一個家庭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事,唯有讓失智症的觀念更加普及,尤其是加強學生的知識推廣,才能夠防患於未然,整體社會亦可以提供失智症病人及其家屬友善的環境與有利的支持。讓大家心手相連,共同預約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9年9月號(NO.90)》【關於更多長照大小事↘↘↘】。張曼娟:照顧者才懂的旅程「辛苦也幸福」。善用長照2.0 寒溪部落同村共養共老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6-11 橘世代.好學橘
想好好規劃退休生活?你可以試試的3條路
從職場上退休,如何對社會貢獻、重塑自我價值?104高年級營運長李明倫觀察發現,許多人七、八十歲仍保持活力和熱情,都是趁著退休後體力還不錯、最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時,大致從3條路徑發展出老後的新生活:路徑一:強化之前興趣中高齡者最大的優勢是經驗價值。李明倫指出,經驗價值除了工作,還有很大一塊是生活層面,「有一些前輩住在一個地方65年,他認識這個地方可能就比我們多十幾、二十年。」他認為,雖然中高齡者可能背不起來太多資料,但很多地方記憶就在他生活裡,根本不需要背,因此104高年級挖掘出許多厲害的導覽員。 例如,何老師是一位牙醫師,因為自己就對建築文化很有興趣,退休後便投入導覽工作。而起心動念來自於,他發現自己到別的的國家,朋友都可以帶他了解當地歷史和建築;而朋友來台灣時,他卻不知道怎麼介紹。後來有一次到英國旅遊,看到當地導覽員是兩位60多歲的中高齡者,他便期望自己退休時可以像他們一樣。因此,何老師鑽研歷史古蹟幾十年,退休後最想做的事,就是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建築與風俗,加上他有日語和英語的能力,帶過許多重要外賓認識台灣。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中高齡導覽員,同樣有著滿滿的熱忱和使命,每次導覽都是好幾個小時不會累。路徑二:發揮自己專業1.工作專業有些人找不到自己興趣,也可以發揮工作專長。例如,李老師是一位76歲的人資主管,有許多大型企業的工作經驗,退休後半年便開始感到無聊,但他認為自己沒有特別興趣,重新培養一個興趣又似乎太晚,後來他發現原來工作就是他最快樂的事。李老師豐富的人生與工作資歷,正好可以提供年輕人一些工作上的建議。退休後,他開始為人力資源後輩開課傳授經驗,還有大企業請他去輔導資遣的員工,由於他在職時就有被資遣過5次的輝煌紀錄,很了解被資遣時的心情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透過自己的經驗分享,便能夠鼓舞和協助到很多人。後來,他成為104高年級的第一位顧問,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李明倫指出,年輕人可能會面對工作的挫折,或在要不要轉換工作之間卡住,李老師可以提供他們一些思考方向,還有很多像他這樣的個別諮詢顧問,涵蓋人資、行銷和業務等不同領域。2.才藝專長有些中高齡女性,雖然很早離開職場,但在生活中練就出家政或烹飪專長。李明倫表示這些傳承很有價值,例如逢年過節阿嬤的家常菜味道總是很讓人懷念,如果一項手藝失傳,味道也就消失了。因此104高年級也挖掘許多達人,很會包北方粽的阿嬤,在端午節教大家包好吃的粽子;也有幫小孩縫學號,發展到成為布藝創作的老師。路徑三:開創新的志業超過70歲的蛋黃哥,退休後總是以小丑裝扮現身,為安養機構的長者帶來歡笑,很難想像他曾經是電信業的高階主管。緣分來自於他退休後開始研究養老院,有一回在美國參觀一間養老院,發現硬體設備都很好,但裡頭卻一點笑聲都沒有,他不希望自己老後也要住在這樣的地方,於是思考怎麼樣讓這些長者們感到歡樂。後來,他在美國學習小丑表演,回台灣後便在各個養老院義演。一份想要回饋社會的心願,遇上自己所關注的養老院困境,讓他開創出新的職涯之路。而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他進一步開課當老師,教更多人學會扮演小丑,並且成立志工團,一起去養老院表演,用愛和歡笑服務需要關懷的長者。【熟齡精選延伸閱讀↘↘↘】。「客庄花甲故事人」壯遊台灣700公里,帶著生命故事走出去!。劉益丞24年「以館為家」 獲志工界最高榮譽「金駝獎」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10 科別.腦部.神經
C肝放著不治療 長庚研究:罹患帕金森氏症機率恐增4成
近年國外田野調查發現C肝患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比例比一般人高,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團隊,分析10年近8萬名名C肝患者的健保資料,發現及早接受治療的C肝患者,比沒有治療的患者相比,減少4成帕金森氏症罹患機率,該研究也在去年刊登於美國醫學期刊:神經醫學(JAMA Neurology)中。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各種退化疾病患者增加,其中神經退化疾病更是大宗,以阿茲海默症為最多,其次為帕金森氏症。林口長庚動作障礙科暨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陳柔賢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於50歲到70歲,常見症狀為顫抖、動作遲緩、僵硬等症狀,困擾日常的生活作習,也常伴隨疲倦、無力感、失智及憂鬱等問題。陳柔賢表示,誘發帕金森氏症的發病原因至今全世界仍無解,但可能的原因有三,基因、神經發炎、外在環境有害物質等。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動作障礙科暨神經科學研究中心黃英儒表示,到目前為止,帕金森氏症僅10%的病人其發病確定和基因遺傳有關,其他大部份病人的發病原因並不清楚。因此在缺乏發病原因或危險因子的情況下,使得帕金森氏症缺乏有效的預防方式。陳柔賢表示,神經發炎被認為是除了基因以外,最大宗可能的致病原因。近年不少間接證據指出,C肝病毒是造成帕金森氏症的原因之一,國外透過動物實驗也證實C肝病毒會侵襲腦部,特別是腦幹使其神經發炎。為了證實各種推論與證據,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研究團隊從2003至2013年台灣的健保資料庫中,找到24萬多位曾得到C型肝炎的病患,再以最嚴謹的方式從中分出各項條件匹配的兩組各3萬多人:一組是曾經接受干擾素治療;另一組是未曾治療過的,再追蹤這10年間各組的帕金森氏症的發生率。陳柔賢表示,結果發現曾接受治療的C型肝炎病患,發生帕金森氏症的機率為千分之4.06,明顯低於未曾治療的病人發生機率為千分之5.51,而且兩組的差異隨時間的增長而遞增,第5年的差距比約30%,第10年則為36%。換句話說,經過干擾素清除C型肝炎病毒的病人,得到帕金森氏症的機會,明顯低於未治療而體內仍有病毒的病人。這結果更進一步證實了C型肝炎和帕金森氏症之間的關聯性。黃英儒表示,這項研究的成就是距離預防帕金森病的可行性再向前進了一大步,後續還需要許多研究來更深入的了解其機轉及各項危險因子的共通點,同時呼籲為降低帕金森氏症的發生機率,罹患C肝的患者應盡早接受治療。
-
2020-06-10 養生.聰明飲食
許多銀髮族都有肌力不足現象! 對抗肌少症,蛋白質不可少
雖然沒有大規模研究調查,但許多掛門診的銀髮族都有肌力不足的現象,甚至有人50歲出頭就有症狀。身體肌肉量不夠,會讓人走路遲緩、容易疲勞、手無力,甚至延伸出其他疾病,這種影響全身的症狀又稱為「肌少症」。 以下幾項可以自我檢測,是否出現肌肉太少的功能性症狀: 1.就算是室內平地,走路遲緩。2.握力不足:取物困難,毛巾擰不乾。3.行動困難:從沒有扶手的座椅站不起來,爬一層樓樓梯需要休息兩三次。4.平衡感變差,跌倒機率增加,一年兩次以上。5.非刻意減重但體重在六個月內減輕5%。6.在綠燈轉紅之前常常來不及過馬路。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隨著年紀增長,本身就會讓身體的骨骼肌肉流失。年過40,肌肉量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10年減少15%的速度流失。如果再加上活動量不夠、營養又不充足,肌肉損失速度更快!年長者咀嚼能力變差,慢慢地就容易變得不愛吃肉。再加上有些高齡者是獨居,為了方便起見會吃前一餐的剩菜,就打發一餐,就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也有些年長者雖然沒有以上問題,但是擔憂飲食太豐盛會導致痛風、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飲食過於節制,也容易導致營養不良。飲食以原型食物為主,減少額外調味飲食「清淡」是正確的,但清淡並不是指不吃這些食物,而是減少額外調味,盡量吃原型食物、原味烹調。年長者胃口原本就較小,消化能力也較弱,因此刻意節食已經無特殊意義。年長者需多食用更多蛋白質類食物雖然年長者活動量較少,但因為肌肉流失較快,為了預防這種情形,年長者反而應該比年輕人吃更多的蛋白質!在腎臟功能正常情況下,年長者需要吃到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公克蛋白質。換算來說,一個60公斤的長輩會需要吃到72公克的蛋白質,約略為5-7份的豆蛋魚肉類,若是素食者,可以用豆腐、豆漿等等取代。這些份量,均衡分配到三餐吸收效果會更好。但是,要量化蛋白質「一天到底要吃幾份/幾克」對年長者可能較困難。大致上來說,雞蛋一顆是一份、一顆雞蛋大小的肉類約是1-2份。整天加起來吃的肉類大約一個巴掌大小及厚度。但是,豆漿、牛奶因水分較多,要一個240cc才算一份。 1.正餐:可以選用雞肉、魚肉,口感鮮嫩,年長者接受度也較高。有時候因為不易咀嚼,年長者會只吸肉汁而將肉類「吐渣」,這時候僅能攝取到脂肪,可能無法攝取完整的蛋白質。因此,如果是豬肉,不妨選用絞肉、肉末製作成蒸肉丸、肉丸湯,在肉丸中添加蛋白及太白粉會更軟嫩。不宜烹煮過久,以免肉質變老。雞蛋,質地細緻的嫩豆腐也可以多吃。 2.兩餐之間:也可以利用蒸蛋、布丁、豆花等蛋白質豐富的小點心。若是自己烹調較為困難不便,藥局門市也有多樣化選擇的高蛋白均衡營養補充品可以購買,當作正餐外的補充。市售也有現成的純蛋白質粉,味道清淡好消化,可以直接添加在任何食物中做補充而不太影響食物原本的口味,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本文經授權摘自《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 高齡營養研究中心》原文請點此
-
2020-06-09 科別.感染科
奇美研究登革熱5大危險因子 患者死亡率近5成
新冠肺炎疫情還沒結束,登革熱流行期又將到來,奇美醫學中心今天發布2015年登革熱大流行時病例研究成果,發現有「5大死亡危險因子」患者死亡率超高,高達近五成,醫師提醒民眾應嚴防;奇美也應用大數據發展人工智能病情預測系統,以2015年奇美醫院處理多達2400個案例,找尋統計數以百計可能危險因子,分析不同因子相關的影響,發現重症患者死亡多非因登革熱本身,而是隨之而來的嚴重併發症。奇美高齡急診科主任黃建程指出,針對登革熱的AI病情預測系統,判斷引發敗血症、必須加護病房與死亡準確率可達8成,對醫師診斷有很大助益;也可針對其他疾病進行相關研究。黃建程表示,台南2015年登革熱大爆發並擴散各地,確診4萬多病例,218人死亡。奇美醫以3院區2015年收治約2400例登革熱分析,發現高齡、低血壓、咳血、糖尿病、長期臥床是5大可能死亡危險因子。病人沒有這些危險因子,死亡率僅約0.2%;有1項危險因子死亡率2.3%;有2項死亡率6.0%;有3項以上死亡率暴升至45.5%。他說,機器以大數據學習建立預測模式,發展人工智能病情預測系統,在醫師看診時可使用即時預測病人預後狀況,輔助診斷,並提供給病人與家屬溝通決定治療方式參考。黃建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提高民眾預防疾病意識,今年目前登革熱病例也較少,但肺炎疫情趨緩解封,天氣也持續炎熱又經常下雨,已進入登革熱流行危險期,民眾應提高警覺,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與肌肉關節痛、全身無力、噁心、出疹等症狀,應盡快就醫。
-
2020-06-09 橘世代.好學橘
日本爺奶用科技當老師 4000名學生來自世界各地!
日本被稱為「課題先進國」,意思是相較於世界各國,日本更早面臨各種亟需解決的課題,高齡少子化就是最嚴峻的課題之一,因此,日本有許多相關產品與服務,希望透過創新的方式解決問題。「Sail」是一個讓長者擔任「日語老師」的線上服務,在高齡少子化的社會背景之下,日本社會勞動力短缺、高齡人口急速增加,「Sail」一方面能協助將到日本工作的外國人增進日文口說能力,一方面讓長者透過與人互動以促進健康,是一個雙贏且實際回應社會問題的創新服務。服務創辦人後藤學(Manabu Goto)在大學時曾有與外國長者視訊聊天的經驗,某次他到東南亞旅行,發現許多人在學習日語,但相當缺乏實際與日本人對話的機會,他將這兩個經驗連結,創造了「Sail」服務。打破年齡、國籍和地理的限制,讓人們互相聯繫起來,是「Sail」的理念。目前約有500名日本長者在使用「Sail」平台,4000人次、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跟著這些長者學習說日語。只要有智慧型手機與上網環境,長者就能下載App開始當「日語老師」。App標榜設計簡單直覺,即使對於科技較不熟悉的長者都能很快上手使用,下載後需要註冊帳號,並選擇感興趣的主題,例如烹飪、歷史、旅行、閱讀等等,之後系統會使用個人興趣作為配對的依據。網站也提供操作步驟說明書及影片,讓長者能獨立操作,跟著指導一步步完成設定。與其說是教外國人說日語,對爺爺奶奶而言,更像是跟年輕人輕鬆地聊天,這些爺爺奶奶雖然不是專業的日文教育者,但他們有著非比尋常的耐心,以及對於日本文化、人情世故的深厚了解。「Sail」期望這些來自外國的日語學習者,不僅可以從爺爺奶奶口中學習正統的日語,更能從交談之間建立對日本文化的認識、熟悉與日本人相處的「眉角」,這對計畫前往日本工作的學員相當有助益。使用Sail服務的學員表示,在聊天時雖然日文說得很糟,但爺爺奶奶總是面帶微笑,耐心地聆聽;也有學員分享,跟爺爺奶奶聊天不僅可以增進開口說日語的信心、在遭遇一些煩惱或人生難題時,也可以跟他們討論,借助他們的人生經驗。擔任「日語老師」的長者則回饋,時常與年輕人談話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變得青春,而在多次與外國人交談後,逐漸從緊張,變得能面對各種國籍的人暢所欲言、侃侃而談;也有長者為了與外國人更有話聊,花時間研究了解不同的文化,生活更加充實豐富。長者是日文活字典、日本文化百科全書,但這些他們原本就擅長的事,平時並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Sail」服務讓他們的能力與他人的需求緊密串連起來,真正發掘、發揮了長者既有的長處。日本電視節目介紹Sail服務(中英字幕):83歲的田口陽子奶奶住在老人住宅,透過Sail幫助想到日本工作的泰國學生練習日語對話 Sail 官方網站 https://sail.helte.jp/guide/※影片、圖片皆由Helte公司(Sail project所屬公司)授權使用※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熟齡精選延伸閱讀↘↘↘】。不因「熟齡」斷求學 53歲重返學校變「新鮮雙碩士」。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6-08 新聞.健康知識+
洗澡吸入三鹵甲烷可能致癌?教授破解三鹵甲烷致癌性
讀者莊先生2020-5-27用臉書簡訊提問:林教授你好,想請問這篇文章表示的吸入三鹵甲烷風險,文章正確性高嗎?洗澡水需要過濾嗎?謝謝你. 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08488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18-4-13發表在TVBS網站的文章,標題是:每天都在吸毒氣?腎臟名醫:這種洗澡方式小心致癌!文章的下面有註明【本文摘自/《如何挑選健康好房子【增訂版】:江守山醫師的安心選屋指南》】。我把文章前兩段的重點拷貝如下:每個人家中的自來水都含有一定量的三鹵甲烷,而三鹵甲烷已被證實會致癌,當我們盡情沖澡或是快活的在熱騰騰的浴缸中泡澡時,漫布的水蒸氣裡,可都是滿滿的三鹵甲烷。國科會曾支持吳焜裕教授進行「毒理機制在風險評估的運用及本土化研究」,…他對中部459位民眾進行問卷調查,…評估國人終生因洗澡,吸入揮發性有機物質(三鹵甲烷等),每百萬人之中有1.43~56.65人,可能會有致癌的風險。我們現在來看上面這段文章到底是有多少真實性。第一,它說《三鹵甲烷已被證實會致癌》,但很不幸的是,這並非事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所發行的致癌物分類專著,三鹵甲烷是被歸類為2B級,而2B級的定義是《對人類有低可能致癌性》,也就是《未被證實有致癌性》。更荒唐的是,《銀杏萃取物》也是被歸類為2B級,而寫這篇文章的江醫師還鼓勵大家吃銀杏萃取物呢!(請看我發表的銀杏能防治失智嗎)。第二,我們來看上面這段文章的三個關鍵詞:《終生》,《每百萬人之中有1.43~56.65人》,及《可能》。先說《可能》好了。這世界上《可能》致癌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想想看,就連豬肉都被歸類為更高的2A級致癌物,那,隨便拋出個《可能會有致癌的風險》,除了嚇唬老百姓之外,還有什麼意義?(有關豬肉致癌,請看我發表的使用手機,腦瘤風險飆三倍?)。再來,《每百萬人之中有1.43~56.65人》就只是推敲出來的數字,而不是實際測到的。縱然是實際測到的,縱然是用最高的56.65來計算,《終生》《每百萬人中有56.65人得癌》算是高癌率嗎?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每年有十萬人得癌,也就是說,每年每百萬人中約有五千人會得癌。那如果把《終生》算是70歲,每百萬人中就約有35萬人會得癌。那,與35萬相比,56.65算是個可怕的數字嗎?更何況56.65就只是個推敲出來的數字,更何況這還是硬把明明是《低可能致癌性》的三鹵甲烷說成是《證實致癌性》。要知道,游泳池也是會產生三鹵甲烷,尤其是室內游泳池的濃度還更高。可是,很多游泳選手每天在游泳池裡訓練至少兩個小時。這跟每天洗個10分鐘的澡,有多大的差別,您應該算得出來吧。何況游泳訓練是需要用力吸氣,而且是吸的很深。那為什麼從來就沒有《游泳選手癌率較高》這樣的醫學報告?為什麼醫學界還鼓勵大家游泳?為什麼高齡101的郝柏村將軍說他的長壽秘訣是每天游泳?寫這篇文章的所謂的腎臟名醫,到底是以什麼出名?有關這一點,我已經在這個網站發表了十幾篇文章討論,例如診斷攝影等於原子彈爆炸?及咖啡醇是壞蛋?名醫搞錯了。這位所謂的名醫也出書說《水是造成台灣癌症的主要殺手》。他說問題是出在自來水添加的氯會形成三鹵甲烷。可是,《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有一篇顏宗海醫師的文章,第一節的標題是《坊間謠言:喝水致癌的迷思》,其中一句是:「根據國內飲用水水質標準,自來水中的總三鹵甲烷濃度是非常微量的,每公升的自來水不會超過0.08毫克,所以不會有致癌疑慮。」想想看,《名醫》大動干戈出書宣傳的東西,竟會被顏宗海醫師說是《坊間謠言》!臉書網頁文青別鬼扯也說:【一位讓人弄不清楚他到底是醫生還是魚販的商人,整天宣稱生活四周都有致癌毒素,告訴大家要追求「零污染」生活,如今自己卻販賣有毒的咖啡,同時還污衊別人的濾掛式咖啡會產生致癌物質,這就導致嚴重的道德倫理問題。】臉書網頁生態綠也說:「違背科學的白袍商人:身為一位醫療專業者,本應以實驗結果為論證、法規調整為手段,這才是一名負責任的科學人。利用醫師身份做生意,卻違背科學方法來製造消費者恐慌、污衊合法業者、擾亂市場信心,這種手段實在玷污了白袍的光環。」《製造坊間謠言》,《整天宣稱生活四周都有致癌毒素》,《違背科學方法來製造消費者恐慌》,這就是這位所謂的名醫如何出的名。再搭上媒體總喜歡用聳動的話題來爭取收視,才會把原本應該是放鬆享受的洗澡,妖魔化成像是在毒氣室裡受刑。原文:洗澡恐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