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7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高階健檢
共找到
15
筆 文章
-
-
2024-08-0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陳明智深耕3年讓新營醫院大蛻變!養生簡單吃,「一天一餐」減重10公斤
衛福部新營醫院院長陳明智,從醫逾30載,長期投入偏鄉醫療照護,也常主動出擊深入社區進行衛教。「先生緣,主人福。」是陳明智很喜歡的一句話,他認為醫病關係,不應該太功利,少一點商場化,多一點關懷、多一點信任,可以讓民眾得到真正的健康。醫師哥一句話 走上外科路59歲的陳明智,出身原鄉,老家在屏東三地門,流露著排灣族原住民熱情,他的父親從小相當重視教育,哥哥陳明德也是醫師,現任高雄茂林區衛生所所長。陳明智說,哥哥一直是他學習目標,實習選擇分科時,因哥哥一句話「你當然就選外科」,因此走上外科之路。除一般外科,陳明智還取得消化系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內視鏡外科等專科執照,在衛福部南投醫院服務時,更取得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碩士,後分發到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升任副院長。恆春第一台刀 出自他之手就任前,他先南下了解恆春醫院狀況,發現院內沒有手術時需要的腹腔鏡,就先向廠商借來腹腔鏡,上任前先運抵,這樣「超前部署」果然及時派上用場。當年陳明智到任約一個月後,幫一位患者做大腸鏡發現腫瘤需開刀,患者直接問要轉去哪裡開刀,陳明智回答「我開啊。」後來手術完成,還是恆春醫院第一台刀。陳明智執業逾30年,臨床經驗豐富。103年完成恆春首例大腸癌微創手術;107年恆春牡丹鄉婦人因車禍嚴重外傷,重大腹部器官受損,馬拉松式手術輸血超過6000㏄,將病人從鬼門關救回;108年於旗山醫院完成首例切除3公斤重如「小玉西瓜」的肝腫瘤切除手術。深耕新營3年 患者漸回流3年多前,陳明智升任新營醫院院長,上任後積極「改造」醫院,除增加加護病床床數、高壓氧等,院外停車場改為無人工管理,收入大幅增加,也計畫興建急診大樓,串聯舊院區。他認為,醫院存在價值,不是只等民眾來看病,而是幫助民眾將健康照顧好。陳明智也把握爭取新營醫院可能曝光度行銷,也深入附近敏惠醫專尋求可能產學合作機會,大新營鄉親都明顯感覺到,新營醫院不再暮氣沉沉,患者也逐漸回流,讓外界看到醫院大蛻變。細數3年多來陳明智在新營醫院大幅改善的軟硬體設備,包括門診及候診區裝修、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病房改造、高階健檢休息室、整修6樓新醫講堂、2樓及3樓的會議室、車牌辨識停車場,購進新型的電腦斷層掃描儀、引進內視鏡影像系統及高壓氧設備、軟體大幅升級,讓就診病人與社區民眾很有感。愛旅遊羽球 一天一餐養生醫療人員工作環境高壓,如何紓壓、養生更顯重要,陳明智熱愛運動,飲食簡單,喜好原形未加工食物,2年多前開始推動「一天一餐」迄今,從一開始不習慣飢餓感,如今成功減重逾10公斤以上。他也熱愛旅遊,閒暇時會前往最愛的日本,更喜歡打羽球,曾獲得第10屆全國醫師盃羽球錦標賽團體賽壯年組冠軍。疫情後更重視同仁身體健康,購置健身器材,並將整修的6樓新醫講堂改造成多功能用途,包括打羽球、桌球等運動或KTV歡唱,預計今年舉辦「新醫盃」羽球賽,號召同仁一起來健身。為確保工作和家庭之間平衡,陳明智認為,最重要的是夫妻間互信相扶持,更感謝另一半在背後默默支持,讓他無後顧之憂。「員工好,醫院才會好,病人才能得到良好照顧。」陳明智說,他注重員工身心健康,改建醫師辦公室、專科護理師辦公室、醫事單位等辦公室,打造舒適幸福職場,改善職場工作氛圍。未來將引進核磁共振(MRI)、建置智慧病房,讓新營醫院也能有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服務。陳明智小檔案● 年齡:59歲● 專長:微創手術、腹腔鏡、甲狀腺超音波及手術、疝氣手術、血液透析用雙腔導管手術、肛門出血結紮、瘡廔管手術治療● 現職:衛福部新營醫院院長●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碩士● 經歷: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旗山醫院副院長、南投醫院外科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醫師、日本昭和大學橫濱北部病院研究醫師● 給病人的一句話:先生緣,主人福。
-
2024-05-26 癌症.其他癌症
確診「癌中之王」多半已三到四期 為何胰臟癌難以早期發現?
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胰臟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易轉移、難診斷,發現時多已晚期,存活率低。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胰臟癌於111年首次擠進十大癌症榜單中,位居第十位。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從相關數據,了解胰臟癌的常見共病、預防與治療趨勢。國內胰臟癌每年就診人數逐漸增加,去年總計有9,550人因胰臟癌就醫。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胰臟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但問題是胰臟癌「就難在早期發現」,若從被診斷胰臟癌且持有重大傷病證明者的資料分析,有高達六成六的患者是在晚期才發現,此時都難以進行手術,僅靠化療或標靶藥物等治療,平均存活期大約只有半年。112年胰臟癌確診患者,四成八是第四期,存活時間極短。「胰臟癌對我而言,非常有感觸。」石崇良說,他的岳母幾年前因胰臟癌而離世,初期毫無症狀,僅時常聽她說胃很不舒服,照了胃鏡診斷為胃食道逆流。平時靠吃胃藥緩解,直到出現黃疸症狀,才發現不是單純的胃病,而是胰臟癌變。此時已經是胰臟癌第四期,癌細胞轉移到全身各處,主動脈被腫瘤包覆,無法透過手術完全清除,僅能做化學治療,診斷到離世就在短短的時間內發生。胰臟癌最棘手的就是「難以被早期診斷」,石崇良表示,依研究顯示,胰臟癌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0%,但到了第四期僅剩下13%。如果從罹患胰臟癌且持有重大傷病卡的人數來分析期別,以去年的數據為例,3,317名持有重大傷病卡的胰臟癌患者,有1,610人在第四期被診斷,占整體約四成八,第三期有581人,等於第三期與第四期的患者占整體的六成六。胰臟癌晚期化療已納給付,另有針對基因突變者的標靶藥。石崇良表示,胰臟癌的治療方式,初期可透將手術改善,晚期治療方式則是採以化療為主,另有標靶或免疫療法等手段。化療藥物如健擇、鉑金類藥物、愛斯萬(複方化療藥)目前健保皆已納入給付;而健保也已給付可用於胰臟癌的標靶藥物,其中一款是針對具有NTRK融合實體腫瘤的患者。至於免疫療法對於胰臟癌的治療效果,目前並不顯著,石崇良表示,各家醫院仍在進行相關的臨床試驗。胰臟癌早期無症狀難察覺,多是自費健康檢查發現。胰臟癌的高風險群仍以高齡者、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為主,石崇良表示,雖然已知胰臟癌最大的難處是「難以早期診斷」,但現階段也難以透過篩檢達到及早預防的效果。他解釋,現行醫療院所的檢驗檢查,都是因應患者主訴的症狀開立相關的檢驗檢查項目,而胰臟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患者根本沒有察覺,且如果只是輕微的胃痛,醫師也僅會針對該症狀做對應的檢查,如胃鏡等。從臨床觀察,多數被診斷為初期胰臟癌的患者,多是自費健康檢查時發現。胰臟癌風險因子太普遍,健保財務難因應「廣篩」。石崇良表示,政府長期以來對於十大癌症推動相對應的癌症篩檢,近年已推動到「五癌篩檢」:乳癌、大腸直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以及肺癌。但胰臟癌的風險因子太過普遍,推動篩檢母數過大,已達到「廣篩」的地步,會使財務難以負擔。雖然腫瘤指標中有一項CA199可以當作判斷依據,但CA199並非胰臟癌專屬的腫瘤指標指數,且準確度未達「精確」標準,也使胰臟癌難推動篩檢。他呼籲如果是罹患胰臟癌的高風險對象,應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可以採取定期健康檢查,防範未然。國內胰臟癌就醫人數逐年增加,據健保資料庫統計,108年到112年罹患胰臟癌就醫的人數,從7,260人增至9,550人,男性略高於女性。胰臟癌患者約九成以上皆需住院治療,但住院不代表都是接受手術的患者,能執行手術者僅占胰臟癌住院人數的10%。胰臟癌就醫人數微幅增加,與健康檢查頻率有關。專家指出,近年胰臟癌就醫人數微幅增加與健康檢查頻率有關,即使如此,早期被診斷的人仍有限,主要因為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檢查工具受限,等到有症狀才就醫,往往已經是晚期,平均存活期僅約半年。近五年胰臟癌就醫人數微幅增加,108年為7,260人、109年7,627人、110年8,229人、111年8,911人、112年9,550人。男女就醫人數差距約一百多人,每年的數據都是男性略高於女性,以112年的數據為例,胰臟癌就醫人數男性4,844人、女性4,706人;如果以年齡層來看,胰臟癌最大宗的就醫年齡層落在60歲到69歲間,有2,841人,其次為70歲到79歲有2,680人。去年9,550位胰臟癌患者中,僅有1,672人執行手術。健保署醫管組副研究員高豐渝表示,依健保資料顯示,112年被診斷罹患胰臟癌的9,550位患者中,僅有1,672人執行手術,主要與胰臟癌多晚期才發現,能夠接受手術者只有早期胰臟癌患者,雖然有部分第二期到第三期的患者也能執行手術,但後續復發率高,醫療團隊執行手術的機率不高。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部主任朱光恩表示,胰臟位處胃的後方,屬於後腹腔器官,由於後腹腔的空間大,胰臟腫瘤擴大的期間,患者幾乎沒有感覺。通常要堵住膽管或是其他部位,患者才會感受到「腹痛」,又或是出現黃疸等症狀才會就醫,此時腫瘤都已經太大,且癌細胞幾乎都已轉移,現行的治療方式效果非常有限。胰臟癌早期患者多靠高階健檢發現,腹超意外發現者極少。朱光恩表示,能夠早期發現的患者,清一色都是透過健康檢查發現,極少數是因為診斷其他疾病,在做腹部超音波時「非常偶然」下被發現。要透過超音波診斷胰臟癌,操作醫師技術要非常好,因胰臟的前方是胃,會擋住胰臟的成影。而現行的腫瘤指標CA199準確度又不高,除非採取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才有機會看得清楚,只是這兩項檢查健保不一定給付,自費價格又昂貴,沒有明確症狀前,幾乎不會使用高階影像檢查。北醫附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寰澤表示,胰臟癌患者典型的症狀為體重快速減輕、黃疸、腹痛,如果有類似症狀,醫師會安排內視鏡檢查。檢查方式就是利用胃鏡,只是前端再加上超音波儀器,讓超音波緊貼著胃照射胰臟,只是這檢查方式也需要有症狀時才會使用。胰臟位置示意圖胰臟位於上腹部,胃的後方,屬於後腹腔器官。因為被胃遮掩,超音波檢查不容易看清楚,臨床上不容易診斷,特別是腫瘤。胰臟腫瘤是否侵犯血管,是能否手術的關鍵。林寰澤表示,臨床上胰臟癌多數不能手術,與腫瘤侵犯到血管有關,通常出現症狀的患者,病灶都已經侵犯到血管,只能投以一般的化學藥物治療。目前健保給付胰臟癌以化療藥品為主,由於療效並不佳,且其餘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細胞療法等都屬於自費項目,導致診斷胰臟癌後約半年,患者就可能因病離世。罹患糖尿病者,有高度機率導致胰臟癌。林寰澤表示,胰臟癌的高風險群為有菸酒癮、高齡、肥胖、高血脂症、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依健保署統計,胰臟癌十大共病中,第二型糖尿病位居第一名,林寰澤說,目前不太確定胰臟癌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罹患糖尿病者,有高度的機率會導致胰臟癌。尤其有些患者沒有糖尿病家族史,飲食也都正常,但突然被診斷罹患糖尿病,不久也診斷出胰臟癌,這類「突然出現糖尿病」的患者,幾乎都是胰臟癌所引起的糖尿病。朱光恩呼籲,高風險者最好45歲之後,每兩年就檢查一次腹部超音波以及胰臟內視鏡,早期發現若能手術治療,胰臟癌也有機會痊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27 醫療.骨科.復健
吞嚥困難讓他四年未吃飽 經治療後可正常飲食還能吃下牛腩麵
彰化縣87歲老先生4年前開始有吞嚥困難情況,體重減輕,讓家人很擔心,直到日前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復健科進行四次的吞嚥治療,老先生終於可以正常進食,甚至可吃牛腩麵,他的兒子在臉書發文說,聽到父親說「終於有吃飽的感覺」,讓他喜極而泣。「我們都會老,都會退化,但請回憶你是如何長大的,就會知道如何善待爸媽的暮年。」老先生的兒子在臉書寫下這段感性的話,有不少臉友詢問家中長輩也有同樣困擾,不知如何治療。四年未吃飽跟吞嚥困難有關老先生的兒子說,4年來父親體重越來越輕,原本一度以為罹癌,還去做了全身MRI高階健檢,但未發現腫瘤,也做了三次胃鏡,證明食道沒問題,但因吃東西容易嗆咳,父親愈吃愈少,寧可餓肚子,也不願冒著嗆到的風險多吃一點,體重因此一路往下掉,後來連吞藥丸都有困難,即使很苦的藥也要咬碎才能吞下去。員榮醫院復健科主任陳冠霖表示,吞嚥看似很容易,其實要用到隨意肌與不隨意肌肌群,由6條腦神經和大約40條受支配的上消化肌肉控制,隨著人老化,慢慢地會有吞嚥困難情形,通常45歲之後就會發生,如喝水時容易嗆到等,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很多,包括肌肉萎縮、組織彈性下降、唾液減少和大腦反應下降等。但老人吞嚥困難常被認為是老化的一部分,而被忽視,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由復健科、牙科、神經內科、家醫科、胸腔科及社區醫療部跨團隊整合,協助有吞嚥困難的老人家,能重新從口進食。誤認吞嚥困難為老化而被忽視語言治療師許哲維說,患者因為年齡大,喝水常會嗆咳,加上口腔肌肉退化及喉嚨上抬力道不足,因此吃完東西後,會有殘渣留在喉嚨,患者常要用力咳一下清喉頭,導致患者寧可餓肚子,也不願多吃一點。團隊評估後先透過包舌運動以及舌頭伸展運動來訓練舌頭肌力與靈活度,再藉由姿勢調整以及不同質地食物練習進食,進食過程中搭配四頻道藍芽連線電刺激吞嚥治療儀)機器貼在患者喉部,機器會發出電流刺激吞嚥困難患者喉部肌肉收縮,將個案吞嚥的能力以視覺化及數據化的方式呈現,並透過電刺激的輔助,逐步訓練進食的穩定度,有效減少進食嗆咳問題。患者兒子說,一個多月前得知員榮醫院復健科有做吞嚥治療,他每周從南投埔里載父親到員榮就醫,經過四次治療,父親竟已可吞藥、吃包子、吃豬腳,像正常人一樣吃飯配菜,甚至也能吃羊肉爐、牛腩麵,父親滿意的說「終於吃飽了」,讓他紅了眼眶,也以自家經驗提醒大家,當老人家有難吞嚥情形,要儘快接受治療,他很感謝員榮醫療團隊讓他父親「終於能再吃飽」。
-
2023-05-24 養生.保健食品瘋
柏格醫生是真的醫師嗎?柏格醫生的評價如何,又有哪些爭議?
我在前天(2023-5-4)發表燕麥會越食越多病?,指出網路上流傳的「燕麥有害論」是幾位網紅杜撰出來的,而其中一位就是所謂的「柏格醫生」。這位「柏格醫生中文健康知識」系列影片的主角其實並不是醫生,而是chiropractor(脊椎按摩師,整骨師)。讀者Elliot寄來一個影片Dr. Eric Berg gets fact-checked(Eric Berg 整骨師被事實核查),指出Eric Berg引用的文獻內容與言論之謬誤,令人瞠目結舌的誤植引用與誤導宣稱,以及分不清LDL-C和LDL-P, 也分不清血清膽固醇和膳食膽固醇。以下是Elliot的後續留言:事實查核系列 (by Gil Carvalho, MD, PhD)(註:該頻道之利益衝突聲明「拒絕一切品牌、商品、贊助、薦證」等盈利目的之合作)*Michael Greger, MD #純素飲食*Eric Berg, chiro #生酮飲食*Paul Saladino, MD #純肉飲食*Sten Ekberg, chiro #生酮飲食 #CleanseDiet/排毒飲食這幾位僅是誇大不實程度太高以及影響力巨大的名字,這類極端飲食/流行飲食的網紅/醫濕們泛濫成災,舉例:Eric Berg, DC,單是英語頻道既有上千萬粉絲訂閱,其他語種(包括上百萬粉絲的華語)加總起來更是難以想像,Berg 算是源頭級的影響力(謠言產地),各語言、各地區、各背景、各平台,尚有更多擴散推廣他言論的網紅,友人笑說「無可奈何下,棄療也是一個選擇。」 #SciComm個人小小的觀察,最高訂閱數與點擊率的商學網紅醫濕 BaD (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裡,DC 整脊師(民間認證)、ND 自然療師(民間認證) 為最大宗,隨之是走鐘的 (board-certified) MD 醫師、(board-certified) DO 醫師、PhD 博士/研究者,GP 全科醫師、MPH 公衛研究者相對之下,比較謹言慎行,也最「網不紅」。網紅營養濕裡,也是相當混亂,營養療師/教練(民間認證)、營養師(民間認證)、運動營養師(民間認證)、合格註冊運動營養師(部分國家)、合格註冊膳食營養師、合格註冊臨床營養師、營養科學研究者,整體概觀,可信度大致上從低~高。另,中醫濕、合格註冊中醫師、藥劑生、合格註冊藥劑師、PharmD 藥學研究者,卡在醫師~營養師之間,有良與無良的皆廣泛存在,民眾要在利用權威偏見 (authority bias) 的「眾師們」裡分清黑白、識讀資訊,確實不易。註解:民間認證,俗稱「花錢買文憑/證書」,裡頭不少訓練僅僅是遠端的「函授」、「線上」,頒發「入學許可」、「結業證書」,連「文憑」都不是,更別說是「學位」。網紅收入來源,主要分成高:自營賣商品(保健食品/保養品/盈養品等)/線上服務(諮詢/檢測/課程/訂閱/會員費/遠距醫療等)/經營媒體帝國中/高:業配/贊助/薦證/代言/廣告/電商導購/聯盟行銷等中:媒體/活動/節目出場費(形象製造商機)/主持費/影像出版品的權利金等中:科學研討會出場費/封口費/喉舌費/撰稿費等(遊說製造輿論)低:社群平台的流量廣告費分成、出版品版稅、Patreon群眾小額捐款支持*部分科學家兼網紅,也有製造研究結果出版的"顧問"業務,販售懷疑,製造科學與輿論間的混淆/模糊地帶*自營線下服務從高到低都有,高的有直銷/非必要手術/高階健檢療/醫美/自費醫療陷阱/開精品超市賣魚/無毒等,低的有增加點自家小診所健保門診費/賣菜/各種小生意*也有很多網不太紅是做開心、使命、慈善、公益、回饋、教育、良心/信任感、交朋友的非盈利內文提及的 Eric Berg 的路線主要是來自於保健食品販售(&各國經銷商)、還有諮詢服務/課程會員費與訂閱費柏格醫生的保健食品在華語世界裡,無論是臺港澳中星馬都有上架通路、跨境代購、一頁式購物(陷阱),甚至是區域經銷商(台灣總代理:柏格健康有限公司,統編:29075726)。隨便亂搜就一堆!台灣及台灣離島:選超商店到店(無宅配)。香港:選宅配(無超商店到店)。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請到蝦皮賣場購買。PS. 拿膳食膽固醇攝取的資料文獻來解釋血清膽固醇含量,忍住不笑有點難捏,一千多萬名粉絲都沒有點進去“稍稍”瞄一眼嗎?!相關文章:桂格麥片含除草劑,但是燕麥會升高三酸甘油酯?燕麥難吃?因為你不會煮燕麥越食越多病?美國心臟協會強力推薦原文:柏格“醫生”被事實核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13 名人.陳亮恭
陳亮恭/微醺夜 4名大叔自剖熟年人生
2023年的除夕夜,四位大叔(三位耳順、一位半百)在研討會及晚餐後的九點,來到鄰近名古屋車站的小店,氣氛微醺之際展開以下對話:大叔想搬往電梯公寓阿弘:你知道東京文京區不到25坪的公寓要價一億日幣嗎?簡直貴得離譜,自從小孩獨立生活搬出去,原本透天厝的家變得很大,把房子換成有電梯的公寓比較實用,但實在貴到無從下手。阿秀:對,我也想換屋,現在房子這麼貴,我家透天厝在京都,阿亮,你要不要來日本置產?我便宜賣你,我再去買電梯公寓。阿亮:我一直羨慕日本的透天厝,有自家院子,在比較郊區的地方感覺生活悠閒,怎麼你們現在都想賣掉,搬到市區公寓?阿秀:除了現在空間需求不一樣外,我腰椎骨刺壓到神經,行動偶爾感到不舒服,我在辦公室都坐在復健彈力球上,隨時伸展腰椎,晚上喝酒後多走幾步就撐不住,必須蹲在路邊休息一下,還被路人以為我醉倒了。阿弘看向旁邊問道:阿文,你太太一個星期回家幾天啊?平常有人陪你嗎?阿文抓抓頭說道:還好,她外地的工作收入不錯,每周還是會回家兩、三天,平常女兒跟女婿會來陪我,我去年退休,剛轉任到私人機構也挺忙的。怕太太只剩半年生命阿弘說道:你們知道嗎?去年我太太突然在右側胸部摸到硬塊,我檢查後覺得很像惡性腫瘤,除了趕快安排就醫外,我突然間覺得人生很無助,想到如果她只剩半年生命,我居然感到害怕!最後雖然檢查正常,一周的煎熬彷彿完整跑了趟人生跑馬燈,然後我看看自己的體檢報告,與同事討論後決定開始吃藥,你們都有吃藥嗎?幾乎全員都有「兩高」所有人都點頭,統計起來,幾乎全員都湊了糖尿病以外的兩高。阿亮說:我很掙扎要不要吃藥,所有指標都算正常,但我看自己的好膽固醇這十年間從90掉到70,壞膽固醇從70到110,我就感受到老化。我學生小周,血液檢驗正常也沒症狀,高階健檢完就附贈兩根心臟支架!又怎麼能預期呢?我血壓更是起伏,休假時很正常,工作都偏高,但天天都在工作啊!若吃血壓藥,整天無力、疲倦,無法工作。阿秀與阿弘同時說:所以我們都吃低劑量降壓藥,膽固醇的藥雖然還沒吃,但很多同事都說該吃了。阿文說:我早就吃啦,血壓、膽固醇、尿酸,一日三顆藥,一切都蠻正常的,阿弘你建議我用新的降血糖藥來減重,但我只要瘦下來,我太太就擔心我是不是得癌症,逼我做各種折磨人的內視鏡。兩個小時,大叔微醺之際暢談熟年生活困擾,阿弘是東京大學老年醫學科教授、阿秀是京都大學教授,現任日本國家研究中心理事長、阿文是剛退休的名古屋大學老年醫學科教授,阿亮來自台灣……。
-
2023-01-29 養生.聰明做健檢
高階健檢項目有哪些?醫師教你如何用健保給付卻有高規格檢查
「小資族健檢」、「尊爵健檢套餐」、「菁英健檢套餐」,進入各家健檢中心網站,項目琳瑯滿目,各式菜單令人眼花撩亂,不知如何挑選。高階健檢價格昂貴,零輻射磁振造影MRI、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正子攝影(PET),如果全包,恐10萬元起跳,值得花大筆錢投資健康嗎?醫策會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委員會召集人洪子仁表示,如以價格來分類,健康檢查可分為三大類:1.基礎健檢以血液、尿液等檢查為主,配合醫師理學檢查,例如,員工健檢,價格約在三至四千元。2.完整健檢以基礎健檢為底,再加上無痛腸胃鏡、腹部超音波、癌動脈超音波等項目,價格約在三萬元上下。3.高階健檢除了完整健檢外,另有磁振造影(MRI)、 電腦斷層(CT)、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 (LDCT)、正子攝影(PET)等高階影像檢查,一般需要兩天,如果全做,費用恐超過12萬元。正子攝影輻射劑量疑慮,已隨科技進步大幅降低。上述非侵入性的高階影像學檢查,分別可篩檢出哪些身體問題呢?● 磁振造影(MRI)以固態組織(腦、肝)為主,可以提早發現腦血管病變,如腦中風、失智等,自費檢查約2.5萬元。● 電腦斷層(CT)以會動的組織(心臟、肺臟)為主,可以偵測出心血管狹窄程度(自費檢查約2.2萬元)、肺部結節(自費檢查約8000元)等。● 正子攝影(PET)掃描全身惡性腫瘤,自費檢查約4萬元。對於卵巢癌、攝護腺癌等生殖泌尿系統癌症,則靈敏度較低。正子攝影給人輻射劑量的疑慮,讓不少民眾為之卻步。洪子仁表示,近年來,影像科技進步許多,也讓常見的正子示蹤劑(18F-FDG)劑量愈來愈低,從一開始的10MCI單位,下降至5MCI單位、3MCI單位,大幅降低輻射量,接受度也隨之增加。洪子仁表示,高階健檢範圍涵蓋腦部、心臟血管、惡性腫瘤等,但費用較高,相對檢查人數較少。以新光醫院健檢中心為例,每月約有600多人接受完整健檢,高階健檢僅約20、30人。精挑細選把握「專案套餐」,也能找到實惠的高階健檢。因費用昂貴,洪子仁建議,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在年滿50時,可以送自己這份健康大禮,健檢結果當成身體健康背景值,再依照健診報告、家族史、生活習慣(是否抽菸、酗酒、熬夜,以及有無運動習慣),由醫師評估後,擬定後續健檢規畫。「只要仔細挑選,也可以找到高CP值的高階健檢。」洪子仁表示,許多健檢中心常在某些節日推出「專案套餐」,費用較為實惠。再者,民眾可根據年齡、性別、家族史,選擇不同的影像檢查項目,例如,超過50歲的男性、有心肌梗塞家族史,就先加選256切等高階電腦斷層,瞭解心血管狀況。機器雖強大,判讀更重要,健檢品質不能只看價格。至於花了大錢、做了高階健檢,結果正常,是否就能萬無一失?洪子仁表示,近年來,許多醫療院所紛紛引進先進的影像檢查儀器,有如軍備競賽,機器滿分,但做最後判讀時,也可能跟不上腳步,如果判讀錯誤,就容易引發不必要的醫療處置,甚至醫療糾紛。「不能只看價格,更應該關注健檢品質。」洪子仁表示,醫策會於民國一百年起推動「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專家委員實地至醫療院所視察健檢中心環境、儀器及醫療人力及判讀品質,目前已有50多家通過審核,取得認證,可作為民眾選擇健檢場所的重要參考依據。五癌篩檢當先鋒當結果異常 高規檢查健保給付什麼是CP值最高的健檢?答案是「國健署成人五癌篩檢」。洪子仁說,健檢不見得一定要花錢,只要符合成人癌症篩檢資格,接受篩檢後,結果異常,就可到院接受進一步高規格檢查,且有健保給付。
-
2023-01-29 養生.聰明做健檢
如何評估自己需要哪些健檢項目?醫曝如何依年齡選效益最高
年假結束,你為自己過去一年的健康打幾分?是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持續追蹤不及格的紅字?健檢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檢、五癌篩檢,為中年以後的你把關健康。至於想做更完整檢查的人,該如何選擇健檢方案,才能達到最高效益?Q:幾歲之後建議開始做健康檢查,多久一次?一般來說,青壯年族群身體情況良好,自覺年輕、有本錢,自費健康檢查的意願不高,健康檢查經驗僅限於高中、大學新生健檢,或是男生入伍健檢,以及進入職場後的勞工健檢。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建議,27、28歲時可以考慮做人生第一次項目較完整的自費健檢,包括,大腸直腸鏡、腹部超音波,以及心電圖、胸部X光,如聽診發現異常,則多加心臟超音波。洪育忠表示,這算是人生基礎健檢,此時紅字比率相當低,但仍建議做一次。此時各項數據即為個人生理基礎背景值,待年紀漸長,再做健康檢查時,就可做出比較。如有心肌梗塞、腦中風、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等家族史,就必須提高警覺,在35至40歲就應接受心血管及癌症等相關篩檢項目,早期發現,早期治療。Q:到醫院或診所健檢,有什麼差異嗎?該至醫院或是診所接受健檢?許多民眾都有過類似選擇障礙,洪育忠表示,大型醫院健檢中心優點在於設備齊全,如檢查結果異常,可直接轉診,接受治療。至於價格上,公立醫院健檢費用通常較低。但醫院健檢動線規畫未盡周全,消費者與就醫病患混在一起,有些人可能覺得不舒服。再者,大部分醫學中心每日可服務的健檢人數有限,可能得排上好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醫策會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委員會召集人洪子仁表示,對於醫院來說,經常就醫的患者為潛在的重要健檢客群,習慣使然,加上病歷完整,這是其優點,但前提是醫院必須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畢竟自費市場與健保截然不同,民眾感受也不一樣。至於健檢診所,大都採美式服務取向,常強調個人化,重視隱私,檢查流程順暢,服務較好,且可提供個人化套餐,滿足需求,但相對於醫院,收費較高。此外,受限於醫療法規,包括,核磁共振(MRI)、正子掃描(PET)、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等檢查儀器,均需設置於一定規模的醫院,診所無法提供這類高階影像學檢查。如至健檢診所,想做上述高階影像檢查,就須再至合作醫院,可能影響檢查意願。Q:健檢有各種套餐,如何評估自己需要哪些檢查?據統計,近五年來,健康檢查為成長最快的醫療服務,在各醫院營收占比中,愈來愈顯重要,各大醫院、健檢中心推出眾多健檢套餐,裡面名稱與檢查項目眾多,讓人眼花撩亂。一般可用年紀作為選擇套餐的參考,洪育忠建議,20、30多歲青年世代,檢查項目為基本血液檢查、腹部超音波、心電圖、胸部X光,至於大腸鏡,因為費用較為昂貴,就看個人經濟能力。至於40、50歲中年世代,則應再加心臟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等心血管檢查,如有早發性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家族史,則考慮運動心電圖及心臟鈣化指數分析等檢查,瞭解心血管狹窄狀況。年逾50,如經濟能力許可,可在醫師評估下,選擇磁振造影(MRI)、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正子攝影(PET)。到了70歲,罹癌風險逐漸下降,健檢應著重於失智、骨鬆、肌少症等項目。Q:愈貴的健檢套餐一定愈好?最好每一種都做?健檢重點在疾病預防,健檢項目並非愈多愈好,愈貴愈好,能否提早篩檢出國人常見的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才是重點。洪子仁表示,如果花了大錢,接受高階健檢,卻因判讀錯誤,反而虛驚一場。以癌症腫瘤標記檢驗為例,腫瘤標記指數高低,與有無腫瘤仍無法完全畫上等號,如果腫瘤標記本身敏感度加上特異性不高,基本上不建議作為健檢項目。Q:收到健檢報告後,如有問題後續應如何因應?幾乎每個人的健檢報告裡都會有紅字,如果是小問題,例如,BMI過高、血壓偏高、血紅素偏高、脂肪肝,在報告裡均會提出建議,調整生活作息,均衡飲食,以及養成運動習慣。如果數字嚴重異常,如腫瘤指數變高,健檢單位就會協助轉診,進一步接受檢查或是治療。最怕的是,初步健檢已現警訊,但卻不當一回事,例如,糞便潛血結果為陽性,卻未到院接受腸胃鏡檢查。或是,乳房觸診後,發現硬塊、X光檢查結果也異常,卻沒至醫院接受切片,延誤早期治療時機。
-
2022-12-1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預防重於治療」是維持健康的鐵律!卓建志守護居民健康,撐起緊急醫療網
「『預防勝於治療』雖是老生常談,卻是健康的鐵律。」這是彰化縣卓醫院院長卓建志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提醒病人保養身體很重要。台灣健康保險制度幾經更迭,卓建志繼承父業,帶領醫護順應政策和時代的變化,穩定中求成長,逐步擴充醫療量能,撐起全縣緊急醫療網一角,守護南彰化平原居民的健康。繼承父志 接手自家醫院台灣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北斗舊名)」,卓建志的父親卓木鐸1950年在繁華北斗鎮開設小兒科診所,雖訂有看診時間,但實際上是全年無休,卓建志印象中的爸爸視病猶親,半夜為急病者看診,免費施藥給窮苦患者,病人和民眾交相稱讚,讓卓建志立志長大也要當個好醫師。卓木鐸購地興建「卓綜合醫院」,卓建志醫學院畢業先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歷練,1987年回自家醫院幫忙,兩年後挑起院務重擔,並整修院舍、添購醫療器材,朝向現代化醫院經營。1992年獲衛生署醫療發展基金補助新建大樓,病床數從60床逐漸增至120床,又因應人口高齡化的疾病,陸續增設骨科、復健科、腦神經內科、家醫科等科別,以及開設泌尿科特別門診。開腦一千元 曾抗議給付低卓綜合醫院1995年更名「卓醫院」,無論哪種院名,卓建志和父親都配合醫療政策承辦國家醫療保險,曾因勞保醫療給付過於低廉,腦部外科手術「一個頭一千元」,時任彰化縣醫師公會理事的卓建志認為對醫病不公平,積極連署南彰醫院抗議,勞保給付獲改善,但好景不長,全民健保1995年開辦,再度挑戰地區醫院生存能力。健保實施 形成「大者恆大」卓建志說,健保實施後又因醫療給付問題,形成「大者恆大」局面,大型醫療體系旗下醫院有區域醫院規模卻留在地區醫院等級,病人流向這些醫院,而且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服務觸角」到處延伸,在卓醫院門前就有4家大醫院設候車站,令人無奈。農業鄉鎮人口快速高齡化,卓建志赴日考察日本護理之家,認為是地區醫院的轉型方向,把自家醫院急性病床漸進式申請改為護理之家病床和洗腎病床,保留20床作為緊急醫療,未來成立社團法人,進一步轉型讓醫院得以永續經營。養生祕訣/3動脈阻塞 調整飲食常健走笑口常開的卓醫院院長卓建志,每天把走路、爬樓梯當運動,自認身體狀況不錯,60歲那年收到太座送的高階體檢大禮,竟檢出心臟三條動脈有兩條完全阻塞、一條阻塞95%,看到報告嚇出一身冷汗,手術後當個聽話病人,按時服藥也定期健檢。「剛回來自家醫院的10年內,眼裡、心裡都只有工作。」卓建志傳承父親的行醫精神,忙到沒時間做休閒運動,全年只有勞動,加上「能吃就是福」飲食不忌口,他坦言沒注意到這樣長期累積下來,體內埋藏了地雷。60歲生日前夕,卓建志的太太說忙了大半輩子,已經有年紀,自己當醫師也該做高階健檢,「妻命難違」,卓建志做生平第一次大體檢,收到的報告顯示:「動脈硬化指數破千(正常值應小於4),心臟三條動脈僅存一條暢通率5%,其餘完全阻塞。」隨即安排裝置心臟支架手術。卓建志表示,40多歲曾抽血做一般檢查,當時尿酸值12(正常男性應低於7)、血脂數值1300多(正常值應低於200),他服藥控制得很好,身體沒有異狀,所以心臟動脈嚴重阻塞,他沒有不適感,玉山攻頂、潛水等運動樣樣來。「度過隱形劫難,我應調整生活形態。」卓建志重新分配時間,經常到溪頭等鄰近山林健走,保持均衡飲食和心情愉悅。「人生赤裸裸的來,什麼都帶不回去。」卓建志說,憂愁不能解決事情,飲食不必特別忌諱,笑咪咪過日子,才不辜負出生走這麼一趟。卓建志小檔案●年齡:67歲●專長:消化外科、內視鏡、超音波、老人急重症的專科醫師●現職:彰化縣卓醫院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學院畢業●經歷: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部總醫師、彰化縣北斗卓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預防重於治療」是維持健康的鐵律。
-
2022-11-14 醫聲.醫聲要聞
開卷有醫|西進大陸、遠征中東 前貿協董事長王志剛打開台灣醫療能見度
台灣各類服務業當中,「醫療產業」發展穩健,而且人才濟濟,從台灣醫療產業的表現,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之際,台灣因為醫療公衛水準高,免受嚴重流行疾病之擾,醫療服務業被政府列為往外拓展台灣服務業的核心重點,名副其實。不過,醫療服務產業由於本質上具有「非營利、懸壺濟世」的使命,有別於一般服務業,二〇一〇年以前,台灣的國際醫療行銷通路有限,國內各部會的資源亦尚未整合。 「礙於預算有限,貿協盡全力地用最少的錢做最大的事。」曾任貿協服務業推廣中心主任、現任產覽暨會議公會秘書長的張正芬回憶,那些年為了行銷與宣傳台灣醫療服務的優勢,王志剛帶頭示範「處處皆可置入」的行銷功夫,只要有演講或致詞場合,他都不忘宣傳台灣醫療服務的優點、鼓吹台灣觀光醫療行程的特色。 ECFA助跑 台灣醫療服務業搶進中國大陸王志剛二〇〇八年七月才就任,當年十月貿協與國泰金控子公司國泰人壽合作推動「兩岸觀光健檢考察團」,國泰金控透過集團資源整合,邀請國泰在大陸地區的高階科技企業保戶及東方航空集團、上海知名醫院代表等共十七人,來台體驗七天六夜的健檢、觀光行程。這個「首發團」開啟兩岸間高端醫療觀光旅遊的風潮,貿協服務業推廣中心規畫此活動的思維是,壽險公司招待企業保戶來台獎勵旅遊,企業保戶可以一來再來,人數和次數不受限制,商機不可小覷。國泰金也能透過與貿協合作的指標團,推廣國泰醫院健檢服務、創造未來兩岸合作商機,並促進國泰在大陸的品牌知名度。大陸「錫安醫療健康管理中心」是另一著名案例。貿協在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底籌組醫療訪問團拜會廣州台商協會,促成引介新光、國泰、長庚、榮總、高醫、萬芳、彰基、童綜合、阮綜合、秀傳、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及利欣美容診所等十八家國內大型醫療院所與該中心簽約合作,並與大陸中山等三家醫院、世界抗衰老協會、達安基因策略聯盟等機構合作,成為貿協首例成功輔導的大陸醫療轉介平台。 台灣的醫療服務業能夠加速前進中國大陸,與ECFA的簽署息息相關。當時正值兩岸打開貿易壁壘的歷史時刻,二〇〇八年台灣經歷二次政黨輪替,工商界刊登大幅廣告,要求執政黨政府和對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免「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二〇一〇年將完成降稅,會對台灣出口產生排擠效果,不利台灣經濟發展。馬政府順應民意並向大陸表達諮商意願,而在雙方已陸續簽署多項合作協議的前提之下,中國大陸也善意回應,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終於在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九日簽署,並在立法院通過後,九月十二日生效實施。ECFA簽訂後,台灣醫療服務業在中國大陸享有超WTO待遇 ,台灣業者可以在台商人數較多的五個省市設立獨資醫院;另外,中國大陸居民所得快速增加,消費能力穩定成長,在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台灣的醫療服務業有更多機會針對中國大陸的高所得族群,發展醫療觀光市場。 名品展拉近台灣醫療服務與大陸民眾的距離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台灣開放陸客自由行,同年的六月九日貿協服務業推廣中心就在瀋陽台灣名品展規畫「台灣觀光醫療形象館」,共有包括長虹、敏盛、華肝基因、安法、大學眼科、哈佛健檢及雄獅等十二家台灣醫療服務廠商與觀光旅遊業者參展,這是台灣觀光醫療首度以形象館方式在台灣名品展試水溫。 當年醫療廠商看準未來陸客自由行商機,例如康聯推出「如同到五星級飯店渡假的高階健檢」、「沒有藥水味、只有咖啡香」;哈佛也以健檢第一品牌的概念行銷大陸市場,醫美廠商爭取大陸市場觀光醫療商機,鎖定大陸商務客,預期這一中高端族群的醫療觀光團,在台灣的消費支出,遠超出一般陸客觀光旅遊支出的一.五倍以上。 由於迴響熱烈,台灣醫療服務專區「健康美麗形象館」自此成為貿協在大陸辦理名品展的亮點之一,王志剛在每場名品展的開幕致詞中,也都特別提及台灣的醫療服務,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拉近大陸民眾與台灣醫療服務的距離。例如二〇一二年青島台灣名品展上,分成美容生技區、健康醫美形象區,在「美容生技區」裡,台灣廠商邀請山東青島參觀民眾體驗面膜、膚質檢測,試喝含玻尿酸有美容效果的飲品,甚至現場使用按摩器,擦用按摩霜,吸引大批民眾嘗試,展覽尚未結束,產品已銷售一空,北京、上海等百貨公司爭相想引進櫃位,也有不少當地企業想經銷這些保健及美容商品。在「健康醫美形象區」,貿協以健康美麗精品體驗館方式呈現,館中有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二〇一二年的巧心展示,如今回頭看,都還是很吸引人的健康醫美體驗。參觀民眾站上「人體組成分析儀」,輸入身高、體重、年齡,兩分鐘就可以拿到彩色的人體健康分析報告,還有現場體驗玻尿酸保濕導入、水感膠原動力光再生、恢復水嫩亮白無瑕的肌膚,活力氧、動力光及神奇的電波拉皮機,可讓鬆弛老化肌膚,立刻恢復緊緻及光彩。這些健檢、醫美業者都還搭配到花蓮、台北觀光的套組,準備健康樂活行程、體驗台灣各地名產,吸引青島民眾。醫療科技方面,設有App互動專區,即利用平板電腦結合醫院及景點,可模擬身歷其境暢遊台灣北、中、南及東部各地;另在舞台區,還有護士教導瘦身操,或者做拼拼樂等互動遊戲。當時青島健康醫美形象館每天都人潮滿滿,大排長龍,體驗健檢或醫美後,不少民眾向現場參展業者及單位諮詢,展現參與台灣健康美麗行程的高度興趣;還有人搭二小時的車,就為了參觀體驗,因為早就聽說台灣的醫療技術及品質、服務都好,而且還可到寶島遊覽,有人聽王志剛開幕致詞介紹健康醫美形象館,談到要做醫美就要做成中華兒女的樣子,還回應王志剛的「召喚」,醫美錢給自己人,別給韓國人賺走。 根據貿協統計的資料,二〇一三年上半年大陸就有近八萬人赴台接受觀光醫療服務。二〇一三年九月南京台灣名品展期間,當地媒體「中國江蘇網」報導指出台灣擁有世界級的醫療美容技術水準,與歐美國家同步,對台灣名品展中的台灣健康醫美館的評論是,「在展示先進技術和體驗健康檢查方面下足功夫。」媒體提到南京民眾關心到台灣醫療觀光的價格,張正芬代表貿協受訪時說,「一般性的疾病診療費用,大約是大陸方面的三分之一。」在治療之前,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也都要進行保證書的簽署,一旦發生問題,可通過當地辦事處、大陸海協會、台灣海基會來解決爭端。 除了健檢和醫美,二〇一三年舉辦的一系列名品展,更力邀台灣名醫到現場,設置醫師諮詢區,和參觀群眾進行交流。二〇一三年北京名品展邀請了台大、長庚、台安及敏盛等四家台灣頂尖醫院的六位專科醫師進駐,包括眼科、心臟科、整形外科、皮膚科及微整形等,展覽期間每天提供民眾免費的專業諮詢。展期最後一天,有一位特別從外省市搭飛機趕到展館的民眾,慕名找上當時駐館的台大醫院簡雄飛醫師,想要修補之前在大陸整型整壞的部分;諮詢後也敲定次年安排於台大醫院手術。台安醫院在產後護理及孕產婦照護領域有豐富經驗,也在北京名品展期間接觸到大陸淘樂思教育管理集團的子公司禦貝,洽談後發現一胎化解禁後,中國大陸育嬰服務市場值得深耕,雙方於是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管理技術交流,提供大陸孕婦及嬰兒更安心、全面的照護。這一年北京名品展還有一場溫馨的「台灣醫療打造健康美麗人生」見證記者會,吸引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社、海峽衛視、東南衛視、廈門衛視等超過三十家媒體的踴躍報導。記者會主角是一名來自北京的郭媽媽,當時北京醫院告訴懷孕已二十周的她,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其肚子裡的寶寶患有先天性唇顎裂,存活率不高,照顧十分不易,建議不要將孩子生下來。她另外又去北京協和醫院看診,醫師表示,這種情況是可以被修補的。於是郭媽媽不放棄希望,透過網路,得知台灣長庚醫院的陳國鼎醫師是這方面的權威,因此毅然決然將小孩帶到台灣接受手術、過程順利,翻轉了郭小弟的命運,使其健康快樂成長。「我認為我的決定非常正確!」郭媽媽在記者會中和大家分享台灣醫療團隊對待病患如家人般呵護,「從入院前聯絡、安排、檢查與治療過程,一直到手術後的一年時間中,醫療團隊的照護與關心沒有停過」,話語裡充滿感謝。 在國際舞台宣傳台灣醫療服務配合政府積極推動醫療服務國際化及產業化,外貿協會也利用各項管道,推廣台灣優質的醫療服務。在海外的考察團部分,前往韓國、泰國、緬甸、蒙古等地,幫醫療相關業者先做好評估和準備。二〇一二年倫敦奧運期間,貿協與英國BBC網站進行網路媒體行銷,讓台灣的健檢醫美能夠快速的讓國外消費者看到,並且持續邀請國際媒體來台體驗與報導。同時,在國外機場刊登觀光醫療燈箱廣告,北京首都、上海浦東等,以及在桃園中正機場華航貴賓室安排數位看板,並與華航合作,在十萬張的登機證背面刊登「健康美麗台灣行」的廣告,就是要將台灣最具特色的醫療服務推廣出去,向廣大的中國大陸居民「發聲」,吸引陸客來台體驗醫療服務以及安排觀光行程。順應陸客消費習慣,貿協鎖定中國銀聯卡,在其宣傳摺頁「台北地圖」上刊登廣告宣傳台灣醫療服務,成功推出「台灣醫療旅遊App平台」,在iOS與Android系統均可以瀏覽。 外貿協會另在四個國內機場負責營運五個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分別是台北松山機場、桃園第一及第二航廈、台中清泉崗及高雄小港機場,提供搭機旅客國內醫療服務資訊及協助,從二〇一三年啟用到二〇一六年階段性任務結束營運,服務業推廣中心統計,期間服務全球各國人數達三十五.九萬人次,推薦提供醫療服務的業者有六十三家。除了大陸市場,貿協也努力在東南亞、穆斯林市場尋找台灣醫療服務發展的可能性,例如組東南亞醫療拓銷團,宣導台灣在重症治療的成功案例,以協助行銷台灣醫療品牌。二〇一二年林口長庚醫院參加貿協舉辦的海外推廣活動,初期在海外辦病友會,邀請曾到長庚醫院治癒的當地病友現身說法,分享來台成功治病經驗,以鼓勵當地病患來台就醫。二〇一三年到林口長庚醫院就醫的國際病患即呈現百分之百成長、二〇一四年更是一五一%的年成長。王志剛任內創設的台灣醫療服務業國際化的模式,後繼者發揚光大,二〇一五年後,貿協同仁協助林口長庚醫院針對不同目標市場採取不同的行銷規畫,例如在杜拜採醫療論壇,將台灣長庚特色醫療介紹給當地醫師,開發當地醫護人員來台代訓方式,或者由當地醫師轉介重症病患到林口長庚就醫的國際醫療商機。對東南亞地區,則是健康諮詢及洽覓醫療轉介合作夥伴,開發國際病患來台就醫。 人道救援 台灣醫療守護健康無國界令王志剛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越南阮氏的案例。二〇一一年十一月,越南最大外文媒體《VN Express》報導越南中部有位Nguyen Thi Ngoc Mai (阮氏玉梅)患有嚴重早衰症,長年受罕見疾病所苦的她,已經有生命威脅。二〇一二年初在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商務組,以及貿協台灣貿易中心駐胡志明市辦事處、台商來億集團、健橋公司與長榮航空等單位協助下,這位實際年齡只有二十七歲,但外表看來猶如七十多歲老婦、罹患「成年型早老症」的越南病患阮氏玉梅跨海來台就醫,阮氏是由弟弟陪伴來台,當貿協與醫療團隊前往接機時,看到的景像,竟像是弟弟陪同媽媽來台就醫。 在中國附醫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陳宏基這位知名整型外科醫師的巧手下,阮氏在台灣終於獲得重生,二〇一二年五月治癒後返國。王志剛認為,這個國際醫療案例,已成功讓台灣醫療走向世界,台灣醫界本著人道救援的精神救助病患,已樹立令人尊敬的典範。經濟部非常認同王志剛的觀點,委託貿協於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一日及五月十六日分別在台北、越南胡志明市舉行兩場國際記者會,希望讓國際人士了解台灣優質的健康照護環境,也可開發國際病患來台治病的醫療服務商機,藉此成功建立台灣健康產業品牌及知名度。阮氏玉梅十歲就發病,來台醫治前,因為沒錢就醫只能吃當地草藥,她在記者會上現身,並說,「我有兩個生日,一個是我出生的生日,一個是我來到台灣的那天,台灣讓我的生命重新燃起希望!」張正芬說,貿協長期推動台灣觀光醫療,但是罕見疾病、急重症的治療,也是貿協努力的目標,這些罕病和急重症的治療,可以證明台灣醫術已超越國際水準,人道救援的國際醫療案例也成功為台灣醫療走向世界的最佳典範,讓貿協更有繼續推廣台灣優質國際醫療服務的動力。 王志剛在貿協董事長任內,醫療服務轉介平台觸角甚至也伸向中東地區。二〇一四年二月,貿協與衛福部合作,由衛福部長邱文達帶領台灣近四十名醫療院所代表,遠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傳推廣我國優質醫療服務,透過貿協在杜拜的台灣貿易中心穿針引線,規畫成立我國在中東地區的第一個醫療轉介平台,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三日,在貿協的見證下,杜拜Zebeel集團與國泰、振興、長庚、中榮與敏感醫院等五家台灣醫療機構簽訂合作意向書,台灣與中東地區的醫療轉介平台正式落實,首發中東醫療團也來台,當日並有三位阿拉伯民眾來台體驗健檢服務。時任貿協副秘書長的葉明水強調首發中東醫療團來台甚具指標性,中東地區因醫師及護理人員短缺、慢性病人口大幅成長,對優質醫療服務需求很高,在此之前,中東人士習慣到歐、美、韓國及泰國等地區治療疾病,相信此次首發團,可感受台灣高品質的醫療技術與服務,而透過口碑行銷,有助更多中東人士來台使用我國優質醫療服務。※ 本文摘自《跨越—王志剛白首話當年產官學生涯》,時報文學出版。 《跨越—王志剛白首話當年產官學生涯》作者:王志剛口述、曾桂香撰文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2/10/14
-
2022-07-13 醫療.腦部.神經
副市長突中風 醫師:不只在冬季夏天也要注意這些情形
台北副市長蔡炳坤在餐會間突發出血性腦中風,情況不樂觀,引發關注,很多人都以為冬天才是中風的好發季節,但醫師表示,從臨床上來看,台灣中風似乎與季節變化無關,特別是夏季從很熱的地方進入冷氣房裡,容易讓血壓飆高,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預後好不好還是要看出血量與部位,特別是有三高、肥胖、抽菸及血管異常者,是危險族群,應維持健康生活形態,才能避免中風。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哲肇表示,發生出血性腦中風,能不能良好恢復,要看出血量與部位,年齡也是一個考量,像是藝人納豆也是出血性腦中風,目前恢復的情況很不錯,可能年輕有加分,而他曾遇過三十多歲中風的患者,因為出血的部位在腦幹,是大腦最重要的部位,即使接受手術也很年輕,恢復的情況仍很差。張哲肇表示,很多人以為冬天才是中風好發季節,但過去的相關研究對氣溫是否影響中風發生率,其實並沒有定論,有的研究認為有、有的認為不影響,在台灣臨床上,一年四季都有中風患者,並沒有說冬天的患者就比較多,夏天數量也不少,可能在溫度劇烈變化時,容易造成血壓高,如果平時血管保養又沒做好,腦部血管脆弱、硬化,就可能破裂出血,造成中風。像是冬天從溫暖的房間內到寒冷的戶外,保暖沒做好就容易中風,夏天則是進出冷氣房,也是容易影響血壓。此外,夏季太熱脫水,血液比較濃稠,會增加缺血性中風機會,太熱休克則會造成血壓低,血送不到腦部的缺血性中風。他表示,腦部一旦出血,如果血量不多,有可能自行吸收,是否手術要看情況,如果顱內壓偏高,可能會造成連鎖效應,讓原本在出血第一時間內未受損的腦部,傷害面積擴大,所以開腦一方面是取出血塊、引流血水,另方面也是降腦壓。而哪些人是中風的高危險群?張哲肇表示,平常有三高、特別是高血壓的患者,要隨時注意血壓的變化,而高血糖與高血脂也會使血管變脆弱;此外,肥胖也是中風的重要因子,臨床上有些熬夜玩3C後中風的病例,多數都肥胖,而長期抽菸,菸中的成分也會影響血管。其他像是有動脈瘤、血管畸型等,也容易血管破裂中風,他建議高危險還是應該透過高階健檢,來確定是否有血管異常,及早預防,而家族中如果二等親中有兩人以上曾發生中風,可能與基因相關,也建議要多檢查。
-
2022-02-17 癌症.其他癌症
胰臟癌早期無症狀 醫師籲高階健檢助揪出癌王
資深藝人巴戈因胰臟癌病逝,胰臟癌名醫表示,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近9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接受治療有助延長存活時間,並建議民眾可做高階健檢,較能早期揪出胰臟癌。巴戈昨天晚間因胰臟癌病逝,享壽68歲。胰臟癌惡性度高,有「癌中之王」稱號,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巴戈的二哥巴箭提及,巴戈向來注意健康,定期做健康檢查,但發現胰臟癌時已是末期。台北榮民總醫院胰臟癌多專科醫療團隊召集人、臨床技術訓練科主任李重賓告訴中央社記者,胰臟位於腹腔,是全身最深的地方,長出惡性腫瘤,一般健檢的超音波、抽血等檢查較不易發現,必須透過高階影像檢查,如磁振造影(MRI),才能揪出癌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8年有2803人新確診為胰臟癌,同年也有2497人因胰臟癌逝世;衛福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也顯示,胰臟癌名列10大癌症死亡率第7名,每10萬人口中,有10.4人因胰臟癌死亡。李重賓說明,胰臟癌早期多半無症狀,僅有長在胰頭的腫瘤可能阻塞膽管,導致黃疸症狀,其餘症狀如上腹痛、厭食胃口不佳、體重減輕、腹瀉等,都是晚期胰臟癌才會出現。李重賓指出,胰臟癌好發於60至70多歲族群,但也有少數20、30多歲的年輕人患病,胰臟癌危險因子包括吸菸、飲酒、家族病史等,男性略多於女性,患有糖尿病與肥胖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也較高。儘管胰臟癌相當惡性,但醫學進步下,已有不少治療武器。李重賓說,若是早期發現,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若出現局部侵犯,則以化療搭配放射治療,若進展到晚期出現遠處轉移,則以化療為主。李重賓提到,晚期胰臟癌病患若未治療,平均僅能存活3個多月,但若接受治療,平均可存活半年到1年,也可讓患者的生活品質提高。而胰臟癌治療需要各領域專業,醫學中心組成跨專科胰臟癌團隊,是治療趨勢。在預防方面,李重賓說,遠離吸菸飲酒、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高油脂、燒烤、醃漬或加工肉品等食物,適度運動並控制體重。李重賓也建議,因一般健檢不易發現胰臟癌,若經濟許可,不妨做高階健檢,有助早期發現病灶。
-
2020-12-24 新聞.健康知識+
健檢項目多 醫師建議做最適合的檢查抓病灶
醫院健康檢查項目琳瑯滿目,民眾常不知道要做哪些檢查,認為愈貴愈好。門諾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戎伯岩提醒民眾,應該要做最合適的健檢,才不會花冤枉錢,又沒找到病灶,延誤治療時間。醫師戎伯岩表示,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除了醫療院所提供的健檢項目,從一般的檢查項目到高端的特別檢查,選擇項目多且各有特色,甚至有些人以為愈貴愈好或檢查項目愈多愈好。不過,民眾首先須釐清自己健檢的目的,不要因人云亦云跟風,建議依個人病史、生活習慣、家族史等方向與醫師討論,規畫各階段可進行的健檢項目。至於多久做一次健康檢查,戎伯岩說,40歲以上的成年人若平常有運動習慣,可以4至5年做一次健檢;但若有不良生活習慣,像是抽菸、酗酒,可能要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一般來說,40歲以上未滿65歲者,建議至少每2至3年接受檢查,如有高風險因子則繼續追蹤,而年滿65歲以上者則應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40歲以下者,建議可從基本的健康檢查項目開始,如有家族病史或不良生活習慣,則可檢測相關項目,確保自身健康狀態。為提供民眾更詳盡的諮詢,門諾醫院開設「高階健檢諮詢門診」,由醫師提供全方位的諮詢與建議,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健檢。
-
2020-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緞鍊退休力/到底健檢應該從幾歲開始?
想要超前部署健康,健檢不可少。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長陳皇光建議,30歲以上,即可透過健檢建立健康數據的基本線,至於健檢項目,可分為一般基礎檢查及針對癌症的特殊考量,視個人狀況家族史,並搭配政府提供的成人健檢或四癌篩檢。除基礎項目健檢,常見癌症也建議定期篩檢。陳皇光建議,年滿30歲即可接受基礎項目健檢,以血液、尿液等常規項目為主,還有體重與腰圍等,檢驗內容包括肝腎功能及血脂、血糖等,可透過這些檢驗了解身體基礎狀況,有無三高等,建議可以每年都做一次,留下自己的健康數據。另外,針對國人常見癌症,例如肝癌,建議民眾一定要了解自己有無B、C肝帶原,因為這是肝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預防大腸癌,衛福部國健署提供的四癌篩檢中有糞便潛血檢查,若參加高階健檢,建議三年做一次大腸鏡。女性則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至少三年一次,預防子宮頸癌;每年一次乳房超音波或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早期偵測有無乳癌。肺癌與心肌梗塞相關檢查,近年受重視。另有兩個近年比較受重視的檢查,分別針對預防肺癌與心肌梗塞。預防肺癌是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可考慮二至三年檢查一次,尤其是有肺癌家族史,更應特別注意;心肌梗塞多是突然發生,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可早期偵有無心肌梗塞徵兆。有一些年輕人認為,健檢是上了年紀的人才要去做的事。陳皇光指出,近年有機會協助科技業健康管理,發現很多年輕員工體重過重、血糖過高、血壓也很高,這些數據異常都不會造成症狀,卻是疾病的危險因子。陳皇光建議,年輕人還是要健檢,至少先接受基礎的常規檢查,了解自己狀況,進行健康管理,如果一直沒有控制,再加上職場太忙,生活作息不正常,熬夜又暴食,十年後可能就疾病上身。熟齡定期口腔檢查,保護牙口就是遠離疾病。而隨著年齡增加,高齡者口腔生理變化速度快,口腔自我修復能力減弱,機能也會逐漸下降,若無法順利咀嚼、吞嚥,容易營養不良,增加罹病風險,更少了許多人生樂趣。再者,口腔是細菌孳生的絕佳溫床,高齡者抵抗力低,建議定期檢查是否有蛀牙、牙周病、口腔黏膜、口腔癌等口腔疾病。健保給付每半年一次全口洗牙,除了清除牙結石,也能讓醫師順便進行口腔檢查,為您的牙口健康把關。台灣大學牙科部名譽教授韓良俊指出,老年人應特別注意口腔健康,除了飯後刷牙,也應避免甜食及火鍋等較熱、燙的食物。他提醒,就算沒碰菸、酒、檳榔,也鼓勵高齡者每半年洗一次牙,順便做口腔黏膜檢查,提早發現可能的癌前病變。調查分析健檢比率未達六成 有人太忙、有人自覺沒問題退休準備調查顯示,63.2%民眾自覺健康狀況良好,但民眾進行健康檢查行為比率未達六成。59.8%民眾每年健檢一次,但定期洗牙、視力、聽力檢查比率皆未達五成。衛福部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長吳建遠表示,多數民眾認為自己健康沒什麼問題,或忙於工作家務,無法安排時間做健檢,輕忽及早預防疾病。台灣大學牙科部名譽教授韓良俊指出,民眾定期洗牙比率低,因為各年齡層都懶得做口腔檢查。每年接受視力檢查的民眾不到40%,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院長蔡景耀表示,台灣眼科醫學會十月調查也發現,有八成民眾擔心視力問題,但為何沒有付諸行動定期檢查,一樣是「知易行難」。 20%-30%的民眾每年定期做一次聽力檢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副院長陳光超表示,應是因為大家覺得「聽得到」就不需要做檢查。他笑說,曾有人問他是不是需要助聽器,讓他很驚訝,但對方反問他,「你有做過聽力檢查嗎?」陳光超恍然大悟,沒有做過檢查,怎知道聽力真的沒問題?「連專業的醫師都忽略了,更何況一般民眾。」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19-12-26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指數高就是罹癌了?先別嚇自己!醫師解釋給你聽
在台灣,癌症已連續28年都是國人10大死因之首,癌症虎視眈眈的威脅,讓許多人在健康檢查時,都以癌症為「假想敵」,也希望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不少健檢套餐中,都包含基本的癌症指數篩檢,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就能得知幾種癌症指數。哈佛健診院長納祖德說,當身體面臨發炎反應或異常分裂增生、甚至是罹患癌症時,細胞會分泌一些特定的物質如蛋白質、多醣體等,進入血液、尿液或身體組織中,此時經由檢測,就會發現這些物質的濃度可能比正常人高。 由於癌症指數篩檢費用不高,檢查起來方便、簡單,不少人會以為這項檢查讓自己安心,但納祖德強調,癌症指數篩檢特異性不高,對癌症判讀的正確率並非百分之百,當指數過高,可能跟其他疾病或身體異常有關,不見得一定是癌症,因此,不能當成早期診斷癌症的依據,建議當指數升高時可當成一項警訊,盡快搭配其他檢查,由醫師專業判斷,找出是否有相關疾病,不要急著下定論。 不過,納祖德也說,即使當癌症篩檢指數正常時,也不代表沒有問題。血液的癌症指數篩檢僅是檢查的一環,還是要搭配臨床上是否有不適症狀、其他影像學檢查以及從頭到腳的理學檢查,初步包括大腸鏡、胃鏡、X光和超音波,若發現異常再進一步做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甚至正子掃描等,以便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及專一性。 國人癌症發生率愈來愈高,納祖德認為,除了大環境中的土地、空氣層出不窮的污染有關,個人有抽菸惡習、多肉少蔬果等不健康的飲食、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影響健康的一大因素。 要預防癌症找上門來,納祖德建議,到了30、40歲左右,應安排第一次的健康檢查,包含抽血、X光、超音波檢查等,即可了解血球、評估肝功能好壞、膽固醇的高低、胸部及肝膽胰脾腎功能狀況等,建立基本的資料,據此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外,往後的健檢報告也可與其相互比較。 但也不見得第一次一定要做高階健檢,可考量自己的其他風險因素,搭配其他進階的檢查,例如:若有消化不良加做胃鏡;有血便加做大腸鏡等檢查;若是B、C型肝炎帶原者應追蹤肝功能、掌握肝臟健康等;有抽菸、嚼檳榔習慣,則要多注意口腔癌的防治等。 而家族的疾病史也是預防癌症時的重大線索,如果有乳癌、大腸癌、攝護腺癌等家族史,可以提早進行相關癌症的篩檢,發現異常早期治療,並且可善用衛生署國健局目前提供的免費篩檢資源。 延伸閱讀: 健檢的尿液檢驗 能揪出什麼病? 年紀輕輕就患上糖尿病? 這項檢查近5成民眾都忽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