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6 科別.感染科
搜尋
高血壓
共找到
2919
筆 文章
-
-
2020-01-16 科別.感染科
控制糖尿病高血壓更要小心流感
慢性病患早為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但施打率有待加強,近年流感重症及死亡個案中,約七至九成罹患慢性病,其中糖尿病排名第一。研究證實,糖尿病友流感住院風險比一般人高三至六倍,醫師呼籲,慢性病患者在農曆年前應接種流感疫苗,安心過好年。研究顯示,罹患慢性肺病(含氣喘)、心血管疾病、腎臟、肝臟、神經、血液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及免疫功能不全者,如HIV感染,感染流感後,不僅可能使慢性疾病惡化,更可能引發併發症,甚至死亡。台灣糖友高達二百廿萬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院長杜思德說,依糖尿病年鑑十年追蹤顯示,糖尿病友總死亡率下降,但肺炎死亡率持續增加,男性增加五成,女性更超過九成。一名四十八歲糖友罹患流感後,因食欲不佳,不敢打胰島素造成血糖升高,因生病臥床,小便次數降低,造成泌尿道發炎引起敗血症,緊急送至加護病房。杜思德說,糖尿病患染上流感,因吞噬細胞能力變差,抗病毒的能力變弱,加上感染造成壓力荷爾蒙升高、血糖上升,若患者因肺炎住院治療,藥物還可能讓血糖起伏不定,不利病情發展。「每年因流感重症死亡率約兩成。」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高血壓學會常務理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說,流感是發炎反應,血管內的動脈斑塊遇到發炎反應會剝落阻塞血管。流感常伴隨著咳嗽,會讓血壓瞬間增加,發燒後沒食欲,若水分補充不夠,影響血液循環,如又天冷,血管收縮,容易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令人擔心的是,全國五百萬高血壓患者中,約三分之一不知自己高血壓,葉宏一指出,高血壓是一種老化過程,血管隨著老化而硬化,以致血壓升高,人一輩子罹患高血壓機率高達九成五。最新研究發現,打流感疫苗會降低心臟病發生率,葉宏一表示,去年歐洲心臟學會和世界心臟年會研究,高血壓患者打流感疫苗可降低死亡風險一成八,降低心臟病四成五。
-
2020-01-15 新聞.健康知識+
每天梳頭100下可健腦、促血液循環?專家科學解析
小細節,可養生,“梳頭百遍,病少一半”就是民間流傳的養生小細節之一。人們相信每天梳頭100下,除了能美髮之外還能健腦,這是真的嗎?“梳頭確實能刺激皮膚,放鬆心情,緩解焦慮,適當梳梳沒問題!”不過,神經醫學專家劉新通指出,請勿將梳頭作為健腦之法,最怕因此錯過真正的護腦知識。說法1:多梳頭可美髮?解惑:小心刺激皮脂腺除了光頭人士,大多數人每天梳頭,只是梳髮次數有多有少。養生保健愛好者多認為,“每天梳頭100下”並非準確數值,只是表明“要多梳頭”。不少美容欄目、時尚雜誌有教“每天梳頭100下,可美髮”,理由是梳頭可以幫助清理頭皮、髮絲上的髒東西,還能刺激頭皮,讓頭部血液加快暢順地流通,因此頭髮能更健康地生長。解惑專家指出,梳頭可清潔、順發不假,但過分強調這一點,往往會導致梳頭者過度刮梳頭皮,導致角質層過快、過多脫落,反而損傷了頭部皮膚的屏障。其次是多梳頭能刺激頭皮不假,但最先受到刺激的是毛囊、皮脂腺,刺激油脂分泌,尤其是油性皮膚者,更不建議過多梳頭。此外,頭部血管,哪怕是毛細血管,都在角質層、顆粒層、有棘層、基底層等下面,在眾多角化細胞的保護下,梳頭這一動作,如非過度用力,並不能真的刺激到它,也就談不上促進血液加快流通而養髮了。說法2:多梳頭可健腦?解惑:放鬆調節可以但無法直接加速血液循環健腦是除了美髮之外,人們對於“每天梳頭100下有益健康”的另一大期望,不時有人引用《延壽書》的說法:“發多梳,則明目去風……”相信的人認為,多梳頭,刺激頭皮,舒張血管,可防治偏頭痛、血管性/神經性頭痛等;多梳頭,可反覆按摩、刺激頭皮,促進顱內血管擴張,加快頭部血液循環,改善顱內供氧,因此可延緩腦細胞老化、促進腦功能,健腦又防衰;多梳頭,可反复按摩、刺激末梢神經,經過皮質傳遞,還能調節腦神經功能等。解惑專家指出,正如上述所言,血管沒有人們想當然的長得那麼淺表,梳頭刺激的是皮膚表層,真的談不上直接加速血液循環,“進行了有氧運動,心跳加速了,血液循環才可能加快!”劉新通說。不過,並不是說梳頭沒用,事實上,梳頭確實能刺激到末梢神經,就像身體其他部位癢了、緊繃了,用手指揉搓、用梳子梳刮,神經有感知,也能止癢、放鬆一樣。但這種放鬆、調節只是暫時的。事實上,中醫確實有按摩頭皮、鳴天鼓等按摩保健手法,鳴天鼓: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外耳道,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然後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緊按腦後枕骨不動,再驟然抬離。鳴天鼓確實容易讓人神清腦爽。此外,還有頭皮針治療法,通過針灸刺激頭部特定部位,是需要執業中醫師規範進行的有創療法。科學護腦有三大招神經科專家劉新通認為,人們重視腦保健是好事,多梳頭期望達到健腦效果,在他看來,一是預防腦卒中,腦血管不堵塞也不出血;二是腦功能要好,預防腦萎縮和功能退變。“這兩點,不是梳梳頭能做到,需要真正科學護腦。”劉新通說。第一招:避免腦損傷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房顫、吸煙、酗酒、超重或肥胖、熬夜、久坐不運動、睡眠紊亂、失眠、焦慮、抑鬱等,都算得上是“埋”在腦功能保障路上的“雷”,臨床醫生甚至認為,這些“雷”九成可以排除,從而預防腦卒中,也就拒絕腦損傷導致的功能障礙,腦自然健康。第二招:提倡適當保健護腦飲食方面,建議多樣化,提倡清淡均衡的地中海飲食,預防肥胖,可延緩腦退化速度。人體內B族維生素充足,對神經細胞有好處,可讓其能量充沛,緩解憂慮、緊張;反之,導致應對壓力的能力衰退,甚至引發神經炎。維生素B來源廣泛,比如豆類、糙米、牛奶、家禽、瘦肉、蔬菜等。長期抗生素治療者尤其要小心B族維生素缺乏。海魚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的食物,可適當多吃,當中的ω3~ω6營養素,對腦認知能力有好處。運動是除飲食之外的護腦保健辦法,可活躍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管保護因子,經常運動者的腦卒中風險可比缺乏運動者低25%~30%。第三招:定期做腦檢查腦部疾病損害腦部功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最大限度保障腦功能。推薦做好基礎腦功能檢測,有上述危險因素者,盡量定期比如一年一次做腦血管、腦功能測試,了解腦的認知能力、計算能力、反應能力等功能的異常變化,及時治療處理。
-
2020-01-15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吃藥讓尿酸降了…關節反而更痛?痛風治療有3階段
尿酸降了,為什麼關節反而更痛?痛風來去如風,常常半夜突襲,關節如刀割、如咬噬、似火燒,痛起來比女人生孩子還厲害,第二天就走不了路,趕緊吃上降尿酸藥,可是怎麼比沒吃藥之前還痛!原來,一味“集中火力”降尿酸並不科學,馬上要過春節了,痛風患者需強忍住胡吃海喝的慾望,嚴把尿酸關。尿酸是人體每天都會不斷產生的一種代謝廢物,80%是細胞代謝分解的產物之一;20%是食物中的嘌呤經過酶分解出來的。正常人體內血尿酸濃度為:男性:150~350μmol/L,女性:100~300μmol/L 。尿酸高,醫學名稱:高尿酸血症。血裡的尿酸之所以多了,一是由於生產多;二是由於排不夠。80%是基礎,每天都差不多;吃進去的20%,決定了體檢報告上“尿酸”那一欄有沒有向上的箭頭。“並非血尿酸超標就一定會痛風,二者存在一定概率關係。”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內科主任醫師蔡小燕說。據統計,約5~12%的高尿酸血症最終會發展為痛風。年輕的患者小胡(化名)剛剛三十出頭,酒肉天天吃,最近體檢查出尿酸高達460μmol/L。雖然目前沒有不舒服,為了避免痛風,他準備吃點藥防範未然。他來到門診諮詢,蔡小燕介紹,並非尿酸高都得吃藥。痛風可分為三個階段: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關節炎發作期、關節炎發作的間歇期。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時期當血尿酸>540μmol/L,醫生通常建議開始藥物治療,將尿酸控制達標。當血尿酸在540μmol/L以下,且沒有關節炎發作及痛風石,並不意味著就可以不理不睬。除了定期監測血尿酸外,要注意控制飲食(特別是減少高嘌呤食物),增加運動,降低尿酸,預防痛風發作。急性關節炎發作期痛風“發瘋”,病人痛苦萬分。快快讓尿酸降下來!一種藥不行,那就幾種藥一起上。“ 大錯特錯,此時不能使用降尿酸藥物!”蔡小燕解釋說。急性痛風服用降尿酸藥,會讓血尿酸劇烈波動,使關節內痛風石表面溶解,釋放不溶性針狀結晶,導致病人感覺更痛苦。所以,痛風急性發作期應禁用降尿酸藥,應在痛風緩解期後慢慢添加降尿酸藥。急性發作時的正確治療應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並進行抗炎止痛。關節炎發作的間歇期這是痛風病人比較舒坦的日子,感覺沒有了疼痛就“沒問題了”,於是很自覺地停藥了。這又是常見的誤區,此時得趕緊用上降尿酸藥。因為有過一次痛風發作後,就像打開了詭異的潘多拉盒子,第2次、第3次很可能接踵而來。降尿酸是個持久戰,敵進我進,敵退我也進。怎樣靜悄悄地把尿酸降於無形之中,不打破平衡,也是一種藝術。尿酸超過臨界值 有無症狀都得治100名高尿酸血症患者當中,大約只有10個患者會出現痛風、關節痛。很多人因為沒有出現痛風就不把升高的血尿酸當一回事,不去治療也不控制飲食。有研究證明,尿酸高的人患高血壓、腦卒中、Ⅱ型糖尿病、腎衰竭的風險都明顯高於常人。換句話說,尿酸結晶析出了沉積在關節,造成關節腫痛,還可能沉積在身體的其他器官,靜悄悄地造成更大傷害,只不過早期可能沒有明顯不適症狀而已。男女尿酸各有臨界值正常嘌呤飲食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不得高於420μmol/L,女性不得高於360μmol/L 。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對於高尿酸血症患者來說,“痛風”就是“明槍”了。所以,雖然沒有痛風發作,但尿酸超標的患者仍然應該就醫治療。本文摘自搜狐網《健康廣東》
-
2020-01-15 科別.心臟血管
血壓升高到多少會「爆血管」?專家舉豬實驗說分明
一位朋友憂心忡忡的跑來找華子,說他在體檢時查出了高血壓,血壓值在160/100mmHg左右。他十分擔心,問華子要怎麼辦,如果他的血壓再升高,那麼升高到什麼程度的時候,血管會“爆”掉呢?華子安慰他別擔心,血管不是那麼容易就“爆”的。一、血壓驟升時最危險經常有人問華子,血壓的高壓和低壓,哪個升高更危險?華子回答,當然是高壓了。因為無論是高壓還是低壓,都是在一根血管裡的壓力,當然是更高的那個更危險。尤其是突然間的血壓驟升,危險性最高。血壓驟升的危險性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如果患者有動脈粥樣硬化,在血壓劇烈的波動下,就可能造成斑塊破潰,形成血栓。一種就是如果患者有動脈瘤,那麼在血壓驟升的情況下,就可能造成動脈瘤破裂,也就是俗稱的“爆血管”。二、多高的血壓血管會“爆”不同患者的血管彈性不同,對血壓的耐受力也不同。比如一個患者年紀較大,動脈硬化程度很高,血管比較“脆”,或是動脈瘤比較嚴重,那麼可能血壓達到160mmHg,血管就扛不住了。如果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患者,血管彈性很好,也沒有動脈瘤,那麼他的血壓達到220mmHg以上,也不會出現問題。曾有人用豬的血管做過一個試驗,往健康的豬血管中加壓,一直加到十倍正常血壓的壓力時,豬的血管才破裂。雖然那個試驗並不嚴謹,但豬與人相似性很高,也就是說,如果人的血管很健康,沒有其他的問題,那麼即使承受較高的血壓,也不會破裂。就好比是汽車輪胎,完好的輪胎可以承受很高的壓力,可是如果輪胎“鼓包”了,在正常壓力下就可能“爆胎”。三、持續的高血壓會傷害血管人體在緊張、激動、寒冷刺激以及劇烈運動等狀態下時,血壓都會升高。但這种血壓升高只是暫時性的,並不會對血管產生傷害。但是血壓持續的升高,就會導致血管出現問題了。我們用“吹氣球”來打個比方,如果把一隻氣球吹鼓後,不放氣,一直讓它保持鼓脹的狀態,那麼氣球壁的彈性就會減弱,氣球壁較薄的地方就會“鼓包”。人體的動脈血管就相當於這只“氣球”,高血壓就是保持“氣球”鼓脹的壓力。在持續的壓力下,動脈血管壁就會失去彈性,變得硬化,血管壁的薄弱處就會“鼓包”,形成動脈瘤。當動脈瘤形成後,此時再有血壓驟升的情況發生,就可能會導致動脈瘤破裂,血管也就“爆”掉了。四、如何消除高血壓的危險高血壓可以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同時也是造成動脈瘤的主要因素。驟升的血壓又是造成粥樣硬化斑塊破潰和動脈瘤破裂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高血壓既可以造成血栓,又可以造成出血。好在高血壓對血管的傷害,並不是一朝一夕就會造成,而是需要五年甚至是十年的累積。只要趁著傷害造成之前,就把過高的壓力降低,把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就可以消除高血壓的危險。而且是控制得越早,對身體的傷害就越小。降壓治療的獲益,來自於降低血壓的本身。無論用任何方法降低血壓都可以,比如說限鹽、限酒,運動、減肥,少吃肉、多吃素等任何方法,只要能把血壓降下來就是好方法。但是如果這些事情都做到了,還不能控制血壓,那就得吃降壓藥了。降壓治療的關鍵在於有效性和持續性,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堅持做,降壓藥物需要堅持吃。具體用藥需要醫生來指導,在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諮詢醫生或藥師。本文摘自搜狐網,作者為三甲公立醫院資深藥師
-
2020-01-15 科別.精神.身心
工作不情願、對人不耐…9題自問評估你是否「過勞」
如果你開始質疑自己在體力、情緒、或心智上的工作能力,也懷疑著自己工作的價值及意義,或許你就是已經「過勞」了。我們應該正視過勞,否則持續性的過勞壓迫會嚴重影響健康。如果你想要評估自己是否過勞,請先問自己幾個問題:1. 工作時是否會變得憤世嫉俗,或者過度嚴厲要求?2. 每天要上班時,你是否感到不情不願,到了工作現場也難以開頭做起?3. 你是否覺得很沒力,不再有辦法維持原本工作時的高生產力?像是設計師想不出新作品,腦袋一片空白。或者是論件計酬的成衣工人,原本一小時能縫上百件衣物,現在只有不到五十件。4. 工作方面不再想學習新的事物,也不想接受任何挑戰。5. 對同事、顧客、客戶、甚至主管都極為不耐煩。6. 不再覺得完成某些工作讓自己獲得了成就感。7. 睡眠或飲食習慣改變,可能會睡不好,或是暴飲暴食。8. 莫名其妙地感到背痛、腰痛、頭痛,或全身不舒服,但也找不到原因。9. 試著用酒精、食物、或毒品麻醉自己。以上這些狀況,可能是憂鬱症、甲狀腺疾病等真正的疾病引發的,所以若你面臨到這些狀況,就需要請教醫師是否與疾病有關,還是由工作過勞引起的!至於為什麼會過勞?不只僅僅與太費體力相關,還有許多因素會導致過勞。● 無法掌控工作:你無法改變工作的時間表、工作量、或工作項目。● 目標不明確:你不清楚主管要的是什麼,你需要達到怎樣的目標。● 工作不合興趣:覺得自己志不在此,愈做愈無趣。● 與雇主價值觀不同:和雇主或主管價值觀不同,造成內心或實質上的衝突。● 工作壓力太大:工作性質太過單調或太過混亂,因此需要用盡全力才能專心面對,因而容易疲憊。● 無暇兼顧家庭:工作時間過長,或工作時間不定,造成失去與家人的聯繫,因而加速過勞產生。● 因工作而生活孤立:覺得自己失去與社會的連結,無人支持,會感到更有壓力。過勞不是邪說,而是真正會影響健康狀況的殺手。過勞者容易感到焦慮、失眠、疲憊無力、變得肥胖、容易中風、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酗酒及藥物濫用的比率也變高。所以當你覺得自己經歷過勞狀況的話,請不要猶疑,而要找醫師檢查是否有其他身體毛病。你也需要並檢視自己工作上的選擇,改變面對工作的態度,尋求家人及社會的支持、再次評估自己的興趣、技能、與熱情所在,養成規律運動、睡眠的習慣也很重要。工作是我們維持生計的手段,也能讓人投注熱情,貢獻社會,但別因為工作而喪失了一切生活,甚至生命。這篇主要取材自美國梅約診所的見解,目前過勞不像高血壓、腎衰竭等病,有明確的數據能讓人建立診斷,若有疑慮,可向醫師當面請教。原文:檢查看看,你過勞了嗎?(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精神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1-14 科別.皮膚
年終忙到不可開交 除了流感還要嚴防「它」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年底總是特別忙、壓力大,身體負荷加重,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流感、肺炎以及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易纏身,忙碌奔波之際,務必小心防範。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紀鑫主任特別提醒,一、二月進入流感高峰,「一燒三痛」是流感主要症狀,即發高燒、頭痛、喉嚨痛、全身酸痛。無論投票或春節返鄉,出入公共場所將提高感染風險,且因病毒會藉由飛沫傳染,選舉造勢嘶喊時也可能會讓疫情擴散。 紀鑫主任表示,曾有住樓上樓下大家族,一個家庭成員得流感,後續三個家庭包括老人、小孩無一倖免,而辦公室一人得,同事陸續中標的情形更是普遍。此外,也要小心流感之後因免疫力低弱,下呼吸道受細菌或病毒入侵引發的肺炎,患者會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狀,嚴重恐引發呼吸窘迫。 感染流感後身體虛弱,或年終忙到不可開交,都會使免疫力下降,這時候更要擔心的是帶狀疱疹。據統計,約每三人就有一人會在一生中罹患帶狀疱疹。曾得過水痘、年紀大以及糖尿病、腎臟病、免疫缺乏者等都是高危險群,增加帶狀疱疹發作風險。得到帶狀疱疹剛開始臉、胸、背皮膚會起紅疹,之後出現類似水痘的水泡,再成結痂,因為是從神經節長出來,所以會發生劇烈的神經痛。急性期恐痛約兩星期左右,好了之後引起的後續神經痛,可能長達三個月以上,嚴重甚至要用強力止痛藥鎮定神經。「痛起來就像電擊、火燒、針扎」是很多患者的真實描述,也有患者痛到失眠、高血壓發作、憂鬱症,生理、心理都承受極大煎熬,若發生在臉部,眼睛角膜受影響,甚至有失明危險。 雖然年紀越大風險越高,但只要免疫力低下,年輕人一樣有機會得到帶狀疱疹。一位30幾歲在外商公司擔任高階主管的年輕爸爸,因海外成立分公司要常出國,加上太太剛生產,不但忙到焦頭爛額,且當新手爸爸壓力也大,得帶狀疱疹一時未發現,孩子出生後,只是抱一下,就將病毒傳給未滿月的兒子,而引發新生兒水痘,緊急住院一星期才慢慢恢復。 流感季高峰期,除了做好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範措施,施打疫苗能降低流感、肺炎的風險,帶狀疱疹也可以藉由疫苗減少發作機會,施打後六週開始發揮功效,研究資料顯示能達到70%的保護力,即使得到,神經痛的比率會大幅降低。建議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施打,就算得過再打,也能降低再發機會。紀鑫主任強調,成人有九成得過水痘,多數人都有得帶狀疱疹機會,大家不知何時會因壓力大使免疫力下降,所以還是建議可以諮詢醫師如何預防。 (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免疫力差帶狀皰疹伺機而動! 身體出現4症狀要有警覺 「皮蛇」好了還很痛是怎麼了? 
-
2020-01-14 科別.精神.身心
大選落幕激動哥姊增2成 除了冷靜醫師教3步驟
台中市62歲陳先生大選落幕後,因支持候選人敗選,心情從選前亢奮到選後失落、難過,情緒失控、失眠,甚至血壓飆高掛病號。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李俊德說,選後因心情低落、失眠等困擾等選舉症候群患者求診患者約增2成,建議先要遠「離」,不要接觸選後新聞、政論節目等,其次是放「空」,找健康、適合方法抒發情緒放空,轉移注意力,例如運動、旅遊、跳舞或做5到10分鐘腹式呼吸、靜坐、閱讀等,第三要「轉」正向轉念,用理性、同理心、尊重觀點看待。台中市中醫師蔡惠君說,選後民眾回歸正常生活,盡量少看政論節目、談政治,要多到戶外走走或運動紓壓,出現失眠的民眾不妨睡前聽聽輕音樂、泡澡舒壓,午後避免飲用咖啡因飲料,睡前飢餓可以吃些蛋、牛奶等富含鈣質跟蛋白質食物以助眠。也可以泡安神茶,成分有茯神,浮小麥、百合、生甘草跟酸棗仁,可以寧心安神,幫助情緒和緩及助眠。李俊德說,陳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選舉每天花很多時間看政論節目,造成晚上睡眠困擾,心情緊繃。選舉結果揭曉後,他支持的對象沒有選上,難過與失落,無法入睡,情緒失控,常發脾氣。陳先生因選舉過程造成明顯的選舉壓力症候群,建議陳先生要做到遠「離」、放「空」、「轉」正向轉念,回歸正常生活作息,多增加散步、運動、到郊外散心、活動等,讓自己放鬆。李俊德指出,選舉後造成的睡眠障礙,以維持就寢與起床規律的時間,是經營良好睡眠的第一準則,白天維持有適當的活動量與運動量,避免睡前思考難題、及談論不愉快話題,睡前有放鬆的行為,等待有睡意才上床,若上床超過20分鐘仍然無睡意,建議下床等待有睡意再上床。
-
2020-01-14 新聞.用藥停看聽
過年別斷藥 慢性病即起可先領
下周就是春節了,年假長達七天。藥師提醒,慢箋領藥日落在春節期間的慢性病患,避免用藥中斷,即日起已開始可以提前至健保特約藥局領藥。針對慢性病病患,醫療院所會開立慢性連續處方箋,通常分三次領藥,每個月一次,讓民眾未來三個月不需掛號就可領藥。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過年期間許多醫療院所休息,或民眾有出遊計畫,但慢性病患用藥最好不要中斷,因此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前次給藥天數的最後一天,若落在七天年假中,都可提前自春節前十天,也就是從一月十三日開始領藥,憑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即到各健保特約藥局預領下個月用藥,避免春節斷藥。使用慢箋領藥者主要為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的三高病患,黃彥儒也提醒,過年期間常有親友送健康食品禮盒,服用三高藥物的民眾最好先諮詢醫師和藥師。黃彥儒表示,例如對於降膽固醇藥物使用者,若再食用紅麴類健康食品,可能使藥效增加,反而過量;另外,常用來作為保護心臟的輔酶Q10,則會和抗凝血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增加出血機率,民眾不可不慎。
-
2020-01-14 新聞.健康知識+
習慣用嘴巴呼吸? 錯誤方式不僅讓你累還可能減壽命
人體是由數十億個細胞所組成,每個細胞都需要攝取足夠的氧氣,有了充足的能量,進行相互分工合作,才能維持生命;一旦呼吸的能力及效率變差,對於身體的健康,就會產生負面且深遠的影響。台灣整合口腔矯正醫學會理事長、牙醫診所院長趙哲暘說明,雖然呼吸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每個人的呼吸方法,可不一定完全正確。如果用錯誤的呼吸方式,會慢慢地導致身體缺氧,因而出現「慢性缺氧症候群」,隨時隨地都容易感到勞累,且常頭昏腦脹,動不動就身體痠痛、肌肉僵硬等,最終造成身體病痛一大堆。錯誤1:用肚子呼吸包括肥胖者、上班族、姿勢不良的人,最容易用肚子來呼吸,舉例來說,坐姿呈現彎腰駝背的人,肺部不容易正常起伏,吸不到空氣的結果,加上頭部重心往前,位於耳垂後方的胸鎖乳突肌,會收縮來維持頭部的姿勢,但也會造成吸氣時,將胸部的肋骨及肋間肌往上拉,反而導致腹部壓力喪失,當橫隔膜鬆弛時,肺部不容易呼吸,就會導致被迫用肚子來呼吸。錯誤2:用嘴巴呼吸如果從小愛挑軟的食物吃,口部咀嚼功能受限,臉部會發育出比較狹窄的臉型,連帶影響鼻腔的結構,當鼻道狹窄就不容易呼吸,可能會不自覺的改用嘴巴呼吸。或是許多老人家也會因為缺乏咀嚼,加上35歲後都有鈣質流失的問題,臉部結構變得狹窄,同樣也會影響鼻腔的呼吸功能,也可能用嘴巴代替呼吸。一般來說,肥胖者容易睡覺打鼾,但許多老人家瘦弱,仍然有咽喉下垂、打鼾現象,這些都是用嘴巴呼吸的癥兆。趙哲暘指出,若是以口呼吸的錯誤方式,影響全身健康不容小覷,目前有學術研究討論到,這可能是導致腺樣體肥大的原因,最後堵塞後鼻腔,引發鼻竇炎、中耳炎或是氣管炎。當鼻子功能不佳,容易增加鼻過敏與鼻塞的症狀,最終也可能造成戽斗或暴牙臉型,口乾舌燥則會導致口腔內酸鹼值降低,也是容易出現牙周疾病與大量蛀牙的關鍵原因;此外,髒空氣直接進入肺部,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感冒,也可能造成胃腸脹氣,而若病菌入侵扁桃腺的話,還可能造成擾人的異位性皮膚炎等自體免疫等疾病。根據目前醫學研究證實,習慣用嘴巴及用肚子呼吸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相較於一般人,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肺炎的風險多了2~3倍;發生中風、癌症的機率多2~5倍;增加攝護腺肥大的風險提高2~6倍。整體而言,壽命更會少活20年之多。正確的呼吸方式,其實操作方法很簡單,想像一下跑步的時候,腹部緊實、屁股夾緊的感覺,胸部起伏變得劇烈,呼吸深且量大。趙哲暘建議,首先,上半身挺直,頭部擺正,腹部內收、屁股夾緊,腹內壓自然提高,此時橫膈膜會往下降,讓肺部活動空間變大,以獲得最大的肺活量,才會有良好的呼吸效率。呼吸時,胸部與腹部是幾乎沒有明顯起伏的,透過橫隔膜往下、往上,來獲得肺活量的增加;只有在運動時,胸部才會有較大的起伏。 延伸閱讀: 嘴破不一定是火氣大 可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空氣品質拉警報! 常吃3類食物養出乾淨肺  
-
2020-01-14 橘世代.健康橘
「睡眠障礙」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有不少罹患失智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的病人有睡眠和生理時鐘障礙,例如:才吃過晚飯,就要上床睡覺;半夜經常醒來,甚至遊走。也有失智病人一大早就把家人全部吵醒、白天嗜睡或作息日夜顛倒等等,形成照顧上的一大難題。近期的醫學研究發現,睡眠障礙不僅是阿茲海默症的精神行為症狀之一,有些患者在發生失智症之前幾年,就開始出現睡眠問題,因而推論:「睡眠障礙」可能是失智症的先驅症狀,甚至是危險因子之一。睡好且睡飽,有助於預防失智發生目前已知類澱粉斑塊在腦中的大量沉積,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主要病變,而且是從失智症狀出現的前二十年左右就開始慢慢堆積了,直到堆積量大至讓大腦無法負荷才發病。近年來有動物實驗發現,「睡眠」有助於老鼠腦內類澱粉斑塊的清除;相反地,被剝奪睡眠的老鼠腦內的類澱粉斑塊則明顯增加。這些現象更讓學者們推測:良好、充足的睡眠可以降低或延緩失智症的發生率,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新招。值得注意的研究發現那麼,在人類是否也有類似研究?強而有力的研究工具有一種「類澱粉蛋白正子掃描」可以偵測到在人腦內沉積的類澱粉蛋白,雖然在台灣尚未能應用於臨床診斷,卻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研究工具。在一篇發表於二○一三年《美國醫學會神經期刊》的論文中,七十位平均年齡七十六歲,參與「巴爾的摩老化長期研究」的老人,回答問卷中關於最近一個月的睡眠時數和品質的問題,並且接受類澱粉蛋白正子掃描,偵測腦中的類澱粉蛋白的沉積量。結果發現:與睡眠時間多於七小時或睡眠品質佳者相比,睡眠時數少(指六小時或不到六小時)或者品質不好(難以入睡、常常醒來、醒來後無法再睡或早早醒來)的人,腦部類澱粉蛋白的沉積量明顯較多。但何者為因、何者為果,或是互為因果,目前還無法確定。在這項研究的七十名參加者中,有一人罹患失智症,三人有輕度認知障礙。將其他六十六位認知功能正常者的資料重新分析,所得到的結論仍然一樣,可見睡眠與腦部類澱粉蛋白的多寡有密切相關。但仍需進行後續追蹤,以探討這幾位腦部類澱粉蛋白沉積量較多的參加者,將來是否也會演變成阿茲海默症患者。客觀的長期追蹤另一篇發表於同一期《美國醫學會神經期刊》的論文,則有六百九十八名平均年齡八十二歲、認知功能正常的社區居民,參與美國芝加哥「拉許記憶與老化研究」的年度追蹤,並接受「載脂蛋白基因E」的檢測(其中一百四十九人具有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罹病率的第四型E基因)。所有參加者一開始都要在手腕上戴十天的「腕動計」(actigraphy)。腕動計約手錶大小,可以記錄全天身體活動的狀態,因而可用電腦公式算出參加者夜間的活動量,藉此來推估整體的睡眠品質──夜間活動量大的人代表睡眠品質不佳。這比用問卷所得的個人回想資料更客觀。平均追蹤三年半後,其中九十八名參加者被診斷為患有阿茲海默症。經過統計分析,發現睡眠品質較佳的人,不僅將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低,對於有載脂蛋白基因E第四型者尤其有效果。在這項研究中,具有第四型E基因的人若再加上睡眠品質不好,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危險率是未帶有此基因者的四‧一倍。但是在睡眠品質最好的那一組,此基因的危險率降到了一‧八倍,這也表示:良好的睡眠,可以抵消基因所帶來的部分罹病機率。睡得飽,睡得好對於阿茲海默症,我們目前無法完全預防,只能藉由後天的努力(比如:受教育和多動腦),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多運動、地中海飲食及從事休閒活動),與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方面著手。如今,很高興又多了一項:睡得飽、睡得好,加入預防阿茲海默症的行列,更有理由睡個好覺了。本文摘自《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寶瓶文化 2018/08/31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13 新聞.用藥停看聽
慢性病用藥過年別中斷 今天開始可提早領藥
下周就開始農曆春節,且由長達七天的連假。藥師提醒,若是慢箋領藥最後日落在春節期間的慢性病患,這段期間要避免用藥中斷,從今天開始就可以提前各健保特約藥局領藥。針對慢性病病患,醫療院所會開立慢性連續處方箋,通常分三次領藥,每個月一次,讓民眾未來三個月不需掛號就可領藥。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過年期間許多醫療院所沒開或是民眾有出遊計畫,但慢性病患的用藥最好不要中斷,因此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前次(上個月)給藥天數的最後一天(藥吃完的日期)若是落在七天的假期當中,民眾都可提前自春節前十天,也就是今天(1月13日)開始,憑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到各處健保特約的社區藥局預領下個月的用藥,以免春節期間突然斷藥。由於領慢箋主要為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三高病患,因此黃彥儒也提醒,過年期間常有親友送健康食品禮盒,服用三高藥物的民眾最好事先諮詢醫師和藥師,不要亂吃。他舉例,紅麴類的健康食品對使用降膽固醇藥物者,可能會加強藥效;另外,常用來作為保護心臟的輔酶Q10,則會和抗凝血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增加出血的可能性。
-
2020-01-13 橘世代.健康橘
用跑步讓自己更年輕! 專家建議這樣做
你今年的新年新希望是什麼呢?是希望看起來更年輕、健康嗎?想看起來不顯老,運動是治本良方之一,無論是為了健康還是安排退休後的生活,維持跑步習慣對熟齡族來說應該是相對容易執行的事情,針對跑步新手,專業的跑步教練有以下5點建議提醒熟齡族群。一、勿跟風 只有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裝備兼具醫護、教練研究所學歷,現為正修科技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系副教授吳志銘建議,初學者應選擇適合自己能力及所需功能的鞋款,而非一味追求潮流或品牌,更不要穿著拖鞋、涼鞋,甚至打赤腳。以剛開始接觸跑步者來說,鞋底較厚的慢跑鞋較能保護雙腳,盡可能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二、PU跑道是最好的練習場在場地的選擇上,對初學者而言,建議以專業PU跑道鋪面為主的田徑場地為佳,像是學校操場,但吳志銘也提醒,要留意路面是否凹凸不平,除非有訓練上的需求,例如準備路跑賽事,才會到河濱的柏油路面或山路地形跑步。另外,吳志銘也提醒跑前的熱身及跑後的收操不能省略,才能減少運動傷害發生的機會。三、做到「7333」 才能維持健康關於跑步的頻率及強度,一直是許多初學者的疑惑,吳志銘認為,應先以培養興趣為主,每周1~3次,若為了健康,至少要達到目前體育署規行的「7333規律運動指標」。所謂「7333」定義,即每週運動3次以上;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運動時會流汗也會喘。四、要跑更久更長 揪一群人跑而許多熟齡族重拾運動習慣,剛開始可能有感自己體能的衰退而信心受挫,吳志銘建議,可在平時跑步的場地、社群媒體或參加跑班,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吳志銘說,根據許多運動動機相關研究指出,同儕夥伴支持所帶來的力量,遠比任何裝備或補給品來得有效,透過跑友鼓勵,可以互相學習,進而養成規律長期的運動習慣。五、高血壓、糖尿病想跑步 先請醫師評估若已有慢性疾病,想要以跑步促進健康的熟齡族,吳志銘建議,近一年內有骨骼關節疾病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熟齡族,在從事跑步前應先諮詢醫師,確認是否可跑步甚至是訓練。血管疾病患者若有進一步需要,則需到醫院心血管專科進行運動心肺壓力測驗。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則應注意運動前血糖與血壓狀況是否允許。。單車族看這篇:2020熟齡單車潮 這樣騎才愈騎愈年輕!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1-13 科別.心臟血管
天氣轉冷心血管患者爆增 醫師:胸悶痛趕快就醫
今天全省各地天氣轉冷,台南市70歲李姓婦人今天上午7點多因胸痛自行前住東門消防分隊求助,李服用隨身攜帶心臟病藥後疼桶解緩,由家人載送就醫。安南醫院今天統計,近一個月來,因心血管疾病到該院求診病患增加約三成。安南醫院心血管中心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韋廷說,天冷氣溫降低,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患者應多加注意,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及冒冷汗等症狀,最好提高警覺,快到醫院就醫。陳韋廷指出,心臟病是我國國民十大死因之一,冠狀動脈疾病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在台灣罹患此病的人數正逐年增加,更值得注意的是,連現在的年輕人都容易得到冠心病,也不能輕忽大意。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又稱狹心症,陳韋廷表示,主要是心臟供應養分的冠狀動脈因長時間膽固醇累積,形成不規則粥塊脂肪,讓動脈硬化與堵塞,導致心肌缺氧壞死。好發於中老年人、有家族病史、抽菸、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性格急躁、壓力過大及缺乏運動的人。陳韋廷說,臨床表現為突然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絞痛,疼痛上達左肩、臂部及頸部,伴有惡心、頭暈、面色蒼白、煩躁心悸、呼吸短促、出冷汗、甚至暈厥等症狀。陳韋廷說,預防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不二法門,就是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平時多攝取高纖低膽固醇食物,烹飪時應以低油、低鹽為原則,維持良好運動習慣、放鬆心情並戒除菸酒。冠狀動脈病已日趨重要,每個人都應提高警覺,盡早正確的診斷與治療,並應注意預防,期能減少冠狀動脈病的發生,永保健康。
-
2020-01-13 養生.聰明飲食
早上空腹喝豆漿營養大打折扣?跟著中醫師喝豆漿養生
【文、圖/摘自幸福文化《豆漿、豆花、豆腐食療大全》,作者王作生】常喝豆漿益處多《本草綱目》記載,豆漿「利水下氣,制諸風熱,解諸毒」。《延年秘錄》上也記載豆漿「長肌膚,益顏色,填骨髓,加氣力,補虛能食。」中醫理論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滋陰潤燥,「秋冬一碗熱豆漿,驅寒暖胃保健康」,常喝豆漿,對身體大有裨益。豆漿的功效鮮豆漿被中國營養學家推薦為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的健康飲品。飲用鮮豆漿可防治缺鐵性貧血。豆漿對於貧血病人的調養,比牛奶作用要強。以喝熟豆漿的方式補充植物蛋白,可以使人的抗病能力增強,從而達到抗癌和保健作用。長期堅持飲用豆漿能防治氣喘病。功效1 保護心腦血管作為日常飲品, 豆漿中含有大豆皂糖苷、異黃酮、大豆低聚糖等具有顯著保健功能的保健因子。多喝鮮豆漿可預防老年癡呆症的發生,可維持正常的營養平衡,全面調節內分泌系統,降低血壓、血脂,減輕心血管負擔,增加心臟活力,優化血液循環,保護心血管,並有平補肝腎、抗癌、增強免疫力等功效,所以有科學家稱豆漿為「心血管保健液」。功效2 降低血糖糖尿病大多是由於不科學的飲食長期積累造成的,不當的飲食往往會影響鎂、磷、銅、鋅、鉻、鈷、鍺等元素的吸收,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最近國外有學者研究證實,豆類飲品具有降血糖作用,豆漿是糖尿病患者極其寶貴的食物,因為糖尿病患者攝取豆漿中的水溶性纖維,有助於控制血糖。功效3 防治高血壓豆漿中所含的豆固醇和鉀、鎂,是有力的抗鹽鈉物質。如果體內能適當控制鈉的數量,便能防治高血壓。功效4 防治癌症豆漿中所含的蛋白質和硒、鉬等都有很強的抑癌和治癌能力,尤其對胃癌、腸癌、乳腺癌有特效。功效5 養顏美膚科學研究認為,女性青春的流逝與雌激素的減少密切相關。鮮豆漿除了含有植物雌激素以外,還含有大豆蛋白、異黃酮、卵磷脂等物質,對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子宮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是一味天然的雌激素補充劑。同時,豆漿還含有一種牛奶所沒有的植物雌激素黃豆苷原,該物質可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每天喝300~500毫升鮮豆漿,可明顯改善女性心態和身體素質,延緩皮膚衰老,達到養顏美容之目的。功效6 強身健體每百克豆漿含蛋白質4.5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1.5克、磷4.5克、鐵2.5克、鈣2.5克,此外,豆漿中還含有維生素、核黃素等,對增強體質大有好處。豆漿飲食指南豆漿的適用量正常成年人每天飲1 ~ 2 次, 每次250~350毫升即可;兒童每天飲200~250毫升為宜。不適宜喝豆漿的人群豆漿雖然很有營養,也不是人人都能飲用或多飲用的,比如: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均不宜食用豆製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腸脹氣。豆漿中含有一定的低聚糖,能引起嗝氣、腸鳴、腹脹等症狀,所以胃潰瘍的朋友儘量少喝豆漿。胃炎、腎功能衰竭等病人需要低蛋白攝取,不宜飲用豆漿。因為豆類及其製品富含蛋白質,其代謝產物會增加腎臟負擔。豆類中的草酸鹽與腎中的鈣結合,會形成結石,加重腎結石的症狀,所以腎結石的患者也不宜飲用豆漿。痛風是由嘌呤代謝障礙所導致的疾病。黃豆中含有嘌呤,黃豆磨成豆漿後,嘌呤幾乎沒有損失,所以,痛風病者不宜飲用豆漿,或者適量飲用豆漿後需減少肉類的攝入量。豆漿 VS 牛奶豆漿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日常營養飲品,其營養價值完全可以和牛奶相媲美,而養生保健價值更勝一籌,大豆皂苷、異黃酮、卵磷脂等特殊的保健因子營養價值很高,可以說,豆漿是「心腦血管保健液」。豆漿與牛奶相比,有五大優勢:1. 豆漿中含植物性保健成分,包括大豆異黃酮、大豆皂苷、大豆多糖、大豆低聚糖,以及其他多酚類物質等。這些成分對於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均有幫助。而牛奶中沒有這些成分。2. 豆漿中含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含量低,不含有膽固醇。3. 豆漿含有膳食纖維。豆漿中以可溶性纖維為主,豆渣中有大量不可溶纖維。牛奶中沒有膳食纖維。4. 豆漿熱量偏低,豆漿蛋白質和脂肪含量的比例是2:1,而牛奶中二者比例是1:1。5. 豆漿作為植物性食品,大豆的污染危險相對於動物性食品要小得多。自己打豆漿更避免了加工中的可能污染和摻假。鮮豆漿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及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素有「綠色牛乳」之稱,其營養價值與牛奶相近,蛋白質含量高達2.56%,比牛奶蛋白質含量2%還要高,並且豆漿中的蛋白為優質植物蛋白;豆漿還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鐵的含量是牛奶的25倍;豆漿中不含膽固醇與乳糖,牛奶中含有乳糖,乳糖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才能分解,進而被人體吸收,但中國多數人體內缺乏乳糖酶,這也是很多人喝牛奶會腹瀉的主要原因。另外,豆漿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大豆皂苷、異黃酮、卵磷脂等幾十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具有降低人體膽固醇,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功效。牛奶裡不含抗癌物質,而豆漿含有五種抗癌物質,特別是其中的異黃酮,是預防及治療乳腺癌、直腸癌、結腸癌的重要物質。喝豆漿的誤區誤區1 早晨空腹喝豆漿建議 如果空腹喝豆漿,豆漿裡的蛋白質大都會在人體內轉化為熱量而被消耗掉,營養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喝豆漿時最好吃些麵包、饅頭等澱粉類食品。另外,喝完豆漿後還應吃些水果,因為豆漿中含鐵量高,配以水果可以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誤區2 往豆漿裡加個雞蛋更有營養建議 因為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抑制蛋白質的消化,降低營養價值。最宜往豆漿中加白糖,加冰糖則更勝一籌。誤區3 豆漿營養豐富,人人都適宜建議 豆漿性平偏寒,因此飲後常有反胃、呃逆、腹瀉、腹脹等反應的人,以及夜間尿頻、遺精的人,均不宜飲用豆漿。另外,豆漿中的嘌呤含量高,痛風病人也不宜飲用。誤區4 豆漿只要加熱就可以飲用建議 飲用未煮熟的豆漿會中毒,因為生豆漿中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質,未煮熟就飲用不僅會難以消化,而且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瀉等中毒症狀。誤區5 豆漿可以用保溫瓶儲存建議 不要用保溫瓶儲存豆漿。豆漿裝在保溫瓶內,會使瓶裡的細菌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將豆漿作為養分而大量繁殖,經過3~4個小時就會讓豆漿酸敗變質。Tips泡豆安全嗎?有人擔心泡豆的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黃麴黴毒素,危害健康。事實上,黃麴黴是在種子類食品受潮時滋生的,它在有一定水分(而不是已經充分吸水的狀態)、同時氧氣充足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如果把食品泡在水裡,氧氣不足,黃麴黴就很難繁殖起來。所以泡豆不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如果擔心豆子在儲藏中被黃麴黴污染,應該先用清水浸泡,然後把泡豆水倒掉,再用清水沖洗幾遍,用清水打豆漿,會更為安全。
-
2020-01-12 新聞.長期照護
精神疾病怕吵 接病友回家過年要輕聲細語別喧嘩
50幾歲的賴先生為思覺失調症患者,退伍後出現幻聽幻覺,現實感相當差,多次發病,甚至暴力攻擊家人,近30年來,幾乎都住在醫院。父母親還在時,除夕一早總會到醫院幫他辦理請假手續,但父母親相繼病逝後,已無老家可回。最近,賴大哥到院探視他,並告知醫師,希望過年期間接弟弟至家裡團聚,這讓賴先生相當開心,逢人就說,「終於可以回家過年了!」最近醫療團隊頻頻向賴先生進行「行前教育」,提點各種注意事項,除了思覺失調口服藥物換成了長效針劑,還囑咐他回家後也要持續服用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藥物,注意口腔衛生,才能開心過年。費心安排 患者也能過好年鹿港基督教醫院長青院區副院長邱南英表示,以往每逢農曆新年,許多家屬將精神疾病親人接回家過年,但部分患者回家後,可能未規律用藥,或是受到言語刺激,以致情緒激動,甚至出現暴力行為,被送至急診,因此,最近幾年返家過年的病友人數明顯減少。此外,許多精神疾病病友住院多年,父母已不在人世,兄弟姊妹也各自有家庭,擔心另一半生氣,不太願意接回長期住院的手足,這也使得過年繼續留院的病人越來越多。不過,也有折衷方案,一名50多歲女性病友同樣面臨沒有老家可回的窘境,但哥哥姊姊費心安排,在除夕前夕總會幫妹妹辦好請假手續,家人一起在餐廳享用大餐,並訂好飯店,讓她住上兩、三天,之後再陪著回到醫院。思覺失調、重度憂鬱 最怕環境變異邱南英表示,對於思覺失調、重度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患者來說,過年回家團聚,可是一件大工程,因為返家容易,但人多嘴雜、互動頻繁,而病患的忍受度又低,家人一句無心的話,可能引爆地雷。此外,精神疾病患者請假回家,少了醫護人員在旁叮嚀,常會忘了吃藥,加上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原本平穩的病情很容易突然惡化。邱南英無奈地說,常見病人開心地坐車回家,但幾個小時後,又被家人送至醫院急診。邱南英說,精神疾病患者對環境因素很敏感,包括溫度、氣壓、晴天、陰天、雨天,任何一點外界的刺激,都可能讓情緒產生極大的變化,如同在平靜的湖面丟下一顆石頭,漣漪持續擴大,最後出現難以意料的激烈場景。親人互動 避免喧嘩吵鬧除了不可控制的環境因素,精神疾病患者與家人親友的互動,更須小心謹慎。以賴先生為例,住院之前,曾攻擊過哥哥,因此,家人在他面前,就不要提及暴力一事,講話盡量輕聲細語,避免刺激患者。由於長期住在機構,許多精神疾病患者相當怕吵,如果身處於喧嘩環境,情緒可能受影響,波動較大。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建議,家屬應該盡量保持安靜,調小電視音量。楊聰財提醒,家屬與病患家人互動時,應以平和及肯定的態度,即使患者很「盧」,也要耐住性子,不要口出惡言。除了在家休息,也可試著一起至戶外走走,多多曬曬太陽。規律用藥 作息正常禁菸酒邱南英指出,精神病病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如為急性病友,每次只能請假四個小時;至於慢性病人,最多可以請假七天。過年前夕,如欲返家,醫療團隊都會給予「行前教育」,口頭約束。例如,生活作息正常,不可熬夜、抽菸、喝酒,最重要的是,務必規律用藥。所幸目前已有長效型針劑,如果擔心忘了用藥,只要換成針劑,血液中藥物濃度就可維持一段時間,發揮藥效。再者,住院病房嚴禁菸酒,有些病人回家後,忍不住抽菸、喝酒。邱南英說,菸酒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降低療效,家人應該多加防範,不讓病友接觸菸酒。邱南英說,如果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穩定,建議家人協助請假,陪同返家過年,只要做好準備,不提往事,全家團圓,都能過好年。萬一患者情緒不穩、行為異常,就應考慮提早回院,接受藥物等治療。精神疾病患者離院叮嚀1. 作息正常,規律服藥。2. 嚴禁菸酒,以免降低藥物療效。3. 盡量保持安靜,調小電視音量。4. 講話盡量輕聲細語,避免刺激患者。5. 互動謹慎,不提往事。6. 耐心應對,不要口出惡言。
-
2020-01-12 養生.營養食譜
七年級夫妻檔的減壓料理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七年級夫妻檔方心妤、李定橋任職高壓、工時長的科技和電商業,自行設計三道減壓又減醣的料理,是朋友來訪時必端上桌的家常菜。兩人為吃得更健康,利用下班時間鑽研營養學,去年雙雙取得保健營養管理師證書,並經營臉書粉絲專頁「健康管理師的營養筆記」分享一手好菜。方心妤說,她62歲的爸爸工作忙碌,患高血壓多年。前幾年接觸很紅的「低GI飲食法」,在營養師建議下,連吃三個月的健康飲食,身體狀況變好。這段際遇讓她和先生想好好鑽研營養,於是投入相關課程和證照考試,並運用在每天的家常料理。除了減醣、減脂,夫妻倆也想設計解除壓力的菜,於是整理能抗憂鬱、補元氣的營養素,把富含這些營養的食材,料理成色香味俱全的好菜。方心妤說,這次推薦的第一道菜「黑穀肉絲蛋炒飯」,是朋友來訪必點的菜。一般白米飯無膳食纖維,不過一碗五穀雜糧米約含八克的膳食纖維,和豐富的B群、礦物質,是抗憂鬱營養素「色胺酸」的食物來源。不但口感Q彈、營養足,也能促進腸胃蠕動。另一道「蛋煎櫛瓜」料理步驟簡易,半小時就能搞定。方心妤說,櫛瓜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核黃素、果糖、胡蘿蔔素以及磷質、鈣質和鐵質等礦物質,營養很全面。中醫認為櫛瓜不寒不熱,很適合幫女生補足鐵和鈣。「甜椒鑲肉」微波加熱也不失美味,是便當菜首選。方心妤說,甜椒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K、鉀、磷、鐵等營養素。一天只要吃一到兩個甜椒,就可以滿足人體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黑穀肉絲蛋炒飯材料:黑穀米(黑糙米/糙米/蕎麥/燕麥/小米)1.5碗、豬肉絲100g(1個掌心)、3顆大蒜切蒜末、洋蔥末1/3碗、蘆筍切丁1/3碗、彩椒切丁1/3碗、雞蛋2顆、醬油少許、鹽巴少許。作法:1、熱鍋下兩大匙油,快到冒煙點約180度到200度時,下兩顆蛋,快速用鍋鏟畫圓炒熟。2、蛋香味出來時,抓一把蒜末與一把洋蔥,持續中大火拌炒,整場火都不停不變化,炒飯就會充滿鍋氣。3、步驟二拌炒約30秒後,下豬肉絲約一個掌心,繼續炒到八分熟。4、下黑穀米,用鍋鏟慢慢撥開所有的飯,邊炒邊撥,不要用切的,輕柔撥。這個動作大概要持續二到四分鐘,重點是讓所有的飯料都伴在一起。5、加入蘆筍與彩椒,繼續邊炒邊撥約一分鐘。6、加入調味料,先下一匙鹽巴,此時也可再抓一小把洋蔥進去繼續炒。7、鍋邊倒入15到20毫升醬油,倒完後要快速炒,讓醬油香氣充滿整個鍋。切記不要炒太久,不然會焦。8、最後下青蔥,翻炒兩下,就能上桌。蛋煎櫛瓜材料:櫛瓜1條、蛋1顆、少量帕瑪森起司粉,橄欖油或葡萄籽油。作法:1、櫛瓜切片,圓圓的一片一片放旁邊備用。2、蛋打散,在攪拌過程中加入少許帕瑪森起司粉,把切好的櫛瓜放進散蛋中。3、平底鍋熱油,油溫控制在160到180度最好。油量可以控制在櫛瓜厚度的一半,半煎炸的感覺。4、櫛瓜每面大概是煎一到兩分鐘後,看到有點金黃色,就可以翻面,然後準備起鍋擺盤。甜椒鑲肉材料:豬絞肉150克,彩椒1顆、蒜頭2顆壓成泥、薑片2片壓成泥、醬油20毫升、味醂10毫升、高麗菜少許。作法:1、甜椒拔掉蒂頭,對半切,內外用清水洗淨。2、將豬絞肉加入醬油、味霖、高麗菜,與薑泥,蒜泥一起攪拌拍打。3、混入一些些三色起司進去絞肉,但非必要。4、完成混合的肉餡塞進甜椒裡,想要焗烤的就在上層灑一些起司絲;喜歡傳統口味就不用放。5、烤箱預熱200度,烤20到25分鐘,即完成。食譜/方心妤提供
-
2020-01-11 養生.聰明飲食
還在挑食不吃蔬菜?4種難纏慢性疾病找上門
「我們家小孩好挑食喔!」王媽媽跟同事聚餐,邊用餐邊抱怨道,小孩嫌青椒有難聞的味道、秋葵口感黏黏的很噁心,吃個飯東挑西撿,挑出來不吃的菜,都比吃進肚子裡的還要多;但同時,她自己也把紅蘿蔔、洋蔥及茄子列入黑名單,整場晚宴下來,所有蔬菜動都沒動過。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已經有調查指出,挑食不只是小孩的特性,不少大人也有此壞習慣。為了提倡正確的營養攝取觀念,減少挑食或偏食引起的健康問題,衛生福利部努力推廣「天天5蔬果」,但是,一些調查也發現「天天5蔬果」對大部分人來說,仍只是口號而已。 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與高雄醫科大學合作研究發現,在515名台灣兒童和青少年當中,經常食用蔬菜或是黃豆產品的兒童,罹癌的風險較少吃蔬菜者減少一半;瑞典的一項大型研究也發現,一天吃不到5份蔬菜、水果的人,往往比較短命,尤其與每天吃5份蔬菜、水果的人相比,每天都不吃蔬菜、水果的人,壽命平均減少3年,研究期間,死亡率也增加約53%。 那麼,不受民眾青睞、被「挑」掉的青菜到底是哪些呢?根據調查指出,最討厭的蔬菜分別是苦瓜、茄子、青椒、紅蘿蔔、A菜、洋蔥、香菇、高麗菜、番茄、空心菜。其他入口網站的調查也發現,秋葵、茄子、韭菜、青椒、南瓜、紅蘿蔔、大蒜、山藥、芹菜、豌豆、芋頭、洋蔥、萵苣、番茄,都是「顧人怨」的蔬菜。 偏偏這些「顧人怨」蔬菜的營養價值都相當高,羅東博愛醫院營養師萬巧羽舉例,像是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豐富,有益於調節體內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青椒是蔬菜中含維生素A、K最多,且富含鐵質,有助於造血;紅蘿蔔則有含量很高的纖維素及硒元素,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同時也含鈣、磷、鐵、鉀、鈉、菸鹼酸及草酸等礦物質,因此,在日本有「小人參」之稱。 為什麼這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不受青睞呢?原因之一,就是有些蔬菜的味道「怪怪」的。例如青椒獨特的苦澀味、苦瓜的苦味、茄子軟趴趴的口感、胡蘿蔔的怪味,山藥、秋葵黏黏稠稠的、番茄的酸味、大蒜、洋蔥的嗆辣等,這些味道都相當不討喜。 萬巧羽認為,長期攝取這種沒有蔬果的飲食,對健康無益,因為她在臨床上看到許多人因為挑食、不愛吃蔬菜,而罹患慢性疾病,長期與藥為伍。以下是不良飲食習慣下,較常見的慢性疾病:1、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是因為少吃蔬菜,多攝取肉類或高熱量餐點,造成肥胖問題,進而引發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又稱為「胰島素阻抗症候群」,是個牽涉多方面代謝異常的症候群,一旦罹患代謝症候群,未來容易罹患包括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 2、糖尿病是個愈來愈兇猛的文明病,此病是因不當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的而引發。近來飲食西化,蔬果攝取不足,因此,第二型糖尿病的罹病率,有愈來愈高的趨勢,且罹病年輕化也愈來愈明顯。 3、高血脂高血脂症有隱形殺手之稱,當飲食不當,引起體內的膽固醇過多時,會積聚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漸漸硬化、狹窄,且長時間無聲無息,沒有任何症狀,但血管壁上粥狀硬化的程度,會愈來愈嚴重,最後將造成血管梗塞。因此,「顧人怨」蔬菜中的茄子、秋葵,可降低膽固醇,應該多吃。 4、高血壓高血壓是種很常見的慢性疾病,65歲以上國人罹患高血壓的比例高達1∕2,相當驚人。高血壓會引起許多併發症,像是腦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等。令人討厭的苦瓜,含豐富的鉀、維生素C、葉酸,維生素A、B1、B2、鐵、鈣、磷,也含有膳食纖維和高量的維生素C,可以和體內的自由基結合,具有抗氧化作用,尤其所含的鉀,可有效降低血壓。 延伸閱讀: 蔬菜要先洗還先切? 營養師告訴你如何處理營養不打折 吃蔬果最怕農藥殘留! 這5種清洗方式只會愈洗愈毒 
-
2020-01-11 科別.心臟血管
高血壓具「亞洲特色」!亞洲患者有5個獨特表現
高血壓是健康的重大威脅。其中,50%的冠心病和卒中死亡發生在高血壓患者中,25%的心血管事件可歸因於高血壓。因此,找出正確應對高血壓的方法,一直是醫學界的重要課題。前不久,由日本自治醫科大學苅尾七臣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繼光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宇清教授等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研究人員組成的專家組發布的首個“亞洲動態血壓監測專家共識”(下文簡稱“共識”)指出,亞洲高血壓患者有其獨特表現。《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給你一套針對亞洲人的科學控壓法。高血壓具有「亞洲特色」 共識指出,亞洲高血壓患者與歐美患者相比,主要有以下5大特徵。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梅顏表示,表現不同,治療手段就必然有所差異。這一共識能為醫生和患者調整用藥帶來一定啟發。 No.1 中風更常見西方人群冠心病更多,而亞洲人群腦卒中更多。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曾刊文指出,中國是全球中風風險因素佔比最高的國家之一,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的中風風險十分突出。數據顯示,中國腦卒中年發病率為250/10萬,冠心病事件年發病率為50/10萬,前者是後者的5倍;而在西方國家,兩者的發病比例大致為1∶1 。No.2 引發疾病的風險更高亞洲人群血壓升高與腦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關聯性比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人群更強。血壓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亞洲人群的腦卒中與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風險分別增加53%和31%,而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人群分別增加24%和21%。不過,與西方人群相比,血壓降低的有益影響在亞洲人中也更明顯。 No.3 對鹽較敏感亞洲人可能具有遺傳傾向的鹽敏感性,即攝入高鹽飲食後,血壓增高幅度高於歐美人。調查顯示,中國六成高血壓患者都屬於“鹽敏感性高血壓”。這種敏感可能與中國人本身吃鹽多的習慣有關。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小於5克。 No.4 肥胖因素影響不同肥胖對血壓的影響在亞洲人和歐美人中也有所不同。與歐洲人相比,亞洲人可能會在體重指數(BMI)較低且BMI增幅較小的情況下,出現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 No.5 隱匿性高血壓更常見隱匿性高血壓是指在診室測量血壓是正常的,而在診室外血壓升高,包括清晨、日間和(或)夜間血壓升高。亞洲人隱匿性高血壓患病率高,究其原因,與血壓晨峰現象、睡眠呼吸暫停及睡眠障礙等導致的夜間血壓高有關。研究證實,血壓晨峰現象及夜間高血壓更易導致腦卒中、心梗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亞洲人的白大衣高血壓(即在診室測量時血壓升高,而在診室外則血壓正常)也高於歐美人。此外,亞洲人冬季血壓值較高。比如,日本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會在冬季增加,中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更易在冬季出現。針對亞洲人的「降壓法」 針對亞洲人高血壓的特點,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高血壓病區主任趙秋平給出以下治療建議和措施。 1.生活方式調整減鹽對控制血壓尤為重要,鹽攝入量過高會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的風險。減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佳干預措施之一,也是性價比最高的改善人口健康的方法之一。對於口味較重者,可嘗試階段性減鹽,即每月或每年減少5%的鹽攝入量。以下食物要少吃:加工肉製品、醃製食品、果脯類、腐乳等高鹽食物。醬油、番茄醬、甜麵醬、味精、雞精等含鈉量較高的調味品。白麵包片、泡麵、披薩等高鹽主食。 2.控制體重超重、肥胖是升高血壓和引起心腦血管病最危險的因素之一。數據顯示,在40~50歲肥胖者中,高血壓發生機率要比體重正常者高50%;體重越重,患高血壓的危險性也就越大。研究發現,體重每減輕10公斤,血壓就會降低5~10毫米汞柱,高血壓患者控制好體重就能更好地控制血壓,同時降低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危險。控制體重的最佳方式是堅持鍛煉身體和適度調整飲食,不要亂用減肥藥,也不提倡過度節食減肥。 3.遵醫囑調整藥物共識指出,應根據亞洲人的發病特點選擇降壓藥。長效鈣離子拮抗劑(地平類降壓藥)血藥濃度持久,能平穩降壓,改善血壓波動,可能更適合亞洲高血壓患者。對於單藥效果不佳的,可將鈣拮抗劑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普利類)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沙坦類)聯合使用。不過,藥物調整要由專業醫生經過評估來進行,患者切勿擅自調整用藥。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20-01-11 科別.心臟血管
走五百公尺休息5次被妻笑 中年男血管已幾近塞爆
彰化縣48歲科技男林先生日前帶妻兒到木柵動物園玩,走短短500公尺都因太喘,休息了五次才走到,還被老婆笑「肉腳」,原本還不以為意的他,在同事建議下到秀傳做檢查,才發現冠狀動脈左主幹血管幾乎快完全阻塞,緊急安排心導管手術裝支架治療,才免於發生憾事。林先生說,以往他健康狀況並無異狀,但日前和家人去動物園,竟走到喘不過氣,還頻冒冷汗,回家後因覺得症狀有緩解,就沒太在意,由於他是在隸屬秀傳醫療體系的翔生資訊公司上班,同事建議他說還是應到醫院檢查,才讓他及時發現事態嚴重。秀傳醫院心臟科主任沈道永說,林先生進行秀傳醫院最新引進的「寶石全景電腦斷層」檢查,結果他的冠狀動脈左主幹血管已阻塞近95%,幸好及時發現,否則隨時都可能心肌梗塞危及生命。林先生先前服務的公司應酬多、作息較不正常,他有輕微高血壓,但做了詳細檢查後,才發現他血脂也高。沈道永說,心肌梗塞常見症狀有胸悶、胸痛、冒冷汗、心悸、頭暈、喘,民眾若有這些症狀,或是有噁心、手麻、背痛、呼吸不順等症狀就應提高警覺,尤其是三高病人若有這些症狀最好能應做詳細檢查。秀傳放射科主任陳泰逸說,最新的寶石全景電腦斷層,在一次心跳0.28秒的時間即可完成全部心臟血管的攝影掃描,而且可降低82%的輻射劑量,並有超高解析度0.23mm,末梢血管清晰可見。沈主任說,尤其最近天氣變化大,溫差大更容易造成血管痙攣、斑塊剝落而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提醒高風險族群更要注意保暖,心肌梗塞常是一瞬間就發生,可能毀了一個美滿的家庭,不可輕忽。
-
2020-01-10 科別.精神.身心
思覺失調症者手足易罹糖尿病高血壓
精神疾病康復路上,對患者與家屬來說都不容易。台北榮總去年發表一篇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手足的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兄弟姊妹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四到五成。醫師表示因果關係仍待探究,但提醒患者與家屬要更注意生活作息、飲食習慣與身體健康。台北榮總精神科與家醫科研究團隊運用全民健保資料庫資料,找出3135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兄弟姊妹,另找出1萬2540名年齡與性別比例相當的對照組,後續長期觀察這兩群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情形。經分析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兄弟姊妹罹病風險較高。比起對照組,思覺失調症患者手足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高出三成九,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姊姊或妹妹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高出四成七。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教授蘇東平是研究成員之一。他表示,研究團隊推測,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思覺失調症與代謝症候群有基因上的連結。另一個可能原因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受疾病影響出現失眠或作息失調,而患者與家屬住在同一屋簷下,可能發展出類似的生活習慣,導致家屬作息失調、代謝紊亂等情形增加,提升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蘇東平表示,精神疾病康復路上,對患者與家屬來說都不容易。除了提醒患者遵循醫囑穩定治療,也要提醒患者的家人更注意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與規律運動,定期量測血糖、血壓、血脂的數值,以有健康的身心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
2020-01-09 養生.抗老養生
冬令進補 中醫藥師教你如何買得安全吃得安心
不少國人有冬令進補、祛寒強身的觀念,氣溫驟降也使中藥需求增加,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師張崇訓指出,中藥有真假優劣等問題,購買最好到有信譽、重視衛生,且具有合格販售證明的中西藥局或中藥房選購;另外,有感冒發炎等問題,不宜吃溫補藥膳,孕婦、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者,吃中藥前建議要先諮詢醫師或藥師。「藥食同源」是華人社會長久存在的養生飲食文化與膳食習慣,國人常將部分中藥材作為藥膳、食品原料,但如何吃得安全?張崇訓表示,為了讓中藥長時保存、賣相好,有人將中藥用二氧化硫熏製、染色,若食入過量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腹瀉、嘔吐等症狀,一些來源不明的藥材除有假貨問題,也可能含有重金屬,長期連續攝食,可能引發免疫系統功能病變及肝、腎功能受損。張崇訓說,觀察藥材,若是顏色太鮮豔或純白無瑕的中藥很可能有問題,另可觀查有無發霉、蟲蛀、蟲卵、灰塵附著;而中藥材都會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若是聞起來沒有味道,或有過度不自然的香味,有霉味或是走油的氣味,都可能有問題;用手觸摸中藥材的質地,新鮮藥材不會濕黏,應為乾燥的,最保險是請信任的中醫師或藥師推薦值得信任的中西藥局或中藥房購買。張崇訓指出,購買藥材除了推薦外,自行購買也可注意藥材包裝要有廠商名稱及地址等資訊,還要有藥材溯源及合格檢驗報告,包含二氧化硫、黃麴毒素、重金屬、農藥等殘留容許量須合格。除了選購,張崇訓也提醒,中藥即使相對安全、副作用較低過度吃補反而增加身體負擔,例如當歸吃多可能引起腹瀉、鉀離子高的甘草對高血壓患者不利;而十全大補湯等溫補類藥膳,對有發炎的人而言將加重症狀,因此也不宜感冒發炎、口乾舌燥、失眠、便秘者食用;其他如孕婦、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者,服用中藥、藥膳時建議仍要諮詢醫師或藥師。
-
2020-01-09 養生.聰明飲食
減重、防癌、防糖尿病…專家首推「這種飲食法」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日前公布全球2020年最佳飲食排名 ,由25位國家認證飲食、營養、肥胖、食物心理學、糖尿病與心臟疾病專家共同評選,基於短時間減重、長期減重、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易於實行、營養完整性與健康風險等七項標準,將地中海飲食評為2020年排名第一的飲食方式。地中海飲食多用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橄欖油,以及蔬果、全穀類、魚肉與雞肉等瘦肉蛋白,偶爾可吃紅肉。報告指出,地中海沿岸國家普遍較長壽,也比大部份美國人更少承受罹患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痛苦。地中海民眾長壽的秘訣,包括經常活動的生活方式、控制體重、少吃紅肉、糖與飽和脂肪,多食用蔬果、堅果與其他健康食物。透過地中海飲食,可減輕體重、避免心血管疾病,也有助心臟與大腦健康,並可預防癌症。目前並沒有單一的地中海飲食方式,希臘人飲食方法有別於義大利人,也與法國與西班牙人不同,但都有許多共同原則,飲食注重豆類、堅果、橄欖油、香草與香料、起士和適量的優格與紅酒。排名第二是主要用以控制高血壓的「得舒飲食」(Dash diet),其建議多吃蔬果、堅果、全榖、家禽、魚類與低脂肉製品,減少鹽分、紅肉、甜食與加糖飲料。它與地中海飲食相似,但建議減少兩項食物:全脂奶油(改吃低脂乳製品)與酒精飲料。營養師也建議,不吃零食與外賣,每周做2.5小時「強度中等」運動,如散步、爵士舞、園藝或普拉提。排名敬陪末座的是杜肯飲食法(Dukan diet),其重點是強調蛋白質而非計算卡路里。限制碳水化合物,迫使人體燃燒儲存的脂肪。但專家舉出杜肯飲食的缺點,認為這類飲食法的規則太繁重,也可能營養不足。
-
2020-01-09 科別.精神.身心
康復路不易 思覺失調症患者手足也易罹糖尿病、高血壓
精神疾病康復路上,對患者與家屬來說都不容易。台北榮總去年發表一篇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手足的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兄弟姊妹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四到五成。醫師表示因果關係仍待探究,但提醒患者與家屬要更注意生活作息、飲食習慣與身體健康。台北榮總精神科與家醫科研究團隊運用全民健保資料庫資料,找出3135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兄弟姊妹,另找出1萬2540名年齡與性別比例相當的對照組,後續長期觀察這兩群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情形。經分析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兄弟姊妹罹病風險較高。比起對照組,思覺失調症患者手足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高出三成九,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姊姊或妹妹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高出四成七。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教授蘇東平是研究成員之一。他表示,研究團隊推測,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思覺失調症與代謝症候群有基因上的連結。另一個可能原因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受疾病影響出現失眠或作息失調,而患者與家屬住在同一屋簷下,可能發展出類似的生活習慣,導致家屬作息失調、代謝紊亂等情形增加,提升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蘇東平表示,精神疾病康復路上,對患者與家屬來說都不容易。除了提醒患者遵循醫囑穩定治療,也要提醒患者的家人更注意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與規律運動,定期量測血糖、血壓、血脂的數值,以有健康的身心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
2020-01-09 科別.腦部.神經
年紀越大腦力越差?日常這10件小事都在悄悄破壞腦力
不少人有健忘的毛病,犯起健忘,輕則造成生活困擾,重則可能損及財產、甚而危及生命,絕對不可等閒視之。此外,失智症的某些徵兆與健忘相似,一個閃神不注意,會錯失治療先機!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葉伯壽表示, 「記憶減退」是許多人面臨的問題,部分的生理原因在於人類形成短暫記憶的主要大腦區域海馬迴(hippocampus),會隨著年紀增長逐漸萎縮,有研究顯示,在年過50歲之後,海馬迴以每年1%至2%體積的速度逐漸萎縮。健忘除了生理性結構的原因影響之外,若是記憶時頻率和強度不夠、專注力不集中,也很容易發生。葉伯壽表示,嚴格說起來,大多數的健忘只能算是「現象」,稱不上是疾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樣的症頭,不過要注意的是,失智症的部分初期症狀與健忘有點相似。腦部記憶功能的好壞,與腦細胞的健康、所獲取的養分,以及是否得到適當休息有相當大的關聯性,因此,經常熬夜的夜貓族、菸酒不離手或吸毒、心情常常很憂鬱、不喜歡與人互動、壓力大到受不了等狀況,都可能讓腦部功能退化,被健忘找上門。1、熬夜或常常失眠:腦袋瓜像電腦一樣,會利用夜間睡眠這段沒有外來資訊輸入(input)的時間,把白天發生的事件整理歸納,資訊不凌亂,隔天醒來時,會覺得頭腦清新、想事件變得更有條理,記性也會比較好。經常熬夜的夜貓族或是長期被失眠所擾的人,無法利用夜間休息,不利於腦袋的重整,當然會減損記憶功能。2、吃太多甜食:攝取太多甜食可能讓人變得健忘。根據一則發表在《神經學》(Neurology)月刊的研究指出,血糖濃度太高,比較可能造成記憶問題。研究以141名平均年齡63歲的長者為對象,研究對象都沒有罹患糖尿病、也非糖尿病前期,測試結果發現,血糖濃度較低的受試者,記憶測驗成績較高,至於血糖濃度高的受試者,在聽到15個單字後才過半小時,就想不起來。3、抽菸、酗酒:抽菸和酗酒都會破壞心血管的健康,而心血管的健康與腦細胞的健康密不可分,健康的血管會輸送足夠的血氧到腦部,讓腦細胞變得較為活躍,記憶力也會變好。老菸槍和長期酗酒的人,動脈血管容易硬化,容易成為健忘一族。如果只是偶爾小酌,則不會影響健康。抽菸也被證實是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一種)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4、三高和肥胖:中年人血壓收縮壓>160mmHg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者的5倍。控制高血壓可以降低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另有研究顯示,中年時期肥胖者(BMI> 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介於25、30之間)則升高2倍。容易健忘的人雖然不一定是阿茲海默症,但有三高或肥胖等新陳代謝疾病的患者,因為心血管健康的問題,也會連帶影響記憶。5、飲食不均衡:腦細胞跟身體所有的細胞一樣,都需要均衡飲食,才能保持或是提高健康程度。如果長期偏食,或太偏重攝取高油、高鹽、高糖的不健康飲食,將會傷害腦細胞的健康,使記憶力衰退;另有研究發現,若維生素B12攝取不足,也容易出現記憶力欠佳的症狀。6、憂鬱或不喜歡社交:研究顯示,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其相對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的2倍。憂鬱症患者或不喜歡社交生活的人,因為與外界的溝通聯繫減少,腦部的刺激不足,可能產生健忘的情形。7、缺乏運動:運動是腦部各區域的協調表現,運動時腦細胞需要充足的氧氣,幫助精密的組織、迴路運作更加順暢。8、經常心猿意馬:現代人的事情太多,經常分心,也會影響腦力。例如學生上課時一邊聽課、一隻耳朵掛著耳機聽音樂、手還忙著滑手機或平板電腦,這樣聽得進去老師說什麼嗎?同樣的,也有上班族一心多用,邊開會邊上臉書,如此當然對上司交待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影響工作表現。9、更年期:有研究發現,女性更年期的症狀,容易導致記憶力不佳,尤其是熱潮紅的症狀越嚴重,身體不適,就會影響記憶力。10、壓力大:壓力會使心情煩躁、影響專注力,同時會讓身體的內分泌及自律神經失調,讓腦部變得更加疲累、忘東忘西。延伸閱讀: 常忘東忘西、記性差? 可能是大腦缺少這7種營養素 一轉身就忘了剛才要做什麼? 5情況都會讓記憶力衰退 
-
2020-01-08 養生.聰明飲食
哈佛研究實證有9大功效 醫師:健康長壽的關鍵是這個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哈佛醫師的常備抗癌湯》,作者高橋弘】病從口入,但植化素具有「抗病」功效植化素在近幾年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它是植物為了保護自己免受紫外線和蟲害侵擾,自行生成的天然成分。只有植物才能生成植化素,因此動物唯有吃植物,才能攝取到植化素。過去我們學習的都是以五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醣類)、蛋白質、脂質、維他命、礦物質)為主的營養學,繼食物纖維被稱為第六營養素之後,也有人將植化素稱為第七營養素。不過,這種稱呼方式是錯誤的。因為植化素與五大營養素不同,它既不是構成身體的成分,也無法創造熱量。儘管如此,植化素仍具有可媲美五大營養素的重要功能。人類攝取食物主要是為了發揮以下機能及作用:❶帶來營養:五大營養素負責構成身體各部位,創造維持生命的熱量。❷個人喜好:個人喜好指的是美味、香味等,讓人享受飲食的機能。五大營養素與植化素都能發揮這項機能,食物的顏色、香氣、苦味與澀味來自於植化素。❸預防生活習慣病: 因飲食導致的疾病,也能透過飲食預防與治療。這是唯有植化素才能發揮的重要功效。五大營養素是人體必需營養素,同時也是罹病原因。舉例來說,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肥胖與糖尿病;攝取過量脂質會引發高血脂症;攝取過量鹽分會形成高血壓。另一方面,植化素有助於預防疾病,其功能廣泛多樣,有些成分具有抗氧化力,有些則能提升免疫力、預防血管老化、預防癌症、抑制過敏症狀、養顏美容、促進眼睛健康等。想要預防現代人常見的生活習慣病,度過健康且長壽的人生,關鍵就在「植化素」。哈佛大學研究實證,「蔬菜湯」可達到九大功效!我長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研究癌症與免疫功能,在《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許多論文。綜合長期以來的研究結果,誕生出「常備抗癌蔬菜湯」。來我醫院求診的病患,我也鼓勵他們喝「常備抗癌蔬菜湯」治療疾病。簡單來說,「常備抗癌蔬菜湯」有如下的作用:❶抗氧化:消除活性氧高麗菜與南瓜的維他命C、南瓜的維他命E、洋蔥的異蒜氨酸與槲皮素、胡蘿蔔與南瓜的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都具有可消除活性氧的抗氧化作用。❷解毒:去除體內毒素高麗菜的芐基異硫氰酸酯可增加肝臟的解毒酵素,去除有害物質與致癌物質的毒素。此外,高麗菜、洋蔥與胡蘿蔔內含的食物纖維可調整腸內細菌,促進排便,發揮解毒作用,消除有害物質與致癌物質的威脅。❸增強免疫力舉例來說,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可活化NK細胞、T細胞與巨噬細胞,提升免疫力。此外,β–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成維他命A,強化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高麗菜、南瓜富含維他命C,可促進干擾素的分泌,增強免疫力。❹抑制過敏與發炎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和南瓜含有的α–生育醇可發揮共同作用,抑制IgE 抗體(IgE 是過敏反應的起因),預防過敏體質。此外,洋蔥內的槲皮素亦可抑制生成IgE 抗體,減緩過敏反應;抑制細胞激素與前列腺素之生成,消除發炎症狀。❺淨化血液與預防動脈硬化高麗菜的芐基異硫氰酸酯與洋蔥的槲皮素,具有淨化血液作用,可預防心肌梗塞和腦梗塞。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可避免壞膽固醇氧化,預防動脈硬化。❻有效降血壓「常備抗癌蔬菜湯」富含鉀,鉀可將鹽分從腎臟中排出。此外,湯品含有大量食物纖維,可避免鹽分吸收,改善血壓,再加上蔬菜湯並未加鹽,也能達成減鹽目標。❼改善肥胖、高血糖及高血脂症蔬菜湯富含食物纖維,飯前喝可阻礙糖分和膽固醇吸收,改善三高。❽改善腸胃狀態蔬菜湯富含食物纖維,可促進排便,保護胃部黏膜。❾防癌作用富含植化素的湯品可發揮以下四大功效,預防癌症:1.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消除傷害基因的活性氧維他命C(高麗菜、南瓜):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異蒜氨酸、槲皮素(洋蔥):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α– 胡蘿蔔素(胡蘿蔔):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β– 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2.去除並排出致癌物質芐基異硫氰酸酯(高麗菜):促進解毒酵素生成,去除致癌物質毒性。食物纖維(高麗菜、洋蔥、胡蘿蔔):促進排出有害物質。3.增強免疫力與抑制炎症β– 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活化NK 細胞及T 細胞。槲皮素(洋蔥):抑制發炎,消除罹癌病因。4.抑制癌症芐基異硫氰酸酯(高麗菜):誘導癌細胞自然死亡(細胞凋亡)。槲皮素(洋蔥):直接抑制癌細胞增生。「常備抗癌蔬菜湯」最棒的優點在於取得方便,並使用隨處可見的蔬菜,就能攝取具有驚人作用的機能性成分「植化素」。各位不妨立刻在家烹煮,體驗植化素的神奇力量吧!
-
2020-01-08 科別.心臟血管
中風不是老人的專利 有這5狀況都是高危險群
老年人發生中風,多因為高血壓、動脈硬化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所引起,年輕型中風的發生原因比較不同,例如因為血液凝固不正常容易有血栓及先天血管異常,或是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血管較容易剝離或破裂。但是現在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是因為罹患高血壓等慢性病而不自知,一直未注意血壓、血糖與血脂肪的控制,還有更多數的人是因為平時運動少、飲食作息不正常、抽菸、酗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所「養」成的。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陳威宏醫師表示,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中風都是年紀大的人才會發生,是老年人的「專利」,但近年來中風年齡有下降的趨勢,一般認為45歲以前發生中風就屬於年輕型中風,目前年輕型的中風已占中風人數的5%~10%,且有逐年增加的情形。事實上,中風的發生亦有部分與疾病有關,無論是老年人或是年輕型的中風,都會面臨疾病引發中風的威脅,哪些疾病會引發中風呢?1、高血壓:過高的血壓容易使得血管的內壁受損,導致膽固醇的堆積,進而加速血管的硬化,同時也容易擠破血管,增加腦出血的危險,在影響中風的「三高」因素中,又以高血壓的影響最為主要,堪稱是元凶,罹患高血壓的中風風險是沒有高血壓者的3~5倍。2、高血脂:血脂中的高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偏高,會導致血管粥狀動脈硬化,其不僅會讓血管壁變得狹窄,一旦血管壁有斑塊掉下來,就會形成血栓,進而阻塞腦血管、引發腦中風,尤其高膽固醇中風風險為正常者的1.8~2.6倍。 3、心臟病:罹患心臟瓣膜疾病的患者,容易在心臟形成血栓,一旦阻塞住腦部血管,就會引發中風,特別是引發心房纖維顫動(心律不整)時,中風風險更高,其中風風險為未發生心房纖維顫動者的5~17倍,相當驚人。4、糖尿病:糖尿病容易使得血管壁增厚及硬化,血管容易因而阻塞或是形成血栓剝落,進而引發中風,有糖尿病者引發中風風險是沒有糖尿病者的2~3倍。5、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來源,頸動脈狹窄的原因主要是粥狀硬化斑塊沉積使得血管內膜增厚,進而阻塞血管或形成血栓剝落,造成腦部缺血引起中風,其引發腦中風的風險是沒有頸動脈狹窄者的2倍。延伸閱讀: 中風都是「養」出來的! 4件要命習慣快戒掉 中風來得突然? 不管你幾歲這個觀念絕對要有!
-
2020-01-08 養生.聰明飲食
天冷嗑鍋不怕胖 營養師傳授6招聰明吃
歲末年終,天氣逐漸轉冷,與親朋好友邀約聚餐,首選總是熱呼呼的「火鍋」,舉凡麻辣鍋、養生鍋、牛奶鍋、羊肉爐、薑母鴨、酸菜白肉鍋等各有支持者,若加上各種美味食材,更添爽度!許多人誤以為鍋類是較為健康的聚餐選擇,殊不知,一頓溫暖火鍋下肚,就同時把大量卡路里吃進去。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一份涮涮鍋熱量約825~1018大卡,火鍋吃到飽甚至高達3000~4000大卡,非常驚人。在冬季瘋狂吃鍋的下場是:攝取驚人熱量,造成肥胖問題!雖如此,並非只能遠離鍋物才能維持良好體態,而是稍微調整飲食方式,從湯底、主食、主菜、火鍋配料、醬料、飲食順序下手,就能享受美食又吃的健康。潘富子分享,聰明吃火鍋的6招式,只要掌握這些技巧,就能開心吃鍋不怕胖。聰明吃1 湯底別貪濃郁 忠於原味最好潘富子指出,從一開始選擇湯底,卡路里的數字高低就是天壤之別。挑選原味,或蔬果風味較佳,如柴魚昆布、番茄、大骨高湯等湯底。以一般湯底份量為1200ml來說,柴魚昆布鍋湯底僅30大卡,國人最喜愛的麻辣火鍋光是湯底就有1600大卡,差距驚人。聰明吃2 主食聰明選擇 高纖維是優選潘富子提醒,店家大部分都會提供白飯、冬粉、烏龍麵、科學麵等澱粉類食材為主食選項,以冬粉為例,1把熱量雖然只有70大卡,但入鍋後吸收湯汁,卡路里也隨之增加了不少。建議以南瓜、地瓜、芋頭、玉米、五穀飯等膳食纖維較高的全穀雜糧類做為主食,除了可降低熱量攝取,又能藉由高纖維增加飽足感,減少過量攝食的機率。聰明吃3 主菜挑選小心 油滋滋的肥肉建議以海鮮、雞肉做為優先選擇,如蛤蠣、鯛魚片、雞肉片、花枝、蝦子等,潘富子進一步解釋,選擇優先順序為魚>雞>豬>牛,怕胖的人切記避免選擇五花肉。雖然五花肉幼嫩滑口超級美味,但五花肉來自豬或牛的腹部區塊,脂肪含量偏高,1盤五花肉油脂含量動輒600大卡以上,可說是減重計畫的隱形殺手。聰明吃 4 從火鍋配料下手 天然蔬果尚好火鍋的高熱量來源,各種加工火鍋料也是元兇,如魚餃、蛋餃、貢丸、爆漿小丸子、水晶餃、麻吉燒等。潘富子說,丸類火鍋料的鈉含量及油脂大多偏高,以1顆貢丸來說,熱量就有49大卡,鈉含量含116毫克,若長期鈉(鹽分)攝取過多,可能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疾病等風險。可利用多攝取天然蔬果及菇類,如高麗菜、白菜、木耳、杏鮑菇、香菇、金針菇、玉米筍、山茼蒿等,來取代加工火鍋料。潘富子提醒,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幫助膽固醇代謝,增加飽足感,降低大吃大喝機率。聰明吃 5 酌量蔥花蘿蔔泥沾醬 小心高油脂醬料醬料當然是能不吃就不吃,若覺得沒沾醬少一味,潘富子建議,可用青蔥、洋蔥、白蘿蔔泥、蒜末、辣椒、薄鹽醬油、白醋搭配成醬料酌量沾取,可添加食物風味,又可增加對人體有益的植化素攝取。而常見的沙茶醬屬高油脂沾醬,只要一大匙熱量就有167大卡,除此之外,芝麻醬、豆乳醬等高油脂醬料也盡量減少沾取。。聰明吃 6 注意飲食順序 增加飽腹感攝食順序為:蔬菜→主菜→主食類→其他火鍋配料。潘富子表示,先放入蔬菜烹煮,建議別煮太久,才能保留蔬菜鮮脆口感,還可避免營養流失;再放入海鮮、肉類等主菜入鍋,煮完後記得要將浮在湯面上的油脂撈除,可避免其他食材吸附到湯汁中的油脂,將這些油脂吃下肚也會增加身體的負擔;最後,再吃澱粉類的主食,若胃還有空間,才酌量攝取火鍋配料。潘富子提醒,平日飲食除了注意熱量外,也要同時注意鈉含量攝取是否過多,因為兩者不只會造成肥胖,還可能增加慢性疾病的發生機率。
-
2020-01-07 新聞.健康知識+
睡太飽也可能容易中風!記住午晚睡2個上限值
眾所周知,睡眠對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減少睡眠時間簡直是在拿生命開玩笑。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多睡一點就會對身體有好處呢?答案當然不是。2019年12月11日,發表在頂刊雜誌《Neurology》上的一項重磅研究顯示:如果晚上睡覺時間超過9個小時,午休時間超過90分鐘,將面臨更高的中風風險。也就是說你睡的“太充足”了也會對身體不利。 9個小時,90分鐘,記住2個上限值其實以往就有研究表明,睡眠時間長短與中風呈J型或U型曲線,表明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增加中風的風險。這個研究為我們又補充了一個證據,並明確告訴我們睡多久算睡眠時間過長。研究人員一共採納了31,750 名東風汽車公司(DMC)退休員工(13,996 名男性和17,754 名女性),冠心病、中風和癌症患者已經排除在外,也就是說參與者在研究開始時都沒有中風病史或其他重大健康問題。研究者根據參與者晚上睡覺時長將他們分為5組,睡覺時長劃定的界限為小於6小時、6~7小時、7~8小時、8~9小時、9小時以上。在這個研究中,研究人員順帶一起研究了午睡時長與中風的關係,午休時長劃定的界限為:0 、 1–30、31–60、61–90 或> 90分鐘。 研究人員張曉敏教授說道,午睡在中國很普遍,據調查88%的中國人都有午睡習慣,午睡時間超過90分鐘的人群比例達到8%,而每晚睡覺達到9小時或更多的人群高達24 %。經過6年的隨訪,診斷出1557例中風病例,診斷標準為基於臨床症狀和CT或MRI影像學檢查。研究人員分析得出:與7至
-
2020-01-07 養生.聰明飲食
尾牙聚餐怎麼吃? 醫師傳授三招「三高」不上門
農曆年關將近,尾牙及年終聚餐一攤接一攤,一名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的50多歲男子,在尾牙上大吃大喝後,突感到胸悶不適就醫,檢查發現原本穩定控制中的血壓飆高,飯後血糖也高達300mg/dl以上。醫師提醒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三高」族群應慎進食,因為血糖血脂急遽上升,發生心肌梗塞風險將大幅提高。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李宇力說,國外研究調查顯示,在天冷氣候下,人體血管原本已有較大壓力,有三高的患者遇到需聚餐的場合,可能偶爾想放縱一下口腹之慾,卻攝取過多醣分、油脂不自覺,血糖、血脂急遽上升,嚴重者將導致急性心肌梗塞。李宇力表示,每逢年底公司尾牙、朋友聚會多,動輒大魚大肉,重口味的食物多含高鹽,會使血壓升高;精緻或過度加工的食品,也含有過多飽和脂肪酸,大口大口吃下肚,易造成膽固醇過高,而勾芡的羹湯或濃湯雖然美味,喝多了也易造成醣分攝取過多。由於血糖、血壓及血脂三者息息相關,李宇力提出「聚餐三招抗三高」,第一招: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後才吃主食,減少攝取較高油脂及醣分機會;第二招:少吃零嘴、加工食品、濃湯及勾芡的湯;第三招:多走動、聚會時多聊天,避免狼吞虎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