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體重管理
共找到
183
筆 文章
-
-
2020-12-20 養生.聰明飲食
冬至將至!湯圓熱量高 糖尿病患以鹹湯圓取代應景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冬至,許多人已經開始到各大賣場、超市採買各色湯圓,趁寒冷的天氣,煮一碗熱騰騰的湯圓暖胃,也象徵團圓、圓滿。但營養師提醒,四顆大湯圓相當於一碗飯的熱量,且糯米容易造成血糖飆高,糖尿病的病患要特別注意。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湯圓熱量高,四顆包餡湯圓相當於一碗飯的熱量,20顆紅白小湯圓約為半碗飯的熱量。而許多民眾吃湯圓喜歡配甜湯,但劉怡里表示,一湯匙的砂糖約有四分之一碗飯的熱量,因此吃湯圓最好不要以糖水煮,以免熱量爆表。若想來碗酒釀湯圓,謹記兩湯匙的酒釀約等於四分之一碗飯的熱量,不要添加太多;而民眾愛吃的花生湯,最油、熱量最高,最好避免拿來配湯圓一起吃。另外,因為糯米是支鏈澱粉,容易使血糖飆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多加留意。劉怡里建議,糖尿病患者若為了應景想來碗湯圓,可用鹹湯圓取代甜湯圓,當正餐吃,以嚴格控制澱粉食用量。由於鹹湯圓有糯米、內餡有肉,湯頭便可加上蝦米以及茼蒿等大量綠色蔬菜,讓營養更為均衡。她也提醒,由於花生、芝麻湯圓中含高鉀、高磷,若是限鉀、限磷的腎臟病人應避免食用。而湯圓由糯米所製成,其黏性強,不易消化,過去常發生老人家吃太多、太快導致腸堵塞送醫的案件。因此劉怡里也建議,老人家最好一次吃一至兩顆湯圓即可,且可切成小塊並細嚼慢嚥,避免因消化不良或食道阻塞等危險。
-
2020-12-08 養生.健康瘦身
國內每2人有1人肥胖 恐增罹這些疾病的風險
● 肥胖使男性精子品質及數量減少,增加不孕風險● BMI超過37.5,或超過32.5且有肥胖相關合併症,即為病態肥胖● 多數病人可因體重減輕而減少關節、心血管負荷,改善活動能力肥胖近年已快成為「國安問題」,不僅可能造成不孕,也無法在軍營服役,衛福部國健署調查,國內每二人就有一人肥胖。過去民眾面對「不可承受之重」,有人選擇減重手術,近年健身風氣風行,之前最常接受減重手術的40歲以下族群減少,55歲以上患者接受減重手術比率增加。輕忽肥胖 增加不孕風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表示,別輕忽肥胖帶來的風險,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中止症、退化性關節炎等,也會使男性精子品質及數量減少,增加不孕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6年全球18歲以上成年人中,約19億有過重及肥胖困擾,平均每4人有1人肥胖;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於2015年至2018年報告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由45.4%提高至47.1%,每二位成人就有一人肥胖,肥胖率還在增加中。王偉觀察,近年減重手術趨勢,2007年40歲以下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占七成,其中30歲就有三成,但2010年後開始變化,40歲以下占整體六成六,55歲以上患者從2010年的2.6%增加到2014年的5.4%。肥胖年輕人 多採健身自救王偉分析,年輕人接受減重手術的比率降低,恐與健身風潮有關,肥胖的年輕人先尋求運動自救,再採取手術治療;55歲以上患者增加,恐與健保放寬對肥胖手術標準有關,年齡從原本55歲上調至65歲,BMI值的限制也從35改為32.5,提升中高齡患者意願。王偉表示,千萬不要忽視「肥胖」,唯有減重才有辦法找回健康人生,一旦屬於病態型肥胖或是肥胖體重難以控制者等,都應該要尋求專業意見,根據統計,接受減重手術後,患者平均可在術後一年,減下23公斤的脂肪,幫助患者重拾健康。術後兩年 病患減63公斤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日前舉辦感恩音樂會,邀曾動過手術的病友與會,25歲的謝任鎧從事音樂表演,曾赴日本音樂學校就讀,在校時健檢出現警訊,讓他正視體重問題。在北醫接受胃袖狀切除手術後,身高180公分的他兩年後體重由138公斤減至75公斤,BMI由44.7降至23.1,站上舞台更有型。體力改善 唱全場沒問題 謝任鎧說,自己從小吃飯速度快、食量大,三個大披薩可在一到兩小時吃完,體重一路破百至138公斤;體型讓他體力受限,上台演唱半小時就需要休息,有時還會喘不過氣,很不舒服。他笑說,術後食量變小,以前一周餐費4000元,現在可吃一個月,體力明顯改善,現在唱完全場沒問題。
-
2020-12-06 養生.健康瘦身
他兩年減掉63公斤 過去一天的餐費現在可吃一周
肥胖近年已快成為「國安問題」,肥胖不僅可能造成不孕,也無法在軍營服役,衛福部國健署調查,國內每二人就有一人肥胖。過去民眾面對「不可承受之重」,有人選擇減重手術,近年健身風氣風行,之前最常接受減重手術的40歲以下族群減少,55歲以上患者接受減重手術比率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表示,別輕忽肥胖帶來的風險,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中止症、退化性關節炎等,也會使男性精子品質及數量減少,增加不孕症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6年全球18歲以上成年人中,約19億有過重及肥胖困擾,平均每4人有1人肥胖;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於2015年至2018年報告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由45.4%提高至47.1%,每2位成人就有1人肥胖,肥胖率還在增加中。王偉觀察,近年減重手術趨勢,2007年40歲以下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占七成,其中30歲就有三成,但2010年後開始變化,40歲以下占整體六成六,55歲以上患者從2010年的2.6%增加到2014年的5.4%。王偉分析,年輕人接受減重手術的比率降低,恐與健身風潮有關,肥胖的年輕人先尋求運動自救,再採取手術治療;55歲以上患者增加,恐與健保放寬對肥胖手術標準有關,年齡從原本55歲上調至65歲,BMI值的限制也從35改為32.5,提升中高齡患者意願。王偉表示,千萬不要忽視「肥胖」,唯有減重才有辦法找回健康人生,一旦屬於病態型肥胖(BMI大於40)或是肥胖體重難以控制者等,都應該要尋求專業意見,根據統計,接受減重手術後,患者平均可在術後一年,減下23公斤的脂肪,幫助患者重拾健康。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日前舉辦感恩音樂會,邀請曾經動過手術的病友與會,25歲的謝任鎧從事音樂表演工作,曾赴日本音樂學校就讀,在校期間健檢出現警訊,讓他正視體重問題。在北醫接受胃袖狀切除手術後,身高180公分的他兩年後體重由138公斤減至75公斤,BMI由44.7降至23.1,站上舞台更有型。謝任鎧說,自己從小吃飯速度快、食量大,三個大披薩可在一到兩小時吃完,體重一路破百至138公斤;體型讓他體力受限,上台演唱半小時就需要休息,有時還會喘不過氣,很不舒服。他笑說,術後食量變小,以前ㄧ周餐費4000元,現在可吃一個月,體力明顯改善,現在唱完全場沒問題。
-
2020-12-05 養生.抗老養生
60歲看起來像40歲!吳明珠中醫師善用8養生法,快樂度過更年期
「我以前像小豬一樣很會睡,但到了更年期的時候,卻開始睡不好,隔天眼皮浮腫,眼睛還充滿血絲。我自己也用『中藥』來調理身體,又一次體認到中醫的博大精深。」 皮膚光滑、散發亮麗光彩的吳明珠,舉手投足間充滿優雅的自信!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她竟然已經60歲了!外型保養得宜、頭腦思慮清晰,要如何度過更年期的不適,變得更加快樂美麗?其實,她有這些養生秘訣。 更年期症狀熱潮紅、盜汗嚴重時,不要排斥吃藥治療 「更年期有種種不適應的症狀,但仍是要睡得好、提升免疫力、規律運動。若有嚴重的熱潮紅、盜汗等等,身體已經很不舒服了,不管你選擇中醫還是西醫,這時就需要藥物來協助,不要排斥。穴道疏通也很重要,讓身體四通八達的經絡,可以重新恢復順暢。」 吳明珠提到,自己更年期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睡不好,隔天又要緊盯著電腦,疲憊無法消除的情形下,狀況會越來越差;此時她就秀出自己的一身好本事,向來幫大眾治病的她,也為自己診療開藥方,再加上維持體重、規律運動和泡澡養生,她安心快樂地度過更年期! 更年期會改變體質,睡得好更重要! 「我注重養生,不太喜歡吃藥,但是更年期身體也在適應,要滋陰補陽;所以我自己吃中藥來調整,消肝火、長肝血。」面對更年期身體的「大震盪」,吳明珠說一定要睡得好,讓身體有足夠的能量自我恢復;若是長期睡不好,等於讓身體長期負債,影響了其他的臟腑器官。 尤其是在不同時期的失眠:年輕時、更年期時、有慢性病時的睡眠困擾,治療方法也會很不一樣。血壓若降不下來,吃安眠藥會越吃越多;年輕人日夜顛倒,便容易肝火旺、痰濕,而更年期則可能肝氣上升,需要滋陰降肝火、疏肝解鬱。依據不同病因來作調理,盡量避免依賴安眠藥。 與其換大一號的衣服,不如每天做體重管理 「而且我們在更年期時,代謝速率變慢、雌激素分泌變少,身體容易變胖,脂肪堆積在腹部。我在更年期時,最胖胖到48公斤,比過去的我胖了4~5公斤。那時我在想,我是要丟掉衣櫃裡的褲子,重買新衣服?還是乾脆減肥好了?最後我選擇後者,用中藥調理加上運動,定期爬山和跳肚皮舞,我現在又能維持44公斤的體重。」 她透露年紀大了,臉要有點肉,看起來比較好看,她日常生活中喜歡吃有膠質的食物,偶爾吃一下豬蹄,牛奶、豆漿則是經常來一杯,尤其是豆漿,當中的大豆異黃酮幫助調整荷爾蒙,加上每天量體重,做好健康管理,讓她現在完全打破,大家對於60歲女性的刻板印象,目測減齡至少20歲。 女人50後皮膚乾燥,要比以往加強保濕 此外,她的保養還喜歡「照傳統來」,不去醫美「進廠維修」,而是靠著中醫疏通調理,食療、中藥、針灸之外,她還喜歡按摩與泡澡。 「每個星期我會用按摩、敷臉的方法保養臉部,還有我很喜歡泡澡,裡面會加上玫瑰、當歸、橘子皮、薑粉、浴鹽、魚腥草......一起來就要擦乳液。我們的皮膚, 30、40歲還好,到了50、60歲皮膚會更加乾燥,所以要更加強保濕。」 女人60更要活血化瘀,定期健康檢查 而身為中醫師的她,也會定期健康檢查,在更年期後加強保養的同時,她每兩年至少一次乳房攝影,每半年一次乳房超音波,近期加重心血管疾病與低劑量電腦斷層等的檢查,因為她相信「預防勝於治療」。 「以後我們會越來越長壽,既然活得久,生活品質就更重要!我現在會加強活血化瘀,不讓血管鈣化、預防失智症;讓自己好睡、好吃、好動。」 「有時候我們身體不健康,問題在於『腦』,有心事就說出來;我們身體的臟腑就是工廠,需要有好的原料才能有好的效能,因此食療、藥物、針灸這些好的要素,都要適時地運用,讓我們的工廠能夠成功經營、長長久久。」 吳明珠的養生秘訣 1. 每天都要睡得好,調整身體好安眠2. 每天泡澡心情好,促進血液循環、重視保濕3. 每星期規律運動,體重管理不要胖4. 定期健康檢查,預防勝於治療5. 若身體不適時,食療、中藥、針灸,多管齊下6. 要活血化瘀、疏肝理氣7. 喜歡喝豆漿,多吃富含膠質的食物8. 養生適當中庸即可,過猶不及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有存款的話,把它拿來享受就行了!退休後,養老金什麼時候用?熟齡作家:就是現在.再忙,都要做對自己有要求的人!中年後,豐富生活和人生,給身邊的人帶來力量.你有骨刺嗎?低頭滑手機、彎腰搬重物增風險
-
2020-11-27 科別.新陳代謝
餐餐有魚又有肉也能瘦?糖尿病患開心:右腳也不痠了!
61歲徐姓男子罹糖尿病20多年,原本體重84.1公斤,一天注射四次胰島素加上口服降血糖藥控制血糖,胰島素一日總劑量可達91單位,傳統上注射胰島素會有體重上升的副作用,右腳也常喊膝蓋痠痛,吞一堆葡萄糖胺,加入台中榮總雲端減重飲食控制2個月後,今天開心分享,自己不但瘦近5公斤,血糖控制獲改善,改為一天注射3次胰島素,最開心是肚子消了,右腳也不痛了,不用吃葡萄糖胺了。徐姓病患說,他依照台中榮總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由承建議,餐餐多選用雞肉、魚肉,蔬菜,菜色很「豐盛」,已經到了雙主餐程度,飯量減到不半碗,熱量控制一天在1800大卡,結果他一天大約吃到1300大卡就很飽,餐與餐之間不會餓,也不用吃零食,很多親友看到,還詢問他「這真的是減肥餐嗎?」徐姓病患說,在第一個月瘦下2.3公斤,胰島素也漸漸調降至一天67個單後,血糖控制也改善,糖化血色素八月初為7.2%,十月底測量已降至6.5%,減了4.9公斤,「肚子漸漸消了很開心」,體重下降後的好處是,除了減藥以外,右腳也不痛了。台中榮總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由承說明, 徐姓病患採用的是低碳飲食,採用飽足感高的蛋白質原型食物,例如魚、雞、蛋、豆類等,以及大量蔬菜,控制總熱量在一天1800大卡,記得要掌握均衡飲食,飯要吃,每餐約100大卡,約不到半碗飯,可用五榖飯取代白飯,避免加工、油炸食物,多吃原型食物,一餐當中,水果、飯二擇一。台中榮總新陳代謝科結合糖尿病衛教中心、健康與體重管理中心、一般外科、胃腸科與家庭醫學部共同成立體重管理整合門診,為推廣居家減肥運動,不但拍攝「彈力帶運動」教學影片,並且在今年9月推出「雲端減重」,病患在家上傳每餐吃的食物、體重,並由醫師及營養師即時回覆。
-
2020-11-26 科別.新陳代謝
難瘦想哭?32歲吃素的他低碳飲食 2月瘦10公斤
台中市32歲江姓醫院員工吃素,外食族的他,常吃加工類豆干、豆輪、素火腿等居多,瘦不下來,且有脂肪肝,二個月前加入台中榮總雲端減重,採取低碳飲食,經調整為飽足感高的蛋白質原型食物如蛋料理取代,一天總熱量1300卡就可以吃很飽,成功減下10.9公斤,肝指數從197降至20正常範圍。台中榮總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由承說明,江姓員工採取低碳飲食,即採用飽足感高的蛋白質原型食物,大量蔬菜例如早餐無糖豆漿、二顆茶葉蛋加一根香蕉,可以撐到中午,中午蔬菜加煎蛋,五榖飯不到半碗,晚餐也有三色蛋,掌握均衡飲食、控制總熱量,可用五榖飯取代白飯,多吃蛋料理、豆漿、豆類等高飽足感的原型食物,一餐當中,水果、飯二擇一。鄭由承說,減重最重要的環節為飲食控制,台中榮總體重管理整合門診雲端減重,使用台中榮總與研華科技共同研發的糖尿病先導照護平台,病患加入返家後照護APP後,拍照上傳每餐吃的食物、體重,並由醫師及營養師即時回覆,教導如何調整,優點是省時間、做中學,而且接受度高,醫師看診也可以藉由飲食紀錄與患者討論,建構客製化的減重模式。江姓醫院員工說,他大學時期曾採不吃晚餐、大量有氧運動減重,但無法持久,很快復胖至90公斤以上,即便運動、控制熱量,但因無法達到飽足感而瘦不下來,直到加入台中榮總雲端減重,經醫師鄭由承指導,調整飲食,熱量控制在一天1300大卡,就能吃很飽,也不會想吃零食,搭配運動,很好執行。
-
2020-11-13 養生.聰明飲食
白飯、吐司、麵條,哪個膳食纖維多?營養師:這些主食,比你想像中營養!
編按:「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是因為它有「保水」的特性,能使糞便變軟、增加排便量。部分膳食纖維經腸道細菌分解,能提升大腸運作力的能源,因此多攝取膳食纖維就能改善腸道環境。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認識了常見蔬果纖維含量,並懂得如何挑選高纖蔬果。由於有很多朋友詢問主食纖維含量相關問題,所以今天Stella就來教大家主食類食物該怎麼挑才能有效增加纖維攝取。6個方法,輕鬆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對大部分來說,每日熱量需求在1500~2200大卡間,若依「每日飲食指南」的均衡營養原則分配,「全榖雜糧類」(以下將簡稱為主食類)的攝取量為2.5~3.5碗,也就是10~14份主食類。由於一般人所接觸的主食類食物主要是白米飯,或由白麵粉加工製成的麵條、土司、麵包、饅頭及餅乾、零食等精製加工食物。而從糙米加工成白米,及小麥加工成白麵粉的過程中纖維約損失了82~84%,因此若我們只吃上述這些主食類食物的話,恐無法獲得太多的纖維。以國人最常吃的白米飯為例,梗米每百公克平均含0.7公克纖維,因為80公克米就可煮成一碗飯,故一碗白米飯約含0.56公克纖維。若一天吃2.5~3.5碗白飯共可獲得1.4~1.96公克纖維,這個量僅占25公克纖維的5.6~7.8%。所以若想從主食類獲得更多的纖維,我們有必要對主食類食物的纖維含量有通盤的了解。為了讓大家能快速上手這些知識,Stella依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所提供的食物資料,為大家歸納出6個能有效增加纖維攝取的實用技巧:第一招:在米上做變化~改用纖維含量較高的米或加入其他雜糧!這一招是最常被提及的方法,不過這個方法僅適合三餐能自己準備的人。如果食物是你自己準備的話,你可以選用纖維含量較高(圖一)的糙米來取代白米,若嫌棄糙米口感不好,也可改用胚芽米、發芽米或五穀米。透過部分或全部份取代白米,直接就可提升米飯的纖維含量。除此外你也可以自行在白米中加入紅藜、小米等其他穀物,或加入地瓜、芋頭、皇帝豆等雜糧,這不僅能增添米飯風味還能提升白飯的纖維含量。圖一第二招:變換主食~改吃纖維含量較高的麵食!去殼小麥屬於高纖食物,每百公克含11.3公克纖維,遠高於糙米的4公克纖維,故即便白麵粉是精製過的食物,其加工過程流失了82~84%纖維,但每百公克麵粉仍有1.8~2公克纖維,高於白米的0.7公克纖維。這也是為什麼以麵粉加工製成的麵食纖維含量會高於白飯的緣故。當然,若使用的是纖維含量更高的雜糧麵粉、全麥麵粉或摻雜蕎麥粉所製成的麵條或麵食,所獲得的纖維還會更多。那麼相較於米飯,麵條纖維到底有多高呢?一碗白飯=4份主食,同樣4份主食的話,麵條的重量為80公克(註/乾麵條20公克=1份主食)。從下圖中(圖二)可查到乾麵條每百公克含1.9公克纖維,所以80公克的乾麵條可提供1.52公克纖維,相當於白飯的2倍多。如果你吃的是烏龍麵這種熟麵條,因為麵條吸附了大量的水,所以熟麵條60公克=1份主食,4份主食的話就是240公克。查圖可得知烏龍麵每百公克含1.1公克纖維,故240公克烏龍麵可提供2.6公克纖維。簡單地說,同樣1碗飯(4份主食),選擇麵條所獲得的纖維為白飯的2~3倍或更高。對於那些無法自己準備食物的人,只要直接將”吃飯”換成”吃麵”就可提升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量。麵食中蕎麥麵、意麵、雞蛋麵、麵線及金門黃麵等麵體纖維含量較高,挑選這類麵條可獲得更多的纖維;雞絲麵、油麵、拉麵、刀削麵和鍋燒麵纖維含量較低,想獲得較多纖維者最好少吃這幾種麵。圖二第三招:偶爾吃點吐司、麵包或饅頭也不錯!吐司、饅頭或麵包和麵條一樣都是用麵粉所製成,所以纖維含量同樣比白飯高。從下圖可看到一般白麵粉所做成的吐司、餐包或漢堡麵包每百公克有2~3公克纖維,若是使用全麥或添加全穀、堅果等成份所製成的成品纖維含量則還會更高。饅頭、吐司、餐包30公克為一份主食,所以4份主食為120公克重,可獲得2.4~3.6公克的纖維;漢堡麵包25公克為一份主食,攝取4份主食可獲得3公克纖維,所以早餐或兩餐間的輕食若以吐司或麵包為主食的話,即可輕鬆增加纖維的攝取。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吐司、饅頭、麵包類這類主食主要是直接單吃,這意味著只吃到澱粉、缺乏肉類和蔬果而會有營養不均的問題;另外因為飽食感差,所以很容易不小心吃過量。因此建議若要吃這類食物的話,最好搭配蔬菜、肉類或水果一起吃,以提升該餐的營養及飽食感。例如吐司、饅頭或餐包可夾肉片、起司、蛋或生菜等一起吃。最後還要叮嚀的是吃麵包類時要避免挑選包餡的麵包(如紅豆、奶酥麵包等),或酥皮的麵包以免吃入過多油、糖和熱量。第四招:跟著流行,以麥片做早餐或輕食餐!麥類(包括小麥、燕麥、大麥等)因為一般僅經過去殼等簡單處理,所以保留相當多的纖維,即便壓製成麥片每百公克所含纖維仍超過糙米(圖三)…..這意味著改以麥片當早餐就可輕鬆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此外,因為胚芽也屬於高纖的食物,所以我們也可在牛奶或麥片中加入小麥胚芽來增加口感和纖維。同樣要提醒的是麥片20公克=1份主食,所以吃的時候要留意麥片的用量。另外,由於麥片本身沒味道,很多人在吃麥片時習慣以牛奶或豆漿做基底,或加入堅果、芝麻、榖粉等來增添風味、加入蜂蜜來調味….這些麥片以外的食材都含有熱量,需要做體重管理者若選擇以麥片當早餐的話,務必要留意總熱量的攝取。圖三第五招:看到豆類千萬不要錯過!主食類食物中也有許多豆科食物,例如最常見的紅豆、綠豆或近年來很夯的鷹嘴豆。豆類食物因為屬於原型食物,故保留了相當豐富的營養,包括今天的主角~纖維。圖四中有常見、屬於主食類的豆類食物,它們或常見於甜湯、甜點,或和其他食材料理成為一道菜,或加入米飯中一起煮。如果你是三餐外食者,在外面看到這些豆類食物時記得千萬不要錯過喔。當然,如果你的食物是自己準備的話,不妨把這些豆類食物納入你的每日飲食中來有效增加每日纖維的攝取。圖四 第六招:多吃這些美味、好吃的根莖類及雜糧類主食!除上述食物外,我們平日還會遇到很多保留原型的主食類食物(上圖四),如地瓜、芋頭、玉米,或栗子、菱角、蓮子等季節性食材,這些食物也是補充纖維的良好食物來源。它們有些蒸熟了直接吃就很好吃,例如地瓜、南瓜、栗子、菱角等;有些常用於料理中,如玉米粒、豌豆、蓮藕等;另外還有很多食材也常用來製作甜品、甜湯。最重要的是這些食物不僅廣泛出現在我們日常飲食中,且有很多是外食也很容易取得的,如烤地瓜、煮玉米、菱角和栗子等,因此可說是一個非常方便、簡單的補充纖維好方法!根莖類:地瓜、芋頭、 馬鈴薯;山藥、荸薺~這些根莖類食物中,地瓜、芋頭纖維比較高,每百公克纖維都介於2.2~3.3公克間;其次為山藥、荸薺,介於2.1~2.3公克;馬鈴薯最低,每百公克含1.2~1.3公克纖維。雜糧類:玉米;豌豆仁、皇帝豆;南瓜~這些雜糧類中纖維最高的是豆科的豌豆仁(7.5~8公克)及皇帝豆(5.1公克);其次為玉米,每百公克可食部分含3.5~4.9公克纖維,常吃的玉米中黃玉米纖維高於白玉米;最後為南瓜(2.2~3.3公克)。季節性食物:蓮子、蓮藕、菱角和栗子~這幾個季節性食物中,屬於種子類的蓮子和栗子纖維最高,其次是蓮藕,再來則是菱角。總結來說,雖然人們最常見的主食,如米飯、麵條或馬鈴薯纖維含量普遍不高,但這並非意味著我們無法從主食類食物中獲得纖維。即便是外食者,我們仍可透過簡單的技巧來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例如偶爾換吃麵食,或改以麥片、吐司或饅頭等當早餐。另外,超商中就可輕鬆買到烤地瓜、烤馬鈴薯、煮玉米;適當季節時街頭出現的糖炒栗子、蒸熟的菱角也是很好的選擇。此外,還有各種以紅豆、綠豆、蓮子、地瓜、芋頭等榖物雜糧製成的點心。所以只要花點心思、選對纖維含量較高的主食,要達到每日25~35公克的纖維建議攝取量並非難事![補充資料]1.有關食物份量,例如多少公克=1份主食請參考衛福部國健署的「食物代換表」獲得更多詳細的資料。2.對食物纖維等營養成分資料有興趣者可搜尋「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連車位都搶輸,卻搶到了DM上的限量咖啡機...一次百貨周年慶,我學會最重要的一件事
-
2020-10-26 養生.健康瘦身
168間歇性斷食真能瘦?營養師籲吃飯順序更重要
間歇性斷食是什麼?食物的選擇有什麼要注意? 間歇性斷食法愈趨熱門,許多女星名人都宣稱運用間歇斷食瘦身成功。然而間歇性斷食的原理為何,是否真的能幫助減重?黃君聖營養師說明,近年常見的「168斷食法」是將一日24小時區隔為不能進食的16個小時與可以進食的8小時,當攝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後,人體血糖上升,胰島細胞會分泌胰島素使血糖下降至趨於平穩。由於胰島素為合成性荷爾蒙,會促進體內脂肪合成。進行間歇性斷食的原理是控制進食時間,讓胰島素分泌減緩,降低脂肪合成來達成減重目地。 黃君聖表示,若要採用間歇性斷食時,在非進食時段最好只喝黑咖啡、茶或是水,其餘會使胰島素分泌的食物都可能破壞效果。另外,在進食時段應避免暴飲暴食,保持與平常的飲食習慣一致,熱量攝取也應控制比身體消耗來得少,達到所謂「熱量赤字」。黃君聖強調,即便採取間歇性斷食,也不能忽略飲食均衡的重要性,六大類食物皆需攝取,進食順序可從蔬菜、蛋白質優先攝取,最後才是主食類(碳水化合物),如此一來能延緩胰島素上升,也有助於達到減重。 哪些族群不適用間歇性斷食法?營養師籲需專業評估再執行 斷食法除了能幫助減重,甚至能對健康帶來正面效益?黃君聖說明,因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相關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對身體的抗發炎、抗氧化甚至對血糖控制有助益,不過目前證據仍不夠全面。營養師提醒,如果為慢性病族群、正在懷孕的婦女,還有正在發育的青少年,都不建議自行執行間歇性斷食,尤其糖尿病的患者已經有血糖方面的問題,沒有依照醫囑控制血糖平穩,嚴重恐會有致命危機。黃君聖指出,要採取嚴格的體重管理,或是間歇性斷食,建議先由專業評估後再執行,避免對身體其他機能造成傷害,才能達到安全減重的目標。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0-10 養生.聰明飲食
碳水化合物=澱粉?為何吃對碳水化合物對健康很重要
【文、圖/摘自漫遊者文化《補充特定營養素的全植物蔬食料理》,作者高韻均, 蕭煜達】民眾普遍認為「澱粉」是減肥的最大敵人,「不碰澱粉」的減肥觀念自此開始流傳,因此也出現了許多錯誤的迷思。●迷思一 碳水化合物對健康百害而無一利?●迷思二 碳水化合物=澱粉?事實上過量攝取大量額外添加油脂、糖、鹽製作而成的「精製澱粉」,才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如:白吐司、甜麵包、泡麵、白麵條、甜甜圈等各種糕點)。規劃良好的全植物性飲食,不僅對體重管理有所幫助,且也有利於保護心血管;但當將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以精製澱粉取代時,保護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重視碳水化合物的「質」以及烹調方式,才能協助發揮全植物性飲食對於健康層面的最大效益。可以從哪些食物攝取到碳水化合物?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或是美國醫學研究院(IOM),都認同並建議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要由富含複合性碳水化合物的全穀類、根莖類、豆類、蔬菜、水果、堅果(含有少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及種子來獲得。蓮根親子丼6人份材料:乾昆布20g、乾香菇40g、浸泡昆布及香菇的水600g、白色大薏仁80g、圓糙米80g、蓮藕200g、紅蘿蔔150g、牛蒡50g、初榨橄欖油10g、薑末30g調味料:白醬油60g、鹽1g、純素無酒精味醂20g、紫蘇葉10g、乾蓮子150g步驟:1.大薏仁、圓糙米洗淨,以室溫約30℃的水浸泡4 小時後,再放入冰箱冷藏浸泡8 小時以上。2.昆布、香菇洗淨泡水備用;蔬菜洗淨,蓮藕、紅蘿蔔切小丁,牛蒡去皮切絲,昆布及香菇瀝乾切小丁。3.將橄欖油倒入壓力鍋中加熱,以中火爆香薑末,再將香菇丁、牛蒡絲及紅蘿蔔丁爆炒片刻。4.接著加入瀝乾的大薏仁、糙米、昆布丁、蓮子及蓮藕丁,以及浸泡昆布及香菇的水。5.最後加入白醬油、鹽及味醂調味拌勻,蓋上鍋蓋以大火加熱,計時30 分鐘。6.煮至壓力鍋噴出蒸氣時改成小火,30 分鐘到時熄火,靜置20 分鐘後開蓋拌勻後,盛碗裝飾切絲的紫蘇葉即可。【主廚阿Q】純素無酒精味醂DIY:將羅漢果糖10g、脆梅2 顆、純水100g 混合靜置1 天以上;或者將羅漢果糖1/2 杯、水1/2 杯、米醋4 小匙、少許鹽混合拌勻,亦可替代味醂。如果家中沒有壓力鍋,也可利用電鍋烹調:作法3 ∼ 5 改在鍋中爆香拌炒和調味,接著盛入電鍋內鍋,外鍋加水3 ∼ 4 杯,蒸煮約1 小時,待電鍋跳起再燜30 分鐘即可。【素食營養師Mia】蓮子的營養成分組成澱粉含量高,100g 中約有70% 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因此雖然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歸類在堅果種子類,但與栗子一樣,在營養學上都是可作為替換成「主食類」的食物。由於綠色的蓮子芯帶有苦味,無論是用新鮮或乾燥的蓮子(市售乾燥蓮子大多數已去芯),建議都先把芯去除,以避免苦味。這苦味來自於蓮子芯的生物鹼,對於腸道痙孿有些微的緩解作用。
-
2020-10-04 新聞.長期照護
我要活到100歲/黃世傑帶您一起 探究高齡健康祕訣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我要活到一百歲。」71歲的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黃世傑,不允許自己身上多一塊肥肉,每天定時量測體重,強迫自己記錄在日曆上,太太緊盯數字,計算出每月高低峰、平均值,為的就是兩人可以「健康到老」。看著臺北市人口快速老化,平均餘命83歲,其中卻有八年不健康,他相信力行均衡飲食、運動,就有機會讓不健康餘命往後延,再活久一點。長壽是一件好事,但不知不覺長壽似乎成為了家庭的負擔。黃世傑說,老化後,最怕面對失能失智,特別是失智的病程非常長,動輒十多年,失智患者後半段的人生則是伴隨失能度過,「我最怕自己得到失智症」,對家人來說真的太苦了。造成失能的五大危險因子「腦中風、失智症、高齡衰弱、骨折、跌倒骨折」,這些原因都可以透過規律運動、均衡飲食、體重管理趨吉避凶,但多數人都難以或是不願意去執行。失能五大危險因子1. 腦中風2. 失智症3. 高齡衰弱4. 骨折5. 關節疾病1.增加肌力啞鈴或彈力帶訓練上肢,挺胸收小腹。黃世傑說,避免衰弱失能,肌肉很重要,民眾常認為多走路就能「增肌」,但走路僅能訓練下肢,上肢幾乎沒訓練到。平常自己會趁午休或看電視時間,手拿啞鈴或彈力帶訓練上肢;腹部肌群的訓練,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隨時挺胸」。黃世傑說,挺胸很累,必須隨時縮小腹,縮小腹時就是邊走路邊訓練腹部肌群。常看見市民老化的樣態,多是駝背又沒有精神,駝背的民眾大多伴隨骨鬆,不慎跌倒恐增加嚴重骨折的風險,好的姿勢也能幫助培養好心情。2.管理體重搭捷運+走路上班,每天量體重、血壓。體重管理也是一門學問,黃世傑說,有一陣子血糖稍高,醫師建議少吃、控制飲食。他調整作息,每天搭乘第一班捷運到市政府,從捷運站走到辦公室,每天都準時6點22分抵達,看完報紙後量測血壓,一般性的公務在八點以前處理完。黃世傑每天一定會在固定時間量測體重,並記錄在日曆上,太太蒐集到數據後會協助統計,每個月體重的高峰、低峰,自己也會回想當天為什麼體重會增加,調整飲食方式。他笑說,這部分是受太太影響,太太對自己的要求更高,絕不吃零食,身材至今維持跟她年輕時的狀態一樣,家裡有個高標準在,自己也不能輸她。3.調整飲食外食也要控制食量,絕不「吃到撐」。飲食狀態也因為體重控制後,調整為早餐一盤青菜水果,搭配一杯咖啡,中午則是一份便當,晚上吃半碗五穀飯、一盤青菜、半條魚。黃世傑說,量雖然不多,但他蠻耐餓的,當出現飢餓感時,告訴自己正在燃燒脂肪,不要再吃了。他說,台灣人的飲食習慣都是「吃到撐」,這是不太好的飲食習慣,即使外食也必須控制飲食量。4.積極面對疾病戴助聽器像戴眼鏡,健檢紅字不能忽略。黃世傑說,避免失能還有一點很重要:即使有疾病,也要積極面對。他說自己年紀愈長後,聽力下降,現在必須要配戴助聽器改善重聽,但他觀察很多長輩不願意承認自己「老了」,助聽器堅持不戴就是不戴,其實重聽就像是近視一樣,沒有必要讓自己的生活過得這麼辛苦。不過他也笑說,重聽有時候確實會傷到自己的自尊心,太太在家裡會突然講話很大聲,讓他很受傷。他也提醒,家中若有重聽的長輩,應該先向他們揮揮手,面對面引起他們注意後再說話,這是比較好的溝通方式。他也呼籲民眾,隨著年紀漸長,應該定期做健康檢查,紅字就是警訊,千萬要記得造成失能的五大危險因子,得因應現在的健康狀況隨時調整,才有辦法健康活到老。
-
2020-10-03 養生.聰明飲食
6種抗老食物搭配食譜 營養師教你吃出抗老力
因為晚婚、晚生,現代人的人生重要時程都在往後計畫,所以越來越重視抗老,甚至將「老化」視為一大天敵!但最有效的抗老生活,除了規律作息,還要搭配健康的生活態度、持之以衡。臺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所謂的「抗老」要做得好,不單只是靠花大錢從頭到腳的保養,吃對飲食才能由內向外的讓整個人換然一新。究竟要吃些什麼食物,才能彷彿吃到「回春藥」呢?以下推薦6種抗老食物,搭配食譜,讓大家一起裡外皆美哦!一、豆漿:營養早餐的抗老飲品劉怡里解釋,豆漿的營養成分包括大豆蛋白、維生素B群、大豆異黃酮、維生素E、皂素、大豆卵磷脂、亞麻油酸、膳食纖維等,真的是成分豐富又營養。而豆漿中的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抑制細胞發炎作用,對於代謝症候群和癌症的預防發炎,都有很好的幫助。【抗老食譜】黑芝麻豆漿材料:黃豆、黑芝麻。作法:1. 先將黃豆泡水,備用。2. 泡過水的黃豆放入豆漿機中,加入適量水,使用豆漿機煮。3. 煮好的豆漿,加入適量的黑芝麻粉攪拌,即可飲用。 二、芭樂: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芭樂是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其維生素C含量是檸檬的3倍之多。劉怡里解釋,維生素C是形成膠原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讓肌膚避免受到自由基的破壞,同時也是很好的抗氧化劑,所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肌膚不易產生紋路,並防止肌膚老化。另外,維生素C還具有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想要美白或是曬黑要還原的女性,可多攝取維生素C,可謂是天然的美容營養素。劉怡里表示,芭樂除了擁有極高的維生素C外,還富含膳食纖維,有助腸胃蠕動以及身體廢物排除,讓肌恢復明亮不暗沉。【抗老食譜】優格芭樂材料:芭樂、優格、奇異果、番茄(除了芭樂之外的水果,可加可不加,也可替換成自己喜歡的水果)。作法:1. 先將芭樂洗淨去籽、切塊,奇異果挖起切塊、番茄洗淨。2. 將芭樂、奇異果、番茄放入果汁機內,倒入一半的優酪乳及少許開水。3. 攪拌打勻約1分鐘,不用太久,有顆粒的吃也很好。4. 將攪拌好的果汁優格倒入水杯中,再加入另一半優酪乳攪拌完成,即可享用。三、堅果:抗氧化劑維生素E代表劉怡里說明,維生素E是脂溶性的抗氧化劑,可以對抗因為外在因素或是體內生成所引起的自由基,具有氧化還原的功能,建議從烹調用油中例如橄欖油、茶油、酪梨或是堅果中攝取。而目前每日飲食指南中特別提出每天要攝取「1份」的堅果種子(1份堅果=核桃2顆=杏仁8顆=腰果7顆),來攝取到好的油脂,也可以得到豐富的維生素E,其中的堅果尤其對預防血管老化、預防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作用。【抗老食譜】燕麥堅果飲材料:核桃2顆、杏仁果8顆、即食燕麥片適量、鮮奶150ml、蜂蜜適量(可加可不加)。作法:1. 將所有材料放進果汁機中打均勻。2. 倒入杯中可加點適量蜂蜜,即可飲用。3. 也可以額外放入新鮮水果切塊,或是將鮮奶換成無糖豆漿,都可以享受到同樣的美味和營養。四、綠茶:有滿滿多酚的兒茶素劉怡里表示,兒茶素是茶葉中的多酚成分,其抗氧化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顯示綠茶含量最高。好處多多的兒茶素,具有降低血脂、保護心臟、抑制細胞老化,所以抗癌抗氧化的效果良好,但是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議不要空腹飲用。【抗老食譜】綠茶凍材料:綠茶包3包、吉利T粉5湯匙、水1000c.c.、糖依照個人喜好。作法:1. 水倒入鍋中煮沸。2. 水燒開後熄火,將綠茶包燜泡3分鐘後,取出茶包。3. 將吉利T粉與糖兩者混合後,備用。4. 將混合好的吉利T粉與糖倒入茶水中,攪拌均勻至無顆粒狀。5. 趁熱倒入模具或是小皿中。6. 待放涼後,放入冰箱冷藏3小時,即算完成。7. 食用時,可以加上紅豆泥搭配食用,口感更佳。五、藍莓:對抗自由基的花青素劉怡里解釋,有些研究發現花青素在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50倍、維生素C的20倍,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就能達到抗老化的目的。此外,攝取藍莓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對女性的泌尿道系統也大有助益,尿道炎多半因為陰部孳生細菌導致尿道發炎,症狀是小便會有灼熱感,藍莓可以抑制陰部細菌的生長,並維持陰部的PH值,預防感染。 【抗老食譜】藍莓果醬材料:新鮮或冷凍藍莓200克、檸檬半顆、砂糖80~100克(可視個人喜好調整甜度)。步驟:1. 先將藍莓沖洗乾淨,水份瀝乾、晾乾,並將檸檬半顆榨出原汁,備用。2. 用湯匙將藍莓大略壓碎後,將檸檬汁及糖加入混合攪拌均勻。3. 移到瓦斯爐上,繼續以小火邊煮邊攪拌。4. 等糖都溶化後,開大火熬煮至藍莓湯汁約略收乾大半。5. 再轉至小火熬煮至濃稠(熬煮時間越久越濃稠,個人可依自己喜愛程度調整濃稠度)。注意,熬煮的期間必須一直用湯匙攪拌,底部才不會燒焦。6. 煮好後,趁熱裝入玻璃瓶中,並倒放直到放涼。7. 放涼後就可將瓶子放正,室溫或冷藏保存。 六、花椰菜:含強力抗老化的SOD劉怡里指出, 所謂超氧化歧化酶(SOD)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酵素,這個成分可以清除人體的自由基,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抗氧化的功能。她進一步說明,SOD這個抗老成分多半存在於小麥草、大麥草、甘藍菜、綠色花椰菜中,但要產生SOD作用需要礦物質才能一起協同作用,特別是需要鋅跟銅當作輔酶結合,才能在身體有效發揮作用。【抗老食譜】海鮮蔬菜湯材料:綠花椰菜、紅蘿蔔、香菇、洋蔥、牡蠣、蝦子、大番茄、鹽。作法:1. 先將洋蔥切末、紅蘿蔔切塊、香菇切絲。2. 花椰菜洗好切好,牡蠣、蝦子可先燙過,備用。3. 煮一鍋水加入洋蔥末,稍煮一下就可加入紅蘿蔔塊。4. 煮約5分鐘後,就可將花椰菜、香菇、牡蠣和蝦子加入,以小火燜煮約10分鐘後,即可飲用。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0期延伸閱讀: 防疫、防流感先顧好免疫力! 日行「這項飲食」策略吃出高防禦 熬夜的累好難補回來? 5種營養素幫你恢復元氣  
-
2020-09-25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每種蔬果都有豐富膳食纖維!酪梨、芭樂、地瓜葉...營養師解碼各類食物纖維含量
編按:「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是因為它有「保水」的特性,能使糞便變軟、增加排便量。部分膳食纖維經腸道細菌分解,能提升大腸運作力的能源,因此多攝取膳食纖維就能改善腸道環境。但是,並不是每種蔬菜,都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蔬菜纖維含量最高的是新鮮黑木耳,最低的是竹筍,這四種蔬菜每百公克的纖維排行榜為新鮮黑木耳(7.4公克) >地瓜葉(3.3公克)>胡蘿蔔(2.7公克)>竹筍(1.7~2.1公克)…你答對了嗎?坦白說答錯其實很正常,因為除了因特殊健康問題而需限制或增加纖維攝取者,一般人並不需要特別去了解各種食物纖維含量的高低,畢竟只要遵循蔬果579的健康飲食建議,想要滿足每日25~35公克的纖維建議量並非難事。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根據國健署2013~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64歲成人約86%蔬菜攝取量不足3份、水果攝取量不足2份.....簡單地說就是八成六的人連每日5份蔬果都做不到。在這種蔬果普遍攝取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挑對、選對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健康常識了。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要如何選對蔬果、補夠纖維!纖維在哪裡~哪些食物含有纖維?所謂的膳食纖維指的是存在植物細胞璧、細胞間質中,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多醣類(如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植物膠等)和木質素,所以某蔬果是否富含纖維並不能直接用口感來判斷,因為不管是硬的食物或軟的食物都可能含有纖維。由於膳食纖維只存在植物食物中,所以纖維只會來自蔬菜類(含藻類、菇類)、水果類、堅果種子類及主食類等植物性食物;肉、魚、蛋、奶等動物性食物是不含纖維的。不過在食品加工過程纖維也會隨之流失,所以並非只要是植物性食物就一定含纖維。舉例,當將蔬果榨汁後,因為果皮和剩餘的果渣(=纖維)會被丟棄,所以大部分的蔬果汁纖維含量並不高。例如柳橙每百公克含2.1公克纖維,但等重的100%柳橙汁卻只有0.3公克的纖維。黃豆每百公克含14.5公克纖維,而等重的豆漿僅有1.6公克纖維;而由黃豆發酵製成的醬油纖維則為0。再以米和麵粉為例。由於在精製過程(如碾磨)時會除去的富含纖維的麩皮/米糠或胚芽,因此成品的白麵粉和白米的纖維量會大幅減少。以米為例,糙米每百公克含3.5公克纖維,白米卻僅有0.9公克(即損失74%的纖維)。解碼各類食物的纖維含量!儘管很多植物性食物都含有纖維,但從實際生活層面來看,食用量大的「蔬菜類」和「水果類」才是我們補充膳食纖維的主要管道。雖然「全榖雜糧類」整天的食用量也不低,但因大部分人平日的主食,如飯、麵食或麵包等都是以精製的白米和白麵粉所製成,所以提供的纖維並不如蔬果多。我們三餐中的主菜:「豆魚蛋肉類」中只有植物性的大豆含有纖維,其他動物肉類,包括奶、蛋纖維含量基本上都是零。當然如果你有吃「堅果種子類」食物習慣的話,也可從中獲得纖維,不過因為這類食物熱量很高,且非大部分人的常態飲食組成,所以也不是一般人補充纖維的主要管道。那麼,各種植物性食物到底該怎麼挑,才是補充纖維的好方法呢?全榖雜糧類白米飯和白麵粉因經過精製,所以纖維含量較低,故若想增加纖維攝取的話,宜將白米改成糙米或胚芽米,將白麵粉改成全麥麵粉。如果你的飲食中很難找到這些食物的話,你也將小麥、大麥、麥片等全穀類食物加入日常飲食中(例如早餐改吃麥片),或將紅豆、綠豆、薏仁;或玉米、地瓜、芋頭、蓮藕、菱角等原形食物加入平日飲食中…這些方法都有助於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豆魚蛋肉類除了植物性的大豆(黃豆、黑豆等)及其製品外,動物性食物包括如家禽、家畜、魚貝海鮮及奶、蛋等都不含纖維。所以若想從此類食物獲得纖維的話,就要以部分植物性蛋白質來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在大豆製品中,未加工的豆類如黃豆、黑豆纖維含量最高,加工做成豆干、豆腐或豆漿後纖維含量會減少。在眾多豆製品中,水分含量較高的豆漿和豆腐每百公克纖維量是最低。【範例】每百公克纖維含量:黃豆(14.5公克)、五香豆干(2.2公克)、豆腐(0.6~0.8公克)、豆漿(1.3~1.6公克)。蔬菜類蔬菜是纖維的良好來源,在TOP100纖維排行榜中(圖一)。你會發現排名在前面的多半是乾料食材,如乾的菇類、藻類和蔬菜乾,以及各式植物製成的香料、調味料。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因為乾料食材經過脫水,所以濃縮了食物的量,這包括了熱量、纖維及某些維生素、礦物質等。但即使如此,這類乾料食物因為一次食用量較低,所以並非好的食物來源。以乾木耳或乾香菇為例,使用時需要先加水泡開,所以實際上每次所使用的乾料公克數並不多。因此從現實層面來看,一次可食用量較多的新鮮蔬菜才是我們平日補充纖維的主要管道。新鮮蔬菜中,纖維含量最高的是食茱萸(16.8公克),其次是辣椒類(紅辣椒平均值11.4公克),以及一些平日不太常見的蔬菜,如野苦瓜嫩梢、紅梗珍珠菜、明日葉、香樁和牛蒡等。我們平日較常吃的新鮮蔬菜纖維量多半在1.5~3.5公克間,其中非葉菜類的纖維會較葉菜高。圖二提供了新鮮蔬菜、新鮮菇類與藻類食物的纖維含量資料,供做挑選高纖食物的參考。水果類水果也是纖維的良好來源,雖然含量略低於蔬菜類,但因具備不需烹調即可食用的優點,所以是外食者相當好的補充纖維管道。同蔬菜一樣,水果纖維排行榜中也是乾料食材排在前面,例如柿餅、黑棗、紅棗及其他水果乾。相較於乾燥蔬菜類食物,水果因本身富含醣類,所以當脫水濃縮後,醣和熱量都會變高,而有高醣、高熱量的問題。再加上水果加工後,最重要的營養素——維生素C會被破壞,其他營養素也或多或少會流失。所以不管是從健康、還是體重管理的角度來看,水果最好還是挑選新鮮的好。為了方便大家了解哪些種類的水果纖維含量較高,Stella針對纖維含量較高的水果做了歸納整理,你可以參考圖三了解哪些水果是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堅果種子類大部分的堅果每百公克纖維都超過3公克,其中最高者是瓜子和芝麻,每百公克纖維都超過14公克。不過因為堅果種子類熱量很高、用量少(一般建議每日攝取10~30公克),且除非特意去購買否則並不常出現在我們日常飲食中。因此這裡就不特別對其細節作探討,對堅果種子類食物纖維含量有興趣者可自行上食品資料庫查詢,參考Stella另一篇文章[堅果該怎麼買、怎麼吃才對]。總結來說,若想增加纖維攝取,最基本的兩個原則就是:多吃植物性食物;以及選擇「原型」、「加工較少」的食物。不過因為纖維含量高低和吃起來質地硬不硬沒有絕對關係,所以若想增加飲食纖維攝取的話,還是要挑對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所以你可以參考圖二和圖三,看看哪些食物是自己平日飲食生活中比較常看得到的,然後儘量多挑選這些食物來吃。或花點時間思考一下,如何調整自己現有的飲食,儘量把這些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納入日常生活中。延伸閱讀: 「腰痛」長期治不好...原來你有「梨狀肌症候群」!疼痛醫學專家:4分鐘「腳跟上抬運動」放鬆你的梨狀肌
-
2020-09-22 養生.聰明飲食
文旦屬三高水果 烤肉後吃助代謝
中秋節將至,文旦是柚子的一種,也是不可或缺的應景水果。文旦柚果肉滋味酸甜,營養價值很高,是高膳食纖維、高鉀、高維生素C的「三高」水果,很適合中秋烤肉後食用。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一顆文旦柚約為二份水果,大約四至五瓣的果肉等於一份水果,約60大卡熱量,富含膳食纖維、鉀離子、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維生素B群含量也多,有助腸胃道蠕動、改善便祕,高抗氧化力、可美白肌膚,並具降膽固醇及血壓作用。文旦柚很適合烤肉後食用,可以去除烤肉食物的油膩、助代謝。不過,富含纖維、含水量高的文旦柚容易不小心吃過量,劉怡里提醒,一定要控制食用量,一次最多吃半顆四至五瓣即可,建議與親友一起食用。小孩、腸胃道蠕動不好的人不要吃太多,避免腹瀉;文旦柚屬高鉀水果,腎臟功能受損的病人,不宜食用。劉怡里強調,文旦柚含呋喃香豆素成分,會抑制體內代謝酵素作用,造成藥物血中濃度過高,為避免產生藥物交互作用,有服用降血脂藥、降血壓藥、安眠藥、免疫抑制劑的人,不適合食用。
-
2020-09-17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時鐘」快轉! 每3分鐘新增1人確診
今年56歲涂女士3年前因手臂痠痛就醫,意外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從此每天一顆降血糖藥物,但美食主義的她餐餐不忌口,直到今年5月膝蓋痛到無法行走,再就醫才發現血糖大失控。在醫師建議下接受針劑腸泌素治療,改善血糖,體重減輕,復健恢復每天可走萬步健康生活。受生活作息不正常、偏好甜食和精緻化飲食等影響,在台灣像涂女士一樣的中壯年糖尿病族群越來越多,40-64歲患者占比高達59%,已成糖尿病最大族群;台灣「糖尿病時鐘」快轉,據2019年台灣糖尿病年鑑資料,每年約新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相當每3分鐘就有1人新確診。過去常有糖友使用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後,但血糖仍控制不佳,開業家庭醫學科醫師陳宏麟解釋,「就像口袋原本裝有300元,但突然只剩200元,就是會感覺空空的。」腦細胞感覺葡萄糖不夠,產生飢餓感,但吃下去的食物葡萄糖又全部都在血糖中,無法進入細胞。陳宏麟是涂女士的主治醫師。他解釋人體本身就會分泌腸泌素,當血糖高時腸泌素會刺激胰島素分泌,糖尿病患者就是因為腸泌素不足,進而導胰島素分泌不夠。注射腸泌素可智慧控糖,當血糖高才會刺激胰島素,同時延緩胃排空,產生飽足感,做好體重管理。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提醒,糖尿病不單純只是糖尿病,還會侵犯身體的大血管和小血管,提高併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心臟衰竭的風險。腸泌素是糖尿病治療主流之一,建議合併有心血管疾病者可優先使用,不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更能幫助控制體重,目前健保也有給付。但陳宏麟坦言,因為腸泌素會抑制食慾,所以如果患者注射腸泌素後,患者又大量進食恐會產生噁心感,甚至嘔吐。目前洗腎患者、胰臟發炎者都不適合注射腸泌素,有甲狀腺相關疾病者也需要經醫師評估才可使用。
-
2020-09-10 養生.聰明飲食
從食物本身改善肥胖問題 研究發現這項因素影響飽足感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現在人常藉由美食紓解壓力,不過好吃的食物可能暗藏肥胖風險!越來越嚴重的肥胖症問題,將是下一代食品需重視的地方。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 2020年7月刊登的研究表示,透過改變食物質地,可以讓食用者增加飽腹感、減少食物攝取,更加著重「健康意識」,以作為「下一代食品」開發的參考。現代人常藉由美食紓解壓力,但是食品除了好吃以外,其實過量的攝取也對人們帶來相當龐大的負擔,越來越嚴重的肥胖症問題,將是下一代食品開發因應健康趨勢所需重視與改進的要點。全球成年人中有19億人超重!肥胖症是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健康疾病,屬於營養不良範疇,並連帶引發其他疾病的高發病率和死亡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20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有19億成年人超重,其中6.5億為肥胖人口,5~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更有超過3.4億人超重或肥胖。下一代食品應具備「健康意識」,著重「食物質地」增強飽腹感!食品除了好吃之外,也該注意到飲食所帶來的嚴重問題,肥胖症正在危害全世界人們的健康,食品廠商都該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除了美味外還需考量到健康問題,在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的現代,其實也可以從食物本身來改善嚴重的肥胖症問題。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2020年7月刊登的《Food texture influences on satie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文獻回顧表明,下一代食品應更具備「健康意識」,從食物質地著手以增強飽腹感。該研究解釋,體重增加是因為在攝取食物時吸收的能量與消耗的能量不平衡,為了保持兩者均衡,食品科學家、營養學家與心理學家開始針對食物質地做改變,希望能藉此來改進食用時帶來的飽足感,進而減少食物的攝取。該文獻回顧收集了29份文獻,包括了817位研究對象,年齡介於為18~50歲(平均年齡24.7歲),受試者不包括肥胖人口、老人、小孩等。研究中尤其強調比較「食物質地」造成的進食量差異,其他變因還有像是咀嚼的效果、進食速率或口服加工等。固體、液體飽足感差很多!固體食物更能降低飢餓度在所有測量食慾控制的29項研究中,有16項發現食物質地對減少飢餓和增加飽足感有明顯作用。根據實驗結果,受測者在食用半固體和固體食物後,與液體食品相比,固體和半固體食品的食物更強烈地抑制了食慾。像是以食用固體蘋果與液態蘋果(蘋果果汁、蘋果醬)相比,固體蘋果會使人們的飢餓感降低,飽足度提高,食物對飽足感的影響在於食物的結構形式,且固體與液體相比,即使兩者所獲得的能量完全相同且纖維含量相似,但固體的水果體積也比液體形式大。黏度也成飽足感關鍵!延長咀嚼時間、有效減少攝取量而高黏度的食品相較低黏度的食物,也起到抑制食慾的關鍵作用。在其中一項研究中,受試者食用了兩種能量和容量相同的燕麥麩皮飲料,不同的是,兩杯飲料的黏度一杯較高、一杯較低,結果顯示,高黏度的燕麥飲料與低黏度飲料相比,高黏度飲料中被人體攝取的能量較少,作者推測可能是胃排空的速度變慢(但他們沒有直接進行測量)。同時挪威也有研究人員發現發現改變食物的質地,並延長咀嚼時間確保食物與口腔長時間接觸,將可使人們的飲食攝取減少。食品質地對於攝食行為的影響,仍有許多研究空間以目前的研究結果皆指出,增強飽腹感的食物可以減少攝入多餘食品,能幫助有體重管理需求的人們,營養學家表示,未來應用營養預防策略來改善食品研發策略,並希望解決現代人們的肥胖病。但研究團隊也表示,此為初步的研究結果,仍需進行較高質地特徵和較低能量密度的新穎食品進行進一步研究,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其生理和心理後果,但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對於創造下一代增強飽腹感和飽足感的無負擔食品已有初步成果,也值得食品製造廠商思考,除了美味、還能如何從食品開發方向協助降低肥胖症的危害。延伸閱讀▶心血管疾病成全球頭號殺手!食品業者如何盡ㄧ份改變的心力?▶亞洲人躍升高風險群!最新研究顯示:東亞、東南亞國家「壞膽固醇」上升幅度最大!▶最新國民營養調查結果出爐:別再要老人亂減肥!喝夠牛奶更重要參考資料▶15 'health foods' you're better off avoiding▶Food texture influences on satie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Modifying texture can boost satiety in lower calorie foods, says researcher(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02 養生.聰明飲食
紅蘿蔔吃太多皮膚變黃係金ㄟ! 暫時性別過量可恢復
網傳紅蘿蔔吃太多皮膚會變黃,恐怕可能是真的!衛福部食藥署在網站闢謠專區,特別對外說明,因為維生素A會導致皮膚色素沉澱變黃,但只要攝取量不要超標,皮膚就能慢慢恢復原有顏色。北醫附醫美容醫學中心主任張宜菁醫師說,食用過量β胡蘿蔔素容易沉積在皮膚,讓皮膚變黃,但一般而言屬於暫時性。皮膚受很多色素影響 β胡蘿蔔素沉積皮膚會短暫偏黃張宜菁表示,皮膚成色會隨許多色素影響,例如讓皮膚容易變黑的黑色素,黃種人常見的則是黃褐素,血紅素也是其中之一,白種人有時皮膚會呈現微紅。張宜菁持續說明,當身體攝取太多維生素A或β胡蘿蔔素,如果吃太多,身體比較難代謝,就會累積皮膚上,讓皮膚看起來偏黃,但不是長久性而是暫時。張宜菁持續說明,當身體攝取過多的β胡蘿蔔素,血中β胡蘿蔔素濃度會升高,也會沉澱在皮膚。若比正常情況下高出3至4倍,皮膚就可能看起來偏黃。但是,因食物攝取過量β胡蘿蔔素、而導致皮膚黃的情況,通常是暫時的。張宜菁補充,紅蘿蔔,芒果、南瓜、木瓜等蔬果含β胡蘿蔔素,曾有患者每天吃木瓜與芒果了一段時日之後,不小心讓皮膚看起來偏黃,但減少食用一陣子後,膚色漸漸又恢復到原有狀態。皮膚以外眼睛都變黃 當心罹患肝膽血液方面疾病張宜菁提醒,如果除了皮膚以外,若出現連眼白也變黃,那可能是黃疸症狀,要當心是否罹患肝膽、血液等方面的疾病,需盡快就醫檢查,免得耽誤治療。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 協助身體抗氧化臺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劉怡里,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D、E、K等維生素都是脂溶性營養素,β胡蘿蔔素在人體吸收後,會在身體轉換成維生素A,能夠幫助身體細胞膜更加緊密,也可以協助抗氧化,也能協助骨骼與牙齒等,但是假如β胡蘿蔔素攝取太多,會沉積在皮膚中,長期會讓皮膚看起來比較黃。劉怡里也說,皮膚因β胡蘿蔔素泛黃是暫時性的,在身體代謝機制下,累積β胡蘿蔔素會在漸漸轉化代謝體外,但是一般天然食材要吃到β胡蘿蔔素或維生素A超量不太容易,倒是食用營養補充劑,高濃度涉入β胡蘿蔔素或維生素A時,就比較容易超過建議攝取料量,讓皮膚泛黃風險增加。每天不要吃超過270g胡蘿蔔衛福部食藥署建議,胡蘿蔔因含有豐富維生素A,而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如果長期大量食用,皮膚會因色素沉澱而變黃。但「大量」是指每日食用超過270g的胡蘿蔔,如果只是每天喝1杯胡蘿蔔汁(1杯=240 cc),並不會發生維生素A過量。食藥署補充,維生素A為脂溶性維生素,正常成人對維生素A的上限攝取量是每日3,000微克視網醇當量(100g胡蘿蔔維生素A視網醇當量為1,120微克);另外,不只是胡蘿蔔,部分紅、黃色的食物都可能發生此情況,例如枸杞子及南瓜等。★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8-28 養生.聰明飲食
地中海飲食最大陷阱在油脂!營養師條列4重要關鍵
肥胖,是導致脂肪肝、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乳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直腸癌等疾病的危險因素。為了維持健康身體、保持窈窕身形,飲食配合運動,是最有效的體重管理方案。偏激減肥易致健康亮紅燈 適當攝取油脂助維持體內運作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說到「控制飲食」,大家都會直接想到:減少澱粉、油脂攝取量。因此,有人只吃水煮餐,食物都過水去油,但也因為偏激的減肥手法,導致健康亮紅燈,還差點得了憂鬱症。適當的攝取油脂,才能維持體內正常運作。潘富子說,脂肪是人體必要營養素之一,可幫助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吸收,及生成人體中的脂肪組織來承擔保護內臟器官的責任,還可維持神經及皮膚的正常運作。挑選好油脂是減重關鍵 4大營養成分一次看懂因此,挑選好的油脂來源,是減重時期關鍵一環。她建議,健康飲食方法中的「地中海料理」,就是以「特級初榨橄欖油」作為健康油脂的來源,不但讓食物更美味,對於健康也是好處多多。而橄欖油有哪些重要的營養成分呢?健康關鍵1 橄欖多酚橄欖油中含有 30 餘種豐富的橄欖多酚,多酚是優異的抗氧化物,可幫助人體有良好抗發炎功效。健康關鍵2 維生素E橄欖油有較高含量的α型態維生素E,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可保護身體脂溶性的組織,如:血管、細胞膜等。還可預防脂溶性物質,如低密度脂蛋白 LDL、結構脂肪酸被氧化造成對身體有害。健康關鍵3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內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幫助增加好的膽固醇(HDL),降低壞的膽固醇(LDL),可降低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健康關鍵4 植物固醇橄欖油中的植物固醇以β-sitosterol為主。植物固醇在結構上與膽固醇相似,可與腸道中的膽固醇競爭被人體吸收的機率,沒被人體吸收的膽固醇就會透過糞便排出人體外。(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 潘富子)延伸閱讀: 無油=健康? 錯誤觀念快丟掉!吃對護心、抗發炎 4飲食習慣都會養肥肝! 老生常談的叮嚀最重要
-
2020-08-28 養生.健康瘦身
《三十而已》提出的斷食晚餐,真的能治脂肪肝嗎?
熱播陸劇《三十而已》中的「斷食晚餐」養生計劃引起不少人的注意:許幻山體檢查出中度脂肪肝,顧佳為保證丈夫的身體健康,明令禁止許幻山吃晚飯,每天晚餐只能喝一杯蔬果汁,並稱「斷食晚餐」是目前最流行、也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斷食晚餐」真的有效果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Ⅰ區國際部主任醫師於國泳表示,網絡上對「斷食晚餐」的概念並不清晰,如果只是不吃晚餐,減少進食次數,而非控制和規劃總攝入量,從能量代謝的角度上講並不能達到減肥、緩解脂肪肝等效果。什麼是脂肪肝?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肝病科副主任中醫師胡洪濤介紹,脂肪肝是一種肝組織脂肪積蓄過多所致的肝臟疾病。一般來說,正常肝臟中脂肪含量約佔肝臟重量的2%~4%,在某種病因下,如果肝內脂肪含量超過肝臟重量5%或1/3以上的細胞有脂肪變性時,即為脂肪肝。脂肪肝主要分為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特殊類型脂肪肝,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最為常見,具有家族遺傳的特點。2018版《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防治指南》指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為我國第一大慢性肝病。我國脂肪肝發病人數迅速增加,且呈低齡化趨勢,可見脂肪肝不僅僅是四五十歲人群的“專利”,很多90後都有脂肪肝。輕度脂肪肝一般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容易疲倦乏力、肝區不適,患者多於體檢時偶然發現。而中、重度脂肪肝,在驗血檢查時可發現肝功能異常,右上腹部可能出現脹痛、隱痛,患者因肥胖致腹圍增大,少數患者也會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症狀。很多患者不了解,脂肪肝最「要命」的是它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其還可能會引發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痛風、膽石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其他疾病,需時刻警惕。「斷食晚餐」科學與否?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肥胖與代謝性疾病中心余佳慧醫生表示:並不建議不吃晚餐。長期不吃晚餐,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特別是年長者和有胃部不適者。而在糖尿病人群中,還容易導致血糖波動、低血糖的發生。斷食晚餐應該是調整食物搭配和限制熱量攝入。將晚餐熱量攝入佔全天熱量攝入的佔比降低至20%,增加蔬菜攝入和適量肉類、主食的攝入,避免攝入過多油脂。但同時,余佳慧醫生強調到:這只重方法只適用於健康的人,對於換有糖尿病、痛風、胃炎、胃潰瘍、逆流性食道炎等患者,是不宜採用這種膳食模式。像《三十而已》中的許幻山之所以有脂肪肝,是因為城市人群尤其上班族,久坐不動,飲食油膩,作息不規律等都協同促進脂肪肝的發生。對於這類脂肪肝,治療基礎就是改變生活方式,包括加強運動,減少油脂攝入,增加新鮮水果蔬菜尤其是維生素E含量豐富蔬菜水果的攝入。「所以單是不吃晚飯,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效果並不明顯。」余佳慧醫生強調。於國泳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斷食」。有的脂肪肝患者可能是因為肝臟中肝醣原儲備能力差,盲目斷食可能會出現低血糖,而低血糖對全身臟器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無論是斷食晚餐、斷食午餐還是隔日斷食等方法,不同人群在選擇時應慎重。儘管「斷食晚餐」不可取,但「斷食療法」是存在的。於國泳介紹,正規的斷食療法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通過氣功封閉胃經,同時開通人體部分大穴,使胃處於休眠狀態。當處於休眠狀態時胃不再蠕動,即使不吃任何東西,人也不會有飢餓感。脂肪肝患者日常怎麼做?胡洪濤建議脂肪肝患者,在服用藥物的同時,從控制飲食下手,根據身高體重計算出每日需攝入的熱量,合理搭配膳食。同時適當加強運動,進行體重管理。中醫認為,脂肪肝的病位在肝,但又與脾胃密切相關,患者應少食肥甘厚味及冰凍、生冷的食物,以顧護脾胃。生活作息方面,現在正處夏季,不建議患者長時間處在空調環境中,避免汗出不暢。建議平時喝溫水,養脾胃。輕度、中度脂肪肝患者需接受定期檢查,動態監測病情變化,若發現肝炎,要儘早治療干預。日常如何預防脂肪肝?對於健康的人,胡洪濤也給出了預防的建議:生活要有規律盡量不熬夜,堅持規律性運動,戒菸禁酒,早起而不貪睡,勤動而不貪坐,堅持餐後散步。調節飲食清淡飲食為主,能安脾和中。減少攝入高脂、高糖、高鹽食品,以防聚濕生痰;多吃能降糖降脂的食物,如玉米、粳米、豆類、香菇、海帶、木耳、鴨梨等;適當吃些藥食兩用的食物,如枸杞、山楂、綠茶等,皆有助於降脂化痰;少食辛辣和油炸煎烤刺激性食物,如洋蔥、辣椒、胡椒、咖哩和酒類等;忌暴飲暴食,少吃零食、宵夜。調暢情志保持情緒安和淡然,亦可培養些業餘愛好,如吟詩、書法、聽曲或垂釣、爬山等,有助於怡然自得,心情舒暢。(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8-23 養生.聰明飲食
油醋、和風醬較健康及清爽?營養師:隱藏版發胖地雷
生菜沙拉若不搭配醬料就像在吃草,令不少人難以接受,為了讓生菜沙拉的口味更吸引人,從千島醬、凱薩醬、油醋醬,到現在流行的莎莎醬等,都是生菜沙拉族常使用的醬料,但好吃背後帶來的卻是肥滋滋的熱量,特別是有添加美乃滋的醬料,熱量立刻翻好幾倍。每百公克美乃滋 熱量600大卡「美乃滋最大宗的成分就是油。」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表示,生菜沙拉是減肥民眾常選擇的食物,但若加上醬料,減重的速度恐會變慢,甚至有可能愈減愈肥。生菜沙拉的醬料中,最常使用的千島醬、凱薩醬、無蛋沙拉醬等,統統都有添加美乃滋。美乃滋類的醬料被列為「油類」醬料,每100公克的美乃滋熱量就超過600大卡,等於是一份雞腿便當。李佩芬表示,民眾大多知道千島醬、凱薩醬中含有美乃滋,但多數人不曉得,胡麻醬、芥末醬等也是用美乃滋作為基底製成,這類顏色通常是白色、呈現粘糊狀的,多含有美乃滋。油醋醬較健康 熱量卻也不低除了千島醬、凱薩醬以外,生菜沙拉最常添加的就是油醋醬、和風醬,李佩芬表示,油醋醬其實是生菜沙拉醬中的隱藏版發胖地雷,從油醋醬的成分中可以看到其組合方式,以橄欖油、醋為主,李佩芬將油醋醬、優格沙拉醬列為「油水各半」的醬汁,也因為油脂的比例,仍超過五成,熱量也相對提高。李佩芬表示,油醋醬每100公克熱量約在400大卡上下,不過油醋醬的「油」多是使用橄欖油,比其他醬料使用的油脂好,橄欖油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同時含有多酚,可抗氧化,與一般高熱量、又多是促發炎的材料作成的沙拉醬比起來,油醋醬相對來說是比較健康的。和風醬雖清爽 陷阱在鈉含量另外還有「水類」的醬料,最常見的水類醬料為和風醬。大多的和風醬是以醬油為基底,其次為果糖、洋蔥、糖、鹽等。原本就是鹹味滿點的醬油,還會額外加上鹽巴,也使和風醬的「鈉含量偏高」,通常每100公克的鈉含量大約為600毫克,但有些和風醬的鈉含量可以多達1000毫克。根據國健署的建議,每人每天鈉的攝取量不該超過2400毫克,等於是一小匙的鹽巴,若是把醬汁淋滿生菜沙拉,當天攝取的鈉含量就可能超標。李佩芬也提醒,和風醬的配方每家不同,雖然將其列為「水類」醬料,但某些店家會在和風醬中額外添加油脂,有時候熱量也不一定比油醋醬低。減肥為目的 醬汁一定要節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生菜沙拉的醬料挑選,應該因應自己的口味以及身體狀況作調整。若是以減重為目的,吃生菜沙拉時最好不要添加醬料,若要添加,建議添加單純的醬料,加橄欖油以及一點點的鹽巴或醬油即可;若添加沙拉醬、凱薩醬等,會馬上讓減重計畫破功。優先選擇 低糖的水類醬料李佩芬建議,若是無法戒斷生菜沙拉的醬汁,一定要搭配醬料,應優先選取「低糖」的水類醬料,或是找含有好油的油水各半的醬料。她也建議,若時間上允許,可以自行調配醬料,如酪梨醬、莎莎醬、鷹嘴豆泥醬。以莎莎醬為例,每100公克的熱量僅有30多大卡,網路上也有非常多食譜可以自己調製,也較為健康。生菜沙拉的醬料用法,李佩芬表示,可以依照不同沙拉醬的屬性有不同的建議,油類的醬料比較稠,用沾的容易沾太多,因此建議定量挖進生菜沙拉中攪拌均勻,才不會吃過多;水類或是油水各半的醬料,則建議用沾的,才能達到不吃到過量的效果。
-
2020-08-20 養生.健康瘦身
8小時減肥法、過水減肥法哪種有效?營養師公開私房減肥早餐食譜
健康版Ⅹ元氣網 推出元氣的一天現代生活節奏快,科技進步帶來便利,卻也不免對健康生活帶來挑戰。聯合報健康版與聯合新聞網元氣網聯手出擊,合作推出「元氣的一天」專欄,邀請專家從生活小細節出發,透過文字與影音,提供居家備忘錄,讓大家每天健康,元氣滿滿。「肥胖,是萬病的根源。」減肥已是全民運動,但減肥方法百百種,今夏最熱門的8小時減肥法,以及喝黑咖啡、綠茶等減肥方法,都讓人躍躍欲試,究竟該採用哪一種減重法,才能有效健康減重呢?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詳細說分明,讓大家可以輕鬆瘦。想知道哪一種減肥方法最有效?劉怡里教大家如何輕鬆享瘦妙方。炎炎夏日,又是減肥旺季,最近很流行8小時減肥法,喝咖啡、無糖綠茶、過水減肥法等,都是時下最夯的減肥法,真的有效嗎?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逐一剖析解惑,並公開其私房減肥早餐食譜及作法。「只要掌握正確減重原則,搭配運動,就可以輕鬆順利的甩掉身上的肥肉。」劉怡里強調,這些減肥法在適當時機、正確運用得當的話,二周內可以減重2至3公斤,還有降血糖、血脂效果。8小時減肥法這個減肥法又稱為「8:16減肥法」,指的是「進食時間控制在8個小時以內,其他16個小時只能夠喝水或黑咖啡。」也就是進食的東西或喝的飲料是沒有熱量的。只要掌握以下減肥3原則,就可以有效控制體重,並且讓血糖、三酸甘油脂下降。1.強調8個小時內,要照正常三餐規律的吃。2.必須吃新鮮原型的健康食物。3.搭配運動處方,規範一周內必須做幾次重訓及有氧運動。喝黑咖啡或無糖綠茶減肥法喝黑咖啡及無糖綠茶,的確對減肥有幫助。使用於以下兩個時機點最有效。1.運動前30分鐘或在運動過程中飲用當體脂肪過高時,搭配運動減重,在運動前30分鐘或在運動過程裡,可以喝黑咖啡及無糖綠茶,它裡面的成分有助於燃脂減肥。2.吃甜食或下午茶搭配飲用減肥期間若想吃甜點或下午茶,可以搭配喝黑咖啡或無糖綠茶,吃完之後,一定要從事快走等運動,可以幫助將吃下肚的的油脂代謝,體重獲得控制。不過,如果胃不好的人,不宜喝太多的黑咖啡或綠茶,否則會導致胃不舒服。過水減肥法過水及黑咖啡減肥,通常減肥的人會一起運用,也就是讓吃下肚的東西沒有油脂。一般採用過水減肥法,在第二周就會有效果顯現,因為此方法是去掉食物的油脂,因此大概二周左右,就可能減掉2至3公斤。但要注意的是,這個方式使用超過一個月之後,可能會產生一些嚴重的後遺症,例如女性經期失調、月經不來、皮膚過敏、免疫力失調、皮膚乾癢、皺紋等。因此過水減肥法只能短暫的使用一至二周,之後仍有復胖機率。劉怡里私房減肥早餐食譜(熱量500大卡)材料:燕麥40g、鮮奶120cc、優格2湯匙、綜合水果一碗(帶皮蘋果切塊、芭樂切塊、奇異果切塊)作法:1.燕麥在前一晚以熱水泡30分鐘,泡好後置入保鮮盒裡,再放入冰箱冷藏。2.蘋果、芭樂、奇異果洗淨切丁,也可在前一晚切好後放入冰箱冷藏。3.早起拿出冷藏的燕麥,加入優格及牛奶攪拌一下。4.再依序放入切丁的蘋果、芭樂、奇異果鋪在燕麥優格牛奶上,即告完成。功效:減重、促進腸道蠕動營養叮嚀:早餐一定要攝取優質澱粉+蛋白質。燕麥加上優格及牛奶,再吃三種顏色水果,不僅蛋白質足夠,也富含膳食纖維、鈣質、果膠、維生素C、B群、葉酸等營養素,美味有飽足感,可以健康瘦身。
-
2020-08-14 科別.腦部.神經
阿茲海默症可防,這19條建議請細讀!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教授團隊聯合該領域國內外知名學者組成的專家組,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了全球首個阿茲海默症循證預防國際指南,引發業內外的高度關注,不僅國內媒體廣泛跟進,多家國外媒體也做了大篇幅報導。究其原因,阿茲海默症已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且全球尚無特效療法能阻止或逆轉病情的進展。那麼,這份全球首個阿茲海默症循證預防指南到底提出了哪些生活上可採納的建議?為什麼提出這些建議?鬱金泰臨床團隊集合相關專家的建議,對這版預防指南進行了解讀,主要用來回答:第一,推薦了什麼(What);第二,為什麼推薦(Why);第三,怎樣實施(How )。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隨著老齡化進程加速,患病群體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阿茲海默症是可以預防的,有效控制危險因素、合理利用保護因素可以顯著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發病率和患病率。遺憾的是,尚無針對這一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腦重大疾病的國際循證醫學證據來指導臨床實踐。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臨床研究團隊聯合國內外知名學者,制定了全球首個阿茲海默症循證預防國際指南,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頂尖雜誌《英國醫學雜誌》子刊。研究人員根據循證醫學標準,最終形成瞭如下建議,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提示。1.體重管理推薦理由:65歲以下人群應維持正常體重指數(BMI),通過合理均衡體育鍛煉、熱量攝入及正規行為計劃,以期使BMI達到並保持在18.5-24.9公斤/平方米範圍內(比如,一個人身高1.6米,體重50公斤,那麼其BMI指數是50/1.6的平方=19.53,即在推薦範圍內);65歲以上人群則不宜太瘦,65歲以上人群若出現體重減輕趨勢,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原因分析:中年超重和肥胖患者體內脂肪代謝產物可能造成腦Aβ沉積增多,還會引起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使阿茲海默症風險增高約64%。老年體重下降可能是腦內病理沉積的阿茲海默症臨床前期表現,體重變化更小的老年人,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降低約40%。措施建議:65歲以下超重和肥胖人群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將BMI控制在30以下,65歲以上人群增加優質蛋白攝入,保持BMI大於27,有可能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病風險。同時,老年人應定期監測體重、體脂率等指標,若出現較大波動,密切關注認知功能改變。2.體育鍛煉推薦理由:每個人尤其是65歲以上者,均應堅持定期體育鍛煉。原因分析:體育鍛煉能通過改善平衡、減少跌倒次數等提高老年人認知功能,也可促進神經再生、減少腦內Aβ沉積,長期堅持有氧運動還可以增加海馬體積。措施建議:特定範圍(0-2000 kcal/週或0-45 MET-h/週)內的體育鍛煉對阿茲海默症預防有益處,運動量每增加500 kcal/週或10 MET-h/週,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將降低約10%。建議中老年人多進行有氧運動,根據體檢結果及自身勞動能力,選擇合適的鍛煉方法,安排合理的運動強度。3.認知活動推薦理由:多從事刺激性腦力活動。原因分析:認知刺激活動能使癡呆發病風險降低50%,即使在有癡呆遺傳易感性的個體中也是如此。認知刺激活動參與得越多,腦儲備越高,癡呆風險越低。措施建議:多參與認知刺激活動,如閱讀、下棋、學習新技術、玩腦認知訓練遊戲等,不僅能有效預防癡呆,還可以提高總體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4.煙草推薦理由:不要吸煙,也要避免接觸環境中的煙草煙霧,對吸煙人群應向其提供諮詢服務、尼古丁替代治療及其他藥物治療來配合行為計劃或正規戒菸計劃。原因分析:煙草中含有神經毒素,可直接損傷神經元,造成認知功能下降,使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增加約40%。規範的戒菸管理與治療,可使阿茲海默症新發病例顯著降低。二手煙也增加患病風險。措施建議:對未吸煙人群,不要吸煙,要避免接觸環境中的二手煙。對吸煙人群,應鼓勵其戒菸,主動向醫務人員諮詢尋求幫助,制訂正規戒菸計劃。對有頑固煙癮者,可使用尼古丁替代治療及其他藥物治療來幫助其戒斷。5.睡眠推薦理由:保證充足良好的睡眠,出現睡眠障礙時要諮詢醫生或及時治療。原因分析:睡眠障礙會導致大腦無法有效清除腦內有毒代謝廢物(如Aβ和tau蛋白),使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增加約70%。睡眠時間與阿茲海默症呈U型關係,夜間睡眠不足(10小時)均可增加阿茲海默症發生風險;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失眠、日間功能障礙(如白天經常犯困)、在床時間過多等也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發生風險。措施建議:保持日間精力充沛和適當的夜間睡眠時長(不少於4小時,不超過10小時),保證良好睡眠質量,積極治療失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等睡眠障礙疾病。6.糖尿病推薦理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罹患糖尿病,對糖尿病患者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減退情況。原因分析: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島素抵抗狀態會造成腦內胰島素含量減少,干擾Aβ清除,使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增加約70%。即使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水平異常也會增加癡呆風險,其中空腹血糖水平大於7.75mmol/L時,癡呆風險增加20%,規範的降糖治療有可能降低癡呆的發病風險。措施建議:早期篩查血糖異常的人群,對其進行生活方式乾預,積極預防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應遵醫囑服藥,將各項指標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同時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的改變。7.腦血管疾病推薦理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藥,維持腦血管系統良好狀態,避免罹患動脈粥樣硬化、腦低灌注或其他腦血管疾病;對卒中患者,尤其是腦微出血患者,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改變,並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保護其認知功能。原因分析:腦血管疾病會造成腦內低灌注,引起神經元缺血損傷,使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增加40%,其中腦微出血可使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增加70%。措施建議:中老年易感人群應通過藥物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控制好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腦血管病患者要積極防治。8.頭部外傷推薦理由:保護頭部,避免外傷。原因分析:65歲以後的頭部外傷會使阿茲海默症發病風險增加35%,且發生次數越多、損傷程度越重,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越大。頭部外傷可直接損傷腦結構,還可通過氧化應激途徑介導腦損傷。措施建議:建議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跌倒和頭部撞擊,盡量避免危險性場景,如接觸類運動等,在高危情境下盡可能採取佩戴頭盔等保護措施。9.衰弱推薦理由:晚年保持健康強壯的體魄;對於越來越衰弱的人群,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原因分析:衰弱是指由各種因素引起的與年齡相關的機體儲備和功能的下降,可造成機體對內外應激的反應能力下降,有可能引起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蛋白沉積等,使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增加約39%。措施建議:75歲以上老年人應從飲食中充分攝取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有規律進行有氧運動,定期檢查身體活動量和認知機能,預防感染,遵醫囑服藥。10.高血壓推薦理由:65歲以下人群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罹患高血壓。原因分析:中年時期(≤65歲)患有高血壓,阿茲海默症的發生風險增加38%。中年收縮壓/舒張壓分別超過130/90mmHg時,癡呆的風險顯著上升。高血壓可以導致動脈硬化、慢性腦灌注不足和微循環障礙,誘導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病理改變。措施建議:對中年血壓正常人群,建議定期監測血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菸限酒、減少鈉鹽攝入),避免情緒激動,積極預防高血壓。高血壓病人,按照醫生建議血壓控制水平,避免血壓波動過大。11.直立性低血壓推薦理由:對於直立性低血壓患者,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原因分析:直立性低血壓表現為站立後收縮壓較平臥位時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患有直立性低血壓的老年人,阿茲海默症發生風險增加18%。體位性的血壓下降可以導致短暫的腦灌注不足,進而導致微循環障礙,誘發阿茲海默症的病理髮生。措施建議:直立性低血壓患者要積極尋找和去除導致直立性低血壓產生和惡化的原因,如藥物作用、脫水、感染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增加鹽和液體攝入,加用腹帶和壓力襪等措施幫助改善血壓。必要時,可使用短效升壓藥替代治療。12.抑鬱推薦理由: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對已有抑鬱症狀的患者,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原因分析:抑鬱是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抑鬱可通過影響阿茲海默症病理、激素、神經生長因子、海馬體積等,使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增加約23%。措施建議:學會自我調節、合理傾訴來排解消極情緒和負性思維,建立積極的心理應對方法。抑鬱患者要積極求醫,可嘗試用正念冥想、有氧運動、心理治療等結合抗抑鬱藥物治療。13.心房顫動推薦理由:維持心血管系統的良好狀態,房顫患者需用藥物治療。原因分析:房顫可以導緻小動脈低灌注和毛細血管高壓狀態,引起腦灌注不足,使阿茲海默症的發病風險增加63%。以華法林為主的抗凝治療可以使癡呆風險降低29%。措施建議:房顫患者要積極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凝藥物治療,而對於藥物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選擇上,應當遵照醫囑執行,可以適當選擇新型口服抗凝藥。14.精神緊張推薦理由:放鬆心情,平時避免過度緊張。原因分析:精神緊張會引起體內激素水平升高,誘發腦內炎症、增加Aβ和tau蛋白沉積,導致海馬結構和功能損害,使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增加約56%。措施建議: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精神或軀體高度緊張或出現明顯焦慮症狀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自我調適、放鬆訓練、冥想訓練、認知行為治療、音樂療法、物理或藥物治療。15.教育推薦理由:早年應盡可能多地接受教育。原因分析:在30歲以前接受更高的學校教育能使阿茲海默症發病風險降低51%,受教育的年限每增加1年,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降低7%。提高教育水平可能通過改善個人生活方式、社會經濟水平、增加認知儲備等減少癡呆的風險。措施建議:建議在30歲以前接受更高水平的學校教育(>6-15年),至少接受中學教育,以預防和減少晚年癡呆的發生。終身教育也被證明能夠預防癡呆。1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推薦理由:定期檢測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對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應用維生素B和/或葉酸治療,同時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原因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3 mmol/L)可介導血管損傷,導致腦組織缺血,並通過促進Aβ和tau蛋白沉積,使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增加67%。措施建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患者,可通過服用維生素B和/或葉酸治療,將同型半胱氨酸控制在5-15 mmol/L範圍內。17.維生素C推薦理由:飲食攝入或額外補充維生素C可能會有幫助。原因分析:維生素C作為一種抗氧化劑,可以對抗氧化應激損傷導致的阿茲海默症神經退行性改變。額外補充維生素C可以顯著降低16%的阿茲海默症風險發生。措施建議:建議中老年人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18.雌激素替代療法推薦理由:對絕經後婦女,不建議應用雌激素替代療法預防阿茲海默症。原因分析:綜合多項研究,雌激素替代療法並不能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反而可能會加劇阿茲海默症進展,特別是療程超過10年者,因此不推薦。19.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推薦理由:對於認知損害的患者,不建議應用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預防阿茲海默症。原因分析: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雖然可以改善阿茲海默症的臨床症狀,但是12項臨床研究匯總結果發現,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並不能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發生風險,因此不推薦。專家組還對其他的阿茲海默症風險因素做了評價,包括社會關係、飲食模式(如地中海飲食、DASH飲食、MIND飲食等)、魚類攝入、非甾體類抗炎藥、骨質疏鬆症、心力衰竭、心肌梗塞、飲酒、飲茶、喝咖啡、殺蟲劑暴露、飲水中含矽過量等。雖然這些因素目前證據級別不夠高,並未作出推薦,但將來隨著阿茲海默症相關危險因素和預防臨床研究不斷進展,指南推薦的相關內容和級別還會不斷變化。(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7-11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減肥最忌做4件事! 先吃肉再喝湯也NG
43歲張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又因工作長期應酬聚餐,兩年前體重達到130公斤時,眼睛腫脹、視物模糊扭曲,診斷為長期血糖過高,導致視網膜初期病變,若嚴重恐失明。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郭建志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罹患時間長短有關,再加上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的危險因子,視網膜病變更加惡化,做好適當的體重管理與控制血糖是相輔相成的。許多藥品主打抑制食慾、增加代謝和促進排便,這都是短期成效,若要維持長期健康,除了少吃高熱量食物,低熱量的食物也不能吃多,掌握「惟量是問」的關鍵,讓自己在用餐時能明確知道每一餐的總量及熱量,外食族購買超商食物時可參考外包裝標示熱量,每日所需熱量的評估要考量自己工作耗用的體力多寡,避免因為攝取不足導致頭暈等狀況。對此,郭建志也針對糖尿病、肥胖等常見4迷思,進行解析:迷思1:先吃肉,再喝湯,飯後一盤水果剛剛好?中醫治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階段,指的就是多渴、多食、多尿,這3多症狀處理好,達到滋陰補腎,血糖就會穩定。建議改變飲食順序,先吃低熱量水果,再喝湯,先吃肉再吃菜,吃完飯感覺8分飽就是剛剛好。迷思2:不管中藥西藥,只要能控制血糖、體重下降就是好藥?控制血糖要從生活飲食與運動調整最佳,若僅是透過藥物的幫助,沒有良好的觀念與生活作息,一時的瘦只會換來更久的胖,畢竟肥肉債不是一天造成的,建議要搭配醫囑、均衡飲食、少吃多運動。迷思3:少吃這餐的份量,挪到下一餐吃並不會胖?三餐不固定、暴飲暴食是無法控制血糖,後果還可能會導致更胖、注意力不集中、餓了容易生氣還影響人際關係;建議要定時定量,吃少量澱粉、大量青菜,並少吃精緻醣類或加糖,例如汽水、珍奶、蛋糕、麵包、餅乾、泡麵、鍋貼、甜食,以及油炸高脂肥肉、動物外皮與高膽固醇類的東坡肉、雞皮、炸雞排、炒花枝。 迷思4:水果含有高纖維,用來代替正餐也不會胖?鳳梨、芒果、蕃薯、南瓜、山藥等瓜果蔬菜,因為香甜、含糖量高,也不能一次吃幾顆當作正餐,應該要均衡飲食搭配,食物多搭配吃高纖低熱量的蔬菜類,或吃芭樂、火龍果、蕃茄等低熱量且有飽足感的水果類。延伸閱讀: 吃低GI食物控血糖! 6錯誤烹調方式恐讓血糖暴衝 糖尿病最怕吃出高血糖! 飲食7要點絕不能忘
-
2020-07-08 養生.健康瘦身
夏天甩肉攻略! 減肥前必須改掉的6個錯誤觀念
夏天來了!隱藏的肥肉在薄衫、短裙的暴露下,再也無處可躲,所以說夏天是減肥的季節一點也不為過,不過想穿上比基尼或是背心,但又怕自己身材太肉,用了坊間許多減重方法,不但瘦不下來,卻還危害到自己的健康?為此,國民健康署特別整理常見的減重迷思,並一一破解:1、我的體質喝水也會胖,所以少喝一點水?水不會提供熱量,因此喝水不會增加體脂肪。水在人體中參與許多重要的代謝反應,多喝水可以促進體內代謝及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對腎臟也有保護作用,要維持健康體重一定要多喝水、拒絕含糖飲料,可掌握起床1杯水、飯前1杯水、外出要帶水的要訣,每天至少攝取1,500 ml的水。2、已經很努力吃素了,怎麼還是瘦不下來?為了讓口感更加美味,素食在烹調時常會加入較多的油脂、糖、鹽,並使用油炸、油煎或糖醋的方式進行烹調,且素食加工食品,如素肉、素丸子等熱量高,因此建議多選用天然食材、多吃深色蔬菜及水果,減少油、糖、鹽的使用,同時也要注意食物攝取的份量、規律運動、多喝白開水,才可維持健康體重。3、吃代餐真的可以減肥嗎?代餐價格昂貴、單調且膳食纖維不足,長期使用可能有營養不良的問題,若沒有改變舊有飲食習慣,停止使用代餐後容易復胖,花了錢又傷身體。4、我可以自己買減肥藥來吃嗎?真正安全和有效的減重方法,一定要符合「健康不傷身」和「營養均衡」的健康減重原則,非法減肥藥常含有安非他命、緩瀉劑、利尿劑、甲狀腺素等藥品成分,服用之後,易造成許多不良反應,如:頭痛、失眠、噁心、嘔吐、腹瀉、心悸、肌肉無力、精神錯亂、腎衰竭、虛弱、癱瘓、甚至有死亡的危險。5、聽說減重期間不能吃澱粉類?攝取適量、未精製全穀雜糧類(澱粉類)有助於健康體重管理。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富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血糖以及體重控制,且適量攝取全穀雜糧類可以幫助脂肪燃燒,建議可以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如糙米、胚芽、燕麥,取代精製的白米飯、麵食、麵包。 6、不吃東西可以瘦得很快?禁食會造成各種重要營養素缺乏,使體重下降過快、肌肉流失,代謝率下降,可能造成腎臟及腦部的損傷,禁食也容易增加飢餓感,導致在下一餐吃進更多的食物。延伸閱讀: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4 種減肥常有的表現! 讓你少吃多動反而更胖
-
2020-07-08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不用吃藥也不用打胰島素,每日喝「三降茶」就能痊癒? 國健署出面闢謠!
治療糖尿病勿信偏方「三降茶」近期網路上有網站盜用及竄改醫院糖尿病支持團體活動、世界糖尿病記者會等照片,及假藉專業醫師及學會之名行銷,一再大肆廣告販售「三降茶」,號稱有效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和其相關合併症,不用吃藥就能治好糖尿病誇大宣稱此茶治療糖尿病之功效,無視廣大糖尿病友的生命安全。國民健康署已查證絕無此事,並刻正請食藥署及地方政府衛生局稽查,依法處置,請無良廠商勿心存僥倖;呼籲糖尿病病友切勿輕信不明來源的糖尿病療法。糖尿病治療最重要就是良好及穩定的血糖管理,糖友只要定期就醫,按照醫師處方使用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控制血糖,並依專業建議選擇適當的健康飲食,攝取適量的醣類,對於血糖控制、體重管理及降低合併症風險,都是有效的。胰島素可以有效幫助控糖已有臨床研究證實,愈早開始施打胰島素,對血糖控制愈有幫助;病人在使用口服藥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時,改用胰島素也可以有效幫助控糖。糖尿病病人可與醫師討論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藥物(口服藥或胰島素等針劑藥物),穩定控制血糖後,可與醫師討論調整胰島素用量,或經醫師評估改用其他藥物,以維持血糖平穩。國健署再次提醒,糖友應拒絕來路不明的糖尿病治療商品,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您的醫療團隊諮詢才是上策,以免花錢又危害健康。原文引用自:國民健康署
-
2020-05-05 養生.聰明飲食
動不動就生病? 多吃這3類食物才能掰了病毒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如何提升自已的免疫力對抗病毒,高醫營養部黃孟娟主任提供飲食建議:1.蛋白質和抗體細胞形成有關,足量及優質的蛋白質,是建造與修補體組織必要營養素,每人每餐食用一個掌心大小的量,包括豆、魚、蛋、肉類,其中黃豆製品、鮭魚、鮪魚、秋刀等食物,富含n-3脂肪酸,可強化免疫力。2.以全穀雜糧及乾豆類食物,如十穀米、燕麥、糙米、雜糧麵包、綠豆、紅豆等,取代精製澱粉類食物,像是麵條、米粉、麵包等,可獲得與代謝能力密切相關的維生素B群,其中維生素B2、B6及葉酸,是維持黏膜上皮細胞完整及免疫細胞製造的元素。3.顏色多元的時令蔬菜水果為增加免疫力不可或缺的超級食物,除了蔬果中的抗氧化營養素(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及天然的植化素,皆可強化免疫力,菇類含有多醣體也可促進免疫力,蔬果的水溶性纖維,也有助腸道益菌生長。建議每天蔬菜食用量約1.5-2碗,水果量2-3個拳頭大,蕃茄、橘子、柳丁、木瓜、地瓜葉、菠菜、彩椒、香菇、金針菇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營養師許玉恒也補充,牙口不佳、胃口差或積極進行體重管理時,建議除了上述的食物外,可酌量補充符合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之綜合維生素礦物質。中醫部主任林宏隆表示,近日全院總動員來抗疫,大家都很辛苦,除了時時配戴口罩、勤洗手預防外,中醫部遵循「養生保健、治未病」原則,使用數種益氣固表、輔助調節免疫的傳統中藥材,如黃耆、西洋參、刺五加、靈芝、枸杞、蒲公英、山茱萸等,調配製成方便沖泡的茶包,幫助員工增強體力、補氣養血、清熱解毒、輔助調節免疫力,挺大家渡過這波疫情。(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免疫第一關在腸道! 營養師點名2防疫食物要餐餐吃 不想加速癌細胞長更快 日常6件事絕不能偷懶  
-
2020-03-23 科別.新陳代謝
18月鏟100公斤 改變飲食習慣奏效
24歲林先生,國中時體重就破百,出社會開始工作,下班總會買一大包鹽酥雞或2至3包洋芋片,每天喝珍珠奶茶、綠豆沙1至2杯,犒賞自己上班辛勞,導致體重增加至191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值)高達60.3,屬於病態性超級超級肥胖。林先生來減重門診時,已檢查出高血壓、高血糖、肝指數高達近正常值10倍等肥胖相關慢性疾病。為了健康及想談戀愛,林先生開始接受中醫調整,並配合西醫門診藥物控制,在藥物幫助下,他的食欲明顯下降,一餐飯量從一口氣吃完一整個電鍋裡的飯,到現在只吃少於一碗飯量,手搖飲也順利戒除,只喝無糖咖啡並每天喝水3000c.c.。一年半後,他減了100公斤,目前體重91公斤、BMI值28.5。未減重前,林先生不但難買衣服,也無法久站,最大困擾就是繫不了汽車的安全帶。他花費一年半減掉一半自己的重量,獲得最大的好處,除了健康指數正常,身體跟著輕鬆許多,也更加有精神。目前他仍持續在體重管理門診固定回診,繼續朝更理想的體重前進中。超級肥胖的患者很難藉由飲食、運動或藥物減重的方式達到有效的體重控制,大部分患者還是需要手術治療,才能達到較佳的減重效果。林先生能夠順利減少100公斤,並改善了「肥胖」所帶來的合併症,不只是藥物控制的幫助,更是他本身堅強的意志力改變飲食習慣的功效。減重不是簡單的路,但減重成功卻能讓人得到健康的新人生。
-
2020-03-20 養生.聰明飲食
無油=健康?錯誤觀念快丟掉!吃對護心、抗發炎
「過度肥胖」會帶給人體很多危害!肥胖是脂肪肝、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乳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直腸癌等相關疾病的危險因素。然而,為了維持健康身體、保持窈窕身型,運動配合飲食控制是最有效的體重管理方法。若想靠飲食控制體重,許多人都會直接聯想就是減少吃甜食或減少油脂的攝取。不少女藝人為了要保持纖細身材,對自己進行嚴格飲食控制,餐食以水煮餐為主,所有要入口的食物,一律都會先過水去油,但當心這樣過於偏激的不當減肥方式,恐導致健康狀況亮紅燈。其實,為了維持身體健康還是要適當地吃些油,攝取適當的脂肪來維持體內的正常運作。「脂肪」在人體也是主要營養素之一,可幫助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吸收,及生成人體中的脂肪組織來承擔保護內臟器官的責任,還可維持神經及皮膚的正常運作。連續3年蟬聯全球最佳健康飲食法第一名的「地中海料理」,其料理方式「特級初榨橄欖油」在當中就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英國知名廚師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在他的料理節目上,常常煮完一道料理盛裝上桌時,都會淋上好幾圈的橄欖油。但因台灣人飲食習慣偏愛吃爌肉、滷肉飯、蔥油餅、鹹酥雞等高油高熱量食物,不知不覺很容易吃進過多油脂,長期下來會使血液黏滯度增加,血脂堆積在血管內壁上,造成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也藉此分享吃橄欖油健康好處:1、橄欖多酚:橄欖油中含有 30 餘種豐富的橄欖多酚,多酚是優異的抗氧化物,可幫助人體有良好抗發炎功效。2、維生素E:橄欖油有較高含量的α型態維生素E,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可保護身體脂溶性的組織,如血管、細胞膜等,還可預防脂溶性物質(如:低密度脂蛋白 LDL、結構脂肪酸)被氧化造成對身體有害。3、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內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幫助增加好的膽固醇(HDL),降低壞的膽固醇(LDL),可降低罹患冠心病的風險。4、植物固醇:橄欖油中的植物固醇以β-sitosterol為主。植物固醇在結構上與膽固醇相似,可與腸道中的膽固醇競爭被人體吸收的機率,沒被人體吸收的膽固醇就會透過糞便排出人體外。延伸閱讀: 無油氣炸鍋,罪惡感減半?營養師揭健康3隱憂 2020全球公認最佳飲食法TOP3出爐! 護心、減重、遠離疾病跟著吃 
-
2020-03-15 科別.新陳代謝
飲食不忌口體重反而降?醫師提醒當心是血糖失控警訊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一名罹患糖尿病近兩年的60歲女性,過去血糖一直控制良好,糖化血色素都控制在6.5%以下,飯後血糖也不會超過160 mg/dL;然而在今年農曆年節期間,面對美食不僅來者不拒,體重還明顯下降,甚至一度以為自己疾病控制良好而沾沾自喜。未料,年後回診檢查,飯後血糖竟高達500mg/dL,並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的糖尿病典型症狀,這才驚覺自己誤會大了!所幸在醫師的評估下,暫時改採胰島素積極治療,幫助血糖回歸穩定。收治上述個案的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王舒儀表示,體重管理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課題,肥胖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會使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功能,形成胰島素阻抗,導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難。患者在高血糖初期往往不會感到身體不適,也不會想要積極控制血糖,像上述60歲女性個案自覺飲食正常,也未察覺自身血糖變化,反而很開心體重減輕,醫師追問下才發現她飲食過量,攝取過多油脂與糖份,回診當天還吃了蛋糕、餅乾等高糖精緻食物,無形之中增加糖尿病併發症風險。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在2018年糖尿病品管報告顯示,台灣有高達56.9%患者未達糖化血色素<7%的控制目標。王舒儀主任指出,血糖監測有助於患者了解自身血糖變化,進而認識造成血糖波動的因素,也能提供醫師做為調整治療的依據。而糖化血色素代表患者近3個月的血糖平均值,只能知道平均血糖有沒有達標,無法得知期間內血糖變化的情形,因此,平時飯前與飯後血糖的監測仍有其必要性。王舒儀主任進一步說明,飯前血糖目標值為80-130 mg/dL,而飯後血糖目標值則是80-160 mg/dL,同一餐飯後與飯前血糖的差距不應超過60 mg/dL。此外,臨床也常遇到患者飯前血糖值正常,但糖化血色素卻未達標準,這時候醫師就會懷疑是飯後血糖控制不佳。目前許多藥物都可以協助改善飯後血糖,若服用口服藥仍不見改善,建議改用針劑治療,現階段也有複方控糖筆作為治療選擇,可以同時調控飯前與飯後血糖,一天只需使用一次,增加用藥的便利性,也不用擔心體重增加的副作用。王舒儀主任提醒,許多患者常輕忽高血糖的危害,認為後續控制下來就好,但高血糖對身體的傷害會隨時間持續累積,建議患者應更加積極地控糖,配合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讓治療更加分。此外,坊間很多減重法不適用於糖尿病患者,因為每位患者的藥物處方不同,有導致低血糖的風險,建議患者在進行特殊減重法前,應先諮詢主治醫師,控糖才能更安心。(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常運動、乖乖吃藥血糖還是高? 當心是這些藥物在搞鬼 糖尿病最怕吃出高血糖! 飲食7要點絕不能忘
-
2020-02-15 橘世代.健康橘
運動後肌肉一定要有酸痛感 減肥才會有效果?
很多人都會想透過簡單的居家運動去擁有傲人曲線,像是睡前做仰臥起坐來想辦法鍛鍊腹肌,跟伏地挺身鍛鍊手臂二三頭肌,那這之間是否真的有相關?做完確實會有痠痛、跟充血緊實感那應該又是有鍛鍊到了吧?想要腰瘦,運動是必須的!運動是減肥和體重管理計劃中最重要,最常見的組成部分。有氧運動可以維持體重。漸進式阻力訓練已被證明,即使體重沒有變化,但仍然可以有效減少腹部皮下和內臟脂肪。其他研究顯示,在進行有氧和進行性阻力訓練後,腹部,腹部皮下和內臟脂肪總量減少了。如同上述,很多人都想單靠腹部訓練(例如核心訓練)來減少腹部脂肪和修飾腰圍,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不是有沒有其他方法?其實只做腹部訓練還真的無法消耗太多腹部脂肪!國外研究(The Effect of Abdominal Exercise on Abdominal Fat)就有提到,如果單靠腹部訓練是可以改善腹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但是對於腹部的皮脂厚度基本上是沒有改變的。操爆腹部就能擁有傲人腹肌?所以想要擁有傲人腹肌,要先做的應該是減脂飲食+減脂運動,減脂飲食的選擇有很多種,只要是用對的方式就能減去不必要的體脂肪。飲食方面:營養師邱柏元會推薦可以透過控制熱量、降低碳水化合物、提升蛋白質及脂肪量作為一個有效減脂飲食計畫,也就是大家在說生酮飲食,已經有許多低碳生酮研究發現比低熱量飲食更能夠有效減去體脂肪。有一篇持續24周執行低碳生酮飲食與低脂肪飲食,確實都會有效減少體重,但前者在實驗內減去12公斤而後者僅6.5公斤,而又有另外一個研究發現只要是運動搭配飲食更能夠有效的減少與維持體重。而另一方面的運動:不管是有氧還是無氧運動(重量訓練),都是能夠有效減去體脂肪的,而有氧又比無氧運動能夠減少更多的體脂肪,但是無氧訓練又能保有比有氧運動更多的肌肉量,所以我覺得可以依照你的需求去選擇運動種類,減脂期低碳飲食搭配有氧與重量訓練,而再增肌期依照自己的體重去攝取碳水化合物並搭配重量訓練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想要擁有傲人腹肌,最該做的就是放下手邊的珍奶與雞排,去外面跑步、游泳,正確的飲食搭配正確的運動,絕對比每天晚上睡前一百下來的有效許多。※本文摘自《扭轉肥》【運動指南推薦閱讀↘↘↘】。不用拚命、不用意志力 「慢健身」讓你每天都想動起來!。2020熟齡單車潮 這樣騎才愈騎愈年輕!。6個小技巧每天只要10分鐘 讓你擁有「謎齡肌」!。不可忽視的熟齡肌少症 利用「2」指 教你如何看肌力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