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6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體重管理
共找到
183
筆 文章
-
-
2021-07-14 失智.照顧喘息
活動安排/避免失智惡化 專家:重建規律作息
疫情下,許多失智長輩居家防疫,活動量降低,失智症狀況愈趨惡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許多病友久居家中,沒有出門,身體很多功能都退化,有的病友身處家中卻不知是在何處?甚至認不得家人,有的病友情緒變得暴躁,還有人一直睡覺、不理人,甚至長者有變胖、便祕、睡不好等情形。台灣防疫昨日起微解封,為避免失智長者在防疫期間失智症狀持續惡化,劉建良強調,必須重新建立長者的規律生活作息,排定每日行程,例如何時要運動、參與線上活動,或是看懷舊照片,練習提取記憶,尤其要有運動,更要飲食均衡。在運動方面,劉建良建議,失智病友應每日上、下午各出門一次,去戶外走動、活絡筋骨。也可以在家看影片跟著做伸展操,「跟不上運動速度也沒有關係」,一次可花3至5分鐘,關鍵是「持之以恆的運動」,可以固定一套影片,放慢速度慢慢看,持續運動一個月,能夠提高認知功能,特別是注意力、執行力及處理速度。飲食部分,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預防失智症可以採取「地中海飲食」,建議每餐至少吃不同顏色2份蔬菜、全穀雜糧類1至2份、水果也是多色多種1至2份,每一餐的烹調用油都使用橄欖油;每日攝取乳製品2份、堅果攝取1至2份;烹調時也可使用辛香料,如大蒜、洋蔥、香草等烹調入菜。但每天要喝水1500至2000cc,也可選擇喝無糖花草茶。劉怡里指出,地中海飲食每周應廣泛攝取植物性跟動物性蛋白質,其中白肉2份、雞蛋2至4份、魚貝類至少2份、豆類至少2份,但每周紅肉攝取不超過2份,加工肉品少於1份。
-
2021-07-13 失智.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 /居家防疫 避免失智症惡化有方法
疫情下,許多失智長輩居家防疫,活動量降低,失智症狀況愈趨惡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許多病友久居家中,沒有出門,身體很多功能都退化,有的病友身處家中卻不知是何處,甚至認不得家人,有的病友情緒變得暴躁,還有人一直睡覺、不理人,甚至長者有變胖、便祕、睡不好等情形。台灣防疫今日起微解封,為避免失智長者在防疫期間失智症狀持續惡化,劉建良強調,必須重新建立長者的規律生活作息,排定每日行程,例如何時要運動、參與線上活動,或是看懷舊照片,練習提取記憶,尤其要有運動,更要飲食均衡。在運動方面,劉建良建議,失智病友應每日上、下午各出門一次,去戶外走動、活絡筋骨。也可以在家看影片跟著做伸展操,「跟不上運動速度也沒有關係」,一次可花3至5分鐘,關鍵是「持之以恆的運動」,可以固定一套影片,放慢速度慢慢看,持續運動一個月,能夠提高認知功能,特別是注意力、執行力及處理速度。飲食部分,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預防失智症可以採取「地中海飲食」,建議每餐至少吃不同顏色2份蔬菜、全穀雜糧類1至2份、水果也是多色多種1至2份,每一餐的烹調用油都使用橄欖油;每日攝取乳製品2份、堅果攝取1至2份;烹調時也可使用辛香料,如大蒜、洋蔥、香草等烹調入菜。但每天要喝水1500至2000cc,也可選擇喝無糖花草茶。劉怡里指出,地中海飲食每周應廣泛攝取植物性跟動物性蛋白質,其中白肉2份、雞蛋2至4份、魚貝類至少2份、豆類至少2份,但每周紅肉攝取不超過2份,加工肉品少於1份。若喝紅酒,女生一日建議攝取150cc、男生不超過300cc。
-
2021-06-05 養生.聰明飲食
在家吃什麼?營養師推薦簡單低醣料理
居家防疫生活許多人對於「每天三餐該吃什麼?」傷透腦筋。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公開她的「零廚藝」低醣料理,推薦簡單煮「乾煎雞胸肉」,搭配「番茄美生菜佐蛋沙拉」及半碗飯,就是美味營養、健康的瘦身餐。乾煎雞胸肉+番茄美生菜佐蛋沙拉食材(2人份):雞胸肉290克、水煮蛋3顆、美生菜50克、大番茄一顆、日式美乃滋一湯匙、葵花油5cc、大蒜片少許、鹽2.9克,黑胡椒及玫瑰鹽少許作法:1.前一晚將雞胸肉先用2.5克鹽及黑胡椒醃過,放冰箱冷藏;或是煮前再醃雞胸肉,放冰箱冷藏30分鐘後再煎。2.拿一個食用夾鏈袋將先蒸好的水煮蛋放入,再加入一湯匙日式美乃滋,少許黑胡椒鹽、玫瑰鹽,然後壓碎即可。3.美生菜、大番茄用冷開水洗淨,再擺盤放入蛋沙拉後放冷藏。4.熱鍋加一小湯匙的油,開中小火,放入少許大蒜片和雞胸肉一起煎,一面煎約5分鐘出現金黃色後,翻面再煎5分鐘,直到煎熟。熱量:一人份404大卡;如果加半碗飯,一人份是544大卡。●營養價值:雞胸肉:低脂肪高蛋白,免疫細胞的營養來源,也是瘦身好食材。大番茄:有豐富的茄紅素、維生素A,可以保護細胞黏膜的健康。水煮蛋:富含優質蛋白質,生物利用率高,吸收好,可提高抵抗力。美生菜: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等脂溶性維生素,可提升體內抗氧化能力。
-
2021-05-25 養生.營養食譜
防疫在家健康吃/低醣時蔬牛肉料理 美味又能瘦身
防疫宅在家,三餐該怎麼吃得健康又不發胖?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傳授一道15分鐘輕鬆上菜的防疫料理─「低醣時蔬牛肉料理」,每份只有400大卡,不僅吃出美味健康,還可以瘦身。劉怡里表示,這是一道適合午、晚餐的低醣高蛋白料理。牛腱肉屬於低脂高蛋白食材,可以合成免疫細胞及抗體,加上有綜合蔬菜及辛香料,富含抗氧化營養素與植化素,除了可以增強免疫力外,兼具減重效果。低醣時蔬牛肉料理(2人份)●食材:牛腱肉400克、洋蔥半顆、番茄一顆、綠花椰菜50克、蒜頭3至4瓣、綜合生菜一包、葵花油10㏄●調味料:醬油一小匙、味醂0.5匙、米酒一小匙、蒜末少許●作法:1.將牛肉醃製「調味料」,再放入冰箱冷藏10分鐘備用。2.將洋蔥用油炒軟後,加入綠花椰菜、番茄,再加一點水燜熟。3.放入醃製好的牛肉炒熟即可。●擺盤:下層綜合生菜、中層熟菜、上層炒牛肉●熱量:兩人份約800大卡,一人份400大卡。男生食量大一點,可加半碗飯,一人總熱量約540大卡。●營養價值:牛腱肉:富含高蛋白的低脂紅肉,可以增肌減脂,補充體力、提升免疫力。番茄:富含茄紅素、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等營養素,有助肺黏膜細胞抗氧化。綠花椰菜:含維生素C、A、E等抗氧化營養素,可修復黏膜、增強免疫力。辛香料:洋蔥含植化素;蒜頭含蒜素,在煮前先拍碎放盤裡與空氣接觸10至15鐘才能帶出蒜素,具抗氧化力,預防感冒。綜合生菜:白、紅、綠等各色蔬菜,剛好補足每餐須吃100克蔬菜的攝取量。
-
2021-05-19 養生.聰明飲食
味噌薑汁豬肉便當 增強免疫力
防疫新生活怎麼吃最健康?不論是在家上班或去公司上班,不妨自煮便當料理,就可以吃得健康又安心,輕鬆度過居家防疫的難關。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特別公開一道提升免疫力料理─「味噌薑汁豬肉」,搭配一碗白飯,即是適合中午食用的營養美味便當。味噌薑汁豬肉(2人份)食材:豬肉250克、洋蔥一顆、薑一小塊、蒜頭三瓣、青蔥適量、水適量30㏄調味料:醬油一小匙、味噌0.5小匙、米酒一小匙、味醂半匙、薑末一匙作法:1.豬肉以「味噌調味料」抓一抓醃漬,再放入冰箱冷藏10至15分鐘入味。2.取一鍋放入10克油熱鍋,將洋蔥炒軟變色,再加入蒜頭和薑絲炒出香氣。3.最後加入醃好的味噌豬肉,再放入米酒一小匙、半匙味噌和少許水拌炒。4.起鍋前,放入青蔥悶熟,收汁即可。熱量:每人份約350大卡。搭配一碗白飯,總熱量630大卡。營養價值:豬肉:富含蛋白質、鐵質、維生素B1,參與三大營養素代謝,消除緊張情緒與疲勞,補充體力。洋蔥、大蒜、青蔥、薑等辛香料:富含硫化素,提供抗氧化能力,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味噌:含大豆異黃酮,助抗氧化,促進食慾。
-
2021-05-10 養生.聰明飲食
冬吃蘿蔔夏吃薑 營養師提醒身體出現一事不宜吃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藥方。」薑是料理重要辛香料,調味去腥,營養價值高。所謂「薑是老的辣」,老薑的辛辣味最強,薑辣素含量最多,具有抗發炎、防癌、祛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初期感冒、止吐止暈等效果。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薑的熱量低,含有獨特的「薑辣素」,主要含有薑酚和薑醇兩大成分,提供了一種刺激素,也就是植化素,提高抗氧化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可抗發炎反應。夏季濕熱是百病之源,吃薑可去除濕熱,劉怡里指出,薑是刺激的辛香料,中醫觀點「薑能祛寒解表」,在受風寒的感冒初期,可喝薑茶預防感冒,緩解不適;冬天喝薑茶,可讓手腳溫暖,幫助血液循環;女性生理期間,喝黑糖薑茶可改善經痛;暈車暈船的人吃薑,可減緩暈車欲吐的不適感。也有研究顯示,「薑可以減肥」,劉怡里解釋,因為薑能燃燒、加速血液循環,讓體溫增加,有促進排汗效果,但不能減脂。劉怡里強調,當身體出現中醫說的上火情形,如發燒、有黃痰、長痘痘等,不宜吃薑,以免火上加油。也因為薑辣味多,有刺激感,大量吃會影響血壓、抑制凝血功能,有胃潰瘍發作出血的人、血壓高的人,宜減少攝取。
-
2021-05-03 養生.健康瘦身
醫病天地/減重手術是門專科 醫師:別輕信創新廣告
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門診近期 「又」來了一位略顯焦慮的年輕女性諮詢減重治療,原來她一年前看網路廣告聲稱 「學界首創」、「改良式」 胃繞道手術,花20幾萬元到某診所動刀,結果體重短暫小幅下降後,竟快速反彈、比未開刀前還重,還伴隨反覆腹脹氣。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指出,過去門診已有幾位花錢減重卻夢碎的案例,他都提醒患者,減重代謝手術有一定的標準化作法,是一門專科,別再輕易相信所謂創新、首創等廣告文案,沒了解治療內容與是否適合自身狀況時,千萬不要衝動接受手術。徐光漢說,治療病態性肥胖,減重手術是趨勢,相較內科藥物、飲食控制及運動等方式,國際認證減重手術較有效又能維持,有很多成功案例,但胃繞道手術,必須是限制食量的胃隔間再加上部分吸收不良的胃小腸繞道,兩者具存,才是標準手術,才有顯著且持久的減重效果。徐解釋,很多胃十二指腸原本通暢的人,不明所以做了胃小腸繞道術式,除了容易產生潰瘍,更會使食物消化路徑形成循環迴路,經胃十二指腸進入小腸後再經繞道口,重新回到胃部,這就是為何沒減重效果、卻常腹脹氣的原因。
-
2021-05-02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吃很多怎麼還便祕?營養師:3項條件缺一不可
營養門診中,一名30幾歲年輕女性,因長期在國外工作,習慣「美式飲食」,每餐都會吃一大盆的生菜,雖看似「膳食纖維豐富又多多」,卻常脹氣不舒服,無法每日排便,排便頻率約三天一次。經營養師建議,其中一餐生菜沙拉淋上橄欖油,飯後喝一杯水,晚上自己煮「炒熟菜」代替生菜,排便愈來愈順暢。重點1:高纖飲食三必備便便要通暢,纖維、水、油缺一不可。「若想促進腸道蠕動,膳食纖維、水、油,三項條件缺一不可!」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指出,該女性希望透過吃很多蔬菜,攝取高量纖維來減肥,但忽略攝取油、水的重要。劉怡里解釋,吃進大量纖維後,若油、水攝取不足,不僅無法幫助腸道蠕動與排便,反而容易引起便祕。水分攝取太少,可能導致腹脹、腸結石、排便更加困難,而油脂因為有潤腸作用,也不可或缺。她也提醒,正確高纖飲食應掌握三大原則:搭配油水、循序漸進、平均分配在三餐攝取。重點2:要搭配油脂攝取生菜、熟菜交替吃;水煮、油炒都要吃。劉怡里建議,民眾中午、晚餐吃蔬菜,若其中一餐是吃「生菜」,另一餐可搭配「熟菜」,可加油炒菜,如橄欖油等。若不喜歡吃生菜,喜愛吃水煮的熟菜,可以一餐不加油,另一餐加油,讓適量的油脂增加糞便潤滑度,刺激腸胃蠕動。談到高纖飲食,很多民眾就聯想到減肥,但劉怡里說,狂吃小黃瓜、胡蘿蔔、生菜,除了無法成功減肥,可能還會因營養不均衡,導致免疫力下降。她提醒,健康減肥確實應該多攝取蔬菜、水果,但還需搭配澱粉,如地瓜;蛋白質如水煮蛋、鮭魚、雞胸肉等;含有油脂的堅果,如杏仁、亞麻子仁、黑芝麻及開心果等,才不會營養不均衡。重點3:要循序漸進的吃突然攝取大量纖微,腸胃易不適,也會影響礦物質吸收。正確的高纖飲食,還需要「循序漸進」。劉怡里表示,大部分民眾平時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當意識到要多吃纖維質時,短時間突然吃進太多,易導致腸胃不適。劉怡里說,別急著想一步到位,要吃到足夠的纖維量,正確方式是逐步增加每日的纖維攝取量。劉怡里表示,「高纖飲食」是指每日攝取食物粗纖維超過13公克,或是整體膳食纖維攝取超過25公克。但高纖食物適量即可,吃太多恐影響鈣、鐵、鋅與葉酸的吸收,或是導致脹氣、腹瀉。重點4:應平均分配三餐年長者腸胃敏弱,少量吃避免腹脹。高纖飲食應「平均分配在三餐」,不要集中在一餐攝取。劉怡里指出,年長者尤需注意,由於腸道比較敏弱,平均分配在三餐,才不會導致腹脹不適。博田醫院國際形體醫學中心營養師徐婉玲表示,現代人忙碌且多外食,有時早餐圖方便,多半吃個簡單的三明治、饅頭,或直接喝個牛奶就解決一餐,很難攝取到膳食纖維。她建議不妨改喝燕麥奶,或在牛奶、薏仁漿裡加上燕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每餐都做一些高纖食材的配置,就能補充足夠膳食纖維。誰應暫緩高纖飲食?1. 剛做過消化道手術者術後不宜有頻繁腸道蠕動,為減少排便次數,避免纖維摩擦傷口,導致惡化,應暫緩高纖飲食。此外,也要與醫療人員共同評估適當的飲食搭配。2. 腸胃炎剛恢復者攝取高纖可能會引發便祕,應暫緩。諮詢╱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主任張惠萍、營養師林世航
-
2021-05-02 養生.聰明飲食
膳食纖維光靠吃蔬果難達標 營養師教你如何吃足量
不知道哪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一天需要攝取多少膳食纖維才夠?吃很多蔬菜水果就足量?不能自己煮,那要如何選擇有足夠膳食纖維的外食便當?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多數人以為纖維只能從蔬菜、水果中攝取,事實上,六大類食物中,除乳品類,其餘五大類均能攝取到膳食纖維。迷思:膳食纖維攝取愈多愈好?真相:膳食纖維過量,會影響鈣等礦物質吸收。「膳食纖維很重要,但不是吃愈多愈好。攝取過量會影響鈣、鐵、鋅等礦物質吸收。」劉怡里表示,男、女一日膳食纖維建議量不同,以一日所需熱量換算,每1000大卡熱量建議攝取14公克膳食纖維,而一般沒有運動習慣的上班男性,一日約需攝取1800大卡熱量,每日建議攝取膳食纖維25克,女性建議攝取1500大卡,每日建議攝取膳食纖維21克。迷思:膳食纖維只存在蔬菜水果中?真相:除乳品類,五大類食物都有纖維。許多民眾知道要攝取膳食纖維,但不清楚哪些食物富含纖維,甚至常常覺得攝取纖維就是要靠多吃蔬菜,如何「輕鬆攝取足量纖維」成為普遍的疑問。「要打破迷思,膳食纖維不是只存在蔬菜水果中。」劉怡里表示,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中,除乳品類,其餘五大類均能攝取到膳食纖維。劉怡里指出,全榖雜糧類中,紫米飯、五穀飯、糙米飯等富含膳食纖維;蔬菜類以地瓜葉、紅鳳菜、黑木耳、白木耳、杏鮑菇、綠花椰菜、碗豆莢、苦瓜等較多;豆魚蛋肉類則有黃豆、黑豆、毛豆、豆漿等,黑豆乾1克甚至含7點多公克的膳食纖維;水果類中,則以百香果、芭樂、柳丁、水梨等纖維含量較多;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中,亞麻仁籽、黑芝麻、開心果、杏仁也都是高纖食物。「想要攝取到每日膳食纖維建議量,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劉怡里表示,建議主食用全穀雜糧類代替白米飯,一碗全穀雜糧含有8克膳食纖維,一天吃2碗,就有16克;青菜或豆類1份約有2克,1天吃3份,有6克;水果1份2克,1日2份,有4克,總共26克,即符合男、女性一日膳食纖維建議量。迷思:外食便當三格蔬菜,就夠一日纖維所需?真相:兩餐吃6格蔬菜,一天只能吃到6克。自己煮較能彈性配置菜色,但外食族該怎麼辦?劉怡里指出,一般民眾不可能三餐都吃便當,若一日兩餐吃便當,也常常難以攝取到足夠膳食纖維。她舉例,一般便當中,有一大格都是白飯,攝取到很多澱粉,膳食纖維少得可憐;另一大格攝取蛋白質,通常不是富含膳食纖維的豆類;所以就算剩下的3個小格子全部填滿蔬菜,兩餐吃了6格,也只有3份蔬菜,約等於攝取6克多的膳食纖維,根本不夠。建議改吃自助餐,可自行搭配菜色,並選擇提供五穀飯的店家,外食族較有機會攝取足量的纖維。迷思:靠多吃蔬菜水果,膳食纖維就能達標?真相:主食換成全穀,至少要從三大類食物中獲取。「若只靠吃蔬菜,根本攝取不到足夠膳食纖維。」劉怡里強調,一日膳食纖維建議量至少要從三大類食物中獲取,澱粉類一定要由白飯換成全穀雜糧類,如紫米飯、糙米飯、五穀飯等,才有機會達標,也才是均衡的飲食。劉怡里說,牙口不好的人可以將蔬菜煮爛、剁細、切碎,不會影響膳食纖維含量;將一份蔬菜加上一份水果打成蔬果汁,以流質攝取膳食纖維也行,「但切記不要濾渣,才能吃到膳食纖維。」劉怡里進一步分享,最近流行一個誘導吃蔬菜的方式——「菜包肉」,不僅口感較清爽,不會那麼油膩,也能讓不愛吃蔬菜的民眾願意嘗試。若有民眾看到蔬菜就不想吃、沒胃口,可以改成「肉包菜」,且不是綠色蔬菜才算蔬菜,菇類、瓜類也都是蔬菜,都可以包在肉裡面。
-
2021-04-24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健身低卡食譜 舒肥雞胸肉輕鬆做
身上的肥肉、體重計上的數字是許多人的敵人,想要不挨餓也能健康瘦,到底該怎麼做呢?彰化基督教醫院體重管理中心駐診營養師葉怡君表示,減重的關鍵,第一步就是要清楚知道自己吃進什麼食物,並且以天然食物為主,減少加工品,製造出熱量的缺口。影片中邀請到彰基醫院主廚黃振源,示範如何用舒肥的方式料理雞胸肉,吃起來軟嫩多汁。 「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4-20 養生.營養食譜
春天吃低熱量油菜 防癌、護眼、抗氧化
油菜或油菜花是春天味正鮮嫩的蔬菜,屬於十字花科蔬菜,不僅熱量低,是高鈣、高鉀蔬菜,更富含維生素A、B群、C及β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防癌、護眼、美肌等功效。油菜的熱量低,營養價值高,鈣及維生素A含量比一般蔬菜高很多。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油菜熱量只有14大卡,膳食纖維含量不少,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油菜是高鈣、高鉀蔬菜,具有維持骨骼健康、降血壓的作用。油菜的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含量都相當高,也富含維生素E及B群,是很好的抗氧化、增強免疫力、防癌的蔬菜,對於細胞膜的保護、抵抗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的修復、眼睛乾澀改善、皮膚的保養等都有助益。此外,油菜花的維生素A含量更是油菜的三倍以上,如果常吃油菜花,其提升免疫力、護眼、抗老化的效果會更為明顯。
-
2021-04-09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43歲張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因工作長期應酬聚餐,兩年前體重達到130公斤時,眼睛腫脹、視物模糊扭曲,診斷為長期血糖過高導致視網膜初期病變,若嚴重恐失明。血糖控制不良+罹病時間 易致視網膜病變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郭建志醫師表示,正常醣化血色素為4.7至5.6,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罹患時間長短有關,再加上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的危險因子,視網膜病變更加惡化,因此,做好適當的體重管理與控制血糖是相輔相成的。有效控制體重 惟量是問為上策現今許多藥品主打抑制食慾、增加代謝和促進排便,這都是短期成效,若要維持長期健康,除了少吃高熱量食物,低熱量的食物也不能吃多,掌握「惟量是問」的關鍵,讓自己在用餐時能明確知道每一餐的總量及熱量;外食族購買超商食物時,可參考外包裝標示熱量,每日所需熱量的評估要考量自己工作耗用的體力多寡,避免因為攝取不足導致頭暈等狀況。糖尿病飲食順序 這樣吃才正確針對糖尿病,不少人都認為「先吃肉,再喝湯,飯後一盤水果剛剛好」,對此,郭建志指出,中醫治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階段,指的就是多渴、多食、多尿,這3多症狀處理好,達到滋陰補腎,血糖就會穩定;建議改變飲食順序,先吃低熱量水果,再喝湯,先吃肉再吃菜,吃完飯感覺8分飽就是剛剛好。良好觀念+規律作息 比藥物調整更管用而不分中藥西藥,只要能控制血糖、體重下降就是好藥嗎?郭建志說明,控制血糖要從生活飲食與運動調整最佳,若僅是透過任何藥物的幫助,沒有良好的觀念與生活作息,一時的瘦只會換來更久的胖,畢竟肥肉債不是一天造成的,建議要搭配醫囑、均衡飲食、少吃多運動。三餐份量不固定 小心身體會反撲此外,許多人因為要吃大餐,認為少吃這餐的份量,挪到下一餐吃並不會胖?郭建志強調,三餐不固定、暴飲暴食是無法控制血糖,後果還可能會導致更胖、注意力不集中、餓了容易生氣,建議要定時定量,吃少量澱粉、大量青菜,少吃精緻醣類或加糖,例如汽水、珍奶、蛋糕、麵包、餅乾、泡麵、鍋貼、甜食,以及油炸高脂肥肉、動物外皮與高膽固醇類的東坡肉、雞皮、炸雞排、炒花枝。高纖蔬果不能取代正餐 掌握攝取量是關鍵水果含有高纖維,用來代替正餐也不會胖?郭建志透露,鳳梨、芒果、蕃薯、南瓜、山藥等瓜果蔬菜,因為香甜、含糖量高,也不能一次吃幾顆當作正餐,應該要均衡飲食搭配,食物多搭配吃高纖低熱量的蔬菜類,或吃芭樂、火龍果、蕃茄等低熱量且有飽足感的水果類;掌控每一餐攝取的總量、熱量。延伸閱讀: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不甜的水果不會影響血糖可以多吃? 含糖量其實沒差!這些無糖食物也是陷阱 
-
2021-04-04 該看哪科.兒科
「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 醫教3招遠離肥胖慢性病
4月4日兒童節,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提醒,國內有14.6%國小學童、16.9%國中生有肥胖問題,而「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代謝性疾病還有可能找上門,建議青少年要養成健康飲食、多運動及充足睡眠的習慣,父母也要阻止孩童過度放縱,才能減少將來的慢性病問題。徐光漢表示,肥胖孩童除少數是受基因影響,大多是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及糖類食物造成,由於胰島素過度分泌,小朋友常愈吃愈餓,惡性循環加上兒童自制力相對較低,肥胖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徐光漢提醒,肥胖會誘發高血壓、高血脂、葡萄糖不耐症、糖尿病、氣喘、膽結石、胃食道逆流等疾病;肥胖兒童也常會因同儕壓力,容易遭受語言及肢體霸凌,或因對自我身材不滿,引發精神焦慮、憂鬱、暴食或厭食等問題。徐光漢指出,防治肥胖可從3個重點著手,第一,多喝水、均衡飲食、拒絕零食;第二,培養運動習慣,每日至少60分鐘中重度活動、避免久坐和晚睡及熬夜;第三,若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大於24,應至兒科檢查與治療,及早解決肥胖問題,才能恢復正常的身體發育。
-
2021-03-30 該看哪科.兒科
家長嫌太胖 國中女信偏方吃「棉花」減重釀嚴重腸沾黏
體重過重、過輕都不好,然許多兒童、青少年不知正常體位標準,常常不該減重卻減重,應該減重卻不知。身形纖細的15歲女國中生,身高、體重、BMI數值均正常,但家長卻常嫌棄女兒胖、大腿粗,不該吃宵夜,讓女學生十分在意,誤信網路謠言「吃棉花減重法」,一年下來,竟吃下整整一條厚棉被與鋪棉外套,導致嘔吐不已、腸道阻塞,經手術,才將塞滿腸道的棉花由肛門擠出,但未來仍可能有腸沾黏後遺症。4月4日兒童節即將到來,台灣兒科醫學會今舉辦「支持與鼓勵推動體重管理記者會」,呼籲家長、小朋友都應對體位有正確的認知,平時生活習慣維持「健康吃、睡眠足、運動多」,避免慢性病上身。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5至19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有肥胖問題者超過一成,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台灣兒童、青少年肥胖盛行率雖逐年下降,但臨床上也看到許多青少年對肥胖有錯誤見解、不了解自己正常體位的數值,導致健康亮紅燈。馬偕兒童醫院小兒胃腸科主治醫師楊俊仁說,之前收治過一名16歲的患者,食量比同齡學童大出許多,但家長覺得男生「高高壯壯」並無不好,直到收到學校體檢報告,發現身高172公分、體重卻高達139.4公斤,BMI值飆高到47.12,屬於極度肥胖,連帶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問題,另也有脂肪肝、肝臟輕微纖維化。為方便家長、小孩共同管理體位,維持身體健康,國民健康署建置「兒童及青少年版BMI計算機」,只要輸入性別、年齡、身高與體重,即可算出該年齡層建議的BMI,快速檢定體位是否正常。不同於成人BMI大於24即過重,大於27則有肥胖問題,楊俊仁指出,兒童與青少年在不同年齡層均有不同標準,當BMI超過該年齡層的85百分位以上,即為過重,超過95百分位以上時,則為肥胖。李宏昌表示,有愈來愈多實證研究證實,兒童時期過重與肥胖會增加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影響社交與學習;臨床上發現,許多有體位管理困難的兒童、青少年,很多都是因為家長對於體位管理沒有正確認知,對兒女的言語也會影響他們的減重心態。若兒童體位已達到肥胖、極度肥胖,李宏昌建議,應帶小孩就醫,兒科醫師會評估體位及危險因子,包含飲食、運動等行為及態度、有無家族或基因等,並藉由身體檢查了解是否有潛在疾病,愈早接受專業治療與定期追蹤,愈能免於疾病的威脅。●兒童及青少年版BMI計算機:https://km.hpa.gov.tw/ChildBMI/ChildBMI.html●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3792
-
2021-03-28 癌症.胃癌
胃癌術後常見併發症在肺 護理師:防範務必做到3事
年近七旬的張姓老伯,已有40幾年菸齡,因罹患胃癌得開刀切除,術前建議戒菸並未成功,術後明明無法進食,護理師卻經常在老伯身旁聞到一股酸味,後來才發現是老伯吐在床邊垃圾袋的「痰」,不僅酸,還非常髒,強烈懷疑有吸入性肺炎問題,馬上進行相關處置,化解了胃癌患者術後最令人擔心的肺部感染風險。肺部感染是常見併發症,會延長復元時間。和信醫院資深專科護理師于素英表示,無論幾期的胃癌,胃切除手術是目前根治的主要方式。而不管採取哪一種手術,都會造成胃容積變小、生理變化、腸胃道功能等問題,如果術後不好好護理,將會影響病情的恢復。胃癌病患常進行的手術包含:全胃切除、次全胃切除、胃減壓手術、淋巴切除術,「當病患一離開恢復室,就是術後生活照護的開始。」于素英表示,包括住院期間的照護與出院後的飲食照護,兩者不可或缺。以住院來說,肺部感染是胃癌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因為肺部若感染,會延長手術復原時間,甚至有生命危險。務必做到「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術前戒菸很重要。于素英表示,為了協助患者肺部盡快正常運作,術後的止痛相當重要,可加速患者「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這三件事情要做好,術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將大幅降低。「我們很怕吸菸患者。」于素英說,像前述個案中的張老伯,抽了40幾年的菸,術前都已衛教,卻還是戒不掉,其實年輕人也一樣,吸菸就是癌症的危險因子,也不利胃癌術後生活的恢復。為了讓胃癌患者術後呼吸到達一定的擴張,和信醫院有一套針對病人的呼吸訓練,第一次下床一定由護理師協助,通常在開刀隔天的24小時內讓患者下床行走,最晚不能超過48小時。接下來不斷的深呼吸練習,有助肺活量的增加,進一步降低併發症發生。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取代胃的研磨功能。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在三天內完成上述三件事情,之後就是飲食的恢復,胃是消化系統的一部份,除了儲存,也有攪拌、研磨及消化功能,術後食物的選擇,常常是病患最擔心的事情。于素英表示,她通常會告訴病人,胃就像消化系統的「袋子」,這個袋子現在空間小了,甚至沒有了,表示以往幫忙儲存、研磨的功能不見了。因此,吃東西最大原則就是「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的角色將被凸顯,取代胃的研磨機制,因此,病患若牙齒不好也要趕緊處理。「要小心越來越瘦。」出院一周內,體重不能掉1%。其次是「湯跟食物要分開」,糯米、太硬的東西都別嘗試,否則食物通過速度太快或不消化,容易有「傾倒症侯群」(Dumping Syndrome),會引起腹痛、腹脹甚至腸子痙攣。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患者術後的體重管理,跟正常人的體重管理思維很不一樣,「要小心越來越瘦。」因此,于素英建議病人出院後要自備一台體重機,天天量體重,「出院後的第一周,體重不能下降1%。」這也是患者一周後回診很重要的功課,若體重下降太多,可能代表吃不夠、吃不對,生活品質一定也不會好;如果吃的量或品質都達到標準,那就要注意其他非飲食上的問題。一般來說,若出院第一周體重不正常的減輕,多半是因為手術接口太狹窄,吃東西過不去或通過得比較慢,這時候就會透過營養師的建議,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由於術後傷口多少會腫脹,接口過窄的情況都是短暫的,慢慢就會消失,病患也會逐步適應胃變小了或沒有胃的消化狀況。于素英說,出院第一周若出現發燒、畏寒、肚子痛、嘔吐,就需提早回診。呼籲胃癌患者,雖然腸胃道不完整,但只要掌握大方向,也可以回到正常生活,吃得好、吃得飽、吃得健康。
-
2021-03-11 新聞.健康知識+
維生素D可對抗病毒細菌 日常4招有效攝取
●維生素D可對抗病毒細菌,降低呼吸道疾病感染風險●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強化骨骼健康又防癌●透過曬太陽及適當的飲食方式,可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各國延燒,免疫力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線。國外研究發現,維生素D具有對抗病毒細菌的作用,多攝取維生素D,可以提升免疫力,進而降低染疫風險。但國人維生素D的攝取卻嚴重不足,是攝取狀況最差的營養素之一。可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根據2019年英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分析報告(共分析15個國家、25項研究、含括10,933人)顯示,維生素D能促進對抗病毒細菌的保護機制,因此可顯著降低至少一種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風險,包括感冒、流感、胸腔感染等。振興醫院腎臟科主任蔡信宏表示,維生素D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幫助肌肉生長,強化骨骼健康,預防癌症,並保護腎臟、心臟血管等。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指出,如果維生素D攝取不足,恐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影響骨骼健康,例如嬰幼兒常見佝僂症,成人則易發生骨質疏鬆症、骨軟化症等。戶外曬太陽別擦防曬乳若要補充維生素D,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建議,可透過「日曬」及「飲食」的方式取得。每周可曬太陽3至4次,最佳日曬時段為上午10時到下午3時之間,讓臉部、手臂及手掌等部位曬10至15分鐘,即可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許惠玉提醒,皮膚接受陽光中的UVB光,能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但UVB光無法穿透玻璃,所以就算陽光再強烈,如果待在室內隔著窗戶曬太陽則是無效的,並無法產生維生素D。建議應到戶外曬太陽,且不要擦防曬乳,才能讓體內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減少疾病感染風險。可吃鮭魚等高油脂魚類蔡信宏、許惠玉皆認為,中東地區四季陽光普照,但該區域民眾體內維生素D濃度仍偏低,原因便是他們「包得緊緊的」,讓皮膚直接曝曬在太陽下的時間較少所致。然而,台灣民眾普遍怕曬黑,建議多曬太陽,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不過,冬季天氣陰冷時,陽光照射的機會較少,民眾又常將身體包得密不透風,許惠玉表示,此時飲食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鮭魚、旗魚、鮪魚、沙丁魚、鯖魚、秋刀魚等含高油脂魚類,其他如蛋黃、牛奶、起司等也可多食用。素食者多吃曬乾香菇至於素食者如何攝取維生素D?劉怡里建議,可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的「曬乾香菇」;若是無法透過曬太陽及日常飲食等方式攝取足量的維生素D時,也可服用保健食品。
-
2021-03-10 養生.聰明飲食
天天吃鳳梨恐傷身?營養師:這3種人要注意
「你今天吃鳳梨了嗎?」近期因鳳梨出口大幅減量,政府和民間合力推動下,國內出現買鳳梨、吃鳳梨的熱潮。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營養師梁嘉麟指出,鳳梨不僅含有鳳梨酵素,亦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葉酸、植化素等營養成分,但也提醒民眾吃鳳梨要適量,否則可能造成反效果。梁嘉麟表示,鳳梨酵素可協助蛋白質分解,因此在大魚大肉後食用,可促進消化,減少腹脹、消化不良;此外,一份鳳梨可以提供每日約4分之1維生素C需求量,維生素C可以參與體內膠原蛋白的合成,對皮膚有益,其中所含的膳食纖維,具有維持腸道機能,也可促進排便。梁嘉麟說,鳳梨酵素可幫助軟化肉質,使肉質變嫩,醃肉時加入適量的鳳梨,酸甜的口感能增加料理的滋味,並減少額外添加的精緻糖量。不過梁嘉麟提醒,每日飲食指南裡,建議國人的水果攝取量為每日2至4份,過量攝取鳳梨恐對身體造成負擔,糖尿病族群一天以攝取2份水果為宜,腎病族群食用時應盡量以原型為主,避免食用鳳梨果乾、鳳梨汁,有胃炎或者是胃潰瘍者也應避免空腹食用,以防加重病情。
-
2021-03-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許多人愛吃的麵食主要來源是小麥,但市售的純白麵粉是在小麥去了麩皮,甚至連胚芽都被輾掉之後的產物,留下來的只剩下澱粉和蛋白質。其中,澱粉是屬於醣類,約占70%;而蛋白質占的比例依高低不同,由高至低可分為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麵粉,麵粉中蛋白質所占比例不同,也會影響到烹飪後的口感與彈性。 麵食、白米飯 營養價值差異不大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平常吃的白米飯,沒有保留胚芽和麩皮的營養價值。嚴格說起來,吃麵食和白米飯所攝取的營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只是醣類(澱粉)與蛋白質。若站在營養的角度,建議選擇全麥麵粉製成的麵食,這跟吃糙米及胚芽米的意義是相同的,因為比較高的營養價值,大多存在胚芽與麩皮中。 但不建議餐餐都吃麵食,因為大多市售的麵食製品多是精製白麵粉所製成,小麥胚芽、小麥麩皮都不存在,都不含維生素B群、纖維質也極少。所以,一天三餐 中,一餐吃麵食就好。 愛麵族避免發胖 可從清湯麵下手 吃麵容易胖嗎?黃淑惠說,會有這樣的說法,全是因為麵食容易吞嚥的緣故。通常吃飯咀嚼的時間會比較久,相對地,吃麵的速度比較快,咀嚼不會很久,一旦吃麵食的速度變快時,無形中就容易吃過量而發胖。值得提醒的是,白米中所含的澱粉和麵粉中的澱粉相較,麵粉中的澱粉在腸道被 消化吸收的速度比較快,若真的很喜歡吃麵食,建議把大量的蔬菜加入一起吃, 蔬菜的纖維質可以干擾麵粉中的澱粉被吸收。減重的人若想吃麵食,最好吃湯麵而不要吃乾麵。因為乾麵一定會用油下去拌, 所以,吃麵除了吃進麵粉中的澱粉外,還把油吃進肚,這樣熱量就更高,更容易發胖;反之,如果吃的是清湯麵,不要加油蔥,多加一點青菜,就可以多攝取纖維質,一方面能幫助體重管理,同時也增加飽足感。 全麥麵食最健康 考慮烹調方式 想要健康吃麵食,黃淑惠建議,選擇全麥製品的麵食,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用全麥做成的麵條,或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這些麵食中都含有一些纖維質,可以抑制血糖跑得太快,相對的,熱量也不會攝取過量。餅乾、蛋糕等高溫烘焙的麵食,也建議少吃,因為經過200~220℃以上高溫烘焙的環境,會讓麵粉中的澱粉進烤箱時先起了「糊化作用」,使澱粉的結構改變, 更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而這類高溫烘焙的麵食,通常都會加入糖和油,這些都是造成肥胖的幫手。若是吃一般的滾水煮過的麵食,如麵條、麵疙瘩或刀削麵等,沒有經過高溫烘焙的過程,這些麵食的糊化程度就沒有那麼強,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就會久一點,不僅消化吸收的速度較慢,同時也會比較有飽足感,所攝取的熱量就相對減少。黃淑惠強調,選擇麵食同時要考慮它的烹調方式,不要太高溫的烹調,最好是一般水煮的麵食對身體比較好。因此,吃乾麵或炒麵都沒有湯麵來得好,炒麵會將油也炒進去,吃清湯麵則可以避開油脂的攝取,喝湯可以增加飽足感。 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越高麵粉分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比例越高,就越高筋,相對地,蛋白質含量越高,澱粉的含量就越少,所以,若是吃高筋麵粉所製成的麵 食,澱粉的攝取相對就少。麵食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吃起來就越有嚼勁、Q勁,有硬硬的口感。特高筋的 麵食,蛋白質含量14%以上;高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11~14%;中筋麵食的蛋白 質含量是9~11%;低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6~9%。麵粉中的筋,主要由麥穀蛋白與醇溶蛋白構造出麵筋的彈性,其中麥穀蛋白會吸水膨漲,醇溶蛋白則具有延展性。黃淑惠提醒,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應該選擇澱粉比例較低的高筋澱粉,像是義大利麵、通心麵、餃子皮,澱粉含量越少,血糖上升速度越慢。 延伸閱讀: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吃冷的食物能減肥?抗性澱粉有哪些? 營養師告訴你為什麼能瘦身、控制血糖及膽固醇
-
2021-03-05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小心被新冠肺炎盯上!醫6點建議擺脫病毒纏身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中壢天晟醫院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表示,「胖」不只是外觀問題,更是隱藏在身上的風險,全球至今受疫情所擾,臨床也發現肥胖族群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更高,呼籲民眾應遵守6點原則,才能肥胖走出去、病毒進不來、健康跟著來。徐光漢表示,肥胖族群看似「壯」實則「虛」,肥胖體質百受其害,不僅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等慢性疾病的風險超過常人3倍,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的風險是常人2倍,一不小心還可能被新冠肺炎盯上。預防肥胖及減重,徐光漢提醒民眾應遵守以下原則,第一,均衡飲食、每日吃5份鮮食蔬果;第二,減少零食、外食、糖飲等肥胖「三害」;第三,培養規律運動每日至少30分鐘以上;第四,充足睡眠、規律作息。另針對過重者飲食控制、運動等,徐光漢建議可至門診專業減重團隊制訂治療計畫;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2.5以上的重度肥胖者,則可考慮胃繞道手術、胃袖狀切除手術等外科治療。徐光漢強調,肥胖是慢性疾病,呼籲政府、醫療人員及社會制定相關政策和保護措施,共同努力預防治療肥胖,民眾也要培養好生活作息,才不會被病毒找上門。
-
2021-03-01 養生.聰明飲食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Q:剛出爐的麵包總是香噴噴,令人食指大動,但傳言「麵包剛出爐時,還處於高溫狀態,麵包的酵母還沒完全消失,這時吃熱麵包會將有害人體的致癌物質吃下肚。」這是真的嗎?A:麵包所含酵母,在溫度達到35℃至38℃左右,入烤箱時幾乎已經全數作用完畢,而且剛出爐的麵包過熱,店家都會冷卻,避免燙口,因此不會有致癌問題。從健康角度看,應慎選麵包食材、避免吃下過多的糖、反式脂肪,且應將麵包計入主食的分量裡,才是更重要的課題。特別是要控制體重者或是糖尿病患,一定要計算,重量約50克左右等於半碗飯的熱量。搭配麵包的食材,建議採用天然食材者為佳,例如五穀雜糧、堅果、種子類、中藥素材如枸杞、紅棗、黑棗,或是含花青素的莓類如蔓越莓、藍莓、葡萄乾等。不過,像葡萄乾或黑棗等,要視同水果計入一天的飲食營養攝取中,以黑棗為例,3大顆約30克,就相當於1顆柳丁。為保護心血管健康,宜避免食用含有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或酥油成分的麵包。諮詢/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
-
2021-02-28 新聞.用藥停看聽
過年享受美食,年後發福「想瘦」正確使用合法藥品保健康!
一連七天的春節連假,大小宴席不斷,總少不了大魚大肉,加上新春期間大吃大喝不忌口,容易導致體重增加。小茹過年與親友團聚,餐餐吃高油脂食物,收假後發現腰圍都胖了一圈,體重增加5公斤;為了快速恢復輕盈窈窕體態,掌握年後減重的黃金期,於是購買坊間減肥藥。但這樣真能成功減重、瘦得健康嗎? 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減重必知的正確觀念,提醒民眾留意潛藏的可能風險,年後健康瘦身不傷身。體重≠美醜 健康才重要愛美是人的天性,但維持適合自己的體重,不是美醜問題,而是攸關個人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滿18歲(含)以上的成人,其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應維持在18.5 kg/m2及24 kg/m2之間;體重過重(24 kg/m2 ≤ BMI<27 kg/m2)或是肥胖(BMI ≥ 27 kg/m2)容易對健康造成危害,進而導致三高、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痛風、惡性腫瘤等疾病,影響甚鉅1-2。然而,許多人一昧追求數字上的瘦,鋌而走險以身試藥,誤信非法減肥產品可快速瘦身,反而危害健康,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得不償失。慎選保健類食品 拒絕非法減肥藥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標榜可速效減肥瘦身的產品廣告,民眾一時不察,就容易輕信這些神奇且吸引人的廣告。根據衛福部食藥署108年監控違規廣告統計3,其中宣稱有減肥瘦身功效的廣告名列前三。此外,非法的減肥瘦身產品大多含有安非他命、利尿劑、瀉劑或甲狀腺製劑等藥品成份,服用後可能造成諸多不良反應,如頭痛、腹瀉、心悸、噁心等4,民眾應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產品。另外,有些民眾會由國外代購或自行購買瘦身相關保健產品,其成份可能含有中草藥(如麻黃、番瀉葉)、苦橙,甲殼素、藤黃果等,這些成份多半未經嚴謹、完整的人體研究證實其效果,並不能宣稱療效5-6,使用時需留意可能的非預期反應風險,提醒民眾應循正常管道諮詢及購買相關產品。正當使用合法藥品 減少不良反應發生Orlistat與liraglutide為目前我國核准的減肥藥品成份。Orlistat為口服藥,用於治療肥胖或是輔助減重,可減少脂肪的吸收,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胃脹氣、排氣、忍不住的便意、油便、排便增加及排便失禁等,通常在服藥初期發生。此外,orlistat也會減少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的吸收,建議民眾可在睡前補充綜合維生素。此種藥品不建議懷孕婦女、哺乳婦女、慢性吸收不良者或有膽汁鬱積者使用7-9。Liraglutide則為注射劑型的藥品,以降低食慾達到體重控制,可能會有噁心、嘔吐、低血糖等常見不良反應發生7,10。建議民眾用藥前應諮詢醫師、藥師或營養師,透過專業評估,擬訂適宜的體重管理計畫。藥害救濟基金會再次提醒民眾,減重沒有捷徑,宜透過緩慢且長期地調整生活習慣,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日常飲食方面可細嚼慢嚥、多吃未精製的全穀類食物、蔬果、堅果類和優格,減少攝取紅肉、油炸類食品和含糖飲料,培養均衡飲食的生活型態;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如走路、跳舞、爬山等),增加體能活動消耗熱量;同時保持正向思考、減壓4-6,11,才能正確且健康減重。對於想尋求藥品減重之民眾,宜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由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藥品,不隨意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產品,若食用保健類食品後發生非預期反應,也可通報全國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1-02-25 養生.聰明飲食
元宵節美食 營養師:4、5顆湯圓等於1碗白米飯
農曆正月15(國曆2月26日)是元宵節,除了傳統賞花燈,也會準備湯圓或元宵來應景,該如何食用,讓元宵佳節美食不至於增加身體過多的負擔呢。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梁嘉麟營養師提供以下四個小撇步。主食減量:不論是哪一種湯圓,至少一半以上的比例由醣類組成,而且有時1顆的熱量不少,例如包餡的鹹、甜湯圓4、5顆就等於1碗白飯的熱量,因此食用時,建議當天的主食減量,吃兩顆包餡的甜湯圓,飯量應減少半碗,以免熱量爆表。減少糖分:含餡的甜湯圓由於餡料本身有糖份,建議直接清水烹煮,減少甜湯烹煮時再額外加入的精緻糖;此外煮小湯圓時的甜湯也以減糖為佳,以紅棗、龍眼乾取代部分的砂糖,至於湯底的除了糖水也能選擇牛奶、豆漿,除了可補充蛋白質也別具風味,還可加入白木耳豐富口感,當中的膳食纖維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能維持腸道的機能。加料升級:包餡的鹹湯圓可當正餐,烹煮時加入蔬菜、瘦肉絲、雞蛋、香菇等食材,可增加蛋白質及纖維質的攝取,以富化、均衡整體的營養價值。梁嘉麟營養師最後提醒,湯圓是糯米製品,胃腸不好的人須斟酌食用,孩童、老人家也需注意應充分咀嚼後再吞下,以免噎著;糖尿病患者避免血糖控制不佳,建議酌量食用。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營養諮詢(03)4629292分機22016。
-
2021-02-21 養生.聰明飲食
低碳減重出現落髮、抽筋副作用?專家直指2大原因
低碳飲食後 缺乏微量營養素低碳飲食進行了一陣子之後,體重雖然變輕了,但是開始落髮,晚上容易腳抽筋,白天頭暈昏沈?這可能是因為微量營養素和電解質攝取不夠而導致的。微量營養素缺乏,主要有兩個原因:1 .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後,身體的胰島素會下降,導致身體排出過量的電解質和水分2 .選擇以蛋白質為主的食物時,很多人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少,包括蔬菜和菇類,但是這些食物是微量營養素的重要來源。補充微量元素 這些東西不可少因為身體排除電解質和礦物質的平衡改變了,我們反而要刻意多攝取某些食物,而最優先需要補充的就是鉀、鋅,鎂、碘、鈣、硒。如何補充這些微量元素,減重醫師蕭捷健提供大家參考:1.鉀:缺鉀會造成便秘、皮膚變差、身體虛弱,可以多補充酪梨、香菇、紫菜、各種綠色蔬菜。2.鋅:能合成蛋白質、有助於傷口癒合、細胞增生,缺乏鋅元素的時候,免疫系統會下降,無力疲憊、#容易被病毒感染,甚至是落髮,可以多補充家禽類、魚類、蘑菇。3.鎂:這是低胰島素時身體會多排出的礦物質,神經與肌肉都需要鎂做鬆弛作用,缺鎂的話很容易抽筋、頭暈,而且會影響睡眠。可以通過攝取堅果、黑巧克力、牡蠣、南瓜籽與深綠色蔬菜來補充。4.碘:碘是特別重要的礦物質之一,因為它有助於調節甲狀腺激素水平,防止甲狀腺功能減退,促進新陳代謝,讓減重變得更加輕鬆。主要的食物來源包括海帶、紫菜、蝦米、鱈魚、墨魚等等,當然碘鹽是最方便的,如果你很常吃海鮮,就不用特別再去多吃。5.鈣:有助於我們的骨骼和牙齒形成,並調節血壓。杏仁、花椰菜、起司、沙丁魚等等食物中就含有大量的鈣。如果你骨量不足,最好補充一些鈣並且要多曬太陽,維生素D對鈣吸收也非常重要。6.硒:人體用於製造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成分之一,這種酶能夠幫助人體對抗「自由基」,解毒、避免細胞膜破裂並 #活化免疫系統。可以很容易從堅果類中攝取到,尤其巴西堅果的含量是非常豐富的,牡蠣、鮪魚、木耳與大蒜都含有硒。這就是為什麼蕭捷健醫師鼓勵大家多攝取原型食物,尤其當我們少吃澱粉或碳水化合物時,要更注意多補充這些微量營養素。瘦也要瘦的健康,才不會變的面黃肌瘦~(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 蕭捷健、文章出處/減重醫師 蕭捷健) 延伸閱讀: ·減肥吃素、不吃澱粉有用嗎? 醫揪「6個常犯行為」都不會瘦 ·年後胖出新高度!好難瘦? 告訴你「7個NG減重方式」問題出在哪
-
2021-02-19 新聞.杏林.診間
專業觀點/攝取過量易腹瀉 不如吃深海魚
號稱來自祕魯的印加果油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次亞麻油酸)含量很高的油脂,具抗氧化成分。然而,國人平常飲食即已攝取過多的油脂,其實並不需要喝油來保健。印加果油是油脂,具有潤腸效果,但直接喝油,可能會油脂攝取過量,容易導致腹瀉,並且攝取較高的熱量。若想補充Omega-3,還不如直接吃深海魚,例如秋刀魚、沙丁魚、鯖魚、鮭魚等,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Omega-3,快速補充EPA及DHA,可抗氧化,有益心血管健康。印加果油和魚油都含有Omega-3,不過印加果油所含的Omega-3是屬於植物性來源的α-次亞麻油酸(ALA),必須在體內經過轉換為EPA及DHA,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但轉換速度較為緩慢,和魚油所含的Omega-3並不相同,因此吃深海魚就能快速攝取足夠的EPA及DHA,維持身體健康。
-
2021-02-14 養生.健康瘦身
頂尖期刊發表論文:控制血糖的糖尿病藥有助減肥
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前天(2021-2-10)發表臨床研究論文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成人過重或肥胖的每週一次Semaglutide),表示Semaglutide(司馬魯肽)加上Lifestyle Intervention(生活形態干預)能有效減肥。在論文的一開始研究人員說,生活形態干預,也就是低熱量飲食和經常運動,是體重管理的基石,但大多數人仍然無法長期維持不再變胖,所以才會想要試驗用藥物治療。Semaglutide是由丹麥的Novo Nordisk製藥公司研發生產的,用來治療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皮下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是分別在2017年12月和2019年9月獲得美國FDA核准,而歐盟,加拿大等國家也在幾個月後跟進。由於糖尿病患在使用Semaglutide後有出現減肥的現象,所以Novo Nordisk公司才會想試驗Semaglutide對沒有糖尿病的人是否也有減肥的作用。這項試驗在亞洲,歐洲,北美和南美的16個國家的129個地點進行。所有參與者的年齡都在18歲以上,至少有一次飲食減肥失敗的經驗,並且體重指數(BMI)在30或以上(也就是肥胖),或在27以上(也就是過重,再加上有1項以上的體重相關毛病)。 患有糖尿病或曾接受過治療肥胖症手術的人都被排除在外。共有1961名參與者按2:1的比例被隨機分配接受Semaglutide(1306人)或安慰劑(655人)皮下注射。接受Semaglutide皮下注射的人最初每週接受一次0.25 mg的劑量。 4週後,每4週就增加劑量一次,直到第16週達到每週2.4 mg為止。然後就維持每週2.4 mg的劑量直到第68週(一年4個月)整個實驗結束為止。在這過程中如果有人出現不良反應,就按情況降低劑量。生活形態干預是包括每4週進行一次諮詢會議,以幫助參與者堅持低熱量飲食並增加體育鍛煉(鼓勵每週150分鐘)。參與者需要用手機或其他工具記錄每日飲食和活動。試驗結果顯示:1.在第68週(一年4個月)治療組的體重平均減少14.9%,而安慰劑組則減少2.4%。2.體重減輕5%或更多:治療組有1047 人(86.4%),安慰劑組有182人(31.5%)。3.體重減輕10%或更多:治療組有838人(69.1%),安慰劑組有69 人(12%)。4.體重減輕15%或更多:治療組有612 人(50.5%),安慰劑組有28人(4.9%)。5.與安慰劑組相比,接受semaglutide的患者在腰圍,BMI以及收縮壓和舒張壓方面也都出現較大的降幅,而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C反應蛋白,腹脂質,和身體機能也都有較大幅度的改善。6.不良副作用的發生率在治療組是74.2%,在安慰劑組是47.9%。最常發生的不良副作用是胃腸道疾病,包括噁心,腹瀉,嘔吐和便秘。根據這項臨床實驗的結果,Novo Nordisk公司已經向美國FDA提交申請,有望在年底核准Semaglutide之用於減肥。下面是我個人對這項臨床試驗的感想:1.由於是皮下注射,而且是每週要注射一次,也許只有極度肥胖的人才會有意願。2.生活形態改變(飲食和運動)仍然是最重要的。3.安慰劑組的人竟然有將近半數也出現不良副作用(包括噁心,腹瀉,嘔吐和便秘)。由此可見,人的心理作用真的是不可理喻。原文:減肥新藥
-
2021-02-12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怕吃肥 三餐定時又定量
農曆新年是大家團聚圍爐的節慶,從除夕年夜飯開始,新春假期免不了會安排聚餐走春行程,一連幾天吃吃喝喝下來,讓人想要不發胖也難。醫院的減重門診發現,每年過年後,回診的病人幾乎都多個3至5公斤的體重,必須花一個月時間才可能減掉多餘的公斤數,建議過年要做好準備,才能避免年後肥胖的情況發生。在過年期間,許多人會零食吃不停、大魚大肉不忌口、不定時用餐、亂吃消夜…,這些都是容易發胖的NG行為。零食吃不停:年節常吃的酥餅類糕點、花生糖、豬肉乾、麻荖類、蛋捲等零食,都屬於高油脂、高熱量的零食,若是一口接一口吃不停,很快就會發胖。大魚大肉不忌口:一旦放假心情輕鬆,胃口大開容易吃進更多的份量,很多年菜的烹調會勾芡、有濃湯類和絞肉類,例如佛跳牆、肉羹湯、紅燒獅子頭、香腸、五花肉等,油脂、熱量都很高,應盡量淺嘗即止。不定時用餐:沒有定時定量用餐,是造成熱量堆積的元凶,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東西,因此可能比平常攝取多一倍的熱量。亂吃消夜:因為熬夜聚餐聊天,時間越晚體內飢餓素分泌越旺盛,會想要吃高油高糖的食物,容易造成體脂肪增加。建議熬夜當下,可以選擇蔬菜或是蛋白質類多一點的食物,例如白木耳蓮子湯、滷味(雞腿、豆乾、蛋)、加入蔬菜的魚湯等。過年後的減重其實較為困難,尤其高油高糖的春節飲食很容易把脂肪囤積在腰圍,需要花更多的努力才能減掉多餘的體重,因此今年過年要為年後減重超前部署,做好過年飲食規畫,建議掌握四大飲食原則,過年就可以輕鬆吃喝不發胖,度過一個開心又健康的假期。過年不發胖4大飲食原則1. 選擇健康的零食用夾鏈袋分裝成小包裝,每次拿一包,尤其是堅果類零食容易有黃麴毒素的風險,更需要分成小包裝放入密封罐中,且放入冰箱冷藏,控制份量相對也控制熱量。2.每餐紅肉白肉1:1豬肉、牛肉及羊肉都屬於紅肉,油脂較高,但是過年食材紅肉居多,建議搭配低脂肪的白肉,例如魚類、雞肉、海鮮等,可降低總脂肪量的攝取。3.高熱量餐點安排在中午豐盛的餐點盡量安排在中午吃,因為離晚上還有一段時間可以消耗完畢,如果知道中午要吃大餐,其實有小技巧,可將當天的早餐跟晚餐份量減半,多增加一碗蔬菜量,這樣熱量就會少掉原來的1/3。4.使用手機App運動過年除了到長輩朋友家過年外,走動次數很少,以坐著聊天居多,建議上網下載各類型的運動App,每天花個30分鐘動一動,提早消耗多餘的熱量,可以加速年後瘦身。資料來源╱劉怡里 聯合報
-
2021-02-08 失智.名人專家
闕廷宇/你的失智症機率有多高?一招讓失智風險少4倍
許多人邁入不惑之年,累積了大量的專業知能與實務經驗,逐漸在職場上嶄露頭角,擔任公司高層管理者或領導者,而重要的計畫及決策都需要透過大腦的CEO-執行功能,才能有效地執行與決定。 大腦功能與身體機能一樣,會隨著實際年齡而逐漸下降,特別是在中年之後,會更為明顯。因此,科學家們無不努力想要找出能讓大腦運作維持在高檔狀態的方法,讓專業能力不受大腦機能退化影響,能持續在往後職涯中大放異彩,甚至再創高峰。 根據過去的研究,統整了可能會危害認知功能的因子,並對應不同的分數,累積的分數越高,表示認知功能退化的機率就越高,也代表著未來越有可能罹患失智症 可以發現「年紀」確實是一個危害認知功能的因子,特別是過了47歲之後風險逐步提高。另外,透過「性別」因子看到,男性朋友應該要更注意保養自己的大腦。 值得慶幸的是,除了「年紀」與「性別」這兩個因子無法逆轉之外,其它如:受教育的時間、血壓控制、體重管理、總膽固醇數值及身體活動等因子,都可以透過特定的方式以及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來加以改善。 根據2018年最新美國身體活動指引方針所公布的報告中指出,累積每週150分鐘的身體活動,可以有效降低血壓及肥胖機率,若運動強度能達到中等強度以上,對於控制體重的效果可能更好。透過保持良好規律運動的習慣(1分),就可以避免BMI(2分)及血壓超標(2分)的情形,絕大多數的人可以在這個評估表中,輕易地降低罹患癡呆症的機率至少達4倍之多(16.4%降至4.2%)。 值得注意的是,抽菸與否、糖尿病及沮喪症狀,這些雖然不在上述的評分表中,但也已被證實是降低認知功能的危險因子1。在2018年美國身體活動指引方針,同樣指出透過從事規律的身體活動,能有效降低罹患糖尿病機率及減緩沮喪症狀,而運動量越高(增加強度、頻率或時間)效果越好。因此,在每天所設定的7000步中,可以進行20至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跑步、游泳、球類運動等),不僅能塑造良好的身、心理狀態,更可以讓大腦保持在最佳效能,在工作崗位上持續發光發熱。 延伸閱讀 鋁鍋容易引起失智症?專家:很難。把握3不原則使用更放心 失智症有辦法早期發現?出現這些症狀要留意,改善6招憶起來 本文為《運動與大腦學術與科普應用平台》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成功者的大腦 延續成功的狀態,運動吧!〉
-
2021-01-11 養生.聰明飲食
食在營養/抗氧化力強、熱量低 一份草莓滿足維生素C攝取量
草莓季到了,嬌豔鮮紅的草莓,有香甜微酸的幸福滋味,深受許多人喜愛。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草莓維生素C含量極高,富含鞣花酸、阿魏酸等植化素,抗氧化力強,熱量低,可說是超級抗氧化水果,有「水果皇后」的美譽。草莓含高維生素C,也含有維生素A、E、鐵、鉀等營養素。劉怡里說,每100克草莓的維生素C含量69.2毫克,人體一天維生素C建議攝取量是100毫克,每天吃160克草莓,約大型草莓10顆、中小型草莓16顆,也就是1份水果,即可達到一天維生素C攝取量。草莓富含酚酸類的鞣花酸、阿魏酸等植化素,這是存於漿果類水果中的植化素,具抗氧化功能。鞣花酸可以吸附、抑制致癌物質的破壞,阿魏酸可以抗老化,有助於腦部保養,因此草莓有助防癌,也對保護肝臟健康有益。草莓熱量不高,屬中膳食纖維水果,也含有果膠,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但劉怡里提醒,草莓是高鉀水果,可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但草酸過多,建議腎功能不好、草酸鈣結石的人,不宜吃太多,尤其不要榨成草莓汁飲用。
-
2021-01-06 科別.新陳代謝
喝油養生兼顧減肥? 醫曝「真實案例」下場...小心要命
一位30多歲女性上班族,為了減肥採取生酮飲食,每天起床空腹喝下一桶豬油,利用油在胃內的排空效果差,讓身體處於不飢餓、反胃的狀態。此辦法的確在短短半年內從70公斤瘦到55公斤,但這種極端的減肥方式,也讓她在短期內又胖回原本的體重。非正規減肥法 當心復胖還會影響健康耳鼻喉科診所黃哲緯院長表示,減重者若採取網路上各種非正規的減肥方法、非法的減肥藥或是坊間的直銷產品,只要無法與個人生活型態結合,不只會復胖,更可能比原先還要胖。該名女患者就是因為無法長期忍受不健康的減重方法,即便短期體重有下降,但心理上也受到負面影響,最後只能找尋體重管理門診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才漸漸地回到理想身材,目前持續地維持良好的體態且恢復原有的開朗。 長期處於肥胖 會提高死亡風險台灣對於成人的肥胖標準定義採取BMI身體質量指數,即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若介於24-27kg/m2為過重,大於27 kg/m2則為肥胖。黃哲緯院長表示,肥胖短期內也許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負擔,但只要處在肥胖的狀態下超過五年,死亡風險會比一般人多兩倍,若肥胖超過十五年,死亡風險更是一般人的三倍,由此可知「肥胖就是一種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肥胖還會帶來許多併發症,體重越重者,不只慢性疾病發生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常會伴隨像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因此,就算身體目前沒有感到不適,只要體重超標,就可以啟動減重計畫,黃院長表示很多肥胖的患者因為瘦身有成,同時也達到了鼻子過敏緩解與打呼改善的額外效果。 減重的唯一方式是控制 聰明吃、快樂動、每天量體重減重的唯一方式是控制「熱量攝取小於熱量消耗」,透過健康且可長期維持的飲食型態以及搭配運動來平衡每日的總熱量,並且保持積極愉快的心理,必要時可透過醫師評估,藉助藥物輔助或是外科手術,降低減重的困難度。減重的速度也不宜過快,若是以極端的手法控制飲食,將有非常高的機率導致復胖。建議以每週減少0.5 -1公斤為原則,每天大約需要減少500 大卡的熱量攝取,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都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黃哲緯院長提倡「聰明吃、快樂動、每天量體重」來達到減重目標,飲食方面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團隊,不僅可以提供正確知識,讓大家了解減肥不是只能吃水煮餐,還可以給予健康的個人化飲食指引;運動層面,建議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且心跳130下以上,若無法做到運動333的人,則能夠利用零碎時間動一動,不要產生過度的壓力造成反效果。最後,每天面對體重機上的數字,不是要對數字斤斤計較,而是了解自己身體的變化,評估目前的減重計畫是否有效。(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12小時內進食完成就能減肥? 減重專家曝結果 近5成國人BMI超標!168斷食吃想吃的也能瘦? 減重專家曝「復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