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醫療.消化系統
搜尋
體重
共找到
3852
筆 文章
-
-
2024-09-03 醫療.消化系統
逆轉脂肪肝3類食物務必忌口 專科醫曝飲食5重點助預防及改善
隨著台灣肥胖人口增加,有脂肪肝的人數愈來愈多,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最新統計,台灣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脂肪肝。「元氣最愛問」節目邀請好心肝診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林姿伶探討如何防治脂肪肝,許多人因為不良生活型態而罹患脂肪肝,建議應「循序漸進」進行調整,適度運動、飲食均衡外,切忌「酒、油、糖」攝取勿過量。一名少女有過胖問題,正餐改吃水煮蔬菜,一段時間後體重仍沒有下降,原來是媽媽擔心女兒營養不足,煮排骨湯滋補,並且加「油」提升口感,導致減重失敗。林姿伶說,常看到體重過重的兒童,父母也是相同體型,儘管跟脂肪肝相關的基因超過60個,但是除了遺傳基因以外,更關鍵的還是生活型態。飲食習慣 循序漸進改善台灣美食誘惑太多,通常都是糖分過高例如珍珠奶茶,或是油炸物過多像臭豆腐、炸雞排,較難做到馬上忌口,林姿伶建議,應採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調整,例如原本一天一杯手搖飲,可以拉長時間為三天一杯、一周一杯,而不是馬上禁喝,不過,當然還是應多喝水。脂肪肝又發炎 趕緊就醫林姿伶指出,門診曾有一位肥胖的男性脂肪肝病患,經過飲食控制及踩飛輪運動後,從體重過重變成型男,但是過沒多久,他回復原本生活型態,沒運動、飲食沒有節制後,又復胖了。因此,預防或改善脂肪肝及肥胖問題,重要的是「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才會有效果。脂肪肝很常見,C肝患者與脂肪肝的關係較高,林姿伶特別提醒,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但並不是每個脂肪肝都會演變為肝癌,若被告知有脂肪肝先不要慌張,聽從醫囑即可改善,但若是「脂肪肝且有發炎情況」,一定要積極治療,不可放任不管,以免引起細胞受損,引發慢性發炎、肝硬化,嚴重可能會罹患肝癌。脂肪肝形成3大原因1.飲酒習慣:任何酒類都可能導致脂肪肝無論紅白酒、威士忌或啤酒等酒類,偶爾可以小酌,但要適量。2.新陳代謝問題:特別是高血脂、高血糖要注意新陳代謝問題,特別是高血脂、高血糖等,務必要遵守醫囑、按時服藥。3.體重情況:過重或過輕都有可能脂肪肝無論體重過重或過輕都可能有脂肪肝,即使是瘦子也可能是「皮包油包骨」,門診曾遇過有跑馬拉松、外型看起來很健康的脂肪肝患者,因此定期健診很重要。預防及改善脂肪肝飲食5重點1.果汁、果乾不多吃,不可用水果餐取代正餐。2.堅果類一日食用三到五顆即可。3.保健品不是拿來贖罪的,切勿大吃大喝後,為了安心一次攝取過多保健品。4.好的食物是拿來取代有害食物,不需要過量攝取。5.不要再有「以形補形」的錯誤觀念,動物肝臟營養高,但熱量高、膽固醇高。
-
2024-09-03 養生.運動健身
運動前該吃蛋白質還是碳水化合物?專家曝運動後這樣吃恢復快
為了達成運動目標,在運動前適當補充身體能量非常重要,一方面既可以提高表現,又可以加快恢復過程,但是你應該優先考慮碳水化合物還是蛋白質?運動前該吃什麼?專家指出,碳水化合物是首選食物。當我們吃碳水化合物時,它們會分解成葡萄糖,並以肝醣的形式儲存在肌肉和肝臟中。肌肉肝醣用於促進肌肉收縮,而肝醣原有助於維持血糖,為大腦和肌肉提供能量。在進行任何形式的運動之前,確保這些能量儲備充足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確保人們擁有持續的能量,以便進行有效的鍛煉而不會感到疲倦。一般來說,最佳的做法是在運動前約一到兩小時攝取每公斤體重1至2克的碳水化合物,這意味著一位68公斤的人在運動前需要至少68克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是通常在起床後選擇立即鍛煉的人,他們可以提前幾分鐘吃大約30克的碳水化合物,例如香蕉或芒果乾。若要從事中高強度的運動,那麼在運動前攝取碳水化合物尤其重要。因為在低強度運動期間,肌肉主要依靠脂肪來獲取能量。然而,更劇烈的運動需要更高的能量,而身體只能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得。有助運動後恢復的食物事實上,運動後攝取適當營養與運動前吃什麼一樣重要,建議在運動後吃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來補充肌肉以促進促進修復和增強肌肉。具體而言,運動後30分鐘內吃一份高碳水化合物零食是理想的選擇,有助補充能量儲存並防止低血糖。在運動後的幾個小時內,成年人還應該攝取約20至40克蛋白質,幫助增強肌肉和修復組織。這也能啟動恢復過程,使你能更快準備好進行下一次運動。除了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之外,補充水分也是身體恢復的重要環節。儘管對於一個人在運動前後應該攝取多少克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有粗略的估計,但它們只是粗略的數字,並且需要一定程度的反覆試驗,因為每個人對常量營養素成分的需求程度不同。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留意運動期間的能量水平以及運動後的恢復時間,兩者都是了解你的飲食是否足以支持運動目標的有用線索。同樣重要的是,運動之外的飲食也會對整體表現產生影響。每天攝取足夠的熱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有助於在訓練場內外為大腦和肌肉提供有效的能量。【資料來源】.Protein or Carbs: Which Makes the Best Pre-Workout Snack?
-
2024-09-02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不只手腳麻⋯自律神經病變當心「4類器官」功能異常!日常保健4要點
糖尿病不僅只影響血糖,還要小心神經病變併發症!55歲的阿明因手腳麻痺、刺痛影響睡眠,有時感覺腳像有螞蟻在咬,仔細看看卻什麼都沒有,到奇美醫院神經內科就診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病變,經控制血糖和使用治療藥物才獲得改善。醫師提醒,糖友若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糖尿病足」,恐怕面臨截肢風險。根據衛生福利部2023年資料,國人的糖尿病盛行率約為10至12%,平均每10人就有1到2人罹患糖尿病,換算台灣約有218萬人患有糖尿病及其多樣性的併發症,隨著人口老化和生活方式改變而逐年增加。其中,糖尿病神經病變儼然成為致命隱患。手腳麻當心糖尿病神經病變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至誠表示,糖尿病會導致多種併發症,其中以神經病變最常見且危害極大,亦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殘障及多樣不適症狀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病變通常因長期高血糖未有效控制,導致周邊神經受損,進而引發手腳麻木、刺痛、燒灼感及肌肉無力等症狀。黃至誠說明,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危險性在於其症狀初期不明顯,容易被忽視,但隨著病情進展超過10年以上,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例如足部潰瘍、感染甚至需要截肢。因此,及早發現和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至關重要。自律神經病變恐4類器官功能異常除了周邊神經病變,糖尿病還可能引發自律神經病變。黃至誠指出,可能導致心臟、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其他器官的功能異常。自律神經病變的症狀可能包括:.心血管系統問題:如心率變異性減少、姿態性低血壓等,這些症狀會增加心臟病發作、昏厥、甚至猝死的風險。.消化系統問題:如胃輕癱,導致食物在胃中的排空速度減慢,進而引起噁心、嘔吐和腹脹等症狀。.泌尿系統問題:如膀胱功能障礙,導致尿滯留或尿失禁。.性功能問題:男性可能出現勃起障礙,女性也可能出現性功能障礙。他強調,自律神經病變較周邊神經病變更常被忽略,但其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同樣深遠,若置之不理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而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關鍵在於「控制血糖」,並定期進行神經學檢查,穩定的血糖水平可以顯著減少神經受損的風險,而定期檢查有助早期發現問題並由醫療早期介入並加以控制。糖友自我保健注意4點黃至誠建議,糖尿病病友應注意以下幾點:.定期檢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神經檢查,包括感覺、反射和肌力等功能的評估。.血糖控制:遵循醫師指導,保持血糖在正常範圍內,並避免血糖過度的高低波動。.健康的生活型態:保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和健康的體重管理,有助於減少神經病變的風險。.足部護理:每天檢查足部,保持清潔和乾燥,避免穿不合腳的鞋子,以防潰瘍和感染。黃至誠提醒,除了提高公眾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認識外,也鼓勵糖尿病病人積極自我健康管理。早期發現和介入,調整生活型態,可以大大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降低併發症風險。若有相關病變問題應積極諮詢專業醫師,制定並遵循個人化的治療方案,以確保最佳健康狀況。【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4207.html】
-
2024-09-02 焦點.健康知識+
午後總想來杯手搖飲小確幸?戒糖8個好處 助減重、穩血糖還能改善精神狀態
在忙碌的午後來一杯冰涼的手搖或甜蜜的小點,總讓人心情舒暢,是專屬自己的放鬆時刻。然而,隨著健康意識抬頭,不少人也發現經常攝取精緻糖可能對身體造成諸多危害,因而呼籲減少日常飲食的糖分,不僅能讓身體更健康,對心靈方面也有正面影響。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戒糖」後會迎來哪些改變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戒糖好處」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戒糖好處排行。「控制體重」少吃精緻糖是關鍵 觀察近三個月內網友針對「戒糖好處」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控制體重」最受關注。無論是早餐店奶茶還是手搖,不少人都習慣每天來一杯飲料,但這也容易讓人在無形中攝取過多的糖分與熱量,導致體重難以控制,成為許多人的困擾。不少營養師指出,「好好控糖」是減重路途上的一大助力,然而在已經習慣以糖作為能量來源的情況下,「當然不可能每個人一開始就可以適應去戒糖」,建議可以「試著從减糖開始做起,慢慢的停止吃糖」,認為「循序漸進」是成功的秘訣。也有網友大方分享結果,「戒糖之後的確是瘦了,也沒那麼容易水腫」,還有人分享自己的戒糖小撇步,說道「就是別碰精緻澱粉跟加工品,像麵條、麵包、燕麥奶、牛奶類跟甜點」、「飲料能不喝就不喝,不然就喝無糖茶」等,強調不吃精緻糖和添加糖是關鍵。戒糖助降低「心血管疾病」潛在風險此外,戒糖也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糖容易使血壓飆高,長期過量攝取可能對心臟造成負擔,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有研究指出,高糖飲食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三倍。就有網友發現自己異常嗜甜但並無肥胖問題,詢問是否應該戒糖,引起熱烈討論。有人提醒,「目前不胖不代表以後不會胖」,且相比容易發現的「肥胖」,「心血管疾病也是要重視的潛在危險」,呼籲還是儘早戒糖,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精神狀態變好」也是許多人有共鳴的好處之一而「精神狀態變好」是另一個備受熱議的好處之一。糖分在攝入後會分解成葡萄糖,提供大腦能量,因此許多人認為糖能改善心情、幫助紓壓,不過當糖分被胰島素代謝後,反而可能使精神更差,網友便表示「澱粉類跟甜的東西就是天然的安眠藥」,吃多了反而容易使人整天昏昏欲睡;也有醫生提醒甜食吃多了可能「會讓孩子不專心及躁動」,若發現自己經常感到精神不濟、專注力不佳,不妨重新檢視自己的飲食是否含有過多糖分。「戒糖」是一條漫漫長路,不必心急突然完全不吃糖,不妨試著循序漸進,從減糖開始,慢慢減少食用甜食,並降低飲料甜度,也不必對自己過度嚴苛,放鬆心態,才能吃得健康也吃得快樂喔!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2 醫療.精神.身心
年長者誘發憂鬱症常見3原因!醫:存好「3三本錢」 不怕老了病來磨
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年長者自殺深受身體及精神疾病影響。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明憲說,俗話說久病厭世,這是老年人心情的寫照,特別是長年的疾病已造成身體失能、影響日常生活,這樣的情形更會讓人想早點解脫。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表示,老年人自殺原因於生理及心理因素無法完全分開,而心理因素誘發自殺意念,確實與老年憂鬱密切相關。林明憲說,臨床發現,許多老年人對自己的憂鬱情緒並不自知,往往是家人發現長輩情緒低落、沒有活力,或是食欲不振,體重突然減輕,往往在6個月內體重減輕原體重的10%應多加注意,提醒經排除身體疾病外,如發現長者出現憂鬱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老年人誘發憂鬱症常見3原因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黃柔嘉表示,老年人誘發憂鬱症常見三大原因,第一、生理識別:也就是說,當年輕時認識的朋友、老伴一一的離開人世,將引發老年人面臨死亡的焦慮,且又無人可以傾訴、訴說時,容易罹患憂鬱症。第二、久病不癒:即便不是現在常見的癌症,如退化性關節炎影響的不只是關節疼痛,更可能影響活動的自由度,尤其,許多老年人住在傳統公寓沒有電梯,無法走下樓梯外出,長期的孤獨造成情緒低落;另一方面,此時孩子已紛紛離家,平時只能用視訊、電話聯繫,但老人家多有重聽問題,聽不清楚孩子說話,心情會感到十分挫折,引發晚年憂鬱。第三、頓失重心:特別是退休人士,如果沒有自己的興趣,失去工作後,生活沒有重心,也容易引發憂鬱,因此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未來的老人,建議從年輕時就應培養興趣。若能從這三方面著手防治,應可降低老年人罹患憂鬱症及自殺風險。黃柔嘉在北市聯醫總院擔任諮商心理師6年來發現,如果老年人多增加外出的機會,可以大幅降低誘發憂鬱的機會。如有些長者心胸開放多參加共餐、社區老人課程,並建議家人可以多陪伴長者,不要讓長者感到孤單,子女可以多陪伴長輩外出,甚至邀請長輩一起採買蔬果等,讓長輩腦部多接受外界的刺激,以降低心情憂鬱及負面思考。因憂鬱需要就醫時 不要馬上掛精神科或身心科「當家中長輩因憂鬱需要就醫時,千萬不要馬上就到精神科或身心科就醫。」黃柔嘉說,此時應到家醫科、整合醫學科,避免長輩忌諱而不願就醫,反而讓病情持續惡化,而衛福部近年來推動長照,可以安排到宅心理諮商的服務,讓長者說出內心的話,有助降低憂鬱情緒。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年輕時可能忙於工作、家庭,許多年長者剛退休時都很開心,終於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但過一段時間,突然發現生活頓失重心,心情直接受到衝擊;門診中許多退休族群談到,退休後發現時間好多,卻不知如何安排,只能一整天坐在家裡看電視,與自己當初的想法落差很大,內心感到莫名的恐慌,孤獨感更加強烈。李俊宏呼籲,當步入55至65歲間,就應開始準備及安排人生下半場的退休生活,包括退休的前後,自己在工作、生活的心情轉換,以及往後的日子怎麼去照顧自己,並維繫一個良好的社會生活,如主動參加長青學苑、銀髮社團等,而不要等到真正退休後卻無所適從。黃柔嘉說,近年來除關注老年憂鬱、自殺議題外,也開始注意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健康,尤其現在許多家庭是老老照顧,呼籲照顧者可以為自己保留一個休息、喘息的時間,降低長期照顧所造成的心理負擔,避免成為下一個憂鬱、自殺的高風險族群。約四分之一老年人有憂鬱症狀 部份症狀與失智症類似國人隨著年齡增長,自殺率愈高。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其炘表示,衛福部近年統計,老年人自殺率已微微下降,但仍高於其他年齡層,且自殺人數持續上升,每年老年人自殺死亡約達900至1000多人,特別是國內人口老化快速,大家都還在適應老化的過程,社會、家庭仍缺乏相對的支持及準備。依衛福部最新統計,112年65歲以上老年人自殺高達1130人,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老年人原本就是自殺高風險族群,主因是受到身體及精神疾病影響,尤其是久病或失能患者,當明顯感受到身體老了,心情產生孤立、憂鬱,此時若又缺乏社會、家庭、親友等支持,無法獲得關心、照顧;此外,當老伴過世,依賴的人不在了,整個人也會陷入憂鬱,自殺風險相對提高。老年人的憂鬱議題值得重視,李俊宏說,依國外研究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約四分之一都有憂鬱症狀,如思考、精神出現遲滯的情形,也就是少話、生活沒有動力、提不起勁、不想動,或是食欲減退等,其中也包含憂鬱症,這比例相當的高,原因是身體老化後,大腦也逐漸退化,造成腦神經荷爾蒙的失去平衡,影響大腦調節、認知功能等,增加罹患憂鬱的機會。李俊宏說,部分憂鬱症狀與失智症十分類似,當家人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憂鬱症狀,仍建議就醫檢查,釐清是否為失智症;老年人可能同時也飽受失眠、孤獨所苦,而造成酒精成癮、安眠藥物成癮等問題,且鰥寡孤獨是老年人常遇到的問題,隨著年齡愈來愈大,在情感及生活上,對於另一半的依賴也愈來愈重,一旦老伴過世,整個人就會陷入憂鬱,無形中增加了自殺風險。存好「三本錢」 不怕老了病來磨「俗話說,老了最怕病來磨。」李俊宏說,高齡醫學常提到一位老年人要存三大本錢,第一、要存好「老本」,讓自己老時經濟無憂,特別是如果老年人需要租屋,其實在台灣並不友善,許多房東不願意租給老年人,申請社會住宅又十分耗時,年輕時就應開始存好老本;第二、要存好「身本」,讓身體保持健康;第三、要存好「腦本」,隨時注意腦健康。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高血壓會影響老年人自殺?吳其炘指出,許多老人家十分擔心高血壓,進而影響情緒、生活品質,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等問題,且高血壓控制不佳,更可能引發腦中風,在在增加自殺風險。至於消化性潰瘍增加老人家自殺風險。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說,已開發國家的老年人常見疾病,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癌症、肺部疾病等,消化性潰瘍並非主要疾病,但因老人家患有腦部、心臟疾病時,必須需要服用阿斯匹林等抗朽血栓的藥物,但此類藥物容易造成消化性潰瘍,因此,臨床上許多醫師會開立藥物防止消化性潰瘍,而開立藥物就必須打入消化性潰瘍的診斷碼,藥物才能獲得健保給付。邱瀚模表示,消化性潰瘍目前治療效果都不錯,且一個人選擇自殺常是多元因素所致,如神經退化性疾病、憂鬱、失眠等都可能是選擇輕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了解其背後的原因,消化性潰瘍應不是長者自殺主因。★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2 養生.聰明飲食
美味又富含蛋白質!起司對健康有害嗎?專家:有些人得節制
令人著迷的美食中,很少有比起司更具全球知名度了。無論是在社群媒體IG分享完美的「起司拉麵」,或是電影「小鬼當家」主角凱文(Kevin McCallister)對起司披薩的喜愛,更不用說全美各地每年舉辦的十幾個起司節,讓大家齊聚一堂,起司總有辦法讓人們歡聚在一起。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根據統計,全球起司市場價值超過1870億美元,預計至2032年將再增加1000億美元。不論是在品酒時單獨享用、或作為任何菜餚的配料,起司都是美味可口;重要的是,把握適量原則。起司對健康的好處無論哪一種起司都富含對健康有益的營養素,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這些營養素包括鈣、氮、鐵、維生素B12、鋅、磷、核黃素與鎂,有助強化並維持骨骼與牙齒健康、增強免疫力、改善神經功能、增強活力並對認知功能有益。營養師梅瑟(Jen Messer)表示,起司也被視為優質蛋白質來源,可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維持與修復肌肉組織。她說,有些標示有「活菌」特性的起司是經發酵,含有的益生菌有助腸道健康。營養師庫克(Kristina Cooke)補充說,起司還含有大量維生素A,有助於皮膚與視力健康。起司對身體有害嗎?一盎司硬質起司含有超過120卡路里熱量,其他種類的起司熱量也不低,梅瑟提醒,常大量食用起司可能導致體重增加,這點尤其需要注意,因為起司已被證實會讓人輕度上癮。庫克指出,起司的飽和脂肪含量也很高,食用過多會引起動脈硬化與增厚、膽固醇增加,且已知會導致心臟病。梅瑟說,乳製品的鈉含量通常很高,對於高血壓者可能會造成問題,某些起司還會導致乳糖不耐症者腹脹、脹氣或腹瀉;不過,營養師古德森(Amy Goodson)表示,某些陳年天然起司,如高達、瑞士、科比傑克(colby jack)、莫札瑞拉(mozzarella)、帕瑪森(parmesan)與阿夏戈(asiago)起司,乳糖含量較低,不致引起消化問題。為避免負面影響,古德森說,選擇低脂或低鈉的起司很重要,且要注意份量。她建議,將起司納入均衡飲食中,並多吃水果、蔬菜、全穀類與瘦肉,「起司是其他營養食物的最佳拍檔」。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1 癌症.胃癌
胃癌致病關鍵因素是飲食 醫建議少吃這些食物及留意早期症狀
幽門螺旋桿菌是種能存活於胃部的細菌,不僅會造成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嚴重還會導致胃癌。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副科主任朱允義說,除了幽門螺旋桿菌,胃癌致病關鍵因素是飲食,吃重鹹、醃製過的、燒烤及煙燻食物,及抽菸喝酒都易導致胃癌。雙和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胡炳任建議,年紀在50歲以上、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症狀以及有家族病史者,應盡早做胃鏡檢查。日、韓胃癌比率高,有研究歸因於重鹹、醃製飲食。朱允義表示,胃癌高危險群主要在50歲以上,其中男性罹患胃癌機率較高;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胃炎、家族性大腸腺瘤及家族病史的人,未來發生胃癌機率比較高;此外,曾做過胃部分切除手術,剩下的胃與空腸結合,手術後10年內也容易罹患胃癌。從環境因子來說,飲食、生活習慣也影響胃癌發生機率。朱允義舉例,日本、韓國的胃癌患者比率比台灣高很多,有研究指出,飲食是一個很重要因素,吃重鹹、醃製過的、燒烤及煙燻的食物是致病因子;另外,抽菸、喝酒也會加深未來發生胃癌的機率。感染幽門桿菌,比家族遺傳影響還大。胡炳任也指出,日本是胃癌盛行率較高的地方,因為他們喜歡吃高鹽食物、醃漬物。他建議民眾飲食少鹽、多吃蔬果,可以減少發生胃癌的機率。此外,雖然胃癌的家族遺傳性沒有大腸癌或其他癌症明顯,但有家族病史的人,罹患胃癌的機率還是比普通人高2至3倍,不過胡炳任也強調,相較家族遺傳,幽門螺旋桿菌對胃癌的影響更大。朱允義回憶,曾有一位女性病患,因胃食道逆流做胃鏡檢查,後來切片化驗發現早期胃癌,做內視鏡黏膜剝離治療後,病患才說她有七個兄弟姊妹,其中五位都罹患胃癌,且三位已經過世,讓他印象深刻,仔細問診後,發現病患家族飲食習慣比較重口味。留意早期症狀:體重減輕、食欲變差、解黑便。胃癌如何早期發現?朱允義說,早期胃癌症狀通常不明顯,病人常是因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的情況,去做胃鏡檢查,發現黏膜有些病變、不平整或是有小小的潰瘍,經過切片才發現有癌細胞,也有些是做健康檢查發現的。不過胃癌到了中後期,會出現明顯胃痛、胃口不好、體重減輕及解黑便的情況,甚至病人會因癌細長在不同部位,出現吞嚥困難、嘔吐的情況。胡炳任提醒,有些早期症狀應多加留意,比如體重減輕、食欲變差或是有黑便。黑便是因為腸胃道出血,較嚴重的胃潰瘍及胃癌都有可能出現;體重減輕則不僅胃癌會發生,是所有癌症患者都會有的現象,因此,若有體重減輕合併黑便的情形,就要特別注意,及時就醫。胃癌高危險群,建議一年做一次胃鏡檢查。胃鏡已是一項技術成熟的檢查,朱允義指出,對於高危險族群來說,胃鏡檢查是第一優先,並建議高危險族群一年做一次檢查。胡炳任說,雖然胃癌盛行率不如大腸癌普及,但若年紀在50歲以上、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家族病史者可盡早做胃鏡檢查。現行胃鏡檢查有麻醉及無麻醉方式,病人經過醫師評估沒有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等不適合麻醉的情況,基本上都能選擇麻醉檢查,以減少胃鏡檢查時喉咽部不適。由於麻醉屬於自費項目,依照不同醫療院所,費用落在2千至4千元不等。朱允義透露,台灣20年前幾乎沒有無痛胃鏡檢查,病人都是清醒狀態做檢查,或只是在喉嚨噴一些局部麻醉劑就「吞」胃鏡,因此有些病人,尤其是年輕患者咽喉反應較明顯,或是因胃腸道蠕動收縮,造成檢查困難,病人因此不敢再接受後續檢查。後來有輕、中度減痛或無痛的胃鏡檢查出現,能讓病人較舒服地接受檢查,他提醒有症狀者,及早檢查才能發現病灶。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1 醫療.消化系統
盛行率約3成!胃發炎的重要源頭跟它有關:為第一類致癌物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全台每年新增胃癌個案數約4000人,而近九成胃癌是幽門桿菌所致。過去民眾必須經胃鏡檢查才能獲得除菌藥物健保給付,健保近期將給藥給付條件將放寬,希望藉此根除幽門桿菌、減少胃癌發生。幽門桿菌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在胃裡?傳染途徑是?元氣周報帶你認識這個躲藏在胃裡的小惡魔。衛福部最新公布11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胃癌位居第八名,死亡人數2327人,死亡率為每10萬人有10人,每年新增患者達4000多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柏翰表示,高達八至九成胃癌的致病因子為幽門桿菌,但感染幽門桿菌後幾乎沒有症狀,若能透過篩檢及早治療,可以降低胃癌發生風險。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能降低胃癌發生率。台大醫院曾經整合國內多家醫學中心進行幽門桿菌篩檢,結果發現國內成年人幽門桿菌盛行率約為30%,估計全國約有579萬人遭到感染。黃柏翰表示,就臨床觀察盛行率介於30%到50%,若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胃癌發生率能再降低。幽門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螺旋狀桿菌,主要生存於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的幽門部位,它具有在胃酸的強酸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因此,整個胃部都是它的生存空間。幽門桿菌也常寄生在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而它具有鞭毛可在胃黏膜中螺旋前進,進而破壞胃黏膜表皮細胞,造成胃炎、胃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1994年將幽門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反覆慢性胃炎、胃潰瘍,最終演變成胃癌。「幽門桿菌是造成整體腸胃道發炎的最重要源頭。」黃柏翰說,胃部遭幽門桿菌感染後,隨著病情進展,將開始產生慢性胃炎、胃消化性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進而出現萎縮性胃炎病變,以及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等癌前病變,此為胃黏膜上皮細胞因長期發炎出現變異,演變成腸黏膜的上皮細胞,最後將進展成胃癌。多因「吃進去」而感染,接吻傳染力不高。黃柏翰指出,幽門桿菌傳播主要是「吃進去的」,為經由糞口、口口傳染,若是家庭中有成員感染幽門桿菌,家人一起用餐,又沒有分公筷母匙,或一同生活密切接觸,就有可能一人感染、全家中獎。因此,大部分感染者多是在孩童或青少年時期受到家族成員傳染,體內已帶有細菌,尤其若媽媽為帶菌者,傳播給子女的風險更高;當然也有可能是成年後吃進幽門桿菌,造成感染。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羅景全提醒,尤其父母、祖父母應嚴禁咀嚼食物後,再餵給孩子、孫子吃,降低幽門桿菌傳播的機會。如果家中有人感染幽門桿菌,其他家人是否應自行篩檢?羅景全說,這應考量成本效益的問題,但若出現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既然幽門桿菌可以經由口口傳播,那麼「接吻」有沒有可能感染幽門桿菌?黃柏翰說,依目前醫學研究「沒那麼明確」,但理論上不能排除,也是有機會的,只是透過接吻的傳播率不高,幽門桿菌的感染需要於生活周遭長時間的暴露、累積。感染者多數無症狀或不明顯,需透過採檢確診。大部分感染幽門桿菌患者症狀並不明顯,即使有症狀,也是常見的消化不良、打嗝、噁心、腹痛、腹脹、胃酸逆流等類似腸胃炎的不適感,黃柏翰說,單靠症狀來察覺幽門桿菌,在實務上有困難。因此,臨床上發現感染幽門桿菌,多半是透過健檢,或經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時,再進一步採檢而確診。黃柏翰提醒,若是出現食欲不振,或是餐後容易有飽脹感,或是吃一點食物就很飽,餐後會嘔吐、解黑便,甚至是體重於最近一至三個月減輕三至五公斤,或是減少總體重的5%,應懷疑是罹患胃癌。預防幽門桿菌感染1.注意飲水衛生,避免飲用地下水、山泉水等。2.生食較容易帶有幽門桿菌,建議盡量不要生食,如生魚片、生菜沙拉。3.不管外食或在家用餐,不要共用餐具,遵守公筷母匙。4.如廁後、用餐前落實勤洗手。5.選擇衛生乾淨的用餐場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31 養生.聰明飲食
醫公開自己每天的早餐菜單:「1食物」絕對不碰!不怕吃胖、脂肪肝上身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問:「明明吃的不多,為什麼就是瘦不下來?」麵包愈鬆軟油加愈多 早餐1改變身體有變化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說,自己這時候都會問:「你早餐吃什麼?」,而大多數人的回答不是「三明治」就是「麵包」,這2樣都是屬於高熱量的精緻澱粉食物。對此,錢政弘指出,吐司和麵包是用油去揉麵粉做出來的,越鬆軟好吃的麵包,油加越多,早餐要換吃別的,例如水煮蛋、雞胸肉、花椰菜、地瓜等。他分享曾經有一位70 多歲的老太太就告訴我,自從半年前早餐停止吃三明治之後,體重陸續降了7 公斤,脂肪肝也消失了!雖然午餐和晚餐吃的量也有減少,但是她認為早餐的改變影響最大。因此,錢政弘便請教她現在早餐改吃什麼?老太太回答:「我是買大賣場的燕麥當早餐,每天在家自己煮,像煮稀飯一樣煮燕麥,加上一點青菜和絞肉或是蛋,煮成像鹹粥。」燕麥屬於非精緻澱粉 餐後血糖上升慢你是不是覺得這個食譜真的很簡單?錢政弘表示,對大多數的媽媽來說,煮一碗燕麥粥肯定沒什麼難度,只是以前真的不知道早上都吃「含油澱粉」會造成脂肪肝。燕麥雖然也是澱粉,但燕麥屬於非精緻澱粉,接近天然植物原型,食用後血糖上升慢,不像白飯和麵包容易讓人發胖。醫師早餐這樣吃!避開甜的、軟的麵包至於不少人也會想問醫師的早餐都吃什麼?錢政弘提及,我的早餐很簡單,每天早上我要幫小孩準備早餐,時間有限,最常吃水煮蛋,不是真的水煮,而是用電鍋蒸熟,沒有調味,再加上全麥麵包或腰果饅頭。有時間的話就去外面買吃豬排起司蛋餅、豬排飯糰等,基本上不會吃甜的軟麵包當早餐,以上提供給大家參考。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31 醫聲.醫聲要聞
桃園市政府與台灣諾和諾德簽MOU,鼓勵兒少甩肉肉、多運動
「我們希望讓兒童、青少年養成運動、營養飲食習慣,當這些變成終身好習慣,就會陪伴一輩子!」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於8月23日與台灣諾和諾德藥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丹柏森(Daniel Bohsen)在參加「桃園超敢動,肉肉桃走中」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暨兒童、青少年健康體位競賽活動宣傳記者會中表示,減肥並不容易,需搭配運動、少吃多動、健康飲食等,期待這次活動讓孩子從小培養運動習慣,以後會是很好的人生禮物。兒童、青少年動起來,養成健康好習慣根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訊,在7-12歲、13-15歲及16-18歲的兒童、青少年中,過重與肥胖率分別為26.7%、30.6%與28.9%,代表平均約每3位兒童、青少年就有一人有過重或肥胖情形。王明鉅指出,桃園市非常重視市民、兒少健康,與台灣諾和諾德有共同目標,希望透過本次活動專案的合作,為國家未來棟樑奠定健康基礎。在這次活動中,期盼透過衛教資訊、運動資源的傳播,推動兒童、青少年建立健康體位管理習慣,未來也期望廣納成年人等更多年齡層族群,讓市民一起動起來,減少肥胖風險。降低體重過重、肥胖率,須有全方位支持丹柏森表示,總部設在丹麥的諾和諾德,成立一百多年來,持續關注、深耕糖尿病照護、治療,而肥胖、體重過重與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很大關聯,希望能加速在台灣的健康促進與慢性疾病預防行動方案,未來也期待與更多縣市成為合作夥伴,共同為台灣全民健康而努力。台灣諾和諾德醫學研究、法規、品保暨藥物安全部門處長邱仲民指出,觀察整體趨勢可發現,體重過重、肥胖問題背後原因,不僅限於運動、飲食,像基因、遺傳、新陳代謝情況、整體環境或者學生課業壓力等,也都會造成影響,因此,必須有全方位策略,加上家庭、社會、政府等產、官、學的支持,各環節要環環相扣,才能真正解決、改善體重過重、肥胖問題。「桃園超敢動,肉肉桃走中」計畫,即將啟動!「桃園超敢動,肉肉桃走中」計畫開始時間為 113 年 9 月 1 日至 114 年 1 月 20 日,分為健康組、競賽組,主要對象為桃園市國小高年期與國中、高中職學生中,「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或等於同年齡85 百分位的兒童、青少年族群。所有健康組參加者只要通過健康體位知識小測驗、生活型態調整與完成體重前、後測,即享有期中、期末抽獎機會,共計有 500 份抽獎好禮,競賽組各取前 10 名,預計頒出 80 份精美大獎,活動獎項包含百貨公司、超商禮券等。桃園市8家運動中心,一起共襄盛舉此外,這次活動也特別與桃園、中壢、八德、平鎮、蘆竹、觀音國民運動中心、南平運動中心、楊梅體育園區等8家運動中心合作,提供運動課程優惠方案,歡迎桃園市學校、家長鼓勵小朋友、青少年一同參與,讓身體更健康,也更有活力,想了解更多活動訊息,可至「桃園超敢動-肉肉桃走中」活動官網(ty-bodyrun.com.tw)查詢。
-
2024-08-30 醫療.骨科.復健
吃葡萄糖胺、膠原蛋白、軟骨素預防改善「骨質疏鬆」?其實你補錯地方了!醫師解析骨鬆3大迷思
只有長輩要擔心「骨質疏鬆」嗎?錯! 其實骨質疏鬆也有年輕化... 我們的骨密度歲隨著年齡逐年下降,但若自身有一些酗酒、抽菸、不愛曬太陽等「壞習慣」就可能導致骨質流失速度較快。因此不管長輩還是年輕人都要有所警覺。如果發現親友或自己有骨質偏低,或是骨質疏鬆的問題,可以靠吃什麼、做什麼來改善嗎?讓長庚醫院骨科部脊椎科主治醫師游家偉告訴你。怎樣才算是有骨質疏鬆風險?透過DXA等骨密度檢查後,醫師會將你的骨質密度檢查結果與30歲健康成年女性的最佳或顛峰骨質密度進行比較,從而計算出一個比較值(T分數,T-Score)。也由於T分數為標準差的概念,可以假設T分數-1=骨質值就約流失10%。骨質密度正常:+1.0~-1.0骨質密度低:-1.0~-2.5有骨質疏鬆:-2.5以下嚴重骨質疏鬆:-2.5以下再加上骨折多數人的骨值巔峰是在30歲,30歲後女性因賀爾蒙影響,骨質會逐步流失,在停經的3到5年,賀爾蒙急速且斷崖式的下降,造成骨質每年以3~5%速度流失(平時、男性皆為1%)。5年後的流失速度又會回到1%。但是流失的速度也會依據飲食、活動量等個人的生活習慣有異。骨密度偏低吃、做什麼改善?有骨質密度偏低、男性或年齡尚未到更年期之女性,可能就須檢視自身的生活習慣,並從中做調整,如可以補充鈣質、運動以及曬太陽等。鈣質:可從小魚乾、花生堅果類、豆干等豆製品、深綠色蔬菜、起司中攝取。另外也可由鈣片中補充。運動:溫和且有規律性的運動。陽光:紫外線曝曬的增加,可以幫助維生素D生成,進而使鈣質吸收。若自身已經有骨密度低,甚至是骨質疏鬆的問題,平時就要注意,減少跌倒的機會,因此床邊、浴室都建議有防滑的設備;改善照明,建議有智慧型照明。骨質疏鬆迷思大公開迷思一:骨折都是骨質疏鬆造成?錯,如年輕人較不會有骨質疏鬆,但可能會因病理性骨折、外傷、外力或其他原因造成骨折。迷思二:運動可以治療骨質疏鬆?不能。運動可以減緩骨質的流失,但較難增加骨密度。若要預防骨鬆,除了運動外,還需要補充鈣質、均衡飲食、陽光的照射,才能讓骨頭維持健康。至於哪種運動對改善骨鬆較有幫助?可以嘗試從事地面反作用力達體重兩倍以上的運動,如跳繩。迷思三:骨鬆要補鈣、吃膠原蛋白、葡萄糖胺?一半對,骨質疏鬆的確要補鈣,但是補充膠原蛋白、葡萄糖胺沒有幫助。膠原蛋白、軟骨素或葡萄糖胺只是骨頭表面、關節面的原料,對軟骨、關節的磨合有幫助;鈣質才是骨頭本體的原料。因此若要防骨鬆,補對才有用。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30 養生.聰明飲食
南瓜v.s南瓜子其實功效大不同!南瓜子能舒緩經痛、保護血管、抗發炎...男生每天吃oo顆還能保養攝護腺
南瓜籽具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Omega-6、亞麻油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控制血液中膽固醇的功效、增加血管彈性、紓解高血壓。 小小的南瓜子常被人低估了其健康益處,南瓜子實際上是一種充滿營養的超級食物,值得被列入飲食清單中。以下為您介紹南瓜子營養功效,以食用禁忌。南瓜子舒緩生理痛、保養攝護腺 有6大好處南瓜子功效好處超多,對男女性都有極大好處,堪稱超級食物。仲夏醫美診所總院長黃仲立就曾分享以下5大南瓜子好處: 促進血管健康南瓜籽具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Omega-6、亞麻油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控制血液中膽固醇的功效、增加血管彈性、紓解高血壓。 舒壓、助眠南瓜子還有維持身體機能必須的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及調節生理放鬆機能的血清素。且豐富的色胺酸,其在血清素的合成扮演重要角色,血清素可以讓大腦感到放鬆,透過轉化成褪黑激素還能幫助紓壓與提升睡眠品質。 增強免疫力、抗發炎另外,南瓜籽還含有豐富礦物質,包含磷、鈣、鉀、鐵、硒、鎂、鋅等。礦物質為人體必需營養素,能維持並增強生理機能、增強免疫力、促發身體機能,幫助身體抗氧化與抗發炎。 舒緩女性生理痛豐富的礦物質當中的「鎂」有諸多功能,可以抑制收縮神經傳導物質生成,讓身體水分平衡,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水腫外,在女性生理期間的不適,可以幫助安定情緒、子宮內膜放鬆與舒緩疼痛。 降低體內自由基黃仲立指出,南瓜籽中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硒等抗氧化營養素,可降低體內自由基,達到延緩老化、降低老化引發的疾病。鈣質則可預防骨質疏鬆。最後,膳食纖維則可改善便秘、降低食慾。 攝護腺保養南瓜子對於男性的攝護腺保養相當有益處。中國附醫衛教資訊指出,南瓜籽為營養素鋅的天然來源,有抗氧化的功效,並含有維生素E及許多有益人體的物質,可以抗發炎與促進膽固醇的代謝,能改善攝護腺肥大的症狀。 研究發現,每天吃50公克左右的南瓜子(相當於20-25個),可消除攝護腺的初期腫脹,以及強化泌尿系統與預防攝護腺增生。 此外,衛生福利部建議男性對鋅的攝取量為每天15mg,上限攝取量為35mg,如果沒有食用海鮮或堅果等鋅含量豐富的食物,一天大約只能攝取到10mg的鋅,因此男性平時不妨多吃些南瓜子、牡蠣、鮮蚵、生蠔或蛤蠣等。南瓜子、南瓜功效大不同國健署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發文提到,天冷的時候,南瓜濃湯是一道美味的料理;而窩在家裡看電視,手上的南瓜籽也是很容易一口接著一口的零食。單獨品嚐兩者有時候很難想像都是出自於南瓜,因為他們的味道、口感完全不一樣。南瓜與南瓜籽有什麼區別呢? 南瓜 南瓜子 營養成分 屬全穀雜糧類,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南瓜的果肉跟米飯一樣,都是以醣類為主要的營養。 南瓜籽就跟葵瓜子、瓜子一樣,都是屬於堅果種子類,富含鎂、鋅、維生素E。它主要的營養素是油脂。 功效好處 具抗氧化力,且可抑制癌細胞生長。 南瓜含有的黃體素具有抗氧化力,還能預防肺癌、子宮癌、乳癌、皮膚癌、大腸癌、食道癌等癌症。 南瓜含有的甘露醇可降低腸病變。 促進血管健康 舒壓、助眠 增強免疫力、抗發炎 舒緩女性生理痛 降低體內自由基 攝護腺保養 攝取注意 如果煮了南瓜濃湯,別忘了當天的飯量要少一點點。每餐建議份量:飯比拳頭多一點。 吃多了熱量很容易爆表。建議先用湯匙挖一匙出來,差不多就是1天的建議份量。 吃南瓜子要注意仲夏醫美診所總院長黃仲立提醒,南瓜籽的營養成分雖可控制血液中膽固醇,但其為高熱量食品,攝取過多也有可能會讓膽固醇上升、體重增加,因此食用量也需要控制,並不是吃越多就越好。有慢性疾病的病患,可向醫師告知慢性病史,透過完整了解身體狀況,補充適量營養素,才能達到強健體魄的功效。 延伸閱讀 南瓜抗癌又營養...他照三餐吃,血糖卻飆高!營養師:南瓜不是蔬菜,吃多反傷身 容易脹氣、胃痛?中醫師教你吃南瓜和●●●讓腸胃變強壯! 你一定不知道...原來南瓜有這麼多種!到底那些適合煮湯或涼拌?一次告訴你 資料來源:國健署食在好健康、仲夏醫美診所、中國附醫、台灣癌症基金會、食藥署 責任編輯:曾耀儀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別再汙名化「喝冰水」,好處其實超多!緩解胃食道逆流、調節自律神經...台大醫師告訴你:15個喝冰水的好處 黃金果怎麼吃?不能和什麼一起吃?黃金果營養5功效與3禁忌、價格一次整理
-
2024-08-27 醫療.骨科.復健
登山健行傷膝蓋?醫警告「4大壞習慣」是元兇:不要大步大步跨!
即使天氣炎熱,有不少人還是會選擇登山健行,不僅可以大口呼吸芬多精,還能享受清涼的自然風,暫時逃離酷夏的悶熱感!不過,在登山健行時,上下坡難免會造成膝蓋的壓力,如果這時候又沒有使用正確姿勢,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受傷!登山健行 正確4姿勢避免受傷板橋亞東醫院骨科陳鈺泓主治醫師分享登山健行的正確姿勢:1、盡量全腳掌落地:想要預防膝蓋疼痛的問題,腳掌落地的方法是關鍵!有些人會習慣以腳尖落地,長時間下來會造成小腿肌過度使用而緊繃,增加抽筋的機會。應盡量以全腳掌落地的走路方式,能更好的支撐全身力量,也較不容易疲勞,同時減少對腳踝的衝擊力。2、膝蓋微彎不打直:在上山或下山時,盡量保持膝蓋微彎步打直的姿勢,利用大腿肌、髖部、核心肌群的力量支撐身體重量,可以減少對膝蓋與關節的壓力,減少疼痛及受傷的風險。3、抬頭挺胸跨小步:有些人爬山時喜歡以大步大步跨的方式前進,不過這樣容易增加肌肉負擔,加速肌肉疲勞,隔天也比較容易出現鐵腿的不適感。因此,建議以小步伐的方式行走,不僅能增加穩定性,同時提高肌肉的持久性;而保持抬頭挺胸不駝背,可以幫助維持正確脊椎曲線,也有助於維持呼吸的頻率。4、使用登山杖輔助:爬山對膝蓋的負擔並不小,尤其是下坡段時如果沒注意,更容易加速軟骨磨損。建議在登山健行時可以攜帶登山杖,透過登山杖的輔助,適時分擔上下坡時對膝蓋的壓力及衝擊力,同時也能幫助維持平衡。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7 養生.健康瘦身
低碳水高蛋白飲食減重卻容易失眠?醫告訴你原因及注意4原則
低碳飲食好處多,可控糖、減脂、降體重,透過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幫助改善健康體態,不過,熱門的減重飲食法如果吃錯了、進食時間不對,反而會影響生活作息。63歲的阿隆為了減重,進行低碳高蛋白飲食約半年,雖然體重有減輕,卻夜不成眠。內分泌失衡 身體微亢奮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表示,攝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量過低,容易影響睡眠。飲食與睡眠大有關係,進食的時間點、吃進去的食物,都與睡眠息息相關。因為限制進食會讓血清素和色胺酸的分泌大幅減低,同時導致褪黑激素下降,當這些分泌物失衡,身體會處在微亢奮的狀態,因而失眠。顏佐樺說,像執行低碳高蛋白飲食減重的阿隆,半年下來的確瘦了,但睡眠品質卻愈來愈差,不是失眠就是早醒,讓他十分困擾。在全盤檢視他的飲食習慣後,發現阿隆的減重三餐是以大量的豆腐、豆漿與蔬菜為主,完全不碰白飯、水果,訂下嚴格標準進行低熱量、低碳、高蛋白飲食。雖然阿隆的減重效果明顯,但他有時晚上會因為太餓而吃進不少零食,而三餐又回到極為克制的減重飲食,長期處於飢餓狀態,情緒因此多少有些波動。吃抗性澱粉 三個月改善顏佐樺建議阿隆晚餐吃一些玉米、地瓜、少量米飯等抗性澱粉,吃了能增加飽足感,不易影響血糖,可生成幫助入睡的褪黑激素。三個月後回診,阿隆的睡眠品質獲得改善。顏佐樺提到,飲食會影響睡眠狀況,其機轉原理為血清素和褪黑激素,兩者相互影響分泌、調節生理機能。血清素和色胺酸是褪黑激素的源頭,也是製造褪黑激素的原料;攝取蛋白質能夠補充色胺酸,如果餐中同時含碳水化合物,則能協助色胺酸經過大腦屏障,合成血清素。澱粉、蛋白質不足,會影響腦內激素分泌,顏佐樺建議,即使執行減重計畫或因慢性病必須控糖、控血脂,在飲食部分要掌握4原則,避免降低血清素,進而影響睡眠品質。飲食如何避免影響睡眠1.晚餐適當補充蛋白質、抗性澱粉等原型食物,最好在上床前4個小時吃晚餐。2.平時蔬菜、水果要吃得夠,每天至少3份蔬菜、2份水果,均衡攝取營養素。3.高脂肪、高熱量的晚餐會影響睡眠品質,這些食物停留在腸胃中的時間過長,加重消化負擔。4.酒精飲品可能會讓人容易入睡,卻會影響睡眠的深度、半夜容易醒來,睡眠品質變差。睡不好的原因非常多,除了飲食問題,壓力、營養素不均衡、3C使用過度也會影響睡眠。顏佐樺建議,可透過壓力荷爾蒙節律分析、甲基化代謝分析,揪出潛在失眠原因,減少睡眠用藥依賴。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6 醫療.感染科
年輕學者突破HIV防治困境:C肝、性病、糖尿病研究成果豐碩
國內愛滋防治有成,愛滋病毒(HIV)本土感染通報人數連續6年下降,2023年低於千例,創下2004年以來最低紀錄,不過,感染者罹患性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盛行率偏高,值得關注。吉立亞醫藥「HIV領域研究學者計畫」獲獎名單出爐,近年來台灣多名年輕感染科醫師分別投入於C肝防治、性病治療、糖尿病預防等臨床研究,獲得肯定。桃園敏盛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冠州以「降低與男性發生性行為之HIV感染者的C型肝炎與其他性傳染病風險」等相關研究獲獎,他表示,感染者的C肝每年發生率約1%,明顯高於一般民眾,主要原因有二,一為部分HIV感染者以及肝炎患者均屬共用針具的高風險族群,容易透過靜脈注射,而傳染C肝病毒。再者,從血液、體液等傳染途徑來看,C肝也是一種會透過性行為傳染的疾病,且不像目前愛滋病毒可透過事前投藥來降低感染風險,無套的性行為已經成為感染C肝的重要風險。為了讓感染者對C肝傳染有著正確認知,研究團隊設計了一款具有衛教功能的遊戲,寓教於樂,從遊戲過程中瞭解肝炎感染的途徑,以及各種不同的風險行為。陳冠州說,該遊戲歷經兩階段測試,累積五百多名感染者實際參與,初步結果顯示,受試者更加重視肝炎防治,進而減少危險行為。新竹臺大分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陳楷翔則以「對於HIV感染者的早期梅毒治療,比較給予單次benzathine penicillin G 併用 doxycycline 與否的差異」為主題,獲得該項研究計畫的肯定。陳楷翔指出,「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在台灣行之多年,許多風險族群透過事前藥物來降低感染風險,這也是近年來愛滋感染人數大幅下降的主因之一。但因為不安全性行為比例仍高,以致梅毒、淋病等性病人數人居高不下。疾管署監測顯示,去年通報梅毒感染個案9941人、淋病8257人,和前年相較,均呈上升趨勢,增幅最多是15至24歲的年輕族群,而不安全性行為是主要感染原因。傳統治療梅毒的主要藥物為benzathine penicillin G,如能早期用藥,治療效果超過八成,但台大一項臨床研究發現,如果合併doxycycline(四環素類抗生素),則能明顯提高療效。陳楷翔表示,近期國外研究證實,doxycycline也可當成「事後丸」,在發生危險性行為的72小時內一次服用兩顆,就可有效降低梅毒及淋病感染機率,這或許可以成為疾管署擬定性病防治的參考。如能在抗生素抗藥性、減少性病感染之間取得平衡,相信可有助於減少性病感染率。以「對HIV感染者糖尿病前期的影響」而獲獎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郭柏賢表示,感染者因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部分研究發現糖尿病發生機率可能增加。除了運動、飲食均衡、健康生活形態等,如何透過藥物做好前期預防、避免變成糖尿病,為其研究重點之一。SGLT2抑制劑可以抑制腎臟再吸收尿糖的功能,從尿液排出多餘的糖。實證研究指出除了有效降低血糖,還能改善心臟衰竭以及延緩腎功能惡化,此外亦有降低體重及血壓之作用。郭柏賢以已經進入糖尿病前期的感染者為研究對象,探討SGLT2抑制劑是否能逆轉糖尿病前期感染者回復至正常血糖狀態。目前仍在持續收案,約4分之1個案已持續用藥超過6個月,將持續累積追蹤,期望能收集重要資料提供愛滋照護者臨床實證依據。吉立亞醫藥自2020年在亞洲推出「HIV領域研究學者計畫」(Research Scholars Program),提供為期兩年、高達美金13萬元研究經費,鼓勵年輕學者積極投入臨床創新研究。吉立亞醫藥亞洲區醫學資深總監Caroline Choi表示,台灣HIV防治成績有目共睹,期待這些研究成果可以降低其他病毒性疾病在HIV感染者間的傳染風險、協助感染者有更好的慢性病控制,並早日達成終結愛滋的目標。台灣在愛滋防治上表現優異,不過,三名獲獎醫師一致認為,在篩檢方面,仍有加強空間,許多仍有過危險性行為的民眾因擔心被貼上標籤,遭到汙名化,而不願接受篩檢。愛滋篩檢就像其他健檢項目一樣,是為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疾管署目前也推出許多匿名篩檢管道,呼籲若發生危險性行為,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篩檢,掌握自己的性健康。
-
2024-08-25 養生.聰明飲食
維生素C比水果高2至3倍 專家告訴你山楂最簡單的食用方法
山楂功效有哪些?山楂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蔔素、硫磺素、核黃素、尼克酸、山楂酸、檸檬酸、維他命C等;山楂的維生素C,每100克約50至100毫克,含量多於蘋果、桃子、櫻桃和梅子,比一般水果高出2至3倍。山楂的功效有消食健胃、提升食欲;降血壓、降血脂、保護心血管、抗氧化、減脂、協助體重控制、抗菌、活血化淤等,有助於解除局部淤血狀態,對跌打損傷有輔助療效。從中醫角度,山楂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山楂可治療肉食積滯、胃脘脹滿及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及高血壓等。其所含有機酸能增加胃消化酶分泌,促進脂肪分解;黃酮類化合物有降壓、增加冠脈流量和強心作用。山楂怎麼吃最健康?山楂藥用有四種處理方式,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功效略有不同。市面上多山楂乾,最簡單為熱水沖泡飲用,或做冰鎮飲品,也可煲湯煮粥,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至20克。3種藥材適合合併使用:.山楂+荷葉:有消化作用,適合高血脂症患者飲用。.山楂+陳皮:可幫助消化、排便通暢,並減輕飲食過量造成的腸胃不適。.山楂+洛神花+烏梅:就是酸梅湯,生津解渴、消暑祛濕,冬天喝熱的也可以潤喉,一年四季都適宜飲用。誰不適合吃山楂?孕婦、脾胃虛弱、胃酸分泌過多者不宜食用。山楂2食譜推薦1.山楂荷葉粥:山楂乾5克、荷葉2克、竹茹3克、陳皮5克、小米50克。把山楂乾、荷葉、竹茹、陳皮加水煎煮後並取汁,後續加入小米煮成粥即可。2.山楂烏梅茶:山楂40克、烏梅8顆、甘草2片、冰糖適量。用8碗水將所有食材加蓋煮滾後,轉小火續煮20分鐘,根據個人喜好加入冰糖調味,即可飲用。諮詢/高雄長庚醫院中醫師金玠縈、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蔡依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4 寵物.照顧指南
不要以為做過健檢就沒事!成年貓「4大隱性疾病」易被忽略,貓咪健康檢查5建議必詳讀
貓咪是許多家庭選擇飼養的寵物,隨著年齡的增長,貓咪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因此飼主通常能接受定期帶年長貓咪進行體檢的觀念。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是看似健康的成年貓咪,定期的健康檢查也同樣重要!成年貓咪也會有隱性疾病一篇2024年7月發表於《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收納了259隻年齡在7歲以上的貓咪,目的在探討定期健康檢查對成年及老年貓咪的重要性。這項研究由比利時根特大學的Femke Mortier博士及其團隊進行,目的確定大型群體中看似健康的老年貓咪(超過10歲)最常見的疾病種類,以及在詳細健康檢查後確認健康的成年貓咪(7-10歲)在兩年內出現新疾病的比率。研究人員對259隻看似健康的成年及老年貓咪進行了詳細的病史調查、身體檢查、血液檢測和尿液分析。並每六個月進行一次追蹤檢查,以監測這些貓咪在兩年內的健康狀況變化。在首次檢查中,研究發現21%的貓咪存在潛在健康問題,包括:1.慢性腎病:有7.7%的貓咪被診斷出患有國際腎臟權益協會(IRIS)第2期或以上的慢性腎病。2.甲狀腺功能亢進:4.6%的貓咪被診斷出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3.肥胖:40%的貓咪被發現過重。4.牙齒疾病:35%的貓咪患有中度至重度的牙齒疾病,包括:牙結石、牙齦炎。5.心臟異常:在心臟聽診中,22%的貓咪出現異常,如:心雜音、心律不整。貓咪健檢 有高比例發現新的健康問題在兩年的追蹤檢查期間,對於首次檢查確定健康的貓咪,有很高比例發展出了新的健康問題!.成年貓(7-10歲):有28%的成年貓在追蹤檢查期間被診斷出新疾病。.老年貓(超過10歲):有54%的老年貓在追蹤檢查期間出現新疾病。貓咪檢查常見新發生的疾病貓咪首次檢查,常見新發生的疾病包括:1.慢性腎病:13.4%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發展為IRIS第2期或更高期慢性腎病2.甲狀腺功能亢進:8.5%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被診斷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3.慢性腸病、肝病或胰腺炎:7.5%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出現這些慢性疾病4.腫瘤:7%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被診斷出腫瘤,包括良性和惡性腫瘤這些結果顯示,即使是首次檢查顯示健康的貓咪,隨著時間的推移仍然可能出現新的健康問題,特別是老年貓咪更易患上各種疾病。因此,定期健康檢查對於及早發現和治療這些潛在問題至關重要!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即使是看似健康的成年及老年貓咪,仍然存在許多潛在的健康問題。首次檢查中,21%的貓咪被診斷出有健康問題,如:慢性腎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肥胖、牙齒疾病及心臟異常。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首次檢查結果為健康的貓咪,也有相當一部分在追蹤期間發展出新的健康問題。透過定期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和治療這些潛在的健康問題,進而延長貓咪的壽命並提高牠們的生活品質。對於老年貓咪,定期健康檢查的價值更為顯著,因為它們更容易出現隱匿性疾病,這些疾病在早期階段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難以被飼主察覺。貓咪健康檢查5大建議1.年齡在7-10歲之間的成年貓咪: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檢查。這些檢查應包括詳細的病史調查、身體檢查、血液檢測和尿液分析。2.年齡在10歲以上的老年貓咪:建議每六個月進行一次健康檢查。由於老年貓咪更容易患上各種隱匿性疾病,更頻繁的檢查可以及時發現並處理這些問題,避免病情惡化。3.體重管理:肥胖是貓咪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尤其是老年貓咪。過重會增加貓咪患上糖尿病、心臟病和關節問題的風險。因此,飼主應該監測貓咪的體重,確保其飲食均衡並適當運動。4.口腔衛生:牙齒疾病在貓咪中很常見,特別是老年貓咪。定期的牙齒檢查和清潔可以預防牙結石和牙齦炎等問題,維持口腔健康。5.心臟檢查:定期的心臟聽診和檢查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心臟異常,如心雜音或心律不整,並進行適當的治療和管理。透過這些建議,貓咪主人可以更好地管理貓咪的健康,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進行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進而提高貓咪的生活品質和壽命。定期的健康檢查不僅是對貓咪健康的保障,也是飼主對寵物健康負責的表現!延伸閱讀:.毛孩健康殺手!12大貓狗常見疾病1次了解,留意家中蚊子嚴重恐致休克.帶著愛犬去旅行/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貓狗飼料怎麼挑選?獸醫授「挑選、餵食、保存方法」避食安風險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3 醫療.泌尿腎臟
高血壓、血糖不穩定…是男性更年期上身嗎?55歲爸又累又憂鬱,5大治療找回健康
1名55歲父親因健檢時發現高血糖而求醫,據男子自述,中壯年後體型變得比較肥胖,開始有「啤酒肚」,血糖似乎也變得不穩定;尤其近2年常感到疲勞、情緒低落,且性功能減退。經醫師詳細檢查和診斷後,確定為男性更年期,並伴有代謝症候群問題。在醫病共識下制定綜合治療方案,包括男性荷爾蒙補充療法、規律運動與飲食控制計畫,男子1年後身體狀況獲得顯著改善,不僅體重減輕,血糖與血壓也恢復正常範圍。男性非每人都有更年期! 代謝症候群恐增加罹患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舜禾指出,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被俗稱「男性更年期」,主因是由年齡增長導致睪丸的男性荷爾蒙(睾固酮)製造下降所引起,所以大部分都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壯年男性。王舜禾提到,與女性更年期不同,男性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並不是每1位男性都會經歷的普遍現象,但如果男子同時伴隨有代謝症候群、不充足睡眠、身心壓力或不規律生活,就有可能增加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發生機會。男子如有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可能會經歷一系列身心上的變化,如疲倦、活力下降、情緒低落、體重上升、肥胖、肌肉流失、代謝症候群、骨質疏鬆與性功能減退等症狀。王舜禾表示,有賴於近年來的研究,已經對於男性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有更多了解,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在接受治療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後,許多患者都可以成功地改善身體健康與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治療5關鍵 早期介入擺脫不適症狀對付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王舜禾提出5大成功治療關鍵:1.早期診斷:男性更年期症狀有時難以與其他健康問題區分,因此提早發現與診斷非常重要。早期診斷能夠幫助患者及時採取適當治療措施,減少症狀對生活品質的影響。2.男性荷爾蒙(睾固酮)補充療法: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通過外源性的補充男性賀爾蒙,可以使得病人的男性賀爾蒙濃度得以恢復到正常範圍,這種療法可以通過注射或凝膠等方式進行。過去的研究表明,接受睾固酮補充療法的患者,可以增加肌肉量、減少脂肪量、上升活動力、緩解抑鬱和改善性功能障礙等相關症狀。在代謝症候群方面,男性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與減緩糖尿病發生。3.生活方式的改變: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男性更年期治療有著重要作用,包括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紓解壓力等。運動可以提高男性荷爾蒙濃度,增強體能和心理健康;均衡飲食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減少慢性病風險;充足睡眠和有效壓力管理可以改善情緒和心理狀態。4.管理代謝症候群: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與代謝症候群互為因果,因此病人常伴隨肥胖、高血壓、胰島素阻抗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病人需要進行生活習慣的調整、減重、控制血糖和血脂,來減輕代謝症候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5.家庭與心理支持:男性更年期不僅僅是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的調適同樣重要。家庭與心理上的支持對於一些病人來說是必需的,透過良好的家庭與心理支持,病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情緒上的波動,減少抑鬱和焦慮發生。王舜禾強調,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男性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是能妥善調整與治療的,只要每位男性都正視這些生理現象,及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病人的生活品質都可以獲得顯著的提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3 養生.聰明飲食
吃太多蛋白質會便秘嗎?過量還有哪些副作用及如何避免?
蛋白質是重要的營養素,不過吃太多蛋白質對身體有何影響?最常見的說法是,過量蛋白質可能會導致便秘,兩者真的有關聯嗎?事實上,蛋白質本身不會引起便秘,但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例如雞肉和魚肉不含膳食纖維。對某些人來說,過量食用這些食物可能是便秘和腹脹的原因。【延伸閱讀:吃太多蛋白質容易放臭屁?蛋白質屁的原因是什麼及如何預防?】為什麼蛋白質會導致便秘?由於過量的蛋白質會讓人產生飽足感,但會導致你少吃其他保持腸道正常運作的重要食物,像是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來自植物的一種難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是可溶性的或不可溶性的,這兩種類型都支持腸道健康。其中,尤以不可溶性纖維可以幫助避免便秘。如果飲食中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和纖維,食物殘渣就容易滯留在腸道中,使得糞便變堅硬,以致最後難排出。【延伸閱讀:膳食纖維為何重要?攝取不足會如何?每天應該吃多少?】另外,水分和液體的攝取對於避免便秘也是必要的。雖然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含有水分,然而它們的水分含量可能不足以減少便秘。整體而言,如果你不平衡蛋白質和其他食物的攝取量,吃太多動物性蛋白質就會產生負面影響。這可能不利於腸道健康,並可能導致便秘、脹氣和腹瀉等症狀。如何避免高蛋白飲食而便秘?你能透過增加纖維攝取量來避免便秘,以下方式可減少便秘和維持腸道健康:.多樣化蛋白質攝取量:在餐盤中添加一份沙拉或蔬菜,並且用豆類和豆腐等植物性蛋白質代替動物性蛋白質。.保持水分:增加纖維攝取量可能導致脹氣不適,喝大量的水有助纖維通過腸道。.規律運動:嘗試飯後散步或騎自行車,透過經常運動來增加身體活動量可刺激腸道功能。吃太多蛋白質還有哪些副作用?除了便秘之外,高蛋白飲食還可能導致其他副作用,包括:.腹痛和腹脹:糞便滯留使細菌有更多的時間發酵,導致不適和脹氣。.口臭: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例如生酮飲食,會導致口臭。.脫水:高蛋白飲食會增加腎臟過濾的血液中的廢棄物量,並消耗更多的水分,從而導致脫水。.疲勞: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讓你感覺遲鈍,因為碳水化合物是身體主要能量來源。.體重增加:高蛋白飲食可能含有高熱量,導致體重增加。【延伸閱讀:每天該吃多少蛋白質?獲取蛋白質等於多吃肉?吃太多傷腎嗎?】每個人每日所需的蛋白質量各不相同,很大程度取決於年齡、性別、整體健康狀況和活動量。一般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0.8公克的蛋白質,例如體重68公斤的人每天就需攝取約54克蛋白質。【資料來源】.Does Protein Make You Constipated?.Can Eating Too Much Protein Make You Constipated?
-
2024-08-22 養生.聰明飲食
世界最健康水果?教授告訴你巴西莓如何成為眾人追捧的「奇蹟之果」
我太太的妹妹5月初從台灣來做客。聊天時她說每天都在吃巴西莓(粉末),因為聽人家說巴西莓有超多的營養素,包括抗氧化物、維他命、纖維等等(所以有很多健康好處),而她吃了之後真的就不再有便秘的問題。(註:目前沒有任何巴西莓用於便秘的研究)我聽了之後,笑笑。這是我對任何當著我面說出的食物(包括保健品)的種種好處的一貫反應。原因之一是,科學證據是無法在聊天裡表達的(怎麼拿出論文?),所以也就只能不置可否。可是,她卻不就這樣善罷甘休,一定要聽聽我這個健康「專家」的意見。其實,我心知肚明,說白了點,她就是要得到我的肯定,因為她早已準備要買很多巴西莓帶回台灣送給親友。不過,說真的,雖然是勉為其難地做,但在閱覽巴西莓的資料時,我的確是很享受獲得大量新知的樂趣。先說巴西莓是如何被吹捧,例如Elle網站在2024-1-28發表的世界上最健康的水果是它!巴西莓營養價值超高連好萊塢女星都愛吃,護眼顧腸胃、減緩老化徵兆等5大好處盤點;副標題是:不愧是被稱作「奇蹟之果」的巴西莓,好處多到數不完!好,現在可以開始討論。首先,此莓非彼莓 – 巴西莓並非莓果,而是棕櫚果。它的大小和顏色都像藍莓,但卻只有一層薄薄的果肉(單一種子佔了約70%,所以不是莓果)。市面上的巴西莓食品是用果皮和果肉製成,加以冷凍或乾燥的果泥。由於它本身並不好吃,所以通常是跟其他水果或甜品混著吃。【註:新鮮或冷凍的巴西莓帶有錐蟲病原,請看2012年發表的Survival in vitro and virulence of Trypanosoma cruzi in açaí pulp in experimental acute Chagas disease(實驗性急性南美錐蟲病,巴西莓果肉中克氏錐蟲的體外存活率和毒力)】巴西莓的俗名是açaí,而學名是Euterpe oleracea。用這個學名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索會出現532篇論文。它們大多是出自巴西,所以應該可以說,就是「民族驕傲」或「國家之光」的論文。(註:諷刺的是,絕大多數巴西人在20多年前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國家有這麼一種水果。請看本文靠近結尾處)巴西莓的臨床研究論文共有15篇,而其中11篇是出自巴西,3篇是出自美國,1篇是出自英國。那三篇出自美國的論文裡,有一篇(2014年)是沒有提供研究結果,而另兩篇都是在2018年發表。這兩篇的標題和結論是:Phase II Trial of Acai Juice Product in Biochemically Recurrent Prostate Cancer(巴西莓果汁產品治療生化復發性攝護腺癌的 II 期試驗)。結論:本研究未達到 50% PSA 反應的主要終點。 然而,整體耐受性和對 PSA 穩定的影響值得在生化復發族群中進一步探索。Açaí (Euterpe oleracea Mart.) beverage consumption improves biomarkers for inflammation but not glucose- or lipid-metabolism in individual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在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中,飲用巴西莓 (Euterpe oleracea Mart.) 飲料可以改善代謝症候群患者的發炎生物標記物,但不能改善葡萄糖或脂質代謝】。結論:這項小型試驗研究的結果表明,所選劑量的巴西莓多酚可能對代謝症候群有益,因為在 12 週內只有發炎和氧化壓力的兩種生物標記物得到改善。 在得出巴西莓多酚對代謝症候群的功效的結論之前,應使用更高劑量的多酚進行後續研究。那篇出自英國的論文是2016年發表的,而它的標題和結論是:Consumption of a flavonoid-rich açai meal is associated with acute improvements in vascular function and a reduction in total oxidative status in healthy overweight men(食用富含類黃酮的巴西莓餐與健康超重男性的血管功能的急劇改善和總氧化狀態的降低有關)。結論:在這項針對超重男性的急性研究中,食用巴西莓與改善血管功能有關,這可能會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未來的干預研究,也許需要長期設計,在更廣泛的人群中以及疾病風險的其他生物標記上進行,以充分闡明巴西莓對健康的益處。您有沒有注意到這三篇論文都有說「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是,已經六七年了,我還沒看到進一步研究。《紐約客》(New Yoker)在2011-5-23發表Strange Fruit(怪水果),對巴西莓這個在10年前只有極少數亞馬遜土著知曉的水果如何地被炒作成為全球追捧的「奇蹟之果」,做出非常詳細和有趣的論述。這篇文章共有6190個字,所以要將它精簡到能讓大家快速又全面地了解是蠻困難的,但我就勉為其難盡力而為:1.兩個20出頭的美國人Ryan Black和Edmund Nichols在1999年去巴西旅遊時無意間發現巴西莓,然後成立了一家叫做Sambazon公司,將巴西莓推銷到美國、英國等有錢的國家。2.他們和一位名叫Nicholas Perricone的皮膚科醫師拉上關係。這位醫師在當時已經出版了兩本暢銷書,並且用自己的名字成立了一家專門在賣保健品和護膚品的公司。3.就這樣,這位靠吹牛成就名利的醫師在2003年又出了另一本暢銷書The Perricone Promise: Look Younger, Live Longer in Three Easy Steps(Perricone 承諾:通過三個簡單步驟,讓您看起來更年輕、更長壽)。在這本書裡,巴西莓被說成是superfood(超級食物)。4.隔年這位醫師上了Oprah Winfrey的節目,吹捧巴西莓的健康和抗衰老功效。就這樣,美國人開始對巴西莓為之瘋狂。5.又隔年,一家叫做MonaVie的公司成立,開始進行巴西莓保健品的直銷,在3年內賣出價值超過20億美金的巴西莓保健品。6.天花亂墜鋪天蓋地的廣告,以及受害人的抱怨引起聯邦監管機構FDA和FTC(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聯邦貿易委員會)以及消費者保護團體BBB(Better Business Bureau,商業改善局)的關注與調查,從而導致巴西莓保健品的銷售放緩。美國健康研究院有發布一篇關於巴西莓的文章。它的重點是:1.巴西莓產品在美國被宣傳用於減肥和抗衰老。2.聯邦貿易委員會已對涉嫌以欺騙方式銷售巴西莓減肥產品的公司採取行動。3.沒有基於人體研究的明確科學證據支持巴西莓用於任何與健康相關的目的。4.同行評審期刊尚未發表任何獨立研究來證實巴西莓單獨可以促進快速減肥的說法。 當研究巴西莓強化果汁對大鼠的安全性時,研究人員發現給予果汁的動物和未給予果汁的動物之間的體重變化沒有差異。原文:巴西莓,世界最健康的水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2 養生.健康瘦身
吃不多仍瘦不下來,早餐吃什麼是關鍵!醫建議早餐戒吃2東西
你早餐都吃什麼?名醫提醒,對想減重的人來說,早餐不建議吃三明治或麵包這類精緻澱粉食物,不但瘦不下來,而且容易形成脂肪肝。早餐吃三明治、麵包容易胖 改吃燕麥體重降早餐是一天開始很重要的一餐,但對許多早上趕上班上課沒時間的人來說,早餐經常都是隨便吃。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日前在臉書粉專分享,在診間常被患者問「想減重,早餐可以吃什麼?」錢政弘引用他自己的出版《你可以不生病》裡的例子說明。病患常詢問「我明明吃的不多,為什麼就是瘦不下來?」此時他會追問病人:「早餐吃什麼?」而多數的回答不是「三明治」就是「麵包」!錢政弘指出,這2樣東西都是屬於高熱量的精緻澱粉食物,建議少吃。早餐最好換吃別的,例如水煮蛋、雞胸肉、花椰菜、地瓜等。錢政弘更舉一位70多歲老太太的例子,老太太說自從半年前早餐停止吃三明治之後,體重陸續降了7 公斤,脂肪肝也消失了!雖然午餐和晚餐吃的量也有減少,但是她認為早餐的改變影響最大。錢政弘問她現在早餐改吃什麼?老太太說都買燕麥在家自己煮,「像煮稀飯一樣煮燕麥,加上一點青菜和絞肉或是蛋,煮成像鹹粥。」錢政弘指出,早上吃「含油澱粉」會造成脂肪肝。燕麥雖然也是澱粉,但燕麥屬於非精緻澱粉,接近天然植物原型,食用後血糖上升慢,不像白飯和麵包容易讓人發胖。錢政弘說他基本上也不會吃甜的軟麵包當早餐,他透露自己的早餐內容也很簡單,因時間有限,最常吃水煮蛋(其實是用電鍋蒸熟,沒有調味),再加上全麥麵包或腰果饅頭。而如果比較有時間時,就會去外面買豬排起司蛋餅、豬排飯糰等,營養的早餐掌握3要點錢政弘醫師的建議其實與之前台灣癌症基金會《國人早餐選擇及身體健康表現調查》不謀而合,營養師徐桂婷表示,研究顯示起床2小時內吃早餐,可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但最受國人喜愛的早餐組合前10名都是容易造成精神不濟的「高碳水食物」,前5名早餐組合都是「麵包、三明治、蛋餅」搭配「豆漿、咖啡、牛奶」。建議早餐營養應要掌握3要點:.增加纖維攝取.選擇高營養密度原型食物.低GI食物優先【參考資料】.《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8-20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吃愈多愈好!每天吃腰果的7好處與3壞處
腰果的美味讓許多人無法抗拒,它除了是好吃的零食外,還富含鉀、鎂、磷、錳、硒和維生素K等營養素;但就像多數食物一樣,好東西吃多了也可能有不良影響(建議量為1盎司、約18顆)。以下是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每天吃腰果的利與弊:每天吃腰果的7好處可降低膽固醇:根據「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以腰果取代洋芋片當零食,可以降低5%的總膽固醇,特別是壞膽固醇LDL。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機率:腰果含有大量的鎂,可降低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多項研究顯示,經常食用腰果等堅果,心臟病發作、心血管疾病與猝死的風險可降低30-50%。獲得豐富蛋白質:一份腰果含5.16克蛋白質,這對素食者是好消息,因為許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肉、豬肉、家禽、蛋或牛奶被視為禁忌。有助控制食慾:腰果不會直接讓人減輕體重,但它會產生飽足感,香脆的口感還能滿足味蕾,是節食者的理想零食。感覺更有活力:腰果的蛋白質與健康脂肪,能為身體提供能量。在運動前吃腰果有助在運動過程中保持體力,運動後吃亦能幫助恢復體力。代替乳製品:腰果奶是植物性乳品,深受素食者與乳糖不耐症患者的歡迎;此外,也可選擇腰果乳酪、腰果奶油等來取代乳製品。改善腸道健康:腰果含有豐富纖維,可預防便秘,保持消化道正常蠕動。要注意的是,腰果所含的醣無法在腸道中被完全消化或吸收,腸躁症者吃太多可能導致胃痙攣、脹氣、腹瀉或便秘。讓大腦更健康:腰果含有大量的多酚和類胡蘿蔔素,是強力的抗氧化劑。這兩種複合物都能減少發炎,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改善認知能力。每天吃腰果的3壞處會花不少錢:腰果屬於昂貴零食的原因之一是,製作過程費時,這些自然會反映在價格上。增加飽和脂肪攝取量:腰果雖對心臟健康有益,但含有20%飽和脂肪,不符合FDA的健康標準;不過有研究顯示,腰果中三分之一的飽和脂肪是硬脂酸,對膽固醇沒有太大影響。會攝入過多熱量:18顆腰果有157卡路里,把它當做零食,會更難控制每天的熱量攝取。增加鈉攝取量:每100克加鹽腰果含有約300毫克鈉,相當於每日建議值的15%。如果想將腰果納入健康飲食計畫,應選擇無鹽或低鈉的腰果。(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20 失智.新手照顧
如何選擇和申請氣墊床 了解適用對象與常見問題
前幾天我在服務某位長輩時,外看突然主動向我訊問;「老師!氣墊床怎麼調?!」,這時才想到,並不是每一個人拿到氣墊床的方式都相同,有些是向醫材行購置,有些則是用二手租借或贈送方式取得,不一定有機會了解到氣墊床的使用方式,加上機器上面多是中文書寫,很多外籍看護只聽得懂中文,卻"看"不懂中文啊!因次,這次就小小的與大家分享氣墊床常見的問題囉~ Q:擔心長輩躺久了會不舒服,用氣墊床會比較舒服嗎?因此,很多人會誤會使用氣墊床可以躺臥時的舒適,但其實氣墊床針對可自行或輕度協助下翻身坐起的長輩來說,有以下缺點:1.因管條內充滿流動性高的氣體,以致翻身坐起時,沒有穩定支撐的施力點,導致翻身坐起困難。2.需要24小時充氣洩氣,因此機器會產生低頻且細小的聲音,恐會不習慣。💡 氣墊床僅適用於長期臥床、無法自行翻身坐起的患者 Q:甚麼時候要用交替/定壓呢?氣墊床主要是藉由每個氣管"交替"充氣洩氣,以達到減壓效果,「定壓」模式則是將每根氣管充飽,使床墊穩定有利照顧者翻身或是穿衣護理等。因次,當我們每一次協助長輩更換尿布、擦澡或是相關照護後,一定要記得將定壓模式改回交替模式,導致氣墊床效果有限。 💡使用氣墊床就"不是"不用翻身,氣墊床僅延緩壓瘡發生!! Q:機器上的壓力數值代表甚麼意思呢? 由於氣墊床的作用是利用幫浦將氣體打進每一根氣囊內,並藉由電腦增測整個床墊的壓力值再挑整給予的通氣量,若壓力越大代表氣囊的飽度越高,然而並非飽度越高減壓效果越好的,與氣墊座相同,使用氣墊床也須盡量使患者與氣囊之間的接觸面積更大,且洩氣後仍不會使身體觸地,因此壓力數值大小的決定與使用者的重量壓相關,若體重越重,氣囊下沉越多,為避免減壓過程處地,則建議可調高設定壓力值,或是有些人會以患者體重作為壓力值參考,讓床墊可提供更有效的減壓效果。Q:氣墊床要用多久?由於壓瘡是皮膚某一位置因長時間壓迫導致傷口產生,因此若要有效減壓,除了我們常常聽到的黃金翻身表準"每2小時翻身一次",而氣墊床的目的則是提供更有效減壓,以利壓瘡照護或減少壓瘡風險,減少照顧者的照顧壓力,若家中長輩肌耐力不足且翻身困難,原則上多數時間多躺臥於床上,除了會建議「全天使用」外,且仍需注意1.氣墊床是否有充飽?(可見於機器上的低壓警示是否亮起)2.氣墊床是否交互充氣?(可見於機器上的是否為交替模式或定壓模式)Q:氣墊床申請方式?由於氣墊床為長照/身障輔具,因次若符合長照/身障身分者,且符合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基準表中「身障身分+肢體癱瘓無法翻身且無法自行坐起者或於臥姿相關受壓處皮膚已有壓傷(褥瘡)者」可致電輔具中心/1966(長照專線),尋求輔具評估員的評估與建議,了解長輩現況是否有符合氣墊床使用需求。
-
2024-08-19 養生.聰明飲食
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是什麼?哈佛大學告訴你5大原則是關鍵
我訂閱的哈佛大學健康資訊網站在2024-8-7寄來一篇它在2024-6-29發表的文章5 principles of a healthy diet(健康飲食的5個原則)。我把它翻譯如下: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是什麼?這取決於你問的是誰。許多醫學和營養專家聲稱知道「完美」的健康飲食方式,但其中一些飲食倡導者在一些基本方面存在分歧。那麼,誰是對的……誰是錯的?雖然細節可能因飲食而異,但所有健康飲食計劃都有以下五個共同原則:1.很多植物。植物性食品——蔬菜、水果、豆類、全穀物、堅果和種子——提供豐富的維他命和礦物質,以及纖維和被稱為植物化學物質(字面意思是“植物化學物質”,植物中的天然物質,為人類提供一系列健康益處)的健康化合物。許多植物性食物營養豐富的同時,熱量卻相對較低。高營養含量和低熱量的組合(稱為營養密度)意味著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對健康和減肥都有好處。由於人們經常低估水果和蔬菜的攝取量,哈佛營養師設計了哈佛健康飲食盤,以圖形方式展示健康晚餐。盤子裡整整一半都是農產品。2.充足的蛋白質。大量研究表明,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很重要,但獲取蛋白質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些比其他方法更健康。限制吃肉量的人患慢性病的風險往往較低。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豆類、扁豆、大豆食品、堅果、種子)和海鮮對健康最有益。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及體能訓練對於保持強壯、健康和獨立非常重要。3.最低限度加工的食品。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2019 年的一項研究明確表明,富含超加工食品的飲食會導致體重增加以及血糖和血液膽固醇的不健康變化。為了獲得最健康的飲食,請盡可能多地食用天然食品(即未經加工的食品,如花椰菜、蘋果和杏仁)和最低限度加工的食品(如原味優格、罐裝鮪魚和天然花生醬)。加工往往會剝奪營養成分,同時添加額外的脂肪、糖和鈉,更不用說其他添加劑和防腐劑了。4.限制飽和脂肪、添加糖和鈉。美國政府的《美國人飲食指南》建議將飽和脂肪攝取量限制在每日卡路里的 10% 以下。添加糖(加工過程中添加的糖)也是如此。如果您每天的飲食攝取量為 2,000 卡路里,這表示每天來自添加糖的熱量不應超過 200 卡路里。至於鈉,請保持每天 2,300 毫克 (mg) 以下。美國人平均每天攝取超過 3,400 毫克。5.平衡和多樣性。為了滿足營養需求,在所有食物類別中選擇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非常重要。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可以幫助您獲得所需的營養,而不會攝取過多的卡路里。雖然每個人都需要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但只要避免極端,就沒有什麼神奇的比例是你應該努力追求的。要了解哈佛醫學院專家關於不同飲食的更多信息,請查看哈佛醫學院的特別健康報告《飲食評論》。原文:健康飲食5原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9 養生.聰明飲食
慢性病是吃出來的 專家教從用餐順序及料理方式遠離三高危機
俗話說:「病從口入」,三高、慢性疾病是吃出來的。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進食順序錯誤,經常吃高鹽、高油及高糖食物,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問題,影響心血管健康。建議簡單改變用餐順序,先吃蔬菜,再吃優質蛋白質食物如白肉等,最後才吃澱粉類如飯、麵等,就能輕鬆降三高、預防慢性病。三高的危險因子,除了年齡、遺傳因素,最重要的關鍵是「飲食」。台灣外食比率近7成,便當隱藏許多熱量陷阱,徐佳靖說,許多人在用餐時,先扒進大口白飯,再吃鹹香的焢肉、排骨或雞腿,最後才吃上幾口菜,往往吃不完的剩食廚餘,幾乎都是蔬菜類。吃菜再吃蛋白質 用餐宜細嚼慢嚥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調節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徐佳靖建議,用餐應先吃蔬菜,可以緩和飯後血糖上升,控制高血壓的「得舒飲食」,也是以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的深綠色蔬菜為主;接著是吃優質蛋白質食物,澱粉類最後再吃,注意食用時要放慢速度、細嚼慢嚥。蛋白質可分為植物性與動物性,植物性蛋白質包含黑豆、毛豆、黃豆,其他豆類都屬於澱粉;動物性蛋白質則以鳥禽類、海鮮類等白肉為主,豬、牛等紅肉適量。徐佳靖提到,動物性蛋白質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而植物性蛋白質的肪脂量低、飽和脂肪酸低,分量可各半食用。少碰精緻澱粉類 運動增醣類代謝在澱粉類部分,徐佳靖提醒,多吃五穀雜糧,地瓜、南瓜也屬於澱粉,可取代米飯主食。麵條、冬粉是加工過的精緻澱粉,吃太多小心發胖,還會讓血糖瞬間升高。有些人以為戒澱粉是有效的減重策略,但完全不吃澱粉,容易導致能量不足,影響身體正常運作。吃對好澱粉,有助於控制食欲和體重,搭配運動能增進醣類代謝,並幫助肌肉修復。徐佳靖強調,進食從蔬菜、肉類、澱粉,依序用餐可避免血糖快速轉變為脂肪,引發肥胖、三高問題。至於水果,應該當成餐與餐之間的「點心」,水果並不會幫助餐後消化,反而會更增加飽腹感。除了食物進食順序,在烹調方面,徐佳靖指出,盡量以清蒸、水煮、烘烤、涼拌等方式烹煮,少油煎、油炸,以及加入大量調味料的紅燒、糖醋等烹調方式,限制鹽、糖、油的攝取,以遠離三高危機。降三高的食物預防三高上身,不妨多攝取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木耳、香菇、金針菇、海帶等食物,可以減低膽固醇的累積,進而降血壓、降血脂及穩定血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9 養生.健康瘦身
6大減肥迷思你中了嗎?醫揭露殘酷真相:為什麼會愈減愈肥?
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因肥胖而造成的慢性病就占了7項,有人把「減肥」當成一輩子的課題,因為不停在變胖、變瘦之間來回。家醫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黃致遠表示,一味追求瘦、想要快速減重,完全不運動只靠節食,反而容易復胖,用對方法才能避開減肥陷阱。根據國健署「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最新統計,18歲以上成年人過重及肥胖率50.3%,創8年新高。黃致遠整理出下列6大減重迷思:1.只計算攝取的熱量2.降低油脂攝取量3.斷食減重容易傷身4.不吃早餐會影響減肥成效5.少量多餐不會減緩飢餓感6.拼命運動就能成功首先,「只計算攝取的熱量」會忽略了食物的質量與營養密度,黃致遠舉例,200卡的堅果比同熱量的糖果更富含蛋白脂與健康脂肪,有助於提供飽足感和穩定血糖。當過度限制熱量攝取時,身體會自然進入「節能模式」,導致代謝速度下降,這時候就會出現「撞牆期」,體重停滯不前。民眾在減重時,常把油脂視為最大敵人,以為「降低油脂攝取量」比較健康,這是另一個普遍誤解。黃致遠強調,低脂餅乾、低脂冰淇淋吃起來少了滑順感,雖然健康卻可能添加更多精緻碳水化合物增加風味。適當攝取亞麻籽油、魚油等富含Omega-3的健康油脂,補充營養素也很重要。有些民眾認為「斷食減重易傷身」,黃致遠表示,在進行間歇性斷食的期間,人體會啟動脂肪燃燒和能量代謝的機制,有助胰島素的調節,胰島素水平下降,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控制血糖並促使脂肪燃燒。斷食並非不進食,而是將不進食的時間延長,讓身體有更多機會刺激脂肪分解。有人會擔心,「不吃早餐會影響減肥成效」,黃致遠提到,早餐並非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減重的關鍵在於「每餐保持營養均衡」,攝取充足的蛋白質、健康脂肪和多樣化的蔬菜,以提供充足的營養與飽足感。至於透過少量多餐來減重,黃致遠說,「少量多餐不會減緩飢餓感」,而且可能適得其反。頻繁進食不僅會使消化系統一直處於工作狀態,進而增加腸胃道壓力,影響消化與吸收功能。另外,頻繁進食刺激胰島素分泌,會促使身體將多餘能量儲存為脂肪,導致肚子像「吹氣球」般變大。另一項「拼命運動就能成功」的迷思,黃致遠提醒,運動好處多,但減肥不能只靠運動,特別是腰圍肥胖者常伴有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症候群,單靠運動或練肌肉效果相當有限,過度運動反而會增加食欲與心理壓力。俗話說:「7分靠飲食,3分靠運動」,減肥必須雙管齊下,另加上全面改變生活方式,才能達到持久不復胖的減重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8 養生.聰明飲食
蛋液不能先加鹽否則會產生氯毒?雞蛋短時間吃不完可冷凍保存嗎?
Q:橘紅色的蛋黃,營養價值比黃色高?橘紅色及黃色的蛋黃營養價值差不多,主要是雞在飼養時,所吃的飼料內含有胡蘿蔔素、玉米黃素等,蛋黃較橘就是類胡蘿蔔素高一些,類胡蘿蔔對於抗癌化、抗氧化有功效,不過雞蛋中只含有微量,因此不影響其營養價值。Q:紅殼蛋比白殼蛋營養?蛋殼的顏色主要與雞的品種及養雞環境有關,肉雞及放山雞所生產出來的蛋,營養價值差不多。有些雞蛋要冷藏,有些卻可以放在室溫販售,主要是一些雞蛋會在出手給消費者前,先清洗過表面(洗選蛋),因此雞蛋外面保護膜流失,冷藏就較能保持新鮮度。Q:吃生雞蛋營養價值比較高?雞蛋建議都吃全熟,在無法確定蛋的新鮮度或來源時,生吃雞蛋恐會感染沙門氏菌,造成腹瀉、發燒、嘔吐及消化不良等問題。而且吃生蛋對人體蛋白質吸收差,且生雞蛋更容易引起過敏。Q:全熟的水煮蛋、茶葉蛋,蛋黃表面若有一層灰綠色,表示品質不佳?煮熟蛋黃有灰綠色,並非雞蛋品質不好,而是雞蛋本身成分在加熱過程中產生化學反應導致,像蛋黃含鐵、蛋白則有硫化物硫化亞鐵 ,這些都是正常現象。若介意顏色改變,在烹調時火力不要太強,且煮完後加速冷卻,可避免蛋黃變成灰綠色。Q:雞蛋短時間吃不完,可以冷凍保存嗎?蛋可以冷凍保存,但儲存方法和冷藏的不一樣。不建議整顆雞蛋連同蛋殼一同冷凍,主要怕蛋殼冷凍過程中破裂,滋生細菌,且凍過的蛋黃相對濃稠且難攪拌。建議蛋黃及蛋白分開冷凍,蛋白保存時間較長,可達1年,蛋黃則只有3至6個月。全蛋液冷凍也千萬不能加水,要調味也是簡單就好,因蛋液愈單純愈好,以免滋生細菌,並切記要保持密封,3至6個月內吃完。但仍建議要吃時再買新鮮的就好,別提前囤貨。Q:網路傳言蛋液不能先加鹽,否則會產生氯毒?這些都是誤解,鹽是化學物質氯化鈉,加鹽後烹調不會產生有毒氯氣,反而加鹽吃起來味道好,還能影響雞蛋結構,讓烹煮時雞蛋更快凝固。農委會也曾闢謠,網路謠傳「煮蛋不可加鹽」等訊息,是錯誤的觀念。鹽就是氯化鈉,其分子結構十分安定,加入蛋汁中打勻會產生溶解反應,一般烹煮加熱是不會將其分解成分子態的氯氣,通常新鮮的蛋液無乳酸菌存在,更不會因加入鹽而與乳酸菌結合產生氯氣的現象 ,因此不會產生有毒氯氣。Q:蛋殼表面較粗糙,代表蛋比較新鮮?新鮮的雞蛋蛋殼表面會是光滑的,因雞蛋外面有天然保護層,可以防止細菌生長,光滑的相對好,但也不代表粗糙的就一定不新鮮。提醒消費者,在挑選雞蛋時有幾個小技巧,例如,不用挑特別大顆的雞蛋,大小適中就好;將雞蛋拿起來晃動,晃動愈大,表示雞蛋較不新鮮;也可透過在光線下觀察,若蛋的氣室愈大,也比較不新鮮。買回家一陣子的蛋,如果要確認是否還新鮮,除了在光線下觀看氣室大小,也可以將生蛋放到水裡,若蛋下沉代表新鮮,若浮在水面上則不新鮮;若蛋放在水中某一邊翹起來,在浮水中不平均,代表應該已經放一陣子了。建議在敲開時聞聞有無異味,並看看蛋白濃稠程度,愈濃稠愈好,建議雞蛋7至10天左右食用完畢,就算煮熟保存,也盡量在一周內吃完。諮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和代謝手術中心營養師姚志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6 醫療.中醫
什麼是衰弱?不只長者才會衰弱!評定衰弱5指標
不只長者才會衰弱,男女老幼都可能發生。中醫師指出,許多中壯年因疾病、意外傷害或遭逢人世變故等,也可能產生「衰弱前期」表現,要積極預防與補強。沒減肥卻體重減輕、肌力下降、行走變慢、自述疲憊感,以及體能活動度降低,只要出現2項,即可能是衰弱前期。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趙品諭說,有些人感染新冠肺炎後雖痊癒,但總感覺吸氣吸不滿,體力精神大不如前,就是一種虛的表現。「衰弱」有哪些症狀?如何評定衰弱前期?趙品諭說,衰弱以現代醫學來說,主要是物理性症狀,如體重減輕、手腳力量變差、活動力下降等;傳統醫學角度,牽涉的是氣血足不足夠,陰陽平不平衡,表徵大多是食欲差、消瘦、氣短、面色憔悴、乏力伴隨手腳冰冷、失眠、盜汗或多汗、頻尿等。要如何評定衰弱前期,趙品諭指出,「衰弱表型」有5種指標,包括非刻意的體重減輕、肌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自述疲憊感、體能活動度降低,只要有2項即可能是衰弱前期。治療上,可針對虛進行藥補。趙品諭說,常見藥材有參、山藥、枸杞、黃耆、當歸等,像生脈飲有西洋參成分,養筋壯骨調理有山藥、黃耆、枸杞等,加味四物湯有當歸等成分,民眾可與中醫師討論合適的藥補方向。2種居家活動改善衰弱:●呼吸運動:坐在椅上雙腳自然垂地,肩膀放鬆後縮下巴、微挺胸,靠鼻部進行呼吸訓練。吸氣和呼氣時,肩膀不能有起伏,吸氣把腹部甚至骨盆腔撐到最大,呼氣時壓到最扁,可幫助橫膈膜與腹部活化。●深蹲運動:身體靠牆,膝蓋盡可能彎曲至90度,放鬆腰背,但腹部、大腿、臀部甚至骨盆用力,先試著維持1分鐘,再慢慢拉長時間、增加次數,可訓練核心肌肉強化身體。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16 醫療.消化系統
吃飽後馬上做「6行為」恐害胃食道逆流!喝咖啡、彎腰、提重物都是地雷
胃食道逆流(GERD)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發生時胃酸逆流進入食道,引起灼熱感、胸痛和反酸等症狀。某些行為在吃飽後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以下是一些會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常見行為和避免方法。 造成胃食道逆流 吃飽6行為是地雷 1、立即躺下原因:吃飽後立即躺下會使胃酸更容易逆流到食道,因為重力無法幫助胃內容物保持在胃中。▲建議:進餐後至少等待2-3小時再躺下或睡覺,這樣可以讓食物有足夠的時間消化。 2、彎腰或提重物原因:彎腰或提重物會增加腹部壓力,這樣會迫使胃酸逆流到食道。▲建議:進餐後避免進行需要彎腰或提重物的活動。如果需要提重物,應該使用正確的提重技巧,如彎曲膝蓋而不是腰部。 3、吃過多或過快原因:進食過多或過快會導致胃部過度膨脹,增加胃壓,從而促使胃酸逆流。▲建議:控制食量,慢慢進食,細嚼慢嚥,這樣可以減少胃部負擔,促進消化。 4、飲用含碳酸飲料或咖啡原因:碳酸飲料會增加胃內氣體,使胃部壓力增大。咖啡因會鬆弛食道下括約肌,讓胃酸更容易逆流。▲建議:減少或避免含碳酸飲料和咖啡的攝入,特別是在吃飽後。 5、穿緊身衣物原因:緊身衣物會對腹部施加壓力,迫使胃酸逆流到食道。▲建議:選擇寬鬆、舒適的衣物,尤其是在進餐後。 6、吸菸原因:吸菸會鬆弛食道下括約肌,增加胃酸逆流的風險。▲建議:戒菸或減少吸菸,有助於減少胃食道逆流的發生。 避免胃食道逆流 這些食物要避開 1、選擇低酸性食物原因:高酸性食物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逆流風險。▲建議:選擇低酸性食物,如香蕉、燕麥、薯類等,有助於減少胃酸分泌。 2、避免高脂肪食物原因:高脂肪食物會延長胃排空時間,增加胃壓,導致胃酸逆流。▲建議: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油炸食品、乳製品和高脂肪肉類。 3、保持適當體重原因:過重會增加腹部壓力,導致胃酸逆流。▲建議:通過均衡飲食和定期運動來保持健康體重,減少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延伸閱讀 ·胃食道逆流「吃這2種水果」反而護胃!營養師1圖揭「水果宜忌」 1時期最好都別碰 ·服用「這11種藥」小心胃食道逆流!1圖看 骨鬆藥、阿斯匹靈、消炎止痛藥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