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馬拉松
共找到
260
筆 文章
-
-
2020-03-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7歲高中生改變世界 全球300萬人看他的新冠肺炎網站
17歲的美國西雅圖高中生,用一個念頭改變世界。當大家在搶水、搶糧、搶口罩的時候,一名17歲、在美國西雅圖莫瑟島高中念書的高中生席夫曼(Avi Schiffmann)突發奇想:我可以寫一個網頁讓大家了解新冠肺炎的狀況呀!就這樣,一個即時更新全球新冠肺炎案例的網站誕生了。每隔十分鐘,網頁會從全球各國抓到最新統計,讓大家得到完整的資訊!網站名為ncov2019.live,席夫曼自從聽說新冠肺炎在中國大陸蔓延之後,就決定創建。從去年耶誕節以來,這個網站已有300多萬名不重複訪客。網站從各種不同來源抓取資料,如各地公共衛生機關,並與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的資料交叉比對。網站顯示累計確診病例數、中國以外累計確診病例數、累計死亡病例數、治癒病例數與所有出現疫情的國家。網站每十分鐘更新一次資料,不過席夫曼自己每天花六小時改善這個網站。席夫曼自學程式設計,曾多次參加程式設計馬拉松,願望是「創造出真正重要的東西」。網站顯示治癒病例數,是因為席夫曼曾收到網友來信說,這個網站太負面。席夫曼說:「如果我們顯示治癒人數,那會很酷,網站不全是負面消息,治癒的人多的是。」席夫曼打算新增一個表,顯示美國各州病例數,未來還將增設疫苗研發情況表。他能繼續改善網站,要歸功於持續有人捐款。網站上方有個按鍵,可讓網友請席夫曼喝杯咖啡。
-
2020-03-07 橘世代.健康橘
筋肉媽媽:「123」三步驟正確運動 健康才能常保如新
這裡有個有趣的數字:「歐洲老人去世前平均臥床時間為14天,日本人3年以上。台灣人呢?答案竟然為7年以上。」我想說,「運動」本身就是一種「預防醫學」。有動都是好的,但不一定「真正效率好」!慢跑、拍手功、元極舞這些運動都是以低強度的心肺訓練為主,不容易達到肌力、柔軟度、心肺能力、平衡的均衡發展。想要有健康的身體,運動時要盡可能包含以下要素:柔軟度訓練:讓身體關節活動度變好,避免日常與運動傷害發生。心肺能力:藉此鍛鍊你的心臟與血管,擺脫高膽固醇,讓代謝循環變好。肌力訓練:有助增加骨本和控制血糖的能力,生活中關節不再卡卡痛痛。加強平衡與核心訓練:有效預防跌倒。不用把運動想得很困難,你只是需要學習如何正確使用身體,隨時隨地的使用它,讓身體常保如新。首先,用正確的方式,多一點使用臀部與腿後肌群,去走路或是爬樓梯,或是站起來與坐下。接著,每天用15分鐘學習新運動。目標設定,關係到能否實踐運動人生,現在請你拿出紙筆,寫下3件事:1.1到3個月期間可以達成的目標。像是:減少點體脂,或者膝蓋不要再發出喀拉喀拉聲響。2.半年之後可以達成的目標。譬如說:參加第1場馬拉松路跑,或是能夠單手抱起孫子,甚至可以讓體檢數字,一片綠油油都合格。3.持續運動下想達到的終極目標。舉例:醫生說我的老毛病康復了、想和老伴手牽手去環遊世界啦,或是可以參加健美壯年組的比賽!把目標放在明顯看到的地方,好比在冰箱上貼著、床旁邊掛著,或是貼在馬桶旁,時刻提醒自己,達到有效的督促。由簡單運動開始,一起動起來吧!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20-03-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上健身房需要戴口罩嗎?骨科醫師:不建議戴口罩運動
新冠肺炎增溫,很多研究證實適度運動能增強免疫力,要運動到何種程度?到健身房運動需不需要戴口罩?老人家、居家防疫隔離的民眾又可從事何種運動呢?有請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中醫針傷科醫師以及中醫師提供防疫運動處方。適度運動 才有增強免疫效果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陳彥志說,根據美國2011年的研究,每天從事中等強度運動一小時以上的人,較不運動、從事靜態生活的人,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少1/3。其他研究也顯示,每周運動2天以上,較不運動者,減少50%因生病而請病假的天數。有學者提出,運動與免疫力的關係其實呈山峰曲線,即「適量運動可提升免疫力,但過量則適得其反。」有研究發現,全馬拉松和超級馬拉松的完賽者,比賽後罹患感冒的機會高出一般人2-6倍,這種現象又稱為免疫空窗期。因為在劇烈運動後,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抑制白血球(包括T細胞和B細胞)的功能。運動強度 可用談話測試陳彥志說明,運動強度可以用談話測試推估出來。中等強度運動時,無法完整講出一整句話,中間必須要換氣;而高強度運動時,只能回答出單字,甚至無法講話。童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佑昇說,均衡飲食、睡眠充足、規律且健康生活習慣、定時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以老人來說,中度運動心跳約每分鐘100到120下,輕微的喘,有點冒汗;一般民眾達到心跳每分鐘150到160下,全身流汗,運動頻率可依衛福部「333運動法」,就是指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且每次運動後心跳需達每分鐘130次以上。戴口罩運動 降低訓練品質陳彥志說,台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社區感染,健身房雖然是密閉空間,但進出人員大多屬於健康族群,如果健身房做好進出人員體溫控管以及環境消毒,相對也是安全的社區環境。民眾如果有顧慮,可以選擇室外空曠的環境進行運動。他認為,戴口罩運動會降低身體的進氣量,以往市面上有種訓練面罩即是模擬高海拔低氧狀態,宣稱可以增加訓練效果。但運動科學已經證實了這種訓練方式,對提升身體能力的幫助有限,反而可能降低運動強度以及訓練動作品質。因此,不建議戴口罩運動。有氧、阻力運動 在家都可做陳彥志建議,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民眾,每日可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進行3次60分鐘的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可以騎室內腳踏車、飛輪,或是登山者徒手訓練。阻力訓練可以進行徒手的深蹲、伏地挺身、分腿蹲等,也可以利用水罐、彈力繩增加強度與難度。登山者徒手訓練的預備姿勢,如標準伏地挺身,手與肩同寬,手腕落在肩膀正下方,頭、胸、屁股成一直線。然後交替抬膝,將膝蓋抬向胸口,一開始可慢慢來,熟練後速度可加快。陳佑昇說,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等無法出門的民眾,可以利用椅子做運動,動作要慢,老人可減半,量力而為。民眾也可以跟著電視或網路教學,跟著跳健康操、做八段錦、學氣功、伸展操等。怕密閉空間 建議戶外運動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認為,如果不是專業訓練需求,一般的保健運動建議要有足夠的通氣量,不建議戴口罩運動,為避免密閉傳染疑慮,戶外運動是較好的選擇。巫漢揆建議,運動中肌肉的收縮及伸展應均衡搭配,建議從事多元、對稱性及全身性的運動,例如慢跑、跳繩等,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有偏動態、有靜態,可交替進行。若進行強度較高的運動,或部分肌群不對稱過度使用,例如單側投擲、揮拍的球類運動、快走等,建議要加強運動前後的伸展及休息、放鬆。穴位按摩 增強免疫中醫師蔡惠君說,穴位按摩的確可以增強免疫力,平常多按摩以下四大穴位,加上睡眠充足不熬夜,多喝水勤洗手,就可以做好自我體內防護。百會穴:按摩頭頂的百會穴,可提神醒腦,加強體內陽氣。合谷穴:手上虎口處的合谷穴,可以改善頭痛、鼻塞、咽喉痛等感冒症狀。足三里穴:小腿上的足三里,可以增強腸胃功能,提升後天免疫。湧泉穴:足底的湧泉穴,加強先天腎氣。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建議,可以在足三里適度按摩。足三里是傳統中醫常用的「強壯」穴,有補氣作用,現代研究在小鼠模型也看到足三里穴的電刺激,可加強信號蛋白(cytokines)與部分淋巴細胞(T細胞)的免疫表現。民眾簡單按摩,力度控制在局部痠脹不劇痛,按壓不致造成瘀血為限,通常一日2-3次,每次3-5分鐘即可,雙側輪流。
-
2020-02-28 科別.骨科.復健
肩頸壓到痛是因睡覺忘記翻身?醫:反了
正常人不會因為「睡眠」造成身體的傷害,因為人體自有保護機制-「翻身」。正常人會「翻身」保護身體人體每個晚上大約會翻20~40次,目的是讓身體不會因為維持同一個姿勢,讓某些部位的壓力特別重而產生「壓傷」(bedsores),於是大腦即便在睡眠狀態,都能啟動身體透過翻身來分散身體壓迫。大家可以發現,睡起來會感到酸痛的,往往是有一定年紀,或是上班需要久坐維持姿勢的民眾,對比學齡前兒童突然「斷電」,睡的東倒西歪,醒來也不見他們抱怨酸痛,原因正是即使是睡眠中,身體也自有保護措施。40歲以下年輕人,請考慮「肌筋膜徵候群」門診常見的脖子緊、頭痛、背痛最常見的診斷是「肌筋膜徵候群」,由以年輕女性上班族為大宗,睡覺醒來除了脖子與肩膀酸痛,還常惡夢連連,睡醒頭很昏,好似跑了一整晚馬拉松。「肌筋膜」是一種乳白偏透明的結締組織,如保鮮膜般包住全身,與中醫「經絡」的觀念多有重疊,同樣是屬於整體性、全身性的概念,甚至有些學者認為,所謂的「穴位」可能跟「肌筋膜」息息相關。「肌筋膜徵候群」指的是當身體的肌筋膜失去平衡,身體會出現過度收縮、抽筋與疼痛表現,常見的症狀便是睡不好、脖子很緊等表現,這個疾病跟年齡無關,好發在久坐辦公室、少運動的年輕女性,有一個特別的特徵是喜歡「吃重口味」的按摩方式,好喜歡洗頭或是去按摩,壓到某一個點便會感到全身舒服。如果符合以上描述,很可能是「肌筋膜徵候群」造成的症狀,治療與預防方式以養成運動習慣、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為治療的核心,即便是行政工作,也可以換可調高桌面的桌子,偶爾換成站姿,讓身體多活動。40歲以上,增加考慮「五十肩」年紀大一點的朋友,晚上痛到睡不著,則要考慮是不是五十肩了。五十肩是「肩關節囊沾黏」造成的疾病,疼痛的原因是關節囊發炎,越黏越緊所造成的。一般輕微五十肩肩友都是說早上起床時,或是睡到半夜壓到痛醒,早上活動一下又好像好一點,但到了凌晨又再來一次,想說還可以忍受,就放著不管,以為只是太累、拿重物等等,以為休息幾天就會好,沒想到卻越來越嚴重,變成頑固型五十肩,嚴重到白天連扣內衣都不行,甚至上完廁所沒辦法兩手拉褲子,造成生活十分困擾。特別典型的主訴是肩友說:「睡覺忘記翻身,就痛醒」事實上,是關節囊本身已經因為發炎疼痛,才會讓人翻身壓到就痛,不然怎麼同一條側身軸線的顳顎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到踝關節都不會痛,偏偏就只有肩關節痛呢?五十肩的治療很簡單,就是分開沾黏就可以了。輕度可忍痛復健一至三個月,效果不明顯的話再用進階治療,不敢開刀、不想住院、可以接受自費的選「肩關節囊擴張術」,想用健保,也願意開刀及住院的,可以選「麻醉下關節鬆動術」或是「肩關節內視鏡」,無論是那種治療,術後還是要認真做一兩個月復健或是居家伸展喔!先別花大錢換床、換枕頭,找出病因才能治本不過啊,說真的,身體的小病很難自我發覺原來是大病。我有位病人在初期五十肩時不知道自己是五十肩,只覺得脖子很酸痛、晚上睡不好,買了二、三十萬的床,跟五萬多的枕頭,都還是睡不好,後來症狀加劇,變成夜間痛醒,才發現自己原來是五十肩沾黏造成活動及睡眠的問題,買了好貴的床及換了無數顆枕頭都還是睡不好,直到跟鄰居聊天,才發現這是早期五十肩的症狀。台灣醫療很普及,就近找個醫師查查原因、及早治療,讓身體狀況只到小恙即可,別拖成大病了。
-
2020-02-28 養生.運動天地
增強免疫力而運動當心別做過頭!反更易被病毒感染
我們每天都暴露在各種病毒的包圍之下,平均每年會患感冒兩至三次,而有些人明顯比這個次數要高。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積極鍛煉能否減少患病風險?美國Verywell網站發文指出,無疑每個人的免疫系統功能造成了對疾病抵抗力的差異。有意思的是,適度鍛煉可增強免疫力,但過度運動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原美國匹茲堡大學和阿勒格尼總醫院指導心內科教授Richard Fogoros介紹,有些因素可以保護我們免受感冒和流感的侵襲,其中之一就是適度、持續的鍛煉,有多項研究支持適度、規律的運動和免疫系統健康之間的聯繫。一些早期研究發現,人們一旦開始有規律地跑步練習,他們患感冒的機率就會降低。適度的運動與積極的免疫系統反應,巨噬細胞(攻擊細菌的細胞)的暫時增加有關。因此規律、持續的運動可以給免疫系統健康帶來巨大好處。最近也有研究表明,作為對適度運動的反應,免疫系統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運動期間,免疫細胞在體內循環更快,殺死細菌和病毒能力更強。運動結束後,免疫系統通常會在幾個小時內恢復正常,但持續、規律的運動似乎會使免疫系統增強持續更長時間。適度運動對感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抵抗力有多強?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博士David Nieman教授研究顯示,每天步行40分鐘,運動激烈程度達到最大攝氧量70%—75%的人,他們因喉嚨痛或感冒的天數是不鍛煉的人的一半。Fogoros說,物極必反,過度運動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即過度訓練綜合徵。有研究發現,劇烈運動後,身體會產生某些激素,包括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會升高血壓和膽固醇水平,抑制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暫時性下降。這種效應與耐力性運動員在極限運動後(馬拉松、鐵人三項訓練)後易被感染程度增加相關。因此,如果你正在接受超耐力項目的訓練,那麼在訓練的過程中應注意安排足夠的休息和恢復時間,讓免疫功能恢復正常狀態。如果感到疲憊或出現過度訓練綜合徵的其他表現,比如休息狀態心率變快、心率恢復正常時間較長、易怒或全身沉重疲勞,都應進行有效的放鬆。值得注意是,如果你已經得病了,更不能過度鍛煉。人體免疫系統因對抗感染而不堪重負,額外的壓力也可能導致恢復變慢。一般來說,有輕微感冒症狀且沒有發燒的人,輕中度的運動可以讓身體感受改善,並增強免疫力,但劇烈運動只能讓症狀更糟,使病情延長。Fogoros說,心理壓力也會影響免疫力。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釋放增加身體壓力的同時也導致心理壓力上升,削弱免疫力,增加患感冒和流感的風險。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照顧老年癡呆症患者的人心理壓力水平大,他們患感冒的次數是普通人的兩倍。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適度有規律的鍛煉顯然對身體有益。Fogoros補充,除了心理壓力和運動水平之外,營養不良、疲勞缺乏睡眠、吸煙也是影響對流感和感冒抵抗力的重要因素,我們在調節運動量的同時也應加強這些方面的管理和調整。本文摘自搜狐健康-生命科學
-
2020-0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楊志良:遶境縮小且直播 馬拉松不用禁
武漢肺炎疫情中的大型活動引起關注。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不同大型活動應分別考量,宗教遶境可縮小規模且直播讓信徒線上參與;演唱會應避免參加;大型路跑則不需嚴規範。近日台灣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進展節奏快,每天都有新個案,加上近期將有許多大型活動,如宗教性質的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和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體育相關的馬拉松賽事、明星演唱會等,是否舉辦動見觀瞻。楊志良在衛生署長任內經歷過2009到2010年H1N1新型流感全球大流行的防疫,今天上午他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宗教活動是感性訴求,若政府直接下令要求停辦,會引起很多反彈。他指出,目前政府以感性呼籲,是很好的溝通方法,讓大家理解大型宗教活動確實有防疫風險,大家來找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宗教活動也是人民的信仰,楊志良說,如果因為疫情,一味要求停止相關慶典,對信徒來說也不恰當,不妨活動續辦,但規模縮小,如最多僅派200人參與遶境,並全程錄影或直播,讓信徒可以線上參與,也可以撫慰心靈的需要。因武漢肺炎的傳播方式屬近距離的飛沫傳染、密切接觸傳播,楊志良說,大型宗教遶境活動,因信徒眾多、人潮擁擠,加上共食、甚至會一起住宿,確實增加防疫的風險。但人民仍要過生活,有限度的舉辦,又減少防疫負擔,是可行之道。不過,楊志良說,現階段應避免舉行演唱會,因聽眾都坐的相當靠近,且可能會一起開口合唱,會增加傳染風險。歌手也可考慮線上舉辦演唱會,並擬定新的收費方式,也避免對產業經濟造成衝擊。近期也有不少大型馬拉松賽事,楊志良則說,馬拉松舉辦場地都在戶外,且跑者一定都會間隔一段距離,加上會去跑馬拉松者身體狀況都不錯,相對來說風險很低,倒是不用嚴格限制停辦。
-
2020-02-24 橘世代.好學橘
跑上聖母峰的台灣第一女子 陸承蔚的生活學
在46歲時成功挑戰聖母峰馬拉松的陸承蔚,她不是職業運動員,而是和大多數人一樣奔波於工作、生活與家庭之間,從開始跑步到在聖母峰上奔馳,只花了3年,期間還完成人生第一場全馬、戈壁超級馬拉松,以及喜馬拉雅環道等旁人眼中的種種「壯舉」。即將邁入第二人生的她,堅毅地朝向理想生活邁進。陸承蔚表示人生可以退而不休;目前的她,除了原有文創相關工作事業,最大興趣是思考將多年IP品牌發展、授權專業,與熱愛的運動去進行不同面貌產業端結合。挑戰才能激勵自己往前陸承蔚說,自己是個熱愛挑戰的人,不論是在職場或運動,她認為,要有挑戰才會成長,才能往理想中的自己推進。她說當面對一個目標的時候,不會先想說自己做不到,而是會先分析、評估現況,再思考說用什麼方法可以達到,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享受」其中,讓熱情驅使自己向前邁進。如何克服運動的惰性?陸承蔚說:「設定目標後,就會有強烈的動機,再幫自己找到許多可愛的熱忱吧!」以當初練車為例,她認為唯有凌晨3點半起床,利用兒子還在熟睡的時候練車,如此才有辦法兼顧訓練及孩子。一開始她也不要求自己要做到多滿,每天騎20、30公里就好,先查好要去的地方、規劃路線,把每天的練習當作「探險」,漸漸地發現自己喜歡騎車,原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比想像中的多,也開始想要嘗試其他挑戰。運動是為了離理想更近陸承蔚認為,運動是修煉自己、邁向理想生活的工具,無論騎車、跑步還是游泳,都可用來檢視目前狀態,還有哪裡需要調整、進步的空間,這樣才能離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步。陸承蔚也不吝分享近來的體悟,她說,一直覺得自己太緊繃,需要「放鬆」,而這點自己則在游泳上獲得驗證與練習。「游泳就是要學習怎麼放鬆,否則無法游得更好、更快,不是嗎?」,陸承蔚說。陸承蔚也表示,過去對「年紀」的感受並不深,然而近期深受更年轉變的影響,經過調整現在是以淡然態度看待,這也是接觸運動的體悟,她期許自己即使年紀大也能活得光彩,因為那會帶給人希望。她說,每一時期訓練會遭遇的瓶頸都不盡相同,會因當時生活、身體狀況及心理因素而有不同的『檻』要過,如同人生不同階段,該如何與自己對話,正向面對挑戰,發掘其中樂趣,並找到方法達成。對於退而不休的第二人生規劃,陸承蔚除了要繼續運動維持健康身、心,她還想學習更多自己以前不常接觸或不懂的事物,譬如:理財、持續創作;甚至將自己喜歡的運動與目前文創事業結合。她說:「這些渴望不只是一張人生清單,它們彼此之間環環相扣,生活對我而言不是平面,它是立體、具象並變動的!」運動讓自己有足夠的體力、腦力去學習,同時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在人生中繼續探索。陸承蔚興奮地說:「我想運用過去文創操作IP品牌、授權的專業與運動結合。這是好玩的事,我想做的事,都是可以累積、做一輩子的!」【延伸閱讀↘↘↘】。以謙卑之心勇往最高峰 62歲丁博慶:「這輩子與山結緣了!」。世界壯年羽球金牌 吳昶潤:還能打到80歲以上。國手翻出新人生 打造兒童體操王國。50歲開始為自己而活!賴宜珊醫療界退休轉舞蹈界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23 橘世代.好學橘
46歲成功挑戰聖母峰馬拉松 越跑越勇敢的陸承蔚
「夢想有簡單的嗎?若容易還值得讓人挑戰嗎?」陸承蔚說。她是台灣第一位跑完聖母峰馬拉松的女跑者,那一年,她已46歲。她並非體育科班出身,而是像你、我一樣有工作、家庭、甚至是一位母親;18歲以後的她再也沒有踏進過操場,2013年在朋友的「拐騙」下開始騎車,一個半月後便完成單車環島,從此與運動結下不解之緣,更在2017年完賽聖母峰馬拉松。「樂於挑戰,並享受其中」,是陸承蔚的生活哲學,也是她維持年輕的不二法門。練車後1個半月後環島 運動讓她發現「自己」「運動其實從不在我原先的人生規劃中。」陸承蔚笑著說,而促使她踩上腳踏板,起因於朋友的單車環島邀約,而且一個半月後就要出發;當時是「運動小白」的她,為了不想成為團隊的負擔,她分析扣除工作與家庭之後的可練習時間;陸承蔚說,從拿到公路車後,她每天3點半起床練車,學習適應下彎的把手、如何換檔,而且趕在7點半當時稚齡的兒子起床前到家。陸承蔚表示,練車改變了生活節奏、開啟生活視野。面對目標,陸承蔚不是先想理由阻止自己,而是想方設法去達成它。她說:「只要動機夠強烈,自然就會找到完成方法。」她以自身練車的經驗為例,她會先用Google Map查好明天騎車要抵達的地方、規劃出路線,當作是一場「冒險」,這會讓自己更有動力起床練車。陸承蔚坦言,方向感不好的她,在接觸單車前很少跨出生活圈,練車之後,她每天獨自探索台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實快樂。「我們多數時間都是向外『給』,奉獻給小孩、工作和家庭,卻很少有時間和自己相處。」陸承蔚說。她表示,騎車的三個小時當中,她體驗到「完整的自由」,這對身兼職業婦女與母親的自己是如此珍貴,因此她很enjoy在其中,不覺辛苦。渴望自我成長、熱衷挑戰從不停歇從單車環島到戈壁超級馬拉松,甚至是聖母峰馬拉松,為何陸承蔚可以完成一件件別人認為很艱難的事?「與其說喜歡運動,不如說我更熱衷於挑戰」,陸承蔚說。她當初是偶然看見朋友分享「戈壁挑戰賽」的賽事片段畫面,看到一群人站在起跑線,不畏前方的沙塵暴,聽到槍聲便義無反顧地往前衝,她覺得這群人很帥、散發出光芒!後來知道這場比賽是限定兩岸三地商學院EMBA的學生參加,參賽者可能是公司老闆或高階主管,想到這群人除了事業、家庭,必須要投入相當大的心力訓練自己,而且還要達到一定水平才能成為A隊選手站上起跑線,「一想到就覺得熱血!」陸承蔚說,從那時渴望自己有日也能踏上玄奘之路,並成為A隊競賽組選手。為了要成為戈壁選手,陸承蔚展開了自訓,每天10公里、循序漸進地練習,在8個月後完成135公里(錶上實際距離)的戈壁超級馬拉松,也因此,她決定每年都要挑戰一件讓自己成長的事情。2017年,陸承蔚參加聖母峰馬拉松,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馬拉松賽事,得先徒步登上海拔5364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後,再一口氣跑完直線距離相當於一場全馬42.192公里的超高海拔越野路徑,過程除了必須克服險峻多變的地形,還得在空氣稀薄的高山「跑起來」。在此之前,台灣從未有女性參賽者,儘管跑齡不長,陸承蔚仍決定一試。「80歲還要舉啞鈴」 運動讓我離理想的自己更近縱使開賽前因急性高山症發作而差點棄賽,比賽過程中也因支氣管發炎邊跑邊咳,陸承蔚謙虛地說,一路上支持自己跑下去的力量,是大家的愛,若沒有家人、朋友的鼓勵、愛與盼望,她不可能完成這場艱困比賽。最終,陸承蔚克服了生理苦痛、內心拉鋸,與嚮導尼瑪一起通過終點,完成這趟挑戰自我的旅程,也學習到「最偉大的勇敢是愛」。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完成這樣不可能的任務,但陸承蔚希望以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人勇敢築夢、築夢踏實。她說:「只有『想要』與『不想要』,當你很想完成一件事情,就會想辦法去完成它」。如今她持續運動,雖然她已是跨越波士頓馬拉松成績門檻、並達標的「BQ跑者」,她依舊朝著自己內心的夢想成績努力。即將步入「知天命」之年,她也很清楚接下來的挑戰莫過於伴隨中年後而至的身心變化,但不管未來如何的變化,她會繼續運動下去,因為這是在心中未來理想的生活狀態之一,希望自己七老八十可以舉啞鈴,成為能帶給別人正向改變的人。小檔案|陸承蔚藝術經紀授權專家/作家/跑者是台灣首位完成聖母峰馬拉松的女性跑者,著有《越跑越勇敢:聖母峰馬拉松全紀錄》。【延伸閱讀↘↘↘】。以謙卑之心勇往最高峰 62歲丁博慶:「這輩子與山結緣了!」。世界壯年羽球金牌 吳昶潤:還能打到80歲以上。國手翻出新人生 打造兒童體操王國。50歲開始為自己而活!賴宜珊醫療界退休轉舞蹈界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12 新聞.健康知識+
三高、慢性病疾患天冷注意! 11項保命絕招要牢記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祐祐叔叔和秀秀阿姨平時喜歡在清晨健走,就愛和太陽公公比賽誰比較早出門運動。當冬天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一出門那股冷颼颼寒風吹來,直接刺入骨裡,祐祐叔叔和秀秀阿姨常常不禁打起哆嗦來,但他們總覺得忍過去就好了,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對於追求健康而勤於運動的叔叔、阿姨來說,其實非常危險。當寒流來襲,氣溫在14°C以下,往往還會伴隨空氣濕度變低,天冷、活動少,飲水量往往會減少,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液循環就變得緩慢,血壓容易呈現不穩定狀態,這樣的現象會使血管內的血液凝固機會上升,增加心肌梗塞及中風之急性發作。根據每年衛生福利部數據顯示: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尤其有三高的慢性疾病、心血管病患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依衛生福利部統計104年十大死因,第二名就是心臟疾病。寒流來襲時,提醒三高患者,氣候變化容易引發心臟血管意外發生,呼籲除了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一般而言,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冬季偏高,因此降壓藥的劑量在冬季、夏季是有差別的,所以在冬季當您的血壓出現較大的波動,例如開始經常收縮壓持續升高在20毫米汞柱以上,必要時應回診,讓醫師看過您量測的血壓數值變化,適當的調整降壓藥。冷氣團來襲期間,若出現心臟病發作症狀,如胸悶、胸痛、心悸厲害、莫名原因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異常的極度疲倦、頭暈等,應立即送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病史者,若是居家有醫囑開立的「救心」(也就是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在送醫前,可先依醫師指示方式使用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後立即就醫。彰基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陳淑麗表示,秋冬環境溫度變化,要多加注意的事項,有下列11個重點需要注意,才能保護自我健康。1.定期自我監測血壓、血糖,有慢性病個案,請務必遵守醫囑規律服用藥物,不可擅自暫停藥物或增加用藥劑量。血壓波動變大時,應更落實量測、記錄,並提前回診讓醫師依照您血糖、血壓數值變化,調整您的血壓、血糖藥物。2.建立良好生活型態,如:健康飲食、減少鹽分攝取、不抽菸、節制飲酒、規律運動及維持健康體重,避免疾病控制不佳,引起心血管併發症。3.冠心病、心絞痛等個案,在寒冷的冬季或遇到冷空氣的刺激,首要請做好避免傳染到感冒上身,尤其是流感,常常引發嚴重併發症,所以流感疫苗的施打請一定要配合。4.用餐過度飽食或飲酒較多後,可能誘發心臟疾病發作,因此建議進食量大約8分飽即可。5.心臟病或中風在早晨發作的機率特別高,因為早晨氣溫較低,血管會收縮來保存身體熱量。在秋冬季節,年長者和慢性病個案,應避免在早晨外出進行運動鍛鍊,最好等太陽出來,溫度回升後或改成傍晚時段再運動。吃飯前、後一小時內也不宜運動,並建議不要單獨運動,應該揪伴一起運動。6.寒流來臨時要降低運動強度,平時跑馬拉松就改成健走。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暖身工作,可以暖身5~10分鐘再開始健走,運動中穿著保暖通風的衣物,以免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運動中有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厲害、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7.適度釋放壓力;要避免過於長時間勞累,晚上足夠睡眠至少6小時,避免情緒過於激動等。8.臨床實證研究顯示,膽固醇控制好,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建議年過40 歲者,定期健康檢查並追蹤異常血脂數字,三高個案和本身體質偏向高血脂者,建議積極就診,請醫師評估是否需服用降血脂藥來有效降低壞的膽固醇。9.冬季氣候乾燥又身體皮膚減少排汗,有些人嫌如廁解尿頻繁而較少喝水,部份老人家對口渴的感覺變差也較少攝取水分,也會容易導致血栓形成,所以要適度增加水分,簡易換算一天飲水量=體重(公斤)x30C.C.=一天建議飲水總量。例如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應攝取1800 C.C.水分,有額外流汗、水份體液流失情況,應適度再增加飲水量。10.保持理想體重;肥胖者應設法減輕體重,世界衛生組織計算標準體重之方法:身高(m)×身高(m)×22=標準體重,標準體重正負10﹪為正常體重,正負10﹪~ 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11.冬天泡湯是最舒服的,建議飯前、飯後一小時內不可泡溫泉,酒後更不要泡溫泉,心血管個案請泡湯不宜超過心臟,因為溫泉的水溫會促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末梢血管擴張後造成大腦的血液循環變少,容易引發中風風險。(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流感來勢洶洶! 除了戴口罩還有7件事更不得馬虎 6種人感冒病程快! 你需要做「這件事」增強保護力 
-
2020-02-04 橘世代.愛玩橘
8000株櫻花花海、粉紅隧道!靜岡「4大河津櫻名所」
隨著櫻花季到來,日本本州最早的櫻花「河津櫻」,預計將於2月初自靜岡縣起跑。包括南之櫻與油菜花祭、河津櫻花祭等,都是靜岡縣代表性的「4大河津櫻名所」,適合旅客安排春遊賞櫻之旅。【南之櫻與油菜花祭】位於南伊豆町下賀茂地區的青野川,沿岸種植800株的河津櫻,每年2月上旬起跑的「南之櫻與油菜花祭」,今年將於2月10日至3月10日舉行。旅客除了可一覽淡粉櫻花與金黃油菜花交相輝映的絕美景緻,還可參加夜櫻點燈儀式、夜櫻馬拉松及乘坐賞櫻人力車,為賞櫻行程增添別樣風采。【河津櫻花祭】即將在今年邁入第30屆的「河津櫻花祭」將2月10日至3月10日期間,於河津川沿岸舉行,共有超過8,000株河津櫻的浪漫景緻。其中長達4公里的「河津櫻並木道」種植約850株河津櫻,構成浪漫爆棚的粉紅隧道。祭典期間也可體驗夜櫻點燈活動,盡享夢幻櫻景。【河津櫻原木】「河津櫻原木」位於伊豆急行線河津車站約1.2公里處的「飯田家」庭院內,該原木於1955年由飯田勝美所種植,據傳為大島櫻與寒緋櫻自然交配的品種,並在1974年正式命名為河津櫻。目前日本全國的河津櫻都來自於這棵原木,為賞櫻迷必訪之地。【河津七瀧環狀橋】「河津七瀧環狀橋」為伊豆當地為解決山路高低落差過大所設計的特殊道路,總長約1,064公尺的環狀橋因周圍種滿櫻花,形成獨樹一幟的環形美景,每逢初春都會吸引大批追櫻迷造訪,亦有精彩的夜間點燈儀式。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1-20 養生.運動天地
長者跑步 醫師:須留意頻率控制速度
台灣高齡社會來臨,越來越鼓勵長輩要出來多活動,但是訓練跑步要注意什麼?新竹縣東元綜合醫院心臟節律器暨心衰竭中心主任醫師卜詩筠表示,隨著年紀增長,生理機能退化,想要保持健康、減緩退化速度,年長者必須適當的運動,若是選擇跑步,則須特別留意適度頻率及時間、控制速度與步調,以及了解自身身體狀況。卜詩筠指出,長者運動應該要以自已的體能為主,建議每次運動最少要30分鐘,但是也可以10分鐘為單位分次完成,而且運動前要先熱身10到15分鐘,運動後的緩和運動也不能少。在訓練跑步時,應由短距離慢跑開始,從50公尺逐漸增至100公尺,保持速度30至40秒跑100公尺,再根據體力增加距離,而挑戰馬拉松時,也不必勉強全程都用跑的,可以跑走交替,如慢跑30秒、步行60秒。而慢跑時也須掌握適合的速度,跑步時感覺有點喘但能穩定的呼吸,這樣的運動強度較適合。最後一點就是了解自身身體狀況,卜詩筠強調,若是長者本身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疾病,想參加馬拉松一定要徵詢醫師,跑步過程中,有出現了不舒服反應,如胸悶、胸痛、喘不過氣、受傷等症狀時都應立即停止,必要時馬上就醫。
-
2020-01-20 養生.運動天地
逐夢馬拉松 長輩從健走、深蹲練起
新竹市馬拉松2月23日舉行,今年5.6公里休閒組有一群從未參加過跑步的長輩們參與,他們去年12月中起每周三訓練跑步,學習調整氣息、跟著節拍器練腳步節奏,逐漸從散步到健走,這場不老馬拉松激勵了身旁親友,人數從原本18人增加到30多人,他們相約要一起奔跑,追逐馬拉松夢想。「抬頭挺胸、肩膀不縮,腳跟要著地喔!」上課的第一天,72歲的林金針跟著教練腳步,擺動手臂,費力地跟上節奏,練完後直呼「腳很痠!」但隨著訓練量的累積,林金針發覺身體越來越輕鬆,他表示,「從未參加過馬拉松,感覺到自己慢慢的進步,滿有成就感的。」他最後雖沒有報名上馬拉松比賽,仍持續跟著團隊練習。這堂「熟齡精準運動課程」來自於社會企業老玩客與清華大學攜手合作,在社區關懷據點舉辦,將清大的科技、研究與運動科學專業的能量結合老玩客對於熟齡族群的認識,首度於新竹地區推展。老玩客執行長廖健妤表示,這次以長輩較能接受的健走項目,搭上他們普遍缺乏的肌力訓練課程,並由清大體育系教授林貴福協助設計課程,有系統的帶領深蹲、正確健走和運動的相關知識。剛開始有18位長輩參與,與老玩客團隊5位年輕人一起報名馬拉松,未料,開課以後,在長輩圈風行,一個拉一個,親友們也加入,最後大約有30多人上課,年齡層在50歲到70多歲。由於部分的學員來不及報名馬拉松,因此老玩客也以6月的龍舟賽為目標,希望能一起參加比賽,讓練習更有動力。參與學員、61歲李永振曾參加過馬拉松,他笑稱「剛開始覺得很奇怪,健走哪裡還需要人教?」他陪著妻子參與,發現原來到60多歲,運動還是需要做到有強度才有效,從中建立運動概念與肌力訓練。在教練循序漸進地增加課表強度下,李永振說「健走原來可以很累,有運動的效果,很有收穫」。廖健妤也表示,這次以參與賽事為目標,邀請長輩們一同參與馬拉松,也加入年輕人玩運動的元素,當天長輩會一起打扮,例如頭上戴花、穿著好看等,她告訴長輩「重點不是走不走得完,而是享受在其中」。
-
2020-01-10 養生.運動天地
運動有助「血管逆齡」!研究:跑步6個月血管年輕4歲
歲月不僅悄然改變著人們的容顏,血管硬化也是衰老的現象之一。即便在健康個體中,血管硬化也會增加心血管風險,還與失智症、腎臟疾病有關。定期進行有氧運動是一種對抗血管老化的潛在策略。通過觀察最為普及的運動之一,跑步,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馬拉松新手中,堅持半年賽前訓練的健康人群,血壓和主動脈僵硬程度都有所改善,相當於血管年齡逆轉了4年。 從2016年和2017年倫敦馬拉松比賽選手中,研究納入了138名第一次跑馬拉松健康跑者。這些受試者平均37歲,49%為男性,沒有心臟病史,在研究開始前每週跑步不超過兩個小時。賽事組為這些跑者提供了“新人訓練計劃”,在比賽前的6個月內,每週跑3次,共跑6-13英里(9.6-21 km),難度循序漸進。研究人員也允許跑者選擇相應的替代訓練。 在他們訓練之前,以及馬拉松賽事結束的1週後、3週內(以避免運動的急性影響),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血壓測量,通過心血管MRI檢查評估了主動脈僵硬程度。同時,根據他們的實際年齡,以及主動脈的3 處僵硬程度,來評估血管的生物學年齡。結果顯示,訓練可使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降低4 mmHg和3 mmHg。總體而言,隨著訓練的進行,這些跑者的主動脈僵硬程度有所改善,在主動脈的遠端處最明顯,其可擴張性提高了9%-16%,這相當於“主動脈年齡”逆轉了近4年。在跑得較慢的老年男性跑者中,這種獲益最明顯。 研究通訊作者,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心血管科學研究所Charlotte H. Manisty博士說道,“我們的研究表明,僅需6個月的鍛煉,就有可能逆轉衰老對血管的影響。在21歲-69歲不同年齡段的健康人群中,普遍能觀察到這些益處。這強調了改變生活方式以減緩衰老相關風險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年齡較大、基礎較弱的人群中,開始跑步也似乎永遠不會太晚。”在隨刊發表的社論中,賓夕法尼亞大學醫院心血管內科Julio A. Chirinos博士表示:“儘管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但這項研究進一步支持了鍛煉對多種衰老表型的有益影響。考慮到動脈硬化對人體健康的深遠影響,這項研究非常重要,應當開展更多研究來確認運動改善主動脈硬化的潛在分子機制。此外,馬拉松訓練通常涉及各種伴隨措施,包括更好的睡眠和飲食習慣,可能也有協同作用,我們也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最佳的綜合訓練方案。”本文摘自藥明康德傳媒
-
2020-01-05 科別.泌尿腎臟
晨間勃起次數減少影響性生活?醫師:男性更年期徵兆
中年男性偶有提不起勁、暴怒、夜冒汗,甚至提不起「性」致的問題嗎?小心可能是睪固酮過低,而引起的男性更年期徵兆。剛滿50歲的黃先生是公司中階主管,雖工作繁忙,平常仍有運動習慣,每日晨跑,偶爾也參加馬拉松比賽;但半年前起他變得容易疲倦,對工作、家務、交際,甚至連床笫之事都提不起勁,脾氣也變大,工作有小問題就會使他暴怒。黃先生原以為是工作忙、壓力太大所引起,放假特別休息、減少運動後卻沒恢復,後在友人介紹下至泌尿科求診,經抽血檢查發現睪固酮濃度過低,而出現出上述男性更年期的徵兆,經醫師給予睪固酮藥物後,工作、情緒控制與性事上的困擾已改善。收治黃姓患者的萬芳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林雍偉表示,成年人到一定歲數後,除了代謝變差,無論男女性,都會面臨更年期,只是男性自覺有此症狀者極低。林雍偉說,睪固酮低下症,即俗稱的男性更年期。由於男性荷爾蒙分泌約在35歲達到最高峰後,就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逐年減少,一年平均約下降2至3%,一旦血中睪固酮濃度過低,導致睪固酮不足時,就會出現老化、性功能低下等症狀。有的男性在45歲左右、甚至更早於40歲時,睪固酮濃度就開始不足,出現上述情緒不穩、心悸、睡不好等情形外,連帶使晨間勃起次數減少,進而影響性生活,甚至出現早洩、射精障礙等問題。但由於此年紀的男性普遍面臨升遷、或成為公司主管時期,常會誤認為壓力所致,而不就醫。病識感低 求醫不到1成林雍偉說,臨床統計,男性更年期有自覺症狀而求診的人不到10%;他的門診患者多是因疾病,如檢查攝護腺、性功能時而發現睪固酮濃度過低。而睪固酮的血中濃度含量,醫界標準值約300 ng/dl,若低於此值再加上出現上述症狀,就可能是睪固酮低下症。他說,並非濃度過低就一定得補充,仍得視個人所出現徵兆而定。此外,適度減重、運動並鍛鍊核心肌群,補充鋅類食物如洋菜、牡蠣等,或動物性蛋白質食物,有助維持睪固酮濃度,也可防攝護腺肥大。
-
2020-01-02 養生.抗老養生
風雨無阻堅持跑步23年 70歲的他從不生病
近年跑馬拉松成時尚,許多長者也都激起濃烈興趣,很多年紀近70歲者,全馬可以跑進3小時內,讓多數年輕人望塵莫及。風雨無阻 跑60多場全馬今年70歲的北京人關景學就是其中一例,23年來他跑了60多場全程馬拉松(42.195公里),他參加過15屆(次)的北京馬拉松,4次獲年齡組第一,3次獲年齡組第二,全馬個人最好成績2小時56分。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持續不懈的練習有關,關景學堅持跑步23年風雨無阻,即使零下三、四攝氏度,他清晨5點天還沒黑,就開始在公園熱身了。關景學「個頭不高,精瘦、硬朗,沒有肚腩和一絲贅肉,尤其是腿部的肌肉繃得緊緊的,輪廓分明,只是有一頭白髮」。量力而為 跑步前先體檢關景學說,他跑步20多年,從不生病,身體各項指標都正常。會與跑步結緣是在1996年,他當時是紡織廠工人,但身體很差,跑個步就累得氣喘吁吁,遇到運動場上常來跑步年紀與他一樣大的老孟,在老孟帶動下,開始有規律的長跑, 一開始,他只能跟在隊伍後面,幾公里下來,腿抽筋,肌肉疼得連自行車都騎不了,只好推著車走回家,這樣日復一日終於逐漸嘗到成績突破的果實。如今他已跑過大陸各城市和美國波士頓等地的著名馬拉松,也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2012年的廈門馬拉松,63歲的他跑出個人最好成績2小時56分42秒,2013至2018年的北京馬拉松上,他四次獲年齡組第一;今年的北馬,70歲的他以3小時1分55秒,取得65歲以上年齡組第二名。有運動專家稱,很多老年人最先開始跑步的目的都是為了鍛鍊身體丶增強體質,後來才把跑步當成一種樂趣和一種生活狀態。但專家也提醒馬拉松對運動能力是一個極大挑戰,中老年人參加需要量力而行。在跑步健身前,要做一個全面體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專家建議,年齡在60歲以上、零運動基礎的老年人,可以先從走路開始,每天走2公里、3公里、4公里……,逐漸地增加走路的距離。堅持走步一段時間後,感覺到有一定體力了,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提高了,再從慢走變為快走,逐漸增加速度。待體能有增長之後,還可以增加一些小力量練習,比如腰肯肌拉伸、小蹲步等,爬山也是不錯的鍛鍊選擇。跑步時一定要先做好熱身,可以保持配速在每公里8分鐘左右,跑步的距離循序漸進地增加。跑者長壽 歸功心肺變強根據一些醫學文獻,跑馬拉松的人壽命會比較長,主要是:一、心肺功能變強。長期堅持跑步的人,心臟跳動頻率和功效都大大提高,心跳、血壓和血管壁的彈性也隨著升高。二、新陳代謝增快。通過跑步,肌肉肝糖原的儲存量從350克上升到600克,同時線粒體的數量也會上升,讓身體代謝功能更佳。三、意志力提升。長期堅持長跑的人,體力、耐力和堅定的信念都會提高。看看這些依然在奔跑的長者,永遠別說自己現在開始太晚。只要堅持跑步,永遠不嫌晚!
-
2019-12-28 橘世代.好學橘
金錢面子生死擺一邊 45歲總經理退休轉當街頭藝人
45歲,身為跨國企業的業務總經理,你會選擇退休嗎?田臨斌就是這少數的異類。14年前,當他做出這大膽的決定時,除了老婆,沒人看好。同事鐵口直斷打賭:「1年後必回職場」,結果滿地找眼鏡。逍遙退休10多年,田臨斌環遊世界、寫書、演講,還去考照當街頭藝人。曾被一位母親當面告誡孩子:「這就是不好好讀書的下場」,這段特殊的經驗,讓他不斷累積的人生清單更加豐富。金錢面子生死 統統擺一邊許多人很好奇,田臨斌為何「捨得」在事業顛峰的壯年,從職場急流勇退?他引《紅樓夢》裡的〈好了歌〉說,曹雪芹借跛足道人之口,唱出「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金銀、嬌妻、兒孫忘不了…」在他眼中,世人也都曉退休好,但還是有「金錢」、「面子」、「生死」忘不了。他說,人會因為「金錢」、「面子」、「生死」這三件事看不透,阻礙退休的念想。看淡這一切,評估自己的生活需求,做好身體、心理與經濟的準備,便可瀟灑退休。他透露自己年輕時抽菸、喝酒、熬夜、暴飲暴食樣樣來,40歲時健康就出現警訊,當時他就萌生退休想法,5年後才如願。日前看到藝人高以翔因過勞心源性猝逝的新聞,讓他感觸良深。退休前2年 做好精算記帳當年決心退出職場,同事沒人相信田臨斌「熬得住」 ,但他鐵了心,決定過簡單的生活絕不回頭。其實田臨斌在退休前2年,就開始詳細記帳,模擬退休後的生活,了解1個月、1季、1年需要多少錢,才能支應基本的食衣住行育樂開銷。「記帳」這種事說起來容易,執行起來還是有些訣竅,最重要的是「要詳實」。田臨斌與妻子是頂客族,兩人落實記帳絕不馬虎。隨手記下 小花費也不漏失田臨斌先下載簡單的記帳軟體,隨身還帶個小冊子隨手記下,睡前再回想一下今天的支出,小至1杯珍奶的花費都要列入。而且不只自己,一塊兒生活的老婆任何開支也都要入帳,「這樣的預估才會準確」。田臨斌持續記帳2年,記者想參考他的帳本,也來自我規畫,可惜時間久遠,已「屍骨無存」。到底田臨斌精算出身邊要有多少存款才能安心退休?每個想退休者都想知道答案。田臨斌說,每個人情況不同,以每月需要支出5萬元為例,大概需要1000萬的生財資產,透過穩健、長期的投資,1年約得維持6%的投資回報率,這樣才可以應付。如果精算出來每月的支出不用那麼多,存款額度也就不用那麼高。不過他又追加了「前提」,就是不可有負債、要有足夠的保險、還要有不必付貸款的房子。靠閱讀旅行 重新認識自己田臨斌退休後的人生清單落落長,腳踏車環島、馬拉松、旅遊、寫書、 經營「老黑看世界」臉書社群,這些都是現在進行式。「旅行其實也挺累的,需要健康的身體!」他與妻子1年中幾乎有半年都在旅行,去年才完成了105天、30國、54個城市的郵輪之旅,明年又已預訂了3趟航程,最遠要繞行非洲。田臨斌認為,每個人都喜歡生活在同溫層,缺乏自省,閱讀和旅行可以認識外界不同的人與文化,反過來再認識自己,有時根深柢固的價值觀,就會因此改變。「只要嘗試,就不會害怕」。因為愛唱歌 樂當街頭藝人他說,人生下半場,應想要怎麼把錢花掉,而不是繼續累積財富;面子也是絆腳石,就像他考取街頭藝人在愛河旁演出時,有位媽媽告誡牽著的孩子:「不好好念書,以後就會這樣在街頭唱歌!」他無言但很坦然,因為愛唱歌,當街頭藝人是自己的念想。還有一群大學好友來看他演出,其中難免有人萌生好好一個國際公司管理人,竟淪為街頭藝人的慨嘆。但其中一名老友聽到盡興處反問:「我們中間有誰有膽量,可以像老黑一樣站出來唱歌給大家聽呢?」田臨斌笑說,當下他心想,原來自己熱愛做的事,在別人眼中也是需要勇氣的。累積人生清單 非嘗試不可為了生活品質,田臨斌選擇了「易地退休」,從台北搬到高雄,因為高雄房價、物價都便宜,交通便捷。他說,人生最怕的就是留遺憾,人生清單哪怕列得再多,最重要的還是實踐,沒嘗試永遠都是那麼遙遠,往心裡想的方向走,就有靠近目標的一天。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19-12-11 養生.抗老養生
上了年紀吃軟食物是理所當然?這樣練口腔肌肉防老後失能
身體要多動,已經不是新知識;但一般人往往忽略,如果「口腔」少動,會引發什麼?醫學上有「廢用症候群」(disuse syndrome)之稱,描述因不活動而導致身體多重系統惡化。引發的原因不只是骨骼、肌肉的退化,牙醫師提醒,廢用的第一步,往往是從口腔周圍肌肉退化開始!台北市陽光牙醫診所院長黃明裕表示,廢用症候群患者多半攝取的營養和社會參與不足,症狀雖然涵蓋全身,但「口腔照護決定我們的生活品質」,包含吞嚥、說話、美觀等功能,尤其是咀嚼能力,如果牙口不佳,就會直接影響進食和溝通的意願。黃明裕常利用休假時間,前往偏鄉義診,又有「俠醫」之稱,多年前開始推動到宅醫療,每週都到中高齡長輩家中協助看牙,就發現不少因口腔功能退化,陸續影響全身健康的案例。40歲後牙周病罹患率增,多咀嚼防失智「我今年58歲,也會覺得牙齦有點痠,因為牙齦萎縮,牙根露出來。」黃明裕認為,牙齒狀態會顯露年齡,即使身為牙醫,也會面臨牙齦萎縮等正常老化現象。他觀察40歲以後的患者,「牙周病」罹患率會增高,由於牙周病屬於慢性疾病,多半因為過去對口腔清潔不注重,尤其年長者的眼睛或手部肌肉功能較弱,很難做到徹底清潔。黃明裕強調,「50歲後要開始訓練跟吞嚥咀嚼有關的肌肉」,如果牙齒顧得好,但是周邊肌肉無力也不行,如咀嚼肌、頰肌、口輪肌、舌下肌肉群和上縮咽肌等,都會慢慢退化。他形容,「就像年輕跑百米、跑馬拉松都沒問題,老了就沒辦法,但可以延緩症狀。」訓練口腔肌肉的方法在於「多咀嚼」,牽涉到骨頭、關節、舌下肌群,另一方面,咀嚼可以刺激大腦「G細胞」,增進認知功能,進一步預防失智。他說,日本人提倡「一口飯咀嚼30下」不無道理,過程中釋放一種組織胺,使得中樞產生飽足感,不至於吃下過量食物。缺一顆牙改變平衡,牙口好才能長壽當口腔照顧不良,如蛀牙或牙周疾病,嚴重時必須拔牙,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缺牙」問題,咬合不良影響到咀嚼和吞嚥,「這是日積月累而來的,愈早注重口腔清潔衛生,就能避免這些問題,能夠不要拔牙、留住牙齒最好。」他說。很多人以為「牙齒有那麼多顆,少1、2顆沒關係」,黃明裕指出,只要缺1顆牙,整個咀嚼功能就會受影響,咬合是兩側顎關節平衡,當單側咬久了,會影響顳顎關節,會愈掉愈多顆,使得牙齒排列跟著移動。他提出個案佐證,目前收治3位超過100歲以上的患者,共通點是幾乎沒有缺牙,「老先生牙齒都很好,牙口好,才有辦法長壽,高齡健康從口腔開始。」用鼻胃管也得刷牙,當心口水分泌不足黃明裕提醒,當年紀增長,唾液腺功能也會退化,引起「乾口」的問題,會讓細菌容易孳生,破壞牙齒和牙周。許多患者口水分泌不足,他評估主要原因並非「老化」,而是服用很多失智、精神、高血壓藥物等,副作用就是「抑制口水分泌」,引起乾口,加上嘴巴又不常動,容易孳生細菌,引來蛀牙、牙周病問題。即使患者使用鼻胃管,口腔還是會產生大量細菌,和正常人一樣要清潔,因此,他耳提面命提醒照顧者,要讓患者「多喝水」保持口腔濕潤,也要幫患者「刷牙」,而不是用棉花擦拭就好了。黃明裕強調,「咀嚼」和清潔同等重要!咀嚼時可以讓唾液腺接收到訊息,刺激口水分泌。由於吃進醣類澱粉等食物,經過口腔細菌分解,產生酸性物質,造成齲齒,口水就是很好的中和劑,可以抑制細菌,讓酸蝕的作用緩解。口腔肌肉運動,練習發音「ㄆ、ㄊ、ㄎ」黃明裕分析進食的過程,就是口腔各種組織的協作結果。首先口唇要能閉合,吞嚥時舌頭要頂住上顎,另外,舌根上方的軟顎,吞嚥的時候要能遮住鼻腔,讓整個口腔密閉,也就是3要素缺一不可:嘴巴能閉、舌頭能頂、軟顎能上提。他說明,要讓口腔內部肌肉更靈活運動,可運用來自日本的「健口操」,多練習發3個氣音:ㄆ、ㄊ、ㄎ,分別訓練不同部位:「ㄆ」是口唇,「ㄊ」是舌頭,「ㄎ」是軟顎。另外,別認為長輩吃「軟質」或「流質」食物是理所當然,反而不利咀嚼和吞嚥的機會,平時需「有意識」地練習,如多吃堅果類等具有咬勁的食物,維持咀嚼肌的適當機能。刷牙掌握「輕、慢、弧度小」,避免傷害牙根要維持牙齒和牙周健康,也得搭配「正確」清潔方法。黃明裕指出,刷牙重點並非愈用力愈乾淨,最好使用軟毛牙刷,力道「要輕,要慢,弧度要小」。許多人牙齦萎縮,露出來的牙根為牙骨質,較為脆弱,不像牙冠是堅硬的牙釉質,如果太用力刷牙就很容易讓牙根損傷。他建議,每次吃完東西後,先漱口或喝水,緩衝酸鹼值後再刷牙;每半年定期做口腔健康檢查,畢竟牙口問題,預防遠勝於治療,也是維持老後生活品質的關鍵。原文:最被忽略的運動!醫師:50後這樣練口腔肌肉,預防老後失能
-
2019-11-28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天氣冷空汙嚴重時,進行激烈運動:其實與自殺無異!
昨日(28日)的頭條大新聞,應該是形象良好又陽光健康的男模明星高以翔,凌晨在中國大陸錄製節目《追我吧》時突然倒下,心跳一度停止送醫搶救,上午十時許浙江新聞證實,高以翔搶救無效去世。男星正當青壯年時期,平時也無心臟病史,為何會突然倒下心跳停止,變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而背後的隱藏殺手很有可能就是:當天的氣溫+空氣污染指數!!我時常強調,很多人不看空氣品質,紅紫爆時仍出門跑步,「這樣子其實跟自殺差不多」我們一天不運動時的呼吸換氣量就有1萬公升,當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髒汙超乎想像。以下這是浙江寧波當天的即時空氣指數可以得知當天的天氣是:PM2.5與PM10橘紅爆的狀況,PM2.5最高到達將近100左右!!(圖中紅色框)而更慘的是當天還迎接三天來的低溫,溫度下降到10度以下!(圖中藍色框)此時的心肺功能都已經因為天氣冷+空氣污染來到緊繃的狀態了!如果此時又進行高強度的運動,一面增加心臟負擔,另一面又大量換氣吸入大量的懸浮微粒(PM2.5與PM10)造成心血管系統極大的負擔,就算是平時心血管系統正常的年輕人,也有可能在此時突然出問題!如果當天又是熬夜的過勞狀態,加上大量使用提神飲料,會大幅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機會!(編輯推薦:跨國研究發現只吸一天空氣污染會怎樣?答案是:會死!)NEJM的這一篇研究告訴我們,只有一天的空氣污染就能立即地造成心肺死因的增加!許多人對於空氣污染仍存有姑息的心態,想說只是短短吸一下髒空氣會怎樣嗎?而在八月22刊登在世界最頂尖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NEJM"上的跨國研究告訴你『如果只吸一天髒空氣會怎樣嗎?』NEJM研究回答:『可能會死!』分析的結果發現,每天的空氣汙染指數平均PM2.5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68%PM10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44%簡單來說你本來住在台北,PM2.5平均只有15你飛到某個PM2.5平均95的國家大城市去旅遊 or 發大財此時你每天的死亡率會增加 8*0.68% = 5.44%空氣太差,別在戶外運動!雖然空氣汙染幾乎無所不在,但在戶外活動仍有自保的方法:1. 戴口罩:蘇醫師建議大家平日戴醫療外科口罩就行,不要戴棉布或不織布材質的口罩,因為完全無法抵禦PM2.5;另外,活性碳口罩也不建議,因為其原理是吸附,但汙染粒子太多,一下口罩就「吸滿」了。2. 挑對時間、地點運動:台灣近年興起路跑、馬拉松風潮,但當心挑錯時間跑,可能不僅與運動帶來的好處抵銷,甚至還對身體有害。蘇一峰醫師強調,我們一天的呼吸換氣量有1萬公升,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懸浮微粒數量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空氣污染嚴重時,還是想要好好運動,該怎麼辦?蘇一峰醫師建議,可改成在室內運動,如果要在室外則建議選擇空氣較好的地方,例如:公園,才不會還沒獲得運動的好處,反而傷了身體。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原文請點此
-
2019-11-28 科別.呼吸胸腔
高以翔死亡背後真正原因 胸腔醫師認為是這個
藝人高以翔在大陸參加節目時突然倒地不治,震驚各方,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認為,表面看起來是心肌梗塞,背後的隱藏殺手很有可能是當天的氣溫+空氣污染指數。市立聯合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發文指出:男星正當青壯年時期,平時也無心臟病史,為何會突然倒下心跳停止,變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而背後的隱藏殺手很有可能就是:當天的氣溫+空氣污染指數!!我時常強調,很多人不看空氣品質,紅紫爆時仍出門跑步,「這樣子其實跟自殺差不多」我們一天不運動時的呼吸換氣量就有1萬公升,當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髒汙超乎想像。從浙江寧波當天的即時空氣指數,可以得知當天的天氣是:PM2.5與PM10橘紅爆的狀況,PM2.5最高到達將近100左右!!而更慘的是當天還迎接三天來的低溫,溫度下降到10度以下!此時的心肺功能都已經因為天氣冷+空氣污染來到緊繃的狀態了!如果此時又進行高強度的運動,一面增加心臟負擔,另一面又大量換氣吸入大量的懸浮微粒(PM2.5與PM10)造成心血管系統極大的負擔,就算是平時心血管系統正常的年輕人,也有可能在此時突然出問題!如果當天又是熬夜的過勞狀態,加上大量使用提神飲料,會大幅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機會!國外研究告訴我們,只有一天的空氣污染就能立即地造成心肺死因的增加!許多人對於空氣污染仍存有姑息的心態,想說只是短短吸一下髒空氣會怎樣嗎?而在八月22刊登在世界最頂尖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NEJM"上的跨國研究告訴你,如果只吸一天髒空氣會怎樣嗎?NEJM研究回答:『可能會死!』分析的結果發現,每天的空氣汙染指數平均PM2.5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68%,PM10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44%簡單來說你本來住在台北,PM2.5平均只有15,你飛到某個PM2.5平均95的國家大城市去旅遊 or 發大財,此時你每天的死亡率會增加 8*0.68% = 5.44%空氣太差,別在戶外運動!雖然空氣汙染幾乎無所不在,但在戶外活動仍有自保的方法:1.戴口罩:蘇醫師建議大家平日戴醫療外科口罩就行,不要戴棉布或不織布材質的口罩,因為完全無法抵禦PM2.5;另外,活性碳口罩也不建議,因為其原理是吸附,但汙染粒子太多,一下口罩就「吸滿」了。2. 挑對時間、地點運動:台灣近年興起路跑、馬拉松風潮,但當心挑錯時間跑,可能不僅與運動帶來的好處抵銷,甚至還對身體有害。我們一天的呼吸換氣量有1萬公升,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懸浮微粒數量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空氣污染嚴重時,還是想要好好運動,該怎麼辦?蘇一峰建議,可改成在室內運動,如果要在室外則建議選擇空氣較好的地方,例如:公園,才不會還沒獲得運動的好處,反而傷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