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6 癌症.抗癌新知
搜尋
飲食原則
共找到
207
筆 文章
-
-
2020-06-21 養生.聰明飲食
一顆粽子下肚要多久才能消耗? 一張圖曝7款粽需要時間
端午佳節快到,市面上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粽子,北部粽、南部粽、客家粽、潮州粽、甜粽等,種類項目多樣化,但隱藏在內的熱量其實很驚人!你知道一顆燒肉粽約375大卡,客家粿粽一顆熱量約555大卡,香噴噴的蛋黃粽熱量更是驚人高達675大卡,還有最適合夏天的甜粽,冰涼香甜的口感,還可促進食欲,但一顆紫米豆沙粽熱量也高達582大卡。當過多熱量在體內形成脂肪堆積在體內,對健康造成負擔。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指出,肥胖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素,控制熱量攝取的飲食原則可說是預防三高問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重要原則之一。若是想靠運動把這些熱量消耗掉,一位體重60公斤的人用慢跑的方式必須跑到40分鐘才能消耗掉一顆燒肉粽的熱量、一顆客家粿粽需要慢跑59分鐘、熱量最高的蛋黃粽則要慢跑72分鐘。 然而,粽子該怎麼吃、該怎麼選最健康?潘富子教你把持吃粽5原則,享受美食不怕胖: 1、挑選體積較小、熱量較少的粽子一顆粽子的用料豐富,部分粽子食材的做法需事先經過炒炸,不可以小看單單一顆粽子,熱量著實驚人。在挑選粽子前,可先檢視包裝上的營養標示表,選擇體積較小顆的粽子,可滿足口欲,也可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2、避免使用沾醬佐料或減半搭配吃鹹口味的粽子時候,最常見會用甜辣醬做搭配食用,100公克的甜辣醬的熱量也有116大卡;吃無包餡料的鹼粽,也常常用紅砂糖來增添風味,每吃一口原味鹼粽就沾一次砂糖的吃法,一顆鹼粽熱量大約為100卡左右,一湯匙糖的熱量約為60卡,不知不覺熱量也吃了不少。 3、取代正餐,不當點心吃粽子的原料多以糯米、紫米製成,米食類就是屬於正餐的主食,不該把他當做點心吃;建議一天不超過2顆並且要分餐吃。 4、別忘了吃蔬菜粽子大多以米、肉、蛋、香菇等組成,這時也別忘了對蔬菜的攝取均衡飲食,建議可用「拳頭1+1」的飲食技巧,若是吃一個拳頭大小的粽子,記得搭配一個拳頭大小的蔬菜份量,補充膳食纖維。 5、慎選原料食材每年市面上的粽子都會不斷的推出新口味,風靡全球的黑糖珍珠奶茶熱潮也燒到了粽子,一顆小小的珍奶風味冰粽50公克熱量就有130大卡,建議吃的時候淺嚐即可,可別因貪嘴吃太多數量入口。此外,鹹口味的粽子可挑選用藜麥、糙米等全穀雜糧作的粽子,粽子裡的肉也盡量挑選瘦肉入粽為優先選擇。延伸閱讀: 西瓜從裡到外都是寶! 胃弱族千萬別在這時候吃 吃錯品種容易胖! 一張圖秒懂8常見芒果熱量
-
2020-06-20 養生.聰明飲食
怎麼吃才不會面臨洗腎風險?5大類護腎食物,減少30%慢性腎臟病機率
「怎麼吃、吃什麼,才不會面臨洗腎風險?」營養師解釋,腎臟是身體排除毒素的器官。因此,日常飲食盡量挑選天然食物,少加工、醃漬、油炸等易含毒素的食物,就能達到保護腎臟的作用。來自澳洲的研究團隊,探討飲食習慣與腎臟病之間的關係,發現那些經常吃健康飲食的人,可以減少30%慢性腎臟病的機率,以及減少 23% 得到蛋白尿的機率。 健康飲食是什麼?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包括多吃全穀物、蔬菜、水果、堅果、豆類和魚類;少吃紅肉、加工肉品、鹽分與含糖飲料。以下就請營養師帶大家看看,哪些食材特別能夠保護腎臟? 全穀雜糧類 黑米、栗子、黑蕎麥 主食類,成人建議每天可吃1.5∼4碗,建議最好是以全穀雜糧為主,如黑米、糙米、地瓜、山藥、南瓜、芋頭、燕麥、黑蕎麥或栗子,特別是黑米、栗子、黑蕎麥。 中醫認為,不同顏色的食物歸屬於人體的五臟,其中黑色入腎,腎虛的人可多吃黑色食物滋養腎,現代醫學發現,黑色食物裡頭,因含有較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及植化素,礦物質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較多,可以對抗體內自由基,達到養腎作用。 不過,倘若你本身已有慢性腎衰竭,就得限制飲食中主食的分量,因每份主食含有1.5∼2公克的蛋白質,而蛋白質會生成含氮廢棄物,增加腎臟負擔,必須請營養師替你算出一天能吃的主食份數;另外,全穀雜糧類因為含有較高的鉀、磷離子,患有慢性腎衰竭的民眾,應限制量的攝取。 蛋白質類 黑豆、黃豆、豆漿、豆腐、豆干 一位成人每天正常蛋白質攝取量約為4∼6份,陳詩婷解釋,一份蛋白質為一顆蛋、一杯牛奶、一杯豆漿、一兩肉、三片小豆干,尤其是豆類製品,研究發現大豆蛋白具有保護腎功能、延緩腎病進程的作用,建議三餐中若有一餐的蛋白質能以豆類為主,是最佳護腎飲食原則。 提醒民眾,很多人喜歡吃肉,往往中午一個炸雞排便當下肚,火鍋、燒烤或是吃到飽,一不小心海鮮、肉類吃過量,要知道蛋白質在代謝過程中,會形成含氮廢棄物,含氮廢棄物必須由腎臟排除,假使長期蛋白質攝取過量,腎臟負擔會較大,容易加速腎臟老化,影響腎功能。 蔬菜類 洋蔥、韭菜、羽衣甘藍、香菜 各種天然蔬菜都可以達到排毒的作用,特別是洋蔥、韭菜、羽衣甘藍、香菜這幾種蔬菜,排毒作用又更好。 陳詩婷說,洋蔥本身可以消炎、抗菌、抗血糖、抗血壓、降膽固醇等,整體而言對腎臟具有保護作用。至於韭菜,中醫認為可以補腎益陽,煮成韭菜炒蝦仁或是韭菜炒蛋都很不錯。香菜則被發現具有排除重金屬的作用,尤其我們在吃海鮮時配點香菜,移除海鮮潛藏的重金屬,減少腎臟過濾的負擔。 水果類 桑椹、蔓越莓、黑棗、葡萄 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健康民眾可以依照國健署建議的每日2份水果攝取。中醫認為,黑色入腎,顏色較深的水果,如桑椹、蔓越莓、黑棗等,都被證實含有花青素、白藜蘆醇等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腎臟的健康。 其中,蔓越莓,被證實可以預防泌尿道及陰道感染,還能幫助身體平衡過多的尿酸,是預防腎臟病的水果。至於桑椹,本身有補血養顏的作用,而黑棗的鐵質、鈣質含量豐富,一樣有益脾胃、養腎補血的作用。提醒民眾,楊桃含有豐富的鉀離子,腎病患者因難以負荷太多的過濾能力,建議避免吃楊桃。 油脂類 黑芝麻、腰果、核桃 國健署建議,每天可以吃一湯匙堅果類食物,以攝取好的油脂。陳詩婷說,含不飽和脂肪酸高的堅果類,被證實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進而起到保護腎臟的作用(註:腎臟對於血壓相當敏感,患有三高問題的民眾,很容易併發腎臟病)。 特別是黑芝麻、腰果、核桃等,可以幫助補氣血、強壯腎氣、通便的作用。提醒你,堅果屬於油脂類,不宜多吃,口味則盡量選用少調味、加工的原味為宜。(本文摘自今周特刊《這樣做,成功逆轉腎》)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中暑發燒、頭痛、拉肚子怎麼辦?醫師:3招解除、預防熱衰竭,這樣處理最有用!.不婚主義變天作之合!50歲婚姻更圓滿:用心經營感情,夫妻要當對方最好的鏡子.夫妻拼事業拼出病,放下執著找回健美體態:沒有健康身體,有錢也無法到處去
-
2020-06-20 養生.聰明飲食
忌口很痛苦 營養師推薦預防糖尿病的10大控糖好食物!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日常飲食扮演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於糖尿病患來說,忌口可是件相當痛苦的事情,面對日益加速老化的血管,其實糖尿病的飲食原則,就如同正常人一般「均衡飲食」。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私人家庭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糖尿病患的飲食可依據自己的喜好來調整,只要依照均衡飲食的原則,利用各種不同食物的組合,日常飲食也可以是多元、多樣化,建議盡可能選擇完整的天然食物,而不是高度加工的食物,尤其可以多攝取非澱粉類的蔬菜,盡量減少添加糖及精製穀物。降低碳水化合物優先對於剛被診斷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病患,程涵宇強調,首先可以從減少總碳水化合物著手,理想的碳水化合物應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且低添加糖、低脂肪、低鈉。根據研究發現,減少糖尿病患者的總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被證實為改善血糖最有效的方式。短期看來,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也是幫助糖尿病患達到血糖目標的優先方法。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2020年版糖尿病標準醫療照護」資料顯示,碳水化合物是身體最容易使用的熱量來源,也是對餐後血糖波動最主要的影響。程涵宇說明,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其糖、澱粉及纖維的比例各不相同,對血糖反應有廣泛的影響,可能導致血糖濃度持續升高或緩慢下降,甚至導致血糖快速升高、隨後又迅速下降。地中海飲食,有效長期控制血糖不過,糖尿病如同其他慢性病仍無法治癒,因此,糖尿病患要學會與糖尿病和平共處。程涵宇指出,根據長期追蹤研究顯示,以蔬菜、全榖雜糧類、魚類,以及富含橄欖油、堅果類的地中海飲食,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及預防糖尿病,進而減少使用藥物治療,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過去認為,糖尿病患應採取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過,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發現,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肥胖成年人,隨機分為「卡路里限制的地中海飲食組」及「卡路里限制的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組」,研究結果顯示,地中海飲食組的空腹血糖低於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組。程涵宇提醒,控制血糖應盡可能多喝水,並避免飲酒及含糖飲料;若是使用代糖減少總熱量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時,應避免補償心理,以免吃進額外的食物及額外的熱量。1 0大控糖好食物程涵宇提供10種控糖好食物,幫助提升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飆高,同時設計簡單快速料理的早午晚三餐,幫助預防糖尿病上身。1.堅果營養功效:鎂、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三酸甘油酯、血壓及體重,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量:每天30公克。料理:早餐-水果優格。食材:無糖優格150ml、腰果5顆、夏威夷豆3顆、莓果或其他水果50g作法:無糖優格撒上腰果、夏威夷豆、葡萄乾及水果。2.大蒜營養功效:有機硫化合物及槲皮素、類黃酮素,可降低血糖及血脂,改善空腹血糖、三酸甘油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升葡萄糖轉運蛋白及胰島素作用。建議量:每天2顆。料理:早餐-大蒜起司三明治食材:吐司1片、瑞可達起司1大匙、菠菜1株、大蒜6顆、橄欖油適量、黑胡椒粒適量、鹽適量。作法:(1)橄欖油入鍋,放入大蒜及菠菜拌炒,加入鹽及黑胡椒。(2)吐司烤至金黃。(3)吐司對半切,其中一片放上起司、菠菜及大蒜,蓋上另一片吐司。3.人參營養功效:三萜皂苷可提升空腹血清胰島素及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提升葡萄糖代謝,以及降低胰島素抵抗。建議量:當作配料食用。料理:早餐-人參山藥雞湯食材:日本山藥去皮切塊200g、雞腿1隻、紅棗5顆、薑片2片、參鬚適量、鹽適量、水適量。作法:(1)鍋子煮滾水,將雞腿肉汆燙去血水,撈出用冷水沖涼,洗淨備用。(2)鍋中放入冷水、雞腿肉、薑片、紅棗、人參鬚,山藥,加蓋燉煮30分鐘。(3)加入鹽調味。4.鮭魚營養功效:Omega-3脂肪酸、EPA、DHA,可提升葡萄糖耐受度、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脂,預防糖尿病。建議量:每天70公克。料理:午餐-鮭魚串燒佐酪梨食材:200g去皮鮭魚排、1湯匙橄欖油、20毫升檸檬汁、3ml蜂蜜、鹽適量、胡椒適量、1湯匙黑芝麻籽。作法:(1)將鮭魚縱向對切成長條狀。(2)製作醃料,將橄欖油、檸檬汁與蜂蜜放入碗中,加入鹽和胡椒攪拌均勻。(3)將鮭魚放入醃料靜置。(4)以竹籤串起鮭魚,撒上芝麻。(5)將平底煎盤放上瓦斯爐,以大火加熱後放入鮭魚串。每面煎3分鐘,然後取出完成,可佐以酪梨沾醬。(6)沾醬材料:酪梨半顆約140g、新鮮檸檬汁8ml、大蒜1顆、辣椒粉適量、鹽適量、黑胡椒適量。沾醬作法:●將酪梨取出果肉切塊。●將酪梨塊與其他食材放入調理機中,攪打至滑順。5.花椰菜營養成分:蘿蔔硫素,增強血清胰島素及胰島素抵抗的總抗氧化能力,並降低三酸甘油酯,減少脂質過氧化,預防糖尿病及血管併發症。建議量:每天150公克。料理:午餐-烤花椰菜。食材:花椰菜150g、鹽適量、橄欖油適量、黑胡椒適量。作法:(1)預熱烤箱至200℃。(2)花椰菜洗淨切小朵後完全瀝乾。(3)烤盤鋪上花椰菜需注意彼此不重疊,均勻淋上少許橄欖油、再灑一些鹽及黑胡椒後,送入烤箱烘烤20~25分鐘,花椰菜表面微有焦糖化的褐色烤痕。6.大豆營養功效:α-亞麻油酸(ALA),可增強胰臟細胞分裂,促進胰島素分泌,同時可維持血清胰島素穩定,預防糖尿病及血管併發症。建議量:每天半盒~1盒豆腐。料理:晚餐-豆腐芝麻濃湯食材:豆腐半盒、青蔥適量、白芝麻15g、鹽及黑胡椒適量、雞高湯500ml。作法:(1)豆腐、白芝麻及雞高湯熬煮後放入調理機攪打。(2)出放入鹽、青蔥及黑胡椒完成。7.山苦瓜營養功效:南瓜三萜,苦瓜素等多肽-p,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抑制α-葡萄糖活性,降低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後2小時血糖,以及降低總膽固醇,預防視網膜病變及心肌梗塞併發症。建議量:每星期1條。料理:晚餐-沖繩山苦瓜食材:山苦瓜1條、雞蛋1顆、豬肉薄片100公克、醬油1.5大匙、米酒適量、糖適量、柴魚片適量、鹽少許、橄欖油適量。作法:(1)瓜洗淨切半去籽,白色部分用湯匙刮乾淨,並切成約0.3cm的薄片。(2)煮一鍋滾水放入苦瓜,約1分鐘撈起備用。(3)熱鍋下油炒肉片。(4)放入山苦瓜及調味料炒勻。(5)淋上蛋液拌勻加入柴魚片。8.肉桂營養功效:肉桂醛、前花青素,提升葡萄糖攝取及胰島素分泌,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以及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建議量:當作香料使用。料理:晚餐-香蕉燕麥肉桂濃湯。食材:香蕉半根、燕麥1/3杯、葡萄乾5公克、牛奶500ml、肉桂粉少許、鹽適量。作法:(1)燕麥顆粒蒸熟備用。(2)香蕉去皮切段和牛奶燕麥一起入鍋中熬煮。(3)放入葡萄乾、肉桂及鹽調味。9.橄欖油營養功效: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三酸甘油酯、血壓及體重,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量:每天20~50公克,當作烹調用油。10.生薑營養功效:薑油、薑醇、薑烯酚,增加胰島素釋分泌,降低血糖及糖化血色素HbA1c和胰島素抵抗,提高總抗氧化能力,降低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功效:降低血糖。建議量:當作配料使用。文章出處/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7期
-
2020-06-15 養生.聰明飲食
注意端午粽子美味小細節 熱量不超標
端午節將至,最應景莫過於「吃粽子」,由於不少是受粽子,多以糯米製成,使用高油脂五花肉食材,熱量相當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研發「健康養生雜糧粽」,每顆熱量僅約250卡,營養師也建議五大飲食原則,包括少鹽少沾醬、搭配無糖飲料等,讓民眾「吃粽不吃重」,減少身體負擔。台北市衛生局指出,市售粽子多以糯米製成,且使用高油脂五花肉食材,不僅纖維質含量少,熱量更高達500至600卡,以體重50公斤者為例,需要健走120分鐘,相當於約30圈操場,才能消耗熱量。為讓民眾吃粽子也能顧身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研發「健康養生雜糧粽」,每顆只有市售粽子一半熱量約250卡,需消耗的熱量及健走時間也減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陸美玲表示,「健康養生雜糧粽」添加五穀、紅藜麥等食材,增加粽子的膳食纖維,可以解決脹氣問題,且採用低脂的腱肉、雞胸肉,取代高脂的五花肉。陸美玲也說,傳統粽子會用甜辣醬,造成鹽分攝取過高,這次使用香菇、洋蔥,讓粽子不失原味;至於民眾購買市售粽子,該如何避免熱量過高?陸美玲建議減半攝取,飯後吃一個拳頭大的水果,讓營養均衡。另外,把握五飲食原則,讓民眾在端午節「吃粽不吃重」,包括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少肥肉多蔬菜、少鹽少沾醬、多蔬多健康、搭配無糖飲料等。隨著民眾開始陸續採買端午節食材,北市府近期赴各大賣場及市場,抽驗各式粽子、餡料及粽葉等,總計抽驗100件,品質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台北市衛生局提醒,選購端午節應景食品時,除了到信譽良好的商店購買外,儘量選擇包裝及標示完整的產品,也儘量避免購買顏色鮮艷的食品原料,並注意製售場所環境是否清潔衛生。
-
2020-06-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每天吞顆維他命B2,一週就能改善嘴破?營養師破解常見B群迷思
Q:蔡營養師,老一輩的人都說「嘴破」就是「火氣太大」,但我們家兒子也常常嘴破,小學生哪裡會火氣大啊?到底嘴破是怎麼形成的呢?A:「嘴破」是我們一般人的俗稱,臨床上我們稱之為「口瘡性潰瘍」(Aphthous Ulcer),也就是指口腔黏膜細胞受損,產生潰瘍現象。潰瘍通常是指器官上的黏膜細胞因受損、不完整,而失去屏障作用。Q:因為經常嘴破的關係,我昨天就在親子論壇上PO文,徵集各位版媽提供妙方解套,結果呢,很多版媽都不約而同回覆,吃維他命B群有用喔。我知道維他命B群有很多種,B1、B2 及B3、B6 等,有位同樣也是嘴破苦主的版媽還強調,只要每天吞一顆維他命B2,一個禮拜後就會改善,想請問蔡營養師,每天吃一顆100毫克的維他命B2,會太多嗎?A:這劑量確實很高,成人每天所需維他命B2只需1.3毫克就夠了,100毫克等於是妳吃了一天建議需求的76倍。Q:蔡營養師,我上網查了資料,維他命B2缺乏者特別容易有口腔周邊的異常症狀,如:口角炎、舌炎,甚至嘴唇或周邊產生乾裂、發炎的現象。所以我覺得,若是吃高單位的維他命B2,應該多多少少有幫助的。A:是的,維他命B2的臨床缺乏症狀如:口角炎、嘴唇周邊乾裂、甚至舌頭發炎等,會影響吞食功能。但是,這與「口瘡性潰瘍」的臨床表徵不同,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其實在國外,也有類似的說法。嘴破時,補充維他命B群可能會有幫助,甚至有人認為容易嘴破的人,平常就要補充維他命B 群來「保養」,以避免營養素的缺乏。Q:平常就要多補充維他命B群,來預防嘴破,其實我也是這樣認為。A:現代人往往營養過剩,除非真的是維他命B群的嚴重缺乏,才會導致這些症狀的產生,如:口角炎、腳氣病等。通常是酗酒者、長期服用抗生素者、嚴重營養不良才會產生維他命B 群缺乏的症狀。對了,潘妮,妳每天都吃乳製品或起司嗎?Q:當然囉,我每天喝2杯低脂牛奶,也喜歡吃起司片來補充鈣質。我知道,現在就要保養骨頭,存骨本!A:妳本身是吃純素嗎?Q:不,我不是吃全素,但過於油膩的肉類,我會少吃。我也愛吃海產類。A:這就對了,維他命B2豐富的食物來源是乳品類及蛋類,其次為一般的家禽瘦肉、全穀根莖類。以妳目前的飲食型態,每天都有固定吃乳製品的話,且不是純素者,也不酗酒,如果也沒有服用抗生素藥物的話,通常維他命B2的攝取來源絕對足夠。Q:所以,嘴破吃高單位的維他命B2是沒用的囉?A:我們需要釐清真相,嘴破指的是「口瘡性潰瘍」,即口腔黏膜或舌頭、嘴唇的黏膜細胞產生白色塊狀的潰瘍。通常好發於孩童、少年,這與維他命B2缺乏症狀,如:口角炎,是不同的疾病或症狀。「口瘡性潰瘍」的產生原因還不是很明確,但通常有以下特徵的人,比較容易發生。Q:有哪些特徵的人,容易得「口瘡性潰瘍」?需要治療嗎?A:首先要澄清一個觀念,「口瘡性潰瘍」不具傳染性,多半也不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如:物理性的傷害,像是過度刷牙、牙醫操作不當、臉頰咬傷等外在因素,使口腔黏膜受損。另外,若牙膏及漱口水含有一種叫「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的成分,也可能促成口腔黏膜潰瘍。此外,「缺鐵性貧血」的人也傾向易有「口瘡性潰瘍」,一些免疫功能疾病或不全者,往往也容易有「口瘡性潰瘍」。例如:對食物麩質過敏的「乳糜瀉」、腸道免疫疾病的「克隆氏腸炎」、HIV / AIDS 患者、免疫功能低落者⋯⋯都是好發族群。當罹患「口瘡性潰瘍」,接受正規的醫療診治才是正確之道,通常是局部性給予皮質類固醇、消炎軟膏,保護黏膜傷口,使其慢慢恢復。Q:那麼……已經嘴破的人,飲食要注意什麼事項,才會加速自身的復原呢?A:已經嘴破的話,飲食原則要補充大量的液體,避免刺激、香辛料的食物,如:辣椒、胡椒、 咖啡因,食物型態以軟質、容易吞食優先,最好避免質地過硬、酥、脆,甚至粗糙的食物,以避免咀嚼過程中,與傷口摩擦。Q:我已經吞了一個星期的維他命B群,真的一點用也沒有嗎?A:如果本身沒有維他命B群缺乏,也沒有特殊的生活習慣如:酗酒、長期使用抗生素藥物,或者長期純素者及嚴重營養不良,額外補充的維他命B群,一旦超出身體的需求量,多半會流失,對改善嘴破和口瘡性潰瘍來說,實質幫助非常有限。就目前的科學證據來看,相較於妳剛才提到的維他命B2,我這邊看到的資料,反而是補充高劑量的維他命B12,每天1000微克,相當於一日成人所需2.4微克的400 倍以上,在極少數研究,有看到可以改善口腔性潰瘍的情況。但是,因為樣本數過少,所以我覺得還是僅供參考,別預期有太大的改善效果。接受正規醫學診治及調整飲食型態(避免質地過硬的食物),多補充液體,如果疼痛到難以進食,就需要針對局部性傷口,給予皮質類固醇、消炎軟膏的治療,以減少傷口發炎及疼痛,以恢復生活品質為優先考量。本次搜查結論1. 常說的嘴破,即所謂的「口瘡性潰瘍」,指的是口腔黏膜或舌頭、嘴唇的黏膜細胞產生大小不一,白色塊狀的潰瘍。通常好發於孩童、少年,這並非病原菌或病毒感染,不具傳染性,產生原因不明,但多半與免疫系統不全有關。2. 維他命B群缺乏者,如:酗酒、長期使用抗生素藥物、長期純素者或者嚴重營養不良,才可能發生維他命B2缺乏,產生典型的口角炎、舌炎,甚至嘴唇或周邊產生乾裂。這與「口瘡性潰瘍」不同,所以有關「補充高單位維他命B2治嘴破」一說,推測是以訛傳訛、穿鑿附會的說法罷了。3. 「口瘡性潰瘍」,宜接受正規醫學診治及調整飲食型態(避免質地過硬的食物),多補充液體,針對局部性傷口,給予皮質類固醇、消炎軟膏,減少傷口疼痛,以恢復生活品質為優先考量。書籍簡介營養關鍵32問:破解飲食迷思與不實傳言,蔡營養師的健康生活Q&A,教你這樣吃最健康作者:蔡正亮出版社:遠流出版日期:2019/05/29作者簡介/蔡正亮 ■學歷: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學士 臺北醫學大保健營養研究所碩士 ■經歷: 臺灣營養學會專業會員 高考營養師合格(98年第二次專技高考全國第3名) 經濟部工業局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能力鑑定合格 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基礎、進階訓練合格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杏輝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由時報校園記者 ■著有:營養師教你不用怕:用實證科學破解27個常見飲食迷思 ■粉專:蔡營養師的大搜查線延伸閱讀: 明明沒撞到,身上卻出現「不明瘀青」?中醫師:這3種部位,小心是癌症前兆!
-
2020-05-27 科別.消化系統
又胃食道逆流了?營養師推薦三大養胃食物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胃食道逆流、胃痛等腸胃不適症狀相當多,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鄭婉苓表示,不空腹喝咖啡,以及咖啡不與甜食一起食用,都能降低胃部不適的機率。另外,也可以透過正確的飲食原則,與「養胃」的食物,以及適度紓壓,提升腸胃健康。鄭婉苓提醒,照顧腸胃健康要趁早,想要有強壯的胃腸需謹記以下的飲食原則:一、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增加腸胃負擔,培養規律用餐的習慣。二、細嚼慢嚥:食物咀嚼不夠,會使消化液分泌不足,造成消化不良。三、用餐時避免喝過多湯汁水分:水分會沖淡消化液。四、節制菸酒:吸菸會刺激胃酸分泌,而含酒精飲料則會降低胃黏膜抵抗力,引發胃炎。五、睡前避免進食:盡量不要在睡前三小時內吃宵夜,會增加胃的負擔。鄭婉苓也推薦養胃食物,包含秋葵、高麗菜和木瓜。秋葵果實間有果膠和醣類組成的黏液,可以保護胃壁。而高麗菜含有維生素K及維生素U,可修復體內受傷組織保護腸胃黏膜。而木瓜的木瓜酵素有助於分解並加速蛋白質的吸收,可緩解消化不良及胃炎。除了遵循以上的飲食原則及食物選擇之外,適度紓壓也是很重要的因子,壓力越大腸胃不適的頻率就越高,因為壓力會引起胃酸分泌,過多的胃酸會刺激胃壁造成潰瘍,因此,盡量調適與抒發壓力,適度休息放鬆,避免長期累積造成生理傷害,改善生活作息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都是「養胃」不可或缺的一環。
-
2020-05-06 名人.好食課
痛起來要人命!營養師教你怎麼吃預防及對抗痛風
有過痛風經驗的人,只要再次聽到「痛風」二字想必都會避之唯恐不及,俗話說羅馬並非一日造成,而痛風當然也是,平時大魚大肉、飲酒不節制等都是容易導致痛風發生的原因。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調查,台灣民眾的痛風盛行率約有2.2%,男性比女性高,可以達到3.3%,若是加上高尿酸血症及未發病者,其人數相當可觀(連結)。這次的專欄,營養師要和大家分享痛風是什麼?要如何預防改善痛風問題!痛風的源頭-高尿酸血症什麼是尿酸呢?尿酸是細胞內DNA、RNA組成物「普林」(purine)的代謝產物,約80%是來自人體自然代謝所產生,剩下的20%則是由飲食攝取含普林的食物而得。體內普林會經由肝臟代謝形成尿酸,最後由腎臟隨著尿液排出,但若因為代謝或排泄異常,導致體內尿酸濃度過高則會造成「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可能不會有任何症狀,但是若不加以控管,這些過高濃度的尿酸很容易形成結晶而在微小血管、體溫較低的組織,如:關節、腳趾、手指處沈積,進而引發身體免疫系統過度的發炎反應產生腫脹和劇烈疼痛,甚至導致變形。多數的疼痛會在午夜清晨時發作,症狀可能持續幾天至數週,這也是痛風患者最不能忍受的階段,除了藥物的治療,平時的飲食及生活型態也是在解決痛風患者問題很重要的一環,接下來就由營養師來為大家介紹幾種預防痛風發作的飲食原則。一、少吃含較多普林的食物美國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發現,血液中尿酸的濃度會隨著肉類及海鮮攝取量增加而提高,吃較多肉的人相較於吃比較少的其血液尿酸值多了0.48 mg / dl,而海鮮攝取較多的人血液尿酸值多了0.16 mg / dl。若再以不同種類的肉類來細分,加工肉製品會使血液尿酸值增加的幅度最大(0.48 mg/dl),其次是牛肉(0.45 mg/dl),最後則為豬肉(0.27 mg/dl)(連結)。過去好食課也有撰寫痛風與食物的關係:「每天吃超過1.92份的肉類,會比吃少於0.81份的族群高出41%的痛風風險,這份報告中也指出攝取較多海鮮的人也有較高的痛風罹患風險,最高會增加51%,但是吃植物性食物(包含黃豆、蕈菇類)並不會提高痛風風險。」「台灣也有學者探討痛風罹患風險與飲食內容的關聯性,結果發現痛風罹患風險和豆類、蕈菇類的攝取量呈現負相關(連結)」因此痛風患者應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可以選擇黃豆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可以降低痛風的風險!➤ 【營養迷思】吃海鮮?吃豆腐?吃肉?哪一個才是痛風的原因呢!二、痛風患者要少喝酒和含果糖飲料酒精及果糖會在體內代謝成乳酸,與尿酸競爭代謝排除的路徑,並且也會加速尿酸的形成,空腹飲酒更是容易造成痛風發作。美國風濕病學會招募了近兩百名具有痛風風險的受試者,發現與未飲酒組相比,有飲酒的受試者痛風發作機率竟然高達近2倍(連結)!不僅是酒,加拿大針對果糖及痛風的前瞻性統整研究則指出,攝取較多果糖的人其得到痛風的機會多了1.62倍(連結)。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人平均每週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甚至有四成民眾每週至少喝七次以上,長期飲用下來,不僅造成痛風的危險也會帶來其他不良的疾病風險(連結)。若是口渴想來上一杯飲料消暑解渴,建議痛風患者可選擇無糖的咖啡、茶,其代謝產物不會累積在體內中,也可增加水分的攝入量,幫助尿酸的排除。三、慎選保健食品市面上有許多宣稱會降低尿酸、預防痛風的保健食品,但目前尚未有能預防痛風的健康食品認證,若是有商品宣稱可預防痛風,都是屬於違法的。營養師在這裡搜集了幾個經人體試驗證實的天然保健素材,提供給大家參考:1.維生素C:在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中發現,若持續兩個月每天補充500 mg的維生素C,血液中的尿酸值有降低的情形,對於痛風的預防及控制都是有益的(連結)。人體90%的維生素C攝取量來自於新鮮蔬果中,因此只要按照著每日飲食指南中一天3-5份蔬菜、2-4份水果就不必擔心攝取不夠喔!2.咖啡及茶:在前一段有提到,痛風患者選擇無糖的咖啡、茶能增加更多水份的攝取,如此一來便會增加排尿量而有利於尿酸的排除。另外,美國也有針對咖啡及痛風發生率之間的關係做了探討,比起完全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飲用1-3杯或4杯以上的人,後者罹患痛風的風險分別降低約22%和57%。不過此種方法可能導致咖啡因攝取過量,因此仍須依照自身狀況斟酌飲用(連結)(連結)。3.牛奶及優格:牛奶中的乳清酸可以幫助尿酸的代謝排除(連結),還有一些特殊的蛋白成分能抑制痛風患者體內發炎反應並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連結)。依據我國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早晚飲用一杯奶或者食用乳製品不僅能獲得足夠營養所需也能幫助痛風發作風險降低喔!除了飲食上要注意以外,有許多研究指出減重可以減少痛風發作機會,但是「快速減重」會使體內組織大量分解產生許多普林,有引起急性痛風發作的風險。所以,肥胖的痛風患者在減重期間,應配合專業營養師的計畫,平時也應避免暴飲暴食,維持理想體重,搭配適度的運動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對抗痛風的不二法門。【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痛起來要人命!營養師教您如何預防及對抗痛風】
-
2020-05-05 養生.養生
立夏養生首重「護心」 這樣吃這樣睡最養心
腸胃不適嘗新嘗鮮今(5日)天剛好是24節氣的立夏,即夏天開始的時刻。立夏前後冷暖空氣交匯頻繁,人們免疫機能隨之逐漸下降,病菌易感性增強,造成腸胃抗病功能較弱,感冒發燒、腸胃不適也益發猖獗起來。民俗裡,立夏有「嘗新」的風俗,在立夏這天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這種做法對人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在立夏時節合理地調配飲食,可以給整個夏季打下健康的好基礎。這一天可以吃一些竹筍、櫻桃、麥仁、蠶豆等。還可以吃些酸味的水果,用以生津開胃。此外,民間人們為了祈求身、心、腿部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而有吃竹筍的風俗,稱為全筍。取義希望雙腿也能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跋涉遠路,行道千里。口舌生瘡多進稀食對於人體臟腑來說,立夏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禦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立夏之後,人們大量排汗會造成人體陽氣不足;皮膚易於開泄,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藥品,可以使皮膚適當收縮。烏梅、山楂、木瓜、五味子均具有收斂、固澀的特性,可以用來治療泄瀉、虛汗等病症。夏季裡,推薦大家自己動手在家做山楂糕,美味又健康。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吃多了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易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為解決此時脾胃功能紊亂,飲食上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吃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早、晚食粥,午餐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熱,又能補養身體,有利於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此外,鴨肉、蝦、鯽魚、瘦肉、食用蕈類(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薏米等,同樣具有增進食欲、補充營養、消暑健身的功效。養心為主加個午休心與夏天相通應。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是相互通應的。到了夏天,心陽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當氣溫升高後,人們極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這是因為氣溫過高加劇了人們的緊張心理、心火過旺所致。此時人們不僅情緒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因此,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養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立夏之季,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曾記載:“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立夏之後,可適當調整個人的生物鐘,養成晚睡早起的習慣,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增加午休。中午1時到3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動就會因出汗多消耗體力,極易疲勞。所以,中午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反而會讓神氣受損。專家的話1.立夏養生怎麼吃更營養?立夏,水果青菜一定要跟上。腸胃不好的人,絕對不可以吃冰鎮水果,最好是選擇多吃一些涼性或溫性的水果,反季節的水果儘量少吃。涼性的水果包括:梨(腸胃不好的少吃)、香蕉(不要空腹吃);溫性的水果有:蘋果(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吃的一種最好的水果,營養也較好)、檸檬、番茄(胃酸過多者少吃);容易消化的瓜類、水梨、蘋果等也不錯。2.在立夏這個比較特殊的季節裡,身體健康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嗎?立夏前後,氣候變化比較顯著,早晚溫差大(溫差大約在12-15攝氏度),因此人們容易得病,消耗體力的運動對身體都會有一定損傷,所以應適當地做一些有氧運動,每次大約15分鐘,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來源:39健康網)
-
2020-04-28 橘世代.健康橘
別怕更年期!每天好好吃,「食療」身心靈不適
婦女在更年期面臨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且身心狀況相互影響,一些食物的營養素有助於減輕女性更年期的不適症狀,這段時期的飲食該如何調配,值得婦女朋友參考。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詹淑雲指出,更年期是生命發展必經的歷程,發生於45到54歲這段期間,這時期由於體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部分婦女會產生生理及情緒變化等不適。由於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造成月經經期不規則,直到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這段生殖機能逐漸降低到完全喪失的停經前後過渡期,就是所謂的更年期。更年期在生理上易引起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高血壓、熱潮紅、盜汗、陰道乾澀、骨骼痠痛、失眠;而在心理上則是易引起情緒不穩等問題。對於更年期有幫助的營養素,就屬大豆異黃酮 (isoflavone),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雌激素,相較化學合成的雌激素,更能夠長期安心食用,且對熱潮紅、陰道乾澀、血脂異常等更年期綜合症狀都能明顯改善。建議更年期女性每天服用40mg的大豆異黃酮,症狀較嚴重者可攝取至80mg。黃豆蛋白中含有大豆異黃酮,與女性賀爾蒙(Estrogens)相似之物質,具有與女性賀爾蒙類似的作用,且適量食用黃豆及其製品(豆腐、豆乾、豆漿),不僅可補充蛋白質和大豆異黃酮素,還能減輕女性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女性停經後由於雌激素的減少,噬骨細胞活動力增加,相對的造骨細胞則數量減少,易造成骨質流失。但可經由以下幾點,以食補的方式來預防骨質疏鬆:1.建議每天喝2杯鮮奶(1cc鮮奶相當於1mg的鈣)。2.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如黑芝麻、山粉圓、帶骨小魚、蝦乾、 黃豆製品、乳酪、黑木耳、海帶、芥藍、紅莧菜、蓮子、杏仁、深綠色蔬菜等。3.飯後可搭配柑橘類水果,水果中維生素C可以幫助鈣質吸收。更年期時身體和心理症狀往往會相互影響,因此讓許多婦女心存恐懼,害怕自己沒有辦法適應,其實只要重新調整生活步調及心理上的調適,就可以健康愉快的迎接人生新旅程。【更多你不知道的「更年期」大小事↘↘↘】。當「每月好朋友」不再光臨!50+女男都要修的1堂課。更年期如何補充營養?專家教你 9大飲食原則!。如何度過更年期的調適期? 醫師教你這樣吃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1 橘世代.健康橘
連皮帶籽營養滿分!認識「全食物」提升關鍵免疫力
台灣在歷經幾次重大食安事件之後,添加物潛藏的危害昭然若揭,人們開始興起一股追求天然、不加工的「全食物」飲食取向。經常到站所分享的營養師黃淑惠,提供全食物飲食原則與方法,透過天然食材完整利用,不僅減少料理過程的食材廢棄,更能充分攝取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一物全食 攝取各部位營養素黃淑惠一開始先就全食物下定義,「攝取天然、完整,沒有加工精製過的食物,就叫做『全食物』。」看得到食物的原型、知道它的來源、沒有過度加工,都是判斷的依據。因此,像肉丸、香腸這種已經看不出原型、無法分辨來源的肉製品,就不是全食物。另外,黃豆使用天然米麴發酵而製成醬油、或天然發酵的味噌、葡萄酒等,都可視為全食物。在反省食品添加物文化的同時,透過科學也發現了許多植物用來招蜂引蝶、傳宗接代的鮮豔的顏色(植物化學素,簡稱植化素),富含抗氧化劑,能夠抵抗空氣中不良物質的侵襲。「我們統稱為抗氧化力,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能夠保護細胞。植化素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就成為6大營養素之外第7種營養素,多存在植物的外皮,只不過多數都被削掉了。」黃淑惠說。因此,基於「只要能夠入口的,就不要丟棄」的概念,扣除非常粗糙難以入口的水果外皮如荔枝皮,她鼓勵食用包括葡萄、火龍果、香蕉的果皮,即便是鳳梨皮都可以拿去做發酵。此外,種子也不要丟棄,可以連同蔬菜根部一起打成精力湯,藉此攝取到植物各部位的營養,所謂「一物全食」也是全食物飲食的重要概念。不追求超級食物 多樣全食最健康原則上,挑選全食物首重追求「身土不二」,就是「人和環境相互搭配」,多食用本地、依循季節生產的食物;再者,食物放越久、化學保存方式都會讓營養素流失,應盡量避免;第三,建議採用彩虹飲食⸺黑 、白、紅、黃、橙、綠、紫,不同顏色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沒有任何食物是超級食物,多樣選擇,就能獲取身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最後,黃淑惠提醒大家依自己的身體狀況來慎選食物,比如糖尿病患就不建議選擇太熟、太甜的水果;全穀類中含有磷,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就應避免等等。營養師推薦全食物食材青菜類南瓜表皮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植化素,果肉主要含醣分、維生素A,南瓜籽有油脂、維生素、微量元素(鋅、硒、鉻),建議可將果皮、果肉和籽一起打成漿,吸收完整營養。此外,花椰菜的植化素含量也非常高,尤其菜心(莖)有膳食纖維、植化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促進腸胃道蠕動、促進排毒。菠菜根部礦物質含量遠比菜葉還要高,其中鐵質可以促進造血;此外,一般人吃芹菜都只吃芹菜莖,但芹菜葉的葉酸含量遠高於芹菜莖,建議一起吃,可以幫助紅血球再生,全株芹菜中的芹菜素可以抗血小板凝結,預防血栓。豆類純粹以黃豆和水為原料的豆漿、豆腐雖然也算是全食物,但去掉豆渣之後也減少了部分營養價值。黃豆表皮有植化素、膳食纖維、大豆異黃酮、礦物質;豆仁含脂肪、卵磷脂、蛋白質,維生素B 群和礦物質,建議將豆渣和蛋、絞肉煎成肉餅,不浪費又可攝取完整營養。油脂類食用油多從種實類榨取而來,種子裡面有油脂、蛋白質、維生素,建議可在蔬菜上撒一些堅果,像是葵瓜子、杏仁果、南瓜籽,直接攝取。建議一般人每日攝取約1湯匙堅果,而癌症病患、術後病人、燒燙傷後亟需補充熱量者,一日可食用2湯匙。穀類穀類的穀皮層有膳食纖維,胚芽含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推薦食用全穀粒食物如藜麥。藜麥內的胺基酸種類豐富,非常適合做為素食者補充蛋白質的來源,有助身體組織修復;紅藜麥和黑藜麥的植化素可以保護血管內膜的柔軟度,保護心血管,也有抗發炎效果;黑藜麥的礦物質含量高,幫助造血,清除自由基,建議貧血的人可以多吃藜麥。 另外糙米穀皮層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糊粉層有豐富的維生素B 群,尤其大量維生素B1 可以促進正常神經傳導,維生素B6 可維持心情愉快。另外紅薏仁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 群,特別一提外殼可以穩定血糖上升、降血脂;薏仁在許多臨床實驗中都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水果類特別推薦紫葡萄,花青素含量高,可以保護眼睛;芭樂含維生素C,β- 胡蘿蔔素、沒食子酸等強力抗氧化營養素,可強化黏膜、增強免疫;小番茄有胡蘿蔔素、茄紅素、槲皮素,可維護心血管功能;柑橘的蘿蔔素、葉黃素、類黃酮素、維生素C,可保護眼睛、保持美麗肌膚、抗老化。 此外,蘋果表皮有389 種植化素和膳食纖維以及槲皮素,可抗癌、降血脂,果肉有醣、維生素C,籽有油脂,可以一起打成果汁飲用。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精選延伸/飲食健康大小事↘↘↘】。別小看常見菜!美國研究:日喝半杯菜汁,有效抗空汙。防疫有口訣!6大類食物落實吃 熟齡增強免疫力!。「你吃什麼=你是什麼!」解釋為什麼你該吃蔬食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4 科別.心臟血管
高血壓都是吃出來的!5飲食地雷少碰為妙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430萬名高血壓患者,其中高達160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每天還是把高油、高脂和高鹽的食物吃下肚。因為,除非經常量測血壓,否則高血壓很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而且即便有自覺症狀,也因症狀不具特異性,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至於已經被判定為高血壓的患者,根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的調查,高血壓患者中可以將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的比例不高,僅約30,距離及格邊緣很遠。其實無法良好控制血壓,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生活型態沒有適當地調整,尤其是飲食習慣這個部分,沒有好好的吃、沒有吃對食物。台灣高血壓學會祕書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根據美國國際預防高血壓第7次會議報告(JNC7)的建議,維持理想體重、採高鉀及高鈣的飲食原則、減少飲食中的鈉含量、增加身體的活動量、避免過量飲酒等等,都具有降低血壓的功效。不但一般人可依此原則來預防高血壓,已經服藥控制高血壓的患者,可使降壓藥物的效果更理想,甚至可以降低藥物的劑量。既然吃和血壓變化息息相關,那麼吃什麼或怎麼吃,會吃出高血壓呢?王宗道指出,臨床研究發現,高血壓的發生有其家族性,也就是和遺傳有關。如果父母一方有高血壓,下一代罹患高血壓的機率便為30~50若是雙親都有高血壓,子女罹患高血壓的機率則上升至50~70。在高血壓的成因中,遺傳雖然占了重要角色,屬於先天因素,但是除了與基因有關之外,也與同一個家族中,不論在飲食或是生活習慣方面,都有極高的相似性有關係。1、鹽分攝取過量:外在的環境因素也可能影響血壓變化,其中飲食方面具有相當強的影響性,尤其是鹽分的攝取。高血壓與鹽分中鈉離子的攝取有關。因為攝取過多的鈉,會增加水分在體內滯留,循環血量一旦增加,血壓就會上升,且增強交感神經的反應性,導致血壓攀升,所以,要預防高血壓,飲食應該保持清淡,不要吃重鹹。2、飽和脂肪酸吃太多:除了不能吃太鹹之外,還要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研究分析發現,將食物中的脂肪總量減少,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對於降低血壓的效果最為顯著。而在選擇食物種類方面,可以增加蔬菜、水果、低脂食物、堅果類以及穀類等食物的攝取,盡量避免高脂食物及甜食、零食等,肉類方面則以魚類、白肉取代紅肉。3、蔬菜、水果吃太少:多吃蔬菜和水果、飲食要節制、將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之內,對高血壓來說也很重要。根據目前全球醫界及營養界公認具有控制血壓效果的高血壓保健飲食原則得舒飲食(DASH)臨床試驗,是將飲食由一般美式飲食,改變為富含蔬菜、水果及低脂食物,增加乳品與堅果類的飲食,同時避免食用含高脂、高飽和脂肪酸及高膽固醇的食品。4、飲食份量沒節制:已經有研究證實,體重每減輕10公斤,可以降低收縮壓5~20mmHg。而要健康減重,不外乎多運動以及飲食控制,改變飲食習慣對血壓值的影響很大,但也是最難做到的。但是其實能改善前述的幾項飲食習慣缺點,對體重控制就很有幫助,進而可以預防高血壓上身。 5、抽菸、喝酒不忌口:抽菸會使血壓上升,還會造成心血管方面的傷害,因此務必戒菸。而有研究指出,適度且適量喝酒,可以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所以,有人為了預防心臟病,開始喝酒保健,但卻忽略了「適量」的問題,還有經常性的過量飲酒,反而容易使血壓上升,因此喝酒的「量」相當重要;不過,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的人,若是大量飲酒,也可能會使治療無效。延伸閱讀: 吃對血壓自然降! 16種天然降壓食材隨時都能吃到 洗腎前多數人都罹這3種病! 別等身體有警訊才想到要預防 
-
2020-04-03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瘦身「覺得悲慘就不會成功」 醫師用佛系減肥法1年半減20公斤
「我是到蘇州開新書發表會時,才開始覺得事情大條。」當時帶去的西裝居然穿不下,只能塞在我從琉球買回來的寬鬆襯衫,那一刻真的覺得應該要「減肥」了。一年半來減了至少20公斤,一周只吃兩到三次的澱粉,每天運動15分鐘至今不間斷,改善了高血脂症,精神也變得更好。體重隨工作量增加2001年升上主治醫師開始,我的體重就隨著工作量增加不斷的往上爬,社會剛經歷了921大地震、美國911事件、全球金融風暴,累積下來的負面能量,在2003年SARS過後大爆發,台灣的自殺率來到每十萬人有13人,成了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自殺高風險國家。精神科醫師負責自殺防治的業務開始激增,同時間安寧共照起步走,自己又成立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每天坐在椅子上看診、開會的時間愈來愈長,便當愈吃愈多。2010年接了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又是自殺防治中心主任,2014年又多了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2015年變成精神部主任,所有的工作集於一身,從早上六點起床到凌晨兩點才有辦法躺在床上,忙碌的生活長達了15年。外食加消夜曾達88公斤在這段超級工具人的年代,天天吃外食,下夜診就跑到夜市吃消夜,加上常吃美食慰勞辛苦的自己,也沒有體力可以去運動,體重最高重達88公斤,長年有高血脂症,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都超標,血糖也偏高,就是典型的「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病人,睡覺會打呼、爬樓梯還會喘。改用「類生酮」減肥法直到一趟旅程才驚覺這樣很不健康,起心動念後,開始利用自己專長規劃減肥。兩年前生酮飲食正流行,試了幾周發現不可行,要我不吃澱粉完全不可能,使用的椰子油又是飽和脂肪酸,讓自己健康非常不好。後來,我修正為「類生酮」減肥法,因為我愛吃美食,因此每周還是會吃一到兩次的適量澱粉,以優質的五穀根莖類為主,例如:地瓜、燕麥等,每個月也會吃兩次麵食,像是拉麵或牛肉麵,這樣就不會讓減肥太悲慘。油品的選擇,以omega3及6為主,我買了十多種油輪流使用,包括亞麻仁油、苦茶油、南瓜籽油、橄欖油、沙棘果油、酪梨油,不只可以涼拌也能單喝,好的油不只可以抗發炎,還能保護腦細胞。我很喜歡去麵攤吃麵,飲食原則是「只喝湯不吃麵」,搭配吃燙清菜、豆干、海帶,外加豬頭皮、豬皮等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另外,會補充優質蛋白質不讓肌肉流失,一周吃三到四罐的水煮鮪魚罐頭。運動全在客廳完成為了保持肌力,一定要運動,我的運動方式全在客廳完成,因為不用場地,能持久維持運動才是重點,因此我會在電視購物買簡易運動器材,放在家裡使用。最初就買一個不會掉呼拉圈,能算圈數又能算熱量,一次搖一千下,可消化140大卡,邊看電視邊搖,15分鐘就可以完成,為了讓運動多樣性,也會在家裡跳繩、仰臥起坐,出國就可以做深蹲,一天50下,從2018年9月開始減肥運動至今都沒有停過,每天都維持15分鐘的運動也不太難,「只要減肥覺得悲慘就不會成功」。一年多來,我的體重維持在65到68公斤間,最近疫情嚴峻,很多會議都取消,最大的好處是便當少吃,體重又往下降了。這種看似佛系隨性減肥法,依著人性走,只要「持久」就能戰勝脂肪。方俊凱小檔案現職: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專長:●心理腫瘤醫學●酒藥癮戒治●自殺防治●安寧緩和醫療經歷:●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副教授
-
2020-03-22 橘世代.健康橘
當「每月好朋友」不再光臨!50+女男都要修的1堂課
女性年過半百,卵子按月提領一空,身體失去潤澤,就像一部老舊筆電,螢幕亮度變暗淡,運轉速度常卡關,感覺諸事不順,原來是更年期來敲門。更年期是自然過程,不是疾病,但身心難免受影響。義大大昌醫院院長、台灣更年期健康學會執行長張基昌說,以台灣女性目前平均餘命83歲計算,女性一生有三分之一時間在停經後,更年期是熟齡女性都要面對的課題,掌握更年期保健要領,平常心面對,就能讓垂暮之年活得有品質、有尊嚴。大部分女性在48歲至52歲之間進入更年期,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現代女性面臨職場、育兒、家庭、社會期待等壓力,誘發卵巢早衰,導致更年期提前到來。更年期前期症狀如經期不規律、熱潮紅、盜汗、失眠、腰酸背痛、記憶力變差、容易疲倦、情緒焦慮或暴躁等。過度期出現亂經,直到一整年月經都沒來,即為停經。張基昌說,女性、男性都會面臨更年期,但身體變化卻大不同。好比男女手牽手走樓梯登上高雄85大樓頂,女性步入更年期的生理變化,像是直接從85大樓跳下的暴落式改變,男性賀爾蒙流失速度不至於又急又猛,是緩步走下樓梯的腳程速度。也因為男女生理變化不同,張基昌常會提醒女性要認識自己身體,男性也要多理解另一半,才能相互扶持一起慢慢變老。現年60歲、早年從事媒體業的陳姓女子,性格獨立,外型仍閃閃動人。她透露,剛面臨更年期考驗時,內心難免不安,畢竟更年期是女性身體明顯出現變化的分水嶺,起初很難接受變老的事實,情緒紊亂,求助婦產科醫師後,透過補充大豆異黃酮、賀爾蒙,也練瑜珈幫助身心放鬆,大大改善睡眠品質,也體悟到原來更年期不可怕,關鍵在於接受它。一名年約50歲、外貌散發自信風采的婦人,某日走進張基昌的婦產科診間,她談到月經1年多沒來,偶爾不規則出血,她當亂經不以為意,但最近月經又出現了。張基昌警覺判斷是子宮內膜癌,幸好及早發現,術後恢復良好。張基昌提醒,女性停經後骨質疏鬆比例高,可透過骨密度檢查,掌握是否已經有骨鬆危機,也要留意婦癌疾病,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乳癌等,都是常見的婦癌。張基昌談到,子宮抹片是針對子宮頸癌做篩檢,更年期女性每年建議要安排肝功能、腎臟功能、腹部超音波、婦科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查,「愛自己,就從守護健康做起」。除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視。張基昌說,更年期女性可能正面臨空巢期,頓失兒女重心,仍要追求個人生活與團體生活品質,可多走到戶外踏青,規畫旅行、約朋友談心、聽演講學新知等,才能夠身心都美麗。【面對更年期 你應該要知道的更多事↘↘↘】。更年期如何補充營養?專家教你 9大飲食原則!。如何度過更年期的調適期? 醫師教你這樣吃。面對親密關係 女性更年期都值得更加幸福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9 橘世代.健康橘
更年期如何補充營養?專家教你 9大飲食原則!
公館地區營運邀請營養師黃淑惠,開設「保健營養學堂」一系列課程,深受社員歡迎。本文摘錄課程精采內容與社員分享!女性的生命歷程約在45歲至55歲會遇到更年期,而合作社社員以女性為主,處於此年齡區間的女性社員占女性社員將近4成。面對更年期的身心轉變需做什麼樣的心理準備?又該注意那些飲食及生活上的保健?女性特有的生理週期黃淑惠指出,所謂女性更年期,指的是從女性賀爾蒙降低(主要為雌激素)到完全消失前後約5年的時間,最長甚至將近10年,因個人體質而異。女性從11、12歲,一直到更年期來臨前,都會有生理週期,亦即卵巢週期和子宮週期。女性的生理週期從腦下垂體分泌濾泡刺激素(FSH)展開,其刺激卵巢中濾泡長大,在卵成熟過程中濾泡會分泌雌激素(E2)。雌激素一方面刺激子宮內膜增生準備受孕,另一方面會再刺激腦下垂體,傳達下視丘,分泌出黃體刺激素(LH)來刺激濾泡破開,讓裡面的卵順利排出(以上為卵巢週期)。卵排出後,濾泡本身萎縮轉成黃體並分泌黃體激素來和雌激素一起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增加受精卵著床機會。黃體激素分泌同時牽動乳腺、卵巢、皮膚變化,完成所有懷孕的準備動作。一旦確定沒有受精卵,黃體萎縮,黃體素和雌激素減少,子宮內膜不再增生,開始剝落,經期於焉來臨(以上為子宮週期)。雌激素能維繫心血管健康,讓好膽固醇(HDL)增加、壞膽固醇(LDL)降低,並具下降血壓、鬆弛末梢血管肌肉、抑制血栓形成等功能,也能促進鈣在骨骼的沉積和促進脂肪燃燒。女性更年期後,因雌激素逐漸減少,早期會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則、熱潮紅、心悸、盜汗、失眠、偏頭痛、食慾改變、體重上升、頻尿、焦慮等症狀;而後期症狀則包括停經、泌尿道乾燥萎縮易感染、性機能改變、肥胖、皮膚乾燥產生皺紋、高血壓、動脈硬化症、骨骼疏鬆症、腦功能退化等。因此很多慢性疾病都會在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之後慢慢浮現。從食物中獲取植物性雌激素補充當更年期不適已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就需要求助於婦科醫師,通常醫師會施予雌激素的補充,讓症狀緩解。但過度或不適當的雌激素補充卻也會導致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因此對身體健康的人來說,黃淑惠也建議了替代療法,包括從天然食物中補充結構類似雌激素的異黃酮素、木酚素、豆香雌酚等,可以降低雌激素過少所帶來的影響。異黃酮素來源包括黃豆、毛豆、黑豆等及黃豆類製品;木酚素則來自芝麻、亞麻仁籽、十字花科蔬菜;而芽菜類食材則是富含豆香雌酚。然而,植物性雌激素一旦攝取過量,對原有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癌或巧克力囊腫的人來說,也會強化刺激,因此要特別叮嚀,以上是針對完全沒有婦科疾病的女性所建議的雌激素補充,而且最好從天然食物取得。更年期也可能造成睡眠缺乏,因而導致脾氣暴躁或高血壓,建議為了睡眠品質應少喝咖啡,並且常曬太陽、多運動。黃淑惠說,若之前營養攝取均衡,打下健康的基礎,絕對可以減低不適症的影響,快樂度過更年期!1.規律接受日照:產生維生素D,以提高免疫力。2.漫步大自然:輕鬆運動或徜徉大自然中,有益荷爾蒙調節。3.限制咖啡因攝入:過量飲用咖啡因,恐影響雌激素平衡。4.維持高品質睡眠:有助調節賀爾蒙。5.抒解壓力:壓力會干擾天然的賀爾蒙週期。6.攝取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可讓賀爾蒙運作良好。 女性更年期飲食原則•均衡飲食,控制熱量,減少動物性油脂來源,避免熱量過高,體重上升。•食用黃豆及深海魚等來補充優質蛋白質,減緩肌肉流失。 •透過低脂奶、芝麻、堅果、魚和乾藻類來補充足夠的鈣鎂,延緩骨質疏鬆發生。 •補充足量維生素B群,包括全榖、豆類、彩虹蔬菜來維持精力充沛。 •食用新鮮水果、橄欖油、苦茶油和菇類,確保獲取豐富的維生素C、D、E,可以預防動脈硬化,提升免疫力。「尤其維生素D在食物中很少,只能從鮭魚、蛋黃或菇類中攝取,不然就是要多曬太陽了。」更年期具體飲食建議黃淑惠更貼心提出具體飲食建議,包括以下:一、以天然五榖為主食來源:大棗、龍眼、紅豆、蓮子可以添加在全穀中做補食。二、以魚、黃豆為蛋白質來源(大豆可以補充異黃酮素),減少飽和脂肪較多的動物性肉類。三、須有充足蔬菜與水果(每天四份蔬菜三份水果)補充鈣鐵食物有:莧菜、番茄、甘菊、蒜苗、九層塔。也可多核酸食物具有延緩老化作用:核桃、菇類、木耳、花粉、麥胚芽、芝麻等。四、適量低脂乳和脫脂乳來補充鈣質。五、慎選優質食用油預防高血脂: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宜低油烹調。六、改善失眠,可多選用有安神鎮定作用的食物,如大棗、百合、金針花、蓮子、木耳、發芽糙米。七、多選用富含膠質食物延緩關節退化,如海蔘、蹄筋、木耳等。八、依五性五味,多選用黑色、鹹味食物,達到補腎、強化筋骨與生殖功能:香菇、木耳、核桃、芝麻、海蔘、海帶芽、髮菜、牛蒡、烏梅等。九、多植物雌激素食物改善更年期不適:黃豆、洋蔥、山藥。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如何吃得美味又健康↘↘↘】。春天宜養肝!若突然愛吃酸,要注意恐是身體警訊。如何吃得營養又美味 哈佛大學建議「餐盤這樣放」。抗老飲食這樣吃 「八分飽」讓你越吃越年輕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3 橘世代.健康橘
「你吃什麼=你是什麼!」解釋為什麼你該吃蔬食
西方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人如其食」,說明了我們吃進的每一口食物,深深影響身體的健康及體態。相對於吃肉,蔬食其實對人體健康更有益處。來聽聽醫師、營養師及預防醫學專家怎麼說?以追求身心靈健康聞名的台安醫院,和預防醫學的領導品牌聯安診所,在醫護領域率先推動蔬食,積極鼓勵大眾多吃蔬食。因為他們在醫學研究與臨床案例,都發現蔬食具有預防疾病、維持身體健康的積極意義。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飲食以肉為主的人,罹患心臟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機率確實比較高。因為飽和脂肪大多存在豬、牛、羊身上,而高脂肪飲食已被證實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有關。由於已經有不少研究發現肉品和腸癌的關連性,世界衛生組織(WHO)把紅肉列為2A級(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但對動物確定具有致癌性)致癌物,而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火腿更因對人體具有顯著致癌性,被列為一級致癌物。腸道疾病案例增多 蔬食有助腸道健康累積26年專業預防醫學經驗的聯安診所,近年來積極推廣蔬食,為健康檢查的顧客在受檢當日提供蔬食,員工則每月施行一天蔬食午餐。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副總經理曾碧娟表示,之所以推行蔬食,主要是聯安在健診案例中發現:大腸瘜肉有年輕化及普遍化的趨勢,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便秘的人也越來越多。進一步探討現代人的生活飲食習慣,發現這些腸胃道的病徵,和多肉食、少蔬果的西式飲食習慣有關。現代人蔬菜纖維攝取嚴重不足,水分攝取也不夠。因此藉由健檢的機會,聯安積極推廣蔬食的觀念,希望客戶有機會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許多健檢客戶透過聯安的引導,飲食由葷轉蔬後,發現便秘狀況大幅改善、精神變好、過敏現象也明顯減輕。此外,曾碧娟也認為吃蔬食有利於體重、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指數的控制,可以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蔬果富含植化素 能降低罹癌風險長年來常致力促進病患健康與落實預防醫學的台安醫院,因為了解飲食與健康的重要相關性,早在1997年,就以均衡的蔬食餐飲來供應病患及醫護員工的三餐。台安醫院提倡「無精製糖、無提煉油、無蛋、無奶、高纖維」的四無一高飲食原則,也積極推動結合醫學、營養、運動與心理等專業的「新起點健康生活計畫」。台安醫院營養課蔡曉蓉營養師表示,台安醫院支持並推廣蔬食,希望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因為「蔬食中含有眾多的植化素,能減少體內的自由基,進而提升人體免疫力,降低罹癌風險!」蔡曉蓉營養師進一步指出,吃蔬食還有五大好處:1.遠離肥胖、2.預防及延緩癌症威脅、3.有助於治癒心血管疾病、4.降低和協助糖尿病的防治、5.腎臟病患者最佳的飲食來源。「很多醫學文獻都已經說明,蔬食可以用來預防或降低這些疾病的罹患機率與風險。」人類牙齒與腸道結構適合蔬食的消化「若從牙齒與腸道的生理構造來看,人類其實更適合蔬食。」洪育忠醫師說,食肉的動物犬齒很尖銳,利於牠們撕裂肉食,人類的臼齒則是適合用來咀嚼磨碎纖維多的植物。根據研究數據指出,人類腸道的長度約為身高的8-12倍,和大多數草食動物較接近,適合慢慢消化吸收不易腐爛的植物性食物。蔬食,對人體消化道的負擔相對較小。不論是從預防醫學、蔬食營養或是人體生理構造的觀點來看,植物性飲食都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選擇。了解蔬食對人體健康的益處後,新的一年,何不將蔬食列入嶄新的生活實踐,由知而行,給家人和自己一個健康的向望。本文摘自《里仁為美》,更多精采內容請見《里仁為美季刊第57期》【更多關於如何「吃」的健康↘↘】。春天宜養肝!若突然愛吃酸,要注意恐是身體警訊。如何吃得營養又美味 哈佛大學建議「餐盤這樣放」。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7 科別.婦科
女性注意! 愛吃這些食物易養出子宮肌瘤
一名34歲女性,短短的4年間已經動過2次切除子宮肌瘤的手術,去年回去婦產科複診,又發現了多顆子宮肌瘤,西醫建議要做第三次手術,但是因為前兩次的手術已經造成腸壁沾黏,引起排便不暢,子宮肌瘤長大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對於要第三次手術感到巨大壓力,於是前往中醫科就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指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雌激素在身體的波動有關係,而主食為高熱量、高油脂的婦女在臨床上特別容易誘發子宮肌瘤,油炸食物如炸雞,洋芋片、炸排骨中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另外,食物在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自由基,使細胞被氧化破壞,容易出現子宮與卵巢機能的絮亂。高脂肪食物促進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特別是蹄膀或是豬五花那好吃的油脂,攝取就必須要適量,而常有人說女性多吃雞睪丸,皮膚會變得美麗,雞睪丸裡的確含有荷爾蒙,但膽固醇與油脂更是高,因此要避免食用過多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吃雞蛋會不會使肌瘤變大?正常情況下,適度攝取雞蛋(1天1顆)並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若真的擔心,不妨可將雌激素含量高的蛋黃部位捨棄,不過,並不是那麼的必要,因為雞蛋雌激素的含量,沒有想像的那麼可觀,但是要當心蟹黃、蟹膏、蝦膏、動物內臟,雌激素含量原本就較高,同時又容易囤積環境荷爾蒙,在攝取時要小心。那藥膳湯可以喝嗎?周宗翰建議品嘗一碗即可,中藥會不會養大子宮肌瘤,如果吃錯了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如何首烏、桂圓、人參、阿膠等常常放入藥湯燉煮的藥材,如果不是氣虛體寒型的子宮肌瘤基本上都不適合飲用,但是因為中藥材很貴,所以放入煮雞湯的中藥材通常份量也不會太多,放最多的常常就是調補脾胃的紅棗與甘草,所以記得以一碗為限。此外,閒暇時來一塊蛋糕、巧克力喝杯下午茶真是一大享受。不過,甜食也算是高油脂、高熱量的代表,當身體代謝異常出現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血液中雄激素增高,影響荷蒙爾分泌,就容易產生排卵障礙,誘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周宗翰建議,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原則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包含花椰菜、青椒,堅果類的杏仁、核桃等,和全穀類的糙米、小麥、燕麥等;另外,高鈣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等,也有助於子宮的調養還能夠促進子宮細胞生長,對子宮發育和卵巢健康都有幫助,飲食中應增加攝取蔬果量,因為蔬果中的各種植化素,具有抑制發炎、降低腫瘤生長的優點,有助於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但是這類蔬果要煮熟,水果也務必在早上食用。此外,平時補充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魚肉等,取代肥肉的攝取,可以幫助代謝機能穩定,使身體荷爾蒙正常分泌,避免肥胖的發生;但是,豆製品、山藥要適量而止,豆製品以及山藥都是屬於植物性的荷爾蒙,少量的攝取並不會對肌瘤造成影響,但是多量就不行。延伸閱讀: 月經好幾個月才來一次? 3種體質經期最容易亂糟糟 女生胖肚子沒那麼單純! 加上常經痛、情緒差恐另藏隱情 
-
2020-02-28 新聞.健康知識+
有時身體洗太乾淨反易染病!真正該清潔的是這些部位
愛乾淨、講衛生一直被認為是好習慣,很多人平時就喜歡頻繁地去清潔身體,每天掏耳朵、摳鼻子,一天洗三四次臉,刷三四次牙……可你知道嗎?有時候,你所謂的“愛乾淨”,反而可能成為疾病誘因,甚至讓疾病反反覆覆,久治不愈!常掏耳朵易誘發炎症;常摳鼻子會破壞鼻腔內的黏膜;常洗臉會讓皮膚角質層變薄,變成敏感性肌膚 ……由此可見,有些地方真沒必要太乾淨,保持正常清潔即可!尤其是以下三處,更得注意!一、摳肚臍,傷內臟很多人的肚臍眼中都会有黑黑的“泥”,有的還可能有點異味,因而不少人習惯每天清洗,更有甚者直接上手摳。肚臍眼的泥是灰塵堆積久了,同時也是皮膚新陳代謝過程中,死亡脫落的表皮細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污物等。再加上肚臍眼深受細菌的“喜歡”,因此,清洗是必要的,但是過度清洗,或隨便清洗,則可能釀成嚴重後果!1、刺激內臟肚臍眼對內臟的神經反射依舊存在。清洗不當會對腹腔內的內臟(主要是小腸)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比如肚子疼。2、導致發炎或感染肚臍眼的肌肉組織非常薄,又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經常摳肚臍眼或是操作不當引起破皮,輕者會引起臍炎,局部出現膿性分泌物,有發紅、發臭症狀;重者引起消化道不適,感染擴散可形成腹壁感染、膿腫,或是腹膜炎甚至敗血症。3、健康“晴雨表”中醫將肚臍眼稱之為“神闕”,其被認為是能量供應站,掌管著祛病強健、養生延年以及健脾胃等功效。肚臍的“泥”並非全無好處,其能保持肚臍溫度,避免熱量散發過快,損傷胃腸功能,因而一般每月清理一次即可。清理方法:可以用棉籤蘸一點身體乳或橄欖油塗在肚臍內,待污垢軟化後,再用蘸了水的棉籤輕輕擦拭乾淨、再擦乾即可。二、清腸毒、排宿便可能損傷免疫系統“清腸排宿便,排出毒素、美容養顏更健康”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因而很多人盲目選擇吃一些清腸茶等。但小編今天想要告訴你,在現代醫學上,根本就不存在宿便這個概念,腸道內也沒有毒素的存在!而且,腸道如果被清理得太乾淨,或許還會影響健康。1、影響消化功能一些清腸茶中可能含有瀉藥成分,如番瀉葉、大黃、蘆薈等,不僅會對腸道產生強烈刺激,影響其消化、吸收、排泄功能,還可能導致機體營養吸收障礙,誘發脫水,甚至昏厥。2、降低免疫力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其健康程度會直接影響人體免疫力!長期使用含中西藥成分的清腸道排毒類產品,對腸道所形成的刺激作用會使腸道內微生態失衡,內環境趨於惡性循環,人體免疫力也隨之受影響。專家提醒:好腸道不是洗出來的,一兩天沒排便也很正常,若平常大便偏乾、排便困難、需要潤腸通便的人,每天的飲水量最好不要低於2000毫升;另外日常飲食也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比例,如有需要,也可求助醫生。三、盲目用洗液,洗出婦科病由於女性的私處構造比較特殊,透氣性和通風性不太好,容易滋生細菌,因而不少女性認為“洗洗更健康”,即私處一定要時常清洗、殺菌,這樣才能防止炎症和感染,避免瘙癢等不適。然而有研究表明,經常使用陰道洗液的女性比不使用的女性,患盆腔感染的機率增加75 %!此外還有以下三大危害:1、破壞陰道菌群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存在各種微生物,其中像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可以將陰道細胞內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陰道維持一定的酸度,從而限制致病菌繁殖。而經常用抗菌劑、清洗劑等清洗,往往在把有害細菌沖洗出陰道的同時,連帶把一些有益菌也殺死了,打破了原有的酸鹼平衡狀態,失去防疫能力,陰道也就無法實現自我保護,更易得婦科疾病!2、傷害皮膚私處的皮膚十分嬌嫩,如果頻繁過度清潔,容易加速養潤因子的流失,失去天然的保護屏障,導致私處出現乾燥、瘙癢的症狀。專家提醒:女性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陰即可,保持衛生乾燥,尤其是性生活前後要清洗;在沒有疾病或炎症時,不要使用任何洗液;若有症狀,要及時就診,並在醫生的建議下酌情使用。有些地方不宜太乾淨,而有些應該多關注的地方,反而很多人都忽略了,污垢、廢棄物等正在悄悄堆積,影響機體正常運行。四、洗澡不洗腋下和腳趾,藏污納垢1、搓洗腋下,增強免疫,寬胸理氣腋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鮮少觸碰到的部位,洗澡時也很容易忽視,但是腋下汗腺發達,很容易產生臭味,也是細菌喜歡寄居的部位之一,因此應該認真清洗。另外,從西醫角度來說,腋下不僅分佈了汗腺,還有很多神經、血管、淋巴組織,經常搓洗腋窩,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血液供應,增強免疫力。從中醫理論上來看,腋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 極泉穴,輔以針灸、按摩,有寬胸寧神的效果。經常搓洗腋窩,還能輔助改善肋間神經痛、肩周炎等。2、搓洗腳趾,養肝明目除了腋下,腳趾也是容易忽視的地方。但是,相對而言腳趾更容易藏污納垢,特別是指縫、指甲處;另外,腳上存在著與各個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經絡分佈又比較密集。如肝經就起於大腳趾,而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經常刺激大腳趾可以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不適症狀。五、血管堵塞,堵哪病哪正常情況下,血管富有彈性且血流暢通無阻,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從25歲開始血管就會逐漸出現老化,再加上飲食油膩、久坐不動、熬夜等不良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加速血管衰老,血液中的脂質、代謝物等也會增多,易造成血液粘稠,甚至形成血栓。血栓掉落就有可能導致血管堵塞,堵塞大腦,易造成缺血性腦卒中;堵塞心血管,易造成心肌梗死;堵塞腿部血管,易造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那麼,如何更好地讓血管保持“乾淨”狀態呢?除了均衡飲食、科學鍛煉外,也要控制脂肪來源。控制脂肪來源血脂既可以在人體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稱為內源性血脂;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入吸收,進入血液變成血脂,稱為外源性血脂。正常情況下,內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相互制約,共同維持著人體血脂代謝平衡。當從食物中攝入的多了,自身合成的就會減少,反之亦然。因此想要降低血脂水平,應堅持低糖、低熱量、低膽固醇、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六、肺太髒影響呼吸,壽命短肺主呼吸,而在這一呼一吸之間,病毒、細菌、空氣中的微顆粒等就會趁虛而入。不過,肺有自我防禦系統——在上呼吸道,吸進人體的絕大多數顆粒物質都被鼻腔、氣管中的纖毛、黏液吸附;到達咽部的顆粒則會被吞嚥或者咳出;而進入肺泡的,有些則會被巨噬細胞吞噬成為塵細胞,並被運至細支氣管,通過纖毛運動,經呼吸道隨痰排出體外。但當吸入的致病因子過多或作用過強,亦或是肺的防禦功能降低時,有害物質侵入內部,就會逐漸造成一些慢性損傷,誘發疾病。像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攻擊的靶器官就是肺!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遠離香煙、廚房油煙、汽車尾氣、霧霾、灰塵等;另一方面還要經常清理肺部,並幫助提高其自淨能力!健肺呼吸操研究發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有利於肺的健康。平時可以適當運動,或練習腹式呼吸,起到健肺的作用。健肺呼吸法:深呼吸後,將嘴唇噘成魚嘴狀,均勻緩慢地吐氣,呼氣時間宜長於吸氣時間。每次可練習5分鐘左右。本文摘自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微博
-
2020-02-24 養生.健康瘦身
放個寒假肥一圈 營養師:開學正是減重好時機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我國高中以下學校為此延長寒假,轉瞬間明天將開學,不少家長這也才發現,農曆春節後因天冷、為防疫宅在家「多吃少動」竟肥了一圈,連孩子也不例外,衛福部營養師看準開學時機,教民眾「健康吃」聰明減重。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4成國人年後平均稱加1.7公斤,今年更因後續遭遇寒流天冷、肺炎疫情擴散等因素,家長減少帶孩子外出次數,寒假延長也沒能出去活動,總是宅在家,體重不減反增,減重也成民眾普遍困擾。而坊間流行許多不同的減重方法,南投醫院營養師毛柔壹則認為,「聰明吃、健康動」仍是最有效且安全的方式,其中,不分家長、小孩,最佳的減重時機就是「開學」,因為學童恢復正常得早起上課,家長多為因應孩子就學也須規律作息。毛提到,規律作息輔以飲食原則加強,減重將更有成效,以三餐均衡飲食為準則,定時定量、細嚼慢嚥;若非正餐時肚子餓就以蒟蒻、大番茄、低糖果凍等低熱量食物當點心,減少攝取油炸物、炒飯、勾芡羹湯或濃湯等高熱量食物的攝取頻率。另,以粗糙、未加工澱粉取代精緻穀類,選擇多樣且天然的蔬果,不僅含豐富膳食纖維可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便;此外,「多喝開水少糖飲」,避免每日攝取過多糖分,改以開水、無糖茶或鮮奶取代含糖飲料。南投醫院則提醒,控制體重應採取緩慢而持續的步調, 逐漸調整飲食及生活型態,不偏食、不相信來路不明的減重偏方,且養成規律運動,才能有效控制體重,並避免復胖;此外,考量疫情需減少室內密閉空間活動,宜多安排戶外體能運動。
-
2020-02-06 科別.泌尿腎臟
低蛋白飲食 讓你晚幾年洗腎
許多腎臟病患者一聽到要終身洗腎,直覺人生突然變成黑暗,每星期必須回診兩三次,持續洗腎,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如何延緩洗腎時間,能夠讓病人晚幾年洗腎,這一直是醫界努力的目標。台灣洗腎盛行率位居全球之冠,目前洗腎人數超過八萬兩千多人,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輔大醫院研究副院長盧國城表示,這與健保給付洗腎,以及洗腎照護品質不錯等因素有關,再者國人捐腎風氣不盛,以致洗腎人數逐年增加。一項由國衛院、國健署、腎臟醫學會共同執行的研究計畫發現,老化、糖尿病是國人洗腎的兩大重要危險因子,在洗腎患者中約有四成五患有糖尿病,年紀超過50歲的比率更高。盧國城說,老化問題是無解的,但糖尿病可是控制的,透過衛教及飲食控制,能夠延緩糖尿病、腎臟功能惡化,健保資料庫顯示,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可有效降低約五成洗腎風險。慢性腎臟疾病可分五期,第四、第五期雖然屬於晚期,但如果能夠執行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就可有效延緩洗腎的時間。盧國城指出,低蛋白飲食原則為限制動物性蛋白,也就是少吃肉,僅能吃些植物性蛋白,如豆乾、豆腐;但對於許多人來說,無肉不歡,索然無味,順從性較低。另外,為了避免營養不良,必須搭配酮酸胺基酸,讓代謝廢物可以轉換為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還可減少尿毒症發生,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速度。據統計,全國慢性腎臟病患高達兩百多萬人,患者均擔心腎功能如果變差,最後恐步入洗腎人生,盧國城說,只要定期回診、規律用藥,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嚴格控制,大部分人即能免於洗腎厄運。即使沒有三高、肥胖等慢性代謝疾病,步入中年之後,腎臟功能也會逐漸變差,研究發現,40歲之後,每一年腎臟功能下降1%,建議仍須控制飲食,避免攝取高鹽、高熱量等食物,少喝含糖飲料,以免累積尿酸,血糖不穩,增加腎臟負擔。
-
2020-02-06 科別.泌尿腎臟
這方法可讓人晚幾年洗腎 腎臟權威名醫告訴你秘訣
許多腎臟病患者一聽到要洗腎,直覺人生突然變成黑暗,每星期必須回診兩三次,持續洗腎,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如何延長洗腎時間,能夠讓病人晚幾年洗腎,這一直是醫界努力的目標。台灣洗腎盛行率位居全球之冠,目前洗腎人數超過八萬兩千多人,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輔大醫院研究副院長盧國城表示,這與健保給付洗腎,以及洗腎照護品質不錯等因素有關,再者國人捐腎風氣不盛,以致洗腎人數逐年增加。一項由國衛院、國健署、腎臟醫學會共同執行的研究計畫發現,老化、糖尿病是國人洗腎的兩大重要危險因子,在洗腎患者中約有四成五患有糖尿病,年紀超過50歲的比率更高。盧國城說,老化問題是無解的,但糖尿病可是控制的,透過衛教及飲食控制,能夠延緩糖尿病、腎臟功能惡化,健保資料庫顯示,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可有效降低約五成洗腎風險。慢性腎臟疾病可分五期,第四、第五期雖然屬於晚期,但如果能夠執行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就可有效延緩洗腎的時間。盧國城指出,低蛋白飲食原則為限制動物性蛋白,也就是少吃肉,僅能吃些植物性蛋白,如豆乾、豆腐但對於許多人來說,無肉不歡,索然無味,順從性較低。另外,為了避免營養不良,必須搭配酮酸胺基酸,讓代謝廢物可以轉換為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還可減少尿毒症發生,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速度。據統計,全國慢性腎臟病患高達兩百多萬人,患者均擔心腎功能如果變差,最後恐步入洗腎人生,盧國城說,只要定期回診、規律用藥,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嚴格控制,大部分人即能免於洗腎厄運。即使沒有三高、肥胖等慢性代謝疾病,步入中年之後,腎臟功能也會逐漸變差,研究發現,40歲之後,每一年腎臟功能下降1%,建議仍須控制飲食,避免攝取高鹽、高熱量等食物,少喝含糖飲料,以免累積尿酸,血糖不穩,增加腎臟負擔。
-
2020-01-23 新聞.用藥停看聽
四大原則、兩大禁忌 慢性病患安心吃藥好過年
相較於日常的餐飲,年節飲食菜色豐富,內容變化多,慢性病患的餐桌上,一定會出現許多平常較少吃的食物或飲料。到底可不可以享用?專業藥師提醒,四大原則和兩大禁忌一定要記得,其他要視藥品類型而定,但都不難理解。如果慢性病患都能了解自己的飲食原則,便能安心過好年。亞東醫院藥師羅睿歸納,要減少用藥交互作用,最基本的原則有四項,希望每個慢性病患都能夠好好遵守。首先是要主動告知醫師,目前有在服用的藥物有哪些。再者是用藥前先閱讀藥袋上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不要太快就把藥袋丟掉。其次是吃藥一定要配白開水。最後如果有任何疑慮或藥袋說明仍無法回答的問題,問醫師或藥師最保險。不同類型的常見藥物,要避免與飲食發生交互作用,有不同的重點需要注意。羅睿表示,腸胃藥通常都會受到食物的影響,建議要空腹吃;某些血糖藥則相反,通常得搭著食物,才能減少藥品的副作用、提升藥效,所以血糖藥一定照著藥袋說明吃。羅睿提醒,喜歡吃水果、喝果汁的人要注意,葡萄柚、柚子包含他們的果汁,都會加強多種慢性病常用藥的副作用。例如降血脂藥遇到葡萄柚、柚子,體內藥物濃度會上升,嚴重的話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的副作用。另外葡萄柚也可能和某些血壓藥有交互作用,導致血壓太低或心悸。此外,使用安眠鎮定劑的人要特別小心,和這類水果也會有交互作用,會造成過度嗜睡或暈眩。羅睿表示,吃一次葡萄柚或喝一次葡萄柚汁,對於用藥的影響會持續三天,所以錯開服用是不可行的做法。建議有服用降血壓、降血脂、鎮定安眠藥的人,最好完全避免攝取葡萄柚。另一個慢性病患應該完全避免的飲料,就是酒類。羅睿表示,這是因每個人代謝酒精的速度差異很大,而且酒精對藥物作用的影響不容小覷。當酒精遇到消炎止痛藥,會增加肝毒性、胃出血風險;遇到某些抗生素會增加宿醉的噁心嘔吐感;遇到某些降血糖藥,會導致低血糖、頭暈。這些副作用都很不舒服,甚至有危險,因此服藥者不應飲酒。有些飲料不是服藥禁忌,但因會影響藥物正常代謝,需特別注意錯開服藥時間。羅睿指出,含咖啡因飲料會增加藥物濃度和副作用,也可能導致心悸、頭痛、失眠,建議一定要和藥物錯開至少半小時。牛奶因為含有鈣、鎂、鐵離子,會降低甲狀腺素和某些抗生素的吸收效果。果汁因為大多為酸性,會影響藥品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率,因此建議牛奶或果汁至少要和藥物錯開二到四小時。※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1-23 橘世代.健康橘
擔心過年體重暴增?專家:減重要讓自己吃飽、吃巧才是聰明作法
保持好身材不僅好看更健康,但因基礎代謝率下降,橘世代民眾常在減重與復胖的循環中氣餒。體重控制需長期抗戰,專家提醒,儘管運動在消耗熱量時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只靠運動減重卻相當的困難,規律運動同時,也要忌口,可從設定每日熱量攝取總量開始。國健署「肥胖100問+」指出,許多研究都指出單純靠運動減重的效果遠遠不如飲食控制。想要減少1公斤的體脂肪,需要多消耗約7,700大卡的熱量,事實上持續1小時活動時可交談,但無法唱歌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慢跑、游泳等,只能消耗約300到400大卡熱量。換句話說,要甩掉1公斤體脂肪,需要20多小時中等強度運動才能辦到,這代表著持續一個月,每天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這樣的運動量對忙碌的現代人並不容易。Q1、要怎麼設定每天的熱量目標?減肥者不適當節食,易造成身體出現快速減重與迅速復胖的變化,也就是醫學上稱的「溜溜球效應」,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強調,體重控制是長期戰,減肥沒有速成班。過度嚴苛的節食讓人出現虛弱、掉髮,影響情緒,建議每周以減輕0.5公斤為目標,每日應減少500大卡。通常設計減重飲食,女性每天1,200至1,500大卡、男性1,500至1,800 大卡。每日熱量攝取低於1,200 大卡,就很難從限量食物去滿足身體營養需求,而需借助綜合維他命、礦物質補充。目標設定不要好高騖遠,避免打退堂鼓,以能夠做到為原則,可參考漸進式做法,每日輕鬆減少200大卡,再逐步增強運動及飲食份量控制,朝向日減500大卡邁進。在均衡飲食原則下,耐心經營,總有一天射中目標。Q2:減重需要餓肚子嗎?營養師夏子雯認為,減肥者因調整飲食,難免需要克服飢餓,但不宜過餓,建議可以在飯間飢餓時,吃一小包蘇打餅或水果。除保持低脂飲食外,可以蔬菜、蛋白質作為主食,用餐時先吃蔬菜、蛋白質,先有飽足感,再搭配低碳水化合物,每餐只吃半碗飯,可有效抑制食欲。減重時要讓自己吃飽、吃巧,減少熱量的聰明作法,就是選擇低熱量高纖維食物來增加飽足感,以及降低飢餓感。富含水分與膳食纖維的蔬果不但熱量低,還可以填飽胃部空間。大多數蔬菜熱量極低,低糖分的水果如番茄、芭樂也適合取代點心充飢。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1-22 養生.健康瘦身
就是管不住嘴!不想年後體重失控,6件事從今天開始就要做
每到過年,除了放假,大家最期待的莫過於婆婆媽媽準備的各式年菜好料,或是和親友團圓相揪聚餐一飽口福。但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曾調查發現,年節放鬆吃喝,年菜、零食、飲料吃不停,有近4成的人在過年期間體重平均增加1.7公斤,有近5成的人運動量比平常少,且容易伴隨便秘或消化不良。雖然「少吃、多動」是不二法門,但是面對年菜和零食當前的口腹之慾,該如何健康吃喝?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營養師林圓真表示,現代人平常飲食不知不覺就容易營養過剩,過年過節「吃太好」更是司空見慣,攝取高油、高糖、蛋白質過多、膳食纖維太少,還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加工食品、高熱量零嘴和火鍋醬料,若是天天飲食失控、熬夜零食太涮嘴,真的要當心「過個好年脂肪也黏上你」。 擔心吃出過年肥的人,除了不過量、多運動之外,也可以選擇用蘿蔔糕取代「步步糕升」的炸年糕,用瘦肉多一點、吃得到蔬菜纖維質的筍乾燜肉取代東坡肉,還有象徵「帶來好彩頭」的白玉蘿蔔湯或枸杞香菇竹笙雞湯取代佛跳牆,並增加蔬菜類像是「長命百歲」的長年菜等時蔬,避免吃進太多熱量,又能預防只吃不動的便秘問題。 除了傳統年菜要聰明吃,每天隨手就喝的含糖飲料、酒類飲品也容易喝進多餘熱量,林圓真指出,過年最常見的就是腹部肥胖,短時間體重增加時,容易讓過多脂肪堆積在腹部,影響身體代謝,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  雖然過個好年免不了吃吃喝喝才盡興,想避免年後身材「走鐘」,看看營養師提供的6招小撇步吧! 1、健康年菜自己做烹調方式可採用清蒸、滷、汆燙方式,選用天然鮮蔬或昆布做湯底,避免油炸、油煎,可用天然醬油、醋或蔥薑蒜等增加風味。挑選食材時,也可多選擇油脂比較低的白肉為主,像是魚和雞肉,油脂會比紅肉低一些,更適合怕胖一族;也可多選擇帶殼、帶骨的肉類及海產食物,以免兩、三口就吃進一大塊;此外,還有高熱量的各種醬汁,像糖醋、蜜汁、沙茶等要少吃,火鍋料等加工食品也要注意。 2、先吃菜,再吃肉類和澱粉很多人吃飯的習慣都是先吃飯再喝湯,若能改變一下順序,先吃蔬菜、魚和肉類等優質蛋白質,最後再吃飯、麵等澱粉類,不僅可以減少人體胰島素過度分泌,有助於控制血糖,還能避免因胰島素過度分泌,造成體脂肪囤積的肥胖,同時降低飢餓感,避免吃過量。 3、吃蔬菜要比肉類澱粉多一倍大魚大肉的過年期間,最好每餐都吃三種顏色的蔬果,多攝取多樣的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以及蔬果中的各種酵素,幫助消化、促進代謝,豐富的膳食纖維也有助腸道蠕動和排便順暢,不讓毒素有機會長時間在腸道累積,造成腸胃不適和肥胖煩腦。 4、避開易胖食物除了高熱量的年菜,含糖飲料、酒、烏魚子、臘腸、香腸、糕餅、牛軋糖、蛋捲、肉乾、年糕、麻粩或是堅果類等高熱量又超涮嘴的點心零嘴,盡量每天只吃一種,並且最好不要一口接一口,除非運動量很足夠,否則很難消耗短時間攝取的高熱量。若是嘴饞想吃點零嘴打發時間,非油炸的烘乾蔬菜果乾、帶殼堅果或是黑巧克力、海苔,是相對比較好的選擇。 5、減少高糖食品怕胖的人,也要避免含有砂糖、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飲料或精製點心,這些成分都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讓身體製造更多脂肪囤積。也要注意少喝含有熱量的飲料,白開水當然是最佳選擇,或是選擇無糖飲料,像是無糖茶類、玉米鬚茶、咖啡等。 6、少喝濃厚湯汁由於佛跳牆、雞湯或是濃厚的火鍋湯底都屬於高熱量,怕胖就得盡量少喝,要喝也要記得撈掉浮油再喝。另外,喝火鍋湯底的時機也很重要,最好在丟入肉片和火鍋料之前就先一飽口腹之慾,若是之後才喝,就容易因此喝進普林和大量油脂,不利健康也易發胖。 除了掌握健康飲食原則,林圓真也特別提醒,過年連假一定會比平常有更多熬夜的情況,改變生理時鐘就容易影響代謝,可能導致肌肉流失、體重增加。而且睡眠時間減少、熬夜機會變多,也會讓身體的瘦體素減少,同時讓飢餓素增加,食慾增加就會特別想吃高熱量食物,建議怕胖的人,年假期間生活作息也要盡量規律一點。 延伸閱讀: 少吃卻更胖? 3件事讓你身體橫著長 吃素也會得脂肪肝 這2樣都是地雷 
-
2020-01-03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秘笈!學者:下午3點前吃完午餐熱量消耗最快
想要健康減肥,國立台灣大學以及中原大學營養課程教師洪泰雄說,只要理解人體代謝的訊息,理解胃飢素、瘦體素的形成原理,並善用飲食原則,餓不餓就能讓自己決定。他也提到許多男女,都會有錯誤的減肥觀念,像是一天只吃一餐,或是不喝水等,都可能愈減愈肥。另呼籲三餐一定要定時,早餐最重要,午餐一定要在下午三點前完食,晚間九點以後則千萬別再進食。人類為了維持生命,攝取食物是維持體力的重要來源,人體透過訊息的傳遞,讓大腦知道「肚子餓了」,洪泰雄說,當肚子餓時,胃壁會製造促進食慾的荷爾蒙「胃飢素」,並傳遞到大腦,產生飢餓感,促發進食的行為。當胃攝食食物達到八分滿時,腦下垂體的下視丘就會分泌「瘦體素」告知身體不用再進食了,因此,飢餓與飽足全受到胃飢素以及瘦體素的影響。洪泰雄表示,當大腦傳達肚子餓的訊息時,千萬別讓胃空轉,不進食,進食時,建議一定要細嚼慢嚥,若是瞬間吃下大量的食物,吃飽的訊息來不及傳導到大腦,過度累積在胃中的食物,就會增加變成大肚腩的機率;而八分飽的飲食習慣,也能讓瘦體素能夠順利運行,開始消耗熱量。有些民眾在減肥的過程中,以為整天呈現飢餓感,就是身體正在瘦的訊號。洪泰雄說,身體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身體會習慣用較少的熱量去運作。當某一天實在餓到受不了,恢復正常飲食時,即使民眾有在控制基礎代謝率,甚至吃得比基礎代謝率還少的熱量,也可能讓身體意識到「這是多餘的」將其熱量儲存成脂肪。長期以來,體重將會起伏不定,還會讓身體失去平衡,營養失調等。洪泰雄說,人就算是不從事任何活動,也會消耗熱量,這就是所謂的基礎代謝率,即使要減重也要攝取足夠的熱量才行。不過,為了不讓基礎代謝率退步,有四種NG行為,一定要避免。一,為避免水分不足,含糖飲料千萬要少喝、二,減少久坐,能站就不要坐,盡量多走動、三,避免攝取低熱量,別以為有餓就有瘦、四,情緒穩定,別讓生氣時間多於快樂時間。一定要正常吃三餐嗎?洪泰雄說,三餐正常吃且吃得均衡,就能避免身體把熱量隨意合成脂肪儲存,這種方法是最有效的減重且可長期維持的方法。洪泰雄說,三餐中,早餐最重要,英國飲食協會調查發現,不定時吃早餐的人,反而會比減重前胖6.5公斤;而Obesity研究發現,早上6點到9點40分攝取豐富蛋白質早餐,可降低脂肪合成的機會,且蛋白質可以持續較久的飽足感。另外一篇研究則顯示,若能維持在下午三點以前吃完午飯的民眾,體重下降的幅度明顯增加,因為中午的時間是身體消耗熱量最多的時間,且即使午餐吃得再飽,傍晚五到六點就會消化吸收完成,因此七點前吃晚餐是最佳時機,最晚不宜超過九點,也建議每天在晚間11點入睡,讓身體能維持正常的代謝。洪泰雄整理25個享瘦不得不知的營養秘密,將其內容出版「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中。
-
2019-12-12 新聞.健康知識+
輕度脂肪肝也可能癌變!身體出現3大警訊要當心
一、脂肪肝的危害遠不止肝臟,隨著病情發展,可累及全身“脂肪肝不到最後一刻不會發作,但是一旦到了最後一刻,也就晚了!”脂肪肝的脂肪是堆積在肝細胞內的,對肝臟而言,它容易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會發生肝功能衰竭和肝癌。肝臟一步步受損的同時,也會逐步累及全身:① 肝臟解毒功能下降,會引起機體免疫力的降低;② 脂肪肝可加重胰島素抵抗,進一步加重糖尿病;③ 脂肪肝患者中發生慢性腎病的風險是常人的2-3倍;④ 非酒精性脂肪肝,易導致血脂異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脂肪肝可不是“胖子的專利”,其誘發因素遠不止營養過剩這麼簡單!二、脂肪肝不是胖子的專利,5大誘因需早知 50歲的陳先生平常很注重自己的健康,為了躲避“三高”的襲擊,近幾年來一直以素食為主,連主食也都吃粗糧,身材也一直保持很好。但前段時間體檢的時候,卻診斷有中度脂肪肝!對此,醫生表示,肝細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轉運脂肪入血的能力減退,都能導致脂肪肝,而影響肝細胞這兩種能力的“兇手”卻有很多:1、營養過剩或缺乏高脂飲食、營養過剩、久坐不動是我們熟知的脂肪肝誘發因素。但為什麼長期吃素的陳先生也會得脂肪肝?缺乏營養!長期吃素,蛋白質的攝入就會減少,導致肝臟合成載體蛋白的“原料”不足,造成轉運甘油三酯的能力減弱,使得脂肪在肝內堆積。此時,不僅是脂肪肝,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腸癌等都可能會找上門。2、酒精酒精是肝臟的“第一殺手”。酒精主要在肝臟進行分解代謝,會對肝細胞造成毒性作用,導致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謝障礙,從而引起肝內脂肪沉積造成脂肪肝。一般來說飲酒越多,脂肪肝風險越大。若脂肪肝患者飲酒,更是會加速肝細胞纖維化和壞死,拉近肝癌的距離。3、藥物多數藥物,都要通過肝臟代謝,而“是藥三分毒”,藥物本身或在體內代謝的產物都可能會直接對肝臟造成損傷;此外,對某些藥物成分過敏等也易引起肝臟損傷,增加脂肪肝、藥物性肝炎風險。比如一些抗結核藥、抗腫瘤藥、皮質激素等。4、病毒性肝炎常見的病毒性肝炎有A肝、B肝、C肝。病毒在體內複製活躍會對肝細胞造成傷害,釀成慢性肝炎,而隨著肝臟的代謝功能下降,其分解代謝脂肪出現障礙,也易致使脂肪在肝細胞中堆積形成脂肪肝。另外,常見的B型、A型病毒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5、其它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近50%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因為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相對缺乏時,容易引發肝臟的蛋白、脂類等代謝紊亂,誘發脂肪肝。除了糖尿病,像甲亢、重度貧血、高膽固醇血症等慢性病患者,都可能存在脂質代謝異常的情況,發生脂肪肝的機率也更高。二、輕度脂肪肝也有癌變可能,三大報警信號需當心一般來說,我們正常的肝臟,脂肪含量是不超5%的;而脂肪含量在33%左右,就屬於輕度脂肪肝了;若達到66%,則屬於中度脂肪肝;當大於66%,則已經是重度脂肪肝了。而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肝臟的實際損傷程度和脂肪肝的輕、中、重程度並不成正比,因此不僅是重度脂肪肝會癌變,不少輕度、中度脂肪肝也存在直接癌變的可能!當出現以下三種信號時,則需警惕是不是脂肪肝找上門。1、脖子變粗從後面第七頸椎(脖子後面最鼓的地方)的上緣,測量到喉結的下緣。測量時要注意上臂自然下垂,身體放鬆。若女性>35cm;男性>38cm,要小心脂肪肝。2、蜘蛛痣“蜘蛛痣”是以一個點為中心,四周發散紅血絲,常發生在人身上或臉部,當用手輕輕按壓時,紅痣會消失,鬆手後又出現。3、肝掌若手上大小魚際發紅,尤其是出現點狀的紅,也可能是脂肪肝。另外,除了上述3大特殊症狀,脂肪肝患者還可伴有長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脹、失眠多夢、驚恐焦慮等現象。40歲以上的、有糖尿病史或長期酗酒的、有肝硬化或是肝炎的,或者是肝炎病毒攜帶者、有肝癌家族史的,都屬於肝癌病變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檢查肝臟。 三、三步逆轉脂肪肝想要甩掉危險的脂肪肝,做好以下三步是基本:1 、護肝臟的營養素①蛋白質肝的再生功能主要依靠蛋白質,因此,適當多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能夠促進肝臟再生、修復,起到預防和緩解肝臟病變的作用。像牛奶、起司及其製品、魚、瘦肉等富含優質蛋白。②維生素C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現已有研究證實,適量攝入維生素C有助於清潔肝臟,減少脂肪沉積,甚至還有助於預防肝硬化。日常的果蔬如鮮棗、奇異果、芹菜、菠菜等中都有較豐富的維生素C。2、飲食原則①碳水“121 ”早餐吃相當於1兩米飯的碳水;午餐吃相當於2兩米飯的碳水;晚餐吃相當於1兩米飯的碳水。1兩米飯大約能提供13克的碳水化合物,但50克的米飯很難填飽肚子,因此可以選擇用蔬菜、穀物來代替,提供相同的碳水,卻可以吃得更多。②低脂“1+1 ”【肉類的選擇】脂肪肝患者也可以吃肉,純素食不但不利於病情的控制,反而易導致營養不良,引起更多的並發症。但吃肉需記住兩個標準:*選擇低脂肉,如魚、蝦、雞肉、豬里脊等;*攝入的蔬果比例大於肉類(肉類每天進食不超過150g )。【科學用油】脂肪肝患者也要科學補充健康的油脂,日常應選擇攝取單不飽和脂肪酸,其能增加膽固醇的排出,並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因此日常用油可以選擇橄欖油、玉米油、亞麻籽油等植物油;而豬油、牛油、黃油、植物奶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則要少吃。(每日用油不超過25~30克。)本文摘自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
2019-11-24 養生.營養食譜
氣炸鍋料理 減醣快瘦
減重被認為是一輩子的功課,但透過工具、以及正確飲食,減重也可以減得很優雅、很輕鬆、很健康。減醣料理專家小魚媽和營養師張家祥和出一本「減醣快瘦氣炸鍋料理」,教民眾可以方便減重,不僅能夠健康吃,也能不動腦自然瘦。小魚媽表示,因為工作關係,採用低碳減醣飲食方式,用氣炸鍋料理,不僅可以吃飽,只要把食材準備好,設定好溫度與時間,還能簡單做其他的家務,一舉數得;她也提供她的減醣心得,盡量選擇食物的原型,成分愈單純愈好。使用氣炸鍋方便烹調的一種方式,她舉例,想吃炸物,可以利用雞胸肉以原味優格醃漬,最後沾上無糖燕麥片,只要刷上少量的橄欖油,放進氣炸鍋,這樣進入氣炸鍋,一分的總熱量也才388大卡,既可滿足想吃炸物的想法,再控制體重的過程中,也能獲得口慾上的滿足,同樣的烹調方式,也能換成魚片、花枝,做口味上的變化;若沒有優格,也可以用蛋汁取代。此外,蔥蒜杏鮑菇也很簡單,杏鮑菇切塊,加上蔥蒜、以及胡椒鹽,進入氣炸鍋烹調,很快就一道料理上桌,這樣一道菜,總熱樣僅有92大卡,既有飽足感,且方便好吃,可以加一點辣椒配色用,如果不敢吃辣,可以買大條的辣椒,去除辣椒內膜與籽,泡水一下,可去除辣味;或者也可以加上青椒跟紅黃甜椒,顏色會更繽紛,增加美味視覺感。營養師張家祥表示,就算是減重也需要均衡飲食,建議50%至55%為碳水化合物、15%至20%為蛋白質、20%至30%為蛋白質作為飲食原則,亞洲人的主食就是米飯與麵包,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在血糖穩定的狀態下,不感到飢餓,任何食物都能吃,不應該偏廢,這才能讓減重持之以恆下去。蔥蒜杏鮑菇(氣炸鍋時間:2+10分鐘;180度)材料:杏鮑菇 150g、蔥 10g、蒜頭 10g、薑 5g、橄欖油 5cc、黑胡椒鹽 5g、辣椒 3g作法:1 杏鮑菇洗淨後切滾刀狀,蔥、薑、辣椒洗淨後切末,蒜頭去除薄膜後切碎。2 將蔥、薑、蒜、辣椒放入氣炸鍋內噴上少許橄欖油,180度氣炸2分鐘後取出。3 杏鮑菇繼續以180度炸10分鐘,完成後加入步驟2的食材,撒上黑胡椒鹽,即可上桌。醬燒蔬菜花枝(15分鐘;180度)材料:薑 5g、辣椒 3g、米酒 5cc、醬油 10cc、水 15cc、花枝 150g、紅黃甜椒 15g、玉米筍 15g、 秋葵 20g、西洋芹 10g、青蔥 5g作法:1 把花枝的皮和膜去除乾淨,把硬殼拿掉,內臟去除、洗淨後切小塊。2 玉米筍、甜椒、西洋芹、秋葵洗淨後切小塊。3 青蔥洗淨切段,辣椒和薑洗淨切絲。4 把蔥段和辣椒絲、薑絲放入碗中,加入米酒、醬油、水,混合成醬汁。5 取一耐熱容器,將所有食材放入氣炸鍋內,以180度氣炸15分鐘即成。優格燕麥炸雞(氣炸鍋時間:6+7分鐘;190度)材料:雞胸肉 125g、燕麥片 50g、白胡椒粉 5g、無糖原味優格 50g、橄欖油 5cc作法:1 雞胸肉洗淨,用廚房紙巾吸乾水分、切條狀後放入碗中,加入白胡椒、優格醃10分鐘。2 醃好的雞肉沾取燕麥片,噴上一點橄欖油。3 取一耐熱容器,刷上一點橄欖油,將步驟2的雞胸肉放入,190度炸13分鐘(6分鐘後翻面),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