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機能低下
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前方,喉部下方,分為左右兩葉,形狀就像一隻蝴蝶,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掌管體內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等功能。一旦甲狀腺素分泌不足,基礎代謝率變慢,就是甲狀腺機能低下。
- 症狀: 嗜睡 心跳變慢 畏寒 皮膚粗糙 體重增加 水腫 便秘 昏迷 疲倦
- 併發症: 低血鉀麻痺 骨質疏鬆 記憶力衰退 心臟衰竭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前方,喉部下方,分為左右兩葉,形狀就像一隻蝴蝶,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掌管體內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等功能。一旦甲狀腺素分泌不足,基礎代謝率變慢,就是甲狀腺機能低下。
甲狀腺結節為常見的甲狀腺疾病,絕大多數為良性,約有5%是甲狀腺癌。
更年期指的是女性月經停止前後這段時間,約在45-52歲之間,期間卵巢功能逐漸減退,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婦女身、心理都有可能受到影響。最主要的症狀包括熱潮紅、心悸、失眠、全身痠痛、關節疼痛…等。此症候群持續時間約為4年,然而也有人的症會持續長達10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國內35.5%已停經婦女曾出現更年期障礙,國健署並設有「更年期專線0800-005107」,供為症狀所苦的女性及家屬諮詢。
從胃任一部位發生癌變,長出來之惡性細胞的腫瘤都被稱為「胃癌」,包括腺癌、淋巴癌、惡性肉瘤等,不過由胃黏膜腺體細胞長出的腺癌佔了絕大多數,因此一般通稱胃癌指的就是胃腺癌。
肺泡蛋白沉積症是發生於肺部的罕見疾病,每百萬人中僅有約6-7人會罹患此疾病。其疾病特徵為肺部中累積大量的脂蛋白,這些脂蛋白是一種表面張力素,當肺部的巨噬細胞沒有辦法將其清除時,就會導致過量脂蛋白沉積而發病。約有1/3肺泡蛋白沉積症患者屬於無症狀患者。
感染性角膜炎主要是因為細菌、黴菌、病毒、微小孢體等病原體入侵眼睛引起,70%與戴隱形眼鏡未做好清潔又接觸到受汙染的水有關。 另外,眼睛不小心被外來物質噴到,例如泥土、植物,也可能造成角膜潰瘍。 角膜炎也是屬於一些特定職業特有的職業疾病之一,例如因電焊及紫外燈發出B段紫外線(UV-B)引起的職業性光照性角結膜炎;還有一些病人是因自體免疫疾病引起角膜發炎,需類固醇治療。 角膜炎會引發眼睛紅,疼痛,以及出現流眼淚和過多眼睛分泌物,同時也會造成視力模糊與畏光,眼睛感到有異物感,嚴重則會造成視力下降
扁桃腺是由淋巴組織組成,位於口咽的兩側。扁桃腺炎即是指扁桃腺及淋巴組織有發炎現象,分為急性與慢性扁桃腺炎。急性扁桃腺炎較常見,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若治療不當或反覆感染即會變成慢性扁桃腺炎。
青光眼主要是由於眼球內壓力(眼壓)上升而引起的。位於眼的前方是前房,有一種清澈的分泌液(眼房水)不停的流入,再經由前房角流出,假若眼房水的流動遇上阻塞,眼壓會上升,就可能會導致視神經永久性的破壞。 青光眼從早期單純的認為是急性或長期眼壓升高導致視覺功能受損,到近年來終於確認青光眼是個多樣化的視神經病變,難以單純用眼壓的升高作為發病的原因。 因為在實際病例中可以發現,有此人眼壓雖在正常範圍內,但仍可能有青光眼的視神經病變,有些人眼壓偏高,卻未必會有青光眼,因此目前醫界一致認同的定義是青光眼為一群不同原因的疾病組合,他們的共通點是具特徵性的視神經病變同時伴隨有典型的視野缺損,而眼壓的升高是青光眼的危險因子之一。
過敏性結膜炎主要是由過敏原或刺激物引發過敏反應所引起,常發生的部位在眼瞼與結膜,上面具有許多肥大細胞(Mast cell),當受到常見的過敏原例如:花粉、灰塵和黴菌,就會刺激肥大細胞上表面的免疫球蛋白E(IgE)引發後續一連串的免疫反應,會導致病人感受到眼睛搔癢難耐、眼瞼充血等過敏症狀。過敏性結膜炎主要可分為兩種大類型: 1.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這類型的過敏性結膜炎與季節性過敏有關,常發生在春季和夏季,少見在秋季。主因是接觸大自然的花粉、花草或其他空氣傳播的過敏原,接觸後引起急性的過敏反應,導致眼睛癢,結膜和眼皮等處也會出現水腫,因此引起過敏性結膜炎,一般多在一天內緩解。 2.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常年型全年持續存在,主要由動物皮屑、灰塵和黴菌孢子等室內過敏原所引起,有時隱形眼鏡也會導致,這類的過敏原大多長久存在,經年累月的慢性刺激因而導致過敏性結膜炎。病人多半會眼睛癢和異物感,檢查多半會有結膜充血或水腫,嚴重時結膜也會出現乳突狀凸起等較為嚴重的發炎反應 另外三種眼科疾病也是免疫相關引起的結膜問題,引起的問題更為嚴重:異位性角膜結膜炎、春季性過敏性角結膜炎和巨乳突結膜炎就有可能傷害角膜,引起較為嚴重的後遺症。過敏性結膜炎一般可以使用冰敷、人工淚液沖出過敏原,藥物或發炎物質來緩解過敏症狀。最核心的問題,仍是避免接觸過敏原。 ★本文共同審稿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角膜科研究醫師 潘立岩
人體有兩個腎臟,約拳頭大小,位於後腹腔脊柱的兩旁,主要與人體排泄有關。一般所指的腎功能,泛稱腎臟清除身體代謝後所產生廢物與維持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的能力。 當腎臟的正常功能因某些因素逐漸減損,腎功能逐步下降,這個持續發生的過程就可以稱為慢性腎臟病。如果當腎功能嚴重下降,來到慢性腎臟病第5期,伴隨出現尿毒的症狀,就可能需要洗腎(透析治療)或接受腎臟移植。 根據《2012 KDIGO臨床治療指引》建議,慢性腎臟病(CKD)的定義為腎臟結構或功能出現異常,且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臨床上可用這些項目檢查: 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簡稱為GFR)低於60 ml/min/1.73m2 。 尿液出現微白蛋白尿,定義為白蛋白與血清肌酸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 30 mg/g(或者≥ 3 mg/mmol)。 尿液檢查出現異常沉積物 。 影像學顯示有構造異常 。 腎臟有組織學異常 。 腎小管疾病所造成的電解質及其他異常。 有腎臟移植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