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搜尋
食欲不振
共找到
137
筆 文章
-
-
2020-07-04 癌症.肝癌
治療晚期肝癌 長庚質子併免疫療法
60多歲的林先生兩年前體重驟降,腹瀉、食欲不振,體重一下子掉了8公斤,但他自認身體硬朗,不願就醫。家人苦勸下,兩年後終於就醫檢查,發現原來體重驟降等徵兆竟與肝癌有關,一確診就是肝癌晚期,癌細胞已轉移肺部。為了提高存活率,他接受質子併免疫治療,8個月後肝臟腫瘤消失。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侯明模表示,林先生被檢查為肝癌後,先接受化學栓塞治療,但效果不彰,病情持續惡化,轉診至林口長庚時,肝癌已經轉移,為了幫助患者消滅肝癌,決定先接受質子治療,縮小肝腫瘤,再配合免疫療法。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主任張東杰表示,以質子治療搭配免疫療法治療晚期肝癌,過去三年,該院總計收治25例,控制率達八成,患者存活率也提升。侯明模說明,免疫治療搭配精準控制能量深度的質子射線,對晚期或較大腫瘤、肝功能稍差的患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林口長庚自2015年底開始啟用質子治療,從接受質子治療的600多位肝癌病患成功經驗發現,由於質子具有精準的特性,病患治療後兩年內肝癌局部控制率達94%。對於比較棘手、大於5公分的肝癌,控制率亦可達到93%;但大的腫瘤有比較嚴重的皮膚及腸胃道的副作用。對於腫瘤第四期、較大腫瘤、肝功能差及年紀較大等不能進行其他治療的病人,可考慮接受質子治療。侯明模呼籲,肝癌晚期也不要放棄希望。
-
2020-06-21 養生.抗老養生
夏至陽氣旺 養生宜晚睡早起 綠豆薏仁最消暑
【記者陳惠惠╱報導,出處/2009-06-20聯合報健康版】(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夏至,溽暑逼人,但中醫師提醒,夏至是陰陽之氣消長的轉捩點,此後陰升、陽降,人的脾胃能力跟著走下坡,這時再吃冰冷食物,胃腸易因無法消受而腹瀉。夏至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這一天也是陽極之至,簡單講,就是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的日子,接下來,陽氣就要慢慢消退,陰氣滋生,別誤以為天熱,就可以放心吃冰冷食物。疰夏是炎炎夏日常發生的病症,起因於氣虛體熱,暑會傷氣,體虛的人容易出現胸悶、心煩、體倦、汗多,以及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等症狀,有時還會有低熱表現,要補氣去熱。飲食上,因為汗流得多,張家蓓建議,可以常吃帶有酸、鹹的食物,像是酸梅湯,除了補充電解質,酸能固表止汗,汗自然就不會流那麼多。但她也提醒,夏天酸梅湯最好是常溫喝,可別加太多冰,以免胃腸吃不消而拉肚子。若真的抗拒不了冰品的誘惑,午時到未時間,趁日正當中,可以喝一些冰水或西瓜汁消暑氣。除了靠冷氣、冰品等外力對抗暑氣,嘴裡猛喊熱,只會熱上加熱,讓心情更為煩燥,調息靜心,透過調整呼吸讓心神安靜,自然不會覺得那麼熱了。夏天最好的食物就數綠豆與薏仁。綠豆能去熱,薏仁可去濕,夏天適合喝一些湯湯水水的東西,像是肉汁、羹麵等,補充水分。許多民眾怕熱,尤其是汗流浹背後全身濕黏,更難受,總是儘可能窩在冷氣房涼快。但對講究四時陰陽的中醫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規律;夏天「養長」之道就是配合日光時間晚睡早起,適度曬太陽、運動。老是不出汗,身體可是會悶出毛病,入秋後,濕疹、過敏性皮膚炎等皮膚病症就會找上身。「夏至」食療及茶飲●鯽魚粥:材料及做法:3到4兩重的鯽魚與粥同煮,加入些許鹽巴調味。功效:鯽魚利水,夏天喝粥有透發功能,可以幫助排汗。●荔枝粥:材料及做法:荔枝、蓮子各10到15顆,長約五公分的山藥。荔枝先去殼、去子,再與山藥、蓮子一同熬粥,放入少許冰糖調味。功效:可以清心火、除煩,適合心火過旺,因為煩躁睡不著覺的人,也能治療老人家夏天腹瀉,健脾胃。(資料來源╱張家蓓醫師)●荷葉小米粥:材料及做法:荷葉1張,薏仁、小米、綠豆各一兩,熬煮成粥後食用。嫌淡而無味的人,可以加入少量黑糖。功效:荷葉、薏仁可以清暑利濕,綠豆則有清暑解毒的功效,小米有助於安神,適合各種體質食用。●魚腥草茶:材料及做法:魚腥草兩錢,煮水後飲用。功效:清熱解毒及去濕。(資料來源╱楊素卿醫師)
-
2020-06-18 科別.心臟血管
83歲嬤稱「心臟掉到肚子」 發現棒球般大腹主動脈瘤
新竹一名83歲從20年前開始就一直覺得「心臟掉到肚子」,腹部總是感覺得到心跳,但因無任何不適症狀,就沒有就醫檢查,直到最近常頭暈才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部長林圀宏,與醫師聊到此事,確診是「腹主動脈瘤」,透過「主動脈套膜支架放置手術」,阿嬤3天就出院,恢復正常作息。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表示,阿嬤的腹主動脈瘤非常巨大,約棒球大小,一般大於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需手術處理,恐有破裂致死的危機,必須積極治療。心臟團隊為阿嬤進行手術時,運用舒眠麻醉避免氣管插管帶來的不舒服,且僅以兩處0.5公分的微創傷口,取代傳統需要開腹、大傷口造成病患不舒服的手術。翁啟峰指出,當主動脈進入腹腔後則稱為腹主動脈,當血管逐漸老化退化、或有感染、發炎、結締組織疾病,造成血管壁變形膨大,便形成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隔著肚皮,跟著心臟一起跳動,才讓阿嬤感覺「心臟掉到肚子」。翁啟峰表示,年紀大於65歲、有吸菸、或是有高血壓、高血脂、感染及發炎,或是有家族史的人是屬於高危險族群者,較易得到此種疾病。大部分的病人沒有明顯症狀,倘若發現腹部不適、食欲不振、腹痛、背痛或腰痛就要儘速就醫。翁啟說,傳統腹主動脈瘤的手術需在腹部劃上約30公分的傷口,才能將主動脈膨大處切除後置換一段新的人工血管,病人必須面臨手術傷口大及開腹後常衍生的腸胃道沾黏及傷口癒合等問題。而「腹主動脈支架置放術」,則從兩側鼠蹊部約0.5公分的傷口,將外嵌有金屬支架的人工血管由股動脈,直接放置腹主動脈及兩側腸骨動脈固定,心臟送到腹部的血流便局限在人工血管內,避免持續衝擊已膨大且變薄的血管內壁,造成日後破裂的風險,整個手術過程不僅傷口小,風險低術後恢復快。
-
2020-06-12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6個不尋常的新冠肺炎症状
2020年5月7日美國科學家雜誌(The Scientist)知名記者克萊爾·賈維斯(Claire Jarvis)報導了一則新聞,內容提到愈來愈多不尋常的新冠肺炎症狀在病人身上被發現,於是醫學界不得不對這個新出現的疾病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首先,在疾病的初期,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把發燒(fever)、咳嗽(cough)、和呼吸急促(shortness of breath)列為新冠肺炎的標準症狀。但該機構隨後發現到,反復寒顫(repeated shaking with chills)、肌肉疼痛(muscle pain)、頭痛(headache)、咽喉痛(sore throat)、以及嗅味覺喪失(loss of taste or smell)【註1】,也都可以是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症狀。隨著全世界以驚人的速度增加感染人數的同時,醫學界也觀察到更多不尋常的症狀,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該疾病的症狀表現和患者的年齡、種族、體質都有一定的關聯性。雖然有的症狀相當少見,甚至有些症狀還不確定是否直接就和新冠病毒有關,但小心謹慎總是上策。6個不尋常的新冠肺炎症狀1.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2020年5月4日,紐約市衛生局發出警告,有15名年齡在2到15歲之間的兒童,因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住院治療,懷疑可能與新冠肺炎有關,衛生局描述的症狀類似於中毒性休克(toxic shock)和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的混和型。全部15位兒童都有發燒,其餘症狀尚有皮膚紅疹(skin rashes)、腹部疼痛(abdominal pain)、紅眼睛(red eyes)、和嘴唇破裂(cracked lips)等等。這些小孩的PCR核酸測試有些呈現陽性(4人),大部分卻呈現陰性(11人)。另外,在抗體檢測部分,有6位兒童呈現陽性,表示確實感染過新冠病毒。根據義大利的統計,兒童罹患新冠肺炎後出現多系統發炎的比例很低(約千分之一),因此在疫情初期除了沒有注意到這種出現在兒童身上的罕見症狀外,也不確定是否和新冠病毒有關,但因為出現這個症狀的有些兒童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必須特別注意。最近在英國就有一位14歲男孩因為多系統發炎而死在伊芙莉娜倫敦兒童醫院(Evelina London Children,s Hospital),全英國目前約有75~100位的兒童因為此症狀而接受治療中。2020年5月13日義大利貝加莫省(Bergamo)帕帕喬瓦尼第23醫院的兒科主任丹蒂加教授(Lorenzo D,Antiga)發表在柳葉刀的文章證明多系統發炎症狀和新冠病毒高度相關,因為該城市過去5年來,每三個月僅有一名兒童出現此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症狀,而自從新冠病毒爆發後,每個月飆升至10位兒童出現此症狀,足足暴增了30倍。川崎症主要影響五歲以下幼童(infants),會導致急性全身性血管發炎,雖然急性死亡率不高(0.03%),但會導致後天性心臟病(原本20~25%),適當的治療可以預防潛在的致命性冠狀動脈瘤(降低到5%),目前產生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應該是被外來物感染後的免疫系統過度發炎反應所造成的。這次新冠病毒所導致類似川崎症的病例大幅度增加,卻是大部分來自學齡兒童(schoolchildren),而非來自嬰兒。自從第一個病例在英國報導以來,在美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瑞士相繼又出現了相當多的病例。2.中風和血栓(Strokes and blood clots)科學家已經觀察到新冠肺炎和血管栓塞之間的關聯性【註2】,即使在醫學界認為是血管栓塞低危險的患者中也會因為感染新冠肺炎之後造成血管栓塞,特別是白種人。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最新報告中,研究人員描述了紐約市5名年齡在33歲至49歲之間的患者,他們因新冠肺炎入院時有嚴重的中風症狀。其中只有一個病人有中風病史,其他都沒有。另外,4月份在《血栓研究》期刊中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荷蘭加護病房中有高達31%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血栓併發症”。另外,除腦部血管會阻塞外,肺部血管也不例外,愛爾蘭醫生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導致肺部「數百個小阻塞」。這些血塊阻塞當然會損害肺臟功能,發生呼吸困難,導致血液中氧氣飽和度降低,許多器官承受低氧壓力,最終導致器官衰竭並死亡。2020年5月7日,美國西奈山醫院的心臟科主任法斯特醫生(Valentin Fuster)於《美國心臟病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發表了一篇論文,抗凝血藥物可以減少新冠患者體內的血栓形成(clotting),增加患者的存活率。這項研究顯示抗凝血藥物可能在新冠肺炎照護上扮演重要角色,可讓患者免於發生新冠肺炎的致命症狀,包括心臟病(heart attack)、中風(stroke)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目前歐美醫界已經開始給予新冠病患預防性的抗凝血劑。3.新冠腳趾(COVID toes)新冠肺炎感染竟然會在腳趾頭出現類似凍傷的紅色或紫色的發炎性局部水腫,而且是好幾個指頭在一隻腳上或兩隻腳都有,尤其是好發在健康的年輕人(young adults)和十幾歲青少年(children teen)身上,病患主述相當疼痛,而且會有灼燒感和癢的感覺,皮膚科醫生建議,如果發現有新冠腳趾症狀的人,就算沒有其他新冠肺炎症狀,也應該進行新冠病毒篩檢。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皮膚科的福克斯醫生(Lindy Fox)說,每年到了寒冬,她通常會遇到4~5位的病人因為手指或腳趾頭凍傷來看診,可是這陣子新冠肺炎爆發,明明在春天接近夏天,熱得要命,卻有幾打的人跑來看凍傷,而且全都說這輩子從來沒有凍傷過。不光是福克斯醫生,在波士頓麻州綜合醫院負責遠程醫療診所(Telemedicine clinic)的全球健康皮膚科主任弗里曼醫生(Esther Freeman)說,她的門診幾乎都是來看腳趾頭的,因為腫起來,會痛,又不知道為什麼,病人多到她認為應該專門開一個腳趾頭門診,一點也不誇張。過去已知病毒感染就可能會引起小血管發炎,導致類似的凍傷的紅紫色水腫,專家認為這就可以用來解釋新冠腳趾的發生原因。所幸這樣的症狀會在1~2周後消失,病人並沒有出現生命危險。目前正在邀集有這樣症狀的病人,進行持續性的PCR篩檢,以便了解症狀與病毒存在之間的關係。由於新冠病患有時也會服用多種藥物,所以當出現新冠腳趾的症狀時,也要能鑑別診斷出到底是藥物引起的,還是新冠病毒引起的。4.沉默的缺氧(Silent hypoxia)呼吸困難是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但也有許多輕症患者完全沒有抱怨呼吸困難或急促,可是等到第一次就醫時,醫生才發現病人已經嚴重缺氧。新罕布夏州里托鎮地區醫院急診室列維坦醫生(Richard Levitan)說,有些病人第一次到達醫院時,他的血氧含量就低於50%,遠低於正常人的95~100%之間,而只要低於90%就屬異常。照理說患者應該已經神智不清,甚至昏迷不醒才對,但病患自己卻完全察覺不到,還能繼續跟門診護理師聊天,等到醫生看到X光片發現病患已有嚴重肺炎,甚至某些病患需要人工呼吸器維生,這種狀況醫學界稱之為「沉默的缺氧」。因此,醫生建議在家隔離的輕症新冠患者,應該使用小型的血氧檢測儀(留在美國定居的潘老師同學說,美國的網站上都有在賣),監測血氧濃度,避免憾事發生。科學家目前也正在加緊腳步,研究為什麼新冠病毒會導致這種異常的沉默缺氧。另外,急診室醫生建議,所有已經診斷出新冠肺炎的住院患者,不論病人有沒有抱怨呼吸困難或急促,在入院後的前14天內,每天都要使用脈搏血氧儀,以定期檢查他們的氧氣水平。他們還建議所有咳嗽,疲倦和發燒的疑似病人都應進行脈搏血氧儀監測,即使他們尚未進行病毒檢測,或者是他們的拭子檢測呈現陰性,因為這些檢測的準確率並非100%。通過這樣做,就可以在肺部損傷嚴重之前就識別出並及早治療,就可以降低美國目前的死亡率。 5.腸胃道問題(Gastrointestinal issues)2020年4月份,加州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胃腸病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針對116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發現總共有32%的人出現胃腸道的症狀,其中包括食欲不振(22%)、噁心嘔吐(22%)、和腹瀉(12%)。已知新冠病毒會利用人類的ACE2受體來感染人類細胞,因為ACE2在胃腸道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廣泛分布,所以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在感染新冠肺炎之後,會出現腸胃道的症狀。當有腸胃道症狀時,用PCR測糞便的樣本時,就應該會呈現陽性,與沒有腸胃道症狀的人相比,體內清除病毒的時間會比較長,而且由於營養吸收較差、食慾不好,要特別注意營養補充。研究人員表示,在他們目前的患者中,所有患者都是在出現胃腸道症狀之前,先出現呼吸道症狀,而目前尚未發現患者在出現呼吸道症狀之前就出現胃腸道症狀。因此,如果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患者,緊接著又出現了腸胃道的症狀,就大大提高了患者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但相反的,如果你只是單純的腸胃道症狀,就不要自己嚇自己,以為是新冠病毒,窮擔心。6.譫妄症(Delirium)譫妄症是一種急性專注力及認知功能障礙的病症,在老年人中,有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伴隨著“迷失方向”和“感到困惑”的症狀。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羅傑斯醫生(Jonathan Rogers)表示因冠狀病毒而住院治療的重症患者,出院後約1/3的人出現譫妄症、意識模糊、和躁動等的精神疾病,他在醫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中,針對SARS和MERS兩種冠狀病毒的病人進行了回顧型研究,發現確實有這樣的傾向。但目前針對3550名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尚未出現精神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洛桑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在《瑞士醫學雜誌》中發佈了用於診斷老年新冠肺炎的臨床指南。他們強調老年人得新冠肺炎的常見症狀包括發燒、胃腸道疾病、跌倒、以及譫妄症。另外,老年患者的尿路感染和譫妄症之間的關聯性也需要加以注意。【註1】嗅味覺喪失是新冠肺炎患者大腦被感染的警訊。【註2】大量血管阻塞是白人新冠肺炎死亡原因之一。
-
2020-06-10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苦瓜糖尿病患、肥胖者皆宜 但不想「吃苦」的請這樣挑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苦瓜是苦寒的食物,但沒有毒性,正因為它苦寒,夏天特別適合食用。研究發現,苦瓜還有類似胰島素的功能,可以讓血糖變得比較低,而且,還能抑制脂肪被吸收。因此,苦瓜很適合糖尿病患食療,怕胖的人也可以適度吃點苦瓜。【記者陳惠惠、周小仙╱報導,出處/2008-06-16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苦瓜原產於熱帶亞洲,又叫做錦荔枝、癩瓜、癩葡萄,台灣原有野生種苦瓜已超過百年。在阿美族原住民部落,野生苦瓜被當成野菜,不只是果實,嫩莖葉也常熱炒、煮湯後食用,或作為沙拉。苦瓜的苦味來自它的苦瓜素,不愛「吃苦」的人往往敬而遠之。但有趣的是,當苦瓜跟其他食物一起烹煮,苦味並不會「傳染」給其他食材,因此有「君子菜」的美名。近年來掀起的生機飲食風潮,則讓苦瓜鹹魚翻生,廠商也嘗試開發不少相關保健食品。醫生說糖尿病患、肥胖者 皆宜萬芳醫院中醫科主任李靜姿:苦瓜是苦寒的食物,但沒有毒性。正因為它苦寒,夏天特別適合食用。從中醫角度來看,苦瓜的苦可以清火通便、養陰,有些人夏天胃火旺,會覺口苦、牙齦腫痛、便秘、小便濃黃、肚子不舒服,或眼睛紅腫等,這時候最適合吃苦瓜,或喝苦瓜茶,可以清熱去暑,還有促進食欲跟幫助消化。有研究發現,苦瓜還有類似胰島素的功能,可以讓血糖變得比較低,而且,還能抑制脂肪被吸收。因此,苦瓜很適合糖尿病患食療,怕胖的人也可以適度吃點苦瓜,除了抑制脂肪吸收,它的熱量也很低。腸胃虛寒易瀉的人 少吃另外,有些人認為苦瓜有美白功效,可能是因為它含有不少維生素C的緣故,但目前還找不到苦瓜美白的具體證據。但對會長痱子的人,可以將苦瓜切片,塗抹在痱子處,一天擦一次,有助於消除痱子,苦瓜葉煮水後洗澡,效果更好。苦瓜雖然有上述好處,但因它苦寒,腸胃虛寒、容易腹瀉的人最好少吃一點,就算是用來降火氣,也不要吃過量。心煩易怒、沒食欲 該吃要降低苦瓜的苦寒,煮熟後食用是一個方法,但改善有限。喜歡吃苦瓜的人,可以以排骨、雞肉跟苦瓜燉煮,豬肉不燥不寒,雞肉則偏向溫性,都可以中和苦瓜的寒性。夏天容易食欲不振的人則可以吃一些苦瓜炒豬腰,也可以清熱退火;苦瓜跟200公克牛肉片以大火快炒,由於牛肉屬性較燥熱,夏天食用可能清肝退火,還能幫助排便。至於容易口苦心煩、發脾氣的人跟食欲不振的人,可以喝苦瓜蛤蜊湯或苦瓜湯,都有幫助。營養師說維生素C含量多 抗氧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師陳淑美:苦瓜的維生素C、B1含量都很多,尤其是最近幾年研發出的新品種苦瓜,維生素C含量愈來愈高,有些品種,每100公克苦瓜含有的維生素C超過80毫克,有的甚至更高,遠多於一般苦瓜品種的30毫克,具有抗氧化能力。雖然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頗高,除非生食,一經加熱後很容易遭破壞。從營養師觀點來看,維生素C主要來源還是來自水果,蔬菜的最大長處則是纖維。苦瓜炒鹹蛋 留意鹹蛋量除了維生素,苦瓜裡還含有一種類似胰島素的物質,有些人稱為苦素三帖混合物,也有人叫多P,實驗發現,這種化學物質可以讓血糖降低。不過,苦瓜裡含有70多種混合物,目前仍無法確定究竟是那一成分發揮功效。有糖尿病、血糖偏高且不怕「吃苦」的人,可以適量吃些苦瓜,但該服吃的治療藥物千萬不能偏廢。雖然苦瓜是不錯的食材,適合炎炎夏日食用,但體質虛寒的人可別多吃,而且最好煮熟後再食用。至於腎臟病患,最好汆燙後食用,減少鉀的攝取量;抵抗力差的人最好少吃生苦瓜或苦瓜汁。此外,苦瓜炒鹹蛋雖然味美,但要留意鹹蛋量,以免吃進過多的鈉。苦瓜挑選、處理小撇步:外觀:最好挑選表皮光亮飽滿,沒有病斑、傷疤,表皮凹陷乾掉的苦瓜比較不新鮮。裂果:白裡透出橘黃的苦瓜偏熟,口感較甜,但也較為軟綿,不適宜涼拌,可以滷、做苦瓜醬或苦瓜露。色澤:愈綠、愈嫩的苦瓜通常愈苦。喜歡「吃苦」的人,可以挑選體型較小、果皮較綠、果瘤較小粒的苦瓜,不喜歡苦味重,則可以挑選大白苦瓜。切好的苦瓜:可用少許鹽醃漬,或是汆燙、冰鎮後再料理,可以減輕苦味。(諮詢╱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全中和)
-
2020-06-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熱門新冠研究APP數據 感染最佳指標在人體這幾處
麻省總醫院(MGH)和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引用ZOE公司開發的病患症狀手機軟體數據發現,大多數新冠病毒測試呈陽性者最常見的症狀是喪失味覺和嗅覺,約占65%。ZOE公司開發的「新冠症狀研究(COVID Symptom Study)」軟體收集使用者基本信息和健康背景,會每天詢問使用者情況,如果感覺不舒服,會進一步詢問症狀。在3月下旬推出後就大受歡迎,截止5月底在美國和英國已有370萬人使用。MGH和倫敦國王學院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研究使用了約1萬8000名已確診新冠肺炎參與者數據,發現患者最常見症狀為味覺和嗅覺損失,而最能預測感染的一組症狀為喪失味覺和嗅覺,加疲勞、持續咳嗽和食欲不振。研究者將這一模型應用到超過80萬名沒有接受過新冠測試的參與者,並確定其中約4萬人可能感染了病毒,占約5%。
-
2020-05-22 新聞.健康知識+
水腫、痰多…大雨狂下濕氣太重?看身體10大訊號自我檢測
梅雨季節濕答答,你是否經常感到頭部悶脹、四肢沉重無力、全身浮腫、提不起勁?當心,可能是「濕邪」上身。「濕」是中醫理論裡的外感「六淫」之一,《內經》中記載,「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中醫認為,自然界中的6種氣候變化過度,是引發疾病的外來因素。 莊雅惠中醫診所院長莊雅惠指出,「濕」是大自然的大氣,太過激烈,就會成為外來病氣;且「濕」不只存在於環境中,也可能是內生濕氣,尤其先天體質氣虛的人,代謝不佳,一旦脾的運化功能出問題,水分未進入細胞內液,就會在體內滯留、堆積濕氣,產生不適症狀。 此外,偏好生冷飲食,或居住在多雨潮濕地區,也容易誘發與「濕」相關的疾病。 濕氣檢測指標:重、脹、腫 當體內濕氣過重,會出現「重、脹、腫」,並隨著濕氣困滯在不同的部位,引發各種相應的不適症狀。想了解自己體內是否濕氣太重?中醫師建議,可從幾個身體訊號去檢視。 1.頭重悶脹濕氣會令人覺得頭部昏沉,好像戴了一頂安全帽,起床後頭暈目眩。中醫說「濕重如裹」,意思就是濕氣太重、有如緊緊包裹著濕毛巾般悶脹難受,睡了一整夜,卻沒有神清氣爽的感覺,打不起精神來。 2.咳嗽、痰多明明沒得感冒,卻老是有痰排不出,一直想咳嗽清喉嚨,這也是濕氣重的表現。如果是寒濕型會呈痰白,濕熱型則痰黃。 3.皮膚發疹當濕氣透過皮膚排出,會造成腫起、瘙癢,起丘疹、水泡等反應,通常會從手、腳開始蔓延,伴隨強烈瘙癢感,易反覆發作。濕疹不紅屬「寒濕型」,濕疹且紅則為「濕熱型」。 4.女性白帶多女性若體內濕氣重,易有白帶多的困擾,甚至感染有異味及瘙癢。 5.顏面、四肢浮腫明明吃的不多,卻容易發胖,整個人看起來鬆軟水腫,尤其早上起床後,臉部、眼皮浮腫,很難消退。用手指掐小腿,皮膚會留下壓痕,過一陣子才浮起來。 6.舌苔厚膩、有齒痕中醫認為「舌是外露的臟腑」,舌猶如臟腑的鏡子,可反映身體狀況。刷牙時不妨觀察一下舌頭,健康的舌頭呈現潤澤感的淡紅色,舌面有一層薄白乾淨的舌苔。一旦體內太濕,舌頭會腫大,碰到旁邊的牙齒,形成齒痕;同時,舌苔也會較厚 ,如果屬「寒濕」,舌苔為白 ,「濕熱」則舌苔黃膩。 7.食欲不振濕氣重的人容易食欲不振,或是才吃一點東西就腹脹,不餓時腸子也在叫(中醫稱為「腸鳴」),還伴有口渴卻不想喝水的現象。這些是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兆。 8.小便異常在濕熱的夏天,當體內濕氣過重時,小便往往量少、色黃濁。如果屬寒濕型,則會頻尿、色清、量大。 9.排便稀軟、黏膩濕氣若堆積在消化系統,水分太多,就會影響排便,造成腹瀉,大便稀軟不成形,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由於「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因此也有些人是大便黏膩,沖馬桶時不妨回頭看一下,如果大便黏在馬桶上很難沖掉,也是濕氣的表現。 10.四肢沉重濕邪如果來到四肢,會讓人覺得沉重,身上好像扛著重重的隱形包袱,有「手不能舉,腳不能抬」的無力感,關節甚至會腫脹疼痛。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代表你體內的濕氣已經太重啦!應盡早就醫對症治療,千萬別拖延,以免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原文刊登:.【自我檢測】濕氣太重?看身體10大訊號就知道延伸閱讀:.每天活得充實,把癌細胞累死!「人生在世真正的價值,是精神、態度、信念」.退休後想踏遍千山萬水...口袋裡卻沒有買一張車票的錢!中年後體悟: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進入空巢期,「老同學」很重要!懂得生命無常之後,是相聚的最好時刻
-
2020-05-14 養生.聰明飲食
天氣熱狂吃瓜果類消暑 醫提醒每天別超過兩份
冬天進補強化免疫力,夏天吃什麼促進健康?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科主任馮天祥認為,天氣熱最怕胃口差,夏季可吃瓜果類食物,消暑利濕保持好胃口,吃得下身體自然健康。馮天祥說,食欲不振導致營養不良,健康容易出問題,夏季顧腸胃首重飲食潔淨,留意食物新鮮度,其次是不可亂吃東西,冬季天氣冷,可以吃油膩一點禦寒,夏季的溫度、濕度都高,比較適合溫補,最好吃當令瓜果類消暑,每天不超過兩份,每份大概像拳頭大。台灣夏季盛產瓜果,絲瓜纖維豐富,大黃瓜和小黃瓜口感甘脆,都是當令的平價蔬菜。水果類的西瓜有三吃,果肉是水果,果皮又稱翠衣,削下洗淨後煮沸作為茶飲,果皮與瓜瓤之間的青白色瓜肉切絲,拌入少許食鹽出水,瀝乾後不必加糖,天然清甜,比掠拌青木瓜還可口。馮天祥表示,民間相傳綠豆涼性,夏天多喝綠豆湯可消暑,這個觀念不正確,民眾喝綠豆湯是連湯帶綠豆一起吃下肚,綠豆仁富含澱粉,多吃多熱量,反而上火,正確吃法是溫火煮綠豆,煮到豆殼與豆仁分離,僅舀取清湯飲用,此外,民眾還可自製簡便消暑茶飲,例如桑葉、薄荷、白花蛇舌草各8錢至1兩,加少許甘草,煮水2500至3000公克喝一天。夏季食補可以吃具有溫脾、健胃、補腎、利濕效果的四神湯,腰內肉取代豬腸,新鮮山藥取代淮山,新鮮蓮子和薏仁取代乾貨,吃來更健康。民眾也可吃蓮藕排骨湯、蓮子銀耳羹,同樣有補腎、潤腸、益胃的功效。
-
2020-04-28 養生.聰明飲食
你會喝茶嗎?六大茶類養生功效有別、這種茶最好放冰箱
又是一年新茶上市季。清明節前後,新茶陸續上市,很多求“鮮”若渴的老茶友已經躍躍欲試。新茶雖好,飲用也有講究。那麼,如何正確選用適合自己的新茶來養生呢?如何按季節選擇養生茶茶分六種顏色,分別是黑茶、白茶、綠茶、黃茶、紅茶、青茶。中國飲茶歷史悠久,古人經歷了從生煮鮮葉到曬乾收藏,從蒸青到團餅,再從團餅到散葉。從綠茶發展到各種各樣的茶,再到如今風靡世界的茶飲料。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自然規律,始終遵循“茶與人合一”的中醫理論思想。春天萬物生髮,對應的臟腑是肝,對應的顏色是青色和綠色。夏天酷熱潮濕,對應的臟腑是心,對應的顏色是紅色。秋天乾燥,對應的臟腑是肺,對應的顏色是白色。冬天要歸藏,對應的臟腑是腎,對應的顏色是黑色。長夏對應的臟腑是脾,對應的顏色是黃色。懂了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什麼季節該喝什麼茶,但也不能簡單照搬。俗話說:“春夏綠,秋冬紅,一年四季喝烏龍”,這也進一步說明要按季節來選擇茶品。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應該按中醫理論辨證喝茶,否則不但不能養生,還有可能引起副作用。六大茶類的養生功效有別茶大致分為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三個品種。白茶、黑茶、紅茶、青茶、黃茶、綠茶,六大茶類也都有新茶。所謂新茶是指當年採摘加工製作的茶,叫當年茶。第二年茶叫陳茶,也叫隔年茶。並不是說所有的茶都講究喝春茶、喝新茶,有的茶年份越老,品質越好。如白茶、普洱茶儲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濃,越有收藏價值。白茶是中國的特產,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縣,臺灣也有少量生產。而安吉白茶、雲南白茶均不在此列。白茶因茶外表披白毫而得名,歷來被視為茶中珍品,有清熱去火、除煩、抗輻射等功效。黑茶的原料比較粗老,製作過程中往往要渥堆發酵較長時間,所以葉片多呈現暗褐色,因此而得名,以製成緊壓茶銷售為主。雲南的普洱茶、廣西六堡茶、湖北青磚茶等都是較有名的黑茶。黑茶對於抑制腹部脂肪堆積有明顯效果,可以在飯前、飯後各喝上一杯,長期堅持下去,效果明顯。紅茶屬於全發酵茶,與普洱茶一樣性溫,能暖胃養胃,適宜冬天或寒性體質的人飲用。紅茶中富含錳元素,有利於骨骼發育。現在流行的祁門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阿薩姆紅茶都是不錯的選擇。紅茶是有保質期的,且保質期並不是很長,最多可以儲藏三年左右。青茶也叫烏龍茶,性溫和,有去脂減肥、美容養顏的功效。青茶的種類包括大紅袍、水仙、肉桂、雞冠、觀音、各種單叢及高山凍頂等。青茶在各個季節的風味不同,也不一定是新茶最好,反而是當年的秋茶更加濃郁。選購烏龍茶要記住十二字方針:“形要緊,味要醇,手感重,湯要亮。”黃茶屬於部分發酵類,製作方法與綠茶相似,具有綠茶的特點。與綠茶相比,黃茶加工時多了一道“悶黃”的過程。黃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或體型肥胖的人最適合飲用。其因產量小,受眾人群少,價格高,也是新茶中品質比較好的,如霍山黃牙、溈山毛尖等。綠茶是中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是新茶好,新茶當中以春茶最好,但並非越早品質越好。有些商家急於新茶上市,往往會使用人工方法如搭建溫棚、施催芽素等提早採制新茶,勢必會影響茶葉的品質。所以,不宜買太早的春茶,應順應自然,穀雨前後採摘的春天露天茶才最好。一般來說,春茶上市時間最早與最晚相差50天左右。四五月份的晚春茶也很好,且價格合理,可以作為我們的選擇。綠茶按照製作方式包括曬青綠茶、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因為殺青方式不同,其口感也有所區別。炒青綠茶有火香,味醇而甘,殺口;蒸青綠茶有豆香、板栗香;曬青綠茶的葉底肥厚耐沖泡,以雲南大葉種居多;烘青綠茶有高香,回甘,但不耐泡。除瞭解綠茶的特點,我們還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選用。如胃寒,則不宜喝過濃的炒青綠茶,可選蒸青綠茶;若胃腸功能失調,宜飲清淡的烘青綠茶。對於痰濕體質、血瘀體質、濕熱體質或特稟體質的人,尤其適合飲用綠茶,老年人則應以清淡為主。因綠茶未經發酵,保留了鮮葉的茶多酚、兒茶素等幾十種營養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殺菌、消炎等都有較好的作用,常喝綠茶可延年益壽。值得注意的是,新茶製成後最好放置一周再飲用。綠茶最好放在冰箱保存很多人喜歡把茶葉放在冰箱裡儲存,其實這是個誤區。茶葉是否放冰箱,也要區別對待。六大茶類中,綠茶最容易變質。綠茶若受潮或在空氣中氧化,顏色會褪綠變黃,口感和品質都會大打折扣。所以,綠茶的儲藏方法至關重要。最簡單的方法是放在冰箱儲藏。如果保存時間短,需要隨時喝,可將綠茶放入冷藏室,並將冰箱溫度調至5℃左右;但如是未開封的茶葉,想保存一年以上,則應放入冷凍室。另外,為防止茶葉變成冰箱的除臭劑,在茶葉放入冰箱前要密封包裝,並在包裝袋內裝入足量的專用保鮮劑,包裝材料最好用鋁箔複合袋。白茶和黑茶等講究的是後期陳化所體現出來的飲用價值,將這類茶放在冰箱裡,除了受潮,在冰箱的低溫環境下,茶葉中生物酶的活性也會下降,從而影響茶葉轉化的效率。所以,它們不適合放在冰箱儲存,也不宜與化妝品等放在一起。而傳統工藝的烏龍茶,如武夷岩茶、鳳凰單叢、焙火鐵觀音在經過焙火之後,茶品的穩定性較好,不需要放在冰箱中,放在錫罐裡即可。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從冰箱中取出綠茶後,切勿立即將包裝打開。正確的做法是,將冰箱內的茶葉取出後讓其慢慢升溫,待升到常溫後(一般是隔一天)打開包裝袋,然後進行沖泡飲用,最好能在半個月內喝完。
-
2020-03-30 癌症.飲食與癌症
2020精準防癌高峰論壇/營養護身 攸關癌友存活長短
研究顯示,每三位癌症患者就有一位營養不良,尤其是胰臟癌,其次是食道癌患者,癌友營養狀況愈差,治療副作用就愈多。平常癌友營養如何攝取,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說,抑癌蔬果排名最高的是蔥、薑、蒜等辛香料,十字花科蔬菜也非常好,低升糖指數的五榖根莖類及豆類,也不錯。張金堅說,研究指出,食用過多精緻糖會增加胰島素和人體系統內胰島生長因子,導致癌症,世界衛生組織已公布,高達十三種癌症與肥胖有關,相對的,運動則減少包括食道癌、肝癌、肺癌等十三種癌症的發生率。因此,維持良好生活方式,是癌後病人最好的復健。台北榮總胸腔外科主任許瀚水指出,曾有研究發現,大腸癌與攝護腺癌患者,維持體重者的存活率是體重下降者的兩倍,而食欲不振是導致癌友營養不良及體重下降的主因。許瀚水說,癌症、發炎與營養不良三者息息相關,腫瘤細胞會分泌細胞激素與趨化因子,吸引免疫細胞分泌更多發炎反應相關的激素,當這些激素進入血液循環,就會發生全身性影響。一旦發炎情形沒有控制,癌友營養不良以及併發症機率增加,發炎指數(NLR)愈高,存活時間就愈短。二○一七年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的癌症營養攝取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熱量應為廿五到卅大卡,蛋白質每天每公斤攝取一點二到一點五公克,魚油每日EPA兩公克,高熱量、高蛋白及適量油脂,維持體重,也能預防惡性體質。現今癌症治療已將營養納入,愈早介入愈好。■防疫待在家 抗癌新知線上看
-
2020-02-19 橘世代.健康橘
另一半走了,被留下來的人怎麼辦?
當常伴身旁的另一半突然過世,相守一生的夫妻,終將面臨「誰先走?」「被留下來的人怎麼辦?」的課題。留下的一方會陷入震驚、不知所措甚至自責,身心靈都會出狀況。配偶過世,往往讓活著的一方哀痛欲絕,會想著不如跟對方一起走,尤其是中老年伴侶的風險更大。身心科醫師說,年紀較輕的人喪偶,心情調適能力較老年人好;年紀大者若不喜社交,又跟孩子不夠親近,喪偶的孤獨感更強烈,若外界沒有積極幫忙,常走不出悲傷,死亡比率更高。長輩喪偶後怕孩子或其他家人擔心,常常報喜不報憂,把自己的悲傷隱藏起來,長久下來會變成「慢性悲傷」。夢多睡不好,常常活在回憶中或心情低落,身體機能與免疫力也會漸漸下降,可能出現高血壓、心臟病或罹患憂鬱症,甚至有自殺意念。一般人以為配偶意外過世帶來的打擊比因慢性疾病過世還大,許多悲傷輔導學家提醒,長期臥病過世,照顧者承受的哀痛也不亞於配偶突然死亡,更要小心「慢性悲傷」。臨床醫師曾收治一名70多歲婦人,照顧中風的先生10多年,自我要求高,是個完美主義者。堅持不請外傭幫忙或送安養院,每天獨自將先生打理得乾淨體面,小孩學業工作也很傑出,頻獲外人稱讚。直到婦人的先生因肺炎感染過世,大家都認為該婦人解脫終於,可以好好享受人生,誇她「要好命了。」殊不知照顧先生是她10多年來的唯一生活目標,先生過世後卻頓失生活重心,認為自己不再被需要,時時哭泣晚上也睡不好,來身心科求診拿安眠藥助眠,但後續追蹤婦人並未回診。一段時間後,婦人女兒也前來求診,娓娓道出「媽媽自殺了」。原來婦人完美主義的個性,悲傷情緒不輕易透露,待人客氣周到,又擔心打擾兒女生活,在兒女家住一住就離開,有時叨念著無聊、生活沒有意義,最後甚至覺得自己活著會造成兒女負擔,乾脆自我了斷。母親過世後,女兒深感自責,也患上憂鬱症。喪偶之痛必須靠時間療癒,但悲傷總有時,悲傷輔導學家說,心理狀況會影響生理狀態,過度悲傷憂鬱會造成失眠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常常眼睛乾澀、心悸、口舌乾苦、頭暈頭痛、肩膀痠痛等狀況。若是發現喪偶的長輩常喊身體不適,怎麼看醫師都不會好,要特別留意可能是「慢性悲傷」導致的病痛。慢性悲傷症狀以下症狀超過半年,恐是慢性悲傷。1失眠焦慮、食欲不振。2個性變得退縮,不愛出門社交。3對所有事都不感興趣。4常常想到與過世的另一半生活點滴。5常發呆,莫名其妙流淚。6身體小毛病不斷,常喊這裡痛那裡痠。7強烈自責或罪惡感。【生命教育系列閱讀】。迎接死亡的生命教育 如何讓孩子學會道別?。人生最後一哩路 選擇「被活著」還是帶著尊嚴離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22 橘世代.健康橘
走春探親三大問!這樣探視長輩超有「sense!」
年節將至,有些家屬會去機構探視長輩來趟另類團聚,會想試試看,若忽然現身或許能讓長輩更加驚喜,不過醫護人員建議,訪視前最好要先打電話告知護理站,詢問以下3件事,以免造成反效果。訪視後,注意這2件事,護理人員會覺得「這個家屬真有sense!」資深機構護理師林美琪說,想要給長輩驚喜是不錯的點子,但訪視前最好先打電話告知護理站,詢問以下3件事。一是長輩的健康近況,特別是遠親或不常來探視的家屬,一定要先打電話再來,免得剛好碰到長輩狀況不好,導致家屬白跑一趟。第2件事要問長輩飲食注意事項或禁忌。林美琪表示,訪視對長輩來說就像開同樂會一樣高興,所以護理人員不會太嚴格訪視的飲食,免得掃興。但若長輩身體比較虛弱或有吞嚥問題,仍會建議注意避開太大塊、不易咀嚼、黏稠度高的食物,例如堅果、瓜子、牛札糖、花生糖、核棗糕、麻糬等。林美琪說,有時會看到家屬為了把握相聚時光,即便長輩想睡覺了,還要一直叫醒他、給他吃東西,這時候會很容易嗆到或噎到,造成憾事,建議長輩想睡覺的時候,家屬應讓他休息,不要再吃東西。第3件事要問長輩作息。護理人員可以根據長輩日常作息,建議家屬最佳探視時段,可以兼顧雙方有品質的互動,亦不會打亂長輩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作息。最後,護理人員來也希望家屬結束訪視,臨走前告訴護理人員,這次訪視過程中,長輩吃了什麼、心情如何。林美琪表示,有些長輩訪視後下一餐吃得很少,護理人員如果不知道他之前已經吃了很多,就開始苦思長輩為可食欲不振,是否代表健康狀況出現什麼變化。有時長輩在訪視後幾小時吐了,護理人員若能預先被家屬告知他吃了什麼,也有助於後續照護。還有些長輩探視後會待在房間裡面一直睡覺,都不出來與人互動,如果家屬離開前告知長輩心情不好,護理人員也比較知道該如何判斷並且協助。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12 名人.葉北辰
家人罹癌後第一個年 避免對病人過度關愛變壓力
除夕圍爐對30歲的年輕人而言,可能只是會被很多親戚問「打算什麼時候結婚?」、「薪水多少?」的吃飯日子。但對年僅32歲就被確診罹患乳癌的Mina,五年前的圍爐卻是「重生」的起點,深刻感受被家人捧在手心疼愛的幸福時刻。2014年,Mina和交往十年的男友結婚,剛過完農曆年卻被確診罹患乳癌。2015年的圍爐不僅是Mina罹癌的第一個過年,也是婚後第二個年,更是與癌症奮鬥一年、正式完成化療的日子。她笑著說,雖然聽起來有點老套,但罹癌使她更珍惜家人相處的時光,所以很期待圍爐。Mina出生在傳統的家庭,記憶中過年圍爐就是人多、排場大,從早忙到晚。Mina開始接受化療後,特別容易感到疲憊,沒想到住在南部的公公婆婆體諒媳婦,怕住在台北的兒子及媳婦南下舟車勞頓,兩老特意北上過年,更建議不要煮年夜飯,直接訂飯店年夜菜。「雖然那晚只是小圍爐,因為公婆、丈夫的貼心,一切都非常舒服。」餐桌上話家常,Mina的公公婆婆不會刻意聊到生病的事,更像是事前彼此有共識,主動關心Mina是否累了,不強求一定要全家守歲。Mina坦言,難得過年能與公婆見面,還是會想做點事,但體力卻有限,她甜滋滋地說,丈夫會做氣氛調節劑,適當時機說出「我們可以休息一下」成為她和公婆互動的橋樑。不怕被問 但怕被激怒同樣是年輕癌友的Ani在26歲確診罹患淋巴癌,原本活躍於人際圈的她,整整神隱三個月才慢慢走出陰霾。確診第六個月,面對罹癌後的第一個過年,應媽媽的邀請,她選擇回老家和親戚圍爐,但她坦言,曾猶豫過要不要回家圍爐。「不怕被問問題,是擔心被激怒,讓餐桌氣氛變糟糕。」過多指導棋 關愛令人窒息Ani想出的方法是做一個「Q&A集」,事前特別列出被這樣說或提問可能會生氣的句子,之後在每句話加上對應方式或回覆,「其實媽媽事前也有問我,想不想被關心,當時我說想要自己的空間。」也許是因為這樣,圍爐當天Ani的親戚非常有默契不過問生病,但會溫暖的關心身體有沒有好一點。原本有點防備Ani,因為親戚的貼心,漸漸卸下心防,輕鬆地享受難得與親戚的晚餐,「那頓年夜飯吃起來很舒服」。Mina笑著說,其實身邊是有愛的,不要過度防衛,但還是提醒「窺探隱私」是大忌,親戚長輩若一味下指導棋,也會讓關心只剩下窒息感。保持常態互動 也是種支持特殊的團圓飯場合,病友與家屬都需要學習,很多親戚會不知如何關心。學生時期罹患淋巴癌的諮商心理師葉北辰認為,有一種支持叫「保持常態」,有時候維持原有的互動方式反而是一種支持,當然不是要假裝生病這件事情沒有發生,而是帶著生病這個事實如常的互動。葉北辰舉例,平常親戚間不常聊天,卻因家人生病常常噓寒問暖,硬要找話講,反而給彼此壓力;反之,家庭成員互動很頻繁,常常彼此開玩笑,卻突然覺得生病不能再打鬧,家人們的相處反而變得卡卡的。當關心滿載 病友可適時表達除了察言觀色之外,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動開口詢問,在不確定這樣是否合適時「我們想要開電視看看過年的節目,怕會吵到你,我們現在這樣的音量可以嗎?」、「我們想要玩玩麻將,你想要參加嗎?或是在旁邊看看就好?」、「我們可能會玩得很開心或很吵,但又擔心這樣是不是冷落了你?」葉北辰提及,許多病友會覺得家人「過度關心」,但他建議,病友不要用「過度關心」字眼,因為覺得家人「過度關心」時,會更容易生氣,可以改為「給我的關心不適合我的期待跟需求」。建議癌友將重點放在家人對自己的關心,先表達感謝,再主動告知家人自己真正的需求與想法。癌友過年飲食叮嚀多蔬果優質蛋白 避開醃製品、三層肉病友回家過年,除了繼續保持規律作息,最重要的是吃得好。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不需刻意限制病友飲食,影響情緒,建議以新鮮、低油、高纖為原則,選擇多元顏色蔬果類,不僅可攝取多種植化素、降低發炎反應,也能適當補充膳食纖維。病友因化療、免疫力較差,食材必須新鮮、避免吃生食,以免腹瀉。治療期間的病友蛋白質攝取量需要是一般的1.2至1.5倍,建議以魚肉、雞肉、豬肉等白肉取代牛、羊等紅肉。鄭欣宜強調,醃製肉等加工品千萬不可上餐桌,另外,油滋滋的三層肉也是大忌,其飽和脂肪酸多恐增加發炎機會。如果病友食欲不振,鄭欣宜建議,可利用薑、蔥、蒜、八角等天然香料調味,不僅具抗氧化功能,更能提升食欲。鄭欣宜也說,病友過年期間的零食可以非油炸堅果取代糖果、餅乾,但每天只能食用免洗湯匙1至2匙。
-
2019-12-15 新聞.科普好健康
早期緩和醫療照護 提升晚期癌患信心
被診斷罹癌且接近末期的病人,最常出現的心情轉折是震驚、六神無主、惶恐與沮喪,包括還要不要治療、放不下家人、甚至是害怕最終得留在安寧病房。56歲的小劉就面臨了這樣的處境,但在緩和醫療照護團隊照顧下,小劉身體疼痛不舒服一一獲得緩和,釋放了對癌症步步進逼的恐懼,提升生活品質。疼痛萌生放棄化療小劉是上班族,也是一家之主與經濟支柱,個性內斂少話,年初因久咳不癒、體力變差,三個月前,就醫經檢查發現罹患第四期肺癌。癌症除了侵襲他的肺,也轉移到骨骼與肝臟。經過幾次化學治療,癌症並未獲得控制,化療引起的疲憊感讓他無法集中精神,影響工作效率。接著,下背薦骨處疼痛加劇,從坐姿起身時疼痛更甚,影響行走及睡眠,同時開始有小便困難;持續食欲不振讓他食量減少,也因體重下降而感到體力不足,小劉因此萌生放棄治療念頭,不想化療後身體虛弱,需要照顧而拖累家人。認知不足影響選擇後來,醫師透過個案管理師評估後,建議患者接受早期緩和醫療照護團隊的評估。早期緩和醫療照護的對象,是針對預估存活期大於六個月的新診斷晚期癌症病人,可以延伸至現行癌症末期病人(預估存活期小於六個月)安寧照護。這類病人身體可能有較嚴重症狀,以及心理、社會、靈性方面需求,或是病人與家屬對疾病、治療目標與預後的認知不足,對於治療選擇有困難。早期緩和醫療照護團隊成員包括腫瘤治療專科醫師、個案管理師、藥師、心理師、營養師、社工師。照護團隊追蹤成效在轉介至早期緩和醫療照護團隊後,放射腫瘤科醫師下背薦骨疼痛進行影像檢查,發現疼痛及小便困難問題源自薦骨第二、三節癌症轉移處的惡化;安排薦骨轉移處的精準放射治療十次;再者,因為化療引起的癌因性疲憊,個管師利用能量保存法的衛教,指導患者重新調整工作及日常活動時間來減少疲憊感,並追蹤施行成效。另外,營養師與小劉詳談了解每日進食狀況後,給予飲食建議;也主動安排社工師會談,了解家中是否有經濟困境及支持系統;心理師聆聽他罹癌後的情緒壓力,講到感傷處不自禁流下男兒淚。在完成放射治療後,疼痛不再影響日常活動與睡眠;工作內容調整,體重也在進食增加後恢復,不再經常感到疲憊。因為家人鼓勵化療,在早期緩和醫療照護團隊的建議下,患者回門診討論後續化療,定期回緩和醫療門診與團隊討論化療的問題。在台落實造福癌患在新診斷晚期癌症病人常見的身心問題包括疼痛、癌因性疲憊、及其他身心症狀(見表)。國外相關文獻發現,藉由早期緩和醫療照護實施,病人生活品質較佳、憂鬱或焦慮減少,末期認知清楚、也減少無效醫療支出。小劉是積極抗癌治療的晚期癌患寫照,藉著政府政策及癌症醫療專業團隊努力,相信早期緩和醫療照護的概念能在台灣落實,造福更多晚期癌症病人。
-
2019-12-04 科別.感染科
校園群聚多 水痘進入流行高峰
氣溫明顯下降,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水痘已進入流行季節,近期群聚案例為近四年同期次高,近四周已通報十六起水痘群聚感染事件,以校園通報案件為多。疾管署提醒,孕婦、成人及免疫缺陷者等為水痘高危險群,應落實手部、呼吸道衛生及生病在家休息,降低傳播風險。上周水痘門診人次達八百多人,略高於前兩周,針對校園通報增加,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水痘雖不是必須強制隔離的傳染病,但校園若發生水痘疫情,由於水痘傳染力強,出現疑似症狀者請盡速戴口罩就醫,落實生病不上課。黃婉婷說明,水痘出疹前五天到第一批水疱出現後五天,都有傳染力,完全結痂後才不具傳染性。初期會輕微發燒、疲倦、食欲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類似感冒症狀,之後出現紅疹,發展成全身性皮疹,隨後轉為水疱,最後結痂,通常二至四周內可痊癒。水痘好發於冬季及早春,三總感染科主任葉國明說,感染水痘者年紀愈大,併發症愈嚴重厲害,如肺炎、腦炎,甚至可能死亡,目前卅歲以上成人多未接種水痘疫苗,若過去也未長過水痘,一旦感染可能成為重症高危險群,該族群包括適孕年齡,孕婦感染水痘不僅重症風險高,也可能影響腹中胎兒。黃婉婷說,水痘可經皮膚接觸直接接觸、空氣或飛沫、或接觸患者的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傳染。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疫苗,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民眾應於幼兒出生滿十二個月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免費接種第一劑水痘疫苗,可獲得八成六左右保護力。
-
2019-11-27 該看哪科.兒科
未出現口足手症、以為小感冒…3歲童腸病毒亡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腸病毒疫情正式脫離流行期,但上周仍新增四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包含一例死亡。死亡患者為南部三歲男童,一開始只是發燒、流鼻水,家人、同學都無腸病毒病例,以為只是小感冒,不料症狀惡化,住院三天後出現腦炎症狀,才驚覺是感染腸病毒,發病後20天仍不幸喪命。這是今年第二例因腸病毒死亡的孩童,皆是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不治。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發病初期以發燒、流鼻水等症狀為主,未出現口足手症等腸病毒典型症狀,反而類似感冒,即使多次就醫也難以確診,後續因腹痛、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收治住院。直到出現意識改變等腦炎症狀,才確診感染腸病毒,陸續出現呼吸困難、心肺衰竭及休克情形,雖經加護病房積極救治仍不幸於11月中旬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林詠青指出,該男童身邊無腸病毒確診個案,研判是遭無症狀感染者傳染。到底該如何避免孩子遭無症狀感染者傳染,進而造成重症、死亡風險?林詠青建議,腸病毒流行期可每周以10公升的清水加100c.c.含氯漂白水作為消毒水,殺光腸病毒;另我國全年均有感染腸病毒個案,建議家長返家就應換衣服,也可降低感染風險。其他三例重症個案中,17歲個案與今年六月公布的17歲個案同為今年年紀最大病例。患者與北部13歲個案初期均有發燒、口腔潰瘍症狀,因肢體無力情形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北部九個月男嬰因發燒、嘔吐、肌抽躍、意識改變等症狀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克沙奇A6型感染併發腦炎。今年累計已經有6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兩例死亡,以感染腸病毒71型的49例為多,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7945人次,就診人次連續兩周低於1萬500人次的流行閾值。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全國腸病毒疫情雖脫離流行期,但宜花及雙北地區疫情偏高,提醒師長不可掉以輕心。 編輯推薦 平地的、高山的就是有差!好吃高麗菜這樣挑 洗手台陳年黃垢難除?不用買清潔劑,一個生活用品就搞定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