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1 性愛.性別議題
搜尋
霸凌
共找到
129
筆 文章
-
-
2020-03-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返台居家檢疫卻被要求搬走 留學生:這是霸凌返國的人
鄭姓留學生19日從西班牙返台,因台北住處沒有空間可居家檢疫,他就到台南奶奶的住處接受居家檢疫,未料大樓管理員打電話向他說「現在大家都對你們很反感」,並請他搬出去,他氣得拍影片說「我們在外國因疫情被歧視,回台灣為何還要被唾棄?」,呼籲大家理性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鄭姓留學生說,他1月去西班牙,因疫情關係提早於3月19日返台,他搭飛機時沒去上廁所,全程11個小時都戴口罩,沒吃東西,在機場有做唾液檢疫,驗出呈陰性。回台後,因台北住處沒有空間能讓他居家檢疫,剛好奶奶在台南的住處有空間,他就到台南居家檢疫。他說,每天訂餐都是請外送人員放到家門口,待對方下樓後,他才會開門伸手拿餐,且一直戴著口罩;管理員不僅要求他不准倒垃圾,還希望他能搬走,「不管我做多少保護,他們就覺得我一定會有病毒,我沒跟人接觸是要怎麼傳染?」鄭姓學生說,他完全配合居家檢疫規定,目前身體沒有任何症狀,雖然不能保證他沒有得病,但要如何保證其他大樓的人不會攜帶病毒回來?這樣的行為是在霸凌返國的人。「新冠肺炎是我們的錯嗎?」他氣憤地說,他是在疫情爆發前就出國,很多人都是為了留學、工作,「我們是受害者,在外國因疫情被歧視,現在回到台灣為何還要被唾棄,希望大家理性看待這問題」。
-
2020-03-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者研究…機場這3處 病毒量恐最高
新冠肺炎自全球反撲回台,過去研究顯示,機場內人來人往處是染病的高風險場域,我國已祭出明起禁止在台轉機兩周。除了中華航空和長榮航空前天宣布登機前要先量額溫,超過卅七點五度無法搭機,連國內線的立榮航空及華信航空昨也跟進,登機前要量額溫及全程配戴口罩。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專任教授黃崇源、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研究員陳威全等人,長期從事「新興流行性傳染病傳播動態電腦模擬及公衛政策成效評估研究」。黃崇源說,與機場內展覽品擺設區相較,機場內的候機室、貴賓室與公共廁所等處的流感病毒或其他新興傳染病病毒量最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疫情之初,桃園機場公司就已加快消毒頻率,降落一航班,就針對所有動線消毒一次。針對機艙環境,要求簡化餐飲服務,機組員回台後,專車送返家裡居家檢疫等。目前機場人流與疫病傳染風險也已降低,陳宗彥舉例,這兩日桃機只剩八十至九十班航班起降,高雄小港機場一整天只剩一班。桃機也統計,廿一日入出境人數只剩約七千八百多人次,已低於SARS期間平均單日入出境人數。由於我國出現大量境外移入的確診案例,不少留學生返台出現集體恐懼,甚至被歧視霸凌,直說他們不是「防疫破口」,不希望被汙名化。從加拿大返台的吳姓學生說,花了新台幣四千多元買了頭戴型防護面具,經過十多個小時飛行「差一點悶死」,機上旅客幾乎全程戴口罩,也避免交談。
-
2020-03-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者去過?診所不堪歧視霸凌 被迫休診
高雄三名參加土耳其旅行團的市民證實感染新冠肺炎,卻遭網友公布「足跡」引發連串效應。其中,案六十七去過的耳鼻喉科診所因不堪流言罩頂,被迫停診兩周,護理師小孩也遭其他家長連署,要求請假不上課。高市府衛生局認為此事已構成霸凌,衛福部醫事長石崇良昨天表示,疫情當頭,我們平安度過疫情的關鍵正是醫護人員,我們不但不該歧視醫護人員,而是應該支持他們。高市府衛生局痛批,這是群眾盲從下衍生的「獵巫」行為,已造成人際間的信任崩潰,市府除強烈譴責,會積極蒐證,移送偵辦。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也發布聲明嚴厲譴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十六日公布參加土耳其旅行團染疫的案六十五到案六十七是南部人,三人十五日發病,十六日通報確診,結果當晚網路即流傳三人「足跡」,質疑確診者四處趴趴走,其中一人還到過診所。高雄市衛生局雖在第一時間澄清謠傳,但流言未歇,案六十七去過的診所不堪壓力,十九日公告停診兩周:診所內一名護理師的小孩,也被幼兒園其他家長連署要求「請假」十四天,風波愈滾愈大。「這起事件嚴格來說就是霸凌」,高市府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這種累及無辜的事件,有如中古世紀的獵巫行為,極不可取。潘炤穎表示,案六十七返台時被列為健康自主管理對象,可戴口罩外出,他因鼻竇炎赴診所領藥,在診所門口即因旅遊史擋下,根本沒進入診所。結果網路流言四竄,導致診所護理師小孩被其他家長連署不得到學校,診所礙於壓力被迫休診。對小朋友受教權被侵犯,潘炤穎建議透過教育體系尋求協助,受波及的診所則擬依中央頒布的紓困條例,給予協助。高雄市診所協會針對這起群體霸凌事件表達嚴重抗議,護師工會也發布聲明譴責。護師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這種霸凌風氣實不可長,對自私要求醫護人員小孩不能上學的家長,應查有無違法,她強調,不能再以包容,縱容社會上歧視霸凌的行為滋長。石崇良認為,多數的台灣人應該都對醫護人員非常尊敬,歧視和霸凌應僅是少數人的不智行為。全民防疫,醫護人員站在疫情最前線,希望不要讓少數人打擊醫護團隊的士氣,影響醫護人員的心情。如果真的有人對醫護人員歧視而出見恐嚇等行為,石崇良表示,根據醫療法第一○六條第三項規定,對於醫事人員或緊急醫療救護人員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害其執行醫療或救護業務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卅萬元以下罰金。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國佛系防疫慘遭砲轟 醫揭秘:溫和增加是好事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延燒,許多人擔心國外佛系防疫的隱憂,而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則認為,佛系防疫其實是一種活系防疫,呼籲民眾別霸凌回國確診的國人,他也說溫和增加確診人數是件好事。英國日前提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防疫政策,讓國內一定數量的人口染病並對新冠肺炎免疫,以避免再傳染給其他未染疫的民眾,被許多人稱是「佛系防疫」。對此,醫師賴仁淙在臉書發文提到,很多民眾會擔心甚至妖魔化佛系防疫的政策,並認為「日本,德國,英國的頂級專家都瘋了嗎?」、「英國會因此死亡到幾十萬人嗎?」不過賴仁淙說,提出佛系防疫的專家並沒有瘋,其實那是一種活系防疫。 賴仁淙表示,新冠肺炎必定會流感化與社區化,若在冬季捲土重來就有可能再次爆發。因此,避免二度發作的最佳策略就是讓所有健康的人口都有輕微感染來獲得免疫力,並搭配煞車機制,若死亡人數短時間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加強隔離力度,而目前德國、日本和英國都在安全範圍,如果新冠肺炎年底再犯,傷害就能降低。賴仁淙解釋,活系防疫的重點是使爆發的峰值盡量扁平化,以爭取時間和免疫力,至於英國則會根據疫情調整封鎖程度,預估死亡人數是不會超過武漢的3000人。另外,近期許多返國國人確診遭民眾在網路上責罵,他也呼籲,「不要霸凌回國感染的國人,他們身上的抗體也許在年底會帶給我們保護作用,台灣能溫和的增加數字反而是件好事」。
-
2020-03-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美外交政策雜誌:對中國恐懼 造就台灣抗疫成功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一片哀嚎聲中,台灣的抗疫有成特別引人注目。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雙月刊今天就以專文報導,直指對「中國的恐懼」,造就了台灣抗疫成功。「恐懼中國造就台灣抗疫成功故事」(Fear ofChina Made Taiwan a Coronavirus Success Story)一文開宗明義寫道,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現已擴散世界大半地區,病例突破16萬,但有一個國家卻似乎守了下來,儘管她距離中國僅僅176公里。這個國家就是台灣。文章指出,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拒於門外,又三天兩頭被中國欺負,簡言之就是抗疫全得靠自己;而台灣自力抗疫的諸多作為看來簡單,其實背後下足工夫。文章指出,台灣的抗疫對策包括及早戒備、前瞻作為、資訊分享、以及運用科技分析大數據與線上平台等等,透明且民眾參與程度讓人印象深刻,與中國動用嚴厲強制措施與檢查的作為大相逕庭。文章還指出,台灣有數十萬人在中國工作,往來飛航與旅行頻繁,因此去年12月武漢開始出現一種神祕疾病之後,台灣就以高度緊急事件看待,早早開始採取措施,包括去年12月31日啟動由武漢直航入境班機的登機檢疫、今年1月23日起禁止武漢居民入境、1月25日起旅行團禁止赴中、2月6日全面禁止中國旅客入境等。台灣也很早就注意到確保醫療器材充足的必要性,包括口罩在內。政府1月24日起禁止口罩出口之餘,還要求國內廠商加緊生產,現在口罩單日產量已達1000萬片。此外,為確保協調無礙,台灣成立由衛福部領導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整合資源、每天召開記者會,一有感染病例即迅速追蹤,同時也透過電視廣告與張貼海報等方式加強對民眾宣導。而身為科技大國,台灣抗疫當然少不了科技,像是使用大數據分析與開發口罩地圖、建立感染者足跡地圖;透過健保卡可查居民過去14天的旅遊史,讓醫療院所與藥局面對患者時得即時得知、有所因應;自我隔離者按時報到並安裝手機追蹤系統,確保遵守隔離措施。文章另指出,諷刺的是,中國繼2016年限制中國旅行團來台之後,去年開始限縮來台自由行,這些都對台灣抗疫幫了點小忙。事實上,中國的持續霸凌,也讓台灣在面對疫情時更有警覺心、更堅定自力抗疫決心。文章指出,台灣不時面對中國的假新聞與軍事威脅,2003年SARS期間中國隱匿重要醫療資訊,這些在在讓台灣知道,每當中國有大問題發生,台灣就得全面警戒。文章總結指出,其他國家現在才開始控制疫情已然太遲,但仍可專注在公眾教育和科技運用方面,抗疫有成之國則可伸援他國,而「儘管被中國排擠,或許最適合這麼做的是台灣─如果其他國家同意的話」。
-
2020-03-13 科別.精神.身心
吳宗憲稱「憂鬱症是不知足」引各界抨擊 精神科醫師:凸顯其自大與無知
綜藝天王吳宗憲節目上「憂鬱症都是因為不知足」的發言,引發各界抨擊。精神科醫師表示,吳宗憲的話對於醫療人員及所有憂鬱病患來說都不公平,只是凸顯了說這句話的人的自大與無知。名律師呂秋遠則說,吳宗憲的問題,不是在於誤解憂鬱症,而且誤導別人誤會憂鬱症而已。吳宗憲日前在「綜藝大熱門」節目中,對於來賓造型師李明川透漏自己有失眠、憂鬱症時回應,「你幹嘛憂鬱症呢……我跟你講,所有憂鬱症的患者仔細聽著,憂鬱症的原因,聽好囉!都是因為這三個字,不知足!」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精神科醫師林奕萱在其臉書《精神奕奕|林奕萱醫師》PO文指出,自己在面對許多憂鬱症患者時都不敢斬釘截鐵地認為是因為某某關係,必須盡可能地搜集病史、釐清症狀、了解家庭與人際關係等,再分析出幾種可能的原因。林奕萱指出,絕大多數的精神科疾病都是多重病因,必須試著從「生物-心理-社會」三大角度抽絲剝繭。以一句「不知足」來概括病因,實在對詳細了解病史的醫療人員及勇敢走在復原之路上的所有憂鬱病患來說都不公平,說這樣的話不僅沒有節目效果,「只是凸顯了說這句話的人的自大與無知。」對於各界抨擊,吳宗憲昨晚直播稱自己又遭到網路霸凌,不需要道歉。名律師呂秋遠則在其臉書表示,他認為自己被霸凌,可是起因在於他的言論實在令人瞠目結舌,所以別人批評他的時候,也難免語氣戲謔。這些言論,當然會讓吳宗憲不舒服,可是,聽到自己患病、想死,原來是因為不知足,而且是本土天王說的,這種欠缺知識與同理心的言論,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又豈止是不舒服可以形容於萬一的。不止一般民眾,演藝圈許多藝人也為憂鬱症所擾,昨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就已先跳出來表達嚴重抗議,指吳宗憲的言論對憂鬱症有錯誤歧視,呼籲大眾一起降低憂鬱症的污名障礙。(談論憂鬱症從23分45秒處開始)
-
2020-03-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號稱「抗菌」卻是水?專家破解廠商的3招擦邊球話術
今天上午就收到朋友寄來這張公告,說白因子說食藥署同意其用於皮膚上,問我如何看。我回答說,我在業界多年還沒見過官方會為單一廠商背書這麼美的事,等著看一下吧。其實我心裡明白,這是業者常用的第一招:打擦邊球。關鍵之處在於安全性與功效能不能兼顧,如果你問食藥署,水能不能當成化妝品用在皮膚上,得到的答案當然也是可以(根本是廢話),但是問題是不能因此宣傳水的療效,除非拿到藥證等其他進階的許可。但是,很多廠商打擦邊球的手法就是,拿了輕型機車的駕照,卻宣稱有職業連結車駕照的功力,其實根本是一直在製造牛頭不對馬嘴。而業者還會用第二招:請君入甕搭配。讓附和者(最近網路上很多,也不知道其實是不是下線),振振有詞在網上與人強辨説其實有某某醫療證書丶某某許可證。問他證明在哪裡,千篇一律回答就是「你自己去估狗」。其實估狗後就會知道他們會運用SEO的關鍵字技巧,把置入文丶業配文丶洗腦文排名排得很前面,所以你去查估狗,正確的資料不但查不到(因為可能那張所謂的許可證根本不存在),反倒是容易著了道,反被洗腦。最後還有第三招:烏賊戰術。運用黨羽對質疑者進人身攻擊,質疑人家的專業性丶是否有身份資格丶是否別有居心等等,什麼都可以拿來戰。所以前幾天看到疾管局請長庚醫院的顏宗海醫師出來宣導次氯酸水不適合洗手的影片,都還有神奇的酸民質疑他們專業性,我也是啞然失笑。也莫怪皮膚科邱醫師之前也感嘆,因為這次的事件,他知道了網路霸凌的滋味。結果晚間蘋果日報的獨家新聞馬上出現,說〈號稱「抗菌」其實99.9%是水 白因子遭衛福部打臉!坦言沒效果願受罰〉衛福部食藥署打臉,指該品牌旗下產品,並非每款都能用在肌膚上。唯一可用於肌膚的清潔防護液,其實99.9%是水,次氯酸含量少且只是延長產品保存期,無法抗菌,官網卻將該產品放在抗菌類別,涉嫌誤導消費者,將請衛生局查處。該公司接受《蘋果》電訪坦言,「肌膚清潔防護液」不具抗菌效果,商品標示和宣稱從未提及「抗菌」,可能是近日產品缺貨,官網產品上下架頻繁,對於「肌膚清潔防護液」分類抗菌產品而造成誤會,違反法規,願意接受裁罰。食藥署醫粧組科長張家榮對此表示,業者當初只是函詢產品要歸類在藥品、化妝品還是一般商品,完全無關安全性,而「白因子肌膚清潔防護液」被歸在一般化妝品,成分99.9%是水,可以清潔肌膚,但不具抗菌功能。所以這次的事件其實很清楚,要嘛你就是乖乖當個可以用在皮膚上使用的化妝品,只是不能宣稱療效(殺菌丶治療傷口),要麼你就乖乖去申請醫療許可,其實合法的事往往很單純,沒有那麼糾結的。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3-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靖秋:避免醫護壓力鍋爆炸「危險加給」須一視同仁
十七年前,SARS爆發後,疫情一發不可收拾,醫療院所如臨大敵,政府沒有經驗,醫院只能自保,萬芳醫院副院長、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高靖秋回憶當時,自己擔任萬芳醫院護理部主任,那時院內防護裝備告罄,沒有醫療口罩可用,下班後研擬製作布口罩;進入急診,身穿雨衣,因為沒防護衣;護目鏡則是拿透明投影片自行加工;印象最深刻的是,沒有一位護理人員敢回家,就怕家人也陷入感染風險,擔心小孩去學校被老師同學霸凌。高靖秋說,回想起那段準備做布口罩、穿雨衣的時期,總覺很好笑,怎麼會做出這些蠢事,但那時面對未知的嚴重疫情,政府又沒辦法當靠山時,「沒有人笑得出來」,醫護人員聽到要至負壓隔離病房值班,就頭皮發麻,沒有人願意主動挺進第一線;近期傳出北市聯醫醫護集體請辭,她認為與當時的情況不同,與疫情應該沒有直接關係。第一線防疫物資 一定要充沛經歷過SARS的台灣、十七年後的今天,高靖秋說,無論是政府、醫護人員、人民在面對未知的疫情都進步了,不過,新冠肺炎的疫情仍是現在進行式,難保後續醫護壓力鍋再次爆炸,從SARS經驗中,千萬別讓以下這些事情重蹈覆轍。第一,第一線防疫物資一定要充沛,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口罩荒曾被醫護詬病,政府立即調配,目前第一線物資用量無虞,若前線資源不足,醫護就會爆發恐慌。正確資訊供衛教 壓力要紓解第二,給予因應疾病的教育訓練,十七年前與十七年後在防疫戰上,資訊量的差異相當大,過去是醫護什麼資訊都不知道,現在是資訊量過於龐大,甚至真假難辨,指揮中心應快速彙整面對新冠肺炎的防護措施、作業指引,同時讓醫院提供衛教宣導,教育患者,讓防疫更上軌道。第三,醫護人員也是人,恐慌的心態是必然會存在的,院內感染發生後,必然有些心理素質較為脆弱的醫護受不了,醫護家長也會感到害怕,要求孩子不要繼續在醫院上班;建議各醫院建立紓壓的管道,主管們隨時關心,並提供暢通的溝通管道,讓醫護的家人可以隨時聯繫,告知家長們,孩子在醫院上班能夠受到妥善的保護。醫護「危險加給」 須一視同仁第四,第一線照顧疑似或確診個案的醫護人員,精神壓力沉重,危險加給必須一視同仁。在SARS時期,在發放撫卹金時,曾引發極大的爭議,因為公立、私立醫院以及醫師、護理人員均不同調,所幸時任行政院長游錫堃下令一視同仁,才平息紛爭。高靖秋認為,再次碰上疫情,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且獎勵必須一視同仁,如此一來所有醫護才會放心地作戰,不會打退堂鼓。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