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 橘世代.好心橘
搜尋
離世
共找到
601
筆 文章
-
-
2020-03-07 橘世代.健康橘
「10年緣分,我的生命禮物」忘不了毛小孩天使
每個毛小孩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陪伴主人走過一段難以取代的生命旅程。雖然牠終會離開這個世界,但主人都不會忘記,天使曾來過人間。「橘世代周報」與讀者分享4個來過人間的狗小孩故事。10年緣分 我的生命禮物李香林(49年次,台中市)我的馬分算不上萌犬,沒有好的血統、沒有萌外貌,連名字都是由馬糞改成。牠是隻來自收容所的米克斯 。99年暑假,身為動保志工的同事詢問我是否願意暫作中途之家,照顧剛從收容所出來的狗兒,等10天穩定後即可讓人認養。我答應了,沒想到,10天中途變成了10年的緣分。1年後,馬分在醫生建議下摘除耳道,加上原本舊傷拐著走,特殊的外型使牠在社區裡比我的名氣還響亮。馬分個性溫和安靜,很少吠叫,媽媽及鄰居一度以為牠是啞巴。有一次,馬分不慎走失,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心急如焚,卻奇蹟似的在距離我家幾十個紅綠燈及無數的小巷弄外的媽媽家出現。看到牠端坐娘家門口,我的眼淚幾乎奪眶而出,更認定了馬分與我們的緣分。這些年,舊傷後遺症加重了馬分脊椎的負擔,嚴重退化的關節也讓牠行動困難。雖然為牠訂製了輔助輪椅,延長了4個多月的行動能力,但最終還是不忍牠再受苦,煎熬中選擇放手。因為馬分,我認識了許多狗友及動物救援志工、認識不同領域的朋友,開拓了視野 。八旬的媽媽因牠的陪伴生活更有樂趣。至今我一直相信馬分不是負擔,牠是個生命禮物。謝謝你,我的馬分。17年姨甥之戀 捨不得你李莉(41年次,新北市)原生家庭從來沒養過毛小孩,我向來對牠們敬而遠之,直到母親得重病,妹妹抱養了一隻拉薩犬「旺旺」給她做伴。1年後母親往生,旺旺自然成為單身妹妹的室友,直至今年1月4日也以17歲高齡陪母親去了。旺旺是從7兄弟中因眾狗皆睡牠獨醒,被妹妹一眼相中,這或許就是緣分,妹妹待牠如同自己孩子般。我跟旺旺初次見面是在牠1歲時,那天妹妹把牠強行往我身上一擺叫了聲「阿姨」,自始開啟咱們的「姨甥之戀」。每當妹妹有事,我就是陪牠吃飯、遊戲、散步及睡覺的家人。我也曾因為碰到牠的禁忌而被咬傷,散步時為了牠追松鼠暴衝摔傷,但牠不懂,事後又以一張純真的臉搖尾巴,此時再有氣也發不出來。年復一年,心裡有底但不願面對的這天終於到了。3年前,旺旺肝臟發現一顆腫瘤,妹妹不敢接受最終結果,想先讓牠安樂死,我反對,認為應該給牠機會試試。這個建議讓妹妹的不捨拖了3年。去年底,牠不飲不食、不肯出門大小便。我們希望牠能拖過2月18日那天的17歲生日,但牠最後無法起身大小號,眼睛看著妹妹像是在說:「對不起,我盡力了!」之後閉上雙眼離開。當妹妹自美國傳來牠離開的消息,我哭得不能自已,相處畫面歷歷在目,去年赴美抱在手上溫度還在啊!10年陪伴 想念你的貼心王碧鈴(52年次,高雄市)寶貝,今後再也看不到你搖著尾巴趴在門口的笑容了,餐桌旁不再有你跟來跟去討吃的身影了。這10年來感謝你的陪伴,我們一起走過許多地方,你一直那麼貼心乖巧,大家都說邊境牧羊犬是破壞大王,但我們何其有幸遇到你這個天使,聰明、乖巧有靈性。記得你偷吃媽咪剛烤好的乳酪蛋糕時的偽裝,記得你不想吃飯時把布蓋在飯碗上的傑作,記得你闖禍時無辜的眼神,散完步不想回家如同雕像般的英姿。別人家的邊境牧羊犬是會把家拆了,你卻連生病了還是那麼貼心,捨不得麻煩我們,前後不到3個禮拜,讓我們措手不及。第一個沒有你陪伴的早餐,媽咪習慣性的留下一口麵包要給你,才忘了你已不在;你在的時候媽咪嫌你煩,可是現在好想、好想你。14年溫暖 愛要延續下去鄭婷婷(74年次,台中市)蛋蛋,獨一無二的美麗米克斯,2018年12月初因為癌症過世,我們一起共度將近14個寒暑,期間遭遇過家庭、感情和工作上的低潮,身邊的人來來去去,唯一不變的是牠溫暖真實的陪伴。蛋蛋的個性如同一般黃金獵犬,憨厚忠實,得到許多鄰居讚許,每次帶牠出門我總是滿滿的驕傲,暗自感謝上蒼賜予我這麼棒的小天使。從小養過不少流浪動物,唯獨牠在我心中留下最深刻印記。蛋蛋有著異於常狗的成熟穩重,相處日子裡,我常感受到被牠保護、照顧的能量。從牠發病到離世只有短短半年,這張照片是牠化療期間最後一次燦笑,每當我感到脆弱焦慮的時候,只要看著照片回想過往美好點滴,就能得到暫時的撫慰。我從牠身上所得到的遠比我付出要多,我會將這份愛分享給其他需要幫助的動物,讓這份愛繼續循環。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20-03-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患者「淋巴器官寸草不生」 陸衛健委專家:慎用激素
大陸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蔣榮猛表示,新冠病毒損害免疫系統和肺,從一些病案看出,病人的脾臟和淋巴結「一片荒涼、寸草不生」,在這種情況下還用激素的話,病人的免疫功能是沒辦法恢復,使用激素千萬要小心。澎湃新聞報導,在5日下午的討論會上,蔣榮猛指出,新冠肺炎是一個自限性疾病,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反而有很多抗病毒藥物在臨床上引起了很多副作用,因此應以不損害病人為先,盡可能考慮病人的副作用、能不能耐受等問題。針對激素使用,蔣榮猛認為,新冠病毒損害兩個方面,分別是免疫系統和肺,其他器官是繼發性的缺氧引起來的;從一些病案看出,病人的脾臟和淋巴結「一片荒涼、寸草不生」,在這種情況下還用激素的話,病人的免疫功能是沒辦法恢復,使用激素千萬要小心。此外,許多重症病人離世以後,肺泡裡、巨噬細胞裡仍然有大量的新冠病毒,蔣榮猛表示,這也能解釋很多病人在出院的時候病毒「復陽」的情況,「我們認為是病毒沒有完全清除,咽拭子檢測出現陰性只是假像,肺裡仍然有病毒,這對於我們的防控工作會帶來新的挑戰。」蔣榮猛指出,一些出現「復陽」的患者身體裡的病毒並不是完全被清除了,核酸檢測的敏感性是有限的,所以國家在第六版、第七版診療方案中要求出院後再隔離兩周,避免和其他人接觸,就是要防止病毒沒有被完全清除的情況出現。至於目前「復陽」的傳播力有多大,蔣榮猛表示尚不清楚,因為陽性不一定是真病毒,有可能是病毒屍體或碎片,所以還要繼續研究,看到底有沒有傳染性。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蔣榮猛早在1月9日就到武漢,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堅守至今已超過50天,成為在武漢指導工作時間最長的專家之一。
-
2020-02-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延遲婚期抗疫 武漢醫生彭銀華染疫離世
原本正月初八舉辦婚禮,抽屜裡還放著沒來得及分發的請柬,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彭銀華昨(20)日晚間9時50分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因染疫病情惡化,搶救無效去世。彭銀華走了,這位29歲的呼吸科醫生,再也無法牽著他心愛的女孩的手,走進婚禮的殿堂了。他從年前就應該忙碌著試婚紗、訂酒店、發請柬,在正月初八辦場熱熱鬧鬧的婚禮……但去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身為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從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確診,到隔離病區組建,彭銀華就深知有場硬仗要打。他和未婚妻約定「疫情不散,推遲婚禮」,上了抗疫第一線。醫院同事回憶,大年三十同事們心疼彭銀華讓他回家休息,多陪陪未過門的妻子,彭銀華微微一笑:「我年輕,我先頂上!」不料,正月初一這一天,彭銀華倒下了。江夏區衛生健康局公告顯示,彭銀華1月25日入住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 1月30日病情加重,醫院緊急將其送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治療。因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於2月20日21時50分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去世。從發病的正月初一1月25日到2月20日的正月二十七,彭銀華救治了27天仍不幸殉職。抽屜裡還來不及發出的結婚請柬和對未婚妻一生的承諾,是他最終的遺憾。
-
2020-02-19 新聞.生命智慧
「癌末恩師都想救我…」于台煙:50歲後凡事6成壓力就好
編按:在民歌黃金時代,以〈化裝舞會〉等經典歌曲為人熟知的于台煙,當年跑遍各大校園演唱會,如今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是「民歌界蔡依林」。但伴隨走紅的盛名之累、感情與事業種種波折,一度讓她陷入憂鬱低潮,56歲的她至今單身,對人生種種際遇,她坦然自在,凡事「認真但不勉強」就好。近年來于台煙在螢光幕前亮相,除了戲劇演出及演唱邀約,之於她格外開心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民歌高峰會,近年來她幾乎每年都參與演出,對她而言,更像是一場和同期好友歡聚的同學會。「而且不只台上是同學會,台下也是同學會,很多都是整個班級一起團購買票,看完演唱會就可以接著聚餐。」民歌45像辦同學會,唱的是回憶也是人生 「我覺得到了這個階段,表演已經不是為了秀自己,而是一種和聽眾的分享。有人音樂一下就掉眼淚,那不是因為我唱歌,而是因為當年這首歌流行的時候,可能正是他的青春年少。」台上台下,每首歌裡,都是一段回憶、一段人生。于台煙出道的年代,正是校園民歌最盛行的時期。念大學時,單純喜歡唱歌的于台煙報名了曾捧紅許多民歌歌手的「金韻獎」歌唱比賽,不料一路過關斬將,雖然最後沒有拿到冠軍,僅入圍優勝歌手,但她偏低沉的獨特嗓音,卻也因此被唱片公司相中簽約。于台煙出身保守家庭,父親是小學校長、2個姊姊都是老師。「我們家沒有人知道我報名,連最後跟唱片公司簽約都是我自己來,直到我上電視唱歌了,隔壁鄰居跑來問我爸說,電視上那個叫于台煙的,跟你家小妹長的很像啊?他們才知道這件事。」一出道就走紅,卻累到沒有自己在大學畢業後正式簽約,並以〈化裝舞會〉一曲一舉打響知名度的于台煙,初出道就嚐到走紅滋味。「以前每天的行程就是列在一張紙上,照表操課,一天跑超過10條行程是稀鬆平常,那時我真的是累到要吊點滴,吊完之後繼續跑。」「嚴格來講,我沒有出過社會。當時唱片公司把歌手保護得很好,所以你就是在一個溫室、象牙塔裡,只負責把安排的工作做完,差不多就是《來自星星的你》裡面千頌伊的生活,連水電費都不知道怎麼繳。那時沒有高鐵,北高兩地要趕場,我們坐飛機坐到跟地勤都熟了,有時來不及,還拜託飛機等我們一下。」于台煙說。當時她除了唱片宣傳、通告行程之外,還參加過藝人勞軍。「那時我坐船到金門大膽島去,我暈船暈得要死,一下船先在旁邊吐,吐完之後休息一下,繼續上台表演。」 由於長期工作忙碌而導致作息、進食不規律,發行第4張唱片的時候,于台煙甚至曾罹患厭食症。「明明肚子是餓的,但東西放在眼前,我就是沒有食欲。」感情、事業全觸礁,癌末恩師帶領走出陰霾雖曾是當紅的偶像歌手,但隨著90年代末期,唱片產業進入規模萎縮以及數位化的轉型期,對于台煙而言,則是工作和私人感情狀態都面臨了瓶頸。「沒有任何一邊,能讓心裡覺得有被支持。」歷經感情挫折、投資事業失敗,甚至被負面傳聞包圍,于台煙一度陷入重度憂鬱,一躺在床上就想掉眼淚,得靠藥物才睡得著。最嚴重時,甚至動了輕生念頭,後來是一轉念,想到自己家裡的愛犬,「怕我走了沒人帶牠去散步」才作罷。當時于台煙雖飽受憂鬱纏身之苦,內心卻也有要自救的意志力。她大動作開記者會,把自己推到媒體前面,試圖用最嚴厲的方式讓自己振作。然而,最後助她走出低潮的,也正是當初領著于台煙進入演藝圈的恩師——知名唱片製作人梁弘志。那時罹患胰臟癌的梁弘志,只剩幾個月壽命,但直到最後一刻,還心心念念于台煙的狀況,更不時和她聊天,鼓勵她振作。「最後去送他,看著他慢慢被推進去(火化),我就告訴自己,老師這麼重病了,都還想著要救我,我有什麼理由不讓自己站起來?這個念頭一出現,突然一切就都想通了。」人生不可能無苦,悲觀但積極就好于台煙說,「年輕的時候不懂什麼叫放掉,遇到事情時總是把『我』放在前面,認為世界都應該照『我』認為對的、『我』想要的方式走,工作、愛情都是。所以當達不到的時候,就會痛苦、失望。」此刻回顧人生種種,于台煙說自己是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這話何解?「因為我已經認清,人生來活在這世間,就是有很多痛苦。我有時候都開玩笑說:應該是上輩子做了壞事才會投胎變成人。既然一定得遇到,那就是去面對它,面對後不能解決的,就放掉。」近年來于台煙除了歌唱事業,也挑戰自己過去沒有嘗試過的戲劇演出。「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領域,就是盡可能地去開發自己。」她認為有點年紀或社會歷練的人最忌倚老賣老,「只要是沒有接觸過的事情,我就是新的、年輕的,那就可以一直保持有刺激、有彈性。」「像年輕人玩的3C產品、手機遊戲。我不一定會真的玩,但我會去問他們那是什麼?要怎麼操作?我覺得好奇心會讓人年輕。」臉上有點細紋沒關係,才會讀出人生今年56歲的于台煙,如今在工作之餘,也喜歡畫畫、捏陶,還曾開過小型畫展。「我都跟別人說:『如果你是突然驚覺自己變老,那你應該要開心,因為那表示你的身體或是心情還不在那個狀態』,像我自己是每年看著台下歌迷的臉,才發現喔,原來我也是有點年紀了。」有曾「發現自己變老」的經驗嗎?有雙長腿的于台煙說,以前她在台上演出時愛穿迷你裙熱褲,有時會被人虧:「都一把年紀了,還穿這麼短!」但她認為:如果穿起來樣子還好看,現在不穿,以後不是更沒機會?「結果大概前年左右,穿上身一照鏡子,真的就突然感覺不大對了。」于台煙認為,每個年紀有適合自己的裝扮,勉強穿得像年輕人,倒不如展現成熟優雅。她也不諱言自己會適度做些醫美保養,「不要打成塑膠臉就好,有點細紋沒關係,那才會讀出人生。」多年來她維持適度運動習慣,出道30年來不但身形沒有太大變化,還能穿得下20幾歲時的打歌服。熟年談戀愛像跳舞,有適當距離才協調另一個隨著年紀改變的,則是感情觀。過去情路走得坎坷,于台煙說年輕時談戀愛像拔河,經常是2個人拉拉扯扯,希望對方往自己多靠近一點,最後2個人都筋疲力竭;步入中年,談戀愛應像跳一支舞,不須用力過猛,而是彼此在恰好的距離,踩著互相協調的舞步。「以前我會認為交往之後就是認定對方,然後接下來要如何如何,把往後的人生都綁進去,現在我可以接受如果有感覺,就交往1個月、2個月也ok,不用想太多。懂得說再見,也許下一次會更好。」一個人可以愜意,有伴也很好。問于台煙: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她最想做什麼?「如果人生重來,我一定會為喜歡的人悄悄生一個小孩,這是我唯一覺得遺憾的事情。」她坦言當年爸媽感情長年不睦,最後以離婚收場,直到2人離世前都不相往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寧願在台北一個人也不想回家吃年夜飯,因為回家也只會看到爸媽吵架。這或許多少影響了我對婚姻的感受。」每天都像死過一次,每天也都是新的一天如今于台煙雖然也常應邀到各地演出,但工作節奏操之在己,心情和以往自然不同。「以前工作狀態太緊繃,都是照著別人規定好的路去走,所以有時在媒體看到過去一些資料畫面,很多竟然都沒有印象;現在我比較會趁著到各地演出時順道看看走走,我都開玩笑說,人家是遊學,我是遊唱。」 于台煙說,現在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都希望壓力控制在6成,最多不超過7成。「現在工作對於我而言是開心、享受的事情,凡事以不勉強、但認真做為原則,心態完全不同。」現在她每天一覺醒來,就在心裡想:「我又死過一次,現在又是一個新的人了。」這麼一想,就沒有什麼過不去、沒有什麼好執著的。最後,于台煙給50+讀者的建議是:「人生以快樂為目的,你做什麼事會快樂,那就放手去做,到了這個年紀,喜怒哀樂的主動權應該要掌握在自己心中,不要忘記怎麼感受這個世界。」原文:一個人也很自在!于台煙:50歲後,凡事只要6成壓力就好
-
2020-02-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陸導演常凱1家4口新冠肺炎亡 陸媒揭17天「煉獄過程」
大陸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傳出一件又一件悲傷的案例,大陸導演常凱一家4口染新冠肺炎先後去世,疾病導致家破人亡,有陸媒揭露了他們家過去17天如同「煉獄過程」的經歷。據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娛記小池」刊文:哭了!看完導演常凱一家四口這17天的遭遇之後,情不自禁地哭了。因為這場蔓延至全大陸的冠狀病毒,常凱和他的家人在17天之內先後去世。他的朋友為了緬懷已逝的好友,於是發文公開了常凱的抗病過程和臨終遺言!故事很悲傷,但卻是常凱一家過去17天真實的「煉獄過程」。常凱原本是湖北電影製片廠的一名員工,主要負責電影拍攝剪輯等工作。今年55歲的他和父母以及妻子,姐姐均生活在湖北。唯一的兒子現在在英國留學,因為中國大陸去年底突然爆發了新冠肺炎,所以兒子沒能回到家鄉和父母共度春節。因此,兒子也成為了一家人中唯一沒有被感染新冠肺炎的幸運者。冥冥中,無法團聚的遺憾挽救了這個家族中唯一的孩子。再說常凱一家,除夕夜還在其樂融融吃著年夜飯,迎接春節的到來。但他們沒有想到,這是屬於他們一家的最後一個幸福的晚上,因為2020年大年初一,噩夢降臨!常凱的父親無故發燒,咳嗽,之後病情加重直至呼吸困難。此時,新冠肺炎在全大陸各處爆發,湖北的疫情更是重中之重。眼看父親的各種症狀疑似感染冠狀病毒,心急的常凱無奈帶著父親開始一家一家醫院的求救。可是,病房滿員,物資緊缺。在拜託遍了身邊的熟人和朋友之後,依舊是無法住院,沒有單位可以接收。失望之極之後,常凱只得把父親帶回家中自行照顧,僅僅三天,父親便病情加重而去世。初三,父親撒手人寰,但悲劇並沒有停止,因為年邁的母親也被感染了冠狀病毒。在失去老伴和冠狀病毒的雙重打擊下,母親勉強撐了一個星期,同樣是無藥可治,無院可住,於是初九的清晨,母親去天上和父親「團圓」了。年才只過了一半,但是家裡的人已「走」了一半。眼看著父母相繼離世,常凱既不能為父母操持後事,也無法送父母最後一程。因為冠狀病毒的兇猛,父母的後事只能草草了之,作為兒子,常凱只能置身事外,任憑外人簡單處置。還來不及花更多的時間與父母告別,沉浸在悲傷之中的常凱和妻子以及姐姐也出現了新冠肺炎的症狀。是的,他們三人也感染了。此時,湖北(武漢)已經封城,湖北周邊各地的疫情也更加嚴重,感染冠狀病毒的病人日益增加,想要等到病床更是難上加難。可生病的人哪還禁得起遙遙無期的等待!一小時,一分鐘,「死神」隨時在等待他們的投降!果然,幸運沒有來臨,常凱和姐姐率先投降了。他們一步步病入膏肓直至錯失醫治良機。2月14日,大部分人在感嘆情人節的到來,常凱的妻子親眼看著丈夫死於家中。這一天清晨,55歲的常凱去世,下午年長他幾歲的姐姐也不幸離世。如今,這個家中,還剩下病重的妻子與病魔繼續鬥爭,奇蹟是否會出現,誰也無法預料。在預感可能將不久於世之時,常凱留下了一封既委屈又絕望的遺書。他在遺書中有一段這樣寫道:「奄奄氣息之中,廣告親朋好友及遠在英倫吾兒:我一生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為人盡誠!永別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之後,他走了,帶著一身的病痛與遺憾離開了人世間。從父親染病去世到常凱和姐姐離去,不過17天的時間,一家四口人先後因為冠狀病毒告別人間。這樣滅門之災的傷痛,到底需要多久,常凱的其他親屬才能釋懷與遺忘,僥倖活著的人如何才能平靜的度完餘生?再說如今常凱還病重的妻子,親人一個個離去之後,她還有信心繼續活下去嗎?而遠在國外的兒子,誰可以給他勇氣面對家族的悲劇?文章說,答案都是未知的,他們一家的生活該如何繼續,作為外人的我們真的不忍去想,惟願早日「雨過天晴」,天下人都能一世平安!
-
2020-02-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果SARS時代可以這樣,林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
【編者按】「醫病平台」的終極目標是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互相了解。本週的主題「醫生的心語」是由三位不同世代的醫師說出他們在行醫生涯難忘的經驗:一位是在學生時代勤於筆耕的年輕醫師,因為「武漢肺炎」而追憶2003年SARS肆虐台灣時不幸犧牲的同學林重威醫師,並說出醫師對目前這緊要關頭的誠懇呼籲;一位中生代、長年在美國執業的癌症專科醫師,追憶一位不幸過世的癌症病人,道出醫生內心的遺憾;一位醫學院畢業五十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美國行醫,最近才退休的老醫師,回顧自己行醫生涯特別留下印象的幾個病人。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醫師的內心世界,我們也盼望不久能有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自己或陪伴家屬就醫的經驗與意見。重威殉職之後,台灣的蛻變重威,你的名字再度被提起。我們許多人又想起那段歲月,談起當年種種,但十七年過去,我們其實都不再是十七年前的自己。那時候,我還單身,擔任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醫院指派家醫科駐守發燒篩檢站,為醫院安全把關,N95口罩存量不足,發燒篩檢站醫師配給的N95口罩是兩天一個,幸而當年似乎沒有瘋搶外科口罩的情形,我們能每天用一個新的外科口罩蓋在N95外層,另外也不知是否真的有幫助,總摺張衛生紙墊在N95口罩內,減少說話時唾沫附著口罩,衛生紙隨呼吸飄近飄遠,常搔著臉。相較起來我們還是輕鬆的,真正照顧SARS病患的醫生,值班時是戴著N95口罩睡覺的。當SARS風暴終於結束,科內舉辦了一場感恩禱告會,同事們分享各自心路歷程:有人在過程中尚要承受來自家裡擔驚受怕的長輩壓力,不斷勸說他們辭職或是轉科,也有人說好久不敢抱孩子了,但我們都慶幸SARS的威脅終於解除,也慶幸自己服務的醫院至少制度健全、主管睿智,在科內住院醫師輪排發燒篩檢站時,主任領著主治醫師扛下科內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並暫時刪除其他不緊急的業務,我也記得有回代表家醫科參加臨時會議,副院長沉痛的說:那些犧牲的醫護人員不是英雄,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啊!重威,我們都不希望你是英雄。你走的那天,我去到隔離病房外,一群同學圍著你的父母,你母親的淚還洶湧地落,便被催促穿上隔離衣進去看你最後一面,然後要火化了。我記得那一幕在當時帶給我的衝擊,你是那麼熱心的班代,那麼和氣的同學,怎麼會是你?一年一年過去,我始終沒忘記那場景,當我後來成為母親,再想起那一日,那股椎心已不僅止於失去一位好朋友,更為你的母親而痛。你的父母卻那麼堅強,與北市府打官司,以國賠添存款成立了「林重威基金會」照顧澎湖清寒子弟,參與「SARS,再見」舞台劇紀念活動,難以想像他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磨著痛著,依然面對並且前行。澎湖有座「重威紀念公園」,班上幾位同學去過,在那兒拍張照,「舒服卻感傷的地方」,他們說。十年前我給你父親寫過信,他回信說道:「有些事,重威沒有活著看見,或許也是好事。」那是個紛亂的時局,擺盪的政治、口水、權力鬥爭,一度我覺得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只能無可奈何的下坡。但這次,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讓我們欣慰的看到台灣社會的成長與成熟。此刻的我已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對我來說,學校延遲開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的議題更加切身。想起許多年前社會輿論對「草莓族」憂心忡忡,如今他們已長成國家棟樑,在醫療前線上義不容辭的防守,而政府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紙上談兵,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強韌,看著行政院長、衛福部長等人每天帶著倦容卻絲毫不懈怠的堅守崗位,在對疾病的惶惑當中,至少有同舟共濟的凝聚力,看到民間對口罩配額自發性提出「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醫生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也有許多人透過網路留下對政府的支持鼓勵話語。如果SARS的時代可以這樣,或許,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但肯定的是,因為當時這些人的犧牲,帶來了反省,也讓政府與人民都提高警覺,才能有今日。心裡默念台灣因SARS殉職的十一人名單,深深感謝並且祝福他們的家人,然而名單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長,當年付出的代價其實不止於此,有感染SARS後痊癒的醫生,病後花了好長時間調適他易喘的後遺症,也有更令人傷心的,逃過SARS的死劫,卻或許因著心肺功能的侷限,剛屆不惑之年便心肌梗塞離世,留下稚齡兒女。懷著最深的敬意,感念過去,同時感謝此時為防疫與治療病患而努力著的國人:全神戒備的醫療體系,不停加班的口罩廠,業務量暴增的先是便利商店、而後藥局,以及一些微瑣卻不可或缺的細節,例如菜市場裡賣菜的那位老家在湖北的中國新娘告訴我,她媽媽原本預定大年初三來台灣陪她過節,但事前接到陸委會的勸阻電話因而未成行……防疫不是一道命令,而是一張嚴密的網。病毒仍擴散蔓延著,讓我們繼續謹慎面對。開啟網頁關心疫情變化,常看到重威燦爛的微笑,你一定是在鼓勵著活著的大家吧!「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我們可以同心協力一起度過。」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身伽馬刀發明人 染新冠肺炎不治
大陸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氏伽馬刀」發明人、現年八十六歲的段正澄,因感染新冠肺炎,前晚在武漢離世。這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因新冠肺炎過世的第四人,學術界損失慘重。華中科技大學日前公布,因當前疫情防控,段正澄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在網上設立紀念堂。人民日報旗下「健康時報」引述華中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稱,段正澄一月廿九日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本身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十五日晚在醫院不治。段正澄在一九九六年,將機械科學與放射治療醫學結合,研發國際首台「全身伽馬刀」,有助伽馬射線焦點對準腫瘤,殺死癌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造成損害。目前已經在大陸一百多間醫院使用,惠及近一百萬名病人。此外二月八日華中科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發布訃告稱,教授紅凌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三歲。新京報報導,紅凌教授是因染上新冠肺炎離世,他是在一月廿五日身體不適,但病毒潛伏期為十天左右,到二月四日才發病。紅凌畢業於武漢大學,於一九九四年獲得亞利桑那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之後他在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進行博士後研究。一九九九年進入美國加州大學能源系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二○○七年,紅凌回到大陸之後一直在華中科技大學任教,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具有美國籍的紅凌,也是美國第一例新冠肺炎的死亡者。第三名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教授林正斌,林正斌自感染新冠肺炎後情況一直不樂觀,曾進入了加護病房治療,二月十日病逝。林正斌生前曾進行上千起腎臟移植手術。第四名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劉筱嫻,她在二月十三日病逝。劉筱嫻為大陸著名預防醫學教育家、婦幼衛生專業創始人。
-
2020-02-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看著運屍車把兒子載走 老婦哭喊「我兒啊」悲痛跳腳
武漢身為新冠肺炎(COVID-19)的重災區,疫情發展情況持續受到全球各地的關注。近日在社群媒體Twitter上流傳一段影片,一名母親眼睜睜看著死去的兒子被抬上搬運車離去,老婦人淒厲的哭喊聲讓聽到的民眾心都碎了。儘管無法從影片中確認該名患者是否因感染新冠肺炎離世,搬運屍體的工作人員將使用過後的手套隨手扔在路邊垃圾桶的舉動,仍受網友質疑處理不當。影片一開始,就伴隨著遠方陣陣的哭喊聲,4名身穿防護衣的工作人員抬著一具遺體從民宅中走出來。接著一名老婦人也跟著出來,目送兒子遺體被抬上搬運車的她,放聲哭喊「我兒啊」,情緒崩潰、不斷跺腳的畫面讓旁人看了都十分不捨。影片的拍攝者似乎是同社區的住戶,從高處目睹這一幕,僅低聲說了一句「完了」。他將這段影片Po在Twitter上,並提到「外界對武漢知之甚少,此時此刻,必須將武漢真實的情況告訴世人。救助車已經改裝成運屍車,而這輛車裡面已經塞滿了屍體。」網友看了紛紛留言表示,「這哭聲聽了心裡真不舒服」、「肝腸寸斷」、「很了很久,實在揪心」。不過影片中一名身穿防護衣的工作人員,在搬運完遺體後,將使用過的手套隨手扔在路邊垃圾桶的舉動,受到不少網友質疑:「手套就這樣扔在垃圾桶裡?不用消毒處理嗎?」。儘管無法從影片中確認,該名患者是否因感染新冠肺炎離世,但當地正值疫情高峰期,各地確診案例亦直線攀升,人心惶惶,哪怕是一個小動作都會引起民眾恐慌。外界對武漢知之甚少,此時此刻,必須將武漢真實的情況告訴世人。救助車已經改裝成運屍車,而這輛車裡面已經塞滿了了屍體。 pic.twitter.com/iUx5OXDKdV— 閻國民 (@mr_yan_vip) February 11, 2020
-
2020-02-15 橘世代.健康橘
照顧父母誰之責?媳婦「重擔一肩扛,想人生重來」
當父母逐漸老去,誰該扛起照顧責任?聯合報《橘世代周報》進行「民意大聲公—照顧是誰的責任」網路調查發現,超過9成民眾認為照顧是子女或全家人的責任;但也有人認為,「自己照顧自己」才是少子化社會之道。問卷題目包含「請問您認為照顧父母是誰的責任」及「請分享自己的家庭照顧經驗並提供照顧技巧」等,吸引219位民眾填寫,女性占179人。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仍然認為「照顧」是家人的責任。其中32.27%認為照顧是子女的責任,30.93%認為是大家(兒子、女兒、媳婦、配偶)的責任。表達意見的讀者雖有不同的觀點,但至少讓我們聽到她或他們的心聲。《橘世代周報》挑選7則真實故事,故事所反映的現象難論對錯卻發人深省。故事1 屏東縣張女士手足不管事 害夫妻失和「照顧父母是應該的,但長久下來心中難免不平衡」,之前照顧公婆責任都落在她和先生身上,夫妻常因照顧意見不合爭吵,尤其是當手足都無法幫忙時,心中更是不快,甚至和長輩起爭執。她坦言,靜下心反省時會對長輩覺得愧疚,所以還是努力將心比心,做就對了,希望能成為小孩的榜樣。當然,若能尋求長照服務是不錯的選擇,至少能減輕一些壓力。故事2 高雄市葉小姐有姊妹相扶 減心理負擔葉小姐為家中次女,5年前媽媽生病入院,期間家人因不捨由外人照顧,她便與父親、大姊和小妹討論後決定輪流照顧媽媽。葉小姐說,當時恰巧她放長假,可隨侍在媽媽身旁,「慶幸有姊妹可互相討論並做治療決定,我才不需要承受太重的心理負擔」。葉媽媽住院2個月後離世,葉小姐說,回頭看當時的情形,如果照顧時間再拉長,家庭壓力和經濟一定會有問題,她深深覺得健全的長照制度很重要,「即便只是緩緩情緒的喘息時間」。故事3 苗栗縣謝小姐照護還被嫌 抱怨轉感恩謝小姐是和聘僱的移工看護一起照顧失能的婆婆。她說,照顧婆婆1年多,雖然移工薪水是婆婆付的,但大小雜支都是她和先生包下,其他子女卻一通關心電話也沒有,只會罵「怎麼顧我媽的」。婆婆最後4個月入住機構,病情急轉直下,也只有她們家前往探視。不過,最後她把抱怨轉為感恩,慶幸婆婆和家裡緣分最深,而那些「天邊孝子女」,只要在靈堂前多擺些蘭花、多摺些紙蓮花,有心就好了。故事4 桃園市林小姐父送安養院 心痛的決定「父親是每位子女的」,林小姐說,她沒有出嫁,就必須承擔照顧臥床父親的責任。家中經濟不允許聘請看護,她只能尋求合格的養護中心照顧父親。「父親會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當下聽了心痛死了」,林小姐說,她偶爾也自責為何要把父親丟了,但現實面她也需要工作賺錢,才能支付父親的照顧費用。她只能回答父親:「身體好點就接你回家。」林小姐感慨,「久病床前無孝子」真是如此;希望政府真的有好的措施,不要讓照顧父母的問題、家庭,到最後都以「沒錢」、「我需要工作」等推辭,搞到沒人要照顧,責任落在一人身上。故事5 宜蘭縣游女士重擔一肩扛 想人生重來游女士說,自從嫁給老公後,照顧婆婆就成了她的責任,照顧20多年直到老公生病後才停止,換成老公的哥哥們來顧婆婆。沒想到,老公現在成為兄弟口中「最不孝順的兒子」,讓她覺得這幾年很不值得。游女士說,若人生可重來,會請老公的5位兄弟一起分攤照顧責任,而不是她和老公2人扛,至少別人工作賺錢時,他們也能工作,不會到現在又老又窮。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只能轉念「善有善報」,老天都知道。故事6 彰化縣蔡女士樂觀向前看 照顧不孤單蔡女士婚後與公婆同住,28年來只要公婆生病,都是她在照顧。先生退休後有協助交通接送,這2年也聘請移工看護協助。只是照顧失智的婆婆讓人無奈,公公也跟著躁鬱,連先生情緒也憂鬱起來。但她仍相當樂觀。她說,日子總是要朝正向走;她也特別喜歡聯合報的失智網站分享,這讓她覺得不孤單,所有失智症照顧者的經驗讓她得以正向面對,甚至報名參加照服員訓練,希望將來能夠利己利人。故事7 彰化縣張女士陪伴比失智藥更有效「全家一起照顧才是最好的方式」,張女士說,母親從疑似到確診失智,她和哥哥與孩子、孫子們一起努力讓媽媽每天過得快樂,每周末都會安排外出旅行,協助媽媽多接觸戶外。她說,媽媽對失智症藥物過敏而沒有用藥,但因為有子女們的陪伴,確診失智症4年了,症狀仍可有效延緩,連主治醫師也認同陪伴比藥物有效。「陪伴能讓媽媽開心,也是回報養育恩情的最佳機會!」看更多報導:《橘世代》【延伸/家庭關係指南專輯↘↘↘】。面對長期照護的壓力 試著降低門檻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熟齡生活大調查】邀請您的參與!最高致贈車馬費3,500元。突破長照困境 石頭湯模式啟動新未來!。面對「家庭老化」 父母與孩子該如何獲取平衡? 填問卷抽好禮 吳若權曾說:「照顧父母就像在照顧未來的自己。」、張曼娟在專訪中分享:「可以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是我今生最榮耀的身分。」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邀請您花5分鐘的安靜時光進行填寫。《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34VTdP4
-
2020-02-12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父母染新冠肺炎身亡後自己也遭染 武漢女日記:我想活著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微博近日流傳一名武漢女子「小杭」的悲傷日記,記載在短短20天內,她的母親和父親就因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先後撒手人寰,而她自己最終也疑似感染。日記描述了她此間無助、恐懼、痛苦的情緒,不少網民讀後都表示痛心不已。小杭的日記被自媒體報道後,獲網民廣泛關注,不少人紛紛發出尋人活動,希望能找到小杭,對她提供幫助。小杭疫情期間的日記最初是從1月23日開始,當天她寫下「封城了,我好害怕。誰能救救我們,媽媽愈來愈不舒服了」。她接着透露,母親疑似感染的程度非常高,去醫院根本就看不到醫生,因為要排5、6小時以上,期間交叉感染的風險很大,只好先選擇居家隔離。她還感嘆,就算確診了也沒有醫院能收,因為病床都已經滿了。1月24日,小杭的父親還是帶著病重的妻子去了醫院試試運氣,他還告誡小杭不要一起去醫院,以避免受感染,小杭只好聽話離開。然而,小杭在1月25日透露,24日晚上開始父母就不接她的電話,讓她幾乎崩潰。及至27日,小杭提及父親做電腦掃瞄後確認雙肺感染,此刻她仍試圖振作起來,直說「我一定要像個中箭的將軍那樣,不到戰役結束的最後一秒,都要像沒有受傷一樣往前衝」。不幸的是,小杭緊接就迎來一記重擊:她的媽媽離世了。經過幾天的沉默後,她在2月3日貼出想念母親的文字,同時也輕喚媽媽不要害怕,因為後來大舅也走了,可以在另一個世界互相依靠,但她希望母親能保佑父親平安無事,千萬不要帶走他。2月5日,小杭突然表示「救救我」,原來她從4日開始就已經發燒,但沒敢說出去,因為爸爸已經病危了,她只能跪下來求這個世界救救爸爸。小杭的願望終究沒實現,她寫道:「爸爸,我把你也弄丟了,你去找媽媽,然後等我,我們一起回家」,並透露「我好害怕,我也感染了」。2月9日,她在一篇日記中表示「想活着」,但亦提及「有些後事我還得安排好。」小杭的日記引發熱議,被自媒體寫成文章在網絡熱傳。然而,網民的關注對她造成壓力。她早前發文表示,希望大家不要公開她的個人資料,也希望自媒體不要在未與她溝通下就寫她,因為有的資訊並不準確。「已發的請撤下刪除,拜託了,我實在沒有精力來處理這些事情」。不過,有一位與小杭使用同個社交軟件而認識的微博用戶近日表示,她已和小杭聯繫上了,現在很多人都在幫忙小杭,目前正在做核酸檢測,若是確診輕症就會送到方艙醫院,假如病情轉重則會轉院治療。官媒環球時報也發文稱,已經有包括人民日報記者在內的多方好心人與她取得聯繫,希望能幫到她。延伸閱讀:武漢肺炎-父母15日內病逝-武漢女孩網上寫絕望日記-我也感染了 武漢肺炎-與媽媽同確診-哭着寫遺書-武漢少女的16天求生日記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
2020-02-11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病榻上的最後吶喊 認識武漢肺炎吹哨者李文亮醫師
2月6日晚間起,中國社群網站上發出怒吼,為李文亮的離世感到不值。「我們需要言論自由」的短評獲得百萬次以上的迴響。究竟,李文亮是誰?讓中國想起的言論自由的重要性?吹哨者李文亮醫師於2019年12月,在學校的群組中貼了一則文,說海鮮市場出了七個病患,都是出現呼吸道症狀,是種類似SARS的冠狀病毒疾病,正在他的醫院裡接受隔離。他是於醫學院的群組裡發訊息的,等於是在新興傳染病出現時,最早警告臨床醫師們注意病毒攻勢的人物。不過隨著這則訊息被螢幕截圖後傳送各地,李醫師暗自擔心自己會因而受罰。接受訓誡果然沒過多久,他就被公安傳喚,說他散播謠言,「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如果固執己見,不思悔改,繼續進行違法行動」,就要送法辦。他需要簽下訓誡書,要誠心悔過,承認自己說了謊,自承說「7例SARS是不屬實的言論」。自身染病雖然被訓誡,李文亮繼續堅守岡位,於醫院服務。他在1月8日診治了年長患者,其患者隔日開始發燒,出現肺炎。再隔個一天是1月10日,李文亮自身也開始咳嗽了。1月11日,李文亮發燒。1月12日,李文亮住院。經過幾次化驗,到1月底時院方才確認李文亮亦是染上新型冠狀病毒。病毒快速傳播短短五個星期之內,武漢肺炎已經成為全世界的痛。這新型冠狀病毒的態勢已然超越當時SARS的感染人數,中國本身有超過28000案例,死亡人數持續攀升。中國以外,另有25國有零星案例發生。武漢,這個中國第七大城市,全世界第四十二大城市,於1月23日開始封城,飛機、火車、地鐵、船運、巴士等交通工具一併停擺,居民不可離城,也沒有交通工具能離開城市。即使武漢走向封城之後,病毒仍未慢下它擴散的速度,感染人數與死亡人數持續攀升之終,更多中國城市宣布封城。截至2月7日,武漢肺炎造成全球31372人感染,638例死亡。病榻上的最後吶喊即使在病床上,李醫師仍舊對政府提供的資訊存疑:「政府為什麼仍堅持說病毒沒有人傳人?」「為什麼政府說沒有醫療人員受感染?」事實上,李醫師的父母與多位同事,都罹患了武漢肺炎。1月21日,中國才說這病毒可以人傳人。1月31日李醫師公開了他的訓誡書。當然,病毒不跟你政府簽什麼訓誡書,當政府專注在政權維穩,糾正市民的言行,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傳播開來,愈來愈多人感染,愈來愈多人死亡。2月初李文亮醫師透過訊息告訴紐約時報,中國政府當時應該要及早公開資訊,才可能遏止新型病毒。「如果政府單位願意早點公開這些資訊,」李文亮醫師說:「我想現在情況會好得多。我們需要更公開、透明的疫情資訊。」搶救無效李醫師因新型冠狀病毒住院,三周後於2020年2月7日凌晨死亡,年僅34歲。身後留下懷孕的老婆與一名小孩。2月6日晚間在中國的社群上就出現李醫師的死亡消息,點燃中國網民的怒火,沒過幾小時,醫院方又出面說,李醫師還活著,院方正在想方法急救,「處於搶救狀態」,不少微信上的評論都遭刪除。只是又過沒多久,院方最終還是證實了李文亮醫師的死亡消息。我們不知道,中國政府試圖搶救的,是李醫師這條人命?還是政治名聲、政權維穩?李文亮醫師因當了吹哨者而被迫道歉,但中國政府該道歉的,豈止千百萬人。原文:認識李文亮醫師 – 武漢肺炎吹哨者搜尋附近的診所: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2-10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從不生病」七旬爆肌猛男確診武漢肺炎 4天後不治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肆虐,累計死亡病例已超越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曾在大陸多個健身賽奪冠的72歲健身達人邱鈞也難倖免,月初確診感染,至上周四(6日)不幸離世。據香港01報導,來自武漢的邱鈞自小喜歡跑步,1990年代表任職的工廠參加湖北省第一屆健美大賽,拿下第五名的成績,隨後開始健身生涯;2003年退休後,開設健身室的朋友給了他一張終身免費的健身卡,不久,已經56歲的邱鈞開始與其他20多歲的教練一同賣卡、授課,甚至參加健身比賽,隨著體形愈來愈好,漸漸變成健身室招牌。邱鈞多次在大陸的全國性賽事奪冠,去年更獲得「世界奧賽之夜」健美比賽老年組亞軍,他受訪時曾透露每日都持續健身,努力鍛煉肩、胸、背、腹及腿部等肌肉;今年1月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他仍是風雨不改地到漢口中山公園的健身室訓練。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邱鈞才終於不再前往健身室。消息稱,他在封城當日去了在漢陽的愛女家中過新年,翌日開始出現發燒、沒有食慾等徵狀,家人隨後開車將他送回家隔離,但其病情不斷惡化,本月2日確診,上周一(3日)被送進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及至上周四(6日),院方證實邱鈞離世,他的女兒亦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稱:「從不生病的父親卻沒有躲開這場災難......」。不少網友得知消息後慨嘆不已,留言稱「連健美冠軍也沒能度過這個冬天」、「身體素質這麼好也沒能躲過,希望老人一路走好」、「心痛之餘更多的是無奈,病毒沒有饒過自律的人,而且是不挑人下手的,這太可怕了」。
-
2020-02-07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首揭疫情李文亮離世 武漢市發公告示敬意但未道歉
首先揭發武漢肺炎疫情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於昨日晚間辭世,武漢市政府、湖北省衛健委、武漢市衛健委與武漢中心醫院今日均發布公告,均表示對李文亮的離世表示沉重哀痛。李文亮的離世訊息在昨日晚間九點多開始在網路上傳播,大批網民到李文亮微博留言紀念,今日上述單位均發布相關訊息,表示哀悼。不過,公告的哀悼文均指,對李文亮堅守一線抗疫表示敬意,未有提及其率先揭露武漢出現了與SARS冠狀病毒高置信度陽性指標的檢測報告。由於李文亮率先警示疫情,卻被大陸公安以造謠約談處理,大批大陸網民仍認為,武漢政府欠李文亮醫生一個道歉。而武漢市的公告僅表示敬意,仍未向李道歉。武漢市政府表示,武漢中心醫院李文亮醫生,因感染新型肺炎,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我們深表哀悼,萬分惋惜!對其堅守一線抗擊疫情表示敬意,對其家人表示誠摯慰問!」湖北省衛健委則指出,獲悉李文亮在抗擊疫情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向李文亮表示深切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誠摯慰問,向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全體醫務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值此抗疫關鍵時期,希望全體醫務人員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切實做好防護工作,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堅定信心、齊心協力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武漢市衛健委表示,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不幸感染,因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於2020年2月7日淩晨2點58分去世。武漢市衛健委特向李文亮醫生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深切慰問。武漢中心醫院則在微博上發出訊息,指出漢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2月7日淩晨2點58分去世,對此,醫院方面深表痛惜和哀悼。
-
2020-02-05 科別.感染科
別只關心武漢肺炎!威脅更大的流感重症死亡已達61例
武漢肺炎引發社會不安,但流感對國人的威脅更大。國內上周新增八十七例流感重症病例,及五例經檢驗與流感相關死亡個案,死亡病例都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幾乎都在發病後短短五天內喪命,其中一名八十四歲北部婦人僅發病一天就離世。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上周五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五十一至九十歲,皆有慢性病,卻都沒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經檢驗四例感染H1N1、一例為H3N2,都是感染A型流感。該名八十四歲北部婦人有中風史,且臥床十年以上。該婦在今年一月上旬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家人緊急送醫,在急診檢查已出現敗血症及肺炎症狀,隔日在急診留院觀察,開始心律不整,還來不及送進加護病房,經搶救仍不治。自去年十月起迄今年二月三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八五八例,年齡層以六十五歲以上為主,占四成以上,其次為五十至六十四歲,約占三成;九成八的病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且近八成具有慢性病史;流感重症死亡病例累計六十一例,九成八病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流感疫情仍處高峰,國內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十萬多人次,較前一周下降。但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二成二,仍在上升中,林詠青研判,上周為春節連假,多數門診休診,所以急診才會較多,疫情趨勢仍待觀察。林詠青提醒,家中長者若行動不便,可洽各地衛生局申請到宅接種,衛生局會評估轄區弱勢長者獨居及行動不便長者接種情形,協調衛生所或合約院所至住家提供到宅接種服務。截至二月二日止,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尚餘約四十二點二萬劑,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呼籲,符合公費接種資格的民眾盡速接種。台中市衛生局建議,民眾應做好勤洗手,就醫請戴口罩防疫,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應盡速就醫;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更應盡速至大醫院看診。
-
2020-02-02 橘世代.健康橘
老浪浪難相處? 牠們可能比你想得好馴服
人口高齡化浪潮下,連貓、狗等動物也出現高齡化趨勢。如同人們現今開始重視獨居長者食衣住行議題,位於美國紐約的動保團體「ASPCA」則向大眾強調領養高齡貓狗,好處比想像來得多。貓狗幾歲算高齡?美國寵物網站Pet Companion Magazine表示「七歲」是個粗略分界點。而人們不願領養高齡貓狗,多半是「無法馴服」、「擔心牠們生病,醫藥費無法負擔」、「養牠之後,可能很快就得面臨寵物過世傷痛」三大原因。針對無法馴服高齡貓狗這點,動保專家說其實是誤解,收容所裡的高齡貓狗多數是因為原主人生活劇變才進入收容所,因此牠們多少都經過社會化訓練。波士頓動物救援組織發言人麥克就說「很多貓狗都有與人類生活的意識,理解基本生活指令。」「ASPCA」表示這對領養者最大好處是,不必像訓練小狗、小貓一樣得從零開始,可以省去很多力量,並且高齡貓狗個性已經定型,領養者能事先觀察出牠們活力與性格,容易精準找到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寵物。至於擔心高齡寵物容易生病,飼主短期內就得面臨寵物離世的憂慮,Pet Companion Magazine表示,目前已有非營利組織關注高齡流浪動物問題,可以提供相關援助。美國非營利組織Frosted Faces Foundation就是其中之一,它們特別針對高齡寵物提供照料援助,從食物、毛髮打理到醫療都有。例如家有高齡狗兒者,因為狗狗罹患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時,求助者只要提出申請,基金會就會提供醫療或財務援助,陪主人度過難關,也讓寵物得到更好醫療照顧,延長壽命,主人不一定那麼快就得面對高齡寵物過世的傷痛。領養高齡浪浪的資深攝影師芮塔(Rita Earl Blackwell),便經常以親身體驗向大眾分享牠們的好處:牠們不會亂咬鞋子、不需要長時間散步,擁有牠們如同有一位非常冷靜的奶奶陪伴。資料來源:wbznewsradio、Pet Companion Magazine、ASPCA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24 橘世代.健康橘
面對親人遺物 該怎麼做到「斷捨離」?
花十年整理遺物要整理遺物,必須花費很長一段時間。留有母親氣息的回憶物品,就算只是一雙有破洞的襪子,我也照樣丟不掉。因為得了憂鬱症,我可能連區分需不需要的判斷力都喪失了。看到剩下的紙尿布堆積如山,想到再也不需要那麼辛苦的換尿布了,整個人反倒淹沒在既落寞,又痛苦無奈的情緒中,使我丟不掉那些尿布。總而言之,我完全踏不出整理遺物的第一步。至於一直留在麻布那間公寓的屋子內,我沒動過的那些家具和遺物,總算在二○一○年年底都搬到倉庫,那已經是母親離世後過了四年以上的事。母親的房子既是從我二十歲起就與母親共同生活的住處,也是我展開婚姻生活,兩個女兒生長的場所,充滿了一家子的回憶,我想就這樣保留下來,不過老舊的公寓大樓已決定要改建,我們不得不搬家。畢竟是一整棟房子的物品,數量可說相當可觀。我在認識的房仲員牽線介紹下,租了某間美術大學使用的倉庫,將滿載母親回憶的物品全都搬了進去。不過,當時光是把東西搬進去就耗去我全部精力。好不容易能將堆積如山的物品全都整理過一遍是在二○一六年,我六十八歲那時。我的身體狀況比過去好很多,也下了斷捨離的決心。托兩個女兒的福,我才發現到對物品不需有所執著。我想,只要整理遺物便能整理回憶,也能整理自己的心。母親只要活在大家的記憶中就好,除了她親筆所寫的便條紙和信件外,其他所有物品都扔了吧—等我達到像這樣的心靈境界,竟然已匆匆過去十個年頭。本文摘自《不勉強自己才是最好的長照》,高寶書版 2019/12/25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4 橘世代.好野橘
想以房養老又不願給銀行抵押?可考慮「留房養老」
想要以房養老,卻不喜歡將房子拿去向銀行辦理抵押「借錢」,有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嗎?答案是:有。如果你想「活化」房產來養老,可考慮「留房養老」安養信託,預先做好規畫,讓名下不動產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運用,自我照顧老後生活。保全房產 有專人包租代管相較於「以房養老」是屋主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再由銀行按月提供生活費;「留房養老」則是把房產交付信託,由銀行自行或委託不動產管理業者出租管理,把租金當作安養資金的來源。「留房養老」是最新的以房養老方案,推出還不到兩個月,目前市場反應還待觀察。好處是屋主不用出售房子,也不用負擔銀行貸款利息,但有個重要的前提是,這種模式較適合有部分財力的民眾。提出「留房養老」新方案的銀行,目前也僅有兆豐銀行,為什麼兆豐會有這種想法?兆豐信託處處長邱玉玫表示,現行銀行安養信託是以金錢及有價證券為主,不動產信託通常只是保管產權,銀行不會協助處理招租及維護管理等事宜。隨著政府大力推動包租代管,相關資產管理產業愈來愈健全,兆豐才會起心動念,與中華建築經理公司異業結盟,由銀行做為受理平台,中華建經協助代租代管的留房養老信託,為國內銀行首例。邱玉玫強調,留房養老的安養信託,是為填補安養信託與以房養老之外的高齡者需求,「應該會有市場」。她分析,台灣房屋自有率高,但許多人目前居住的房子不見得適合養老,例如離醫院太遠、沒有電梯上下樓不方便等等,有些民眾想入住安養機構或養生村,一旦入住,房子閒置相當可惜,出租的租金可支付養生村全部或部分費用。另種情況是,手上有幾間房子,除了自住,其餘的都已出租,是名副其實的「包租公」、「包租婆」,這類的民眾多數已有一定的年紀,雖然目前還能自行管理,但未來可能面臨失能失智無法管理房產的風險。因此,兆豐銀推出「留房養老」安養信託,可保全房產且在需要時協助房產管理及充分運用租金收益,以因應高齡化的市場需求。彈性處理 依個案量身訂製兆豐這一新產品,多數民眾並不了解,兆豐信託處副處長徐紹彬指出,信託業務的特色就是彈性很高,每個方案都是量身打造。銀行要先了解委託人不動產的使用狀況,釐清法律關係,以及租金用途。若委託人還能自行管理,銀行只收取信託管理費用並協助處理金流,若委託人無法自行管理,則委由中華建經代租代管,依管理程度及內容按次計費。徐紹彬表示,「留房養老」安養信託案件,每年信託管理費,每戶為2萬4000元;目前個案信託管理費5折特價為1年1萬2000元起,優惠至2月底止,另視資金管理需求及交付物件個案調整。租賃事務的收費,依據代管項目,單次處理費用約1000至4000元,以實支實付為準。開辦一個多月,詢問度非常高。預防被騙 也避免子女爭產徐紹彬說,留房養老安養信託就是先預做好準備,讓自己的不動產多一層防護網,不會被詐騙、挪用或盜賣,自己不想管或不能管的時候,也有專業可靠的銀行來協助處理,不必依賴子女,也避免不必要的紛爭,還可設計自益或他益信託,做好傳承的安排。他舉例,高齡者有3間房子安排未來留給3個子女,可辦理留房養老安養信託,信託存續期間租金收入用於支付自己的生活安養費,確定「自己的財產自己用」,可安享晚年的尊嚴及生活品質,並透過他益信託架構分別指定3間房子信託結束後要給誰,避免離世後子女紛爭。-*-【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7】。有錢拿、有房住 牢記1件事 以房養老不吃虧。以房養老若鑑價低、月領少 不如直接把房賣了。南部房子不值錢?以房養老也有城鄉差距【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6】。用信託留房養老 包租婆另一選擇。看護費、住安養院…都從你的租金付【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5】。銀行建議:以房養老房子價值超過貸款 繼承較有利。搞清楚8大疑問 以房養老繼承免負債【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4】。利率最多高出1倍 以房養老前要精打細算。未來想要以房養老該怎麼做?4守則不可不知。粉刷、裝修未必有用 選對區段才能提高房子「貸相」看更多報導:《以房養老可靠嗎?像長照照顧一輩子》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1-0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思故他在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親人的死亡」。不管是老年的家人久病過世或是年輕的愛子遽然辭世,都是那樣的難以接受。第一篇是一位職能治療師描述祖母過世的前後,而委婉道出當身份轉變成病人家屬時,她有機會向工作時所接觸的病人或家屬道出心中的感傷時:「這次,換他們來治療我的悲傷、治療我的心。直到我不再為了這件事情一秒淚崩,那才是真正的放下了,放下,對我來說,不代表著不記得,或是不想念了,其實是放在內心最深處的懷念。」這道盡了喪親的「準備 面對 調適」,並由此進入醫病之間發揮同理心的美好意境。第二篇是一位母親對她唯一的男兒突然一睡不醒,無法接受這命運的嘲弄,十三年來日日不忘追思,終於走出哀傷的深淵,願以自己的經驗分享如何克服這人生最大的考驗。第三篇是一位多年致力於幫忙喪親者的身心科資深醫師分享許多珍貴的經驗與建議,並說出這句頗富哲理的話:「失去所愛,確實是我們的摯愛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上的一堂沉重的人生必修課,卻也是讓我們生命豐富、深刻、透徹的重要一門課。」 「醫病平台」非常感激這三位作者無私地與我們分享這沈重的人生必修課,也誠懇地希望他們的文章可以幫忙我們周遭正為此所苦的朋友。那一年我剛過半百,完成了大部分世間既定的秩序流程,也習慣了在那框架裡的生活模式。卻在一個陽光普照的早上,改變了所有的一切。開啟了往後不知不覺地不斷重整的人生,那天冷不提防,烏雲罩頂,逮個正著,還沒貶眼就落入從天而降的牢籠裡,卻也發不出任何聲響,哀嚎也罷,哭泣也罷,全被巨大的闐黑鎖住了。就像一個戴著近視眼鏡的人,在深夜裡的高速公路上開著車時,突然間被拔掉了眼鏡,眼前,只有無止境的一片黑暗;急促的呼吸聲,偶爾出現零星的燈光,卻不時的聽到輪胎壓到邊線凸起物的聲響,來提醒他已偏離車道了,雖然手中方向盤早已濕滑,但仍得用力緊握,放慢速度,穩住方向,且不斷地向老天吶喊:「我活得並不夠久呀!」屏氣靜神地,一心一意企圖在黑暗中,摸索著一條安全的道路,把自己擺渡上岸,否則淹沒在巨大的闐黑。這就是當年接到電話,被告知兒子已故去時的心情寫照。被告知的當下,無所謂相信、不相信的疑問,知道了,就是這麼一回事;兒子沒了生命!當下,我撲通跪下抱頭,乞求上天給予我智慧勇氣去面對這極度荒唐且荒謬的事情。手中握著話筒,不斷地抖著抖著,號碼怎麼按都不準,費了好大工夫才聯絡好幾個央求辦事的朋友。孩子的爸爸當時不在家,我告訴他這回事,也叮嚀回家的路上,可是千萬小心,不要失了神!將兒子安排成為大體老師及捐贈眼角膜,成了上天為我預備的安全道路。孩子的爸後來說到,等底定捐贈事宜,他才彷彿至黑暗中看到一個小小光點。就憑著那光點,才能摸索下一步的方向。若說這安排是石破天驚,但,是老天先給了我一個晴天霹靂啊!兒子承受多少人的厚愛?又承載了多少眾人對他的期待?領受了世間多少的溫潤善美?我一生憧憬用力養育,向上天訂製的孩子,所有的這些,豈是交付一把火了事?這任誰也都踉蹌昏厥!我又豈能摸摸鼻子認賠買單出場?唯有比荒謬更荒謬的行止才稍有力量抵擋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巨慟。老天收回孩子的生命留下了軀殼,身為母親,我親手推他進了冷凍櫃,這一步我要自己走,將孩子全部送出去,什麼也不留了!最後一球回到我手中了!而不是任憑命運冲擊,就算送我上斷頭台,也是得由我自己走上去,並且把頭擺好就位行禮如儀,而不是任人拖拉。雖然最終,自己是沒法子躺進那木箱,但總是還認為生命的主權在自己手中,保留了一絲虛無的尊嚴。餘生,我是一個喪子的母親,但,此刻我成就了漫無止境、無可救藥的驕傲,只因為我信守了對孩子的承諾。37年前孩子難產悻得生命,凝視著哺乳中的孩子,心中滿溢著愛,乳汁汨汨流著,心想:「孩子,媽媽會一輩子好好照顧你。」於今,我是照顧了孩子的一輩子。由於2005年底,我剛完成新竹文化局百年人物展,介紹先祖父的部分,提醒了我,台大醫學院、醫院滋養了我們一家四代,感恩之心油然而生,然2006年1月,兒子在睡夢中離世,驀地裡打了個冷顫,背脊骨從頭冷到脚,這是命運找到我,在時間洪流中百年的相遇。過去從來不知道百年前台大醫學院收著孩子外曾祖父的成績單,後來外祖父、父親的成績單也相繼被收藏著,而孩子自身難產得著生命也在台大醫院,如今他的名字更是在無語良師名列中。若不是當年參與了先祖父的人物展,真不知我還能有其他的安排嗎?直覺是命運找到了我,當然明白了我逃無可逃,儘管當時一直打顫發抖、恐懼害怕,由於知道退無可退,是棄后的時候了!除此一步,我將落入萬丈深淵,終日不見陽光,呼吸不到空氣,身旁所愛的親朋家人,終將因我的腐朽而枯萎。我有智慧嗎?不!那是因為我恐懼、害怕。戰場上最勇敢的士兵,應該不是什麼嚨不驚,而是儘管怕得打顫冒汗,仍然衝上前去,藉著恐懼激發最大的勇氣和作戰能力,奮勇殺出一條活路。當時的我,令人擔心,因為我沒血沒淚,不哭不語,只因我要傾全力,產生前所未有的動力和決心,去對抗荒謬困頓,我得專心集中精神啊!也只有此時,我們才能發現我們竟有著如此未可限量的力量與可能。2006年以來,爾後的十多年間,從未懊惱過為孩子所作的安排。孩子的氣味,也不復記憶,他的身影也不再清晰,只是對他的思念變成世間一切美好事物了。晴空萬里的天氣,總讓我無法自己的喜樂起來,陽光灑了一地,想起兒子在草地上追逐著風箏與揀回來的流浪狗玩躲貓貓……任何找尋媽媽的雙眼都有可能是承載著兒子的眼角膜。我告訴同為捐贈者的母親:別費思量孩子的受贈者在那裡裏喲!因為此刻他正在一個好地方遊山玩水、吃香喝辣呢!註1任何快樂的生命都是我們的親人!人生就是要經歷生命的各種風風雨雨,嚐盡酸甜苦辣,這就是完整的人生,孩子沒有這個機會,雖然有人安慰我們,孩子不用受苦嚐到人生苦味,但,我們還是遺憾,他不若我們嚐遍滋味!即便孩子在世時,似乎對很多生命哲理已經通透,但是似乎總是覺得少了一個步驟。人生也像一座園地,須要耕耘、除草、施肥,生命中的風風雨雨就是不停地在給予人生這些農作活動,網路流傳一頭驢子掉進枯井的故事,末了,驢子抖動掉本欲將牠活埋的泥土,不斷地墊高下,牠脚一蹬,就跳出困境,我們嚐遍冷暖滋味,就將它們化成養份,來茁壯成長。兒子離去後,有一句長輩安慰的話語最能令我安心!他說: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界都有義務,讓它在你離開時,比你來時要好些。他說「秉璋作到了」從此成為世間的一個美好,成為我餘生大願。註1:衛福部器官捐贈中心,舉辦的家屬關懷活動,常有受贈者感恩分享,說他們會好好注意健康,珍愛生命,帶著捐贈者給予的心……,到處遊山玩水,吃香喝辣。
-
2019-12-24 科別.精神.身心
搬來台灣後憂鬱症再沒發作...日本罹癌女孩生前心願:希望可以再回台灣
偶然看見同事的採訪報導,日本墨彩畫家藤井克之為了逝世的愛女,來台辦展覽《日本與台灣的風景 – 藤井小百合紀念畫展》,展出的內容,正是藤井克之紀錄女兒藤井小百合生前走過的台灣,女兒心心念念著的台灣,由爸爸來紀錄,藤井克之說,「她曾邀我來台灣畫畫,期待我有一天能在台灣辦畫展,我很高興如今終於能遵守約定,替女兒圓夢。」看完報導,我立即聯繫了展覽的書店,後續也獲得聯繫,他們的友人也協助翻譯,讓我有機會完成這個癌友故事分享。小百合此生最快樂的日子,在台灣藤井克之說著爸爸心中的女兒,藤井小百合充滿好奇心也很熱衷學習,而在媽媽心中,小百合是一個善良、愛說話的女兒,但他們的女兒,15歲開始便受憂鬱症所苦,進出醫院多次,卻在25歲到訪台灣後,有了轉機,小百合愛上台灣,想來台灣生活。為了說服爸媽,小百合約了爸爸來台灣旅行,也積極地學中文,記得那一年和爸爸的旅行,是虎年,他們在101貼上祈願卡片,小百合寫著,「希望我能來台灣長久居住。」終於,心願成真,小百合在2012年找到教日語的工作,也用第一份薪水邀請爸媽來台灣玩,那也是小百合第一次跟爸媽說,「不用擔心,一個人辛苦的生活,但心情很充實。」爸爸回憶起那段時光,他說,「她在台灣住下之後,憂鬱症一次都沒有發作過,容光煥發,我想那應該是她此生最幸福快樂的時刻了。」藤井克之畫下女兒生前居住的大坪林巷弄。(藤井克之提供)憂鬱症走了,癌症來了憂鬱症走了,癌症卻悄悄上門。2013年因為胸口疼痛就醫,才發現得了乳癌第三期,家人討論後,決定返回日本治療,「回日本的前一天,她一直哭,除了對於癌症的恐懼,更讓她難過的是,以後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台灣這個她想安身立命的地方。」治療的過程中,小百合仍努力學習中文,甚至前半年也不把自己當病人,還去打工,期待重返台灣的那天,對她來說,「比起生病,離開台灣更讓她難受。」對日本人來說,情緒是壓抑的,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小百合常常一個人偷偷地哭。2015年是小百合最後一次來台灣,坐著輪椅來台灣看看朋友,還有喝她心心念念的珍珠奶茶,而後沒多久,小百合在2016年離世,那一年她,32歲。完成女兒心願,找到活下去的力量剛開始,家人只有流淚想著小百合,有將近1年的時間藤井克之無法拿筆作畫,因為心中太傷心,總掛著女兒。直到友人提醒,光是哭泣是不行的,小百合多年前有提到希望身為畫家的爸爸也可以畫台灣,藤井克之這覺得,「也許這樣做,小百合在天上會開心。」有了這樣的念頭,也為了完成女兒未完的心願,讓他們有了新的力量,往前走,在畫畫的時候,彷彿有聽見,小百合說,「爸爸,謝謝你。爸爸你真的很努力,實現我的夢想。」2017年起,藤井克之數次帶著相機和畫筆來到台灣,以繪畫記錄女兒走過的風景,「在家人之間,我跟小百合最親,所以我想透過這個方式,了解女兒對台灣的感動。我走過她走的路,品嚐她吃過的食物,我畫的全部都是她生活、旅行過的地方。」藤井克之獨自造訪台南,到女兒推薦的窄門咖啡喝咖啡。(藤井克之提供)「小百合總是說我會喜歡那間咖啡店,還開玩笑要我瘦一點才進得去。後來我真的到那裡,坐在窗邊的位子上喝咖啡,習慣性地想跟女兒說:真的很好喝唷,等著她回答我:真的是這樣呢!但她人卻不在了。」爸爸用畫畫傳達對愛女的思念,本來不懂花藝的媽媽,也為了照顧小百合中學種下的花,開始學習親近花,彷彿女兒仍在。面對親人的離去,他們說,找到能繼續做的事,才會有力量,他們也想對小白合說,「媽媽有照顧著花,不用擔心,爸爸也在學中文了,會透過繪畫建立台日橋樑。」藤井克之訪台舉辦畫展,完成女兒生前的心願。(鄧博仁攝)後記:寫著年齡相仿的我們,真的很不容易,也格外覺得傷心, 不管在哪,總有相似的「我們」,也希望活著的我,能在此生透過書寫,分享生命的力量。畫冊由田園城市文化出版。●作者簡介_生活美學作家 吳娮翎吳娮翎,罹癌後對人生有了不同視角,癌症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好好過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小事,任職媒體業十多年,同時也是作家、瑜伽老師、花藝師,出版《30歲的禮物:謝謝癌症讓我更勇敢》、《我可以不勇敢:但我有面對脆弱的勇氣》,創辦生活美學平台「oopsWu」,粉絲團「oopsWu」。 延伸閱讀: 肝受傷,低頭看手就知道!中醫師吳明珠教你:發現肝的求救訊號●專欄簡介_線上療心室聊聊那些人和故事,療癒你我的心
-
2019-12-23 新聞.生命智慧
人生無常,不要再跟老朋友說「改天」了
就算第三人生交不到任何一個新朋友,但老朋友總該有吧? 最大宗的老朋友,當然非同學莫屬了。大家從小學,甚至幼稚園起,一直到大學或研究所,同學一定多達百人以上,而至交摯友少說也有幾個吧?所以真的要孤苦伶仃過完一生,應該也是少數的。不過,老朋友總是會陸續離開,有時是因為去世,有時是因為想法完全不同,不必勉強再來往了。我有個同學在LINE 群組上,直接了當說我是一個「投機分子」,還因此讓其他同學挺身為我辯護一番。我當然不喜歡他對我下的「評語」,但我喜歡他的「態度」。在第三人生,勇敢和一些理念已經和自己完全不同的同學絕交吧! 在第三人生,時間只會愈來愈少,別浪費精力去和你不喜歡的人互動,也別希望讓所有的人都喜歡你。這位同學肯定不喜歡我,但我謝謝他讓我明白這一點,免得我還要和他打交道。人生無常,說不定改天之後,就再也沒得改了我最不喜歡很多人常常把「做自己」三個字掛在嘴邊,因為只要你還有牽掛的人,就很難做自己。唯一可以做自己的機會,就是選擇和你喜歡的人做朋友,然後再也不用和你討厭的人來往。新朋友一定是喜歡才會結交,但老朋友真的就需要「斷捨離」了。如果是你認定值得繼續交往的老朋友,就別再說「改天」了,因為這是對友誼和生命的一種敬畏。人生無常,說不定改天之後,就再也沒得改了。幾年前,我有個女同學因為罹癌而自知時日無多,就託閨密幫她找初戀男友,想在最後見他一面。在那個臉書還沒有非常普及的年代,閨密們花了一番工夫才找到初戀男友的下落,沒想到他已經過世多年。她們在這位女同學彌留之際,告訴了她這個不幸的消息,讓她徒留遺憾而離世。初戀情人在各自嫁娶之後,或許不宜再頻繁聯絡,但終究無法再見一面,也是讓人不勝唏噓。類似遺憾的事情,我也有一親身經歷。我在當兵期間,曾結交了一個男筆友,因為我們都愛看電影,也都在當時最有名的《世界電影》月刊投稿。他是一個國小老師,任教的學校與我服役的部隊不遠,我還曾在休假日去找過他一次。退伍後,我們還繼續通信了一陣子,但因為工作性質差異太大,也就漸漸失去聯絡了。二○一四年,我出版了與電影相關的書《一張全票,靠走道》,書中有提到這段友誼,因此希望能親自把書送給他。當時唯一的線索是他寫信給我時,在信封上留下的地址,但已經是將近三十年前的資料了。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居然真的在這個地址附近找到他了。你會想去找一個失聯已久的朋友嗎? 如果真的有心,就不該放棄任何機會。第三人生真的不該讓自己一直處於遺憾的心情中,想做就去做吧! 真的找不到,才不會真的遺憾。當時見面相談甚歡,立刻加了臉書,還說改天一定要找時間專程聚聚。這一「改天」,就可能真的沒有這一天了。兩年前,突然發現他在臉書上已經很久沒有發任何動態,我還曾發私訊問他是否無恙? 他一直到兩年後才回我說:「我現在不太好,中風快兩年了,持續復健中。」我看到他終於回信,很開心,而且事隔已兩年,心想他應該是康復得不錯吧? 然後就又傳了封私訊,想說要去看他。他不只答應,還回我說:「到的時候,可以聯絡我,我來幫你開門。」連開門都能做,想必可以算是痊癒了吧? 當下內心非常歡喜。依約來到他家樓下,正要打電話給他,手機正好傳來他的私訊:「到了嗎? 我是他的太太,我會下來接你。」見到他太太之後,我才知道所有的私訊回覆都是她代勞的,這時一陣酸楚湧上心頭。見到他本人,原來行動已經不便,話也講不清楚了。我們迄今只見過三次,但卻非常投緣。到了人生下半場,永遠不要說「改天再一起吃飯」,因為或許再見面時已經遲了。甚至不要一直以為還有「下一次」,而要常常心想,或許只有「這一次」了。讓親朋好友知道你現在過得很好很多人認為臉書占據了現代人太多的時間,但我認為臉書有一個很難被取代的功能,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要註冊一個帳號,而且要不吝發文。什麼功能呢? 就是讓你的親朋好友知道你現在過得很好,最起碼也知道你現在仍健在。如果當初沒有和他加臉書,我可能連他中風了都不知道。就算當初留了電話,也不可能常常主動聯絡。加臉書的好處,就是不必一一告訴每個朋友你的近況。大家透過你的發文,就會知道你目前的生活。不需要每天發文,偶爾貼個你和別人聚餐,或是國內外旅遊的照片,也就能夠很輕鬆地向大家報平安。我有個旅居國外的表哥,是我的超級粉絲,我只要發文,他都會按讚或留言。二○一五年底,我沒注意到他有幾天沒按讚,之後就傳來他在美國心肌梗塞猝逝的消息。從此之後,只要發現有些朋友很久沒發文,或沒有按讚,我都會私訊問他是否一切安好?要和住在國內的朋友見面,隨時都可以,但如果有旅居國外的朋友回到台灣,請務必要把握機會見面,因為錯過這一次,恐怕真的很難有下一次。不要說非要等大家都有空才一起吃飯,有時單獨喝咖啡,或是單獨去家中、下榻的旅館大廳拜訪,可能還聊得更盡興。有時看到明明同齡的朋友,居然已經罹患不可能好轉的疾病,雖然難過,但比起將來連見面都不可能時,多少還是會比較欣慰。進入第三人生之後,盡可能參加同學會此外,進入第三人生之後,一定要盡可能參加同學會。很多人在衝刺事業、照顧家庭的第二人生,因為同學成就各自不同,而不太願意參加同學會,但到了第三人生已經沒有太多較勁的意味了。在人生這個階段,要有錢也不會更有錢了,要有地位也不會爬得更高了,所以就把得失心放下吧!畢業三十週年同學會,一般都是參加人數的分水嶺,之前通常門可羅雀,之後就門庭若市了。因為以前談的都是工作和家庭,大家狀況不同,甚至還有高下之分,現在談的都是健康和生活,比較容易起共鳴。同學會最怕的是有人當爐主,由一個人全部買單。雖然大家可能會說好輪流當爐主,但後面主辦的同學肯定是輸人不輸陣,因此到頭來一定是愈辦愈高檔,花費當然也愈來愈多。經濟狀況好的同學當然不會計較這些錢,但有些沒被要求主辦的同學到最後恐怕也不好意思常常參加了。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輪流決定聚餐的地點,然後由所有參加的同學平均分攤,這種同學會才能辦得長長久久。同學會如此,好朋友的聚餐也該這樣做。千萬不要妄言「享受孤獨」。我們都只是凡夫俗子,要盡可能讓孤獨愈晚發生愈好。第三人生如果沒有朋友相伴,將會非常寂寞。交朋友只有一招,那就是走出家門─不走出去,終將孤老一生。本文摘自《第三人生任逍遙:50之後,比理財更重要的事!》,有鹿文化出版施昇輝一九六○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台大商學系工商管理組。二○一二年出版第一本理財書之後,晉身暢銷作家,後陸續又出版了九本書,其中與投資理財有關共有六本,其他書寫的領域還包括電影、旅遊、勵志等三大類,可謂既多產又多元的斜槓作家。他喜歡大家稱他「樂活大叔」,因為他之所以深受廣大讀者歡迎,不完全是他的投資技巧,而是他正向、樂活的人生態度。在少子化、高齡化、年金瀕臨破產、退休年齡提高的狀況下,理財達人、樂活大叔施昇輝盤整自己的人生,回顧四十四歲時「被離職」的失意,他是如何打通人生的奇經八脈?在五十歲往後,立志過一種「任逍遙」卻「不任性」的第三人生!
-
2019-12-15 癌症.大腸直腸癌
健保署長李伯璋:發現大腸癌腫瘤 大腸鏡最準確
大腸癌連續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國內許多知名人物因大腸癌而離世,包括藝人豬哥亮、賀一航、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及知名小兒科醫師葉勝雄。近日資深藝人余天二女兒余苑綺大腸癌復發,也讓大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再次引起關注。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分析大腸癌相關數據,提供讀者防癌與就醫參考。據105年至107年健保申報統計,主診斷為大腸癌且屬重大傷病就醫人數分別是6萬2219人、6萬1533人及6萬681人,男性多於女性,就醫人數較女性多二至三成。分析年齡層,各年齡層都有大腸癌患者,但以60至79歲族群患者最多。就醫人數減 與預後良好相關統計顯示,105年至107年大腸癌就醫人數逐年下降,但新確診大腸癌患者數卻從1萬6千8百人上升至1萬7千3百人,107年再攀升至1萬7千6百人,顯示新增人數微幅增加。進一步對比這三年大腸癌患者死亡數,105年為5998人,106年升至6048人,但107年當年死亡人數又略降至6017人。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就醫人數減少或許與每年死亡人數逐年略增有關,但大腸癌患者治療後存活狀況良好,也是原因之一。他指出,癌症患者治療逾五年後,不再持重大傷病證明,後續追蹤就醫便不列入此次統計,使近三年健保申報與大腸癌有關就醫人數逐年減少。選品質認證醫院 方便後續治療健保大數據也再度證實,醫學中心是國內大腸癌治療重鎮。以手術執行醫院層級別分析,107年所有大腸癌手術,52%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占44%,剩下4%是地區醫院執行。李伯璋分析,大腸癌手術相對不複雜,許多區域醫院有足夠人力及設備執行。但他也提醒,大腸癌非手術即可治癒,民眾應挑選通過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的醫院,後續照顧才能有足夠資源支持。三種手術 健保全額給付大腸癌治療方面,健保全額給付「腹腔鏡手術」、「傳統手術合併腹腔鏡檢查」及「傳統手術」。傳統手術執行件數,區域醫院48%,比醫學中心46%略高;傳統手術合併腹腔鏡檢查也以區域醫院執行件數最多,占51%、醫學中心為48%。健保通過給付與大腸癌相關腹腔鏡手術方法僅兩項,但隨醫療科技進步,同意部分過去只能以傳統手術完成的術式,可用腹腔鏡手術完成,尚未給付申報代碼前,醫院可能用傳統手術合併腹腔鏡檢查申請。目前申報傳統手術合併腹腔鏡檢查,幾乎都是腹腔鏡手術,健保署將盡快完成新版腹腔鏡手術給付代碼。高階檢查 用於癌症轉移追蹤大腸癌相關檢查方面,包括內視鏡(大腸鏡)、電腦斷層(CT)和磁振造影(MRI),據健保署105年至107年統計,內視鏡檢查件數持平,約3萬5千件;CT件數為2722、2763、2514,有略為減少趨勢;MRI件數為1498、1702、1866,則有增加趨勢。不論大腸鏡、CT或MRI,除了用於診斷,也用於追蹤。民眾若想確診是否罹患大腸癌,以大腸鏡檢查為主,高階的CT或MRI檢查反而不是首選,因為這兩種儀器無法將腸子皺褶打開,尤其難找出早期患者藏在腸內皺摺的瘜肉。CT或MRI主要用於已確診罹患大腸癌者,檢查癌細胞是否移轉到其他部位。發現腫瘤 大腸鏡最準確李伯璋指出,大腸鏡分為60公分的乙狀結腸檢查及120公分全大腸檢查,現行內視鏡檢查技術及儀器完善,針對長在腸道不同深淺處的瘜肉都能一網打盡,民眾應充分與醫師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檢查方式,呼籲別用「大砲打小鳥」。值得注意的是,105年至107年,30天內於同院執行CT後又執行MRI,或執行MRI後又執行CT者,每年約有20至30件。李伯璋表示,尊重第一線醫師專業判斷,理解臨床確實可能出現需密集執行高階檢查的可能性,但仍籲醫師善用健保雲端系統,查閱檢查影像,避免重複檢查。
-
2019-12-15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腫瘤最可能發生在這位置!醫師教你怎麼選醫院
全台醫療院所於107年進行大腸癌相關手術量達9901件,以台北榮總663件最多,林口長庚594件次之,第三至第十名分別是高雄長庚464件、中國附醫440件、台大醫院422件、彰基醫院326件、台北馬偕310件、台中榮總580件、成大醫院253件及嘉基醫院217件。主治醫師多 因而衝高手術量大腸直腸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指出,大腸癌相關手術量與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人數有關,醫師人數多,手術件數自然比其他醫院多。例如,過去一直以林口長庚醫院手術量最高,原因是林口長庚創院之初,不同於其他醫院將大腸癌手術依附於一般外科下,直接設立大腸直腸外科。梁金銅觀察,林口長庚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約12名,多年蟬聯單一機構全國之最。但近年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人數也增加,可能因此手術量後來居上。彰基與嘉基 排行進入前十名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大腸癌手術量多的前五名醫學中心,近年手術量有減少趨勢,近半數手術不是在醫學中心執行。這代表區域與地區醫院對大腸癌照顧有一定實力,例如彰化基督教醫院與嘉義基督教醫院的手術量,進入前十名。梁金銅研判,各醫院將大腸直腸外科從一般外科獨立後,培訓醫師做出口碑,證明中型醫院也能執行大腸癌手術,消弭民眾對大醫院、名醫的迷思。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約15%的大腸癌發現時已造成腸阻塞或大出血,必須緊急手術,民眾於是就近選擇離家近的醫院。腹腔鏡件數 應比實際申報多 至於手術方式,107年大腸癌手術健保申報件數中,以腹腔鏡手術申報數4596件最多,占所有手術46.4%;其次為傳統手術4126件,占41.7%;傳統手術合併腹腔鏡檢查申報數最少,一年僅占11.9%,共1179件。另外,上述統計不含達文西手臂手術申報件數。由於有愈來愈多的傳統手術也能以腹腔鏡執行,但以傳統手術合併腹腔鏡檢查來申報,因此實際上選擇腹腔鏡手術的人數應該更多,估計再增千餘人。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附醫副院長王照元表示,在美國,腹腔鏡及達文西手術占所有大腸癌手術三至五成,微創傷口小、出血小、合併症低且復原快。梁金銅也說,透過腹腔鏡3D影像設備,比傳統手術用肉眼看得更清楚,約15年前,腹腔鏡手術已是大腸癌手術黃金準則。晚期患者 多集中台大治療在大腸癌治療中,除手術切除腫瘤外,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也是重要一環。107年全台醫院使用化療及標靶第一線、第二線治療大腸癌,人數最多醫院排名,以台大醫院1086人最多、第二名為1076人的林口長庚,第三名至第五名則分別為中國附醫、中榮及北榮,人數介於800至600人。梁金銅認為,台大醫院經常收治最晚期、最複雜癌症類型,部分患者無法接受手術,但癌症藥物發展進步,還是有接受治療的機會。過去研究發現,台大醫院治療的第四期患者存活時間較久,可能也因此讓台大使用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療人數高於其他醫院。大腸直腸癌 腫瘤可能發生位置大腸直腸是消化道的末端,廣義的大腸包括結腸和末端的直腸。結腸依次又分段為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等。大腸直腸癌腫瘤位置分布中,直腸及直腸與結腸交接處約占40%,乙狀結腸約占30%,其餘則常見降結腸等部位。腫瘤越往結腸裡面部位,症狀越不明顯,使患者發現大腸癌時,多已晚期。升結腸及盲腸腔徑大,癌瘤多為突出膨大或菜花狀,且糞便多為流體狀,其癌瘤常生長到很大,才因缺鐵性貧血、腹部脹氣、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被發現。乙狀結腸、降結腸的腔管較細,尤其乙狀結腸為腸道最細部位,糞便至此較為成形,此處腫瘤常為浸潤緊縮型,易引起腸阻塞。直腸癌因接近肛門,較早就有明顯症狀,如血便、大便變細如筆狀、解便解不乾淨、習性改變如排便次數多等。人工肛門患者增 多為暫時性造口腸造口也是大腸癌患者可能的治療選擇之一,腸造口又稱「人工肛門」,是常使患者聞之色變的名詞。近日發現直腸癌復發的藝人余天二女兒余苑綺,傳出拒做人工肛門;因大腸癌離世的藝人豬哥亮生前也曾因擔憂人工肛門,一度拒絕治療。但比較105年至107年大腸癌腸造口手術人數,有增加趨勢,從2325人略升至2633人,但梁金銅和王照元都認為,數據上升與暫時性造口數增加有關。王照元說,隨著醫療進步,切除低位腸癌幾乎可保住肛門,但為避免腸道傷口汙染,仍須暫時接受保護性腸造口。一般約三個月,待腸道傷口癒合,恢復肛門排便後,即使可移除腸造口。王照元坦言,近年接受永久性造口幾乎是過去的一半,希望民眾勿因擔心造口,拖延治療。
-
2019-12-11 橘世代.好心橘
4年愛心便當不間斷,歐光榮浪子回頭戒毒20年
「如果我的人生能重來,我不會再讓阿母這麼難過」,61歲歐光榮年輕時染上毒癮,在獄中度過7年後,受到母親的感化已成功戒毒20年,後來開海產攤,每月發送上千個愛心便當給弱勢朋友,一發就是4年,許多人也被他感動,立志要努力為自己活得更好。「來這裡坐啦!」歐光榮常把笑容掛在臉上,在海產攤對客人吆喝互動,親和力十足,如果他不主動談及自己的過去,很難想像他10多歲就開始混黑幫、20幾歲染毒,還因此入獄待了7年多。他常自嘲自己是「歹囝仔」,從小就讓母親難過流淚、因他吸毒全家傾家蕩產。歐光榮有3名「老婆」,在他人生跌到谷底時仍陪伴在旁,拿錢給他時還說「不要跟老婆客氣」,坐牢時依舊不離不棄。他在出獄後又染毒,母親無奈地跟他說「生到一個歹子、吸毒的母親最可憐,真的很辛苦」。20年前,有次凌晨4時多,他目睹年事已高的母親為賺錢,在雨中騎單車去工作,想到無法讓母親享福,留下淚來,下定決心戒毒。歐光榮形容,戒毒過程常常感到全身有螞蟻四處亂竄,大小便失禁,一直打哈欠、流眼淚,「真的很痛苦」,但想到母親的背影與感慨、家人的期待,加上宗教信仰支持下,最終撐過最難熬的時期。後來他開了海產攤,為感謝這一路上持續有正向力量相挺,他4年前開始,每周六發送300個愛心便當,近期增為320個,提供身障、街友、弱勢朋友享用,一周雖然要花費至少2萬元,但他希望能多做善事,彌補以往的過錯。「我的人生走錯路,不要再有更多人跟我一樣」,歐光榮說,大兒子曾是流氓、也吸毒,26歲就心肌梗塞離世了,因此他感觸特別深,常奉勸人要孝順,並要相信「報應」。歐光榮成功戒毒20年,最想對媽媽說的一句話就是:「感謝阿母當初沒有放棄我,能讓我重來,我會更珍惜自己、多做善事,不讓阿母難過」。
-
2019-12-08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做好準備 不留遺憾
幾年前,有一本暢銷書《別以為還有20年,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書中有一公式:假使你的父母現在60歲,父母餘下的壽命是20年,並且你沒有跟父母同住,若你每二周回家見一次父母,每次在家待2小時。每年的除夕你會在家待兩天、每天7小時,那麼計算出來你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大概只剩1320小時,換算成天數,大概只有55天!若是父母已年過70,餘命10年,則依此公式你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可能不到一個月。是的,不要以為你跟父母還有天長地久的時間可以相處,回家還跟他們拗個脾氣,有時還因為工作繁忙,臨時打電話回去說這個禮拜不回家了,讓巴巴望著你回家的父母獨自面對滿桌的菜。如果,你知道跟父母相處的時間不到一個月,你會不會想為他們多做一些事情?以前剛創業時,我在門市看店,常會見到一些客人因為好奇進到我們店裡,逛了一圈要離開時卻紅了眼眶,我問他們怎麼了,很多人回答:「不曉得有你們這樣的店,爸媽都不在了,現在都用不著了。」語氣中充滿遺憾,我也為他們感到惋惜。前幾天,也有一位客人因為想讓母親在家接受安寧照顧,希望能租一張電動床讓母親在家休養,因為臨時要準備一張電動床,我們煞費苦心調到一張床,但要出貨前卻收到通知不需要送了,因為母親已經在院離世。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情節,經常在我們周遭出現。很多事情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但是卻可以預做準備。我所謂的準備,不是指要送走父母的準備或日本人講的「終活」規畫,這些可能也都要預先設想,但是我覺得很多為人子女者,連最基本的如何讓長者在家安居樂活都沒有做到。事實上,當身體的老化到一個臨界點時,可能就會需要一些輔助用品協助長者日常生活,讓他們生活更便利、更安全,就好像當我們近視時需要配戴眼鏡一樣自然。退化有時會影響其行動,有時會阻礙其與人溝通,有時則會有一些安全的顧慮。如果你每二周回家一次時,可以觀察父母是否有以下情況,也許有助於你為父母及早準備一個更宜居的環境。與長輩講話時是否要很大聲?長輩聽力的退化,往往是自我封閉的開始,現在有很多輔聽器材可以協助輕微聽損的長者重新與人溝通,不用每次講話都好像要吵架一樣。長輩坐下起身比較吃力,有時坐了就不想起來。除了用飲食及運動補充營養、增進肌力外,現在也有電動起身椅或活動式馬桶扶手可協助長者自行起身。長輩怎麼約都不想出門,每天只想宅在家看電視。這可能是因為行動不便、無法久站,也有可能是擔心輕微失禁問題。現在有很多具時尚感的行動輔具,可輔助行走、也有座椅可供休憩,不會讓長者有使用助行器的排斥感。另外,日本也有可吸水的安心褲,針對輕微漏尿的長者而設計,快乾除臭不會有穿尿布的感覺。長輩上下床需要攙扶,有時會擔心夜晚不慎跌下床,基本的電動床可以協助長者起身或躺臥,若有需要,長照2.0也有補助;若不想換床,也有一些簡易的床用扶手協助長者起身或防止從床上跌落。長輩步履不穩,需要扶手及行走動線的無障礙規畫,浴室╱臥室╱玄關可能都需要扶手,並將段差消除。只要用心,還有很多父母的需要可以被觀察出來,與其等到父母需要長照才來關心他們,若能及早為他們規畫日常生活所需,不管還剩多少天與父母相處,都可以不留遺憾。
-
2019-12-07 橘世代.好野橘
陳家父女間的牽掛 促成伊甸以房養老最後一哩路
伊甸基金會開辦公益型以房養老,民眾的接受程度如何?還待市場驗證。從想法萌生到方案推出,這條路伊甸走了15年,最終促成伊甸下定決心,是一對陳姓父女對彼此人生退場後的牽掛與愛。做為公益團體,要不要推公益以房養老?伊甸內部一直有不同聲音,內部來回討論好多次,始終無定論。陳女士之前就聽過郭老先生贈屋換取老年安養的故事,曾主動找上伊甸,無子女的她,當時得知罹癌將不久於人世,最大的牽掛就是年邁的父母在她身故後,無人照顧,詢問伊甸有沒有可能循郭老先生模式,她將名下房子捐給伊甸,若她提早離開人世,就由伊甸代為照顧父母。但世事難料,陳女士在還沒有完成簽約前就離世,她走後的10年間,父母也相繼辭世,2位老人家因為生活還過得去,直到人生最後1天,都未用到伊甸的資源安老。但陳爸爸心中一直惦記著女兒生前想要捐屋伊甸的遺願,在臨終前,將女兒市值約5000萬的房屋捐給伊甸,並指定做為「以房養老」服務用。伊甸將這棟屋子出租,用每月租金收入,以陳爸爸的名字「陳光」成立「陳光紀念基金」,下定決心將以房養老變成常態性服務,在高齡社會中承擔起應盡的責任。今年10月訂定「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服務辦法」,正式啟動伊甸「以房養老」服務。陳家父女彼此的牽掛與愛,促成伊甸完成公益以房養老的最後一哩路,斯人已遠,他們卻促成了一個制度,讓處境相仿的人,在人生將盡時,多了一種選擇安頓自己及心愛的家人。【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3】。唯一非銀行提供的「以房養老」換照顧又可做公益。陳家父女間的牽掛 促成伊甸以房養老最後一哩路。房屋價值低能申請嗎?「公益型以房養老」14QA解惑【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2】。以房養老划算嗎? 留意銀行不會說的4件事。嬰兒潮世代「窮得只剩下房」張金鶚最想捐房換照護。貸款期間失智怎麼辦?破解以房養老12個大哉問【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1】。以房養老可靠嗎?像長照照顧一輩子。65歲擁1800萬元房 至少月領2.4萬。申辦前搞清2誤解、4疑問 房子才不會變銀行的
-
2019-12-04 新聞.生命智慧
為「孝道」飛德照顧癌末婆婆 她對善終有了嶄新的體悟
如果另一半的父母突然癌末,你會選擇直奔病榻前照顧?還是任他獨自面對,在照服員的偶爾探望下,一個人迎接死亡?對台南女兒、德國媳婦吳品瑜來說,2014年當她聽聞婆婆癌末,為了讓先生專心在吉隆坡新工作上任,便不假思索買了機票,獨自帶了14歲、12歲與1歲半的3名女兒,直奔德國鄉村婆婆病榻旁。結果,不管是到宅探望的德國醫師、護士、送餐人員,都問她:「妳是誰?」「為什麼是媳婦待在這裡擔任照顧工作?」同一時間,先生的其他手足則在過他們的復活節假期……婆婆生病,跟媳婦有什麼關係?吳品瑜,傳統台灣觀念下成長的台南人,51歲。與許多台灣傳統女性一樣,婚後以丈夫、家庭為主,她跟著先生工作輪調而旅居各地,偶爾兼職翻譯。「我總覺得除了照顧者的角色以外,沒有其他層面的『自我』了」。愈是這樣子過生活,吳品瑜就愈落入「想以盡責、犧牲、捨己的照顧者身分獲得肯定」的循環裡。她表示,在婆婆離世一段時日後才意識到,原來決定前往德國照顧臨終婆婆的根本原因,是希望得到「實踐台灣傳統孝道」的褒獎。殊不知,德國人面對老後與臨終照護的觀念與台灣大相逕庭,不僅出發前,朋友們提問:「婆婆生病跟你這個媳婦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犧牲自己?根本『於事無補』!」就連回到德國第一天與照服員初見面時,對方還說:「啊!你們是回來過復活節假期的。」就連生命末期的婆婆也說,母女4人難得假期回來,要不要去黑森林玩幾天?懷著滿腔大愛的吳品瑜,心中滿滿震撼。最後一哩路:希望兒孫陪伴?還是一個人面對?對於善終場景的想像,傳統的台灣版本可能是兒孫守在病榻前陪伴,德國版本顯然不太一樣!長者一個人面對死亡是被社會與家人接受與支持的,因此老後與臨終照護體系也圍繞在這個理想。吳品瑜婆婆居住的西南德小山村,才2千多人,鄰村交界處就有提供照護的據點「基福會」。第一次與基福會接觸,具有迅速確實的動員能力,備有多項系統化表格,每天詳實記錄被照顧者的體況,也跟家庭醫師與區域醫師三方無間合作。因此,婆婆就算是一個人面臨癌末且子女都不在身邊,基福會接手照顧的效率與機動性,也足以讓沒有隨侍在側的家屬放心。然而,病榻前的人生最後一哩路,機動性的系統對比血親的陪伴,哪一種才是更理想的方式?誰在身邊不一定最重要,如常才是最好從病榻旁守護婆婆最後14天的經驗中,吳品瑜發現,「只要能如常,就是最好的,陪伴在身邊的是誰已經是其次。」剛到婆婆家時,一打開冰箱吳品瑜嚇到了,由基福會送來的7、8個餐盒,都是營養均衡菜色豐富,怎麼婆婆會連一口都沒動過呢?後來,吳品瑜煮了婆婆平日最喜歡的牛肉湯、跟一些德國的家常麵包,才又讓婆婆找回胃口,一天還能喝上2碗。「不是一頓營養的餐食就可以讓臨終前的老人好過,如果沒有辦法像平常一樣地吃飯,如常過日子,他們的求生意志很快會被剝奪,會覺得自己只是在等著離開人世而已。」當青春期的老大、老二面對奶奶的驟然衰弱舉足無措時,1歲半的小女兒因不明所以,像往常一樣對著奶奶又親又抱,撫摸著她的頭髮跟腫脹的小腿與腳趾時,婆婆臉上瞬間也好像回復了病前的光采。 吳品瑜說,「把『病』這個字拿掉以後,他們是完整的『人』,也會想要得到如常的對待,被擁抱,感受到愛的膚慰。」光回想小女兒把病榻當遊戲床,在奶奶身上爬來爬去,吳品瑜笑稱,要是這場景出現在台灣,很可能會被家屬指責說:天啊,這樣折騰老人家,子孫也太不孝了吧!這輩子,好好做過自己嗎?病榻是一個很獨特的空間,逼得人不得不直視死亡,以及生命的本質。在台灣,孝道是把「孝」與「順」兩者緊緊連在一起。然而,當眼見婆婆並非由親生子女照顧最後一程,吳品瑜進一步體認,由於德國是個人主義,沒有「孝」這個字,對彼此的好,就是體現在「給你一個空間讓你做自己」。(或許,對「一個人面對死亡」意願的尊重與支持,也來自於此。)就像吳品瑜的女兒們,小學時就會問:「媽媽,那妳要什麼?」因為不管是吃什麼、去哪裡之類的決定,過往吳品瑜只會說「什麼都好、你們好就好……」愈是這樣,老大與老二愈不厭其煩追問:「媽媽,妳到底知道妳要什麼嗎?」這些生活裡的小事,在婆婆病榻的這個道場,逐漸發酵。婆婆當了一輩子的照顧者,以往家族出遊、吃大餐,婆婆也總是不自在地說:「不用特別為了我……」甚至因癌末而成為「被照顧者」時,一時無發接受「被照顧」的是時,初期總不願配合。簡直就像照鏡子一樣,吳品瑜突然意識到,婆婆與自己,2個長期扮演照顧者的女人,陷在犧牲、奉獻的意識裡,忘了照顧自我,甚至將累積的委屈,當成是受照顧者的錯,直到老去了都還在責怪別人。談起這段過往,眼眶還紅紅的,吳品瑜談到,死亡,其實就是愛與被愛的過程,即使過去十幾年婆媳相處並不愉快,而認清彼此生命脈絡後,她感覺到,婆婆交棒給她的,便是重新回到自己。重視、覺察自己的感受,至於社會的框架、他人的想法,其實一點也不重要。萬萬沒想到,長年來綁縛住自己的框架,卻是在婆婆的照顧現場與經驗中,一層一層剝掉……當個心口合一的老人,學著在每個當下都超渡自己的痛苦婆婆過世已5年了,現在的吳品瑜如何設想自己的老後?器官捐贈同意書、DNR(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都簽好了,她也決定不在德國養老,一定要回到故鄉台南,臨終前「誰陪在我身邊已經不重要了」。為何能這麼豁達?她從照顧婆婆的經驗分析,也許很多人對老與死的害怕,是擔心『被別人嫌惡』!因而壓抑、彆扭,給人難搞的感覺。「我想要成為自在的老人,心口合一,能好好與別人互動、坦承需要,給別人機會照顧自己,當個可愛的病人,不也很好嗎?」她說,若能學著在每一個當下,面對自己所有的感受,超渡自己的痛苦,對於老去與死亡也就不那麼恐懼了。我們問她,如果重來一次,還是會選擇陪伴婆婆善終嗎?吳品瑜笑笑說:「會。不過,這次是脫去好媳婦的社會框架,由『自我』決定去照顧她。」採訪這天,面對鏡頭,吳品瑜笑得很自然。她分享,以前忽視自我感受,總是拚命「矜」住,面對關心,盡是逞強說「我沒事」;現在每天「感覺」和自己在一起,心志更強大了,反而有了「我可以搞定所有事」的氣勢!人生路上,我們都需要好隊友,最重要的那一位,不就是我們自己嗎?原文:陪德國婆婆臨終的體悟!吳品瑜:別等最後,每個當下都該超渡自己的痛苦
-
2019-12-02 癌症.頭頸癌
口腔癌仍嚴重 檳癌聯盟籲政府重視預防、訂專法
嚼檳榔是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主席韓良俊表示,聯盟2008年成立後,從2010年開始進行「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今年邁入第十年。綜觀來說,雖成人嚼檳率呈現下降趨勢,但青少年則有微幅上升,且國人對檳榔致癌的認知率為60.6%仍嫌不足,致口腔癌死亡率仍不低。韓良俊說,呼籲政府應使初段預防更周延、應恢復篩檢醫師及戒檳人力之培訓、並積極制定「檳榔危害防制專法」,讓相關管理更有效率。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死亡率十年來並未下降,105年全國口腔癌發生率平均為每10萬人口22.43人,且口腔癌在十大癌症死因仍高居第五,每年有超過3000名國人因口腔癌離世,死亡年齡中位數為59歲,低於全癌症的69歲,顯見口腔癌尤其對台灣青壯年男性危害甚大。台灣檳癌防制聯盟今公布2019年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今年全台22縣市僅雲林縣未參加,21縣市中依照2017年全國成人嚼檳率6.1%來分為高嚼組(12縣市)與低嚼組(九縣市),並以推廣成效資料、自製特色成果海報及聯盟監測縣市政府網站資訊、問卷繳交情形等各選出三名績優縣市。另外,並依縣市自製之特色成果海報內容,分組選出特色成果獎各一名,及網路人氣票選出前三名縣市。今年績優縣市高嚼組為桃園市、彰化縣、屏東縣;低嚼檳組為基隆市、新竹市、台南市;特色成果獎為新竹縣與台中市;網路人氣獎則為台南、台中、新竹市。獲得績優的桃園市,陽追率及戒檳率皆為高嚼組第一,且口腔癌男性發生率降幅9%為全國第一。桃園市衛生局股長陳彥容表示,市府透過衛生局、都發局、教育局等局處合作,如將菸檳辦理知識論壇、拍攝菸檳短片、特色成果海報等,希望透過各局處協力,讓桃園嚼檳率更下降。對此,與會的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多數民眾知道嚼食檳榔對身體有害,但仍有推廣的空間;而檳榔價格上漲,是否可能以價制量,但以過去並無實證研究,不過若其生產種植面積降低,同時有助減少檳榔量與水土保持,故政院也指示農委會協助農民轉種其他作物。而在專法部分,政院也已與衛福部討論過,衛福部認為可研議,但如何可行,留待下個會期討論。他也籲請聯盟可給予草案後,再討論如何做更有效,讓口腔相關疾病在台灣快速減少。
-
2019-11-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著手建立屬於自己晚年生命的迪斯耐樂園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老年人的健康照護」,我們非常高興有三位醫學專家發表他們的看法:一位是許多醫學生景仰的基礎醫學老師在自己步入老年的養生心得,一位是對老人醫療頗有心得的資深家醫科醫師提出的幾點老人尤其需要注意的醫療常識與生活態度,一位是長年在美國行醫的台灣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十幾年來在西雅圖為銀髮族成立的社區健康活動團體。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帶給更多的台灣老人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們期待可以有更多的讀者願意在「醫病平台」分享這方面的心得。自己著手來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晚年生命的迪斯耐樂園(Build yourSelf a retired Disneyland ,I-Centered Functional Longevity Club, ICFLC)2003年, 在煩忙的醫療業務之外,我再去華盛頓大學修完醫院管理碩士,體會出一個成功的事業、活動,或人生,都需要有管理的思維才能成功,或是才能有滿意的結果。也就是說,每一件事都需要有目標,有方向,有宗旨,然後有完整的規劃和執行步驟,更需要確切的執行其內容,如此才能有令人滿意的,成功的結局。那麼,「老」是每一個人的「私事」,沒有人能代替你,因此,在我們每一個日子都朝向生命的最後階段,我們要不要也有一個成功滿意的晚年?如果答案是正面的,那麼我們該開始起手準備,慎重考慮自己的理想晚年,仔細分析自身的實際狀況,好好規劃各階段的可行的行動計劃,然後一步一步的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中,耐心地確切的過自己規劃好的每一個領域。我們都要好好的「管理」我們自己的晚年生命!那麼,屬於個人退休「前後」的生活的各種領域的「迪斯耐樂園」是代表什麼呢?當我們去迪斯耐樂園時,最快樂的就是能夠和親朋好友一起玩。一起坐飛車,一起看電影,一起玩各種不同的遊戲。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一起玩同一項,因為各有不同選擇。在我們的退休生活中,不一定每一位好朋友都能完全配合我們的活動,因此要有各種不同的小團隊來搭配,「旅遊,讀書,電影,工作,美食」等等。重點是我們自己的「心態」能調適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嗎?我們的心思能配合別人嗎?我們的生命一直在「交換」的過程中,求得更符合我們自己理想的生存狀況。我們努力工作,期待交換的是有一個合意的生活。因此,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與「自己」,也與相關「對手」包括「家人和親朋好友」談判,以「雙贏」為原則來交換並取得符合我們自己理想的生命過程。從小到大,我們都經歷一環接一環的挑戰與考驗。我們很辛苦的成長、學習、訓練。至今仍然日夜不斷的在面對各種沉重的壓力。試想想,我們要這般一成不變的走完我們「僅此一次」的人生嗎?我們需要及時適切的調整,也就是說我們要「reset」我們的「未來路」,我們期待交換到理想的「老有所終」。因此,退休前開始,個入需要準備晚年生活的各種領域的調整和訓練,包括不同領域的基本認知和個人喜好的技能,以便退休後能進入狀況,並持續下去。如同去遊樂場的不同項目的活動的選項。我們都期待在我們離世時,有一個滿意的心境,因為我們都只能活這一次,我們希望這一生沒有愧對此生。因此,2003年我們捐款並在西雅圖成立一個完全是「志工」式的相互協助,相互學習,教學相長,由經驗交換互動中建立個人生活聯絡網的活動中心:亞裔銀髮族關懷基金會(Asian Senior Concerns Foundation, ASCF)。我們的宗旨就是在老年生命的主要的四個領域裡,「老本、老窩、老身、老心」,經由「管理的精神」去學習、規劃和執行。1. 老本:我們有財務規劃專員每個月的演講,提供符合現實的財規資訊,以便我們可以充份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可以自己或請專業去規劃出合理使用這些資產的額度和方向。也可以好好的安排轉承。我們也提供適切購買長照保險和身後安排事項的重要資訊。2. 老窩:我們提供定期演講,解說晚年因爲每個人的自身身心狀況改變,因而有不同的適合的住宿和照顧環境的需求和層級。我們鼓勵大家按部就班的對「老窩」的評估並認真的「瘦身」。因為,只有如此減少「擁有」才能增大自己的「空間」。要「放下」才能脫離當房子的「奴隸」。我們也解說搬去「退休社區」的利弊。因為當我們進入不同層級的晚年生命時,應要求「交換」的是「我們自己時空的自由」。這種選擇需要整體思考我們自己的「醫療團隊所在、活動團隊所在、交通方便性」。根據這些資料來適切調整老窩的選擇3.老身: 我們都是一天老過一天,身體健康也是天天弱化。除了各班的「動」的活動,跳舞、健走、慢拳等,「靜」的書法,聊天喝茶,小題目演講分享等之外,我們每一個月提供老年身體照護的演講,尤其是身體健康的自我管理。重點是以在美國法規和制度內,從我是內科、老人科、長照及長照管理專科的經驗和角度,來提供建議。我鼓勵大家改變由現行的醫療照顧的被動的思考方向,改為主動的規劃和預防的管理態度。我建議大家除了認真參與學習老人醫療照顧的各種資訊,才能有效了解病情並作最有意義的選擇,配合醫療團隊的醫治。我也建議大家對自己身體狀況要花時間去了解,並思考不同階段的照顧的安排。尤其是「當自己還能主導、能作主時的最合理的態度和照顧」,「當自己失去能力、喪失主導權、完全依賴旁邊的家人時的合理照顧」的安排和方向。因此,我們每個月定期提供這類相關演講,鼓勵大家在這種教學相長中,成為朋友,成為定心丸,才不會茫然。我們也鼓勵大家參與「慢性病自我管理訓練班」的課程,讓大家學習如何能自我照顧老年身心的慢性狀況,不用事事找醫師處理,也可以安心過適切的晚年。4. 老心: 我們每天的各項課程,都是在鼓勵大家除了娛樂自己,有意義的打發時間之外,著重在「認知和腦力」的訓練。我們鼓勵大家選擇幾樣自己喜歡,願意長久去作,自己可以「主導,控制」的活動,然後來和大家「分享」經驗。因為這個過程,除了腦力的時空運作是全方位,是獨立自主,是正面力量,然後再來分享給大家則是「快樂」。例如,「自學讀書會」,我們自己去找題目,找資料,整理後,來「帶領」討論。「旅遊小組」是我們自己去討論決定旅遊地點、公佈、組成志工團隊來規劃、連絡、安排,然後接受報名和最後完成旅遊。我們也在市內不同點各自成立定點定期健行,如此增進交流和交心,養成團隊互助精神。每年我們辦一次回饋表演給約五百位社區大眾看我們努力學習的成果分享,這樣能更增強大家合作的感情。我們的活動完全是志工式,沒有要求政府經費補助,我們自己捐款,自己管理。在教學相長,奉獻互助,自我學習的精神之中,我們才能享受獨立自主,屬於自己的老年迪斯耐樂園的生命。我們已於2016年加入健安醫療網(KINON.ORG)。YouTube可找:亞裔銀髮族關懷基金會,連絡:healthyliving@kinon.org
-
2019-11-28 性愛.性病防治
個管師 愛滋感染者的親密戰友
「我的個管師不是隨便敷衍,是真的關心我們。」世界愛滋日前夕,感染愛滋十年的小薇(化名)透過錄音分享心路歷程,提到如何克服染愛滋的低潮,除了家人溫暖接納外,個案管理師的貼心陪伴也是重要關鍵。在愛滋治療中,除了醫師,愛滋個管師可說是感染者最親密的戰友。從確診開始,個管師就肩負患者用藥狀況的追蹤,還要支援大小生活瑣事,並且陪伴他們。林媚慧是個管師,經常陪伴愛滋感染者與親友。當感染者確診,個管師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獲取信任。林媚慧表示,她總要使出十八般武藝,但最重要的是讓感染者知道,她會一直與他們在一起。她分享,許多感染者遇到的難關是要不要向家人或另一半坦白。林媚慧總是先和感染者沙盤推演,告知可能發生的情形。像是有些感染者被家人知道,在滂沱大雨中被趕出門,至今十年從未踏入家門;也有感染者告知另一半後被反咬一口,對簿公堂,「八點檔這麼煽情,但這裡常常上演」,林媚慧這麼說。「身為個管師除了傾聽外,更重要是了解感染者需求,與醫師一起協助感染者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林媚慧說,早期愛滋藥物副作用大,有些感染者甚至工作時無預警腹瀉,拉在褲子上,因此放棄治療;也有患者為了不讓家人發現染愛滋,堅持不住院,只回來一兩次拿藥就走。之後再得知患者消息,已是離世,因此她要求病人不要離開個管師太遠。個管師扶持感染者走過治療,尤其是初期治療,給予感染者心理支持和衛教協助。林媚慧說,自己就像「囉唆的媽媽」,但希望能夠解除感染者疑惑,讓感染者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