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 失智.Podcast
搜尋
陳韻如
共找到
43
筆 文章
-
-
2024-11-01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8.當父母罹患失智症,身為子女的我該如何面對最熟悉的陌生人?
當父母罹患失智症,子女作為照顧者會切身體會到,父母的健康變化遠超出想像地影響個人生活。照顧父母不僅耗費時間與精力,對自己的身心狀態也帶來挑戰,例如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煩躁等情緒,甚至引發自我懷疑與內疚,進而影響日常生活。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中,臨床心理師黃耀庭分享如何有效面對父母的病情,並提供策略以助照顧者調適心態,應對接踵而來的照護壓力。面對失智父的態度3變化主持人陳韻如分享藝人唐從聖陪伴父親對抗失智症10年的過程。從「為什麼是我的父親?」到逐漸接受的心境轉折,除找到方法與父親相處,還發現原來嚴厲的父親也能變得幽默風趣,使得這段時光成為獨特的回憶。失智症的病程平均為8至10年,隨著病情進展,大腦的認知功能逐漸受到影響,患者可能出現記憶衰退、行為異常,以及固執與易怒等症狀。陳韻如說,部分症狀會反覆出現,所以照顧者容易感到疲憊、沮喪,甚至懷疑自己的照護能力,因為失智者不像小孩,隨著年齡增長,學習能力和自理能力會不斷進步,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技能與成熟。提升識能善用資源助自己一臂之力在照顧開始前,黃心理師建議先了解失智症的特性與進程,在面對不可預期的行為時才不會驚慌。並可利用社會支持資源,例如失智共照中心、失智據點等;長照司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創新型計畫」中,放寬「到宅照顧技巧指導」及「轉介個別心理輔導、諮商服務」2項服務,無論低收、中低收或一般戶皆無需部分負擔,免費使用。★點看「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創新型計畫」詳情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是減輕照顧負擔的關鍵照顧失智父母時,照顧者還需思考「自己期望的照顧方向是什麼?」從而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照顧方式和關係。黃心理師強調,避免使用暴力或強制手段,尤其當失智父母反覆提問時,不要急於糾正,而是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回應,以維持良好的互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減少照顧壓力的關鍵。當親子關係和諧,且父母願意配合,照顧會相對順利。若未來得及建立深厚的親子關係,黃心理師建議子女只需專注陪伴,無須勉強自己改變心態。本集重點:✎如何從理解失智症的進程與挑戰開始,幫助照顧者減少緊張、焦慮的情緒?✎親子關係是照護歷程的關鍵?罹病前關係不好怎麼辦?✎如何使用心理策略來應對內疚、自我懷疑等負面情緒?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93lN08🎧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34zERV🎧KKBOX:https://reurl.cc/XRzM3M🎧Spotify:https://reurl.cc/34zEl9⭐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10-23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7.失智症者與照顧者的療癒課,用音樂譜出失智症家庭的溫柔篇章
「音樂之所以能夠充滿影響力,是因為音樂可以啟動失智者未受損的腦區。」音樂治療師賴香芸受邀擔任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來賓,談到音樂治療是以人為本的非藥物處方箋,經由專業的音樂治療師設定目標,透過一連串的活動引導來達成例如認知行為的促進、定向感的增進、情緒撫慰或是團體動力等預設的目的。主持人陳韻如分享一段真實故事,一名中度失智症者,每次的音樂治療都不願意配合,不是答非所問就是不講話、也不理人,有一次課堂上大家一起唱《酒干倘賣無》,他卻忽然眼眶含淚,當賴香芸問大家想起什麼時,他第一次打開心房說出他好想念爸爸!以人為本的音樂治療賴香芸談到,吸引長輩的歌曲一定是跟他們的生命經歷相關,通常以懷舊老歌為主,但最重要的是,音樂治療師要能夠依照長輩的身心狀態調整課程內容,當長輩引發共鳴願意開口說話時,老師也要與之互動,而不是急著進行下一個教案,「音樂治療是以長輩為主,因此最珍貴的就是長輩們的回饋。」她曾遇過一名很容易情緒躁動的學員,其他老師都束手無策,賴香芸提議用音樂搭配按摩撫觸的方式來安撫,而她也成功地讓這名學員平靜下來,賴香芸的秘訣就是「讓他有安全感」,事前清楚告知活動內容,讓學員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同時觀察學員的反應,確定對方同意之後才開始進行,同樣的原則也可套用在失智症照顧關係裡,當失智症者情緒不穩時,必須提供安全感,藉由他熟悉的音樂以及肢體接觸來達到安撫的效果。清唱+撫觸可安撫失智症者「清唱是很好的方式。」賴香芸說,播放音樂其實是第二選擇,音樂是經過混合的聲音,對於受損的腦區來說比較無法應付,清唱則是最單純的聲音,同時演唱者還能夠自行調整節奏快慢,若是照顧者真的沒辦法清唱,可以選擇比較緩慢輕柔的音樂,但播放時一定要留在被照顧者的身邊陪伴,而不是音樂一播就走開去做其他事情,她建議可以握著被照顧者的手一起打節拍,就能逐漸緩解躁動的情緒,若是情況許可,最好是能夠陪伴被照顧者走一走,「可以牽著他的手,在他身上輕輕打節拍,然後跟著音樂一起唱,當唱到他熟悉的段落,可能就會跟著唱和。」很多時候照顧者會比較心急,覺得音樂治療活動時長輩都沒甚麼反應,賴香芸也提供許多專業建議,首先讓長輩充滿安全感,再者要尊重長輩當下的選擇,然後從互動中調整出最適合的照顧方式。許多長輩是屬於觀察型人格,他們並不是沒有反應,而是在觀察這堂課或這次活動,然後才會參與進來。擔任音樂治療師多年的賴香芸,創立「中華民國音樂輔助身心照顧專業協會」,擔任理事長一職,致力音樂照顧的研究與培訓,不但照顧陪伴過許多失智症家庭,也培育過許多有志投入音樂療癒領域的專業人士,她於節目中分享許多寶貴經驗與建議,完整內容請收聽「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第十七集《失智症者與照顧者的療癒課,用音樂譜出失智症家庭的溫柔篇章》。本集重點:✎音樂治療如何觸動失智症者的心✎失智症者情緒躁動時,可以這麼做…✎為什麼清唱比播放音樂效果好✎照顧者以音樂緩和氣氛的做法✎別心急,長輩不是對音樂沒反應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ZVLXkg🎧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pveLel🎧KKBOX:https://reurl.cc/1bNeV9🎧Spotify:https://reurl.cc/Gp2e2p⭐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9-27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6. 旅人Talks:獨扛重擔圓滿孝道?三天內吃完一周的藥?26歲肩負照顧責任?從失智旅人看照顧怎麼伴!
失智症症狀複雜,涉及的面向多元,因此照顧者在每一個歷程皆會面臨不同的問題。《失智好好生活》最新一集Podcast邀請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簡稱失智旅人)主編陳韻如,從失智旅人的真實故事中分析與討論失智症家庭的心路歷程、情緒挑戰及我們可能忽略的角落與族群。3天吃完一周的藥 驚覺父親失智主持人Carrie分享一段失智旅人粉絲發現家人失智的經驗,李先生的爸爸在三天內把一周的藥吃完,而且半夜睡不著持續一年多,吃藥也沒改善,後來發現爸爸認知與判斷力退化不少,就醫確診失智。因為爸爸有些許暴力傾向,如果不透過藥物控制,負責照顧的媽媽真的招架不了。本想白天將爸爸送日照中心,但考量費用,且跟妹妹難以溝通,目前只能由媽媽照顧。觀察興趣轉移注意力陳韻如分享,重複行為、晚上睡不著、性格丕變等都是照顧者的常見困擾,並分享專家的解方供照顧者參考。若重複行為沒有立即危險性,不要急著糾正,爭執對事件當下其實沒有實質幫助,建議先順著失智症者,但重複用藥要特別注意,照顧者不要一次給失智症者一大包藥,應該分量給藥,降低他們用藥過量的問題。情緒干擾和睡眠時間混亂的部分,可觀察失智症者的興趣,並於白天安排失智症者有興趣的活動,或用天然的人造光提醒失智症者日夜的區別。面對失智症者的攻擊行為,則可利用他感興趣的事物「轉移注意力」,不要一起陷入負面情緒中。不忍送安養院 一周4天回娘家照顧「自己照顧,還是要送安養院?」這是許多失智症家庭會內心糾結的難題,主持人Carrie分享一段失智旅人粉絲的故事,林小姐不希望失智母親被哥哥送到安養院,於是沒和老公商量,即答應哥哥一周回娘家四天陪伴媽媽,她有2個哥哥和3個姊姊,雖然哥哥曾說會安排照顧時間,最後也淪為空話,雖然後來母親過世,但林小姐心裡沒有太多遺憾。照顧者陷孝道責任迷思失智症家屬容易陷入自己對孝道的期待,與親友關心的沉重迷思中,尤其當手足對照顧責任的分配不均時,照顧者容易心生不平,埋怨「為什麼是我照顧?」陳韻如也分享一段,從26歲開始接手照顧失智祖母的真實故事,照顧者常認為「我要參與其中」,如果自己不親自照顧會後悔,期待自己能圓滿照顧的責任,這樣的心態無對錯,只是照顧過程難免要自己消化不滿的情緒,適時紓壓、喘息。用愛與關懷應對失智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且有非常多的面貌。主持人Carrie最後分享,曾遇到男性民眾詢問,父親出現疑似失智的症狀,但拒絕就醫的難題,當家人出現失智前兆時,不要直接說「你就是失智症」,會降低就醫意願,可以換個說法,如「你陪我去做健康檢查」等。陳韻如強調,雖然失智症者會遺忘,但用愛與關心持續守護失智症者,人的情感連結並不會消失。完整內容請收聽「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第十六集《獨扛重擔圓滿孝道?三天內吃完一周的藥?26歲肩負照顧責任?從失智旅人看照顧怎麼伴!》本集重點:✎3天吃完一周的藥,才驚覺父親失智。✎不忍送安養院,一周4天回娘家照顧。✎26歲的照顧者是被遺忘的年輕照顧者?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 https://reurl.cc/nvX5jX🎧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XR3lYj🎧KKBOX: https://reurl.cc/MjDkmk🎧Spotify: https://reurl.cc/0dnxbY⭐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9-17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5.失智症會不會遺傳?可以預測發病年紀、提早預防嗎?博恩爸爸、台大醫師曾文毅的大腦逆齡研究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經常接收到來自子女的發問,擔心自己會跟爸爸或媽媽一樣罹患失智症,親子之間的大腦疾病是否有遺傳關聯?台大醫院特聘兼任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兼任教授曾文毅說,失智症確實有先天因素,但不會百分之百決定我們的人生,「其實遺傳的影響只占一半,我們可以靠後天的努力來改善,這是很重要的觀念。」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最新調查,社區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為7.99%,推估到113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約35萬人,而且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儘管失智症對高齡化社會造成壓力,但隨著醫療科技的研究,也看到新希望。「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主持人陳韻如邀請腦專家曾文毅上節目,談最新的大腦神經年齡檢測如何預防失智症。良好生活型態可抵抗毒性蛋白曾文毅表示,目前65歲以上長者常見的失智症為腦神經退化性疾病,是毒性蛋白所造成,「毒性蛋白在發病前二三十年可能就形成,它會慢慢累積,就像冰山,看不見的海面下愈來愈大塊,浮出海面的只是一小塊。」但毒蛋白只占失智症原因的百分之五十,另外一半因素是個人生活型態例如運動、飲食、睡眠、社交、大腦活動等造成,假設從小建立良好生活型態,便可維持大腦健康,就能夠抵抗毒性蛋白造成的損壞。但我們該如何檢測大腦狀態?目前臨床診斷失智常見使用各種問卷,只能評估當下受測者的心智狀態或認知功能退化程度,不能提前預測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曾文毅提出的「大腦神經年齡檢測」,是將MRI腦部影像運用人工智慧預測大腦年齡,假設腦齡比實際年齡年輕,表示大腦目前很健康,若腦齡比實際年齡老10歲以上,就表示五年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非常高,應提高警覺,開始改變生活型態,或是進行健腦活動,有機會幫助大腦逆齡回春。建議35歲以上就可以檢測,不是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才做。爸媽失智,我該如何逆轉勝?曾文毅還有一個身分,他是知名的單口喜劇創業家曾博恩的爸爸,父子倆展現出來的專業及特質截然不同,讓人格外好奇親子間的大腦是否有遺傳關聯。曾文毅表示,肯定會有遺傳因子,但不用因此而太過擔憂,遺傳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只占一半,並不是爸媽失智,孩子就一定會遺傳失智症,主要還是看自己後天有沒有努力改善。他曾在自己出版的《養腦不養老》一書提出777腦力健康法,每天走七千步以上、每餐吃七分飽、每晚睡足七小時,就是最簡單幫助腦齡逆轉的方法。他分享自己的實踐方式,平時把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外出盡量走路或騎腳踏車,做肌力訓練,爬樓梯取代搭電梯,飲食方面每天吃兩餐,中間相隔12小時,以此減少食量,另外每晚大約十點半就寢,保持良好睡眠習慣。很多人可能認為等到上了年紀再來注意養生,但別忘了毒性蛋白會經年累月累積起來損害大腦,最終可能導致腦神經退化性失智症,因此生活習慣應該是從年輕開始建立。曾文毅表示,他退休後創辦的上頂醫學影像科技公司就提供腦齡檢測專業服務,目前已與很多健診診所合作,也可直接致電上頂詢問。進行MRI大約半小時,而且沒有輻射線,百分之百安全,只要檢測後發現腦齡比實際年齡老五歲,就要開始改變生活型態,除了777腦力健康法,持續維持社交生活,多動腦學習新知都很重要,此外也可以參加健腦活動,他近期也會跟專業人士開發相關健腦課程,幫助腦齡過高的人透過專業協助逆轉回春。失智症預防是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的我們,刻不容緩的議題,收聽完整節目內容,維持大腦健康從認識腦齡開始。本集重點✎原來失智症發病前可提前預測✎超過35歲建議做「腦齡」檢測✎曾文毅醫師的777腦力健康法✎失智症與遺傳因子的關聯性✎腦齡過高的因應方式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 https://reurl.cc/5dRYzM🎧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jyrLom🎧KKBOX: https://reurl.cc/GpNWOv🎧Spotify:https://reurl.cc/NlxV9e⭐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8-30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4. 打造失智居家友善環境 解決長者的空間方向障礙
「安居」是人生的基本需求,但有房就能安居嗎?現代獨居或老老同住的比例驚人,這代表家中沒有中壯年,遇到狀況沒有人照顧,其實房子像衣服,歲著年紀增長,大小和樣式也不再適合。你想像過後半輩子的家應該長什麼樣子嗎?你現在的家,適合老後居住嗎?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邀請若晨室內裝修公司專案經理徐宛菱,傳授如何透過居家空間改造,為失智長者建立安全又安心的居住環境。尤其台灣有80%以上的失智症者在家居住,65歲以上的長者更佔大多數,為他們的環境適當改造,除了協助失智長輩生活更獨立,也減輕照顧者負擔。居家改造前 先從當偵探觀察開始主持人陳韻如分享《失智100問》中照顧者在居家規劃遇到的困難,失智症者因為認知功能退化,無法確切的辨認空間而錯認,譬如失智症者說要睡覺,卻跑到廁所,也有幫失智奶奶整理房間,反而引起她的焦躁不安。陳韻如提到,讓長輩「安心」的環境很重要,尤其失智症隨著病程進展,會出現幻覺、遊走等行為,打造讓失智症者安心的友善環境至關重要。徐宛菱專案經理表示,每位失智症者的行為問題原因都不同,在進行居家改造前,她建議先從當「偵探」開始,觀察行為的發生是否有固定時間、發生頻率與是否在特定情境下,排除藥物影響和過去習慣後,找出問題根源與居住環境的關聯。空間識別障礙是失智症者常見的狀況,例如跑到廁所洗碗等,她表示「先別否定長輩的行為」,在安全允許範圍之內,可以讓事情自然的發生。如果遇到較困擾的情況,她表示可先觀察房間門是否很雷同,尤其是隱藏門設計,容易讓失智症者不易辨別。免花大錢小改造 讓失智症者更安心居家改造非得花大錢翻大修,環境的些微變化容易造成失智症者焦慮不安,尤其當失智症者發現因為自己的行為而改變空間,通常會非常排斥,徐宛菱強調「要考量失智症者的自尊」,可以先從小空間著手,循序漸進地讓失智長者接受。例如老屋常見的花磚設計,容易造成失智長者的視線混淆,可以用顏料把花紋蓋掉,或用窗簾遮擋,都是經濟實惠的做法。當失智症長者出現半夜遊走行為時,不一定要把門換掉,可以在門口掛幅畫,盡可能把門隱藏起來,從居家空間做些微調整,觀察長者是否因為這些調整,減少失智症行為。長者的居家安全並非只要做到無障礙空間即可滿足,尤其失智病程伴隨視幻覺的產生,徐宛菱曾遇到個案是失智症奶奶,只要到下午時段奶奶就說家中有其他人,後來發現奶奶家的客廳太多反射玻璃,奶奶看到的人就是自己。她表示可以用霧面貼紙貼住玻璃,發揮小巧思降低玻璃的反射度,改善失智症者視幻覺的問題。小訣竅讓失智症者有生活期待失智症後期常伴隨平衡感不好、視力退化等症狀,容易導致跌倒問題,可以在長者常使用的臥室、浴室、床鋪旁,增設扶手、護欄,徐宛菱建議輔具的顏色盡量選對比色,方便長者辨別,如黃色、橘色有安定情緒的功能,黑色等深色系容易引發焦慮較不適合。另外,失智症者忘記自己在家煮飯,容易造成火災等居家安全疑慮,徐宛菱表示可以使用電鍋、電磁爐等非明火的電器設備,或安裝自動關瓦斯器,在安全條件下,不妨讓長者維持烹飪的技能,不會讓失智長者覺得自己被照顧,照顧到長者的自尊,同時減輕照顧負擔。為了提升失智症者的現實感,需要準備時鐘、月曆等,徐宛菱提醒許多長輩看不懂電子鐘,建議選擇長者看得懂的、習慣的物品,另外,可在日曆上標註特定日期,如拜拜、生日等,讓長輩對生活有期待感,保留生活自己的能力。完整內容請收聽「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第十四集《打造失智友善居住環境 讓長者安全又安心》。本集重點:✎你現在的家,適合老後居住嗎?✎居家改造前 先從當偵探觀察開始✎免花大錢小改造 讓失智症者更安心✎家有其他人 失智奶奶看到竟是......✎小訣竅讓失智症者有生活期待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 https://reurl.cc/Mjy64p🎧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eydGzx🎧KKBOX: https://reurl.cc/xv6paL🎧Spotify: https://reurl.cc/vv6pao⭐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8-15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3助你一臂之力!智慧科技如何貼心老後生活?
從預防的角度出發,讓長者提早適應科技工具,維持自主生活的能力,降低被照顧的需求,讓年長者、家屬和照顧者的人生有不一樣的可能。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少子化影響,以及人口結構老化,你會擔心未來的照護資源不足嗎?應對這個挑戰,許多廠商也紛紛投入資源,開發智慧化的產品,希望透過科技的創新幫助年長者、失智症者的生活品質,讓他們能夠在有尊嚴和關懷的環境下安享晚年。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邀請樂齡網總經理張慶光,分享科技如何為年長者、失智症者以及照顧者提供解決方案。尤其AI跟智慧科技應用在長照、失智症的照護已是未來趨勢,透過日益越新的科技,減輕家屬和照顧者的壓力,提升年長者跟失智症者的生活品質。科技療癒長者不孤獨主持人陳韻如分享2則將科技運用在失智症照護的國際新聞,分別是澳洲療養院使用AI虛擬人陪伴失智症者,以及美國研究發現,透過VR可以誘發失智症者與照顧者間更深度的對話。陳韻如提到,「陪伴」是失智症照顧關係的重點,尤其「孤獨」又被稱為二十一世紀老人的黑死病,長期孤獨會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如何陪伴年長者就成為重要課題。張慶光總經理提到,少子化加上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通常沒時間好好陪伴家中的長輩,尤其新冠疫情期間不方便探望年長者,許多長輩在家裡其實很孤單,覺得自己不被需要、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日本開發很多陪伴的療癒系產品,例如電子孫子,觸碰它會發出類似嬰兒講話的聲音,如果不碰它一段時間,它會主動發出聲音關心長者,就像有一位貼心的孫子在身旁,日本也將電子金孫應用在日本專門收容失智症長輩的中心,確實能幫助長輩情緒安撫的作用,適合需要陪伴的年長者。挑選長者輔具去標籤化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跟著退化,而退化是人體自然的現象,如:白頭髮、老花等,目前90%以上的退化,都可以找到對應的產品來幫助生活不受影響。許多長輩因聽力退化,不願與旁人交談,長此以往下,削減大腦的認知功能。戴助聽器又讓長輩覺得自己「被標籤化」,張慶光總經理建議可以用輔聽器,它的大小跟手機一樣,不用一直戴著,想聽時才把輔聽器拿到耳邊。輔助商品大多是子女替父母購買,但長輩不一定會接受,張慶光總經理表示,多數長輩的生活年代較節省,捨不得子女花錢,但身體退化產生的需求騙不了人,可以直接帶長輩到門市體驗,實際感受商品為生活帶來的改善。他也提醒,幫長輩選購商品時,盡量「去標籤化」,譬如有些長輩不喜歡拿拐杖,改拿雨傘,但雨傘的支撐力不佳,反而增加受傷風險,他建議可以改用「藏杖傘」,有支撐效果及標準檢驗,給長輩使用更安心。從預防出發 提升長者自主生活能力除了身體自然老化,有些疾病引起的身體功能退化,造成基礎生活的困擾,如帕金森氏症導致患者手抖,無法自主進食,可以藉由防手震湯匙改善,湯匙安裝陀螺儀,即使長輩手抖,都能維持湯在平衡的狀態,讓長輩可以自行用餐。另外,帕金森氏症的患者會有步態凍結的情況,就是走路時腳被困在地上,一種走路拖地的現象,也是造成跌倒的主因,可使用陪步光學器,藉由視覺提醒,讓病友有信心地踏出腳步,提高生活的自信心。目前的社會和政府強調照顧年長者,但眼看超高齡社會明年就來了,照護人力始終無法滿足需求,張慶光總經理認為應該從預防的角度出發,「目標是長者不需要被照顧,或減少被照顧」,透過適合的輔具,讓長者提早適應科技工具,維持自主生活的能力,降低被照顧的需求,讓年長者、家屬和照顧者的人生有不一樣的可能。完整內容請收聽「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第十三集《助你一臂之力!智慧科技如何貼心老後生活?》。本集重點:✎國際透過科技陪伴失智長者✎療癒系產品安撫者長情緒✎子女該如何為長輩挑選輔助商品✎如何善用輔具維持長者自主生活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Gpoj3W🎧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OrpMO7🎧KKBOX:https://reurl.cc/VMjz95🎧Spotify:https://reurl.cc/WNkxnD⭐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8-01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2成立22年照顧失智症家庭的幕後功臣,台灣失智症協會向國際展示台灣經驗!
「有些民眾發現爸爸或媽媽有很明顯的失智症狀,但其他家人並不這麼認為,還說他想太多了,爸媽本人也覺得自己沒病,他反倒像是家裡的罪人,曾遇過一個失智症家庭案例,協會幫助他們產生共識,到長輩真正走到醫院就醫,整整花了三年時間。」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受邀擔任《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來賓,與主持人陳韻如暢談服務失智症家庭的經驗。台灣失智症人口已經超過31萬,相關倡議愈來愈受到重視,其中有一個重要幕後功臣就是台灣失智症協會。成立22年,積極發展失智者及其家屬的多元服務,提供全面的關懷與照顧,積極提升失智症家庭的生活品質。陳筠靜本身是社工師,去年從湯麗玉老師手中接下秘書長重擔,今年四月遠赴波蘭參加國際失智症全球大會暨研討會,不但現場設攤更上台分享,讓國際看見台灣。家人的愛是失智者的希望陳筠靜表示,今年傳達的主軸是失智者的自我倡議、生命故事以及培力,要讓國際看到台灣失智者的努力及影響力。在自我倡議部分,台灣失智症協會成立一個失智者諮詢顧問小組,成員都是輕度失智者以及他們的家人,每個月一起開會討論生活中的觀察,以及服務使用的經驗,或是對政策提供想法及建議,讓他們持續的發揮量能。而在全球大會上讓人動容的,還有台灣失智者的生命故事。一名確診失智症的國畫老師,罹病前社交活動非常活躍,生病後感到特別無助,但他積極延緩症狀,一周參加三個歌唱班、家政班,如今,每年國際失智症月都可以看到他親自帶民眾畫畫的身影,而這股勇氣,來自家人的愛。陳筠靜說:「輕度失智者特別辛苦,因為他知道自己以後要面對的歷程,這種壓力讓他們對未來卻步。」甚至很多患者告訴她,害怕逐漸失能拖累家人,已經沒有求生意志,幸好家人的愛讓他們慢慢產生力量,「一個失智者的女兒說,只要你在,我就有一個人可以叫媽媽。」這句話幫助失智者堅持下來,認知到無論自己成為什麼樣子,家人都是需要他的。失智者發明友善月曆和彩虹筆「我自己是社工出身,我明白想要規畫很多服務的心情,不過一定要聆聽失智者的心聲。」陳筠靜談到,現在規畫培力工作坊會直接邀請失智者加入討論,欣喜的是,其中就有人主動提議擔任協會的友善大使,當有人參訪時,他們將親自為來賓介紹。此外,協會長期推動年輕型失智者的服務,像是每周六營業Young咖啡,從咖啡製作到提供顧客服務都親力親為,這次在波蘭的國際大會上也把Young咖啡的精神與做法介紹給與會者。這群年輕型失智者還研發許多輔具,例如失智友善月曆,使用不反光紙材,每一個月份還附上QRcode,由失智者親自錄製說明。另外還有彩虹筆,「一名失智者心肌梗塞醒來後不認得家人,他非常驚慌,每天一直追問今天星期幾,身邊的人難免會有一些不耐,導致他很挫折。」後來他跟家人一起想出一個方法,就是利用顏色來幫助記憶,一周有七天,他就運用彩虹的七道顏色,讓自己能夠自然反應今天星期幾。跳印尼舞蹈串聯台灣失智者今年的國際失智症全球大會上,除了設攤展示台灣經驗以外,陳筠靜和印尼失智症協會代表也受邀分享亞太地區的風險降低措施,以印尼失智症協會發起的poco-poco dance為主軸,分享台灣如何引用。她表示,疫情期間特別的辛苦,許多服務都暫停,為了維繫大家對失智症的關注,就將具有感染力的pocho pocho dance改編成台灣版本,把失智症十大警訊入詞,協會同事邀請失智者及其親友一起共舞,推出線上的示範帶擴大串聯。跨專業組合幫助失智症家庭陳筠靜感性表示,自己很早就立志要做老人福利,在協會服務的這些年,她深深感受到每個失智症家庭的每一步嘗試,真的都很不容易,例如關懷專線經常接到求助電話,家人否定了求助者的觀察,或是在照顧上意見分歧,她認為:「溝通不是這麼容易,每個家庭有自己關係的累積。」但協會想盡辦法提供協助,例如規畫不同類型的活動,讓每個家庭在初步接觸時,可以選擇一項能夠接受的活動,讓意見不同的家庭成員一起參加,聆聽其他失智症家庭的經驗,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溝通之道。台灣失智症協會是跨專業的組合,目標是要幫助失智症家庭,早期的宣導主要是讓大家認識失智症,但近幾年社會上對失智症的理解多了許多,未來協會要做的是品質與專業度提升、多樣性的規畫,同時還有支持性的決策與參與,「透過不同管道蒐集不同聲音,鼓勵大家在自主跟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每一個人都有權利為自己規畫一個比較理想的未來,這對失智者來講更為重要。」在失智症領域服務多年,陳筠靜想跟所有的失智症家庭說,「謝謝你們的勇敢,不只是幫助自己,更照亮了很多人,甚至包含未來有可能失智的人,因為你們,讓我們不那麼害怕。」並與《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主持人陳韻如一起提醒,遇到失智症相關問題,請撥打全國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更完整的台灣失智症協會相關服務與協助,請收聽《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本集重點✎讓國際看見台灣失智者的生命故事✎台灣失智症協會如何幫助失智症家庭✎國畫老師如何在失智後活出生命力✎年輕型失智者如何成為發明者✎爸媽好像失智了,該如何與家人溝通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34Djbj🎧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qvdOKn🎧KKBOX:https://reurl.cc/lyV9aA🎧Spotify:https://reurl.cc/g670nL ⭐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7-16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1守護台灣失智症家庭超過三十年 湯麗玉談國際新觀念、新作法及新興治療
Bill Yeates是一名年輕型的失智症患者,同時也是全球失智者聯盟的倡議者,他在2024年國際失智症全球大會上,以自己為例,分享失智者維持積極生活型態的策略,他罹患失智症後不僅維持游泳興趣,本身還是一名救生員,更勇敢參加游泳競賽挑戰自己。「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第十一集邀請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擔任嘉賓,暢談今年四月份到波蘭參加國際失智症全球大會的見聞,分享了令人欽佩的失智者故事,Bill Yeates以正向心態面對疾病,即使失智還是要盡己所能,把能力發揮到最好,縱然游泳比賽沒有得到原本期待的名次,對他而言卻絕對是一項意義非凡的成就。主持人陳韻如表示,「很多人覺得罹患失智症就像世界末日,但其實失智症不是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FINGER 2.0精準預防策略國際失智症協會成立至今四十年,長期關注失智者及照顧者和家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研討會,更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大事。湯麗玉強調,如果沒有國際失智症協會,就沒有WHO所公告的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也不會有台灣正在做的失智症政策綱領2.0,可見其重要性,而每年國際研討會都提供最新相關研究,今年的亮點在於預防,尤其是芬蘭著名的FINGER研究。Miia Kivipelto教授的FINGER研究至今持續十一年,證明多元介入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失智症,目前全球已有64個國家參與,湯麗玉特別解釋,FINGER研究以五根手指頭表示不同的預防措施,包括運動、動腦、互動 營養以及控制心血管的危險因子,並喊出「Never too late, never too early.」呼籲大家當下開始預防失智症,不要自恃年輕而忽略其重要性,根據Miia Kivipelto教授以及許多研究者的觀點,其實從小就要開始健腦預防。每個人都有最適合的預防方式此外還有一個重要概念「No one size fits all.」意即沒有一種方式適合全部的人, FINGER研究在不同國家的作法也不盡相同。如今,FINGER研究推出2.0精準預防策略,也就是設計出屬於自己的預防策略,「從自己的興趣開始著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的顧問惠美姊喜歡繪畫與唱歌,對她來說從事這兩件事不但能感到快樂,同時還能延緩失智,以唱歌為例,按照節拍把歌詞唱出來,就是一項很好的認知訓練。」湯麗玉特別提到今年的另一個亮點,由各國代表成立全球失智專家小組,其中大多數都是失智者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的顧問惠美姊就是成員之一,未來關於失智症的政策都可徵詢失智者的意見。關注多元性別及年輕型失智者的子女今年國際研討會的關注重點還包括多元性別議題,以及年輕型失智者的子女。湯麗玉分享,台灣失智症協會也曾遇過家庭照顧者向他們尋求幫助,照顧者本身為同志,每次居服員到府服務前,都必須將彩虹旗等物品收起來,以免引起相關提問,這將是台灣失智症協會未來會更關注的議題。此外,需要幫助的還有年輕型失智者的子女,美國的羅倫佐之家(Lorenzo’s House)針對年輕型失智者服務,尤其關注失智者的子女,因為當父親或母親罹患失智症,對全家來說是都很大的衝擊,往往大人都很困難面對,更何況是正處在兒少階段的子女,今年暑假,台灣失智症協會針對青少年舉辦相關戲劇療癒,在專業人士協助下,透過演出的方式,讓子女體會失智的父親或母親生病歷程的辛苦,透過同理父母來達到療癒。最後,主持人陳韻如與來賓湯麗玉提醒大家善用政府資源,有任何困難請撥打全國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本集節目專訪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分享失智症國際新知,帶來最新失智症預防方式,完整內容請收聽「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第十一集《守護台灣失智症家庭超過三十年,湯麗玉談國際新觀念、新作法及新興治療》。本集重點:✎FINGER 2.0失智症的精準預防策略✎現在開始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預防方式✎失智者參加游泳競賽,他如何辦到?✎當失智症照顧者是多元性別✎關注年輕型失智者的子女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NQVOpp🎧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Zep8rM🎧KKBOX:https://reurl.cc/NQVOAp🎧Spotify:https://reurl.cc/lQGnoY⭐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6-27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0. 旅人Talks:名人?素人?那些關於失智旅人的真實故事!
從家庭故事看到照顧者的挑戰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簡稱失智旅人)開站至今已陪伴大家8年的時間。這段期間,旅人團隊採訪了無數名人和失智症家庭,從故事中看見了人性的光輝和社會的溫暖,更深刻理解失智症家庭所面臨的挑戰。大家是否好奇8年前為什麼會有失智旅人的出現? 在粉絲專頁裡又看到哪些動人的故事? 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cast節目邀請失智旅人主編陳韻如分享粉絲專頁成立的初衷,並透過兩個截然不同的真實故事探討觀點與想法,鼓勵大家能夠親自了解失智症及其症狀、進程,進而消除誤解和偏見,提高對失智者的同理心,一同打造對失智者更友善的環境。粉專名稱的靈感源於在想像的世界裡旅行陳韻如分享,失智旅人成立的初衷非常單純。首先,聯合報意識到台灣高齡人口的曲線不斷增長,因此思考哪些疾病與高齡人口直接相關,且失智症是一種涉及面向廣泛的症候群,所以特別將這個疾病劃分出來,並成立粉專持續提供正確資訊與資源。「旅人」這個名稱的靈感來自於一個想法,即失智者或許只是困在一般人難以想像的世界裡「旅行」,所以給失智者加上了「旅人」的概念。在維運粉專一段時間後,她收到了許多粉絲熱烈的回應,集結了眾多對失智症有相同問題的照顧者在線上互相支持鼓勵,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正向的循環。對外宣導時,粉專上的粉紅識別色更是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疾病面前沒有貧窮貴富陳韻如和主持人Carrie在節目中分享了兩個關於失智症的故事,強調社會中有許多人可能和照顧者有相似的經歷,即使是名人也不例外。她們提到曾經採訪過和鑫光電董事長馬維欣,她分享了父親、元大集團創辦人馬志玲罹患失智症的經歷。馬維欣回憶道,父親發病前提出的問題非常犀利,但「生病後就一直叫我們改改改」,最後只能報告最簡單的數字。她說,父親一開始反覆發問,但後來連「自己問了什麼問題都不記得了」。最初發現父親失智症狀的不是大人,而是馬維欣就讀一年級的兒子。他告訴母親,外公變得很奇怪,一直重複問同樣的問題。馬維欣還提到,父親以前最喜歡開會,但發病後他知道自己是領袖卻無法與幕僚對話,感受到部屬異樣的眼光,使得他每次進公司都想逃離。此外,節目中還分享了一位照顧者的故事,這位照顧者的父親和哥哥都罹患失智症。為了照顧他們,她10多年來每天睡不到5小時,還要兼顧工作。即使家中有兄弟姊妹,但因各自有家庭,無法提供適時的協助,連81歲的母親也要一起照顧病人。陳韻如說,要照顧者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真的很難,因為照顧是一個不斷付出的過程,照顧者是「人」,會累、需要休息、也會脆弱、需要正向支持。節目中也呼應失智症不分貧富,對所有家庭都造成巨大挑戰,無論經濟條件如何,每個家庭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心力來應對疾病。最後,陳韻如強調,每個人都能從自身做起,意識失智預防的重要性,付諸行動,共同打造失智友善環境,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友善和包容。本集重點:✎談失智旅人粉專成立初衷,「旅人」靈感從何而來?✎疾病面前沒有貧窮貴富,名人與素人家庭的真實故事。✎每個人都能從自身做起,共同打造失智友善環境。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dn3XyV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6vmDp5KKBOX:https://reurl.cc/QRqjEOSpotify:https://reurl.cc/QRq6a0⭐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6-14 失智.Podcast
【Podcast】EP9.預防人老財散!守護失智者免受金融剝削
「我們在做人生規劃時,都是遇到問題才處理,其實應該以財產安全的角度預作準備。」失智症者因認知功能逐漸退化,特別容易遭到詐騙集團有計畫的詐騙、非法移轉財產以及信任的加害人進行金融剝削等,不僅要小心「陌生人」,至親也可能會因為財產而爭吵不休。因此,預防金融剝削、守護失智者財產,確保失智者的財務能用在對的地方,更是當務之急。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邀請康寧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律師鄭智陽,從法律層面,探討失智者財務安全的各種解決方案。為照顧家庭提供實用的建議,預防失智長者成為有心人士眼中的肥羊,守住長輩的積蓄,迎接更有品質的生活。失智者財務危機 親近者容易金融剝削主持人陳韻如分享一段《預約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的真實故事。失智父親逝世後,家屬收到看護趙小姐的存證信函!存證信函提及,父親生前曾立下遺囑,為感謝看護趙小姐,願將旗下財產全部贈與給她,但父親的遺囑,全是電腦打字,只有老父親和見證人的簽名是手寫的文字,字跡看得出來是父親重度失智症後用顫抖、不穩的手寫的,讓家屬難以置信。陳韻如提出,高齡社會不僅是醫療、長照問題,更衍生出犯罪問題,連身旁至親、貼身照顧者,也成家屬對簿公堂的侵產掠奪者,財產都還沒變遺產,爭奪戰就已開打的社會案例更是時有所聞。鄭智陽律師表示「金融剝削」跟一般詐欺案的最大差異在於,一般詐欺是針對不特定對象詐騙;但「金融剝削」的加害人,多數是認識的人,例如,照顧者、看護、照顧機構、親友、理專,甚或是自己的子女等。老翁被假結婚騙財 3招守護失智者財產高齡失智者因認知退化,是高齡金融剝削的主要受害對象。鄭智陽還在節目中分享,屏東一間老人長照中心負責人,覬覦受縣府安置的老翁財產,夥同中心女職員,與老翁假結婚詐領老翁資產。他表示失智者因認知能力下降,如果加上社會孤立,讓他們不易從外界得到客觀的資訊,導致他們在封閉的情境下,做出有違常理的決定。避免失智者遭有心人士覬覦,家屬可以先溝通化解認知差異,如果成效不彰,再透過法律改變高齡失智者的財產控制權。家屬可透過3種方式,避免居心叵測人士藉機圖謀資產一、輔助宣告:當事人意思能力(認知與表達能力)不足時,聲請法院指定輔助人,任何重要的法律行為應徵得輔助人的同意。二、監護宣告:當事人失去意思能力後就沒有行為能力,聲請法院指定監護人,由監護人代為管理財產,不動產之處分並應徵得法院的同意。三、高齡者財產信託(俗稱安養信託):透過把財產交付給銀行代為管理,降低風險。監護制度跟信託結合失智者在輕度認知障礙或是輕度失智時期,只要理解遺囑的意義、自己財產的分配和法律上的要件,是可以預立遺囑的。鄭智陽表示,遺囑有許多種類型,製作時必須符合法定要件由才有效力,而要件本身就是表彰立遺囑人具有意思能力的關鍵。譬如,自書遺囑要自己寫,而公證、代筆與口授遺囑都必須由立遺囑人親自口授說明遺囑內容等。其中口授與代筆遺囑最容易有爭議。對於遺囑是否有效,可透過錄音、錄影或見證人的方式,證明遺囑之製作是否符合法定要件。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未來失智症流行率65歲以上有8%罹患失智,失智人口不斷攀升,長者提早財務做好規劃刻不容緩!鄭智陽指出,可以把監護跟信託制度結合,透過先簽署意定監護契約,預先指定監護人,監護人就任後將財產交付信託以確保財產安全。政府也推動「預開型信託」,當事人在意識狀態清楚下先簽約,但還不提供信託服務,約定未來特定條件成就後,如到達一定年齡、健康狀況或認知能力出現問題後,再提供服務。本集重點:✎失智家屬真實故事:失智父遺產全贈女看護 遺囑竟是代筆✎金融剝削v.s一般詐欺 ✎老翁被假結婚騙財 3招守護失智者財產✎長者財務規劃這樣做更有保障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RqmK7G🎧Spotify:https://reurl.cc/YEpMrO🎧KKBOX:https://reurl.cc/lQAEbE🎧Apple:https://reurl.cc/xaAYb5⭐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5-30 失智.Podcast
【Podcast】EP8.該怎麼好好說再見?面對生命的失去與安排失智家人的身後事
「媽媽不要害怕,我在這裡陪您,您的身後事我會處理好,您放下,不要再有病痛了。」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中,主持人陳韻如邀請國家禮儀師彭大維擔任來賓,談照顧者如何面對生命的失去與安排失智家人的身後事。節目一開始,她首先分享「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的真實故事,媳婦照顧婆婆十四年,從失智症發病到過世,一手包辦所有照顧事項,婆婆遺忘自己的兒女卻認得媳婦,彌留時,媳婦輕撫婆婆頭髮並在耳邊溫柔安慰,直到婆婆離世。陳韻如談到,照顧者在整個照顧歷程中,一直以失智者為生活重心,面對生命的逝去,他們會很難放下牽掛,上述真實案例中的媳婦,在婆婆離世後,至今還在身心科就診,讓人十分心疼,不禁要問:「照顧者能做些什麼,讓自己跟被照顧者好好說再見?」服務幫助過許多家庭完成身後事的彭大維,在解答前談到近期討論度很高的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林依晨飾演的簡慶芬就是一名典型的照顧者,先是照顧婆婆,然後照顧許瑋甯飾演的Rebecca。即使照顧婆婆是被迫扛下的責任,簡慶芬卻也在婆婆過世後,望著原本擺放病床的客廳,感到茫然失落。畢業照顧者「消化悲傷」三步驟「悲傷需要經過消化才能漸漸消失。」彭大維不但是禮儀師,同時也是照顧者,照顧罹患巴金森症的父親十多年直到臨終,他特別談到喪禮後的七七、百日、對年等傳統習俗,以及古人常提到的守孝三年,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其實是給生者稀釋悲傷的時間。但他強調,消化悲傷沒有一定的時程表,照顧者不用給自己壓力。這段時間可以做以下三件事,幫助自己恢復生活常軌:1.擔任照顧者的時間愈長,愈有可能忘記照顧自己,此時應該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好好吃、好好睡,做自己想做的事,體會最基本的生活。2.再來是列出願望清單,制定計畫一一完成。如果沒有特別的願望,可以列出遺憾清單,想想自己哪些事情沒有做會感到遺憾。3.照顧者可以建立跟離世家人的新連結。他以自身為例,父親過世後他經常在心中與父親對話,讓自己感覺到還是與父親保持著連結。善終來自於善生、安排身後事要即時如何安排失智家人的身後事,也是照顧者的一大課題。「善終是本人和家屬共同做到的,首先要尊重失智者本人意願。」彭大維建議,在失智者的病程尚未進入中重度時,可以提前了解他們的想法,再來,照顧者應紀錄失智者表達過的身後事安排,最後最重要的是,要讓家庭成員共同知道。自己擔任禮儀師,又會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後事?彭大維提醒,不需要把人生終點掛在嘴邊,更重要的是專注當下。面對自己的身後事,他分享以下想法:1.善終根植於善生,用心體會生活,每一刻都是未來善終的美好基礎。2.主動與家人溝通關於身後事的想法,不僅如此,當長輩想談的時候,不要忌諱而是以正向態度接球,有些規劃像是安寧意願、預立醫療決定、同意器捐等,記得要提前簽屬才能有效執行。鍛鍊自己面對死亡的韌度關於身後事安排,陳韻如特別請教彭大維,有些家屬可能礙於金錢或其他現實因素,無法依照失智者的意願,這時該如何面對?彭大維提醒,善終需要提前計畫,但也需要機緣。有些人希望可以在家臨終,卻遭遇意想不到的變故,因此,平時可以先鍛鍊自己面對死亡的韌度。「告別式希望生死兩安,當亡者的意願很難判斷時,生者的心情安撫是很重要的,不要太有罣礙,以自己舒服安心的方式去做就好。」他就遇過子女會用擲茭的方式來溝通,最後圓滿完成儀式。節目尾聲時,彭大維感性地表示,每個人都有可能將來成為照顧者或被照顧者,因此,照顧議題每個人都要關心與思考。他想以照顧者過來人的身分,對每一位照顧者說:「你們辛苦了,照顧的日子就像幽谷前行,不知道何時才能解脫,但別忘了可以尋求外援。」更多善終真實故事 歡迎收聽看多了生死,他提醒大家應把握當下,有機會時就可以做「人生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四道不是臨終才能做,隨時都可以說出口,平時可以把道別改為道安,最後一哩路才需道別。陳韻如也提醒照顧者,好的道別需要沉澱、醞釀以及溝通,希望大家都不留遺憾。本集來賓國家禮儀師彭大維有更多關於善終的真實故事,以及照顧者如何安排失智家人身後事、消化悲傷好好說再見的細節作法,都在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中,歡迎收聽。本集重點:✎畢業照顧者如何消化悲傷,將生活重心放會自己身上?彭大維建議三步驟。✎照顧者如何為失智家人安排身後事?確認意願的時間點以及做法。✎擔任禮儀師的彭大維,對於自己的身後事如何看待與安排?✎善終需要提前計畫,但礙於現實因素無法達成心願時,該怎麼辦?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3XkQQM🎧Spotify:https://reurl.cc/LW2ox4🎧KKBOX:https://reurl.cc/2YaOAr🎧Apple:https://reurl.cc/nNpMMd⭐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5-15 失智.Podcast
【Podcast】EP7.失智照護左右為難? 從失智旅人看照顧者的困境
將失智家人送至安養院的孝順難題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探討人生多面向議題,劇中女主角林依晨的母親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姑嫂間就為了是否要將母親送至安養院而爭論不休。嫂嫂蔡淑臻的一句:「 還是把媽交給你?」更引起許多照顧者的共鳴。家人確診失智症後,首要面臨的問題即是「誰來照顧、怎麼照顧?」離職照顧家人或送家人至安養院?無論最終的決定是什麼,都必定會有左右為難的情況發生。照顧的選擇沒有對與錯,只有適不適合現況,唯有心態的調整才能應對與解決往後的照顧難題。最新一集Podcast 邀請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簡稱失智旅人)主編陳韻如,從失智旅人的真實故事中分析與討論照顧者在面臨照護選擇時的心路歷程、情緒挑戰,以及身邊的家人應如何建立支持系統,讓他們不再感到孤單與無助。主持人Carrie分享一段失智旅人粉絲周小姐的真實心聲「 爸爸,我希望您能理解我們全家人所面臨的狀況,我並非不想照顧您,但兄弟姊妹都必須外出工作賺取生活費,而您原來的居住環境並不安全且缺乏專業照顧人員。24小時的全天候照顧,是現在的我們無法親自提供的,但我向您保證,只要有空,一定會去安養院陪伴您、為您準備喜歡的食物。」(完整故事內容,敬請收聽本集Podcast節目)從照顧者個人條件 評估與選擇適合的照顧模式陳韻如分享,可以將照顧這件事情看作一個歷程,家人確診失智症後,第一個要討論、決定的事情即為「用什麼方式照顧?」 但這件事,除了要平衡家人間的不同觀點,還要放下個人對於兩全其美的執著。陳韻如認為,照護的選擇還是要從主要照顧者的個人、家庭狀況、經濟等條件來評估。此外,取得家人間的共識也非常重要,如以尊重彼此觀點為前提開啟與家人間的開放對話,並從中找出共同目標、制定明確的計畫和協議及接受彼此的限制和能力。翻傳傳統社會觀念 減少不必要傷害陳韻如強調,亞洲社會對於「送父母至安養機構」普遍存在「不孝」的刻板印象,是因爲這樣的舉動像「拋棄」,但無論是照顧者還是家人,都需要翻轉這樣的觀念,有時候「交給專業」,才是不讓雙方都倒下的方法。許多人認為親自照顧可以顯現對家人的愛與關懷,但事實上照顧者因爲沒有專業背景,導致自己或家人受傷的案例比比皆是。陳韻如提醒照顧者一定要學會利用社會資源並與現況互相搭配,助自己一臂之力,如長照2.0、日照中心、失智據點等,也提醒照顧者的家人,撇除個人能力與經濟條件,「溫暖、尊重與關懷」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事,可以透過自身力量建立與家人更親密的連結,讓彼此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本集重點:✎照顧者左右為難真實故事分享:送失智家人至安養院就是不孝嗎?✎照顧者在面臨照護選擇時的心路歷程、情緒挑戰分析。✎從失智旅人的故事討論「如何和家人共同制定照護的目標與協議?」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lQgXQl🎧Spotify:https://reurl.cc/jW3pWL🎧KKBOX:https://reurl.cc/Aj4DjZ🎧Apple:https://reurl.cc/r9rX9b⭐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4-25 失智.Podcast
【Podcast】EP6.生活比吃藥重要!失智者日常活動的聰明安排
除了帶失智家人到醫院尋求藥物治療或參加專業機構的非藥物治療課程之外,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家中度過。然而,若因擔心失智症者走失而完全避免戶外活動,將對他們的身心造成重大傷害。如何為失智家人規劃豐富有意義的日常生活,以減緩病情惡化?當精心安排的活動未能引起失智症者的興趣時,又該如何協助他們?這些都是照顧者經常面臨的問題。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邀請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社區職能治療師/延希職能治療所所長 柯宏勳,從專業職能治療的角度,探討非藥物治療的各種解決方案。為照顧家庭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失智症者延緩病程,迎接更有品質的生活。日常生活即是非藥物治療主持人陳韻如分享一段「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的真實故事,一名83歲的奶奶在疫情警戒時確診失智症,當時她記憶錯亂,連原本拿手的煮飯技能也忘了。家屬除了定期回診,也嘗試給她吃保健品,另外,也給奶奶畫數字油畫,一天畫一點,畫了20幾幅,現在也回到可以再下廚的狀態。讓失智症者做有興趣的日常活動,有助延緩失智病程,甚至讓失智症者恢復昔日的生活技能,可見非藥物治療的活動安排,對失智症治療具正面效果。陳韻如提出,照顧者精心安排各項活動,想讓失智症者能夠參與,但卻遭到拒絕,或是愛面子不願走出去,究竟哪些日常活動安排適合失智症者?「藥物以外的照顧的方法都算非藥物治療」,柯宏勳所長在節目中強調,活動安排是非藥治療中很重要的方法,但「非藥物治療需要照顧者的引導技巧」卻常被忽略。「其實活動可以有深淺不同層級,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興趣專長,都可以拿來作活動安排」。透過導引了解失智症者的人生故事懷舊、音樂、園藝治療是常見的非藥物治療,柯宏勳還在節目中分享,如何透過讓失智症者聆聽老歌,創造與失智症者溝通的話題,成功引導失智症者說出自身背景,他表示「非藥物治療是蒐集資料的概念」,將失智症者的人生故事引導出來,對於安排活動是很好的線索。為失智症者安排活動的目的是希望他們更好,但常常會把活動變成上課,反而降低失智症者的參與意願。當失智症者參與活動的意願不高時,建議換個方式引導他們,譬如進行拼圖遊戲時,可以跟失智症者說「我們要不要試著把它完成」,甚至可以用請教的態度,避免失智症者興趣缺缺。活動「少量多餐」 多鼓勵失智症者失智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據衛福部統計,國內65歲以前發病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已突破1.2萬人。柯宏勳表示,年輕型失智症者的活動安排跟非藥物治療,原則其實與失智長者一樣,年輕型失智症者的體力都還很好,活動安排可以多一些與體能有關的元素。失智症者因為認知功能減退,大腦的注意力不容易持久,在活動安排上,柯宏勳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概念」,活動進行到一半時,安排休息時間,讓失智症者起身動一動,再回來完成活動。另外,也可以把日曆、時鐘掛在顯眼處,藉以輔助失智症者現實導向的問題,也能變成活動的媒材。「多給失智症者鼓勵」,柯宏勳表示活動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失智症者願意參與,願意參與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即使過程中有做不好的地方,也別忘了多鼓勵,增加失智症者再次參與活動的意願。本集重點:✎失智照顧者的真實故事:8旬失智奶奶靠非藥物治療 重捨煮菜技能✎哪些日常活動安排適合失智症者? ✎如何安排失智症者有興趣的活動?如何鼓勵失智症者參與活動?✎年輕型失智症者的活動如何安排?一項活動的時間多久? 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https://reurl.cc/6vDYkr🎧Spotify:https:https://reurl.cc/xaE44V🎧KKBOX:https:https://reurl.cc/ezm77Q🎧Apple:https://reurl.cc/5v2ZZq⭐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4-16 失智.Podcast
【Podcast】Ep5. 新北市失智友善民眾最有感,從城市到鄉村,從山區到海邊,都能照顧陪伴你
「有一間柑仔店,保管幾乎所有當地長者家的大門鑰匙,因為青壯年人口都在外地工作,只留下獨老或老老家庭,有時長輩出門忘記帶鑰匙,或是家裡有狀況需要幫助,柑仔店的大哥大姊就會出動,帶長輩回家或提供幫助。」這間店就位在新北市的某地區,揭曉答案前,先來看這集節目精華簡介。健腦巴士2.0 乘載市民期待《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最新一集,主持人陳韻如邀請到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專門委員陳玉澤。節目一開始,陳韻如首先談到新北市首創的樂活健腦巴士,「一輛有著亮黃色車身,貼著各種懷舊圖案的巴士,穿梭在幅員遼闊德的新北市偏鄉巡迴。」原來樂活健腦巴士的誕生,是來自失智者家屬的請託。陳玉澤表示,都會區就醫很方便,但是偏鄉到醫院卻是一條漫長的旅程,為回應市民的需求,突發奇想改造出這麼一輛巡迴服務車。他更提到,巴士有一個有趣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覺得跟失智症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很大的挑戰,以前巡迴車外型很明顯就是醫療照護,但我們希望民眾不要聯想到治療,而是享受巴士帶來的活動以及發現潛在失智者。」由於偏鄉很多長者沒有進行過失智相關的詳細評估診斷,巴士的任務即是透過遊戲方式讓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觀察及評估,若發現潛在個案會轉介到醫院,幫助長者預防失能失智。樂活健腦巴士上路後,受到民眾熱烈歡迎,已累計服務逾三萬人次,甚至連其他縣市都打來預約,可見新北市的用心良苦民眾都看見了。駕駛健腦巴士的司機大哥更透露,每次出任務都有許多阿公阿嬤在橋頭、村口等候,要求搭巴士一起到據點參加活動,也形成阿公阿嬤陪巴士出任務的溫馨畫面。目前,樂活健腦巴士升級為2.0版,由故宮授權館藏圖像,並運用故宮開發的樂齡健腦教案作為隨車服務。乘載著市民的期待,巴士最新任務是駛進人潮較多的區域宣導失智症預防,加強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鼓勵跨世代共融。陳玉澤提醒,新北市的公司行號若想進行失智症宣導,可與衛生局聯絡報名。平溪不老長智村 居民互助典範陳韻如提到,新北市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縣市,目前擁有404萬人口, 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約占17%,還有一個全台最老的鄉鎮-平溪,但也成功打造出失智友善社區「不老長智村」。這個可愛的名稱是與當地的長輩們一起腦力激盪的發想,陳玉澤說:「長輩認為他們不老,也希望民眾不要把老跟失智連結在一起,因此取名為不老長智村。」民眾想起平溪都直接聯想到放天燈,但陳玉澤認為平溪最感動的是人。菁桐社區有一位溫泉大哥,母親失智後他便開始思考要如何讓社區更友善,因此,當新北市推動失智友善社區時,他主動號召商店街的全體店家參加課程訓練,積極配合推動。讓人感動的是,菁桐有個天燈館,館前設有一個巴士站牌,只要有長輩在那裏等公車,工作人員就會前去關心,如果當時沒有公車班次,也沒有聽說長輩的家人當天要帶他們外出,具有失智識能的工作人員會判斷長輩需要協助,主動關心詢問並且載長輩安全回家。看到這裡,大家猜到了嗎?文章一開始提到的保管長輩家鑰匙的柑仔店,就位在平溪。這種鄰里互助的精神並非刻意營造,而是小鎮村民自然而然散發的溫暖力量。陳玉澤感性地表示,「不老長智村不是名詞,而是每天發生在山城裡的日常,在這裡,失智友善社區不是口號,而是很多很多溫暖行動堆疊起來的真實故事。」板橋區啟動!高人 口密度挑戰失智友善新北市接下來將鎖定人口密度極高的板橋,陳玉澤笑稱,「挑戰55萬人的板橋區,真的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偏鄉的基底是鄰里關係緊密,都會區人跟人距離比較遙遠,但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那就是社區管委會以及警衛,他們認識每一名社區住戶,清楚每一戶遇到的問題,舉例來說,管委會就像是網路分享器,一條條綿密的網絡向外連結市民,翻轉了都會區的弱勢。此外,板橋跟平溪最大的不同是,板橋嘗試改變的不是只有人,而是外部物理環境。新北市去年舉辦台灣設計展納入失智友善主題,工作坊討論發展出一套新北市的標示指引,試著在捷運站、人潮較多的公車站連動到醫院裡的標示,希望失智者更能自立生活。接下來,失智友善標示指引將應用在新北其他角落。新北市:讓社區成為沒有圍籬的日照「新北市非常精實地落實政策,形成一張失智症照護網,透過各種方式管道要接住這些失智者。」陳韻如談到新北市的失智友善守護站,陳玉澤表示,新北市希望將一些具專業知識的單位一一組織起來,例如散布在社區的超商、藥局、診所等,不但可以分享失智照護訊息,還可以發展成雷達,發現潛在失智者,幫助他們提早就醫。今年三月,新北市達成90家日照中心的布建,預計年底前突破100家,儘管如此,卻還是追不上人口老化速度,陳玉澤強調,新北市不想把失智者關在日照中心或住宿機構,最終目標是希望「打造社區成為沒有圍籬的日照」,讓失智者重新回到社區,維持既有生活,同時延緩退化,幫助他們好好生活。本集重點:✎阿公阿嬤最喜歡的新北樂活健腦巴士,升級2.0服務更多元。✎平溪不老長智村的真實故事,爺奶出門不怕找不到回家的路。✎人口密集度高的板橋區啟動了!社區管委會將成運作核心。✎新北市超商、診所與藥局的新任務,失智症照護網即將串連起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bit.ly/3TQKTK4🎧Spotify:https://spoti.fi/3xztSwP🎧KKBOX:https://bit.ly/3TXrkQy🎧Apple:https://apple.co/3vRuptk⭐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3-27 失智.Podcast
【Podcast】Ep4. 失智症日常照顧真兩難?解鎖剛剛好的照顧密碼
你會讓確診失智的家人獨立出門,自己吃飯或是做家事嗎?家屬常常因為擔心失智者迷路、受傷,跟前跟後保護著他們,但這樣的照顧,對失智者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嗎?會不會反而傷害了失智者的自尊,也讓他們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加速退化?照顧者一定會面臨照護上的挑戰與兩難,究竟什麼樣的照顧才是剛剛好的照顧?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邀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的資深社工劉怡吟,從失智者和照顧者各自的視角出發,探討與理解失智症照護的多面向問題。同時為照顧家庭提供實用的建議和資源,幫助他們迎向更有品質的生活。照顧者練習放手 避免失智者退化主持人陳韻如分享一段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解鎖失智密碼」一書中,提到的真實故事,一對罹患失智症的老夫妻,他們感情非常好,一開始兩人的病程都算輕微,也都會相伴到日照中心活動,直到有一天奶奶走路跌倒,腦部受傷,老爺爺為此自責不已,於是更加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伴,還為此身心俱疲甚至罹癌。陳韻如針對問題提出疑問,她認為奶奶雖然有一些失能,但會不會其實有些事情她還做得到,卻被爺爺做好了,因為少了練習的機會,讓自理能力更加退化?「照顧者必須要學習忍著不要去干涉,練習放手」長年協助失智症家庭且有豐富經驗的劉怡吟社工在節目中表示,雖然家屬常為失智者著想,但過度照顧有時反而會讓他們感到不受尊重,給失智者多一些時間,不要急著提醒或幫忙,讓他們把事情做完,並適時的分開雙方的生活作息或活動,讓彼此保有距離的美感。扭轉照顧迷思 創照護雙贏劉怡吟還在節目中分享一位照顧失智父親的女兒,擔心不知如何幫爸爸洗澡,最後請居扶員來協助爸爸洗澡。將照顧和陪伴混肴是東方人常見的迷思,凡事親力親為,最後除可能失去關心、陪伴家人的時間,還會讓自己也倒下。「站在雙贏的角度,讓照顧長輩的工作像雙人共舞」她建議照顧者仍應尋求政府資源的協助,才有時間與體力陪伴失智者,從互動過程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安排非藥物治療的日常活動,才有助於延緩失智症。照顧失智者像是跑一場馬拉松,需要好好的配速、適時的喘息,她鼓勵盡早讓輕度或早期的失智者接觸外面的資源,如日照中心或社區據點,及早建立失智者對日照或據點的安全感,如果等到中度、重度階段,失智者與家屬的關係會更緊繃,彼此的磨合期會更長,更難讓外面的資源介入。照顧者要顧好自己 善用失智照顧資源根據衛生福利部推估,目前全台失智人口已達32萬人,再過2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也快速增加,不論對家庭和社會在照顧上,都會面臨極大的挑戰。現代的家庭型態多屬小家庭,不如過去的大家庭,家族間可以互相協助,尤其是都會區的家庭更需要政府資源幫忙,如需要長照資源,即可撥打1966專線,劉怡吟特別提到,很多民眾誤解政府資源只有低收入戶或獨居老人才可以申請,其實只要民眾符合需求,政府都會補助,依民眾的情況自費金額有異。「你必須要照顧好自己,從緊繃的情緒稍微的抒發」照顧者除了練習放手之外,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同樣重要,她鼓勵照顧者妥善規劃時間申請喘息服務,規劃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不用等累到不行的時候才申請。本集重點:✎失智照顧者的真實故事:失智老夫妻互相照顧,親力親為壓力山大…。✎照顧者如何拿捏照顧與協助的程度?✎面對事事要自己親力親為的照顧者,該怎麼溝通,提醒他做到剛剛好就好?✎照顧者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如何申請?有什麼限制?該怎麼選擇比較好?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user251766.pse.is/5qy8rt🎧Spotify:https://user251766.pse.is/5qy8un🎧KKBOX:https://user251766.pse.is/5qy8tl🎧Apple:https://user251766.pse.is/5qy8zn⭐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3-12 失智.Podcast
【Podcast】Ep3. 新生代演員安德森照顧失智阿嬤,用藝術找到生命出口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成立至今八年,陪伴無數失智者及家屬,回答過數萬個失智症照顧問題,最常聽到的照顧者都是配偶、兒女或媳婦,卻很少出現年輕的孫字輩照顧者,而新生代演員安德森就是少數案例,因此,「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主持人陳韻如特別邀請安德森上節目,請他分享照顧失智阿嬤十一年的親身經驗。失智阿嬤罵三字經 他難過不捨「我從小跟阿嬤睡在同一張床,到大學畢業才有自己的房間。」對安德森來說,照顧與他感情深厚的阿嬤是自然而然的事。國中開始幫阿嬤注射胰島素及陪伴就醫,大學期間阿嬤發病,之後他父母及妹妹搬走,家裡只有他跟阿嬤以及一名外籍看護。在年輕人的夢想清單裡,應該有許多等待完成的計畫,但其中一定不包含照顧失智的阿嬤。扛下責任之後,人生計畫也變得不一樣。阿嬤是典型阿茲海默症,病程進入中重度之後非常辛苦,經常把安德森誤認識自己的兒子,看到他就一直掉眼淚,阿嬤幾乎每晚無法入睡,有時喃喃自語、有時大吼大叫,咆哮內容讓他驚恐又不捨,「人生中第一次聽到阿嬤罵三字經,比八點檔還寫實,我真的很想知道阿嬤的大腦到底經歷過什麼樣的事件。」辛苦漫長的照顧之路 成創作動力主持人陳韻如感性地詢問他如何平衡生活,安德森坦言當下沒想這麼多,漫長辛苦的照顧之路,突發狀況何其多,期間發生過外籍看護半夜逃走,也遇過外籍看護忽然生病暈倒,媽媽在醫院照顧外籍看護,他臨時取消工作在家陪阿嬤。但他特別感謝父母支持藝術創作,他也因為工作彈性自由,得以同時照顧阿嬤。身為專業的藝術工作者,安德森擔任過《咒》、《模仿犯》等影視作品的表演指導,參與影集《茶金》、電影《生而為人》、紀錄片《削瘦的靈魂》等演出,照顧阿嬤的點點滴滴,成為他藝術創作的動力,不但親執導演筒,更創辦「八月表演工作室」。面對失智者 就像每天認識一位新朋友「可能因為我本身是戲劇系科班生,一直希望透過藝術創作說一段自己的故事。」再加上疫情期間,每次送阿嬤去洗腎都很害怕感染,他告訴自己一定要付諸行動以免後悔,因此,他以阿嬤為主角完成紀錄短片《邵江阿卻》,無意間看到微電影比賽訊息,將手機裡許多拍攝阿嬤的影片剪輯成《出走的第五封信》,一路晉級最後拿下微電影百萬首獎。「面對失智的阿嬤,我告訴自己是每天在認識一位新朋友,這位新朋友每天都會帶來不同的樂趣,這麼想就不會悲傷。」這段話,是安德森籌備劇場作品《親愛的陌生人》的核心理念,打動了所有觀眾,也產生無數漣漪,隔年邀請失智家庭參與《親愛的陌生人2.0》,意欲喚起社會關注照顧者的心聲,「因為大家都是對病人比較關心,較容易忽略照顧者。」《親愛的陌生人2.0》共有四組失智者與照顧者登台演出,兩組的照顧者是外籍看護、一組婆媳、一組母女,值得一提的是,母女這組在演出後回診做失智症評估,驚喜發現媽媽的分數進步了,「醫生問他們這半年做了什麼,通常維持就已經很棒,很少看到進步的患者。」讓人看到非藥物治療的力量。護專學生被打動 決定選老人科主持人陳韻如特別請他分享年輕族群的回饋,安德森提到自己去護專演講的經驗,事前老師提醒他現在的學生課堂上會滑手機,而且可能對失智題材沒有那麼多共鳴,沒想到他在回台北的路上,有位學生傳訊息說,原本沒有考慮選老人科,但現在他的志願改了,因為安德森觸動他照顧阿公阿嬤的決心。安德森鼓勵所有照顧者要勇敢說出來自己需要幫忙,只要上網搜尋關鍵字會有很多支援團體,他建議照顧者,試著讓辛苦的照顧過程回味起來甘之如飴,事後回想會覺得,還好當時花時間陪伴家人,雖然辛苦但會獲得很多人生的力量,「讓陪伴的滋味回味無窮,是我這幾年獲得的體悟。」令人動容的親身經歷細節,都在「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本集重點:✎孫子照顧失智阿嬤的心聲✎新生代演員如何兼顧阿嬤與演出✎面對失智家人病情惡化,如何調適心情✎失智家庭參與舞台劇演出,非藥物治療的力量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user251766.pse.is/5p7vnb🎧Spotify:https://user251766.pse.is/5p7vyd🎧KKBOX:https://user251766.pse.is/5p7w6r🎧Apple:https://user251766.pse.is/5p7wa9⭐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3-10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
數年前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旨在提升人們對「漸凍症」的認識,近日曾飾演《驚奇隊長》女主角父親的美國男星肯內特米歇爾離世時事,再次將其推入大眾視野。漸凍症的全名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五,全球有近40萬名病人,台灣則約有1500人,發病年齡多是40歲以上,九成以上發病原因不明,少數為遺傳所致。漸凍症是一種目前尚無法根治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確診有如被宣判死刑,患者在確診後大多僅剩三到五年的壽命,只有極少數案例可存活數十年,例如物理學家霍金。漸凍症患者的肌肉將逐漸衰弱萎縮,影響四肢運動,並造成發音、吞嚥及呼吸的障礙,後期病人身體完全無法活動,最終大多因呼吸衰竭病逝。現今漸凍症治療以延緩病情的惡化為主,並無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延緩效果也有限,僅能延長患者生命約3個月。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韻如表示,近年國外有新興治療出現,達到神經保護的效果,據稱可延長18個月的壽命,不過無法針對病因改善,尚治標不治本。專注神經退化疾病 發現錯誤蛋白質折疊陳韻如所率領的團隊,主要的研究領域為蛋白質摺疊。針對漸凍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發一種叫作TDP-O的新型抗體,透過此抗體標靶抑制的機轉,來抑制TDP-43蛋白質產生的有毒性物質,揭開漸凍症的致病關鍵因子。陳韻如解釋,在某些失智症、漸凍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中,發現了TDP-43蛋白質因錯誤摺疊堆積於腦部或脊髓中造成毒性,進而引發數種神經退化疾病,如95%的漸凍症及50%的額顳葉失智症患者皆有TDP-43蛋白質堆積狀況。現階段針對漸凍症病患作為治療對象,她說明,是因為該疾病雖然罕見,但絕大多數病患皆有TDP-43蛋白質堆積的情形,意味著不需大費周章篩選病人,可加快抗體用於治療進程。十年研究至製藥 盼進入臨床試驗下一步陳韻如介紹目前研發的TDP-O抗體特性,可針對TDP-43蛋白質的堆積物進行清除,而不會攻擊到其他正常的蛋白質。她細數研究一路上的點點滴滴,2014年首次發表論文,再到研發抗體、進行動物實驗,逐漸進展到製藥階段,歷時十年歲月。然而,仍有不少挑戰需克服。陳韻如說,要進到人體實驗階段需符合法規,申請美國FDA認證通過核准才可進入臨床試驗,大概需要3億新台幣的資金。新藥研發所費不貲且難度高,在商業發展上,陳韻如表示,未來預計將技轉給藥廠或新創公司,獲得更多資金以進行後續的臨床實驗,當TDP-O抗體技術成熟、發展成藥後,後續有望擴大應用於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FTD)的治療。啟蒙源自家庭 立志以開發成果影響國際 陳韻如的父親,是有著「台灣肝帝」美名、畢生投入肝病治療及研究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陳韻如也將研究作為志業。至於她研究的主題,則受到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祖母影響。對於漸凍症的藥物研發,陳韻如坦言,有時會感到徬徨,因為罕見疾病患者不多,能幫助到的人數也相對較少。然而,若真的開發出有效的藥物,將在全球產生巨大的影響,也能因此讓世界看到台灣。「如果整個學研界停止運作,世界就會停留在現在的階段,隨著人口越來越多、越來越老,越來越嚴重!」繼承父親一生奉獻於研究的使命感,以實現祖母所患的阿茲海默症有藥可治為目標,陳韻如將在研究的漫長道路上,持續奮力前行。(影片來源/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團隊介紹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韻如為計畫主持人,成員包含章微微博士、鄭志倫博士、張育仁博士候選人、吳任容博士候選人,曾獲選國家創新獎學研創新獎、科技部未來科技獎。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為百靈佳殷格翰主辦,為了能帶領著民眾的生活走向更美好、更健康的方向邁進,秉持企業主張「Life Forward」持續鼓勵台灣生醫新創發展,今年辦理「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由德國總部遴選出6組團隊。投稿計畫中,約六成聚焦癌症、數位科技領域,並以發展創新突破性藥物、新興發展技術為台灣,甚至全球患者爭取最大的健康福祉,更期待藉此也能讓國際看見台灣生醫實力。【獨角獸系列報導】其他獲獎團隊看這裡:📍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
-
2024-03-09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
生醫產業被稱為台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為鼓勵本土新創團隊投入研發,百靈佳殷格翰藥廠主辦「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總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有6組團隊脫穎而出,盼以多元方式支持全球生醫新創,也讓台灣生醫實力獲得世界肯定。為台灣第六大藥廠的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在台將邁入第50個年頭,總經理邱建誌致詞時提到:「台灣的生技產業蓬勃發展,如果這些優秀團隊沒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我們會有愧於作為一家在台灣生根的公司。」他也說,希望能作為入選團隊和百靈佳殷格翰藥廠與德國總部之間的橋樑。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大中華區總裁暨CEO高皓廷Mr. Mohammed Tawil表示,百靈佳殷格翰藥廠每年投入20%年度淨銷售額、約50億歐元作為研發投資基金,2022年全球約有3000萬名患者受益於創新藥物。在與日俱增的挑戰下,期待與眾多台灣新創團隊合作,開創更多創新突破性藥物讓患者可以擁有更好的治療、所有人都能邁向更好的未來。獲獎計畫領域多元 全方位資源擴大守護國人健康邱建誌指出,這6組獲獎團隊的計畫內容,都是公司希望重點發展的區塊,希望有機會進一步合作,持續鼓勵台灣新創研究團隊,如這次獲獎的眼科與AI計畫,便是與往年不同的新創領域。醫療雖進步,但治療未被滿足的疾病還很多,許多被疾病所苦的病人還沒有適當藥物治療,目前各大國際藥廠的策略方向都很接近,不只靠自己研發,也會尋求外部團隊合作。百靈佳殷格翰國際商務授權團隊(Global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Licensing Team)的Dr. Detlev Mennerich,是今年獨角獸生醫新創加乘計畫團隊的負責人,他表示:「過去我們近半數產品皆有與外部夥伴合作的經驗,藉由產業知識分享,加上外部夥伴的專業,對創新藥物的發展至關重要。」對於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獲選的團隊,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德國總部皆會提供新興創業公司、學術研究單位、個人量身訂製的輔導資源、解決企業或技術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支持6組新創生醫團隊 共同實現「Life Forward」理念在面對尚無治療的疾病領域,為了患者及其家庭,百靈佳殷格翰藥廠透過創新研發的思維發展治療的解方,也期待未來能與產官學界的專家緊密合作,落實「Life Forward」的企業精神,和大家一起將生命推向更好的地方;也期待能讓台灣優秀且專業的新創團隊,能在國際舞台持續發光發熱。台灣生醫實力堅強 跨界支持共創國際聲量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代理執行長陳綉暉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台灣的醫療照護快速投入,讓各國看到台灣生醫產業的實力。期待在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的支持下,能加速提升產業產值,持續為台灣挹注創新研發動力。台灣生物產業研發協會理事長吳忠勳則也表示,榮幸見證生醫新創加乘計畫讓產官學研緊密交流,並推動國際互動的機會,進而提升台灣生技產業界在國際的能見度。今年由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德國總部創投、跨界研究團隊與商業發展團隊遴選出的6件計畫,獲獎單位與主題分別為: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科技學院潘秀玲院長團隊AI 深度學習臨床前藥物開發平台打造AI驅動的臨床前藥物研發創新平台,能在4個月內完成藥物開發服務,大幅改變既往平均超過5年的過程,透過深度學習的AI智慧模型,能省下9成合成費用,設計出的化學結構8成可被合成、6成在細胞體外表現出有效性。📍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教授陳令儀團隊開發促進腦部外傷後神經元再生小分子藥物創傷性腦損傷因神經難以再生,臨床上多僅能採取支持療法,清華大學團隊由植物萃取關鍵化合物「NTHU-3」,開發促進神經細胞再生的小分子藥物,可順利通過血腦屏障,經動物實驗顯示得以促進神經突再生、改善運動協調能力,已取得國內專利,往臨床試驗階段邁進,未來預計可進一步運用於中風、脊椎損傷、視神經再生等適應症。📍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黃振煌團隊與蔚流生物晶片團隊抗癌藥物臨床前藥效檢測與臨床用藥指引平台結合能夠模擬腫瘤環境的生物晶片與自動化培養暨觀察系統,打造準確性高的平價藥物療效測試平台,除降低成本之外,減少了實驗動物的使用,同時能夠進行準確且全面的藥物療效分析,包含治療有效性、安全性、細胞免疫功能的評估。未來預計能應用於臨床前期藥物測試,或治療中伴隨測試調整藥物使用,讓患者能即時獲得最好的治療建議。📍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友元國際醫材與Skyvor Medical次世代臨床實驗之AI數位醫療平台發展數據遠距醫療平台,可電子截取資料、臨床結果評估、結果通報、虛擬回診,達到患者治療監測。未來的臨床試驗亦能集中於患者及居家,也將可減少第2-3期臨床試驗持續的時間,患者招募更快速、持續參與的機率更高,因而幫助縮短新藥開發時程。📍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陳韻如實驗室團隊新型單株抗體,用於治療 ALS 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發透過標靶抑制的機轉,能夠抑制因蛋白質錯誤摺疊TDP-O新型抗體,而堆積於腦部或脊髓中的毒性,針對95%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漸凍人),拯救其運動行為及運動神經元,減少發炎,有助於神經肌肉接點,恢復神經支配功能,讓漸凍人不再是不治之症。 📍入選團隊看更多: 生醫獨角獸/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新源生物科技眼科疾病次世代治療方法次世代治療為針對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與乾眼症的新興解方,除了阻斷血管新生,也兼顧發炎控制與纖維化問題,替代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減少治療次數,讓療效維持更持久,避免惡化恐出現角膜表皮糜爛、感染,甚至失明。📍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
-
2024-02-06 失智.Podcast
【Podcast】Ep2.意想不到又出乎意料?想要預防失智,就要先戒掉這些生活習慣!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驗,偶遇多年不見的朋友,卻一時想不起來對方名字,或是明明才提醒自己,轉身出門還是忘記帶鑰匙,這時心裡不禁懷疑:「我該不會失智了吧?」有人過度擔憂,卻也有人太過輕忽,明明家裡長輩好幾次找不到回家的路,生活自理能力出問題,家人仍以為只是正常老化…隨著台灣社會愈來愈「老」,失智相關報導愈來愈多,不過,聽過失智症不表示認識這個疾病,許多民眾甚至失智者家屬,對於失智症仍有很多不正確的觀念。「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成立至今陪伴無數失智者及家屬走過八個年頭,回答過數萬個失智症照顧問題,2024年1月「失智好好生活頻道」正式開張,由失智旅人主編陳韻如擔任Podcast主持人,節目上架後回響熱烈,最新一集談的是預防失智,邀請臺北市衛生局陳彥元局長談失智症早期症狀、生活中應遠離的危險因子,以及臺北市相關預防措施與失智症服務資源。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陳韻如分享失智照顧者的真實故事,一位民眾照顧失智母親多年,很擔心自己將來也會罹患失智症,每當自覺記憶力不好的時候就會加倍擔心。陳韻如表示:「照顧者的心情讓人感到不捨,但健忘不等於失智,擁有正確知識就可及早發現及預防,即使失智也能好好生活。」本身是醫師、擁有多年醫學經驗的陳彥元在節目中表示,身邊親友生病,因此而懷疑自己罹患相同疾病,是情有可原的,可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確認,他也提醒,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可能影響到記憶、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偶爾我們會忘記某些事情,但失智症的遺忘會影響日常生活自理。」留意長輩不出門的原因他提到失智者的早期症狀,像是記憶力減退頻率高、沒辦法做完整計畫、做出錯誤判斷,以及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例如公車司機遺忘路線,或像是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女主角,身為語言學家卻講不出慣有詞語。此外,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不知道身處哪個環境,包括對影像也產生錯誤判斷,照鏡子無法認出自己,無法了解困難字句等。兩人於節目中強調參與社交活動的重要,陳彥元表示,當失智者遺忘朋友和興趣,個性就會變得較退縮、話變少。因此,當家中長輩不出門、不再參加社交活動時應格外留意,但他強調,長輩不參加社交活動有很多原因,不一定是失智症,也可能是其他因素例如腳痛行動不便,要先觀察長輩的整體身心狀態,「家人平時可以多鼓勵長輩參加活動,將社交範圍慢慢擴大,若有異狀提早就醫。」失智症可以預防、日常生活中做起衛生福利部推估,目前全台失智人口已達32萬人,臺北市大約是4萬人。尤其臺北市目前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0%,是六都之中率先進入超高齡社會的都市,陳彥元表示,失智症隨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有失智症前兆要及早發現,但更積極的作法是提前預防,「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民眾日常生活應趨吉避凶,遠離危險因子,增加保護因子,可預防及延緩發病年紀。」失智症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三高、菸害、憂鬱症、聽力減退等。生活中要提升三高識能,運用各類免費的成人健檢;遠離菸害,無論吸菸、二手菸甚至三手菸都嚴重影響健康,國健署跟臺北市衛生局合作提供戒菸治療與衛教,提供多元戒菸管道,今年開辦戒菸班,透過戒菸減少很多疾病發生。憂鬱症也是失智症危險因子,臺北市有龐大精神醫療門診網絡、超過兩百家心理諮商所,幫助民眾降低憂鬱症發生;另外陳彥元提醒聽力保健的重要,民眾應減少噪音的暴露,定期接受聽力檢查。臺北市政府失智服務資源臺北市政府對失智者及照顧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網絡,建立長期照顧委員會,由市長蔣萬安擔任召集人,跨局處整合,共同推動「臺北市失智症行動計畫」。臺北市發展多元照顧模式,布建11家失智共同照顧中心,48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從健康服務中心等第一線服務到醫療機構等,除了提供失智者醫療服務,更包含照顧者及失智者家屬的支持服務。「失智症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在預防階段發現疾病提早介入,對於日後治療支出與照顧上的辛苦會下降。」過去一年在社區進行失智症篩檢,服務八千多人,找到將近兩百名疑似個案,轉介至醫療院所提早治療。此外,推動「失智友善777」成效顯著,亦即7%以上民眾認識失智症、7成的失智症患者被診斷、7成的失智家庭照顧者獲得支持。陳彥元表示,臺北市在2023年失智症宣導觸及20萬臺北市民,占臺北市人口8%,已超過「失智友善777」預期目標。關於失智症正確知識及臺北市失智服務資源,民眾可上「臺北市政府失智症服務網」。完整詳細的訪問內容,請收聽本集節目,一起從日常生活中預防失智症,提早為自己及家人的老後幸福做準備。本集重點:✎失智照顧者的真實故事:照顧家人也擔心自己會走向失智的未來..✎遠離失智,從日常生活的哪些關鍵「小事」做起?✎原來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也是罹患失智的高風險因子?✎臺北市失智預防到照護,局長親自告訴你有哪些資源可以用?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user251766.pse.is/5kwt84🎧Spotify:https://user251766.pse.is/5kwtab🎧KKBOX:https://user251766.pse.is/5kwtb8🎧Apple:https://user251766.pse.is/5kwt96⭐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1-24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 一日三餐傷腦筋?有吞嚥困難的失智者怎麼吃?
每天料理三餐,最怕費時費力,用心準備做飯,但長輩提不起胃口,知道吞嚥出了問題卻無法改善,進食時間不斷拉長,所有人都失去耐性。為了怕營養不足,直接把食物剪碎或打成流質,結果食物失去美味,更讓人沒食欲。 你有幫長輩備餐、餵食的困擾嗎?你知道喝水、吃東西嗆咳會有哪些併發症嗎?當有吃東西有卡住的異物感、不易咀嚼、遲遲不吞下、容易嗆到、喉嚨沙啞等症狀,小心是吞嚥功能正逐衰退的警訊。什麼是吞嚥困難呢?當吃東西有卡住的異物感、不易咀嚼、遲遲不吞下、容易嗆到、喉嚨沙啞等,若有這些警訊,小心吞嚥功能正逐之衰退。當進食不順,會造成脫水、體重減輕、營養不良,嚴重者甚至會因嗆咳引發肺炎,導致呼吸困難、有生命危險。認識語言治療師的角色 「聽」、「說」、「吞嚥」學問大自2016年成立的「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社群平台(以下稱「失智旅人」),迄今回答數萬個失智症照顧問題;2024年1月,「失智好好生活頻道」正式開張,由失智旅人主編陳韻如擔任Podcast主持人,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分享失智症的前端預防到照護,提供最全面、最實用的預防策略及照護解決方案。「失智好好生活頻道」首集來賓是食食樂語言治療所所長王雪珮,擁有語言治療師及護理師背景,本身對於解決吞嚥問題有豐富實務經驗。她說,人活著就是要攝取營養,不同質地的食物在口腔內先靠牙齒磨碎,然後透過舌頭往咽喉推送至食道、胃,啟動一連串的吞嚥動作,任何一個關卡住了,就是吞嚥困難。吞嚥問題為什麼至關重要?王雪珮表示,吃不下,連帶營養不足,整個人肯定逐漸消瘦、失去活力,對生活品質和身體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吃」不只是生命的延續,更重要的是從吃的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帶來感官上的滿足。市面上已有專為吞嚥困難者設計的「介護食」,各種保有食物原味及原貌的軟質食品,可重拾進食的快樂。熟齡常見的吞嚥障礙 快來聽你中了嗎?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吞嚥障礙?如何幫吞嚥困難者備餐?吞嚥能力出現退化該怎麼辦?吃不下如何增加食欲?一日三餐傷腦筋?聽王雪珮分享熟齡常見的吞嚥障礙,以及老年人避免飲食卡喉的危機,高齡長輩、失智者只要經過吞嚥訓練,慢慢適應糊餐和凍狀餐,不斷調整餵食方式,有機會告別「吃一頓飯就像打仗」的狀況。民眾最擔憂的,還有該不該放置鼻胃管,如果真的食不下嚥,是否要藉由其他替代方式來進食?王雪珮教您找回以口進食的能力,掌握吞嚥肌群訓練、正確坐姿調整、進餐環境改變,趁早逆轉吞嚥障礙。陳韻如特別分享了「失智旅人」的照顧者留言,與王雪珮交流照顧最前線的大小事,包括吞嚥異常的症狀、長輩怎麼吃才營養、進食時間多久是正常、有吞嚥困難要看哪一科......更多吞嚥困難問題,請上「失智好好生活頻道」,一起從不得已的日常問題中,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法。本集重點📝失智照顧者的真實故事:備餐、吃飯超耗時,哪裡還能兼顧色香味俱全......📝失智長輩吃一餐就要耗費3小時?備餐問題怎麼解決?📝長輩有吞嚥障礙導致營養不良,就要考慮放置鼻胃管嗎?📝健康的人也應預防吞嚥障礙嗎?有吞嚥障礙要看哪一科?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 https://user27065.pse.is/5k25p7🎧Spotify: https://user27065.pse.is/5k25pl🎧KKBOX: https://user27065.pse.is/5k25qe🎧Apple:https://user251766.pse.is/5k2j3z⭐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1-12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者可以投票嗎?用這招助失智者順利投票還能促進社會參與
「失智者可以投票嗎?」、「失智者看得懂選票嗎?」「我可以替失智者圈投嗎?」每到選舉之日,家有失智親人的家屬總會提出這樣的疑問。113年1月13日(星期六)我們將迎來總統、副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在解答關於失智者投票的各種疑問之前,請先牢記他們依然享有和所有人一樣的人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提及,身障者在社會中生活所需的一切權利都應受到重視,包含基本生存權、公民身分權等,當然也包括參與政治的權利。值得注意的是,112年年6月9日《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及《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已經刪除了有關受監護宣告者無選舉權的規定,因此受監護宣告者也可以在113年的大選中行使自己的投票權。由於認知功能障礙,失智者在投票時確實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其中包括他們或許會難以分辨不同選票的差異、投票方式。因此,為了協助失智者順利投票,事先的準備和適當的鼓勵,就顯得格外重要。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所公布的相關資訊,家屬有助於失智者順利參與投票的方式包括:1.事先熟讀《易讀版投票指南手冊》https://pse.is/5hlb832.建議現場出示身心障礙證明或失智症診斷等證明文件,並詳細與工作人員溝通個別需求3.為保障失智者人權,失智者盡可能自己投票,家屬或工作人員可引導協助。4.受監護宣告者可依法行使選舉權,投票日領得選舉票後應自行圈投,但不能自行圈投而能表示意思者,得請求由家屬或陪同之人1人,依據本人意思,眼同協助或代為圈投。我們應共同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包容和友善的選舉環境,以確保失智者的聲音能夠被充分聽見並獲得尊重。此外,帶失智者出門投票,與左鄰右社對話互動,不僅有助於促進失智者的社會參與,還能讓他們感到被接納和重視,進而達到延緩失智的效果。
-
2023-12-12 失智.名人專家
失智照顧/國內8萬失智人口 未被長照傘覆蓋
台灣卅二萬失智人口當中,有廿四萬使用長照資源,未被長照大傘覆蓋者仍達八萬,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正與健保署資料勾稽,盡快找出已到醫療院所就診的失智者,但未申請長照服務的「黑數」。此外,衛福部長照司明年將獎勵據點增收一般型失智長者,希望衰弱長者、失智長者「共榮」;針對較難照顧的精神症狀型(BPSD)失智者,則將獎勵地區醫院設置權責型失智據點,幫助照顧家庭減壓,如常就業、生活,不辭職照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說,該院成立台中第一家共照中心,從服務過程發現,許多家屬發現長輩疑似罹患失智症,光是就醫診斷就十分困難。中心為此研發許多創意的方法,首重「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郭慈安說,隨著嬰兒潮世代人口老化、教育程度增加,現在面臨的失智者不同以往,如八十五歲以上失智者,個性比較謙卑、樸素,許多決定都由子女負責,現在的失智者很有想法,多自行上網尋求檢測方法,或到醫院診斷,可是確診後卻會出現極大負面想法,「他們的世界就會變得黑暗」,甚至可能傷害自己。這二年來,郭慈安重新翻轉失智症照顧面向,主動前往不想到院診斷的長者家中,「想去了解,他們不來就醫的原因。」發現許多長輩已知道自己怪怪的,確實遇到困難,卻因為尊嚴而不願就診。國外有許多失智者組成自助團體,利用網路直播分享,並從中找到夥伴一起自救。她還分享近期完成一項挑戰,帶失智者與家庭過夜露營,她說,失智者與家人跳脫平時的場域,在星空之下,一位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竟開口感謝另一半不離不棄的照顧。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主編陳韻如表示,從社群互動經驗、數據分析結果,照顧者除了要面對失智者生理衰退,還有精神行為、財務、法律等問題。如何應變、平衡身心靈?陳韻如以「歷程」的概念來談,可分成照顧前、中、後,思考自己在各歷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事情,有助於失智症家庭預作準備。而不管在哪一個階段,都要秉持「理性、理解、同理」,冷靜思考問題、理解照顧者狀態、同理照顧難題。更多相關報導跨海自述 英國醫師與失智共存14年失智照顧/避免失智被詐騙 3招防淪肥羊失智照顧/傾聽與對話 儲備靈性照顧能力
-
2023-12-09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論壇/照顧32萬失智者!專家傳授 財務、心靈、政策應成解方
台灣預估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失智症盛行率8%推估,截至去年(2022年)底,全台失智人口超過32萬人,該如何因應疾病帶來的生活變化?聯合報長期關注失智症議題,與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失智症各領域專家與會,包括確診年輕型失智症的珍妮芙.彼尤特醫師,以既是醫師又是患者的視角,分享失智者的真實世界,告訴大家如何「看見那個人,而非失智症」,因為失智者仍保有豐富的情感及行動能力,即便失智也能幸福生活。2025年達成失智友善777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致詞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失智症發生速度,約每3秒就有1人罹病,「給人的感覺十分緊迫」。衛福部最新統計,國內失智症人數已達32萬人,如何找出失智症患者,並提供適當的長照協助,此為當務之急。祝健芳說,為妥適照顧失智者,衛福部積極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訂定2025年達到「失智友善777」目標,分別為全國民眾7%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罹患失智症7成以上人口,獲得診斷及服務,以及7成以上失智家庭照顧者獲得支持和訓練。呼籲民眾持續關心失智議題,並善用政府長照相關資源,減輕照顧壓力,照顧者更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陪伴失智家人走更遠的路。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表示,自己是以一名家屬及讀者的角色參與這場論壇,母親因為失智重度臥床,如果能早一點看到珍妮芙醫師訴說自己罹病的影片,可以更理解失智出現幻覺的狀況;看過影片後,更加理解「我不能只看到媽媽身上的失智症,應該看到她還是一個人、還是我的媽媽。」洪淑惠說,民眾對於失智症的理解及照顧已經比以前「好很多」,目前健康事業部旗下,全國最大的失智粉團「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共有14萬名粉絲,紀錄許多失智者、照顧者的甘與苦。透過「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讓大家更了解如何預防失智症、罹患失智症後如何應對。著重人、家及靈性照顧三大訴求瑞智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從事失智症照顧服務20多年,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家」及靈性照顧,讓失智症患者、家人得到更好的照顧及協助。失智者年齡多為65歲以上,常失去「已經建立好的智力與能力」,包括獨立生活能力,社會地位、尊嚴、職業功能與收入均因失智而瓦解。面對失智議題,靈性照顧十分重要。徐文俊說,「靈」是生命力量的來源,靈性是人類對生命、死亡、意義、價值等追求,尤其在身體虛弱、認知問題和身體障礙、慢性病、致命疾病的診斷和生命終結階段,轉向靈性或宗教價值觀、信仰,以協助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找到希望並為死亡做準備。既是醫師又是失智者 珍妮芙:正確引導能舒緩情緒身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院院士(FRCGP),且曾擔任家庭醫師25年,過去也長時間參與醫學院學生培訓工作的珍妮芙.彼特尤(Dr. Jennifer Bute),在2009年確診罹患年輕型失智症,當意識到自己的健康、身體出了狀況,便選擇提早退休,將時間投注於翻轉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看法,並對失智者、家人提出許多鼓勵、建議,論壇以「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為題,運用影音方式進行分享。珍妮芙指出,「失智者的靈性,一直都存在」,只是被困在疾病當中,即使忘記各項人、事、物,還是能記得感受、情緒,且失智者也常反映照顧者、周遭人的情緒與回饋,當旁人出現激動情緒,失智者很容易跟著激動,反之,當照顧者、周遭的人情緒平緩,失智者的情緒自然也會穩定下來。珍妮芙強調,失智者、照顧者「都需要感受到被欣賞,也需要目標和價值」,若能「堅定地相信上帝、堅定不移地希望及毫不保留地愛」,在有感情、溫暖的環境中,失智者、照顧者都感受到被愛、被欣賞,一切就會朝正向發展,在愛當中,彼此也能找到快速充電、心靈平安、平靜的力量。專家:傾聽失智者的心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說,該院成立台中第一家共照中心,從服務過程發現,許多家屬發現長輩罹患失智,要勸長輩到院就醫診斷十分困難,為此,中心研發許多創意的方法,這時就需要「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郭慈安說,隨著嬰兒潮世代的人口老化、教育程度增加,現在面臨的失智者不同以往,如85歲以上年長失智者,個性比較謙卑、樸素,許多決定都由子女負責,但現在失智者很有想法,多自行上網尋求檢測方法,或到醫院進行診斷,可是確診後卻會出現極大負面想法,此時,「他們的世界就會變得黑暗」,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在國外有許多失智症患者組成自助團體,於網路直播分享,告訴大家失智者的心聲,如「我獨居、我單身、但我失智了,應該怎麼辦?」從中找到類似的夥伴,一起自救。建議家人、照顧者、醫護人員應要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這是十分重要的。富邦人壽:避免金融剝削先了解法律爭取權益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律師陳力瑄分享金融剝削,中老年人成為詐騙分子覬覦目標,主要是抓住受害人接電話時的心理狀況,假冒機關人員登門入室、假借親友名義借錢周轉、半哄半騙購買金融產品等。而失智長輩因判斷力退化,容易被各種話術誘騙,提供個資或匯款、投資,甚至將房產便宜賣出或贈與他人。擔憂害怕失智長輩被騙怎麼辦?陳力瑄強調,可申請辦理「金融註記」保護失智者的財務安全,並防範被冒名或是不法操作。若長輩認知程度比一般人弱,但生活仍可自理,可聲請「輔助宣告」,由法院選出一位輔助人協助受輔助宣告的失智者行使法律上的行為。若是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導致失智者無法對外表達,建議聲請「監護宣告」,由監護人擔任法定代理人,執行受監護宣告人的生活、護養療治及財產管理。「以人為本」的失智照顧 靠長期穩定陪伴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失智照顧強調「以人為本」,家屬或照顧者應深入陪伴失智者,傾聽、同理並了解過往的生命歷程,可喚起正面情緒。關於確診失智的資源銜接,失智共照中心扮演重要角色,引導及協助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技能、轉介長照服務資源使用等。陳筠靜強調,盡量避免在家中孤軍奮鬥,多與其他家庭照護者相互交流,除了能得到很大的安慰,也有助於找到外部資源。尤其是年輕型失智者議題,經過職務再設計仍可持續在職場發揮所長,即使罹病了,在有意識能力時,多跟家人討論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及早規畫財務、預立醫療決定等。儲備靈性照顧能力 勿失智了才進行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劉亮馨說,靈性照顧透過自我探索、信仰與自然的連結,幫助我們擁有心中持久的平安和滿足感,以及面對苦難的韌性、順應環境的彈性,連結各關係的「愛」。靈性照顧或靈性的儲備,不要等到確診失智了再來進行,特別是高齡者一定要有所準備,就像日常鍛鍊體力、存骨本,才能更有力量面對挑戰。劉亮馨以澳洲的高齡者靈性照顧指引為例,包含促進高齡者的健康和福祉,一直到生命後期所需的種種照顧,都要有靈性照顧貫穿其中。台灣已經將靈性照顧列入高齡者照顧的政策白皮書,政府的美意需要讓更多民眾知道,透過社會教育來增加民眾的靈性照顧識能。理性、理解、同理失智症 建立「愛」的連結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主編陳韻如以失智照顧「歷程」的概念分享,思考自己在病程前中後可能會遇到哪些事情,如此也有助於失智症家庭預作準備。不論處於哪個階段,一定要秉持理性、理解、同理,冷靜思考遇到的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理解照顧者的身心狀態,並同理照顧上的難題,同理是溝通的第一步。陳韻如提到「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平台的案例,有位粉絲分享父親失智的經驗,雖然忘記另一半過世的時間點,卻仍舊感到悲痛、有情緒反應。若能同理從失智者的視角去看事情,才會明白他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面對失智症不是懼怕它,而是給予愛、陪伴與關懷。失智症是個禮物 分享自身故事影響大眾珍妮芙透過線上直播,與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進行對談,湯麗玉表示,在珍妮芙心中,「失智症就像個禮物,讓大家多理解失智者、失智症,就像是上帝所賦予的任務」。因為出現這個疾病,珍妮芙開始製作網路影音、經營粉絲團、網站,翻轉大家對失智症的觀念,也讓大家了解信仰在她身上所產生的影響,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湯麗玉指出,珍妮芙本身是醫師,確診失智症後,常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藉由分享自己的故事、與其他人交流、互動,同時也延緩失智病程,從這點也可以了解,對於失智者來說,維持社交生活活躍,也是延緩失智退化重要關鍵。藉由論壇的交流、各領域專家經驗分享,2024年,聯合報將以失智症永續照護新未來的角度出發,從前段預防到照護,是心也是新,需要大家持續努力、一同推動。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7 失智.名人專家
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守護失智者財產 小心詐團這三招
家中有失智長輩,除了照顧壓力,最怕有心者乘機覬覦名下財產,或家屬面臨爭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社群平台自2016年成立,迄今回答數萬個失智症照顧問題,包括精神行為、財務、法律等相關疑難雜症。主編陳韻如分享時下民眾最關心的詐騙事件,家屬應提早規畫與防範,守護失智家人的財務安全。曾有家屬分享,經濟壓力讓人身心疲憊,若遇到親近的家人剝奪失智者財產,更感覺無助或不知所措。陳韻如在社群觀察到,民眾對於金錢壓力、財務安全有很多問題,包括法律常識不足,建議在失智者還有意識能力時,協助採取相關措施。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2019年調查失智者財物損失風險,共收集74個案例,其中有34人被騙時,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金融剝削事件屢見不鮮,例如:遭騙退休金、淪為人頭帳戶等,其中還不乏最親近的家屬。從預防失智金融剝削到可能面臨的財產安全問題,應該如何建立安全網絡?常見獨處高齡長者 被詐騙交付金錢帳戶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部長葉碧娟表示,去年高齡長者遭金融詐騙態樣,前三名為假投資(假借投資股票、不動產、靈骨塔)、猜猜我是誰(來電誆稱急需借款應急)、假冒公務機關人員(謊稱帳戶涉及洗錢),近期也有案例是詐騙集團勸誘保戶將保單解約或辦理保單借款後,再進一步詐取款項,讓保戶喪失原本應有的保障,還造成財產損失。常見詐騙集團利用高齡長者獨處的機會、不完全了解投資標的或保單內容、聽到自稱法院或檢察署的電話就緊張慌亂的心態,進而誘導並指示長者或失智者交付金錢、帳戶。葉碧娟說,為避免家中長輩或失智者受騙,家屬可以多留意日常行為,觀察接到電話後是否有緊張慌亂的情態、是否提及來源不明的投資管道或金融商品、久未聯繫的親友、司法機關或政府機關的來信或來電等情況。建立財務安全網絡 把損失風險降至最低如果擔心失智者遭到誘導而申辦信用卡、貸款、甚至不動產過戶等,葉碧娟建議,可以評估向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提出申請金融註記;也可以依失智者的認知能力程度,向法院聲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由信任的家屬代理或協助失智者處理財產交易或其他有法律效力的行為。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富邦人壽推動「失智高齡關懷」專案,從「預防、協尋、支持、知識傳遞」四大面向著手,持續與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簡稱老盟)合作「醫師確診送手鍊」服務,串聯全台百間醫療院所促進申請配戴,已經協助逾3萬7000名病友,配戴者走失尋獲率達到100%。有失智症其他財務、法律問題,歡迎參加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瑞智基金會舉辦的「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到場專題演講。「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於12月8日舉辦,邀請到「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作者珍妮芙‧彼尤特醫師線上分享年輕型失智者歷程。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報名已額滿】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時間:12月8日(五)下午2時至5時●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集會堂(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4號5樓)●報名:https://bit.ly/3QO85bz
-
2023-11-01 活動.活動最前線
免費報名!2023國際失智論壇:教你確診失智後快速應變法
「許多的誤解,來自不理解。」在社會大眾還稱失智症為「癡呆症」的那個年代,總以為失智者會毫無反應的坐在原地、望向遠方,且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依靠他人,直到人生落幕。但真是如此嗎?失智者或許不記得他們受到什麼樣的照顧,但對於照顧他的人流露感情;一個溫暖的微笑或觸摸,甚或無言的陪伴,都充滿愛的意涵,而照顧者在照顧歷程中,經由理解失智者的能力,適時賦予簡單的任務,營造豐富多彩的互動關係,讓他們獲得成就感並維護尊嚴與社會保持連結。近年來,失智照護有許多新發展,例如早期診斷、早期介入、延緩惡化、尋求資源訂定照護計劃。失智症雖可能會讓照顧者感到棘手、疲累,但「看見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才是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雙方共好的關鍵。而疾病所引發的財物問題、照顧處理、家庭關係,除失智症家庭更會牽動至整個社會,需要全民共同關心及參與。在面對這些複雜問題的解方之一在於靈性照顧。從靈性切入,能夠改善生活品質,增強面對疾病的韌性,以致於獲得幸福感。「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失智症所需要的友善社會環境、民眾最想知道的年輕型與老年型失智症的差別,以及失智家庭的靈性照顧。本論壇將透過珍妮芙‧彼尤特醫師失智症的經歷,以「失智照護」為主題,進行專題演講與座談分享,在她著作《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一書中,提及年輕型失智者迫切需要生涯規畫,尤其是職場、子女教育。彼尤特醫師以自身經歷分享失智者日常生活的真實面貌,扭轉一般大眾對失智症的歧見,表述失智者仍可以保有生活品質並發揮個人價值,藉由靈性的追求得到幸福感與喜樂的心。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將在「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中講述如何同理、換位思考來認識失智者,並與失智症專家進行座談,與談者包括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常務理事郭慈安、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靈性關懷師劉亮馨、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主編陳韻如,共同討論確診失智症後能快速應變的方法與失智家庭靈性照顧,創造失智友善的社會,最後由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跟珍妮芙‧彼尤特醫師進行焦點對談。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報名已額滿】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時間:2023年12月8日(周五)14:00-17:00(13:00開放報到)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集會堂(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5樓)電話免費報名:(02)86925588轉分機5616或2698 蔡小姐網路報名:https://event-health.udn.com/campaign/2023dementia-112📘《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購書點這裡👇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2529
-
2023-10-30 活動.精彩回顧
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 教你快速應變方法
失智了該怎麼辦?失智者還可以做什麼?被喻為比癌症更可怕的世紀疾病,照護費用花上近千萬元,造成家庭、社會沉重的經濟負擔。高齡化社會來臨,失智症患者也隨之增加,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統計,目前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失智家庭要面對各種照顧難題,包括病患精神行為異常、財務經濟壓力,應及早做規畫準備以及學習自我調適,可減少照顧過程的挫折及艱苦。失智症有些症狀讓人感到迷失又害怕,隨著全球失智時鐘不斷加快,每個人都擔心無藥可醫的大腦退化疾病會找上門。近年來,失智照護有許多新發展,關鍵是盡早治療改善症狀或是延緩惡化,尋求資源訂定照護計劃,可提昇日後失智者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失智症不只病症本身令人疲累,後續的財物、照顧處理、更牽動整個家庭乃至社會,是全民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一旦發生在中壯年身上,對患者及家人來說,更是無法承受的痛。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所主辦的「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失智症所需要的友善社會環境、民眾最想知道的年輕型失智症與老年型失智症照護差別,以及失智者與照顧者的靈性照顧,幫助失智者與照顧者找到心靈寄託,有機會重回正常生活。「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起於10多年前被診斷出失智的珍妮芙‧彼尤特醫師所著的《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書中提及年輕型失智者迫切需要生涯規畫,尤其是職場、子女教育。論壇以「失智。一家。人」為主題,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珍妮芙.彼尤特醫師以自身經歷分享失智者日常生活的真實面貌,扭轉一般大眾對失智症的歧見,表述失智者仍可以保有生活品質並發揮個人價值。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分享如何同理、換位思考失智者的處境,失智症專家包括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常務理事郭慈安、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靈性關懷師劉亮馨、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主編陳韻如,共同討論確診失智症後能快速應變的方法、如何創造失智友善的社會。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 時間:2023年12月8日(五)14:00-17:00● 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集會堂(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5樓)● 電話免費報名:(02)86925588轉分機5616或2698 蔡小姐
-
2023-09-10 失智.長期照護
幫助失智者 請你跟我這樣做
失智者外表與一般人無異,難以辨識,因此我們可能會在不同場域遇見失智者,透過各場域的宣導及工作人員的教育訓練,可以提高場域員工對失智症的認知和敏感度,為失智者提供適切的協助。社區居民和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善意和行動,能促使台灣成為一個真正友善失智的國家,失智者及其照顧者都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居、安老。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主任陳俊佑說,地方醫院、診所、藥局、郵局、超商、銀行等場域,透過失智友善相關操作指引、工具包或步驟,皆能有效提升失智症識能,甚至成為失智友善組織,協助失智者及照顧者融入社區。此外,傳統市場、理髮院等失智者常去的地方,也可納入失智友善場域,透過市場自治委員會協助,讓攤商理解失智症,失智者外出採買也能更放心。失智是不可逆的過程,但可以透過生活型態改變來延緩,陳俊佑強調,預防失智症應從教育面扎根,唯有提高公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和了解,才能減少對失智症的偏見和歧視,及早預防。當你在銀行遇見失智者當你在便利商店遇見失智者失智症10大警訊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對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有困難語言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判斷力變差或減弱如過馬路不看紅綠燈從職場或社交活動退出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
2023-09-10 失智.長期照護
學會5個小撇步 友善對待失智者
2022年底,台灣失智者人數已達32萬人,佔總人口的1.37%。預估未來20年內,每天將有近48人罹患失智症,相當於每30分鐘增加1名新的失智者。台灣作為全球第13個、亞洲第2個制定國家級失智症政策的國家,面對失智症海嘯,首要任務應為提升社會大眾的失智症識能,及落實整體社會皆友善的目標。失智友善不僅僅是一個善意的微笑或互動,更深層的涵義體現於不同公務體系的緊密合作,如政府、醫療機構、社區組織、教育機構,還有企業的串聯,以期待全民都能參與其中,為失智者和其家庭提供所需的支持。確保失智者、照顧者享有尊嚴、生活品質。除友善互動、公務體系和企業的合作,失智友善還包括幾個重要層面,如確保失智者、照顧者皆能享有尊嚴、安全、有品質的生活等,值得我們關注和投入。●尊重與包容理解與同理失智症,減少對失智者的歧視、污名化標籤。●提高生活品質提供適當的支持、服務,以滿足失智者身體、情感和社交需求,並在環境中感到自在與舒適。●減少照顧負擔失智友善的政策、社會環境有助於照顧者減輕心理和情感壓力,且能更有效地應對面臨的挑戰。●促進社會參與失智友善能夠促進失智者的社會參與,以提升他們的自我價值,同時也有助於延緩失智症。●提升確診率提升失智症識能並進一步落實失智友善後,潛在的患者將會減少對就醫的恐懼、羞愧,並更有可能警覺身邊的家人和鄰居是否出現異常行為,進而協助他們尋求醫療幫助或轉介相關資源。面對失智者時,善用STE2P友善溝通。全國22縣市推動失智友善,並以「失智友善社區」為主軸,發展四大元素,分別為友善參與、友善居民、友善環境、友善組織,其目的為共創一個支持性、包容性、並且照顧失智者和照顧者需求的社區環境。在這樣的社區中,人們能夠彼此理解、尊重,同時提供適當的資源和服務。許多民眾面對失智者時常會感到不知所措。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主任陳俊佑表示,民眾並非不願意伸出援手,而是對失智症的了解不夠,因此產生排斥行為,應先對失智症有初步認識,並解開心中對於未知的恐慌,才能進一步關心失智者。當民眾遇見失智者時,可以善用STE2P小撇步友善溝通,以減緩失智者不安的情緒,同時達成幫助失智者的目的。失智友善需整合資源、邀各界共同參與。「願所有失智者都能找到一個既安全又能保有自尊心的歸處。」、「期待我們的周圍環境變得更加友善,以支持照顧者更好地照顧長輩。」、「希望透過不同場域向各個年齡層傳遞正確的失智症知識,同時結合社區鄰里的力量,建立社區網絡,讓社區成為失智者共同照顧的力量,減輕家庭承擔的照護壓力。」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失智症粉絲專頁,上述皆為專頁中失智症家庭的真實聲音,展現了他們對失智友善的期盼與渴望。失智友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及有效的資源整合。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醫療機構、志工和個人的協力合作,是促進更多友善和包容氛圍的關鍵,也是引領台灣走向失智友善共融的影響者。
-
2023-06-14 失智.長期照護
你有口腔衰弱嗎?除口乾舌燥、口臭還有可能發生失智、肌少症、憂鬱症
你經常感到口乾舌燥、口臭變嚴重、咬合力低下嗎?口腔衰弱7症狀,自覺符合1項就要小心口腔可能已經開始弱化。雖然口腔衰弱多半發生在年長者身上,但隨著年齡增長,口腔、咽部肌肉力量均有可能出現退化,若輕忽為小毛病而不理會,還可能發生嚴重的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黃曉靈教授於亞太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IAGG-AOR)發表的一項《口腔衰弱影響長者健康結果》研究中指出,口腔衰弱的臨床症狀為7大項,千萬不可視為正常老化狀態,建議符合1項就要就醫檢查。口腔衰弱臨床7症狀1.口腔衛生狀態欠佳:未落實正確潔牙、口腔留有食物殘渣,牙菌斑長期累積在牙齦周邊,引發蛀牙、牙周病等。2.口腔乾燥:口腔內有黏稠、乾燥的感覺,經常感到口臭。3.咬合力減退:口腔肌肉無力,進食中的食物堆積於口腔內、容易溢出來。4.唇舌運動功能減退: 舌頭無法向兩側側伸、不自覺張口、無法噘嘴。5.舌壓降低(「舌頭」與「上顎」接觸的力量):舌頭無力,食物殘留口中,影響吞嚥、養分吸收。6.咀嚼功能低下:無法順利將食物磨碎,殘渣容易掉入氣管,造成嗆咳,甚至引發吸入性肺炎。7.吞嚥功能低下:牙齒持續咬動,食物卻無法吞下、每口食物吞嚥多次、進食中出現嗆咳、飲水後咽喉處發出咕嚕聲。黃曉靈說,口腔對於整體健康十分重要,因為口腔衰弱還可能導致相關疾病,如失智症、肌少症、憂鬱症的發生,口腔狀態不佳可能會造成營養攝取不足而使長者變得更衰弱而導致肌少症,也會因為在意別人的眼光,而避免與人互動,在長期缺乏社交的情況下,心理容易造成更多的衝擊,各層面皆呈現虛弱的狀態。口腔衰弱可逆轉 3方法預防口腔衰弱可以預防嗎?黃曉靈分享,口腔衰弱可以逆轉,最重要的是提前預防,常見的預防方法為「口腔衛生」及「口腔運動操」,平日透過鍛鍊能強化咀嚼肌群的力量及吞嚥功能,並養成飯後潔牙習慣。此外,唱歌對於口腔衰弱的預防也有很好的效果,紓解生活壓力、釋放情緒的同時,還能訓練口腔肌肉、促進唾液分泌,且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唱卡拉OK也能預防失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呷百二吞嚥健康操」:https://pros.is/52p36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