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 活動.健康小測驗
搜尋
防曬
共找到
335
筆 文章
-
-
2024-06-12 醫療.皮膚
炎夏防曬別一罐到底!醫師教你散步、水上活動該選SPF多少的防曬劑?
防曬劑是炎炎夏日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衛福部食藥署提醒,因應活動安排目的,應選擇不同防曬係數、不同紫外線波長覆蓋範圍的防曬產品,也避免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暴露在陽光下,並搭配撐傘、戴帽子等物理性防曬,如需要噴防蚊液,建議在塗完防曬後15至20分鐘再噴一次。現代人不只怕曬黑,更怕曬傷,食藥署說,預防紫外線,應適當塗抹防曬劑,市售防曬劑有兩種,分別為透過吸收紫外線,將紫外線轉換成其他能量釋放出來的「化學性防曬」,及透過折射、反射紫外線達到防曬功能的「物理性防曬」。日常防曬劑選擇SPF30至35 戶外每2小時補擦一次防曬產品也不是「一罐用到底」,日常散步、購物可選擇SPF15至30;陽光下輕鬆的戶外、休閒活動等,選擇係數較高及具有UVA防護功能的產品;烈日下與水上活動,選擇係數較高、 具有UVA防護及抗水功能的產品。輔大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蔡文騫說,如沒有要從事水上活動,就不用特地挑高防水性的產品,否則反而較難卸除,長時間待在戶外的話,建議每2小時稍微用清水清潔一次再補上,畢竟大量接觸水、汗水或者擦汗,防曬還是可能被擦掉。先塗防曬 隔15至20分鐘再噴防蚊液夏天不少民眾喜歡到戶外踏青,但又怕蚊蟲叮咬,蔡文騫指出,通常防蚊液會擦在最外層,建議可以在塗完防曬產品後,隔15至20分鐘再噴防蚊液;如擔心對防曬產品成分過敏,可以先在耳後小範圍擦拭,2至3天沒問題再做大範圍使用。蔡文騫建議,長時間從事戶外活動或運動,還是盡可能擦防曬;不喜歡擦防曬,則可以戴帽緣大的帽子或穿著薄長袖衣物,年紀小的幼兒,以物理性防曬或遮蔽為主。針對防曬劑上的防曬效能標示,食藥署說,「UVA」常見的標示,包含「PA+」、「★」、「UVA」、「broad spect」;「UVB」常見的標示為「SPF」,PA為人體測試 (in vivo) 結果,以「+」號表示效能,最多可標示四個「+」。
-
2024-06-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2024金針亮亮賞花節!苗栗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 綿延800公尺免費賞花步道一年開3次
苗栗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位於大湖溪畔的堤防上,高度約5公尺、長度將近一公里的斜坡種滿了台東5號金針花,金黃色澤的花瓣帶著條狀深紅,於2022年首度開花後一度人潮大爆滿,今年整頓再出發,沿著堤防盛開的金黃色花海超浪漫,小而美的花海免費開放引人潮!苗栗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2024金針亮亮賞花節活動日期:5月25日起,花期預估一個月地點:苗栗縣大湖鄉靜湖村水源地5號位於大湖半山腰上的金針花廊道距離大湖市區開車不到5分鐘,金黃色澤花瓣與綠葉花身,搭配遼闊藍天與遠方山景,從低處往高的地方仰拍,就像是置身高山花海中,追金針花不用跑花東,苗栗大湖也有花毯可以拍。位於苗61線旁的社寮角堤防,早年雜草叢生一片荒蕪,聚集了不少鳥群棲息,間接危害到當地的草莓園,後來大湖鄉公所向農委會水保局爭取地方創生經費,改善堤防及周邊道路環境,並逐年分段在堤防斜坡種滿台東6號金針花,花海綿延800公尺。每年5、6月盛開的金針花形成大片黃澄澄的亮麗花毯,與周邊環繞的青山翠谷相互映襯,站在高處俯瞰下去視角美翻天,不必千里迢迢到花東,田間山谷就有平地金針花海,輕輕鬆鬆就能捕捉母親花的高雅和唯美,與早一步開花的彰化虎山巖金針花相比,離北部民眾又更近了一些。為了讓外界了解大湖鄉的更多亮點,「2024金針亮亮賞花節」宣布5月25日至6月23日亮麗登場,歡迎民眾來苗栗大湖賞花、品嚐在地客家美食與農特產。交通方式◎自駕路線導航「千玉草莓園」,地址:苗栗縣大湖鄉靜湖村水源地5號,草莓園對面即是花海,或導航「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或「大湖金針花堤防」也可抵達。行駛國1→苗栗公館下交流道→接72快速道路往東西向→接台3線往南→大湖鄉中原路→中山路→左轉民族路→接苗61線(約700公尺)抵達◎花海周邊停車場1.羅福星烈士紀念館前廣場(苗栗縣大湖鄉民生路200號)步行800公尺、約10分鐘抵達活動會場 【大客車及遊覽車請停放該停車場】2.大湖公有停車場-廣停一、廣停二(苗栗縣大湖鄉中山路71號)步行1.3公里、約18分鐘抵達活動會場要留意的是,當地道路比較小條,會車不便,提醒大家要隨時留意路況。◎大眾交通工具台鐵苗栗車站→搭乘【5656】 1077 苗卓線【苗栗-大湖、卓蘭】(約60分鐘)→大湖站下車→步行至大湖金針花廊道(約15分鐘,1.1公里)座椅資訊堤防步道兩旁有設置木椅,走累了可以休息。路況資訊堤防上下是一般平坦道路,下方路旁有一排攤販。行走在花海之間,有一條條的石階相隔著,遊客可以踩在階梯上置身花海拍照。廁所資訊金針亮亮賞花節活動期間,當地有設置兩間流動廁所。賞景特色苗栗大湖的隱藏版景點!種植在堤防上的金針花正在熱烈綻放中,5月底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已經開了八、九成,預計花況還能再維持到6月中旬。認為花東金針花太遙遠的民眾,能在苗栗就近欣賞花海,雖然不像六十石山、赤柯山那般浩大規模,但漫步在長長堤防邊就能輕鬆賞花,對於不愛舟車勞頓的賞花迷來說,是再適合不過的景點。美不勝收的金黃色花海隨風搖曳,形成一片歲月靜好的優美景緻,當地社區為了維護這道金色堤防,號召志工們固定整理環境整潔,讓前來賞花的遊客能擁有良好的賞景品質。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的花期一共分成三期開花,第一期到5月底,第二期大約在7、8月,第三期目前暫定是10月左右,花海面積一期還會比一期更加盛大,最後花期結束後恰巧接著大湖草莓季登場,令人相當期待。為了讓遊客能更貼近金針花,現場堤防不僅設置兩側木製柵欄間座椅,花海之間還有設計小徑階梯,讓人可以走入花海置身其中,讓人瞬間擁有被金黃花海擁抱的感覺,相當浪漫!由於花海周遭沒有遮蔽物,天氣晴朗時紫外線也是最強的時候,提醒大家攜帶帽子遮陽、隨時補水並做好防曬措施,記得垃圾不落地,共同愛惜這片美麗的環境。堤防路邊有許多攤販,販賣香腸、飲料、冰淇淋及當地特色農產品,大家散步賞花之餘,也可以順便逛逛填飽肚子。
-
2024-06-07 醫療.皮膚
成人長痘痘「2大原因」導致!皮膚醫:痘痘肌不需另外擦乳液
夏季是冒痘旺季,皮膚科醫師提醒,成人長痘多是化妝品或口罩造成,若本來就是「痘痘肌」,夏天除了洗臉選用溫和清潔,不需要再另外擦乳液,另外務必注意防曬。俗稱青春痘的「痤瘡」是常見皮膚問題,文獻顯示,超過85%青少年有青春痘問題,其中更有64%會持續到20歲以後,即俗稱的「成人痘」。開業皮膚科醫師周宛儀今天在衛教記者會上說明,痘痘的形成,是因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孔阻塞及痤瘡桿菌生長,導致發炎及紅腫;每年4月開始因天氣悶濕、常流汗,進入冒痘旺季,因痘痘問題求診的民眾約比平時增加3成。不同位置長痘原因不同不同位置長痘原因不同,周宛儀分析,其中額頭是受安全帽、帽子、瀏海、流汗影響,兩頰則是口罩、霜類產品或卸妝油,下巴是含氟牙膏、口罩、安全帽帶、托腮、趴睡、生理痘、多囊性卵巢、刮鬍不當、奶製品、含糖飲料,髮際則與流汗、護髮或髮型產品有關;而成年人最常見的,就是化妝品或口罩造成。正確保養與生活習慣是「戰痘」成功關鍵除了遵照醫囑用藥,正確保養與生活習慣,對於「戰痘」成功也扮演關鍵角色。周宛儀分享痘痘肌夏日保養3大重點,包含溫和清潔,洗臉勿洗到乾澀;單純保濕,少擦乳液,乾燥或擦藥會刺激的地方,再局部擦清爽保濕品;及做好防曬,優先用遮蔽方式防曬,等痘痘穩定,再使用清爽型防曬避免阻塞毛孔。民眾抗痘常誤信偏方、自行買成藥,更或是未找尋專業的醫療團隊進行評估,誤使用不適合的雷射治療,反而造成更大問題。痘痘治療需要3個月以上時間開業皮膚專科醫師林亮辰說,很多民眾覺得看皮膚科吃藥為什麼沒有馬上好,以為「沒有效」,但其實痘痘治療往往需要3個月以上時間,並由醫師評估患者所適合的藥物、療程或雷射,才能有效控制油脂與角質健康。林亮辰指出,除了傳統口服藥物、外用藥膏可以抗痘,近年也有自費治療「藍雷射」可用,可有效滅菌並使皮脂腺萎縮,對不適合使用口服A酸藥物的兒童、備孕婦女或孕婦為另一項選擇。延伸閱讀:.聽信偏方反導致皮膚爆痘!中醫師教妳正確抗痘7大點.「6飲食習慣」都在殘害皮膚!營養師曝:愛吃白飯、白麵讓肌膚鬆弛又蠟黃.痘痘長的位置可以反映身體哪裡出問題?中醫師解惑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5 養生.抗老養生
「芒種」養生5件事!飲食、生活不節制 2器官最易出問題
6月5日是24節氣裡的「芒種」,天氣漸熱,夏天真的來了。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意指如果芒種日下雨,就會連著下到五月;「芒種夏至,檨仔(芒果)落蒂」,指的是台灣南部的芒果,在芒種後上市;「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意思則是,芒種的雨水,是豐收的預兆。此時西瓜、芒果、鳳梨和荔枝正當令,西瓜甜又多汁,但「凡瓜皆涼」,體質虛寒者,吃太多瓜類,晚上可能腹瀉,最好淺嘗即止;芒果、荔枝屬熱性水果,吃了易上火,糖尿病等慢性病者,更應注意甜分不宜攝取過多。此外,夏天常待冷氣房裡,出去又接觸熱空氣,容易產生風熱型感冒,症狀不是怕冷,而是頭暈,或鼻子感覺不適。熱也會讓人產生濕氣,濕熱就得清熱,才能利濕,如果不是虛寒體質的人,可喝椰子汁、苦茶、青草茶、檸檬汁,但一樣需視身體狀況適可而止。「芒種」飲食5原則芒種時節,正值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因此飲食上要特別注意清淡和降溫防中暑:1.清淡飲食:炎熱天氣應以清淡的食物為主,避免油膩和辛辣食品,以免加重體內火氣。多吃新鮮蔬果,如西瓜、黃瓜、絲瓜等,有助於降溫解暑。2.多喝水:高溫容易導致身體脫水,因此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飲用涼茶、綠茶、菊花茶等也有助於清熱解暑,但要避免過量的咖啡因。3.適量粗糧:粗糧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消化和排毒,穩定血糖。可以適量食用糙米、全麥麵包等粗糧食品。4.海鮮不要吃太多:芒種時節要適度減少海鮮的攝入,因為海鮮容易助火,容易引發口腔潰瘍等問題。5.補充維生素: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柳丁、柚子、草莓等,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抵抗各種疾病。「芒種」日常養生5件事除了飲食上的調整,芒種時節還需要注意生活習慣,以保持身心健康和平衡:1.適當運動:早晚氣溫較為涼爽,是適合運動的時間段。可以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散步、慢跑等戶外活動,可增強體質和改善心情。2.午休養神:午後的陽光較為強烈,人體容易疲勞。適當的午休可以幫助恢復體力,保持精力充沛。3.避免過度勞累:避免過度勞累,也要避免中午高溫時的戶外活動及工作。4.防曬措施:夏日紫外線輻射強烈。外出時要做好防曬措施,如塗抹防曬霜、戴帽子、穿長袖衣物等。5.保持心情愉快:心情愉快有助於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力。冥想、瑜伽等可幫助放鬆身心。「芒種」中醫養生中醫提醒,芒種時節要注意心臟、小腸相關器官的調理:1.心臟養護: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緒過於激動或抑鬱。適當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有助於保持心臟健康。2.小腸調理:芒種時節容易引發消化不良等問題,要注意細嚼慢嚥,避免吃太飽、暴飲暴食,也避免生冷食物,以免傷害脾胃。【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ChatGPT
-
2024-05-31 焦點.健康知識+
精油類防蚊液比較天然安全?藥師教你挑對防蚊液 使用注意3件事
隨著氣溫升高,蚊蟲也越來越活躍,許多小朋友的身體都被叮成「紅豆冰」,讓爸媽心疼不以,如何挑選適合自己小朋友的防蚊液,讓小朋友在夏天也能愉快的戶外活動,是家長們共同關心的話題,小花藥師花逸修 以自身在藥局工作的經驗,分享3個年齡段的小朋友防蚊液的,挑選建議與使用注意事項。不能和大人共用!小朋友防蚊液挑哪種?三個年齡段要注意!小朋友的防蚊液,不可以跟大人用同一瓶!如何安全的幫小朋友使用防蚊液?小花藥師花逸修 指出可以以三個年齡來做分界,分別是2個月以下的嬰兒、2個月~2歲、2歲以上。.2個月以下幼兒僅建議用物理性防蚊防蚊液的常見的成分像是 DEET(敵避) 與 Picaridin(派卡瑞丁),不能給2個月以下小朋友使用,因此,建議不要使用任何防蚊液,也包括防蚊貼片。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建議用物理性防蚊,例如蚊帳或長袖。.2個月以上,可以使用低濃度的DEET:敵避很安全,是疾管署核可的防蚊成分,挑選低濃度大約10~30%的即可。.2歲以上,可以開始使用Picaridin:Picaridin是比較新的成分,是目前防蚊效果最持久的,也比較不會有刺鼻的氣味。使用防蚊液注意3件事1.先擦防曬再擦防蚊液在戶外防曬也很重要,因此如果同時有防曬需求,小花藥師花逸修建議先擦防曬,乾了之後(大約間隔10~15分鐘)再擦防蚊液,如果防曬乳含有防蚊液成分,就要特別注意不要同時使用喔!2.防蚊液需適時補噴如果因為活動流汗,汗水會稀釋防蚊液的成分,因此液流汗之後,也需要補充防蚊液,才能有效的防蚊。3.精油類防蚊液並沒有比較天然安全另外要特別注意,許多家長認為精油類別的防蚊液天然更安全,這其實是錯誤的迷思。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美國CDC)不建議3歲以下小朋友使用尤加利精油或檸檬桉油,因為過去曾發生癲癇的案例,此外精油很快就會揮發,防蚊效果比 DEET 與 Picaridin還低,若沒有特殊藥物過敏或限制,建議可以選擇 DEET 與 Picaridin 即可。關於作者/小花藥師花逸修 社區藥局筆記Instagram粉絲數5.1萬為知識型藥師KOL 第一名長年關注藥局產業,希望整體產業更好
-
2024-05-15 名人.好食課
肩頸痠痛、下肢水腫怎麼辦?一圖看懂如何從飲食和動作緩解
誰說5/12是母親節!其實天天都是母親節,寵愛媽咪不要只等這一天,而身為母親也不要忘記珍愛自己每一天,今天好食課Lexie張宜臻營養師就來分享怎麼吃+做緩解媽媽們的常年困擾!肩頸痠痛.飲食:可多吃富含鎂的食物,幫助調節神經,及舒緩肌肉緊繃的情形,食材包含南瓜籽、杏仁、菠菜、85%黑巧克力。.動作:肩頸痠痛可能是長期姿勢不良、血液不循環導致,因此可多利用伸展四肢、肩胛骨來緩解,簡單的運動可以藉由毛巾,向上往後仰開胸,也可左右側拉一下腰。肌膚老化.飲食:可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材,幫助抗氧化,也可協助膠原蛋白合成,減少肌肉鬆弛。.動作:夏天其實是肌膚老化的重點時期,因為陽光紫外線不僅會讓人曬黑,還會增加肌膚氧化情形,而更易有黑斑、細紋等老化問題,因此防止肌膚老化可以妥善利用遮陽品、防曬乳來幫助自己減少紫外線的迫害。下肢水腫.飲食:可多吃富含鉀的食物,幫助排鈉減少水份滯留,食材包含香蕉、奇異果、莧菜、櫛瓜。.動作:每天花10分鐘抬腿可幫助消水腫、有助血液循環,但抬腿切記不能抬太久或太高,以免反而導致脊椎或四肢受傷,建議可利用瑜珈球或棉被幫腳微抬高即行。【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媽媽們辛苦了!一圖緩解各種疑難雜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14 醫療.眼部
配戴變色眼鏡在戶外就不必戴太陽眼鏡?教授揭變色鏡片優缺點
讀者馬博士在2024-4-29用臉書簡訊詢問:Dear Prof. Lin,我過去只要牽涉到太陽眼鏡或藍光問題,都會遵循您以下文章的guidance:太陽眼鏡,為何需要,如何選擇。而我最近跟很多科技業中年男性一樣,配了所謂全視線第8代鏡片,它的優點是在室內是一般透明鏡片,但在戶外會變色成為「類太陽眼鏡」(淡顏色不像一般墨鏡那麼深,但可省去隨身攜帶太陽眼鏡的不便)。產品敘述全視線鏡片也可阻擋99%的UVA及UVB。然我想廠商的數據不可能來自RCT,樣本可能也很有限。請問如果我配戴這種鏡片,在戶外是否就可不必戴太陽眼鏡?這個提問裡的「全視線第8代鏡片」是一種「光致變色鏡片」(photochromic lenses),俗稱「變色鏡片」。顧名思義,「光致變色鏡片」就是一種「光導致變色的鏡片」,而最常見的就是「陽光導致變黑(深色)的鏡片」,也就是馬博士所說的「類太陽眼鏡」。「全視線」是一家美國公司,成立於1990年,英文是Transitions Optical, Inc。它在1991年開始生產和銷售世界首款「變色鏡片」。目前在全球各地有好幾家公司也在生產和銷售「變色鏡片」。我是在2019-7-17發表太陽眼鏡,為何需要,如何選擇,而裡面有這麼一段話:很多人以為鏡片的顏色越深,就越能阻擋紫外線,但事實上,沒有任何顏色是可以阻擋紫外線。真正能阻擋紫外線的是「抗紫外線塗劑」(Anti-ultraviolet coating),而它是沒有顏色的(就像防曬油是沒有顏色的)。所以,想要購買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就只能看標籤上是否有註明100%抗UVA和UVB 。所以,「變色鏡片」的「變色」當然也就跟是否能阻擋紫外線無關。不過,市面上的「變色鏡片」眼鏡都是有抗紫外線塗層,所以它們「可阻擋99%的UVA及UVB」是毋庸置疑的。太陽眼鏡,為何需要,如何選擇這篇文章裡的另一段話是:可見光裡的藍光攜帶最多的能量,因此對眼睛(視網膜)的傷害也最大。所以,戴太陽眼鏡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削弱可見光的強度(尤其是藍光),從而避免視網膜受損。所以,「變色鏡片」的「變色」主要就是要削弱可見光的強度(尤其是藍光),從而避免視網膜受損。「變色鏡片」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也就是馬博士說的「可省去隨身攜帶太陽眼鏡的不便」,但是,「變色鏡片」的缺點則需要先上一點化學課才能講的清楚。「變色鏡片」之所以會「變色」,是因為鏡片裡添加了特殊的化學物質,而這種物質會對紫外線產生反應而變黑。這也就是為什麼「變色鏡片」在室內(沒有紫外線)是清澈,而在戶外(有紫外線)就會變黑。舉例來說,在玻璃材質中添加氯化銀(合起來是AgCl,分開來是Ag+ + Cl–)並不會改變玻璃的顏色。但是,當這種玻璃在戶外被紫外線照射到(提供能量),玻璃中的電子(e–)就會取代Cl–,從而跟Ag+結合形成黑色的「元素銀」(elemental silver,Ag)。反之,回到室內後,在沒有紫外線照射的情況下(能量不復存在),Cl–就會取代電子(e–)重新跟Ag+結合形成無色的氯化銀(AgCl)。好,現在可以來談「變色鏡片」的缺點了。第一、不論是從無色變有色,還是從有色變無色,都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說,當你從室內走到戶外,你的眼睛是會有一段時間(數分鐘)沒有被保護住的。反之,當你從戶外走入室內,你有一段時間(數分鐘)是會在暗中摸索的(或者必須把眼鏡摘下)。第二、從有色變無色的化學反應速度是跟溫度有關 – 溫度越高速度就越快。因此,在炎熱的夏天裡,縱然是在大太陽下(紫外線充足),「變色鏡片」的顏色也很難達到像太陽眼鏡那樣的深度。反之,在寒冷的冬天裡,當你從陽光普照的戶外進入室內,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看清環境。第三、由於車窗玻璃會擋住大部份的紫外線,所以「變色鏡片」在開車時就無用武之地了(在陽光直射下卻擋不住有害的藍光)。雖然有新的技術可以讓變色鏡片也對可見光有反應而變深色,但卻因為要對可見光作出反應,因此無可避免就會吸收了部份可見光,所以即使是在光線較弱的環境裡也不能透明。第四、「變色鏡片」的變色能力是會隨著時間而減弱,而通常是在3年後就消失了。所以,如果您認為「變色鏡片」的這些缺點沒有比它的優點(攜帶方便)來得重要,而價格也能接受,那就無妨試試。至於馬博士問的「在戶外是否就可不必戴太陽眼鏡」,我的回答是「要看情況,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參考資料:How do photochromics work?(光致變色是怎麼做到的?)THE PROS & CONS OF TRANSITION/PHOTOCHROMIC LENSES.(光致變色玻璃的優缺點)Photochromic Glass(光致變色玻璃)Differences i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photochromic lenses between cold and warm temperatures(冷暖溫度下光致變色鏡片光學特性的差異)原文:變色眼鏡優缺點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癌症好發階段在更年期前後 婦科醫提醒亂經3個月建議就醫
「有什麼抗衰老的秘訣嗎?」馬偕婦科癌症學科資深主治醫師翁嘉穗被問到這個問題時,秒回「沒~有~」,身為2個小男孩的母親,她認為自己「超不care外表」,日常肌膚保養最重要的就是擦防曬;而以婦產科醫師的角度,她則建議女性至少每3年做一次乳房與子宮健康檢查。如本身有癌症病史或家族史的孕婦,因懷孕期間免疫力較低,癌症細胞更容易在此時伺機而動,因此孕期仍應該追蹤。想學一個能照顧自己的科系,「以終為始」當座右銘。44歲的翁嘉穗在職場中屬於中生代,考上醫學系就決定要走婦產科,除了想要學習一個可以照顧自己的科別,再加上信仰因素,曾想到偏遠地區服務那群可能只願意給女醫師看診的婦女。性格爽朗的翁嘉穗笑說,自己維持狀態的祕訣就是每天不斷的在家庭與工作中調節、磨合,畢竟在肩負臨床醫療與教學的醫學中心工作,「每天都在試圖找到家庭與工作的平衡,不斷探索,匍匐前進。」身為虔誠基督徒的她,所有事都希望先規畫好,「以終為始」地先訂立人生的遠程目標,朝目標前進、逐步修正,這也是她希望送給病人的一句話;而每天禱告、星期天做禮拜,則是沉澱、調適自己的方式。鼓勵婦癌患者勿離開職場,讓她們邊工作邊治療。專攻婦癌治療的翁嘉穗提到,求診的患者常見症狀包含亂經、月經量多、貧血等,大部分是壓力和飲食造成,因為壓力過大影響荷爾蒙而導致停止排卵、月經混亂,長期無卵性月經造成有時出血量很少、有時大出血,造成貧血。有些媽媽覺得自己累是因為顧小孩,但其實是貧血導致,鼓勵4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基本健康檢查,檢視代謝與血球狀況。翁嘉穗指出,婦癌患者年紀以35至60歲為多,她考量到現代職業婦女面臨的處境跟自己很像,所以會盡量讓她們可以邊工作邊治療。如安排周末做化療,並透過AI照護,協助患者排除常見的狀況,太嚴重就會轉介到個管師甚至醫師端,對於只有晚上才能到醫院的家屬,她也會盡量配合對方時間解釋病情。組線上讀書會、交換共筆,職場女生要彼此合作。「自己也生過小孩,因此特別感同身受。」翁嘉穗說,懷孕是從女孩變成女人,荷爾蒙與體態改變,全家人的心情都要調整好。她也期許婦癌科的學妹們不要離開職場,因為癌症治療方法日新月異,永遠都要有新知,所以會共組線上讀書會、交換共筆,「職場上的女生要彼此合作」。翁嘉穗的2個兒子目前就讀國小,都有打曲棍球的習慣,她覺得看小孩運動很紓壓,有時自己也會在旁跑步或做高強度有氧運動,對抗地心引力、有衝擊性的運動對於「存骨本」都有幫助,最簡單的就是跳繩、開合跳。33歲才生孩子在計畫中,認為自己當時狀態最好。喜歡小孩的翁嘉穗,原本想生3個孩子,但先生認為她太忙而阻止;而擔任第一任國健局長的父親翁瑞亨,則曾希望她和當時是班對的先生大學結婚、住院醫師階段小孩剛好上幼兒園。對於父親的提議,她覺得當學生就結婚很奇怪,加上訓練時間有限,所以翁嘉穗一畢業就結婚,但「完全避孕」、婚後8年才生小孩,雖然父親覺得33歲才生從優生學的角度不好,但她覺得到那個階段,自己對金錢和時間的掌握度提升,幸福感比較好。更年期前後易罹癌,亂經3個月建議就醫。翁嘉穗說,有些患者是原位癌或癌症前期,懷孕生產期間沒追蹤,癌細胞可能趁免疫力低下時擴散。她舉例,曾有B肝帶原個案,在懷孕生產兩年間沒有追蹤,發現時已是肝癌末期,不到10個月就過世;也有忙著照顧小孩、3年沒有健檢,持續疲憊與腰痠背痛的患者,檢查才發現是乳癌轉移到脊椎。雖都是罕見個案,但提醒有風險因子的婦女,現在影像檢查發達,在懷孕期間,除了子宮侵入性檢查不能做之外,其他要盡可能追蹤。癌症好發階段在更年期前後,翁嘉穗提醒,經期不規則等症狀和更年期很像,若觀察3至4個月,有異狀要盡速就醫。平常可觀察月經量,如果「生理期一天要用到3片夜用型衛生棉」,代表出血量太大。翁嘉穗說,自己每3年會做一次全身大健檢,因為家族有親戚罹患大腸癌,所以特別注意定期腸胃鏡檢查。她也打趣道,先生是肺癌專科醫師,不能得肺癌,所以每年都會做肺部篩檢,加上常規的抽血檢查。她也會透過量表檢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數值看起來不太好,就會告訴自己要請假,「以前都是為了孩子請假,後來開始為了自己而請假休息,調整步調。」建議做的定期檢查(40歲以上)● 每年基礎健康檢查:除國健署提供的成人健檢,有餘裕者或高風險族群可每年自費健檢,檢查包含:抽血、代謝檢查、肝腎功能等。● 每3年檢查: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子宮和卵巢超音波● 癌症篩檢:40歲以上民眾如有肺癌、肝癌、大腸癌等風險因子,應定期檢查。翁嘉穗醫師小檔案● 年齡:44歲● 現職:馬偕婦科癌症學科主治醫師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婦癌醫學會會員●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婦科癌症學科研究醫師訓練● 給患者的一句話:「以終為始」地朝目標前進、逐步修正。
-
2024-05-04 養生.抗老養生
立夏宜養心!「養生7指南」教你如何吃跟運動,袪燥解暑不生病
立夏,是陽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標誌著春季逐漸過渡到夏季,氣溫逐漸升高,陽氣逐漸盛行。到了這個時節,天地陰陽之氣相交,是一年中陽氣旺盛、萬物繁衍茂盛之季,植物開花結果。同時順應晝長夜短,民眾可以晚睡早起,不過這裡的晚睡不是凌晨時刻唷!在古時候夜間11點就算晚了,而早上則應該隨日出五六點鐘就起床。如果想出外運動,可選擇太陽較弱的早晨或是傍晚。立夏養生7要點立夏節氣的養生,既要順應自然的變化,也要注意適應氣溫的變化,保護身體健康。以下是關於立夏節氣的養生秘方。一、養生宜養心立夏之際氣溫逐漸升高,,暑易傷氣,濕邪黏滯,此時容易發生煩躁上火的情況,可能引發陽邪,導致多汗、心煩、倦睏、風濕、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症狀。因此,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要「養心為上」,即可人順、氣和,任何動作不急不緩,呼吸均勻有序,氣自然就和,即可平安、順心的度過此節氣。二、飲食多吃袪燥解暑食物立夏後氣溫漸熱,此時飲食也應做適當的調整。在飲食方面,可以多選擇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等,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多喝水也很重要,可以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預防脫水。飲食適量攝入一些涼性食物,如黃瓜、西瓜、苦瓜、蓮子、甘草、芥菜、紅豆等等,透過當令飲食可幫助緩解暑氣和燥熱,同時袪除心火,達到養心入靜、清熱利水的成效。同時,避免過多攝入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增加消化負擔,引起腸胃不適。三、適度運動鍛煉立夏之後,陽氣逐漸盛行,是進行運動的好時機。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力,提升免疫力,有助於保持健康與活力。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夏季的運動方式,如游泳、慢跑、打太極、散步等。此外,由於立夏節氣的氣溫變化較大,進行運動前應做好充分的熱身,避免受傷。四、保護皮膚做好防曬隨著氣溫的升高,陽光中的紫外線也變得更強烈。保護皮膚,防曬是非常重要的。在出門時,應該做好防曬措施,涂抹適量的防曬霜,選擇遮陽帽、長袖衣物等。此外,立夏是皮膚容易出現問題的季節,如痘痘、過敏等。因此,保持皮膚的清潔和護理很重要。選擇適合的護膚品,保持皮膚的水分和彈性,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的皮膚問題。五、注意飲食衛生隨著氣溫的上升,食物更容易變質,容易引起食品中毒等問題。因此,在立夏節氣中,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食材的選擇要新鮮,食用過期食品可能導致食品中毒。食物的保存也要注意,避免長時間放置在高溫環境中。烹飪時要注意食材的熟透,避免生食或半熟的食物。六、保持情緒平衡立夏節氣,陽氣盛行,人們的情緒也容易波動。一方面,春季的陽光明媚,有助於提升情緒,但另一方面,氣溫的上升也可能使人感到煩躁不安。保持情緒平衡很重要。可以通過適當的休息和放鬆,進行一些舒緩壓力的活動,如閱讀、聽音樂、做瑜伽等,來調節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對身心健康也十分有益。七、注意防暑降溫立夏之後,氣溫逐漸升高,容易引起中暑等熱射病。在外活動時,應注意適時補充水分,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如果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此外,適時降溫也很重要。可以選擇在陰涼的地方休息,使用電風扇、空調等降溫設備,保持適宜的室內溫度。立夏節氣,春季逐漸過渡到夏季,氣溫逐漸升高,陽氣逐漸盛行,是一個適應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在這個節氣裡,我們需要根據氣候變化和身體狀況,適時調整生活方式和養生方法,以保持健康與活力。在立夏節氣中,飲食養生、運動鍛煉、保護皮膚、注意飲食衛生、保持情緒平衡以及防暑降溫等方面都需要特別關注,能夠有效預防中暑等健康問題。我們應充分利用陽光明媚的日子,進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的空氣,增強體力和活力,迎接夏季的到來。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4-05-01 醫療.眼部
幾歲開始會有白內障?高金素梅緊急手術 執刀眼科醫:遇4症狀快就醫
58歲的立委高金素梅日前在立法院質詢時,戴著黃色透明護目鏡問政,她在臉書上分享「獨眼照」,並說最近視力愈來愈模糊,眼科醫師排了開刀,一切平安。高金素梅的眼睛怎麼了?為她動手術的奧斯卡眼科診所院長張正忠揭曉,原來她因白內障合併乾眼症,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及相關治療。負責執刀的張正忠指出,高金素梅半年前回診時,被診斷出患有輕微白內障,當下她很驚訝:「這不是老年人才會有的眼疾嗎?」後來忙於2024大選,疏於追蹤檢查視力,以為是老花眼的度數加深,但戴上新的眼鏡也沒有改善視力模糊、視野失焦,不自覺用力瞇眼想看清東西,甚至導致偏頭痛。白內障提早出現的原因張正忠指出,白內障不是老年人專利,現代人手機不離身,用眼過度、熬夜晚睡,再加上高度近視、忽略眼睛防曬,加速白內障產生。高金素梅平時喜歡戶外活動,但因工作需要大量閱讀文件資料,且時常盯著螢幕,屬於白內障高風險族群。檢查後發現,高金素梅白內障惡化,水晶體混濁且已有過熟跡象,建議接受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困擾高金素梅許久的問題還有乾眼症,她經常會感覺到眼睛乾澀、疲勞、畏光、有異物感,有時候會因搔癢而忍不住用手揉,造成更嚴重的角膜破皮。白內障、乾眼症部分症狀相似 遇4症狀快就醫張正忠說,白內障與乾眼症部分症狀相似,例如視力模糊、容易畏光,且皆有年輕化趨勢,也有些人會同時罹患這二種眼疾。張正忠提醒,白內障與乾眼症嚴重時危及視力健康,如果覺得視力模糊、眼睛發癢、乾澀不適,出現異物感,需就醫鑑別診斷,千萬別自行點眼藥水。白內障VS.乾眼症 症狀比一比白內障:水晶體變得混濁,不論遠近都看不清楚,東西看起來有疊層、殘影,眼睛容易疲勞、容易畏光。乾眼症:視力模糊,症狀時好時壞,早上起床時視力模糊、張不開眼睛;有些人感覺晚上視力比較差,偶爾有刺痛感、異物感和乾癢等症狀。張正忠表示,經討論後,高金素梅接受微創白內障手術,結合3D立體手術影像及導航系統,讓人工水晶體植入位置及散光度數調整更精準;也考量她日常用眼習慣,植入三焦人工水晶體,符合看清楚遠、中、近距離的視力要求,術後也不用再戴老花眼鏡;也同步使用自體血清生長修復受損角膜,並透過「眼科脈衝光」治療乾眼症。「三多三少」消除眼睛疲勞張正忠強調,鑑別診斷眼睛問題後,依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治療策略,除了用藥、手術,要讓眼睛多休息,日常掌握「三多與三少」原則,多看遠、多看綠、多閉眼;少看3C、少看電視、少熬夜,適度熱敷眼睛,對消除眼睛疲勞有幫助。
-
2024-04-26 醫療.皮膚
蟹足腫是什麼?怎麼消除?蟹足腫體質判斷、治療5方法及預防一次整理
癢到像螞蟻在咬傷口?疤痕凸起+3症狀,當心是「蟹足腫」!一表看懂蟹足腫治療5方式、5招預防蟹足腫(keloid)是因為皮膚受傷後,在修復過程中,細胞及組織過度增生而形成的增生性疤痕組織,不僅會影響外觀,還可能引起紅、腫、癢和疼痛。女星關穎就曾在社群透露自己有蟹足腫體質,剖腹產兩胎後留下的疤痕形成蟹足腫,她表示不舒服到可以感覺有很多隻螞蟻在肚皮裡咬著傷口,因此在剖腹生第三胎前,醫師先幫她切除疤痕再進行剖腹,生完小孩縫合後直接施打類固醇,持續以類固醇治療1年才逐漸恢復。蟹足腫會好嗎?怎麼判斷是否有蟹足腫體質?蟹足腫消除方法有哪些?怎麼治療?本文一次整理。蟹足腫是什麼?常見的疤痕類型可分為表淺性、萎縮性、肥厚性以及蟹足腫。蟹足腫(keloid)是一種疤痕組織,外觀呈紅色或粉紅色的肉質腫塊,與肥厚性疤痕相似,兩者的差異點在於,肥厚性疤痕的疤痕增生只會在原本傷口範圍內;而蟹足腫則是因皮膚傷口在修復過程中,纖維母細胞增生,產生過量的膠原蛋白而形成的疤痕組織增生,會侵犯到周圍正常的皮膚組織且有擴大現象,如同螃蟹的腳往外伸長的樣子。亞東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游彥辰表示,疤痕組織在傷口癒合後,會有半年至一年的疤痕成熟期,正常的成熟疤痕應是柔軟、顏色接近膚色或是比膚色淡、無特別凸起且無明顯搔癢或疼痛感,若疤痕凸起並伴有紅、癢、痛等疤痕增生現象,就有可能是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蟹足腫體質判斷根據健保資料庫數據分析,台灣蟹足腫年發生率約為0.15%,男女發生比率相當,以女性略多於男性,比例為 1.33。研究指出,蟹足腫常見於10~30歲、A型血、有色人種,與家族遺傳、體質及受傷部位有關,若父母有蟹足腫體質,其子女發生蟹足腫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大約5%~10%患者其家族有此病史。游彥辰表示,有蟹足腫體質者,傷口疤痕增生並不會立即出現,有時會事隔數週、數個月或數年才會發生,好發於前胸、腹部、肩膀、上背部、頭頸處、耳朵等皮膚張力較大的部位,若是蟹足腫體質者,可能長青春痘處、穿耳洞處、蚊子叮咬處甚至是打疫苗處都會發生疤痕增生。至於,要如何判斷蟹足腫體質?嘉義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葉亘耕說明,判斷蟹足腫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卡介苗注射處或是其他受過傷的部位,若沒有出現疤痕增生就可以初步排除掉蟹足腫體質。蟹足腫怎麼消除?5治療方式治療蟹足腫以改善痛癢、讓難以活動的關節提高活動度、改善外觀及減少疤痕體積為目標。目前消除蟹足腫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冷凍治療、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壓迫法,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謝忱希表示,蟹足腫手術及放射治療皆有健保給付,建議治療後搭配自費的矽膠貼片,有助於疤痕成熟。 蟹足腫治療方式 說明 藥物治療 適用範圍較小的蟹足腫,以注射類固醇和其他局部應用藥物,減來疤痕增生。 冷凍治療 用於範圍較小的蟹足腫,體積較大的蟹足腫不適用。以零下196度的液態氮,讓蟹足腫內的微血管被凍傷、壞死,使病灶萎縮,治療時會有刺痛感。 手術治療 大多在保守治療無效後才會進行手術切除,但手術治療會造成細胞損傷,所以可能會引起蟹足腫再次形成。 放射線治療 以高能量的電子射束,破壞異常生長的細胞並阻止疤痕組織生成的一種局部治療。單獨使用放射線治療對於體積較大的蟹足腫的效果有效,通常在手術後使用,以防止蟹足腫再次形成,術後24~48小時內接受放射線治療,可降低22%復發率。 壓迫法 線性或小型的蟹足腫,可考慮使用矽膠凝膠、矽膠貼片,利用壓迫降低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疤痕養分供給,有助減少膠原蛋白的合成,對傷口也有保濕和防曬的作用;手術後使用壓力墊或彈性繃,也可減少疤痕組織生成。 (表格參考資料:新北市仁愛醫院、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預防蟹足腫5要點想要預防蟹足腫形成,傷口照護相當重要。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李秉勳提醒,預防蟹足腫應保持傷口清潔和濕潤、避免過度拉扯傷口、正確使用疤痕治療產品以及避免陽光暴曬。以下整理預防蟹足腫5要點 : 保持傷口清潔和濕潤 :使用溫水和溫和清潔劑清洗傷口,並輕輕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以及使用膠帶、凝膠或膏狀產品等適合的傷口護理產品,以保持傷口適當濕潤。 避免過度拉扯和壓力 :避免過度拉扯傷口,或對傷口及周圍皮膚施加壓力,建議避免激烈或過度運動、提重物及穿著緊身衣物。 正確使用疤痕治療產品 : 適當使用除疤藥膏、矽膠貼、保濕霜等,建議使用前,先諮詢醫師。(推薦閱讀:不想留疤,「矽膠凝膠」vs.「矽膠貼片」哪個好?藥師:「除疤產品」迷思大解析) 避免陽光暴曬 : 陽光暴曬可能會使疤痕更明顯,並增加色素沉澱風險,建議傷口完全癒合前,應避免陽光直射、戴帽子或穿著寬鬆長袖長褲衣物讓傷口周圍的皮膚遠離紫外線 。 避免非必要手術:有蟹足腫體質者,應避免刺青、打耳洞、霧眉及割雙眼皮等醫美整型手術。Q1、蟹足腫不能吃什麼?預防疤痕增生的關鍵就是照護好傷口,建議在傷口未痊癒之前,應避免菸、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血管擴張,刺激疤痕組織增生。【延伸閱讀】蟹足腫醜疤癢 這樣做可避免復發受傷如何不留疤?擦傷、燙傷...5種傷口的照顧方式,除疤凝膠和凡士林哪個效果好?外科醫師一次解析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李秉勳醫師、長庚診所、新北市仁愛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亞東紀念醫院、彭賢禮皮膚科診所責任編輯:林勻熙核稿編輯:陳宛欣延伸閱讀: 3月星座運勢排行》天蠍有偏財運、牡羊投資「2產業」有收穫!12星座「財運、職場、戀愛運勢」前3名是... 肝受傷,低頭看手就知道!中醫師吳明珠教你:發現肝的求救訊號
-
2024-04-19 醫療.眼部
眼睛老化最大元兇紫外線!每天吃一顆「這個」護眼,「20-20-20」口訣讓眼睛放鬆
現代人上班緊盯電腦、下班滑手機,常感到眼睛周圍肌肉緊繃不適,小心乾眼症、老花眼、視力模糊等提早報到,甚至3C藍光傷眼導致白內障、黃斑部病變。台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于皓表示,如果用眼過度,眼睛容易出現乾澀、疲勞、搔癢及充滿血絲等症狀,建議每天可吃一顆蛋保護眼睛,可採「20-20-20」用眼法則適度休息放鬆。「20-20-20」法則讓眼睛休息放鬆林于皓說,平常就要注意眼睛的保養,美國眼科學會建議「20-20-20」用眼法則,也就是近距離使用眼睛20分鐘、休息20秒、視線看向20英尺(約6公尺)遠的地方。此法則的主要作用是挪動視線,避免近距離看東西過久,導致睫狀肌緊繃。如果辦公室的距離不足20英尺,建議可以轉頭看向最遠的地方或眺望窗外景色,一樣有護眼的效果。用眼過度除了感到不舒服,也會造成乾眼症。林于皓指出,專注緊盯螢幕、物品時,常會忘了眨眼,淚水分泌不足,眼球無法保持濕潤而易有異物感、痠痛、灼熱感,對外界刺激很敏感,因而乾眼症上身。此時可使用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舒緩症狀,但乾眼症依個人體質分「缺水型」與「缺油型」,也有患者屬於「缺水又缺油」,建議使用人工淚液前可諮詢醫師或藥師,不要憑感覺亂買。最佳護眼食物:雞蛋護眼飲食方面,林于皓說,葉黃素、玉米黃素是幫助眼睛抗氧化的重要營養來源,尤其「雞蛋」是最佳護眼食物,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維生素A、維生素B、卵磷脂、葉酸等營養素,建議每天吃一顆蛋護眼,CP值非常高。此外,可以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E的食物,維生素B可保護視神經、維生素E能改善眼睛的血液循環。近年「護眼燈具」成為生活必備品,林于皓分享「光線柔和」「反眩光」照明重點,建議一般亮度可挑選100-800 Lux(照度單位),需要畫圖、細緻手工的業務內容,可選擇1000 Lux。擺放時,以不要照到眼睛為原則,以避免光線直射對視力的傷害。紫外線是眼睛老化最大元兇紫外線是眼睛老化的最大元兇,林于皓強調,平常外出時一定要「戴太陽眼鏡」護眼,即使是陰天仍會有紫外線,若沒有做好眼睛防曬措施,會加速眼睛老化,增加發生白內障、紫外線角膜炎、黃斑部病變、視網膜病變等眼疾風險。5招護眼妙方1.遵循「20-20-20」法則,讓眼睛多休息。2.勿亂點市售人工淚液,可先諮詢醫師、藥師選購適合的產品。3.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E、葉黃素、玉米黃素的食物,如地瓜葉、菠菜、南瓜、胡蘿蔔、全榖類、堅果等。4.使用護眼燈具,降低對眼睛的負擔。5.配戴太陽眼鏡,防止紫外線的傷害。(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18 醫療.皮膚
傷口剛癒合勿拉扯減少疤痕擴大 3種治療方式可預防蟹足腫復發
當皮膚受傷時,傷口的深度和嚴重程度將決定是否形成疤痕,而疤痕可能帶來困擾,甚至伴隨搔癢和疼痛感。最常見局部色素沉著的表淺性疤痕,皮膚不會凹凸不平,其淡化暗沉的方法,包括防曬、果酸換膚、左型維生素C導入、維生素A酸藥膏、杜鵑花酸藥膏等;但若是紅色疤痕,如紅痘疤,可採行染料雷射治療。疤痕嚴重程度也受遺傳因素影響,有疤痕病史或家族史的人應在手術前進行術前評估。疤痕淡化通常需要綜合多種治療方式,每個疤痕的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治療的次數和時間會因疤痕的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傷口癒合後,可以使用美容膠帶協助減少皮膚張力,避免過度拉扯剛癒合的傷口,以降低疤痕變寬的機會。矽膠藥膏和矽膠貼片也是預防疤痕的有效幫手,矽膠有助於維持角質層的防護和保水度,促進膠原蛋白的正常生成和排列。對於輕微凹凸不平的疤痕,可考慮利用飛梭雷射或汽化式磨皮雷射治療,使疤痕漸趨平整。在傷口修復過程中,若纖維母細胞的反應過度,會形成凸起的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肥厚性疤痕常局限在原傷口位置,常見於上半身、肩膀和上肢的皮膚,這種疤痕會隨著時間逐漸改善,不太容易復發。相對地,蟹足腫則是疤痕超出原本傷口的大小,並在周圍形成手指狀的突起,擴展至其他皮膚區域,如耳朵和軀幹位置,常見於膚色較深的患者,蟹足腫不會隨時間改善,且容易復發。針對肥厚性疤痕和蟹足腫,目前有多種治療選項。1.局部病灶內注射類固醇,能軟化疤痕、減少疼痛和癢感。2.局部肉毒桿菌素注射,可治蟹足腫。3.嚴重蟹足腫可以手術切除結合低劑量放射線治療,抑制組織內過度活躍的纖維母細胞,減少蟹足腫復發。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5 焦點.元氣新聞
《瘋神無雙》山豬38歲猝逝!與2難纏疾病奮戰多年,曾「一個晚上斷氣19次」
《瘋神無雙》節目班底「山豬」驚傳猝逝,享年38歲。經紀人已發聲明證實,山豬因為感冒未癒,入院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最後無力回天。根據聯合報報導,山豬過去就有一些健康問題,包括他2012年就發現罹患紅斑性狼瘡,還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有在服藥。原本他一直覺得打呼很正常,但因為實在太大聲,檢查後才知道自己一個晚上竟會斷氣19次,情況相當嚴重。好友閃亮亮心痛受訪指出,山豬身體一直都不好,他也曾苦口婆心勸山豬要減肥,但他勸不聽,如今傳出憾事。以下為經紀人聲明全文:致親愛的媒體朋友們,山豬陳俊甫已於4/15上午約11點離世。親友表示上週感冒未癒,經入院診斷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不死的癌症」紅斑性狼瘡 僅能控制無法治癒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為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自我攻擊,身體健康的組織、器官都會成為目標,屬於全身性疾病。如果沒有妥善控制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可能會胡亂攻擊健康的組織。紅斑性狼瘡被外界稱為「不死的癌症」。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顧問醫師蔡文展指出,近年醫學進步,紅斑性狼瘡從過去的「發病5年內死亡率9成」演變為「發病10年內存活率9成」的疾病,成為長期的慢性病,只要妥善控制,患者都能正常生活。蔡文展表示,基因雖是罹病關鍵之一,但通常要加上環境因素的誘發,像紫外線及壓力等,而山豬這類男性的個案相對少見,大多數患者發病時都在「生育年齡」20至40歲左右,部分患者幼時就發病。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患者得特別小心細菌感染,疾病加上藥物控制,會讓患者免疫力降低,小感冒都可能演變成敗血性休克。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細菌,一般人輕微感染可能僅是拉肚子,但紅斑性狼瘡患者一旦被細菌感染,容易侵犯到「血液」,導致全身多重器官衰竭,因此,患者一旦發燒送醫,首要施打抗生素治療。蔡文展說,紅斑性狼瘡會導致患者免疫系統無差別攻擊自體器官,8成會攻擊腎臟,必須使用類固醇用來壓制免疫活動,會出現月亮臉、發胖等副作用,而類固醇是第一線用藥,呼籲患者得「按時吃藥」;夏天即將到來,則要注意防曬,不要日夜顛倒,減少生活壓力,避免誘發。蔡文展提醒,紅斑性狼瘡並非帶有基因就會發病,但民眾家中親戚若有自體免疫疾病,自己務必提高警覺,建議到醫院免疫風濕科檢驗,確認是否帶有自體抗體,並且注意日常生活,才能降低疾病對健康造成的威脅。》看詳細疾病百科/紅斑性狼瘡睡眠呼吸中止症 肥胖易讓呼吸道狹窄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睡眠時上呼吸道塌陷堵住呼吸道,使呼吸變淺且費力,嚴重恐造成患者吸不到空氣或窒息。多數患者因為肥胖引起呼吸道狹窄,其餘因素如下巴後縮、扁桃線缺陷、顱顏缺陷等,導致氣管狹小。根據臨床研究顯示,體重每上升10公斤,約增加2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率,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到8倍。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造成白天嗜睡,睡覺時缺氧,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記憶力衰退、夜尿、夢遊、性功能障礙、焦慮等。不少患者覺得打呼沒大礙,但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則應接受治療,若同時也是肥胖患者更應積極減肥。》看詳細疾病百科/睡眠呼吸中止症山豬生死豁達 身後事早交待親友根據聯合報報導,山豬看待生死非常豁達,先前也因病疾發生,身後事也早交待親友,他希望觀眾記得他帶來的歡樂,同時也希望媒體朋友能給家人多一些空間,讓家人能夠平靜圓滿。【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噓新聞
-
2024-04-13 醫聲.癌症防治
凱特王妃罹癌震驚各界,世界研究指出罹癌青壯年近30年增79%!了解什麼是預防性化療
英國凱特王妃2024年3月發布影片宣布罹癌,表示在先前腹部手術後的檢測發現癌症,醫療團隊建議進行「預防性化療」,她也正在該治療的早期階段,但並未進一步透露治療細節。尤其她年僅四十二歲,癌症患者雖大多為年長者,但近期研究發現,全球未滿50歲罹癌的病例,近30年來激增約八成。學者對此趨勢原因未有定論,從菸酒、肥胖到加工食品都有嫌疑。多留意身體警訊、及早篩檢為對抗青壯年罹癌的可行方式。凱特王妃治療團隊所指的預防性化療是指什麼?在癌症治療中扮演何種功能?未滿50歲癌症死亡數 增近28%法新社報導,英國醫學期刊「腫瘤學」去年刊登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1990年~2019年間,全球每年未滿50歲確診29種常見癌症任一種的患者總數,大增將近八成,原因無人能確定。這項全球性研究發現,1990年,全球不滿五十歲的癌症確診病例為182萬例,到了2019年增加到326萬例,增幅達79%。研究人員還預測在這個十年結束前,未滿五十歲的癌症新病例數還會再增加三成,經濟富裕國家將尤為顯著。青壯年罹癌人數增加,和全球人口增長有關。不過,過去半世紀各年齡罹癌者存活率已幾乎翻倍,但未滿五十歲癌症死者數在過去30年來卻仍增加近28%。英國伯明罕大學癌症學者西瓦庫瑪說,罹癌青壯年增加的趨勢可謂一種「流行病」。自從凱特王妃2024年一月歷經腹部手術、3月22日宣布罹癌後,西瓦庫瑪等醫師均發聲,指出在診間看到的青壯年癌症病患越來越多。乳癌最常見 消化道癌症受關注青壯年癌症患者中,乳癌最為常見,但研究人員特別憂心結腸癌、胰臟癌、肝癌、食道癌等消化道相關癌症。美國癌症學會指出,以未滿五十歲的美國男性癌逝者來說,結腸癌如今是頭號殺手,在女性癌逝者中也僅次於乳癌。參演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豹」的影星查維克博斯曼二○二○年就是因結腸癌病逝,年僅四十三歲。台灣常將發生在結腸、直腸的惡性腫瘤通稱大腸癌。針對青壯年癌症病例增加,西瓦庫瑪坦言尚未有證據能確定其原因,可能是多項因素綜合導致。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癌症流行病學教授柯爾曼說,潛在解釋有二:★其一,當前四十幾歲青壯年比上一輩更早暴露於菸、酒、肥胖等致癌因子。她指出,流行病式的肥胖問題直到1980年代才開始。西瓦庫瑪也認為,肥胖起碼是部分原因,但有些青壯年患者既非肥胖,也沒有遺傳具罹癌風險的基因。★其二,青壯年面臨與以往不同的問題,疑似禍首包括若干化學物、新藥物甚至塑膠微粒,但未獲證實。★也有人歸咎於高度加工食品,但亦無足夠資料佐證。★另有理論指向食物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群,但柯爾曼的研究雖顯示癌症會改變微生物群,卻難定論微生物群的改變會致癌。開設年輕癌症病患特別門診的伯明罕大學教授貝格斯說,青壯年罹癌數增加的原因不少,包括醫界越來越善於在早期發現癌症;年輕人對自身健康的覺察度也比上一輩敏銳,更願意在相關症狀剛出現時就尋求幫助。英國觀察家報引述貝格斯指出,其他因素還有部分癌症風險因子可能透過家族基因遺傳;隨著帶有癌症風險基因的人比以往壽命更長且能生育更多小孩,這類基因於是在人口中累加。年輕人罹癌 化療劑量耐受度高為了應對青壯年結腸直腸癌病患數增加,美國2021年將建議篩檢年齡下修到45歲。好消息是,年輕罹癌者對化療劑量的耐受度比年長患者高,可用更強效治療方式。英國華威大學醫學教授楊恩說,較年輕罹癌者存活率一般較高;像凱特這樣手術中意外發現癌症,多半是還沒有明顯症狀的早期癌症,化療更有效。學者希望凱特的經驗能提醒民眾,一旦察覺任何身體異狀就應諮詢醫師。西瓦庫瑪說,人們對自己身體狀況多半有自知之明,「如果你真的覺得哪裡不對勁,不要拖延,就去做檢查」。預防性化療不等於預防癌症澳洲非營利媒體網站「對話」解釋,預防性化療不等於預防癌症。在癌症治療上,「預防」指涉在癌症移除後,透過化療來防止癌症復發。要真正預防癌症,專家建議可就飲食、運動、防曬等方面的生活型態進行調整。另外,一種荷爾蒙療法藥物「泰莫西芬」可用來降低部分乳癌高風險患者罹癌風險,阿斯匹靈則可以用於腸癌等癌症的高風險患者。放射線治療 局部移除癌細胞癌症發生後,如果癌細胞限於身體局部,而未發現轉移到遠處部位的證據,手術、放射治療等局部治療能移除所有癌細胞。但如果癌症已擴散到身體各處才診斷出來,醫師會使用化療(抗癌藥物)、荷爾蒙或免疫治療等療法,循環至身體各處發揮作用。化療也可在手術或放射治療前後使用,來防止原發癌復發。雖然手術可能已治好癌症,但部分案例中,難以偵測的微小細胞可能已擴散至血管,被帶到體內遠處的部位,這將導致癌症在數個月或數年後復發。在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比較只接受手術的癌症患者以及手術後再接受追加化療的患者,發現後續化療能防止癌症復發,延長患者壽命。化療副作用 造血功能暫受損許多化療藥物是透過擾亂癌細胞中心的遺傳物質DNA來阻止其分裂;為了增加效果,在身體不同部位生效的多種藥物會混合使用。不過化療不只針對癌細胞作用,也會殺死分裂中的正常細胞,但由於癌症病灶裡分裂中細胞的占比較高,每次化療殺死的癌細胞比率會高於正常細胞。化療通常每隔3-4周進行一次,正常細胞可在間隔時間恢復。化療副作用通常可逆轉,且常發生在細胞汰換率較高的部位。例如血細胞的製造會暫時被打亂;如果白血球數量低,感染風險會增加。化療用的特定藥物也可能導致手腳麻木等。預防性化療是在局部手術後,沒有癌症殘留的證據後開始實施,因此患者通常可在化療結束後數周內恢復正常活動。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12 養生.聰明飲食
膠原蛋白是什麼?該補充膠原蛋白嗎?營養師提醒搭配「1物」一起吃更有效
膠原蛋白是人體內含量最高的蛋白質,佔體內總蛋白量的25%以上,並且廣泛分布在身體各處,像是皮膚、軟骨、韌帶、肌腱、眼角膜、血管壁和內臟器官等地方都有它的蹤跡。膠原蛋白的-組成及構造它是種纖維狀的含醣蛋白,基本構造為3條多肽鏈纏繞成的三股螺旋蛋白分子,其中每條多肽鏈約含1000個胺基酸,裡面主要的胺基酸有甘胺酸(Glycine)、脯胺酸(Proline)、羥脯胺酸( Hydroxyproline)及羥離胺酸(Hydroxylysine)。這些膠原蛋白分子會再連接成更大的結構,來發揮它的功能。膠原蛋白纖維目前已發現的膠原蛋白至少分為28型,不同類型的膠原蛋白,在構造和功能上也會不同。其中比較常被討論的是第一型與第二型。第一型膠原蛋白是體內含量最多的類型,也是皮膚裡主要的膠原蛋白,第二型膠原蛋白則常見於軟骨中。生理功能不同類型的膠原蛋白可以提供不同的生理功能,讓我們舉幾個例子作描述:它是細胞間質的重要成分,細胞間質是細胞與細胞間的空隙,分為纖維基質和流體基質兩大部分,而膠原蛋白是纖維基質的一員,可以作為細胞粘附蛋白(Cell Adhesion Proteins),將細胞連接起來,也可以提供結構及支撐的功能。在皮膚中可以支撐皮膚細胞,讓表面不塌陷,也可以和彈性纖維一起維持皮膚彈性。主要存在於結締組織中,具有支撐及保護內臟的功能。在器官裡有個構造叫基底膜,它是結締組織的一部分,通常位於體腔或器官表面(在上皮組織的下一層),這個構造可以用來將上皮組織固定在結締組織上,也可以做為機械屏障,保護器官,而膠原蛋白就是基底膜的組成物質之一。皮膚組織分層膠原蛋白纖維的機械性質可以提供組織所需要的張力和強度,抵抗外來壓力。這些特性讓韌帶、肌腱在伸張的時候不易斷裂,使血管壁具有彈性,也幫助軟骨承受身體壓力。具有幫助傷口癒合與組織修復的功能,協助凝血等作用。能透過受體執行調節細胞生長、分化、遷移之功能。膠原蛋白的補充 由上述的內容我們大致了解膠原蛋白在人體中扮演的功能及角色。不過隨著年紀增長,受外在破壞因子及內在代謝因素影響,使膠原蛋白因合成趨緩、分子變得破碎且分解的速度提高而逐漸流失,接著影響部分生理功能並反應在外表上。因此,為了保留更多體內的膠原蛋白,有人會好奇是否該使用膠原蛋白補充品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可以先來討論膠原蛋白的合成。蛋白質是由許多胺基酸所組成的,而胺基酸又有分必須胺基酸跟非必須胺基酸,其中必須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不斷透過飲食補充才能滿足身體需要,非必須胺基酸為可以由人體自行合成的胺基酸。構成膠原蛋白的3個主要胺基酸(甘胺酸、脯胺酸和羥脯胺酸)皆為非必須胺基酸,也就是說如果能均衡飲食,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許就能獲得足夠的原料來合成膠原蛋白!那為什麼要補充膠原蛋白呢?是為了直接提供身體合成膠原蛋白所需的原料,提升合成機率!透過飲食吃下的膠原蛋白,實際上並不是直接轉變成我們體內的膠原蛋白,它會先經由消化道分解,再以小分子胜肽(二胜肽、三胜肽等)或胺基酸的形式吸收進入體內,接著這些分子會循環到身體各處,有可能到皮膚或軟骨等處合成膠原蛋白(由纖維母細胞合成),也可能到體內各地修補受損組織,或作為合成其他物質的原料。其中,膠原蛋白小分子二胜肽Pro-Hyp(PO)具有刺激纖維母細胞表現的作用,可以促進玻尿酸合成。因此,吃膠原蛋白除了提供身體充足的合成原料、還能刺激纖維母細胞表現,這時候吃進來的「膠原蛋白分子大小」就是一大重點。除了補充膠原蛋白,透過一些生活及飲食習慣的調整,也可以減緩膠原蛋白的損失,如:作息規律改善新陳代謝、做好防曬降低紫外線威脅等;在飲食上可以選擇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穀胱甘肽、維生素C、維生素E及β-胡蘿蔔素等),保護膠原蛋白不被破壞。其中,維生素C還具有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的功能。膠原蛋白合成的關鍵 – 維生素C維生素C參與合成膠原蛋白的關鍵步驟,是離胺酸羥化成羥離胺酸反應的重要輔酶,要是體內維生素C不夠,降低反應進行的話,就會影響到膠原蛋白的合成。因此,希望膠原蛋白可以順利生成的話,適量補充維生素C顯得格外重要喔!即使人體可自行合成膠原蛋白,但會受到年齡、體質及環境影響,導致透過一般飲食獲得膠原蛋白的速度,也許比不上它流失的速度,所以直接補充膠原蛋白也是選擇之一,但考量個人體質、補充的膠原蛋白品質等各種因素影響,產生的效果因人而異,因此要不要額外補充膠原蛋白,可以依照個人需求,仔細評估後再決定。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1 焦點.健康你我他
擔心掉髮你用哪招?/拉長染髮間隔期 出門必戴帽防曬
小時候長髮及腰,走起路來粗黑雙辮甩呀甩的,羨煞鄰居理髮阿姨。時光飛逝,曾幾何時綁好頭髮,還要設法將劉海往上梳,蓋住額頭上方髮量較稀疏的頭皮,洗完頭梳下來一大把頭髮,令人怵目驚心。為了護髮,選用無矽靈成分、有養髮、健髮作用的洗髮乳,搓出泡沫後輕輕按摩頭皮,取代用力抓撓的洗頭方式。吹乾頭髮梳理時,握住髮尾上方,再梳開打結處,減少扯落頭髮及發生斷髮,頭髮也不綁過緊,使用適當鬆緊的髮圈。雖說愛美是人的天性,染髮讓人年輕,但也要拉長染髮間隔期,減少化學藥劑刺激。出門必戴帽防曬,保護頭皮還可遮醜,一兼二顧。做足外在改善措施外,還買了黑芝麻粉與奶粉一起沖泡當早餐飲品。黑芝麻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等營養物質,可養護頭髮,防止落髮與白髮,還含有維生素E,能滋潤頭髮、防止頭髮乾燥、脆化,維持髮絲的強韌及光澤,均衡飲食也很重要,多攝取鐵、鎂、鋅礦物質和蛋白質,對頭髮的生長很重要。每日更以指腹畫圓方式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紓壓之餘,有益於頭髮生長。「霸王別姬」有句經典台詞:「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想要頂上風光,自然也要多下功夫,對於年過半百的我來說,一頭飄逸的秀髮,不是憑空而來的。
-
2024-03-26 醫療.皮膚
防曬抗老來自「這2個光」!皮膚科醫師透露最佳防曬法
要對抗皮膚的衰老,做好日常的肌膚保養相當重要,但絕對不是做愈多醫美愈好,其實做好「防曬」就可以保護皮膚抵抗老化。皮膚科醫師表示,紫外線當中含有「2種短波」,分別對皮膚的真皮層、表皮層作用,若沒有做好防曬就會引發一連串的連續反應,加速皮膚衰老,因此做好防曬相當重要。防曬主要防止紫外線當中的UVA、UVB防曬其實相當重要,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防曬主要是防止「紫外線」當中的UVA、UVB兩個短波直接對皮膚作用。紫外線照到皮膚後會產生自由基,相對於皮膚的毒素,會使皮膚老化、氧化,甚至會釋放細胞激素等發炎因子,讓皮膚產生發炎問題。「UVA、UVB對皮膚會產生一連串連續反應。」趙昭明說,UVA會對皮膚真皮層作用,讓膠原蛋白流失,老化更加快速;而UVB則是影響表皮層,兩者聯合作用會產生黑斑、皺紋、細紋、深層紋等等,長期影響更可能導致皮膚癌問題,因此日常防護一定要做好防曬。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比較而防曬方式多元,不僅有物理性防曬還有化學性防曬,一般民眾該如何認識這些產品?趙昭明表示,物理性防曬分兩種,第一是外層防護的戴帽子、撐傘、太陽眼鏡、防曬衣等等,但防曬乳產品也有物理性防曬,通常這類產品會加入氧化鋅、氧化鈦,氧化鐵、二氧化鈦等等成分,可以主要是抗長波,如UVA。趙昭明說,化學性防曬乳則優勢在於不黏膩、容易塗抹全身,因此現在大多數的產品都是化學、物理防曬混和在同一隻防曬乳當中,由於物理性比較油膩,延展性不佳,容易導致毛孔阻塞、產生豆豆,因此兩者合併的產品,比較不會有致痘性、致過敏性。而最好的防曬就是「2種物理加上1種化學」全副武裝,且不要在室外待太久,尤其天氣越來越炎熱,儘量在出門前15分鐘擦完防曬,讓產品作用在皮膚上,才能做好萬全的防曬、抗老工作。日常皮膚保養3步驟至於日常的皮膚保養,趙昭明建議,不分男女都要做好皮膚保養最基本的「3步驟」清潔、保濕、防曬,若想要加強可以在基礎上再加乳液,加強保濕效果。(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24 醫療.皮膚
皮膚科醫師真心話:外擦保養品難抗皺、抗老 精華液或乳液可替代化妝水
自從新冠疫情過去、口罩令鬆綁,不少民眾不再「化半妝」上班,皮膚保養顯得格外重要。馬偕皮膚科資深主治醫師王研人分享自己的保養心得,她絕對不使用「磨砂膏」,且避免過度醫美雷射,把基礎保養做好,其實皮膚就能夠「抗老」,但首要了解自己的肌膚類型,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保養方式。洗臉次數因人而異,以洗後「清爽不緊繃」為原則。「保養品愈簡單愈好。」王研人表示,她自己的保養步驟,通常是早上洗臉後,薄擦一層精華液,再擦防曬。通常一天洗兩次臉,但台灣夏天氣候炎熱,下午可能就容易出油,有時也會再洗一次,但一天要洗幾次臉,還是得看個人膚質,只要覺得出油就可以清潔,但洗臉後以「清爽不緊繃」為原則。保養品選擇上,王研人表示,她從不擦「化妝水」,雖然皮膚表皮濕潤,可以增加吸收,但只要洗完臉後馬上擦精華液或乳液,就可以達到一樣的功效。她購買保養品時,也會注意「只買成分經過大規模臨床試驗」的產品,安全性、有效性經過驗證。她特別提醒民眾,若為網紅或明星代言、過度誇大療效的產品,務必要小心,身為皮膚科醫師的她都不會購買。早晨化學性防曬+物理性防曬,中午補擦兩頰。身為皮膚科醫師,王研人也有「絕對不會做的3件事」:1.絕對不會沒擦防曬就出門:防曬永遠是抗老最重要的一步,她的習慣是起床洗臉、保濕之後,就先擦一層化學性防曬,吃完早餐,會再擦物理性防曬,中午再補擦兩頰的防曬。2.絕對不用磨砂膏。對待臉部皮膚永遠要輕柔,如果要減少粉刺,偶而會用酸類的藥膏(如杜鵑花酸)。3.絕不過度做醫美雷射:絕對不過度密集的接受治療(尤其是雷射),偏好保養型的治療。夏季、偏油膚選精華液,冬天、偏乾膚用乳液。市售保養品時常以「抗皺、抗老」作為宣傳,王研人說,肌膚外擦的保養品,通常難以達到抗老、抗皺的功效,而乳液主要的目的,在於維持皮膚保濕平衡。她建議,精華液與乳液擇一使用即可,夏季或是偏油膚的民眾,可選擇精華液,而冬天或是偏乾膚的人,則可使用乳液。標榜天然、草本,未必適合你的敏感肌。王研人提醒,「敏感肌」或「痘肌」選購保養品需特別注意:敏感肌容易泛紅過敏的膚質,敏感肌除了先天性,也有很多人是因為過度治療,而造成後天的敏感肌。可選擇敏感肌適用的保養品牌,但必須注意的是,並非標榜天然、草本就不會過敏,像燕麥、金盞花等成分,還是有人會過敏。痘肌痘痘的生成與本身膚質、飲食、吸菸相關聯,例如父母是痘肌,或是常食用含奶製品,尤其是鮮奶、鮮奶茶、含奶咖啡、精製糖類食物,都會導致痘痘發炎。痘痘應該要先經皮科醫師治療,保養品只是輔助。如果跳過藥物治療,只使用杏仁酸或其他成分的保養品,可能導致效果不佳。要注意的是,痘肌仍需要做好防曬,但應避免過度油膩的「物理性防曬」。王研人表示,因為她本身也是痘肌,平均兩天會擦一次杜鵑花酸。王研人醫師小檔案.現職: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資深主治醫師.經歷: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皮膚醫學會會員.給患者的一句話::絕對不是做越多治療皮膚越好,相信專業的皮膚科醫師,而不是相信廣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4 醫療.皮膚
皮膚科醫師籲勿幫頭皮去角質 也別用熱水清洗臉部超過這時間
幫頭皮去角質是過度清潔,會讓乾癢、乾澀更嚴重。為了解決頭皮屑困擾,有人會使用市售頭皮去角質產品,從海鹽磨砂膏到角質淨化液等產品形式多樣。然而,國泰醫院皮膚科醫師羅陽表示,頭皮去角質會讓角質層被破壞,短期可能會覺得清爽很多,但長期下來讓角質層含水量下降,反而更容易讓頭皮脫屑,不管頭皮是否發炎,都不建議去角質。三種族群最容易掉頭皮屑,分別為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患者。羅陽指出,這些族群因為頭皮發炎,容易出現頭皮屑變多狀況,一般人的角質以28天為一個代謝周期,但是頭皮發炎會加速代謝速度,因此讓掉屑問題嚴重。然而,做頭皮去角質反而是過度清潔,讓頭皮乾癢、乾澀等問題變得更嚴重。不少人去髮廊,店家會推薦做頭皮去角質,羅陽說,雖然短時間可能會比較清爽,但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要解決皮屑問題,應該回到疾病本身,否則掉屑只會越來越嚴重。他建議,民眾洗頭頻率應該一至兩天一次,一天洗太多次會傷害頭皮,多天才洗一次又過於油膩,也對皮膚不好。熱水容易洗掉油脂,但也會破壞皮脂腺。一般認為熱水清潔比較容易洗乾淨,羅陽表示,雖然熱水確實較容易沖掉油汙,但是也會破壞皮脂腺,尤其是年長者皮脂腺分泌會退化,長期用熱水洗臉,反而產生類似缺脂性皮膚炎狀況,皮膚變得敏感,容易乾燥、緊繃,甚至出現類似酒糟性皮膚炎血管擴張的狀況。一天建議洗臉一至兩次最適當,羅陽說,洗臉應該先把臉打濕,用洗面乳塗抹在臉上約10至30秒,再用溫冷水沖掉,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分鐘。他提醒,國人大多數是混合性肌膚,如果使用一些針對油性肌的含酸類洗面乳,反而讓臉頰、下頷等處更容易乾燥,應該用中性或弱酸性洗面乳比較合適。如果想加強清洗T字部位的油膩,可以在T字部位使用不同產品,或是搭配吸油面紙等。防曬兩小時補擦一次,塗抹均勻,並依當天活動選適合的防曬乳。最後,羅陽表示,防曬一定要確實執行,一般每兩個小時要補擦一次,上班前、運動前等接觸紫外線前5至10分鐘要塗抹防曬。防曬不是有擦就好,必須要擦得均勻,而且要定時補擦,並且根據當日預計進行的活動,挑選適合的防曬產品。羅陽說,大量流汗、潛水等活動應該1至1.5個小時補擦一次,並且防曬係數需要SPF50以上較為足夠,特別是潛水因為在水中,很多民眾不知紫外線會穿透,因此忽略防曬。有些民眾雖然有擦防曬,但一整天只擦一次,或是只有擦臉,忘記擦到脖子、手臂等處,也是會曬傷。沒有確實執行防曬的傷害,從皮膚變黑、脫皮到起水泡都有。羅陽說,不同部位的皮膚耐受性不同,像手臂比較常接觸太陽,可能較不容易曬傷,但一旦曬傷脫皮、起水泡,可能會演變成大面積發炎,類似像燒傷一樣損失大量皮膚,會有感染風險。羅陽提醒,曬傷如果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必須就醫。他說,很多人會使用蘆薈、牙膏等塗抹在患處,希望舒緩不適,就怕反而變成接觸性皮膚炎,建議還是就醫解決問題。簡單測試,找出自己是哪種膚質。羅陽建議,民眾可以自己測試皮膚是油性、乾性還是混和性,來選擇合適產品,「睡覺前洗臉,並且臉上不擦任何保養品,隔天早上觀察臉部狀況。」混合肌膚:如果T字部位油膩、其他部位乾燥,屬於混合肌膚。油性肌膚:T字部位以外也油膩的,為油性肌膚。乾性肌膚:整個臉都乾燥的,則是乾性肌膚。羅陽說,保養最重要是看個人膚況。以敏感肌膚的酒糟性皮膚患者來說,保養品要盡量單純,可以在洗完臉微濕的狀態擦乳液,加上容易受到「熱」影響,也要做好防曬。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則是需要頻繁擦乳液,一有空就要擦,讓角質層保持水分,其他保養品使用盡量單純,避免二合一等功效產品,同時清潔一定要做好,卸妝一定要確實。羅陽醫師小檔案.現職: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想要擁有好膚質,努力保養才會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4 醫療.皮膚
皮膚保養真的不需花大錢 醫教保養三部曲讓肌膚保持最佳狀態
很多皮膚科醫師的皮膚白皙透亮有光澤,完美膚質就是病人的最佳範本。對於皮膚保養,皮膚科醫師有什麼祕訣?有哪些是他們絕不會對自己皮膚做的行為?元氣周報邀請四位不同世代的皮膚科醫師,分享自己日常保養的原則。身為資深中生代的皮膚科專科男醫師,邱品齊倡導「單純、實在、安全」的皮膚保養與醫美原則,這在目前市場上常以行銷廣告為導向的美容醫學環境中,顯得有點特立獨行。在他診所備有各種皮膚疾病治療的原廠口服與外用藥物,另引進最新生物製劑以及新型免疫調節JAK抑制劑;至於醫美部分,還是以治療型的醫美處理為主,例如,化學換膚、脈衝光、染料雷射、除斑雷射、二氧化碳飛梭雷射、光動力、高濃度血小板注射以及肉毒桿菌素真皮注射等,均屬於輔助皮膚疾病的治療。邱品齊認為,「先療膚,再養膚,最後才是美膚」,這很重要,順序對了,一步步完成,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臉部保養愈單純愈好,外出防曬一定戴帽、穿長袖。談及皮膚基本保養方法,邱品齊強調,臉部保養愈簡單愈單純愈好,理性選擇適合自己膚質膚況的產品。因為他皮膚偏中性,平常也不會上妝,早晚洗臉清潔就好;冬天乾燥時,就會加點保濕乳液乳霜,或是局部使用凡士林油膏;夏天氣候潮溼悶熱,只要皮膚不會乾燥,擦點水性保濕產品就已經很夠。不過,他很重視防曬,外出時,一定會戴帽子、撐傘或穿著長袖衣服,先做好物理性遮蔽;如長時間在戶外運動或旅行時,就會塗抹足量且有實效的防曬產品,並定時補擦。清潔、保濕、防曬基本功,選保養品看性價比和安全性。邱品齊強調,做好皮膚基本保養三部曲「清潔、保濕與防曬」,就是讓肌膚能保持最佳狀態的重要功課。如能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飲食均衡、多喝水、充足睡眠,加上養成運動習慣、不抽菸、不熬夜,看起來就會比同年齡者還要年輕。對於選擇保養品,邱品齊自有一套理論,講求性價比以及安全性。使用前會先深入分析了解各款保養品成分,並尋找成分單純、配方溫和以及價格合理的產品。他認為,如想做好基本保養,不少知名開架或藥妝品牌產品就相當夠用,一瓶幾百元的洗面乳、防曬乳或保濕乳,其效果不見得比幾千元的產品來得差。想要保持年輕,就需重視皮膚保養,但需尋找適合自己膚質膚況的產品,並減低使用時的相關風險。邱品齊強調,基本皮膚保養真的不需要花大錢,清潔、保濕與防曬品,各選一、兩款,就足夠一年四季使用了。別信誇大保養品,化妝水、磨砂膏、隔離霜沒必要。邱品齊表示,多數消費者會被保養品廣告、代言、誇大療效、神奇宣稱、特價或促銷所吸引,但只要花點時間思考,就可以發現很多內容其實是誇大不實、似是而非。而各種名人、藝人、網紅廣告代言的置入性行銷,也常常不可信。如果產品「成分標示不清楚」、「廣告誇大不實」、「產品來歷無法確認」與「價格過度昂貴浮誇」,邱品齊是絕對不會購買的。此外,化妝水、磨砂去角質、隔離霜與前導液等產品,使用意義並不大。邱品齊說,如想保濕,化妝水效力太弱、太短暫;以磨砂去角質,常傷及皮膚障蔽功能;使用防曬品會比隔離霜來得有意義;至於所謂的前導液,還不清楚其實質效益,「用該用的、省該省的,皮膚保養可以簡單方便又沒有壓力。」過度醫美不自然,先試基本款就好。關於醫美治療,邱品齊建議先從基本款做起就可以,例如,化學換膚、脈衝光以及肉毒桿菌素注射。至於價格較高的音波、電波、雷射、各種注射填充劑以及整形手術,則需要多思考、多了解其性價比以及相關風險後再施作。邱品齊表示,許多民眾過度醫美,以致出現過尖下巴、過大蘋果肌,臉型怪異,表情不自然,甚至產生非預期疤痕、反黑、泛紅、結節、栓塞、腫脹、發炎、色素脫失等後遺症。「多點理性思考與判斷,才能讓皮膚更健康。」邱品齊指出,近幾年門診發現,不少敏感性膚質、痘痘、玫瑰斑、皮膚炎、過敏與蕁麻疹等個案,均與過度使用化妝保養品,及不當醫美療程有關,民眾務必提高警覺。邱品齊醫師小檔案.現職:美之道皮膚科診所院長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TARS)理事長.經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美容醫學中心主任.給患者的一句話::幸福美肌、共善美膚。.粉專: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大公開.部落格: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學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4 醫療.皮膚
每天洗幾次臉對臉部肌膚最好?皮膚科醫師絕不會做的3大傷皮膚NG行為
皮膚乾淨透亮、無細紋,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專門解決皮膚疑難雜症的皮膚科醫師,如何保養自身的皮膚?長庚診所副院長胡倩婷說,她的保養守則為保濕、防曬,自詡為「皮膚界的神農氏」,有任何新的保養品或是新的醫美項目都會親自嘗試,試驗後好用才敢推薦給患者,而皮膚保養的最高守則為「保濕」。長期曝曬肌膚老化,過度洗臉破壞角質。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皮膚狀態不佳的狀況。胡倩婷說,台灣的皮膚科診所林立,但很多民眾出現皮膚問題,多是先上網爬資料,找保養品改善皮膚問題,而不是先就醫。她提醒,特別是皮膚過敏患者,如果沒先找出導致皮膚過敏的原因,自行嘗試反而讓皮膚過敏愈來愈嚴重,就醫時,往往得使用口服藥物才能改善。身為皮膚科醫師,絕對不會做的三大傷皮膚NG行為是:「不防曬、過度洗臉、使用含酒精的保養品。」胡倩婷說,防曬應該是所有皮膚科醫師一定會做的事情,紫外線傷害皮膚證據確鑿,長期曝曬也可能會導致皮膚疾病發生,她只要外出,一定擦三層防曬。胡倩婷現在每天只洗一次臉,她強調臉部清潔千萬不要過度,特別是年紀愈長,保護皮膚的油脂會逐漸變少,應該更避免過度清洗。另外,肌膚保養最重保濕,如果使用含有酒精的保養品,會帶走皮膚的水分,讓皮膚變得乾燥,也因為酒精的滲透力強,容易傷害皮膚角質層,讓整體肌膚失去平衡。出門前的保養、防曬步驟胡倩婷分享每天外出的防曬上妝與保養步驟:步驟1:先使用化妝水,用手輕拍,讓化妝水吸收且乾燥後,進入第2個步驟。步驟2:上一層功能性的保養品,如抗皺、美白,等待吸收後,再上一層滋潤的保濕保養品,完成妝前的保濕肌底。步驟3:先上一層防曬係數50+的防曬乳,等待乾燥後,再上第二道防曬霜,這兩道防曬都是使用「無顏色」的防曬產品,最後再上防曬係數同為50+的隔離霜。步驟4:撲上具有定妝效果的蜜粉,蜜粉也選擇有防曬效果的產品。幾道手續完成後,一整天都不需要擔心脫妝,她平時都在室內上班,也無需再補防曬。回家後的卸妝保養步驟返家後,胡倩婷會立刻清洗臉部,再進行保養:步驟1:卸妝洗臉→先用油性卸妝油清理眼妝,再用溫和的手工肥皂洗臉。胡倩婷說,坊間的手工肥皂品質不一,建議要選用洗完後臉部感覺舒服,不會脫屑或乾澀的產品,目前使用的手工肥皂含牛奶,是她現階段使用後,認為對臉部最為清爽的產品。步驟2:敷面膜→洗完臉後,會在洗澡時,使用火山泥面膜,趁著洗澡的熱氣,增加臉部吸收面膜礦物質的機率。敷面膜的次數為每二到三天一次。步驟3:保養→敷完面膜後,使用噴的化妝水,讓臉部的皮膚安定。而睡覺時,因為會開冷氣或是暖氣,空氣相對乾燥,會先擦拭功能性保養品,如抗皺、美白的產品,等待乾燥後,再採取「厚敷」的方式敷上乳霜。胡倩婷說,因為在暖氣房皮膚偏乾,她才採取厚敷乳霜,一般民眾建議使用清爽的乳液即可。乳霜對她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負擔,隔天不會特別用洗面乳清洗,頂多用清水擦拭。她強調,臉不要用洗面乳等洗潔劑一直洗,會增加肌膚的負擔。醫美不能當保養,皮膚狀況差才需補強。胡倩婷表示,每一個人保養的方式都不同,除了塗抹保養品,讓肌膚維持保濕狀態,她每天早上把5顆柳丁榨成汁,攝取足量的維生素C,讓肌膚狀態保持健康。同時也會攝取維生素B7,有利於頭髮及指甲的生長;另外,皮膚很需要微量元素「鋅」,同樣能讓皮膚狀態變得更健康。因熬夜、加班、壓力等,每個人偶爾會出現肌膚狀態不穩的情況,胡倩婷表示,此時醫美就是很好的工具。她認為,醫美不該像「做臉」一樣有固定療程,而是皮膚狀態出現問題時再去做,不建議用「保養」的概念,每二到三個月就做一次,反而有過度治療的疑慮。她也是採取同樣的方式在做醫美,比較常做的項目為脈衝光,皮膚狀態變差時,會請同事幫她打。至於其他項目,則是因為要幫患者施打,她把自己當白老鼠嘗試,使用過後若有效果,才會推薦給患者。胡倩婷醫師小檔案.現職:長庚診所副院長長庚醫院皮膚科系副教授.經歷: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長庚科技大學部定副教授、SNQ國家品質標章化妝品類評審委員.給患者的一句話::皮膚出狀況別病急亂投醫,應先找皮膚專科醫師診斷,別誤信高價保養品或民間療法.粉專: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1 醫療.皮膚
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燥脫屑...春天常見皮膚疾病!做好7招維護肌膚健康
「春天後母心」,氣候在夏季的悶熱和冬天的寒冷之間不斷轉換,皮膚難以即時調節,易導致皮膚變得敏感不適、乾燥脫屑,引發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等問題。亞東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葉千豪提醒,這段期間應多留意皮膚變化,不妨透過護膚七招保持健康生活作息並細心呵護皮膚,根據個人膚質採取適當的保濕和護理措施,有助於維護健康的肌膚狀態。必要時,可就醫治療改善。濕疹是春天常見皮膚病濕疹是常見的皮膚病,會出現皮膚發紅、發癢、腫脹和乾燥,可能伴隨紅疹、水泡、皮屑或裂紋等症狀。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生活工作壓力等,常是導致濕疹發生的原因之一。氣候的改變、日光曝曬、化妝品、接觸金屬、植物花卉等,都可能觸發濕疹發作,皮膚容易感到搔癢與不適。葉千豪說,在春天常因皮膚油脂分泌系統未能即時調整,容易使皮膚變得過乾而出現脫屑現象,甚至出現皮膚紅、腫、癢、水泡等濕疹症狀,不僅影響外觀也影響了生活品質。很多人在皮膚癢時,會反覆摳抓,則可能讓濕疹惡化,並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嚴重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對於濕疹的治療,葉千豪指出,可使用局部外用藥物治療,加強濕疹病灶防護和保濕、避免刺激因素及過度清潔,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口服抗過敏藥物。毛毛蟲皮膚炎春日百花盛開,適合全家出遊踏青的好時機。在樹木陰影下,時常能夠發現毛毛蟲留下的絲線,這些看似無害的絲線背後可能隱藏著不良的影響。葉千豪說,一旦接觸到這些絲線,就可能引發皮膚紅腫、癢等皮膚炎,甚至可能形成水泡或結節等問題。有時候會嚴重到影響到工作和睡眠。春天7招維護肌膚健康1.適度保濕及選擇合適的護膚品:建議使用輕薄且保濕效果好的乳液或面霜,能夠平衡微生物菌落、修復皮膚屏障並舒緩肌膚不適感。多補充足夠的水分,特別是在早晚溫差較大時,以維持皮膚的水潤度和健康狀態。2.溫和清潔:使用溫和的潔面產品,避免使用過於刺激的洗面乳與去角質產品,以免引起肌膚過敏或乾燥。3.防曬:使用含有適量防曬成分的產品,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4.調整飲食:多攝取水分、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有助於促進皮膚健康。5.維持良好作息: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生活作息,有助於維護皮膚的健康狀態。6.留意皮膚變化:定期檢查皮膚,留意是否有異常變化,如紅腫、搔癢、乾燥等,及時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7.尋求專業幫助:如果皮膚問題持續或惡化,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專業建議,並按照醫師的建議進行治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0 醫療.皮膚
年輕人也會長老人斑!若出現一症狀恐為惡性腫瘤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如何去除斑點
隨著年歲增長,不知不覺中總是會發現身上多了一些歲月在外貌上留下的痕跡,「老人斑」便是這其中很常見的皮膚狀況之一。大家耳熟能詳常聽到的「老人斑」究竟是不是斑呢?其實這個名稱常常讓人對它有所誤解,因為「老人斑」並不是年紀大的人才會有、在醫學上的分類也和曬斑、雀斑等色素性疾患不同。「老人斑」正式名稱「脂漏性角化」大眾常說的「老人斑」其實只是俗稱,在醫學上正式的名稱為「脂漏性角化」,但這個名稱也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因為其實它跟皮脂腺沒有關係、也不會只分布於脂漏性的區域(像是頭頸部、胸部及上背部);事實上,在醫學分類上老人斑被視為一種表皮角質層良性的局部增生,是屬於一種皮膚角化的疾患,所以脂漏性角化與「痣」或「斑」在本質上就有所不同,痣或斑指的是皮膚中黑色素細胞增生或有黑色素沉澱於表皮或真皮層,故兩者的治療方式也不全然相同。脂漏性角化是常見的皮膚問題在60歲以上的人幾乎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甚至有些人在中年時期,有時也會在20-30歲時就會發現開始有老人斑的出現,而且通常數量上會慢慢地隨著時間越來越多。老人斑在男女發生的比例差不多,並不會只侷限在曾經經太陽曝曬的皮膚處,身體各個地方都有可能會生長。脂漏性角化在外觀型態上有許多不同的樣貌,顏色從白色、粉紅色、膚色、淺棕色、深棕色到黑色都有可能(圖一),若是合併有摳抓或發炎,病灶本身或其周圍皮膚顏色就會偏紅,較常見的外觀是呈現一顆顆疣狀突起的病灶,但也可能是一片平坦的斑塊樣子,甚至是結節樣;大小從小小的像是痘痘一樣或到超過2-3公分的斑塊狀大小都可以稱之。若是有合併其他皮膚疾病像是病毒疣、曬斑等等,它的樣貌又會更加地豐富多變,因此有時僅憑病灶的外觀、顏色或大小很難診斷是否為脂漏性角化,這時皮膚切片的角色就顯得更為重要。若老人斑異常的快速長大時就需注意脂漏性角化除了在數量上有可能會隨著年紀越來越多之外,病灶的外觀型態上也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有所變化,若是隨著年紀病灶顏色稍微變深、變凸、變得大了一點,這些都是合理正常的表現。脂漏性角化在醫學上視為一種良性的皮膚角化疾患,但確切的原因還不清楚,推測的相關因子可能有遺傳、紫外線曝曬或長期慢性摩擦等,在臨床上有家族史的人、在較容易長期累積紫外線的區域(頭頸部、手臂伸側部)、或是皮膚較常摩擦的地方(背部、腹股溝處、會陰部),會比較容易有脂漏性角化的病灶產生,但這些相關因子並非絕對,也是會有例外的情況。在臨床大部分的情況下可以用肉眼就直接診斷是否為老人斑,但有時若是無法判斷或有疑慮時,就會需要進一步安排手術切片或切除送病理化驗,因為有時單就外觀上難以跟其他惡性腫瘤像是基底細胞癌或是惡性黑色素瘤區分(圖二)。另外,若原有的老人斑突然快速長大、臨床上變得有症狀或是有其他非典型的特徵時,都應該要安排進一步的切片檢查。其他還需注意的情況,如若是有突發性地大量脂漏性角化的出現,也需要做進一步的檢驗和檢查排除腸胃道或身體其他惡性腫瘤的可能。脂漏性角化的治療有許多種,治療主因是外觀上的考量並非健康因素,故目前還是以自費雷射治療為主,健保並不給付。但要注意雷射術後可能會產生色素沉澱的問題,防曬一定要做好。除此之外,必須強調的是,如無法確立診斷或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建議都還是必須要切片或切除,千萬不要因為在意疤痕而因小失大。健康才是一切美麗的基礎,希望大家都能夠二者兼顧。延伸閱讀:.一次了解老人斑、雀斑和肝斑成因!雷射除斑這樣做避免「皮膚反黑」.膠原蛋白流失、老人斑、長皺紋怎麼辦?醫師詳解皮膚如何變老,傳授4.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0 養生.生活智慧王
跟隨媽祖進香有什麼禁忌?2024白沙屯媽祖繞境日程、路線總整理,5件事保平安!
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於18日起駕,一連九天前往北港徒步進香,來回約400公里,吸引18萬名信眾跟隨。醫師提醒,媽祖進香人潮擁擠,春天氣候日夜溫差大,須注意身體保暖,避免血壓不穩定,引發心臟不適,甚至導致心肌梗塞。此外,跟隨進香的信眾三餐不定時,小心引起腸胃不適。針對白沙屯媽祖九天八夜的進香活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前主任、開業醫師高偉峰提出5大注意事項:跟隨媽祖進香5注意事項1.媽祖進香每年參與人潮眾多,尤其進香的民眾許多年齡偏長,且晚上可能在各地的宮廟、路邊等處席地而睡,現在氣溫早晚溫差大,提醒注意保暖,要隨身攜帶藥物按時服藥,一旦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2.流感、新冠疫情正在流行,參與進香人潮眾多,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待四周人潮較不多時,可以脫下口罩喘口氣。3.進香時,天氣可能較熱,務必多喝水、戴帽子,做好防曬工作,以防中暑、熱衰竭等急性熱傷害症狀4.徒步進香時間長,易誘發足底筋膜炎,建議應穿著舒適的鞋子,也可以利用鞋墊,或以手杖、長柄雨傘作為支撐,降低發作的機會。5.進香活動時常燃放鞭炮,應注意被炸傷的意外,若鞭炮不慎炸傷眼睛或引起外傷,得不償失,建議燃放鞭炮時,應該遠離。跟隨媽祖進香的信眾三餐不定時,常需要餐風露宿,恐增加罹患腸胃炎機會。開業消化內科醫師方冠傑表示,進香信眾可能三餐不定時,吃飯時往往是隨便吃一吃,且常以自己隨身攜帶的三明治、麵包果腹,在天氣炎熱時,食物可能加速腐敗,若吃入不潔食物,即可能引發腸胃不適。方冠傑說,當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症狀,應暫時不要進食,多休息,若有更為嚴重的發燒、一天腹瀉3次以上、脫水、全身無力等情形,務必盡速就醫。衛福部疾管署指出,目前有多種病毒會引起腸胃炎,包括諾羅、輪狀、腺病毒等病毒,主要症狀為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惡心、肌肉痠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1至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可以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疾管署表示,大部分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人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進香信眾5點預防腸胃炎疾管署提供5點預防方法:1. 注意個人衛生,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包括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2. 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3. 為預防疾病傳播,受病患汙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4. 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5. 出入公共場所及清理消毒病患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誰不適合參加媽祖進香?1.家有喪事者《白沙屯拱天宮》臉書特別說明,家中有喪事或守孝期間不宜參加進香活動。信眾應學習媽祖孝道,在服喪期間好好守孝,還沒對年之前不建議參加。此外,是大愛精神的展現,因進香是眾人的祈願,以白沙屯來說,這是數萬人對於媽祖的一種祈願,不要因為自己的不小心而去影響到別人的祈願。2.懷孕婦女懷孕者盡量不要參加進香,因進香人潮眾多,容易發生碰撞推擠,影響胎兒健康。參加媽祖進香有哪些禁忌?1.進香期間任何時刻都不可觸摸神轎。2.媽祖行轎時 須騰出空間不要簇擁在神轎旁。3.香燈腳在進香途中不能「鑽轎腳」,需把「鑽轎腳」的機會留給當地的民眾。4.不搶食、不浪費:香燈腳的吃與住需自行打理。但沿途信眾均會熱心準備各式餐點免費提供信徒食用,需遵守基本禮儀:不搶食、不浪費、公筷母匙及注重環保。參加進香建議穿著、必備物品1.個人換洗衣物及盥洗用品2.隨身攜帶的毛巾3.舒適好走的鞋子4.環保餐具6.睡袋或簡易睡覺休息用具7.防曬用品8.個人常備藥品,如三高藥品、止痛藥等9.個人隨身必須用品,如現金、手機、充電線。10.重要證件,如身份證、健保卡、駕照、提款卡等。其他重要資訊●2024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時間表●白沙屯媽祖路線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為全臺各媽祖進香遶境活動中,徒步距離最遠的行程,自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出發至雲林縣北港朝天宮,來回約400公里。●白沙屯媽祖直播:https://www.youtube.com/@Baishatun-Mazu●GPS追蹤媽祖神轎及頭旗即時位置:https://www.baishatungongtian.org.tw/article.php?id=4【資料來源】.白沙屯拱天宮網站.白沙屯拱天宮臉書.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11 醫療.皮膚
傷口發癢就是快好了?疤痕多久才會消?護理5秘訣預防疤痕
一名36歲的唐先生,二年前在工作時不慎遭強酸化學藥劑灼傷,造成右手腕三度燒傷,雖然傷口已經癒合,但是留下一條明顯的紅色疤痕。因體質關係,疤痕持續增生,伴隨疼痛、搔癢,影響外觀也造成心理困擾。愛美是人的天性,奇美醫院傷口照護中心主治醫師葉敬淳說,病人看診治療後最常詢問:「這會不會留疤?」關於傷口癒合,共可分為三個階段:傷口癒合三階段 發癢是正常現象【一】發炎期:傷口剛發生時,體內的血小板和白血球啟動作用,會有紅、腫、熱、痛等症狀,持續約三天。【二】增生期:當傷口開始漸漸癒合,會有發癢狀況,此時會有新生的血管和膠原蛋白填補傷口,皮膚這時進入增生期,時間約三個月。【三】成熟期:成熟期是傷口完全癒合,膠原蛋白逐漸重組和降解,持續約一年。疤痕的預防從傷口發生時就開始疤痕的形成與傷口的深度、位置、大小、感染、發炎等因素有關,葉敬淳表示,傷口癒合的過程中,如果膠原蛋白的生成和降解失衡,會使傷口修護不完全,導致疤痕增生,形成凸起、硬化、色素沉澱等問題。另外,年齡、體質、生活習慣也是導致疤痕增生程度的因素,想要擺脫惱人的印記,照護預防跟治療應並重,才能有效減少疤痕的不良影響。葉敬淳指出,疤痕的預防要從傷口發生時就開始,注意傷口的處理,若身口深到需要縫合,應選擇合適的醫材,減少傷口的張力,並及時拆線。傷口護理五大秘訣1.避免感染或發炎,保持傷口的清潔和濕潤,定時更換敷料。2.傷口復原期間,要另要避免菸、酒、辛辣食物及激烈運動,以免拉扯傷口影響癒合過程。3.利用最小化疤痕外觀的介入措施,例如肉毒桿菌素、雷射、皮下注射產品等,或是再生生物材料、細胞因子、細胞外成分等新興治療方法。4.使用矽膠凝膠或矽膠貼片等疤痕矽膠產品,預防疤痕的增生。5.做好防曬避免色素繼續沉澱,傷口若直接暴露在紫外線下,容易使疤痕特別明顯。如果疤痕已經形成,葉敬淳表示,可以考慮美容醫學無創技術來淡化傷疤,例如雷射光療、電波拉提、肉毒桿菌、玻尿酸等,可針對紅疤、黑疤、凹疤、凸疤、蟹足腫等不同類型的疤痕,討論個別化的治療方案,達到促進組織再生、無疤癒合的效果。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06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勤打掃滅塵蟎 食療增抵抗力
家裡男人都有過敏性鼻炎。只要一回到家,就能聽到這邊「啾」、那邊「擤」的聲音,尤其乍暖還寒時節,所有人鼻子都被折騰得像小丑紅鼻,我看了都心疼。平日居家環境就很重視空氣流通,勤打掃滅塵蟎,外出時,再三叮嚀把口罩戴好戴滿,阻隔冷空氣和粉塵。家裡還備有蒸臉器,不是為了美容養顏,而是專門對付鼻塞,蒸熱氣可舒緩不適,有時候還能達到通樂效果。不過,這些措施只是減少過敏原,治標難治本,所以,日常我會準備養生料理和保健食品,期能增強抵抗力,對抗過敏。深綠色蔬菜和柑橘類水果是常備蔬果,可強健免疫系統;深海鮭魚和堅果類補充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減輕發病症狀。沒鼻炎的我,肌膚卻很敏感,氣候交替之際,皮膚就發癢,長滿斑塊,經常抓得體無完膚,求醫抹了藥膏才見好轉。知道病因後,生活習慣有些改變,泡熱水澡換成溫熱水淋浴,盥洗後護膚乳液不可少,戒掉嗜甜吃辣重口味,擦防曬穿薄衫隔絕紫外線,多吃地瓜南瓜五穀飯,少吃精緻澱粉,喝優酪乳、果醋或優格、益生菌,對抗發炎過敏有效。透過食用天然食物調理體質是保養作法,家中備用藥則是救急不救病,所以,病症嚴重時,還是得盡快就醫對症下藥,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時間。
-
2024-03-05 養生.保健食品瘋
防年老肌肉流失需靠陽光和保健品!一天曬太陽多久才能補足維生素D?
我們都知道肌肉流失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問題是這往往比我們意識到的更早開始,肌肉流失的跡象可能不易察覺,也許你會注意到的是,打開花生醬的罐子有點困難,或是從沙發上跳下來不如以前輕鬆。肌肉減少會限制活動,許多人因此動得更少,如此一來更加速肌肉流失,營養師與長壽健康專家瑟琳娜·潘(Serena Poon)表示,這可能連帶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哪種維生素能減緩肌肉流失?如果隨著時間過去運動量減少,肌肉流失的速度就會加快,導致肌少症(Sarcopenia),當然,運動對此有幫助,但您可能會想知道,什麼樣的維生素能阻止老化相關的肌肉流失加快。沒有什麼神奇藥丸能使人達到最佳健康狀態,瑟琳娜·潘和註冊營養師班-艾什(Lon Ben-Asher)都表示,肌肉健康所需的維生素及營養有多種,不過若一定要選擇一種,他們都認為是維生素D。班-艾什指出,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吸收,鈣對於骨骼健康與支撐肌肉功能方面相當重要,研究證實了這一點,骨骼報告(Bone Reports)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低水平的維生素D會增加跌倒與肌肉虛弱的風險;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一篇評論指出,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肌少症。原因為何?當維生素D不足時,人體無法適當地吸收鈣或磷,磷是骨骼和肌肉保持強壯需要的另一種重要礦物質。陽光和保健食品補足維生素D瑟琳娜·潘指出,維生素D難以在均衡的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量,維生素D存在於鮭魚、鱒魚、鮪魚、鯖魚、蛋與起司等食物中,但若平常無法攝取足夠多的含維生素D食品,那麼陽光和保健食品可以幫助補充維生素D。班-艾什表示,大多數成年人一天應攝入600-8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補充足維生素D最簡單的方法是確保一周的大多數時間都能在戶外待30分鐘,不擦防曬乳(如果要在戶外待更長時間,30分鐘後再擦寬頻broad-spectrum防曬霜以保護皮膚)。
-
2024-02-28 養生.聰明飲食
巧克力有哪些功效?不能把巧克力當「健康食品」吃!7大益處一次看
許多人喜愛巧克力的滋味,吃巧克力也讓我們感覺良好,不過巧克力對健康有好處嗎?事實上,只要你選擇正確的巧克力種類就對人體有益。由於巧克力富含類黃酮,這是一種稱為多酚的化學物質,而類黃酮存在於許多植物性食物中,包括水果、蔬菜、茶和咖啡。黃酮類化合物富含抗氧化劑,可以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破壞,自由基會增加癌症、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然而,如果你吃太多錯誤種類的巧克力,你就不會得到同樣的好處。許多備受喜愛的巧克力其實都是經過超加工的糖果,其中添加了糖、牛奶和熱帶植物油,甚至牛奶或白巧克力。食用過度的話,你可能會感到胃部灼熱、不適,也可能增加體重。可可和可可豆有何不同?可可豆和可可都含有類黃酮,但兩者實際上是不同的,可可豆是來自樹木的原料,而可可是將可可豆磨成粉末後經烘烤,並與其他成分例如糖混合製成巧克力。研究表明,類黃酮可以降低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還能改善情緒,並且減輕憂鬱症狀。類黃酮還可以幫助認知,並抵消睡眠不足導致的認知缺陷。巧克力有哪些營養?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含有85%可可的黑巧克力,有14.2克膳食纖維,還有鈣、磷、鉀、鎂、鐵等礦物質,其熱量約585大卡,甜度約為一般人的一分糖。黑巧克力7大好處1.營養價值高優質黑巧克力富含纖維、鐵、鎂、銅、錳和一些其他礦物質,也含有脂肪酸、咖啡因和可可鹼。2.富含抗氧化劑可可和黑巧克力含有多種強大的抗氧化劑。事實上,它們比大多數其他食物含有更多的更多的多酚和黃烷醇 。3.有助降低血壓可可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可以改善動脈血流,並導致血壓小幅下降,但需要更多的研究證實。4.提升好膽固醇黑巧克力可以改善多種重要疾病的危險因子,它也可以降低易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並提高胰島素敏感性。5.降低心臟病風險研究表明,食用富含黃烷醇的可可或巧克力可以降低血壓並改善心血管健康。6.保護皮膚研究表明,可可中的黃烷醇可以改善皮膚的血液流動,並保護皮膚免受陽光傷害,但巧克力不能取代防曬霜和其他形式的防曬。7.改善腦部功能可可或黑巧克力可以透過增加血流量來改善大腦功能。此外,它還含有咖啡因和可可鹼等興奮劑。如何挑選適合的巧克力?專家表示,黑巧克力通常含有大量可可、較少的糖和較多的類黃酮。極黑巧克力(very dark chocolate)是最健康的巧克力形式,它的含糖量通常低於其他形式的巧克力,並且不含牛奶或添加脂肪。除了黑巧克力之外,牛奶巧克力的黑巧克力含量較少,而白巧克力則根本沒有巧克力含量。白巧克力通常由可可脂、糖和牛乳固形物製成,但不含可可豆或可可膏成分。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與黑巧克力有何區別?.黑巧克力:以可可脂混合可可粉、可可膏為原料,且其總可可固形物含量至少35%、可可脂至少18%、非脂可可固形物至少14%。.牛奶巧克力:以可可脂及乳粉混合可可粉、可可膏為原料,且其總可可固形物含量至少25%、非脂可可固形物至少2.5%、牛乳固形物至少12%。.白巧克力:以可可脂及乳粉為原料,且其可可脂含量至少20%、牛乳固形物至少14%。怎麼吃巧克力會比較健康?目前尚不清楚人們每天需要吃多少巧克力才能有益於健康,因為多數研究使用的是純可可而非商業巧克力,後者經過加工,會破壞類黃酮,並含有添加劑。黑巧克力的推薦吃法1.尋找標籤上含有70%或更多可可的黑巧克力,因為更多的可可通常意味著更少的糖。2.標籤可能不會告訴你類黃酮的濃度,因此以巧克力的顏色為依據,巧克力顏色越深,含有的類黃酮就越多。3.限制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力的攝取量。4.孕婦和幼兒可能需要限制巧克力的攝取量。最重要的是,巧克力不應被視為與新鮮水果和蔬菜相同意義上的「健康食品」,但任何人都不應該覺得有必要剝奪自己吃巧克力的權利。如何分辨真正的可可脂?營養師查慧琦曾受訪表示,不少市售巧克力會用「代可可脂」取代,兩者僅差一個字,代可可脂口感雖滑順,但卻含反式脂肪酸,恐對人體心血管造成威脅。要如何分辨出真正的可可脂?查慧琦指出,純可可脂熔點較低,約攝氏27、28度環境下會漸漸融化,若到37、38度會完全融化,而代可可脂熔點則高達60度。人類體溫約36、37度,手指溫度約31、32度,如果手拿巧克力一下就融化,代表純可可脂含量很高,若許久未融化、甚至要用咬的才會融化,代表可可脂含量並不高。【資料來源】.Can chocolate be a health food? What to look for in your favorite candy.衛生福利:巧克力之品名及標示規定.7 Proven Health Benefits of Dark Choco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