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4 失智.失智專題
搜尋
長照服務
共找到
179
筆 文章
-
-
2020-09-29 新聞.長期照護
朱國鳳/「爸出資幫你創業,你當然要把媽接去住」…獨居母突中風,三個兒子誰該顧?
如果家人之間,平常並沒有培養良善溝通的機制或習慣,一旦遭逢變故,倉促之下、或是意氣之下的決策,往往是最糟的決策,不管是對於「被照顧者」、或是「主照顧者」,都可能帶來傷害。 因此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倡議,討論關於父母長照需求的「家庭照顧協調會議」,越早召開越好,不要等到關係破裂了,再到地方公所的「調解委員會」去吵,那時就很累了。徐伯伯過世多年,原本獨居的徐媽媽突然中風,還好及時送醫救治,雖然撿回一命,但是身體半癱,語言能力也受到影響,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自理生活。 要出院前,醫院工作人員雖然有來講解,建議可以先去找政府的「長照中心」,三兄弟沒心情仔細聽,在病房外的走廊上就吵成一團。 老么對著老大說:「老爸在世時有幫你出資創業,你當然要把老媽接過去住。」 老大回嗆老么:「老媽最疼你,私下不知道塞了多少私房錢給你,而且她只聽你的話,我看老媽還是跟你們住比較好。」 為什麼兩兄弟沒有跟老二發難呢?因為老二外派美國,過兩天就要返美,再加上老媽曾經激烈反對過老二的婚事,跟二媳婦最不對盤,他們知道不可能把老媽丟給老二,因此吵到最後的結論是-「把老媽送去安養中心好了。」 ▍ 家庭的第一道裂縫,難道要從家人生病開始? 徐家三兄弟各自成家多年,表面看起來是一團和氣,除夕夜都會回老家吃團圓飯,母親節也會抽空帶老媽到飯店吃大餐,但是從來沒有討論過已經八十好幾的老媽,萬一沒辦法獨居自理生活的話,該怎麼辦?怎麼「伴」? 等到長照需求一下子逼近眼前時,手足長年累積的宿怨卻一夕爆發,其實這種場景,在不少家庭都曾上演,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這就是不懂得整合外部資源,也不曾進行內部溝通的結果。」 如果家人之間,平常並沒有培養良善溝通的機制或習慣,一旦遭逢變故,倉促之下、或是意氣之下的決策,往往是最糟的決策,不管是對於「被照顧者」、或是「主照顧者」,都可能帶來傷害。 因此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倡議,討論關於父母長照需求的「家庭照顧協調會議」,越早召開越好,不要等到關係破裂了,再到地方公所的「調解委員會」去吵,那時就很累了。 「家庭照顧協調會議」既然是以「會議」為名,當然要有會議召集人,誰來當召集人比較好呢?由父母擔任、當然會比手足來得好,叫得動人、也有影響力。 但是「召集人」不只是要能「召集」得到人,還要對長照的「供需」有一定的概念,也就是長照的需求是甚麼?誰能供給長照的資源? 通常一場有效率的會議,召集人要能先掌握一定的狀況,不能帶著一個空空的腦袋與會。家總建議一場有效率的「家庭照顧協調會議」,可以按照下列的SOP進行。 Step1:盤點外部的照顧資源 「恐懼來自於無知」,為何徐家兄弟們都不敢接中風的老媽去長住?因為他們只看到長照失能長者的艱難,沒看到外部可以提供的支援系統。 簡單講,長照的艱難,一個是人、一個是錢,沒有先盤點過外部的照顧資源時,會以為一旦扛了長照的重擔時,就必須要自己出人、自己出錢,其實照顧者有很多種選擇。 根據長照服務法第九條,長照服務的提供方式有:居家式、社區式、機構住宿式、家庭照顧者(詳見下列條文),另外還有不在第九條範圍內的「聘僱外籍看護」。 ▶ 長期照顧服務法第九條長照服務依其提供方式,區分如下:一、居家式:到宅提供服務。 二、社區式:於社區設置一定場所及設施,提供日間照顧、家庭托顧、臨時住宿、團體家屋、小規模多機能及其他整合性等服務。但不包括第三款之服務。 三、機構住宿式:以受照顧者入住之方式,提供全時照顧或夜間住宿等之服務。 四、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為家庭照顧者所提供之定點、到宅等支持服務。 五、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服務方式。 召集人如果可以先大致了解這五種選項的內容與費用,譬如若是選擇送日間照顧中心、或是請居家照顧服務員到府,即使是一般戶(非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政府仍然會補助七成費用,也就是只須自費三成(居家服務補助,須在核可的時數內)。 先盤點外部的照顧資源,也就是帶著已知的外部資源去開會,讓與會者了解各項選擇可以獲得的補助,以及需要自費的成本,大家會感覺更踏實,降低對於長照重擔的恐懼。 Step2:盤點內部的長照資產 父母的長照費用,誰來出?一種是手足分攤,一種是父母的老本。如果手足經濟無虞,自然是選擇前者;但若手足都自顧不暇,就只好動用父母累積的資產,包括存款、儲蓄型保單、股票、房產(譬如「以房養老貸款」)等等。 進行到這一步時,往往牽涉到兩代的「敏感神經」,老父母最怕提前花光老本,有的子女也會把父母的財產,開始當成自己「未來的資產」。 到了這個步驟時,很難有標準答案。召集人若能讓子女有共識,父母的財產應該優先用在父母身上,或是子女合理分攤長照費用,才能讓父母安心養老,長照之路就能走得順、走得穩。 這也是為何召集人的地位與公信力很重要的原因,早期的傳統社會,大家族裡會有一個「族長」,族長召開家族會議後做成的決定,族人會共同遵守。但是現在親族關係淡薄,誰也不聽誰的,這也是為何父母趁著還健康時,能夠主動召開是最好。 在這個流程時,若手足間希望由其中一位擔任主照顧者,也應試算出主照顧者的離職成本,包括原本可以領取的薪資、累計的退休年資、換算可以領取的社會年金、企業年金,再決定是否要有人離職照顧。 Step3:決定分攤比例 試擬好長照方式,也知道需要自費的金額,接下來就是怎麼分攤?理論上,按人頭均分最公平,但是必須考量到手足的經濟能力。 手足若能建立一個默契,出資較少的、能夠出力較多,譬如長輩需要定期回診時,出資最少的,儘量能抽空陪診。或是接長輩過去同住的,則由其他手足共同負擔照護費用。 要提醒的是,「家庭照顧協調會議」很少能「畢其功於一役」。陳景寧認為,即使會議最後沒有結論,也等於先進行了一場「彩排」,讓與會者對於長照之路有較清楚的認知。 可以認識到長照的外部資源,可以認識支援的長照團隊,哪怕只是聽懂一些長照的專業名詞,都是會議的無形收穫。甚至可以先去參觀日間照顧中心、或是跟有聘僱居服員、外籍看護的家庭打聽,相信都有助於最後所做的決策。 陳景寧也強調,會議過程中一定會有爭執,與其等到措手不及時再來大吵,不如趁著還有準備時間時「釋放正常能量」,提早吵、才能提早面對未來一定會發生的癥結。 會議之後若已建立共識,陳景寧建議,可以試擬一個10年的照顧計畫。根據家總統計,長照時間平均為9.9年,因此為期10年的照顧計畫會比較合理。並且要保留檢討的彈性,因為長輩會隨著失能/失智的程度加重,而增加照護的費用。 回過頭去看徐家三兄弟的案例,相信徐家在老媽媽身體還健康時,家族團聚不要只是吃吃喝喝後就拍拍屁股走人,而是趁著難得的團聚時機,趁著還一團和氣時,就先簡單討論未來的照顧方式,彼此分工蒐集資訊,相信選項就不會只是把老媽送去安養中心好了。※本文由愛長照授權,>>原文出處
-
2020-09-22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人權/照護網整合 北市打造失智人權城市
昨天是國際失智症日,推估台灣至2060年,失智症人口將達85萬人,目前台灣失智症患者29萬人,截至今年6月,台北市失智人口約有3萬8千多人,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市將建構完整的失智照護網,不僅政府內部需要跨局處整合、更要公私協力,希望做到失智不失能,並尊重失智人權。北市府昨天也推出「失智者正面形象」影片,柯文哲指出,高齡社會,推估失智比率愈來愈高,如何建構失智老人系統是政府的大問題。除了醫療機構外,失智症照護要社區在地化,由社區布設照護據點,才能讓照護網絡完整。台北市「傳道會復生教會」是北市南港區失智照護據點,牧師張其嵩說,教會發現疑似失智個案約4至5位,主動關心後,決定成立失智據點,讓長者可以聚在一起。對失智患者來說,走出家裡,與人群互動刺激,才能延緩失智。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巫奉約表示,要促進失智症患者認知,可透過運動、藝術等照護,維持好的刺激,有助失智症患者腦部恢復以前的能力。去年有一位78歲長者,因腦水腫造成失智,行走坐輪椅,問安也需間隔1到2分鐘才有回應,經過據點照護,現在他已可拄拐杖自己行走,問候也反應正常。還有一名94歲老奶奶,原本話說不清楚、辨識圖卡能力也很弱,透過據點的刺激照護,現在奶奶的認知功能已經提升至60多歲。北市府呼應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2017-2025年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要打造尊重失智者人權的城市,推出「失智者正面形象」影片,鼓舞年輕失智者重返社會,轉化失智者刻板印象。衛生局副局長陳正誠表示,目前北市已有8處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及37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照顧者可洽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安排轉介服務資源,或以手機或市話直撥1966,申請長照服務。
-
2020-09-18 新聞.長期照護
台中市長照即時APP 使用者讚可查詢服務紀錄貼心又好用
台中市衛生局今天啟用「台中市長照即時APP」。衛生局長曾梓展說,藉創新整合服務,讓長照資訊即時公開及e化便民,首推在APP中可查詢核定項目、長照服務紀錄及額度,讓使用者可以掌握長照服務使用情形並有效運用。洪先生分享,他的阿嬤、中風的奶奶,以往想要查詢長照服務資訊或額度,只能透過衛生局照管專員協助,自從使用長照APP後,就可以隨時線上做查詢;還有長照資源地圖可以查詢住家附近長照資源,也能透過APP與個管員聯繫,貼心、方便又好用。曾梓展說明,台中市長照即時通APP為讓銀髮族、失能者及家庭照顧者輕易上手,透過簡單的操作介面設計,有「公佈欄」、「費用表格」、「長照服務地圖」、「進度查詢」等功能,除可即時查詢長照服務資訊外,也能透過「線上申請」、「衛福部長照專線」方式,申請長照服務。衛生局說,對於已使用長照服務的民眾,登入APP帳號後即可一指瀏覽長照服務紀錄、查詢核定項目及額度並隨時掌握服務使用的情形,如遇有緊急狀況,也可透過APP直接聯絡個案管理員,在線上即時解決案家問題,提供長照一站式服務。衛生局表示,中市長照服務需求人數近8萬6千人,市府除了積極佈建各類長照資源,提供跨領域、全方位關懷照顧服務,也結合創新與科技,未來將挹注更多智慧科技於長照服務,打造點線面智慧長照照護網,共創永續經營的優質長照。
-
2020-08-26 新聞.長期照護
超高齡嘉義縣 長照資源不足3鄉鎮獲補助布建長照機構
嘉義縣65歲以上人口比率突破20%,邁入WHO定義的「超高齡社會」,行政院積極布建住宿長照機構及日照中心,政務委員林萬億與衛福部政務次長薛瑞元上午率隊,到嘉義縣府視察長照業務,討論布袋鎮閒置國有土地布建住宿機構或日照中心可行性。縣長翁章梁說,衛福部108年公告「獎助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公共化資源計畫」,嘉縣8鄉鎮屬長照住宿資源不足地區,衛生局輔導公立醫院提出申請計畫,已在六腳、新港及竹崎鄉等3個鄉鎮,取得衛福部分別核定補助100床、85床及200床的住宿長照機構,112年完工可提供優質平價住宿式長照服務。翁章梁期望中央與地方合作,協助嘉縣發展完善長照資源及服務,林萬億帶隊視察長照資源布建與執行現況,討論布袋鎮閒置國有土地布建住宿機構或日照中心可行性,邀轄內醫院代表出會,針對長照業務困境,提出解決方案。翁章梁說,上任後推動許多長照創新服務,包括「外籍看護工照顧技巧訓練」,首推「管路安心計畫」,遇到個案管路滑脫或緊急狀況,讓照顧者24小時都能找到服務單位諮詢,減輕照顧壓力。完成各項長照資源布建,全縣357個村里社區式服務據點,涵蓋率從36%提升到55%,積極布建,期望提升至60%;衛生局代局長趙紋華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創新計畫,整合現有資源,結合居家、社區及住宿式長照服務,讓長照服務更貼近民眾需求。
-
2020-08-12 失智.名人專家
巫瑩慧/讓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持續發揮照顧與支持的能量
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最新推估,國內的失智人口如今已超過29萬。衛生福利部有鑑於失智人口急速增加,而且有九成以上居住在家中,因此從民國102年起就積極推動失智照顧服務資源的佈建,並於106年開始推行,107年陸續建構「失智共同照顧中心」(簡稱共照中心)和廣設「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簡稱失智據點)。前者以提供失智者社區個案管理服務,並負責社區照護人才培育及公共識能教育,及輔導社區失智據點為目標。後者則是提供失智者及照顧者多元複合支持服務,如認知促進、緩和失智、安全看視、照顧者照顧訓練及照顧者支持團體等,普及失智社區照顧服務。全國至108年度已設置87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434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對於申請補助的對象及規定,每年持續修正中。筆者從民國107年開始擔任新北市衛生局的失智照護輔導計畫委員,參與申請案審查、訪視及相關會議。綜觀新北市在107和108年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業務,承辦單位分別為47家和52家,包括: 社區協會、合作社、基金會、醫院、診所、托老中心、護理之家、養護中心、居家護理所、職能治療所、物理治療所和宗教團體等。而共照中心有9家,亞東、慈濟、國泰、耕莘、淡水馬偕、輔大、雙和、恩主公等醫院和樂生療養院,每一家負責輔導5-7個據點,並轉介個案至據點參加課程。以下彙整心得與建議,以供參考。1.據點設置的地點,最好在交通便利或大眾運輸系統容易抵達的地方。地處偏遠的據點,須設法連結接送服務,對出席意願和參與人數都會有所幫助。2.一樓以上並具有門禁管制的場所,容易影響可近性和參與意願。3.環境中有比較寬裕的迴廊或空間時,將雜物和通道淨空後,就可做為失智者遊走、安撫的場域。4.活動帶領空間需要獨立,避免與廚房、卡拉OK、社區服務等鄰近或共處一個空間,而受到干擾。5.活動課程應包含非藥物治療的體適能、活化認知、藝術、音樂、園藝、芳療、舞蹈、戲劇、瑜珈、律動、樂器、靈性、出遊等多方面的介入,盡量避免只集中在其中的一兩項。這樣才能讓不同的團體動能,促進多方面的身心功能。6.在每堂課開始10分鐘左右,導入長者和家屬喜愛的健康知識,更符合日常需求和增進自我管理。7.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同時為長照或社區服務相關計畫之單位,如C據點、預防延緩失能、公共托老中心、社區關懷據點、銀髮俱樂部或失智共照中心時,人員配置運用、課程規劃或師資聘任,須盡量妥善規劃與區隔,且要釐清整體和個別的運用模式。8.宗教單位辦理的據點,需要盡量開放社區民眾參與,而且宗教性課程不宜超過一定比例。9.建立連結資源,如科技、餐飲、音樂專營店、博物館、幼兒園、學校、桌遊等,促進創新服務。10.針對失智者或家庭照顧者的滿意度調查,需要落實。如果滿意度調查以臉部的表情變化或比較有創意的圖像供選擇,就具有親和力和方便回應的優點。11.鼓勵工作人員多參與失智識能和專業能力的培訓。12.志工的失智相關培訓,可考慮由共照中心或縣市主責單位定期統一辦理。當據點志工人力越充足,就可以有效協助安全看視、活動推展和社區關懷。13.鼓勵志工多參與培訓和領取證照後,彈性加入長照服務,既可以貢獻高齡化社會,也可以有所收入增進經濟自立。14.當據點陪同前來的外籍看護佔半數時,建議規劃以單獨課程或是和家屬一起列入培訓。也需要跟家屬溝通,對外籍看護於失智者上課中外出的彈性。15.退休的護理人員可以培訓成志工、據點協同承辦人或居家護理所工作人員。讓他們的專業,轉化成另一種形式的服務和社會參與。16.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科系學生,透過失智識能教育成為志工或據點活動協助人。17.據點或共照中心,都需要安排專責人員為聯繫窗口。活動帶領須以專業人員為主,如果是領有培訓證照者或照顧服務員,最好有實務歷練年資與基礎。18.在資源連結方面,鼓勵據點的承辦人員和主管多參與相關會議。並與社區其他單位及共照中心建立溝通管道、分享和合作。19.行政和服務建置比較成熟的據點,可藉由聯繫會議或提供參訪等形式,彼此交流分享精進。20.據點大都限於人力、空間和個案人數,比較難依疾病進程、年齡或文化背景等分班教學。不過,未來建議在幾個整體機制比較合適的據點先試行推展。目前比較共通性的挑戰是: 家屬支持團體課程和諮商,在規模比較小、位置偏遠、新設立的據點或對社區照護不熟悉的單位中,仍是普遍不容易達到的目標之一。所以,新北市為服務無法到據點參加活動的家屬,108年起採取更周延的作法。委託場地、資源和專業人力充沛的共同照顧醫院,來規畫辦理家屬支持課程,讓這項服務更彈性的進行和落實。而且,如果能夠每個月固定一次由醫師主持擔任家屬諮詢,讓參與者可以從中釐清健康和照顧上的困難。同時,從別人的案例和醫師的回應中,學習到新知。這樣更能有效達成兼顧知識技能、情緒紓解與資源連結等功能。由於新北市幅員廣大,在偏鄉地區的交通、服務輸送、參與意願、特殊民情和地方情節等,存在著不容易克服的侷限,相信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其他縣市城鄉佈建分散的地區。不過,也陸續目睹許多感人的案例。例如在資源和行政體系較薄弱的據點,活動帶領的老師洗淨各種資源回收用品後,製成不同的活動材料或教具。同時也親切活潑的和失智者及家屬互動,並鼓舞主動協助其他學員的家屬,讓整體氛圍充滿歡樂溫馨。還有據點積極和里辦公室合作,串聯社區單位統籌志工,服務弱勢家庭、兒童和獨居長者。並在巷弄沿途擺設懸吊盆栽,美化社區環境。而且克服困難,透過多次協調,邀請里民及失智者在畸零地中,共同闢建菜園。一掃過往垃圾堆積的髒亂,開拓了失智友善環境。在每個縣市推展的失智社區服務計畫中,地方主管機關、失智共同照顧中心和失智社區據點,是三位一體架構,必須有賴主管單位的運籌和變通。另一個重要關鍵是,共照中心願意投入社區營造。參與據點的協調、輔導和培訓,協助就醫確診、各項資料建置、人力培訓和公共識能。而社區中的協會和組織,在有限的經費下,不斷學習、連結和成長,而帶動整體前進的力量。筆者在兩年訪視據點的過程中,看見社區中的協會或組織,只要其主管和承辦人員有三心:愛心、用心和熱心,加上積極和其他資源建立連結與合作,普及服務,反而更能呈現在地服務的溫暖、感動和永續。謹以此篇文章和新北市及全國失智社區照顧服務計畫的所有夥伴共勉,讓失智症的服務可以持續發揮多元照顧和支持。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8-04 新聞.長期照護
醫療+社區雙出擊 力推精神長照翻轉刻板印象
精神醫療長期照護是中央推動長照2.0政策重要的一環,根據衛生福利部精神照護資訊統計至今年6月資料顯示,國內精神照護個案數有2262人。成大醫院斗六分院今天啟動精神病人長期照顧服務中心,也結合社區據點給予病人及家屬支持、喘息等服務,讓他們減少受到異樣眼光,獲得完善的照顧系統。精神疾病長期照顧面臨評估工具未符合精神長照需求、尚未建立完整長照服務體制、精神長照人力資源待培訓發展、精神病人汙名化、家屬無法得到社會支持與資源,和入住機構個案老化,家屬拒絕病人返家等六大窘境。且經雲林縣衛生局調查,全縣68萬人口中,常見精神疾病盛行率占14%,嚴重精神疾病盛行率為1%,其中有5028人領有慢性精神病手冊,但因社會普遍對精神疾病存有異樣眼光,多數患者是由家人照護或至慢性精神機構接受治療,無法完整銜接復健及社會互動,另外還有近4500人是未經診斷、擔心汙名而正常生活的潛在患者。「慢性精神病患的長期照顧,不能只強調去機構化」,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說,院內「精神與長期照護部」長年提供包括門診、精神科急慢性,及日間病房、精神護理之家、精神科居家照護和成癮門診,透過精神病人長照中心的啟動,也能強化社區精神醫療追蹤服務,提升民眾對心理衛生議題的正確認識,翻轉對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長吳晉祥表示,精神病人長照中心提供個案管理及資源連結、精神病人長照人員培訓,及社區公共教育等服務,也結合社區據點提供共餐、延緩失能、安全看視、家屬支持團體輔導諮商及照顧課程,讓患者能從精神機構回到社區。吳晉祥說,未來患者有就醫困難,精神團隊會提供居家服務治療,減低再住院率,讓患者在病程發展過程獲得合適的服務資源。
-
2020-07-20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方法/與其害怕失智 及早預約未來
台灣失智者人數大步邁向30萬人,桃園長庚醫院失智中心主任徐文俊指出,失智症帶給病人和家人全面衝擊,建議在未失智之前,就預先安排待處理事項,從與家人的關係到財務等,「該道歉的就應該道歉」,不要等到失智之後,更難面對。2030預估 全台46萬患者徐文俊說,預估到了2030年,全台失智人口大約會有46萬人,尤其這幾年,年輕型失智症者快速成長,對家人來說,比老年失智更棘手。年輕型失智症指六十五歲以前確診為失智的案例,以額顳葉失智症最多,患者行為問題較為嚴重,疾病進展快,但因年輕,不易聯想到失智症,通常會比老年失智症晚二到三年確診。 徐文俊建議,與其害怕失智症,不如應更瞭解失智症並預為因應,及早診斷,不單為早期治療,還可幫助我們了解疾病和罹病的家人的處境。他建議,每個人都應思考,在自己有朝一日可能失智前,預為安排生活的各個面向。及早學習 用愛和親友相處徐文俊建議,這些安排不僅限於財務等具體事務,還有個人的情緒習慣及關係。因為失智可能會降低或奪走原來的能力,或改變個性。不要再推遲該做的事,徐文俊指出,該道歉的請快道歉,並早早學習以愛和親友相處。如此,都將大大有助於萬一失智之後與家人的相處,甚至減輕家人照顧壓力。以推動失智友善社區為主要任務的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於上周六舉辦感恩禮拜。士林靈糧堂牧師劉群茂說,靈糧堂體系的日照中心等長照據點,在全台已超過20個。但廿年前,教會根本不知何為社區長照服務,完全本於信仰、本於服務社區的傻勁,由家庭主婦為骨幹起步,沒想到發展至今成為國內長照界重要品牌。團體家屋 有尊嚴長照服務但劉群茂指出,雖然堅信只要出於對社會的愛,假以時日「必甚發達」,但以家庭式照顧失智長者的團體家屋,成本之高,外界難以想像。立委吳玉琴回應,確實要有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的信心,才有可能打造出讓長者有尊嚴的長照服務。吳玉琴表示,她已向即將轉任衛福部政務次長的薛瑞元反映,將設在社區最多只照顧18位長者的團體家屋,視為有錢有勢的長照「機構」而不予補助,是昧於現實的作法。她說明,團體家屋設於社區,讓老人能就近得到24小時的照養,很值得鼓勵。但因政府不支持,全台目前才十二、三家,受惠的家庭非常少。徐文俊說,瑞智基金會努力推動,預約一個不害怕失智症的未來,希望那時,所有的失智者都能在社區得到接納和關懷,家人可以放心外出上學上班。
-
2020-07-19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2025,準備好了嗎?
以前有一部電影「2012」,電影描述依馬雅曆法,地球將在2012年遭遇大災難,2012年12月21日將是世界末日,該片推出時搞得人心惶惶,而且12月21日真的有許多末世論者做了很多光怪陸離的事,等待末日來臨。結果,當然世界末日沒有來,所有人的生活再度回復平靜。最近又有一個數字常被提及﹘﹘2025,這是台灣預計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起始年。所謂超高齡社會指的是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20%,亦即每5個人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預估在2025年時,台灣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超過470萬人,按理說這應該是社會進步的象徵,值得歡喜才對,因為代表醫療能力及生活水平要達到一定程度才能有這麼多人活超過65歲。不過,最近又有一則新聞指國人平均壽命達80.6年,但不健康的壽命卻也長達8.4年,創史上新高。這兩則新聞若併在一起看,就不免讓人擔憂,因為壽命雖然延長了,卻有一大段是失能的樣態。曾經參訪過一個照護機構,收容的都是長期臥床嚴重失能的長者,因此機構導入了一些智能照護設備,在一個螢幕上可以看到所有臥床長者的生理機能數據,系統也會主動通知照服人員何時需要為長者進行翻身拍背工作。因為長者都已失能,無法行動及言語,所以雖然收容了數十位長者,但整個場域幾乎聽不到人員交談的聲音,偶而傳來的是照服人員拍背所發出的聲響。我很敬佩這些機構及照服人員,他們努力讓長者減少痛苦的「活」著,但我也同時很憂心並思考生命以這樣的形態存在,究竟有何意義?到底是延長生命還是延長死亡?古人講「好死不如歹活」,以現在觀點來看,真的是這樣嗎?若2025年時,老年人口增加很多,但是失能的比例亦同步增高,導致不健康壽命更加延長,照護機構大幅增加,難道這就是我們對老有所終的規畫?有沒有一些更積極的作為,能讓失能比例降低,健康壽命延長?經營企業常需要訂定一些KPI來衡量績效,並且導引策略的執行。2025年如果高齡人口的增加已無可避免,那麼我們解題的方向應該從「如何照顧老人家?」轉到「如何讓老人家不需要被照顧?」我們希望看到的KPI是在2025年減少多少失能比例,而不只是長照服務了多少失能人口或長照預算增加了多少?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國人不健康壽命從8.4年減少為8年或更短,而不是平均壽命延長了多少這樣的表象數字。事實上,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早於2002年即對高齡社會來臨提出一個「活力老化(Active Ageing)」的政策框架,強調:「身心健康(Health)」環境的形成,如:施行預防檢測;建立無障礙空間、創造親老而安全的社會氛圍;降低造成疾病的危險因子,如:菸、酒等;各類照顧體系的建立及照顧者的專業訓練等。「社會參與(Participation)」管道的建立,如:終身學習系統;肯定並促成年長者參與正式或非正式的工作及義工活動;鼓勵年長者積極參與家庭活動;重塑高齡者的社會形象;支援高齡者互動組織的活動需求等。「社會、經濟及生命安全的確保(Security)」,如:社會安全體系的建立;老年消費者保護;老年虐待行為的預防;確保退休財務無虞等。2012世界末日也許是虛構,但2025超高齡社會卻一定會到來。如何創建一個有品質、充滿活力及希望的超高齡社會,是大家對2025的期待,也唯有高齡者能享有尊嚴,持續對社會貢獻,未來要投入的照顧資源才能有效控制,這才是面對2025應有的態度。
-
2020-07-19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方法/預約不害怕失智症的未來 醫師建議:趕緊饒恕與說道歉
台灣失智者人數正大步邁向30萬人,桃園長庚醫院失智中心主任徐文俊今天指出,失智症帶給病人和家人全面衡擊,所以,我們最好在未失智之前,就將該處理的事情,從與家人的關係到財務等,預為安排,「該道歉的就應該道歉」,不要等到失智之後,變得更難面對。以推動失智友善社區為主要任務的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今舉辦感恩禮拜。士林靈糧堂牧師劉群茂說,靈糧堂體系的日照中心等長照據點,在全台已超過20個。但廿年前,教會根本不知何為社區長照服務,完全本於信仰、本於服務社區的傻勁,由家庭主婦為骨幹起步,沒想到發展至今成為國內長照界重要品牌。不過,雖然堅信只要出於對社會的愛,假以時日「必甚發達」,但劉群茂坦言,以家庭式照顧失智長者的團體家屋,成本之高,外界難以想像。立委吳玉琴回應,確實要有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的信心,才有可能打造出讓長者有尊嚴的長照服務。她已向即將轉任衛福部政務次長的薛瑞元反映,將設在社區最多只照顧18位長者的團體家屋,視為有錢有勢的長照「機構」而不予補助,是昧於現實的作法。她說明,團體家屋設於社區,讓老人能就近得到24小時的照養,很值得鼓勵。但因政府不支持,全台目前才十二、三家,受惠的家庭非常少。徐文俊說,預估全台的失智人口已近30萬,到2030年大約有46萬人;而失智症帶來的衝擊,對病人或家人都是全面性的,甚至慘痛的,包括家屬間的誤解,到財務糾紛及照顧悲劇。尤其這幾年,年輕型失智症者快速成長,對家人來說,比老年失智更棘手。徐文俊建議,與其害怕失智症,不如應更瞭解失智症並預為因應,及早診斷,不單為早期治療,還可幫助我們了解疾病和罹病的家人的處境。他建議,每個人都應思考,在自己有朝一日可能失智前,預為安排生活的各個面向。徐文俊建議,這些安排不僅限於財務等具體事務,還有個人的情緒習慣及關係。因為失智可能會降低或奪走原來的能力,或改變個性。不要再推遲該做的事,例如該道歉的請快道歉,並早早學習以愛和親友相處。如此,都將大大有助於萬一失智之後與家人的相處,甚至減輕家人照顧壓力。推而廣之,徐文俊說,瑞智基金會努力推動,預約一個不害怕失智症的未來,希望那時,所有的失智者在社區都能得到接納和關懷,家人則可以放心外出上學上班。
-
2020-07-18 新聞.長期照護
三明治世代照顧壓力最大 僅15%家庭做照顧超前部署
高齡化加上少子化社會,照顧往往成為壓垮家庭的問題,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年初調查國人長照認知與需求,發現三明治世代(40歲到49歲)的女性照顧壓力最大,多數沒有照顧替手,常因照顧被迫離職;同時也調查即將面臨「照顧世代」的民眾,僅15%曾與家人討論過照顧議題,其餘都表示不擔心照顧上有困難。照顧現場問題重重,但即將進入到照顧世代的民眾卻是相當樂天。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表示,調查1234份問券,多達27%民眾表示曾經或現在正是家庭照顧者,並以女性為大宗,照顧年資以1到5年最多占46%,照顧超過10年以上也有18%。照顧者的樣貌,有五成以上都是60歲以上,且他們不只要照顧家中有長照需求的人,有五成必須同時兼顧工作,陳景寧表示,60歲以上在照顧上,體力的挑戰就已經很大,還得兼顧工作,調查照顧者的身心壓力,以1到5分做評分,平均負荷達到2.24分。台灣長照推動到2.0,陳景寧說,調查這些民眾中,僅有二成一使用過長照服務,顯示即使有服務,民眾不會使用也可能使用不到。既然目前台灣的照顧現況顯得艱難,問卷也調查即將進入照顧世代的「預備照顧者」是否做足準備?針對這1234位民眾中,35到65歲的民眾做詢問,有二成認為自己未來會成為照顧者,被問及是否曾討論過「照顧議題」或是「家庭照顧責任分配」等,結果只有15%曾討論過,且即使討論過,也全部都沒有真正開始制定照顧計畫,防範未然。問卷中顯示,有48%的民眾不擔心未來的照顧問題,特別是「35到39歲的男性」最不擔心,不過隨著年齡增加或是學歷愈高者愈擔心照顧議題。陳景寧說,從問卷中可以看得到,男性仍認為照顧是女人的責任,加上照顧涉及生死,也成了家族之間禁忌或避諱的話題。她呼籲,台灣接下來將面臨超高齡化社會,照顧將是「不可迴避的議題」,且照顧不該只是女性的責任,家人之間有能力就該攜手共同負擔,建議應及早與家人討論照顧議題,使用「家庭照顧協議」討論醫療決定、照顧安排以及家人分工、花費負擔等。
-
2020-07-15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真是好生意?居服單位暴增三倍搶人亂象多
長照2.0推動四年以來,經費增加十倍,負責實際提供服務的單位(B單位)數量超過目標值,並且以居家服務成長幅度達三倍最多,卻分布不均並傳出各種搶個案亂象。立法委員吳玉琴與台灣社會福利總盟今召開公聽會,在場團體指證歷歷,並呼籲中央趁選舉淡季檢討給付方式和資源分配,不過衛福部代表卻始終避談中央責任,雙方彷彿身在平行宇宙,沒有交集。吳玉琴委員辦公室指出,2017年起推動長照2.0,至今邁入第4年,經費已增加10倍多,長照B單位數量超出目標值3800多處。衛福部資料顯示,2017年到2020年四月,長照資源布建數快速成長,居家服務成長幅度高達189%,專業服務和喘息服務成長幅度也高達150%,家庭托顧成長115%、日間照護成長77%。老五老基金會執行長游麗裡指出,長照資源雖暴增但分布不均。以台中市和彰化縣為例,2019年台中市有148家機構,平均每家機構服務91案,佔該市老人數的4.83%,共服務13480人。但彰化縣只有25家機構,平均每家機構服務高達304案,共服務7589人,僅占該縣老人數的3.73%。台灣社區式長期照顧策略聯盟理事長黎世宏表示,各類服務單位中,以居家服務成長最多,因為居服據點設置成本最低,給付又高,每個案每年平均產值2.5萬,接到100個個案,一年就有250萬獲利。黎世宏表示,對服務單位來說,個案就代表財源,由於中央派案原則是以個案選擇為優先,許多B單位會免收自付額或祭出折扣以爭取個案,也會以鼓勵照服員「帶槍投靠」的方式來挖人。黎世宏說,甚至有地方民代成立B單位,直接要求長照服務資源包括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給一定的案量,地方政府只好自行想方設法審查或阻擋,但礙於民代對於地方政策和經費的影響力,最後常擋不住。游麗裡表示,有些B單位會分潤給負責派案的A單位,創造「一條龍」,也看到有多個A單位和多個B單位都是同一個老闆,等於連鎖開業,無論如何交錯派案的,錢都滾不出自己的口袋。黎世宏表示,理論上市場競爭能為消費者帶來最好服務,但因長照資訊不透明、政府對於品質控管的失靈(四年才評鑑一次、地方稽核人力嚴重不足),現在已導致資源分配歪斜、大者恆大、劣幣逐良幣等惡果,不利於長照發展和品質提升。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葉建鑫表示,反觀失智症團體家屋,是越來越難做,因為設置和訓練成本都很高,給付和獲利卻很低,人員招募超困難,一年內離職者高達11位,等於訓練完就離職。面對民間團體訴說長照市場搶人亂象,呼籲中央在選舉淡季好好檢討給付方式和資源分配,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卻避談中央責任。薛瑞元說,長照已經是受到管制的產業,未來政策方向絕不會走極端左派或右派,一定是找平衡點。至於資源布建,薛瑞元說這是地方政府的工作,希望地方有能力盤點現有資源,根據需求人口分佈來建置。薛瑞元反問在場團體說,「如果有帶槍投靠的狀況,請讓我知道,因為這代表地方沒有在管,負責派案的照管中心在幹什麼?」引起全場團體譁然,紛紛爭相表示,確實有此情況,因為派案原則以案主意願為優先。但薛瑞元說,原則是「考慮案主的意願」,不是「案主意願優先」。
-
2020-07-06 新聞.長期照護
中醫入長照/長者練五禽戲 一周脫掉護腰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中醫也成為長期照護的一環,臨床顯示,中醫介入長照,可延緩認知功能惡化,降低失能速度,此外,長輩經常練習五禽戲、八段錦等拳術運動,也能改善腰痠背痛症狀。國內一項研究分析失智症患者因失能而入住護理之家或接受居家照顧等情況,純西醫照護個案平均失能時間為四點八年,中西醫合併治療個案則是七點六年。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表示,去年八月首創中醫長照社區關懷據點,今年六月擴增至六個長照據點,超過二千人次受惠,有長者每天打一分鐘五禽戲拳術,一個禮拜後便腰痛改善,不需使用護腰。「上醫治未病」黃建榮說,針對中老年人失能照護,中醫有很好預防功效,在失智初期,中醫可緩腦部退化速度維持認知功能,失智中期則可降低精神與行為症狀發作,失智末期則可透過中醫維持基本日常活動減少失能狀態。中醫提供以人為本的全人照護,尤其居家醫療,是自古就有的服務,春秋時的名醫扁鵲周游列國到處行醫,為此,中醫師公會積極推動具有中醫特色的長照服務。舉例來說,許多長照據點的長者都有腰腿痛等困擾,甚至常常戴著護腰。在中醫師指導五禽戲、八段錦等拳術運動後,長者每天操作一分鐘,只需一個禮拜,症狀大受改善,不需護腰。除了運動,中醫長照還帶領長者一起做茶飲、認識藥膳,和其他長照服務相較,不僅「動手動腳」,更多互動,也有醫療功效。黃建榮表示,希望未來能結合在地中醫診所,達到在地老化的目標,目前全國已有六個長照據點申請中醫師到點服務,而經過培訓可至各長照據點的中醫師約有二百人,未來將深入社區據點,延緩失智失能速度。
-
2020-07-05 新聞.長期照護
中醫入長照 長者五禽戲做一周脫護腰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而中醫也納入長期照護的一環中,在長照據點針對社區長者,提供具中醫特色的預防醫學,以達到延緩失能的成效。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表示,自去年8月首創中醫長照社區關懷據點,今年6月擴增至六個長照據點,超過2000人次受惠;甚至有長者每天作一分鐘五禽戲的運動,一個禮拜後便腰痛改善,不需使用護腰。黃建榮表示,「上醫治未病」,針對中老年人失能的照護,中醫有很好的預防功效。在失智初期,中醫可緩腦部退化速度維持認知功能;失智中期可降低精神與行為症狀發作;失智末期則可透過中醫維持基本日常活動減少失能狀態。有研究指出失智症患者因失能而入住護理之家或接受居家照顧的情況發現,純西醫個案平均失能時間為4.8年,而中西醫合併治療個案則是7.6年。而中醫提供以人為本的全人照護,不像西醫需要多科、團隊一起出動。尤其居家醫療,是自古就有的事情,例如春秋時的名醫扁鵲周游列國到處行醫,因此中醫師公會也開始推動到各長照據點提供具中醫特色的長照服務。黃建榮說,許多長照據點的長者都有腰腿痛的問題,甚至常常戴著護腰。中醫提供五禽戲、八段錦等拳術運動,讓長者每天操作一分鐘,經過一個禮拜後便大有改善,不需要護腰。除了運動,中醫長照還帶領長者一起做茶飲、認識藥膳,和其他長照服務相較,不僅「動手動腳」有更多互動,也有醫療的功效。黃建榮表示,目前已有六個長照據點申請中醫師到點服務,經過培訓可至各長照據點的中醫師約200人。希望未來能結合在地中醫診所,達到在地老化的目標。
-
2020-06-22 新聞.長期照護
外籍看護工難入境 長者失能照顧看這裡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出入境步調,萬一新聘外籍看護工受疫情影響無法入境,家中長輩照顧需求怎麼處理?勞動部表示,雇主可選擇承接在台等待轉換的外籍看護工;也可撥打1966長照專線或至各地長期照顧服務管理中心洽詢長照資源,協助家中照顧需求。勞動部說明,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若雇主新招募的外籍看護工因為疫情無法入境來臺工作,可選擇到各地的公立就業服務站,辦理承接在臺等待轉換的外籍看護工,以減少國外引進的等待時間,相關申請程序可撥打勞動部專線02-8995-6000洽詢。為了處理疫情期間,聘僱外籍看護工的失能者照顧需求問題,衛生福利部在109年3月30日訂定因應疫情照顧處理機制,符合長照需要等級2級以上的失能者,如果新聘僱的外籍看護工因疫情不能入境、原聘僱的外籍看護工返鄉暫時無法來臺,或是入境後需居家檢疫或隔離14天,已放寬可使用居家照顧、社區照顧等照顧服務;另如果原本已在家中服務的外籍看護工因故須居家隔離,為減少失能者家庭照顧壓力,也放寬得使用喘息服務等長照資源。勞動部表示,以上相關資訊都可至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權益維護網站查詢;如果有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需求,可撥打衛生福利部1966長照服務專線或至各地長期照顧服務管理中心洽詢相關長照服務資源及申請程序。
-
2020-06-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搞不懂長照防疫?新竹市發表首本QA工具書 邀21名專家解惑
免疫系統較弱的年長者是罹患武漢肺炎的高風險族群,讓長照防疫成為防疫期間的重點工作。為此,新竹市衛生局蒐集民眾最想問的55個長照防疫問題,再邀21名專家解惑,最後將QA內容集結成《長照防疫最想問》工具書。無論未來面對何種疫情,民眾手邊都有參考資料可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歐美不少死亡病例來自長照機構或安養之家的院內感染,日本70歲喜劇演員志村健也是染疫6天後就過世,讓家有抵抗力較差的慢性病長者都繃緊神經。不過,照顧長輩的場域不同,包括有居家、社區、或長照機構,長照防疫重點殊異,且多數失智症患者更無法理解「為什麼要戴口罩」,實難配合各種防疫措施要求,讓家屬或照顧者相當頭痛。為此,新竹市衛生局從長照服務單位、照顧者、及網路等線上線下管道,搜羅民眾的長照防疫疑問,例如「體溫測量該以哪一種溫度指標最標準」、「失智症患者不願意戴上口罩,怎麼辦」等55題最真實的問題,再邀請感染症、高齡醫學、長期照顧、失智症照護等領域的21名專家協助解惑,最後集結成《長照防疫最想問》一書。新竹市衛生局長王宗曦表示,《長照防疫最想問》很可能是國內第一本以長輩、照顧者及長照工作人員防疫需求為出發點的工具書,雖然目前疫情趨緩,但其實生活中的感染源無所不在,在後疫情時代,應讓防疫知識落實為日常。王宗曦說,《長照防疫最想問》提供各種長照場域適用的防疫情境及標準作業程序,無論未來面對何種疫情,都能當作防疫的參考工具書使用。新竹市衛生局印刷限量1,500本《長照防疫最想問》工具書,有興趣民眾可向衛生局及三個行政區衛生所索取,可電洽(03)5355191。另也提供電子書版本,可上衛生局官網及「udn讀書吧」免費閱讀(https://lihi1.cc/l44hW)。(新竹市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0-05-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陳時中:樂活長照都顧到 防疫才算成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等人,上午出席全台最南端的鵝鑾鼻樂活日間照顧中心開幕典禮。陳時中表示,台灣目前在防疫外,高齡化等長照服務也持續照顧,各方面生活也都能顧到,這樣我們防疫才算成功。在進入鵝鑾鼻日照中心前,陳時中、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等人,先量體溫、清潔手部。現場安排月琴表演,屏東縣長潘孟安代表致贈在地工藝家製作且刻有陳時中等人頭像的月琴,對於防疫成功表達感謝。陳時中直呼「很像、有像哦!」陳時中說,樂活長照就像如今推動的樂活防疫,以快樂生活為目標。昨天蔡英文總統更特別提醒他,防疫做好很重要,但也不要忘記長照也要繼續推動。一學區一日照困難重重,但不能不做。陳時中表示,他很高興來到墾丁,指揮中心在做兩件事,一個是樂活長照、一個是樂活防疫。目前是樂活防疫新生活的展開,實施至今,大家都顧得很好,因我們靠的就是「台灣人的氣魄跟智慧」。陳時中說,對於昨晚來墾丁觀光旅遊,他也非常關心商家生意。至於他的到來是否對當地生意有幫助,他笑說「昨晚沒太看到」,因為旁邊人潮圍著太多,但他相信逛街人潮也變多。陳時中表示,台灣疫情到昨天本土個案已是41個零,也過了檢疫14天的兩個巡迴,所以台灣目前很安全。但民眾勿因此鬆懈,仍要自己警惕、每個人都要顧好,以免成為防疫破口。鵝鸞鼻是個好地方,無論長照、旅遊等都很好,希望民眾能常來走走,保持身心健康,更愉快。潘孟安說,鵝鑾鼻樂活日照中心原是荒廢已久的派出所,屏東縣耗費三年重建,成為恆春鎮第二座日照中心;也開創照顧服務新模式,由長輩擔任「高年級實習生」,以在地新鮮水果製做霜淇淋,讓民眾或遊客,可以享用屏東在地當季的水果霜淇淋,「歡迎大家來和資深帥哥美女聊天」。
-
2020-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卡介苗可防護新冠肺炎?彰縣衛生局加入哈佛大學研究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到今天為止,確診病例已突破306萬,超過21萬人不治。目前各國均積極研發疫苗,但有研究發現為防治肺結核而強制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較少,甚至可能是現成的疫苗。美國哈佛大學正在啟動全球卡介苗社區研究計畫,由於彰化縣在長照服務網絡基礎良好,透過衛福部疾管署找上彰化縣衛生局合作,將針對養護中心安置的老人家進行研究。葉彥伯說,這是一個「看天」的研究計畫,也是在「搶時間」,一定要在還沒有發生社區感染前來打,才能觀察是否有保護效果,如果台灣防疫做得好,這項研究就無從比較。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證實與哈佛大學有這項合作計畫,葉彥伯說,哈佛大學選定各國不同調查對象,在台灣則選擇老人家,主要台灣約從1965年起推廣接種卡介苗,至今4、50年,依國人目前年齡層,65歲以下則接近9成打過,65歲到75歲約7成,75歲以上則幾乎沒打過,而卡介苗的防護期限約20到30年,幾乎都已失效。葉彥伯說,哈佛大學這項研究計畫是透過衛福部疾管署推薦,找上彰化縣合作,主要是彰化縣在老人長照網路有良好基礎,包括將安養中心與護理之家整合由衛生局管理,結合社區據點、住宿、醫療及長照機構的老人促進計畫,以及辦理萬人健檢,至今已有15萬人接受篩檢的具體成果,由於此項研究有時效性,而彰化縣又有相關基礎與經驗,才雀屏中選。葉彥伯說,這項研究將選定養護中心做為臨床研究,目前彰化縣養護中心的老人家約5、6000人,將選擇60歲以上,徵求1000到1500人參與臨床試驗,前提是必須徵得同意,且要排除身體健康差及免疫差者,將採抽籤方式,分成兩組對照,一組是再追加施打卡介苗,一組是施打安慰劑,被施打者都不知情, 藉此觀察、比較卡介苗的成效,等哈佛大學跟疾管署核定計畫、程序完備後,就會開始徵求受試者,但實際做法仍待美國方面進一步評估、確認。卡介苗是為了對付結核菌已問世百年的古老疫苗,到底對於新冠肺炎有防護效果?葉彥伯說,卡介苗對於呼吸道有保護效果,但對於新冠肺炎是否有防護效果,仍有待進一步做科學探討與研究,但以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如此急而凶,而疫苗研發仍有待時日,以既有的卡介苗來做研究,也是一種選擇。
-
2020-04-10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亞太高齡線上論壇開講 新北防疫經驗受國際肯定
新北市衛生局昨〈8〉日受新加坡社會企業Ageing Asia邀請,參與亞太地區首次舉辦的線上論壇,會議主題為Covid-19對亞太地區高齡長照部門之影響。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擔任第一場論壇主講人,以台灣社區照顧防疫策略進行線上專題報告,與來自亞太地區50位政府代表、銀髮產業、學者專家一同分享新北的防疫經驗,成功完成防疫外交,獲得與會專家肯定。陳潤秋以新北防疫6P新策略為主軸,從超前佈署(Proact)、策略規劃(Plan)、防疫整備(Prepare)、保護市民(Protect)、整合創新(Package)到防疫演練(Pratice),有策略、有系統、有節奏的防疫新思維,引起與會專家熱烈討論,特別對於侯友宜市長以長者健康安全優先、超前部署的行動力、第一時間提供高齡長照設施防疫物資、臨場感十足的大規模社區防疫演習與各項創新作為印象深刻。陳潤秋分享新北市對高齡長輩在防疫上的核心價值「保護,而非隔離」,盡可能讓長者保持在社區自主生活,透過多元形式的社會參與,如戶外動健康、透過有線電視提供教育方案等,針對弱視獨居的長輩,更是主動出擊,從送餐、電話問安、代購物品等,讓長者也能保有生活品質、不被孤立。這些措施也呼應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支持社區生活的長輩。會議中,許多國家皆提及失智者在社區隔離情境下所面臨的照顧困境,同時也正在思考該如何提供更妥適的協助,疫情嚴峻帶給高齡長者的衝擊,多數專家指向遠距服務與科技應用的挑戰、高齡者社會孤立的問題。當高齡長照服務無法進入案家或在社區舉行時,年長者要轉換使用遠距服務,但最大障礙就是資訊能力。新北市嘗試以有線電視提供長者運動等課程,因為長者十分熟悉使用電視遙控器而非智慧型手機。此外,會議也討論,當服務無法進入案家時,長者容易有孤獨感,因此相關單位也開始提供電話關懷,在特定情況下,讓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團隊提供緊急協助。本次線上會議主辦單位、多次造訪台灣的新加坡社會企業Ageing Asia創辦人Janice Chia表示,連續兩年邀請新北市於亞太高齡長照創新高峰會分享新北高齡長照政策,新北經驗已經和高齡創新劃上等號,許多國家紛紛表示希望能向新北市取經。昨日專題演講後參與線上討論的專家,包括香港老年醫學專家許鷗思醫師、新加坡衛理公會福利服務社區長者關懷部門總監Jamie Phang博士、澳大利Rayman Health Care區域經理Eileen Kielty等人,還有來自澳洲、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7個國家、超過50位進行線上國際交流。
-
2020-03-14 橘世代.健康橘
首個青銀共居生活圈!67戶全齡宅「0到百歲都宜居」
這是一個滄海化為桑田、荒野變成聚落的故事。6年前,這裡是台中北勢溪畔荒地,方圓幾里渺無人煙;3年前,它以馬卡龍色貨櫃屋成為網美拍照熱點,日湧1700名遊客;今年5月將成全台第一個青銀共居聚落─「好好」聚落,一個「老後宜居」的多功能生活圈。67戶全齡宅 鼓勵走出屋外「有人問我,你是在蓋養老院嗎?當然不是,它不是養老院,也不是老人宅,我們稱它『通用住宅』。」催生好好聚落的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紀金山說,「通用住宅」試圖打造從0到100歲都可以自主活動的空間、適合跨世代生活的場域。住宅6層樓共67戶只租不售,只有5間是2房1廳的大房間,其餘都是11坪的小房。「不要有太多私人空間」,紀金山笑說,透過設計,讓彼此有更多機會在公共空間交流。所以,這棟6樓的建築,有10個交誼廳和很多公共設施,每層樓都有1個年輕人房。「乖孫」要服務 長輩能貢獻紀金山希望在此發展無血緣的「新家人關係」,想入住的年輕人必須提出1周至少30小時服務的「乖孫計畫」,說明要提供長者什麼服務。希望透過流動的年輕人為住宅帶來活力。硬體上,「好好」方便長者在老後仍有舒適的居住空間,但很多詢問者看重的是它的「軟體」,包括課程、活動、工作機會、長照申請以及各類日常生活服務等等。住宅1樓是「有本生活坊」旗艦店,它是紀金山創立的社會企業,為年長者整合並提供長照服務。例如林爺爺輕度中風出院後,左腳微癱還插著導尿管,正煩惱要不要請外勞,去有本生活坊諮詢後,生活坊有居服員或照服員資格的員工,幫他申請助行器,並建議可先用長照2.0資源申請照服員,以及物理治療的復健服務。紀金山希望,當一個人老化時能夠有更多的選擇,透過整合服務系統,依然可以留在喜歡的熟悉場域中生活,而非只能在「住安養院」或「外勞照顧」中二選一。聚落裡有各種手作工坊、農場,定期推出課程,長者可以上課,或者貢獻專長成為講師,不僅有收入,還能發展新職涯。聚落也和鄰近的光田醫院和靜宜大學合作。光田提供住戶醫療服務;靜宜則提供工作與學習,未來還要推國際換宿,讓住戶不僅可世代交流,也可接觸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打造熟齡生活圈 共享還要共榮好好聚落總共只有50個長者住戶名額,「住滿不是問題,誰來住才是問題」。紀金山強調,「共享」是核心價值,他期待住戶帶著對未來的想像、可共享的資源入住。他和每個想入住的人聊:「為什麼想來住?有什麼要和大家共享?」讓這群人可以共同寫下「好好聚落」的未來。雖然紀金山對外都說「入住無年齡限制」,但他心中未來住戶模樣是這樣:大約75歲、獨居、有點錢,身邊沒有家人或家人無照顧能力,只要賣掉房子,就可移居於此。整地6年養綠意 等待寫故事的人「我設計的是假的,人家用生命故事寫的,才是真的」,對紀金山來說,把此當成社會價值的實驗場,落實青銀共居生活圈,只是開始,終極目標是打造獨一無二的老後宜居場域,這個願景,得靠住戶來實現。2014年,好好聚落整地植草種樹前,官網有這樣一段文字描繪聚落的未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 桃花源記6年過去,綠草大樹活了、阡陌交通建立了,這裡有良田有美池、四季會有不同的植物開花,桃花源建好了,只差那些願意在此生活、寫故事的人了。「好好」入住費用分為「入會費」、「生活費」與「會員服務年費」3種,入會費愈高,每個月須繳的生活費愈低。「入會費」及「生活費」收費如下,另收「會員費」約50萬元。【精選延伸↘↘↘】。熟齡「宅男宅女」想住哪?想像一下未來的家。「橘之鄉」創辦人洪美芳 現代大宅院裡築夢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17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第三家庭」 攜手共老新解答
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進行式)、「高齡社會」(完成式)及「超高齡社會」。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且國人平均餘命已達80.7歲,其中男性77.5歲,女性84歲,雙創新高。另依「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列出2019年的各國出生率排名,在全球200個國家中,台灣排最後一名,平均每個婦女僅生下1.218個孩子。少子化導致人口分母縮小,壽命延長,分子不減,老年人口比率必然上升,兩者高度相關。據衛福部2018年9月編印的「中華民國106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65歲以上有配偶或同居者占66.09%,其他33.91%(喪偶29.32%、離婚或分居3.22%、未婚1.37%); 在有偶率低及老化衝擊下,失去家庭相互陪伴、支持及照顧功能的孤獨老人,當會日愈增加。下流老人 台灣也可能出現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於2015年出版新書「下流老人」,描述由於年金制度即將崩壞、缺乏長期照護人力等原因,會有越來越多的老人身陷貧窮漩渦而無法自拔。部分養老院、照護中心、簡易旅舍等,以低價吸引「下流老人」入住,但提供的環境、膳食、服務品質都非常惡劣。有些商人甚至將「下流老人」請領的生活年金全部侵吞,2014年向日本國民生活中心告發的類似案例高達1454件。許多老人院和照護中心的衛生品質惡劣,照護人員霸凌老人,老人被迫寫遺囑轉移財產,還有老人院收了錢不久就惡性倒閉等,各種狀況層出不窮,這種現象未來在台灣也有可能出現。各級政府雖提出建立長照服務體系、居家照護、強化社區照顧據點等對策,但因孤獨所帶來的自閉、憂鬱、躁鬱,甚至失能、失智等身心官能症的困擾,還是難以避免。英國更因此在梅伊擔任首相時,新設「孤獨大臣」(minister for loneliness), 以因應此迫切問題。醫學進步和公衛普及,讓人類平均餘命在100年間,從50變成80,整整增加了30歲,有人稱其為「第三歲月」(The Third Age); 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Edward Kelly也發起「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 認為長壽已改變我們的生活視野,因此更應該持續成長、進化去思考人生第三幕,追尋內心最想擁抱的生活樣貌。保障第三家庭 待共同努力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成亮,更進一步以其服務都會社區基督教會及原住民部落的互助模式,認為台灣不婚、不生的現象,將導致第一家庭及第二家庭(夫妻及子女組成的家庭)不斷減少,將來社會運作一定要依賴血親、姻親之外的社區人士,或者職場上的好友互相支持,組成如家庭般的連結,因而倡議「第三家庭」,希望無依的老年人能互相提供有品質、品味的陪伴、照顧。而第三家庭的家人要用心學習認識自己、介紹自己,同時學會彼此傾聽、接納、肯定、欣賞,並接受必要的培力課程與活動,特別是提升人際、群我關係的品質與修練,俾一起攜手圓一路好走的美夢,讓自己能老身隨心、老伴貼心、老居安心;更重要者,如何立法保障及鼓勵第三家庭,則有待各界共同努力。
-
2020-02-15 橘世代.健康橘
別讓自己累垮...照顧長輩請讓「新朋友」一起來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仍然認為「照顧」是家人的責任。但專家提醒,其實照顧可利用外部資源做更彈性的安排,凡事親力親為,照顧者恐會先累垮。「新家人」鄰居和照服員反而是更強支援系統。中華民國家庭關懷總會理事長郭慈安表示,照顧責任全家扛是傳統孝道觀念所致,但並非最好的方式。不少子女年輕離鄉打拚,若突然回家照顧父母,一來打破生活規律,二來和父母相處也不如過往親密。此時與父母最親密的人反而是鄰居,或是提供長照服務的照服員。這群「新家人」其實是更強的支持系統,況且長期照顧是一項專業,運用外部資源導入適當服務,可能比家人自己顧得還要好。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也認為,過去照顧是以家人優先、外部資源次要,現在順序應互調。只是長輩可能會抗拒外人照顧,或認為子女「不孝」;若是老老照顧,配偶更可能獨攬所有的照顧責任。郭慈安坦言,她曾見家屬向父母介紹照服員「這是我的朋友來找你聊天。」當長輩聊得開心也願意信任這名「朋友」,家屬就能放心地慢慢抽離,將主要照顧工作交給專業人員。由於照顧安排需要時間,家總倡議政府制定「長期照顧安排假」。郭慈安強調,用意並非讓家屬請假回家照顧,而是讓家屬能騰出時間來盤點可用的照顧資源,再做適當分配,提供長輩最好的照顧安排。4招小技巧 照顧安排更聰明1.觀察長輩生活作息,釐清哪些活動需要他人幫助。2.盤點照顧人力及可用的長照資源,進行照顧安排。3.確認突發狀況時能尋求協助的單位,例如長照機構、醫療院所等。4.告知社區鄰里長輩的健康狀況,如獨自外出可請託共同照看。看更多報導:《橘世代》【延伸/你所不知道的長照↘↘↘】。突破長照困境 石頭湯模式啟動新未來!。照顧不離職 善用長照資源有3招。面對長期照護的壓力 試著降低門檻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 填問卷抽好禮 吳若權曾說:「照顧父母就像在照顧未來的自己。」、張曼娟在專訪中分享:「可以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是我今生最榮耀的身分。」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邀請您花5分鐘的安靜時光進行填寫。《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2S0nsz0
-
2020-02-15 橘世代.健康橘
照顧父母誰之責?媳婦「重擔一肩扛,想人生重來」
當父母逐漸老去,誰該扛起照顧責任?聯合報《橘世代周報》進行「民意大聲公—照顧是誰的責任」網路調查發現,超過9成民眾認為照顧是子女或全家人的責任;但也有人認為,「自己照顧自己」才是少子化社會之道。問卷題目包含「請問您認為照顧父母是誰的責任」及「請分享自己的家庭照顧經驗並提供照顧技巧」等,吸引219位民眾填寫,女性占179人。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仍然認為「照顧」是家人的責任。其中32.27%認為照顧是子女的責任,30.93%認為是大家(兒子、女兒、媳婦、配偶)的責任。表達意見的讀者雖有不同的觀點,但至少讓我們聽到她或他們的心聲。《橘世代周報》挑選7則真實故事,故事所反映的現象難論對錯卻發人深省。故事1 屏東縣張女士手足不管事 害夫妻失和「照顧父母是應該的,但長久下來心中難免不平衡」,之前照顧公婆責任都落在她和先生身上,夫妻常因照顧意見不合爭吵,尤其是當手足都無法幫忙時,心中更是不快,甚至和長輩起爭執。她坦言,靜下心反省時會對長輩覺得愧疚,所以還是努力將心比心,做就對了,希望能成為小孩的榜樣。當然,若能尋求長照服務是不錯的選擇,至少能減輕一些壓力。故事2 高雄市葉小姐有姊妹相扶 減心理負擔葉小姐為家中次女,5年前媽媽生病入院,期間家人因不捨由外人照顧,她便與父親、大姊和小妹討論後決定輪流照顧媽媽。葉小姐說,當時恰巧她放長假,可隨侍在媽媽身旁,「慶幸有姊妹可互相討論並做治療決定,我才不需要承受太重的心理負擔」。葉媽媽住院2個月後離世,葉小姐說,回頭看當時的情形,如果照顧時間再拉長,家庭壓力和經濟一定會有問題,她深深覺得健全的長照制度很重要,「即便只是緩緩情緒的喘息時間」。故事3 苗栗縣謝小姐照護還被嫌 抱怨轉感恩謝小姐是和聘僱的移工看護一起照顧失能的婆婆。她說,照顧婆婆1年多,雖然移工薪水是婆婆付的,但大小雜支都是她和先生包下,其他子女卻一通關心電話也沒有,只會罵「怎麼顧我媽的」。婆婆最後4個月入住機構,病情急轉直下,也只有她們家前往探視。不過,最後她把抱怨轉為感恩,慶幸婆婆和家裡緣分最深,而那些「天邊孝子女」,只要在靈堂前多擺些蘭花、多摺些紙蓮花,有心就好了。故事4 桃園市林小姐父送安養院 心痛的決定「父親是每位子女的」,林小姐說,她沒有出嫁,就必須承擔照顧臥床父親的責任。家中經濟不允許聘請看護,她只能尋求合格的養護中心照顧父親。「父親會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當下聽了心痛死了」,林小姐說,她偶爾也自責為何要把父親丟了,但現實面她也需要工作賺錢,才能支付父親的照顧費用。她只能回答父親:「身體好點就接你回家。」林小姐感慨,「久病床前無孝子」真是如此;希望政府真的有好的措施,不要讓照顧父母的問題、家庭,到最後都以「沒錢」、「我需要工作」等推辭,搞到沒人要照顧,責任落在一人身上。故事5 宜蘭縣游女士重擔一肩扛 想人生重來游女士說,自從嫁給老公後,照顧婆婆就成了她的責任,照顧20多年直到老公生病後才停止,換成老公的哥哥們來顧婆婆。沒想到,老公現在成為兄弟口中「最不孝順的兒子」,讓她覺得這幾年很不值得。游女士說,若人生可重來,會請老公的5位兄弟一起分攤照顧責任,而不是她和老公2人扛,至少別人工作賺錢時,他們也能工作,不會到現在又老又窮。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只能轉念「善有善報」,老天都知道。故事6 彰化縣蔡女士樂觀向前看 照顧不孤單蔡女士婚後與公婆同住,28年來只要公婆生病,都是她在照顧。先生退休後有協助交通接送,這2年也聘請移工看護協助。只是照顧失智的婆婆讓人無奈,公公也跟著躁鬱,連先生情緒也憂鬱起來。但她仍相當樂觀。她說,日子總是要朝正向走;她也特別喜歡聯合報的失智網站分享,這讓她覺得不孤單,所有失智症照顧者的經驗讓她得以正向面對,甚至報名參加照服員訓練,希望將來能夠利己利人。故事7 彰化縣張女士陪伴比失智藥更有效「全家一起照顧才是最好的方式」,張女士說,母親從疑似到確診失智,她和哥哥與孩子、孫子們一起努力讓媽媽每天過得快樂,每周末都會安排外出旅行,協助媽媽多接觸戶外。她說,媽媽對失智症藥物過敏而沒有用藥,但因為有子女們的陪伴,確診失智症4年了,症狀仍可有效延緩,連主治醫師也認同陪伴比藥物有效。「陪伴能讓媽媽開心,也是回報養育恩情的最佳機會!」看更多報導:《橘世代》【延伸/家庭關係指南專輯↘↘↘】。面對長期照護的壓力 試著降低門檻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熟齡生活大調查】邀請您的參與!最高致贈車馬費3,500元。突破長照困境 石頭湯模式啟動新未來!。面對「家庭老化」 父母與孩子該如何獲取平衡? 填問卷抽好禮 吳若權曾說:「照顧父母就像在照顧未來的自己。」、張曼娟在專訪中分享:「可以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是我今生最榮耀的身分。」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邀請您花5分鐘的安靜時光進行填寫。《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34VTdP4
-
2020-01-15 新聞.長期照護
家有聘僱外勞不能用長照?衛福部:大錯特錯
不要再認為家中有聘僱外勞就不能使用長照2.0的服務了!衛福部長照司表示,家中聘僱外勞者,除了不能使用長照四包錢中的照顧服務,其餘服務都可以申請,僅專業服務的額度比一般人少,為30%,其餘服務申請的額度都比照符合資格的一般家庭。長照司簡任技正吳希文說,長照2.0擴大服務對象,也擴增服務項目,並廣布服務資源,擴大服務對象時,就已將家中有聘僱外勞者納入服務對象中,但大多民眾對於長照2.0的理解,仍停留在有聘僱外勞,就不能使用長照的觀念。根據勞動部統計,台灣目前約有25萬人使用外勞,吳希文說,有聘僱外勞並同時有使用長照服務者,107年約有2.8萬,108年1到11月約有4.9萬人,從比例來看,使用比例仍相對少,初步分析應該是民眾不瞭解有此服務。吳希文表示,長照2.0提供的四包錢服務,第一包錢照顧及專業服務、第二包錢交通接送、第三包錢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第四包錢喘息服務,僅有第一包錢的申請與一般符合長照申請資格者不同,其餘的申請方式以及額度都相同。吳希文解釋,第一包錢中,包含照顧服務以及專業服務,其中照顧服務,家中有聘僱外勞者,不得申請。主要是既然家中已有聘僱外勞,其工作內容與居服員的照顧內容相似,因此不再服務提供的範圍內。但是第一包錢中的專業服務,聘僱外勞者就能夠申請,但是申請的額度與一般符合長照申請資格者有所不同,僅有一般人的30%。目前可以申請長照服務者,失能等級為二到八級,每一個等級都有不同可申請的額度。吳希文說,一般第二級每個月可申請的額度為10020元,有聘僱外勞者就是10020元的30%,為3006元;專業服務的內容分為許多項目,若以復能而言,一個組合可做三次,每組費用4500元,若以失能等級二來舉例,雖然申請者每個月額度為3006元,但不限縮在一個月內使用完畢,可以跨月服務,若是在兩個月內做完,其額度就為6000元,民眾就無需額外付費。吳希文說,家中有聘僱外勞者並想使用長照服務,仍需要請照專至家中評估,通常可聘僱外勞的長輩,其失能狀況至少從第四等級起跳,因此能享有的服務額度也會提高,根據目前有聘僱外勞且有使用長照服務者分析,最多仍是以使用交通接送,以及專業服務為主,民眾若有任何需求都可以撥打1966詢問。表/聘僱外勞者申請專業服務額度失能等級 一般戶額度 聘僱外勞者額度二 10020元 3006元三 15460元 4638元四 18580元 5574元五 24100元 7230元六 28070元 8421元七 32090元 9627元八 36180元 10864元資料來源/衛福部長照司 製表/陳雨鑫聯合報
-
2020-01-12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不推保險制活得下去? 學者:長遠應參考健保經驗
台灣人口急速老化。據衛福部統計,2018年3月底台灣老年人口比率超過14%,正式成為「高齡社會」,預計2026年會與日韓及歐洲部分國家同列為「超高齡社會」。有鑑於此,「長期照顧服務法」在2015年5月5日於立法院三讀通過,長照十年計畫(長照2.0)更自2017年起實施,由原規劃的保險制改為稅收制,長照基金來源包含遺贈稅、菸稅、房地合一稅、菸捐、政府預算撥充等。但依照衛福部最新「長照服務發展基金收支報告」顯示,我國失能人口在2026年超過百萬,2027年時,現有的長照基金難以支應長照制度,恐面臨破產。也引發外界議論,長照不推保險制活得下去嗎?有學者表示,長照目前的服務量仍不高,經費短期內看似夠用,但未來照護需求一定上升,為求長遠發展,仍建議保險制並可參考健保經驗;但也有學者認為,長照目前稅收仍算穩定,真要討論制度,應留待選後討論。前照護司長、台大護理系兼任副教授鄧素文表示,台灣已是高齡社會,每個家庭中都有長輩,疾病、失能、失智免不了。她認為現在的服務量並不高、執行率低,預算看似充裕,是因為有些長輩不符補助條件、或仍是由家人照顧, 但未來長照相關需求只會越來越大,且照服員等專業人員的不足就會顯現。鄧素文說,目前長照基金來源是靠菸稅或政府預算等,但政府各類補貼大,仍會用在刀口上,如果稅源沒有增加,經費早晚用罄。相較之下,台灣目前的健保經驗相對可靠,長照若採保險制,雖增加民眾負擔,但可確保基金穩定,政府、雇主、民眾負擔比例可再討論、需尋求社會共識外,也落實使用者付費概念。此外,補助時應設訂出更好的排富機制,中低收入者則由政府支付,讓照顧真正落實。家總常務理事、文大社福系教授陳正芬表示,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在立院報告時曾表示,目前長照稅收穩定,應至少五年無虞,而這也是蔡英文總統的政見之一。陳正芬說,保險可分擔風險,長照保險制一直以來都是討論的選項之一,保費由於是透過人民納保機制,便可保證財源穩定,亦落實保費收支連動機制,可使國家財政預算不因此過度排擠。但檢視世界各國,長照的財源來源不一,並非全都採保險制度,因此仍建議經費運用應量入為出外,制度上真有疑義,可留待選後再討論。
-
2020-01-01 橘世代.好學橘
50歲開始為自己而活!賴宜珊醫療界退休轉舞蹈界
「50歲開始要為自己而活!」今年51歲的前成大醫院物理治療師賴宜珊,工作近30年,去年退休,她愛上爬山、今年更一口氣奪下3項肚皮舞比賽的世界冠軍,下半生要為自己而活。她毅然決然辭去穩定的物理治療師工作,除退而不休投入長期照護,更爬百岳、學中東舞,參加多個舞蹈大賽奪下冠軍,為自己人生添上精彩一頁。賴宜珊就讀復健科系,畢業後到民間診所工作,考取物理治療師執照,11年前到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服務。為舒緩壓力與追求健康,10年前接觸舞蹈,喜歡上中東肚皮舞,工作之餘就常跑台中、高雄學舞,她也考取2張肚皮舞丙級教練證照。賴宜珊並到社區或社團教舞,教學相長讓她的舞藝更精湛,但白天上班、晚上教課,讓她身體出狀況,免疫系統失調,因而不得不停舞4年。停舞期間,在友人邀約下開始攀登百岳,迄今已爬了30餘座百岳,賴宜珊笑稱,她以前是個連爬樓梯都會喘的人,但山的盡頭始終在那,堅持下去就能攻頂,在爬山過程中找回面對困難的勇氣。去年跟朋友到大陸參與舞蹈大賽,她也陪同前往,雖未下場比賽,但她發覺來自世界各國,不論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在舞台上的每個人綻放出魅力與自信,猶如當頭棒喝,讓她有感「快樂不分年齡,喜歡就去做」。爬山的過程她能細細思考人生的許多問題,50歲生日前夕,她攀登百岳之一的花蓮閂山,憶起過往人生,因為生活壓力、經濟等因素,放棄了不少喜歡的事物,她下定決心辭去工作,重拾最愛的中東舞蹈。「人生總是不斷抉擇,大家缺乏的是改變的勇氣」,賴宜珊離開醫療界退而不休,投身長照服務,並運用所長和熱愛的舞蹈,帶進社區服務,這些改變讓她又重新找回人生養分。她說,以前在做復健治療,因為患者多復健療程也短暫,很難跟患者深談,投入長照後,她居家訪談不單純只有復健,像遇到中風患者,還可請營養師協助調理飲食,告知其家屬應對,「遠比單一復健更走入患者的心」。重回舞蹈界的她,選擇挑戰自我,去年3月參加IDO世界肚皮舞大賽,初試啼聲就奪下鑽石組Oriental冠軍,緊接著6和8月分別參加香港國際東方舞大賽、BGBD東方舞大賽,也雙雙勇奪冠軍獎座。賴宜珊說,50歲看似人生逐漸凋零,但做自己喜歡、開心的事情,也能活出最精采動人,又專屬自己的人生下半場。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19-12-10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特別扣除需用過一次長照?長照司:看巴氏量表即可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今年拍板定案,明年5月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適用。南區國稅局昨提醒「家人自己照顧」的民眾,需使用一次長照服務才列入長照扣除額範圍,衛福部長照司說不一定。長照司說,只要持有今年度的巴氏量表,且分數等同於可聘僱外勞資格,申報個人綜所稅時也能享有長照扣除額。依最新頒訂的「個人符合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之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資格」規定,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需符合規定,能減除長照扣除額12萬元。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申報長照扣除額申報戶,粗分為四種,一為已聘雇外勞、二為已送住宿型機構照顧、三為自己照顧且使用過至少一次長照服務、四為自己照顧,尚未使用過長照,但領有今年度巴氏量表,且分數符合可聘僱外勞者。周道君說,長照扣除額的主要精神就是給予正在照顧失智、失能長輩的家庭減免稅額,因此只要能夠證明照顧失智、失能長輩者,即符合長照扣除額。周道君說,若是自行照顧失智、失能的家庭,雖未使用過長照,只要持有今年度的巴氏量表,且分數符合可以聘僱外勞者,同樣也能申請。周道君解釋,即使過去已經評估過巴氏量表,沒使用過長照者,想要在明年度申請長照扣除額,今年就得再去申請一次。符合可聘僱外勞的巴氏量表分數為35分以下,若是80歲以上老人,其巴氏量表分數為60分以下;民眾若有相關疑問也可洽1966詢問。
-
2019-12-07 橘世代.好野橘
唯一非銀行提供的「以房養老」換照顧又可做公益
76歲的木阿姨(化名)現住桃園,女兒長期居住在國外,107年2月,木阿姨和伊甸基金會簽約「以房養老」,將名下的房子捐贈伊甸,而伊甸承諾照顧她直到身故。目前木阿姨每月除會收到依房屋鑑價撥付的生活費外,還會有8次訪視、就醫陪伴。推動「以房養老」的政大退休教授張金鶚之前受訪時曾直言,他心中最理想就是這種「社會照護」方案,並指這一方案是台灣獨特的在地文化,衍生出的獨有方案。可換晚年服務 甚至做公益目前國內的以房養老方案都由銀行提供,伊甸是唯一非銀行單位。伊甸的以房養老,重點在於養老的選項不僅是「拿房子抵押換生活零用金」,還可以換取晚年的服務和照顧,甚至做公益。伊甸基金會推這個服務源於民國92年,一位72歲的郭老先生找上伊甸,沒有子女的他,希望將房子捐贈給伊甸,但要求在他身故前,保有房子使用權,當他生活無法自理時,由伊甸照顧。就醫請看護 伊甸人員陪同伊甸接受了捐贈,照顧陪伴郭老先生8年,其間伊甸除了定期面訪和電訪,郭老先生需要就醫住院、請看護,或一度轉住養老院,都由伊甸人員陪同。郭老先生辭世後,伊甸把老先生捐贈位於南海路的房子,轉做愛心棧,提供偏遠地區重症病患北上就醫時的住宿。在台灣還沒有開始推行以房養老政策時,伊甸基金會因為和郭老先生的這段故事,成為早期推動以房養老政策的倡議者之一。作為一個傳統社福組織,不以獲利為目的也不熟悉房產,伊甸基金會內部對於「要不要做以房養老?想要提供高齡社會什麼不同服務?」經過許多討論與溝通。10月 以房養老服務啟動了郭老先生的案例事隔多年後,伊甸在去年接下木阿姨的服務案,並在今年10月,通過「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服務辦法」,正式啟動伊甸的以房養老服務。伊甸的方案 並非人人適合伊甸推出的以房養老方案也並非人人適合,基金會「陳光紀念基金」處長彭舒凡解釋,在貧窮線下的老人家,通常不會有不動產,即便有,房屋價值也不一定適合申請以房養老,這樣的老人家,比較適合其他社會福利補助的照顧。伊甸公益型的以房養老,最適合「窮得只剩下房子」、手邊沒有多餘的錢,但是年邁後身體需要照顧的這群人。「我們期待做出跟銀行不一樣的以房養老」,彭舒凡說,很多老人家在生命的終點時,希望的不僅是溫飽有房住,更是熟悉的環境、信任的陪伴,這就是伊甸可提供不同於銀行的養老服務。專家提醒申辦留意5件事1.受照顧者要負擔房屋捐贈的贈與稅。2.居住期間若房子需整修,費用由受照顧者負擔。3.銀行抵押型以房養老每月給付有最低額保障,伊甸沒有。4.安養期間若因故住進養護中心,費用由受照顧者每月零用金支付。5.伊甸方案規定受照顧者離開捐贈房半年以上,使用權將回歸伊甸,房子可能移做他用,為免發生住進養護中心超過半年無法返回續住狀況,建議在簽約前先和伊甸談妥條件。什麼樣的人適合伊甸提出的以房養老?1.無子女繼承房產(或子女無意繼承房產者)2.重視陪伴照顧與長照服務更甚於大筆現金可支用3.希望房產可以在身故後作為公益使用-*-【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3】。唯一非銀行提供的「以房養老」換照顧又可做公益。陳家父女間的牽掛 促成伊甸以房養老最後一哩路。房屋價值低能申請嗎?「公益型以房養老」14QA解惑【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2】。以房養老划算嗎? 留意銀行不會說的4件事。嬰兒潮世代「窮得只剩下房」張金鶚最想捐房換照護。貸款期間失智怎麼辦?破解以房養老12個大哉問【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1】。以房養老可靠嗎?像長照照顧一輩子。65歲擁1800萬元房 至少月領2.4萬。申辦前搞清2誤解、4疑問 房子才不會變銀行的
-
2019-11-29 新聞.長期照護
7旬阿公撫養2名罕病孫「我老了,他們怎辦?」
罕見疾病照顧是家庭極沉重的負荷,13年前,屏東縣一對夫妻因著5歲與3歲兒子雙雙罹患裘馨氏肌肉失養症,不堪照顧、經濟負擔而離異,而這對四肢無力、無法自理的小兄弟,最終由阿公阿嬤獨自撫養。煮食、換尿片、抱起移位、刷牙洗澡、每夜兩次醒來協助翻身...,一轉眼十數年過去,阿公說「他們一直長大,我們一直老,退休金也用完了,未來該怎麼辦?」根據罕病基金會資料,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MD)是肌肉萎縮症的一種,源於人體性染色體中的X染色體發生異常、漏掉一段DMD基因,導致肌纖維膜無力脆弱、肌細胞容易死亡,目前尚未發展出有效的治療藥物。肌肉組織會隨著年紀衰退,因此罹病的孩子約在3-7歲才會逐漸出現走路蹣跚、常常跌倒的情形。這對小兄弟的爸媽離婚之後也失聯了,阿公阿嬤當初看到這兩個小孩的處境感到很心疼,因此決定接手撫養。如今大孫子18歲、小孫子16歲,但阿公也已經71歲、阿嬤66歲了。這名阿公被稱作大山阿公,過去擔任管理職,為讓自己更有心力照顧二名孫子而轉任大樓管理員,目前退休。原本以為全職照顧是最好的安排,但突然轉換跑道及長期累積的照顧壓力使身體反撲,最後釀成憂鬱症。「照顧好累,好幾次都想帶著孫子一起走」。大山阿公夫婦孤軍照顧近十年後,106年才開始接觸到長照服務。他們申請居服員每周一至五到家中協助孫子沐浴、陪伴閱讀;申請移位機,讓自己在協助孫子翻身移位時更省力,同時保護自己的身體;就醫回診時,也申請復康巴士交通接送服務,省了不少開銷。同時,他們參加心理協談,漸漸瞭解人本來就有正向及負向情緒,要學習如何與負向想法共存;另參加支持團體,用自己的經驗鼓勵其他照顧者,於照顧路上相伴而行。不過,照顧路上仍有許多挑戰。大山阿公說,政府補助兩個孩子每月每人4800元,但是因為一些緣故沒有辦法拿到。如今退休金快用完了,妻子則四處兼職打零工,大孫子有時也會問:「阿公你們老了,我們以後該怎麼辦?」「對啊,該怎麼辦...」他說,大孫子腦筋還算可以、手還能作些精細動作,所以未來看看有沒有機會到庇護工廠工作;未來他們或許都需要住進機構。● 照顧者別孤軍奮戰,長照資源使用1234口訣:一工具:衛福部長照資源地圖。https://ppt.cc/fBYg6x 二電話:長照專線1966,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三步驟:盤點資源、盤點資產、家庭會議,可上網搜尋「家庭照顧協議」。四包錢:利用線上試算工具掌握補助內容,可上網搜尋「長照四包錢」。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