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該看哪科.巴金森氏病
搜尋
醣類
共找到
482
筆 文章
-
-
2021-01-14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都吃就是不吃主食?你到底在吃素還是瞎折騰
文小叔剛來大理那會兒住在少數民族白族人的一個大院子裡,這個院子彙集了五湖四海性格迥異的朋友。文小叔的女鄰居是一個純素主義者,抬頭不見低頭見,天天在文小叔面前嘮叨吃素的好處,動不動就勸文小叔也吃素。禁不住女鄰居苦口婆心地勸說,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文小叔也想改變一下生活方式,看看吃素到底會給身體和心靈帶來怎樣的改變。於是,某年某月某日,文小叔開始吃素了。可能是因為平時就不怎麼吃肉,通常一周吃一次,所以吃素並沒有給我的身體帶來顯著的變化,身體沒有變好也沒有變差,至於心靈與境界的提升那就更無從談起了。倒是家人知道文小叔吃素後紛紛來勸說,以為我要出家或者想不開了,更主要的是擔憂我營養不良,一個勁兒勸我不要吃素,把文小叔弄得哭笑不得。後來,文小叔遇到了一位從深圳來大理開旅館的大姐,陪她找房子、陪她談判、陪她購買旅館所需要的一切,自然與她一起吃飯的機會就多了。每次吃飯她都把肉夾到文小叔碗裡,一次拒絕可以,兩次拒絕也可以,後來文小叔就不好意思了,於是,文小叔「破戒」了,又開始吃肉了。唉,都怪文小叔定力不夠啊。不過文小叔並沒有因為吃素而沾沾自喜,也沒有因為沒有堅持吃素而後悔,一切都不過是自己的體驗。一次體驗結束了,另外一次體驗又會開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事與願違一定另有安排,一切隨緣。吃素或者不吃素,文小叔還是那個文小叔。首先文小叔擺明自己的觀點:吃素,很好,但必須有一個前提:正確地吃素。你吃素就吃素吧,為什麼一定要強迫別人跟你一起吃素呢有的人吃素,吃著吃著就有了執著心、分別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了,非要把親朋好友拉過來一起吃素不可。比如文小叔之前的女鄰居,逢人就說吃素的好處,看見別人不吃素就不開心,喋喋不休說吃肉如何如何不好,吃肉殺生,不環保,吃肉會導致高血壓、高血糖等等。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說你做什麼,我不做什麼,我們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我們能夠和睦相處。小人呢,則不一樣,見不得別人與自己不同,別人跟自己不一樣就指責別人,一定要強迫別人跟自己一樣。文小叔希望所有吃素的人不要居高臨下,要尊重不吃素的人;也希望不吃素的人不要以異樣的目光看吃素的人,要尊重吃素的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所有以自己的角度去妄加評判他人都是不可取的。你吃素就吃素吧,不要把自己搞得像苦行僧一樣,畢竟你只是一個凡夫俗子有的人不吃素則已,一吃素就吃得徹徹底底,天天清水煮白菜,不放油不放鹽,把自己整得像苦行僧一樣,結果把自己搞得面黃肌瘦,有氣無力。不可否認,有些道行很高的修行人確實可以做到天天水煮白菜,不放任何調料,但是你跟他們一樣嗎?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修行,他們六根清淨,不會消耗過多的氣血。你呢?不僅要工作,還要操心家裡的事,東想西想,欲望特多,這些都是很耗氣血的啊。你吃素就吃素吧,怎麼就只吃蔬菜水果,不吃主食呢有的人真的很奇怪,尤其是接受了西方思想的那些減肥人士,天天榨果汁吃蔬菜,一個不折不扣的素食主義者。他們什麼蔬菜都吃,就是不吃主食,他們把主食歸為醣類,把醣類視為洪水猛獸。結果,原本以為吃素可以養生,不料吃著吃著身體愈來愈差了,最後月經也不來了,這就是氣血極度虧虛的結果。《黃帝內經》早就說了,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蔬菜水果真的不養人、不養氣血,蔬菜水果最大的作用就是疏通,按照西方的說法就是清腸排毒。吃素的人更要以五穀為主,以主食為主,一切不吃主食的吃素都是錯誤的吃素。你吃素就吃素吧,怎麼整得比吃肉還油膩呢有的人認為,吃素會營養不良,所以做素菜的時候油放得特別多,以為這樣就可以彌補吃素帶來的缺陷。你問他,為什麼放這麼多油?他說,太素了,沒有營養。你問他,既然你認為吃素沒有營養為何還要吃素呢?他說,沒辦法,身體病了,吃素讓人健康。一方面認為吃素讓人健康,另外一方面又覺得吃素沒有營養,這不是拿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嗎?吃素,適當多放一點油是可以的,但放多了與吃肉沒什麼區別,油屬於肥甘厚味,吃素本來就是為了吃清淡一些,讓身體的負擔減輕一些,讓身體裡面的垃圾少一些,你吃那麼多油,吃進去不運化還不是一樣變成垃圾。其實,正確吃素不會造成營養不良,完全不用擔心,你只要把五穀吃好了就可以了。以前經常吃肉的人突然吃素,身體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偶爾會出現頭暈乏力,這是正常的,過一陣子就會調整過來的。文小叔建議,經常吃肉的人吃素不要急於求成,慢慢來,循序漸進,先不要全素,可以吃些雞蛋,過一陣子後再全素。你吃素就吃素吧,怎麼每次都吃那麼多,吃到撐呢文小叔有一個朋友,每次去素食餐廳吃自助他都是第一個動筷子最後一個吃完的,每次都吃得特別多,每次都要吃撐。朋友都羡慕他胃口好、飯量大、能吃是福。文小叔開玩笑說:「你這樣吃會把老闆吃窮的。」他也開玩笑說: 「難怪我每次進來老闆的臉色都不好呢。不過不是我想吃啊,是素食禁不住餓,不多吃一點營養跟不上。」吃肉吃多了會撐肚子,吃素吃多了不會撐肚子,還真有人這麼想的。難道,素食就不需要消化?直接變成氣血?素食也要消化的,你脾胃運化能力只有那麼多,吃素吃多了同樣運化不掉,以致使吃進去的素食變成垃圾堆積在身體裡面。所以,吃素也要吃七八分飽,這一點與吃肉是一樣的。你吃素就吃素吧,怎麼把蔥、薑、蒜也戒了呢如果你是修佛修道的,戒葷腥那是必須的,但你不是修行人,吃素只是為了健康,怎麼還把蔥、薑、蒜、辣椒戒了呢?蔥、薑、蒜、辣椒這些調料,不僅僅是調料,還有很好的食療作用。蔬菜大多是寒涼的,陽虛體質的人經常吃會更加陽虛,所以做素菜的時候應該多放一些蔥、薑、蒜,蔥、薑、蒜都是溫性的,剛好可以中和蔬菜的寒涼。除此之外,經常吃素的人要多吃一些種子食物,多吃一些堅果,堅果都是補陽氣的,這樣就不至於因為只吃素食而致使陽氣不足,尤其是吃素又怕冷的女性朋友。陽氣對身體至關重要,別吃素吃著吃著把陽氣吃沒了。以上就是吃素的種種誤區,供大家參考,希望每個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一個是腸道的問題,如果經常便秘,又不放屁,有宿便,那腸子裡的臭氣只好從口裡出來。絕大多數口臭不是口腔的問題,而是腸胃的問題,這也是最典型的——身體上部的疾病需要從下部治療。所以調理口臭要三管齊下:用芳香化濁的藥物調理口腔,比如桂花、藿香、荷葉等;用祛濕消食的藥物調理胃,比如茯苓、白朮、山楂等;用清理宿便的藥物調理腸道,釜底抽薪,讓臭氣徹底從下面走,比如枳實、雞屎藤、大黃等。※ 本文摘自《每天都用得上的生活中醫》。《每天都用得上的生活中醫》作者:文泉杰(文小叔)出版社:如果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11/18
-
2021-01-13 新聞.健康知識+
掉髮、鼻炎好不了…這13種狀況都是鋅不足 醫師教你缺鋅吃什麼
鼻炎好不了,沒「鋅」可能是關鍵!曾經有患者向我反應,雖然外觀看不出異常,卻感覺「舌頭灼痛」。這種症狀過去稱為「口腔灼熱症候群」,被歸類在身心疾病,而現在則是屬於味覺障礙的一種,有可能是缺乏微量礦物質「鋅」的緣故。患有舌頭灼痛的患者有併發鼻炎的可能,如果是男性,還會因為前列腺肥大壓迫到膀胱而導致頻尿。有的人在下顎內側或上顎正中央有骨頭突出,或是指甲上有白色斑點,像這樣的狀況,大多也是缺鋅所導致。當體內的鋅含量不夠,會造成醣類代謝異常,以及變得會磨牙。除了攝取鋅之外,適量減少醣類的攝取,也有助於防止交感神經在睡眠期間活化,緩和磨牙的情況。此外,與外界空氣接觸的鼻黏膜也是積極進行細胞分裂,必須頻繁代謝的部位。如果因為鋅不足造成細胞分裂速度變慢的話,受到刺激而受傷的黏膜就會維持原樣繼續使用,導致鼻炎遲遲無法痊癒。雖然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廣告都說男性要補鋅,但其實女性也很容易缺乏鋅。除了保健食品外,也建議透過飲食積極補充。鋅對人體來說是很重要的營養素。蛋白質是由RNA(核糖核酸)將DNA轉錄而製造出來。RNA減少,細胞分裂速度就會變慢,引起異常的話就會變成癌細胞。而製造這個RNA的,就是鋅。鋅大量存在於前列腺、骨頭及骨髓、眼睛的脈絡膜、肌肉、皮膚等部位。酵素蛋白質等高分子化合物在結合的安定性上,也與鋅息息相關。據說光是與鋅有關聯的酵素,大約就有兩百種以上。鋅的作用消除活性氧讓細胞分裂正常進行保護皮膚(抗過敏)讓視覺、味覺、嗅覺運作鋅一日的必須攝取量(60mg)牡蠣(養殖、生)約23個(1個20g)牛肉(牛肩肉、瘦肉)約1050g鯷魚乾 約150隻(1隻5g)當鋅不足……・煩躁感・容易疲憊・腸胃障礙・皮膚粗糙・掉髮・味覺異常・體力衰退・發育遲緩鋅主要的生理機能□讓細胞分裂正常進行□消除活性氧□保護皮膚(抗過敏)鋅是讓細胞正常成長、分化、增殖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鋅進入體內之後,主要是由十二指腸吸收,吸收率約為30%。吸收後的鋅會在肝門靜脈與蛋白質結合,運送至肝臟。雖然原則上建議成人每日攝取十至十五毫克的鋅,但是因為近年來食品加工和精製越來越發達,食品中的鋅含量降低,再加上飲食中的酒精、飲料、垃圾食物,以及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食物,都會造成鋅的流失,所以必須更積極攝取。經常在喝完酒隔天出現嘔吐反射(刷牙過程中出現噁心感)的人,正是因為鋅不足造成黏膜過度敏感或是反應變得不好。之前我有個患者深深為此感到困擾,因為他不論去哪間牙醫看診,都因為強烈的嘔吐反射而沒辦法讓醫生將器具放入口腔中。演變到最後,光是靠在診療椅上面就覺得想吐。我請這名患者服用鋅兩個月後才終於能夠順利治療牙齒。患者本人也對於狀況的改善感到非常驚訝。喉嚨容易乾燥咳嗽的人,也很有可能是因為鋅不足導致咽黏膜出問題。除此之外,鋅不足會讓醣質代謝變差,因胰島素儲存脂肪造成肥胖或內臟脂肪堆積,導致肚子變大。在充滿精神壓力的現代社會中,職場、家庭、環境、減重等各式因素造成的精神壓力,都會增加鋅從尿液中排出的量,結果導致身體變得更容易疲憊。鋅不足的症狀□容易感到疲勞、容易感冒□沒有食欲□掉髮□皮膚症狀(潰爛、水泡、乾燥、膿痂疹)□指甲裡有白色斑點□傷口痊癒速度慢□生殖能力衰退□拉肚子□敏感性牙齒□精神、神經症狀(性慾下降、情緒不穩、行動異常、發抖、記憶變差)□缺鐵性貧血□身體會氧化□血糖調節異常如果發現了這些症狀,不要單純認為一定是缺乏鋅所造成,還要參考與銅之間的比率。理想的銅鋅比例為一比一(0.85)。如果缺少銅,也會對精神狀態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書籍介紹書名: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作者: 小垣佑一郎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10/15作者簡介/小垣佑一郎「草加家庭牙醫‧矯正牙醫診所」院長。13年的臨床經驗,看過25000名以上的患者。自從太太因不明原因病倒後,度過9年與病魔抗戰的生活。9年來帶著太太訪遍超過100間的醫院,用過30種以上的處方箋、5500顆以上的藥物還是無法治好的疾病,卻在執行「正確分子療法」後僅僅7天,旋即恢復健康的狀態。在這之後,致力將新營養療法及分子療法導入牙科診療中,並發現口腔內的症狀與全身狀態相關聯。如今,在平均一個月要拔掉110萬顆牙齒的牙科現狀中,他的診所一年只拔10顆牙齒。延伸閱讀: 「重鹹」真的是健康頭號殺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15種NG飲食害你提早死亡,比抽菸更嚴重
-
2021-01-11 科別.新陳代謝
矯正代謝力該怎麼做? 醫: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
減醣這樣做才對,飲食策略穩妥當! 矯正代謝力的「代謝技術」,裡頭有兩大主要作用――降低胰島素,以及調整血糖,最終目的都是要「逆轉」或「消除」胰島素風暴。胰島素風暴跟血糖的調控,兩者關係密不可分,所以,代謝技術也朝著降低血中胰島素與調控血糖兩大目標設計,不僅可以用於矯正代謝,也是非常優秀的糖尿病輔助治療配方。你還在「糖」、「醣」不分嗎?但是我們可能還搞不清楚如何真正控制血糖,加上經常還「糖」、「醣」傻傻分不清!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要注意「ㄊㄤ」類的攝取,才可以控制血糖,但到底是「醣」還是「糖」,只會得到一張茫然的臉。簡單來說,醣類就是碳水化合物,血糖是大腦的主要能量來源,依照分子結構可以分為單醣、雙醣、寡醣和多醣。分子結構簡單的單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醣(蔗糖、乳糖、麥芽糖)就是我們熟知的「精緻糖」,舌頭一接觸就會感受到甜味,除了可以提供熱量之外,幾乎不含任何營養,甚至會引起蛀牙、肥胖等問題;而寡醣與多醣則嚐起來不一定具有甜味,例如飯、麵等主食。許多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醣」類的攝取,才可以穩定血糖,所以會避免去吃含有「醣」的食物,但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反而造成血糖過低的危險。雖然醣類是身體必須的營養素,但攝取過量的醣類,卻會造成反效果,身體產生大量的胰島素,久而久之,就會轉變成「容易累積脂肪」的體質,增加肥胖、慢性病,以及蛀牙的風險。醣的分類:血糖狂飆?這樣做就對了!近幾年來,經常出現「減醣」、「控醣」、「低醣」等關鍵字,但這三個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對於身體來說,真的有比較好嗎?我們平常吃的食物――麵食、飯類、水果,以及奶類都含有「醣」類,這些食物在體內經過一段消化過程後,會產生大量的葡萄糖,因此血糖也會隨之上升,若是沒有特別注意「醣」類的攝取,就會導致肥胖。「減醣」絕對是這幾年最熱門的減重關鍵字,所謂的減醣並不是不吃澱粉,而是減少精緻糖,以及加工去除麩皮、種皮的精緻澱粉攝取量。精緻糖和精緻澱粉對身體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而造成血糖飆升,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促使脂肪代謝力變差,造成容易發胖的體質,還會增加老化速度、蛀牙等負面影響,對我們來說,精緻糖跟澱粉根本百害無一利,快遠離它吧!「蕭院長,若是糖尿病的病人想要控制好血糖,可以怎麼做呢?」改變主食的類型,多吃低升糖的食物,像是利用全穀類、糙米取代白飯、用蕎麥麵條取代白麵條、用全麥麵包取代白麵包等,都是可以讓你吃得健康的方式。同時,也要多吃低澱粉的蔬菜,具有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獲取天然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低澱粉蔬菜有花椰菜、菠菜、高麗菜、蘆筍、菇類、萵苣等,都是可以攝取的蔬菜類別!如果你是想要利用減醣來減重的話,蛋白質就非常重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可以增添我們的飽足感,就不會一直想要吃東西了。可以選擇魚類、雞肉、奶類、蛋類、無糖優格、豆類等優質蛋白質。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是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引發血糖值上升程度的指標。升糖指數越高,代表這類的食物吃進人體後,會快速釋放葡萄糖,導致血糖瞬間飆升。當血糖一高,胰島素就必須跟著大量分泌,長期攝取這類食物,就會讓血中的胰島素經常維持很高,進而引發高胰島素現象,啟動胰島素風暴!相反地,升糖指數越低,代表這類的食物吃進人體後,葡萄糖會緩慢釋放,血糖就不容易瞬間飆升,胰島素就不會大量分泌,血中的胰島素含量會很低;許多的健康書籍都已經建議多攝取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一般來說,精緻的碳水化合物或稱為精緻澱粉(或簡單醣),例如:白米飯、糯米飯、白糖都屬於精緻的碳水化合物,這類食物的升糖指數經常都高於七十;相對的,複合式碳水化合物的升糖指數較低,因為它們含有纖維,會讓葡萄糖釋放較為緩慢,血糖較不容易飆升。現代人的主食多為精緻澱粉,由於缺乏纖維,人體會快速吸收這些糖分,導致飯後血糖過高,間接也造成血中胰島素越來越高!所以如果要調降胰島素,首要建議就是「恢復粗糙主食」,把白米飯改成糙米飯或五穀飯,白麵粉做的麵包、包子、饅頭,改用全麥來製作,這是調降胰島素的第一步。選擇低升糖負荷食物,留意烹煮方式哈佛大學提出另一個理論稱為升糖負荷(Glycemic Load, GL),升糖負荷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糖分密度的指標,糖分密度越高的食物會讓血糖持續性升高,影響更大。許多水果的升糖指數(GI值)雖然很高,但是升糖負荷(GL值)卻很低,幾乎都在十以下,代表糖分密度不高(水果含很多水分),不至於對血糖造成長時間的影響。相反地,蛋糕等甜點升糖負荷(GL值)高達二十,會造成血糖長時間居高不下,胰島素當然也居高不下。同樣食物採用不同烹調方式,升糖負荷(GL值)也會截然不同,例如:水煮的馬鈴薯升糖負荷(GL值)只有三,因為飽含水分的緣故,烤馬鈴薯的升糖負荷(GL值)則高達十三!升糖指數(GI)與升糖負荷指數(GL)參考表:如果希望降低血中胰島素,改善「高胰島素」現象,建議選擇升糖指數(GI值)五十五以下,升糖負荷( GL 值)十以下的食物最好,並且多以豆類、蔬菜、水果為主,這是調降胰島素的第二步。養成低卡飲食與有氧運動除了選擇低升糖指數(GI值)與低升糖負荷(GL值)飲食外,代謝疾病的專家都一致同意「低卡飲食與運動」,是改善胰島素阻抗與「高胰島素」現象最有效的辦法!其實低卡飲食的食物,相當於低升糖指數(GI值)與低升糖負荷(GL值)食物,避免高脂肪食物、大塊肉類。另外,建議早餐最好增加水果的份量,來取代早餐店的食物,下午茶、宵夜、零食也要避免。除了飲食調控之外,平常也該起身動一動,這是調降胰島素的臨門一腳。別老是坐在電腦前面,運動可以改善代謝,有助於調降胰島素,提升腦內啡,增加好的膽固醇,並降低血壓等。因此,有氧運動,慢跑、快走、爬山都是很好的選擇,把運動變成一種生活型態,肥胖的人運動最好循序漸進,否則心臟受不了,膝蓋也受不了!絕對不要勉強,否則會很容易受傷;難度太高的運動也會讓你很快放棄,一切都前功盡棄!有氧運動除了可以改善「高胰島素」現象,還可以燃燒熱量,增加心肺功能,對於身體的柔軟度、肌肉強度也都有所助益。於此之外,增加了身體的含氧量,就能避免慢性缺氧,當身體氧氣足夠,可以顯著提升組織修復能力,不僅可以讓身體的能量生成順暢,引導全身細胞的活化,對於延緩老化與種種慢性病的預防至關重要。增加身體的含氧量,是現代人處在缺氧環境下,非常重要的長壽養生之道!運動熱量消耗表:(本文摘自博思智庫《矯正代謝力:遠離三高、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書籍簡介台灣平均每5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是慢性病爆發的前兆,罹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7倍,罹患腦心血管疾病是一般人的3倍!原來代謝失衡,是致病元凶!許多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肥胖者罹患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還高,為何過重或肥胖者很容易產生健康問題?因為慢性病正是「胰島素風暴」一路不停傷害的結果。蕭院長認為,若是能夠找出代謝疾病的真正病因,也可以對於現今的醫療體系做出一點貢獻,讓大眾找回真正健康。希望藉由《矯正代謝力:遠離三高、糖尿病、代謝症候群》一書,作為民眾日常飲食與健康管理的提醒,讓有胰島素風暴的人們回到「健康的生活型態」,活出健康和美麗。
-
2021-01-08 新聞.健康知識+
為什麼不讓小孩吃巧克力? 營養師揭「健康元凶」...家長要注意
因為無法趕在五點前下班,珮君都必須拜託阿公去幫忙接孩子放學,為了讓孩子聽話順利回家,阿公總是會買小零食、小點心來哄騙小孩,即使千交代萬拜託只能買牛奶、優酪乳、優格,千萬不要買糖果、巧克力,下班到家總是會看到驚喜。阿公總是兩手一攤,「他要買這個我有什麼辦法?」面對剛上幼稚園的孩子,阿公也沒有耐心和體力跟他耗,讓珮君不好意思又苦惱。 純可可脂好處多 但市售巧克力精緻糖與添加物多孩子是否真的不能吃巧克力?營養師蘇妍臣表示,其實純的可可脂對身體的好處不少,如黑巧克力中的「甲基黃嘌呤」可改善認知功能、使心情愉快;咖啡因成份,能增加視覺處理的速度,黃烷醇也有助於增進視覺反應時間、空間記憶等。但市售的巧克力都是放入大量精緻糖(simple sugar)與添加物的濃純香巧克力。精緻糖使血糖飆高孩子過嗨 人工色素恐引發過動糖果、巧克力中的精緻糖、人工色素是危害兒童健康的元凶。當攝取過多精緻糖,在體內消化轉化成單醣,會讓兒童血糖太高、過於興奮,還會影響規律的睡眠模式,削弱兒童自我控制的能力。蘇妍臣營養師提到,研究發現人工色素中的檸檬黃(tartrazine)、酸性紅(carmoisine)、食用黃色5號(sunset yellow;日落黃)、食用藍色1號(brilliant blue;亮藍)、食用紅色色素6號(ponceau)等,只要食用超過一週以上,就可能引發兒童過動。另外,市售的空氣包零食,添加物也多於營養素,少吃為妙。開購買清單給長輩 避免激烈字眼引衝突因此建議家長不要將糖果作為獎勵,事實上對孩子健康並不是獎勵,可以水果、牛奶等有營養的食物當作獎勵。蘇妍臣營養師表示,若有長輩需用零食協助帶孩子的時候,直接開可以購買的清單給長輩,避免用"不要給"等字眼以造成衝突,如麥片牛奶、乾燥水果、添加物較少的餅乾等。同時告知可樂、茶類中含有咖啡因,會讓孩子長不高,通常攸關發育問題長輩比較能接受。兒童飲食應均衡,蘇妍臣營養師建議,選擇富含Omega-3必須脂肪酸的食物(如堅果類),可維持健康的腦部認知功能。挑選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可刺激腦部裡的血清素產生,與維持胰島素和血糖的正常含量。避免孩子攝取精緻醣類,可能會干擾兒童的正常睡眠和情緒控制。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綠色葉菜)、維生素C(如橙色、紅色水蔬果)、鎂(如豆類,綠葉蔬菜)和蛋白質(如瘦肉,黃豆及其製品類等)。 挑選好情緒 零食建議1. 零食可選擇無鹽堅果、新鮮水果等食物,來代替攝取垃圾食物。2. 避免酒精,會對大腦產生抑制效果,進而導致情緒不穏。3. 避免攝入過多的咖啡因(如咖啡、茶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可樂),因為咖啡因會增加焦慮和躁動,還會影響睡眠情形。4. 帶孩子們出去走走動一動吧!可減少體壓力荷爾蒙、增加幸福感、改善睡眠,更能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寶寶吃進「重金屬鎘」超標食品會怎麼樣? 專家曝恐怖下場 寶寶不喝奶怎麼辦? 厭奶期最長可達半年!護理長傳授妙招
-
2020-12-28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主題館【腎臟病】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亂吃綜合維他命 小心更傷腎!
「藥師你好,我要領藥」藥袋又多又重,一看就知道是腎臟病人的藥。藥師關心的問一下「腎臟病病人飲食有沒有盡量低蛋白跟低鹽呢?飲食會影響藥物治療的效果喔!」 領藥的人嘆了一口氣說「我婆婆她牙齒不好,而且腎臟病很久了,有時候食慾不好吃很少,所以當她有食慾要吃什麼我們都不會限制她。」 藥師:「食慾不好吃很少,體力會比較差,除了要小心昏倒或跌倒,長期這樣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患者:「有建議什麼營養品嗎?有時候我們會拿綜合維他命給她吃。」 藥師:「腎臟病的飲食,包含綜合維他命,都要注意喔!不要隨便補充,當然更不能亂信親友偏方!」 市面上的綜合維他命,通常含有維他命A、B群、C、D、E、K之外,同時也有鈉、鉀、磷等礦物質,對一般人適度補充沒問題,但對腎臟病患者而言,要小心其中的礦物質,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所以不建議腎臟病患者把綜合維他命當成每日維他命補充服用。若腎病患者有維生素或礦物質缺乏的情況,除遵照醫囑聽從腎臟科醫師建議外,亦可補充專用維他命劑其鈉磷鉀、熱量都經過專業設計,含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有需求的腎友購買時可多注意營養標示。所以規律服藥跟回診是第一要件,飲食注意的觀念跟細節很需要病人自主管理,若照顧者或病人無法做好飲食管理,還是會建議用營養補充來減少不當飲食中對腎臟的持續傷害,讓藥物治療更好。【延伸閱讀】 -施昀廷/中藥傷腎?這成分比硃砂還早禁-陳冠誠/洗腎完累得像蟲 3 招運動變活龍-Dr.命/慢性腎臟病五種期別的痛 迷因告訴你-營養食畫RD.Chiu/風靡全球的綠拿鐵竟會造成這些症狀!-莊昕悅營養師/營養師教你在家輕鬆做低蛋白點心-Johnny游/腎臟危機解密!四大暗示別忽視-Lemon L. Yoga/別說抱歉,瑜伽療癒和不安說嗨!-藥師陳瑪波/吞藥丸喝符水 腎像濾心大堵塞!【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0-12-25 養生.聰明飲食
關於168間歇斷食法,高敏敏營養師提點,你該知道的幾件事
近期,最夯的減重方式莫過於「數字斷食法」,其中,又以「168間歇性斷食」討論度最高。朋友圈都流傳,誰只花了2個月就能成功瘦下5~6公斤呢!到底什麼是168間歇性斷食?該怎麼做才能徹底執行?又能成功減重不復胖呢?什麼是168間歇性斷食?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所謂的「168間歇性斷食」,即是將一天切分成兩個時段:16+8=24。在一天24小時當中,禁食16小時、進食8小時。也就是說,把一整天進食的時間壓在8小時內完成,其餘的16小時不吃含有熱量的食物。「168間歇性斷食」是一種輕斷食的作法,是藉由延長身體空腹時間,讓腸胃有機會進一步分解脂肪,進而達到減肥效果。曾有句名言說:「跳過一餐不吃,其實是讓身體有時間修復」高敏敏指出,間歇性斷食減肥法中,胰島素擔任很重要的角色。日常進食時,身體會分泌胰島素,胰島素能幫助身體將攝取的營養合成脂肪及肌肉,同時減慢脂肪分解;在斷食過程中,胰島素分泌降低,體內的升糖素則出動,燃燒脂肪作為能量,達到減脂的效果。168間歇性斷食成功祕訣?高敏敏說,許多人執行了「168間歇性斷食」,卻在可進食時間內放肆大吃,這觀念是錯誤的!比起斷食,更重要的是「如果食物的選擇不正確,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無法減肥成功。」就算是斷食期間也該重視攝取均衡的營養,包含醣類、脂質、蛋白質都應該攝取量。那麼斷食時間該怎麼選呢?期間該吃什麼?那些不該吃?而擇食是成功關鍵嗎?她提醒,首要件是依照個人作息習慣,選擇自己容易實踐地8小時進食時間。一開始,可先從10小時開始,之後循序漸進縮短到8小時內,例如,控制在早上9點至晚上7點間,可以進食。可進食期間,也要特別注意水分的補充,提高喝水量更能有助於減重成功,因身體出現飢餓感,有可能是口渴警訊。而禁食時,除了水、無糖的茶之外,最好任何食物都不要吃,任何含有熱量的飲品、食物都不能攝取。高敏敏表示,在可以飲食的8小時內,一定要慎選食物,注意均衡營養,攝取營養素比例應均衡。而211是最容易執行的均衡飲食法,即每餐中1/2蔬菜、1/4是全穀類、1/4是蛋白質。進食時,也不應吃過量!高敏敏說,千萬不要有補償心態,覺得一天只吃兩餐就多吃些,把原本三餐的份量塞進兩餐中。對於胃口較大的人,餐前不妨先喝500cc的開水,讓身體有飽足感;或調整飲食順序,不妨先喝湯、吃蔬菜。高敏敏提醒,愈接近晚上下班休息時間,即使是可進食的時間,攝取的熱量也該逐漸減低,或多吃蔬菜、多喝水等,以降低整天總熱量的攝取。同時別忘了搭配適合的運動,以及正確的睡眠習慣,才能讓斷食效果加乘。關於168間歇性斷食迷思解惑許多人說,斷食減重會出現副作用,例如,脾氣暴躁、暴飲暴食、飲食失調、胃食道逆流、胃痛、掉肌肉等,所以不宜採用。高敏敏直言,與其說是副作用,不如說是對於168間歇性斷食存有很大的迷思。高敏敏說,很多人出現飲食失調,如暴食、厭食等症狀,通常是因為早已習慣平日飲食型態,貿然進行168間歇斷食時,心態未能調整過來,容易有補償心態,出現三餐塞在兩餐吃的狀況。脾氣變得暴躁、沮喪。高敏敏說,吃東西是一件快樂的事,但因為在禁食期間什麼都不能吃,許多人會因此感到沮喪,進而容易大發雷霆,其實,只要在進食期間,吃的健康、吃得飽足,就能讓情緒穩定。如果心理作用讓168間歇斷食變得困難,高敏敏建議,或者可以讓自己的斷食時間寬裕些,別把自己逼得太緊、輕鬆一點,或者可以改善心理作用帶來的不適感。很多人問,那168會造成掉肌肉嗎?她說,目前,並沒有研究指出,168斷食會掉肌肉。減重時,之所以會掉肌肉,第一是蛋白質攝取不足,第二是不運動,肌肉用進廢退導致。有些人反應,晚上會餓到睡不著,睡眠品質變差了。她直言,睡眠好壞主要也是受到心理影響,如果心裡沒有準備好就貿然斷食,反而給自己心理壓力,當然睡不好。那如果真的是因為餓到受不了,不妨起身喝杯熱牛奶再入眠吧!出現頭痛症狀。高敏敏解釋,當胰島素上升時,除了會堆積脂肪外,還會留住水分和鹽分,讓身體腫脹。當胰島素下降時,可能會因為水分和電解質流失而頭痛。斷食時要注重水分的補充,每人每天應攝取”體重X40 cc”以上水分。胃食道逆流主因是胃跟食道中間的「賁門」關不緊,高敏敏指出,會出現胃食道逆流,通常是因為吃錯食物,導致胃酸不斷上湧導致,建議應注重食物內容,才不會火燒心。高敏敏提醒,「168間歇性斷食」確實是有效的減重選擇,但是對於患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孕婦等族群,以及有在服用糖尿病藥物或施打胰島素者,不適合嘗試。她呼籲,在採用斷食法之前,建議務必要先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斷食法有全面的了解,評估適合後再開始進行,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又能達到減肥瘦身的目標!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圖片提供/營養師 高敏敏
-
2020-12-24 養生.健康瘦身
醫師揪肥宅患者比賽減肥 醫差3公斤輸了比賽他贏了健康
一名33歲男子因工作需要常應酬又沒時間運動,幾年內體重飆破3位數,日前健檢報告出爐,肝指數更比正常值高10倍,合併重度脂肪肝及嚴重高血脂,讓醫師當場驚呼:「可能要考慮住院」;為鼓勵患者減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曾晟恩邀他一起比賽減肥,後來患者靠著靠著天天快走,3個月大減20公斤,曾晟恩雖僅減了17公斤,輸了比賽,但對兩人同獲健康仍十分欣慰。曾晟恩說,這名患者因工作性質,幾乎天天應酬,體重高達118公斤,且抽血檢驗發現GOT/GPT指數高達415/159 U/L(正常值在40 U/L以下),超音波檢查有重度脂肪肝,「幾乎整組都壞了」,若沒有積極改善,未來恐造成肝發炎,且隨著時間推移進展導致肝纖維化,嚴重時可能形成肝硬化或肝癌。不僅如此,患者的膽固醇異常,若仍不改善生活習慣,恐增加未來心肌梗塞、中風、糖尿病、急性胰臟炎等發生率,相當危險。患者則透露,最近4、5年來因每天三餐不正常,加上晚上應酬應接不暇,體重從7字頭,一路狂飆破百,還被朋友取綽號「0.1噸人」,也開始出現疲倦、頭暈、高血壓、走路會喘等狀況,雖然期間想減肥,但始終缺乏毅力,直到跟醫師PK,才發憤每天至少快走1小時,且杜絕宵夜誘惑,沒想到3個月後竟然瘦了20公斤,「褲子幾乎都重買了」。曾晟恩本身也因醫師生活忙碌,經常忽略飲食控制與運動,出現中度脂肪肝及血脂肪等問題,他為了鼓勵患者消脂保肝,決定和患者約定一起調整飲食和培養運動習慣,漸漸地自己身體各項指數趨於正常。原本久站時膝蓋超級疼痛,透過時間飲食限制法,並減少醣類攝取後,精神大幅提升,膝蓋問題也不藥而癒,「雖然減重17公斤輸了,但也找回健康啦」。患者日前回診看報告,肝指數GOT/GPT降至49/28U/L,膽固醇也恢復到200 mg/dl內,尤其3個月體重降了20公斤,脂肪肝由重度大幅改善至輕度,各項檢驗數據都恢復正常值,連醫師都說「果然是打掉重練」。曾晟恩說,肥胖引起的疾病除了三高、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外,也會引起痛風、退化性關節炎、脂肪肝、膽結石、胃食道逆流等諸多慢性病,堪稱是現代人的頭號殺手,建議透過低醣、慎選油脂飲食,並配合適度強度運動,以及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才能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遠離藥罐人生。
-
2020-12-24 科別.新陳代謝
「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人類維持生命需要保持細胞正常運作,必須仰賴葡萄糖給予能量,血液會將葡萄糖送到全身,如果用化學結構看,葡萄糖屬於單醣,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平時常吃的「糖」屬於雙醣結構,有2個「醣」組合而成;白飯或蕃薯等澱粉,則是多醣食物,可能有3個或以上「單醣」組成。通常結構越複雜,分解成葡萄糖的時間會比較長,所以血糖不會快速飆升,較有利於身體血糖的控制。單醣vs.雙醣vs.多醣 分子結構越複雜分解吸收慢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醣類化學式越複雜,身體就越需要處理分解,只有葡萄糖(單醣)可以在血液中運輸被細胞使用,結構越簡單的醣類食物,例如蔗糖或果糖等,消化分解速度非常快,一下可讓血糖值上升,如果是澱粉等多醣食物,要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較慢,也讓血糖升高速度沒有那麼快。 血液葡萄糖(血糖)量,一般來說人體會穩定在平穩數值,而當血糖量偏低,除了會分解肝醣、肌肉蛋白質、脂肪,來提升血糖值外,也會告訴大腦肚子餓了,應該要補充食物了。當身體吃下食物開始分解,多種食物可分解成葡萄糖,身體會想辦法讓血液葡萄糖送入細胞,讓細胞能夠使用,此時胰島素就是發揮的關鍵因素。胰島素穩定血糖關鍵 胰臟異常糖尿病風險高張斯蘭強調,胰島素對生命至關重要,血液葡萄糖要進入細胞提供能量,必須有胰島素作用。如果血糖值很高,卻沒有胰島素協助,葡萄糖就只能在血液流動,細胞會獲取不到養分能量,大腦會誤判食物攝取不足,容易多吃、多喝、體重減輕、嘔吐等,長期下來提高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第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臟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異常,血糖很難維持穩定,如果飲食不能好好控制,血糖一高就很難回歸正常。張斯蘭提醒,食物分子結構越簡單,身體就越容易分解吸收釋放到血液中,例如「糖」是「雙醣」結構,身體很快就能分解吸收,釋放到血液運輸,也就讓血糖值快速上升。多醣澱粉食物血糖較受控制 「糖」食品血糖上升快張斯蘭說明,白米飯、五穀飯、地瓜等澱粉類食物,由於「醣」結構複雜,要分解成「單醣」葡萄糖需要時間,血糖上升速度比較慢,身體就不需要分泌大量胰島素來立即控制,同時因「多醣」的澱粉食物如五穀飯,葡萄糖分解較緩慢,血糖容易穩定維持,因此比較不容易肚子餓。張斯蘭補充,食物在人體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多用升糖指數(GI)區分,例如糖果、零食、含糖飲料等,使用「糖」調味加工,分解葡萄糖速度快,容易快速上升血糖,身體會立刻大量分泌胰島素抑制;反觀五穀飯、地瓜、山藥等食物,葡萄糖分解比較慢,血糖就比較不容易快速上升,就有益控制血糖。胰島素功能低下 低「GI」飲食比較保險張斯蘭提醒,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因身體胰島素分泌或使用功能都不好,如果攝取食物讓血糖容易上升,身體沒有能力把血糖壓低,可能導致各種負面影響,但如果食用葡萄糖釋放緩慢食物(低GI食物),身體就比較容易控制血糖,從而不容易受到高血糖衝擊,身體比較能維持穩定。張斯蘭強調,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避免高「糖」食物攝取,以免血糖突然上升很難控制。「醣」類食物就要視狀況,平時如果能吃低升糖指數(低GI)食物,例如五穀飯、地瓜、山藥等食物最好,假使吃精緻食品(食物),白米飯、麵條、湯圓等,最好搭配高纖維食物,可以減緩葡萄糖吸收效率。高纖食物減緩血糖上升 每日總熱量一定要控制張斯蘭也說,絕大多數纖維人體無法分解消化,但纖維對身體有非常大好處,首先纖維吸水會膨脹增加飽足感,也因纖維難以消化,身體在處理纖維同時,也會減緩醣類(澱粉)食物分解效率,所以每餐能夠多吃高纖食物,例如各種高纖蔬菜,都能夠協助身體控制血糖穩定。然而想要穩定血糖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糖尿病發生,因為只要胰臟能夠正常工作,血糖都能維持在正常值。張斯郎特別說,糖尿病最主要關鍵就是熱量攝取超標,尤其含糖食物吃太多,甜食不但熱量高,也會立即刺激胰島素快速增加,然而細胞如果不需要這麼多葡萄糖時,就會轉化成肝糖或脂肪存放,造成體重悄悄上升。1天最多吃10顆方糖 1杯含糖飲就超過張斯蘭接續說,衛福部國健署建議,精緻糖攝取量,不應該超過每日攝取熱量10%。如果1名成人每日需要攝取2000大卡的熱量,攝取糖的熱量就不應該超過200大卡,差不多是10顆方糖;然而只要經常喝1杯含糖飲料,糖份熱量就超過200大卡,假使再加上菜餚、餅乾、零食的糖份,每日糖攝取量肯定超標。一般人建議的熱量來源,醣類食物(澱粉)例如白米飯、五穀飯、山藥等,大概約佔50至60%,蛋白質例如肉類、奶類、蛋等,大概約佔10至20%,油脂類包含食用油與脂肪,不應該超過35%。把飲食熱量控制好,加上規律運動,控制熱量輸入外,也可以增加消耗,減少肥胖風險,糖尿病發生機會也會降低。糖尿病患者應維持低GI飲食方式張斯蘭特別提醒,血糖突然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大患,因此容易上升血糖的食物最好減少或避免,簡單來說就是含糖量高的食品,因為轉化葡萄糖效率高,容易導致血糖控制困難,反觀高纖維或低升糖指數(低GI)食物,分解葡萄糖效率比較慢,血糖不容易快速升高,正常範圍下吃,不至於對身體有太大影響。文章授權刊登/NOW健康 編輯部 撰文/NOW健康 陳敬哲 責任編輯/Mei
-
2020-12-20 養生.聰明飲食
什麼成份讓咖啡好喝?咖啡大師揭開咖啡生豆的秘密
【文、圖/摘自方言文化《咖啡烘豆的科學》,作者史考特‧拉奧】咖啡樹結出櫻桃般大小的果實(cherries),裡面的種子我們稱之為咖啡豆。每顆果實通常包著兩顆扁平、面朝彼此的種子。一旦浸泡在熱水中,生豆便會散發出微微的咖啡味道(taste)與香氣(aroma)。烘焙生豆會造成極大的化學變化,過程中不僅製造、也拆解了上千種的化合物,而烘豆師期望在烘豆過程中,能發展出於研磨與沖煮之後,散發出優美風味(avors)的咖啡豆。在烘焙的諸多效果中,這會導致豆子以下情形─• 顏色由綠色轉換為黃色、棕黃色、褐色至黑色。• 尺寸增加近乎兩倍。• 密度近乎減半。• 甜味先增後減。• 酸度(acidic)逐漸增加。• 能發展出高達八百種芳香化合物。• 釋放壓力與水蒸發時會發出響亮的爆聲。烘豆的目的在於優化咖啡裡可溶性化合物(soluble chemistry)的風味。溶解性固體(dissolved solids)組成了口中嘗到的咖啡沖煮味道,而揮發性芳香化合物(volatile aromatic compounds)和油質的溶解,則釋放出鼻中嗅到的香氣。溶解的固體、油質、懸浮顆粒及咖啡豆主要的纖維(cellulose)碎片,則構成了咖啡的醇度(body)。生豆的密度高,其中約有一半是各種形式的醣類,另一半則是由水、蛋白質、脂質、酸和生物鹼(alkaloids)組成的混合物。烘豆師其實不用特別了解關於生豆的化學,就能烘焙出美味的咖啡,但我仍然會提供以下簡述,讓讀者了解生豆的基本成分。結構生豆的結構是個立體的纖維素,也就是多醣(polysaccharide),其基質是包含了幾近百萬個的細胞。包裹了部分纖維素的基質擁有上百種化學成分,而烘焙的過程會使這些成分轉換為油脂與可溶性物質,並決定了沖煮出的咖啡風味。生豆的纖維素結構占了本身一半的乾重(dry weight)。雖然纖維僅貢獻些許的咖啡風味,但會抓住部分揮發性芳香分子,這些化合物將提供香氣、增添咖啡的黏稠度與品嘗到的整體質地。醣類主要為蔗糖,約占生豆乾重 6 ∼ 9%,也是一杯咖啡甜味的來源。蔗糖同時也影響了酸度的發展,因為烘豆過程中,蔗糖的焦糖化(caramelization)產生了醋酸。脂質主要為三酸甘油酯,約占生豆乾重16%。儘管脂質並非水溶性,依舊會殘留在沖煮出的咖啡中,尤其在沖煮方式是未過濾(例如杯測cupping)或多孔過濾(例如義式濃縮咖啡、法式濾壓、金屬濾網或布料過濾)時。一杯咖啡中的油脂留住了香味,也帶來了咖啡的口感(mouthfeel)。擁有高脂質含量的生豆,常被視為擁有較高品質。然而不幸的是,油脂也代表了品質的挑戰,因為脂質極易在熟豆儲存階段氧化或腐敗。蛋白質蛋白質與胺基酸約占生豆乾重10 ∼ 13%。咖啡豆的胺基酸和還原糖(reducing sugars) 會在烘焙過程中, 相互產生非酵素褐變(nonenzymatic browning),也就是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s)。這些反應會製造出醣苷胺(glycosylamine)與梅納汀(melanoidin),為咖啡帶來苦中帶甜的風味與褐色外表,以及碳燒香、肉香與烤麵包香。咖啡因與葫蘆巴鹼咖啡因(ca eine)與葫蘆巴鹼(trigonelline)為兩種生物鹼,兩者各占生豆乾重約1%,為咖啡提供了苦味(bitterness)及興奮劑的特性。在一杯咖啡中,咖啡因提供了約10%苦味,以及大部分興奮效果。咖啡樹製造出咖啡因,是為了防禦昆蟲的啃咬。種植於較高海拔的咖啡樹,由於昆蟲的侵略機會減低,可能產出咖啡因含量較低的咖啡豆。葫蘆巴鹼則應該是咖啡苦味的最大貢獻者,也能製造出許多芳香化合物,同時在烘焙過程中減低了吡啶(pyridines)和菸鹼酸(nicotinicacid)。菸鹼酸也稱為維生素B3,也許是文獻記載咖啡擁有抗蛀牙效果的功臣。在一杯將近200 公克的咖啡中,根據烘焙程度的高低,大約含有20 ∼ 80 毫升不等的菸鹼酸。含水量理想情況中,水分應該占生豆重量的10.5 ∼ 11.5%。當含水量過低時,咖啡豆的顏色通常會較淡,而品飲時會出現乾草與麥稈風味。烘豆師面對含水量低的豆子,必須謹慎地加熱,因為豆子有可能烘焙過快。另一方面,如果含水量遠高於12%,生豆則極有可能發霉,品飲時也可能出現青草味。水分會延緩豆內熱能傳導速度,必須增加額外的熱能讓水分蒸發。所以,烘焙過於潮濕的生豆時會需要額外的熱能,通常會藉由增加烘焙時間與增強火力的搭配來完成。有機酸有機酸(organic acids)主要指的是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s,CGAs),約占生豆乾重7 ∼ 10%。綠原酸提供了咖啡的酸度、醋酸味、澀味(astringency)與苦味。羅布斯塔(Robusta)擁有較高的綠原酸,很可能因此帶有明顯較高的苦味。另一方面,綠原酸也同時提供咖啡豆與咖啡飲者抗氧化的益處。咖啡含有的其他有機酸,則包括檸檬酸(citric)、奎寧酸(quinic)、咖啡酸(ca eic)、蘋果酸(malic)、醋酸(acetic)與甲酸(formic)。氣體與香氣揮發性芳香化合物則提供了咖啡的芬芳香氣。生豆中包含約兩百多種的揮發性物質,但香氣微弱。而烘焙過程,創造了大量的咖啡芳香化合物。至今,研究人員已經在咖啡熟豆中辨識出超過八百種揮發性物質。
-
2020-12-19 養生.聰明飲食
不甜的水果不會影響血糖可以多吃? 含糖量其實沒差!這些無糖食物也是陷阱
血糖若控制不好,經常忽高忽低,容易傷害糖尿病患者的神經和大小血管,因血糖的高低與日常飲食息息相關,如何吃得健康便成為重要的課題,然而,糖尿病患每餐可攝取多少的總醣類食物,會因為患者的身高、體重、糖尿病病程、用藥劑量,以及有無併發症等因素而有所差異。糖尿病需飲食控制 讓血糖變化趨於平緩飲食對糖尿病控制的影響非常大。營養師林孟瑜指出,飲食控制的主要目的,除了讓血糖變化能趨於平緩之外,還希望能從中獲得均衡的營養,維持理想體重,進而延緩併發症發生;只要患者能培養正確的飲食觀念,就能讓餐點豐富而多樣化,不再綁手綁腳地拘泥於某種單調飲食模式中,要藉由飲食來協助血糖控制,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醣分成3大類 常見糖有4種 林孟瑜指出,所謂的「醣」,可分為糖、澱粉及纖維質等3大類。一般單純提到的糖,包含葡萄糖、乳糖、果糖及蔗糖等,其中葡萄糖為單醣,而乳糖、果糖及蔗糖為雙醣。在常見的食物中,通常水果是富含果糖的食物,砂糖中所含的大多是蔗糖,奶類則含有乳糖,而甜食常是水果、砂糖及牛奶等製作而成,所以,幾乎各種糖類都包含在內了。澱粉屬可消化多醣類 麥芽糊精也算在內此外,澱粉屬於可消化的多醣類,一般所謂的澱粉或碳水化合物皆為此類。五穀根莖類食物,例如地瓜、馬鈴薯、山藥、紅豆、綠豆、薏仁、蓮子、糯米、玉米等,及米飯、麵食、麥片、南瓜等,都是富含澱粉的食物;其中如玉米、南瓜等,常被當成蔬菜食用,其實應該算是富含澱粉的主食類。除此之外,麥芽糊精也屬於醣類,不過它在天然食物中比較少見,多為原料添加物,例如各式各樣的3合1麥片中,就含有很多的麥芽糊精。纖維質 屬不能被人體消化非澱粉多醣類而纖維質屬於不能被人體消化的非澱粉多醣類,一般常聽到的寡糖類、纖維素、果膠、角質素、木質素等,都屬於纖維質。纖維質的食物來源包括蔬菜、水果、藻類、五穀根莖類、豆類等,不同的食物所含的纖維質成分類別不同,例如蘋果所含的纖維質,就包括果寡糖、纖維素及果膠等,角質素及木質素則比較少。 3大類食物會直接影響血糖 纖維質不需限制攝取林孟瑜表示,含糖或澱粉的奶類、五穀根莖類、水果等3大類食物,在消化分解之後會產生葡萄糖,直接影響血糖,所以,是糖尿病患主要計算每日總醣量的食物種類。而纖維質雖然也屬於總醣類中的一環,但因纖維質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不但不會影響血糖,反而會促進排泄順暢正常;一般而言,糖尿病患並不需要限制纖維質的攝取,對於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患者仍可以和一般人一樣,每天攝取3~5份。 無糖也會影響血糖 不甜水果含糖量一樣多米飯麵食沒有明顯甜味,但因含澱粉而會影響血糖值,大家可能比較熟知;但不甜的水果、沒有加糖的麥片牛奶也會影響血糖值,卻常被忽略。林孟瑜透露,例如檸檬,雖然吃起來完全不甜,要吃還得加糖,但其實是它本身所含的酸味蓋過了甜味,含糖量仍存在,1顆檸檬還是有1份的總醣量。另外,同一種水果若選擇比較不甜的,是不是就比較不會影響血糖?林孟瑜解釋,水果的甜度與品種有關,而同一種水果甜不甜,則可能與熟度有關,但是對含糖量的差異並不會很大;所以,不論在五穀根莖主食類、水果類或奶類等的選擇上,總醣量的「份數」比「種類」影響更大,只要份數控制得好,糖尿病患大可選擇自己喜愛的主食、水果或奶類等食物。 飲食控制莫害怕 好好認識食物都能吃進肚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聽到飲食控制就害怕,常擔心吃東西會被限制,或覺得太過複雜,而未戰先降。林孟瑜提醒,飲食控制千萬不要預設立場,只要靜下心來好好認識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食物,且是新鮮食物本身或經過簡單烹調之後,基本上並沒什麼東西是不能吃的。延伸閱讀: 糖尿病打胰島素表示變嚴重了?長期使用傷肝腎? 沒這回事!醫師列3個需使用情況 拿鐵沒有糖? 錯!牛奶就是糖來源,小心攝取過多「隱形糖」血糖飆
-
2020-12-15 養生.健康瘦身
168間歇性斷食會不會減掉肌肉?營養師提點3大觀念
凡是減脂、減重,或多或少都會減到肌肉,這是健身愛好者最害怕的事,辛苦練出來的肌肉隨著肥肉一起被減掉,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叮噹營養師表示,「這是正常的,因為熱量攝取減少,肌肉跟脂肪會一起流失,無論是用限制熱量、減醣、間歇性斷食等,但只要做好整體的飲食規劃、運動後的補充及適當的肌力訓練,是可以避免肌肉流失,還可能讓肌肉增加。」168間歇性斷食 胰島素分泌是關鍵其中較容易達到的便是最近火紅的「168間歇性斷食」,一天之中16小時禁食,另外8小時則可以進食,叮噹營養師解釋,在一般安靜狀態下,身體自然會燃燒脂肪維持能量平衡,進食後血糖上升,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會使細胞吸收葡萄糖,當作主要能量做使用,另一方面增加脂肪合成作用,身體在不缺乏能量的狀態下,剛安靜狀態下燃燒的脂肪就會再度合成回去堆積。168間歇性斷食有效是因為,一段時間內沒有進食(通常要維持14-16小時以上),禁食期間身體會處在低胰島素的狀態,血糖偏低、脂肪氧化分解會增加,而當身體的醣類不足、脂肪燃燒增加時就會產生酮體,可以抑制食慾,幫助消耗能量。一方面攝取量會因為限制進食時間而減少,另一方面,低胰島素的狀態下更增加脂肪的分解,又有微酮體的產生,綜合等等因素達成減重效果。減重時保持肌肉量 三大重點要注意在減重時想保持肌肉量,就可以利用168斷食,同時限制進食時間也可以避免攝取過多熱量,有三大重點需要注意:1. 蛋白質總攝取量提高;每公斤體重1.8-2.7公克的蛋白質,或是每公斤無脂肪質量2.3-3.1公克的蛋白質。2. 搭配阻力訓練,也就是重量訓練,刺激肌肉生長。3. 依照不同的運動強度給於適當的運動後補充低強度:蛋白質補充0.25-0.3克/公斤,例如:60公斤成人,只需簡單一罐市售豆漿一罐中高強度以上:需要搭配碳水化合物(醣類)及蛋白質碳水化合物:1.0-1.2克/公斤、蛋白質:0.25-0.3克/公斤,黃金比例3-4:1例如:60公斤成人,大約就是200克的烤地瓜配上一罐市售豆漿運動後補充碳水化合物 促進肝醣恢復根據2017年國際運動營養學會發表的文獻說到,在低熱量的條件下,有較高的蛋白質攝取並搭配阻力訓練者,肌肉可以被保留。而在運動後的補充,更有文獻指出,碳水化合物(醣類)結合蛋白質的補充,不但有效促進肌肉肝糖的恢復,還可以刺激肌肉的合成。叮噹營養師說明,主要是因為營養補充進來後,「胰島素」會分泌,除了幫助細胞吸收能源外,同時也會鈍化運動後的皮質醇升高(皮質醇會抑制蛋白質合成、加速分解),因此運動後的補充對於避免肌肉流失這件事情是重要的。如果是一般上班族想執行,叮噹營養師舉例,可以中午12點吃第一餐,下午3、4點吃點心補充,下班後去健身房重訓,訓練完八點前吃晚餐,晚餐須包含醣類及蛋白質,而每個人的攝取份量就跟年紀、性別、體重、運動量都有相關,下午點心則建議無調味堅果、無糖豆漿等,如此便能有效減脂又不掉肌肉。(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168間歇性斷食反變胖? 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犯了這2個錯 防彈咖啡減重卻變胖? 營養師曝「關鍵原因」...別傻喝
-
2020-12-12 養生.聰明飲食
吃當季/柳丁助血壓控制、緩熱性感冒解便祕 但有3種人要節制!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柳丁不只能直接食用、榨汁,還能入菜,增添風味、豐富視覺。柳丁皮裡有豐富的精油,拿來泡澡,可以省下買精油的錢;自己動手曬乾,還能做成陳皮,也是很好的芳香除臭劑。另外,柳丁皮還能用來清除油漬,是很好的天然清潔劑。【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出處/2009-12-20 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柳丁也叫柳橙,在台灣產期很長,每年11月到翌年1月是柳丁盛產期,是當令美味又便宜實惠的水果之一。柳丁維生素C含量豐富,也富含膳食纖維,具有促養顏美容、進新陳代謝、助消化、利尿通便的效果。一日兩顆 纖維多、C足夠振興醫院營養師鍾子雯:一顆一般大小的柳丁,纖維質含量就有3.5公克,在水果界裡,堪稱排名前五位,只比柿子、芭樂、西洋梨跟奇異果等水果略少一點。按衛生署建議,每日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為25公克,吃兩顆柳丁,就有7公克,已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兩成八。柳丁維生素C含量也很突出,一顆就有60毫克,每天吃兩顆柳丁,就可吃足每日100毫克的建議攝取量。控制熱量 整顆吃最營養柳丁甜度高,熱量也不算太低,一顆柳丁的熱量大約是60大卡,250cc的柳丁純汁,大約是5顆柳丁、250到300大卡的熱量,每天喝一杯,一個月下來就會增胖一公斤。柳丁盛產時非常便宜,不少民眾整箱買回家榨汁喝。要想完全攝取柳丁纖維質,減少維生素C耗損,又不想吃進太多熱量,最好切塊吃,沒有血糖偏高、腎疾的上班族,每天帶兩顆柳丁到辦公室,切塊或剝皮吃,既能幫助果農、吃到柳丁的保健效果,也不會增加身體負擔。甜品加橙汁 補氣又健脾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柳丁性偏涼、味酸中帶甘,柳丁含有大量維生素C,以及俗稱維生素P的生物類黃酮,食用富含纖維質的柳丁果肉,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刺激食欲、助消化。不只如此,飯後來一顆柳丁,有助解油膩,柳丁汁則能利尿、解酒。柳丁去皮後切成塊,與蓮子煮成熱甜湯,甜中帶有微酸的口感,可以健脾開胃,促進食欲。在湯圓甜品裡擠進柳丁汁,也有補氣、健脾功效。要想同時攝取維生素C的人,最好熄火後再加入柳丁塊或柳丁汁,以免高溫把維生素C破壞殆盡。經期暫別吃 皮可除霉臭發燒、喉嚨痛的熱性感冒患者,可以多吃柳丁,補充維生素C、緩解不適,畏寒的寒性感冒患者則相反,最好暫時不要吃柳丁。有些人月經來會感到疼痛不適,加強保暖或吃溫熱食物就能改善疼痛的女性,經期間暫不吃柳丁,可減少不適。柳丁不只果肉能吃,柳丁皮也別隨意丟棄。不只橘子,柳丁皮曬乾後,也能做成陳皮,化痰止渴。曬乾的柳丁皮,放在易容易發霉處,還能去除霉臭味。有3種人吃柳丁要節制不只是維生素C、膳食纖維,柳丁還富含鉀,血壓高的人吃柳丁、喝柳丁汁,可以補充鉀離子,幫助鈉排出體外。柳丁營養價值雖然高,但對於部分必須限制鉀離子攝取量的腎病、心臟病患,一天一顆就好,再搭配蘋果、西洋梨、鳳梨等鉀含量較低的水果。另外,還須控制柳丁攝取量的是糖尿病患。建議糖尿病患每天吃三份水果,一份水果約拳頭大小,所以每天最多可吃兩到三顆柳丁,可切片食用,但建議一次吃一顆,每天吃兩到三次,不要一次全部吃下肚,不建議喝柳丁汁,以避免攝取過多醣類。
-
2020-12-12 養生.聰明飲食
防彈咖啡減重卻變胖? 營養師曝「關鍵原因」...別傻喝
近年來,防彈咖啡相當熱門,被許多人視為減肥去油聖品,不過營養師提醒,飲用防彈咖啡必須搭配生酮飲食,效果才會顯著,如果仍依照原本飲食習慣,則會攝取過多的高熱量脂肪,反而變胖,且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指數(LDL)可會超過標準值。43歲王姓工程師就是典型個案,因為工作忙碌,且步入中年後腹部脂肪越來越多,在朋友介紹下開始每天早餐1杯防彈咖啡減重,不料持續1個月後非但沒變瘦,反而還變胖。此外,健檢報告裡血液檢驗結果亮紅燈,低密度脂蛋白指數(LDL)也遠遠超過標準值。 防彈咖啡來增加油脂攝取 助生酮飲食減重效果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其原理是以防彈咖啡來增加油脂攝取,幫助生酮飲食的減重效果,在飲食中大幅增加油脂比例,且醣類攝取不足,油脂進入體內後會將脂肪生成酮體,取代葡萄糖當做身體能量來源,也能有抑制食慾的效果。此外,油脂成分高,容易產生飽足感,減緩胃排空速度可減少飢餓感,也能達到減重效果。防彈咖啡是由美國矽谷工程師Dave Asprey所研發,他至西藏旅遊,喝了1杯當地的酥油茶,發現這飲料能讓人迅速恢復體力,還可滿足一整天的能量。回國後便積極研究,研發了「防彈咖啡」。做法簡單,將1杯240cc黑咖啡加入1湯匙的草飼無鹽奶油及1湯匙椰子油,再利用調理機均勻混合,除了口感不錯,身體也能快速獲得能量,最重要的是,具有瘦身的功效。 椰子油攝取過多 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目前國內已有不少超商或咖啡店推出「防彈咖啡」,但潘富子提醒,前提是必須搭配生酮飲食,如果跟王先生一樣,只是維持平常飲食習慣,卻攝取咖啡裡的高熱量脂肪,當然就會變胖。此外,防彈咖啡如添加椰子油,椰子油的脂肪酸比例中飽和脂肪酸過高,約達90%,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也易使得血液中LDL增加。潘富子說,防彈咖啡搭配生酮飲食可以在短時間快速減肥,但如果恢復正常飲食,也會快速復胖。再者,生酮飲食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負荷,易導致血脂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由於生酮飲食屬於較偏激的減重方法,不宜長期使用,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最好先透過健康檢查,了解自己身體狀況,接受醫師或營養師評估,才能達到健康減重的目的。(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喝拿鐵就不怕鈣流失? 真相恐怕恰好相反 喝咖啡一天超過這量就算NG! 重度飲用者都該知道的攝取觀念
-
2020-12-07 養生.聰明飲食
從食物中獲得最佳保護力 專家教你完整攝取植物營養素
【文、圖/摘自漫遊者文化《全植物飲食.營養全書》,作者布蘭達.戴維斯, 薇珊托.梅麗娜】獲得最佳保護能力第一步,就是要讓所攝取的每一分熱量,都有助於健康與治療。幸運的是,植物性食物是飲食中一貫對健康有益成分的濃縮來源。植物提供了抗氧化成分、植化素、植物固醇、膳食纖維、酶、益生質、益生菌、必需脂肪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化合物就像是交響樂,互相合作以關閉促進疾病的基因、減少發炎、提升免疫功能、平衡激素、增強解毒酶、維持血糖濃度、控制血壓與血膽固醇濃度,以及支持身體所有的系統。雖然這些成分通常都會被分離出來,並且以補充劑的形式銷售,但一般而言,補充劑的效果總是令人失望。證據顯示,這些成分的有益效果,有賴於多種保護性化合物之間所存在的複雜協同作用。人體的必需營養素包含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素之間的平衡與交互作用,對於促進與維持健康非常關鍵。其他在植物性食物中的保護性化合物:植化素、酶、植物固醇與益生質,則會輔助這些營養素。雖然這些化合物被認為不是必需營養素,但在促進健康福祉,以及幫助人們抵禦各種慢性疾病的侵害上,都有非常可靠的優良記錄。植化素所有植物為了要增進自身的存活率,都會產生稱為植化素(phytochemical,phyto在希臘文中的意思是「植物」)的化合物。一些植化素決定了植物的顏色、味道、質地和香氣,並且在吸引授粉者與播種者上,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其他植化素則發揮了內部防禦系統的作用,保護植物不受病蟲害與潛在惡劣環境的侵擾。由於個別植物有特定的需求,因此可能有多達10萬種不同類型的植化素;通常在單一植物中,可以發現100種以上不同植化素的數千份拷貝。幸運的是,當我們吃下植物,植化素會繼續在人體中發揮它的魔力。無論是作為抗氧化成分、模擬荷爾蒙、減少發炎、防止腫瘤形成、根除致癌物質、刺激酶的形成,或者摧毀細菌,植化素都具有數百種機制,來幫助預防疾病的發生以及對抗現有的疾病。許多因素可能都會影響食物中植化素的含量,以及其生物利用率。舉例來說,像是土壤、水質、氣候與化學物質的使用等農業因素,就會影響植化素的含量。有機種植的農產品,會比噴灑化學農藥的農產品發展出對抗攻擊更強大的防禦力,因此植化素含量相對地也會更高。另一方面,收成後的儲存方法也可能會降低植化素的濃度。精製食物的方法會大幅度減少植化素含量,特別是當植物中富含最多植化素的部分(例如小麥粒中的胚芽和麩皮)被去除,或者當加工過程會暴露在刺激性化學物質、高溫或壓力下的時候。而食物的調理過程,例如烹煮、發芽、發酵、攪打、榨汁與打碎等,都可能會對植化素的含量與生物利用率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大多數的植化素在生食時能夠更有效地被吸收。舉例而言,生的十字花科蔬菜中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s)的吸收率,明顯要比煮熟的十字花科蔬菜高很多。一般來說,烹調往往會降低植化素的含量;加熱的強度愈高、時間愈久,植化素的損失就愈大。而且毫無意外地,水溶性的植化素在食物煮沸並倒掉煮過的水時,最容易流失。但另一方面,烹調會軟化或破壞植物的細胞壁,讓身體更容易提取和吸收某些類型的植化素,特別是類胡蘿蔔素。舉例而言,煮熟番茄的番茄紅素,比生番茄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煮熟胡蘿蔔的β-胡蘿蔔素也比生胡蘿蔔的生物利用率更高。而無論是生食或熟食,加入少量的脂肪,例如酪梨、中東芝麻醬或橄欖油,都能改善類胡蘿蔔素的吸收。生食中的植化素,可以藉由縮減食物顆粒大小與增加表面積(切碎、煮爛、打碎、磨碎、打成泥、刨碎,或者仔細咀嚼)來獲得最佳的生物利用率。榨汁是更有效的方式,因為這個過程去除了植物的細胞壁,而細胞壁包含了纖維以及其他已知會降低營養素和植化素生物利用率的成分。一些類胡蘿蔔素,像是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葉黃素,在蔬菜汁中似乎比生食或熟食的蔬菜都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想要提升抗氧化成分與植化素的攝取量,又不想增加飲食量的話,飲用蔬果汁是個可行的方法。發芽與發酵顯著提高了植物性食物的植化素含量。科學研究顯示,將多種植物性食物催芽後,會使其植化素明顯增加。植化素含量之所以增加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新生植物的生命需要依賴這些化合物的支持與保護。綠花椰菜苗(青花菜苗)就是個著名的例子,其蘿蔔硫苷(一種硫配糖體〔glucosinolate〕,蘿蔔硫素的前體)的含量,是成熟綠花椰菜的10∼100倍。蘿蔔硫素(一種異硫氰酸鹽)是種人體在第二階段解毒酵素的強效天然誘導劑,可以處理並除去致癌物質。研究顯示,蘿蔔硫素也是一種優秀的抗微生物劑,對於幽門螺旋桿菌(一種與胃炎、消化性潰瘍與胃癌有關的感染性細菌)非常有效。最近的證據也顯示,綠花椰菜苗可能會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阻抗。最後,蘿蔔硫素似乎可以減少與許多疾病相關的氧化壓力與組織損傷。實際意義:要攝取最多植化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各種色彩豐富的植物性食物擺滿餐盤。其中也包括了發芽與發酵食品在內,可以進一步提升植化素含量,選擇有機品種具有同樣的功效。雖然蔬果通常都被認為是植化素的主要供應來源,但這些化合物在所有的植物性全食物中的含量都很豐富。其中最著名的植化素超級巨星,就是深綠色的葉菜類(例如羽衣甘藍、寬葉羽衣甘藍與菠菜)、十字花科蔬菜(包括了綠花椰菜、高麗菜與抱子甘藍)、蔬菜苗(特別是綠花椰菜苗)、紫色與藍色水果(例如藍莓、黑莓與葡萄)、蔥屬蔬菜(特別是大蒜)、香草與辛香料(例如肉桂、丁香、大蒜、薑、奧勒岡與薑黃)、豆類(特別是大豆、小紅豆與其他深色豆類)、堅果與種子(例如胡桃、核桃與亞麻仁籽)、可可豆、柑橘類水果、茶和番茄。酵素存在於生的植物性食物中的酵素,能在兩個方面促進健康:它能幫助特定的植化素轉化成活性形式,也能幫助消化。至少有兩個植物家族中的酵素,能把植化素轉化成高度有益的活性形式。第一個是存在於十字花科蔬菜(例如綠花椰菜、高麗菜、羽衣甘藍和蕪菁)中的黑芥子酶(myrosinase)。黑芥子酶會將硫配糖體轉化成異硫氰酸鹽,而異硫氰酸鹽最有價值的,就是能誘發第二階段解毒酵素。第二個則是蔥屬蔬菜(包括洋蔥與大蒜家族)中的蒜胺酸酶(alliinase)。蒜胺酸酶會將蒜胺酸(alliin)轉化成大蒜素(allicin),也就是它的活化形式。大蒜素能對抗微生物、細菌、病毒、寄生蟲與真菌感染,減少血液凝塊和降低血脂濃度,防止關節炎與癌細胞活動,並幫助誘導第二階段解毒酵素。黑芥子酶與蒜胺酸酶會在植物組織被破壞時釋放出來,例如當食物被切碎、搗成泥、煮爛或咀嚼的時候。(值得一提的是,將高麗菜榨成汁,會使蔬菜汁中的黑芥子酶活性變高,而菜渣中所殘留的變少。)在釋放出來後,植化素就會開始酶轉化的過程,轉化成其活性形式。烹調會破壞部分甚至所有的酶,破壞程度則取決於加熱的時間和溫度,因此食用一些生的十字花科與蔥屬蔬菜,能提供一些健康上的益處。透過打碎或嚼碎來進一步分解植物性食物,植物酶就可以對消化過程做出一些小貢獻。這個過程會在食物停留在胃的上半部時持續進行(在進食後,食物可以在那裡停留20∼60分鐘,才會和胃酸徹底混合)。這個消化前的階段,對整個消化過程的重要性還無法確知。然而,絕大多數食物的消化過程都發生在小腸中,因此相比之下,食物酶對人類消化的可能影響被認為是較小的。一旦食物落入胃的下半部,並與胃酸接觸時,酸鹼值就會降到1.3∼2.5左右;在這樣的酸鹼值下,食物酶大致上會變質或失去活性,因此通常無法在小腸內存活。最有機會在胃酸中存活,並完好無損抵達小腸的食物酶,是包覆在能存活下來的微生物中的那些酶,例如發酵食品。關於進一步的資訊,詳見戴維斯與梅琳娜的《邁向生食純素飲食》(Becoming Raw)。實際意義:要獲得最多蔬果中所含的食物酶,最好生吃,並且混合一些十字花科與蔥屬蔬菜。添加各種芽菜和發酵食物,可以進一步提高食物酶的含量與功能。植物固醇植物固醇(包含了固醇與其對應的飽和形式—甾烷醇)是植物細胞壁中的必要成分,正如膽固醇是動物細胞膜中的必要成分一樣。植物固醇具有雙重的抗動脈粥狀硬化作用。由於植物固醇與膽固醇的結構類似,因此會與動物性食物中的飲食膽固醇互相爭取吸收管道,可有效降低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此外,植物固醇也能阻止會加劇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炎途徑。植物固醇的攝取量,直接與飲食中植物性食物的份量成正比。雖然所有的植物性全食物都是植物固醇的來源,但濃度最高的自然來源為種子、堅果、豆類、小麥胚芽、酪梨、芽菜與蔬菜油。證據顯示,早期人類的飲食富含植物性食物,提供了高達每日1 g的植物固醇。時至今日,混合飲食所得的每日平均植物固醇攝取量,則是150∼450 mg不等。素食中的植物固醇通常比混合飲食中要高,而純素飲食所提供的最多。一份報告指出,參與研究的生食純素飲食者,每天提供了從500到超過1,200 mg的植物固醇。研究建議,每天攝取2 g的植物固醇,能為那些血膽固醇濃度高的人降低約9∼15%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但這個攝取量的值,與使用補充劑或植物固醇強化食品有關。由於可降低膽固醇的相關特性,食品工業如今都會在一些產品中添加植物固醇。添加植物固醇的食品種類繁多,包括一些人造奶油、美乃滋、早餐穀物麥片、沙拉醬、豆漿、穀物棒和果汁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允許製造商在這些產品的食品標示中,加入關於植物固醇益處的健康聲明。雖然植物固醇強化產品可能會為高膽固醇的葷食者提供一些好處,不過為了提高植物固醇攝取量而在飲食中加入不健康的食物,卻是荒謬之舉。已經採行健康飲食的純素食者,所攝取的植物固醇遠比其他飲食族群要多得多;而且,他們的飲食中不含膽固醇,因此血膽固醇濃度本來就比較低了。對於那些實際上服用植物固醇補充劑或植物固醇強化食品的人,每天超過2 g的攝取量並未顯示出額外的好處;而對於某些人來說,愈高的攝取量反而會對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實際意義:要增加植物固醇攝取量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用全食物純素飲食,包含芽菜與高脂植物性食物,例如種子、堅果、小麥胚芽與酪梨等。純素食者並不需要攝取額外添加植物固醇的加工食品。益生質與益生菌腸道存在有數兆的微生物。雖然全部至少有400∼500種不同物種是腸道的常見居民,但其中99%的數量都同屬於30∼40種微生物種。住在腸道裡(主要是大腸)的微生物群體,統稱為腸道菌群或腸道微生物相(microbiota)。(這些細菌約占了糞便的50%。)雖然身體與腸道菌群的關係絕大部分是互惠的,但有些客人會比其他人更受歡迎。友善的細菌提供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存優勢。舉例來說,它們會產生抗微生物物質來抵抗有害細菌。在小腸裡,益菌藉由增強幾種營養素的吸收、氮循環、維持胺基酸儲存與合成某些維生素(維生素K與生物素),來提高營養狀態。佇留在大腸中的細菌配備有能夠分解纖維的酶。纖維對人體消化酶具有抗性,因此無法在之前的階段被消化。細菌消化纖維後的副產品中,包含了短鏈脂肪酸,能提供日常所需熱量的10%以上,有利於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還可預防大腸直腸癌。除此之外,益菌還支持了免疫系統功能、防止食物過敏,並在腸道組織的發育及成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腸道細菌與腸壁內的細胞會持續地雙向交流。如果友善的腸道菌群沒有被充分支持,致病的細菌就可能在身體中立足並繁殖。這些野心勃勃的入侵者,會產生損害腸道內壁的毒素(使其更具滲透性,或者「滲漏」)、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慢性低度發炎、產生感染、破壞新陳代謝,並且造成過重或肥胖。食物的選擇會影響腸道菌群的整體平衡,不管是對人體是友善還是有害的菌群。含有友善微生物群的食物或補充劑,被稱為益生菌(probiotic);而支持這些健康微生物群的食物,則稱為益生質(prebiotic)。以植物為基礎的高纖飲食會維持益菌的存在,而高脂低纖的西式飲食則會助長致病細菌繁殖。雖然目標並非徹底根除有害細菌(人體也會需要其中一些細菌),但益生菌與益生質都有助於把平衡帶向對健康更有益的比例上。益生菌是以活性形式到達腸道的活微生物群,能發揮有益健康的效果。發酵食品或補充劑都可以提供益生菌。一些益生菌的最佳素食來源,包括了非乳製優格(杏仁、椰子或大豆優格)、發酵豆類製品(例如天貝與味噌)、發酵堅果或種子乳酪、發酵蔬菜(德國酸菜〔sauerkraut〕)、發酵穀物(回春水),以及某幾種茶等。益生質則提供了難以消化的可發酵食物成分,能刺激益菌的生長與活性,通常是作為益菌的食物供應。益生質在含有無法被胃酶分解的醣類食物中特別的高,尤其是生食(例如菊苣、菊芋、大蒜、洋蔥、韭蔥、香蕉、蘆筍和地瓜)以及益生質強化的食物(例如果聚醣〔菊糖與果寡醣〕)。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已經意識到益生菌和益生質的價值,如今也得到了研究的強力支持。研究已經證明,益生菌能夠預防或減少跟某些類型的腹瀉、乳糖不耐症以及腸躁症相關的問題。益生菌能減少促進癌症的酶與壞菌所產生的有毒副產品,並且似乎也能促進和保護腸道健康,減少跟發炎性腸道疾病相關的併發症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它還能幫助預防感染性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與流感)、泌尿生殖系統感染,以及嬰兒的過敏和皮膚疾病。也有較薄弱的證據顯示,益生菌可能在降低膽固醇、預防癌症、防止自體免疫疾病與牙齒健康方面,都扮演了有益的角色。每種益生菌的菌株都有特定的健康效果。線上研究能夠告訴我們,在治療特定的疾病上,哪種菌株是最有效的;益生菌補充劑的標示包含了屬、種與菌株。專家建議,一旦開始抗生素療程,就應儘快服用益生菌,並在療程結束後持續服用幾天。一般而言,包含多種微生物的產品比單一類型的更加有效。大多數的益生菌都需要冷藏,而且有效期限也很重要;不論是哪種菌株,一旦微生物死亡,就不再是益生菌了。典型劑量隨產品不同而有所差異,不過一般而言,劑量愈高(兒童為每日50∼100億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s,簡稱CFU〕,成人則為每日100∼200億CFU),效果愈好。實際意義:規劃良好的純素飲食,自然會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與不易消化的醣,能夠提供現成的益生質來源,成為健康腸道菌群的有力支持。而嚴重依賴加工與精製食品的純素飲食,在這方面則會顯得不足。食用大量生鮮蔬果,同時在飲食中添加一些發酵食品,有助於恢復不是那麼理想的腸道菌群,定期服用多種類菌株的益生菌也有同樣的效果。
-
2020-12-05 養生.聰明飲食
什麼是防彈咖啡,到底在紅什麼?靠它減肥真的有用嗎?
火紅好一陣子的防彈咖啡,道現在還是有許多人在嘗試,但有人喝了精神好、也瘦了,但有人卻反而變胖,這是怎麼一回事?43歲的王姓工程師近期安排了健康檢查,在與營養師諮詢的過程中透露,他近期早餐都會搭配防彈咖啡,本來以為可以瘦一點,但喝了一個月反而變胖,更糟糕的是低密度脂蛋白指數(LDL)超過標準值,怎麼會這樣呢?每天一杯防彈咖啡可瘦身?台灣在這幾年開始掀起歐美吹過來的「防彈咖啡」減肥風,據說只要早上喝一杯,就能產生飽足感,還可以當成身體能量的來源,並快速達到瘦身的效果,且現在大多數的便利商店或咖啡專賣店都有販售防彈咖啡,這麼簡單取得又輕鬆的方式真的可以快速瘦身嗎?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防彈咖啡是由美國矽谷一名工程師Dave Asprey所研發,源自於他西藏旅遊的經驗,當地民眾給了他一杯酥油茶。喝下去之後,發現這種飲料,可以讓人迅速恢復體力,能量還可滿足一整天。回國後便積極研究此種飲品的做法,最後研發了防彈咖啡。他也發現防彈咖啡不僅好喝,還能讓身體快速獲得能量,同時還有瘦身的功效。防彈咖啡的做法只需要1杯240cc的黑咖啡,加入1湯匙的草飼無鹽奶油及一湯匙椰子油,再利用調理機均勻混合就完成一杯防彈咖啡,也由於有添加奶油使得口感香濃滑順。防彈咖啡就是生酮飲食的概念潘富子解釋,廣傳以防彈咖啡瘦身的方式其實是生酮飲食的概念。有些人會以防彈咖啡來增加油脂的攝取,幫助生酮飲食的減重效果,在飲食中大幅增加油脂的比例,而且醣類攝取不足,油脂進入體內後會將脂肪生成酮體,取代葡萄糖當做身體能量來源,也能有抑制食慾的效果。因油脂成分高容易產生飽足感,減緩胃排空速度可減少飢餓感,進而達到減重效果。聽起來,喝防彈咖啡應該可以達到瘦身效果,但為何前述的王先生喝了反而變胖。潘富子指出,防彈咖啡的飲用應該要搭配生酮飲食,才會有顯著的效果,若像王先生一樣維持一般飲食習慣並搭配防彈咖啡,攝取過多的高熱量脂肪,結果當然就會變胖,而防彈咖啡內如果是添加椰子油,椰子油的脂肪酸比例中飽和脂肪酸過高,大約占了90%,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也會使血液中的壞膽固醇LDL增加。喝防彈咖啡前先諮詢專家潘富子說明,飲用防彈咖啡搭配生酮飲食,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快速減肥,但恢復正常飲食,就有可能快速的復胖;而且生酮飲食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負荷,易導致血脂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後也提醒民眾,生酮飲食是較偏激的飲食方式,不能當做長期的飲食方式,也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在施行減重前,可透過健康檢查先了解自己的身體質真實狀況,再與醫師或營養師獲得專業的協助,才能達到健康及減重兼顧的最佳狀態。延伸閱讀: 吃完藥最好間隔1小時再喝咖啡! 藥師警告:交互作用恐讓危險加倍 喝咖啡減肥? 點錯只會胖!1張圖揭常見咖啡熱量  
-
2020-12-05 新聞.健康知識+
4種肥胖類型1次了解! 營養師對症開處方杜絕肥胖上身
每天上下班打卡,久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上班閒暇時吃點小點心,中午再吃個香氣逼人的排骨雞腿便當,回家心情好犒賞自己便召集三五好友聚餐慶賀一番,難過時則不小心將悲傷化為食慾,手邊零食吃個不停,衣服尺寸也就越買越大。營養師提醒,肥胖原因大致可分4種:「基因胖」、「貪嘴胖」、「情緒胖」、「年紀胖」。▸對症處方1:「基因胖」問題在MC4R 但飲食習慣才是重點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科學家發現人體MC4R基因有異,會比其他人更喜歡高脂肪食物。MC4R基因不同原因包含遺傳與變異,因此人在飲食偏好很可能在基因上就決定,另外也有肥胖基因(ob gene)變異,會讓身體缺乏瘦素(leptin),當飽食中樞缺乏刺激,調節食量功能變差,也就常超量飲食。許為捷強調,雖然MC4R基因容易讓人喜愛吃高脂肪食物,但是台灣民眾飲食西化,很多人平時就有高油脂飲食習慣,中午便當主菜經常是炸排骨或炸雞腿,或下班後聚餐也高熱量餐點,這就不一定是基因左右自己,而是生活中就已經習慣高油脂飲食,自然體重漸漸增加,不知不覺演變成代謝症候群。▸對症處方2:血糖不穩定引起「貪嘴胖」 高纖食物穩定飽足感上班族常有的共同經驗,坐在辦公桌前時時刻刻就想吃點心,明明才吃過中餐,飽足感卻只能維持1到2個小時。許為捷解釋,身體飢餓感部份與血糖有關,當攝取醣類來源多為精製糖時,胰島素會增加分泌,把血糖值壓低,大腦感覺到血糖不足時,就會產生飢餓感,造成才吃完正餐沒多久,就想要吃點心。許為捷提供改善「貪嘴胖」的好方法,建議可在正餐時多吃高纖維食物,例如吃糙米飯,或是大麥、燕麥、全麥麵包等,高纖維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比較不會讓血糖劇烈起伏。當大腦感覺不到飢餓,想要吃東西的念頭自然就減少,同時高纖維食物纖維含量高,也有助於增加飽足感。Tips:意想不到冷飯有助維持體重!許為捷也補充,豆類食物抗性澱粉含量高,此外,當白飯變涼也會漸漸出現抗性澱粉,讓澱粉分解消化速度變慢,降低糖份釋放到血液的速度,當人體不容易感覺到飢餓時,零食也就越吃越少。▸對症處方3:快樂與憂傷都想吃! 「情緒胖」悄悄找上身許為捷持續說明,在臨床門診中,曾經遇到諮詢民眾,業績達標或有開心事,都會想要犒賞自己,決定晚餐吃1頓「好的」,長久下來就把多出的熱量吃到身體。細問原因才發現,諮詢民眾小時候媽媽經常用「好吃東西」做為獎勵,例如考試分數高,就會給予1頓「好的」,結果長大養成了犒賞自己的習慣。許為捷強調,不只是犒賞自己,臨床諮詢中,負面情緒也常會帶起吃東西的念頭,例如工作壓力龐大時,或悲傷焦慮情緒出現時,想要吃東西來讓放鬆情緒,就容易攝取過多熱量。遇到這種時候,要觀察自己是不是情緒進食,可以檢視當下自己會不會拿食物來獎勵或抒解、是不是喜歡吃的很撐、食物像是朋友讓自己有安全感。Tips:理解自己為什麼想吃 養成零食分小包與運動習慣許為捷提醒,想要降低「情緒胖」危害,首先一定要解開心裡層面因素,知道自己為什麼總是想要吃,並且寫飲食日記,管理每天吃了什麼東西。制訂目標將食物小包分裝,真的很想吃時就只吃1小包。若是情緒因素,應該想辦法轉移注意力,心情不好可以改養成運動的習慣,除有助於舒緩心情,也能讓身體更健康。▸對症處方4:年紀增加代謝下降 破解「年紀胖」重點在改變習慣4種類型肥胖中,「年紀胖」最難避免;許為捷說明,超過25歲之後,基礎代謝率就會開始下降,如果沒有運動習慣,肌肉量就會慢慢減少。常有人到了中年食量跟年輕時一樣,甚至吃的更好,消耗熱量遠不如攝取,自然體重就開始顯著上升,部分民眾步入中年後都開始有了「小肚肚」,經常是上述這些原因。面臨年紀增加,許為捷強調,一定要意識到自己與年輕時的體態已經不同。辦公室長時間久坐容易缺乏運動,要讓自己能夠養成運動習慣,同時補充足夠蛋白質,維持身體肌肉量,讓基礎代謝率可以保持。當然含糖飲料與精緻甜食,由於熱量非常高,最好能避免就避免,實在想喝飲料時無糖或微糖是較好的選擇。★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2-05 新聞.健康知識+
很多人都白吃了!益生菌改善過敏、顧腸胃無感? 營養師曝7種NG吃法
一個健康的人體內,有超過10~30兆的益生菌和酵母,腸胃道保健,就靠益生菌,不過,市面上益生菌的種類那麼多,每個產品標榜的優點也都不相同,有些標榜菌量數量多、有些則可以耐胃酸、有些有晶球包覆,有些則添加果寡糖,琳瑯滿目的產品,該怎麼選、怎麼吃,才能達到最佳功效?吃益生菌無效 恐是吃錯時間營養師程涵宇說,益生菌是否能順利到達腸道駐紮,與其接觸胃酸pH值高低有顯著的關係。營養師敖立燕說,人體飯前胃部的pH值大約為2,進食後胃酸受食物中和作用影響,pH值會上升,飯後1小時pH值逐漸下降,尤其在飯後2小時pH值低於2;但絕大多數的益生菌都不耐酸,所以,益生菌是否能通過胃酸與膽鹼的考驗,是決定產品好壞的關鍵。有些市售益生菌產品具有特殊技術(包埋技術、特殊耐酸菌種)等,能夠耐酸耐鹼,不受胃酸與膽汁的破壞,如果是這類產品,建議飯前使用,原因在於空腹時,胃部排空約1小時,益生菌能較快速到達腸道駐紮,達到整腸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耐酸的益生菌產品不耐酸,則建議在飯前30分鐘或與飯中使用,其存活率較高。不過,敖立燕說明,益生菌產品包裝上都有標示食用方法及適合時間,建議參考產品說明最為保險。 益生菌不耐高溫 加熱沖泡會降低活菌數然而,益生菌並不耐高溫,別把它當成沖泡飲品來喝。程涵宇說,益生菌受到高溫會抑制其活性,就失去了原有的功效。如果天冷不想喝冷飲,建議先放在室溫下稍微退涼,即使想加熱,也不要超過40℃,以免降低益生菌的活菌數。益生菌最好單獨服用 服用抗生素最好間隔2小時 假使在吃益生菌產品的同時,也使用抗生素,則會將吃進肚的好菌通通殺光,徒勞無功。敖立燕表示,抗生素的功能為抑制細菌的生長,針對不得不使用抗生素的人,建議使用益生菌產品時,必須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以上,否則會干擾益生菌的活性。值得一提的是,益生菌產品與咖啡、汽水、含糖飲料或果汁等飲品一同食用,都會降低其活性;因此,益生菌產品最好單獨食用,僅配服常溫白開水就好。 只吃菌不吃蔬果 依然無法達到保健效果益生菌的補充固然重要,但敖立燕提醒,別忘了益生菌的食物「益生質」(Prebiotics),所謂的益生質指得是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物質,也就是益生菌最喜歡的食物「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以及「寡糖」(Oligosaccharide)等醣類食物,適量與益生菌一起服用,能增加益生菌的定殖存活機會。因此,若只有補充益生菌,平時飲食卻少蔬果,沒有提供益生菌的食物,仍然無法讓益生菌充分繁殖,達到保健的好處。 自製益生菌 應嚴格注意操作細節近年來流行自製益生菌產品,許多人會購買優酪乳及牛奶,自行在家製作優格等益生菌食物,雖然方法沒有錯,但不少專家表示,自行在家培養菌種,難以達到安全的保障,反而因為操作上的限制,可能使菌種遭受破壞,危害食用的安全性。自製優酪乳或優格要特別注意益生菌的來源可不可靠、正確的做法為何,製作之後也必須迅速冷藏保存,且要盡快吃完。特別提醒的是,自己製作成優酪乳或優格的保存期限,仍和原來的乳品保存期限相同,切勿以為製成優酪乳或優格產品後的保存期限可拉長,它還是會腐壞的。另一方面,自製優酪乳或優格在加熱時,要嚴格注意菌種的耐熱度,否則可能會殺死益生菌、減少益生菌的活菌數,還可能造成其他乳品成分發酵、腐壞。 食用益生菌產品 避免油炸、燒烤物油炸、燒烤等食物,都會使免疫系統的紊亂,進而誘發過敏反應,若與益生菌產品一同食用,反而削弱了益生菌的活性。而加工肉品因為含有致癌物亞硝酸鹽,其若在酸性的環境下,就成了致癌物質亞硝酸胺。因此,食用益生菌產品時,不要吃油炸、燒烤或是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免得原本為了身體健康而補充的優酪乳、優格,反而成了毒害身體的幫手。 加強益生菌的活性與數量 日常這些食物要多吃益生菌利用蔬果的纖維繁殖,同時也可以生長有機酸,才能維持腸道的酸性環境。因為酸性環境是對抗壞菌最有力的武器,同時還能促進腸道黏膜細胞的正常代謝、維持黏膜屏障,對於人體免疫功能有好處。相反的,蛋白質和脂肪則是壞菌喜愛的食物。程涵宇說,雖然蛋白質與脂肪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但若過量食用,反而成為幫助腸道壞菌繁殖的兇手;另外,精緻澱粉、零食餅乾、蛋糕、麵包等,也會讓腸胃道的菌種變壞,除了使腸內環境惡化,同時也不利於益生菌的生存。若要加強益生菌的活性與數量,程涵宇建議,日常飲食中,應經常攝取富含膳食纖維及果寡糖的食物,比如全穀根莖類、味噌湯、豆類、海藻類、蕈類、新鮮蔬菜及時令水果等食物,同時適量攝取蛋白質和脂肪,幫助益生菌在腸道的繁殖。 延伸閱讀: 吃益生菌可改善過敏? 資深主治醫師告訴你真相 鼻塞、打噴嚏、流鼻水...是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 兩者這樣區分!治療方式一次看懂
-
2020-11-12 養生.健康瘦身
不挨餓瘦身!營養師研發「優減442飲食法」
「減肥」是一生持續的「全民運動」。要將身上的肥肉減掉,最有效方法是「增加肌肉、減少脂肪」,營養師黃韋堯的團隊研發「優減442飲食法」,每天只要掌握黃金10小時的進食時間、吃對食物、搭配運動,就可以不挨餓,輕鬆地增肌減脂,越吃越享瘦,一個月平均減重4公斤。很多人以為「少吃」就可以減肥,但往往減下來的是「肌肉」,而不是「脂肪」,很快就會復胖。其實,成功減肥的關鍵是必須減掉脂肪,增加肌肉讓基礎代謝率提升,才不復胖。營養師黃韋堯所屬團隊研發的「優減442飲食法」,經實證結果顯示,一個月下來可以健康減掉4公斤體重,瘦身效果不錯。所謂「優減442飲食法」,是根據每日控制與分段進食的時間,讓胰島素分泌減緩,降低脂肪合成,增加燃燒激素,進而改善身體阻抗性的一種飲食調整的優化策略。此優化的飲食瘦身法結合時下正夯的「間歇性斷食法」,是以身體機能運作調整區隔進食的時間,在人體燃燒代謝循環最好的黃金10小時裡,在「4hr‧4 hr‧2 hr」的分段時間內,將所有食物吃完即可。也就是:第一餐與第二餐間隔4小時;第二餐與第三餐間隔4小時;第三餐吃輕食無負擔的食物,於2小時內消化完,所以食物在體內大概10小時的時間循環。黃韋堯進一步解釋,一般正常吃正餐大約4小時消化完全,就開始會微餓,因此設定4小時是符合一般人的身體結構,而輕食晚餐吃的量和油脂比較少,大概2小時就會消化完,其他時間以喝水為主,不額外再吃食物;其他14小時不進食,讓身體習慣利用脂肪當作能量去燃燒。若採行「優減442飲食法」,每天妥善分配進食與體內代謝的時間軸,以及優化飲食內容、調整身體荷爾蒙,在「黃金10小時」內可有效提高整體身體的代謝、減少發炎、增加細胞修復、有效利用堆積脂肪當能量作系統式管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後,即使往後沒有刻意節食,也不用怕再復胖了。黃韋堯強調,「優減442飲食法」妥善分配運用黃金10小時,不僅提高身體的代謝率,有效減輕體重,也可避免飢餓感可能帶來的身體不適性或心態崩潰而報復性飲食,尤其分段進食能讓體內記憶性燃燒更徹底,堅持度也更持久,才能開心吃,瘦身效果更持久。【飲食建議】1.搭配早餐和午餐為正餐。2.正餐的一半要吃蔬菜;1/4吃蛋白質食物,包含:黃豆、豆漿、黑豆、毛豆、肉、蛋、魚及海鮮;1/4吃水果或澱粉醣類。3.晚餐輕食建議以液體為主,例如:牛奶、豆漿、清湯類或代餐等,不吃固體食物。4.其餘14小時以水分補充為主,每日喝水量須達到至少2000至3000cc,每次喝約200cc左右,1天喝10次,才可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運動搭配】1.一周建議可以有1至2天早上起床空腹做低強度有氧的運動,直接利用脂肪去燃燒產生能量,減脂的效果佳,但如果身體不適或有低血糖問題則不宜運動。2.一周安排1至2天做肌肉的訓練運動,讓肌肉可以生長,不論是減脂還是增肌運動,在運動後補充一杯450cc無糖豆漿即可。營養師/黃韋堯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營養研究所國家考試合格榜首營養師NCSF美國運動營養專家SNSAFAA美國個人體適能顧問PFT糖尿病衛教師CDE腎臟病衛教師CKD食品安全管制系統證照HACCP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能力鑑定
-
2020-11-09 新聞.健康知識+
多吃水果就健康?吃飽想睡很正常?營養師破解你的「健康」迷思
明明已經減少吃澱粉、多攝取水果,怎麼體重計上的數字還是掉不下去?明明半夜 2、3 點才睡,卻還是早上 6、7 點就自然醒,你覺得這真的是「睡飽」了嗎?VidaOrange 生活報橘這次特地專訪目前擔任《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的趙函穎營養師,請她帶我們一起來破解幾個診所患者常見的「營養迷思」,避免讓自己為健康所做的努力因為長期以來「錯誤的觀念」而白費心力!迷思一:水果是原型食物(Whole food),所以怎麼吃、怎麼健康?很多家庭都喜歡在飯後切一大盤當季的水果上桌,或是不少人為了瘦身就不吃飯、只吃水果,但是水果其實有大量果糖,而果糖也是單醣類的一種,會堆積在肝臟裡變成三酸甘油脂,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大肚子、脂肪肝!趙營養師也舉一個曾經在門診遇到的學生為例:那個學生為了減肥一天吃 10 顆芭樂,結果一週後反而胖了 3 公斤,因此,營養師建議一天吃 1 到 2 份的水果就好了,「一份是 15 公克的糖,所以芭樂一顆這麼大,1 顆就 30 公克的糖,10 顆就 300 公克,等於是手搖杯全糖的 2 倍!」 千萬不要輕忽水果的糖分。迷思二:「飲食」跟「睡眠」沒關係、固定早起的「生理時鐘」就代表睡飽了?「我的生理時鐘就是這樣,早上六點就會醒的。」真的是這樣嗎?趙營養師表示:「這不代表你的身體是不想睡的!很可能只是因為壓力、身上掛了很多責任造成的,有不少來看診的人做完飲食調整,都來跟我說:『我好久沒有睡得這麼舒服了!』。」對於那些「你叫我再睡,我也沒辦法!早上要起來幫小孩做早餐,然後晚上又要忙家事跟工作,怎麼能睡得安穩」的求診患者,趙營養師建議補充「鈣」跟「鎂」,並推薦可以從小魚乾、黑芝麻跟堅果、綠葉蔬菜中獲取。也有不少人以為就算半夜 2 點才睡,早上 6、7 點照樣自動醒來,就算想再睡也睡不著是「初老」的症狀。但就如同趙營養師所説, 要去察覺自己的身體是真的不累,還是大腦叫你不要累,並且學著去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或許有時候只是因為你太累、太壓抑而感覺不到身體想睡覺的聲音。迷思三:中午一定要睡個午覺才好?或許是孩時養成的習慣,也可能是因為每次吃完午餐後總是睡意上身,我們會覺得中午就應該要小睡一覺,但趙營養師卻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是因為你中午吃的東西,讓你血糖升太高了!當你吃完一個便當之後覺得好飽、好想睡,你覺得這是正常的嗎?」「真正吃完東西,你不應該覺得很累!」 這是趙營養師希望我們現代人要去反思的問題。她也提到,如果你開始「減醣」,你會發現每天第一個改善就是「精神」,因為不再有這麼多的精緻澱粉,讓你的血糖一直衝上去,又因為要消化這個血糖讓你想睡覺,「吃再多 B 群、喝再多咖啡提神都沒用!」。不過,趙營養師也特別提醒,如果不是因為吃了太多食物,而是身體真的感到疲倦,就要適時休息。看完以上 3 個迷思的專業破解,有沒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畢竟,健康可是一輩子的事情,每一個還在為身材苦惱、為生活操忙的你請務必學會好好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趙函穎營養師簡介】現任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專長為女性營養專科、減肥瘦身專科、孕期營養、兒童成長、癌症調理、個人專屬身心平衡營養菜單設計。趙函穎營養師部落格IG:@hanyingchaoFB: 趙函穎營養師的美麗方程式※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破解營養迷思】專訪趙函穎營養師:多吃水果就健康?吃飽想睡很正常?自動早起代表睡飽了?
-
2020-11-05 養生.聰明飲食
是澱粉!3常見「偽蔬菜」是營養師眼中隱形肥胖兇手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減肥時期,多數人都會選擇不吃肉類,大魚大肉掰掰;不吃碳水化合物,如白飯、麵條;而能養顏美容的水果因富含糖類,所以也只能含淚少吃。最終,就只剩下低熱量、高纖維的蔬菜,But,吃青菜真的不會發胖嗎?營養師高敏敏表示,號稱熱量低的蔬菜,因為有著豐富的纖維質,能增加飽足感,又不容易發胖,而成為減重人士最熱愛的食材之一。但要小心長得像蔬菜卻不是蔬菜的「偽蔬菜」,多吃可會讓你的減肥計畫破功哦!玉米是全榖雜糧類 1根大約等於3/4碗白飯的熱量最常見的偽蔬菜是「玉米」!高敏敏分享,曾在減肥門診遇到的一個案例,患者對於自己只吃蔬菜卻依然發胖感到不解,一問之下,才知道她都煮一大鍋玉米,照三餐吃。殊不知,香甜的玉米居然不是蔬菜,也不是水果,而是全榖雜糧類!不管是甜玉米、糯玉米、紫玉米、白玉米等,其澱粉含量高,依不同品種,每100公克碳水化合物含量從17.8~34.4不等,1根玉米大約等於3/4碗白飯的熱量,大約250大卡,著實驚人!而身為玉米小時候的玉米筍,相較起來就健康許多,兩者營養價值和熱量可說是截然不同。高敏敏說,10根玉米筍的熱量大約是一根甜玉米的1/3,脂肪則是1/8,對減重的人來說是很好的蔬菜。南瓜屬於高纖澱粉食物 抗癌、補血但熱量高此外,被稱為抗癌好食材、補血好幫手的「南瓜」,也是隱藏的高澱粉蔬菜。就有患者說,她天天吃蔬菜鍋,血糖卻降不下來。詢問之下才知,蔬菜鍋內的食材,除了白菜,還加入滿滿的南瓜。高敏敏指出,南瓜屬根莖類食物,本身含有較多的澱粉,每100公克的南瓜果肉熱量為69大卡,低於其他澱粉類,如地瓜、馬鈴薯、山藥與芋頭,而膳食纖維含量高達2.5公克,可延緩血糖上升,屬於高纖澱粉食物。她提醒,南瓜與蔬菜類相比,熱量算頗高,如果把南瓜當成蔬菜類狂吃,不自覺就會變胖;但如果把南瓜當成澱粉類,替換白飯、麵條等主食,對減重就有所助益,因南瓜是澱粉類食物中,熱量相對低的食材。三色豆是偽蔬菜、真澱粉 攝取過多當心肥胖自助餐常見的三色豆,也是常見的偽蔬菜、真澱粉。其實,許多人痛恨混合著豌豆仁、玉米粒、胡蘿蔔的三色豆,覺得是最便宜、沒誠意的菜色,但它實在是太方便了,所以隨處可見,連炒個飯都要撒點三色豆,讓顏色更繽紛。高敏敏直言,三色豆裡就有兩種是澱粉:豌豆仁、玉米粒。雖然三色豆可以增添菜品的顏色,但如果將三色豆當成配菜,搭配主食攝取,就會吃入過多的澱粉與熱量,導致肥胖的發生。很多人以為豌豆仁是蔬菜,事實上,豆莢類的纖維質主要來源是外層的豆莢,而豆莢內的豆仁則是澱粉類;而紅蘿蔔雖是蔬菜,但在所有根莖類蔬菜中,紅蘿蔔的GI值高達80,屬升糖指數高的食材,所幸紅蘿蔔比較常當作配色或搭配使用,所食份量並不多。減肥不吃澱粉恐更胖 未精緻澱粉替代營養充足許多人減肥都不吃澱粉,這是錯誤的觀念!高敏敏表示,吃過量的澱粉確實會讓人變胖,但如果完全不吃容易感到飢餓,轉而去攝取其他零嘴,反倒更容易變胖。她進一步解釋,澱粉是醣類,為身體主要的熱量來源,相較於蛋白質和脂肪,可優先被身體吸收及利用;且澱粉能幫助大腦合成血清素,穩定情緒、增加抗壓性,讓人心情愉悅。除此之外,碳水化合物其實有助於體內脂肪燃燒,若不吃澱粉 對減脂不利。高敏敏提醒,想要減重,選對澱粉很重要!盡量避免吃「精緻澱粉」,像是白米、麵包、麵條、白土司等;改以「未精緻澱粉」,如糙米、五穀米、燕麥等來替代。因為未精緻澱粉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群,營養更充足。(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營養師 高敏敏)延伸閱讀: 吃燕麥減重卻胖了? 減重名醫告訴你為什麼 為什麼生酮飲食減肥失敗? 可能因為你誤觸這些地雷!出現口乾、疲倦、掉髮是營養不足的警示
-
2020-11-04 養生.聰明飲食
明明熱量攝取足夠,卻越吃精神越渙散?營養師:關鍵是這3大營養素要均衡攝取
關心體重或健康的人或多或少曾透過體脂計、網路公式、表格查詢等方法,估算過自己每天可攝取多少熱量﹝即俗稱的新陳代謝﹞。大體上,一般成年女性和銀髮族一天可攝取的熱量約在1600大卡左右,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每天只要從飲食中攝取到這麼多熱量就好了呢?答案是「否」! 熱量吃夠,不代表吃得營養! 我們從食物中可獲得兩類物質:熱量及營養素。熱量就是俗稱的卡路里,它是提供我們全身40兆細胞運轉的能源;營養素則包括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它們是細胞能汰舊換新、維持機能運轉,及讓細胞間彼此能更好地協調的物質。 若以汽車來打比喻,熱量好比汽油,讓汽車可以跑得動;營養素則好比引擎機油、煞車油、變速箱油、引擎冷卻水、電瓶水等能讓車子能跑得更順暢、更快,讓汽車的各種機能得以完全發揮、甚至高效運轉的東西。 所以,攝取身體所需的足夠熱量,只代表能維持你的體重。﹝攝取量=消耗量→體重維持﹞。至於你的體能和精力狀態;大腦思緒、反應力以及各種生理機能是否順暢;身體健康狀況是否良好,則取決於你從食物中所獲得的營養是否足夠供應身體的需求。﹝參考下圖﹞ 圖片來源:營養師Stella 怎麼吃,營養才均衡? 所以我們在攝取食物時,不只要關心它的熱量,更要重視其中所含的營養,俗話說We are what we eat﹝人如其食﹞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吃的食物好壞真的會影響你的體能、精力、情緒、生活品質與健康。 那麼,我們到底要怎麼吃,才能確保自己能從飲食中獲得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呢?答案是將你所要吃的熱量依照「均衡營養」的比例,分配到各類食物中,亦即每日從飲食中均衡攝取「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水果類」、「蔬菜類」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這六大類食物。 至於要如何做呢?首先你要將熱量依照均衡營養的比例換算出醣類、蛋白質和脂肪各需要吃多少。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的建議,三大營養素分配比例,醣類﹝碳水化合物﹞應該佔總熱量的50-60%、蛋白質10-20%、脂質20-30%。 所以要先把你所攝取的熱量依照上述比例來分配,以確保飲食營養的均衡。由於醣類、蛋白質每公克可提供4大卡熱量,脂肪可提供9大卡熱量,所以只要將你應該攝取的熱量乘以上述醣類/蛋白質/脂肪的佔比,再除以其每公克所能提供的熱量就可換算出醣類、蛋白質和脂肪各該吃多少了。 以1600大卡為例,若採蛋白質15%、脂肪30%、醣類55%來分配的話,那麼三大營養素的量為: 蛋白質:(1600大卡×15%)/4=60公克 脂肪:(1600大卡×30%)/9=53公克 醣類:(1600大卡×55%)/4=220公克 依照上述方法,你可以計算出每天所需攝取的醣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量,但想要營養均衡,你還需要廣泛攝取六大類食物。由於每一類的食物三大營養素含量各不相同,例如,主食類只含有醣類和蛋白質,每份主食含15公克醣類、2公克蛋白質、熱量為70大卡;肉類只含有蛋白質和脂肪,每份肉類含7公克蛋白質、5公克脂肪、熱量為75大卡,以此類推。 所以依照各類食物三大營養素含量的不同,我們可將上面計算出來的醣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量分配到「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水果類」、「蔬菜類」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這六大類食物中﹝參考下圖﹞。 圖片來源:營養師Stella 只要依照上述方法計算出來的份量去攝取各類食物,就可確保我們飲食的營養均衡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所以,不管是台灣或世界各國政府都是透過「份量」概念來教導民眾飲食該怎麼吃、各種類的食物又該吃多少,例如「飲食金字塔」、「我的餐盤」等飲食指南。 責任編輯:張凱涵 核稿編輯:洪婉恬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少吃麵包,就是預防骨鬆第一步!害你發炎又流失肌肉,骨科醫師眼裡的3大NG飲食 不必節食!姿勢對了,99%的贅肉自動消失,2週就瘦13公斤
-
2020-11-01 癌症.飲食與癌症
罹患癌症有什麼食物不能吃?營養師教你吃對食物抗癌
Q:癌友從哪裡攝取蛋白質較好?要不要少吃肉類?吃素會比較好嗎?營養師建議:攝取蛋白質以動物性為佳,吸收率較好。素食者建議吃蛋奶素。癌友對抗癌症需要有體力做後盾,但因治療期間常胃口不佳,也有不少患者罹癌後,因擔心病情惡化,嚴格忌口,甚至刻意避開甜食和肉類等。但其實這種種的飲食限制,恐怕讓癌友更焦慮,營養師建議營養均衡,尤其蛋白質攝取要足夠,才有體力長期抗戰。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劉明悅表示,癌友因為需要做治療,所需的蛋白質比一般人還多,建議要注意補充足量蛋白質。需要量因人而異,男性活動量大,蛋白質需求較多,以一個手掌大小為一份,一天建議吃到7份,一餐吃個2、3份,但有的女性4、50公斤,治療期間也可能只需要維持原來的攝取量。另外,也考量到罹患癌症不同,例如腎臟方面腫瘤,蛋白質就建議不要攝取太多,應由醫師、營養師針對身體狀況做個別化建議。癌友攝取蛋白質以動物性為佳,因為吸收率較好,其中像雞蛋、魚肉等屬於高生物價蛋白質,利用率也較好。至於吃素患者,應以豆腐等豆製品為主來蛋白質來源,也鼓勵以蛋奶素攝取食物,只吃麵筋等麵粉製品,營養不夠。Q:「生機飲食」所有癌症患者都可以嘗試嗎?營養師建議:天然植化素雖好,但化療期間抵抗力差,不宜吃生菜。癌友會特別注重身體狀況,有的甚至嘗試生機飲食。劉明悅說,生機強調的是植物內的植化素,是植物當中的天然化學成分,可以抗氧化,幫助清除自由基。尤其近年來相關研究指出,癌症會形成是因為體內細胞病變,原本的細胞因DNA破壞,身體接受輻射、化學等因子,造成細胞損壞,而產生癌細胞,而植化素對身體有益。雖然這些來自天然植物的植化素,可以幫助細胞減少氧化傷害,但較適用於預防。劉明悅表示,細胞已經發生病變才吃生機飲食,雖可預防惡化,但對病症改善沒有直接幫助。有的植化素對熱比較敏感,煮過後營養素會流失,目前生機飲食許多是強調使用生菜,但癌友在治療期間,會因化療過程、體內白血球下降,抵抗力較差,吃生機飲食反而有感染疑慮。Q:聽說癌細胞愛吃醣,要改採低醣飲食?生酮飲食有助抗癌嗎?營養師建議:研究尚未證實效果,不必特別做低醣飲食。坊間流行生酮飲食減重,甚至傳出可抗癌。劉明悅表示,目前研究大數據部分還沒證實生酮飲食可抗癌,但一般癌友提升蛋白質攝取,醣類攝取的比例自然會降低,但不需要嚴格做到低醣飲食甚至連飯都不吃。治療期間若營養攝取不足,採取極端的飲食,除了吃不習慣,還得花很多時間精力找食物,在治療期間不太適合。Q:癌友如何知道自己的營養夠不夠?可以用體重當判斷依據嗎?營養師建議:建議量體重記錄,體重下降是營養不足的警訊。癌友治療期間時常感到虛弱,體重也容易發生變化。劉明悅說,建議癌友自行量體重記錄,體重下降是營養不足的警訊,代表熱量攝取不夠。例如有的人做電療,短則三、四天,長則一、兩個月,也許一開始沒有不舒服,體重還可維持,到後期可能因劑量累績,造成營養需求提高,即使吃的量沒變少,但體重還是無法維持,代表熱量需求還要提升。有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體重就過輕,會建議在治療期間吃得比需求量還多,增加體重。Q:吃不下固體食物,可以只吃流質食物、喝雞湯嗎?營養師建議:不能只喝湯,把肉切碎吃,營養才夠。劉明悅說,癌友除了生的食物或刺激性加工品等應避免,其餘飲食最大原則是以吃得下的食物為主,基本上不要限制太多。若固體食物吃不下,可喝魚湯、雞湯,但不能只喝湯,還是要吃到肉、攝取蛋白質,建議將肉切碎和湯一起喝下才有足夠營養。
-
2020-11-01 癌症.飲食與癌症
低醣、優脂、高蛋白避免發炎 近年癌症營養趨勢
癌症病人的飲食是一大問題,怎麼吃、吃什麼?是病人及家屬最在意的事。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癌症營養已成一門顯學,低醣、優脂、高蛋白等營養素,可以讓癌友吃出抗癌力,維持體力避免營養不良產生惡病質,影響後續治療。不吃只會餓死自己,不會餓死癌細胞。2014年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研究指出,癌症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有別於正常細胞以有氧呼吸的途徑產生能量,癌細胞只需要少量的葡萄糖就能進行有氧代謝,其餘的葡萄糖都進行解糖作用形成乳酸,促進腫瘤生長。因此,癌友間一直流傳「不吃就能餓死癌細胞」的說法。新北市土城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佳訓解釋,由於癌細胞很強勢,正常細胞無法剝奪它強取營養素的機會,因此不吃只會犧牲自己的體力,可能會先餓死自己,而癌細胞還是一樣吃很飽,會造成營養不良,當營養不良持續發生時,會造成惡病質,引起發炎現象影響到後續治療,當治療狀況不佳時病人體力就更不好,就形成惡性循環。避免身體發炎,建議以低醣飲食為主。由於全身發炎是癌友致命的機轉之一,因此,如何避免發炎,是近年癌症營養的趨勢。謝佳訓表示,癌友的營養要愈多元愈好,醣類的攝取要避免高升醣指數的食物,癌症患者的建議以低醣飲食為主。至於蛋白質的攝取則要提高,食物來源無論植物性或動物性都好,謝佳訓說,在臨床上跟病人說要多吃蛋白質,不少人就天天吃蛋或天天吃肉,吃久了都會膩。建議要多種蛋白質,魚肉蛋奶輪流食用,也能獲取各類食物的不同營養素,而烹調的方式也很重要,要減少煎炸。優質油脂攝取,可降低身體發炎指數。近年癌症營養的發展也開始重視油脂的攝取比例,很多人認為癌友飲食要少油、愈清淡愈好。但謝佳訓說,癌症營養與一般飲食是剛好相反的,以油脂為例,近年發現好的油脂可以降低發炎指數,尤其魚油中的EPA,由於EPA是很強的抗氧化物,已有研究發現癌友最好每天要補充1公克的EPA。目前林口長庚、基隆長庚及土城長庚正在進行晚期胰臟癌患者使用EPA,觀察是否可以降低患者發炎指數及恢復病人體力等。謝佳訓指出,臨床試驗預計收60位病人,目前已有30位進行試驗,患者都會經過營養師輔導給予正常飲食的建議,再分為兩組,一組是補充EPA;另一組只吃正常飲食,之後每3個月抽血循環癌細胞的變化,來研判癌指數是否有下降,而營養師也會進行飲食記錄。為何會以胰臟癌為研究標的?謝佳訓指出,很多的研究發現胰臟癌與發炎有相關性,因此,想藉由研究來觀察EPA降低發炎的情形。因為之前也有研究,針對加護病房的患者給予EPA的補充,發現對體力恢復有幫助。另外,國外甚至在大腸癌及乳癌的營養補充中列入指引。吃不下、吃不夠,可輔以營養補充品。由於癌症患者治療期間,常因副作用引起食欲不佳的狀況,正常飲食常讓患者食不知味,患者會利用營養補充品來輔助,減少營養不良的狀況。目前歐洲腸道靜脈營養學會(ESPEN)建議癌症患者營養攝取原則為:低醣、優質脂肪以及高蛋白。蛋白質攝取量的建議,就是每一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公克到1.5公克,例如50公斤的人,則要50公克的蛋白質。謝佳訓也對於癌友及家屬們建議,癌症患者若真的吃不下,或食物的種類太少,確實可以每天喝2-3罐的癌症營養補充品。由於這類產品已經過營養比例的調配,會幫助病人了解吃進去的熱量及營養素的比例。而有營養需求者可以請教營養師,藉由營養的補充維持病情的穩定。
-
2020-10-31 養生.聰明飲食
怎麼吃都發胖!高敏敏營養師幫你揪出隱形肥胖元兇
減肥時期,多數人都會選擇不吃肉類,大魚大肉掰掰;不吃碳水化合物,如白飯、麵條;而能養顏美容的水果因富含糖類,所以也只能含淚少吃。最終,就只剩下低熱量、高纖維的蔬菜,But,吃青菜真的不會發胖嗎?營養師高敏敏表示,號稱熱量低的蔬菜,因為有著豐富的纖維質,能增加飽足感,又不容易發胖,而成為減重人士最熱愛的食材之一。但要小心長得像蔬菜卻不是蔬菜的「偽蔬菜」,多吃可會讓你的減肥計畫破功哦! 最常見的偽蔬菜是「玉米」!高敏敏分享,曾在減肥門診遇到的一個案例,患者對於自己只吃蔬菜卻依然發胖感到不解,一問之下,才知道她都煮一大鍋玉米,照三餐吃。殊不知,香甜的玉米居然不是蔬菜,也不是水果,而是全榖雜糧類!不管是甜玉米、糯玉米、紫玉米、白玉米等,其澱粉含量高,依不同品種,每100公克碳水化合物含量從17.8~34.4不等,1根玉米大約等於3/4碗白飯的熱量,大約250大卡,著實驚人! 而身為玉米小時候的玉米筍,相較起來就健康許多,兩者營養價值和熱量可說是截然不同。高敏敏說,10根玉米筍的熱量大約是一根甜玉米的1/3,脂肪則是1/8,對減重的人來說是很好的蔬菜。 此外,被稱為抗癌好食材、補血好幫手的「南瓜」,也是隱藏的高澱粉蔬菜。就有患者說,她天天吃蔬菜鍋,血糖卻降不下來。詢問之下才知,蔬菜鍋內的食材,除了白菜,還加入滿滿的南瓜。高敏敏指出,南瓜屬根莖類食物,本身含有較多的澱粉,每100公克的南瓜果肉熱量為69大卡,低於其他澱粉類,如地瓜、馬鈴薯、山藥與芋頭,而膳食纖維含量高達2.5公克,可延緩血糖上升,屬於高纖澱粉食物。她提醒,南瓜與蔬菜類相比,熱量算頗高,如果把南瓜當成蔬菜類狂吃,不自覺就會變胖;但如果把南瓜當成澱粉類,替換白飯、麵條等主食,對減重就有所助益,因南瓜是澱粉類食物中,熱量相對低的食材。 自助餐常見的三色豆,也是常見的偽蔬菜、真澱粉。其實,許多人痛恨混合著豌豆仁、玉米粒、胡蘿蔔的三色豆,覺得是最便宜、沒誠意的菜色,但它實在是太方便了,所以隨處可見,連炒個飯都要撒點三色豆,讓顏色更繽紛。 高敏敏直言,三色豆裡就有兩種是澱粉:豌豆仁、玉米粒。雖然三色豆可以增添菜品的顏色,但如果將三色豆當成配菜,搭配主食攝取,就會吃入過多的澱粉與熱量,導致肥胖的發生。很多人以為豌豆仁是蔬菜,事實上,豆莢類的纖維質主要來源是外層的豆莢,而豆莢內的豆仁則是澱粉類;而紅蘿蔔雖是蔬菜,但在所有根莖類蔬菜中,紅蘿蔔的GI值高達80,屬升糖指數高的食材,所幸紅蘿蔔比較常當作配色或搭配使用,所食份量並不多。 許多人減肥都不吃澱粉,這是錯誤的觀念!高敏敏表示,吃過量的澱粉確實會讓人變胖,但如果完全不吃容易感到飢餓,轉而去攝取其他零嘴,反倒更容易變胖。她進一步解釋,澱粉是醣類,為身體主要的熱量來源,相較於蛋白質和脂肪,可優先被身體吸收及利用;且澱粉能幫助大腦合成血清素,穩定情緒、增加抗壓性,讓人心情愉悅。除此之外,碳水化合物其實有助於體內脂肪燃燒,若不吃澱粉 對減脂不利。高敏敏提醒,想要減重,選對澱粉很重要!盡量避免吃「精緻澱粉」,像是白米、麵包、麵條、白土司等;改以「未精緻澱粉」,如糙米、五穀米、燕麥等來替代。因為未精緻澱粉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群,營養更充足。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營養師 高敏敏
-
2020-10-25 癌症.飲食與癌症
避免發炎轉癌 專家提供抗癌餐盤
癌症為我國十大死因第一位,為陪伴民眾防癌抗癌,滄洲教育基金會今年再度與聯合報合辦「癌知識360度」講座,邀請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北醫公衛系教授韓柏檉與滄洲教育基金會健康顧問林楷雄,同台分享全面性的抗癌新知。首次移師台中舉辦,吸引逾200名中部民眾報名參與。長期忽視身體的發炎警訊,小心癌症來敲門。醫師指出,發炎與癌化的機轉路徑相通,以發炎性腸道疾病(IBD)為例,有研究證實腸道黏膜終年處於「爛爛的」狀態,轉為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逾六成。想降低發炎機會,專家認為從飲食改變著手相對容易,找回均衡營養,就有機會遠離癌症。腸道長期發炎 恐刺激細胞癌化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說,發炎與癌化的機轉具共通路徑,所以長期發炎很可能刺激細胞癌化。以大腸直腸癌為例,致癌主要風險因子除了家族史及不良生活型態以外,另有一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若發病8到10年都沒好的治療,也可能癌變。發炎性腸道疾病包含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蔣鋒帆說,前者為大腸與直腸紅腫發炎,後者則是從口腔開始,整個腸胃道至肛門口都潰瀾,均可能躲藏癌症。丹麥研究發現,發炎性腸道疾病轉化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多66%。「發炎性腸道疾病最知名的病人,就是最近剛因病辭職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蔣鋒帆說,目前發炎性腸道疾病有不錯的藥物可好好控制、降低發炎,只要好好治療,有助提升生活品質並且免於癌化的威脅。糞便潛血+大腸鏡 定期檢查不可少想要免於大腸癌的威脅,蔣鋒帆強調要定期檢查,50歲至70歲者應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有家族史則提前至40歲。大腸鏡檢查可每三到五年做一次,雖然大腸鏡做起來不舒服,「但可提供完美診斷,是值得做的檢查。」該如何降低身體發炎的機會,以防癌抗癌呢?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韓柏檉以自身的抗癌經驗,分享他專屬的健康五字訣「心、動、吃、睡、靈」,也就是保持愉悅心、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優質睡眠、和安頓靈魂。「堅守五字訣不只是要做,還要做得久。」韓柏檉舉例,對現代人而言,每天均衡補充人體五大營養素並不容易,包括醣類、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維生素。所以他建議「加減吃」,也就是精緻食物吃少一點,原形食物吃多一點。謹守健康五字訣 多吃原形食物攝取原形食物的方式,韓柏檉建議可以打「蔬果汁」,把蔬菜、水果、穀類、堅果類統統丟進果汁機攪打。他認為,一杯飲品就能把好東西都吃進肚,所以他每天早餐必喝一杯蔬果汁。「吃好東西,舌頭味覺就會改變,接著就會愈吃愈健康。」若是正在抗癌的民眾,也千萬別輕忽營養補充的重要性。滄洲教育基金會健康顧問副理林楷雄說,癌症病人有「早飽」現象,不太想吃東西,但營養素不足除了免疫力降低,也會出現癌因性疲憊。因此,應比平時多20%的熱量攝取。補充關鍵營養素 增強免疫力林楷雄表示,臨床證實維生素B12和葉酸能促進紅血球合成,維生素D則能維持免疫系統的均衡並促進癌細胞死亡,高蛋白則能增強免疫力,輔助癌症化放療更順利。如何補充上述營養素?林楷雄說,最好的方式是吃原形食物,萬不得已要使用營養補充品,建議選擇使用天然型態營養素的補充品較佳,比較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但他提醒,使用前都應與醫師討論,避免與化療藥物衝突。滄洲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琳說,該會去年成立「癌知識」網站,從預防照顧到治療調養,全方位提供「引經據典」的正確癌知識。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讓更多人願意關注健康,歡迎上癌知識網站學習如何活得更快樂健康。
-
2020-10-20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很難?把這二個公式記熟並實踐就對了!
這個公式就是:「排出身體的重量大於進入身體的重量」也就是一直維持「排出大於進入體內」這樣的狀況,就能把體重控制下來了。簡單來說:提升排出身體的重量降低進入身體的重量是減重的兩大重點,也是減重成功的關鍵。1、提升排出身體的重量:身體會將不需留在體內的代謝物排泄出去,像是每日都應該要有的排汗、排尿、排便,還有包含每月的經期(經血排出)、偶爾冒痘痘、嘔吐等等。透過這些「排出」可以減少體內的重量,這也是為何許多減重產品往往會讓人腹瀉或小便變多的原因。這方法雖能在短期獲得快速下降體重的成效,但只是將體內水份排出而非分解「真正該瘦」的脂肪,所以大許個人不是很推薦。運動能促進心肺循環、消耗身體儲存的能量,長期持續能分解體脂肪,然後被分解的脂肪再跟代謝物一起排出不管有氧、無氧運動,只要你肯動,都行!2、降低進入身體的重量:調整飲食模式,先喝湯、再吃蔬果和蛋白質、最後醣類,能減少過多熱量的攝取。 大許4321原則的睡前4小時不吃東西,也能減少因為睡前來不及消耗掉的熱量轉換成脂肪儲存的機會。醫藥介入的話,就是透過醫師處方來穩定血糖、飽足感的提升、抑制食慾和阻斷營養吸收⋯來降低過多物質(重量)進入體內,自然就減少脂肪形成的機會。 看了上面的公式是不是覺得減重很簡單啊?但知道歸知道,朋友總是熱情邀約、嘴手心就是對身體特別誠實、對抗美食的意志薄弱到無法掌控。沒關係,我教你的不是如何對抗天性,而是教你一種在生活品質與健康自信取得平衡的協調人生。窈窕身材和減重並非一日可成,有了正確的信念和原則,掌握好上面的減重公式,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文章來源:許淳彰中醫師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r.dashlife/?modal=admin_todo_tour 延伸閱讀: 減重忌碰碳水化合物? 沒有這回事!不吃恐胖更快 168間歇性斷食3種人別輕易嘗試! 完整減重攻略一次公開  
-
2020-10-19 養生.聰明飲食
話到嘴邊就忘?營養師教你補充4大健腦營養素助改善
●傳統觀念說「吃豬腦補腦」?小心容易讓膽固醇過高●飲食雖然重要,也應搭配運動,別當沙發馬鈴薯●充足睡眠、保持人際網絡,才能避免失智眼鏡放在頭上找眼鏡、口罩掛在下巴找口罩,想講的話才到嘴邊就忘了自己要說什麼,你累了嗎?想要健腦,營養師傳授四大健腦營養素,分別是Omega-3脂肪酸、維生素B1、花青素還有卵磷脂。醫師則建議,注意飲食也應搭配運動、充足睡眠、保持人際網絡,才能避免失智。Omega-3脂肪酸改善健忘,別讓自己像金魚一樣只有七秒記憶,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說,增加腦力營養素最常提及的就是Omega-3脂肪酸,Omega-3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對抗發炎,若大腦因熬夜或用腦過度,造成自由基過多,Omega-3可降低自由基,具修復受損功能,如鯖魚、鮭魚、秋刀魚及堅果是健腦食材。維生素B1及卵磷脂維生素B群也是健腦營養素之一,特別是維生素B1,劉怡里解釋,大腦訊息傳遞仰賴神經之間的連結,維生素B1有助於腦神經突觸的連結順暢,可透過每天三蔬二果補充;另外,蛋白質及豆漿富含「卵磷脂」,促進腦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生成,加強腦部靈活、減緩老化。花青素也很重要劉怡里說,補充花青素也很重要,不僅可消滅自由基,也可維持血管彈性,避免腦血管疾病,預防血管性失智症。富含花青素食物包括藍莓、葡萄、紫高麗菜、茄子、李子等紫色食材。另外,因大腦細胞只能藉由碳水化合物獲能量,以藜麥、糙米等取代精緻澱粉,也是護腦關鍵。健腦食物怎麼吃?健腦食物怎麼吃?劉怡里推薦菜單是早餐地吃瓜、水煮蛋配豆漿,十點可吃小番茄、芭樂等水果;午餐建議以紫米飯為主食,選一條小型深海魚,加上兩種不同顏色蔬菜,下午茶可吃堅果配水果;晚餐蕎麥麵,再加上維生素B1豐富豬肉里肌肉配其他顏色蔬菜,及海鮮湯。但想要健腦、預防失智,不能只靠飲食。亞東醫院一般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說,傳統說法「吃豬腦補腦」,其實是錯誤觀念,容易讓膽固醇過高,誘發血管性失智症。另外,大家常說雖銀杏可增加循環,改善腦力,但目前沒有文獻定論可增加多少腦力。採地中海飲食一般而言,多吃蔬菜、少紅肉等,維持健康飲食、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可避免膽固醇太多造成血管阻塞。甄瑞興建議採地中海飲食型態,多攝取深綠色、不同顏色蔬果,醣類則優先選擇全榖雜糧類,油脂來源替換成植物油,蛋白質優先選擇海鮮等白肉,如貝類或Omega-3脂肪酸海鮮,也可選擇豆腐等植物性蛋白質。除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甄瑞興提醒,民眾也應搭配多運動、充足睡眠,避免成為「沙發馬鈴薯」成天追劇,應該做走入社區,保持人際網絡,才是維持腦力,避免失智症的好方法。
-
2020-10-16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少吃多動? 小心「隱性飢餓」讓你少吃也難瘦
許多人減重「少吃多運動」,但有時結果並不如預期順利,或遇到停滯期卡關,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提醒,這可能是「隱性飢餓」阻礙減重成效,因為飲食不均衡造成營養素缺乏的飢餓,這種飢餓人體無法自行察覺,但缺乏這些營養素卻會阻礙減重效果。張秀如指出,根據調查發現,7成的成人自認飲食均衡,但其實高達9成9的人每天攝取營養未達衛福部建議的6大類飲食指南標準,其中,有近5成的人蔬菜攝取量連標準的一半都達不到,每周攝取7種蔬菜的人也不到2成;水果更高達6成達不到攝取量的一半,不到3成每天吃水果,這恐將成為缺乏維他命、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的「隱性飢餓」高危險族群。張秀如舉例,汽機車除了加汽油之外,還要添加機油才能維持性能好,跑得快又久;人體要維持健康與長壽也是同樣的道理,飲食中提供熱量的醣類、蛋白質、脂肪3大營養素就好比汽油,而維生素、礦物質就如機油一樣,雖不能提供熱量與飽足感,但燃脂與代謝卻需要這些微量營養素,如果缺乏這些營養素反而會讓肥胖更猖狂而瘦不下來。如何預防或改善「隱性飢餓」?張秀如建議,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雜糧、豆魚蛋肉、乳品、堅果種子油脂等6大類食物,補足各類營養素。每天應至少3到5碟蔬菜、2到4份水果,因蔬果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葉酸、鉀、纖維等營養素,長期攝取不足恐缺乏多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師也提醒,蔬菜避免川燙時間太久或水分太多,會加速菜中礦物質鉀流失,而用油部分避免淋肉燥或完全無油,以免影響礦物質鉀或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率;水果以新鮮當季為主,避免市售濃縮果汁反而攝取過多添加糖。
-
2020-10-15 養生.健康瘦身
沒食慾卻狂嗑甜品、喝飲料!營養師推5大開胃燃脂好食材
關於減重,許多人都有面臨這狀況:不想吃正餐,卻想大啖甜品、冰品、飲料,滿足當下的食慾!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提醒,恐不知不覺中吃進了大量的卡路里,讓減重計畫功虧一簣。 減重時期最難以拒絕的即是國民飲料-珍珠奶茶,讓你陷入明明沒吃什麼,體重卻直直升的窘境。潘富子說,一杯全糖的珍奶喝下肚等於吃下12顆方糖,而近年來爆紅的黑糖珍珠鮮奶,看似較為健康,但一杯高達14顆方糖。 潘富子表示,大家都以為控制體重的關鍵在於「運動」,事實上,「飲食控制」、「吃對食物」,才是減肥事半功倍的重要課題!她特別推薦具高纖維、飽足感、加速代謝的5大瘦身燃脂好食材,想成功減肥的人快筆記。 瘦身燃脂好食材1:蒟蒻 蒟蒻的主要成份為葡甘露聚醣(glucomannan),是由葡萄糖及甘露糖結合的多醣類,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蒟蒻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食用後容易有飽腹感、延遲胃排空等好處。 100g的蒟蒻,熱量僅20大卡,對於有減重需求的人而言,確實是相當不錯的低卡食材。但蒟蒻本身幾乎不含蛋白質、脂肪或其他必須營養素,因此,不建議以蒟蒻替代全榖雜糧類食用,會造成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導致血糖不穩定、易感疲憊及新陳代謝減緩。 瘦身燃脂好食材2:竹筍 潘富子指出,竹筍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及鉀、磷、鎂、鈣、鈉、鐵、鋅等礦物質。其中,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胃道蠕動,加速糞便排出,避免便秘。100g的竹筍,熱量僅27.5大卡,可說是減重聖品。 竹筍最受歡迎的烹調方式,是水煮後切塊拌沙拉吃。但美乃滋熱量驚人,不妨改用薄鹽和風醬取代做沾醬搭配食用,除了可提升食物風味,也能減少過多的熱量攝取。 瘦身燃脂好食材3:大番茄 俗諺說:「番茄紅了,醫師的臉就綠了」。潘富子提到,這是因為番茄含有豐富的茄紅素、類胡蘿蔔素、磷、鐵、鉀、鈉、鎂、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等營養素,每天吃兩顆,就可以滿足體內1天維生素C的需求。 此外,一顆番茄熱量只有25大卡,加上其具有飽足感的膳食纖維、果糖含量又少,可說是減肥聖品。潘富子提醒,番茄與適量油脂一起加熱後還可釋放出豐富的茄紅素,可防止自由基對身體細胞的破壞,降低發炎反應,好處多多。 瘦身燃脂好食材4:各式菇類 潘富子解釋,鴻喜菇、雪白菇、白木耳、黑木耳等各式菇類,可是低熱量高纖維的食材。以香菇為例,100克的香菇膳食纖維高達3.9克,同重量的綠花椰菜膳食纖維約只有2.5克、白花椰菜約2.2克。 膳食纖維可幫助腸道蠕動,又能增加飽足感、不易飢餓,並能維持血糖穩定性。食慾不佳時,不妨拿黑木耳川燙、冰鎮後,淋上佐料做成涼拌開胃菜,可幫助開胃、提振食慾。 瘦身燃脂好食材5:無糖綠茶&黑咖啡 若真的想喝杯飲料解渴,潘富子建議,可選擇無糖綠茶或黑咖啡解饞。 綠茶中的兒茶素(綠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提高新陳代謝、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抗氧化能力是紅茶的6倍。研究發現,綠茶能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幫助體內的醣類及脂肪代謝。 咖啡中的咖啡因也是脂肪分解的催化劑,能幫助加快體內脂肪分解。根據《國際運動營養學與訓練新陳代謝》專業期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運動選手在運動前30分鐘喝杯無糖黑咖啡,運動後3小時內會比平常多燃燒15%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