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過敏
共找到
2352
筆 文章
-
-
2019-11-22 科別.皮膚
冬季換衣卻發癢過敏 醫師建議這個動作不可少
最近氣溫直直落,竟有颱風逼近台灣,也帶來明顯雨勢。許多人紛紛換季,發熱衣上身或換上冬天外套等衣物。但有部分民眾出現抓癢、紅疹等皮膚過敏情況。皮膚科醫師表示,民眾穿新衣服或更換換季衣物時,應先充分清洗並透過太陽曝曬或烘乾後再穿,以免塵蟎或黴菌殘留,造成皮膚痛癢、過敏。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冬天降溫明顯,氣候寒冷乾燥,易使身體血液循環不佳、肌膚暗沈外,也會因缺水而產生皮膚敏感、乾燥等症狀。黃毓惠說,若體質較敏感或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換季時若未將長期放在衣櫃的衣物先清洗過,可能會因濕氣過重而孳生黴菌,或沾染塵蟎或灰塵,穿上時就可能與皮膚緊密接觸後造成上肢出現紅疹、過敏性鼻炎、打噴嚏甚至氣喘等問題;若是未清洗過的褲裝,則可能誘發下肢乾癢。她說近期就有約一成多的患者,是因衣物換季造成過敏而求診。而在治療上,黃毓惠說若僅是單純衣物所引發的過敏,清洗換穿後就患者自然會痊癒,別特別搔抓癢處即可,以免皮膚色素沈澱;若真無法忍耐,可至到皮膚科就醫,透過吃抗組織胺、擦類固醇藥膏等止癢藥物來避免搔抓,同時洗澡時勿過熱、也可塗抹保濕乳液加強,來加速修復皮膚。
-
2019-11-21 科別.眼部
國二女生大力揉眼 竟導致視網膜剝離
一名國中二年級女學生患有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及過敏性結膜炎,原本雙眼矯正視力正常,因長期使用含類固醇藥物,年紀輕輕已罹患白內障;又因眼睛癢,經常用力揉眼睛,竟導致右眼視網膜剝離。所幸手術治療後,搭配眼用免疫抑制乳劑點眼治療,才逐漸恢復。醫師提醒,家中如有過敏兒,家長應叮囑避免過度揉眼,如用藥或冰敷後仍不適,務必盡速就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中心副主任林純如指出,節氣進入秋季,正是過敏好發期,這名女學生左右眼矯正視力原本分別為0.8與1.0,但因長期使用含類固醇藥物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使得類固醇導致早發性白內障,雙眼視力驟降至0.1左右。加上她常因眼睛發癢難耐,常忍不住用力揉眼睛,經常反映上課看不到黑板,在家長陪同下接受白內障術前散瞳的視網膜檢查,赫然發現右眼視網膜竟已經剝離。她說,在同時治療白內障與視網膜剝離的手術過程中,發現女學生的右眼視網膜裂孔大於90度,已呈巨大裂孔性視網膜剝離,所幸術後網膜復位良好。雖然左眼也有白內障情形,但還未併發視網膜剝離。為避免狀況惡化,特別提醒張同學千萬不可太用力揉眼睛,畢竟眼睛是纖細精巧的器官,必須細心呵護。林純如指出,類固醇雖然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標準治療藥物,但對於體質特殊的患者來說,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容易造成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等,往往令醫病相當兩難。而類固醇並非不好的藥物,只是對於類固醇有不良反應的患者,目前可透過經衛生署核准的眼用免疫抑制乳劑治療,一天點4次,能有效減緩局部免疫反應,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
2019-11-21 科別.眼部
多看綠色物體舒緩眼睛?眼科醫告訴你3大NG保健行為
諮詢專家/中華民國專科學會理事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特約醫師 王孟祺許多人每天在工作中使用電腦作業,下班睡前更離不開手機追劇玩遊戲,連帶的影響眼睛健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特約醫師王孟祺呼籲,保護眼睛應重視日常保養,更勝事後補救!根據最新調查,國人平均一天使用3C的時間高達10.7小時,無論在工作或直到睡前都離不開手機,長時間將焦點集中在近距離的物體上,眼睛容易因為過度使用,產生不適症狀。當發生不適時,多數人會傾向採取按摩、使用外用藥水或觀看綠色物體等方式作為第一線的保健,但這些方式真的有用嗎?NG行為1 狂點眼藥水最讓眼科醫師頭痛的眼睛保健方式,莫過於在不瞭解成份的情況下濫用眼藥水!眼乾也點、眼痠也點、眼痛也點、眼紅也點…,視眼藥水為萬靈丹的行為非常可怕。王孟祺強調,不少人都會隨身攜帶或長期仰賴外用藥水來舒緩不適感,在不了解眼藥水成分的狀況下,除了可能誘發過敏,且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可能導致眼睛問題加深。NG行為2 多看綠色物體上班族很愛在桌上擺放綠色植物,認為只要多看綠色,就能有助於眼睛舒緩放鬆。然而,王孟祺指出,並非多觀看綠色物體就能舒緩眼睛不適,重點應是「望遠」(遠看),才能真正放鬆。因此,不妨走到戶外望遠,護眼效果會更好;無法外出時,則每半小時站起來做些伸展操,讓眼睛短暫放鬆。NG行為3 任意按摩眼周適度的按摩的確可以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但臨床上看到有些患者會使用肩頸按摩棒去震動按摩眼周肌肉,一不小心,按壓錯誤的位置與力道,反而容易導致眼部傷害。建議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也可以使用40~45度的溫水進行5~10分鐘的熱敷,亦有放鬆的效果。充足休息、補充營養 才是護眼正確保健之道王孟祺提醒,不當的保健方式反而易延誤問題,舒緩不成反導致更大的傷害,且事先保護眼睛健康更勝事後補救,最好諮詢專業醫師以採取最恰當的眼部保健方式吧!他建議,當眼睛感到不適時,只要暫時遠離3C產品,讓眼睛好好休息就可復原。平日,除了充足休息與睡眠,亦可適度地補充有助於緩解不適的營養素,包括葉黃素、玉米黃素、蝦紅素、花青素等,都是為健康加值不錯的選擇。
-
2019-11-20 養生.聰明飲食
腸道是人體第二個腦! 適量吃發酵食物有5大好處
愛吃納豆、味噌等發酵豆類食物的日本人,是世界上最長壽國家;中國的紅麴、韓國人的泡菜等從遠古傳下的發酵食物,都被證實有養生效果。不過,這些發酵食物的高鹽分,也被質疑不健康,究竟發酵食物對人體是有益或是有害呢?在過去沒有冰箱的時代,人們為了延長食物保鮮期,想出用醃製手法保存食物的方式,而這些醃漬食物,多是使用大量鹽分抑制細菌孳生並誘使酵素使其發酵,雖說被證實營養價值高,但在講究養生的現代,這些發酵食物是否有益健康,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疑慮。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指出,食物在自然的狀況下加入鹽或糖,在隔絕空氣的狀況下,讓食物本身的酵素開始作用,或直接放入一些菌種引發發酵反應,會形成發酵食物。食物在缺氧的情形下,食物本身細胞裡的酵素就開始運作,會把食物本身的營養素從大分子轉換成小分子,蛋白質在酵素的活用下轉成胺基酸,碳水化合物轉換成醣類、醋甚至酒精,發酵的過程會讓食物產生特殊風味,因此像泡菜、味增、納豆、醬油等等,都是屬於發酵食物。發酵食物除了易於保存、不會壞之外,發酵過後特殊胺基酸被釋放出來,會產生食物的特殊風味,最特別的是,將營養素分子變小,人體更容易吸收;對人體的好處多如下:1、容易吸收發酵食物好處,就是把食物的大分子變成小分子,容易消化吸收,並且更提高營養價值,像是優酪乳把乳蛋白變成胺基酸,多醣變成雙醣、單醣或乳酸,身體吸收率會增加,老年人及小孩子吃發酵食物,也比吃原形食物吸收來得好,且比較不會拉肚子。2、讓腸道菌相平衡吃發酵食物的同時,也把好菌吃進來,一般稱為「益生菌」,益生菌進到腸道還是可存活,好菌一多、壞菌就會被壓制,這些好的腸道菌還能合成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K,讓腸道菌相更平衡。3、提高免疫力發酵食物可吃到食物裡的高量酵素,促進腸胃道蠕動能力,幫助食物消化。腸胃道有人體第二個腦之稱,腸胃道功能好,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讓免疫系統反應趨向於平衡,降低過敏的過激反應。4、降低血脂血壓有些發酵菌種含有降低血脂的成分,像紅麴、納豆等含有可抗凝血、抑制血栓發生的物質,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此外,一些發酵食物產生檸檬酸、醋酸類的有機酸性物質,像是果醋,可控制血壓、消除疲勞,平衡身體酸鹼度;發酵的豆類還可合成較高的維生素B群,比原形食物營養價值更高。5、預防癌症研究發現,多吃納豆、味增,可預防腸道系統的癌症。因為納豆、味增都是黃豆製品,膳食纖維豐富,加上本身已經被發酵,益生菌可以抑制壞菌避免癌病變的發生,因此能夠預防腸道系統癌症;不過,若吃到不乾淨的菌種,反而會引發胃癌。雖說發酵食物好處多,但黃淑惠強調,發酵食物有點像雙刀刃,若是發酵過程處理不當,讓壞菌種跑進去,導致發酵狀況不佳,則有可能適得其反。因此,製作發酵食物的前提是,乾淨衛生的製作環境,保持恆溫乾淨,讓菌種進去是安全的。此外,因為發酵食物都是屬於高鹽或高糖食品,所含的鈉、鉀、磷都高,像是血壓高、肝腎功能不佳、腸胃道不好、胃潰瘍、胃酸分泌過多的人及慢性腎衰竭病人等,都不適合吃太多發酵食物。不只是這些特定的族群,黃淑惠建議,即使是身體健康的人,也不要天天吃太多發酵食物,建議一星期吃2~3次,一次吃少量即可;雖說發酵食物營養價值高,有益於腸道健康,但酵素也不能完全取代腸道消化液,還是應適量食用。延伸閱讀: 4種發酵食物自己做 吃發酵食物,可提升免疫力 好養生!  
-
2019-11-19 養生.運動天地
運動後隔天肌肉痠痛怎麼辦?專家教你這樣喝咖啡減緩
合作撰寫:好痛痛(粉絲頁連結)丁政豪運動防護員(專欄連結) (粉絲頁連結) (IronPerformance鋼鐵運動訓練隊介紹連結)先前的文章寫到如何分辨運動後的肌肉酸痛以及拉傷,我們快速複習一下:肌肉酸痛(痠痛)會有酸酸緊緊有點痛的感覺,通常隔天才會開始,大部分會在一週內消失;而肌肉拉傷大多會在受傷後馬上有感,並且伴隨刺、熱、痛感,以及無力的症狀,疼痛會持續超過一週。今天請第一線接觸運動員的丁政豪來告訴大家關於運動肌肉酸痛的知識!另外本篇文也在2018/7/13做改版,感謝卓彥廷醫師提供的新文獻。新的部分將以綠色字體做更動。延遲性肌肉酸痛(痠痛)和乳酸無關!運動新手很容易遇到運動後肌肉酸痛(痠痛)的問題,動一天酸痛好幾天,而很多人會因為初期時常產生這樣的痛痛而對運動產生畏懼。不要怕,我們下面會告訴你怎麼做來得到有效的舒緩。其實運動老手或是專業運動員也會遇到,只是比較少,在面對多日連續的比賽時也有可能有肌肉酸痛的困擾。很多人會誤以為運動後的肌肉酸痛是乳酸堆積,但經過研究,乳酸堆積雖然也會導致肌肉的疲憊與疼痛,但其實乳酸通常會在數小時內就代謝完了,不會讓你從隔天痛到一個禮拜。肌肉酸痛的兇手是你肌肉裡有非常細微的損傷,這就是你心血來潮週末運動一下後隔天鐵腿的原因。這種鐵腿、肌肉酸痛正式的名稱叫做延遲性肌肉痠痛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意思是他不會在你運動後馬上發生,通常是運動結束後24~48小時這個區間內痛爽痛爽的,就算超過48小時也幾乎不會超過一週。超過一週的話可能有別的問題,建議看一下醫生。新的研究表示,延遲性肌肉痠痛在少數狀況下也可能在運動後立即發生,尤其是長時間運動的時候。但大多數還是隔天之後,通常在運動後48小時達到高峰。另外延遲性肌肉酸痛目前有各種解釋,但是研究上都還不夠明確,其他說法包括輕微的橫紋肌溶解。通常延遲性肌肉酸痛並沒有什麼不好,那表示你的身體真的有運動到,身體藉由修補微小的受傷,讓你變得更強壯。但也不要把痠痛當作訓練有效的唯一指標,並不是一定要達到延遲性痠痛才算有練到。可是對於許多運動選手或重度熱愛運動的人來說,延遲性肌肉酸痛可能會影響到他的的訓練以及比賽。你有可能會需要連續好幾天參加高強度的比賽,而缺乏時間解除肌肉酸痛可能會影響到你的成績。根據卓醫師提供的新文獻認為目前還未有足夠的證據去說哪一種方法可以讓酸痛提前結束。但是文章末段會增加丁政豪運動防護員實務上的一些做法。以下是舊文獻中寫的方法,能夠解緩酸痛,但是無法讓酸痛快快飛走:用咖啡因來解除肌肉酸痛你沒看錯,咖啡因確實是許多運動員、運動愛好者常用的補給品,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加速簡單的反射動作、增加肌肉收縮能力、對爆發力有幫助,對耐力型的運動也有節省肝醣的作用。假如你無法像 Stephen Curry 一樣快速過人的話,來杯咖啡吧!才怪,咖啡無法拯救你的爛球技,還是多練球比較實在。有研究顯示運動前使用 3~8mg/kg 的咖啡因,有一定比例可以解緩運動後肌肉酸痛的狀況,視每個人體質而定。而且咖啡因也能提升運動中的痛苦忍受能力。意思是假設你 60 公斤,那你可以在運動前一小時攝取 180~480mg 的咖啡因。但是!大部分國家會建議一天不要攝取超過 300~400mg 的咖啡因。攝取太多咖啡因可能會有身體不適、心悸的負面效果,所以建議先從較少的劑量開始。冷療可以舒緩肌肉酸痛簡單說就是利用低溫來減緩身體的發炎。冷療有分冷水療和冷凍艙兩種,前者冷水療是一般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就是泡在攝氏 10 度的冷水中15分鐘;冷凍艙則是利用一些設備把溫度降到攝氏零下 100 度,大眾可能比較難接觸到。(更多冷水療圖片請點此)但其實這種方式並不總是好的,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抑制發炎對身體的恢復不見得好,有越來越多的醫療人員在減少冰敷的使用,但目前風向還不夠明朗。根據 Asker JeuKendrup 這位運動營養學、運動生理學者、馬拉松與三鐵選手的專家表示,下面幾個問題可以協助你判斷要不要使用冷療來幫助你減緩肌肉酸痛:1.你正在比賽嗎?2.頻繁每天比賽嗎?3.你的運動含有離心收縮以及肢體碰撞嗎?4.你有極度疲勞或是受傷嗎?5.你所處的環境溫度很高嗎?6.現在並非運動的準備階段?7.正處於高品質、高強度的訓練或比賽期間嗎? (例如季賽期間)8.你現在目標是短期的成績,而非長期的效果嗎?假如上面的問題越多「是」,就越適合冷療,否則的話就不太建議冰敷、冷水療之類的方法。還是讓你自己的身體自癒對長期來說是最好的囉~但是!!!有些狀況還是非常不適合冷療的,以下是冷療的禁忌症:1.雷諾氏症:一種原發性或原因不明的血管障礙。 (Wiki連結)2.陣發性受寒血色素尿:冷的時候尿液會含色素。3.冷凝球蛋白血:一種血蛋白疾病。4.需要冷療的部位曾經凍傷過。5.需要冷療的部位有循環方面的問題。6.年紀太小或太老。7.對冷會過敏的人。(更多冷凍艙圖片請點此)中低強度有氧運動也可以減輕肌肉酸痛運動前適度熱身,例如1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以減少高強度運動後的肌肉酸痛。或是在高強度運動的組間休息時,使用低強度有氧來當作動態休息。以跑步為例,當你在兩次200公尺衝刺中間的 90 秒休息,可以慢跑來動態休息。也有研究認為運動後的做點有氧、拉筋也有些幫助。補充氨基酸有研究指出支鏈氨基酸 BCAA 可以幫助提升肌肉蛋白的合成,也可以預防肌肉分解。在高強度運動後,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以 1:4 的比例吃下去補充營養,有助於減輕延遲性肌肉酸痛。例如重量訓練後來杯乳清蛋白加上一根香蕉,前者是氨基酸,後者是碳水化合物。最後幫大家簡單整理,運動前一小時可攝取一些咖啡因、運動前好好的熱身至少 10 分鐘、運動後記得收操,並且補充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乳清蛋白與香蕉),都是很好的減緩延遲性肌肉酸痛的好方法唷!至於冰敷與冷療則看你的需求而定。丁政豪的補充雖然說新的研究認為目前沒有方法能夠讓酸痛更快離去,但是實務上我們還是會做些舒緩疼痛的事,例如運動按摩、伸展等等,因為降低疼痛有助於在酸痛期間能安排一些輕度訓練,讓你保持狀態。丁政豪認為不該過度解讀各種舒緩方式的效用,但是也認為關於按摩的研究會比較難做,無論是運動按摩、自己弄滾筒,力道、角度、手法上都會不一樣。好痛痛這邊訪問過的許多物理治療師對於徒手治療的一些研究也有相同的看法。參考資料:新 https://www.painscience.com/articles/delayed-onset-muscle-soreness.php舊 MICHAEL RANDONE, MS, CSCS. ATTENUATING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IN UNTRAINED INDIVIDUALS本文獲「好痛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1-19 養生.聰明飲食
柑橘健康也不能多吃!可能招來4個小麻煩
在柑橘收穫的季節,這些黃燦燦的水果難免會入侵我們的飲食生活。酸酸甜甜的汁水浸潤了我們敏感的味蕾,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歡愉感。吃貨的貪吃理由總是很多,橘子皮好剝,太方便吃,一吃就是一大把……柚子太大,好不容易掰開,不吃完太可惜了……吃橙子原來還能有點節制,但自從有了剝皮神器,吃起來就停不住了…… 再加上一些健康說法,比如「吃維生素C豐富的柑橘有利於美白」,「吃柑橘水果有利預防腎結石」,「吃柑橘水果有利於預防肺癌」……就更讓人們貪吃柑橘水果找到理由了。但是,您知道嗎?柑橘水果吃多了,也是會給健康帶來一些小麻煩的! 小麻煩1 :皮膚變黃「柑橘水果吃多了,自己也變成了小橘子的顏色」,不知道您有沒有過這種經歷?這是由於柑橘水果的顏色主要來源於類胡蘿蔔素這一類物質,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在人體的脂肪儲存沉積下來。我們每個人的皮膚下面,都多多少少有一層皮下脂肪。如果短時間內大量吃柑橘類的水果,其中豐富的類胡蘿蔔素會迅速在體內富集,便會源源不斷的被運到我們的皮下脂肪儲存起來,把原本偏白的脂肪染成了濃郁的金黃色,皮膚自然看起來就變黃了。(少量吃點不妨礙哦…… 畢竟國人膳食中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往往不足,如果您日常南瓜胡蘿蔔等吃得不多的話,經常少量吃柑橘獲取胡蘿蔔素是有好處的。)不過即使出現這種現象,您也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這黃色只是看上去有些怪異,其實對我們的健康沒有什麼影響。只要停止攝入高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的膚色。 小麻煩2:影響某些藥物代謝在這麼多種柑橘水果中,葡萄柚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注的一種水果。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特別警告:葡萄柚汁會抑制CYP3A4酶的活性,從而導致藥物過多或過少的被人體吸收。藥物過多進入血液,可能達到常規劑量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很容易引起不良的副作用;而藥物過少的進入體內,達不到起效劑量,不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容易延誤治療,造成疾病加重。在常見的藥物中,降脂藥、降壓藥、抗心律失常藥、鎮靜催眠藥、抗焦慮藥、免疫抑製劑都會和葡萄柚汁發生反應。而更有研究表明,葡萄柚汁可以和上百種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因此我們在服用藥物的時候,一定要參照說明書,更不要用葡萄柚汁去服藥。(其他柚子比如蜜柚之類,也要小心點哦…… 雖然沒有葡萄柚那麼嚴重,但服用藥物時,也要暫時避免為好。) 小麻煩3:潛在增加過敏的風險吃太多柑橘類水果會增加過敏風險,感覺是個很新鮮的說法。不過也有一篇對2641名2歲兒童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在媽媽臨產前最後4週的飲食中,如果柑橘類水果攝入量較大,可能會增加孩子食物過敏的風險。這個結果聽著很新鮮?其實也不是完全難以理解。因為此前已經有研究發現,在柑橘類水果(特別是橙子)、芹菜、甜椒等蔬菜水果中,確實都含有可能與食物過敏相關聯的微量化學成分。所以,為了減少未來寶寶過敏的風險,在懷孕最後幾週的時候,不要貪吃柑橘類水果(特別是橙子)、芹菜、甜椒這些蔬果。少量一點當然是沒事的啦,不要因為好吃就放開了吃。 小麻煩4:可能讓人長胖其實這個小麻煩應該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柑橘類水果那麼甜,必然含有相當多的糖分。比如橙子的糖含量約為11.8%,葡萄柚的糖含量在10.7%左右,而最厲害的橘子,糖含量高達13.3%。以前的柑橘水果酸度比較大,現在經過多年的育種培養,很多品種所含的酸越來越少,含糖量越來越高。什麼「冰糖橙」、「砂糖橘」、「蜜柚」,意思都是和其他品種相比,它們的味道特別特別甜……說起來,10%左右的糖含量似乎還不算特別高,但味道好吃就停不下來,一不小心可能吃一兩斤,糖的總量可不是小數目。比如說砂糖橘,吃一斤就是約66克糖,接近一碗米飯的碳水化合物了(100克大米的一碗飯,約含碳水化合物75克),相當於一個輕體力活動女性一日15%的能量。在三餐之外額外吃這麼多碳水化合物,得運動一小時才能消耗掉。又比如說,一個蜜柚的重量大多在800克左右。就算去了皮,如果把全部果肉吃掉,那總熱量也相當可觀了……一天吃兩瓣就好了。柑橘水果富含維生素C、鉀、類黃酮、膳食纖維等多種保健成分,漂亮的顏色和悅人的香氣更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如果放肆的吃小柑橘,它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所以面對這些亮麗的小圓臉,我們還是要稍稍控制一下,一天吃1-2個中等大小的橙子就足夠了。那麼,對水果沒有抵抗力的吃貨該怎樣控制數量呢?給大家幾個小建議:(1)反正水果天天都有賣的,一次不要買太多。買多了就會因為怕放壞而多吃。(2)食用前,先拿出一個固定的量,吃完了就停下來。不要總是考驗自己在美食面前的意志力。(3)如果水果太多,或者柚子太大,不如和親友同學一起分享吧!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再說還能避免發胖呢!本文摘自營養師陳然微博
-
2019-11-19 科別.牙科
為什麼牙齒本來不痛 補完牙後反而開始痛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平常都好好刷牙,來到牙醫原本只是做例行性的牙齒檢查,結果牙醫嚴肅的告訴你,有個不小的蛀牙需要填補。而且,本來毫無牙齒不適症狀的你,反而補完牙回去開始鬧牙齒酸痛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膺復牙科醫師郭芯妤指出,治療蛀牙後,反而開始出現牙齒不適的原因,常見有以下9種原因。1.牙齒變得較敏感:治療蛀牙時,牙醫不只要去除齲齒的部位,還要去除齲齒潛在的受感染牙齒結構(安全區)。但是,當蛀牙的部位比較大時,補蛀牙的填充材料,可能會改變牙齒中的流體壓力,並刺激到靠近牙髓的神經,進而引起疼痛。郭芯妤表示,牙齒有放入填充物後,會對冷熱、空氣壓力、以及咀嚼導致的壓力更加敏感,但是這種類型的牙痛,應該在補蛀牙幾週內消退。如果沒有,就需要回去看牙醫。2.甜食、冷熱敏感:這是一種非常強烈的疼痛,僅在牙齒接觸到熱或冷、甜的東西時才會發生,移除東西後,疼痛會在幾秒鐘內消失。如果在去除冷熱後,這種疼痛持續了很長時間,也可能表明神經出現不可逆轉的傷害,需要進一步由牙醫治療。3.咬牙與修復體的變化:這種疼痛發生在你咬牙時,通常麻醉退後不久會發現疼痛不適,而且,這樣的問題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改善。在這種情況下,補牙的填充物可能會干擾你的日常生活,需要返回診所並重新調整填充量。如果疼痛仍然持續,則表明存在更嚴重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治療,例如根管治療。4.牙齒填充物破裂或鬆動:如果補牙填充物放置不恰當,就會引起不適,甚至出現裂紋。如果你懷疑自己的牙齒疼痛是因為填充物破裂或不合適造成的,需要回牙醫診所檢查。5.對牙齒填充物的過敏反應:有些人對牙齒填充材料過敏,包括汞合金、銀汞合金、甚至較少見的銀填充物,都曾有患者過敏的問題傳出。據《美國牙科》(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期刊指出,FDA統計有超過100例病例的牙齒填充物過敏問題。汞合金過敏的症狀類似於典型的皮膚過敏,包括皮疹和瘙癢。不過郭芯妤指出,大家不用擔心自己是否有這一類金屬過敏問題,因為這樣的情形並不多見,而且患者通常有金屬過敏的家族史。即使是金屬過敏,改用其他修復材料,一樣是可以補牙的。 6.不同填補材料:有些容易蛀牙的人,可能有多個鄰近蛀牙,如果填補的材料不同,像是使用不同的金屬,金屬之間可能會產生微電流,進而導致你的口腔不適。7.其他牙齒疼痛:郭芯妤表示,當你感到補牙的「週遭牙齒」疼痛時,可能根本沒什麼問題,因為這只是周遭牙齒也感受到了填充牙齒帶來的疼痛感而已,這種不適通常在一到兩個星期後,就會明顯減輕。8.持續性的抽痛:如果蛀牙深入到牙髓深處,這種抽痛反應代表你的牙齒組織已經不再健康了,郭芯妤表示,這種情況下,就要就快尋求根管治療。9.填充材料變質:郭芯妤表示,咀嚼、磨碎或「咬緊牙關」這類的動作,會導致牙齒填充物磨損、碎裂或破裂。「雖然一般人很難判定自己的牙齒填充物正在被耗損,但是只要定期檢查,牙醫都可以即時解決問題。」郭芯妤指出。填充材料變質卻沒有處理,再加上疏於管理口腔衛生,食物殘渣跟細菌可能就會伺機而動,造成牙齒狀況進一步惡化,甚至感染牙髓,導致牙齒脫落。如果你的蛀牙比較大,沒有多餘的牙齒結構來支持替換填充物,牙醫可能就會建議你用裝牙冠的方式來取代填充物。補牙後,疼痛會持續多長時間?郭芯妤表示,疼痛持續的時間以及感覺因人而異,像是「年紀大」、「身體狀況不好」都是會影響康復的因素,而且人跟人之間都疼痛時間可能差別很大,因此很難直接說牙齒會痛多久。「補牙後,你應該觀察的重點是疼痛要隨著時間而減少。」郭芯妤提醒,想要盡可能避免牙痛問題,務必在補牙前,就先告知牙醫你是否對特定材質過敏的經歷。另外,如果疼痛加劇,或是演變成長期的慢性疼痛,就要趕緊回診,以免變成神經方面的問題。延伸閱讀:一口黃牙讓你不敢開口笑?幫牙齒「貼個膜」就搞定!
-
2019-11-19 癌症.抗癌新知
抗癌最後手段 培養殺手細胞滅癌
今年是台灣細胞治療元年,身為全台第三家、東部第一家審核通過細胞治療計畫的花蓮慈濟醫院,陸續收治二名大腸直腸癌末期患者,皆為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且放化療幾乎失效,經評估後,利用細胞治療再搭配標靶藥物,祈求一線生機。衛福部去年開放細胞治療後,引發廣大癌友關注,成為開刀、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皆無效後的第五項癌症治療新選擇。細胞治療分兩大類細胞治療是什麼?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表示,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將免疫細胞改造基因,另一類則無。前者例如CAR-T療法,適用於少數的血癌治療。但李啟誠說,CAR-T牽涉基因改造,雖療效優異,但不少臨床試驗患者發生顯著副作用,嚴重者甚至送加護病房插管,因屬高風險治療方式,且還需更多臨床試驗,衛福部並未開放。利用自身免疫細胞衛福部開放的細胞治療為不可基因變造,方法是萃取病人的免疫細胞並於體外刺激、培養、活化,再輸回患者體內,以增強免疫系統來消滅癌細胞。李啟誠說,國內外文獻證實該方法溫和有效,僅少數人出現發燒或是輸血過敏反應。花蓮慈濟醫院今年8月獲得核可,可培養殺手細胞(CIK)至數億顆,再圍剿癌細胞,而適應症為第四期的肺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結腸癌、乳癌、肝癌、腦瘤與腎臟癌等8項實體癌。近期也剛提出一到三期實體癌的適應症申請。治療條件門檻偏高李啟誠提醒,細胞治療的納入條件除了標準治療無效,病人存活期至少要逾3個月,才能看到療效;體能活動也不能太差,至少可起來走動,以免細胞功能太弱。另心肺和肝腎功能不能太差,血球數不能太少,也不能有太多感染等。為何這麼嚴苛?李啟誠說,目前健保不給付細胞治療,自費價約100至200萬元不等,況且細胞培養需2到3周,完整療程也需耗時約4個月,若讓太衰弱的末期病人花大錢治療卻看不到效果,有違醫學倫理,也枉費實驗室的努力。不過,李啟誠認為,若病友經濟許可,而且也跟原主治醫師充分討論,確認標準治療的效果已經有限,例如腫瘤再復發且具抗藥性等,歡迎病友向衛福部核可的細胞治療團隊進行諮詢,了解合併細胞治療的可能性,以換取活命機會。
-
2019-11-18 橘世代.健康橘
秋天吃蟹 搭配紫蘇葉還不賴!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薑興欲狂。」時序入秋,又到了吃蟹的季節,經典小說《紅樓夢》裡也有著精彩的秋天賞菊、吃蟹橋段。但是螃蟹性寒,加上高膽固醇和高普林,醫師提醒最好適可而止。《紅樓夢》第38回裡,賈寶玉和姊妹們在秋季一同賞菊、吟詩、吃蟹。但在小說中,賈母卻提醒眾人別多吃,說道:「那東西雖好吃,不是什麼好的,吃多了肚子疼。」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表示,螃蟹性味屬鹹寒,腸胃虛寒的民眾容易導致腹瀉、腹痛。另外,螃蟹也屬「發物」,容易引發一些過敏反應,因此皮膚過敏搔癢體質的民眾,也建議忌口。瞿瑞瑩進一步解釋,因為螃蟹性味屬寒的關係,因此通常搭配薑片、黃酒等性味暖的食物一起食用,讓腸胃暖些,較不易拉肚子。至於啤酒、柿子、香瓜、梨,都屬於性味偏寒的食物,則會加強螃蟹的寒性,造成腹痛腹瀉的機會,不建議一起食用。另外,她也建議可以搭配紫蘇葉有解蝦蟹毒的功效,可搭配一起吃,降低過敏反應。開業皮膚科醫師朱思穎表示,吃螃蟹會起紅疹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對螃蟹過敏,另一種則是可能螃蟹不新鮮,釋出組織胺造成過敏,因此盡量選擇新鮮的螃蟹食用。此外,蟹胃、蟹腸、蟹心、蟹腮,較多泥沙等污穢的部分最好摘除,不要食用。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則表示,通常一隻三點蟹的大小約是兩份肉類的量,若是用來取代作為蛋白質是不錯的選擇。但她表示,很多民眾吃了肉又吃了蛋,再大啖許多螃蟹,反而造成蛋白質攝取過量。另外,老饕最愛吃的蟹膏和蟹黃是螃蟹裡富含膽固醇的部分,若是已經吃了蟹膏或是蟹黃,則不建議再食用雞蛋;高血脂的人則最好不要吃蟹膏和蟹黃。黃淑惠也提醒,螃蟹是高普林的食物,尿酸一旦偏高絕對不能食用。若是患有痛風,但尿酸已獲控制穩定者,一週頂多一隻,解解嘴饞就好。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8 科別.消化系統
食物過敏 疑與腸道菌叢有關
過敏,在人類歷史上早已由來已久,從東方黃帝神農著作,到西方醫學始祖希波克拉底的希臘年代都曾提到,直自2005年,世界過敏組織(WAO)才將過敏性疾病視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以美國為例,推估過敏人口約3.5至5%,小兒又比成人多,估計有8%。看似少數,但實因過敏議題一直未受重視,引起過敏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最不受重視的是食物過敏。1980年代早期,當時民眾不瞭解此議題,甚至大部分醫師對食物過敏持懷疑態度。近幾年來「食物過敏」現象愈趨明確,研究顯示,35年前真正有食物過敏者約1%,而35年後已達3.5至5%。嚴重食物過敏已成為美國急診室過敏性休克主要原因。過去常認為嬰幼兒時期的食物過敏長大就會好,但愈來愈多延續至成人階段。距今僅30年,食物過敏人口及嚴重程度明顯提升,顯示環境變遷確實改變人類疾病型態,如同大腸癌、糖尿病等。食物過敏的關鍵可能在於腸道微生物菌叢。過敏是身體阻隔措施有滲漏,腸道是阻隔外來物質進入人體的最大入口,腸道中本來充滿了各種抗原,如微生物菌叢。這些菌叢的菌相變化與免疫系統有極大關聯,可以影響甚至幫助調節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健全較不易產生過敏反應,易有食物過敏者,就更需顧好腸道微生物的生長。但與現代人共生的菌叢已產生極大變化。以抗生素為例,據統計,全世界80%抗生素使用於農業、畜牧業,過度使用僅為了讓動物長肉更快,卻因此讓人類腸道菌相失衡。其他諸如剖腹產、配方奶食用、高油高糖低纖、嗜吃加工食品等,都大幅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組態。再者,一旦過度控制室內溫度、濕度、光線等環境因子,長期下來,不僅限制免疫系統的發展,也限制了微生物多樣化的可能性,甚至共生菌叢被改變後,想要再恢復的能力或時間也會受到影響。出生以後到3歲是免疫塑型期,也是腸道微生物拓植重要時期。此段時期建立的腸道微生物的結構,終其一生都已大抵確定,因此無須刻意營造無菌的環境,讓其嬰幼兒自然生長,才能建立較健全的免疫機制。雖目前對過敏仍未有百分百的檢測方法,但「食物過敏原檢測」仍具參考價值,可瞭解自身是否有過多的過敏原;另一方面,針對重度過敏反應的食物採避開或輪替食用,同時補充益生菌、多攝取高纖食物,維持腸道微生物菌叢多樣性,才能避免過敏、發炎、滲漏的惡性循環,始能讓免疫機制重回正常運作軌道。
-
2019-11-16 養生.聰明飲食
雞蛋煮多久最安全?營養最不易流失?營養師分析
雞蛋的烹調方式,有水煮,有蒸食,有炸食,還有炒燉;當然,從健康和安全角度來看,”煮雞蛋“是最建議大家選擇的雞蛋烹食;然而雞蛋煮幾分鐘可以熟?煮幾分鐘的雞蛋更加安全健康?雞蛋,煮幾分鐘之後可以全熟?記住一個數字:對於全部成熟的雞蛋而言,一般需要煮至10分鐘以上;從安全的角度來看,將雞蛋煮製10分鐘以上會更加靠譜。雞蛋,本是一種很容易受到細菌等有害物質污染的食物,如果雞蛋並沒有完全熟透,出現溏心蛋、溫泉蛋等情況,再如果此時正好碰上了被細菌污染的雞蛋,很可能增加食物中毒的發生風險,弊大於利。煮雞蛋的時間對雞蛋的營養價值影響不大其實而言,加熱時間對於雞蛋的營養價值影響不大。雞蛋當中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物質並不會由於多煮了幾分鐘就會變得無法吸收,對於“熱敏型維生素”的影響雖有,但並不會很大。雞蛋煮時間較長蛋黃就容易發青色,是有毒了嗎?雞蛋煮製時間較長,的確會發生蛋黃變青色的情況,然而這和雞蛋有毒並無關係。蛋黃變色主要是由於雞蛋當中所含的硫化氫物質與礦物質鐵在高溫環境下反應生成了硫化亞鐵,並無毒性。如果不喜歡這樣的顏色,建議大家可以減少煮製時間,然後及時涼水降溫。吃雞蛋,請吃“全蛋”,蛋清、蛋白皆應該吃很多人在生活中存在“只吃蛋清、不吃蛋黃”的問題,很多人覺得蛋黃的營養並不優秀,其實來看這是一個需要所有人關注的誤區。值得注意得是,蛋黃中所含的營養物質要比蛋白高很多,大部分礦物質鈣磷鐵元素、維生素ADEK等物質都含有在蛋黃中,另外玉米黃素、葉黃素、甜菜鹼等有益身體健康的物質也都較多存在於蛋黃中。兩種人群,不適合吃(多)雞蛋雞蛋“過敏”人群對於雞蛋過敏的人群來說,應該盡可能避免食用雞蛋以及各種含有雞蛋成分的食物;雞蛋過敏一般多見於3—5歲以下的嬰幼兒。膽囊炎患者,應該少吃雞蛋對於存在膽囊炎的人群,生活中應該刻意限制攝入膽固醇物質,對於蛋黃需盡量少吃,對於動物性脂肪物質同樣要少吃。雞蛋,一種純潔、美味且營養的食物,生活中建議您各位每日皆食;關注健康,攝入營養;希望一枚雞蛋帶給您完全營養健康。本文摘自搜狐網
共
7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