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 醫療.自體免疫
搜尋
過敏
共找到
2281
筆 文章
-
-
2020-08-20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治療中途改藥好嗎? 醫師這麼建議
近年不少原廠生物製劑過了專利保護期,相關生物相似藥陸續上市,健保也已納入乳癌治療給付。不過,生物製劑屬於癌友救命藥,要上市需要臨床研究證實其與原廠生物製劑在安全性及療效上是一致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指出,生物製劑屬於單株抗體,為一種立體結構的蛋白質,相當複雜,製作嚴謹,需以細胞、酵母菌來培養抗體,還需找到癌細胞的接受體,兩者結合後,毒殺癌細胞。原廠生物製劑在上市之前,歷經三階段嚴格測試,第一階段為檢測毒性及安全性,第二階段為測試固定劑量的優劣,第三則是比較使用舊藥以及生物製劑兩組患者的療效,以證實其臨床價值。相較之下,生物相似藥研發過程短,只要臨床試驗顯示生物相似藥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與原廠生物製劑相似,就可核准上市。由於製造成本較低,生物相似藥的費用也較便宜,在歐美及日本等國家,生物相似藥的藥費約為原廠生物製劑的六成,有助於減輕政府與醫療院所財務負擔。在國外有越來越多醫院改而採購生物相似藥。葉士芃說,經過美國FDA及歐盟EMA核准上市的生物相似藥,其療效與安全性都是可以接受的;我國的食藥署對於生物相似藥也設下嚴格規範,通過審查,始核發藥症。因此,若癌友從來沒有用過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當然可以從中擇一,不管是原廠生物製劑或生物相似藥。但對正在使用原廠生物製劑治療且無併發重大副作用的癌友來說,如果中途改用別種生物相似藥,可能就必須承受一定的風險,因為再相似的蛋白質結構,也可能引起不同的抗體抗原反應,且大部分的生物相似藥並沒有進行所謂「可交換性」臨床試驗(interchangeable trial, or switching trial)。 葉士芃建議,治療中途最好不要換藥。癌友如遇到換藥時,務必注意換藥過程中的身體變化,是否有過敏反應,相關指數是否出現起伏,如果出現異狀,應立即告知醫師,才能確保醫療權益。
-
2020-08-20 科別.一般內科
經常感冒、痠痛、疲倦、便祕、胃食道逆流……可能與這原因有關!
很多人可能會問:「醫師,我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慢性發炎?有什麼檢查方法嗎?」事實上,目前檢驗慢性發炎的實驗室或影像學方法尙未普及於臨床,如細胞激素測定或腦部發炎掃描等檢查大多來自較高階研究單位的專案計畫。那麼,治療者是如何判斷個案是否有慢性發炎呢?關鍵就在於臨床症狀/徵兆的分析,其可協助治療者以最有效率且最貼近病患主觀經驗的方式進行診療,亦可讓個案在每次門診之間做自我觀察與記錄,就像每天量血壓一樣,有利於篩檢、追蹤、與溝通。以下我們將慢性發炎的常見症狀、徵兆逐一列出。(一)疲倦那是一種無止盡的疲憊,找不到可以恢復精力的方法,感覺全身彷彿被沉重枷鎖給綑綁一樣,施展不開。疲憊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心理上的疲憊,覺得提不起勁、無精打采、或者找不到做事與享樂的動力;另一種則是身體上的疲憊,覺得肌肉無力與動作緩慢。心理疲憊與大腦前額葉的功能有關,身體疲憊則與腦部紋狀體有關,顯示疲憊不只是一種抽象的感受(更不是懶惰),而是有其生理學依據。(二)心情莫名低落、焦慮、不耐煩經常為一些自己也覺得無關緊要或雞毛蒜皮的瑣事在擔憂,也常會因為生活的小摩擦而對周遭親友發脾氣。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彷彿別人都在跟自己作對,甚至對未來沒什麼期待。容易反芻負面經驗,並過度猜想可能發生可怕的事。(三)消化道症狀例如喉嚨梗塞感、便秘、拉肚子或胃食道逆流等症狀。「我到底怎麼了?做過胃鏡、鼻咽鏡,看過很多醫師,但都查不出為什麼喉嚨會有卡住的感覺?」關於這點,筆者經常會與病患分享歇斯底里(Hysteria)一詞的典故。早在西元前四百年,被稱為現代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將一種多見於女性的焦慮與身體不適的現象命名為hystéra(辭源為子宮的意思),並認為子宮的四處移位是造成身體多處不適的原因,比如當子宮上移到喉嚨時便會有梗塞感。姑且不論這古老論點的偏見與不合時宜,有些人聽了,就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意識到原來這不是什麼怪病,而是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被注意到的現象。其他如便秘、腹瀉、或絞痛等類似腸躁症的症狀也與身體發炎有關,尤其是對壓力及作息特別敏感的人,比如有人上台前就會拉肚子,或者輪班時常會便秘,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四)皮膚與呼吸道症狀如果要阻絕外來物入侵,那時時刻刻都與環境有頻繁接觸的皮膚及呼吸道就是第一線邊防重鎭了。因此,人體很自然的在這兩個部位上布滿了免疫大軍,隨時準備迎戰。但若體內環境失衡,導致免疫系統對自身或外界有過於強烈的反應時,鼻炎、氣喘、蕁麻疹、或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與呼吸道的發炎便接踵而至。臨床上,許多個案也會因為壓力、飮食或作息不正常而惡化上述症狀,這都顯示慢性發炎的狀況正在發生。(五)無法被解釋的疼痛莫名的頭痛、肩頸痛、膏肓痛、四肢痠痛,或胸、腹、臀部的疼痛,看遍骨科、復健科、腸胃科、或心臟科等,都找不出病因。有些人以為個案是在無病呻吟,或說那是公主病,但其實個案的感受是無比眞實的,有時根本動彈不得。舉例來說,有一種稱為纖維肌痛症的疾病,核心症狀是多處肌肉疼痛、疲憊與注意力減退,但周邊組織根本看不出異常,不管巨觀或微觀都與常人無異,而且疼痛的位置還會四處遊走。在人們對此「怪病」還不了解時,個案常被誤以為是心理作祟或止痛藥上癮。所幸,最新研究已指出纖維肌痛症患者的中樞神經其實是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合併諸多痛覺處理機制的異常,還給罹病者治療的機會與公道。(六)經常感冒「醫師,我又感冒了。好像每次來看診,都是在流鼻涕和喉嚨痛。我明明就是看身心科,不是看耳鼻喉科啊……」經常有個案這麼苦笑著說。有人會問,發炎不是免疫細胞變得活躍嗎?怎麼我還會成天被病毒給入侵呢?其實,慢性發炎並非持續性的免疫反應增強,相反的,因為來自各路的免疫細胞、細胞激素及荷爾蒙的複雜互動,有時甚至會出現免疫抑制的效應,如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和T 細胞被抑制,並有所謂免疫抑制微環境(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的形成。因此慢性發炎是一種免疫失調的結果,不但抵禦感染的能力減低,甚至也可能誘發癌變(此與近年來被大為關注的免疫治療有關),或出現各種過敏。所以慢性發炎的個案經常在感冒與過敏的交疊發作中度過,有時也很難分淸楚到底是何者了。本文出處/摘錄自遠足文化出版《發炎世代:為人體的心靈、免疫、疾病找到和諧與療癒之道》
-
2020-08-19 新聞.健康知識+
蜂蜜治感冒不是偏方 牛津大學研究證實有效
坊間流傳的民俗療法向來認為蜂蜜可治刺激性咳嗽、喉嚨痛與小感冒,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確有其事,蜂蜜對付這些小病的效果要比抗生素或非處方藥來得好。專家認為,醫師應建議病人服用蜂蜜取代開抗生素,以避免強化抗藥性。每日郵報報導,牛津大學的專家進行回顧研究,將蜂蜜治療咳嗽與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的效果和止咳藥、抗組織胺和止痛藥對比。結果發現,從整體來看,蜂蜜在緩解咳嗽、喉嚨痛與鼻塞(congestion)的效果較優,也不像其他藥物會出現有害的副作用。在減少咳嗽頻率上,蜂蜜的效果比普通感冒藥平均好上36%,另外降低咳嗽嚴重率達44%。與抗組織胺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相比更好上50%。也有證據顯示,蜂蜜讓上呼吸道感染者最多提早2天康復。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刊登的研究論文指出,蜂蜜與綜合症狀計分(combined symptom score)、咳嗽頻率和咳嗽嚴重率顯著大幅降低有關,也指所謂的「神之花蜜」(nectar of the gods)便宜、可輕而易舉買到、幾乎沒有副作用,還可減低抗生素過分開藥的情況。大多數咳嗽與感冒起因是病毒,抗生素幾乎沒有必要,但醫師太常開藥,讓專家越來越擔憂抗藥性的傷害。研究人員就指,用抗生素處方藥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無效又不妥」,「蜂蜜在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要優於常規照護(咳嗽藥和止痛藥等),不僅可廣泛使用,還是抗生素的便宜替代品」,「社區醫師(GP)過度開抗生素的兩大因素是缺乏替代療法與希望保持醫病關係,我們發現蜂蜜可能有效有其重要性,蜂蜜是合理的替代療法。」不過,研究人員同時提醒,蜂蜜是一種複雜的物質,不同蜂蜜會有不同影響,「蜂蜜是商業性消費品,除過敏症患者和一歲以下嬰兒外,多數人可安全使用。」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亞裔染疫住院率較低
「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17日刊登最新醫學研究指出,根據橫跨12州的人口調查,非裔、拉美裔、印第安人與阿拉斯加原住民,感染新冠病毒後住院率出現異常偏高,白人、亞裔民眾染疫住院率則相對較低。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團隊指出,從12州的人口統計分析看來,不同族裔背景的民眾在這波疫情之下,有著不同結果。研究人員分析來自亞利桑納、印第安納、阿肯色、明尼蘇達、新罕布夏、俄亥俄、俄勒岡、羅德島、猶他、維吉尼亞、華盛頓和麻州,在今年4月底至6月底之間,共計4萬8788筆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的病患案例。統計結果顯示,如果與人口統計數據對照,白人患者在住院患者當中所占的比例,遠遠低於白人患者在整體人口中所占比例。研究人員指出,非裔、拉美裔、印第安人與阿拉斯加原住民,感染新冠病毒後住院率出現異常偏高。以俄亥俄州為例,非裔民眾占當地人口的13%,但染疫住院的患者當中,非裔病患卻占31.8%。統計顯示,亞裔民眾感染新冠病毒後,住院率較其他族裔來得低。在這項調查中的10個州裡,有6州的亞裔住院患者比例,低於當地的亞裔人口比例。以麻州為例,亞裔民眾占當地人口約7%,但染疫住院患者當中,亞裔卻只占4%。另一方面,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成立的「新冠病毒防治系統」(COVID-19 Prevention Network)執行主任柯布林(Jim Kublin)指出,耗資數十億的病毒疫苗研發過程裡,參與臨床實驗的少數族裔自願者人數並不多,恐將導致美國疫苗延遲推出。柯布林指出,上網報名參加疫苗實驗計畫的35萬名自願者當中,非裔與拉美裔僅占10%,不足反映美國人口的族裔真實比例。疫苗研發計畫「神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社區參與協調部主任麥可(Nelson Michael)說,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商,可能必須湊足少數族裔自願者人數,實驗計畫才能繼續進行。
-
2020-08-19 新聞.健康知識+
味精吃多會口渴? 錯怪了!真正主因其實是「它」
許多注重健康的外食族到餐館或麵攤點餐時,都會擔心店家在餐點裡加味精,深怕一旦味精吃太多,會有口渴、頭痛、心悸等過敏症狀出現等現象,甚至有人傳言吃味精會中毒或是致癌;但味精吃多了,是否真的會傷身?味精屬調味劑功能的食品添加物 天然食物中也含有食藥署在食藥闢謠專區中指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麩胺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亦稱為谷氨酸鈉或麩酸鈉,具有獨特的鮮味,是屬於調味劑功能的食品添加物。其實,許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麩胺酸鈉,例如番茄、乳酪或乳製品、蘑菇、玉米、青豆、肉類等;味精過去的生產方式是從海藻提取和麵筋水解,現在則以澱粉、糖蜜為原料,以微生物發酵而製成。 吃味精口乾舌燥全因鹽 極高劑量麩胺酸鈉才會引急性中毒 根據國際麩胺酸鈉資訊服務單位(IGIS)研究,即使料理完全不添加味精,我們每天正常的飲食中大約會攝取到20克的麩胺酸鈉。而在動物實驗中,只有在非常高劑量的麩胺酸鈉才會引起急性中毒,但沒有顯著的慢性毒性、致畸胎性或基因毒性,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於1995年公佈食用正常消費量的味精對人體無害,且無任何證據顯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關。此外,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味精的麩胺酸鈉成分含有「鈉」,一般人使用味精時,都是和鹽一起使用,同時吃進鹽和味精,極有可能造成攝取的鈉含量過高,因而許多人吃完味精會口乾舌燥,其實是因為鈉攝取過多的緣故。 味精鈉含量較實鹽少 3大族群仍應慎食然而,不少業者看準現代人不敢吃味精,紛紛開發了用來替代增鮮提味的調味品,如高鮮味精、雞精粉、柴魚粉、香菇粉等,黃淑惠說,相較於味精的麩胺酸鈉,這些產品中也會有麩胺酸鈉,再加部分核苷酸鈉、肌苷酸、鳥苷酸,同樣具有鈉含量,代謝之後還會產生普林,與傳統味精並無二致,甚至可能還含有其他人工添加物。不過,食藥署提醒,若為高血壓、心臟病、肝腎臟等疾病的限鈉患者,味精的含鈉量(13%)雖然只有食鹽(39%)的三分之一,烹調用量也比食鹽少,但是仍應遵從醫師指示,減少食鹽與味精的攝食量,避免攝食過量的鈉。延伸閱讀: 外食鹽份易過量! 家醫科醫師教你簡單算有無超標 吃味精對人體不好?  誤會一場!
-
2020-08-18 科別.皮膚
汗皰疹其實與流汗無關!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致病原因
手或腳長出一顆顆小水泡,伴隨搔癢感,不停想抓,抓破皮不只疼痛、皮膚還可能變厚、粗糙,不但影響美觀也非常困擾,很可能是汗皰疹惹禍!陳太太近來發現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側處,出現數顆小水泡,有搔癢感,幾天過去,連左手手掌也出現小水泡,而且越抓越癢,有些水泡乾掉之後,形成小圓圈狀的脫皮,去看皮膚科醫師,確認是汗皰疹作崇。汗皰疹季節交替易出現 7成出現在手部新竹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建和表示,汗皰疹是在季節交替、特別是春季轉夏季時好發的濕疹疾病。根據統計,有70%症狀出現在手,10%是出現在腳,20%是手腳同時出現,盛行率約為0.05~10%,由於台灣天氣濕熱,患者相當多。雖然汗皰疹有個「汗」字,但病因與汗腺異常或流汗都沒有直接相關。朱建和指出,有些人會合併手腳掌多汗症,但與流汗本身無關,而手腳掌小汗腺較多,可能是吃到過敏物質,過敏物質從手腳掌小汗腺排出,接觸到手腳掌皮膚導致汗皰疹,並不是汗水或汗腺異常導致,只是間接造成此病症。汗皰疹與流汗無關 致病原因有這些汗皰疹的致病原因說法很多,大致相關因素如:體質、壓力、熬夜或作息不正常、氣候或季節變化、多汗症、抽菸、黴菌感染,或者異位性皮膚炎體質、接觸性過敏等,特別是接觸或吃進含有鎳、鈷、鉻等重金屬,這些重金屬普遍存在於土壤中,以及罐頭食物、可可、巧克力、堅果、燕麥、豆類等食物中,還有項鍊、眼鏡、耳環等含有金屬的配件;另外,香精、防腐劑等物質,也可能誘發汗皰疹。汗皰疹難斷根 適時紓壓 規律生活防復發汗皰疹是一種難以斷根的皮膚疾病,只能就「可能」的發生原因加以預防。朱建和則建議,要適時抒發壓力,保持運動習慣與情緒平和、作息正常,都有助於減少汗皰疹的復發,並提醒,皮膚上有異常的小水泡,最好就醫檢查,特別是「出血型水泡」,很可能並非只是單純汗皰疹,有可能是「皮膚淋巴癌」或「類天皰瘡」的自體免疫疾病,必須做皮膚切片檢查,清楚鑑別診斷,再對症治療,否則會延誤病情。★本文經《常春月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15 科別.心臟血管
靜脈曲張惡化! 常見3大迷思...彈性襪愈緊愈好、刮痧出血都錯
錯誤的迷思會惡化靜脈曲張!中醫師沈瑞斌提出,為治療久站靜脈曲張,不少女性會穿著彈性襪或綁束腹,以為越緊效果越好;或認為刮痧要瘀青才有效果,卻沒有顧慮會惡化皮膚;甚至認為放血能一勞永逸,這些錯誤觀念都可能會加重靜脈曲張風險。沈瑞斌提醒,除了吃藥外,調整正確觀念,養成運動、抬腳、泡腳習慣,才能讓血液得以順利回流。 2招減緩靜脈曲張 有效恢復血管彈性 為了避免血液停留在下肢,沈瑞斌說,久坐、久站、翹二郎腿都是造成惡化的日常習慣,因部分血管被壓住增加血管負擔。而低油低鹽的飲食,可以維持適當的體重,降低高油、高鹽所帶來血管硬化的風險。另也遠離菸酒危險因子,以免增加血壓,加速病情惡化。 針對減緩靜脈曲張,沈瑞斌提供兩項日常建議: 1.維持適度運動:適度運動對改善靜脈曲張有幫助,因為走路時肌肉收縮可以把血液往回壓,特別是平日習慣久坐的人,定時每一小時起身走動一下。2.睡前先泡腳再抬腿:睡前把腳抬高有助於血液的回流,因爲靜脈的瓣膜高掛時會鬆開,能讓血液順利回流。 抬腳之前稍微泡腳熱敷,按摩百會穴、足三里、陰陵泉,增加血管彈性,把血液往回拉。尤其泡完腳後一定要抬腿,否則血液無法順利回流,至於抬腿的方式,不建議躺著抬腿放鬆,腰部可能會變得酸痛,比較好的方式是屁股依靠牆壁把腳抬高,腳放在椅子上九十度維持15分鐘,抬完再睡效果較好。 3項錯誤迷思 當心惡化疾病 沈瑞斌更提出3大惡化靜脈曲張的錯誤迷思: 1.穿著彈性襪越緊效果越好:許多女性久站不適,穿著彈性襪或綁束腹,以為越緊效果越好。沈瑞斌指出,彈性襪並非丹數越高越高效果愈好,因為緊繃會增加腹壓,造成周邊循環更加困難,適當尋找適合的彈性比較好。2.放血一定能治好靜脈曲張:不少人認為放血就能將靜脈曲張完全治療好,沈瑞斌指出,放血治標不治本,偶爾不舒服可以運用放血使局部達到舒緩的效果,但根本治療仍需要配合中藥、泡腳、刮痧、針灸、藥物效果較佳。3.刮痧要出血瘀青才有效:刮痧要出血瘀青才有效,這是錯誤觀念,這樣容易造成血管炎,沈瑞斌提醒,刮痧的原則是把筋絡、筋膜、皮膚表面的凹凸稍微刮開,不一定要大面積的瘀青才代表有效果。他強調,通常靜脈曲張患者,皮膚狀況通常較乾燥,刮痧時選用潤滑油、嬰兒油替代萬金油,而網路盛傳以生薑、辣椒水來泡腳,這些對皮膚刺激性太強,可能還未達到血管彈性的作用,皮膚已經過敏了。 沈瑞斌呼籲,除了吃藥外,調整正確觀念,養成運動、抬腳、泡腳習慣,才能讓血液得以順利回流。(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靜脈曲張不只在腿部 身體4部位也會出現 每到下午腳就痠、脹? 5種人靜脈血栓嚴重恐截肢 
-
2020-08-14 科別.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最癢的時候,為何總在下班後?醫師:你的過敏,其實是這問題害的
壓力會讓皮膚癢一發不可收拾「心情一煩躁,皮膚就跟著癢!」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經驗?也有些人的狀況是:「忙了整天回到家、一放鬆反而全身癢起來!」以上2種狀況,都與前面提過的「自律神經」運作有著密切關係。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會分別在人體緊張興奮以及放鬆休息時進入活動模式,但問題同時也出在這裡。也就是說,兩者只要其中一方運作過度造成失衡,就有可能誘發搔癢。以交感神經為例,當人體處於持續精神緊繃、煩躁不安的狀態,自律神經運作將一面倒向交感神經,造成腎上腺素分泌過多。當腎上腺素過量,就會讓身體製造更多引起抗敏反應的免疫球蛋白「IgE抗體」,並活化肥大細胞運作、釋放更多組織胺,致使皮膚奇癢難耐。而IgE抗體還會觸發其他過敏反應、引起肌膚發炎。另一方面,當我們卸下壓力、進入放鬆狀態,就輪到副交感神經上場了。一旦副交感神經運作居於上位,血管便會舒張、加速血流,讓體溫升高。在這樣的狀況下,便會壓迫到血管周圍的癢感知覺神經、活化肥大細胞,產生陣陣搔癢。我對上百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做過簡單的調查,問他們一天當中皮膚最癢的是什麼時候?結果,比例最高的答案是「下班回到家換衣服的時候」。也有不少人回答:「一坐上馬桶大腿就開始劇烈發癢,只能一直去抓。」顯然,與壓力釋放有著相當程度的關係。由此可見,造成搔癢的背後因素千奇百怪,想要仔細釐清並不容易。這也正是我之所以會不斷強調「掌握搔癢的問題癥結比什麼都重要」的原因。光過敏每百人之中就有4個人接觸光照會引起過敏反應「小時候都曬得黑黑的,但現在只要曬到一點太陽就會皮膚癢,甚至出現紅腫……」如果你也有相同困擾,可能是「光過敏」,也就是「光敏感性皮膚炎」所致。對於光過敏患者來說,即使是正常的紫外線曝曬量,也會導致皮膚過敏、搔癢紅腫的現象,甚至誘發濕疹、蕁麻疹、水疱等症狀。在日本,每百人就有4人罹患這種紫外線光敏感,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只要紫外線高峰季節4~9月一到、一旦被日光照射又沒擦防曬用品,皮膚就會冒出一顆顆米粒大小、又紅又癢的疹子。光過敏的發病特徵因人而異,有的人只要曬太陽短短幾分鐘就出現症狀,也有人是持續接觸紫外線好幾天才會發作。此外,有些食物、化妝保養品、維他命劑、外用或內服藥物等,也都會加重皮膚光敏感的問題。當患者接觸這些來源並於體內進行代謝之後,就會轉化成光毒物質;若再加上日光曝曬,就會在皮膚日曬處顯現出敏感症狀,也因此,這種皮膚病症又被稱作「光過敏性藥物疹」。使用柑橘香氛精油需特別注意【食物】在容易誘發光過敏的食物中,常見的水果類有:檸檬、柳橙、萊姆等柑橘類及無花果;蔬菜類則有芹菜、西洋芹等繖形科植物或小黃瓜等。這些食物都含有一種名為「補骨脂素(Psoralen)」的「光毒性」成分。光毒性是指在接觸含感光成分的物質後,再加上經由紫外線曝曬,就會對皮膚造成發炎紅腫症狀,亦常伴隨劇癢或起水疱,甚至也可能在皮膚表面留下程度不一的色素沉澱與斑點。有些人在飲用這類食材製成的果汁後,只要一遇日曬,皮膚就會起疹子,所以千萬不能輕忽大意。【化妝品或香水類】化妝品或香氛產品常見的佛手柑精油成分,其中也含有「呋喃香豆素(Furocoumarin)」這種具光毒性的有機化合物。此外,一般芳療常用的柑橘系精油也多含有呋喃香豆素,包括佛手柑、苦橙(塞維亞柑橘)、檸檬、歐白芷根與馬鞭草精油等。由於這類精油具感光性成分,所以建議在使用後的12~48小時內要盡量避免直接曝曬日光。擦對防曬,就能避免肌膚問題【維他命劑】維他命劑也容易引起光過敏。其中尤以維生素B2、B6為最,有的人攝取後一經日光曝曬就會引起過敏反應。也因此,如果一接觸紫外線皮膚就莫名發癢,就要懷疑是否為保健食品所含的維生素所致。【藥物】有些藥物也會添加引發光過敏的成分,例如含鎮痛消炎成分「可多普洛菲(Ketoprofen)」的貼布、抗生素、降血壓血糖藥,或部分抗組織胺藥物,這些都有可能會造成「光敏感性皮膚炎」。因此,長期使用這類藥物的患者,務必與醫師詳細確認。而在臨床上,皮膚科也會採用光敏感試驗或光貼布試驗來為病患進行過敏原檢測。須提醒的是,不管是哪種情況所致,光過敏症狀幾乎都是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要預防光過敏,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紫外線曝曬並塗上足夠的防曬用品,包括衣袖遮不到、容易被曬到的地方都不能遺漏,下巴下方或掌心等部位也要記得補擦。同時,也要搭配陽傘與遮陽帽,讓防曬效果加倍。另外,也應盡量避免在早上10點~下午2點這段紫外線輻射最強的時間外出。書籍介紹書名:自己的皮膚自己救!:1分鐘活化肌膚!全球臨床與研究冠軍名醫的「救膚養肌術」,教你改變膚況、根除皮膚問題!作者:豊田雅彦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19/11/15作者簡介/豊田雅彦 (TOYODA MASAHIKO)截至目前已發表1800餘篇醫學論文、為眾多醫療書籍執筆。一年最多可達兩百五十場以上的學術發表、衛生單位講座及專題演講等,遍及國內外。不但是日本皮膚疾病、搔癢治療與漢方醫學先驅,並對相關領域學術發展及啟蒙教育有極大貢獻。日本皮膚科學會認可之皮膚專科醫師、日本過敏學會認定之專科醫師、日本和漢藥學會理事、日本研究皮膚科學會理事、日本型態研究學會理事。亦為日本美容皮膚科學會、日本乾癬學會、日本皮膚免疫過敏學會、日本皮膚病理組織學會、日本皮膚惡性腫瘤學會、The Society for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Federation of Clinical Immunology Societies等單位之會員。合著及共同編寫書籍包括《透析東洋醫學!帶你認識九位漢方名醫》(現代書林)等多部著作。延伸閱讀: 陳文茜:11歲時,家對面的麵攤老闆,用一碗陽春麵讓我記了一輩子
-
2020-08-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俄新冠疫苗搶第1!佛奇質疑:未證明其安全有效
俄羅斯總統普亭11日宣布完成註冊全球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但包括全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佛奇(Anthony Fauci)、衛生部長阿查爾(Alex Azar)在內的美國聯邦公衛高階官員都質疑該疫苗的安全性和功效。佛奇表示,他希望該疫苗是已經通過證明確實安全有效,「但我真的很懷疑他們有做到」;他也強調,美方正在研發的疫苗超過六種以上,「如果要增加讓更多人受傷的風險,或是就給他們沒有用的東西,我們一開始就能這麼做,可能下禮拜就可以開始,但我們不能這樣。」阿查爾則是12日在台灣表示,美方結合政府、經濟和生物科技的所有強項,致力於盡快發展對人民安全且有效的疫苗,並稱「研發疫苗不是一場速度的競賽」。阿查爾也指出,為加速疫苗研發,聯邦政府和生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等共五家製藥公司簽下合約,贊助他們進行研發計畫,並確保完成後能夠量產;其中四家公司的疫苗測試報告都顯示,受測者體內的抗體超過新冠肺炎患者,而且沒有產生任何副作用。阿查爾也質疑俄羅斯疫苗才正要進入第三階段臨床測試,但俄方卻沒有根據該疫苗的臨床測試透露更多資訊;而美方簽約的兩家生技公司卻早已進入該階段。阿查爾說:「依照我方的進度,今年年底前將量產超過百萬劑,擁有『黃金標準』、安全且有效的疫苗。」路透引用俄羅斯媒體「國際傳真社」(Interfax)報導,俄羅斯衛生部長穆拉什科12日回覆外界對該國的質疑,宣稱一切對俄方疫苗的質疑言論都是出於競爭領先目的。
-
2020-08-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等太久 「抗體藥」搶問世? 多家公司投入研發
新冠肺炎疫苗問世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讓許多生技公司也投入抗體藥的測試,期盼這些藥能立即提供抗體,不須如注射疫苗後,還必須等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這些還在實驗階段的抗體藥,經動物實驗證實,有機會能直接給予人體對抗新冠病毒所需的抗體;北卡羅來納大學病毒學家柯恩(Myron Cohen)說:「當你獲得抗體,就能立刻受到保護。如果能以高濃度劑量的方式生產,我們將可直接繞過免疫系統。」這些抗體必須以注射方式進入人體,效力估計為數個月,讓醫護人員、新冠病患家屬等高風險民眾暫時免疫。若抗體藥證實有效,疫苗又尚未問世或效果不如預期,抗體藥將被考慮廣泛使用,分配給學校老師等人士。研究人員目前也在實驗抗體藥,是否能協助免疫系統,讓患者免於嚴重症狀或死亡。艾莫利大學傳染病專家里昂(Marshall Lyon)也說:「我們的目標對象是染病第一周的病患,直接用抗體進行治療防止發病。」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藥品評量研究中心主任珍娜‧伍德考克(Janet Woodcock)認為抗體藥「有希望」,且預估會比疫苗更早問世;秋季初期將有更明朗的答案。禮來藥廠(Eli Lilly)就已開始量產抗體藥,另一藥廠雷傑納隆(Regeneron)的藥,則使用兩種抗體,強化藥效更防範病毒異變。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也說:「還是得保持警覺,但我對此保持樂觀。」不過現階段抗體藥仍有疑慮;現在還無法斷言,抗體藥能否到達體內全部所需之處,如肺部最深處。此外,病毒可能產生變異,使抗體無效,這也是雷傑納隆的藥物含有兩種抗體的原因。此外,若藥效不夠長,就只能用於治療,而非防疫。更讓人擔心的是,抗體可能強化病毒進入細胞的能力,或觸發免疫系統,使病患病情加重;不過這僅是理論推估,尚未獲得實驗證實。總而言之,抗體藥仍須進一步實驗,確保其安全性。
-
2020-08-13 科別.眼部
日本眼藥水超好用? 醫師說毋湯!眼睛乾澀真正該注意的是這些事
現代人長時間工作、使用3C產品,常感覺眼睛乾澀,許多人自行購買生理食鹽水、人工淚液,或到日本購買眼藥水。但醫師提醒,眼睛乾澀的原因很多,選錯眼藥水反而弄巧成拙。眼睛乾澀 不等於乾眼症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聖甫表示,眼睛過敏、用眼時間長、眨眼次數少等原因,都會造成眼睛出現乾澀感。雖然眼睛乾澀不等於乾眼症,但當眼睛乾澀時間過久,可能引起發炎,進而造成乾眼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院長、眼科主治醫師蔡景耀表示,約七、八成民眾自覺有乾眼症,過去乾眼症好發於較乾燥的冬天,最近夏天患者也愈來愈多,主因是待在冷氣房裡太久。生活習慣不佳 淚液品質差蔡景耀說,淚液成分除了水,還有油脂和黏液,更年期婦女常因淚水分泌少而易有乾眼症;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紅斑性狼瘡患者,則因覆蓋在淚水表面的油脂減少,使淚水揮發快而眼睛乾澀;有人生活習慣不佳,如抽菸、熬夜,導致淚液品質差,滋潤效果不佳而出現乾眼症。蔡景耀建議,透過檢測來辨別眼睛乾澀的程度和成因,才能對症下藥,選擇合適的藥水來舒緩眼睛乾澀。許多民眾未因眼睛乾澀而就醫,自行點眼藥水,最常見的是生理食鹽水。生理食鹽水可沖洗眼睛分泌物及異物,雖然對乾眼症有些許功效,但生理食鹽水「只是水」,無法將水分「鎖在」眼睛上,因此乾澀時使用,成效不大。此外持續沖洗眼睛,則可能破壞淚水結構、洗去油脂層,反使眼睛水分更易蒸發。擅自用成藥 反而忽略警訊民眾常到日本藥妝店購買的眼藥水,鄭聖甫表示,這些藥水常添加不同成分,有些添加維他命B12,好讓眼睛放鬆;有些則添加血管收縮劑,讓原本又乾又紅的眼睛變得不紅。日本眼藥水屬於成藥,可以自行購買,但有症狀就擅自使用這些眼藥水,不但沒有解決眼睛乾澀問題,反而忽略一些警訊,例如眼睛紅可能是遭受感染等,而未及時就醫。人工淚液則依據淚液成分,不僅能補水、還能補油,讓水分更容易依附在眼睛上,不輕易流失,具保濕效果;且根據眼睛乾澀程度,除了液體型態,還有凝膠或是藥膏可以選擇。鄭聖甫表示,乾眼症必須長期治療,但有些人工淚液含防腐劑,一天至多只能點4次,避免防腐劑堆積,反造成更嚴重的眼睛發炎反應。嚴重的乾眼症患者,若一天需點多次人工淚液,建議選擇不含防腐劑產品。多喝水 減少熬夜及抽菸許多人配戴隱形眼鏡,蔡景耀提醒,最好6至8小時便摘下,若下班後仍需配戴,則建議換第二副日拋隱形眼鏡,或選擇周拋或月拋型隱形眼鏡。日拋隱形眼鏡吸水性高,長時間配戴會和眼睛搶水分,且容易變形,不僅影響視力矯正效果,也容易造成乾眼症。長時間感到眼睛乾澀,蔡景耀建議,可先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例如是否過度用眼,部分藥物也可能導致乾眼症;若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最好擺放一杯水增加濕氣,多喝水、減少熬夜及抽菸,更是重要。若仍未改善,勿隨意亂點眼藥水,最好前往眼科檢查評估。
-
2020-08-13 科別.眼部
狂掃日本藥妝店眼藥水 眼科名醫:毋湯喔!
現代人長時間工作、使用3C產品,常感覺眼睛乾澀,許多人自行購買生理食鹽水、人工淚液,或專程到日本購買眼藥水使用。但醫師提醒,眼睛乾澀的原因很多,選錯眼藥水反而弄巧成拙。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聖甫表示,有人過敏、有人用眼時間長,眨眼次數少,許多原因造成眼睛有乾澀感。雖然眼睛乾澀不等於乾眼症,但當眼睛乾澀時間過久,可能引起發炎,進而造成乾眼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院長、眼科主治醫師蔡景耀則表示,約七、八成民眾自覺有乾眼症,過去乾眼症好發較乾燥的冬天,最近夏天患者也越來越多,主因是長久待在冷氣房裡,太過乾躁,也可能是出外吹風,但空氣品質不好引發眼睛乾澀。蔡景耀說,淚液成分除了水,還有油脂和黏液。而淚水分泌少而導致的乾眼症患者,常見更年期婦女。若因覆蓋在淚水表面的油脂減少,使淚水揮發快而眼睛乾澀,常見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紅斑性狼瘡患者;還人則是生活習慣不佳,如抽菸、熬夜,導致淚液品質差,滋潤效果不佳而出現乾眼症。蔡景耀建議,可透過檢測來辨別眼睛乾澀的程度和成因,才能對症下藥,選擇合適的藥水來舒緩眼睛乾澀。許多民眾沒有馬上因為眼睛乾澀而就醫,自行點眼藥水,最常見的是生理食鹽水。生理食鹽水可沖洗眼睛分泌物及異物,雖然對乾眼症有些許功效,但生理食鹽水「就只是水」,無法將水分「鎖在」眼睛上,因此乾澀時使用,成效不大。持續沖洗眼睛,可能破壞淚水結構、洗去油脂層,反使眼睛水分更易蒸發。至於民眾常到日本藥妝店購買的眼藥水,鄭聖甫表示,這些藥水常添加不同成分,有些添加維他命B12,好讓眼睛放鬆;有些則添加血管收縮劑,讓原本又乾又紅的眼睛變得不紅。雖然這些屬於成藥,可以自行購買,但鄭聖甫提醒,每當有症狀就擅自使用這些眼藥水,不但沒有解決眼睛乾澀真正的問題,反而會忽略一些警訊,例如眼睛紅可能是遭受感染等,而未及時就醫。人工淚液則依據淚液成分,不僅能補水、還能補油,讓水分更容易依附在眼睛上,不輕易流失,具保濕效果;且根據眼睛乾澀程度除了液體型態,還有凝膠或是藥膏可以選擇。鄭聖甫表示,乾眼症必須長期治療,但有些人工淚液含防腐劑,一天至多只能點四次,避免防腐劑堆積,反造成更嚴重的眼睛發炎反應。嚴重的乾眼症患者,若一天需點多次人工淚液,建議選擇不含防腐劑產品。現在許多人配戴隱形眼鏡,蔡景耀提醒,最好六至八小時便摘下,若下班後仍需配戴,則建議換第二副日拋隱形眼鏡,或選擇周拋或月拋型隱形眼鏡。他說明,日拋隱形眼鏡吸水性高,長時間配戴會和眼睛搶水分,且容易變形,不僅影響視力矯正效果,也容易造成乾眼症。長時間感到眼睛乾澀,蔡景耀建議,可先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例如是否過度用眼,部分藥物也可能導致乾眼症;若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最好擺放一杯水增加濕氣,多喝水、減少熬夜及抽菸,更是重要。若仍未改善,勿隨意亂點眼藥水,最好前往眼科檢查評估。
-
2020-08-12 橘世代.時尚橘
找到自己的減肥方法-謝欣穎:多喝水是不二法門
謝欣穎新片「怪胎」演出有強迫症患者,角色只要出門超過3小時就會嚴重過敏,其實她過去鼻子也有嚴重過敏,臉也爛掉,她提到片中用手指拍打搔癢部位,就是從自己的經驗得到的靈感。謝欣穎162公分體重只有40公斤左右,她很瘦卻不忌口,她說:「保持愉悅就不會變胖。」過去,她因睡眠不足,壓力大,靠著吃東西發洩,食量很大的她曾胖到50多公斤。有段時間為了瘦身,曾用錯誤減肥方式,早餐正常,其他餐只吃水果,一但嘴饞就去睡覺,她說:「每次起來頭很昏,身體告訴自己不太行。而且這招復胖很快。」而保養她認為多喝水是不二法門,她也購入氣泡機,增加自己喝水的慾望。更多精選閱讀↘↘↘。如何保持明星好身材? 林柏宏靠的是「不壓抑」。忙到沒時間健身-任容萱靠「洗澡」排毒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12 癌症.抗癌新知
免疫療法給付再放寬 適用五成泌尿道上皮癌患
衛福部健保署去年4月公告三種免疫療法藥物給付標準,適應於八種癌症,包含泌尿道上皮癌,編列8億元限額給付,一開放名額就出現大量申請。今年4月宣布再放寬申請條件,泌尿道上皮癌患者腎功能條件從原本的腎絲球濾過率放寛為大於30mL/min/1.73m2(原規範為60),且延長使用時間最多可至二年,等於完成整個療程,可望嘉惠更多病友。泌尿道上皮癌好發於高齡族群,初期僅約15%的患者沒有症狀,多數早期被發現的患者,常是在健檢時發現,或是因為無痛性血尿、腎積水、腰部硬塊前來就診,但仍約有三成左右的患者晚期才被確診。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泌尿醫學會副理事長及泌尿腫瘤委員會主委馮思中表示:「膀胱癌、尿道癌、輸尿管癌、腎盂癌等都屬於『泌尿道上皮癌』的一種,泌尿道上皮癌泛指所有尿路上皮的惡性腫瘤,其中以膀胱癌為最大宗。」且「當患者的疾病進展至晚期則需藥物治療,若因健康條件不能接受標準化療,或無法耐受化療副的作用而停藥,將使得治療預後較為不佳。而這時免疫治療就可提供這群病人多一個治療選項。」免疫療法問世後,雖可幫助無法接受化療的晚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患者,但價格門檻高令患者卻步,同時新療法使用之初,效果也讓患者觀望。去年健保開放給付,根據文獻及健保數據,一線使用約有兩成病患可達到完全反應的成效,同時獲健保給付的病患中約有五成能通過有效性評估,繼續使用健保給付的免疫治療。年約60歲的患者陳先生三年前確診為早期膀胱癌,一開始雖乖乖接受治療病情穩定,但後來仍又復發,加上淋巴轉移,建議切除膀胱。陳先生當時因猶豫接受切除手術而延誤了治療,再次就診時癌細胞已轉移至其他臟器,且經評估不適合標準的一線化療;「免疫治療」所需的費用卻又難以負擔,時值健保宣布給付。目前陳先生已做完一年療程,並達到完全反應。馮思中表示,「去年免疫療法通過健保後,可幫助泌尿道上皮癌的第一、二線治療,但腎絲球濾過率需大於60(mL/min/1.73m2),僅能適用三成的患者;今年4月放寬後腎絲球濾過率在30(mL/min/1.73m2)以上即可,使適用的患者可達五成。」他說,而不符合健保給付的泌尿道上皮癌患者也同時受惠,免疫療法因通過健保給付,整體價格也有所下降,費用不再像過去一樣是天價,使得更多病患可以負擔。馮思中表示:「目前患者仍可透過傳統化療獲得合理療效,但對於不適合化療及化療失敗的病人,免疫療法的使用愈早介入效果愈好,若治療有效可以持續縮小腫瘤,加上免疫療法在生存時間上具有長尾效應,使用時間拉長愈能喚醒體內的免疫系統。」 同時,在安全性的部份也提醒「免疫療法副作用較化療少,但仍有少數的副作用,如過敏、免疫系統自我攻擊等。需注意免疫療法的副作用因人而異,可能從不需治療的輕症到嚴重不良反應,機率大約在15%到20%之間,施打者須加以留意。」
-
2020-08-12 新聞.用藥停看聽
治療神經性疼痛 4類藥物因人而異
「神經性疼痛」是源自於神經受損或神經相關問題的不適症狀,包含燒灼感、麻、抽痛、刺痛以及「痛覺過敏」,像帶狀疱疹的症狀之一,就是造成病人神經痛。神經痛的發作,通常在休息或晚間時較顯著,因此影響病人的睡眠、情緒及生活品質,嚴重病人甚至有罹患憂鬱疾患的風險。引起神經性疼痛的原因並不相同,改善疼痛的選擇也有所差異,最常見4類治療單純疱疹後神經痛、糖尿病引起之神經退化型疼痛的藥物。1.抗憂鬱劑:藉由改變腦內神經傳遞物質之平衡,改善情緒、緩解憂鬱,亦可用於控制神經性疼痛。Duloxetine和Venlafaxine的副作用,包含暫時性血壓上升或心跳加快,易在服藥初期或劑量增加時發生,此時切勿貿然停藥;若感到惡心,可於飯後服用。Imipramine有較顯著的嗜睡、口乾、便祕及尿液滯留,建議在睡前服用,可助眠,並避免跌倒。2.抗癲癇藥品:Pregabalin及Gabapentin這兩種藥可抑制過多痛覺訊號傳遞至大腦,常見副作用包含頭暈及嗜睡,老人家、腎功能較差者、劑量增加時易出現,建議於睡前服用,可幫助睡眠,若一日需服用多劑,白天服藥時亦需特別注意。3.局部麻醉劑:Lidocaine 5%貼片用於特定部位症狀較嚴重者,可同時貼1至3片,不論黏貼幾片,一天之內最多貼12小時,此後應撕下丟棄,待隔日再黏貼新片;如果黏貼過久,除效果會逐漸降低外,也會有過多藥物分子穿透皮膚,導致頭痛、心跳變慢、血壓降低等狀況,須特別留意黏貼時間。4.嗎啡類藥品:Tramadol及其他藥品止痛效果強,但副作用也較強,其中Tramadol止痛效果雖較弱,因為可穩定神經,而可控制神經痛,常見副作用包含便祕、暈眩、嗜睡、呼吸變慢等。但Tramadol可能會和某些抗憂鬱藥品、止咳藥或抗生素產生交互作用而導致「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症狀包含發高燒、不自主顫抖、肌肉僵硬,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衛福部食藥署公告禁止此藥使用於顯著呼吸抑制的病人身上。服藥期間若有任何不適或擔心的問題,可請教藥師或醫師;維持服藥連續性,配合相關醫療照護,才是成功克服神經性疼痛的關鍵。
-
2020-08-12 養生.聰明飲食
紅、白蘿蔔一起煮,竟會讓營養流失!11種「配食地雷」你踩了幾個?
編按:到底該怎麼吃蔬菜?除了對症治療的目的之外,在基礎的保養上,可藉由體質之分來選擇該吃哪些蔬菜。我們將體質概分為熱性、寒性兩大類,如果是寒性體質的人,則適合多吃溫熱性及平性的蔬菜或烹煮過的蔬菜。而熱性體質的人,蔬菜對他們來說真是益處多多,因為蔬菜有清熱、生津、潤燥、通便、利尿的功效,對改善熱性體質有很大的助益...雖蔬菜好處多多,但是食用前要注意...吃蔬菜要避開的配食地雷紅蘿蔔⇄白蘿蔔 紅蘿蔔與白蘿蔔不要一起煮。因為,紅蘿蔔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破壞掉。白蘿蔔⇄橘子 白蘿蔔食後會在人體產生硫酸鹽,經代謝之後會製造出抑制甲狀腺作用的物質。白蘿蔔的抑制甲狀腺作用物質與橘子所含的黃酮物質作用後,容易導致甲狀腺腫,故白蘿蔔不宜與橘子一同食用。白蘿蔔⇄中藥 白蘿蔔會影響中藥的藥效,特別是吃含有人參、何首烏、地黃等中藥時,要避食白蘿蔔。香菜⇄中藥 服補藥食不可吃香菜,香菜不可和中藥的白朮、牡丹皮搭配食用,否則補性會降低。地瓜、芋頭、紅薯⇄柿子 甘藷類食物(地瓜、芋頭、紅薯)不能與柿子同食,因為這類富含澱粉的塊根食物與柿子同食會使胃酸升高,亦會和柿子的單寧酸結合成不容易溶解的硬塊。茄子⇄蟹 茄子有誘發過敏的成分,吃多了會使人神經不安定,有過敏體質的人,不宜過量食用。尤其不宜與蟹同食。韭菜⇄酒 韭菜屬於溫熱性,吃過量會神昏目眩,喝酒前後不要吃韭菜,因酒屬濕熱之品,若再配上韭菜就會使熱勢加重。韭菜⇄桑葚 韭菜不宜與桑葚同食,否則會引起腹痛下痢。韭菜⇄菠菜 韭菜不宜與菠菜同食,同食易引起腹瀉。大蒜⇄大棗(紅棗、黑棗) 大蒜不可與大棗(紅棗.黑棗)同食,否則會發生頭部不適的現象。大蒜⇄芒果 大蒜不可和芒果同食,否則皮膚容易過敏。這是因為芒果含過敏成分:單烴基苯、二烴基苯、醛酸。書籍介紹書名:蔬菜看人吃:不管有沒有生病,為了健康都要實踐的蔬服飲食法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3/24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從睡姿看出你平常怎麼「虐待」身體!物理治療師圖解:身體痠痛4原因
-
2020-08-10 新聞.用藥停看聽
藥物過敏如燒燙傷 籲列健保重大傷病
「藥物過敏引致全身似燒燙傷症狀,卻未列重大傷病,病患、家屬苦不堪言!」立委高嘉瑜10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有些藥物對特定病患產生過敏等不良反應,稱為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猶如全身燒燙傷,造成終身傷害,希望爭取納入重大傷病項目,並盼擴大藥物基因檢測。健保給付涵蓋不足「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1年逾1萬5,000件,光今年就有55件史帝芬強生症候群。」高嘉瑜表示,有的病友因為藥品不良反應,造成呼吸道、生殖器、結膜受損及皮膚紅疹,甚至造成全身99%灼傷,稱為史蒂芬強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壞死症,造成病患終身傷害甚至死亡,但未列入重大傷病,造成病患及家屬沉重負擔。「有許多病友還在加護病房努力,希望他們能度過難關!」藥物過敏關懷協會理事長張啟彬紅著眼眶哽咽說,現在就有位在醫院的19歲小孩,肺功能已80%失能,家屬也被龐大醫療費用壓得喘不過氣,接近放棄階段。呼籲政府重視藥物相關議題,大力推動精準醫療,對嚴重藥物過敏能防患未然,並積極協助家屬。張啟彬提出,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基因篩檢有HLAB150,另外有HLAB5801也能通過,希望能通過健保給付範圍;希望在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上評估標準能重新審視,現在看到的給付金額非常低;藥害救濟只賠償住院期間少部分金額,但後遺症如失明等是病發後陸續發生,不是一開始認定的賠償範圍所能涵蓋。藥害救濟從寬認定病友昭晴表示,2013年服下抗癲癇藥物,之後全身皮膚都溶解,手腳萎縮也無法翻身走路,她稱自己為「有意識的植物人」,開完刀之後視力不到0.3,又被診斷出髖關節壞死,人工皮的費用是3萬元,住院將近100萬元,看護費用1天2,000元,止痛藥1天8,000元,無法降低疼痛還要自費鎮靜劑,造成家裡經濟很大負擔。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黃琴喨回應,如果藥物對病友造成傷害,會進行給付審議,一般跟史蒂文生相關,藥害救濟多半會從寬認定,建議醫師開藥做好事前確認。【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8-09 養生.聰明飲食
特級初榨橄欖油其實十分少見 你吃到「假的」橄欖油嗎
【文、圖/摘自高寶《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作者賴瑞·奧姆斯特】敗壞的油:橄欖油與「松露油」 「只要嚐試過真正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不分男女老少,任何有味蕾的人,就都永遠不會再購買贗品。因為那將會是你嚐過最獨特、最複雜也最新鮮的食材,使你對於劣質的贗品完全失去興趣,只要你吃過一次真正的橄欖油,就會如此。」格蕾絲.德卡洛說道,她在普利亞地區擁有一座四百多年歷史的家族手工橄欖油農場。 在我「第一次」品嚐到真正的橄欖油之後,我便從聖多米尼克鄉村度假酒店帶回了四大罐橄欖油,回去與我的朋友和家人分享。而即便大家都自認早已吃過許多「特級初榨橄欖油」,所有人都在此之後都經歷了如我一樣的「頓悟」時刻。一般超市品牌和普利亞當地購買的橄欖油之間,根本完全不能比較。 當我在普利亞初嚐他們的橄欖油時,它在我的喉嚨後部留下一股辛辣溫熱之感,後來我才知道這種感覺叫做「橄欖刺激」(olive sting)。這種刺激之感代表著橄欖油的新鮮度,一般在美國銷售的橄欖油基本上都沒有這麼新鮮。即便美國餐館經常供顏色呈金黃的橄欖油來當作麵包蘸醬,但那些油通常根本不是真正的特級初榨橄欖油,甚至可能也根本不是以壓榨的方式製成的。 大家普遍認為特級初榨橄欖油是最健康的油脂,但真正的特級初榨橄欖油其實十分少見。二○○四年,美國食藥監管局批准業者可以在特級初榨橄欖油標籤上註明其健康效果。就像認證新藥品一樣,這個過程十分艱難。真正的橄欖油對於極富美名的地中海美食來說是必備要角,它的飽和脂肪含量極低,omega3 脂肪酸則含量較高,可大為降低心臟病風險。與芥花油等其他植物油不同的是,橄欖油還有許多其他有益成分,包含了抗氧化劑,還有多酚,是一種抗發炎的化合物,能使心血管功能保持健康。全球還有無數針對橄欖油好處的研究,像是可以打擊某些特定癌症,包含了乳腺癌、結腸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等,也能幫助維生素吸收、促進消化,並降低膽固醇。橄欖油的油酸含量比任何植物油都還要高,尤其是在真正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中,油酸的含量更是最高,而這種單元不飽和酸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特級初榨橄欖油還含有固醇和脂溶性的維他命A、D和E,對身體具有保護和抗氧化作用,可以預防動脈阻塞和癌症,並延緩衰老。而其中包括多酚在內的諸多抗氧化劑,也被認為具有對抗腫瘤效果。最近,科學家從橄欖油中分離出一種稱為「橄欖油刺激醛」(oleocanthal)的化合物,更證明可以減少類澱粉蛋白質衍生可溶性配體(amyloid-beta-derived diffusible ligands)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這種配體可能會導致阿茲海默症。 「販賣劣質橄欖油不僅僅是一種詐欺,更是一種危害公眾健康的犯罪行為。」橄欖油組織「米蘭品油師協會」主席法拉維歐.佐拉梅拉如此說道。佐拉梅拉特地為了《特級初榨》一書作者湯姆.穆勒在義大利舉辦了一場橄欖油品鑑會,就像我在美國廚藝學院參加過的那場一樣。《特級初榨》一書內容豐富,但書中揭露的事實也十分令人不安,寫滿了橄欖油行業的種種詐欺行為。更糟糕的是,假橄欖油中幾乎沒有—甚至可能是完全沒有—真橄欖油的風味和對於健康的益處,並且美國市場中大多數橄欖油都是假的。如同法國波爾多一級酒莊所產的葡萄酒,或美國農業部認證的特級牛肉一樣,「特級初榨橄欖油」被認為是目前市場上最頂級的橄欖油。就合法與否而言,「真正的」橄欖油,不過是指從高品質、新鮮的橄欖中榨取出來的果汁,未經加工,風味與健康益處完全保持原樣。至於「假的」橄欖油,則大致上分為三種。一種是用較便宜的油來稀釋,通常是經過加工的種子油,例如大豆油或葵花籽油。就好像毒販會將爽身粉等其他白色粉混和在海洛因或古柯鹼裡頭,這種稀釋法十分簡單(當然也非法),能將廉價原料變為昂貴產品,並且大為提高利潤。有時這些稀釋用油是安全的,也有時並非如此。然而近年來,這種稀釋問題已經不那麼常見,因為批發橄欖油的價格大幅下降,與稀釋過的價格相去不遠,更何況,只要經過氣相色譜法等現代化的檢測,這種非法摻偽的行為就很容易被發現。食藥監管局會定期進行產品供應鏈的分析,而大部分檢測則是由消費者團體或研究人員來進行。 第二種假橄欖油是現在比較常見的,業者會以等級較低的橄欖油來稀釋特級初榨橄欖油。這些低等級橄欖油通常會經過化學加工,破壞原有的風味與健康益處,且更難被發現。 上述兩種做法當然都是違法的。至於第三種特級初榨橄欖油造假,正是我在前面第二章中討論的「灰色地帶誤導」。試圖誤導消費者的廠商,會以合法範圍最邊緣的方式生產特級初榨橄欖油。他們經常使用上一季大量收成並製造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來加入新的橄欖油中,那些舊油往往早已經接近腐敗。然而從技術來說,這些混合油在上一季裝瓶與貼上標籤之時的確是通過了「特級初榨」的標準,但由於摻入劣質油會導致整瓶油加速變質,等到送達消費者手中時,通常早就已經失去特級初榨橄欖油的特質。這種做法沒有違反任何法律,但任何有行業經驗的生產商都知道這種混和會使橄欖油快速變質。 橄欖油詐欺的歷史悠久,根據《食品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綜合調查結果,從一九八○年至二○一○年間,學術文章中最常提及的摻偽食品正是「橄欖油」。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橄欖中心」和美國貿易組織「北美橄欖油協會」的消費者研究中,我們可以清楚發現,美國消費者購買橄欖油最大宗的兩個原因是「有益健康」和「美好的風味」,然而這些假橄欖油完全沒有這兩種特質。 自二十一世紀初以來,美國的橄欖油消費量增長了50%以上,以美元來計算的話,它可說是迄今為止最有價值的油。美國橄欖油的消費量幾乎比一般植物油高出三倍,橄欖油的市場價值可說是奇高無比。與其他廣泛使用的食用油相比,橄欖油的成本較高,然而也正如我們反覆看到的那樣,昂貴的產品更有可能遭到假冒,尤其是當人們無法輕易用肉眼分辨這些產品的品質時更是如此。這個幾乎不受監管的市場吸引了無數黑心的經銷商。 假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不僅缺乏真橄欖油廣受好評的健康益處,甚至還在全球造成了數百人死亡。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一九八一年發生在西班牙的「毒油症候群」,造成兩萬多人中毒,約八百人死亡,並導致許多人遭到永久性的神經損傷和免疫系統損傷。當時那些有問題的「橄欖油」實際上是以苯胺化學變性的油麻菜籽油,苯胺是一種用於製造塑膠的化學物質。這當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但正如湯姆.穆勒告訴我的,像花生油和大豆油這兩種較受歡迎的摻偽物質也可能引起人們嚴重的過敏反應。沒有人想要過敏,更不希望購買到的產品實際有包含兩種物質,成分表上卻沒有列出。 美國國內大多數橄欖油都來自義大利,不過當地的研究人員卻在橄欖油中查出各種氣味難聞的物質,包含碳氫化合物的殘留物質、農藥和最常見的摻偽用果渣油,有時還有礦物油以及多環芳香烴,這些都是已證實的致癌物,也會破壞DNA 和免疫系統。諷刺的是,這些油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它的抗癌特性,但人們實際上吃下肚的東西卻可能會致癌。不過從比較好的方面來看,你平常會購買到的更有可能只是腐敗、變質、非法加工或所謂的劣質橄欖油,而不是真的有毒的橄欖油。 坦白說,有些人認為這些擔憂沒必要。美國食藥監管局承認橄欖油的摻偽現象可追溯到七十年前,而且幾乎每一次檢測都會發現摻偽,但相較於沙門菌和大腸桿菌等更常見的食物中毒,橄欖油摻偽尚未被認為是高度優先的公共衛生問題。正如某偽食藥監管局專家(他要求匿名)告訴我的:「大多數情況下,從事經濟摻偽的詐騙販因為不想被抓,所以也不會做些太蠢的事情來讓自己成名,他們多半不會放一些太過有害的物質。但是,我們也不能總是指望他們一直都這麼好心。」他最後如此強調。 事實上,橄欖油詐欺事件層出不窮:無論是由學術單位、新聞媒體、法律機構或者政府機關進行的調查,幾乎每一次調查中都會發現贗品在市場中氾濫成災。而眼下最主要的問題是,究竟有多少特級初榨橄欖油是假的呢?身為消費者,我們又能做些什麼?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很多都是假的,大約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假橄欖油,這還只是保守估計而已。也就是說,美國市場中只有三分之一橄欖油名副其實,有些專家認為消費者在美國能買到真品的機率大約是十分之一,而這還是比較樂觀的情況,一項由德國主導的調查顯示,購買到真品的機率其實只有三十分之一。更糟糕的是,這項德國研究中,絕大多數的樣本不僅根本不是特級初榨,還不適合食用。還記得布里瓦主廚之前說過的嗎?許多美國人此生從未嚐過真正的初榨橄欖油,一次也沒有。 所以,身為消費者的你能做些什麼呢?首先你需要先瞭解一些知識,包括橄欖油的製造方法、橄欖油的優劣如何判定,以及橄欖油的品質是如何受到監管的。決定橄欖基本品質的三大因素是分別是:橄欖本身—橄欖有數百個品種、 採穫時的成熟度、摘採與壓榨相隔的時間。如同釀酒葡萄,橄欖品種其實是十分主觀的喜好問題。如果你喜歡卡本內蘇維翁(CabernetSauvignon),那麼你可能就不會喜歡由黑皮諾葡萄製成的勃根第。不過,橄欖油對於消費者來說比較沒有那麼複雜,因為只要區分品種的標籤沒有那麼多,你就也沒有那麼多選擇。 因此,橄欖的成熟度成為人們選擇橄欖油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除了風味之外,橄欖油的多酚不但對健康有益,也會延長橄欖油的保存期限,兩者在橄欖生長的過程中,都很快就會達到最高峰。一顆橄欖的風味和多酚達到最佳品質時,通常是果實還沒完全成熟之際,摘採難度較高,榨出的油量也更少,而這表示,相同數量的半熟橄欖比全熟橄欖所能榨出的油更少,因此成本更為昂貴。「當成熟橄欖的顏色變深、能榨出的油更多,風味卻隨之減弱了,這就是生產者很難在成本與品質之間獲得完美平衡的原因」,美國廚藝學院的布里瓦主廚說道。以低成本獲得高產量的最簡單方式就是,等到果實自行從樹上掉下來,將它們撿起來拿來榨油,即便此時果實早已經腐爛,但有些生產者就是會這樣做。
-
2020-08-09 科別.皮膚
囧!不敢穿熱褲、比基尼泡三溫暖 全因屁股黑嚕嚕
35歲未婚孫小姐和55歲李女士,兩人最近一起到醫美診所求助,因為覺得臂部出了狀況。孫小姐是名業務員,練瑜珈數年,好不容易最近瘦身成功,迫不及待穿熱褲秀身材,卻在排隊買電影票時,被朋友提醒自己露出了兩團黑嚕嚕的「屁股蛋」,當場囧到不行!李女士是公務員,平常職務整天一坐就是8、9個小時。有次和親戚們去泡湯兼三溫暖,被妯娌提醒她的屁股明顯粗黑乾糙,該保養了,讓她尷尬不已。阮綜合皮膚科醫師劉昭宏說,有名20多歲的女大生來求診,因為她喜歡穿緊身褲展現下半身曲線和比例完美的腰臀,但氣候悶熱,以致臀部痘痘長個不停,留下了許多色素沉澱的痘疤,夏天想穿比基尼,卻擔心露出珍珠奶茶般的「尻皮」。劉昭宏表示,常穿緊身、不透氣長褲或褲襪,悶熱潮濕下,臀部容易有毛囊炎,而毛囊炎和跟青春痘看起來很像,不少人會去擠破,反而使狀況更嚴重。不管是久坐辦公,或是臀峯豐滿者走路常互相磨擦,都會使臀部屁股溝、臀部下緣等部位的肌膚暗沉、粗糙。尤其行動不便長期臥坐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是皮膚是過敏體質的人,因免疫力低下,若有細小傷口,又碰上細菌入侵,也容易形成也容易形成毛囊炎、疔、囊腫等發炎性疾病。博愛唯美中心醫師董紫筠表示,夏日穿著太緊內褲或緊身褲,不但容易積汗,引發皮膚發紅、發炎,又因為血液循環是運送皮膚黑色素多寡的關鍵,長期的局部壓迫與摩擦都會形成瘀血、缺血,尤其容易造成鼠奚部、股溝、臀部下緣皮膚色素黯沉。「屁股蛋」指的是盆骨下方的「坐骨結節」處的臀部下緣皮膚,這裡在長期擠壓和摩擦下角質層增厚,不但有深淺不一的色素產生,還有像膝蓋皮膚的粗糙觸感。這種黑色素沉積在真皮層,屬於較深層的黑色素,難用一般美白保養品去除,治療上還是建議使用雷射。劉昭宏建議,針對臀部股溝、下緣的痘痘、暗沉、粗糙,最根本除了穿寬鬆透氣的衣著,還要保持血液循環暢通以「防黑」。例如必須久坐者使用軟度適中的坐墊,可以稍緩解坐骨結節對臀部皮膚的壓迫和摩擦;治療上,症狀輕微的可以定期使用果酸乳液,去除老廢角質,增加循環代謝,減少暗沉堆積與毛囊炎產生,但要注意過度的去角質卻會造成反黑。痘痘藥可以消炎消腫,但最好視狀況決定用藥,勿長時間塗抹,以免產生抗藥性。如果毛囊炎或暗沉粗糙狀況嚴重,最好尋求專科醫師診治,而淨膚雷射可以有效治療,但施打治療效果與次數因人而異。
-
2020-08-09 科別.眼部
電風扇吹整夜會刺激眼睛!5個壞習慣讓眼睛壞了了
1.游泳不戴護目鏡游泳對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但是如果不戴護目鏡,受苦的是眼睛。尤其是隱形眼鏡配戴者,還有習慣在水下睜開眼睛的人。不管在游泳池、河流或海洋中游泳,甚至淋浴,眼睛都可能受到細菌感染。有一種棘阿米巴微生物特別喜愛吸附在隱形眼鏡表面,一旦進入眼睛,造成「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嚴重恐致失明。發表在《英國眼科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隱形眼鏡配戴者在處理隱形眼鏡前不洗手、擦乾,感染這種細菌的風險高三倍。而戴著隱形眼鏡洗澡也是危險因素。戴上隱形眼鏡會使眼睛更脆弱,細菌會附著在鏡片上,進而使眼角膜發炎,最終造成感染。隱形眼鏡也會因吸附水分而改變形狀,不但戴起來不舒服,也會導致視力失真模糊。若希望在水裡能看清楚,建議購買有度數的護目鏡。2.用過期的睫毛膏睫毛膏可能藏有細菌,引起感染,導致眼睛發紅、光過敏和刺激。一般來說,未開封、結構良好的化妝品,可以保持品質穩定數年;一旦開封,液體眼線膏和睫毛膏的保質期約三個月,一定要定期更換。在眼皮內使用眼部化妝品,例如眼線筆,更可能增加眼睛感染風險。一項滑鐵盧大學的研究發現,戴隱形眼鏡的人更容易受到眼部化妝品的感染。專家建議每次使用前,徹底削尖鉛筆來防止細菌傳播。同樣,女孩最愛的假睫毛,也會讓眼睛陷於險境。假睫毛容易藏菌納垢,而劣質不衛生的產品更會增加風險,因此,找有信譽的美容師非常重要。3.陰天不戴太陽眼鏡別因為陰天,就把太陽眼鏡收起來,要知道高達80%的紫外線輻射會穿透雲層。專家警告,眼睛比皮膚更容易灼傷,皮膚會藉由變紅、刺痛提醒過度曝曬,但眼睛卻不會,因而不知不覺間造成持久性傷害。經常暴露於紫外線下,會導致眼部疾病如白內障和黃斑部病變。2014年發表的研究發現,陽光對眼睛的照射,是黃斑部病變的主要風險之一。4.電風扇吹整夜一整夜運作的電風扇,會增加隱形眼鏡配戴者的不適感和乾眼症問題。因為風扇會將粉塵等過敏原吹向眼睛,早晨起床戴上隱形眼鏡時,這些沉積物會引起刺激和不適。建議徹底清潔臥室,包括電風扇葉片,也建議使用定時器,在睡著之後關掉電扇,減少對眼睛的刺激。5.過度使用眼藥水有的人習慣眼睛紅、酸澀時就點眼藥水,但過量使用會招致反效果。剛點時可能覺得舒服,或立即緩解眼紅症狀,但當藥水作用減弱時,眼睛的血管會擴張,形成惡性循環。找出眼睛不適的原因,才能加以解決。例如,冬天在暖氣房、夏天在冷氣房造成的眼睛乾燥,建議購買加濕器,並盡量遠離電暖器。透過大量飲水補充水分,並吃富含維生素A、C、E及Omega-3的食物。坊間常見眼藥水有兩種類型,一種含防腐劑,一種不含。含防腐劑的眼藥水可以久放,避免細菌生長,但裡面所含的化學物質可能刺激眼睛,讓眼疾惡化,建議使用此類滴劑,一天勿超過四次。眼睛敏感的人,建議用不含防腐劑的眼藥水。資料來源/Healthista.com
-
2020-08-08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水梨潤肺止咳的功效主要在於皮和籽 達人教你做4道美味養生的「水梨特調及料理」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古書記載,「梨」能養陰生津、滋潤肺胃、清熱化痰,可用於咳嗽少痰、咽乾口燥,以及聲音嘶啞。生者可清六腑之熱,熱者滋五臟之陰;在古代有「百果之宗」的美譽。其水分含量高、膳食纖維及維生素C的含量也相當豐富,富含鉀、鎂磷、鈣等礦物質。許多人認為吃紫葡萄能補鐵,但事實上,梨子的鐵含量跟葡萄差不多。【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出處/2010-09-12、2011-09-25 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梨子的挑選與保存梨子最好先用2~3層軟紙分別包好,再將單個包好的梨放入紙盒,送進冰箱最下層的蔬菜箱裡。一星期後,若仍未吃完,可再取出,去掉包裝紙,裝入塑膠袋中、不封口,再入冰箱冷藏室上層,溫度調至0度上下,一般可存放兩個月。達人教你做營養美味的梨子料理食譜示範達人/陳月卿:台灣資深媒體人及養生專家,曾獲5座電視金鐘獎。十多年來,陪伴夫婿調整飲食模式以對抗癌症,強調適當的飲食,應該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著有《每天清除癌細胞》、《全食物密碼》等書。達人秘訣:皮與籽同打,能量加倍中醫認為白色的蔬果有潤肺之效,而水梨潤肺止咳的功效主要在於皮和籽,所以用水梨打汁或漿時,最好連皮帶籽。另外,燉煮水梨時,可加入像是桂圓肉、老薑等補血去寒的食物一起燉煮,有補氣血及幫助寒熱平衡功效。1.梨糖糕材料:水梨600g、蓮藕粉100g、原色冰糖50g、檸檬汁50cc作法:1.將所有食材置入容杯,蓋緊杯蓋,打約2分鐘,至容杯摸起來有溫熱感,完成後,打開杯蓋。2.將打好的梨漿倒入容器,放入蒸籠,以大火蒸20分鐘即可。TIPS:1.若以電鍋來蒸,外鍋可加2米杯水蒸煮。2.剛蒸好的糕點黏性較強,待冷卻後Q度較佳。3.梨和蓮藕都是秋天當季食物,也都有清熱潤肺的效果,是一道應時糕點。2.潤肺梨飲材料:蘋果1顆(約190g)、水梨1顆(約220g)、煮熟南杏20g、老薑3g、綜合堅果1大匙、冷開水250cc作法:將所有食材置入容杯,蓋緊杯蓋,打50秒鐘,即完成香甜可口的潤肺梨飲。TIPS:1.水梨潤肺止咳,但性涼,可用薑平衡寒熱。2.薑除可消除內寒、預防感冒,還含有薑醇類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減少心血管疾病。美國臨床研究發現,每天吃生薑3公克,可以減輕或抑制關節疼痛。3.南杏性味甘、平,無毒,入肺經,有潤燥補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也可滋養肌膚。3.水梨蘋果冰沙材料:水梨(去籽)150g、蘋果(去籽)150g、檸檬汁50cc、冰塊3米杯作法:將所有材料置入容杯,蓋緊杯蓋,打約40秒鐘,過程中使用攪拌棒協助調理,完成後,打開杯蓋,倒入容器,即完成水梨蘋果冰沙。TIPS:水梨含水分多,夏日食用可生津止渴,又有潤肺止咳功效。從營養學來看含有維生素B1、B2、菸鹼酸,可以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蘋果一樣的果膠可幫助消化排便,因此水梨搭配蘋果,對疲倦煩渴之人、胃熱積食難消者都有益處。4.秋涼補氣燉梨飲材料:水梨450g、乾白木耳10g(泡發後約100g)、桂圓肉5g、原色冰糖1大匙、冷開水500cc作法:1.白木耳洗淨,用水浸泡30分鐘,將黃色蒂頭處剪掉備用。2.水梨洗淨,切塊備用。3.將所有食材置入電鍋內鍋,外鍋加2杯水蒸煮,電源跳起來後,外鍋再加2杯水燉煮。4.將蒸熟的白木耳取出備用,再將蒸熟的水梨漿汁置入容杯,蓋緊杯蓋,打1分鐘。5.打開杯蓋,放入白木耳,蓋緊杯蓋,啟動電源,將調速鈕由1轉至10、再由10轉回1,來回3次,利用轉速的變化切碎食材即可。TIPS:1.白木耳及水梨有潤肺效果,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所以此方不僅潤肺止咳,同時可以改善鼻子和皮膚過敏。2.水梨燉煮時,一定得要連皮帶籽一起煮,才有功效。水梨加桂圓肉一起燉煮,能寒熱平衡,增補氣血。
-
2020-08-07 科別.僵直性脊椎炎
林孝義:抗病聽醫囑,向小道消息說不!
-
2020-08-07 新聞.健康知識+
每個家庭都有的素材 雞蛋+?讓你快速止咳
咳嗽是人體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但長期咳嗽可導致呼吸道出血,所以要區分一般咳嗽和咳嗽變異性哮喘,避免誤診。治療咳嗽應區分咳嗽類型,西藥、中藥皆可,但以食療為最佳,下面介紹一款超級秘方,雞蛋炒生薑!據說治療咳嗽過敏有超強效果!一起來看看吧!雞蛋炒一物!哪一物竟治咳嗽有神效?溫化祛痰生薑炒雞蛋據說可以治療咳嗽,支氣管炎、肺炎、急性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種疾病都易引發咳嗽,而中醫認為,髒腑內傷、外感六淫禍及於肺,就導致了咳嗽。在這寒冷冬天,人們更容易咳嗽,大家都在尋找治療咳嗽的有效治咳方法,今天介紹一個治療咳嗽的中醫秘方,可以參考:生薑炒雞蛋功效生薑炒雞蛋,據說有溫化祛痰,調和營養,所以特別適合冬天於風寒咳嗽。另外,也能有效治療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生薑炒雞蛋做法取生薑切丁或絲,將雞蛋打入碗內拌勻,將少許油倒入鍋中燒熱,再將薑絲放入油中過一下,最後倒入雞蛋炒熟,而且將生薑炒雞蛋做好後趁熱吃下,吃的量可自己決定。不過,用此方治療咳嗽,一定要選用新鮮生薑,鮮薑有疏風散寒的作用;如果選用老薑,容易上火,所以大家一定別選錯了而上火了!另外,也介紹生薑茶作法,這也是有效祛寒的古法之一:【作法】材料:生薑、熱開水、茶壺。步驟1:將生薑清洗乾淨,不要去皮,切成1.5mm的生薑薄片。步驟2:在茶壺中放入7片生薑薄片,注入200毫升的熱開水。步驟3:將茶壺上蓋,蒸10分鐘。想要薑味重一點的話,可以把用筷子、叉子薑片戳洞。步驟4:放涼至溫熱順口,倒入保溫杯中就完成了!【怎麼喝】■早中午各喝200毫升,早晨一起床喝通便最有效。■晚餐半小時後喝100毫升。
-
2020-08-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餵母乳利於瘦身?解讀寶寶「第一口糧」的小秘密
8月1至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週」,今年的主題是「支持餵母乳,守護健康地球。」為幫助寶媽們正確處理餵母乳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提升寶媽們對餵母乳的正確認識和餵養技巧,特別推出「世界母乳週」系列報導。今天,跟大家聊聊為什麼要堅持餵母乳這個話題。寶寶人生第一口「糧食」無疑是媽媽的乳汁,母乳是新生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也是新生兒和媽媽的情感紐帶。它除了能提供6個月內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外,新生兒的吸吮過程還能反射性地促進媽媽催產素的分泌,促進媽媽子宮收縮,能使產後子宮恢復,減少產後的並發症。同時,媽媽餵奶本身還是一個大量消耗熱量的過程,消耗熱量的順序依次是腹部、腿部、臂部和臉部,能夠起到瘦身的效果,有利於減輕體重。初乳能夠增強新生兒的免疫力。初乳是媽媽在生產後5天內分泌的乳汁,初乳顏色淡黃,是新生兒出生後最佳的營養品。初乳中所含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與微量元素等營養素最適合新生兒早期的需要,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不增加腎臟的負荷。初乳裡面還含有許多抗體,被稱為分泌型lgA,這種抗體可以保護新生兒的腸道,防止細菌侵入及導致新生兒過敏的大蛋白分子的侵入。因此,一定要盡可能地讓新生兒吃上媽媽的初乳。寶寶出生後,不管有沒有奶,媽媽都要儘早讓寶寶吸吮乳房。研究發現,新生兒在出生後20 ~ 30分鐘吮吸能力最強,如果未能得到吸吮刺激,將會影響以後的吸吮能力,而且新生兒在出生後1小時是敏感時期,是建立母嬰相互依賴感情的最佳時間。在寶寶出生後30分鐘,如果母親將新生兒擁在懷中餵奶,對於加強新生兒安全感大有益處。雖然,寶寶此時吮吸其實吸不到什麼奶水,但是這樣做可以刺激腦垂體,腦垂體給身體發出指令,多分泌泌乳素,這樣媽媽就能早下奶、多下奶,為成功實現母乳喂養打好基礎,這才是最重要的意義。所以,如果醫生沒有叮囑媽媽可以餵奶了,就要主動詢問,避免耽誤。如果媽媽還只能躺著餵奶,醫生或家人可以幫忙,將寶寶放到媽媽的胸前,嘴巴達到乳頭的高度,然後用手臂托住寶寶的後背和臀部、頭部,這時,寶寶的臉就接觸到了媽媽的胸部,他會自動尋乳吮吸。如果寶寶沒有尋乳,可以用另一隻手頂著乳頭刺激寶寶嘴角幾下。剖宮產的媽媽必須平臥,讓寶寶吮吸不太容易實現,可以用吸奶器代替寶寶吸吮進行開奶。同時也要注意寶寶含乳方式,正確的做法是寶寶整個嘴都張開,將乳頭、乳暈尤其是乳房下方的部分乳暈都吸入口中。這樣,寶寶吃奶省力、省時,也能吃到更多奶水,而媽媽餵奶也才能更省力、省時,媽媽的乳頭也不會痛。(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8-06 科別.耳鼻喉
口腔反覆潰瘍 小心病變快就醫
不少人因口腔反覆潰瘍且疼痛難耐就醫,擔心為口腔癌前兆;醫師指出,口腔潰瘍及口腔癌並無確切關聯,但如果潰瘍狀況有異時,仍需經醫師檢查確認是否為口腔癌。苗栗大千醫療體系舒康診所耳鼻喉科醫師黃山崧指出,口腔潰瘍多發生在夾黏膜、唇黏膜或舌下等處,每次發生部位不一樣;透過口腔檢查可發現大多為直徑小於1公分的淺層潰瘍,周圍稍有紅腫,潰瘍底部為黃色或灰色,數量1或多個,觸診潰瘍底部沒有硬塊。口腔潰瘍原因包括創傷、情緒壓力、病毒或細菌感染、遺傳基因、食物過敏和免疫不協調等,如出現持續3周不癒合的潰瘍或不會痛、底部摸起來有硬塊或潰瘍周圍突起等,就需找耳鼻喉科醫師診察,必要時切片檢查。口腔潰瘍治療大多使用有消毒作用的漱口水或含有類固醇的口內膏幫助傷口癒合,也會視情況使用硝酸銀溶液局部治療,促進傷口新生、加快癒合速度;如出現面積較大或底部纖維化較嚴重,會建議手術切除再縫合,嚴重的復發性口腔潰瘍有時也會使用口服類固醇治療。建議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多補充維他命B、C或多吃蔬果、維持正常作息、減少壓力和勞累,降低發作機會,戴假牙者需考慮是否為假牙佩戴不合造成反覆潰瘍;常有嚴重復發性潰瘍,且身上有其他潰瘍性病灶或多發性紅疹的病人,可能有自體免疫性疾病,建議抽血檢查找出病灶給予正確治療。
-
2020-08-05 科別.僵直性脊椎炎
羅淑芬:你我都是防疫成功關鍵
-
2020-08-05 橘世代.時尚橘
仙氣林逸欣愛練拳擊 被經紀人警告「肌肉太大塊」
音樂才女林逸欣今年34歲,外型狂飄仙氣,但私下運動卻迷戀很Man的拳擊有氧。她在2017年因戲摔傷骨盆前,一周兩次打拳擊有氧與拳擊,更曾被經紀人警告「肌肉變得很大塊」。傷癒後,現在靠一周一次有氧運動維持身材,她打趣:「我都是一個人運動,去運動中心跟阿姨們一起上,很自在。」她自認食補走「隨心所欲」的路線,她透露大家看她的外型,總覺得她是熱水瓶不離身的養身女孩。她說:「但我都只喝冰的,冰美式咖啡或無糖綠茶。」但自曝飲食奇怪,從小到大喜歡吃的美食比較少,只吃豬、雞或白色的魚,「可能這樣,精神體力一直都不錯,因為聽別人說吃肉需要攝取更多才能得到它的能量」。她透露保養注重保溼,但她自認黑眼圈很重,在化妝時會特別著墨,「我覺得卸妝很重要,彩妝殘留是最可怕的,過去剛開始因為沒卸乾淨造成很多過敏,因此特別注重這一塊」。女星凍齡精選特輯↘↘↘。忙到沒時間健身-任容萱靠「洗澡」排毒。田馥甄人生理念:2件事永不後悔,運動和回家看爸媽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04 橘世代.時尚橘
傅薇「佛系」保養,不忌口反而「膠原蛋白」吃滿滿!
49歲傅薇自認熱愛美食、不忌口,尤其熱愛吃肉,很常一人吃完22oz的戰斧牛排,甚至連buffet也不放過,而她連睡前也吃,她說:「餓會睡不著,餵飽腦袋空,比較好休息。」更曾被好友左安安吐槽「妳的胃應該沒有空過」,而完全沒有運動習慣的她,體重持續累進。她說:「我非常幸運,連三高都沒有,朋友聽了很生氣,我只能感謝父母,好險把我臉生的很小。」傅薇透露在朋友的提醒下,她會吃B群或鈣片,但也沒養成習慣、想到才吃。但她認為或許是平常很愛吃豬腳、雞腳等膠原蛋白的食物,讓她的皮膚一直很水嫩,平常僅需上一點保溼就可以。談到特殊保養撇步,她透露會一周敷臉3次,在塗精華液或面霜後,會拿刮痧板刮眼睛下方,由眼頭順刮到太陽穴,「會感覺到咕嚕咕嚕的,朋友說是氣結,因為我有過敏鼻,疏通很重要!從內往外刮、眉尾也刮,緩解自己一些眼周的脹或水腫」,平常用眼過度的她至今卻沒有老花,她認為這樣的方式似乎有助延緩老花。。延伸/嗑零食、不運動! 68歲比莉靠「個性」維持好身材。延伸/53歲美魔女陳明真曝保養祕訣 每天起床空腹喝這一杯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03 養生.聰明飲食
腸漏症是自己吃出來的!營養師:小心5大飲食惡習
32歲的林小姐一直有容易拉肚子的困擾,日前進行健康檢查,做了腸胃篩檢後並無發現異常,其它檢查項目也在正常範圍。在與營養師進行諮詢時,才發現她不愛吃蔬菜,1週最多只吃約1個拳頭的份量。進行諮詢的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這項不良飲食習慣讓林小姐嚴重缺乏植物纖維、植化素等營養素,進而出現腸漏症狀。難怪她明明很瘦,卻有個大肚子,除了容易腹瀉外,也常感覺脹氣不適。「腸道」被稱作是人體第二個大腦,負責「消化、吸收、防禦免疫」三大功能;而腸道的「腸道黏膜」就像是人體的皮膚,扮演屏蔽、保護的功能,腸道黏膜若被破壞產生發炎現象,在體內發生過敏反應,「腸漏症」就會找上門。什麼是「腸漏症」呢?從名稱看來,感覺是腸子破了個洞;事實上,是指原本緊密排列的腸道細胞黏膜,因不均衡飲食、飲酒、長期服用消炎藥物等因素破壞,使腸道黏膜細胞產生間隙。讓細菌、病毒、未消化完全食物大分子、有毒物質等有機可趁,會從縫隙滲入血液、淋巴液內,進而引發體內免疫球蛋白G(IgG)的慢性過敏反應,只好派出抗體到全身各處去追捕、消滅這些入侵者,從而導致體內各處有慢性發炎的情形。潘富子進一步說明,患者就會出現如皮膚發癢、過敏、乾癬、濕疹、慢性疲勞、肌肉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發炎、甲狀腺功能減退、便秘、腹瀉、水腫、食物不耐症等問題。潘富子特別提出幾項飲食惡習,提醒大家趕快檢視一下自己是否中了這幾項地雷,小心誘發腸漏症,造成免疫漏洞。1.喜歡吃就拼命吃:看到自己愛吃的就不節制、暴飲暴食。突然大量食物在吃下肚後,有可能造成酵素不足,讓食物分解不完全,未被分解完全的大分子就容易刺激腸黏膜,形成腸漏。2.只吃菜不吃主食:近年來,想減肥的人認為少澱粉攝取可幫助瘦身,因此,用餐時只吃菜不吃飯,這是錯誤的觀念。潘富子說,吃主食若和動物性蛋白質、蔬菜搭配,可防止血糖快速上升,避免引發胰島素抗阻。3.注意特定過敏食物:依據每個人體質不同,需避免攝取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潘富子提到,常見誘發過敏的食物,如牛奶、奇異果、花生、含麩質食物等。4.愛吃高油脂、高熱量食物:長期吃太多精緻澱粉、精製糖、高油脂或反式脂肪食物如炸雞、披薩、漢堡等垃圾食物,容易破壞腸道的菌相,提高腸黏膜發炎機率。5.長期服用藥物:長期服用或過度依賴藥物如抗生素、消炎藥、胃藥等,都有可能破壞腸黏膜屏障。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 潘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