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運動量
共找到
491
筆 文章
-
-
2020-04-11 失智.像極了失智
今是國際帕金森日 醫師2項運動建議 望病友運動抗疫
今天是國際帕金森日(4月11日),國內約有10萬多人,時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病友相對比較脆弱,面臨染疫的高風險。新冠病毒是高傳播的病毒,患病死亡率因病人自身免疫反應有不同發展。帕金森氏症多好發在65歲以上的老人,在疫情中,帕金森氏症病患染疫機率高。病人常因身體僵硬、手抖症等情形帶來行動困難、活動力下降,常伴隨發生失眠、便祕、憂鬱和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也因病人的活動力和活動量不足,他們的心肺功能較同齡正常人低落,又因運動量不足、失眠、便祕等因素,會導致病友飲食胃口不佳和免疫力下滑,容易遭新冠病毒感染,因此,病友的防疫工作必須加強。如何幫助帕金森氏症病人在防疫期間,透過運動改善對抗疫情的能力?其實,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睡眠品質、減少憂鬱和便祕的情況,提升飲食吸收力,增強病人的抗疫力,加強對抗疫情增加自身在疫情中的存活機會。對不同階段的病友,有不同強度的運動建議。輕度患者:可以如常人一樣,運動類別沒有太大的限制,關鍵是維持穩定長期的運動習慣,從少到多,慢慢增加每日運動時間,透過適當肢體運動,活化腦細胞、加強腦部血液循環,幫助延緩帕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有氧運動、游泳、瑜伽、太極或騎飛輪等都是很好的運動選擇,但要注意運動環境的安全性。中度和重度的病患:考量僵硬程度與平衡感失調等因素,建議在家人的陪伴或協助下,以床上翻身、扶持牆壁或床沿的肢體伸展練習為主,透過緩和性運動進行肌肉訓練,加強自身免疫力。因應新冠疫情爆發,如果宅在家,推薦可以透過自主肢體運動鍛鍊自己。病人最佳運動時間,應選擇服藥後30至60分鐘,藥效開始發揮功能時,是最好開始運動的時間。藥品的服用會受到蛋白質食品的影響,所以飯前半小時或飯後一小時服藥,視病人的用藥情況調整。每周最好安排4至5天,每天運動20至40分鐘,可拆成幾次進行,每次最少運動10分鐘,幫助病友強化自身健康對抗病情。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4-10 新聞.健康知識+
心臟病、腦中風跟腰粗有關?超過「這尺寸」要有警覺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106年女性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有7項,分別是心臟疾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而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這些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子。隨著年齡的增加,新陳代謝速度會變慢,如果沒有足夠的運動量,脂肪就會在不注意時悄悄堆積起來,常聽女性表示明明食量沒變,腰圍卻越來越粗,體重也控制不下來,同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紛紛找上門。國民健康署提醒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即是腰圍過粗,小腹突出腰圍過粗小心內臟脂肪會超標,體重過重或肥胖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等風險,研究發現有代謝症候群者罹患心臟病及腦中風的風險機率是一般人的2~4倍。現代女性不論已婚或未婚往往身兼數個角色,不僅僅是貼心女兒、呵護家人的母親,也是職場工作者或是家庭照顧者及家庭重要支柱。因生活環境、工作忙碌或壓力等因素,使得大多數女性喜歡吃甜食或吃消夜,由於甜食能刺激大腦多巴胺神經元,讓人感到興奮,因此可能會越吃越想吃而對甜食上癮,加上可能太忙碌使運動時間有限或沒時間運動,身體代謝變慢或因基礎代謝率降低,就容易有腰圍過粗或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情形。女性健康3招 遠離慢性疾病 1. 健康吃、分享吃避免常吃甜食及含糖飲料,如遇特殊節慶想吃甜食,建議不妨與周遭親友分享吃,想喝含糖飲料時可用白開水取代,以增加身體代謝,且晚餐過後與睡覺前這段時間少吃宵夜,而多吃高鈣深綠色蔬菜及高鈣豆製品、適量水果及天然未加工食物,可避免骨質疏鬆,平日食用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的飲食,以清蒸、涼拌、燉等取代油炸烹調方式,及戒菸少飲酒,保持健康體態。2.運動不難,做就對了除了工作中的勞動外,建議通勤族可每天提早一、兩站下車走路或騎腳踏車上、下班,並將運動習慣融入生活中,每次運動至少15分鐘每天2次,可利用中午休息時間進行健走或是做伸展操,晚上吃完飯後也可利用公園運動設施或社區活動中心做荷重運動或有氧運動或肌力訓練,以增加骨密度及強健肌肉,降低跌倒和骨折風險。3.定期量血壓、體重及腰圍定期量血壓、體重及腰圍是預防及控制三高的最佳簡便方法,女性健康腰圍要小於80公分,家中可備腰皮尺,每天於起床後量測,當有腹部脂肪累積時,就能透過腰圍量測警惕自己;家中如無血壓計,可到社區藥局或社區血壓站等定期量血壓,建立自我血壓記錄;建議家中備有體重計,每天固定時間量測,才能掌握體重變化情形。 (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下背痛與脊椎有關! 7種疾病都可能出現腰痠背痛 腰痛多來自肌肉骨骼? 這種腎病健檢才現形且會代代相傳 
-
2020-04-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封城之後會是什麼樣子?武漢居民第一手日記揭密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要囤積多少食物才夠呢?朋友問我家裡現在有多少米?我說10 幾公斤。她說,這也就夠吃一個月而已,叫我再囤一些。我知道她說得對,可是我難以接受不斷囤東西的狀態,這感覺很變態。她有點擔心地說:「可是要是沒有足夠食物的話,現在沒有任何人能幫妳。」人一般在極端的狀況下才會囤積很多食物,而我一定程度上還在否認自己的處境。有人覺得封鎖社區是為了控制疫情,可我更加覺得是控制人。封城後出門的人本來就是少數,而且大家都會做防護措施,也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病毒的傳染率是很低的,但我也不敢說毫無可能,也沒有人敢打包票。我自己出門時,也還是會帶著些許擔憂。但是,這個被傳染的可能性,是否足以大到封鎖社區呢?因為封鎖社區會加深人們的恐慌和無力感。社區封閉後,我通過出門了解周圍的情況找回的掌控感,再次被剝奪。當然,還是有人覺得封社區是必要的,如果我不幸感染肺炎,這些人甚至可能會拍手稱快。昨天的晚餐是高麗菜炒肉和稀飯。那個掉了一個螺絲的炒鍋終於撐不住了,整個手把掉了下來。幸好,前房客留下了一個炒鍋,雖然比較容易把料炒糊。晚上和朋友們聊天。有人在吃夫妻肺片,大家集體表示羡慕。有人酷愛吃辣,但現在她只能在夢裡吃麻辣燙了。有人開始在家上班,她說週一至週五要工作。自封城以來,我沒有了「今天星期幾」的概念,只有「今天」和「明天」。在湖北某縣城的朋友說,她那裡的戒嚴程度已經成了完全不能出門,還有親戚轉發了一段影片,影片裡的人連出門曬個衣服都會被抓走。網路上有河北、上海、湖北等多地打麻將的人被抓,有人被行政拘留,有人被罰款,有人寫了檢討自己的文章,還上了電視念自己寫的保證書。有人說恒大房產發了特大優惠通知,2 月18 日至2 月29 日期間,全國各地買房可享75 折優惠。這是很大的優惠,可是買不起的人依然買不起。現在全國的高速公路免收費,可是現在有多少人還能開車上路呀?有錢人買房子增值,一般人只能買米保命。有些便宜,是普通人享受不到的。晚上,我夢到自己的隱形眼鏡碎了,疫情期間也沒辦法配新的,也不是什麼大事,可是我在夢裡嚎啕大哭。這副隱形眼鏡我戴了快半年,一開始特別磨眼,我會時不時地流淚,現在終於習慣了。今天早上7 點多就醒了,醒來後我看著頭頂的天花板,突然發現天花板上的燈外殼上面貼了一隻喜羊羊。這是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因為平時我不會沒事躺在床上看天花板。我嚇了一跳,便趕快起了床。封城後,我對周圍的環境多了一些留意,這是之前不會有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一部分世界消失了。我有很多情緒。憤怒、傷心、無力⋯⋯但這些情緒一起轉化成了麻木。封城那天我買了麵粉,想著有空可以煎蛋餅,可是直到今天我都沒有心情做。買的番薯也只吃過一次而已,於是我在煮粥的時候,加了一個。今天太陽依舊很好,是亮得有點晃眼的那種。天空藍得很清澈。可惜我住的房子朝北,曬不到太陽,於是吃完早飯我就下樓,到社區裡曬太陽去了。我所在的社區有3 棟大樓,我住的這棟有10 層,其餘2 棟只有7 層。總共有200 多戶居民住在這。現在無法出社區,只能在裡頭走,運動量非常有限,而我住7 樓,就開始走樓梯上下樓。社區很小,能曬到太陽的地方也很少,我只能在2 棟樓的間隙裡,一個長50 公尺的地方來回走。有個中年男人也在散步,他的手機放著戲曲,我則帶著耳機聽音樂。自封城以來,我從不聽傷感的音樂。我們終於都被指定監視居住了。指定監視一般是針對犯罪嫌疑人的,而現在很多人都在「享受」此待遇。今天,社區平常給人出入的門也被藍色圍欄擋了起來。社區的群組裡有人發訊息,提醒大家注意:「不聽話亂竄人員,集中到體育館學習14 天,伙食費每天50 元自費。」社區的群組裡開始發起各種團購,有買菜的、買肉的,團購要達到一定分量才能送。我昨天才加入社區的群組,裡頭偶爾會接龍買東西,一開始我是很抗拒的。封城前,我都在網路上買菜,而現在我則極度渴望可以自己去買菜。但今天,我終於還是接龍了群組裡的團購。下午5 點左右,我聽到有人敲門,緊張了一下,隔著門問:「誰呀?」「社區的,不用開門。家裡幾個人?」「1 個。」「體溫正常嗎?」「正常。」「門上貼了社區的電話,有事打電話。」他們離開1 個小時後,我開門,想把門上的紙撕下來,但紙黏得有點牢,我就拍了照。門上貼的是「新型冠狀肺炎入戶排查表」,上面寫著居家人員數量、健康狀況,留了社區的聯繫方式。列印排查表的印表機應該出了問題,有些地方的字特別淺,但也看得出來內容。我進屋之後洗了手。網友留言:•其實最壞的結果武漢人早就已經想到了,只是不願意接受,而使勁往好的方面想。•感同身受!無處釋放的壓抑⋯⋯•有可能您那邊是大城市的緣故,最近才開始封社區。我們這邊早就開始用通行證,每戶只能1 個人進出,開放時間從早上6點到晚上8點。
-
2020-04-02 橘世代.健康橘
12節氣動一動 日日跟著做 限定貼圖免費載!
生活步驟跟著老祖先的節氣智慧走,每個季節給自己一個目標動一動身體,就能夠保持身心健康舒暢!「健康橘」社團整理健康專家達人的運動建議,打造每個節氣適合的運動貼圖,歡迎讀者加入會員後,下載第2季、第3季的節氣圖卡喔!4月 增加步數減緩身體衰退清明,是1年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也是每年養生的重要時期,在中醫理論機體生長也在於春季,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到戶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是滋養肺部的好機會。此時節運動量不宜過大,緩慢漸進的散步、健走、登山步道,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建議,每日平均步數增加,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認知衰退風險,每日多走1000步,1年後身體衰退速度可減緩19%,行動力減緩風險亦降低23.5%。5月 抬腳提升新陳代謝時序進入立夏,是萬物生長、新陳代謝加快的季節,而氣候變化、雨季濕暖,令人心浮氣躁,透過日常固定的運動來穩定身心。飲食方面,中醫師建議多吃紅色食物,如紅豆、紅麴、蘋果等,具養心補血、提升新陳代謝的溫補食材。安全訓練肌群,可以每日進行抬腳運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科達建議,平躺在地,雙腿向上抬,腳掌往身體壓,讓小腿肚緊繃,撐10秒再讓腳掌恢復原來位置為一個循環,每天可做400個循環。6月 有腦運動帶來身心平衡晝長夜短時節,在身心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芒種、夏至節氣宣告「暑易傷氣」的季節來臨,運動出汗後,可適當飲用淡鹽水或綠豆湯,避免飲用冰水或立即以冷水淋浴,以免中暑。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物理治療師賴庭筠說,運動不只動一動流汗就好,更希望能「有腦」地運動,如球類運動、脊椎螺旋運動、太極導引等,都需要在過程中動腦,增加身心靈平衡,除了可獲得運動量,也能增加對腦部的刺激。節氣動一動 貼圖免費下載加入「橘世代會員」登入就送「節氣動一動」貼圖!一年12步驟跟著做,成功下載7月、8月、9月貼圖,還可以參加抽獎喔!立即加入>>>https://bit.ly/3aAXCJ1【熟齡精選「慢運動」↘↘↘】。「棒式運動」立即學!10分鐘教練課 增強你的核心肌群。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123慢鬆呼吸操 讓身體自癒,緩解感冒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30 科別.骨科.復健
小衝擊比大刺激更有效!骨科名醫教3招逆轉骨骼老化
你知道坐著時間越長的人,老化的速度越快嗎?即使骨骼已經攝取了充分的必需營養素,但如果沒有配合足夠的運動,就無法建構出強韌的骨骼。如果只考慮骨骼的健康,重點就是「先運動,再食補」。但是,這個運動不需要太耗費精力,像是花上一個小時、弄得自己上氣不接下氣之類的,完全沒有必要。只需要每天進行一百秒的「蹬腳跟運動」就足夠了,只需要對腳跟施加重力、給予「小衝擊」,就能維護骨骼健康,還能讓身體重獲年輕與美麗,快進行「單腳蹬腳跟」、「原地高低身降踏步」以及「10公分迷你跳躍」三個基本訓練,逆轉你的老化時鐘吧!「小衝擊」比「大刺激」對健骨更有效蹬腳跟運動能對身體施加三倍體重的重力,這裡需要的是「對腳跟的小衝擊」,而不是對皮膚強力按摩或拍打手腳骨骼的「大刺激」。當骨骼受到衝擊,骨細胞會感受到威脅而發出「保護身體、強化骨骼」的訊號,增加造骨細胞的數量,促進骨骼代謝,同時增加世上最強的回春物質骨鈣素的分泌。骨鈣素對全身器官都能發揮作用,還能活化身體各項機能、延緩老化。只需要對骨骼施加負荷,骨骼的主要成分鈣質就會附著在骨骼的基礎結構膠原蛋白上,製造出強健的骨骼,只需要一百秒就能提高骨力的「骨力訓練」,即使不擅長運動也能隨時實行,並且獲得良好的效果。它們的強度比較強,可以運動到全身,因此具有更佳的回春效果。用跳躍運動加強骨質密度藉由運動對骨骼施加負荷,能讓製造骨骼的造骨細胞變得更加活躍。無論到了幾歲,只要對骨骼施加重力及衝擊,都能夠鍛鍊骨骼。當身體一直處在活動狀態中,造骨細胞就會努力維持骨骼的年輕及美麗。但是,如果不活動身體、一整天只坐在位子上工作,造骨細胞就會停止活躍。缺乏活動的身體狀態,會讓造骨細胞產生「不必保持年輕活力」的判斷。每個骨力訓練都設有目標次數及時間,也就是說至少要達到這個運動量。如果體力還有餘裕,還可以增加次數及時間,會讓效果變得更好。只要對骨骼施加衝擊就能增加骨量這個結論已經經由實驗獲得了證實。這個實驗是要求十九名屬於骨質疏鬆症高風險群的男性患者,每週三天進行各三十次的「 原地跳躍」,時間持續一年。結果,當中有十八名男性的骨量都增加了。不僅如此,抑制造骨細胞製造新骨的「抑硬素」分泌量也減少了。夾雜著短暫休息,一天三十次的迷你跳躍─只要這樣,就能運動到整個身體。甚至還不需要每天進行,一週只要三天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對於不喜歡運動的人來說,是再適合不過的運動方式。迷你跳躍是簡單的全身運動,可以對身體施加四倍體重的重力。雖說是「跳躍」,但完全不需要跳得太高太遠,只要在落地時以腳跟著地,最後整個腳底貼合地面即可。加上跳躍時需要彎曲膝蓋,所以能更有效率地運用腿部全部的肌肉。雙腿集中了全身七十%的肌肉,如果能夠有效使用也能提高熱量的消耗,是減肥的最佳辦法。跳躍運動也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血流順暢,如果平衡感良好,可以直接像跳繩那樣進行跳躍運動。反覆的簡單跳躍可以刺激內臟,讓血流更通暢。迷你跳躍聽起來很輕鬆,其實跟游泳一樣是有氧運動,能提高身體吸收新鮮氧氣的能力,同時促進血液循環,讓氧氣及營養素充分供應到全身,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大多數伏案工作的上班族,容易出現長時間姿勢前傾的問題。這種不良的姿勢會壓迫到胃部及腸子等內臟,造成肌肉僵硬、血液循環不良。跳躍運動會上下甩動內臟,解除肌肉僵硬的狀態,改善血液循環。這種對骨骼增加適度負荷的運動,最重要的是要持續,不過千萬不要過度勉強,一定要配合自己的體力,在安全的範圍內進行。
-
2020-03-27 養生.聰明做健檢
調查:國人罹慢性病增 近半成人活動量未達標
接受和知道免費健檢人數都降衛福部國健署公布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國人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比率,較四年前增加。知道或曾接受政府提供免費健檢的人數雙雙降低,近半數成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標準。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由衛福部國健署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規畫,2013年與2017年度的調查樣本數在1萬7000人至1萬8000多人不等。調查顯示,成人自述有高血壓的比率,自17.7%上升至18.9%。高血脂比率,自17.3%上升至17.8%。糖尿病比率,自7.3%上升至7.9%。心臟病比率,自5.9%上升至6%。中風比率,自1.9%上升至2.1%。氣喘比率,自4.5%降至4.2%,骨質疏鬆症自7.6%降至7%,腎臟病自5.1%降至2.9%。衛福部國健署長期提供40歲至60歲民眾免費健檢(成人預防保健服務)。2013年時有八成五的成人知道這項健檢、六成五的人過去三年內,曾經使用過這項服務,2017年調查顯示,知道這項健檢的人數比率,掉了五個百分點,過去三年內曾經使用過這項服務的人數比率,掉了一個百分點。女性比男性更不愛運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周身體活動量累計要在600分鐘以上,其中包含工作中、交通中與休閒時間中一定程度的活動量。調查顯示,近半數民眾未能達標,女性比男性更不愛動。逾五成五女性運動量不符世衛建議,男性約四成不符標準。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有超過320萬死亡人數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一般建議每天至少應運動半小時,分段累積或一次做完的效果相當,每次至少要連續十分鐘。
-
2020-03-26 養生.抗老養生
春睏害你睡不飽?試試這幾招提神醒腦趕走睏神
走過冬季,春神徐徐吹著和暖春風,也吹醒了枝頭上粉紅、桃紅鮮豔嬌小的春櫻。春天來了,太陽露臉了,鳥語花香、大地復甦,連冬眠的動物們也準備起身,動動窩了一整個冬季的懶骨頭,那你呢?春神來了,你醒了嗎?俗話說:「春睏秋乏夏打盹」,春暖花開的季節看似讓人精神百倍,實際上卻不然,許多人在春天來臨之際竟會犯睏,讓人昏昏欲睡,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是生病了嗎?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春睏不是病,而是身體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產生的一種暫時性生理現象,為了人體因應季節轉換而自然發生的調節反應,因多在春天時節發生,所以才稱為「春睏」。熱漲冷縮的現象同樣會發生在人體,寒凍的冬季會使得血管、皮脂腺等組織收縮,以維持體溫的恆定;但到了春天,氣溫回暖,原本閉縮的毛細孔、汗腺、血管等一一舒張,大大促進了早先低迷的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導致身體需要消耗許多氧氣來因應身體的復甦,因此,大腦的供氧量減少了,就容易讓人感到困倦、思睡,似乎怎麼睡都睡不夠,賴床的比率大幅增加。一般來說,春睏比較常出現的症狀,包括困倦、疲乏、精神難以集中、頭昏欲睡等,人體陽氣不足容易受到濕氣侵襲,而春天的濕氣比較旺盛,因此可能發生疲倦的現象。若是脾虛體質的人,還會因為運化水液的功能較差而出現易睏嗜睡、精神難以集中、疲倦乏力,甚至會發生腸胃問題,若影響到肝的疏泄,也有可能造成情緒低落或異常的症狀。臨床上以喜歡進食生冷食物、飲料或嗜吃大魚大肉、重口味的人為春睏的好發族群,另外像是久坐不動、運動量少、缺乏休息的人,會降低脾胃功能運行能力;嬰幼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的運化功能尚未完備;老年人、長期患病者脾胃虛弱,都是較容易出現春睏症狀的人。每個人應該都曾經有過睡不飽的經驗,尤其是長假之後的上班日、上學日,要不賴床真的要有很大的毅力。大部分的人起床後,會來杯咖啡或是茶飲,吃份美味的早餐,可能就能夠上緊發條,應付一整天繁忙的工作與課業;但如果你連日來都呈現精神不濟、出現嚴重的疲倦感,即便睡了再久,都有犯睏的感覺,這樣的情形可能就不是春睏,而是其他隱含疾病的警訊了,如貧血、甲狀腺機能低下症、肝臟疾病等。要預防春睏來擾,建議從飲食著手,春季飲食應該以清淡、新鮮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最好選擇當季的新鮮蔬果,並減少油膩、厚重的肥肉、油炸品,以利腸道的消化吸收。在飲食時,可適量食用蔥、薑、蒜等辛溫食物,以藉由此類食物的祛濕、避穢濁等效用,來達到促進血液循環、興奮大腦中樞的作用。陳潮宗提醒,春睏的嗜睡感通常較為輕微,若有嚴重疲倦感或疲勞症狀加重,都應該及時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及治療,以免小病變大病,延誤了就醫時機。延伸閱讀: 睡覺也要有儀式感! 專家分享5招讓你更好入眠 熬夜的累好難補回來? 5種營養素幫你恢復元氣
-
2020-03-15 橘世代.健康橘
聽過「肌少症」嗎? 愛窩沙發追劇的人要注意了
陳媽媽長年勞心照顧小孩,晚上是唯一偷閒時間,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讓她失去運動的動力,即便小孩離巢,也只願窩在沙發上看劇。家人擔心3高找上她,說服她報名健身房,經量測體內肌肉量極低。醫師提醒,肌少症已是全球老年化社會面臨的議題,別等到肌少症出現後再改善體質,早在50歲時,就要培養運動習慣。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人衰弱的盛行率約5%至11%,換算人口,目前約有33萬高齡長者面臨失能衰弱的問題,且隨年齡增加,盛行率也逐步升高,其中最常見的衰弱疾病以「肌少症」為最大宗。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齡醫學科醫師曾崧華說,肌少症是高齡化社會出現後新出現的診斷,定義上雖以65歲作為分界點,臨床上的肌少症患者年齡多落在75歲以上,分析與國人才剛剛認識這項新疾病,即使出現症狀也較晚才發現,患者主訴的症狀多為體弱、疲勞沒力氣、走路變慢、常跌倒等。曾崧華說,肌少症最大的危害是肌肉量不足,使長輩容易跌倒,也使其恢復能力差,送醫後,增加長期臥床的機率,另外,肌少症也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的,像是營養攝取不足、慢性疾病等;治療方面,若是單純運動量不足導致的肌少症,能透過高齡運動處方改善,只要3個月,每周2次,每次1小時就能改善。曾崧華表示,曾協助一位70多歲的長輩改善肌少問題,3個月的改善計畫,讓他從原本拿4腳拐後改拿單拐,大幅改善體弱的問題。曾崧華呼籲,別等到體力減退或是感到體弱時再做運動。根據研究,年過40後,肌肉量每10年會以8%的速度流失,70歲以後,每10年以15%的速度流失,若等到70歲以後再增肌,增肌的速度恐比流失的速度還慢。台灣民眾近年雖對運動意識抬頭,但多著重在有沒有流汗,曾崧華說,要避免肌少症上身,最好要做阻力運動即重訓,他不建議民眾自己看影片做重訓,最好還是請教練,在正確的姿勢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關於你所不知道的身體肌肉↘↘↘】。運動後肌肉一定要有酸痛感 減肥才會有效果?。不可忽視的熟齡肌少症 利用「2」指 教你如何看肌力。2020想增肌?從打破5種重訓迷思開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4 橘世代.健康橘
預存腦本第一步!「防失智」也要護眼保耳力
失智症是大腦引起的,但如果只在意大腦那就錯了。除了大腦,也要檢查眼睛、鼻子、手、腳等其他部位的狀況。比方說,有失智症如果眼力又不好,很難自己走路。但只要把眼睛弄好,還是有可能自己走路。即使罹患失智症,如果能夠改善身體其他部位的衰退,還是可以提升生活品質。再從另個角度來看,不少本來以為是失智症患者,事實上只是眼睛和耳朵不好,大腦並沒有問題。以這層意義來說,確認各項感官功能是否正常,就非常重要。因為視覺和聽覺的衰退也容易引發失智症。在一份以25萬752人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若視覺、聽覺沒有特別的問題,失智症的罹患率是0.41%,若有聽覺障礙,罹患率為0.61%,約前者的1.5倍,若有視覺障礙,罹患的機率為0.83%,約為2倍。若同時有視覺和聽覺障礙,罹患失智的機率會增加到大約3倍的1.27%。因此,最好可以盡早接受視力、聽力等感官功能的檢測診斷,讓感官功能維持正常,對預防失智有絕對必要 。到底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五感,與運動功能和失智症的關係如何呢?視覺與失智症關係最密切的就是視覺。如果看不見,就無法透過眼睛得到訊息,因為透過眼睛進來的訊息量非常多,當龐大的訊息量被隔絕時,認知功能就會大幅衰退,進而引發失智症。有時我們並不知道眼睛失明是失智症造成的,還是眼睛疾病造成的。因為雖然訊息是透過眼睛進入,但使用這些訊息後會看到什麼東西,最終還是由大腦決定。因此,即使罹患失智症,還是要前往眼科確認眼睛是否有問題比較好。聽覺如果有聽覺障礙,就相當於認知功能老了6.8歲。所以老人很難對話的原因,很多時候是因為重聽,而不是因為失智。但多人都以為「上了年紀之後,聽力多少會變得比較差」,就置之不理。結果對話變得愈來愈少,若情況持續下去,就可能因為認知功能衰退而罹患失智症。因此,在失智之前或失智初期,最好可以到耳鼻喉科確認耳朵是否聽得清楚。觸覺觸覺與失智症的關係比較不那麼明顯。不過,許多人很容易把因觸覺而引發的問題行為歸因在失智症上。比方說,當手上握著的杯子掉在地上破掉時,大家通常會認為是「失智惡化的關係」,事實上,那也可能是因為觸摸杯子的手指觸覺變遲鈍了,或是拿著杯子的手指肌力衰退,所以才讓杯子掉在地上。嗅覺從失智症初期,嗅覺就會開始衰退。相較於視覺和聽覺,嗅覺的衰退比較不是那麼明顯,或許有人聽說過「香氛可以幫助預防失智症」,同理從嗅覺開始預防失智症也是一種辦法。只要使用精油、享受香氣,或是在平常用餐時,嗅聞剛煮好的料理就可以了。味覺味覺也會因為罹患失智症而衰退。相反地,味覺衰退也會引發失智症的症狀。味覺衰退後,吃東西就不再有樂趣,以致無法攝取足夠的飲食,也容易便祕,而這便祕正是失智症各種症狀的原因。例如,尋找廁所、因為便祕而焦躁不安的「徘徊」、突然想大便造成的「大便失禁」。此外,如果鹽分不夠多,味覺就會遲鈍,會導致偏食、營養不均衡等情況,這些當然也會對大腦造成影響。運動功能運動功能衰退會明顯加速失智症的惡化。睡眠障礙也是失智症會引起的症狀,但如果運動功能衰退,運動量減少,不太容易疲倦,有時也會睡不著。失智症也容易引起便祕和大便失禁,不過,運動功能衰退導致的運動不足,也會讓小腸無法充分運動,造成便祕或大便失禁。(本文摘自《失智行為說明書》,如果出版社)看更多報導:《橘世代》【關於更多「慢老」指南↘↘↘】。「把記憶譜成曲!」聽首歌吧,大腦起舞緩失智。幾歲算「年輕老」?想預防老年病症,要趁「年輕老」。10個慢老單字:關於老年,你該有的10個態度。六十歲如何盡情享受當下? 從「寫日記」開始吧!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28 養生.運動天地
增強免疫力而運動當心別做過頭!反更易被病毒感染
我們每天都暴露在各種病毒的包圍之下,平均每年會患感冒兩至三次,而有些人明顯比這個次數要高。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積極鍛煉能否減少患病風險?美國Verywell網站發文指出,無疑每個人的免疫系統功能造成了對疾病抵抗力的差異。有意思的是,適度鍛煉可增強免疫力,但過度運動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原美國匹茲堡大學和阿勒格尼總醫院指導心內科教授Richard Fogoros介紹,有些因素可以保護我們免受感冒和流感的侵襲,其中之一就是適度、持續的鍛煉,有多項研究支持適度、規律的運動和免疫系統健康之間的聯繫。一些早期研究發現,人們一旦開始有規律地跑步練習,他們患感冒的機率就會降低。適度的運動與積極的免疫系統反應,巨噬細胞(攻擊細菌的細胞)的暫時增加有關。因此規律、持續的運動可以給免疫系統健康帶來巨大好處。最近也有研究表明,作為對適度運動的反應,免疫系統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運動期間,免疫細胞在體內循環更快,殺死細菌和病毒能力更強。運動結束後,免疫系統通常會在幾個小時內恢復正常,但持續、規律的運動似乎會使免疫系統增強持續更長時間。適度運動對感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抵抗力有多強?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博士David Nieman教授研究顯示,每天步行40分鐘,運動激烈程度達到最大攝氧量70%—75%的人,他們因喉嚨痛或感冒的天數是不鍛煉的人的一半。Fogoros說,物極必反,過度運動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即過度訓練綜合徵。有研究發現,劇烈運動後,身體會產生某些激素,包括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會升高血壓和膽固醇水平,抑制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暫時性下降。這種效應與耐力性運動員在極限運動後(馬拉松、鐵人三項訓練)後易被感染程度增加相關。因此,如果你正在接受超耐力項目的訓練,那麼在訓練的過程中應注意安排足夠的休息和恢復時間,讓免疫功能恢復正常狀態。如果感到疲憊或出現過度訓練綜合徵的其他表現,比如休息狀態心率變快、心率恢復正常時間較長、易怒或全身沉重疲勞,都應進行有效的放鬆。值得注意是,如果你已經得病了,更不能過度鍛煉。人體免疫系統因對抗感染而不堪重負,額外的壓力也可能導致恢復變慢。一般來說,有輕微感冒症狀且沒有發燒的人,輕中度的運動可以讓身體感受改善,並增強免疫力,但劇烈運動只能讓症狀更糟,使病情延長。Fogoros說,心理壓力也會影響免疫力。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釋放增加身體壓力的同時也導致心理壓力上升,削弱免疫力,增加患感冒和流感的風險。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照顧老年癡呆症患者的人心理壓力水平大,他們患感冒的次數是普通人的兩倍。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適度有規律的鍛煉顯然對身體有益。Fogoros補充,除了心理壓力和運動水平之外,營養不良、疲勞缺乏睡眠、吸煙也是影響對流感和感冒抵抗力的重要因素,我們在調節運動量的同時也應加強這些方面的管理和調整。本文摘自搜狐健康-生命科學
-
2020-02-26 新聞.健康知識+
口渴才喝水就太晚了!學會補水3技巧養顏美容、助消化
充足的水分能讓皮膚細胞水噹噹,人體透過喝水能幫助身體調節體溫、促進身體的代謝與腸胃蠕動,如何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建議可從「喝水」做起!不過,「喝水?」沒搞錯吧,你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這樣簡單嗎?水不就是每個人天天都在喝嗎?從沒想過水對自己的身體有這麼大的影響。 醫學資料顯示,成人體重內的60~70%是水分,血液中的含水量更高達9成以上,不僅血液、淋巴液及身體分泌物與水有關,進食後的吞嚥、消化、運送養分及排泄,都需要水才能進行,所以,水之於人體,就像空氣、食物對於身體一樣重要。 「我上班忙到沒時間喝水」、「我開會開到都忘了喝水」常常會聽到忙碌的上班族有這樣的聲音,導致不少人消化問題一大堆,甚至還引發尿道發炎,這樣是非常不健康的。有句話說:「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真的一點也沒錯,愛惜身體健康,就該從平日多喝水做起,但喝水有一定的原則,並不是隨心所欲,沒限制的想喝就喝。 每人每天至少會消耗2公升半的水分,理論上似乎應該再「補回來」2公升半流失的水,不過,其實每天我們吃下的食物中,就已經含有大量的水分。 比方說蔬菜中90%以上是水分,水果中有8成以上也是水分,肉類和魚也含有70%的水分,還不包括我們可能會喝到的湯或是果汁飲料,扣除這些之後,一天喝1500 c.c.的水就足夠了;不過,這是指一般低度運動量者的基本原則,若你是屬於運動量大的人,如運動員或有參加健身運動習慣者,就要相對增加飲用水的份量。 水要是喝得不夠,身體通常會用讓你感覺到口乾的方式讓你知道,但不時提醒自己喝水的壓力也不小,就有醫師以每天喝2500 c.c.為例,將一天當中分5次喝水: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先喝約500c.c.的水,對腸胃蠕動、消化和美容,都有幫助,之後進辦公室再倒500c.c.的開水放在桌上,想到就喝,分批在午餐前喝完,下午如法炮製,下班前再解決500c.c.,回家之後再慢慢喝掉最後500c.c.,這樣就可達成輕鬆無負擔的「日飲2500」計畫。 但是,喝水也有技巧,不但要兼顧量的攝取,也要讓身體所喝進去的每一口水都能達到最佳效果。喝水時要小口小口分段地喝,因為身體就像是個非常精密又聰明的儀器,一次灌下太多水時,水分會停留在體內,反而不利新陳代謝造成水腫,而短時間內腎臟也會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就會加速排尿速度,反而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身體各部位。 至於喝哪一種水比較好?市面上許多包裝水強調國外進口,或經過多道生化科技處理,有的還添加各式的微量元素,重點都是強調喝水的重要性,只要通過檢測安全應該都無虞。 在知道喝水的好處後,在面對現在坊間飲料選擇多,或許還是有不少人可能說:「我真的超級不愛喝沒味道的水!」其實讓自己多喝水的技巧不少,比方說加牛奶、加可可粉等各種味道,近幾年許多添加穀粉的代餐,也相當受到歡迎,其實單純喝、加料喝,只要能喝水都對身體很好。 延伸閱讀: 排毒光流汗、上廁所還不夠! 再教你5招清出身體裡的廢物 常尿失禁就該少喝水? 錯!其實更應該喝
-
2020-02-15 養生.健康瘦身
三個月減重17公斤 美女教練分享「米飯三日循環法」
年假結束,許多人因為吃了許多大魚大肉,而發福了不少、憂愁於如何減肥,卻不知該從何著手。日本一名女性健身教練Jun曾經在三個月內減重十七公斤、體脂肪降低16%,也參加過Best Body Japan橫濱大賽等健美比賽。現今則以自己的健美經驗,作為教練幫助有減重困擾的人們提供指導,著有「讓節食失敗的我也能夠瘦下來的『三日減糖瘦身』(ダイエットに失敗してきた私がやせた3Days糖質オフダイエット,暫譯)」。日前她在女性雜誌《美的》上針對飲食和生活習慣,建議幾項瘦身須知的必要原則。飲食:無論增重或瘦身,關鍵都在飲食對於想要瘦身的人而言,運動其實只佔了兩成的重要性;其他八成都在飲食控制上,Jun建議想要瘦身的人要嚴格控制飲食,盡量少吃澱粉類等含有高碳水的食物,飲食應該以低碳水、高蛋白為主要原則。以下是Jun所建議的五大飲食須知:白飯的量以三天為一個循環:Jun建議以三天一個循環來調整白飯的量:第一天晚餐不吃白飯、第二天只有午餐吃白飯、第三天則三餐都禁食白飯,而每一餐最多也只吃一百公克的白飯。這樣的飯量對於瘦身來講效果最好。大量攝取蛋白質:蛋白質的重量應該為目標體重的0.15%,也就是體重每多1公斤就應攝取該體重乘以1.5公克的蛋白質。至於魚、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和豆腐等植物性蛋白質的比例,則應維持在五比一的比例是最適當的。避免高糖份食物:麵粉類的料理,或是薯類、南瓜、玉米等根莖類,或是含有大量糖份的點心,都應該避免在瘦身期間攝取,至於含糖飲料則需嚴格禁止。少油少炸物:使用大量油品所製的料理會妨礙脂肪燃燒,因此要避免攝取。美乃滋和沾醬等也是「看不見的油」,應盡量避免。至於魚、肉類所富含的脂肪,常常會隨著大量蛋白質下肚,食用時也應多家注意。相反的,青背魚類所富含的Omega-3脂肪酸或是亞麻仁油裡的中鏈脂肪酸,則可以安心攝取。晚餐一定要在八點以前:睡前兩小時之內絕對不能進食,可以說是瘦身法則基本中的基本。不過倘若遇到加班等狀況,Jun也建議可以將晚餐原本的份量分為兩次,以晚餐時段為主,睡前為輔的原則,避免睡前空腹引起的暴飲暴食。運動:增加日常生活的運動量Jun建議讀者,可以在早上做一些伸展或是快走運動,並且以走樓梯取代電扶梯,或是用提早一站下捷運、繞路散步等方式,來增加一天的運動量,如此一來,即使不去健身房也可以達到瘦身的效果。水分補給:一天要將1.5公升的水帶上身水分如果補充不足,會影響體內循環功能,進而降低代謝。也可能進而導致排汗減少或便秘,因此建議一天至少要帶1.5公升的水在身上。一旦喉嚨感覺乾燥就要立刻補充水分,上廁所的次數也以一天八到十次為佳。沐浴:溫度40~42度,每天20分鐘! 利用浴缸提高體溫增進代謝Jun也提醒讀者,若想要瘦身,那麼「泡澡」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其中又以能夠出汗的40~42為標準,泡20分鐘左右為佳。體溫升高以後不僅能夠增進睡眠品質,也可以達到瘦身效果。建議在泡澡時,也可以按摩一下大腿周圍的關節、伸展筋骨,瘦身效果會更好。睡眠:一天穩定睡七小時,養成易瘦體質睡眠不足會導致體內分解脂肪的荷爾蒙、抑制食慾的瘦蛋白等物質失衡,導致身體變成易胖體質。對於想瘦身的人而言,一天最起碼也得要睡上七個小時,才能穩定體內的分泌組成。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有酸素】 おはよー❤️ 脂肪を落とそう!とする時、食事ももちろん大事だけど、 やはり有酸素もめちゃ大事だと思います🔥 ・ ジムに行ければ、 #クロストレーナー #ステアマスター #エアロバイク 昔は大嫌いだったけど、 昨今の #Netflix のおかげで、 海外ドラマ1本(30分〜1時間)見てたら あっという間に苦なく出来ます💕 ・ ジムに行けなくても、 近所をウォーキングするのでも🙆♀️ スーパーに食材買いにいく!! という目的を持って、 坂のあるルートなど選んで、 早歩きで30分〜1時間程度かけてウォーキング🚶♀️ ・ ・ キツい事、嫌いな事は続かないので、 どうにかして苦なく出来るよう、 私なりの工夫🙄✨ ・ ・ #diet#fitness#exercise#healthy#cardio#fatburn#goldgym#Venice#la #ダイエット#ダイエッター#筋トレ#フィットネス女子#タンパク質#糖質オフ#ボディメイク#健康#有酸素#脂肪燃焼#海外ドラマ#ロサンゼルス#ベニス#ゴールドジム #3D糖質オフ jun fitness(@jjfitness44)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9 年 11月 月 10 日 下午 4:24 張貼
-
2020-02-14 癌症.抗癌新知
想抗癌就要動! 癌友每周運動90分鐘有2大好處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癌症患者該怎麼運動?癌症治療幫助殺死癌細胞,但其藥性多少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把雙面刃。不過,若在治療期間,適度運動當成輔助治療方案,有助於減少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對此,美國知名醫院梅約診所參考正常人的運動建議,修訂了「癌友的運動指引」,梅約診所運動醫學部聯合主任Edward Laskowski表示,運動對於癌友的存活率以及癌症預防都有很大的幫助。根據梅約診所衛教網站,Edward Laskowski針對運動對於癌友的重要性時解釋,運動對於曾經罹癌和正在接受治療的癌友有巨大的影響,「運動可以幫助減輕焦慮,減少憂鬱感,尤其許多癌症治療對心臟影響很大,運動可以對於心臟的益處非常巨大。」根據梅約診所的運動指引,對於曾經罹癌和正在接受治療的癌友而言,建議每周進行3次運動,每次30分鐘,包含阻力訓練和90分鐘的有氧運動。正常人建議每周應中度運動150分鐘,Edward Laskowski指出,對癌友而言,運動指引已經進行下修,建議一般人都可以遵循,「無論什麼運動,只要有運動就是好的,在日常間累積運動量非常重要,益處也多多。」醫師補充,運動有助於提升癌友的存活率,更可以預防七種最常見的癌症,包括大腸癌和乳癌。他強調,無論是正常人還是癌友,都要注意運動量,運動越多,對身體的幫助越大。參考資料: Mayo Clinic Minute: Updated exercise guidelines for cancer patients, survivors(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不動易致病! 想提升防疫力你可以做這3個居家運動 用吃殺死癌細胞! 15種物美價廉抗癌食材報你知 
-
2020-02-13 養生.運動天地
上班太忙沒時間運動?美國癌症協會教你10個小技巧
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有助於身體健康,然而現代人生活忙碌,總有許多藉口不運動,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建議,把運動融入日常活動中,找到空檔運動來累積運動時間,是一個大忙人最適合的運動方法,快來看看如何規劃運動時間。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成人每周至少應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的劇烈運動(或混合兩種)。適度規劃運動時間很重要,尤其利用日常生活的活動,可以不需規劃額外時間運動,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方式。1. 工作或下班後,多走樓梯,少搭電梯,有助累積運動量。2. 如果您開車,請將車停在離目的地較遠的地方,再步行前往,多動動雙腳。3. 如果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提早一站下車,再步行至目的地。4. 走路或騎自行車去上班,平常外出購物或拜訪朋友也可以考慮。或將您代辦事項集中在一個區域中,這樣您就可以停好車,然後一一步行到每個目的地。5. 在午餐時間、晚餐後,甚至下午喝咖啡休息時候,多走一小段路、散散步。6. 晚上回家看電視放鬆時,不如邊看邊做一下簡單的伸展操或運動,或者訂下新規則:不得在廣告期間坐著,起來動一動,或者家裡走走。7. 打電話時站起來或四促走走。與其坐下來開會,不如和同事一起散步,一起腦力激盪,增加工作時的運動量。8. 多做家事,不要堆積家務,園藝或草坪維護都是運動的好機會,或者清理車庫、閣樓、掃地、拖地等大掃除,更有助於提升運動量。9. 尋找方法從目前的興趣、愛好和活動中獲得更多運動量。例如,如果您打高爾夫球,別做球車了,下來走去下一洞。如果您的孩子有體育活動,不如就在孩子練習的球場附近走走。10. 安排必須運動的家庭旅遊,例如游泳、運動、家庭郊遊等,將戶外活動納入家庭旅遊中,更是嘗試新事物的機會。參考資料:10 Tips to Fit More Fitness into Everyday Life(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不動易致病! 想提升防疫力你可以做這3個居家運動 防疫、防流感先顧好免疫力! 日行「這項飲食」策略吃出高防禦 
-
2020-02-13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戴口罩勤洗手之外 做這件最平常的事可抵抗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民眾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理事長江秉穎表示,每天充足的睡眠能有效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對抗病毒的一大防線,除了外在的勤洗手、戴口罩,內在提升人體自我防禦機制亦十分重要。醫師江秉穎在三民書局出版的新書「一級睡眠術」中提及,充足的睡眠可以顯著增加人體血液裡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這兩類細胞是免疫力的主要來源,所以如果想增強免疫力,健康且充足的睡眠比吃任何保健食品或藥物都來得更有效且安全。部分民眾可能因為肺炎疫情產生焦慮、夜裡睡不安穩,江秉穎醫師在此提供幾點方法幫助入眠、提高睡眠品質。首先是有效運動促進好眠,江秉穎指出,提高體溫使人容易進入深度睡眠,且可有效提高睡眠品質。另一目的是要讓核心體溫上升0.5度,透過在上午起床後、傍晚日落前運動,將白天與晚上的差距做出來,晝夜節律變化就會比較明顯,晚上就會比較容易入睡。要改善睡眠,最佳運動時間是上午起床後,傍晚日落前,最好不要在睡前一小時進行激烈運動。改善睡眠最佳運動量則是每周3-4次,每次20-30分鐘以上。而咖啡最好要在下午四點前喝完,因為咖啡因的半衰期對一般成年人來說是三到七小時,建議睡前七小時別喝咖啡。此外可多吃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富含色胺酸(Tryptophan)的食物有助於睡眠。例如牛奶、豆腐、雞蛋、魚、香菇、葵花子、南瓜子、黑芝麻、黃豆、小米等。另有一些具有安神、鎮靜功效的食物有助於睡眠,如核桃、蓮子、香蕉等。
-
2020-01-25 新聞.生命智慧
「母住院72天賣了2棟房」健康沒病才是最大的不動產
昨天,朋友發微信說:「我媽走了,最後還是沒治好。」因為腦溢血,兩個月前,朋友的媽媽住進了ICU。在ICU裡,用上呼吸機、營養液、看護等等,幾千幾萬塊錢,一下就花光了,連個聲響都沒有聽到。醫生說,至於活多久,就看你們準備了多少錢。為此,朋友把家鄉的兩套房都賣了,準備把全部家當都拿來給母親治病。但住了72天、賣了2套房、花費人民幣130多萬(約新台幣590萬),阿姨還是走了。朋友說,直到面臨了生老病死,才知道健康有多貴!「房子沒了可以再買,但健康沒了,卻沒法用房子換。」這就是現實,哪怕醫學技術再發達,你再有錢,健康沒了就很難找得回來。現在,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總以為房子是人生最大的不動產,為了房子就拼命努力賺錢。可是,沒有人想過,最貴的是健康,它才是人最大的不動產,如果你不好好愛惜,靠錢未必管用。沒病沒災就是在賺錢最近到了年末,不少人開始覺得恐慌。覺得一年到頭,好像又沒有賺多少錢。但是,今天我想說,如果這一年你身體健健康康,你有一個好的生活作息、養成了一個鍛煉習慣,那你就是在賺錢。曾看過這樣一個影片,按照十年前美國黑市人體器官販賣的價格來看,如果你無病無痛、臟腑無損,就已經是個億萬富翁了!心臟99.77萬美元;·肝臟55.71萬美元;·一對腎臟26.29萬美元;·一隻眼角膜2.44萬美元;·每克骨髓最高能賣到2.3萬美元;……如果把你的身體完全分解,以最高價格來算的話,一個人大約價值4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9億元)。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健康有多值錢。為了一個PPT可以連續熬通宵,為了一時方便能頓頓吃外食,為了多睡一會兒就一直癱在床上……前段時間,一家知名科技企業25歲的員工猝死了,猝死原因很可能是過度勞累。同學說,這個年輕人很優秀,你給他再大的壓力,他都能轉化成成績。大學一畢業,他就以百萬的高薪進入了這家知名企業,每天都是很拼命地工作、加班,經常動不動就加班到了凌晨。25歲、年薪百萬,一個前途大好的年輕人,只可惜不在了。在年輕的時候,做什麼事情能讓你受益一生?那就是,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戒掉重口味的飲食,每週規律地運動。它不僅能讓你繼續握著千萬的資產,還能讓你減少不必要的花銷。當你從慾望中脫離出來,你才能意識到,為了多看一會兒手機熬夜,為了一時的快感吃重油重鹽,為了一時的安逸躺著不動,這種損耗真不值得。小心今天造的孽明天就被報復上個月,公司發福利去體檢,意料之中,很多人都是亞健康。不過,最讓人吃驚的還是,有一個剛來的實習生,血糖超標,最後確診是糖尿病。這個實習生還沒畢業,今年才20歲。了解糖尿病的人都知道,這個病現在醫學上沒法治好,只能不斷喝藥控制。如果血糖沒控制好,特別容易引發其他並發症,比如手足口病、失明、尿毒症等。年紀輕輕就得了老年病,用醫生的話說,完全就是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跟其他年輕人一樣,這個實習生的生活方式極其不健康,經常半夜還活躍在網路上;吃飯也是各種漢堡、雞腿,只圖好吃不管健不健康。雖然,年輕身體修復功能好,但是也抵不住超荷地運轉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佔健康因素的60%,如果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即使父母給的身體再好,也容易得各種疾病。有人問,為什麼明明知道健康很重要,年輕人還在各種作死?有一個人回答說,因為總覺得自己年輕。仗著自己年輕,就各種不愛惜,覺得自己身體好著呢,才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正是這種,對身體的無所謂,反過來也在遭受它的報復。根據抗癌協會公佈的統計數據:癌症發病年齡提前了15-20年。原來50-80歲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已經提早到了35-55歲。千萬不要仗著年紀,就任意揮霍健康,你對身體造得孽,它都記著呢!透支身體是最蠢的事情為什麼?就有人要花式透支身體?很多人說,迫不得已。以前,閨蜜在廣告公司工作,經常半夜還在改方案,如果不熬夜,就賺不到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包包、口紅、化妝品。靠著這一份拼勁,閨蜜很快就升職加薪了。但沒過多久,她住院了,原因是每天長時間伏案工作,腰椎已經嚴重受損,醫生說她,如果還按照之前的工作強度的話,腰就別想要了。在家靜養了一段時間後,閨蜜果斷轉行,現在做著一份不需要天天熬夜加班的工作。雖然,錢賺得不如以前多,但她說,為錢折壽是最不划算的事情。在這個房價如此高、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每個人都被逼著焦慮、忙碌。為了多賺一點錢、多做一些事,壓縮睡眠時間、壓縮吃飯時間、刪去運動時間,生活最後就剩下了工作這個空殼。大多時候,這種拼命是有回報的,但是代價也很巨大。一名大學教授在31歲的時候患上了乳腺癌,她曾發微博說:「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殺人性命是謀殺,透支自己的身體也是犯罪。我們有千千萬萬個要加速跑的理由,有千千萬萬不早睡的藉口。但是,當真得要與病魔鬥時,你自會發現,我們還都太嫩,不管有多樂觀、勇敢,鬥不過就是鬥不過。人生拚的不只是智商情商還有健商哈佛教授芭芭拉·艾倫瑞克,曾扮演底層人,做過一個研究調查。她發現,與有錢人相比,越是底層的人,越不注重健康。他們喜歡吃各類垃圾食品、不喜歡運動、更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在BBC紀錄片《56ups》也曾提到這個問題,與有錢人家的小孩相比,底層人家的小孩普遍不重視健康。這不是因為貧富差距導致的差距,而是這種差距加劇了貧富差距、教育差距。因為不注重健康,底層人的身體往往更容易生病,一旦生病就很容易傾家蕩產。很多人都說,成功的要素就是智商和情商,其實,除了它們,健商也是至關重要。阿里巴巴高階主管張勇在採訪中說過,讓他成功的十大因素,其中就是睡得好。張勇說,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睡眠質量好,只要躺倒就能睡著,這讓他在工作中更有精力、思維更加活躍。在BBC紀錄片《健康的真相》中,研究人員就做了一組對比實驗。讓兩組年齡相當、身體狀況相當的人做實驗。一組人在研究人員的干預下,飲食健康、做適量的運動、有充足的睡眠。另一組人不做這樣的干預。結果發現,做了干預後,那一組人的記憶力、邏輯能力都有提高和改善。在《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研究人員就發現,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會讓人在學習、工作上表現地更好。健商高的人,不僅僅身體更健康,頭腦也更靈活,而這,也能成為人的核心競爭力。健康不是讓你過老年人的生活每次一說到健康,不少人就說,這分明就是老年人的生活,讓年輕人注重健康就是讓他們提前過退休生活。其實,健康與努力並不是非彼就此的關係。在讀書會上,認識一個姐姐,人都已經45歲了,但看著只有30歲的樣子。她說,自己抗衰的方法,就是從不熬夜。她生活節奏不慢,自己還開了一家公司,每天都很忙。不熬夜是她生活的原則,她可以早晨4點起床,但堅決不半夜還不睡。身邊就有不少人,明明頭髮一掉一大把、臉上不斷冒痘痘、黑眼圈遮都遮不住。還完全不顧身體給出的信號,就是忙著不肯睡,任由自己給身體埋下各種雷,指不定哪天就會爆炸。正如,李開復曾在一個演講中所說:「每一個人的健康,其實不是要放棄一切。對年輕人來說,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個禮拜拿3、4個小時維護你的健康。」在《每個人的戰爭》中,作者發現,維持健康並不是一件艱難耗時的事情,不過就是變一種生活方式。不需要你一天泡在健身房裡幾個小時,不過就是多站站、多走走;不需要你一天只吃水煮蔬菜、雞胸肉,不過就是不要油、鹽、糖超標就好;更不需要你十點就上床睡覺,不過就是別熬到凌晨。只要你做到了,你會發現身體會變好很多!健康也不是讓你沒頭沒腦,被人呼攏當然,除了各種不注重健康、透支身體的人,還有一種人明明很養生,最後卻養出了一身病。為了健康,他們就是看什麼保健品火就買什麼,結果因為瞎吃,最後身體卻吃出了問題。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其實,只要飲食均衡、健康,每天都吃蔬菜、水果、蛋奶肉,身體就已經有了充足的營養,不需要把把自己當成小白鼠瞎補充。除了瞎吃補充劑,還有人過度運動,給肌肉、關節造成了嚴重的損傷。曾在健身房,遇過不少靠著一身蠻力鍛煉,卻把自己弄傷的人。其實,健康的生活不需要如此拼命。有研究發現,就算不去健身房,改變生活習慣,多站著、多走路、減少久坐時間,一天可以增加500以上卡路里的消耗,相當於跑步一個小時的運動量。每天都好好吃、好好喝、好好睡,不要偷懶也不要瞎作,有益的事情多做點,有害的事情克制做,維持身體的健康根本就不難。實在不行,就多看看可靠專業的健康文章,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少花很多錢。三年前,79歲的王德順火了。他在國際T台上走秀,一個人活出了好多人幾輩子的精彩。當時,不少網友調侃說,要想人生充滿可能,首先你要活得足夠久,這樣你才有可能實現各種不可能的願望了。精彩的人生,不光光只是寬度夠寬,還要長度夠長,這樣你的機會才能比別人更多。最後,送你村上春樹的一句話,祝你們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原文出處:微信公眾號《國館文化》
-
2020-01-23 橘世代.健康橘
擔心過年體重暴增?專家:減重要讓自己吃飽、吃巧才是聰明作法
保持好身材不僅好看更健康,但因基礎代謝率下降,橘世代民眾常在減重與復胖的循環中氣餒。體重控制需長期抗戰,專家提醒,儘管運動在消耗熱量時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只靠運動減重卻相當的困難,規律運動同時,也要忌口,可從設定每日熱量攝取總量開始。國健署「肥胖100問+」指出,許多研究都指出單純靠運動減重的效果遠遠不如飲食控制。想要減少1公斤的體脂肪,需要多消耗約7,700大卡的熱量,事實上持續1小時活動時可交談,但無法唱歌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慢跑、游泳等,只能消耗約300到400大卡熱量。換句話說,要甩掉1公斤體脂肪,需要20多小時中等強度運動才能辦到,這代表著持續一個月,每天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這樣的運動量對忙碌的現代人並不容易。Q1、要怎麼設定每天的熱量目標?減肥者不適當節食,易造成身體出現快速減重與迅速復胖的變化,也就是醫學上稱的「溜溜球效應」,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強調,體重控制是長期戰,減肥沒有速成班。過度嚴苛的節食讓人出現虛弱、掉髮,影響情緒,建議每周以減輕0.5公斤為目標,每日應減少500大卡。通常設計減重飲食,女性每天1,200至1,500大卡、男性1,500至1,800 大卡。每日熱量攝取低於1,200 大卡,就很難從限量食物去滿足身體營養需求,而需借助綜合維他命、礦物質補充。目標設定不要好高騖遠,避免打退堂鼓,以能夠做到為原則,可參考漸進式做法,每日輕鬆減少200大卡,再逐步增強運動及飲食份量控制,朝向日減500大卡邁進。在均衡飲食原則下,耐心經營,總有一天射中目標。Q2:減重需要餓肚子嗎?營養師夏子雯認為,減肥者因調整飲食,難免需要克服飢餓,但不宜過餓,建議可以在飯間飢餓時,吃一小包蘇打餅或水果。除保持低脂飲食外,可以蔬菜、蛋白質作為主食,用餐時先吃蔬菜、蛋白質,先有飽足感,再搭配低碳水化合物,每餐只吃半碗飯,可有效抑制食欲。減重時要讓自己吃飽、吃巧,減少熱量的聰明作法,就是選擇低熱量高纖維食物來增加飽足感,以及降低飢餓感。富含水分與膳食纖維的蔬果不但熱量低,還可以填飽胃部空間。大多數蔬菜熱量極低,低糖分的水果如番茄、芭樂也適合取代點心充飢。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1-22 養生.健康瘦身
就是管不住嘴!不想年後體重失控,6件事從今天開始就要做
每到過年,除了放假,大家最期待的莫過於婆婆媽媽準備的各式年菜好料,或是和親友團圓相揪聚餐一飽口福。但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曾調查發現,年節放鬆吃喝,年菜、零食、飲料吃不停,有近4成的人在過年期間體重平均增加1.7公斤,有近5成的人運動量比平常少,且容易伴隨便秘或消化不良。雖然「少吃、多動」是不二法門,但是面對年菜和零食當前的口腹之慾,該如何健康吃喝?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營養師林圓真表示,現代人平常飲食不知不覺就容易營養過剩,過年過節「吃太好」更是司空見慣,攝取高油、高糖、蛋白質過多、膳食纖維太少,還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加工食品、高熱量零嘴和火鍋醬料,若是天天飲食失控、熬夜零食太涮嘴,真的要當心「過個好年脂肪也黏上你」。 擔心吃出過年肥的人,除了不過量、多運動之外,也可以選擇用蘿蔔糕取代「步步糕升」的炸年糕,用瘦肉多一點、吃得到蔬菜纖維質的筍乾燜肉取代東坡肉,還有象徵「帶來好彩頭」的白玉蘿蔔湯或枸杞香菇竹笙雞湯取代佛跳牆,並增加蔬菜類像是「長命百歲」的長年菜等時蔬,避免吃進太多熱量,又能預防只吃不動的便秘問題。 除了傳統年菜要聰明吃,每天隨手就喝的含糖飲料、酒類飲品也容易喝進多餘熱量,林圓真指出,過年最常見的就是腹部肥胖,短時間體重增加時,容易讓過多脂肪堆積在腹部,影響身體代謝,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  雖然過個好年免不了吃吃喝喝才盡興,想避免年後身材「走鐘」,看看營養師提供的6招小撇步吧! 1、健康年菜自己做烹調方式可採用清蒸、滷、汆燙方式,選用天然鮮蔬或昆布做湯底,避免油炸、油煎,可用天然醬油、醋或蔥薑蒜等增加風味。挑選食材時,也可多選擇油脂比較低的白肉為主,像是魚和雞肉,油脂會比紅肉低一些,更適合怕胖一族;也可多選擇帶殼、帶骨的肉類及海產食物,以免兩、三口就吃進一大塊;此外,還有高熱量的各種醬汁,像糖醋、蜜汁、沙茶等要少吃,火鍋料等加工食品也要注意。 2、先吃菜,再吃肉類和澱粉很多人吃飯的習慣都是先吃飯再喝湯,若能改變一下順序,先吃蔬菜、魚和肉類等優質蛋白質,最後再吃飯、麵等澱粉類,不僅可以減少人體胰島素過度分泌,有助於控制血糖,還能避免因胰島素過度分泌,造成體脂肪囤積的肥胖,同時降低飢餓感,避免吃過量。 3、吃蔬菜要比肉類澱粉多一倍大魚大肉的過年期間,最好每餐都吃三種顏色的蔬果,多攝取多樣的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以及蔬果中的各種酵素,幫助消化、促進代謝,豐富的膳食纖維也有助腸道蠕動和排便順暢,不讓毒素有機會長時間在腸道累積,造成腸胃不適和肥胖煩腦。 4、避開易胖食物除了高熱量的年菜,含糖飲料、酒、烏魚子、臘腸、香腸、糕餅、牛軋糖、蛋捲、肉乾、年糕、麻粩或是堅果類等高熱量又超涮嘴的點心零嘴,盡量每天只吃一種,並且最好不要一口接一口,除非運動量很足夠,否則很難消耗短時間攝取的高熱量。若是嘴饞想吃點零嘴打發時間,非油炸的烘乾蔬菜果乾、帶殼堅果或是黑巧克力、海苔,是相對比較好的選擇。 5、減少高糖食品怕胖的人,也要避免含有砂糖、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飲料或精製點心,這些成分都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讓身體製造更多脂肪囤積。也要注意少喝含有熱量的飲料,白開水當然是最佳選擇,或是選擇無糖飲料,像是無糖茶類、玉米鬚茶、咖啡等。 6、少喝濃厚湯汁由於佛跳牆、雞湯或是濃厚的火鍋湯底都屬於高熱量,怕胖就得盡量少喝,要喝也要記得撈掉浮油再喝。另外,喝火鍋湯底的時機也很重要,最好在丟入肉片和火鍋料之前就先一飽口腹之慾,若是之後才喝,就容易因此喝進普林和大量油脂,不利健康也易發胖。 除了掌握健康飲食原則,林圓真也特別提醒,過年連假一定會比平常有更多熬夜的情況,改變生理時鐘就容易影響代謝,可能導致肌肉流失、體重增加。而且睡眠時間減少、熬夜機會變多,也會讓身體的瘦體素減少,同時讓飢餓素增加,食慾增加就會特別想吃高熱量食物,建議怕胖的人,年假期間生活作息也要盡量規律一點。 延伸閱讀: 少吃卻更胖? 3件事讓你身體橫著長 吃素也會得脂肪肝 這2樣都是地雷 
-
2020-01-16 新聞.科普好健康
懶惰和肥胖,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最近,筆者在瀏覽貼吧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話題的發起者是一個100多公斤的胖子,她說自己太胖了想減肥,但又邁不開腿。她說自己彷彿是越胖越懶,以前體重50多公斤的時候還偶爾會想要打打網球,運動運動。可是,當自己的體重飆到了100多公斤的時候,連球拍子都懶得拿。她在網上求問網友,是越胖人越懶嗎?這個話題引發了不少的網友討論。有的人說,她肥胖的原因是她後來不能堅持運動了,所以才越來越胖,建議她堅持運動。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也有同感,覺得人越胖就越懶。那麼,到底是肥胖導致的懶惰,還是懶惰導致的肥胖呢? 常規認知——懶惰導致肥胖說起為何肥胖,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懶,不愛運動。其實,這個說法還是有很多理論依據的。肥胖是脂肪在體內過多堆積的現象。由於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用於維持日常生活的體力消耗的熱能越來越高,又沒有人為地增加運動去幫助平衡熱量的攝入和支出,因而造成肥胖。運動本身增加能耗,可引起兒茶酚胺類的激素分泌增加,使脂肪組織的脂解作用增強。也有研究表明,步行、跑步、游泳等運動的能量消耗是靜坐的幾倍到幾十倍。由此可見,運動可以消耗體內脂肪,減輕體重,而不運動則會造成體內過多的脂肪堆積,導致肥胖。 新研究—— 肥胖是運動的結果而非原因正如這位網友所說,很多微胖的人還是能夠比較積極的進行運動,但是一旦肥胖達到一定程度反而會運動興趣大減。很多人想知道,為什麼人越胖越不愛運動呢?胖人不愛運動,與肥胖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有關。最近,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動物體重增加,變得肥胖時,大腦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在大腦深處,有一個叫作“紋狀體”的結構,這個結構和人體的運動控制有關。在運動控制的過程裡,紋狀體中的多巴胺 2 型受體(一種蛋白質)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能夠結合多巴胺分子並激活下游的信號傳導。如果紋狀體中特定的神經元上沒有了這些受體,動物的運動能力就會下降。而肥胖會干擾紋狀體內多巴胺信號的通路,從而導致運動興趣降低。也有研究顯示,胖子不愛運動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肥胖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遺傳和基因也有關,其中,遺傳的作用約佔 2/3 。研究人員發現, SLC35D3 基因是人類肥胖症和代謝綜合徵的致病基因,該基因缺陷會導致“紋狀體”中的多巴胺 1 型受體的膜運輸受阻,使其信號通路受阻,導致運動量減少和能量消耗減少,從而引起肥胖症的發生。其實,人類運動少而不肥胖的例子也有。有調查顯示,日本人的運動量普遍偏少,但日本人有肥胖症的人卻不多。當然,運動偏少卻不胖,日本人的飲食相對合理可能也是其原因之一。“因為懶,所以胖”是常規認知,而“因為胖,所以懶”也得到了一些研究支持,但目前相關研究較少,且為動物實驗。未來或許有更多的研究支持後者,但對於糖友來說,應該立足當下,管住嘴,邁開腿,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運動來控制體重。本文摘自搜狐網《糖尿病天地》
-
2020-01-15 養生.運動天地
散步20分降死亡風險!各年齡層需要的「每日活動量」
當代人能懶到什麼程度?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叫外賣絕不去實體店;代排隊、代領快遞……你為了方便偷的這些懶,正在一點點偷走你的身體活動量。根據世衛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四分之一的成年人身體活動不足。其實,並不一定是高強度、大規模的鍛煉,每天只是簡單的散步、遛狗也能給身體帶來益處。如何達到每日身體活動量?《生命時報》結合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最新研究,教你把每日運動量一點點補回來。 每天散步20分鐘,死亡風險低近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BMJ發表了一項前瞻性調查隊列研究。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以14599名40~79歲的人為對象,評估了身體活動與死亡率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身體運動的長期增加與死亡率呈負相關。與缺乏運動的人相比,滿足和維持最低推薦的體力活動(以世衛組織推薦量為例,如每天散步20分鐘,或遛狗35分鐘等)可以預防潛在的46%死亡。總的來說,中老年人,包括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人,無論過去的體力活動水平和已確定的風險因素如何,都可以通過增加身體活動來獲得延長壽命的好處。適合各年齡段的身體活動量別急著說自己沒時間運動,“身體活動”≠“鍛煉”,也包括工作期間的活動、遊戲、家務、出行和休閒娛樂活動。世衛組織建議:1.5~17歲兒童和青少年每天應當至少進行60分鐘中等強度到高強度身體活動。每天身體活動超過60分鐘將可獲得額外的健康效益。每週應當包括至少三次加強肌肉和骨骼的活動。2.18~64歲成人每週應從事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一周至少75分鐘的高強度活動,或中等強度和高強度活動綜合起來達到這一等量的身體活動。為獲得額外的健康效益,成人應將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增加至每週300分鐘或應達到等量的身體活動。每週應至少有兩天從事加強主肌群的活動。3.65歲以上成人每週應從事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一周至少75分鐘的高強度活動,或中等強度和高強度活動綜合起來達到這一等量的身體活動。為獲得額外的健康效益,他們應將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增加至每週300分鐘或應達到等量的身體活動。行動不便者每週應至少有3天從事身體活動以加強平衡和防止跌倒。每週應至少有兩天從事加強主肌群的活動。不同類型身體活動的強度宜因人而異。為有利於心肺健康,每次應至少持續活動10分鐘。利用零碎時間,動起來在日常中堅持一些細微的改變,就能讓身心長期受益。1. 把家務融入運動外出買菜、遛狗都需要走路,這類家務與散步健身接近,無形中增加了活動量。打掃房間不但能增加身體活動量,還有利於緩解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2. 利用上下班時間充分利用外出、工作間隙、家務勞動和閒暇時間,盡可能增加動的機會。選擇增加身體活動的交通方式。比如,騎車上班可能讓你的一天充滿活力。3. 減少久坐機會辦公過程中,能站就不坐,比如站著打電話,少乘電梯多爬樓梯等。久坐的人每一小時起來活動一下,接杯水、去趟廁所、伸個懶腰。4. 用好休閒時光制定週末計劃時選擇增加身體活動的方式,別總宅在家裡追劇,與朋友或家人一起外出享受悠閒時光。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20-01-14 科別.精神.身心
大選落幕激動哥姊增2成 除了冷靜醫師教3步驟
台中市62歲陳先生大選落幕後,因支持候選人敗選,心情從選前亢奮到選後失落、難過,情緒失控、失眠,甚至血壓飆高掛病號。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李俊德說,選後因心情低落、失眠等困擾等選舉症候群患者求診患者約增2成,建議先要遠「離」,不要接觸選後新聞、政論節目等,其次是放「空」,找健康、適合方法抒發情緒放空,轉移注意力,例如運動、旅遊、跳舞或做5到10分鐘腹式呼吸、靜坐、閱讀等,第三要「轉」正向轉念,用理性、同理心、尊重觀點看待。台中市中醫師蔡惠君說,選後民眾回歸正常生活,盡量少看政論節目、談政治,要多到戶外走走或運動紓壓,出現失眠的民眾不妨睡前聽聽輕音樂、泡澡舒壓,午後避免飲用咖啡因飲料,睡前飢餓可以吃些蛋、牛奶等富含鈣質跟蛋白質食物以助眠。也可以泡安神茶,成分有茯神,浮小麥、百合、生甘草跟酸棗仁,可以寧心安神,幫助情緒和緩及助眠。李俊德說,陳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選舉每天花很多時間看政論節目,造成晚上睡眠困擾,心情緊繃。選舉結果揭曉後,他支持的對象沒有選上,難過與失落,無法入睡,情緒失控,常發脾氣。陳先生因選舉過程造成明顯的選舉壓力症候群,建議陳先生要做到遠「離」、放「空」、「轉」正向轉念,回歸正常生活作息,多增加散步、運動、到郊外散心、活動等,讓自己放鬆。李俊德指出,選舉後造成的睡眠障礙,以維持就寢與起床規律的時間,是經營良好睡眠的第一準則,白天維持有適當的活動量與運動量,避免睡前思考難題、及談論不愉快話題,睡前有放鬆的行為,等待有睡意才上床,若上床超過20分鐘仍然無睡意,建議下床等待有睡意再上床。
-
2020-01-12 橘世代.健康橘
2020跑起來!專業教練破迷思 跑步並不傷膝蓋
又是嶄新的一年,許多熟齡族為了健康、興趣,或是退休後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安排,而重拾運動習慣,但坊間流傳「跑步傷膝蓋」讓許多熟齡族打退堂鼓。事實上,跑步是相對起來容易執行的運動,也較不受時、地的限制,只要找到對的方法、養成習慣,相信你一定能看到跑步對你的健康、外型及心態上的正面影響。針對熟齡族常會有「跑步傷膝蓋」的迷思,兼具醫護、教練研究所學歷,現為正修科技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系副教授吳志銘表示,其實與「肌力不足」有關,隨年歲增長,會因為賀爾蒙改變造成骨骼肌比例下降,再加上缺乏肌力訓練,對關節軟組織造成衝擊。因此,若運動強度與運動量未經評量調整的話,很容易會產生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發炎現象。吳志銘建議,初學者一開始還是循序漸進,例如先從快走目標30分鐘開始,也可以每10分鐘一趟,緩和累積至半小時,過一陣子覺得身體適應了,再往上加到每周3天,慢慢來、勿躁進,才跑得長久。吳志銘提醒,許多人靠跑步來維持健康、減重,但務必適量為主,而且最好是搭配肌力訓練,甚至是針對跑步的肌力訓練,才不易發生運動傷害,運動才能長久。要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吳志銘提醒,運動前後的暖身與收操絕對不能少。跑前暖身,是為了要肌肉「暖機」,否則很容易造成拉傷,尤其天冷;許多人跑完步沒收操就趕著回家,其實是很容易累積疲勞,甚至造成運動傷害,無法維持規律的跑步,讓跑步對促進健康的效果大打折扣。。單車族看這篇:2020熟齡單車潮 這樣騎才愈騎愈年輕!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1-09 橘世代.健康橘
持續運動 讓肌肉細胞如同25歲年輕人
肌肉老化雖無法避免,但延緩老化卻是可以做到的。根據一份發表於《應用生理學》期刊的最新研究報告,運動可減緩老化和減少肌肉發炎,且若論肌肉細胞年齡,一直持續運動的70多歲老人跟25歲的年輕人相當。波爾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找來21位從年輕時就持續運動的70多歲銀髮族、10位身體健康但不運動的70多歲銀髮族,以及10名20多歲、常跑步騎單車運動者,測量他們的大腿肌肉質量,並讓他們在從事肌耐力運動前後進行抽血跟肌肉病理切片檢查。研究人員檢測後發現,25歲年輕人的肌肉質量最大,不運動的成年人則最少,但跟不運動的人相比,年輕及較年長運動者的血液和肌肉樣本,顯現出明顯較低的發炎性標誌物。這顯示老化雖可能導致血液跟肌肉中的發炎指標提高,但終生運動能發揮預防效果,並讓運動後急性炎症的反應保持跟年輕人一樣的水準。澳洲國家健康暨醫學研究委員會失智症專家史密斯舉例指出,好發於60歲後的運動神經元死亡,就是因為肌肉纖維內的連接功能衰退,最終導致肌肉纖維萎縮,使得肌肉愈變愈少,肌力愈來愈弱。此外,遺傳與慢性低度發炎也會影響這一過程,這意味肌肉雖然會隨老化流失,速度快慢卻因個人遺傳和生活習慣不同,而有明顯差異。史密斯認為,這一差異性多半與生活型態有關,包括運動量多寡。雖然在這項研究中,一生積極運動的人能獲得最大益處,但事實上,不論哪個年紀開始運動都有好處。史密斯建議老年人去看家醫科醫師及運動生理師,量身打造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運動計畫,且馬上開始,永遠都不嫌晚。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8 新聞.用藥停看聽
有便祕困擾 問題可能在藥
「醫師,我不用力,就很難排便。」便祕是國人常見的困擾,通常和纖維素、水分攝取不足,還有運動量不夠有關,但便祕也可能是因為服藥引起。一旦出現便祕,除了多喝水和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就診時主動與醫師提及自己就醫和用藥史,也有助改善便祕。便祕原因很多,大部分因為腸胃蠕動不佳,糞便在腸道裡積存太久,水分被吸收太多,變得太乾太硬難以排出。也可能是纖維素攝取太少導致糞便量不足,讓腸壁壓力受器受到張力性刺激,而無法解便。社區藥師鄭文柏表示,進行藥事照護服務時,接觸過不少因服藥而便祕的個案,而這些患者就因此自行買強效浣腸劑、軟便劑等,沒有排除造成便祕的根本原因,反而陷入惡性循環。藥害救濟基金會藥師唐如意表示,臨床常見可能影響排便藥物包括降血壓藥、胃藥、鴉片類鎮痛劑、抗憂鬱劑及刺激性瀉劑等。一、降血壓藥:含利尿劑(diuretics)成分的降血壓藥,可讓體內水分排出,腸腔內水分不足就會使大便變硬,進而影響排便。另外,有些降血壓藥中具降低交感神經的clonidine,會限制消化液分泌、降低腸道平滑肌蠕動能力;鈣離子拮抗劑如nifedipine,也會減少腸道蠕動能力。二、胃藥:胃藥中的制酸劑主要用來中和人體分泌的胃酸。制酸劑常見的成分為鎂、鈣或鋁化合物,容易與腸道內的食物殘渣結合,成為難溶解又無法吸收的鋁鹽和鈣鹽,使大便乾硬,排出困難。三、鴉片類鎮痛劑:鴉片類鎮痛劑如嗎啡morphine,主要作用中樞神經系統,使腸道蠕動減緩,延長食物殘渣在腸腔滯留時間,增加水分吸收,同時也干擾排便反射,減弱排便的欲望。雖然鴉片類鎮痛劑民眾平時不容易自行購買,但有一些止咳藥水含有類似成分,也需要注意。四、抗組織胺:抗組織胺是過敏和感冒常使用的成分,第一代抗組織胺透過干擾組織胺接受器而緩解症狀,同時作用在副交感神接受器上,可能延緩腸道平滑肌蠕動,因此容易造成排便困難。五、抗憂鬱藥:包括三環抗鬱劑(TCA)、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SNRIs)等,可能導致腸液不足和減緩腸道平滑肌蠕動,使糞便在腸道內滯留時間延長,而造成便祕。六、刺激性瀉劑:如番瀉葉(番瀉苷;sennosides)、蘆薈(蘆薈素;aloin)、大黃(大黃素;emodin)等,可刺激大腸壁治療便祕,但若排便不順就自行服用,長期容易造成依賴,使結腸張力減弱,反而讓排便更不順。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任嫻表示,民眾通常不會知道自己吃了什麼樣的藥物,最好的方式是就醫時,盡可能告知自己的生活型態,包括解便頻率及平時飲食與運動習慣,醫師據此再追問手術史,術後腸沾黏也可能引起便祕,另外,醫師可透過雲端藥歷查詢用藥史。黃任嫻表示,若因為用藥導致便祕,除了開立軟便藥物,也會請患者和原科別醫師討論是否可更換藥物。鄭文柏則表示,若發現便祕,最好諮詢醫師或藥師討論是否使用替代性藥品,切勿自行停藥。唐如意表示,用藥後發現大便變得乾硬,可多喝水,或是食用纖維質較高的葉菜類、木耳、燕麥和蘋果等,有助於排便。另外,運動時腸胃也會跟著動,唐如意建議,因此也可健走、慢跑,或快走時按摩肚子,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改善便祕方法多喝水多攝取纖維素多運動諮詢醫師或藥師討論是否使用替代性藥品(資料來源╱黃任嫻、藥害救濟基金會 製表╱楊雅棠)
-
2020-01-06 科別.新陳代謝
連續血糖監控新利器 揪出潛在甜蜜死角
部分糖尿病患覺得指頭採血麻煩或怕痛,吃飯吃藥全憑感覺,導致血糖暴衝或低血糖危險而不自知,現在不必天天挨針的連續血糖監測儀器推出,改寫糖尿病衛教管理的觀念。日前在韓國釜山的國際糖尿病聯盟年會(IDF 2019)展場上,新一代的血糖監測儀器推陳出新是亮點之一,有新台幣50元銅板大的貼片,貼在手臂上即可連續監測14天,有的將微探頭植入皮下長達180天後再取出,共同特色是不必針刺指頭採血,可以用智慧型手機讀取糖波動數值。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指出,連續血糖監測(CGM)的原理是從組織間液來反推血糖值,每隔5分鐘檢測1次,每天288次的血糖值,揪出隱匿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也因為這類器材陸續上市,糖尿病學界正著手更新衛教資訊,讓病人掌握血糖波動的趨勢,適時調整控糖藥物劑量。黃建寧解釋,糖尿病患常因飲食失常、心理情緒、運動量改變而導致血糖不穩定,例如說,低血糖症狀從飢餓、頭昏、冒冷汗、發抖、意識模糊、昏迷、休克等,有時胃口不好或運動過量,降血糖藥量卻照常,對低血糖的感受遲鈍,很容易發生危險;也有病患經歷過低血糖,代償地吃更多,反而造成血糖失控飆高。糖尿病醫學界衛教病人飯前飯後血糖落差在40-60mg/dL以內;然而,個別狀況百百種,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莊武龍舉例說,有的股票族上午看盤會血糖飆高,有的人壓力大或睡眠呼吸中止引發高血糖,有的人吃到某種多醣甜味劑反而血糖降低,不同時間做同樣運動,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同。兩名醫師都指出,許多研究證實,血糖穩定有助於防範中風、心血管疾病,也能減少視網膜病變與腎臟功能退化;然而目前每天針扎指頭採血4次驗血糖,有的病患會偷懶,至於每3個月檢驗糖化血色素值是反映血糖平均值,血糖即時監控確有不足之處。最新出版的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國內糖尿病患超過220萬人,國內面對許多糖尿病患回診時才問醫師「血糖這麼高,是吃到什麼地雷食物?」「怎麼會突然低血糖?」的問題。黃建寧強調,日常生活量血糖真的很重要,控糖不能憑感覺。
-
2020-01-05 新聞.私房新聞
有了馬甲線卻讓事業線沒了?重訓過頭才要擔心
為了擁有小蠻腰、馬甲線,讓臀部緊實,30歲出頭的小白妹妹這一兩年來勤上健身房,特地聘請教練,幫忙鍛鍊核心肌群,效果極佳,腰身結實,曲線變得玲瓏有致,但令人意外的是,原本波濤洶湧、34D雙峰居然「消風」,真的這就樣沒了。胸部縮水可能錯覺許多女生都有類似的悲慘經驗,想透過節食、運動健身控制體重,但好不容易體重減輕了,傲人的咪咪卻縮水,有了馬甲線,卻沒有事業線,想要補回來,難上加難,實在悔不當初。女生如果想要鍛鍊核心,練出馬甲線,千萬不可練過頭,如果胸大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肌肉組織過大,乳房組織相對就會變小,甚至不見,許多女生練健美健身,練到最後,胸部就跟男性選手一樣,變成四方胸,少了女人特有韻味。女性乳房組織是由脂肪、肌肉以及乳腺所構成,其中脂肪就占了九成,一般認為,運動時促使脂肪燃燒,所以胸部當然也會隨之變瘦、變小,看似有道理,但只要沒有練過頭,應該都只是錯覺。重訓過頭才要擔心在健身房裡,練重訓的女生越來越多,在教練指導下,靠著器材,增加肌肉量,鍛鍊胸大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只要適當運動量,乳房組織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如果量測胸圍,尺寸應該只比以前少一點,不會差太多。事實上,肌肉量確實會影響視覺,例如,同樣挺著一個大肥肚,肥宅男跟肌肉熊男樣態就差很多,前者看起來就是胖,但肌肉量如果較多,一樣尺寸腰圍就顯得較小。脂肪不會變成肌肉,但肌肉放著不運動,卻可能變成脂肪,只要透過重量訓練、有氧運動、核心肌群訓練,持之以恒,就能燃燒脂肪,增加肌肉量,改變最明顯的部位就是腰身,腰圍變細,體態結實。以小白為例,腰圍確實瘦了兩三吋,馬甲線相當明顯,穿上貼身套裝、緊身牛仔褲,比以前好看許多。至於看似消風、縮小的胸部,只要花點巧思,仍可擠出美美的事業線。但建議女性運動時,務必穿上運動內衣,固定胸部,避免乳房上下左右晃動。如果劇烈晃動,可能傷及支撐胸部的韌帶,要是乳房懸韌帶損傷,就可能讓胸部下垂,即使沒有縮水,但胸型就不美了。相較之下,如果胖胖女生不運動,只是靠節食,整個人瘦下來,乳房確實就會嚴重縮小,因為胸部脂肪質地柔軟,且靠近心臟,因體溫較高,節食時一定會跟著變小。快速減重可能顯老至於男性運動,雖然不會乳房消風問題,但快速減重,可能讓外貌變老,得不償失。同樣是30多歲的小張,原本體重超過90公斤,參加健身房的運動減重比賽,三個多月裡成功甩肉26公斤,拿到第一名,理應開心,瘦身下來後,整個人卻皮鬆肉陷,臉部老態盡現蒼老許多,宛如五、六十歲。減肥權威醫師祝年豐指出,快速瘦身,皮下脂肪也會跟著流失,臉部最為明顯,就像是飽滿光亮的橘子,放久之後,逐漸風乾,臉垮肉鬆,很難再補回來。建議每個月減重最多二至三公斤,要是一個月瘦七、八公斤,想不老也難。
-
2020-01-04 新聞.健康知識+
長者睡不好常見三型態 醫師說未必要吃安眠藥
一份大型本土研究顯示,使用安眠鎮靜藥物的人失智風險比一般人更高。中央健保署統計,我國目前超過426萬人使用這類藥物,其中254萬人持續用藥一年以上。醫師表示,建議長者就醫時別只說「睡不好」,因為有許多失眠型態未必要用藥。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高齡者至少常見三種失眠型態是未必要用藥的。其一是睡眠相位前移症候群,也就是晚上七、八點就想睡,睡到半夜兩、三點起床就醒了,開始擔憂失眠了怎麼辦。其實掐指一算,這群人的睡眠時間是足夠的,只是時段整個提前,因此只要增加白天的活動量、運動量,並延後晚上入睡時間即可。其二,年紀漸長,腦下垂體抗利尿激素分泌改變,雖然跟年輕時的每日尿量相當,但是晚上尿的頻率變高,導致夜半頻頻起身如廁,影響睡眠。這類型的失眠,應該盡量將每日所需的水分集中在白天時段喝。其三是身心疾病,許多長者情緒焦慮、憂鬱,導致徹夜輾轉難眠,這種情形單單使用安眠鎮靜藥不僅治標不治本,還可能效果不彰。此時宜至身心科或精神科接受評估,同時尋求心理諮商或其他資源協助。衛福部宣導,各縣市衞生所均有提供免費的心理諮商,有些是固定時間、有些是預約制。心理支持相關諮詢專線也可多加利用,如張老師1980、生命線1995 、安心專線1925、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等。陳亮恭表示,上述三種失眠型態的患者經常在各種疾病科別就醫,只說一句「睡不好」就向醫師拿藥,因此吃了很多未必真的需要的藥。一般藥物臨床試驗鮮少長期追蹤患者用藥情形,不確定長期用藥可能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因此建議長者因失眠就醫時,應詳細描述睡眠型態,像是睡眠時間點、入睡所需時間、睡眠長度等,助醫師正確診斷。
-
2020-01-01 新聞.健康知識+
吃鈣片或維他命D防骨鬆?最有效方法太空人都在做
我在演講養生保健相關議題時,都會播放一個影片,裡面是一位女太空人在介紹國際太空站裡的健身機器(跑步機,舉重機,腳踏車),而她也解釋說,太空人為了避免或減緩骨質流失,每天都要做兩小時的運動。我有幾位朋友,包括幾位醫生,是屬於士可殺不可辱,寧死也絕不運動那一型的。他們說不擔心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因為他們的醫生(包括醫生的醫生)有叫他們吃維他命D和鈣片。所以,我演講時放那個影片的目的就是要問大家,如果吃維他命D和鈣片就能防止骨質疏鬆,那為什麼國際太空站要耗費這麼大的能源來把重達數千公斤的健身機器送到外太空?又為什麼太空人每天要花兩小時寶貴的時間來做枯燥無聊的跑步,舉重,和踩腳踏車? 答案其實不難找,而最直接了當的應該是一篇2012年發表的綜述論文Mechanical loading and how it affects bone cells: the role of the osteocyte cytoskeleton in maintaining our skeleton(機械負荷及其對骨細胞的影響:骨細胞骨架在維持骨骼中的作用)。它開宗明義就說:「缺乏運動不僅是會導致年長者骨質流失和骨折,而且也一樣會導致臥床不起的患者或不活躍的年輕人骨質流失和骨折。 這種情況正迅速地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醫療保健問題之一。 骨細胞(Osteocytes)是我們骨骼中的細胞,它們會在機械性刺激的情況下促進骨骼形成,但在缺乏這種刺激的情況下,則會導致骨骼的降解。」所以,在沒有機械性刺激(即運動)的情況下,吃再多的維他命D和鈣片也無法避免骨骼的降解。事實上,最新的研究(2019)還發現,吃越多的維他命 D 補充劑,骨密度就越低。有關運動可以減緩年長者骨質流失的論文是多不勝數。在這裡就只提供兩篇最新的(2019)臨床研究論文及一篇出自台灣的臨床研究論文。2019-12-4發表的Effect of Aerobic or Resistance Exercise, or Both,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Metabolism in Obese Older Adults While Diet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有氧運動或阻力運動對肥胖年長者節食時骨質密度和骨代謝的影響: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引言及結論:減肥而引起的骨質流失會妨礙肥胖年長者的減肥治療,因為這可能會加劇與年齡有關的持續骨質流失並增加骨折的風險。 因此,建議肥胖年長者的減肥療法應包括定期運動等干預措施,以減少隨之而來的骨質流失。這項研究表明,與有氧運動相比,阻力運動和有氧運動+阻力運動的組合比較能減緩肥胖年長者的骨質流失。2019年八月發表的Dose-respons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content in post-menopausal women(運動對停經後婦女骨質密度和含量的劑量效應)。引言及結論:運動是防止更年期骨吸收的最廣泛使用的非藥物策略之一。這項研究表明,較高的運動量,尤其是力度較強的運動,可以較有效地減緩骨質流失,並且可維持一段時間。2017年八月發表,出自台北醫科大學的Body composition influenced by progressive elastic band resistance exercise of sarcopenic obesity elderly women: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肌少症肥胖女性進行性彈性帶阻力運動對身體組成的影響: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引言及結論:肌少症涉及與年齡相關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質量下降,從而導致年長者虛弱和殘疾。 當與肥胖症一起發生時,它被定義為肌少肥胖症。與單獨的疾病相比,它可能導致更多的功能限制和代謝紊亂。我們的研究表明,進行性鬆緊帶阻力運動可以降低老年肌少肥胖症婦女的脂肪量並增加其骨密度。美國國家老人健康研究院有一個網頁是專門在討論骨質疏鬆症(本文插圖就是拷貝自此網頁)。它說要防止骨質疏鬆就應當要吃富含維他命D及鈣的食物,還要做負重的運動,例如舉重,爬樓梯,跑步,爬山,等等。它可沒說要吃維他命D補充劑或鈣片喔。原文:防止骨質疏鬆最有效的方法
-
2019-12-25 橘世代.健康橘
吃對蛋白質 40過後人不老!
歲月賦予成長所帶來的豐碩果實,同樣也會造成一些生理機能的退化。年紀漸長,身體總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不適,尤其是中年期至更年期女性族群容易忽略蛋白質攝取過多或太少,進而出現肥胖、水腫、感染等情況。透過營養師的提醒,可以從日常生活飲食的改善,讓輕盈的體態與美麗的人生延長活躍期限。生命的積木--蛋白質蛋白質對於身體的重要性被形容為「生命的積木」,由超過20種胺基酸組成,可以提供熱量,也是組成肌肉、毛髮、牙齒、骨骼等組織的要件,含有建構、修補組織的功能。另外,也是製造賀爾蒙、酵素、調節酸鹼平衡,強化免疫系統的主力,其中成人有9種必需胺基酸無法由人體自行製造,得從食物中攝取。臺安醫院營養師趙于賢指出,根據衛福部定義,中年期至更年期女性泛指40歲到52歲的族群,其中更年期介於45到52歲之間,這階段女性會產生更年期症候群症狀。根據流行病學研究以及臨床試驗顯示,適量食用含有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可以改善這些問題,含有異黃酮類的豆科植物與紅花苜蓿等是植物雌激素主要來源,其中黃豆含量非常多,因此也希望更年期女性多攝取豆製品。「這個階段容易營養過量,代謝率降低,脂肪堆積後造成肥胖,因此蛋白質建議以低、中脂為主;而攝取雌激素可以保護心血管健康,至於骨質流失造成的骨質疏鬆可以藉由豆腐、豆干、濕豆皮或奶類、小魚乾等食物中的鈣質來補充,同時也可以達到足量的蛋白質營養。」趙于賢表示,女性從30歲過後就要開始注意蛋白質的攝取,每日3餐的均衡分配可以延緩身體退化時程。表1:蛋白質食物低、中、高脂分類(資料提供/營養師趙于賢) 蛋白質攝取不足,小毛病上身比起熱量的精算,女性很少會注意蛋白質攝取的重要,殊不知這小小的疏忽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趙于賢表示,蛋白質不足會有掉髮、肥胖、自體免疫功能降低,譬如傷口不容易復原、感冒不容易好等症狀。正常來說,30歲以上的女性理想的體脂肪率為20〜27%,高過30%就是肥胖。而現代人普遍體脂肪偏高,如又有前述的蛋白質攝取量不當,或運動量不足,會逐漸出現肌肉量減少的狀況。目前計算蛋白質每日攝取量有簡單的依據,最常使用的方式是人體重量乘以0.9〜1公克,每個年齡階段不一樣,以一位無運動習慣的中年期至更年期女性來說,遵循這個計算法便可。例如50公斤的女性每天需要約45〜50公克的蛋白質,也就是6~7份(魚肉豆蛋類)蛋白質或5~6份乳製品。如果活動量較高,再視狀況增加攝取量。「在同一個年齡層當中,影響蛋白質的攝取量包括體重、年紀、活動量等都是主要因素,除了攝取足夠蛋白質,可以多從事阻力運動或有氧運動。」趙于賢指出,最基本的活動量也要滿足每週至少150分鐘以上的運動時間,譬如每次快走30分鐘(含以上),至少每2天一次,可增加肌肉的形成,配合蛋白質攝取能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蛋白質攝取有優先順序瞭解了蛋白質與身體的關聯,如何從食物中等量取得也是課題之一。大家可以按照文章中蛋白質攝取表去自行搭配。優質的蛋白質來自於豆、魚、蛋、肉類,以及乳製品,面對琳瑯滿目的選項,趙于賢用更簡單的辦別方式讓大家輕鬆規劃。「一般人對於計算相同重量下的食材有多少蛋白質覺得費力,有個取巧的方式,以女生的掌心為準,例如肉或魚,只要半掌心大小就等同一份蛋白質。」趙于賢列出幾項生活上常用的蛋白質食材作為攝取參考,以一份蛋白質(含7公克蛋白質)為基準,魚、肉、豆、蛋類各類食品所需份量如下表:表2:各類食材蛋白質含量一份乳品類蛋白質計算方式略有不同,以8公克為基準,對應的乳製品份量如下表:有些人會糾結於烹調方式,其實只要依照蛋白質攝取優先順序,避免油炸和加工過度的食品,也能阻絕過多的油脂與納含量。挑選種類以豆類為優先、再來是魚類及海鮮,之後才是蛋類、禽肉與畜肉,不一定只能用水煮的方式,這樣也會影響食欲。滷煮蒸屬於低油的烹調方式也可以交錯運用,或者多運用蔥、薑、蒜……等天然辛香料的鮮香味,可減少不必要的人工調味料,謹記少油少鹽的原則就好。一天三餐蛋白質攝取建議菜單(資料提供/國民健康署....) 註:以一位50公斤的退休女性為標準,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45〜50公克計算。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2019年11月出版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