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退燒
共找到
343
筆 文章
-
-
2020-02-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哪裡還有得買?開口問Siri立刻就能查
最近供應產能逐漸提升,排隊買口罩的人潮似乎稍微退燒,但許多人還是希望能不用浪費排隊時間輕鬆入手口罩,尤其是平時忙碌又一定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上班族,更需要學會運用以下幾種查詢工具,快速找到還有存貨的銷售點。使用iPhone的民眾,肯定沒想到Siri也能幫忙找口罩!只需喚醒Siri,直接問「口罩哪裡買」,Siri就會馬上送上官方「口罩供需資訊平台」的快速入口,點進去即可直接看到台灣眾多工程師的創意心血結晶,包括各種網頁、地圖應用、LINE應用、Chatbot機器人、App等工具,種類超豐富且仍持續不斷增加中。其中,「口罩指南」是個既美觀且操作相當直覺便利的查詢網站,介面有針對電腦與手機頁面分別優化,在抓取定位點之後,會直接列出該行政區整體銷售狀況,包括販售中的藥局與剩餘口罩總量。除了可以透過定位點直接查看距離最近的銷售點在哪、剩餘數量之外,有些藥局還會直接附上購買須知,像是每天幾點開賣的資訊;更方便的是,會另外列出還有最多庫存的銷售點清單,讓不想白跑一趟的民眾可以立刻知道哪裡買到的機率最高。而疫情天天都在變化,但許多民眾習慣用「感覺」來判斷口罩是否難買,所以也有工程師設計了「口罩儀表板」,希望透過資料與數字判斷出口罩的供需關係,希望消弭大家覺得好像都買不到口罩的恐懼心理。網頁中除了用簡單的圖表讓人一目瞭然現在剩餘口罩的數量與比例,並同步顯示與前一天/上週同期的比例變化之外,另外也可以查詢縣市、鄉鎮區的存貨率。這些功能雖然主要目的不是讓大家找哪裡可買,但透過數據可以看到各區域的供需狀況,也許能做為下次官方調整銷售方式的參考。
-
2020-02-25 養生.家庭婚姻
孩子吃退燒藥騙過校門體溫檢測?醫:非常沒公德心!
今天是開學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都會在學生進校門前量體溫。但若孩子發燒了還能去學校嗎?小兒科醫師強烈建議千萬不要硬把生病的孩子往學校送。「柚子醫師」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在臉書提出一個病例,有個孩子發燒被媽媽帶來看診,媽媽離開前問醫生開學後,給孩子吃退燒藥,到校門口量額溫還會量得出發燒嗎?陳木榮表示,生病的孩子就應該要在家休息,怎麼還有機會到校門口量體溫?而媽媽這一問意謂要孩子吃退燒藥掩蓋症狀,通過檢測進到校園,這跟病人吃藥順利登機出境的行為一樣「非常沒有公德心!」。陳木榮指出,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客觀的生病停課機制,目前最不會有爭議的莫過於量體溫,畢竟生病的孩子不一定發燒,但發燒的孩子大部分有生病,老師僅存的評估武器就是拿在手裡的耳溫槍,從中篩出生病的人,保護其他健康的學生。陳木榮再三強調,生病的孩子就該讓他在家休息,這是基本的公德心,若發燒要帶去給醫生看,即使退燒了,在不吃退燒藥的情形下,至少觀察24小時體溫穩定,才算是真的退燒。若孩子有咳嗽流鼻水等其他症狀,應該讓這些全都改善後再回去上學。
-
2020-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進化更聰明!不僅能像F22戰機匿蹤攻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擴及全球,專家觀察這次新冠病毒的演化及傳播過程,認為病毒為了存活、求勝,成功演化出眾多病毒還學不會的「匿蹤」技術,能像人類F22戰鬥機一樣暗中進行攻擊,相當聰明。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建議,新冠病毒肺炎的發展,很像是2009年的H1N1新型流感(豬流感),應疫調國外疫情發展,否則一旦防疫方向錯誤,很容易出現防疫破口。●SARS攻擊力強 但已銷聲匿跡冠狀病毒是一類RNA病毒的總稱,病毒外觀如其名,猶如戴著皇冠般的圓球狀病毒。冠狀病毒有許多種,小從傷風感冒,大到威脅全球的流行疾病,包括2002年底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造成約30國淪陷、8096名病例、774人死亡,就是冠狀病毒作怪;近期威脅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也是冠狀病毒的一種。根據疾管署資料,原冠狀病毒為導致感冒的致病原之一, 引起症狀較輕微;SARS病毒是新發現的一種冠狀病毒,發燒前不會傳染給他人,發病後7至10天內是最危險的傳染期,退燒後10天即不具感染力。研究顯示,野生動物包括果子狸、貉、獾、蝙蝠、猴、蛇、老鼠身上,都曾帶有SARS病毒。SARS病毒傳播力、致病力都比流感等一般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病毒要強,得了SARS的病患可能發生肺纖維化,甚至呼吸衰竭而死,即使康復,也會留下肺纖維化的後遺症,例如肺功能打折扣、走路容易喘等不適。冠狀病毒之父、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日前在一場專家論壇表示,原本醫界認為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不會致死,頂多就是傷風感冒,SARS爆發後,發現禍首竟是冠狀病毒,醫界、生物界等專家均無法置信,才對冠狀病毒另眼相看。值得注意的是,SARS的攻擊性、致死率雖強,但流行過後就銷聲匿跡,不再出現。專家也發現,SARS病毒屬於「同歸於盡」型的病毒,一旦達成攻擊、致命的目的,也就「功成身退」,不再進一步演化、突變,繼續在世上作亂,這也是人類要值得慶幸的地方。●MERS致死率高 還好台灣沒個案SARS之後又來了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 MERS-CoV)冠狀病毒,2012年在中東發現全球第一例,因與SARS 同屬冠狀病毒所引發,也會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病症,所以被稱為「新SARS」。2015年5月,南韓首爾曾發生MERS院內感染群聚事件,致死率高達36%,動物宿主為駱駝,感染途徑包括近距離飛沫傳染、接觸傳染、動物接觸傳染或飲用駱駝奶;台灣迄今無確診個案,但冠狀病毒的威力再添一樁。台中市衛生局長、耳鼻喉科醫師曾梓展說,病毒沒有宿主不能活,冠狀病毒會寄居在哺乳類身上,過去造成傷風感冒等輕症,沒有被人們注意,直到SARS、MERS後,大家才見識到冠狀病毒突變後帶來的威脅。●新冠病毒不只超強感染力 還會進化曾梓展指出,SARS與MERS都屬於高致死率、低傳染率的流行病,SARS致死率為15%、MERS更高達30%,高毒力的病毒很快殺死宿主,幾乎一罹病即為重症,但病毒也隨宿主死亡,無法繼續擴散下去,在演化過程算是失敗。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卻不一樣。除了也有很強的感染力,最令醫界憂心的是,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攻擊的對象、引發的症狀反應也不一致,看似一場經過精心設計的病毒演化秀。國內感染科權威、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從生物學演進的角度來看,這次新冠病毒是成功演化,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遠比SARS病毒還要聰明。曾梓展也說,現階段新冠肺炎低致死率、高傳染率,從無症狀到輕症、重症都有,演化過程確實較為「聰明」,也跟流感病毒大不相同;尤其是寄宿在無症狀者,好比讓自己「匿蹤」,更容易在人群傳播,也提供病毒更多的突變機會,讓人類捉摸不定,宛如與人類鬥智。張上淳說,正因如此讓醫界了解到「症狀前偵測」的重要性,因為醫學界至今仍無法真正了解這個冠狀病毒,各國防疫專家難以完全比照過去模式防範,必須有一段摸索期,防疫措施也要多方調整;一旦方向錯誤,將引起難以收拾的風暴,未來防疫上可能面臨更大困難。●專家:政府防疫不能老套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建議,政府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措施上不能「老套」,不能因為SARS、MERS與新型冠狀病毒都同屬冠狀病毒,在防疫措施以過去對抗SARS經驗,把新冠病毒歸類為院內感染、沒有社區感染的方向防疫。王任賢認為,防疫方向也應有所調整,要把疫情阻絕於境外的難度相當高,檢疫的任何小缺失都可能讓病毒鑽到社區。當疫情出現轉折,是調整防疫政策的良好時機,一旦出現新冠肺炎社區感染的往生案例,代表應該多篩查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同時提升檢驗量能與速度,也能讓醫護避免暴露於風險之中。
-
2020-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時期出現發燒、咳嗽?就醫時「這件事」一定得做
「這幾天有點微燒,也出現咳嗽症狀,但最近都沒有出國,會不會得了武漢肺炎啊?」近期「COVID-19」(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加上天氣不穩,感冒及流感的患者亦不在少數,使得許多有類似上述症狀民眾不免擔心:自己究竟罹患了什麼病?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COVID-19」(武漢肺炎)迄今已造成29個國家流行,超過7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也達1千7百多人,此病症狀與台灣時常流行的流感難以區分,令不少民眾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時,不免擔心自己是否中鏢。張為碩指出,依照中國傳染病專家鍾南山所領導的團隊發表論文(案例數:1099)來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症狀以發燒(87.9%)、咳嗽(67.7%)、倦怠感(38.1%)與痰(33.4%)為主,肌肉痠痛比例僅14.8%,不幸的是,在疾病初期發燒的比例並不高,僅有43.1%,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將會增加防疫難度。由於疫情於國際間延燒,為及早發現疑似個案,以及避免社區傳播,張為碩強調,無論從哪個國家歸國,就醫時務必確實告知旅遊史,除了保護自己,也提升大眾的安全;此外,被要求居家檢疫者,若有就醫需求,務必聯絡地方衛生單位,切勿自行就醫。由於武漢肺炎與流感的症狀頗為相似,若非由專業醫師依不同個案判斷,恐怕難以正確解讀,所幸流感已有疫苗可以預防接種,也有藥物可供治療,武漢肺炎目前雖尚未發展出疫苗與藥物,一旦有類似症狀,都應儘速就醫尋求協助。張為碩提醒,在武漢肺炎可能的治療效果尚未被確認前,防治此疾病須仰賴有效的感控措施,除了口罩以外,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同時避免前往疫區,以及勤洗手等,才是避免感染的不二法門。延伸閱讀: 這3種NG衛生習慣最易染病! 第一點超多人都會犯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肺癌、普通感冒咳嗽有差別! 咳超過「這天數」別再拖
-
2020-02-21 焦點.用藥停看聽
超過38℃發燒了!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發燒是人體發炎反應所造成的現象,是身體發出的警訊。80%的發燒是由外來的感染引起,另一則是體內異常細胞導致發炎反應所致,如痛風、免疫風濕疾病、癌症等。這些感染源會使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心,將原本的體溫設定點調高,於是身體就會開始發燒了! 醫師通常會將38℃定義為發燒,是指耳溫或肛溫達38℃,而口溫37.5℃、腋溫37℃以上亦可能是發燒了。人體許多部位皆可測得體溫,但有些微差距,其中,耳溫與肛溫接近人體中心體溫,但因為新生兒不適合測量耳溫,所以肛溫是嬰幼兒的首選。而測量腋溫及口溫時受影響的因素較多,如衣物多寡、剛喝過水,都會影響到;耳溫槍則因操作方便、迅速且準確,所以普遍成為居家測量體溫的工具。 耳溫槍主要以紅外線測量耳膜的溫度,因為耳膜的位置接接下視丘,也就是體溫調節中樞,且與頸動脈的血流相通,所以耳溫可說相當於人體的中心體溫,但是人體的耳道是彎曲的,使用於3歲以下的幼兒時,要把耳朵向下向後拉,3歲以上的孩童應把耳朵向上向後拉,所測得的溫度較準確。 台北馬偕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郭建峯表示,一般感冒也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只要多喝水、多休息,保持良好免疫力即可,但如果發燒造成身體愈來愈不舒服,變得虛弱、開始打寒顫、意識不清,就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因此建議就醫治療,投予抗生素以縮短病程。 使用退燒藥的時機是,當病患燒到38.5℃以上,且因伴隨的頭痛、肌肉痠痛、疲累而無法忍受時,就可考慮服用退燒劑,來減輕不適。 普拿疼、阿司匹靈、非類固醇解熱鎮痛劑都是常見的退燒藥物,但21歲以下禁止使用阿司匹靈。退燒藥主要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使大腦體溫中樞所設定的溫度能暫時降低,並刺激血管擴張,以達到發汗來幫助體表降溫的效果。經由以上的藥物,體溫多會暫時性的下降,但可能藥效消失後,體溫又會恢復高溫,這是因為致病源尚未解除,服用退燒藥只是治標不治本,讓身體感覺舒服一點的症狀治療藥物。 退燒藥物應依醫囑使用,不可自行將劑量增加或多服幾次,否則超過安全劑量可能出現傷肝、傷腎及失溫的情形,使用過量的退燒藥會讓病患的中心體溫過低,反而會刺激大腦更積極地產熱,導致全身發冷、顫抖,此時應再加強保暖並補充水分。 另外,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永綺提醒,即使服用退燒藥仍可能無法降至正常體溫,這也是正常的,通常使用退燒藥2小時後,可讓體溫降低1℃左右,發燒處置不以快速降溫為原則,只要維持在38℃左右就可以。但在給予病患足夠藥量的退燒藥後,體溫仍無法下降時,可以用物理性的方法輔助降溫,但建議是在服用退燒藥30分鐘後再進行。 溫水拭浴是常用的降溫法,用毛巾沾37℃的溫水擦拭身體,可讓皮表的血管擴張,將體表溫度散去。因為嬰幼兒的體表面積較大,所以用此法的效果較好;不過,禁止用冷水或酒精拭浴,此種方法會讓體表快速降溫,反應太過劇烈反而可能造成抽搐,讓病患更不舒服。 泡溫水澡也是同樣的原理,但要注意水溫需維持在38℃~40℃左右另外,建議不要對無表達能力的幼兒使用冰枕、退熱貼,以免造成局部過冷或體溫過低。  陳永綺提醒,身體藉由發燒來提醒我們「有狀況了」,只要處置得宜,記錄發燒的程度、觀察合併症狀是否加劇,若沒有失能狀況出現,其實不需太過緊張,重點是在找出發燒的原因為何,才是看待發燒、治癒疾病的根本之道! 延伸閱讀: 高燒不退會燒壞腦? 想太多!家醫科醫師破解迷思 發燒別急著吃退燒藥! 分3階段處置才能加速康復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專家會議/張上淳 新冠病毒恐常態化 防疫保持彈性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重創全球經濟,人心惶惶,曾經率領抗煞團隊、時任副總指揮官,現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參考日本、新加坡等傳染模式,台灣未來恐難以避免出現社區感染,甚至成為常態化。因此,現階段國內防疫重點為「圍堵」,應逐漸轉為「減災」。聯合報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張上淳就「從抗SARS到抗武漢新冠──台灣的因應」,提出他的建議。如何「減災」?張上淳說,面對不同疾病,依據疾病特性應採用不同的戰術,例如SARS在患者發燒前沒有感染力,因此透過發燒篩檢可及早發現病患,但目前國內新型冠狀肺炎個案中,大多數症狀均屬輕度、中度,許多人發燒表現不明顯,僅短暫發燒,體溫就降下來,但仍有肺炎症狀。張上淳估計,應有許多感染者在沒有任何治療的情況下,就已經退燒,或被視為疑似流感個案,服用了克流感而退燒,這些可能成為防疫漏洞。因此,防疫篩檢作工已經有所改變,目標對象不能只鎖定發燒患者,擴大篩檢及通報條件有其必要性。從生物學演化角度,新冠病毒相當成功,SARS病毒則是失敗許多,因為SARS患者發燒後才具有傳染力,且致率高,當患者死亡,病毒自己也無法生存,無法繼續擴散下去。張上淳表示,從日本、新加坡等地疫情變化來看,這次新冠病毒相當聰明,屬於成功的病毒進化演變,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只是短暫發燒,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遠比SARS還要聰明。張上淳舉例,在這次確診個案中,最特別的是一家四口從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的感染家庭感染案例,媽媽先確診,接著是爸爸,然後是輕微咳嗽的大兒子,最令人意外的是小兒子完全沒有症狀,但在台大醫療團隊堅持下,讓他接受篩檢,就在媽媽確診後的五、六天,篩檢報告出爐,竟也是陽性,證實被感染,即使沒有症狀,但體內被驗出病毒。張上淳說,透過這個家內群聚感染,可也瞭解到「症狀前偵測」的重要性,因為迄今醫學界仍無法真正瞭解這個病毒,未來防疫上可能面臨更大困難,恐將受到嚴峻疫情威脅。日本、新加坡等陸續爆發社區感染,國內在出現例死亡案例後,專家會議已決定擴大篩檢範圍,擴大對象包含十四天內有國外旅遊史、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治療三日未好轉等肺炎個案,都須加強採檢送驗。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國內於一月初成立防疫指揮中心,迄今防堵成效優異,贏得民眾肯定,但專家學者仍有改善空間,張上淳觀察,在這次防疫作戰中,最奇特現象就是口罩之亂,引爆關鍵在於中央與地方不同步。張上淳認為,中央及地方不同步是造成口罩之亂的主因,中央一開始宣布全國備有四千多萬片口罩,足供國人使用,但卻有專家建議,全民都應戴口罩,如此一來,口罩怎可能夠用。張上淳說,口罩數量有限,在尚未出現社區感染之前,防疫戰術上,就不能宣導全民戴口罩。如果在防堵疫情措施上,中央與地方或是專家未能統一戰術,就可能削弱整體防疫作戰成果。至於醫院防疫抗戰量能上,張上淳說,2003年SARS疫情爆發,他擔任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團隊收治國內第一例確診個案,當時該病人住在負壓隔離病房,一天他門診時,接到同事通知,個案妻子也有肺炎跡象,且持續發燒,夫妻前後均罹患肺炎。他認為,這相當不尋常,通常肺炎少見傳染案例,他立刻要求進行篩檢,個案妻子因此確診,所幸院方早已做好院內感控,並未引起院內感染。張上淳指出,SARS之後,各縣市均建立防治醫療網,各醫院感控措施也相當努力,但時間一久,戒心逐漸鬆懈,甚至質疑持續投資人力物力的必要性,政府應該正視。張上淳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常態化、流感化,政府務必加強衛教宣導,並著手提高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並備妥足夠防疫物資,並針對不同流行病毒疫情,擬定不同防疫戰術,保持彈性,靈活指揮調度。
-
2020-02-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絕望到寫遺書…新冠肺炎康復者現身說法 難忘防護衣感人字句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大陸每日增加許多確診、死亡案例。一名25歲的罹病者武康(化名)在住院期間,在網上分享住院時的心情,紀錄發病後無法住院、被病痛折磨、對醫護人員的尊敬、出院的快樂等心情,他表示,自己患病後曾寫過遺書,發病後近一個月終於康復,痊癒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捐血,盼體內抗體能成疫苗特效藥。根據《澎湃新聞》報導,武康在1月19日開始出現身體不適,包括肌肉痠痛、腹瀉、高燒到39度等,吃完退燒藥與感冒藥後仍繼續拉肚子,21日再度發燒,他立刻自我隔離,前往醫院檢查,確定罹患新冠肺炎。武康表示,他在21日到處奔波,卻都找不到能收治他的醫院,武康父母聽說第七醫院有收治肺炎病人,武康爸爸偷偷去排隊,讓武康非常不捨,到現場一直趕爸爸回家,然而爸爸卻仍躲在外面玻璃窗偷看他,讓他很是鼻酸。武康終於排到看診後,卻因為檢測試紙用完,無法被確診並住院,他只好離開醫院進行自我隔離,為了抒發心情,他也在微博上發佈多條貼文,分享罹病心情。24日武康的病症惡化,每隔幾分鐘胸腔就會出現巨響,讓他完全無法吃飯睡覺。 武康表示,他從1月19日出現症狀,26日終於住進武昌醫院,住院期間每天都要服藥、打針,絕望到令他寫下遺書又刪掉,且他必須自行拔管吃藥,每天武康爸爸還會送免疫球蛋白來,遠遠地放在門口,待爸爸走遠武康才能過去拿。武康指出,院內護理師年紀都僅20多歲,為了鼓勵病人,醫護人員在防護衣背後寫下「都好」、「情朗」、「希望」等字眼,同房還有一名80餘歲的奶奶,每每在吃飯錢,都會雙手合十感激志願者的送餐。到了2月4日,武康的病症逐漸減緩,8日適逢元宵節,醫院還為罹患肺炎的病人準備元宵湯圓,鼓舞士氣,聽說雷神山醫院也開始準備收治病人,有護理師在背上寫下「有我在!雷神!」相當感人。2月10日傳來好消息,武康與同房的「禱告奶奶」檢測都為陰性,武康直言,家人、醫護人員、網友給他的每一份關心,對他而言都能帶來無限大的能量,到了13日,武康終於第二次檢測陰性,可以出院回家了,他表示,從感染、發病、買藥、住院、康復,要感謝很多人,這一遭艱難求醫史真的十分難忘。完成14日自我管理並康復後,武康第一件事就是到武漢血液中心捐血,希望體內抗體能對疫苗開發有所幫助,他感動的說,「記得一次躺在病床看微博私信,一位網友說她這一天的十八歲生日願望是希望我平安健康,這麼貴重的禮物,我只能回以謝謝」,可見網友的打氣對他而言,也是非常珍貴的力量。
-
2020-02-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吃好、睡好、心態好」新冠肺炎感染者談戰勝病魔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明確要求,對所有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要做到「應收盡收」,但在疫情爆發初期因醫療資源有限,不少患者無法入院接受治療。大陸央視14日就報導三名因此回家居家隔離的患者,三人大約在10多天後都自行痊癒了。或許是為降低大陸民眾對新冠肺炎的恐懼,傳遞「正能量」,央視14日播出這則特別的報導,包括新華網等媒體也紛紛轉載。據央視報導,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漢一名急診科護士賈娜也不幸被感染。確診後,她開始居家隔離,並通過微博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賈娜覺得新型冠狀病毒也許並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傳染性。賈娜說,「我一個人在家不出門,不會傳給別人,切斷了傳播途徑。接下來,就是我和病毒的抗爭了。」隔離期間,賈娜聽從醫生的囑咐:「吃好、睡好、心態好。」她始終保持積極、理智的心態,堅持按時吃飯、規律作息,並按時服藥。生病期間,她的同事們每天買來肉和菜放在門口。經過11天居家隔離後再次複檢,賈娜的檢驗結果已由陽轉陰,CT也顯示肺部恢復正常。另一名在家隔離後自行痊癒的患者是武漢同濟醫院心內科醫生周寧。周寧1月21日出現發燒、乏力、眩暈、腹瀉等症狀,他判斷自己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經過一系列初步檢查,並諮詢呼吸科醫生後,周寧也進行居家隔離。回家後,周寧杜絕和父母一切近距離接觸,睡覺戴口罩、關房門、監測體溫、臥床休息。經過多日隔離,周寧最終也痊癒了,但他呼籲一般民眾,還是要提高警惕,加強防護,千萬不要有僥倖心理。周寧表示,如果沒有心腦腎肺等重要器官疾病,在沒有明顯呼吸困難的情況下,只是單純的發燒、乏力、咳嗽、腹瀉,他推薦居家隔離治療。周寧說,休息、加強補充營養和多喝水非常重要。不過,如果藥物治療無效,依然高燒不退,就必須及時回醫院複診。武漢另一名44歲女性,1月16日出現持續發燒、乏力,並伴有間斷咳嗽等症狀,經醫院檢查,判斷為高度疑似新冠肺炎。但當時病患已經驟增,在沒有床位的情況下,她選擇居家隔離。這名職業為律師的胡姓女子,回家後按時服藥,並常喝雞湯補充營養。在發燒十多天後,1月28日,她終於退燒並逐漸停止咳嗽。2月2日,胡姓女子到醫院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康復後,她也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鼓勵更多人戰勝病毒。
-
2020-02-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張峰義:17年前SARS臨床經驗 這次少走冤枉路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沒有特效藥,一旦感染就只能仰賴支持性療法,在社會籠罩害怕染病的氛圍中,仍有好消息透過烏雲照亮人心。給患者抗體 臨床可考慮繼二月六日我國第一例確診個案康復出院,昨第十例確診個案三次採驗結果都是陰性,已解除隔離限制,很快就可出院。二○○三年國內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時任三軍總醫院感染科主任的張峰義,最特殊經驗就是要求當時被稱為「超級感染源」的曹女士及其丈夫,病癒後捐血培養「恢復期血漿」,在確保血清無病毒情況下,注射五百西西血漿到兩名發燒染病護士體內。成功使患者的抗體上升、病毒量下降,療效振奮醫界,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張峰義說,這個被動給患者抗體的方法,技術困難度不高,像捐血一樣,現在我國已有病癒患者,若體內抗體高,且有中和抗體,在血清安全情況下,雖不能確定效果,但可以成為臨床考慮方法。SARS沒有特效藥,但臨床醫師還是會抱著一絲希望,替患者施打各式可能有用的藥物,雖不一定能派上用場,十七年前的臨床經驗,可讓這次治療少走冤枉路。張峰義說,最重要的是,知道大量使用類固醇是不對的,另外把抗愛滋藥物納入指引,可用於病情嚴重者。張峰義說,從過去的SARS到現在新冠肺炎,治療方法還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雖然支持性療法簡單來說,就是患者水分不足就補水、發燒就給退燒藥物、缺氧就輸氧,但千萬不要小看或看不起支持性療法,只要改善症狀,就能幫助患者過關。居家隔離、檢疫 要守本分張峰義回憶,若當年SARS沒有即時給予缺氧重症患者呼吸器,許多患者就可能死於呼吸衰竭,在先進國家中,只要醫療量能足夠,即時接受支持性療法,患者就能活下來,目前台灣醫療資源雖豐沛,一旦演變成社區傳播,感染人數飆升,疫情將滿目瘡痍。中國疫情就是因為感染人數太多,以致醫療體系已經崩潰。張峰義說,「我從來不敢講我們都很棒。」台灣不能用看笑話的心態去面對中國大陸疫情,應該戒慎恐懼,醫院感染管控及社區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都要守本分,才能守住這一戰。
-
2020-02-06 武漢肺炎.回首SARS
走過SARS/自行服藥退燒…誠信問題是疫情蔓延的禍源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廖雅慧公開信(92年5月24日發表)【註】廖雅慧為時任抗煞總指揮李明亮之妻美國CDC(疾病管制局)專家自行服退燒藥引起議論,我想回應一些論點:「不要偷偷吃藥」─「偷偷」是說謊,假如他偷偷吃藥,我們不會知道他吃了藥,這並不是一件欺騙行為。「一般人不要自己服藥」─沒有錯,一般不要自己服藥,可是這是一位醫生經過專業判斷後的醫療行為。所服的藥物很可能是旅行急救包的必備藥品,而不是違反衛生署規定、在此地藥局購買的。「作了最壞的示範」─服了藥,自我隔離且誠實告知當局不會是「最壞的示範」;在此時,這種行為可能引起爭論,可是不會是「最壞的示範」。倒是友人來台相助,染病臨去前被順手倒打一耙,令人心裡直打冷顫,讓人覺得很是難過。更甚者,市府記者會裡的人,為這句話拍手叫好,背後的心態令人更是不安。服退燒藥是現時非常敏感的話題,可是這次顯現的卻是誠信問題。他的服藥應該是經過醫學專業判斷後的自我療程給藥,之後馬上隔離並馬上告知當局。有些人卻隱瞞疫情,導致誤己、害人、殃國。其實誠信問題也是這次疫情蔓延的最大病源。(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走過SARS》)
-
2020-02-05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一張圖教你5分鐘辨認是武漢肺炎還是其他呼吸道感染
新型冠狀病的感染以下呼吸道為主,所以下呼吸道(咳嗽、喘)的症狀會比較多!而相對來說上呼吸道的症狀(鼻塞流鼻水,喉嚨痛)就會比較少見,這是武漢肺炎的一個重要特色!!最後再加上疫區的旅遊史或者疾病的接觸史,配合X光或電腦斷層檢查是否出現典型的毛玻璃狀變化,就能篩選取高風險的病人進行下一步的病毒檢查!著名醫學期刊Lancet《刺胳針》於1/29刊登了,目前最大的武漢肺炎收治中心-金銀潭醫院的病人資料:死亡率為11%!武漢肺炎事件期間,金銀潭醫院是專門收治武漢肺炎患者的重點醫院。 而Lancet在1/29日發表了金銀潭醫院99例的武漢肺炎病例報告,而值得注意的是99例中有11例死亡,死亡率為11%!統計到1/29日為止,各地的死亡率數字回報如圖:而症狀看起來還是以發燒和咳嗽為主要的症狀,大概佔八成病人,一樣是男性為主約七成。而官方這一次也披露了武漢肺炎的X光影像,給大家參考;蘇醫師特別對照的正常普通人的X光,與一般肺炎的X光給大家參考;可以看出來,武漢肺炎的胸部X光表現已兩側瀰漫的毛玻璃浸潤為主,給所有醫療人員參考:如果拿來跟當年SARS的重症患者比較,武漢肺炎的重症看起來還是很嚴重!【快報】109/01/25大陸專家發現:武漢肺炎患者在潛伏期時就可能具傳染能力。武漢肺炎無症狀時,仍可能有傳染能力;無症狀患者,在潛伏期傳染給多人發病浙大醫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潛伏期時、病人還沒有任何典型症狀的時候已具備傳染性!『我們碰到過一例病人,是從武漢來杭州參加會議的,到杭州時他沒有發病,咳嗽、發燒這些典型症狀都沒有。可是沒過多久,和他接觸過的幾個同事都傳染上了,陸續出現症狀。可就在這個時候,他自己還是沒有發病。直到會議結束回到武漢後,又過了2天他才發病。』「這個病例告訴大家,即使是在潛伏期,沒有任何典型癥狀的時候,就已經具備傳染性了。」盛吉芳表示。「武漢回來的,或者疫源地有接觸的,應該做好自行隔離,隔離期間不要和他人接觸,不要把病毒播散給家人、同事、朋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盛吉芳希望,已經從武漢出來的但還沒有到14天的人群,應該自行隔離,或者有癥狀的應及時去醫院篩查,進行有效的治療。【快報】109/01/24 國際知名期刊Lancet 柳葉刀上面刊登了,武漢肺炎的發源地點華南海鮮市場的41名病例的結果驚人發現,41例個案中居然有6例死亡,死亡率高達15%。身為胸腔重症醫師,我真的很想罵髒話!!可惡,之前說好的死亡率只有個位數3-4%呢?!! 身為第一線醫療人員除了憤怒和想哭以外,沒有別的感想了...請政府一定要硬起來,幫大家守住防線啊!!!以下是華南海鮮市場41例武漢肺炎的詳細資料!重點整理:1. 體溫抓37.3度C以上,可以抓到98%的病人!2. 呼吸道症狀仍然很重要!3. 出現白血球&中性球升高、D-dimer增加、LDH增加,將可能演變成重症患者4. 死亡率高達15% 😱中國國家衛健委23日發布武漢肺炎17例死亡病例的病情,蘇醫師進一步分析發現:1. 死亡個案年齡偏大,中位數為75歲,從48歲到89歲。2. 其中3成患者沒有發燒3. 呼吸道症狀比發燒發生比例更高,高達82.4%4. 發病到死亡(中位數)為13天!5. 過半病人都有共病症6. 延遲就醫(中位數)為5天臨床上不只要懷疑發燒病人,有呼吸道症狀也要特別小心是否是武漢肺炎;而當患者本身年紀大、共病症多,且延遲治療者,要特別小心演變成重症死亡!以上重要訊息供醫療人員參考!!(本文末有17例死亡患者的公開資料)這場防疫之戰,只要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怕!● 肺炎患者:第一時間誠實告知中國旅遊史 (重要★★★★★)● 醫療人員:堅守防疫原則● 政府機構:快速應變動員● 全國人民:給予前線防疫人員支持鼓勵這雖然是一場防疫之戰,但是其實更是一場道德的考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目前致死率不清楚已公布的死亡個案大多是年紀大與慢性病的患者,大家請勿過度恐慌,把N95口罩與醫療資源留給需要的人;保持良好免疫力,不到中國旅遊更重要。這次防疫是否成功?道德是關鍵!那天節目上才提到:機場使用紅外線發燒偵測儀還是不一定能完全防堵,如果有心人吃退燒藥還是能上飛機;馬上就有這個新聞了:武漢女武漢女發燒卻吃藥強行出境 抵法po文自豪「勝利會師」【更新】109/01/18 更新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2019 新型冠状病毒(武漢肺炎),發表了醫療人員參考的治療指引。胸腔重症醫師幫大家重點整理,真心希望用不到武漢的同濟醫院與協和醫院的專家,共同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快速診療指南》作者急診醫師張勁農在看病中得到武漢肺炎,痊癒後返回第一線繼續看病並寫下診療指南:1月11日,中國宣布第一例的武漢肺炎死亡案例1月11日,中國宣布了第一例的武漢肺炎(Wuhan pneumonia)死亡案例,是一名61歲的男性。中國這一波出現的不明肺炎(China's mysterious pneumonia),到1月11日已累積59個個案,7個嚴重個案,1月9日則出現第一起的死亡案例,是一名本身有腹部腫瘤與慢性肝病的61歲男性!病原體目前的證據看起來,不是SARS、MERS、流感病毒,目前比較懷疑是否是蝙蝠病毒所造成!?在第一例死亡個案出現之前,認為武漢肺炎的致死率是低於SARS和MERS,傳染途徑仍不明,目前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1月13日,首例中國以外的武漢肺炎案例出現在泰國 1月13日,首例中國以外的武漢肺炎案例出現在泰國,患者是一名居住在中國武漢市的61歲婦女。1月5日,她開始出現發燒,發冷,喉嚨疼和頭痛。1月8日她仍然決定與5名家庭成員一起從旅遊團從武漢市直接飛往泰國。此患者在泰國機場被熱感應器攔下,進一步隔離後住進醫院,之後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為武漢肺炎!值得注意的是:此患者否認去過出現武漢肺炎的華南海鮮市場(重要)!她去的是家裡附近的其他海鮮市場。(武漢到底有多少地方出現武漢肺炎呢?是否已經在中國擴散?值得我們謹慎看待。)資料來源:WHO武漢肺炎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14日表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已出現「有限度」的人傳人,有可能會擴大感染。1月16日,日本出現第一例武漢肺炎感染的案例!這是一個30歲居住在日本神奈川縣的中國人,1月3日在中國開始出現發燒,1月6日仍決定搭機從武漢回到日本。回國因為出現肺炎症狀於10日住院,住院後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此患者一樣沒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旅遊史,武漢肺炎確定可以人傳人!而許多國外媒體都提到香港、新加坡、與台灣要注意武漢肺炎的出現!(Ref)人群的大量移動,可能會造成大流行,台灣醫療人員們、大家加油,準備面對這場抗疫之戰!Ref:1. US cautions citizens in China over mystery pneumonia outbreak as Taiwan and Hong Kong take heed (https://www.hongkongfp.com/2020/01/07/us-cautions-citizens-china-mystery-pneumonia-outbreak-taiwan-hong-kong-take-heed/)2. That Mystery Disease Outbreak in China Could Be Caused by a Newly Discovered Virus. https://www.sciencealert.com/china-thinks-mystery-pneumonia-outbreak-caused-by-new-coronavirus3. Just in Time for Lunar New Year, Another SARS-like Epidemic Is Brewing in China.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1/08/lunar-new-year-hong-kong-pnuemonia-sars-epidemic-wuhan/※本文由蘇一峰醫師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
2020-02-05 武漢肺炎.回首SARS
走過SARS/全民量體溫比率高達七成 連美國人都不敢置信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就全球SARS疫情的發展過程來看,台灣屬於後期,確定病例的病史也比較清楚,加上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沒有發燒,就不會傳染」(No fever ,No transmissiom)防疫原則,便於我們制訂一個良好的公共衛生以及防疫上的措施。沒有發燒,就不會傳染,攻破了SARS病毒的弱點,有如一刀砍斷了病毒「阿基里斯的腳跟」,這場防疫之戰就變得簡單許多。(附圖)附圖之圖說:病患剛感染SARS病毒時,並不具傳染力,一旦發燒,病毒就可能傳染給其他人。直到退燒之後,還是具有傳染力,因此,患者仍須隔離一段時間,防止病毒擴散。就世界衛生組織所公布的SARS傳染時程,病患在發燒到38.5度之後的一兩天,才具有傳染力,如果所有醫療院所都一起來篩檢發燒病患,設立發燒篩檢站,無疑是事半功倍,因此,委員會決定在全國廣設發燒篩檢站。於是我們要求每個大醫院都要設立臨時體溫篩檢站(fever clinic)。病人來看病,尤其是來急診,都必須先至篩檢站量體溫,如果正常,才讓病人進入急診,接受例行檢查。fever clinic設有臨時的檢查設備、X光檢查等。如果有發燒病人則在此檢查,病人與病人之間距離相當安全,不致有相互傳染之虞。檢查結果如懷疑為SARS病例,則經由專設路線至專門病房,如此一來,便能將可能是SARS的患者與 一般患者清楚地隔開來。這個決定以及篩檢站的設計與設立都是由當時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負責,在很短時間內,全國各大醫院都設置了fever clinic,我還特別帶著國外學者、防疫專家實地參觀,反應熱烈,一致認為,我們台灣行動相當迅速。抗煞期間,民眾不敢至醫院就診,因此有些多出來的人力,可以投入抗煞工作,而張鴻仁一肩扛起了後勤工作,這就是我前面說的三仁,而張鴻仁的重要性就在於此。如果說只有發燒的人才會傳染SARS,那麼如果全國人民都接受篩檢、量體溫,不就可以找出所有SARS病人?據我所知,這個構想是由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提出的,構想當然很好,但做起來,卻有許多技術有待克服。那時SARS流行已經到了尾聲,即使全民量體溫10天,也只能抓到極少數人,成本過高。至於疾管局內部會議則針對是否執行全民量體溫一案,有一番熱烈討論,基於各種理由,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全台灣每個民眾都應該自我健康管理,連續測量體溫十天。在疫情似乎已近尾聲之際,做這一件事似乎有些多餘,甚至連行政院院長游錫堃也問說「有必要嗎?」但我對於這項提議,是舉雙手贊成,因為這是台灣前所未有的全民大動員,雖然理論上只能篩檢到極少的SARS病人(根據我們估計,好像只有0.8人),但卻能夠測試出台灣民眾為了公共衛生,可以產生多少動員力量以及凝聚力?台灣民眾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合作到哪一種程度?盡管只是志願性,沒有任何強制力,但可以趁著這次機會,演練台灣公共衛生的操練(Public Health Exercise)。全民量體溫,就得幫每戶人家準備溫度計,在政府各部會的配合下,我們在第二天就籌到了足夠的溫度計,透過各地里長、鄰長的分送,一兩天後就全數發放完畢,每一戶都有一支溫度計。事前就預料一定會有人唱衰,批評溫度計不夠用等,但我們首先調查了台灣全國溫度計的存量,並著手採購、分發,兩三天就準備就緒。「報告總統,溫度計不夠用!」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上,下了這麼一個標語,我早就知道有人會唱衰、潑冷水,攻擊我們沒有配套措施,這些都是意料中的事,是我們社會的一大特色,也成了我們文化特點。台灣人民是可愛的!根據事後的各項民意調查,絕大部分的國人幾乎都做到了連續十天測量體溫的要求,前衛生署藥政處長王惠珀所做的「全國民眾對後SARS防治措施的意見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每天量體溫的民眾高達了73.6%;日後檢討此項措施時,調查也發現,約有85.6%民眾改變了衛生習慣,與以前相較,更常洗手、量體溫以及生病時戴口罩,只有13.8%受訪者認為沒有改變。我想今後我們國家如果再度遭逢不幸的重大事件,人民是可以被動員的,是可以信賴的,可喜!等到SARS疫情告一段落,我應邀至美國,進行學術報告,公布了台灣全民量體溫的數據,美國人都不敢置信。5月26日,這天,我到了萬芳、恩主公等各大醫院,告訴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只要病人沒有發燒,就不會傳染SARS病毒。 不久之後中區抗煞指揮會終於成立了,為什麼在SARS流行這麼久後才成立?這是因為這次防疫任務相當成功,台灣南北兩頭燒,台中卻安然度過。我在5月27日至台中,與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醫師強討論此事,蔡董事長表示,胡市長擔心會影響台中市譽。市長不希望看到SARS到他的市來,這是可以瞭解的,但更積極的作法應該是主動配合政府措施,一旦病例出現,就有機會制管控它。蔡董事長非常配合,由他擔任中部指揮。(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走過SARS》)
共
1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