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焦點.健康你我他
搜尋
退休
共找到
2045
筆 文章
-
-
2024-10-19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重回校園教書畫 成就感取代憂鬱
退休的第2年,有兩個原因,使憂鬱症找上門!首先是年改網軍鋪天蓋地的醜化軍公教退休人員,例如米蟲、豬、甚至比豬都不如,因為豬可以殺來吃!其次是,一生篤信佛教,茹素近40年的長兄在領取敬老卡前,竟然被腸癌折磨得不成人形,痛苦的離世!排除負面情緒的良方,就是轉移注意力,於是我重回學校開設課後書畫社團,指導孩子學習書畫。在適才而教的目標下,設計各種程度的教材、尋覓適合的材料,而且個別化的教學,一筆一畫的指導喜愛書畫的孩子,從生澀到靈活的作品,也引導過動或自閉的孩子能當下靜下心,享受書畫的洗禮。無論是家長在教師節前贈送的禮物,孩子手寫卡片或是在許橘子臉書上的公開祝福,都帶給我滿滿的成就感,從原本1周1班,到現在已經增至3班,而且班班額滿,甚至,有部分學生從一年級學到六年級。此外,我認為學習藝術若能助人,是最美的人間書畫。於是,在歲末年終時帶領著書法班的學生辦理春聯義賣,將義賣所得現場贈與南家扶中心以及提供弱勢兒童免費的課後安親班。義賣的第一年,不懂得行銷,門可羅雀,如今已是川流不息。沒想到,當年在暑假進修的第二學士,師院暑期美教系,成為高年級生的一大專長,豐富了我的退休生活。
-
2024-10-19 焦點.元氣新聞
橘世代/【啃老啟示錄】金援成年子女 只能有一包錢
孩子買房要幫忙頭期款嗎?創業資金要支持嗎?籌辦婚禮要贊助嗎?國外留學要給多少?學貸卡債要不要幫他還?以上是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廖一聰為客戶做財富傳承與退休財務規畫時,常被問到的問題。孩子成年之後不一定代表育兒責任已了,成年子女需要父母經濟援助的時刻比你想像的更多。廖一聰指出,與他年紀相仿的五、六十歲這一代,子女們通常身處低薪、高物價房價的環境,他常見到許多父母慷慨解囊,想幫子女度過難關。很少人會在第一時間想到自身財務能否滿足退休需求,直到資源被子女用罄,才驚覺事態嚴重。「我們這一代要把自己照顧好,不然這是兩代、三代的痛苦輪迴」,廖一聰強調,父母要有心理準備,給孩子的經濟援助不要想要回來,所以必須量力而為,不要掏空,若沒有考慮到退休後的生活品質、疾病醫療、長照費用等,不僅拖垮家庭,也會造成國家社會負擔。因此,資助成年子女可以,但必須盤點自身資產,確保有足夠的生活金,及良好的風險管控,在那之前,不要資助。就算資助,給予子女的協助,就只有一包錢,不能無止境。廖一聰舉自己為例。這幾年,他因為資助大兒子結婚、小兒子出國求學,花了一筆錢。會擔心嗎?廖一聰說,畢竟資源有限,若用在孩子身上,其他地方就得減少,但他盤點自身財務狀況,一來自己仍保有工作能力,顧問更是愈資深身價愈高的職業;二來,他也有足夠的保險,以防萬一發生什麼事無法工作,仍能靠保險保障晚年。如果已經到了孩子要求援助像是無底洞,危及老後生活的階段呢?廖一聰說,第一步先停損,不要再給,檢查醫療險和長照險是否足夠?若手上還有資源,不妨買年金險,他舉例,年金險就算每個月只有三萬元,一天只能花一千元,有天不小心多花了一點,最後一天喝個白開水餓個肚子,隔天仍然有三萬元進帳,可以如常生活;但若是一千萬元放在銀行,不小心花光,未來三十年都要喝白開水。年金險活到老領到老的特質,讓人有安全感,人到老年最害怕財務的不安全感。若遇上已在啃老的孩子,則要善用信託,並且去做意定監護,將剩下的資產交給信任的人,以免更老之後失智無法處理。數位版看這裡 如何幫家人留資產理財規劃顧問廖一聰有個思覺失調的雙胞胎弟弟,母親希望自己可以照顧弟弟餘生,也不希望弟弟拖累廖一聰。廖一聰知道自己必須把弟弟照顧好,但是又深感沉重,不想承擔。於是他就以自己的財富傳承專業,幫媽媽做了一些安排,讓媽媽可以留住資產,確保晚年生活的安全感,並放大有限資產,身後也能照顧牽掛的病兒。進數位版看廖一聰的家庭故事。
-
2024-10-18 退休力.自在獨立
2024退休力論壇/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10位專家教你累積「退休力」
調查顯示,在台灣,如果要準備退休金,必須1427萬元才足夠。聯合報舉辦「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將於11月9日登場,今年主題是「延遲轉大人──XYZ的人生使用說明書」,邀請「勞退教母」金管會前主委王儷玲、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等重量級專家,針對理財、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等「退休五力」進行專題演講。專題演講內容包括:「勞退教母」金管會前主委王儷玲主講「改變比努力更重要!退休前財務規畫比你想的更簡單」;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將分享如何以科技力迎向健康、樂活銀髮世代;台北市政府都更處將進行「樓梯給你,電梯留給我」演講,說明老舊公寓電梯補助計畫等;知名山域嚮導阿布老師分享步道走讀的樂趣;資深媒體人高愛倫的「再上一堂愛情必修課」,分享71歲再婚時的愛情美妙滋味。在博覽會中,不少知識含金量很高的攤位也不容錯過,包括「肌力大挑戰」攤位,可進行12秒肌力測試,還有職務再造體驗、善終和理財諮詢等攤位,提供民眾更實用的退休規畫資訊。尤其「聯合報X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可透過現場預約就能幫忙盤點理財規畫,「退休實習生」可提供高齡就業諮詢,「健康你我他」攤位分享「保健食品怎麼吃」等資訊,另有「善終諮詢」讓民眾更了解如何透過善終三法規畫「走一條沒有遺憾的路」。今年論壇將贈送與會者「以防萬一手冊-終活筆記本」,以全方位的視角,引領參與學員思考第三人生的規畫與各項評估,同時讓人生的圓滿、精采度進一步提升。2024退休力論壇延遲轉大人──XYZ的人生使用說明書 時間:11月9日(六)上午10時到下午4時地點:政大公企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門票:888元報名:02-8692-5588轉2622或5616udn售票網購票連結(現場憑門票享千元好禮):https://tickets.udnfunlife.com/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P0O0JKP3
-
2024-10-18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退休教師組隊 學唱跳說故事
偶然看到文山健康中心「爺爺奶奶說故事」活動徵求學員,於是便打電話報名。接電話的王護理師請我幫忙找朋友一起參加,我在幾個群組公布簡章,結果招來大學同學秀榮,我們一起上了四次如何向小朋友說故事的課。我倆都是退休教師,也都有向孫子講故事的經驗,本以為這種課程沒什麼大不了,但其實向大孩子和小孩子說故事是截然不同的。首先我們要給自己取一個◯◯奶奶的名稱,增加小朋友的親切感。其次講故事不是照唸那麼簡單,要先開場暖身,用手指謠或唱歌或玩坐車車遊戲,再進入故事內容;說故事時聲音要有表情,配合不同角色變聲,最好能表達出喜怒哀懼不同的情緒;故事結束時還得有延伸活動,讓小朋友和家長覺得不虛此行。理論不難,但還得實踐。淑珍老師教我們練習說話加上情緒,一句「你怎麼了?」用平和的、生氣的、驚訝的或傷感的口吻,講出來都不一樣。說話還真是一門大學問。老師徵求同學上台分享經驗。梅林說年紀大了,唱跳開場做不來,但她做些紙偶,開場時展示給小朋友看,引起興趣,講完故事再教小朋友仿做,大家都很開心。秀榮和我選了一本《哈啾!我感冒了》準備上場,做了道具,編了歌謠,打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和小朋友分享,希望能成為稱職的說故事奶奶。
-
2024-10-18 醫療.精神.身心
近80歲退休師「忘東忘西」非失智 醫:及早診斷有機會逆轉
近80歲王姓退休教師原本生活充實,隨記性衰退變得不愛出門,罹患輕微憂鬱症,孫女出生帶來新動力,症狀竟好轉。醫師提醒,認知障礙不等於失智症,及早診斷有助控制甚至逆轉。台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與認知功能相關的健康議題受關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民眾常把「認知障礙」與「失智症」畫等號,實際上認知障礙症(Cognitive Impairment)的範疇遠遠不止於失智症,而是一系列影響思維、記憶、學習及判斷的病症,這些症狀可以源於多種不同原因,並不局限於老年人。劉建良解釋,認知障礙的表現形式多樣,失智症只是其中一類,許多非失智症患者可能也會面臨不同程度的認知挑戰,可能來自於憂鬱症、焦慮症、睡眠障礙、營養不良、藥物副作用、中風或頭部外傷等因素。他以1名年近80歲王姓教師為例說明,個案原本過著規律充實的退休生活,這2年來感到記憶力衰退,忘東忘西影響生活,漸漸提不起勁出門,家人擔心他狀況陪同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生理正常,卻因社交減少、體能活動缺乏,導致了輕微憂鬱症。家人用心陪伴又加上孫女出生,這名個案找回生活重心,每天沉浸在和孫女玩耍的喜悅中,心情好轉、記憶力問題也跟著減輕,幾個月後再檢查,認知功能已經恢復正常。劉建良表示,從這名個案身上可以看到,在早期,許多導致認知障礙的病症是可治療的,因此及早診斷和妥善治療至關重要,患者如果能在初期發現認知功能減退的跡象,通過適當的醫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將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甚至逆轉某些症狀的進展。他提醒及早診斷的好處,某些可逆性認知障礙症,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維生素B12缺乏、憂鬱症、水腦症、藥物副作用等,通過適當的介入治療能夠顯著改善,即便早期確診退化型阿茲海默症,也能幫助患者和家屬更好地應對生活變化,包括財務規劃跟心理健康支持等,籲社會大眾共同創造友善環境。
-
2024-10-17 退休力.理財準備
2024退休力論壇/勞退教母籲準備退休金 :改變比努力更重要
通膨時代,愈來愈多退休族面臨退休資金準備不足的困境。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指出,許多人因生活忙碌無法專注於財務規畫,改變人們財務行為比單純努力工作更重要,透過制定可行的退休理財計畫,讓資金長期增值,將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一年一度聯合報「2024退休力論壇」將於11月9日登場,今年主題是「延遲轉大人──XYZ的人生使用說明書」,「勞退教母」、金管會前主委王儷玲將以「改變比努力更重要!退休前財務規畫比你想的更簡單」為題,分享不同世代的族群應如何準備充足的退休金。正準備退休的戰後嬰兒潮,相對積累較充足的退休金,身為中產階級,目前孩子是社會主力,通常也能夠對父母提供資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經濟壓力,但仍有許多家庭面臨資金短缺的挑戰。王儷玲解釋,國內財富分配情況呈M型化,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富裕人口不到5%,在人人追求財富自由的時代,真正能夠毫無退休財務壓力的人其實不多,許多退休族群可能因退休金不足而延緩退休,或緊縮退休後的消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產學聯盟產學總監姜漢中也觀察,許多長輩雖有一定的資金儲備,兒女也願意供養,但仍然省吃儉用。許多退休人員不敢花費,就是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目前財富的累積主要集中在45歲至60歲,但退休後資產增值潛力逐漸下降。面對未來生活,王儷玲強調,提早進行財務規畫至關重要,若採取正確行動,累積退休金並不困難。面對投資市場變化,姜漢中建議,退休族群應該考慮信託和保險,保障資產,促進增值,例如定期定額投資,降低市場波動風險。王儷玲也呼籲,投資者參與碳存摺與綠色金融計畫,不僅為未來生活提供保障,還能對環境保護做出貢獻,實現經濟與社會雙贏。2024退休力論壇延遲轉大人──XYZ的人生使用說明書 時間:11月9日(六)上午10時到下午4時地點:政大公企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門票:888元報名:02-8692-5588轉2622或5616udn售票網購票連結(現場憑門票享千元好禮):https://tickets.udnfunlife.com/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P0O0JKP3退休金夠不夠?年度健檢大缺口,我要找專家諮詢嗎?
-
2024-10-17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志工變長照講師 教學創新獲好評
公職服務34年退休,再進入私校帶護專實習生至106年退休,想當醫院志工回饋社會,但多家醫院規定65歲以上不能當新進志工,很幸運在居家附近衛生所當志工,衛生所學妹說有長照2.0 Level 1免費訓練課程,我就參加訓練並通過,從此展開照服員訓班講師生涯。照服員訓練課程以二度就業中年人居多,課程結束須通過勞委會丙級照服員考試才有證照,多年來考試方式加上疫情影響改為線上上課,最後筆試,技術考一天。因此我也改變教學技巧,以相關考題做前測及討論,為了學習效果,課程會有時事影片播放,課後廣場舞讓學員動一下。期盼學員能夠順利通過拿到證照,展開他們的事業。近年長照人力需求增多,學員也多了不少年輕人及男性,前測試題幾乎滿分,我的教學還加入有獎贈答抽考題,抽到的學員介紹自己及回答問題,增加學員間彼此認識及學習效果,109年起照服員比照醫護人員6年需修滿120學分換證照,需有更多專業課程訓練。10年了,學員都記得我是阿賴老師,遇到都會主動打招呼,還說上我的課不會打瞌睡,他們能有穩定收入,生活充實快樂。期盼我這個高年級實習生能持續學習,跟上社會需求改變教學技巧,培育更多長照人力。
-
2024-10-16 活動.活動
【立即購票】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 延遲轉大人 XYZ 的人生使用說明書
活動日期 : 2024.11.09 (六)活動時間 : 10:00-16:30(9:30開始報到)活動地點 : 政大公企中心(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活動網址:點我前往2024退休力論壇購票請點我 超高齡社會已來敲門,在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位是超過 65 歲的「老人」。然而壽命的延長不是讓老年歲月變得更漫長,而是延伸放大輝煌的中年時期。如今生理年齡也不等同於實際年齡,也就是說, 65 歲不再是以前的 65 歲,只要願意,「老人」可以活得比想像中得更年輕。退休前提前佈署財務規劃,儲備健康力,或是熟齡再就業、保持玩耍的心投入電競,甚至是再談一場戀愛,讓我們重新繪一幅退休生活的圖畫。現在,來參加2024退休力論壇,跟著專家們一起學!從嬰兒潮世代到千禧年世代,經濟獨立、結婚、生子年齡不斷延後,延遲轉大人也延長壯年期。人生里程碑重新設定,我們一直在青春的路上,來看看X、Y、Z世代如何設定自己的人生攻略。聯合報 2024 年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將攜手與各領域專家與產業界,尋找創新和實用的解決方案,延遲轉大人 XYZ 的人生使用說明書。不論是 70 歲的年輕老人階段、或是真正老人的 80 歲、抑或是長壽老人的 90 歲,希望 XYZ 做好準備、勇敢面對自己的人生 789。明星講師:各界權威陣容,幫您翻轉全新退休準備觀念【勞退教母】前金管會主委、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王儷玲【全球前2%醫師 台灣no.1】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 陳亮恭【影劇圈媒體大咖】資深媒體人 高愛倫【台灣器官移植推手】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 李明哲知識內容:關於退休前準備的10堂課憑票現場兌換:退休力大禮包聯合報獨家發行「以防萬一手冊-財務筆記本」、「以防萬一手冊-終活筆記本」、三多膳食纖維粉末食品(5g*14包)、三多補体康高纖高鈣營養配方(240ml/罐)、樂益活菌護樂齡益生菌(7日份益生菌)博覽會體驗:當一日退休力練習生【聯合報X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免費1對1解盤你的理財狀況,名額有限,於博覽會現場預約【退休實習生X北基宜花金馬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二度就業諮詢,我們是最驕傲的高年級實習生【肌力大挑戰】12秒內,雙手抱胸,連續起立坐下五次,可獲得蔬果【健康你我他】保健食品你吃對了嗎? 三多士教您吃進營養吃出健康!【善終諮詢】器捐病主中心X雙和醫院 帶您認識善終三法,為所愛的人留下一份最優雅的禮物抽獎活動:千元好禮等你摸LA NEW安底防滑運動鞋10雙(價值:3,980元)精美馬克杯組6組精美皮革無線充電盤 5組 2023退休力論壇 以防萬一活到100歲 精彩花絮聯合報「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2023年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有多名專家、學者與會,數百名民眾共襄盛舉,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永續長羅國俊致詞表示,以前退休是被動的,時間一到就走人,但現在退休,則必須主動、學習、規畫,在退休準備工程之前,大家都是同學,一起練習學習的同學,希望都能健康老化!主辦單位:聯合報系、元氣網
-
2024-10-16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為視障者錄製有聲書 身障當志工感同身受
身為身障者,對於各種障別同胞面對人生挑戰時的奮鬥精神與勇氣,既敬佩又感同身受。當我有能力時,也極樂意助一臂之力。自幼不良於行,膝關節嚴重磨損,長滿骨刺,復因前一年股骨粉碎性骨折,手術失敗而未知。退休後,經骨科醫師施以膝關節置換術,至少需靜養半年,好友見我在家閒著無聊,又喜歡閱讀,建議我可擔任國立台灣圖書館視障資料中心的志工。於是我接受建議,參加志工訓練網路課程合格後,選擇書籍依既定規格在家用電腦打好字後,以電子郵件寄給負責人,由她安排校對後製等事宜。身體康復後,我到視障資料中心擔任志工,發現製作有聲書也很有趣。我選妥書籍,事先閱讀確認每個字的正確讀法,在家朗讀順暢,避免吃螺絲,進而學習以抑揚頓挫表達文章中的情感,再到視障中心隔音效果極佳的錄音室中錄製,完成時好有成就感。視障資料中心給志工選書的權利。根據我的閱讀習慣,製作點字書時,常選擇說理性強的書籍,方便讀者看不懂時可反覆閱讀;相對地,製作有聲書時,我偏好情感豐富、想像力強的文學作品,以便盡情地用聲音詮釋作品,與作者共鳴。感謝視障資料中心提供機會,讓我能自得其樂地與所敬重者分享知識與閱讀的喜悅。
-
2024-10-15 退休力.活躍好學
壺鈴運動鍛鍊全身 73歲逆齡有成
隨著銀髮族人口增長,如何延緩衰老、保持健康成為許多人的課題。在聯合報推出的退休5力課程「強肌運動系列─壺鈴增肌抗老減齡」中,除了鍛鍊體力,更提供實際生活應用技巧。許多學員表示,壺鈴課最實用就是學會正確發力,並增強核心穩定性,對於日常生活中搬重物、上下樓梯等都非常有幫助。73歲的陳大哥對於壺鈴課程帶來的好處,讚不絕口。他自豪地說:「我現在走路比同年齡的人更穩健,也能輕鬆爬樓梯,拿重物也不怕閃到腰。」壺鈴最吸引他的,在於全身的鍛鍊效果:「以前去健身房需要用很多器材來鍛鍊,但壺鈴只是一個小小的工具,卻能做到全方位訓練,這讓我非常驚喜。」49歲莊小姐多次報名壺鈴課程,「以前覺得壺鈴只是運動工具,沒想到它可以帶來這麼大的改變,上完課後,能明顯感受體態的改善,甚至腰痠背痛也減少。」她強調,課程中教練的指導讓她學會正確發力,避免運動傷害,課程不僅幫助自己,也影響家人。「老公看到我上課後的變化,也開始對運動產生興趣,現在我們偶爾會一起在家運動。」運動教練田玉笛指出,壺鈴課適合各種體能程度的人,可依據每個人的能力調整重量和動作範圍,新一期初階及進階課程已開放報名,歡迎報名參加。課程將透過壺鈴進行全身肌力訓練,並提升心肺功能與核心穩定,讓學員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輕鬆自如地應對各種挑戰。退休5力課程 強肌運動系列─壺鈴增肌抗老減齡周三課程1.初階壺鈴訓練:10/23、10/30、11/06、11/13 共4堂課2.進階壺鈴訓練:11/20、11/27、12/04、12/11、12/18、12/25 共6堂課˙共兩個上課時段,上午班 10:40~12:10、下午班 15:00~16:30,請擇一時段上課周四課程1.初階壺鈴訓練:10/24、10/31、11/07、11/14 共4堂課2.進階壺鈴訓練:11/21、11/28、12/05、12/12、12/19、12/26 共6堂課˙固定周四下午 14:30~16:00上課,14:10報到地點: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四樓舞蹈教室洽詢:02-8692-5588轉5869
-
2024-10-15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退休自由卻好孤獨 賣炸雞找到第二春
退職後,計畫與好友爬山、旅遊或當志工,到長青學苑上課,但覺得非長久之計。離開有框架的日子,好似自由,卻終日與孤獨的靈魂戰鬥,胡思亂想,有著惶恐不安「等死」感覺,因此揚起重返職場的念頭。然而,已到法定老人的年齡,工作不好找,再則聽命於人,低聲下氣非我所願。此時忽遇好友有一組炸雞器材要出售,於是勾起我自行創業的決心。我開始尋師學藝,炸雞得從控制油溫與時間、食材挑選與醃漬學起,果真成了高年級實習生。學成後,在住家附近的學區開了炸雞店,堅持每日更換新油,選用新鮮食材,炸出美味炸雞。我大學讀行銷管理,學以致用,炸雞是療癒全世界的美味聖品,善用行銷策略,穩固客人的忠誠度與回購率,果然生意蒸蒸日上。偶爾聽到客人說:「我們家買炸雞一定在這家買」、「我是台南來買的」等肯定的評論,成就感爆表。二度就業的心情,是緊張、新鮮、戰戰兢兢。每天開店時,我會換上笑臉的面具,畢竟笑臉迎財,經營一家有溫度的店。我再次找到人生的平衡點,也非常珍惜職業的第二春。人生只有一回,把生命活得淋漓盡致,寧願戰死沙場,不輕易卸甲歸田,不「坐以待斃」,不「善罷甘休」,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不負時光不負己,不愧身而為人的福分。
-
2024-10-15 退休力.理財準備
累積一生夠用財富!財務顧問授4要訣:節儉度日是糟糕的策略
羅伯格(Eric Roberge)是名財務規劃師,他的工作是協助白手起家的專業人士累積財富,讓他們終生夠用。羅伯格表示,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確保資金能源源不絕,並有機會在年輕、健康、能充分享受生活時使用這些錢。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以下是羅伯格為客戶及自己建立有效、長期財務計畫的原則,包括投資策略該考慮哪些因素,以及為何節儉度日是種糟糕的致富策略。1.為人生無常做準備退休規畫目標會隨時間而改變,今天的你和10年、20年或30年後退休的你一定不同。羅伯格指出,有效的長期財務計畫應考慮到目標、價值觀、優先順序和環境等不可避免的轉變;雖然無法確實明白會發生哪些變化,但仍可以為不斷變動的生活制定計畫。首先,盡可能儲蓄比認為需要的更多。有多餘的現金,不要急著花掉或改善生活,先將這筆錢用於投資,讓財富增長。羅伯格說,他總是假設收入的成長低於預期,而生活費用的增加高於預期;因此最好選擇較具彈性的投資工具,像購屋這類難以扭轉的決定務必謹慎。2.尋找賺更多收入的方法羅伯格說,他已從「盡快退休」轉向更平衡的理財目標。他現在儲蓄的錢較少,因為將部分收入用於人生的重要經歷。他說,不想把所有的錢都存起來,用於遙遠且不可靠的未來「某一天」。羅伯格能這樣做有兩個原因:首先,近十年來,只要有機會他就積極儲蓄,至少存下收入的30%至40%,過去累積的讓他現在能更靈活運用金錢。此外,他也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發展事業來賺更多的錢。他說,如果目標是創造更多財富,就不能忽視賺更多錢的重要性;有許多途徑可以獲得更高收入,因此沒有標準答案,只需選擇並堅持對個人有意義的策略。3.節儉只會離致富之路更遠沒有人能永遠靠工作來賺取收入,無論是自己選擇或環境使然,最終會需要工作以外的另一種方式來支付生活所需。羅伯格說,這代表人們須認識到儲蓄與投資的必要性。靠省吃儉用累積財富雖然可行,因為理論上開銷越少,就能存下越多錢。但羅伯格說,這是一種低效率的致富途徑,能節省的費用有限;且只靠省錢會錯過創造資產的機會,而這些資產會隨著時間而增值。4.制定投資策略想實現財富增長,不能緊捏著手上的錢,須明智地進行投資。羅伯格指出,要考慮的有:選擇何種投資工具、根據目標與時間進行資產配置、投資費用所影響的報酬率、如何分散投資、對稅務的影響、避免投機的風險等。羅伯格表示,實現財富增長的投資策略,要注意以下幾點:.投資的時間越長,資產增長的成功機會就越大。.雖然高風險、高報酬,但不要超過自己能承擔的能力。.全球多元化投資組合,只將資金投入美股或美債的指數基金,並非真正分散投資的好例子。羅伯格提醒,最關鍵的是,與其不斷地變更投資工具,不如堅持一項長期有效的策略;在創造財富的道路上,「持續性」一直是個被低估的要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15 養生.抗老養生
中年過後更要看!想要健康呷百二,70歲是關鍵!醫:及早做到3件事不怕急速衰老
由於醫學的進步,現在我們已經克服了許多疾病,使壽命延長。在這個健康壽命趕不上平均壽命的時代,老後如何過生活至關重要,而70歲正是與老化奮戰的最後機會,也是「百歲人生」向上或向下的轉捩點。要一口氣衰老?還是繼續保持年輕?給邁進80歲「幸齡者」的生活提案,由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告訴你。 在當今社會,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我們必須重新評估年齡的標準和觀念。年紀已不再是衡量一個人活力和生命力的唯一標準,因此現在有了一個新名詞:「壯年」。根據這一概念,50歲至70歲之間的人可以被歸類為壯年。而在這之後,70歲可能是另一個分水嶺。 日本作為全球長壽的代表,其65歲以上人口已接近一億,其中九萬多人甚至已經年逾百歲。而在台灣,平均壽命也在不斷延長,給人們更長的「第二人生」。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必須重新定義年齡的概念,例如60多歲的人仍可以視為年輕人,而80歲的人可以被視為中年級。 在醫療保健方面,有些醫院已經實行了年齡大的人可以優先看診的政策,但這一標準也在不斷調整,如以前的標準是75歲,但現在已提高到85歲,因為現在門診中已經有許多超過100歲的病人。因此,年齡只是一個數字,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活出有意義的第二人生。3招打造優雅後半段人生但不僅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健康,這就是所謂的健康餘命。幸齡時代,除了保持健康,還要有以下生活方式, 一、伴侶陪伴的對象許多人在老年時沒有伴侶,導致孤獨感,因此找到一個陪伴者或培養興趣愛好就顯得格外重要。現在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人們在老年時保持活力,如參加社交活動、結交新朋友,而女性更傾向於接受這些建議。 但是伴侶離世對於個人來說是一次巨大的衝擊,這種事件可能引發失智症等問題。從精神科的角度來看,配偶的離世常常被列為人生中最令人感到孤獨和失落的事件之一。通常情況下,女性更容易適應並尋求幫助、並積極應對新生活,而男性則可能因為社會角色的期待而不願表現出自己的情緒,這種差異在老年群體中尤其明顯。 二、退休退休並不意味著從「生活中退休」,而是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轉而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進入中年後可能就可以檢討,自己要如何擴大休閒嗜好;熱愛工作者,退休後可以選擇第二職業,做到工作退休,但生活不退休的狀態。 三、三動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們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人們在孤獨時感到更有連結,但人生的三大要素其實是「運動、活動和互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長者可能會感到懶洋洋,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意願降低,甚至是失智症的前兆。雖然一些老化現象是天然的,如大腦額葉的老化和荷爾蒙水平的下降,但當出現明顯的症狀時,我們應該警惕是否存在失智的可能性。判斷失智症的「ABC」3大關鍵失智症的辨別不容易,有時候可能與其他因素、疾病混淆,如更年期的性格改變。因此,除了專業醫療機構的幫助外,家人也可以通過觀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來提早警覺失智症的可能性。失智症的三大症狀可以作為家人關心的警訊,這三大症狀分別是「ABC」。 「A」: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日常生活功能的衰退。主要指的是失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例如穿衣、洗澡、煮飯等活動,當這些活動需要他人協助時,可能是ADL受損的表現。 「B」:behavior problem情緒行為的異常。症狀包括出現幻覺、妄想等,而認知功能的下降則表現為記憶力衰退、算數能力下降等。 「C」:cognition impairement認知功能的下降。雖然對於認知功能的檢測需要專業醫療機構的幫助,但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一些變化,例如對事物價值的判斷能力下降、煮飯時的細節考慮不周等,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 延伸閱讀: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
2024-10-14 退休力.活躍好學
秋季古道走讀 走進山林看見古今
「我從小就愛往山林跑,看見許多漂亮的花、可愛的動物,卻不知道它們的名字,好奇心驅使我去認識大自然。」資深專業嚮導阿布老師,回憶與山林結緣過程,將自己定位為「大自然的翻譯者」,希望透過古道走讀讓人們重新認識這片土地。從北台灣的淡蘭古道、樟之細路到各式小百岳,每一條路徑都彷彿是一本活生生的歷史書,記載著不同時期的台灣故事。聯合報推出退休5力課程「古道走讀系列─時光散策輕旅行」,與一般健行活動不同,課程強調「走讀歷史」與「深度探索」,阿布老師引用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名言:「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的風景,而是擁有新的眼光。」阿布老師提到,第一堂課的「淡蘭古道」,見證台灣自清朝以來的商業變遷;「樟之細路」則是日本殖民時期大量砍伐樟樹的交通要道,台灣樟樹產量曾一度占據全球市場的70%,如今古道上已難見樟樹的蹤影,只剩下歷史的印記留待人們細細品味。古道走讀課程中,除了解當地歷史外,也會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解植物特性、動物習性等,例如,為什麼在迎風面的山坡上可以看到特定蕨類和蘭花?如何分辨虎頭蜂的習性?迷途時該如何自救?這些知識不僅豐富了課程內容,也幫助學員在登山過程中學會如何自保,提升在大自然中的安全性。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老手,都能從中獲得全新的感受與啟發,阿布老師強調,這不是一場體力挑戰,而是與心靈的深度對話,「希望大家能在這些古道上,重新找回對土地的認識與熱愛。」退休5力課程《古道走讀系列─時光散策輕旅行》●日期:10月21日(一)淡蘭古道南路─四堵+溪畔古道(坪林)11月4日(一)XO級紙寮坑古道(汐止)11月18日(一)更寮古道─土庫岳(深坑)11月25日(一)淡蘭古道中路─北勢溪+灣潭古道(雙溪)12月9日(一)出關古道─樟之細路系列(苗栗)●時間:上午7時至下午4時●洽詢:02-8692-5588 轉5869●報名連結:https://reurl.cc/jyeXMy
-
2024-10-14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退休不只吃喝玩樂 擔任「問安老天使」
退休10年,前幾年跟著朋友爬山、旅遊、聚餐,生活充實又愜意,直到一位朋友說,「退休生活不能只是吃喝玩樂,生命有限,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此話當頭棒喝敲點了我,我便開始思考過不一樣的退休生活。正想著如何做更有意義的事,就收到華山基金會招募「問安志工」訊息,我馬上報名參加。雖然是無給職工作,但還是要接受志工基礎訓練及職前訓練,如今已上線一年多,服務過數百位獨居長輩。打電話向獨居長輩問安,看似簡單,其實不然。特別是遇到沉默不語,或是滔滔不絕卻抱怨不斷的長輩,剛開始會不知所措,幸好前輩們都熱心分享經驗,基金會也為新手擬定SOP,順利解決我可能遭遇的問題。擔任問安志工充滿酸甜苦辣,每一位獨居長輩都有不足為外人道的故事。有時候聽著忍不住會掉下同情的眼淚,也遇過樂觀豁達的長者,話匣子一打開,訴說著過往的豐功偉績,甚至已經做好獨自面對未來的規畫。長期經驗積累下來,感覺每一位獨居長輩就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書本,對我來說也像是一位老師,預先為我示範年老可能的遭遇,我奉獻服務,其實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基金會暱稱問安志工是「天使」,我則是「問安老天使」,我願意,我付出,我快樂。
-
2024-10-13 養生.抗老養生
我看起來很年輕,為什麼他讓座給我?60歲人士的自白:「好像只有我們沒意識到自己的年紀」
本書以銀髮社區大樓為背景,60多歲的作者真誠記錄對壯世代(50歲以上、70歲以下)的自己和高齡住戶的體察。銀髮社區相當適合退休人士居住,然而僅因經濟考量遷入的作者很快便意識到,她還沒準備好融入這個平均年齡80多歲的世界,在兩年多後又選擇搬離。在入住期間,心態年輕、打扮入時、連飲食口味都很孩子氣的作者,在各種日常情景中,深深感到自己一再「被老化」。她一邊經歷內心與現實的不同步,一邊與其他資深老人一起吃飯、散步、交談,領受長輩們的包容、溫暖和鼓勵。電車裡很擁擠。雖然是周六的午餐時間,大家卻通通跑出來了,好像都不用吃飯一樣,不過早早把午餐吃完就出門的我,在他們眼裡可能也一樣。從我住的近畿南部去到位在首爾城南的工作室,要轉兩次電車。上了第一次轉車之後的電車,我混進人群的縫裡,抓住電車把手後,發現不管是坐著還是站著的人,眼睛都盯著手機,沒有人看著彼此。我想,這種不彼此對看的狀態,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比較自在吧!我把手機塞進包包裡,看著車窗裡自己的倒影,發現好像只有我一人靜靜抬著頭站著。就在這時,一個坐在我面前的男人沙沙地站了起來。我本來以為他要下車,便讓出空間讓他過,沒想到他一把拉住我的袖子。「這裡給您坐。」他拉我的力道非比尋常,我就這樣被他拉去坐下了。「等一下,他為什麼要讓座給我?」這句話從我的嘴裡跑了出來。不是啊!他要下車就下車, 為什麼要拉我坐下來?坐在位子上的我有點不舒服。我雙腳闔緊,腰挺直、不靠背,兩手緊握,而讓座給我的男人不只沒在下一站車,也沒移動到其他地方,就把一個像高爾夫球袋的東西壓在自己腿上,站在我面前。穿著入時還戴棒球帽、口罩,他怎麼看出我是老人?我跟這個人認識嗎?我偷偷瞄了一眼,發現對方是個四十幾歲的陌生男人。看來他明顯是要讓位給我的。從來沒在公車或電車上被讓過位的我,開始在腦中思索一切可能被讓位的原因。然而,在眾多可能的原因中,現在適用於我的只有一個了。因為我是老人?這是唯一的原因了,但我看起來也不像高齡人士啊!我穿著牛仔褲,腳踩馬丁靴,身穿黑色帽衫,外加所謂的飛行夾克,頭上是兒子以前戴的黑色棒球帽,甚至還戴口罩,整張臉只露出眼睛,頭髮也沒白到哪裡去。心裡一直有聲音問著「這是怎麼回事?」的同時,我也處在一種尷尬的狀態,等著那個男人下車。不曉得為什麼,我總覺得那個男人下車的話,他讓座給我的事實就會消失了。如今的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人會想要銷毀證據了。到達目的地後,走在通往工作室的斜坡上,我的心情仍然很奇怪,是一種不好不壞、不是高興或不高興、難以言喻的心情。被叫奶奶好驚訝,好像只有自己沒意識到年紀。「妳說有人讓座給妳? 」「這是好事啊!那個人眼力真不錯,竟然看得出妳是老人。」比我先到的後輩們聽到我在電車上發生的事,都開心地喧嘩起來。這些人明明再過兩三年就跟我同歲了。「我都藏得這麼好了,他是怎麼看出來的?」住在慰禮的那位朋友上下打量我一番後,拍了拍手。「我知道了,是妳的眼睛,因為妳的眼睛看起來是凹陷的。妳的眼睛本來比較突出,但現在看起來是陷的,所以對方才讓位給妳。」「意思是我看起來很累? 」「不是,是看起來老了。」說著,朋友們便紛紛擺出一副炫耀的表情,開始闡述自己的事蹟。住慰禮的朋友說,她有一次在電梯裡遇到一位帶幼稚園孩子的年輕媽媽,那個小朋友想先走出電梯時,那位媽媽開口說道:「要先讓奶奶出去才可以喔。」住慰禮的朋友說,她當時正要去一場婚禮,做了髮型,也化了妝,還穿了高跟鞋。「我覺得,好像只有我們沒意識到自己的年紀。有一次,有一個小朋友看著我的手,說道:『老師的手跟我奶奶的一樣。』確實,我不只是老師,年紀也已經是奶奶的年紀了。」說出這段話的,是住在廣州市的朋友,她是有著模特兒身材、堅持穿高級正裝的正統派現職教師。也許我們都心知肚明, 只是假裝不知道自己老了。「但是妳們應該都沒被讓過位子,對吧?」聽到我這樣說,整間工作室都笑翻了。很有可能真的只有我們本身還沒意識到自己老了。不對,也許我們都心知肚明,只是假裝不知道而已。會不會是因為這是一個對老人不友善的時代,我們才故意無視自己正在慢慢老去的事實呢?我父母那一輩的人,過了50歲就會欣然接受自己已老的事實,但我就算已經過了60歲,還需要透過別人的行為才知道自己老了。我們這一代如果沒被點破的話,還真的不會有自覺呢!總而言之,我們都需要慢慢學著怎麼當老人。
-
2024-10-12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古稀之年返醫界 自律確保精準手術
同事看到聯合報徵稿,興奮地告訴我、鼓勵我將醫師生涯及為何退而不休的故事投稿,讓更多醫界優秀後進堅定初心,共同提升台灣醫療品質與守護每一位病患的健康。近年來,台灣興起銀髮族重返職場風潮。在醫界,醫師退休繼續行醫相當普遍。從踏入醫學院醫學系第一天,到放下教鞭與醫院退休那天,半世紀50年歲月,累積的是不可數的手術病例培養出的醫術穩定、教學相長厚積的醫學倫理,及年齡與身心最佳狀態。古稀之年,許多人選擇含飴弄孫,安享退休樂齡生活,我選擇重返職場,動機極為單純:想繼續貢獻專業,為飽受病痛之苦的患者解決問題。欲實踐一生奉獻醫學的心願,各方面都必須「自律」,且嚴格執行規律生活,不熬夜、無菸酒不良習慣、固定運動保持體能,最重要的是不斷汲取醫學新知,每次手術前一晚複習手術過程,確保每個環節完美零失誤。如同當年叮囑學生:「病人手術後好與壞,取決於醫師如何下第一刀」。嚴以律己不忘初衷,尊重自身專業,將服務的醫院、病患視為自家與親人,爭取國家標章認證,提升手術品質安全性、減少併發症、將技術與成效分享醫療界,促進台灣醫療品質穩健躍進。
-
2024-10-11 醫聲.Podcast
🎧|登山新手與退休族群看這裡!專家私推全台5條美景登山步道
登山老手建議退休族群想要嘗試登山步道的台灣五條必走路線,從北到南將美景一網打盡。歐都納董事長程鯤作為戶外生活實踐者,他建議,入秋之後的奧萬大、夏季的大雪山、溪頭杉林溪、北部陽明山的台北大縱走、高雄柴山都是值得一探的絕佳路線。不過,他提醒,不論多麼輕鬆的步道,都要準備飲水、高熱量零食、頭燈、防水外套與適合的鞋子。🎧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程鯤從小就被父母帶著上山下海,不是在浮淺、釣魚,就是在露營、登山,讓他對土地由衷地熱愛著。退伍後,他接手父親程育才創辦的山王工業,並變身轉型為國內戶外用具第一品牌的歐都納。作為戶外生活的實踐者,程鯤分享了對高齡社會中,戶外活動市場變化的觀察。他表示,隨著台灣人口結構變遷,戶外活動也吸引高齡族群。從歐都納長期推廣的「小百岳」登山活動中觀察到,參加者越來越多屬於退休族群,家庭族群一同參加也不少。而在各地的登山步道上,也出現不同年齡層的身影,女性運動人口增加,夫婦檔、家庭團體變多,顯見戶外運動的普及性與年齡跨度越來越大。針對不同年齡層的運動建議對於初投入運動的人們,程鯤依據不同年齡層給予不同的運動強度建議。• 45到60歲:這個年齡層的人大多仍然充滿活力,擁有較佳的體力與伸展性。此年齡層可以嘗試瑜伽、健身等室內運動,特別是針對肌耐力的訓練,以防止肌肉流失,如果在健身房從事重量訓練,由於具有一定程度的受傷風險,建議初期必須聘請專業的健身教練來指導才能夠避免受傷。此外,單車運動、游泳等運動也非常適合。• 60到70歲:這階段的退休族群可以選擇單車運動或健走,尤其是快步健走等具有一定強度的運動,這不僅有助於保持體能,還能有效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70歲以上:提醒高齡者在選擇運動時需格外注意安全,特別是在單車等需要反應敏捷的運動上應更加謹慎。而近年最夯的超慢跑、健走以及伸展拉筋等較溫和的運動方式,或露營、釣魚等戶外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必遊的台灣登山步道推薦程鯤對台灣各大登山步道十分熱愛,他針對不同季節與海拔,推薦適合各年齡層的路線,他指出,不同季節和海拔的山區各具特色,無論是秋天的觀霧與奧萬大,還是夏季的大雪山,都是值得一探的絕佳路線。大雪山以其平易近人的步道和豐富的鳥類生態吸引了眾多遊客,而溪頭杉林溪、北部的陽明山區、台北大縱走、高雄柴山都以多樣化步道,吸引大眾前往,也很適合退休者。他還特別推薦了奮起湖旁的大凍山,這條步道海拔適中,視野極佳,能夠看到十幾座百岳,是一個老少皆宜的好去處。高齡社會與戶外活動市場的變化程鯤說,政府單位努力改善登山步道設施方面,十分便民。他提到,近年來,各地的登山步道不僅維護良好,還推出了如APP離線地圖等創新服務,大大提升了登山活動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他強調,爬山最好與朋友結伴而行,並在有經驗人士的指導下進行。不過,程鯤提到,有些民眾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出遊,忽略了危險性。他指出,山上的天氣變化萬千,一剎那之間就可能濃霧密佈,看不清方向,很容易迷路,因此不論是輕鬆的郊山還是高海拔山區,出發前都應做好充分準備,最基本的裝備包括,充足的飲水及高熱量零食,並隨身備有頭燈,防水的外套與適合的鞋子,才能應對突發情況,並安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程鯤小檔案現職:歐都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都納戶外體育基金會董事長歐都納山野度假村董事長經歷:歐晉企業董事長學歷:逢甲大學EMBA企業高峰班及高階管理班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吳貞瑩主持人:韋麗文、閻廣聖音訊剪輯:閻廣聖腳本撰寫:閻廣聖音訊錄製:閻廣聖特別感謝:歐都納股份有限公司
-
2024-10-11 醫療.心臟血管
高血脂「無明顯症狀」比癌症更致命!醫揭「這類人」致命率最高
今年70歲的余先生,在56歲退休那年,接二連三遭遇家中變故,生活壓力倍增,長時間出現牙痛、肩背痠痛、呼吸不順、站起時暈眩等症狀,原以為是太疲累所導致,沒想到持續幾天後竟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緊急就醫裝心臟支架才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醫師告訴他,是因低密度膽固醇(LDL)過高,而導致心肌梗塞。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表示,2017年全球約有1,7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至今年增加至2,050萬,短短7年間就增加700萬人死亡,為全球最大死因。他強調,有75~90%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可以預防的,呼籲民眾從生活習慣做起,從兒童時期就應避免體重過重,可減少成年後的肥胖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比癌症高三高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三高相關疾病為國人最主要之健康負荷,僅次於癌症。根據2021年10大死因報告,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死亡分別位居第2及第4位,死亡人數逐年上升;心血管疾病中又以粥狀動脈硬化(ASCVD)疾病每年死亡8萬人最多,比癌症約5萬人還高。石崇良強調,高血脂、高血壓與高血糖都是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但不同於高血糖容易出現口渴飢餓頻尿症狀、血壓可以在家自行量測,高血脂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且病人若不抽血檢驗,就完全無法知道數值,容易讓自己暴露在致命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之中。非常高風險群,致命率逼近2成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鍾表示,低密度膽固醇是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非常高風險』粥狀動脈硬化病友的致命風險高,其中以急性冠狀動脈疾病、周邊動脈疾病與中風最要命,出院後1年累積死亡率逼近2成,高於一般粥狀動脈硬化疾病平均值12.9%。」想做好血脂管理,應從降低低密度膽固醇開始著手。然而,陳文鍾進一步指出,針對「非常高風險」粥狀動脈硬化的病友,LDL標準應控制在70毫克每公合以下,但根據統計,這類病友在急性發病後1年內,治療達成目標的比率不到4成。即使已經到達標準的「極高風險」病友,仍應持續朝目標值55毫克每公合積極治療,幫助清除粥狀斑塊、改善血管功能,才能預防粥狀動脈硬化的發生與復發。血脂管理新模式APP就能用石崇良說明,為幫助病友輕鬆同時做好個人以及家人的血脂管理,健保署串連國內國內9大學會,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中,新設置了「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專區」,針對不同風險者規劃ASCVD疾病預防、血脂照護模式,可檢視近3年內的血脂檢驗報告紀錄,並首度制訂與公佈「台灣血脂管理臨床路徑共識」。石崇良提到,「台灣血脂管理臨床路徑共識」可幫助醫療人員以一致的標準治療準則,提供高血脂病人更好的照護,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疾病對國人健康與醫療耗用大的衝擊,減少健保資源支出,從根本著手達到降低疾病死亡率的目標。【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4757.html】
-
2024-10-11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退休後復健科助人 我是老奶奶的手套
我50歲退休,在嬰兒之家當志工媽媽期間,有位在榮民醫院當志工的朋友問我:「醫院門診有缺護理師,要不要去應徵?」我想如果上班彈性是可以的,就寄了履歷表,經過面試,即開始在榮民醫院的門診上班。退休前,我在婦產科服務,當時接觸的都是孕婦、產婦和小嬰兒,準備迎接新生命的人們臉上總是充滿希望。然而,現在服務的復健科,幾乎都是身上帶著傷痛的患者,看到的是一張張愁苦衰弱的病容。有一天中午準備休診時,看見坐在輪椅上的馬奶奶還在候診區,我趕忙打電話到護理之家請工作人員來接奶奶。等待接送的時候,我問:「奶奶,您肚子餓嗎?您的手好冷,您覺得冷嗎?」我握住奶奶瘦弱的雙手,奶奶沒有回答,她的身體一直抖,溫柔無力的看著我,直到人員來接她。「我買了一副手套要送給奶奶,可以保暖。」我向醫師同事說。醫師說:「奶奶不缺手套,缺的是親情。」我還是決定要送手套給奶奶。送手套給奶奶時,奶奶說:「我有手套,不用送我。」奶奶一樣溫柔的看著我,握住我的雙手,輕輕撫摸著說:「妳的手好熱,好溫暖,年輕真好。」奶奶沒有收下我的手套,但每次奶奶來復健,我的雙手就是手套,溫暖她冰冷瘦弱的雙手。
-
2024-10-10 焦點.健康知識+
每天睡8小時和走1萬步能長保健康嗎?哈佛教授破解養生七大謊言
生活中許多健康或養生知識長期遭到誤解,美國人類學家暨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丹尼爾·利伯曼(Daniel E. Lieberman)在訪談中解析關於運動、睡眠、跑步、癌症和糖等七大謊言,讓人重新審視那些根深蒂固的健康觀念。謊言1:每天都要8小時睡眠和1萬步嗎?睡眠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7小時睡眠可能是最佳選擇,而不是傳統的8小時,睡眠不足或過多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運動也對健康有巨大影響,每周運動150分鐘可降低患乳腺癌風險。關於睡眠,八小時睡眠的觀念自工業革命以來就存在,但現代生活中的電視、燈光、手機等電子設備干擾了睡眠。愛迪生發明電燈改變了睡眠模式。研究表明, 沒有這些電子設備的人群中,他們每晚平均睡眠六到七個小時,且不午睡。因此,認為人類每晚需要睡八小時的想法並不科學。研究數據顯示,每晚睡眠七小時左右的人,健康狀況往往最佳。當然,實際情況更複雜,生病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睡眠,而且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睡眠需求也不同。至於每天走一萬步的說法,其實源自日本計步器的營銷策略。在20世紀60年代東京奧運會期間,計步器被發明出來,選擇「一萬步」作為目標,更多是因為這個數字聽起來吉祥,而非科學依據。研究顯示,每天走7000到8000步時,健康效益最大,超過這個數字,額外的步數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每天走一萬步並非最佳,但不失為一個合理的目標。謊言2:重訓是「金剛芭比」才需要的嗎?體育活動種類多樣,包括耐力運動和力量訓練,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延緩衰老過程維持身體各系統功能,預防疾病,保持健康。利伯曼教授表示現在更加注重進行力量訓練。他一直喜歡散步和跑步,但對耐力型活動並不感興趣。利伯曼教授坦言,他並非一個特別有毅力的人,更傾向於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然而,隨著對力量訓練重要性認識的加深,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在這一方面的懶惰,並開始每周至少進行兩次力量訓練,以更認真的態度對待它。他特別強調,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質量的流失可能會導致人們變得非常虛弱。這種狀況在醫學上被稱為「肌少症」,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往往會逐漸失去肌肉,導致身體變得虛弱,功能能力下降。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利伯曼教授提醒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的流失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通過定期進行力量訓練,我們可以減緩肌肉流失的速度,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功能能力。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眾,即使不是天生有毅力的人,也可以通過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逐漸改變習慣,開始認真對待力量訓練。謊言3:「退休」會讓你更健康嗎?退休後「閒著」並不利於健康,年紀越長,運動對健康的影響越重要。體育活動對延緩衰老至關重要,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開啟維修和維護程序,保持肌肉強壯,防止DNA突變、細胞堆積垃圾、老年失智症。人類無法抗拒歲月的流逝,衰老是自然規律,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退化。然而,體力活動卻能有效地減緩這一過程。無論是耐力運動如跑步、步行、遊泳,還是力量訓練或阻力訓練,它們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對抗衰老,維持身體機能。過去人們認為隨著年齡增長,活動量減少是正常現象,但現在知道這並非不可避免。身體活動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體力活動能激發一系列神奇生理反應,它不僅能幫助修復和維護身體,保持肌肉強壯,還能防止DNA突變,維持線粒體數量,清理大腦中的有害物質,從而預防阿茲海默症和其他類型的失智症。簡而言之,體育活動對全身各個系統都有延緩衰老的益處,一旦停止運動,衰老的過程就會加速。退休是現代社會特有的現象。在過去,人們不會退休,他們會一直工作,直到生命終結或疾病纏身。退休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因此,退休後應該尋找一些具有挑戰性、有益、有趣的活動來替代工作,重要的是不要停止運動身體。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育活動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大。對於20多歲、30多歲和40多歲的校友來說,每周運動四到五次,可以降低約20%的死亡率。而對於60多歲和70多歲的校友,經常運動的人死亡率要低50%。這一發現再次證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對於維持健康變得更加重要,而不是相反。謊言4:聽從輕鬆舒服的本能 真的對身體好嗎?舒適和便利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我們變得懶惰,而長期缺乏運動可能增加患病風險。有些人可能攜帶著某些遺傳傾向,無疑增加了患上某些疾病的風險。然而,相較於遺傳,環境因素對我們的健康影響更為顯著。我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環境,通過積極的運動和生活方式,可以顯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雖然不能完全避免,但能大幅度減少這些疾病的可能性。追求舒適是人的本能,現代社會充斥著電梯、汽車等便利設施,大家總是下意識就去搭電扶梯或搭乘交通運輸工具,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然而,為了健康,我們必須克服這種追求舒適的本能,積極地參與身體活動。謊言5:花了太多錢在治療疾病 而不是預防通過適當的運動、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這些簡單的措施,可以有效預防許多疾病。常聽到一種觀點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自然會上升。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在西方世界,由於缺乏運動和飲食不當,血壓升高的情況確實比較普遍。然而,也有很多人即便年歲增長,血壓依然保持正常。我們常常將年齡增長與衰老相關的疾病混為一談,但事實上其中一些疾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問題在於,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給予預防足夠的重視,預防措施往往只是偶爾被提及。在美國,醫療保健系統的投入並不合理,只有大約3%的醫療預算用於疾病的預防,而根據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走進醫生辦公室的人中,有高達75%已經患有某種疾病。我們幾乎沒有投入資源去預防那些嚴重影響我們生活品質的疾病。但值得慶幸的是,預防並不複雜,它需要個人的意志力、教育以及獲取健康食物的機會。他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行動來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預防那些隨著年齡增長而可能出現的疾病。謊言6:癌症是「貧窮病」還是「富人病」?癌症與能量過剩有直接的關係,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與癌症等疾病的發病率密切相關。癌症與財富有很強的聯繫,因為癌症本質上是一種與能量過剩相關的疾病。利伯曼解釋,癌症的發生是因為體內的自然選擇過程出現了錯誤。當細胞開始生長,它們通過競爭獲取能量,如果能量過剩,比如攝入過多而運動量減少,就會為這些細胞提供養分。因此,高水平的胰島素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體內過高的胰島素水平會導致女性體內雌激素和黃體酮的增加,男性體內睪酮的增加。雖然這些激素對生殖有利,但它們同樣會增加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風險。利伯曼教授提醒,活躍的人體內的雌激素、孕激素、睪酮和胰島素水平較低,血糖水平也較低,這些因素都有助降低癌症的發病率。每周進行150分鐘的體力活動,如步行,可以使女性終生患乳腺癌的風險比久坐的人低30至50倍。盡管有充分的流行病學和機制數據支持這一點,但預防癌症的重要性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我們更多地關注癌症的治療,而忽視了預防。謊言7:糖是發炎反應的兇手少吃易引起發炎的食物,例如任何含大量糖的東西;運動是人體進化出的抗炎活動;高血糖食物會導致胰島素水平上升,過多脂肪儲存會引發全身性發炎。運動可降低發炎,肌肉產生抗炎分子,有助於控制發炎。身體活動對健康至關重要,可延長壽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關心健康,首要的三件事很簡單:戒煙、加強運動、減少高糖和低纖維食物的攝取。這些健康準則幾乎人盡皆知,無需多言。很多人會忽略糖對健康的危害,我們常說的高血糖食物,會導致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升高。胰島素是一種合成代謝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將葡萄糖和脂肪儲存起來。當你進食時,胰島素水平上升,幫助儲能;而當你運動時,胰島素水平下降,因為你正在消耗這些能量。當細胞獲得過多能量時可能會失控,「發炎」往往是因為細胞中脂肪積累過多引起的。脂肪細胞膨脹、破裂,進而損害身體,激發免疫系統的反應,導致發炎。肥胖和過多脂肪是全身發炎的主要原因,而發炎就像身體內部的緩慢燃燒,可能對幾乎所有器官造成損害。
-
2024-10-10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從志工到抄表員 再就業開創新局
軍旅退休後,到小孩學校做導護,醫院當志工,午休後慢跑健身。小孩就業後家庭負擔減輕,生活卻頓失重心,檢討深思,決定嘗試再就業第二春。剛好在台電委外抄表公司任職抄表總管理員的學長,需要一位郊區助理管理員,我主動求職上陣。新手學習郊區抄表勤務、找沒有地址只有地號的電表,正當漸入佳境之際,忽聞任總管理員的學長,因故要離職,公司礙於台電要求,必須找有經驗的人接替,我就被推上區處總管抄表勤務。抄表員擁有抄表技術與找表能耐,資歷深經驗豐,對抄表勤務有自己看法與堅持。我深入研究職場特質後,針對抄表員難以抄表,如電表位置複雜危險(草叢、有狗及蟲蜂等)、住戶長期不在電表鎖在屋內等,透過台電表務主管會辦相關技術單位逐一排除,再運用各種手段與長期不在住戶約抄等,抄表率提高,獎金就增多,以服務代替管理,培養感情也提升管理角色。婚喪與開會餐飲需要,月薪會扣繳公費。為求公允,在抄表講習會議上,我律定支用項目與標準舉手表決,會後使用有依可循,定期公布使用明細,公開透明獲得大家認同。兩年後公司沒有競標退場,由於我與台電各處室良性互動,熱誠服務的抄表管理,離職時驚喜獲得熱烈歡送,高年級實習精彩且獲益良多。
-
2024-10-09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人士最該省的錢是什麼?理財顧問自曝極不願意做的一件事
退休人士通常靠固定的收入過日子,堅守「量入為出」的原則至關重要,對有些人來說,這意謂減少某些花費,看緊荷包。退休的人最該省的是什麼錢?理財顧問蘇絲‧歐曼(Suze Orman)說:外出用餐的錢。歐曼是「女性與金錢」播客節目的主持人,也是GOBankingRates評選為「金錢方面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她認為靠退休金生活的人,最有必要分辨「需要」與「想要。」她說,「你要有錢,就得學會花費低於自己所能支配、也在『需要』範圍內的金額,這點如何做到?很簡單:買你需要的,而不是你想要的。什麼是你需要的?從超市、雜貨店買來的食物,就是你需要的。什麼是想要的?上館子吃飯,而且一再如此,就是大家想要的。」其實,歐曼說,不論退休與否,都應減少上餐廳吃飯或乾脆不外食,才能省錢。她認為很多人背卡債,最大的原因就是外食。她說,「2010年我上過『歐普拉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這個節目,當時我談話的重點,大概是:想省錢的話,試試看半年不外食。當然囉,餐飲業聽了火死了,都說我多嘴。可是,你知道嗎?多少人後來寫信給我,跟我說,『老天啊,蘇絲,我們省下好多好多的錢,多到我都不好意思告訴你。』」歐曼就聽從自己的勸戒,絕不外食,儘管她絕對吃得起餐廳的飯菜。「我是很有錢、很有錢的女人。我最不願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外面吃飯。」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09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60歲被迫榮退 轉職大樓總幹事
軍中退伍後,踏入了國際貿易行列,那時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某日上班一踏入公司大門,總經理召見,只見他面色凝重告知,因德國總公司指示,年紀一到60歲者,要先辦理榮退。當年簽約原本可服務到65歲,卻因總公司投資不利,財務虧損巨大,無奈之下只能配合辦理,領了優退離職金,便離開了從事35年的貿易界。三年後,德國百年公司也結束經營。60歲失業,面臨每月要償還購屋貸款,壓力沉重。當時任憑再有豐富工作經驗與能力,但年齡便是大問題。報紙一翻開,眼見求職欄都是保全公司招攬總幹事,但總幹事一職也要有證照才具備資格,因此趕緊參加政府培訓。取得證照後,在工會協助下,先在金融大樓任職助理幹事,六個月後因工作能力受到管委會肯定,榮升為總幹事。退休後擔任總幹事至今,將近80歲了,仍然勝任愉快。其實工作主要是收大樓管理費、撰寫會議記錄、維護環境衛生安全、張貼重要公告及公共區域的電器維護、有時代表主任委員參加政府重要會議討論等。做久了其實工作內容並不複雜,因此即將退休或已退休還想找工作者,大樓總幹事一職,不妨一試。據報導,日本公務員退休後,不少人到大樓從事保全或管理員,此工作被視為一項榮譽職。
-
2024-10-08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莎媽變身超商員工 寄杯咖啡業績飆升
自有機店店長退休至今,我每天一早到樓下小七報到,悠閒的吃顆地瓜配茶葉蛋,喝杯無糖高纖豆漿、閱讀報紙,再點杯熱美式咖啡,讓咖啡香伴著電動門的叮咚聲,在小七一隅度過早晨時光。早班弟弟去當兵,店長天天貼人力徵求,有天拿咖啡時店長問「大姊,有沒有興趣來做早班?」我不假思索回「店裡的員工都可以當我的小孩了,你敢用我?」「怎麼不敢,我累到要被鬼拖去了,來幫我吧!」於是,退休半年後重回職場。「王小姐,今天咖啡買一送一,滿999再送衛生紙二串,這次寄杯100夠嗎?」「陳先生你的拿鐵剩不到10杯了,陳太太早上帶走4杯,今天有賣一送一,昨天兒子跟同學打完球也帶走4杯冰拿鐵,這次200杯會不會太少?要不要加碼?」住在這個社區快30年,對附近住戶很熟,銷售咖啡很得心應手。自從我加入早班團隊,寄杯咖啡的人數與數量直線上升。「吳太太,妳兒子最愛的辛拉麵今天買二送二,6組夠兒子吃嗎?」「劉小姐,妳最愛的超強氣泡水終於買一送一了,要幫妳留二箱嗎?」我在店內熱情招呼,記住每個客人的喜好,早班業績不落人後。「莎媽,有妳真好!」早班同事小雨靠在我的肩頭撒嬌。「莎媽,妳來了之後地板好乾淨、廁所好乾淨、用餐區好乾淨!」這是常客給的讚美。
-
2024-10-07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彌補社會化不足 二入職場真快樂
研究所畢業後即進入公職,衛生單位業務範疇廣,工作忙碌。婚後三寶陸續報到,職業婦女在上班及家庭間要維持良好的運作,實屬不易。依公務員年金改革規定,如於60歲前退休,月退休金只能延後領。二年前,因有皮膚症狀困擾,醫師說是壓力造成,思考了半年,終於在前年底退休,結束近30年公職生涯。退休一年多,除了每周參加運動中心課程及近郊健走,定期回娘家探望雙親,生活很規律,依聯合報退休生活自我評估,我較不足的是社會化面向,因此今年初開始在求職網站找工作。機緣巧合,6月初我到某私立大學研究所任兼職助理,每周工作2.5天。感恩有這個工作機會,讓我的「工作腦」又動了起來,運用過去的行政經驗處理研究所及計畫的行政事務,也藉此學習有效率的電腦技能,更因固定時間要上班,讓衣櫃中的正式服裝能重見天日,是另一種快樂。與年輕人合作完成專案,讓自己放下年齡及工作階級的身段,解決相關疑難雜症而完成任務,是每月微薄薪水外的成就感。退休後再工作最大的好處,是健保無需再依附兒子加保,能靠自己經濟獨立納入健保,是兼職工作最大的心理支持力量,也讓自己退休後仍對社會有所貢獻。
-
2024-10-0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療奉獻獎/謝長堯 抹片篩檢推手 子宮頸癌退出10大癌症
台灣30歲以上的婦女都可以免費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內有沒有引起癌變的細胞變化。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謝長堯以數十年光陰從事本土研究,證實台灣婦女的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PV)的關係,得以說服政府補助做抹片篩檢。他一手建立篩檢制度的標準流程,抹片得到正確的結果。30年來,國內子宮頸癌病人減少超過50%,並由婦女第三大癌症,到退出前十大癌症之列。謝長堯說,沒想過手上的研究會為台灣社會帶來何種影響,或是否能夠爭取政策重視。他只是心思單純的專注於當下,做該做、想做的事,努力以赴。謝長堯出生於澎湖縣馬公市,考上台大醫科,再進入熱門的台大醫院婦產科,66歲退休後,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至今。出國深造 見證縝密篩檢制度「台灣子宮頸癌發生率高,是否病毒引起?」謝長堯剛當上主治醫師,即投入基礎醫學,後來申請到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W)攻讀流行病學,以子宮頸癌為研究主題。兩年研究所畢業後,他申請至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癌症研究所,學習如何推廣子宮頸癌抹片檢查,並且見識了全球最佳的子宮頸抹片篩檢中心,很受震撼。謝長堯說,該中心的抹片篩檢制度相當縝密,檢驗過程更是滴水不漏,連偽陰性的個案幾乎都不會漏掉。如此仔細蒐集的抹片每天超過百片,集中進入資料庫,可供研究使用。親自訓練醫師 建立標準流程隨分子生物學進展,德國科學家發現HPV是導致子宮頸癌的重要原因。謝長堯回到台灣後,轉為研究HPV與台灣子宮頸癌的關聯,證明台灣子宮頸癌致病原因與國際相同,是HPV引起,且關聯性很大,台灣流行型別以第16、18型為主。既已發現HPV是子宮頸癌致病原因,謝長堯開始思考如何在台灣推動抹片檢查?為提高準確率,謝長堯從培訓篩檢員著手,同時鼓勵開業醫師做抹片篩檢,並建立抹片集中中心。推動抹片篩檢是辛苦漫長的過程。謝長堯從負責採檢的醫師開始訓練,他親自跑去社區,教導醫師如何精確切片,如何判讀。而為確保篩檢正確,從採檢方法到抹片製作、儲存與運送,規畫抹片單的格式等,最終建立了標準的採檢流程,全國一致,沿用至今。推廣子宮頸抹片篩檢,獲得當時衛生署長張博雅支持,1995年全民健保實施,同一年也免費補助30歲以上婦女做抹片篩檢。婦女接受篩檢的意願大為提高,也提升醫療院所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的誘因。謝長堯說:「推動至今,台灣子宮頸癌發生率、死亡率都大幅下降。在癌前病變階段就篩檢出來、開始處理,不僅治療更單純、成本更低,療效也較佳」。推動婦癌專科制度 改善醫療謝長堯也是台灣婦癌專科醫師制度的推動者。從全台篩選年輕、成績好的醫師,至台北接受兩年訓練,他們再回到地方上推展婦癌專科制度。現在婦癌醫學會已有超過百名醫師參加,顯著改善了婦癌的醫療品質。在台大醫院副院長任內,謝長堯為台大醫院成立全國第一個腫瘤醫學部,將內科、外科、放射治療科整合起來,集中醫療資源,病人節省了時間,治療效率也提升。積極助弱 用資源做該做的事從醫40年,謝長堯見證台灣醫療環境變遷。在沒有健保的年代,醫師遇到經濟艱難的病患,常想辦法幫忙。為了解病人真實狀況,他與妻子搭乘公車前往病人位在新北市新店山區的家,從病人家中擺設已見困難處境,得知病人是退伍軍人的妻子,的確拮据,謝長堯據實提出報告,醫院諒解,把費用結清。「我沒有什麼大志,在職務上擁有資源,就用來做該做、想做的事。」謝長堯說,行醫的每個時期,他只想著不要浪費時間、努力以赴,「現在看來,衝得很辛苦,但過程很有趣、很有成就感」。
-
2024-10-05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教職退休打工 嘆隔行如隔山
大姐開工廠專門生產拜拜用的線香和環香,因為請不到工人,她看我自教職退休後閒閒沒事做,問我要不要去她的工廠打工。大姐對我很好,我只想去幫忙,不想拿薪資,且怕自己是新手,會帶給大姐麻煩和困擾,這樣再拿薪水會受之有愧。然而,大姐卻堅持說「親兄弟,明算帳」,她請人也是要付工資,我就恭敬不如從命,當起了高年級實習生。因為是新手,我先從簡單的工作做起,也就是把做好的環香繞上紅線方便提拿,當然大姐已先示範幾遍給我看了,我想這簡單,就信心滿滿的有樣學樣。看大姐在繞紅線時很簡單,我卻怎麼拿都不對,其間還折斷好幾個環香,大姐說折斷沒關係,因為可融成香泥,再重新製作。可是融成泥再成為成品,也要花費不少的人力和時間。坐在我對面的阿桑手腳俐落,我則顯得笨手笨腳,真的自慚形穢,阿桑笑我可能拿慣了粉筆,拿線就好像在拿鋤頭一樣。這個工作做了幾個月後,大姐說我已將線繞得很好,看來我已經上手了,要讓我嘗試新的工作,但是看那不堪一折的線香、環香,我是剉咧等,真的是隔行如隔山,我們對各行各業都要心存尊重和感恩啊。
-
2024-10-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想提早贈與,又怕子孫拿到就賣掉…不動產傳承5招,防兒孫翻臉、棄養!
「長輩贈與不動產,希望未來讓兒孫免繳遺產稅,但又擔心他們拿到不動產後就賣掉,或者翻臉不孝、棄養…」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王柚鈞,在提供諮詢服務過程中,常遇到樂齡族群出現「疼惜兒孫,又希望為自己留後路」這類兩難心態,不動產、遺產規畫等也成為樂齡族群是否安老的重要關鍵。評估資產規模 提早規畫分配美麗華集團、藝人劉若英的姊姊等,便陷入不動產護產、爭產風波。不想身後事不得安寧,王柚鈞建議,樂齡族群最好平常就思考、準備財產分配、規畫等議題。在規畫不動產傳承、贈與不動產時,可運用「分年贈與」、「共同持有,但長輩持有比例達二分之一以上」與「限制登記」等方法,針對上述兩難情境予以解套。此外,像「信託」、「不動產設定抵押權」等也是解方,不過要使用上述這些方法前,還是需評估資產規模、家庭成員組成、家庭狀況與相關法律規範等,才能減少糾紛,並達到預設目標。王柚鈞認為,若只有一份不動產,與贈與稅相比,遺產稅的「稅賦成本」較低,因此當樂齡族群只有一份不動產,又是自住,建議應保有這份不動產,當有一天離開,就自然傳承下一代,或是運用安養信託,會比較有保障。傳承、贈與不動產5招1.分年贈與2.共同持有,但長輩持有比例達二分之一以上3.限制登記4.信託5.不動產設定抵押權不動產抵押權 需有借貸關係若樂齡族群希望可以提早贈與不動產,則有前述方法可運用,以「共同持有,且持有比例達二分之一以上」來看,王柚鈞指出,由於「土地法」34-1條規定,只要持有人半數以上達成協議,即可對不動產進行買賣等處分、變更,為了避免有人一拿到不動產就趕快賣掉、取得現金,讓自己的不動產持有比例超過二分之一,便顯得非常重要。對於「拿不動產去設抵押權」議題,王柚鈞提醒,有些長輩希望以不動產設定抵押權的方式,也就是將不動產的抵押權設定在長輩自己身上,避免兒孫隨意變賣不動產,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長輩與兒孫必須要有金錢借貸關係,抵押權才成立。「當資產規畫健全,若有一天生病了,或要住養生村、安養機構,較不會有後顧之憂。」王柚鈞表示,對於不少樂齡族群而言,進行資產規畫時,不動產是關鍵一環,這與資產活化、現金流的運作有關,像老屋都更議題,若搭配不動產傳承、移轉,便有許多細節、情況需要考量。不動產課程 助樂齡理財防雷聯合報即將舉辦的退休力理財規畫「不動產篇」課程當中,王柚鈞將以深入淺出的全方位角度說明、分析不動產市場、資金與物件等整體趨勢,並以資產活化角度,引領學員思考如何進行,才是最符合需求的配置形式,他也會援引不同情境實例,讓學員更理解不動產規畫、傳承所需考量重點,期待協助樂齡族群可以擁有更安心、更無後顧之憂的第三人生與更豐富的精采生活。退休5力課程/財務安心系列 解鎖理財投資密碼日期:10/20(日)「不動產篇」買賣傳承面面觀-輕鬆破解誤區11/03(日) 「投資篇」追求財務自由很簡單-提早退休不是夢11/17(日) 「傳承篇」圓滿人生下半場-不讓紛爭來敲門時間:下午2時至4時30分地點:台北市信義路四段273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報名連結:https://shih5869.pse.is/6hmw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