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名人.許金川
搜尋
超音波檢查
共找到
601
筆 文章
-
-
2020-12-17 科別.骨科.復健
輕忽腳跟痛 當心長骨刺
久坐或常走動,小心足底筋膜炎也會找上門,從事金融業的37歲男子,最近只要稍微長時間走動,腳跟就劇痛,起先他以為是疲勞不以為意,但始終沒改善,只能跛著腳走路,就醫後才查出是足底筋膜炎,且已有長期發炎及骨刺增生情形,經醫師治療,才不再舉步維艱。收治男子的樂活診所醫師楊椒喬說,患者的工作形態需要久坐及走動,但最近只要久走,腳後跟就劇痛,腳踝也會隱隱作痛,就醫時為他照X光,並做超音波檢查,發現他足跟處已有鈣化點與發炎,以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後,大幅緩解。楊椒喬說,治療足底筋膜炎的PRP組織修復生長因子注射療法,是自患者本身抽適量的血液進行離心處理,取上層富含生長因子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再注射到病患需要治療的組織上。可促進纖維母細胞、內皮細胞活化,幫助受傷的組織恢復,無論是肌腱韌帶或關節軟骨等軟組織都適用,患者再搭配施打水介質震波,能刺激患部產生新的生長因子,達到組織再生。這名患者接受連續三個的療程,足跟疼痛已明顯改善,終於不必再舉步維艱,可以全力拚業績。
-
2020-12-15 癌症.抗癌新知
20歲女性每月要自我檢查一次!乳房超音波、X光攝影...各項檢查的費用比較
乳房自我檢查介紹每月乳房自我檢查並非要自我診斷,而是要自我關心乳房有沒有異樣,重要的還是每年定期給乳房外科看診,接受乳房健康檢查。乳房自我檢查時機1.一般女性:在生理期開始的第一天算起的第5∼7天內實施。2.停經或更年期女性:採取每月固定一天實施即可。乳房檢查的要領1. 指法:以指頭觸摸,手指併攏。2. 範圍:兩側乳房皆包括鎖骨下方、胸骨中線、肋骨下緣及腋下。乳房自我檢查4步驟──看、觸、臥、擰看:1. 可利用洗澡時,面對鏡子,兩手下垂,仔細看看兩邊乳房,大小是否一致(但需了解有些女性的乳房可能天生就大小不一),兩邊是否對稱。2. 乳房皮膚是否有脫皮、溼疹變化、凹陷、橘子皮樣、紅腫、潰瘍。觸:1. 利用洗澡時,將一手放於腦後,另一手手指伸直併攏,以指腹來檢查。2. 以按壓、螺旋、滑動的方式進行。3. 全面檢查整個乳房範圍,包括左右兩側鎖骨下方、胸骨中線、肋骨下緣及腋下。4. 由乳頭開始,依環狀順時鐘方向,由內逐漸向外檢查約3 ∼ 4 圈,看是否有乳房腫塊、腋下淋巴腫大等情形。5. 同樣方式檢查另一邊乳房。臥:1. 保持平躺,檢查左側乳房時在左肩下面墊一個小枕頭,左手置於腦後,用右手按摸左邊乳房。2. 檢查的方式與站著時一樣。3. 換左手檢查右側乳房,方法同上。4. 腋部檢查,則是將手臂上舉,輕輕地用手指觸摸腋下看有無摸到淋巴結腫大。擰:以大拇指與食指壓擠乳頭,看有無異常分泌物。※ 乳房自我檢查可以提高乳房健康警覺意識,但無法發現早期乳癌,需靠定期之乳房X 光攝影篩檢。乳房外科理學檢查乳房外科醫師通常會為受檢者做的「乳房檢查」方式,可分為問診、視診和觸診。問診醫師初步會先透過問診來了解受檢者個人的狀況,如:年齡、婚姻、生育情形及月經史,有沒有乳癌家族史、是否曾服用避孕藥或荷爾蒙製劑等。至於乳房的部分為是否曾開過刀、有沒有發現任何異樣的變化,如:兩側乳房大小不一、硬塊、疼痛、異常分泌物、乳頭或皮膚凹陷,及乳房表皮的變化等。視診● 在良好的光線下,受檢者衣服拉到腰部,檢查乳房外觀皮膚有沒有橘皮樣紅腫等變化。● 醫師檢查兩側乳房大小、形狀是否對稱?乳頭有沒有凹陷?或異常分泌物。(受檢者坐姿容易比較兩側,有時也會請受檢者配合前彎。)● 請受檢者挺胸、舉起兩隻手或將兩手放於頸後,再做同樣的觀察檢查。觸診檢查頸部、鎖骨上方● 受檢者坐著,雙手輕放於大腿兩側,身體放輕鬆,以便於醫師檢查頸部及鎖骨上方的淋巴結。● 有的淋巴結位於上鎖骨窩或在胸鎖骨交接處後方的深處,這時候醫師站在受檢者背後做檢查,比較容易觸摸得到。● 淋巴結的數量、硬度、形狀和附近組織沾黏情形,醫師也會逐一詳細記載下來。檢查乳房及腋下1. 受檢者坐著,醫師利用雙手診查腫塊的位置,並用單手的指腹做檢查。2. 醫師以大姆指與其他手指輕捏乳房,這種檢查方式在腫塊較小時,有不錯的檢查效果。3. 受檢者躺著,重覆上述的檢查。4. 腋下也要進行檢查。醫師對受檢者的乳房檢查,包括詢問病史、視診、觸診,大約可以有80%的正確率,同時醫師對腫塊的性質,也比較能研判。對於直徑小於一公分的腫瘤,無論再高明的醫師,也難以察知,需要藉助乳房超音波檢查或是乳房X光攝影檢查,來提高正確診斷率,當然對乳癌高危險群有時也考慮使用磁振造影檢查。各項乳癌檢查的比較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3D乳房X光攝影、乳管X光攝影、電腦斷層掃描、粗針切片檢查、細針穿刺查、立體定位乳房微創切片檢查、核子醫學部骨骼掃描、乳房磁振造影檢查、正子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適用對象、費用、檢查報告等資訊:各項檢查的費用,並無所謂的「公定價」。表中所列的價格,會因各醫院、健診中心而有差異,所謂符合給付條件給付,是以健保屬新規定為準,此表僅供參考。乳癌檢查流程圖20歲以後的女性,每月自我檢查:※本文摘自《超越乳癌》/作者: 張金堅 /出版社:原水
-
2020-12-1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生過病的醫生會是更好的醫生!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當醫師變成病人時」,我們收集了三位醫師的生病經驗。一位老醫師因為不小心摔倒而肩部受傷,才有機會由病人的立場體會醫師的同理心是多麼重要,是醫病之間的尊重與信任的基石;一位西醫醫師在受傷之後,發現「中西合璧」的治療有時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而希望自己的經驗能促進西醫的專業人員重視中醫,彼此合作,並尊重病人選擇中醫治療的決定,但她也不忘提醒讀者,要謹慎挑選中醫從業人員,不為江湖郎中所騙;一位中年醫師分享自己年輕時為「重症肌無力」所苦,中年以後又因兩側髖關節骨折的延誤診斷,經歷了一段痛苦的煎熬。相信由這些文章間也可以感受到「生過病的醫生可能會是更好的醫生」。兩年多前在書房不小心被堆積的書本絆倒,撞傷了右肩,發生「肩旋轉袖斷裂」。在醫師照顧下漸漸恢復到可以游泳,每次游罷全身舒暢時,都會打從心內感激當初照顧自己的骨科醫師。此時常自問,這位醫師可曾想過,對他說來可能是一個骨科常見的「小病」,但卻有病人過了這麼久,還念念不忘感激他。我想在此以醫師變成病人時的切身感受,以「野人獻曝」之心,探討這位醫生怎麼贏得我這位病人的尊敬與信任。當時肩痛加劇,又擔心傷勢將影響兩天後即將出國開會的既定行程,情急之下打電話給我的骨科同事,想不到他正在休假。轉而請教相知甚深的他院外科醫師朋友推薦,到他所服務的醫院急診處,而有幸見到這位骨科良醫。他在仔細的問診與身體診察之後,認為應該不是嚴重的問題,建議先做個肩膀的 X光檢查,證實沒有骨折的話,就很可能是「肩旋轉袖斷裂」,隔天早上再做超音波檢查,確認肌腱是否斷裂。他特別問了我一句話,「你現在最擔心的是什麼?」 我實在有點不好意思地實說,因為自己兩天後要出國開會,勢必要提行李,不知道這肩痛將如何以對。 他當場很簡單扼要地指導我,避免某些動作、姿勢,並切忌右手提重物,可能就會慢慢康復。這幾句話就有如定心丸, 肩膀的 X光檢查證實沒有骨折,他開了消炎止痛藥,並告訴我應該可以照原計畫出國開會。回到家才發現自己的心情與要去看醫師時判若兩人。也是醫生的內人與我才領會到,急診病人與家屬多半因突發的變化,以為事態嚴重,需要醫療人員的緊急診治,而一旦了解診斷與治療的方向,尤其是知道以後可能的發展(醫學上稱之為「預後」),雖然肩痛還是難耐,但我與內人不再疑惑而豁然開朗。隔天的超音波檢查,發現一條肌腱完全斷裂,另一條部分斷裂。醫師確認我可以照原定計畫出國開會,回國後再回診,以決定是否需要開刀。碰到度假歸來的骨科同事,認為我隔天要出國一星期,還是在肩關節打一針類固醇比較放心。當時擔心肩痛又擔心類固醇的可能副作用,加上前晚醫師並沒建議關節注射類固醇,我一開始遲疑不決,最後仍為追求「速效」的心情下,一針下去,痛感幾乎完全消失,在國外期間也都不再劇痛。幾個星期後我接受追蹤檢查、核磁共振。這位骨科醫師告訴我,由復原的程度看來可以不須考慮開刀。這兩年來,除了偶而因為忘了「避免用右手提重物」的醫囑,而感到不適以外,已經很久沒有肩部劇痛。今天「痛定思痛」,決定在這「醫病平台」寫出我的「病人心得」,也由衷希望能因此促成醫病雙方更多了解。一、 如何做好醫師與好病人:這是我在寫作、演講、上課經常討論的話題,但透過這次的就醫經驗,才親身體會,真正的「好醫師」是能在病人求診時,看得出病人擔心的關鍵問題,而及時地以其專業經驗贏取病人的信任。同時我也深知做個「好病人」,一定要老實告訴醫師自己所接受的一切治療,這樣醫師才能提供最適合他的醫療照護。因此儘管很難啟齒,我向骨科醫師坦承自己因為擔心肩痛影響出國開會,隔天接受同事建議的類固醇關節注射;而做個「好醫師」,像這位醫師一樣,了解病人病痛纏身的心情,而有那雅量告訴我,這注射的確是可以達到速效,但當時他不認爲我痛的程度需要用到那種程度的治療,但看來這治療也的確帶給我在國外平安無痛的一星期。二、病人所關心的問題:在急診時,才發現自己以病人的身分想問的問題,許多是不好意思出口的「笨問題」。當我問他「我可以開始游泳嗎?」,這位醫師仍一本正經地回答我,「你要自己衡量,慢慢開始恢復運動,如果痛了,就不要再游下去,慢慢地,可以找到自己能做多少。要有耐心,不要太勉強。」他誠懇回答的態度,突然使我意識到自己還想問下去的問題,幾乎都是以一般常識就可以回答的「笨問題」。我才意識到當自己披上白袍,聽病人與家屬問我類似的「笨問題」時,我更能夠瞭解他們的心情。也使我想起,1975年初到美國接受訓練時,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主治醫師鼓勵病人、家屬或醫學生發問時,常說:「沒有所謂的『笨問題』,只有所謂的『笨回答』」。但話說回來,這些出自醫師的「笨回答」雖說很多是「一般常識」,但出自醫師之口,卻帶給病人與家屬莫大的慰藉與安心。這使我深感醫師的話語帶來的權威性,並由此更體會其責任的重大。同時更提醒自己,只要是病人關心的問題就是醫師應該好好用心回答的「好問題」。三、病人與家屬還有「生病」以外的考量: 與骨科醫師第一次見面,他問我「你現在最擔心的是什麼?」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相信醫師沒有意料到我的回答竟是我即將出國開會的「時間點」。這使我想到過去自己有時為病人努力找時間、找同事幫忙他們,卻碰到病人或家屬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無法配合,而感到失望。但在自己受傷時才深深體會,沒有一個人會在自己的時間表,預留「可能生病需要看醫生」的時程,也因此醫師也需要體恤,有時病人或家屬無法配合醫療團隊所安排的時間。一場小病使我發現醫病之間尚需努力的空間,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才能建立彼此的尊重與信任,而得到理想的醫療效果。也難怪有人說,「生過病的醫生會是更好的醫生。」(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6/7/8)
-
2020-12-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腫瘤患者病歷寫OK 醫師難言之隱
老友來看病。「X醫師,上次我去看X醫師,我由電腦偷瞄了他寫的病歷,上面寫了『OK』兩個字,明明腫瘤都還在,怎麼還認為我OK呢?」我仔細看了他的病歷,他肝臟長了一顆小腫瘤,一直遍尋名醫,一直要醫師幫他做各種檢查,醫師不耐煩,最後只好寫「OK」兩個字,事實上,就是「奧客」之意,怕病人看到了反感,故意寫成「OK」。肝臟長了腫瘤,每個人都怕,因為得肝癌的人太多了。超音波的普遍化,讓人們可以就近隨時隨地做超音波檢查,是台灣肝癌死亡率可以逐漸降低的主因。問題是有良性肝腫瘤的人也不少,尤其超音波普遍之後,發現肝臟內部長了各式各樣腫瘤的人比比皆是。肝臟內良性腫瘤最多的是血管瘤,是由肝臟內的血管增生而來,其次是局部增生結節或腺瘤,最近幾年隨著國人肥胖增多,脂肪肝普遍化,但也有不少人脂肪分布不均勻,比較黑或比較白的地方看起來好像腫瘤,這些腫瘤的判斷除了找有經驗的醫師判斷外,就是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大多可以鑑別,但有些時候還是模稜兩可,那就要做切片,但有些人不敢做切片,這時只好定期追蹤了。有些病友影像檢查已做了,但不願做切片,心理疙瘩一直在,一直纏醫師排密切檢查,醫師檢查開太多又怕健保核刪寫報告,但病人為難,只好暗註病人是「OK」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2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12-11 科別.心臟血管
高中生心臟長網球大腫瘤如不定時炸彈!醫拆彈解危機
台中市17歲廖姓高中生熱愛運動,但最近上體育課跑步常心悸,就醫發現左心房長一顆如網球大的黏液瘤,隨著心臟猛烈收縮,幾乎快甩破二尖瓣,猶如不定時炸彈,有猝死風險,後經切除心臟腫瘤「拆彈成功」,廖姓學生得以恢復以往馳騁運動場,也讓家人大大鬆一口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國峰說,患者發病前喜愛跑步、打籃球,並無任何症狀,直到近兩周常心悸、呼吸喘不舒服赴醫檢查,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患者心臟有肥大情形,不過以年紀而言,相當不尋常。江國峰指出,進一步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房竟長了約7公分大的黏液瘤,僅靠有如香菇蒂頭般的繫膜黏住左心房,一旦腫瘤衝破二尖瓣塞住瓣膜口,就可能瞬間致命。這名高中生經亞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以心臟腫瘤切除術拆彈後,心臟收縮功能恢復、心率恢復正常,二尖瓣中重度逆流情形也大幅改善,於短時間內重拾原本的高中生活。劉殷佐指出,心臟黏液瘤並不常見,大多為良性且偶發,好發於中老年人,臨床上如高中生患者較少,必須透過心臟超音波才能發現,至於心臟黏液瘤臨床症狀不典型,多會出現胸口悶、頭暈、活動喘、心悸等與心臟衰竭相似的症狀,故難以被診斷。劉殷佐說明,當心臟黏液瘤越大,或是腫瘤碎片脫落,都可能阻塞心臟出口而危及生命或造成中風,一旦心臟腫瘤合併瓣膜問題,會引起瓣膜閉鎖不全,往往無法靠藥物治療,必須接受心臟腫瘤切除術,通常術後預後佳,且症狀多能緩解。劉殷佐提醒,民眾若出現頭暈、心悸、喘等症狀,建議尋求心臟科醫師的檢查與治療,才能降低猝死風險。
-
2020-12-10 科別.泌尿腎臟
男人的長壽病,攝護腺怎樣算肥大? 醫師教你1分鐘自我評估
攝護腺肥大是男性很常見的問題,常會造成男性排尿不順、尿不乾淨、甚至頻尿等眾多不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表示,其實攝護腺肥大可藉由用藥以延緩惡化、改善症狀,提醒民眾若有排尿異常問題或自評分數達8分以上時,最好及早就診接受檢查為佳。攝護腺肥大是男性很常見的問題,根據統計40歲約有1成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問題、60歲約5成、80歲則有8成男性有此困擾,黃建榮醫師說明,良性的攝護腺腫大經常會造成排尿上的問題,也會對生活品質造成影響,建議民眾若有疑似症狀最好及早就診檢查。由於攝護腺肥大幾乎是難以完全防範,因此定期檢查有其必要性!建議民眾亦可使用「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 (IPSS)」做自評參考,只要依照個人的狀況回答下列問題,做答時可回想過去5次小便是否有出現下列敘述狀況以及發生頻率,「發生0次」(症狀完全不符合)得「0分」、「發生5次」得「5分」,依序將各題分數加總以瞭解自己的攝護腺狀態:1. 您是否有小便解不乾淨的感覺?2. 您是否不到兩小時就要再去小便一次?3. 您是否有小便斷斷續續的現象?4. 您是否有憋不住尿的感覺?(尿急就憋不住)5. 您是否有小便無力的感覺?6. 您是否需要用力才能解出小便?7. 晚上睡覺時您一般需要起床小便幾次? 上述7項問題總分加總即可初步瞭解自身攝護腺的狀態。若總分為0至7分屬於輕度狀況,建議定期檢查即可;若總分為8至19分則可能為中度攝護腺肥大,建議主動就診接受檢查與治療;若總分超過20分以上時恐為重度攝護腺肥大,應立即就診接受治療為佳。 黃建榮醫師補充,「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僅為診斷依據之一,臨床上仍會搭配肛門指診進行診斷,由醫師觸診可得知攝護腺的大小、形狀、軟硬及腫脹狀態,也可一併檢查是否出現腫瘤或疼痛問題,以得知是否可能為攝護腺癌,並視醫師診斷搭配必要的尿液、血液或超音波檢查;因此,建議50歲以上男性可定期接受攝護腺檢查,以及早察覺病因、及早接受治療。 攝護腺肥大相關問題,建議諮詢「泌尿科」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2-08 癌症.乳癌
男生也會得乳癌 他不菸不酒確診已是第三期
男性也會得乳癌!苗栗縣通霄鎮55歲陳先生1個月前還以為只是良性脂肪瘤,最近到大千綜合醫院求診,發現是有轉移到淋巴的第三期乳癌,醫師安排全乳房切除及腋下淋巴結清除,術後安排接受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少見病例提醒男性朋友注意。大千醫院指出,陳先生平日不抽菸、不喝酒,生活作息正常,1個月前發現右乳頭有小硬塊,當時診斷可能只是良性脂肪瘤,因此沒有在意,近日因硬塊變大且有壓迫感,到醫院就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硬塊雖直徑只有1公分,但密度高且邊緣不規則,疑似惡性腫瘤,經切片檢查後確認是男性乳癌。醫師為他安排全乳房切除及腋下淋巴結清除後,發現竟是有轉移到淋巴的第3期乳癌,因此手術後安排接受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大千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表示,多數民眾都認為乳癌是女性才會發生的,其實男性也有乳腺組織,也可能出現癌細胞變化而導致乳癌,雖然男性發生的機率是女性的百分之一,但因為缺乏警覺性,一旦確診時多數都已晚期,加上男性脂肪組織較少,癌細胞容易轉移,因此早期發現及治療是提高存活率的主要關鍵。一般常見的男性乳癌症狀有乳頭凹陷、皮膚有脫屑或紅疹、乳頭有異常分泌物、乳房硬塊等;高風險族群則有家族乳癌遺傳基因、幼年時曾接受胸部放射線治療、抽菸、罹患肝功能疾病、飲酒過量,及肥胖等因子,如陳先生作息正常卻罹患乳癌,實屬少見。馮啟彥提醒男性朋友尤其是乳癌高風險族群者,不要輕忽乳癌的威脅,平日應該養成乳房自我檢查的好習慣,並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一旦出現乳癌症狀,應立即就醫診斷治療,才不致延誤病情。
-
2020-12-0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生,可以幫我一個忙嗎?有沒有什麼藥可以讓我直接死去?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臨床醫師做醫療決策時的面面觀。陳醫師分享他在長期照顧一位年老內科病人所面臨的家屬與病人不同意見的困難,劉醫師以他在急診處的經驗,發現更多的挑戰是在急救復甦之後,才開始的如何在倫理上扮演病人權利的最後防線。而最後兩位學者醫師共同由這幾十年來「實證醫學」以及最近「醫病共同決策」的興起,寫出「實證醫病共同決策」的倡議與展望。希望這幾篇文章可以使醫病雙方更了解醫療決策的各種困難,並鼓勵社會大眾主動與親友討論個人對生命末期的看法,以避免在緊要生死關頭時,因為家人不了解,而引起意見紛爭,並過度使用沒有必要的醫療,而延長病人的痛苦與親友日後的後悔。林阿姨,今年四月洗澡的時候,在腹部摸到硬塊,來醫院接受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罹患第四期肝內膽管癌,腫瘤已經向外吃到了腹部的肌肉。當我在門診跟她講述這個結果時,出乎我意料之外,她竟然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臉上露出ㄧ絲笑容跟我說:「醫生,可以幫我一個忙嗎?有沒有什麼藥可以讓我直接死去?」這位林阿姨在二十幾年前,因膽道狹窄,有肝內膽管結石,開過很多次刀,但都沒有完全解決她的問題,後來她的主治醫師就直接幫她用經皮穿肝膽道引流管,解決了膽道阻塞的問題,也因為這樣她的生活從此有了巨大的改變,每隔一段時間,都得回醫院換管。有一次,來醫院換管才回去沒多久,就因為發燒被家人送來急診,診斷為急性膽管炎,需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那一次住院我剛好就是她的主治醫師,或許因為是同鄉的關係,我們很快建立了互信的醫病關係,出院後,她一直在我的門診追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風塵僕僕地從鄉下搭車來到大城市看病,換完管子後,又再自己搭車回家。每回看她走進診間,衣服裡藏著一個小袋子,都會替她覺得難過。但這樣的日子,她已經過了十幾年。或許因為體質的關係,這支肝內膽道引流管的壽命都不長,大概一個多月,就會塞住,而每次只要袋子沒有膽汁流出,她就會擔心是不是又要發燒來住院了。有一次門診,我忍不住問她:「阿姨,你有考慮換肝嗎?」 她一聽到換肝,馬上就搖頭回絕我的建議。當我追問這其中的原因,起初,她不太願意跟我說,但熬不過我的再三追問,她才說:「我小孩都成家立業了,都是人家的爸爸或媽媽,每個小孩都有事業,我不想要麻煩他們,就先維持這樣就好…」就在今年四月的回診,她問我:「醫師,我這裡硬硬的,可不可以麻煩你看一下有沒有什麼問題?」我觸診之後,馬上幫她安排了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有顆大腫瘤,接著就幫她抽血檢查,並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腹部電腦斷層很快地就完成了,解釋報告那天,她神情自若,非常鎮定,好像她自己已經有了初步的答案。我按照往例,打開影像系統,點開她的電腦斷層,並且開始解釋到底在肝臟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聽完我的解釋後,她馬上就要求我讓她可以跟傅達仁一樣,快點結束這一切。她的女兒聽到媽媽的想法,馬上就回她:「要提早結束,得要先有六百萬。」接著她女兒就跟我說:「醫師,不要聽我媽亂講,我們大家的意見都是要讓她接受治療。」以這種腫瘤來說,若能接受開刀,那絕對會是一個最好的處理方式,但在此前,我曾詢問外科醫師,討論林阿姨是否能夠用開刀來移除這個腫瘤,外科醫師看了電腦斷層的相片後,含蓄地說:「也許要找其他的方式來治療比較妥當,例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化學治療。」在診間裡,我跟阿姨說:「如果不接受治療,這個疾病不會使妳馬上離開這個世界,反而會慢慢地折磨妳,會讓妳度日如年,如果妳接受放射治療,除了可以延緩腫瘤生長速度外,也有機會篩選出生長更快的腫瘤,這樣就可以符合妳目前的期待,妳覺得如何?」阿姨想了一會兒,才勉為其難答應接受放射治療。在接受放射治療期間,有一點點不舒服,但都還在她可以忍受的範圍。好不容易完成了整個療程,腫瘤變得比較小,且大部分的區域都已經壞死,此時趁勝追擊,接受化療應該可以得到不錯的控制。在完成放射治療後,阿姨定時會到我的門診追蹤,並安排膽道引流管置換,在診間裡,不論我怎麼勸說她接受化療,阿姨就是搖頭不願意接受,最主要的癥結點就是治療這段時間,她覺得自己很麻煩她的小孩,每個小孩都有家庭,這樣麻煩他們,她很過意不去,再者接下來的治療,如果只是為了要延長壽命,卻讓自己很難過或不舒服,她實在不願意繼續這種沒有品質的人生。又經過了幾個月,阿姨回來置換管路的時候,跟我抱怨上腹痛與喘,抽血檢查,並沒有發現感染的跡象,但之前她也曾經這樣,後來住院診斷為急性膽管炎,因此就安排她住院接受進一步檢查與治療。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癌細胞除了擴散到整個肝臟外,也轉移到了心臟,並且有心包膜積水。治療與不治療之間,要如何選擇,考驗著醫師、病人與家屬的智慧。醫師如同一齣劇的導演,要如何在家屬期待與病人的願望中找到一個平衡點?為阿姨及她的子女們召開家庭會議,開誠佈公地讓彼此互相理解各自的想法,並清楚地知道目前可以做的治療與必須面對的併發症,以及最後的底線,應該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在家庭會議中,大家一邊看著最新的電腦斷層圖片,一邊聽我解說,每個來參加的家族成員,漸漸明瞭目前所面對的問題與困境,每個處理方式都有它的優點與必須面對的缺點或風險,在大家沒有說出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線前,我只能聆聽每個人的想法,默默的在心中整理各路人馬的意見,從中為他們找出相互的交集點,並在腦海中計劃著可行的治療方案。阿姨本人嘴裡說沒有什麼意見,但最掛心的其實是接下來的治療會不會造成她更痛苦,甚至會連累她的家人。她的小孩們分成兩種意見,一種是尊重媽媽的意願,另一種則是只要有機會,都要努力去嘗試。姑且不論病患及家屬的意見,單就醫學專業來說,眼下最需要拆除的炸彈莫過於心包膜積水,但直接引流或抽吸危險性都太高。我心裡思忖著,用手術的方式直接打開心包膜,讓水流到肋膜腔,再由肋膜腔放置引流管,應該是個可行的方案。過了這關,接下來到底要化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或免疫治療才有得商量。在這個家庭會議的最後,我提出了這個治療建議,跟阿姨說這個治療是要解決她的疼痛與喘的問題,開刀的風險都不用考慮,開刀若是遇到什麼意外,我就負責說服她的小孩們放棄積極急救;但如果開刀成功,我們就會有更多時間來談未來的癌症治療,因此不管是哪個結果,對病人來說都是贏。在這個敘事邏輯下,成功說服病人接受開刀的安排。開完刀後,接下來呢? 也許那才是挑戰的開始。
-
2020-12-03 科別.骨科.復健
婦人罹患五十肩 穿衣、睡覺都疼痛
一名65歲婦人近半年左側肩膀疼痛,穿衣,睡覺都得避開左肩疼痛處,甚至揮手角度幾乎只能平舉,醫師檢查發現她罹患關節沾黏及滑囊炎合併五十肩,所幸透過「關節囊擴張合併關節鬆動術」 才獲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醫師林琮凱指出,患者最初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旋轉肌袖受損、鈣化,雖接受復健、中醫、體外震波等保守治療半年,但改善程度並不明顯,尤其手臂活動角度有限,如手臂朝前平舉向上僅稍微超過90度、前臂內轉60度、外轉30度,使左手活動度嚴重受限,幾乎無法自理生活。他說,婦人輾轉到骨科門診檢查後,確診為五十肩合併滑囊炎;五十肩又稱冰凍肩,醫學上稱「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好發於長期需使用肩關節勞力、反覆肩部疼痛發炎、肩部骨折或曾接受肩部手術後的病人。另外,甲狀腺機能異常、帕金森氏症及糖尿病,也有可能引起五十肩。五十肩主要是因肩關節囊內沾黏,使得原本可以活動自如的關節,猶如被膠水黏住一般,進而出現手臂向前向上舉角度有限、睡覺壓到肩膀會痛、天冷時肩膀不舒服、女性穿脫內衣有困難等,使得許多患者愈怕痛,愈不敢活動,導致肩部沾黏更嚴重。林琮凱建議,五十肩患者若接受復健、藥物、中醫等保守治療後卻無明顯改善時,可考慮藉由非傳統開刀且無傷口的「關節囊擴張合併新式關節鬆動術」治療,醫師會先讓患者熟睡,經局部施打藥液將肩關節囊沾黏處撐開,再以特殊手法鬆動肩關節,拉開沾黏的軟組織,術後配合復健治療維持括動度。
-
2020-11-2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B肝嘗試偏方 小心藥到命除
丈母娘辦後事,葬儀社不周到,老婆粉不高興。老公好意安慰:「別生氣,下次別找他們就對了!」老婆更生氣,賞了老公一巴掌。做事要用對方法,說話也要合宜,治病上對症下藥也是同樣的道理。古人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久病治療當然更需要時間,當然有藥到病除,但也有藥到命除的案例。例如目前全國一、二百萬的B肝帶原者,心中最大的願望是希望能夠藥到病除,這對C肝的朋友來說,可說是千真萬確的,尤其近年的口服C肝新藥的確如此,通常服用三個月就能把潛伏幾十年體內的C肝病毒清得一乾二淨。但對B肝病友來說,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目前的B肝抗病毒藥物只能抑制病毒的活性,就像糖尿病或高血壓藥物一樣有吃就能控制,肝指數回復正常,但停藥後容易復發,有些病友求好心切,為了根除心中大患,嘗試各種保健食品、祕方、偏方,結果常常不僅白費金錢,有些患者引起病毒反彈,誘發猛爆性肝炎,甚至往生,實在令人扼腕。不過,不管藥物如何發達,對國內甚至全世界的B、C肝病友而言,這些藥物出來得太慢了,因為大多數B、C肝患者不是已經有了肝纖維化,就是肝硬化,甚至已有了猛爆性肝炎,且最怕何時長出肝癌來,因此,定期做好超音波檢查非常重要。總而言之,處事明理,說話得體,了解顧好身體之道,才不會動輒影響人際關係,甚至誤了自己的健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2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11-28 癌症.乳癌
男性乳癌症狀與女性相同? 早期幾乎無感!胸部有這些特徵要警惕
「乳癌」是國人女性的健康頭號公敵,長年位居主要癌症死亡排名前十名,108年女性乳癌排名為第四名,共奪去了2,633條寶貴的性命,相當於平均每天有7人因乳癌死亡。乳癌非女性專屬癌症 男性也可能會罹患男性乳癌相較於女性乳癌發生率極低,在美國,男性乳癌佔所有乳癌不到百分之一,而全球女性與男性乳癌發生率的比率大概是120:1;台灣男性罹患乳癌的發生率是女性的200分之1,平均一年只有不到30個病例,可以說是少見許多。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醫師指出,「乳癌」並非為女性專屬癌症,由於男性身體同樣擁有乳腺組織,所以也有可能會罹患乳癌。 乳癌家族史 風險比一般人增加13.3%沈彥君表示,若有乳癌家族史不論男女都該注意乳房的健康狀態,乳癌家族史是重要且確定的危險因子;一旦有一等親若罹患乳癌,罹癌風險則比一般人多了13.3%的機率。此外,已有研究顯示,過重及肥胖者與正常體型者相比,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女性BMI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17%, BMI大於30,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37%;BMI大於35,罹患乳癌風險將增加近6成。肥胖對於男性而言,相同也是增加罹患乳癌機率的危險因素。 男性乳癌易出現轉移 出現硬塊、腋下腫塊應就醫檢查大部分關於乳房健康維持及篩檢的推廣宣導,都以女性為主,使得男性普遍對乳癌相關知識較缺乏,而男性乳房脂肪組織較少,癌細胞較容易轉移至淋巴結,若忽視早期乳癌症狀,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更會大幅增加後續治療的難度。沈彥君提醒,男性朋友若在乳頭附近摸到不規則硬塊或有腋下腫塊,甚至逐漸增大,都建議盡早就醫接受超音波檢查、切片與進一步評估,切勿輕忽或難為情而抗拒檢查,錯過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先機。延伸閱讀: 乳癌治療有哪些選擇?我適合用哪一種? 醫師詳細解析各優、缺點 乳癌切除後,該做重建手術嗎?什麼時候要做? 醫師提3必知注意事項
-
2020-11-27 醫療.泌尿腎臟
蛋蛋痛是怎麼了? 泌尿科醫師列4個男人陰囊疼痛常見原因
陰囊疼痛很常見!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張嘉峰醫師表示,陰囊疼痛在泌尿科急診或門診非常普遍,最常見小朋友被踢到陰囊疼痛,但有時不明原因的陰囊疼痛,可能是鼠蹊部疝氣、睪丸副睪丸發炎、精索靜脈曲張、睪丸扭轉四種原因造成的,若有上述陰囊疼痛問題,張嘉峰醫師提醒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器官功能。男性的陰囊疼痛 可能原因有四種 1、鼠蹊部疝氣(腹股溝疝氣):張嘉峰表示,腹股溝疝氣是指身體的筋膜破損導致腹內器官向外突出的病症。鼠蹊部是人體筋膜最脆弱的地方,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可能發生筋膜裂開的情形,當腹內的器官離開原本位置,筋膜容易在運動、搬重物時,因拉扯摩擦造成陰囊或鼠蹊部疼痛,治療上可運用傳統疝氣手術、腹腔鏡疝氣修補術,將腹膜修補回來。 2、睪丸副睪丸發炎:張嘉峰指出,睪丸是負責儲存精子的地方,當有細菌或病毒感染入侵到陰囊會引起發炎腫痛,其中病毒性發炎可透過自身免疫力得以痊癒,細菌性感染則需要抗生素治療,不論是病毒性、細菌性發炎,醫師說,其疼痛感皆異常明顯,病患可能痛到無法行走,需以輪椅代步,疼痛感也將持續一至兩週才會緩解,醫師提醒如有不舒服者,應及早進行超音波檢查。 3、精索靜脈曲張:精索靜脈曲張是男性常見的疾病,多見於左側,也可見於雙側或右側,通常先天血管角度構造的異常,導致精索內的靜脈出現迂曲擴張,嚴重可從外觀上看到如蚯蚓狀的突出血管,不僅造成陰囊的悶痛、兩側睪丸萎縮或不育問題,主述有悶悶重重的痛感,與疝氣、睪丸發炎疼痛不同。張嘉峰提醒,若僅有輕微不適,原則上不需治療,若有反覆發炎的疼痛,或是男性不孕症的問題可透過精索靜脈結紮手術、腹腔鏡予以結紮後,其悶痛感可在一至兩週內消失。 4、睪丸扭轉:張嘉峰表示,睪丸扭轉好發於新生兒(<1歲)或青春期成年以前(12-18歲),中年以上不易出現睪丸扭轉,若有一側睪丸扭轉,另一側也會疼痛。治療上多以徒手復位或手術來固定雙側睪丸。值得留意的是,發病的6-8小時是睪丸是治療的黃金期,如果錯過6-8小時黃金治療時間,睪丸功能會受到傷害,尤其超過24小時睪丸發黑,僅存三成左右的功能,呼籲民眾發生睪丸扭轉時,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睪丸功能。 參考資料:慢性陰囊疼痛-淺談精索靜脈曲張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男性頻尿、滴尿只是攝護腺肥大? 小心是尿失禁!日常不要怕做這些事 晚上一直上廁所,為什麼? 50~60歲逾半數都會,3大檢查避免「攝護腺肥大」
-
2020-11-25 科別.婦科
56歲婦人肚大如懷雙胞胎 醫手術取出超大子宮肌瘤
一名56歲婦人肚子大的像懷孕,日前因上腹部疼痛到腸胃科就醫,醫師發現有異後轉診至長安醫院進一步檢查,婦產科醫師發現她長了一顆直徑27公分、重達7.9公斤的子宮肌瘤,整體而言甚至比雙胞胎還大。醫師魏沛秝及吳佩玲合力為她進行子宮全切除手術,經過2小時才順利將這顆巨瘤取出,讓婦人如釋重負。送驗後,病理報告是良性子宮肌瘤。魏沛秝指出,這名婦人5年就曾查出有肌瘤,並建議她要開刀,但她因為害怕而一拖再拖,直到上腹痛才就又求助醫師。檢查發現,她的子宮肌瘤已經頂到橫膈膜,並嚴重壓迫到她的上腹部及膀胱,才會造成她上腹痛及頻尿等不適症狀,必須施實切除手術才能解決這些不適。她說,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40歲以上有近4成的人有子宮肌瘤,且隨著年紀增長,女性長肌瘤的情況更普遍。目前子宮肌瘤的成因不明,但是卻發現會遺傳,如果媽媽有子宮肌瘤,女兒也往往都會有肌瘤。一旦出現月經經血過多、月經來時會引起經痛,或是有壓迫感,以及可能產生頻尿或是壓迫疼痛等症狀時,就需立即就醫處理,千萬不要拖。魏沛秝說,雖然子宮肌瘤以良性居多,但是仍有千分之3的惡性機率,千萬不要輕忽。女性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時,也要搭配做陰道的超音波檢查,檢查有沒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巧克力囊腫等婦科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子宮肌瘤的女性,也一定要定期追蹤,才能隨時掌握肌瘤狀況,避免大到影響身體健康,壓迫到其他器官。
-
2020-11-22 科別.泌尿腎臟
吳宗憲斷層掃描結果出爐 驚曝「腎臟長東西」醫:4種壞習慣易成為高危險群!
吳宗憲(18)日在屏東錄製《綜藝玩很大》時摔車,連安全帽都當下撞破,緊急送醫後幸無大礙。(19)日做腦部的斷層檢查後,他發文向外界報告全身檢查結果;表示出外景摔車當天,就在高雄左營的診所做好初步處理,但為了保險起見,返回台北的醫院再次做了腦波斷層掃描,及全身X光骨骼檢查,診斷結果出爐後確認沒有問題,只是卻額外發現腎臟有一顆小結石。對此他強調並不礙事,只不過這幾天暫停錄影工作,到周日才會復工。4種壞習慣易成為腎結石高危險群研究發現,國內平均每10人中有1人有結石問題,男性又比女性高出2至3倍,甚至有人戲稱「讓男人嚐到生產疼痛經驗」的腎結石。根據聯合報記者胡瑞玲採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嘉宏指出,結石較常見的是輸尿管結石,約占75%至85%,其次為腎結石,約占15%,4種壞習慣易成為腎結石高危險群,包含不吃早餐、缺乏飲水及運動、飲食不當、夜生活過度。清除腎結石有3種方式陳嘉宏表示,腎臟有結石生成時,若石頭靜靜待在原地不動,通常不會有任何不適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做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若病患有疼痛感、反覆感染、持續變大、影響腎功能等4種情況,就要積極處理。通常病患被告知有腎結石後,一定會問,「需要去做震波碎石嗎?」陳嘉宏表示,目前清除腎結石最常使用的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腎造廔取石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等3種方式,各有優缺點。◎體外震波碎石術:使用X光或超音波定位,再以體外震波打碎。優點:是非侵入性治療,門診就可施作,免住院。缺點:是無法處理超過2公分、太硬的結石,沉在下腎盞的結石,也不易擊碎及排出。肥胖者震波穿透距離較遠,碎石效果不理想;正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不適合做體外震波,可能引發出血;孕婦也不能做,可能傷害到胎兒。◎經皮腎造廔取石術:又稱「鑽洞取石」,從後腰部打洞放入導管,經導管使用超音波或雷射擊碎結石,再用取石鉗夾出碎石。優點:可處理2公分以上較大結石,清除也較為徹底。缺點:會留傷口,又因腎臟血液豐富,術後需放置引流管引流血水,疼痛感強烈、恢復期長,需住院約5至7天。若結石不只1顆且分散,就須多打幾個洞。◎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為近10年發展出的方法,主要處理2公分上下的結石,針對體外震波不易定位的結石也能擊碎,若同時有好幾顆結石甚至是兩側腎臟結石,都可一併處理。軟式輸尿管鏡是一種可彎曲270度的內視鏡,從膀胱經輸尿管到腎臟,搭配雷射及取石網,將腎結石打碎撈出。優點:沒有傷口、恢復快,住院3天就可出院。缺點:為器械精密,需部分負擔、有輸尿管狹窄問題、無法全身麻醉、心肺功能不佳的人不適合。儘管這3種方式為目前常用清除腎結石的手術,但陳嘉宏提醒,每天攝取足夠水分,才是預防結石的不二法則,結石最怕細菌感染,最壞情況可能產生敗血症。
-
2020-11-18 癌症.大腸直腸癌
腹脹、腹瀉、便秘是大腸癌? 這些異常小心是卵巢癌...5成確診已晚期
40歲王小姐曾因卵巢良性腫瘤而開刀,術後持續追蹤,年初工作繁忙,用餐時間不固定,出現腹脹與便秘,但她以為只是小問題,日前嚴重便秘,好幾天無法如廁,就醫檢查,居然發現腫瘤,切片發現,癌細胞已擴至大腸,為卵巢癌晚期。 卵巢癌是女性癌症第7名 半數確診已晚期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6年卵巢癌確診人數為1,396人,發生率是女性癌症第7名,近5成患者確診時已至晚期,主要原因在於初期症狀多為腹脹、腹瀉、便秘,容易被忽略,以及缺乏有效的篩檢工具。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賴鴻政指出,晚期卵巢癌治療棘手,單以手術難以有效控制,需要搭配化學治療,療程結束後,威脅機率相率當高,平均7成患者在3年內復發,且每1次的復發期間會較前1次還要短。基因檢測 減少疾病復發風險「癌症治療逐漸走向個人化、精準化,透過基因檢測辨別患者本身的基因是否突變,藉此給予合適的藥物治療。」賴鴻政說,基因檢測也能減少患者復發風險,延緩疾病復發時間。臨床顯示,檢測結果如為BRCA基因突變,並接受過含鉑類化學治療有反應的患者,在服用精準藥物後,半數復發時間在56個月之後,而服用安慰劑組則半數在14個月內復發。據統計,全台約有15%至20%的卵巢癌患者具有BRCA基因突變,賴鴻政建議,患者一旦確診後即可進行基因檢測,若發現BRCA基因突變,就能考慮使用精準治療藥物。 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癌藥物納健保給付 定期檢查以利早發現、早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說,針對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癌藥物價格昂貴,許多患者無法承擔藥費,今年健保將此藥納入給付,對於患者及家屬來說,可是一大福音。賴基銘指出,卵巢癌好發於40至59歲女性,建議中年女性定期接受骨盆超音波檢查,若1、2等親屬具有卵巢癌的病史,更應該定期檢查卵巢,如能早期發現,接受手術治療,5年的存活率高達9成。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3婦癌難早發現! 預防醫學專家告訴你該如何預防 初期症狀與腸胃道疾病超像! 40歲以上女性要慎防「無聲癌」
-
2020-11-14 新聞.健康知識+
老毛病反覆發作治不好?出現10大症狀當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
血糖低飢餓不止又盜汗,當心罕病神經內分泌腫瘤上門 許多民眾年過40歲,開始察覺自身毛病不斷出現,長期臉潮紅、盜汗、皮膚癢,以為只是老化造成的病灶,但其實要小心其中可能潛藏罕見疾病「神經內分泌腫瘤」,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腸胃內科教授郭昭宏院長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由內分泌顆粒分化成表皮的惡性腫瘤,能夠分泌許多不同的分泌物,在全身各個器官皆有可能生長。常見症狀包含咳嗽、氣喘,臉部潮紅、盜汗、腹瀉、腹痛,全身皮膚癢與反覆胃部潰瘍等十大症狀。郭昭宏院長表示,當症狀反覆持續發作,且治療沒有得到改善甚至開始惡化,就要小心可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 為何有腫瘤卻難察覺?老毛病反覆看診好不了是警報 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在國內的發生率從1996到2008年,10年間發生率上升將近5倍。郭昭宏院長表示,目前神經內分泌腫瘤尚未找到確切原因,然而某些因子顯現出較高風險,包括好發於40到60歲之女性、黑人族裔或是家族成員曾經被診斷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病史,還有自身免疫功能調節弱的病人,都是須特別注意的危險族群。 郭昭宏院長表示,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難處在於病患接受治療後症狀仍反覆發作,由於其症狀較無特殊性,病患自身無法提早警覺,診斷過程可能長達5至7年才會確診,也有可能屬非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初期大多毫無症狀,直到健康檢查或就診才意外發現,或是腫瘤轉移到其他臟器器官才開始出現不適。 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依有無分泌過量荷爾蒙引發症狀區分為「功能性」與「非功能性」兩種,功能性腫瘤會因過量荷爾蒙產生各種症狀,而非功能性通常無明顯症狀,導致難以診斷。郭昭宏院長分享,現行主要檢查方式有X光、電腦斷層、內視鏡、超音波檢查或是正子攝影、體抑素掃描等。根據資料統計目前50%發現時已有轉移,其中有27%是屬於遠端器官轉移,尤其以肝為主,若確診時未發生轉移,10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反之若已有轉移,10年存活率僅剩5成。 神經內分泌腫瘤也能手術切除!? 確診後有哪些治療選擇? 郭昭宏院長說,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取決腫瘤大小、生長位置、是否轉移以及病人的健康狀況,經由評估後才能決策最佳治療方式。目前手術切除是唯一可以治癒的方式,若無法進行手術根除,則會考慮減積手術搭配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或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依照不同狀況選擇相對應治療。 郭昭宏院長提及,目前有一個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可作為病患的治療新選擇,除可以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達到20.5個月,緩解腹瀉、潮紅等症狀也達70%。不同於傳統針劑治療,需往返醫院進行注射,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經專業醫療人員指導後,病患有機會可在家自己或由家人完成注射,使用便利性提高且疼痛感較低,對忙碌的上班族或是行動較不便之長輩族群不啻是個新福音。目前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也已經通過健保給付。隨著藥物進展愈來愈多,建議病人可與醫師多討論,選擇便利性高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郭昭宏院長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若可早期診斷相當重要,有疑似上述十大症狀時應盡早治胃腸科檢查,避免錯失發現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先機。 《延伸閱讀》 .防皮膚癢,腸道要顧。腸道不好易引濕疹、過敏,留意4大重點能改善 .長息肉會罹癌嗎?專家:置之不理可能癌變,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慢性發炎是致癌元兇?醫師3招助排毒:睡好覺、吃彩虹蔬果、多運動通淋巴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1-1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B、C肝防肝癌 半年就要檢查一次
老公心聲。「以前老爸回來,我鑽進房間!」「現在兒子回來,我鑽進房間!」時代在變,以前父親是嚴父,小孩子怕得要死,現代父親是慈父,兒子是寶貝,隨時要跟老爸要資助。時代在變,醫療也在變,民國初年,國人平均壽命四十餘歲,目前國人平均壽命七十多歲,女的比男的多幾歲,壽命延長之因在於醫療的進步。古人云:「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髪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逝。」以現代醫學眼光來看,古人事實上是可憐的,生了病無醫療可言。以國父而言,六十歲即往生,症狀為黃疸、消瘦,死後解剖判斷為膽管癌,如果能在現代有定期體檢,說不定可及早發現,挽回生命,也可能改寫整個中國近代史。因此,凡我全國有識之士,平日多吸收健康知識,定期做體檢,找一個醫師為你做全方位各器官的保養檢查。尤其人中年以後最怕癌症,最怕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在癌症方面,肺癌與肝癌是新舊國病,前者要做低劑量電腦斷層,尤其家族有肺癌病史,有抽菸史,更應定期列管追蹤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後者要做超音波檢查,尤其有B、C肝的朋友更應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驗胎兒蛋白。至於腦血管心血管疾病主因為高膽固醇、高血糖所致。因此平日飲食清淡,必要時好好服藥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如果可避免心血管、腦血管動脈硬化,才能遠離心肌梗塞、腦中風之風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2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11-14 癌症.乳癌
乳房攝影檢查不舒服 只做乳房超音波可以嗎?醫師圖解
超音波的技術原本都掌握在海軍手上,或運用於工業技術發展,大概於1950年代開始,醫學開始採取超音波的技術來做各種檢查。現在準媽媽們做產檢時,總會從超音波影像中看到貝比的頭部、小手手,並存留下各種可愛的影像。如果吃完大餐後容易右上腹痛,醫師會安排腹部超音波看看是否膽結石正在作祟。另外一個女性朋友們應該要定期做的超音波檢查就是「乳房超音波」,而且是從30歲以上就應該定期檢查。目前國健局有補助45歲以上的婦女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而非超音波,因此很多民眾並不知道乳房超音波的重要性。然而,多數台灣女性的乳房較緻密的,會影響到乳房攝影的判斷率,所以,並不是攝影說沒事就沒事。還有,乳癌是發生率最高的女性癌症,甚至台灣女性的乳癌發生時間還比外國人都還來得早,最好別等到45歲以後才開始檢查,而要在「三十而已」的年紀,就開始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 乳房超音波檢查大概是怎樣做的呢?當要做定期檢查時,大家最怕「這個檢查不舒服」!讓人打消一年報到一次的念頭。做乳房攝影時,技術師會用壓克力板夾住患者的乳房,左右夾一次,上下夾一次,被夾過的人常覺得痛得不得了而超有陰影。不過,好消息來了,做乳房超音波不會那麼不舒服!患者躺在檢測床上,醫師會擠上一些凝膠,拿超音波探頭微微壓迫乳房,並從不同方向滑過,以確保了解每個位置的乳房狀況。若看到有疑慮的東西,醫師可操控探頭,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用多個平面的影像得出空間感,了解腫瘤的型態。○ 做乳房超音波,要怎麼知道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呢?乳房超音波是可以用來區辨腫瘤的。像一開始乳房超音波發明後,就是先用來區辨乳房裡的纖維囊腫與其他實心腫瘤的。■ 纖維囊腫纖維囊腫是發生率很高的乳房良性變化,代表乳腺裡有液體蓄積,就像一顆顆水球一樣,也有人會稱此為水瘤、水泡,大概都是類似的意思。在超音波下,乳房纖維囊腫會呈現為一顆有明確的範圍的腫塊,壁很薄,內容物沒有回音,這顆看起來都是均質的黑色,但腫塊後方有很亮白的回音。假使這些條件都符合,就可以認定為纖維囊腫。假使乳房超音波發現患者只有水泡的話,不管是有一顆,還是有五顆、六顆,這些人就與檢查起來完全正常、沒有腫瘤的人一樣,一年追蹤一次乳房超音波即可。然而,有的纖維囊腫會被稱為複雜性的水泡,例如是超音波下發現很多微小水泡聚集在一起的區域,或水泡裡有分隔,這類型的變化就會帶些許惡性機會,即使惡性機會很低,醫師很可能會請患者約半年就要追蹤一次。■ 良性實心腫瘤的特徵假使在超音波下,腫瘤看起來不是水泡,而是實心的樣貌,就要更注意是否有惡性的樣貌。如果我們在乳房超音波下,發覺這個腫瘤是個漂亮的橢圓形,而且扁扁長長,也就是寬度比高度來的長,與周邊有明確清楚的界線,超音波迴聲紋理顯示內容物呈現很均質,就會讓人比較放心。當具備這樣的特質,其最有可能是纖維腺瘤,無論摸得到或摸不到,應該可以先用追蹤的方式,三到六個月後再看腫瘤是否有變化即可。如果腫瘤長大、形狀變了、裡面內容物性質變了、或長的很快速,就要考慮進一步的檢查方式。■ 惡性實心腫瘤的特徵那哪些是我們不喜歡的腫瘤模樣呢?假使在乳房超音波下,腫瘤形狀長的尖尖刺刺,看起來並不圓滑,反而像長角出來,且腫瘤長的比較「高」,或說高度大於寬度,或腫瘤後方拖了一條長長的黑影尾巴,代表腫瘤很實心,讓音波難以穿過,都是不好的特徵。講白一點,就是「這個有可能是乳癌」。這時醫師會建議較短的時間就追蹤一次,或直接換方法檢查(像是加做個乳房攝影),或直接做個切片,取出一小部分的腫瘤組織化驗。○ 每次看完醫師都跟我說再追蹤,那是什麼意思?其實不可能我們做了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沒事後,就確保以後的四十年、五十年,都不會得到乳癌吧!事實上,隨著我們身體的組織在退化、老化,與體脂肪的堆積、酒精的攝取,再加上本身的基因,都可能增加罹患乳癌的機會。所以,就算是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的結果是正常,完全沒長什麼嚇人的東東,隔年還是要繼續保持定期檢查,一年檢查一次乳房超音波的好習慣。當部分的人因為過去檢查結果正常而掉以輕心時,有另一部份的則會為長了東西而非常、非常地擔心,在診間我們常聽到這樣的主訴:「有位醫師說我乳房有長東西,可是應該是良性的水泡、纖維囊腫,一年後再檢查就好,但這樣講讓我好緊張,我想到乳房裡面有東西就覺得坐立難安,難道不能三個月就檢查一次嗎?我想要今天就確定我長了什麼!」我們前面已經解釋過乳房超音波是如何判斷腫瘤特性的,而經過這樣的判斷後,醫師會做出超音波的結果分級。第一級代表沒有任何問題。第二級代表僅有良性發現,如果全是乳房纖維囊腫的結果就會屬於第二級。無論結果是第一級或第二級,大約都是一年再追蹤一次乳房超音波即可。分在第三級的話,代表有些發現,但應該屬於良性變化,在此階段發展成乳癌的機會較低,但建議患者仍要比較密集性地追蹤,約三到六個月就要再做乳房超音波,看看腫瘤的生長與變化。如果分在第四級的話,就會建議要直接做切片檢查了,才能確診知道腫瘤是否為惡性。第五級則是在影像上就已經高度懷疑為惡性的案例。第六級則是已經經過切片證實為惡性腫瘤的案例。還有另外一個分級則是第0級,這代表在超音波下有些問題需要其他影像檢查的輔助才能做出正確判斷,通常得到這樣結果的人需要去加做個乳房攝影。○ 對於乳房超音波,你該知道的幾件事◆ 如果你覺得乳房痛,或自己摸到乳房硬硬的,感覺不太對勁兒,不確定是否是不好的東西,這時檢查首選就是乳房超音波。不過,如果你的乳房到處都痛,或是週期性的乳房疼痛,請先不用太緊張,這類型的乳房痛大概不是腫瘤引發的,可以先參照「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圖文分析」一文。◆ 如果本身正在哺乳,或剛好處於懷孕中的狀態,而有摸到任何乳房硬塊感,或乳房某處感到疼痛,其檢查首選也是乳房超音波。哺乳時,媽媽們的乳房會出現一些因乳汁積存而導致的併發症,像是乳囊腫、乳房膿瘍等麻煩的問題,務必及早發覺,及早處理。◆ 如果發現乳頭出現分泌物,尤其是單邊、單孔冒出來的,還帶有血色、咖啡色,或非常透明的話,就無法單純僅靠作乳房超音波找到答案,需要乳管攝影檢查或核磁共振的輔助,了解是否為乳突瘤在作怪。可以參照「乳頭出現分泌物,到底正不正常?」一文。◆ 如果第一次乳房檢查就發現有讓人感到疑慮的腫瘤,請先別驚慌,一步步接著檢查。通常醫師會建議在短期內追蹤,或加做乳房攝影等其他檢查,或是直接在超音波的導引下做抽吸或切片,取得組織後於顯微鏡下檢驗。可以參照「摸到乳房腫塊,怎麼辦?」一文。◆ 想確定自己對乳癌的觀念對不對,你可以看看「破解乳癌八大迷思」一文!女性務必要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我們的身體會退化老化,組織都會持續地改變,即使是原本良性的纖維腺瘤,也是帶有些許機會變化成惡性。惡性腫瘤也常常是突如其來,不通知一聲就猛然冒出來的,固定規律地檢查才有助於我們早日發現任何不好的東西,並即時接受治療。原文:
-
2020-11-09 科別.骨科.復健
血友病患者長期全身痛睡不著 靠復健治療改善
一名趙姓血友病患者長期全身痛,睡覺會痛醒甚至睡不著,右手肘及右腳踝因為長期血腫侵蝕而角度嚴重受限,走路一跛一跛的,嚴重影響生活,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血友病中心及復健科共同診治,透過 「徒手治療」、「運動治療」及「增生治療」,幫助病人舒緩疼痛、減少沾黏並促進恢復,疼痛及睡眠品質都獲得改善。復健科主任賴宇亮表示,血友病患者往往因為怕出血而不敢多做運動,透過復健科「運動治療」來增加患者的肌力,不但可以減少出血次數,更能提供患者多元化的運動選擇,讓血友病患者大大提升生活品質。血友病患者可透過門診超音波檢查軟組織的健康狀況,也可透過增生治療,例如PRP 玻尿酸或是葡萄糖胺注射來促進組織修復,減少出血發炎情形。復健科治療師張佑萱指出,「徒手治療」是利用豐富的解剖學、生理學以及生物力學的概念,用「治療師的雙手」執行例如關節鬆動術、神經鬆動術、筋膜鬆弛術、淺層及深層按摩等手法,幫助病人舒緩疼痛、減少沾黏;而「運動治療」則需要控制運動強度、頻率與種類,因血友病患者長期疼痛造成的身體感覺及動作異常,可以透過不同的動作評估再重新訓練正確的發力方式,達到改善的效果。趙姓患者表示,經過拉筋、伸展、運動校正後,讓他原本的頭痛、上背痛、下背痛逐漸改善了許多,整個人的睡眠、精神也都漸漸的改善,現在只要平時維持正確的坐姿以及物理治療師教導的伸展訓練,就可以維持治療後的成果,「真的很開心。」
-
2020-11-07 科別.新陳代謝
甲狀腺癌新增個案逐年增加 出現這5大症狀別輕忽!
美國癌症協會最新1篇研究發現,15至39歲青年族群中,罹癌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以甲狀腺癌的增加幅度最大,大部分為沒有症狀性「頸部腫塊」。由於年輕族群罹癌後病情進展較快,且死亡風險更高,專家建議,年輕人也必須多關心自身健康狀況。該項研究的負責單位為美國癌症協會,研究人員按照年齡將受試者分為15至19歲、20至29歲、30至39歲等3組,發現從2007年至2016年之間,所有年輕成年人的總體癌症發病率都有所上升。其中以甲狀腺癌上升幅度最為明顯,在20至39歲的人群中每年增長約3%,在15至19歲的人群中每年增長4%,特別是20多歲的女性中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是男性的3-5倍,以沒有症狀的「頸部腫塊」為最常見。該項研究也發現,在三組年齡組中,與肥胖相關的幾種癌症的發病率均有所增加,例如,腎臟癌在所有年齡組中增加3%,婦科癌症在20至39歲組中約增加3%,結直腸癌在年齡組中小幅上升1%。最新台灣癌症資料統計顯示,甲狀腺癌在10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位居第7名,屬於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在女性10大癌症中排名第4,男性則在10名之外,女性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為男性的3倍。雙和醫院頭頸部癌症治療團隊召集人、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陳聰明表示,甲狀腺結節好發於女性,尤其是50歲以上女性,至於年輕癌友則相當少見,一般與家族史、輻射暴露以及長期缺碘等因素有關。為何甲狀腺癌新增個案逐年增加?陳聰明認為與篩檢儀器進步有關,有些腫瘤還很小顆,就被揪出來,以韓國為例,最近幾年實施甲狀腺癌普篩,新增個案隨即暴增。陳聰明提醒,如有甲狀腺癌家族史,務必提高警覺,定期回診,接受超音波檢查,但如果沒有家族史或是長期缺碘等危險因子,則不建議接受篩檢,以免自己嚇自己。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沈彥君表示,早期甲狀腺癌幾乎沒有症狀,難以察覺,需透過超音波檢查,才有機會早期診斷。一般建議,出現下列5大症狀:(1)局部腫大或腫塊(2)頸部疼痛(3)吞嚥困難、容易嗆到(4)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5)呼吸困難就應該就醫,接受檢查,以確定為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11-07 科別.一般外科
高齡長者肝腫瘤 肝癌微創手術可完整切除保肝
高齡者如果罹患肝癌是否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呢?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劉信誠表示,現行肝癌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只要長輩健康狀況評估良好,術後恢復狀況不會輸給年輕人。大千醫院指出,84歲的劉姓老翁是C型肝炎帶原者,因腹痛就醫發現右肝臟長了一顆15公分的腫瘤,安排腹腔鏡右側肝葉切除手術,完整將肝腫瘤切除,後續追蹤無復發跡象。94歲徐姓老翁抽血檢查發現胎兒蛋白指數有異常,檢查發現橫膈下的肝臟高處有3公分腫瘤,經腹腔鏡熱頻燒灼手術將腫瘤燒融,術後恢復良好,指數也正常。兩位長者術前評估心肺及肝功能都正常,且天天能勞動或運動,因此接受手術治療都有很好成效。劉信誠表示,肝癌治療包含根除性治療(手術、熱頻燒灼術、冰凍術、肝臟移植)及緩和性治療(栓塞術、標靶治療、免疫治療); 手術治療一直是肝癌主要治療方式,可完整地將腫瘤切除,有效降低復發率。傳統手術會在上腹部留下至少30公分傷口,術後疼痛感常讓病人拒絕咳痰及下床活動,嚴重甚至導致肺炎、延長住院、增加死亡率。微創手術相對傷口小、疼痛較輕微、術後復原快、傷口感染低,這些好處對高齡長輩尤其重要。他表示,大千引進新型腹腔鏡諧波手術刀、高解析度腹腔鏡超音波及各式腹腔鏡手術凝血醫材,能在高畫質腹腔鏡下安全進行肝臟組織及血管的剝離,大幅增加腹腔鏡肝臟手術的可行性及完成性,由於慢性肝炎是肝癌高危險因子,且早期肝癌治癒率非常高,因此建議有B型、C型、酒精性肝炎的病人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期。
-
2020-11-07 科別.消化系統
屏東縣來義鄉C肝盛行率最高 高雄長庚開辦外展門診
屏東縣33鄉鎮市有16鄉鎮列為C肝風險潛勢3級以上鄉鎮,又以來義鄉盛行率最高,高雄長庚醫院今年10月起以外展門診進駐衛生所,希望能在1年內消除來義鄉的C肝,衛生所考量有些族人不方便到衛生所,有族人白天在部落樹屋,護理師爬上樹屋到宅C肝篩檢。屏東縣府衛生局今舉辦消除C肝特攻隊記者會,衛生局指出,屏東縣沿海地區、原鄉,肝癌的盛行率比一般鄉鎮來得高,如今健保已經能給付昂貴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且治癒率高達95%以上,免費20萬元由政府買單。高雄長庚指出,屏東縣是全國最多需要防治原鄉的縣,9個原鄉中有7個鄉在高盛行鄉之列,包括,來義鄉六級、三地門五級、牡丹、春日、泰武、獅子四鄉為四級,霧台鄉為三級。屏東縣來義鄉是屏東縣C肝最盛行的鄉,衛生所主任田惠民盤點過去來義鄉與肝基會合作的資料,大約1173位居民接受篩檢,C肝抗體陽性率高達24.1%,以丹林、古樓兩村盛行率最高。2020年迄今已篩檢706人。上述兩波共篩檢1708位居民,篩出334名C肝抗體陽性個案,其中54人已過世,80人治療中。來義鄉衛生所主任田惠民說,考量有些族人交通不便,護理師到宅C肝篩檢,有族人在部落搭樹屋,護理師爬上樹屋C肝篩檢。衛生局指出,屏東縣接受過BC肝炎篩檢人數是4萬4025人,2021年預計再完成65000案,今年參加成人健檢完成BC肝篩檢中,C肝陽性人數884人陽性率5.1%,由屏東扶輪社提供陽性個案追蹤管理經費協助陽性個案就醫就診、高雄長庚除提供來義鄉、牡丹鄉肝炎普篩以外,還支援陽性個案後續超音波檢查及病毒量檢驗,牡丹鄉經統計完治率高達9成。衛生局指出,來義鄉盛行率6級為屏東縣最高,長庚醫院以外展門診方式進駐衛生所,將醫療團隊由醫院帶進偏鄉。來義鄉衛生所扮演社區管理,追蹤個案服藥情形發揮根除C肝的決心,篩檢與治療一條龍的銜接;屏東縣有230家醫療院所提供免費B、C型肝炎篩檢,提醒民眾多利用。
-
2020-11-06 癌症.乳癌
女性殺手——乳癌,尤其有家族史的要特別注意!
在最新的國健署統計,女性的惡性腫瘤——乳癌,在全國女性發生率排名是第一名,致死率排名是第四位。在以前男醫師的比例相對多,許多年長女性可能會諱疾忌醫,導致許多病患都拖到病情惡化時才就醫。隨著時代的改變,現在乳房檢查越來越普及,但 一般外科陳榮堅醫師 提醒大家要有一個觀念——檢查不代表治療,有些人雖然規律地做檢查,但是仍有可能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罹患乳癌,就難以接受。罹癌的原因可能因為生活習慣,可能因為家族遺傳,無論如何,定期的檢查還是有它的必要性。且越早發現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少,醫療科技的進步,對抗癌症的方式越來越多,也提倡精準醫療,無論是副作用或是傷口,都能夠降得越來越低。檢查不代表治療癌症的分期:大部分的癌症都分為四期,第一期的乳癌:五年的存活率高達 95.6%,雖然檢查不代表治療,但是早期檢查發現治療的效果也會更好。 ⠀如何遠離乳癌?1.戒掉抽菸、喝酒的惡習,乳癌與荷爾蒙有關,而荷爾蒙的調節又與油脂有關,因此避開高油脂飲食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2.可以自我檢查乳房是否有硬塊。3.有研究顯示 30 歲以前生育第一胎,有機會降低罹患如癌的機率。罹患乳癌的高風險族群◎家族有乳癌病史◎初經早、停經晚,指的是 12 歲以前初經來潮,55 歲以後才停經。 ⠀◎建議女性30歲以後,每一到兩年做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40 歲以後加做乳房攝影。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0-11-05 科別.腦部.神經
腳底長石頭疼痛發麻?原是「莫頓神經瘤」作祟
花蓮一名貨運司機45歲林先生經常左腳底痛,原以為是長雞眼,受不了疼痛就醫檢查才得知是「莫頓神經瘤」,必須切除。門諾醫院骨科醫師蔡傳恩提醒,此神經瘤就像石頭長在腳底,若不治療會更加疼痛,呼籲民眾應養成正確穿鞋習慣,鞋底勿過硬或長時間穿高跟鞋等,以免挨刀治療。醫師蔡傳恩表示,林先生因工作關係,穿硬底鞋經常久站及搬重物,長期腳趾神經受到腳趾根部壓迫,導致腳底疼痛、發麻等。透過觸診發現,在腳底第三第四腳趾與腳掌之間,有一個硬硬的東西,就像個小石頭,用力壓就疼痛,研判為「莫頓神經瘤」。醫師表示,莫頓神經瘤並不是真的神經腫瘤,主要是因腳掌骨韌帶長期受到鞋子的過度擠壓和衝擊,導致發炎甚至壓迫到神經,造成血管變化、神經內皮水腫及神經旁纖維化等,在腳趾與腳掌間產生如小石頭般的腫塊。莫頓神經瘤症狀包括腳部刺痛或灼痛,如果不積極處理,時間久了疼痛會更加劇烈。蔡傳恩說,若症狀不嚴重,會建議患者不要穿鞋底過硬的鞋子外,也盡量少穿高跟及尖頭鞋,可使用鞋墊減壓,或吃藥注射治療,如果無法改善,就會透過超音波檢查病灶狀況再進行手術。醫師說,長時間站立或跳躍等動作,都可能會傷害足部,建議民眾若出現任何症狀時,應盡早就醫檢查與治療,才能避免影響生活。
-
2020-11-02 科別.腦部.神經
眼睛黑矇、暈眩…頸動脈狹窄恐造成中風,這個族群是高風險群
「老伴,你怎麼啦?」老太太與老先生說著話,突然老先生用手撐著頭,反應有點異常。「剛剛眼前黑矇一片,頭暈暈的。最近爾偶會這樣。可能只是用眼過度,或是最近比較疲勞吧!」老先生回過神回答。「會不會是中風前兆啊?趕快去醫院檢查看看!」老太太警覺地說。 臺中榮民總醫院介入性腦血管外科主任崔源生醫師表示,「有許多患者認為暈眩、眼睛黑矇是過度疲勞或眼睛不好所造成而拖延就醫;其實主因是頸動脈狹窄,而眼動脈是頸動脈的分支之一,當頸動脈變得狹窄、血流減少,最常以眼睛黑曚來表現。」頸動脈狹窄造成中風?兩者關係密切崔源生醫師解釋,頸動脈是負責供應頭頸部血液最主要的動脈,在我們頸部的兩側各有一條頸動脈。若是因為斑塊鈣化堆積在頸動脈血管內,就像水管堵塞一樣,水流量減少如同血流量減少,使得腦部無法獲得足量的含氧血供應,只要短短幾分鐘,腦細胞就會缺氧壞死,這就是所謂的「缺血性中風」。頸動脈狹窄的初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然而,頸動脈狹窄會導致長期血流量下降,而讓大腦缺血。隨著腦部缺血愈來愈嚴重,患者會感到暈眩、反應差、注意力不集中。接著會出現各種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腦中風的症狀,像是突然肢體麻木無力、說不出話或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單眼或雙眼看不見、失去平衡等。你是頸動脈狹窄高風險族群嗎?「頸動脈狹窄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顯著關聯,因此年紀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通常頸動脈狹窄的患者年紀都在60歲以上。」崔源生主任說明:「另外,男性佔了頸動脈狹窄患者約八成的比率,因為女性荷爾蒙能對血管內皮細胞提供一些保護作用,讓女性較不容易產生血管粥狀硬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的患者,比較容易罹患頸動脈狹窄,因為高血壓對血管造成過大的壓力,血管較容易受傷;高血糖則會弱化身體代謝脂肪的能力;高血脂患者往往有更多膽固醇聚集成斑塊,這些都增加血管粥狀硬化及狹窄的可能性。抽菸亦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危險因子,香菸裡的有害物質會傷害血管內層組織,使血管問題更加惡化。 還有一類患者因為罹患頭頸部癌症,接受大劑量的放射治療,進而導致頸部血管的狹窄。先天性遺傳疾病也可能會增加血管病變的機會。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方便且安全崔源生醫師指出,頸動脈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可以檢驗出是否有頸動脈狹窄。其中,頸部超音波是最方便、實用的篩檢工具,因為不具侵入性,也沒有放射線,可以每年固定篩檢。接受超音波檢查之後,若是發現有頸動脈狹窄的可能,建議需要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了解血管狹窄的程度,並看看是否已有腦中風的跡象。在考慮進行治療時,還會安排血管攝影。治療頸動脈狹窄 提前預防中風發生當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60%,且有頸動脈狹窄造成的視力黑矇、暈眩等症狀;或沒有症狀但頸動脈狹窄超過70%,可以選擇傳統內膜剝離手術或微創頸動脈支架進行治療,預防中風的發生。 內膜剝離術是國際上治療頸動脈狹窄的主要方式,外科醫師利用一個頸部的切口找到頸動脈,切開頸動脈,移除堆積於頸動脈的斑塊後再縫合血管。至於微創頸動脈支架的原理就與心臟的冠狀動脈支架非常類似,醫師從患者鼠蹊部放入導線,一路延伸到頸動脈,直到導線穿過頸動脈狹窄的地方,再順著導線展開頸動脈支架,接著可以用氣球做局部擴張,將斑塊撐開,回復頸動脈的血流暢通。 「微創頸動脈支架治療時間短,約半小時到一小時,且不需麻醉,在患者清醒的狀況下施行,對年紀大的患者來說較能負荷。」崔源生主任解釋。放置頸動脈支架 配合保護裝置 在放置支架時,為了預防在操作過程中的血塊掉落,醫師會運用更精細的導管設計。其中一種方法稱為「遠端濾網」,是在導管的遠端打開一個網孔很密的保護傘,讓血液流得過去,但是當斑塊剝落掉下,這個遠端濾網就能及時攔截,不讓剝落的斑塊往大腦流過去。待頸動脈支架操作完畢後,再回收遠端濾網即可。另外一種保護設計是「頸動脈近端防護氣球裝置」,在頸動脈近端展開氣球,能夠暫時堵住血流,當血流暫停,再將頸動脈支架展開,此時如有脫落的斑塊不會隨著血液漂流而引發中風;待頸動脈支架操作完畢後可吸出少量血液及脫落的斑塊,再將防護氣球裝置消氣放掉,讓血流恢復流動。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如果本身不具有危險因子,可以在60歲之後每年固定進行頸動脈超音波篩檢。」崔源生主任一再提醒:「如果本身有三高、又有抽菸習慣,建議從50歲就開始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看看是否有頸動脈狹窄的狀況;若曾出現眼睛黑曚、視力模糊、暈眩等症狀,要盡快就醫,才能及早治療,降低中風的機率。」原文:
-
2020-10-29 養生.聰明飲食
罹癌還能喝咖啡嗎?纖維囊腫會不會癌變?張金堅解密咖啡與乳癌
在10月粉紅乳癌防治月的尾聲,元氣網粉絲團邀請台大外科名譽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醫師喝咖啡聊乳癌防治。喜愛喝咖啡、進而鑽研咖啡的張金堅指出,很多患者在門診問他,罹癌了還能喝咖啡嗎?張金堅指出,在癌症的預防上來講都是正向的,而若已是癌患,一般而言也都是可以喝的,喝咖啡還可防止乳癌、大腸癌、肝癌的再發及降死亡率。以下整理昨天直播網友熱烈的提問及張教授的回答。Q:空腹可以喝咖啡嗎?黑咖啡還是拿鐵比較好?A:咖啡還是喝黑咖啡較好,若要加東西請加鮮奶。奶精有反式脂肪不宜,糖會增加熱量也不宜加。而早上一起床其實精神還算旺盛,也先不用急著喝,早上10點左右,或下午3點喝較佳。Q:咖啡需要加牛奶預防骨質疏鬆嗎?A:咖啡確實對鈣質的再吸收較差,因此有骨質疏鬆就建議不要喝。或者喝了咖啡一段時間後,再單獨喝鮮奶,也有助補鈣。另骨質疏鬆也需靠多曬太陽、多運動來補足。Q:請問膽結石可以喝嗎?A:有報告指出,已有膽結石,喝了就不會再變大;但是已有的膽結石是不會消失的。Q:我有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咖啡嗎?A:建議少喝,若要喝請飯後喝。咖啡有助腸胃蠕動、胃酸分泌,所以當你有拉肚子的情況,請不要喝;但如果便秘,喝了倒是可促進排便。Q:老人家飯後都要吃很多藥但又想喝咖啡,可以嗎?A:有些藥確實會與咖啡產生交互作用,所以建議吃藥後至少間隔半小時後再喝。但吃止痛藥又喝咖啡,反而藥效更好。Q:睡前大概幾個小時最好不要喝咖啡?喝咖啡會睡不著,怎麼喝才好?A:這因人而異,若喝了會睡不著,中午後就不要喝了。Q:淺焙的咖啡因比較少嗎?A:咖啡因約佔1.4%,不會隨烘焙減少,脂肪也不會。但蛋白質及少許糖份會隨高烘焙減少。有益處的抗氧化物及綠原酸,淺烘焙含量較高,約9.6%。重烘焙隨之減少,剩4.8%。Q:咖啡一天最多能喝多少?義式濃縮咖啡 有沒有量的限制?A:美國標準一天上限約400毫克,歐盟及台灣是300毫克。換算到杯數來看,依萃取濃度不一,取平均值,一天大約3杯為上限。而咖啡利尿,應同時多補充開水。Q:什麼人不適合喝咖啡?A:不建議喝咖啡的族群包括停經有骨質疏鬆症狀者、懷孕前半期、小孩、胃酸過多者。還有人說咖啡會心悸,其實是選到不好的咖啡豆,好的咖啡豆其實不會。對心臟不好?其實也是迷思,其實喝咖啡對心臟有好處,但有的人剛喝血壓會升高,這部份需注意。此外,還能抗癌、對糖尿病、痛風、牙周病,延緩失智都有幫助。Q:我得了乳癌還可以喝咖啡嗎?A:大原則是無害,在預防上來講都是正向的,而若已是癌患,一般而言也都是可以的,還可防止乳癌、大腸癌、肝癌的再發及降死亡率,更有報導指出大腸直腸癌第三期化療患者,喝咖啡反而有助化療療效。而喝咖啡究竟是不是較不易罹癌?依台灣的統計數據看,大腸直腸癌及鼻咽癌的發生率較有幫助。Q:不愛吃甜食,但常吃速食,罹乳癌風險高嗎?A:速食、pizza、薯條等都是高熱量食物,以及甜食,最好都要少吃。Q:如何降低乳癌罹患風險?A:飲食要均衡,不要吃剩食、隔夜菜,不要用塑膠袋裝熱食。多運動,多消耗體內脂肪就不易肥胖。光這二點就可減少40%罹癌率。另外,還要特別注意環境荷爾蒙,塑化劑、PM2.5等也都要避免,這些都可能導致乳癌發生。Q:本身有乳癌,自己的女兒需要何時開始定期追蹤?如果家裡沒有人得過乳癌,自己也有罹癌的機率嗎?A:媽媽有乳癌,當然家族罹患機率會比較高,但也不必過度緊張,例如擔心15歲就得癌,這樣反而還沒得乳癌就先焦慮得憂鬱症。較適當的規畫是20歲開始,每2至3年就醫超音波檢查,畢竟還年輕時還有月經,乳腺還很緻密,這時X光的偵測敏感度不高,常擠壓也有幅射劑量,太年輕實在沒必要硬做太多檢查,頂多35-45歲做一次,40歲以後做乳房攝影。Q:有纖維囊腫會不會變惡性?A:多數人分不清纖維腺瘤、纖維囊腫、乳癌的關係。基本上纖維腺瘤都是良性,不用擔心。停經前的纖維囊腫,也多是良性,少數有異狀可抽取組織檢查,若為非典型增生,就會有致癌可能,要特別小心。Q:如果照超音波發現陰影、照出硬塊,我該做什麼?有需要開刀嗎?A:超音波發現陰影、硬塊,需根據實際的狀況及診斷做處置,如為常見的纖維囊腫或腺瘤等良性腫瘤,通常只要定期追蹤即可;如果有乳癌懷疑時,則會安排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粗針切片檢查,如果病理確認乳癌,則要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治療及處理,如果確認良性,則定期追蹤即可。Q:有人說胸部摸到腫塊,不要揉,可能會讓腫瘤變大?A:胸部摸到腫塊應至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檢查,醫師會根據實際狀況進一步檢查,確認腫塊是否為良性或惡性。Q:更年期後補充健康食品,是否需要,應注意哪些事項?A:改善更年期症狀,可以先從飲食中補充天然雌激素,可多選用黃豆類及其製品、全穀根莖、牛蒡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有助於改善更年期不適。另外,多吃蔬果、規律運動,每天補充適量的水及並適度日曬20分鐘,有效預防骨質疏鬆也能有所幫助。如果無法改善可以依症狀請教婦產科或相關科別醫師,荷爾蒙補充療法,一定要在醫師指示下服用。Q:「丙烯醯胺」比較常出現在淺中深焙哪種咖啡豆?會否有危害?A:丙烯醯胺在烘陪過的咖啡豆中含量極少,雖然其為2A類致癌物,但對人之危害極微,應可放心,每天飲用5杯內無害。Q:不喝咖啡會頭痛,請問該怎麼辦?義式咖啡壺會對身體有害嗎?需不需要選特別的材質?A:不喝咖啡會頭痛,應可飲用咖啡,不過頭痛亦有其他原因,還是要請教醫師為宜,義式咖啡壼對身體應該無害。
-
2020-10-24 科別.心臟血管
睡前吃「這類」食物,半夜血壓會飆高! 小心睡不好還會傷心血管
76歲陳伯伯是位香港裔美國人,平日3餐定時、清淡,也有日行5千步的習慣,雖有遺傳性3高問題,但一直規律用藥控制,唯一不好的習慣是喜歡睡前吃蛋糕,吃完馬上入睡,長達20年,所以BMI指數高達30。5年前他因感到胸悶、喘不過氣,在美國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進行心導管手術置放血管塗藥支架,術後雖配合用藥控制,但日常走路、爬樓梯仍會喘,不適症狀沒完全根治,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睡前吃蛋糕 睡眠期間血壓高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指出,現代人因飲食西化、晚睡、愛吃宵夜,常有3高等慢性疾病,像陳伯伯每晚習慣在睡前吃蛋糕,會讓夜間血壓保持在較高的狀態,加上蛋糕多由植物奶油製作,具有反式脂肪酸及精緻澱粉,長期食用會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或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甚至產生心血管阻塞及血管血栓形成。急性則造成心肌梗塞發作,慢性則引起慢性缺血性心臟病,兩者若造成心臟功能受傷,則會心臟衰竭。頑固性心絞痛 常規心臟病治療也無用目前治療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方式,包括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積極藥物治療,然據全世界文獻指出,約有10分之1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據美國研究統計,頑固性心絞痛患者每年的死亡率為3%至21%,冠狀動脈血管事件風險為11%至69%,這類病人是醫學治療上的棘手難題,也困擾不少心血管疾病病人,所幸隨著醫學進步,目前「心臟震波治療」(CSWT)可提供病人另1項選擇。陳玠宇表示,震波治療的高能量用於結石破壞,如同為人所熟知的震波碎石治療;而低能量用於組織再生,如骨頭軟組織的震波治療,適用於缺血性心臟病及心衰竭病人,以0.09(毫焦耳/平方毫米)的低能量,在不傷及心臟組織下進行血管再生,且刺激心臟釋放血管舒張因子及生長因子,使得心臟的血流擴及範圍加大,改善心臟缺血問題,同時刺激因心臟缺血而進入休眠狀況的心肌喚醒,改善病人的心絞痛症狀及心衰竭症狀,好似替心臟做完1套完整的舒壓按摩療程。適合心臟震波治療的患者有5種 但有7種人不適合心臟震波治療適合的對象包括:1.患者有心絞痛、心肌缺氧現象,但不適合心導管介入治療或繞道手術者。2.已有藥物治療或經心導管支架置放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但仍有心絞痛症狀者。3.經由多次心導管介入治療,但效果反應不佳者。4.嚴重冠狀動脈狹窄的瀰漫性血管病變,預期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效果不佳者,其常見於慢性腎衰竭、洗腎或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病人。5.缺血性心肌病變所引起的心臟衰竭者。不適合使用此治療對象則包括:1.心肌梗塞處於急性期病人。2.嚴重肺氣腫或間質性肺病導致心臟超音波影像嚴重不清楚者。3.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腔室內有血栓者。4.病人曾接受心臟節律器置放或金屬人工瓣膜置放,影響震波治療位置者。5.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或心包膜炎者。6.惡性腫瘤或嚴重器官衰竭,致預期餘命小於半年至1年。7.孕婦。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10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死亡率依舊穩占第2名,僅次於癌症,每年奪走近2萬條寶貴性命。陳玠宇呼籲,因冠狀動脈阻塞引起心臟缺血缺氧性病變或心臟衰竭病人,除遵從醫囑接受治療,若現行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新型態「心臟震波治療」不失為病人另1種治療新選擇。(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睡前洗澡一夜好眠? 當心洗了反倒讓你更睡不著 睡前吃東西超NG? 研究證實了!想減重千萬別這麼做
-
2020-10-23 科別.消化系統
肚常痛體重降別輕忽 檢查多顆腫瘤晚期肝癌切除慶重生
基隆市一名在基隆港貨櫃場工作的郭姓男子,去年12月突然常常肚子痛,原本以為只是胃痛買胃藥吃,但後來體重異常下降才覺得怪怪的,到醫院經腹部超音波檢查後,赫然發現多顆肝腫瘤。經轉診至基隆長庚醫院,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腫瘤直徑已超過20公分,已經是晚期肝癌。手術切除後半年未見復發,長庚團隊醫療整合,將傳統上認為不可治癒的疾病,轉換為一個根治性的治療。60歲郭男今天切下醫院為他準備的大蛋糕,一起出席基隆長庚醫院肝臟治療團隊分享治療成果,副院長簡榮南是肝臟移植團隊召集人,他說明國人肝病問題及治療。出席的有醫師宋睿祥、吳儁峰、 鄒騰信等。郭男說,一開始感覺胃漲氣,不舒服,先去藥房買成藥,效果不好,家人勸說去診所檢查,發現可能有腫瘤,才轉到醫院。醫師宋睿祥表示,郭男到醫院來是已經很瘦了,身體狀況不好,腫瘤也太大了,中晚期的肝腫瘤要靠團隊合作,無法單打合作。郭姓男子去年12月因上腹脹痛,體重下降就至腸胃科診所就診。經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多顆肝腫瘤。經轉診至基隆長庚醫院,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腫瘤的直徑已超過20公分,合併左側肝門靜脈腫瘤侵犯,按照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已是晚期肝癌。郭男接受治療計畫,經肝癌多專科治療團隊討論後,認為以藥物縮小腫瘤後接續手術切除,可以增加手術成功機率。郭男先接受4個月經肝動脈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經治療後,電腦斷層影像追蹤發現腫瘤顯著縮小。4月醫師成功將腫瘤完全切除,術後肝功能都能維持正常運行,9月的電腦斷層影像追蹤,腫瘤仍未復發。長庚經由團隊醫療整合,將傳統上認為不可治癒的疾病,轉換為一個根治性的治療。醫師指出,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因為肝臟沒有神經,早期的肝癌幾乎沒有症狀。一旦出現肌膚和眼睛變黃(黃疸)、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燒、腹部腫脹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肝癌。目前新診斷的肝癌中,晚期肝癌就占了四分之一。但根據國建署的統計,晚期肝癌5年存活率只有大約10%。
-
2020-10-23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開刀飲食不定、喝水少 泌尿科醫師輸尿管結石
口述╱林口長庚醫院移植中心副主任江仰仁「什麼科醫師得什麼病。」這句話是我還是醫學系學生時,泌尿科老師上課說的,當時我並不當一回事。投身泌尿及腎臟移植領域30年,覺得有專業知識與敏銳度,從沒想過自己會得到泌尿疾病,現在回想起老師的話,真的滿有意涵的。身體悶痛 檢查腎水腫兩年前的某個周日傍晚,我覺得不太舒服,雖然能吃能睡,但身體就是感到有種「悶痛」、說不上來的微痠痛感,當下閃過「可能是結石」的念頭,因為沒有痛到影響生活,認為應該不太可能。隔天上班,中午科內聚餐,我向同仁描述這情況,住院醫院回我說「應該是結石」。我決定在科內檢查,兩次超音波檢查都顯示,有腎水腫,但我排尿等一切正常,隨即安排隔天接受腎臟攝影注射顯影劑檢查,發現輸尿管有一顆約0.5公分的結石。內心震撼,怎會是我?確認結石後,我雖沒說什麼,但內心震撼,「怎麼會是我?」自認沒有家族遺傳史,飲食均衡、有運動、營養及保健食品攝取也沒少的我,怎麼會有輸尿管結石?一般來說,泌尿系統結石若小於0.5公分,不用特別處理也不須開刀,只要多喝水,結石有機會隨尿液自行排出。但因悶痛感持續在,會影響工作,當天晚上就安排體外震波碎石術。雖然不必住院、回家後多喝水,但隔天醒來如廁時仍出現血尿、悶痛也沒有消失,再度檢視才發現,輸尿管結石竟然還在。泌尿道結石 高危險群「等幾天看看吧。」同事這樣勸我。等了四天還是不舒服,決定開刀治療。在同事安排下,當晚住院先麻醉,再進行輸尿管鏡碎石術,術後膀胱痛感明顯,但隔天醒來,身體感覺好多了,悶痛感不見了。術後我仍每個月追蹤,檢視腎水腫與鈣化點,半年後完全消除,才放下心中大石,至今每年持續追蹤。現在回想,這或許是外科醫師的「原罪」吧。內科醫師不須動刀,問診時可坐著、喝水、也可走動;身為外科醫師的我,一天可能兩三台刀,一上刀就得4、5個小時且全神貫注,8小時下來,可能喝水不到1000㏄,加上吃飯得快又不定時,我真的是泌尿道結石的高危險群。體態健康 才是患者榜樣因為自己是專業醫師,控制欲高、比較逞強,加上泌尿系統又是專長,覺得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而忽視。這次經驗讓我理解,「醫師也是人,也會生病。」我們面對病人,總叮嚀多喝水、少喝咖啡、少攝取高普林食物等,以避免結石,往往自己卻沒有認真面對。在疾病的當下,每個人都是脆弱的。這兩年我會運動,持續每天健走半小時,盡量少喝咖啡、多喝水,「體態健康」,才是患者最好的榜樣。醫學辭典/輸尿管結石泌尿道結石指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的結石。輸尿管結石在臨床很常見、發生原因與家族史、體質有關,也跟飲食、水喝太少及長期臥床等有關,在泌尿科疾病患者中占了2至3成。腰痛、血尿是輸尿管結石常見症狀。近年臨床發現,部分年輕男性愛喝碳酸飲料、奶茶等,結石比率變高。夏天氣溫高、流汗多、尿量少,有結石問題的患者是冬天的兩倍。輸尿管結石多為腎臟結石掉下來阻塞造成,輸尿管有三處位置較狹窄,分別是腎盂與輸尿管交界處、輸尿管經過大血管處、輸尿管及膀胱交界處,結石也較容易卡住。可透過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CT)等方式檢查,並依其大小及位置來決定治療方式。若結石小於0.5公分,可採觀察及保守治療,若造成腎水腫或觀察後不見結石掉下,可輔以藥物治療。大於0.5公分的輸尿管結石,需積極處理,透過體外震波碎石、輸尿管內視鏡碎石、腹腔鏡手術等方式處理。臨床上,五年內約有半數患者會復發,術後應積極追蹤。江仰仁小檔案現職:林口長庚醫院移植中心副主任,長庚醫院泌尿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執行長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專長:一般泌尿,腎臟移植興趣:健走、聽音樂、閱讀經歷:長庚醫院一般泌尿及腎臟移植科主任,長庚泌尿科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