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焦點.用藥停看聽
搜尋
賴清德
共找到
162
筆 文章
-
-
2024-07-05 醫聲.醫聲
免疫、化療合併治療跟上國際指引 癌友權益才不會遭犧牲
「別人的性命,是框金又包銀,阮的性命不值錢…」在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所舉辦的「2024癌症免疫治療論壇」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重症醫學中心主任夏德椿表示,在肺癌治療上,當癌友有腫瘤基因突變,便有許多治療選項可健保給付,不過若是「無腫瘤基因變異的肺腺癌」病患,命運就大不相同。上述族群約佔晚期肺癌病患的三成,雖然有免疫治療合併化療選項,但因未納入健保給付,多數只能選傳統化療,不僅造成病患痛苦,也大幅落後國際醫療指引建議,「難道這些病患的性命就比較不值錢嗎?」夏德椿為此發出沉重感慨。肺癌無腫瘤基因突變,病患需更多救命選項夏德椿期盼政府可讓罹患晚期肺腺癌,且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患者多一點選擇,目前不少研究顯示,若將免疫合併化療治療列為一線治療,這群病患的存活中位數可從10.6個月提高到22個月,相當於多增加一年生命。此外,若健保給付條件可依循國際標準化治療模式,台灣病患就更有機會參與國際新藥臨床實驗,無論是對台灣醫藥發展或病患生存權益,都能帶來正面影響。夏德椿表示,很期待健保給付可加速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讓病友獲得更多治療選項,台灣參與國際新藥臨床試驗的機會也能增加。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指出,美國總統拜登將免疫治療發展列為重要政策,而賴清德總統希望癌症死亡率可降低三分之一,更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並將免疫治療列入整體戰略規劃、考量。免疫治療給付接軌國際,台灣還要再加油!劉桓睿直言,與國際社會相比,台灣對於癌症免疫治療的資源投入,實在過少,導致許多疾病治療無法跟上「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治療指引(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Guideline - NCCN Guideline),期間更存有三到五年落差,且經常為了財務考量,而非基於實證證據,設置與國際指引不符合的給付規範,如生物標記限制、免疫與化療合併使用限制,或者像免疫治療與標靶藥物只能擇一,不可互換等限制,都只是為了限縮使用人數,與實證證據無關。劉桓睿呼籲,如果要達成「2030年降低三分之一癌症死亡率」目標,癌症免疫治療是不可或缺環節,政府應儘速增列癌症新藥預算、加速引進國際治療指引建議藥物、並解除不符合國際治療指引限制,給予癌症病患最適合的癌症用藥。希望未來無論是透過新藥新醫療科技的預算,或是癌症新藥基金的導入,都能有效提升癌症病患接受免疫治療的可近性,癌症病患也比較不會「因病而窮」,治療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
2024-07-05 醫聲.醫聲
三陰性乳癌治療稀缺,兩寶媽盼同病病友擁免疫治療機會
「我怎麼會有這麼好的老闆、老闆娘,願意幫我出一半醫療費…」四十二歲的慧儀在去年四月,遭醫師宣判得到第三期三陰性乳癌,屬於晚期癌症,當聽到三陰性乳癌的健保治療選項不多,只能倚靠手術、放療、化療,身為雙寶媽的她便很擔心自己不久於人世,兩名女兒沒人照顧,雖然知道目前有免疫療法可供選擇,但動輒上百萬的醫藥費,更讓她心慌意亂,所幸慧儀的老闆、老闆娘一聽到這消息,願意幫忙出一半的錢,她才有機會用藥。根據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資訊,三陰性乳癌是指荷爾蒙雌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與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都是陰性,由於這三種受體都是陰性,代表沒有荷爾蒙藥物、標靶藥物可用,目前治療方式以手術、化療與放療為主。免疫療法+化療,為三陰性乳癌病友帶來新希望目前,三陰性乳癌病患人數大約占所有乳癌病患的10%-15%,好發於年輕女性,且惡性度、復發率與死亡率都比較高,容易轉移,治療也較棘手,雖然研究顯示,免疫治療可幫助病患延長生命,但這類療程尚未納入健保,因此像慧儀這樣的病友便很容易因經濟負擔太重而放棄接受免疫治療,只能被迫承受化療、放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折磨。談起治療過程,慧儀說,當接受免疫治療、化療之時,她可以去上班,還可以帶女兒四處遊玩,腫瘤也逐漸縮小,原以為治療本該如此順利,和病友分享時,聽到病友接受化療後生不如死,或歷經種種痛苦還是無法抑制腫瘤的經歷,她才驚覺,原來是因為有免疫治療做前導,才讓她可以「扛住所有副作用」,治療效果才真正有所發揮。台三陰性乳癌健保用藥給付,未與國際接軌在賴清德總統上任後,他宣示要讓癌症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曾在健康經濟研究學會論壇公開表示,精進早期乳癌的治療、減少病人復發、轉移風險等,都是必要環節,這也是該署未來努力的目標之一。由此可知,乳癌的治療,已得到許多關注,不過美國癌症學會指出,晚期三陰性乳癌病患的癌細胞若帶有PD-L1蛋白,第一線治療可能就是免疫療法加上化療,而台灣健保給付項目尚未與國際接軌。病友呼籲,期盼三陰性乳癌病患可多一點治療選項因此,在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所舉辦的「2024癌症免疫治療論壇」上,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語重心長表示,現在的健保藥物給付考量並非以實證證據為主,主要是在財務面考量,所以像化療合併免疫治療這類選項,就只能放後線,若能跟上國際治療指引,在第一線就使用最適合、最好的治療,病患就有機會延長生命,對家庭、社會,也可以有更多貢獻。慧儀認為,自己非常幸運,因為有老闆、老闆娘支持,所以有機會接受免疫藥物的治療、重回職場,但許多三陰性乳癌病友不像她那麼幸運,因為較年輕,經濟基礎也沒有很深厚,治療就會格外辛苦,若能將免疫治療合併化療選項納入健保給付範圍,相信三陰性乳癌病友就可以有多一點活命機會、多一點治療選項,也較不會墮入「因病而窮」的深淵。
-
2024-07-03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為國中男女生施打HPV疫苗的重要性
連續43年,癌症位居台灣死因首位,賴清德總統誓言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希望在2030年時,台灣癌症的死亡率能夠減少1/3。使癌症病人適時獲得新藥治療,而無財務憂慮,固然是提升癌症治癒率的重要措施。但是,抗癌疫苗的接種更不容忽視。HPV(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力很強,人的一生被HPV感染的機率高達80%,而HPV與女性子宮頸癌關係密切,9成以上子宮頸癌與HPV有關,研究更發現愈來愈多男性的頭頸癌也是HPV病毒引起。此外,HPV病毒也與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和陰莖癌等有相關性。愈年輕施打疫苗 效果會愈好根據近年研究,證實愈年輕時施打HPV疫苗,效果愈好。最近在蘇格蘭的調查發現,14歲以前施打疫苗的女性,沒有人罹患子宮頸癌。記得2018年,台灣政府開始為國中女生免費施打HPV疫苗時,我就主張應該同時為男生施打。女打疫苗 罹子宮頸癌減少36%所以,2024年5月7日,當我看到台北市長蔣萬安宣布9月1日起,提供北市112年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HPV疫苗的訊息,我要為他喝采!也希望其他的縣市長能很快地跟進。因為,這是非常有效的癌症預防措施。我一直相信HPV疫苗預防癌症的效用及重要性。過去35年在我台灣從事癌症臨床工作,主要用心於醫學教育以及癌症病人的照護。而還沒有專注在HPV疫苗相關的流行病學的研究,去證實我的想法。今天,很高興在推行HPV疫苗接種政策約20年後,看到一則回溯性的研究報告。美國的研究人員根據上百萬筆病歷資料,比較40歲以下男性及女性,施打HPV疫苗者與沒有施打疫苗者,兩組人的防癌效果有明顯的差別。這個研究發現男性施打疫苗的這組,罹患頭頸癌的機率減少56%,女性施打疫苗的一組,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則減少36%,這證實了我當初樂觀看待HPV疫苗的預測。同醫院工作 無緣認識發明者多年前,HPV病毒的發現者及疫苗發明者,也是2008年諾貝爾獎的得主Harald zur Hausen博士曾受邀到台灣學術演講,在那個場合,我有機會與他交談,這才發現,我們都在1960年代到美國進修,他來自德國,我來自台灣。後來,我們都回到各自的家鄉工作。1965年,我們同時間在費城兒童醫院(Philadelphia Children's Hospital)工作,他在實驗室從事病毒的研究,我則正在接受內科的住院醫師訓練。可惜在那時候,我沒有機會認識他,但我一直很欽慕他的學術研究,更佩服他對人類的偉大貢獻。我常跟我的同事說,我非常敬佩zur Hausen博士非凡的成就,HPV病毒及疫苗的研發,讓全世界無以數計的人口免於癌症的威脅!而相較之下,我們所能照顧的病人相對就有限。他在EB病毒相關的鼻咽癌和淋巴癌的發現,也具有同樣的價值。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變異株夏天迅速傳播原因曝 醫師提醒2場所應戴口罩
本土新冠疫情日益嚴峻,單周預估感染人數上看四萬。台大公共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新冠變異株變化趨勢通常比美國慢二、三個月,目前LB.1變異株在美西多家療養院造成大規模感染,最近應會傳進台灣,屆時占比會高於目前流行的KP系列變異株,因LB.1變異株容易在高齡者間傳散,且感染力極高,提醒國內高齡族群做好準備,接種疫苗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冷氣房加速變異株傳播 醫提醒戴口罩陳秀熙表示,現在社區流行的KP系列變異株是從去年冬天流行的JN.1變化而來,會在夏天迅速傳散主要是因為冷氣房傳播,且許多民眾已不太戴口罩;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也提醒,民眾應盡可能恢復配戴口罩,特別是前往醫院及人多的公共場所。黃高彬指出,許多民眾對施打新冠疫苗意願低落,但這波疫情非同小可,呼籲合併慢性疾病的年長者務必接種疫苗。陳秀熙表示,免疫缺乏及罹患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高風險患者,一旦染疫應立刻求醫,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疾管署:防疫層級不調升新冠疫情來勢洶洶,但疾管署目前仍不會調升防疫層級,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會持續監控疫情發展及抗病毒藥物使用狀況。曾淑慧提醒,新冠、流感均處於流行期,民眾如出現類流感症狀,可先以新冠家用快篩試劑檢測,若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應盡速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符合流感或新冠等公費藥劑用藥條件。疾管署分析,目前我國社區新冠變異株分布狀況,JN.1約占六成居首位,KP.2占比將近兩成,KP.3及XDV.1則各占百分之八,黃高彬預估KP系列變異株將急起直追,占比將高過JN.1。陳秀熙則認為目前流行於美西並造成多家療養院大規模感染的LB.1變異株也會陸續傳進台灣,屆時在社區占比會高於KP系列。陳秀熙指出,接種XBB疫苗時間超過半年,體內就沒什麼保護力,目前大多數民眾係在今年初以前接種XBB疫苗,農曆過年後疫苗接種意願低,保護力大多歸零,以致造成重症比率偏高。新冠疫情會不會大爆發?李秉穎:影響關鍵是變異株【聯合報/ 記者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現在新冠、流感、腸病毒都在流行期,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他表示,新冠疫情現在不會大爆發,此波疫情只是反應變異株變化,民眾不需要過度緊張,同時也鼓勵民眾接種疫苗。國內上周新增817例新冠本土病例,較前一周增加3成,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我國目前變異株以JN.1為主、占62%,KP.2占18%、KP.3及XDV.1占8%。李秉穎說,新冠疫情現在沒有像疫情期間一樣大爆發,罕見出現夏季流行,也是變異株變化,讓民眾再度感染,民眾不需要過度緊張。他也說,除非變異株出現完全大突變,不然只是像現在小突變,並不需要重啟社交距離等管制措施。預防首重打疫苗李秉穎表示,面對疫情最重要的還是打疫苗,預防遠比感染後的服藥有效,特別是染疫高風險、有共病的民眾需要接種。然而,他認為未來不一定會需要每年都要打新冠疫苗,現在只是過渡期,雖然不確定會持續多久,但等到人體適應、新冠病毒完全感冒化,就不用繼續打疫苗。另外,周玉蔻也批評近日政府作為,她表示,賴清德總統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但是衛福部長邱泰源一上任就跑到世界衛生大會,這樣就有「健康台灣」嗎?她呼籲政府對於人民的事情可不可以積極一點,他問李秉穎「健康台灣」應該怎麼做。李秉穎說,以兒科醫師角度,孕婦應該有良好衛教,很多父母第一次生小孩會手足無措,也需要重新重視傳統家庭觀念,他先前擔任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時也有考慮設立青少年特別門診。
-
2024-05-13 名人.精華區
洪子仁/健保改總額目標制 才能引領健康台灣
全民健保於民國84年開辦,納保率99%及高醫療可近性,讓初期論量計酬(Fee for service)支付制度虧損嚴重,為解決財務問題,陸續推出中醫、牙醫與西醫總額支付制度(Global Budget System)。時至今日,已經22年。當時為解決醫療機構衝量導致費用膨脹,隨時代演進人口高齡化、新藥新科技及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已不足以涵蓋醫療費用,迫使醫院必須倚賴「美停企業(美食街、停車場)」、自費醫療,維持基本營運。醫事人員爆發大量離職潮、醫院醫療儀器設備更新速度減緩、新藥與癌藥納入給付較日、韓慢上好幾年,這些都是當前總額制度下,打折給付造成的影響。總額預算不足 新藥引入慢學理上,總額支付制度適用於單項、需求彈性大的醫療項目以控制預算,例如牙醫、中醫及門診,但現況卻是擴大到住院等剛性醫療需求,醫療服務項目隨醫療科技進步而增加,卻用總額成長率不足的預算支應,造成新藥、新科技無法即時引入,損及民眾就醫權益。近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委員拋出議題,呼籲修正健保法點值保障一點一元,修法不代表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但處理健保總額預算制度,應隨時代滾動修正。當前總額制度下有三個利害關係人角色,第一方是「政府」,擔任政策及預算制定者,第二方「民眾」,為醫療使用者,第三方「醫療機構」,是服務提供者。點值打折 機構財務壓力大過去22年,總預算成長率跟不上醫療利用率、新藥新科技進步、人口老化速度,形成預算與需求的缺口,皆以點值打折,由醫療機構吸收。這個缺口,主要是總額預算設定於過去的開支數據與預測模型,無法準確預估,導致醫療機構承受巨大財務壓力,並完全承擔預算與需求的差距。自總額制度實施以來,醫院平均點值長年維持在0.9以下,在此三方利害關係人中,醫療提供者,即全國醫事人員和醫療機構,就是總額制度下的犧牲者。因此,醫界提出保障健保點值「一點一元」,並非要求回到論量計酬,而是由原先的總額上限制,改為目標制。醫療支出 是投資不是成本以今年總額預算8700億元為例,現況是從零開始,所有點值都打折給付,以控制預算;若調整為目標值,意指8700億元內,保障「一點一元」,超過部分再打折給付,點數超出愈多,打折愈多,超出部分由公務預算支應。若能實施總額目標制保障點值,醫界承諾優先為醫事人員加薪,營造幸福職場,吸引年輕人投入醫療行列。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政策,醫界全力支持,尤其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率,若要落實,有賴政府及民眾對醫療支出的觀念改變,世衛組織已建議疫後各國應增加醫療支出,強韌公衛體系與醫療機構,因為「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總額目標制上線後的精神,是優化醫界環境,提供醫事人員友善職場、讓醫療機構有足夠的資源更新醫療設備,才有能力引領健康台灣政策,從預防醫學到疾病治療,銜接長照3.0,提供為全人醫療服務。
-
2024-05-09 焦點.元氣新聞
口罩令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僅剩2場所「建議」佩戴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為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進入醫療醫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應佩戴口罩」公告,將於5月19日停止適用,調整醫療醫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相關機構全面改採「建議而非強制」佩戴口罩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經上午會議約經2個小時,經專家會議決議,5月19日起相關機構全面改採建議佩戴口罩,也就是說,不再強制佩戴口罩,只要是有許多相關指引都需修正。而5月19日起解除口罩令,正巧是準總統賴清德正式上任的前一天。曾淑慧表示,因應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應佩戴口罩公告廢止,為建立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配合佩戴口罩新常態,調整新冠肺炎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中民眾及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佩戴口罩建議,並增訂「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調整說明如下:民眾(一) 有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COVID-19)或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二) 過去一週內曾與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是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探視或照護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落實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手部衛生,並遵循醫療照護機構內部相關規定或國家防疫政策佩戴口罩。(三) 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之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醫療照護機構(一) 工作人員應遵守標準防護措施,照護疑似或感染COVID-19病人應視其執行之醫療照護處置項目及場所,採取適當防護措施與個人防護裝備。並可視疫情風險或實務需要考慮擴大使用呼吸道防護和護目裝備的時機。(二) 醫療照護機構可依社區傳播風險評估與各單位實務現況(如:院內群聚事件、進入高風險單位),實施感染源控制措施,訂定應佩戴口罩之情境與區域管理規範。(三) 醫療照護機構應有適當的空調通風系統,且應依循廠商建議定期清潔、檢查、維護保養或更換系統相關耗材配件等,確保有效通風,維護室內空氣品質。疾管署強調,口罩規定鬆綁,民眾生活回歸常態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並籲請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
-
2024-04-28 醫療.精神.身心
健保大數據/白天嗜睡、精神不濟 輕忽睡眠呼吸中止症恐危害心血管健康
枕邊人時而鼾聲如雷,時而安靜無聲,除了擾人清夢,更是健康警訊。睡眠呼吸中止症顧名思義,就是在睡眠期間暫時停止呼吸,患者無法獲得一夜好眠,長久下來更會造成全身性疾病。此疾病近年漸受國人重視,除了民眾較有病識感,也與肥胖盛行相關。今天的健保大數據,分析患者年齡層與就醫概況,提醒您重視疾病徵兆,盡早就醫。睡眠呼吸中止症每年新增病例約1萬多人,其實有更多的患者尚未被診斷,形成黑數。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說,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影響睡眠,更造成白天嗜睡,對於從事精密工作、大貨車司機等需要專注力的職業,將增加執業意外風險,病情嚴重者還可能引發高血壓等三高問題,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共病。健保署目前於藥物、手術等治療均有給付,希望給予患者更好的生活品質。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肥胖相關,肥胖防治是重點。睡眠呼吸中止症致病原因,除了身體結構因素外,也與肥胖有關。石崇良說,健保不再是以治療疾病為主,還希望推展至前端的疾病預防、促進健康,因此去年開始與國健署積極合作,致力於慢性病、肥胖等防治工作,期盼國人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準總統賴清德提倡「健康台灣」,也就是生活型態醫學的介入,包括運動、營養、避免有害物質(如菸、酒、檳榔等)、睡眠、壓力管理、正常社交活動共六大要素。石崇良指出,「睡眠」排名第四,因為睡眠品質好壞對健康至關重要。輪值工作影響睡眠,打亂生理時鐘。石崇良指出,他在台大醫院服務時是急診醫師,常需要輪值大夜班,但接下來又要值白班,所以非常重視調整生理時鐘,這與健康關係密切。他甚至也曾投入相關研究,如護理人員常被安排「花花班」,也就是一下大夜班、一下白班或小夜班,會讓生理時鐘無法調整,增加健康風險,因此,護理人員反對「花花班」,有其道理。根據醫學研究發現,護理人員排班時,應從值大夜班後,經休息接白班,再接小夜班的輪值方式,而不應大夜班後接小夜班,再接白班,如此會打亂生理時鐘。保持睡眠環境無光,能增加睡眠品質。「輪值大夜班後,就會特別重視睡眠品質,以恢復精神、體力繼續工作。」石崇良說,依他的經驗,輪值大夜班後,如果沒有好好睡覺,多需要兩天時間,才有可能恢復原先的精神。如果在白天休息、睡覺,他一定會把窗簾拉上,晚上睡覺時,也是關掉所有的燈,保持睡眠環境的黑暗、安靜。有人喜歡睡覺時開夜燈,但他個人不太建議,研究也發現「無光」的環境對睡眠最好,如此才能獲得充份的休息。他說現在健保署公務繁忙,常感覺睡眠時數不足,品質就顯得更重要。加強民眾對疾病的認知,及早就醫檢測。健保署往後會透過衛教與專業學會合作,加強民眾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認知。石崇良說,許多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往往是枕邊人被打鼾聲吵得無法入睡,而要求另一半就醫,進而發現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可治療的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如睡覺打鼾,或是即便睡覺時數足夠,但白天還是感覺精神不濟,應懷疑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盡速就醫。規律運動、控制體重,良好習慣有助預防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仍是使用正壓呼吸器,但健保尚未給付。石崇良說,健保財務有限,給付了很多醫療項目,當考慮給付新項目時,須評估醫療目的及必要性,再依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採取暫時性支付或長期給付,若是長期給付項目,一定是患者已使用其他方式治療無效時,才會予以給付,若要納入給付,需經專家會議討論及醫療科技評估(HTA)。石崇良提醒,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除使用藥物、呼吸器、手術外,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十分重要,包括規律運動、多吃有營養的食物、控制體重,並適時紓解壓力,均有助於降低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機會。肥胖致病增加,睡眠呼吸中止症近5年初診人數占65%。38歲男星山豬(陳俊甫)日前因敗血性休克離世,震驚演藝圈。他曾在社群平台透露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被說打鼾太大聲,晚上睡覺1小時內中斷呼吸高達19次,相當於一晚睡8小時、斷氣超過100次,讓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社會關注。去年診斷人數達10萬人,男性遠多於女性。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民國108至111年診斷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每年約落在8萬至9萬人之間,去年新冠疫情逐漸降溫後,民眾就醫人數增加,診斷人數高達10萬人,其中男性多於女性,近5年初診人數約占整體就醫人數65%。由此可見,大家對此疾病愈來愈熟悉及重視。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周昆達說,正常呼吸,氣流是從鼻腔到嘴巴,再到舌頭後方,進入氣管,只要氣流通道被堵住,就會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主因是呼吸道結構狹窄、鬆弛,或是舌頭肥厚、扁桃腺較大、下巴短小、肥胖等,當睡覺正躺時,造成呼吸道塌陷,而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呼吸道組織隨年齡鬆弛,中壯年族群最多。依健保資料庫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年齡為30歲以上中壯年族群,以去年就醫患者年齡層分析,40至44歲最多達10,970人,其次45至49歲10,890人,第三為50至54歲達10,530人。周昆達說,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多為中壯年族群,可能原因有二,第一是呼吸道組織隨著年齡增長鬆弛,或是到了中壯年後才被診斷。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容易合併其他疾病,以健保資料庫108至112年分析,最常合併阻塞型、非特異型等睡眠呼吸中止,占比達五成;其餘有鼻中隔彎曲、慢性鼻竇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原發性高血壓等。近3年患者合併過敏性鼻炎的排名,從過去第四名,上升至第三名,打鼾排名也有上升;過去4年排在10名外的「起因於熱量過多的病態性肥胖」,去年升至第七名,顯見國人肥胖問題嚴重。常合併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肥胖者尤須注意。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莊立邦說,從打鼾聲可判斷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程度,且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將高出2.6倍,若枕邊人出現打鼾等症狀,應勸導就醫。周昆達說,國人肥胖問題確實嚴重,相關統計指出,國人應是東亞第一胖,且國健署108年統計,約五成國人體重過重,增加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常合併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等,周昆達則說,因鼻子問題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症比率約5%,因此兩者的因果關係很難評估,但仍建議一旦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狀,應速就醫。區域醫院就醫人數最多,未治療易致全身性疾病。據健保署統計,112年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於門診就醫人數達到10萬人,其中至區域醫院就醫占比最高為39.07%,其次為醫學中心占35.5%、地區醫院16.61%、基層診所8.82%。住院患者人數約1.1萬人,區域醫院占比為45.05%、醫學中心占43.95%。健保署表示,這應是為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常需要進行睡眠檢查,此類儀器多在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因此民眾多前往此兩層級醫院就醫。「如果睡眠呼吸中止症沒有妥善治療,將會引發全身性疾病,以心血管疾病最具影響力。」周昆達說,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晚上睡覺時,可能因呼吸中止,身體感覺有如「怒海求生」,導致血壓上升,久而久之,就會引起高血壓,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機率,甚至造成免疫力下降,並容易感染肺炎,或是引起白天嗜睡問題,更可能增加車禍的機會。藥物僅能輔助,正壓呼吸器效果最好。「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睡覺時戴上正壓呼吸器,協助呼吸道保持暢通。」周昆達說,睡眠時一小時內呼吸中止5至15次屬於輕度、15至30次屬於中度、超過30次屬於重度,若是症狀輕微的患者,可以藉由側躺緩解症狀,若中重度患者則需使用正壓呼吸器。周昆達說,目前此項治療健保並不給付,患者需自費治療;健保給付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治療,多為使用鼻部用藥、阻塞性氣道疾病用藥、抗組織胺等藥物。他說,這些藥物治療都是「擦邊球」,無法真正緩解睡眠呼吸中止症。他提醒,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死亡的人數雖然不多,但長期影響健康甚鉅,呼籲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狀時,務必盡速就醫檢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5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醫界應讓民眾相信 提高健保費值得投資
欣聞民進黨主席、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啟動黨務革新三大任務,籌畫在五二○上任前,完成國家希望工程議題論壇,其中以「健康台灣」及「投資未來世代」最為迫切,要透過論壇為新政府的重點執政方針做好準備,來回應社會。準總統主張通過原則性「健康憲章」設計不同年齡、性別、族群的健康照護政策,投資癌症新藥基金、改善醫護人員工作環境、確保醫療品質,全方位推動「健康促進」政策。個人非常認同上述針對台灣當前醫療問題所提出的改革方向。相較歐美日 台灣健保投資不足近年來,台灣醫界及公衛學者討論最多的是,台灣醫療保健的投資相較美國健保支出占GDP的18%,歐洲多數國家約12%,而鄰近的日本及韓國約10%,台灣的健保投資則只有6.4%,顯然相對不足。根據過去經驗,要人民繳更多健保費,並不容易。因此,要提升健保費率,須要政府的魄力及說服力去取得人民的認同。固然,錢不夠,醫護血汗,甚至出走,就不容易把照護的工作做得完善,全民就不會健康。可是,花了錢也不能保證人民就會更健康。要提升國人的健康餘命及癌症存活率等健康指數,則須要健保支付制度的重新規畫。台灣健保支付制度,最嚴重的謬誤是「論量不論質」,譬如,慢性疾病的預防及控制,最重要的是,健康的飲食及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而不是抽血、檢查及吃藥。可是,台灣的健保支付制度,卻完全忽視醫護專業的重要性以及醫師腦力、心力與時間的投入,只有檢驗、檢查、用藥及手術等有形的醫療處置才付費,而且,不論有沒有必要,做好或做不好,都照樣埋單。結果,很少醫師願意做白工,花時間在病醫溝通,費心去了解病人飲食生活習慣的偏差,耐心衛教,也無法幫助病人改變他們的生活,病情就不容易好轉。國人頻看病 醫療結果沒比較好所以,儘管健保提供台灣人民便宜又方便的就醫機會,台灣人民平均一年看15次病。歐美國家人民看病沒有台灣容易,平均一年看三到五次門診,醫療結果卻沒有比台灣差。台灣健保實施已近卅年,台灣人民的不健康餘年愈來愈長,洗腎人口也沒有減少,仍然號稱「洗腎王國」。美國癌症死亡率自1991年逐年下降,台灣仍舊增加中。很值得台灣政府、醫界及人民省思。因此,我建議賴總統賴醫師此次「健康台灣」推動,一定要把重點放在如何「確保醫療品質」,確保醫療品質不應是空泛口號,要有具體、科學的方法,更要有執行結果的評量。當醫界要求人民投資健保的同時,相對的醫界也要向人民承諾,醫界會以可測量的方法確保醫療品質,用數字讓人民看到國人健康提升。唯有如此,才可能讓人民相信,提高健保費率是一項值得的投資。
-
2024-04-11 焦點.元氣新聞
全國首座重粒子中心去年開幕 北榮已收治近200人奠定癌症治療里程碑
癌症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達41年,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台北榮總設有全國第一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提供跨團隊與全方位的癌症治療照護,去年5月開幕至今,已治療近200位病人,開啟癌症放射治療的新里程碑。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昨日前往北榮參訪時指出,有效對抗癌症的威脅,是他未來全力以赴的任務。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為了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北榮除持續提供病人重粒子癌症治療外,並著手籌備建立「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預計2027年開始服務病人,北榮屆時將成為全球唯一擁有重粒子治療及硼中子捕獲治療的醫院。北榮目前是全球少數在醫院內擁有重粒子治療設備的醫學中心,開啟癌症放射治療的新里程碑,陳威明指出,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去年5月啟用至今,完成治療案例中,胰臟癌占最多數,約占三分之一;攝護腺癌約四分之一居次;肝癌約占五分之一,肺癌、骨肉癌、頭頸癌,脊索瘤等也完成多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原本無法切除、不易治癒的胰臟癌有突破成效,重粒子治療後腫瘤縮小成可開刀切除根治。重粒子療法也可讓攝護腺癌、肝癌、肺癌等病人的總治療次數,較早期光子治療減少一半以上,不僅治療成效佳,病人更保有高生活品質。另外,北榮目前已完成1位弱勢病人免費療程,未來院方持續保留每年2%名額,免費提供給需要重粒子治療的低收入病人,為大眾健康福祉努力。賴清德對北榮引進重粒子設備,提供國人最先進精準癌症治療十分敬佩,並對重粒子治療的適應症及療效等先進癌症治療領域相當感興趣。他指出,北榮著重急、重、難症醫療,發展具國際領導與創新的醫療技術與研究,設置研發中心並積極發展國際醫療雙向合作,成為國際醫事人才培育、精準醫學及尖端研究的卓越中心,造福許多來自國際的癌症患者,充分展現台灣卓越的醫療軟實力。賴清德說,健康台灣是他念茲在茲的政見之一,不僅期待國人的平均壽命能更長,而且還要更健康。台灣作為亞洲醫療科技發展的先鋒之一,能夠在這個領域保持領先地位,不僅是對我國醫療事業與科技產業的肯定,更是對病人及社會的責任與承諾。
-
2024-04-09 焦點.元氣新聞
衛福部賑災專案善款累計3.2億 捐款管道再加入4大超商
花蓮近海3日發生規模7.2強震造成災情,行政院責成衛福部所轄公設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4日開辦「0403花蓮震災募款專案」,截至昨日23時59分,民眾善款累計3.26億餘元,今日起民眾可至四大超商匯款,募款時間至5月3日止。行政院及花蓮縣政府刻正集結資源進行救災,以緊急救援、醫療、收容為第一要務,並協調各單位盤點災損。賑災基金會於災難中最重要工作為彌補缺口,協調運作。目前除支援第一線現場救災人員外,後續將遵循勸募規定,妥善將善款用於:災害援助、緊急醫療、收容安置、復原重建四大項目,將民眾愛心發揮最大效益。自4月9日凌晨零時起,7-ELEVEN的ibon開始收受本專案捐款,4月9日上午09:00起,全家便利商店的FamiPort、萊爾富的Life-ET、OKmart的OK‧go機台亦可捐款,捐款名稱:「0403花蓮震災募款專案」。民眾可至四大超商門市透過多媒體機台點選「0403花蓮震災募款專案」,依指示輸入資訊與捐款金額,列印繳款單後,至櫃檯繳費即可完成捐款。相關捐款手續費將由超商自行吸收,不會向民眾收取任何費用。透過超商門市捐款的民眾,勾選「索取捐款收據」,將由賑災基金會於捐款活動結束後統一寄出收據。賑災基金會指出,地震發生後,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正副院長陳建仁、鄭文燦皆以個人名義捐款,報載並有多位縣市首長慷慨捐出款項,不分黨派,全台同心。賑災基金會接受行政院委託辦理專案募款,後續將以災民需求為先,妥善運用與管理善款。0403花蓮震災當日,賑災基金會即發文各縣市政府受理賑助申請,民眾如有災損情形,得與戶籍縣市社會相關局處洽詢,後續待各縣市政府盤點完畢提出申請後,基金會將迅行核發賑助。捐款管道羅列如下:※募款帳戶0403花蓮震災援助專案捐款專案經衛部救字第1121362848號函核發勸募許可,本專案勸募期間為113年4月4日至 5月3日止,為期一個月,捐款帳號如下:戶名: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銀行名稱:臺灣土地銀行 長春分行(005)銀行帳號:102-005-19895-7經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4日宣布,凡經由金融資訊系統各項跨行服務,包含匯款、ATM轉帳(含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等方式以新臺幣捐款至政府機關公告之震災捐款專戶者,一律免收跨行交易手續費※外匯資訊International currency donations海外の人々が寄付を希望する場合、外国為替関連の情報は次のとおりです1.SWIFT CODE(SWIFTコード):「LBOTTWTP102」。2.NAME(受取人口座名義):「Taiwan Foundation for Disaster Relief」3.ACCOUNT NO.(受取人店番号-口座番号):「102-005-19895-7」4.BANK NAME(受取人取引銀行名・支店名):「LAND BANK OF TAIWAN CHANGCHUEN BRANCH」。5.ADDRESS(支店住所):「No. 156, Changchun Rd., Zhong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10459, Taiwan(R.O.C.)」。※挖貝集資平台https://wabay.tw/projects/0403twhl_earthquake?locale=zh-TW,可選用線上信用卡捐款※LINE Pay 捐款帳戶:進入LINE Pay 主頁後選擇「愛心捐款」平台,即可點選「0403花蓮震災募款專案」進行捐款,用戶可選擇已綁定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聯邦銀行、富邦銀行及台新銀行的信用卡、簽帳金融卡進行捐款,也可選用LINE POINTS點數支付完成捐款。※四大超商機台:點選「0403花蓮震災募款專案」,並依指示輸入資訊與捐款金額,列印繳款單後,至櫃檯繳費即可完成捐款。
-
2024-03-27 癌症.肺癌
醫:肺麟癌患可用健保免疫合併治療,肺腺癌患也需救命!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在十大癌症中,肺癌無論是發生率、死亡率或死亡人數,都名列「三冠王」,其中肺麟癌病患過去20年只有化學治療藥物可用,多數晚期病患一年內便面臨死亡威脅,為了讓肺麟癌病患族群有更多活命機會,健保署去年12月起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不過這項藥物健保給付政策並不含括肺腺癌病患,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今(26)日與立委、醫療專家呼籲,期待這項政策也將肺腺癌病患納入,讓肺腺癌病患也可多一線生機。提升肺癌存活率,需雙管齊下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與其他癌症相比,肺癌的相對存活率較差,像第四期肺癌存活率大約只有13.3%,若想改善肺癌預後,必須靠「早期篩檢、早期治療」與「精進晚期治療」,才能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去年12月健保開始給付肺鱗癌免疫、化療合併療法,每年為病友減輕170萬負擔,約兩百多位病患受惠,期待透過NGS等政策提高癌症精準醫療效果,搭配LDCT、陽追機制,讓更多病患可以及早治療,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多位立委呼籲,肺腺癌病友也需守護立法院厚生會榮譽會長劉建國委員表示,要達成改善晚期肺癌存活率目標,在肺鱗癌治療這塊拼圖拼上後,剩下最後一塊拼圖就是肺腺癌治療,呼籲健保署加速擴增給付,將第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納入肺腺癌治療給付,以守護晚期肺癌病友健康。立法委員廖偉翔認為,肺癌在近幾年已經超過肝癌成為癌症死亡人數第一名,有些癌症用藥雖然健保有給付,但是卻限縮給付條件,未完全接軌國際指引 ,更重要的是,當因台灣欠缺本土數據,必須要等藥物上市後再做真實世界數據研究,這些都是沒有接軌國際標準治療的後遺症。前立法委員吳玉琴指出,希望肺腺癌的治療可照顧全部族群,才能邁向賴清德總統所推動的「健康台灣」目標。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對提升整體肺癌存活率有幫助台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主治醫師何肇基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肺鱗癌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的五年存活率達18.4%,相較於傳統化療只有9.6%,癌症免疫藥物有助提升晚期肺鱗癌存活率近2倍,不過目前肺腺癌病患還是無法使用這類藥物,希望加速給付,增加肺癌晚期存活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且對肺癌治療有豐富經驗的余忠仁指出,台灣臨床上免疫治療給付的比率很低仍落後國際,醫師用藥仍受限於健保尚未給付,期望如果要實現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倍增的目標,須擴大免疫藥物的給付和應用,解決醫療現場的醫病困境才有機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也呼籲,肺腺癌治療應盡速跟進肺鱗癌,提供一線免疫合併化療給這群弱勢的肺腺癌患者。
-
2024-02-15 養生.聰明飲食
瘦肉精為何是個政治議題,而不是食安問題?台灣豬博士這麼說
今年是台灣總統大選年,所以也是瘦肉精風暴年。瘦肉精風暴是起始於2009年11月14日民進黨發動的「反毒牛、反出賣、反欺騙」大遊行,請看《自由時報》發表的反毒牛嗆馬 不重談判就下台。這輪風暴的高峰期是馬總統連任成功的2012年。四年後,政黨輪替,蔡總統於2016-5-20就職,而瘦肉精風暴當然也再次襲台,只不過這次吹的方向也跟著輪替了。躬逢盛會,我這個網站在2016-3-18成立,然後在2016-5-2發表第一篇關於瘦肉精的文章瘦肉精,好膽你就來!,其中幾句話是:「只要是按照法規生產的,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用瘦肉精飼養的肉品對人體有害。反過來說,在台灣和大陸,豬農非法使用毒性強,殘餘量高的瘦肉精,才是禍害的來源。也就是說,台灣吵的不是美國豬肉是否有毒,而是進口美國豬肉將會使台灣豬農難以生存。這是個政治議題,不是食安問題。」所謂「按照法規生產的」,指的是「用添加了萊克多巴胺的飼料餵養的豬隻」,而所謂「毒性強,殘餘量高的瘦肉精」指的就是像這次(2024年2月)台產豬肉被驗出的「西布特羅」。在蔡總統就職前的幾天裡我發表了5篇瘦肉精文章,就職後又發表了5篇。在2016-6-18發表的台灣使用高毒性瘦肉精的證據,我提供新聞報導,以及科學和官方證據,指出早在2012年開放美牛進口之前,台灣豬農就已經有在使用「毒性強,殘餘量高的瘦肉精」。所以,對於這次(2024年2月)台產豬肉被驗出「西布特羅」,我是一點都不感到驚訝。(註:《遠見》在2016-5-4發表瘦肉精防堵漏洞多!國人早受毒害,而所提到的「希帕特羅」應該就是「西布特羅」)2020-1-13蔡總統連任成功,而我又躬逢盛會發表了小英連任,美豬美牛再叩關,政治遊戲繼續玩。到了8月,瘦肉精風暴果然又再次襲台,而我也應景從8月到12月共發表了8篇瘦肉精文章。大概是因為這次的風暴吹的比以前兇猛,所以連台灣的幾家電視台都用視訊越洋來訪問我,而《關鍵評論》也來邀稿,請看美豬「瘦肉精」之所以會成為食安問題,完全是被捏造出來的以及我在2020-9-5發表的網傳「分析美豬瘦肉精的問題」是改編自我的文章。2024-1-13賴清德當選總統,而果不其然,3個禮拜後瘦肉精風暴又再次襲台。我們來看Yahoo新聞在2024-2-6發表的西布特羅是什麼?瘦肉精是什麼?其中兩段(斜體字):瘦肉精種類眾多,為人所熟知的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以及近來造成話題的西布特羅(Cimbuterol),皆為現有21項瘦肉精種類之一。萊克多巴胺過去因為政府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肉、豬肉進口,而廣為民眾所熟知,西布特羅則因近來台糖安心豚梅花豬肉事件掀起關注;雖然兩者同為瘦肉精的一種,不過西布特羅並沒有經過完整的風險評估,誤食恐出現問題。 食藥署表示,萊克多巴胺相較於其他的種類來說,毒性低且代謝快,在動物屠宰前一天停止使用,肉品中的殘留量就符合安全;有「豬博士」稱號的台灣豬病權威賴秀穗則說明,西布特羅相較萊克多巴胺效果更佳,不過毒性也高出萊克多巴胺近千倍,國際均禁止使用在食用動物上。 上面的圖片是從一個賴秀穗教授的影片拷貝組合成的。我在多篇文章裡說過他曾撰文建議政府解除萊克多巴胺為禁藥的法令(發表於2012-3-10)。我現在把他文章裡的兩段拷貝如下(斜體字):目前美國進口牛肉中檢出萊克多巴胺的含量,最高者只有2.8 ppb,但一個人一次吃下75,000 ppb還不會中毒,大家需要去關切的是另外一群的乙型受體素( 2b-agonists)如沙丁胺醇 (Salbutamol) 及克倫特羅(Clenbuterol),它們也被稱為瘦肉精,可是毒性就比萊克多巴胺高出2000倍以上,再加上於動物體內不易被代謝,殘留的時間長且量高,如果食用到使用這些瘦肉精的肉品,對健康就有很大的危害。由於這些瘦肉精價格便宜,所以會被非法使用於牛、猪及鵝的飼養。而大眾所聽聞,因吃瘦肉精而發生中毒的事件,就是此類瘦肉精所造成,這類瘦肉精才是政府部門應該重視的問題。近年來在亞洲國家,包括中國、越南及泰國,因克倫特羅中毒的案例,層出不窮。根據報導自 1998年以來,中國因食用含克倫特羅的猪肉而中毒者,已超過1700人中毒,其中造成4人死亡。提醒國人前往旅遊時,應小心注意。 筆者認為農政單位應重視、面對毒性高的瘦肉精在台非法使用的問題,更應邀請消費者、學者及養猪業者,研商一種雙贏的對策,朝正面思考,解除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為禁藥的法令。如能核准使用,一方面可降低養猪成本,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可杜絕非法使用毒性過高的瘦肉精,來危害消費者的健康。萊克多巴胺已在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審查中,相信該會的“食品中動物藥品殘留標準委員會”,遲早會通過萊克多巴胺的最高殘留容許量標準(MRL),我國已是WTO的會員,應該注意國際間對瘦肉精管制的發展,以便與國際接軌。 我這篇文章發表時正值大年初一,希望它能幫您擋住這第四輪瘦肉精風暴。祝您平安快樂過新年。原文:瘦肉精風暴,4年一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14 養生.抗老養生
第一位醫師出身的民選總統 「甜食控」賴清德靠2招常保年輕活力
2024總統大選結果揭曉,現任副總統賴清德以558萬6019票,得票率40.1%,拿下最高票,成為下一屆總統。賴清德是中華民國第一位醫師出身的民選總統,也是幕僚與幹部口中的「甜食控」。媒體曾報導,2021年12月底的四大公投,賴清德跑了上百場說明會,只喝白開水,有時候會來一支古早味冰棒,紅豆粉粿是他的最愛。賴清德從年少習醫到從政,多數時間都在台南,他自己也不否認愛吃甜食。「太報」曾經報導,賴清德是不折不扣的「甜食控」,他在擔任台南市長期間,特愛喝手搖飲,特別是珍珠奶茶,尤其喜歡甜甜的飲料。除了手搖飲料,賴在趕行程的車途中,一邊讀講稿,一邊吃冰棒,特別喜歡紅豆粉粿口味,手搖飲跟舒壓,算是律己甚嚴的賴給自己的生活舒壓小確幸。賴清德公務繁忙,養生之道就是白開水加上每天跑半小時跑步機,平常若能吃一支古早味的紅豆粉粿冰棒,對他來說是人間美味。賴清德曾說,對吃沒有特別講究,簡單就好。賴清德官邸有一台跑步機,他每天固定跑半小時,搭配清淡飲食,儘管已經當阿公,沒有發福體態,規律飲食與健身習慣是他常保年輕活力的祕訣。【參考資料】【選戰專題】夫人每日水煮蛋 甜食控賴清德靠「多喝水」解負擔賴清德喝水養生 最愛吃紅豆粉粿冰棒
-
2023-11-14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賴清德曾簽署罕病法 現仍未提及如何優化罕病照護
「罕病用藥給付太慢,已導致病友死於可治之病,讓人非常沉痛。」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目前全台在世等候罕藥給付的病人共有6053人,其中等待唯一罕藥的病人,共1591人,超過2千名病人等不到罕藥給付就已過世。總統大選將至,候選人紛紛提出醫療政策白皮書,對於罕見疾病卻支字未提,「難道罕病病友人數少,就不值得關懷?」「罕見疾病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生命傳承中無可避免的隨機風險。」陳莉茵表示,全台242種法定罕見疾病,有九成以上都是基因遺傳所致,婚育男女若碰巧有一隱性致病基因,或有未知家族史等因素,都有可能罹病。健保成立初衷即是分攤個人難以承擔的風險,照顧罕病才能彰顯全面健保社會保險的價值。然而,就連當時簽署「罕病法」的新科立委、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在政見中都並未提及如何優化罕病病友照顧品質。罕患等藥近2年半 呼籲加速給付等不到藥是罕病病友的最大困境。因等待納保的藥物眾多,罕見疾病並無綠色通道,也須與癌藥等其他疾病藥物共同等待健保共擬會審查,導致審查牛步,病友等待給付的時間,已從過去5.2個月,增加為今年的29.9個月。陳莉茵說,為加速罕藥給付,罕見疾病會倡議,應在健保共擬會之下,成立「罕見疾病次委員會」,專門審查罕見疾病藥物,縮短病友等待時間。決定藥物給付與否的健保共擬會中,並無病友團體保障席次,與會病團只是列席,經主席同意始得發言。陳莉茵指出,用藥是否納保與病友權益切身相關,各國均已將病友意見納入醫療科技評估(HTA),台灣也應該擴大病人實質參與,在HTA相關審議時,明確納入病友意見,而非只以網路平台形式上搜集意見。陳莉茵表示,病友要求的是公平正義,期待全民健保依法多元考量合理寬列預算標準與給付條件,才能修正目前相對偏頗,單以成本效益、財務衝擊作為執行罕病治療與罕藥的給付決定基準。但這並不符合醫療倫理與基本原則,且會傷害弱勢病人在社會保險中應有醫療人權。應成立「罕病價值面向工作小組」,將罕見疾病治療、預防手法納入考慮,除藥物以外,亦透過防治措施「治未病之病」。罕藥專款僅佔健保總額1% 「不可能是拖垮健保元兇」今年八月,一劑4900萬的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基因治療納入健保,是台灣罕見疾病照顧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消息一出,各界竟出現反彈聲浪,有醫師認為此舉恐會排擠醫療人員健保點值;多數民眾則認為,人人都繳健保費,健保資源不該用於只有少數人使用的藥物。對此,陳莉茵感嘆,健保成立初衷本就是為了保障「急、重、難、罕」病類,且目前健保罕藥專款,占比僅為總額的百分之一,「不可能是拖垮健保的元凶。」陳莉茵指出,基因治療是「一次性、治癒性」的療法,全台第一位病人是高醫教授鐘育志的病人、才6個月大。用藥後,從過去癱軟的身軀,在記者會上已能坐立、抬頭,嚎啕大哭的身影,再次彰顯照顧罕見疾病的價值。罕見疾病多與基因缺損有關,包括海洋性貧血、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LCA)、芳香族L-胺基酸脫羧酶(AADC)缺乏症在內,不少疾病都有類似的創新基因治療正在研發。陳莉茵表示,隨醫療科技進展,類似藥物將愈來愈多,創新罕藥雖可專案進口,然因病患人數少,臨床證據缺乏,納入健保路迢迢。專款執行率、成長率低 建議設立創新罕藥基金近期癌症病友團體爭取成立獨立於健保總額外的「癌藥基金」,卻因修法難以推動而卡關。陳莉茵表示,罕見疾病也需要成立「罕病創新治療多元基金」,整合衛福部多元財源管道,用於暫時性支付藥價高昂的創新治療,並在病友接受治療期間,蒐集真實世界數據,以利常規納保時參考;罕病法第19條、第33條,均已賦予成立罕藥基金的法源,政府若有意執行,就能迅速設立。另外,健保總額中雖設有罕藥專款,但目前並無「自然成長」機制,意即需視健保會討論結果,決定該基金隔年的成長率,且若當年專款未用罄,剩餘金額將回流至健保安全準備金,隔年無法再專款專用於罕藥給付。陳莉茵表示,隨病人成長、存活時間拉長,用藥量也會上升,已給付之罕藥應自然成長,另外應預估罕病新藥、創新治療發展,編列合理預算至罕病專款內。陳莉茵表示,歷年罕藥專款執行率少有百分之百,執行效率不彰,應加速罕病新藥審核與給付,並滾動式檢視給付準則,同時針對已有新藥取代的罕見疾病用藥,建立老藥退場機制,避免空占罕藥專款。(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11-10 醫聲.醫聲要聞
藐視國會? 傳衛福部偏鄉計畫將開波波牙醫限額遭反彈
日前衛福部「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遭與會者流出,因內容計畫要讓海外畢業的「波波牙醫」,循偏鄉受訓管道取得執業資格,遭本土牙醫大力反彈,認為此舉恐打破政府對波波牙醫每年限額50人的承諾,亦無法解決偏鄉牙醫資源稀缺問題。立委林為洲指出,立院朝野共識,維持波波牙醫目前限額,衛福部取巧以計畫形式打破額度上限,根本是藐視國會,應出面說明清楚。立委林為洲與本土小牙醫聯盟今舉行「『假偏鄉真後門』計畫 ,波波牙醫教刷牙換執照?」記者會。本土小牙醫聯盟理事姚欣宜說,衛福部「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內容,是由教學醫院派主治醫師至部立醫院服務,空出的職缺則由本國牙醫或波波牙醫畢業生補上。不過,兩者要求不同,本國牙醫畢業後需經實習且取得執照才符合資格,波波牙醫則可不必經過實習、不必拿到執照,只需通過第一階國考即可。姚欣宜表示,參與該計畫接受畢業後訓練(PGY)後,必須「綁定」在部立醫院服務4年,本國畢業的醫師PGY受訓管道多,鮮少有人會選擇加入計畫,所以這根本是為波波牙醫量身定做。另外,部立醫院位置多位於縣市鬧區,附近本來就有牙醫診所,「這根本解決不了偏鄉醫療問題。」同樣的經費,若比照衛福部日前出資補助南投鹿谷鄉設立牙醫診所,就可建立超過千家診所。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集人、台灣基層牙醫協會理事長黃映綺表示,依照計畫內容,衛福部大開波波醫師實習、取得執照的員額,計畫本身加上其他實習管道,4年共會增加240人,若再加上原先每年50人的限額,波波牙醫人數將超過全台八大牙醫院校,成為「第一大校」。衛福部顯然是以「服務偏鄉」為由,讓計畫作為波波牙醫跳板,呼籲衛福部即刻停止是項不合理的計畫。黃映綺說,全台共有1萬6000多名牙醫師,每位牙醫服務的病人數已低於理想比例,且牙醫診所數目「比7-11還多」,但卻分布不均,因器材購置成本高昂等原因,偏鄉「無牙醫診所」,而非「無牙醫」。衛福部日前才減少畢業後會綁定投入偏鄉醫療的本國公費生招生名額,卻花大錢以偏鄉為由「培訓波波」,究竟理由為何,應向外界說明,否則就是黑箱作業。林為洲表示,立法院第七會期曾處理波波牙醫議題,原先提出附帶決議,要開放實習名額,但因爭議過大,朝野共識決議不執行,維持每年50名波波牙醫的實習名額,落實總量管制,確保本土牙醫優先性。衛福部本次透過「偏鄉計畫」,花國家資源讓未經訓練、只通過的第一階段國考的波波牙醫走後門,自己堅決反對,這是藐視國會決議的行為。本土小牙醫聯盟理事馬偲紜則說,立委已要求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薛瑞元承諾,附帶決議不可執行,衛福部將承諾忘得一乾二淨,想出以計畫方式讓附帶決議「復辟」。副總統賴清德也曾承諾,堅守波波牙醫每年50人限額,如今也背起打破承諾的黑鍋。但計畫本就不得違反法律,凌駕於醫師法之上,這已違反行政程序。延伸閱讀:「偏鄉牙醫」為由大開波波牙醫名額惹議 衛福部回應了
-
2023-11-09 醫聲.健保改革
賴清德盼陸生納健保 薛瑞元:不排除明年新學年上路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今在中常會表示,他出訪巴拉圭時,巴國參眾兩院議長和外交委員會主席,皆提及外籍生來台納保6個月空窗期一事。賴清德指出,健保牽涉健康人權,人權沒有國界,應以一樣的關心,且陸生應比照外籍生納入考量,盼行政院對此研議,以完善外籍生健康權益。衛福部長薛瑞元晚間指出,依健保署規定,持有居留證明文件在台居留滿6個月的在學外籍生,可以就讀學校為投保單位,申請參加健保。但外籍生多希望取消6個月的等候期,且陸生也期盼被納入健保,陸委會、外交部也都有討論。原先在這6個月的空窗期,外籍生多採用商保方式支付醫療費用。薛瑞元說,如果要取消空窗期,將可能調高所有外籍生的健保保費。至於保費會增加多少,還需視擬定的內容而定,對象部分也會進行規畫,目前仍採用有居留證明文件,在台居留滿6個月的在學外籍生,其中不包括短期研修生。薛瑞元說,其實此政策討論滿久了,而何時可以上路,目前還無法決定,但不排除明年9月新學年上路,「這是有可能的」。目前評估後,即便陸生納入健保,其保費收取及醫療支出,應不會影響健保財務,「對健保財務衝擊不大」。若新制明年上路,是否適用已在國內就學的陸生及外籍生?薛瑞元說,這部分會進行討論,但原則上不會排除。
-
2023-09-30 醫聲.醫聲要聞
以台灣為基地走向國際 生技女力開發新藥新醫材樣樣來
台灣女性領導人愈來愈受重視,台灣女董事協會27日公佈2023年女性治理白皮書,疫情期間女性治理的上市公司EPS有成長比達到五成,比很多上市公司都好,顯示女力已成公司領導不可或缺的人才。參與論壇的生技女主管也相當多,美吾髮•懷特•安克生技集團副董事長李伊俐指出,台灣醫療受限於健保給付,我們以台灣為研發基地,尋找好的商模後,就可以走向國際。台灣女董事協會舉辦2023「剛柔並濟大未來」論壇,榮譽理事長蔡玉玲指出,依據統計,全世界女性擔任國家最高領導人佔11.7%,擔任部長22.8%,其中歐洲比例最高,亞洲最少最需要努力;而今天發佈的女性治理白皮書顯示,2022年,女性治理的上市公司EPS有成長的比例達50%,而有女性領導者家數比例達到5成的產業,在調查的23個中佔了18個產業。由於疫情期間公司治理更複雜,經貿局勢變化更大,女性領導者行動機敏,可快速因應經濟環境變,擔起更多責任,這顯示女力已是企業領導的一方之霸。聯合國17項的SGDs,第五項就是性別平權,顯然女性賦權是重要的議題,論壇也邀請三位總統候選人發表「總統好!開箱參選人的女性治理政策」。3政黨總統候選人拋女性治理政策 增加續留職場動力現任副總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出席論壇時指出,台灣出現第一位總統蔡英文,在蔡總統底下當過行政院長,現在是副總統,女性的領導者有韌性且不怕困難及挑戰,具更大的包容性;未來自己的副總統人選,女性會是優先考量。賴清德指出,據調查,女性生產完後9成5會回到職場且保有原本的薪水,50%的公司願意給女性彈性上班,以協助照顧家庭,為了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國家政策推出零到六歲國家養的政策,預算從馬英九的500億到現在1500億元,長照2.0也幫助家庭減輕負擔,就能讓女性持續留在職場,女性才有機治理公司的機會。新北市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指出,自己的小內閣女性佔比為三分之一,女性能力很強,公部門需要帶頭給予「女性賦權」,未來若能當上總統希望中央部會可以達到四成都是女性內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則提出,性別平權要分階段,台北市從2019年花3年開始推動性別平等政策,從女性權益保障辦開始,到職場性別平等指標,由內而外,由公而私,達到平權目的。台灣生技女力崛起 3頂尖女性探討國際發展論壇的壓軸由3位生技業頂尖女性共同座談,談論「由台灣看世界!生技女力•邁向國際」。6月回台返職的台灣浩鼎生技執行長王慧君指出,在美國多年後返鄉是為了要回饋台灣,我們已帶了9個新藥到全世界,希望可以帶領公司轉向,成功走進國際。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指出,過去10年都在生技新藥領域努力,輔導安克生醫的創新醫材上市,安克生醫是發展超音波AI系統協助醫師診斷,目前已有4項產品有取得美國FDA及歐洲認證,以甲狀腺超音波為例,醫師可以先藉由AI來協助診斷,不用第一時間就利用侵入性細針來檢查,目前全球有300多位醫師已使用甲狀腺AI系統。目前安克生醫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測系統,也正與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進行合作,這套系統可以先利用超音波掃描呼吸道協助診斷,當成快篩的工具之一,曾惠瑾指出,目前台灣生技業非常火熱,很多人也願意來台投資,協助創新醫材邁向國際,是我們重要的工作。美吾髮•懷特•安克生技集團副董事長李伊俐表示,安克生醫以創新醫材為主,新醫材取得認證的時間大約3到5年取得認證,取得認證時間比新藥短一些,但需要先取得醫師認可,像中生代醫師覺智能醫材的AI很好用,但管理層的資深醫師,不習慣這樣的應用模式,這是醫材在開發上會遇到的問題;另外,由於台灣健保給付受限,因此,我們可以在台灣做好研發,開發好的商模後,走向國際是必需走的路。工研院首位女院士葉常菁,她是國內智擎生技創辦人,曾以跨國產學研究經驗,帶領智擎生技開發癌症藥物,兩年前去職後即轉往國外發展,但仍協助國內生技業發展,葉常菁指出,生技業有很多女性的領導人,其能力及韌性都相當優秀,現在是讓國際看見台灣女力的好時機。(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9-21 醫聲.健保改革
賴清德拋百億癌藥基金 衛福部方向一致 後年有望上路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發表新政策,拋出打造健康台灣及樂齡幸福社會,其中包含斥資百億設立癌症新藥基金。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癌症新藥的部分跟目前健保署規畫方向差不多,但是新藥基金財源來源還待確認;若是使用公務預算支應,最快後年上路。健保署預計比照英國癌藥基金模式,籌設「新藥基金」納入新藥及癌藥,針對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等藥品納入暫時性支付。 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表示,新藥基金規模應與英國癌藥基金預算差不多,約是3.4億英鎊規模,折合新台幣約為100億到120億元左右,與目前採用健保總額方式不同,因為有些新藥最後可能健保不給付,若計算在總額內恐影響財務的風險控管。針對賴清德拋出政策,薛瑞元表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跟衛福部健保署規畫的方向差不多,但部分內容目前尚不明朗還有待詳細規畫。新藥基金的來源有可能是從公務預算或健保總額支應,至於要哪一個還沒定案;若是採用公務預算的話,明年編列、最快後年上路,若是健保總額則有機會提早一些。健保署副署長李丞華表示,目前規劃優先從公務預算爭取,同時在新醫療科技預算中爭取,配合科技進步這部分的預算需求會愈來愈多,會爭取擴大,會雙軌並行爭取。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說,2022年醫院新醫療科技預算(新藥、新特材及新診療)為30億元,今年為30.78億元,明年目標爭取40億元以上,但仍需要是健保總額協商結果而定。
-
2023-09-04 醫聲.醫聲要聞
諮商爆棚4/年輕人3次諮商後恐斷炊 精神科醫點出問題
衛福部8月起提供15至30歲族群免費3次心理諮商。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說,衛福部擴增心理諮商服務量能,希望民眾有話說出來,這是美意,但後續問題值得關注,當3次諮商結束後,如果健保未接手後續處理,沒有自費能力做後續進行心理諮商、治療的人,恐中斷治療,而學生族群轉為學校諮商機制後,校方諮商人力不足也會造成影響。李俊宏指出,近20多年來相較過往,門診收治憂鬱症、焦慮症個案約增2、3倍,而受婆媳、感情、課業壓力、同儕人際關係等問題影響心理人數更是劇增,心理衛生供不應求,但現行健保給付心理諮商費用低於市場行情,且諮商人力流失,民眾無法及時獲得診斷、治療,政府許多作為已趕不上社會脈動變化,造成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快速上升。李俊宏說,衛福部提供免費3次諮商後,若當事人還需要心理治療時,只有自費、健保、學生回歸學校諮商機制三種方式,若健保沒有給付,沒有自費能力的人只能放棄治療,而學生族群轉為學校諮商機制後,也會面臨學校諮商人力不足問題,恐無法持續諮商,其中還有更換心理諮商師的情形,在在造成接受諮商族群不便。李俊宏指出,心健司本周公布優化方案應由政府統籌,將衛福部、健保署、教育部等相關單位共同成立跨部門單位,規劃連動機制,納入社安網服務人力、心健司心理諮商服務等,共同照顧、共同輔導,若沒有一同納入,而只是調整心健司原有方案,感覺是力有未殆,必須有相關方案因應。「國家應進一步規劃,其他年齡層、族群也應享有免費心理諮商。」李俊宏說,衛福部目前鼓勵民眾思考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但若諮商條件放的太寬,預算經費不足,但如果限縮太多,可能已有自殺意念但不明顯的人可能會被排除在外,因此臨床要訂定相關篩選的條件是項很大的挑戰,政府對此應有清楚的策略、藍圖。李俊宏說,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都有提出重視心理諮商的相關政見,「這是一件好事」,期盼透過討論,形成良性的循環,滿足民眾真正的需求,政府應更重視心理諮商政策的涵蓋面,必須要動起來,進行通盤的思考及討論,維護國人的心理健康。★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3-06-14 醫聲.癌症防治
癌症病人不能再等了 病團盼本屆會期前修法設癌藥基金
衛福部12日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連續41年高居首位,且癌症死亡時鐘撥快3秒。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動「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mCDF)」,獲得60位立委支持,卻在年初審議後進入暫時保留階段。她表示,健保全有、全無的給付模式已讓自費成為癌症病友的治療常態,期待今年會期結束前儘速修法,藉TmCDF縮短癌症病人與新藥可近性間的距離。蔡麗娟今天出席「健康不能這樣就算了!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還要繼續拖下去?」 記者會,她指出,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的等待時間愈來愈長,平均已達787天,且即使納入給付,也因為新藥昂貴,健保考量財務衝擊限縮給付,只有三成病友能獲用藥。蔡麗娟表示,自費治療已成為癌症家庭常態,恐導致醫療階級化的隱憂。蔡麗娟也說,台灣將在2025年步入高齡化社會,慢性病增加醫療負擔,加上少子化導致繳交健保費的人口愈來愈少,「健保入不敷出的狀況只會愈來愈艱困,不會愈來愈好。」她表示,於此同時,新藥、新科技研發快速,擁有更好的治療武器,是病友、家屬及醫師的共同期待。與會的台灣教授協會理事招名威則說,自己家中就有親人罹癌,故非常理解癌症患者面臨的困境。他表示,家屬無非是希望延續家人生命,減輕副作用並提升生活品質,但癌症新治療所費不貲,動輒要價十萬、百萬,全台能夠負擔的家庭少之又少。招名威表示,希望政府積極提供協助,而非以健保財源有限輕輕帶過,更不該讓經濟拮据的癌症患者變成二等公民。他直言,衛福部應該修改健保制度、照顧民眾健康,展現進步國家應有價值。「健保的財務困境,讓癌症病人與新藥可近性之間存在一段距離。」蔡麗娟表示,健保在28年前成立,當時醫療科技發展程度與現今有極大差異,是必須面對的現實,「癌症病人真的不能再等了。」她表示,台灣癌症基金會結合服務第一線病友經驗,並與專家學者討論,在2019年開始推動TmCDF,作為新藥獲得健保給付前的過渡型機制,讓病人儘早用藥,並於患者用藥的2年時間內搜集真實世界數據(RWD),作為健保常規給付的參考。蔡麗娟說,基金運作需有法源,故台灣癌症基金會在專家建議下推動「癌症防治法」第16條的修法,希望為TmCDF謀得財源,由政府逐年編列預算。她表示,癌防法修法獲得多數立委支持,具有民意基礎,也顯示須求之迫切。蔡麗娟說,年初台灣癌症基金會與12個病友團體共同拜會副總統賴清德,賴也在會面中認同TmCDF成立。蔡麗娟進一步說明,癌防法修法案進入立院後,在3月進入暫時保留階段,原因是衛福部5月要赴英國考察其癌症基金(CDF)運作過程及細節,並將作出說明報告。她疾呼,本屆立院會期雖已落幕,但癌防法修法應在今年最後一個會期前通過,否則將面臨屆期不延續的狀況,癌團努力恐付諸流水,「希望立法速度加快,盡速得到進度與回應。」
-
2023-06-03 醫聲.醫聲要聞
亞洲首個公衛師公會今成立 陳建仁:公衛可以救多人
台北公共衛生師公會今天誓師成立,是全亞洲、全台首個公共衛生師公會。行政院長陳建仁以影片致詞表示,自己的老師、台灣公共衛生之父陳拱北曾說,「當醫師一個一個救太慢了,不如做公共衛生,可以救很多人。」他也指出,台灣三年前設立全亞洲第一部「公共衛生師法」,如今再透過公衛師公會的成立,藉此展現專業組織、專業自主以及專業自律。此次成立大會選出15名理事、3名監事,由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翁瑞宏當選第一屆理事長。翁瑞宏表示,公衛師法通過後,每年考證合格的公衛師約100人,至今兩年已累計197名合格公衛師。公衛師除了在衛福部內組織扮演重要角色,在環境部、地方政府也都能夠協助有毒物質的環境衛生防治,以及疫病的調查分析。副總統賴清德也指出,他曾任台南市長,深知公衛師能夠協助地方首長、市府單位推動相關工作。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發生後,社會看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公共衛生師能夠協助國家打造更有生物韌性的環境,未來若有大型傳染病發生,也能有所因應。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理事長楊俊毓指出,公共衛生象徵國家發展程度,社會各個角落都需要公共衛生。他求學期間看到一名耶魯大學教授,將公共衛生定義為「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與藝術」。楊俊毓說,百年後的今天,新冠疫情凸顯公共衛生重要性,公共衛生做得好,民眾也許沒有特別感覺,但是當重大公衛事件發生,公衛師就肩負保衛國民的重要任務。楊俊毓表示,公衛師公會的成立,可以精進公衛師專業職能,保持敏感度、解決問題的能力。世界衛生組織把「全民都健康(Health for All)」定為目標,這也是公衛師的目標,可以透過成立工會來落實,「成立工會是一小步,卻是完善台灣公衛網絡的一大步。」賴清德、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國健署長吳昭軍、前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以及立法委員陳椒華、王婉論、邱泰源、洪申翰、林靜儀等,也在本次成立大會中,見證現場百位公衛師共同宣示。●宣示全文如下:當我以公共衛生師的身份,開始執行公共衛生專業的此刻,謹在此鄭重宣誓:促進全民健康,預防疾病發生乃是我的首要責任。我必將善用所學,使人與環境共存共榮,尊重與關懷每一個生命,無關乎任何人的身份。我必將全心全意為社會診斷,力求醫病於未發之時。我等也將群策群力,善用組織力量,使每個人享有幸福、和睦和安全的生活。不論身在何處,我將恪守倫理,遵循法紀,認真負責執行每一項事務。絕不因循苟且,無懼脅迫,不會違背良心,矢志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無論何時,我將以身為公共衛生師為榮。在此,以我的人格、尊嚴與自由意願立誓。
-
2023-06-03 醫聲.Podcast
🎧|侯友宜二哥侯明鋒守護南迴 不組醫療後援會
台灣不大,但縱身長、偏鄉多,以大武鄉為例,走在一條隨時可能出狀況的南迴路上,往前往後都要開車一小時,才能抵達市區。當汽車還在山路上奔馳,急需救命的病人已經往生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前院長侯明鋒認為,「在醫療的世界裡,不能讓病人沒有醫師看,也不是把醫師一個人丟在偏鄉,讓他孤立無援地苦撐著....。」🎧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總統候選人醫師多 侯明鋒表明默默支持弟弟國內乳癌權威教授、也是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有一位知名的弟弟,正是國民黨總統侯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侯明鋒日前接受元氣醫聲Podcast專訪,他指出,對於弟弟侯友宜的參選,給予關心及支持,但從以前至今,兩人的公務就彼此尊重而不干涉,未來也將是如此。這一次的總統大選,可能會創下最多醫師參選的紀錄。訪談中,侯明鋒也對於另外兩位具醫師背景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及柯文哲美言甚多,認為都是很優秀的醫師。護弟心切的侯明鋒,不願讓外界有太多的聯想,澄清自己不會是弟弟侯友宜醫療政策白皮書的起草人。並低調地指出,最近紛紛有醫療人員及民眾,欲透過他給予侯友宜政策意見。他都如實轉達給侯友宜的團隊處理,而自己不會組醫療後援會或動員醫界,就跟平常一樣,雙手合十誠懇的跟大家說一聲:「拜託支持」。低廉健保保費犧牲第一線醫護人員對於醫療改革,侯明鋒認為,大家普遍認為健保做得好,但有個很大的迷思是沒有看到,健保虧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專業執行獲得健保的給付偏低,犧牲了醫護人員。侯明鋒話峰一轉,「我遇到很多優秀的年輕醫師願意走外科系,但醫療技術想要有開創性,健保給付就應給予合理的報酬,需要給年輕醫師一個未來。」曾擔任醫學中心院長,現今又是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希望從政策面著手,讓第一線的醫事人員可以獲得更多尊嚴,帶動醫療進步。健保議題勢必會成為每一位總統候選人的重要政見,侯明鋒指出,不管誰當選,「當家的」要處理都有難度,健保沒錢是事實,是否要增加保費,這需要大家共同討論。至於日前病友團體提出「癌症新藥基金」,作為乳癌醫師,他覺得是有必要的,而且應該不只是癌症,其他疾病應該也需要新藥新科技的基金。但基金的成立,政府的預算如何編列、企業界是否捐贈挹注、藥界如何支持,這些都需要取得平衡。高醫是最多醫療奉獻獎得主的誕生地侯明鋒語帶期許說,醫療不分顏色、老幼及地區,或像是他一直推動的偏鄉醫療,就是考慮醫方便性的權利。偏鄉病人以前到衛生所看病,都要先問「醫師在嗎?」,更不可能還能挑選醫師。現在,高醫在大武鄉成立類地區醫院的概念,讓原住民朋友有選擇看不同醫師的權利。高雄醫學大學早年曾成立原住民專班,服務偏鄉一直是他們的重要任務,高醫因之成為最多醫療奉獻獎得主的誕生地。近五、六年侯明鋒親自領軍前進台東大武鄉,成立了「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這個感人故事要從另一個感人故事說起。「當時大武鄉衛生所主任盧克凡獲頒醫療奉獻獎,他得獎後提及需要高醫支援一位急診醫師。當時我覺得應該走一趟大武鄉看看當地的需求,再來評估醫療人力,結果我們訪查後發現,大武鄉衛生所不是只缺一個醫師,是缺一群好醫師。」侯明鋒熱切地說。因此,他號召醫院的主任、教授一起前去服務,努力成立了全台偏鄉醫療可能最佳的模式聚點,至今高醫已有15位專科醫師前往支援過,其中還有5位是教授級。當初盧克凡醫師只是呼求希望有一名急診醫師去大武鄉衛生所,在高醫的支持下,如今不只有一般的內外科可以看,連病人數較少的五官科,如眼科、耳鼻喉科等,都能透過5G直接與高醫的診間連線。長年投入偏鄉醫療 南台灣乳癌第一刀領軍前往大武更難能可貴的是,「大武衛生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有了24小時的急診,由高醫培訓出來的急診醫師及護理人員駐點,這就像在無人深處的森林裡點亮一盞燈,照亮南迴公路,讓急需醫療的民眾有尋醫求治之處。問侯明鋒,身為乳癌名醫,還曾深耕高齡長照,為何心繫偏鄉醫療猶如心中的軟肋,且如此執著?他笑笑地說,「服務偏鄉本就是高醫的傳統,加上高醫董事長陳建志、校長楊俊毓都非常支持。生命本無價,何況偏鄉民眾也同樣繳稅,患上一樣的病本應享一樣的醫療,從事醫療行業,就應該努力縮短就診的距離!」侯明鋒小檔案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現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教授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林琮恩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蔡怡真、林琮恩音訊錄製:周佩怡特別感謝: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
2023-04-27 醫聲.健保改革
醫師總統改革健保?李秉穎:不相信醫師從政可改變制度
明年就是總統大選,熱門候選人有兩位都當過醫師,即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對於改革醫界或健保困境,就算醫師當總統,他不會有很高的期待,不相信有個醫師去從政之後可以完全改變這個制度,因為政治人物的目的是政治上的,不一定是他的本業。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今上午於《新聞放鞭炮》廣播節目表示,以前的總統有農業專家、法律專家,如果換成醫師當總統、做政治人物,是否比較能「聞聲救苦」?李秉穎表示,每個醫師的人格特質和興趣不一樣,有的醫師喜歡賺錢就去開診所,雖然開診所比較累,但相對「收穫」比較多。李秉穎說,有的醫師則喜歡留在大醫院,救治重症病人。雖然在某些私人醫院收也很好,但一般來說,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還是差很多,「健保開辦以後醫師收入雖然減少,但減少大約不到兩成。」周玉蔻表示,醫護遇到許多困境障礙,健保也有很多限制,醫界對於醫師當總統,這方面是否有很高期待?李秉穎表示,不會有很高期待,因為政治上有些瓶頸是無法馬上突破的,健保就是一個很明顯的瓶頸。李秉穎分析,現在的保險費不夠因應未來的支出的, 收入和支出成長的速度差太多了,兩者走勢愈分愈開。因此健保必須要砍藥價、核刪,甚至住院病人的住院費也會直接被扣一天住院費,根本沒有給理由,就說不需要住這麼久,「是很蠻橫的核刪。」「我不相信有個醫師去從政之後可以完全改變這個制度。」李秉穎表示,醫師都了解問題的癥結,也都知道是醫界的苦,但政治人物必須要確保健保持續下去,還是必須要繼續做這些事情,因為政治人物的目的是政治上的,不一定是他的本業。
-
2023-04-24 醫聲.癌症防治
與病友團體會面 賴清德:政見將納癌症新藥支持基金
「台灣社會經濟發展已逐步穩健,如何引進最新醫療科技確實須受重視。」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昨(20日)與病友團體會面,承諾將把成立癌藥基金納入選舉政見。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台灣癌症基金會參考英國制度,多年來積極倡議成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mCDF),作為獨立於健保外的過渡機制,希望病友不再因病而貧。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與13個病友團體代表,以及立法委員劉建國、衛福部次長周志浩等,昨天下午赴總統府與賴清德會晤,並遞交聯合請願書,希望賴清德支持TmCDF成立。蔡麗娟指出,癌症新藥獲得健保給付所需日數逐年增加,平均長達787天;即使新藥納保,因考量財務衝擊限縮給付,超過七成五的癌症患者仍須自費用藥,病友自費的常態,已經導致醫療階級化,「現行健保體制已難滿足癌友對新藥新科技的需求,建立創新體制是必然趨勢。」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TmCDF的核心理念,是由政府設立基金,在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前,提供過渡型支持機制,減輕癌症家庭自費負擔。此外,在給付的兩年時限內,將進行真實世界數據(RWD)蒐集,作為日後常規納保時的參考,幫助健保有效運用資源。許多要價不菲的免疫治療、標靶治療因健保財務考量而列為後線治療,意味著病友必須先經歷化療等標準療程才能使用。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感嘆,「已不知病友要期待治療有效還是無效?」為幫助健保更有效的運用資源,他建議將醫療科技評估(HTA)提升到衛福部層次執行,精準計算每項藥品價值,「提供最好的藥品給病友,同時幫助健保財務永續。」在立院提案成立癌症新藥基金的劉建國指出,癌症對國民健康的危害日漸加劇,單靠健保制度已難及時回應病友需求,TmCDF是為幫助病友與家屬找回希望的「強心針」。劉建國在臉書表示,他已在立院質詢時當面向衛福部長表達內心的急迫,同時期待賴清德用國家的力量,為病友爭取機會。賴清德正面回應病友請求,並當場承諾,將把成立癌藥基金納入選舉政見。針對TmCDF的執行細節,他指出,TmCDF的政策規劃重點在於基金成立後的運作機制。賴清德建議,除了參考他國制度,也要依照國內社會特性進行調整;此外,應提升HTA量能,透過分析真實世界證據(RWE),確認新藥實際療效。TmCDF日前獲得過半數、逾60位立法委員支持,並在立院衛環委員會推動「癌症防治法」修法案,要為TmCDF謀得財源。然而,該案在審核過後,卻進入暫時保留階段。病團原先擔憂,今年會期無法順利通過,如今賴清德正面承諾納為選舉政見,病友團體為之振奮。
-
2023-03-12 醫聲.醫聲要聞
防缺藥中心也納入中藥材 薛瑞元:4月可完成系統建置
缺藥問題仍有待解決,衛福部將建立常設「防缺藥中心」因應,目前初步統計有15類藥品缺貨。薛瑞元今表示,「中藥材」未來也將啟動缺貨通報,目前正積極跨部會合作,建立國內更健全的供應鏈,自給自足或與新南向國家發展契作。副總統賴清德今出席「第15屆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表示,台灣2019年通過《中醫藥發展法》、2020年通過《中醫優質發展計畫》,就是期盼培育優質中醫人才;2022年政府再提出振興中醫計畫,由衛福部,國發會、經濟部、原民會跨部會合作。賴清德指出,台灣許多中藥藥材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同時國內有許多農田休耕,是可以發展自產自足的中藥材,尤其中醫在這場新冠疫情中著實令人刮目相看,希望未來中藥秉持同樣精神,持續研發精進。薛瑞元表示,在全球政治、經濟的影響下,中藥供應鏈從原料要到最終產品通通都受到挑戰,未來中藥材缺藥也將納入通報系統中及早因應,增加進口、生產,同時建立國內自產自足的供應鏈,或與新南向國家討論已契作方式合作。未來防缺藥中心不只通報西藥,連中藥也將納入。薛瑞元說,以前在藥事法第27-2條沒有講清楚,大部分都是針對西藥缺藥的通報,經過這次經驗後,未來藥品通報協調中心將拉至部的層級,把中藥缺藥都放進來。薛瑞元說,以前缺藥通報由食藥署處理,但範圍太小也多針對西藥,今天算是正式對外界宣布,未來中藥有缺藥都可以進行通報,目前防缺藥中心的中藥部分還沒有建立起來,但預計不會花長時間,4月之前就可以完成。
-
2023-02-01 醫療.骨科.復健
蘇貞昌腰椎椎間盤突出進行手術! 醫曝有此症狀就需動刀
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今年大年初一,到行政院發放紅包給留守同仁與一百多個駐衞警,又到防疫指揮中心一個樓層、一個樓層慰勉值班同仁,走得太快傷及引起腰部,昨晚前往台北榮總進行微創手術治療。女兒、立委蘇巧慧今受訪表示,蘇貞昌手術後復原良好,下午就可以出院。她也說,這10天,蘇貞昌非常痛,不僅止痛藥,連止痛針都用上。蘇貞昌腰椎椎間盤突出 進行微創手術治療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骨科主任陳文鈐表示,腰椎椎間盤突出為國人非常常見的疾病,好發原因為年齡大椎間盤退化,或是運動傷害、遺傳體質、工作習慣等多重因素所致,症狀為椎間盤突出後壓迫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造成單側下肢疼痛,嚴重時更可能出現腳無力、跛行、無法行走,此時就需手術治療。常見腰椎椎間盤突出位置是腰椎第四節與第五節椎間盤,以及腰椎第五節與薦椎第一節椎間盤。如副總統賴清德去年6月即因腰椎第五節與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突出至北榮進行手術。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 術後第二天就可出院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說,腰椎椎間盤突出治療為採用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傷口約為一公分,出血小、恢復快,術後第二天就可出院,且因是微創手術幾乎適合所有患者,但手術後同一部位仍有復發機會,需多注意保養。陳文鈐說,他今天上午才剛進行完一名腰椎第五節與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突出患者手術。在新冠疫情嚴峻時,為避免患者開刀住院,此手術更可以在門診進行,術後就可返家休養,也不一定需要住院,此手術需自付醫材費用,每次約為10萬元左右。平時應養成好習慣 才能遠離椎間盤突出陳文鈐指出,腰椎椎間盤突出的腰痛患者,並非所有患者都需要手術治療,症狀輕微者未影響生活時,可以經腰部牽引等復健緩解不適,而要遠離椎間盤突出,提醒平時應避免久坐、搬重物及運動傷害,並養成快走、慢跑的運動習慣,保持腰部肌力、核心肌群,而上班族應每坐一小時,應起身喝水、上廁所,紓緩腰部肌肉,降低腰椎椎間盤突出機會。至於,腰椎椎間盤突出是否可以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增生治療?陳文鈐說,這治療目前證據力不強,且注射後可能會引起局部發炎反應,尚未成為統一的治療方式,這部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證實。
-
2022-12-13 醫聲.數位健康
疫後新思維 醫療加速數位化智慧化
新冠疫情即將滿3年,疫情改變醫療現場與民眾就醫行為,醫療機構面對後疫情時代挑戰,「2022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聚焦智慧醫院、醫療韌性,病人安全等討論。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數位化醫務創新管理是未來趨勢。本次大會副總統賴清德特別致賀電強調,後疫情時代的醫療管理,應該是科技跨域整合、創新策略應用,提升數位醫療,進而優化臨床服務。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疫情期間不只醫護辛苦,後勤準備盔甲、糧草及工具的醫務管理人員是幕後功臣,疫情帶來挑戰也帶來新的學習,成為醫療進步的契機。石崇良表示,疫情經過清零、與病毒共存,現在邁入最後復元階段。疫情嚴峻時,避免病毒威脅,醫療院所必須在無法直接接觸的情況下照顧病人,進而發展視訊看診等智慧醫療。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二成以上人口逾65歲,伴隨少子女化,人力短缺是未來最大挑戰,智慧化、數位化的醫療服務將是醫療機構發展的重要關鍵。醫策會執行長王拔群指出,醫院評鑑雖於疫情期間暫停,但對醫院評鑑的種種要求與標準,國內醫院並未因疫情忙碌而鬆懈。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翁文能指出,為緩解台灣面臨高齡社會及醫療資源不足與不均,智慧醫療跨領域整合應用已成趨勢,期待醫療與科技產業合作,並透過醫務管理創造台灣醫療產業新價值。
-
2022-10-31 醫聲.慢病防治
專題|糖胖症襲台! 拼WHA二〇三〇糖尿病目標 賴清德籲整合各界資源
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年首次針對糖尿病提出五大目標:2030年糖尿病患達八成獲得診斷;八成血糖控制良好;八成血壓控制良好;六成的四十歲以上病患取得降血脂藥品;百分之百第一型糖尿病患取得可負擔的胰島素與血糖監測。副總統賴清德指出,糖尿病對全球、對台灣都是非常嚴重的慢性疾病,政府要整合各界的力量,防治糖尿病與照顧患者,包括降低糖尿病發生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日前舉辦「2022糖尿病防治與照護高峰論壇」,賴清德到場致詞外,與會專家還有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組組長歐德瑞、國健署長吳昭軍、健保署長李伯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與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副總編輯洪淑惠。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劇增 提高政策層級助改善具有腎臟、內科醫師背景的賴清德,引用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統計指出,目前全球五億人罹患糖尿病,到2045年會增加為七億人。國健署也統計,台灣2017至2020年的糖尿病盛行率是百分之十一點一,約為二百多萬人,若不改變趨勢,加上肥胖比例持續增加、病齡延長等因素,台灣糖尿病人數勢必還會逐漸增加。黃建寧建議,國內糖尿病照護應與國際接軌,提高政策層級、打造更完善的糖尿病管理政策,以終結「糖潮」危機,為台灣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照護品質,降低糖尿病帶來的社會、醫療成本,以及對國人的危害。「無論從盛行率或死亡率看,糖尿病對於全球和台灣都是非常嚴重的慢性病。」賴清德說。並指出,非傳染性疾病造成全球七成四死亡,前四名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肺病,第四名就是糖尿病。在台灣,糖尿病每年造成一萬一千人左右死亡,也是國人第五大死因。黃建寧表示,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日前公布一份評比,表示台灣在慢性病照護上,仍有改善與精進空間。報告中針對糖尿病防治的評分,台灣僅有44分,落後國際,低於南韓的66分,而新加坡、日本都是100分。評論台灣與WHA目標差距 專家:部分項目達標率僅五成,有待努力賴清德認為,台灣要達到2030年糖尿病防治五大目標並不難,但面對高齡社會與病患年輕化的考驗,政府應集中更多力量投入糖尿病的防治與照顧。黃建寧建議,行政院成立糖尿病辦公室或慢性病防治中心,賴清德也認同,將請衛福部研議,如何集中資源,對糖尿病做系統性、完整性的防治、照護及後續的健康促進。他相信未來一定能做好對糖尿病的控制,朝健康目標邁進。歐德瑞表示,WHA的目標讓各國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有了目標,以美國為例,今年也成立「糖尿病辦公室(ONDP),以國家規格推動。他建議,台灣亦可成立一跨部門的組織來落實糖尿病防治,展現如同防疫般的典範成績。對於WHA各項指標,黃建寧認為台灣有望達標。他表示,目前已有七成糖尿病患獲診斷;在血糖控制方面,糖尿病學會曾提出以糖化血色素小於百分之七為目標,較WHA的百分之八更嚴謹,目前達標約百分之四十;針對血壓控制,目前約僅四成,有努力空間。至於第四、第五點,黃建寧說,台灣絕對沒問題,甚至已經達標。針對仍有差距的指標,黃建寧表示,透過系統性的整合,以跟進WHA目標。他呼籲,「全世界都在重視這件事情,希望台灣也有所改變。」借鏡美國經驗 AIT:成立跨部會辦公室再創防疫典範全球約每五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喪生,今年初,「美國美國國家臨床照護委員會(NCCC)」提出糖尿病相關改善建議,美國國會也在今年成立ONDP,串連政府不同部門,簡化行政流程,並以更宏觀的視野落實糖尿病防治。歐德瑞建議,台灣若比照新冠疫情中的防疫指揮中心,設立中央層級的慢性病防治辦公室,將能再成為他國楷模。歐德瑞表示,世界公衛界、醫學界一再接強調全球糖尿病盛行率正急遽上升,對於缺乏國家級糖尿病防治計畫,或缺少健康服務的國家,面對糖尿病所帶來的重大衝擊,更是首當其衝,且情勢迫在眉睫。以美國為例,歐德瑞說,NCCC在今年,便提出39項糖尿病防治、照護相關改善建議,每項建議,都需要行政或立法單位傾力投入,制訂相關辦法、方案,才能確實推動、執行。而這些糖尿病防治策略的擬定、建議,主要來自ONDP,設立國家糖尿病政策辦公室的目的,主要是在發展、施行國家級糖尿病策略,而這項工作必須連結不同政府部門、單位、機構,如此才能簡化工作流程,執行上也才會更有效率,也更具宏觀視野,對社會、環境氛圍的改變,也會帶來更正向的改變。歐德瑞表示,台灣健保制度具高度覆蓋率,且醫療專業人員優秀,因此在糖尿病防治上,擁有厚實基礎,若能擬定明確的國家級糖尿病計畫,並設立具體目標,搭配永續的資源、連貫的追蹤機制,且在公、私部門與醫療團隊、病患、病患照顧者的攜手合作下,台灣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將有希望成為世界醫界、公衛界效法的對象。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台灣也需要設立中央級辦公室,就如同設立疫情指揮中心一樣,如此糖尿病防治策略的方向、執行才會更切實、更聚焦。高齡化、年輕化「雙向擴張」 發病早將縮短平均餘命在台灣,糖尿病正以高齡化、年輕化之姿「雙向擴張」,威脅國人健康。許志成指出,40歲以下的年輕糖尿病患正在暴增,與肥胖、手搖飲有密切相關;王治元指出,愈早發病則併發症愈多、平均餘命縮短,應延緩糖尿病發病年齡,國人才能有較長且較健康的平均餘命。吳昭軍代表衛福部長薛瑞元與會表示,慢性病有許多共同的危險因子,國健署擬定「預防保健服務擴大辦理計畫」,現已送國家發展委員會審查,期待爭取更多資源挹注,在疾病前期就加以介入。李伯璋則表示,透過確實執行分級醫療、分級照護與部分負擔制度,將能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照護品質;健保署今年開始推動的「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以及「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皆是希望從共病、危險因子著手,共同進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游美月表示,喜見健保署已開放基層醫師開立糖尿病藥物,讓患者即時接受藥物治療,避免惡化至洗腎,今年係第二屆論壇,面對糖尿病衍生的共病問題,期待以國家的高度找出解方。糖胖症diabesity 糖尿病患共病、併發症罹病率激增人手一杯手搖飲,肥胖正在使高中生成為糖尿病候選人,此外壽命延長也導致糖尿病粗發生持續上升,病齡延長讓併發症愈難控制。在台灣,糖尿病正以高齡化、年輕化之姿「雙向擴張」,威脅國人健康,而越早罹患糖尿病者,平均餘命縮短四到五年!糖胖症(diabesity),這個字是由 diabetes (糖尿病) 和obesity (肥胖) 所組成,指的是因肥胖而導致糖尿病的一群人。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而許志成指出,台灣五十歲以下民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比例,從2000年至2019年上漲約兩倍,若將時間拉長至2045年,預估罹患比例將明顯上升,其中二十歲以下民眾更是激增九倍多。「年輕人得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越大。」許志成說,年輕糖尿病患比起同齡健康人,更容易得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預期壽命將少四、五年,但四分之三的年輕人常因沒有自覺而未就診,進一步引發併發症。國健署及陽明交通大學的研究顯示,台灣學子的血壓、血糖、BMI、腰圍均明顯上升,大幅增加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事實上,國民營養調查指出,2000年後,因飲食精緻化,國人平均空腹血糖值超過每分升100毫克,代表其中有許多糖尿病病患及高風險族群。許志成建議,除了協助病患控制血糖血壓,提升診斷率是重點之一。他表示,民眾參與成健時,多不積極檢查血壓血糖、腎臟病,以致通報且接受後續照護的比率低,「尤其年輕病患多缺乏自覺。」黃建寧預估,台灣年輕型糖尿病自2000年至2045年間,將以3.6的倍速成長,將導致糖尿病「罹病長期化」,連帶提高併發症發生的風險。他指出,年輕情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表現上與治療上,往往比起高齡族群更難控制,胰島素細胞更快衰老、併發症也更兇猛。此外,台灣成人的過重與肥胖率均持續上升,合計約五成的成人有過重或肥胖問題。黃建寧表示,根據研究顯示,35歲以下族群隨著BMI提高,糖尿病盛行率也會上升。王治元則表示,過去台灣沒有那麼多第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的壽命比現在短。隨著人們壽命延長、社會高齡化,糖尿病的粗發生率便持續上升,加上年輕化的趨勢,20到39歲糖尿病新發生人數持續上升,高血壓、高血脂、癌症等糖尿病常見的共病也隨之而來,65歲以上長者占所有糖尿病人口的一半,他們也有半數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王治元表示,第二型糖尿病診斷的年齡愈早,與一般人口平均餘命的差距愈大,舉例來說,20歲男性第二型糖尿病患和一般國人的平均餘命差5.6年,20歲女性病患則差4.9年。如果糖尿病能晚一點發生、把診斷時間推移到生命的後期,較長且較健康的平均餘命就可以被預期。因此,王治元認為「控糖」的根源在學校,如果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就懂得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遠離危險因子,就能積極預防或延緩年輕族群的糖尿病發生。針對年長者,最後奪走糖尿病患生命的原因除了糖尿病本身,癌症、肺炎,還有心臟病、腦血管等「大血管併發症」也是常見死因,需要積極服藥控制,而「多重共病的個別化照顧」則是年長糖尿病患不可或缺。糖尿病共病多 妥善防治以降低醫療成本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複雜度高,患者除了需要注意其併發症,治療時也須考量共病造成的負擔。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說,在諸多政策推行之下,糖尿病住院率、死亡率雖有下降,但仍有待解決之挑戰:台灣即將步入高齡化社會,患者年紀越來越大,共病罹病率越來越高。黃建寧指出,糖尿病是「疾病之母」,患者容易合併骨質疏鬆、失智症、腎臟病,甚至是癌症。他解釋,老年糖尿病群族要 考量會產生多重疾病,在共病眾多的情況下,不僅影響糖友 的生活品質,拉長失能的時間,也會增加照顧的難度,以及財務的負擔。 黃建寧認為,近一百年來,「糖尿病的變化很大。」從過去可以治療的單一疾病,轉而成為一「系統性」疾病,不僅在於個人,是醫療體系、國家政策的系統性疾病。他直言,糖尿病防治,需要跨部會整合。他舉例,以精神、心理疾病為例,在教育部有完整的計畫,針對高風險學生從小學到出社會,都訂有轉銜機制。若在糖尿病防治上,也納入完整的追蹤機制,才能更全面的防堵糖尿病。國健署長吳昭軍則表示,糖尿病與其共病嚴重危及民眾健康,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臟病、中風、腎臟疾病的風險,皆高於正常人。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補充,慢性病具有共同危險因子,不宜將其視為個別疾病,應擬定整合性的防治策略。吳建遠表示,未來希望強化疾病預防與照護之間的「連結性」,舉例而言,在國健署成人健檢中發現三高的患者,可以協助其轉銜到健保署的「全民健保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若發現有糖尿病相關病徵者,則可轉介至健保署的「糖尿病品質支付計畫(P4P)」。健保署:分級醫療助攻糖尿病防治讓台灣遠離「糖之國」,李伯璋指出,近十年來,糖尿病就醫人數持續上升,以110年來說,就有250萬人罹患糖尿病,約佔台灣總人口十分之一,為有效治療,須從四點著手,包括「整合醫療」、「新藥介入」、「分級照護」與「醫病共享」。李伯璋解釋,當糖尿病患不分輕重症,全部湧入醫學中心、大型醫院,醫師往往沒有多餘時間向病患進行詳細解說,縱使有衛教師、營養師團隊,也常因病患人數過多而壓縮諮詢時間,如果確實進行醫療分級、醫療照護,並採取部分負擔制度,醫師、衛教師、營養師等醫療人員就可以有較多時間進行衛教、諮詢,病患也可以擁有更好的照護品質。李伯璋指出,健保署設立社區醫療群,讓醫療院所轉診合作機制、跨層級醫院合作計畫等措施更為落實,全台總計有六百二十三個醫療群,合計逾七千六百位醫師加入社區醫療群行列。在這項計畫中,診所間可以水平轉診,醫療群中的合作醫院、醫學中心也可以和診所進行垂直轉診,並設立二十四小時就醫諮詢專線,醫院、醫學中心與診所可以進行結果回饋、個案研討,民眾就醫也更加便利。繼P4P上路之後,健保署在今年三月啟動的「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強調「糖尿病+腎病」整合照護,李伯璋說,已有六百二十一家醫療院所投入照護,估計近二十三萬人受惠。此外。健保署也啟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提供個案危險因子管理服務,今年七月開始收案,預計提供十萬名代謝症候群病患有關疾病危險因子管理服務,期待從改善代謝症候群著手,進而幫助防治糖尿病與其他慢性病。延伸閱讀1/罹這癌症機率激增239%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糖尿病是疾病之母,器官保護最重要!|理事長講堂EP7延伸閱讀2/詹宏志曝罹糖尿病不敢吃「甘納豆」 專家:吃對這些豆,有助控制血糖!
-
2022-10-25 醫聲.慢病防治
詹宏志曝罹糖尿病不敢吃「甘納豆」 專家:吃對這些豆,有助控制血糖!
知名作家、Pchome網路家庭創辦人詹宏志日前透露自己罹患糖尿病多年,喜愛美食的他因此必須忌口,連最愛吃的「甘納豆」也忍痛放棄。不過專家解釋,糖尿病患者只要吃對種類,黑豆、納豆等豆類食物,其實有助於促進胰島素分泌,進而降低血糖。糖尿病無法根治 患者需終生調整生活型態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每年台灣糖尿病新生個案人數約為十六萬人,已經超過今年台灣新生兒人數的十二萬。事實上,糖尿病目前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且共病眾多,患者或需要終生服藥、施打胰島素,也必須積極調整生活型態,飲食即為重點之一。現年66歲的詹宏志近日發表新書《舊日廚房》,該書係他個人首部飲食文學作品。在月初一場新書分享會上,詹宏志憶起人生中不同階段的美食經驗。他提到,阿姨結婚時的聘禮是甘納豆,年幼家貧的詹宏志,原以為終於有「甜頭」可吃,結果聘禮依照地方風俗,必須退回、不能吃,他便在街上哭了起來。如今已是德高望重的作家、企業家,不少聽過這段經歷的友人,每逢年節,就會送上甘納豆做為賀禮,詹宏志笑稱:「可是現在我是糖尿病的病人,其實是不能吃它的!」黃豆可降血糖 部分豆子屬五穀雜糧類 應與澱粉代換詹宏志口中的「甘納豆」,是一種以栗子、花生、白雲豆等豆類,經過糖漬處理製成的古早味蜜餞類食品,與名稱極其相似的「納豆」並不相同,後者是由黃豆發酵而成。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指出,在台灣甘納豆多使用白雲豆進行加工調理,過程中會額外加入精緻糖,糖尿病患者需限量食用。納豆的作法,則是使用黃豆加入納豆菌發酵製造而成。他表示,黃豆本身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能夠抑制蛋白質分解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可使體內胰島素分泌更加旺盛,進而降低血糖值。黃建寧表示,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豆類,包含下列三種:一、黃豆(含納豆)二、黑豆三、鷹嘴豆黃建寧解釋,黃豆屬於水溶性食物纖維,在消化系統能延緩醣類的吸收,抑制血糖值急速上升。此外,因為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1,有助燃燒醣類熱量,避免多餘的葡萄糖蓄積在體內。黃豆的其他成分,如:皂角苷、金雀異黃苷、卵磷脂,則可減少血液中的脂肪、抑制體重增加,有助減緩肥胖型糖尿病患病情。黑豆的「蛋白質+纖維」黃金組合,能夠促使人體的消化道以適當速度蠕動,並於過程中被妥善分解,使血糖上升速度趨於穩定。鷹嘴豆的升糖指數相當低,有助於控制血糖值。其成分包括約七成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和少量脂肪和纖維。蛋白質和纖維,在體內會減緩碳水化合物吸收,有助調節血糖。其他豆類,如:紅豆、綠豆、皇帝豆,在六大類食物中被歸類為「全榖雜糧類」。黃建寧表示,糖尿病患者只要多加留意,與飯、麵等澱粉類食材進行代換,便可食用,不至於對血糖變化造成直接影響。美國糖尿病學會:豆類屬「超級食物」有助血糖管理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則將豆類封為糖尿病患者的「超級食物」,同時建議糖尿病患者每週在餐點中加入乾燥或低鈉的豆類。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出,腰豆、白腰豆、斑豆、黑豆皆屬於富含維他命與礦物質,如鎂、鉀的食物,且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此外,由於豆類成分不含碳水化合物,每半杯卻可以提供等同於半盎司動物性肉類的蛋白質,並且沒有有害健康的飽和脂肪。國外健康網站《Healthline》亦報導,豆類具有升糖指數較低(低GI)的特性,有助糖尿病患的血糖管理,其健康價值勝過許多澱粉類食物。事實上,豆類的成分中富含蛋白質與纖維質,每餐適量食用,有助健康,是低醣飲食的重要選項。國際醫學期刊《JAMA》的一項研究結論則顯示,若把豆類納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低升糖指數飲食當中,除了可以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亦可降低患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即冠心病,CHD)的機率。豆類怎麼煮才安全?專家:注意食鹽添加量至於如何食用豆類才安全、不會造成反效果?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可以使用罐裝豆類,但要記得把水瀝乾,以免攝入其中含有的鹽分。《Healthline》專家也提醒,雖然豆類可以做成任何形式的料理,如:沙拉、砂鍋菜、十穀米等,但糖友烹調時應特別注意不要加入過多的食鹽,反而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蒜頭、孜然、鼠尾草等作為辛香料,是可以嘗試的調理方向。延伸閱讀1/專題|糖胖症襲台! 拼WHA二〇三〇糖尿病目標 賴清德籲整合各界資源延伸閱讀2/罹這癌症機率激增239%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糖尿病是疾病之母,器官保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