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科別.心臟血管
搜尋
貧血
共找到
825
筆 文章
-
-
2020-10-19 癌症.大腸直腸癌
醫病天地/連環屁加排便改變 恐腸癌警訊
放屁雖是正常生理反應,但若一整天放屁連連,或臭屁頻頻,除困擾,網路更流傳著「連環屁恐是大腸癌前兆」。胃腸科醫師表示,阻塞性腸道腫瘤會導致脹氣,易出現連環屁,但連環屁原因很多,和大腸癌並非畫等號,每天排氣十來次都算正常,不用過度擔心。放屁頻率增加,和食物種類、進食速度太快、腸道環境不佳及排便習慣不良有關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表示,吃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肉類、蛋、牛奶等,或進食速度太快、邊吃邊講話,大量空氣一起跑進腸道,都會導致排氣增多。蕭奕宗表示,腸道好壞菌需保持恆定,一旦腸道壞菌增多,或排便習慣不良,上廁所時間不固定,使得腸菌增生、排便不順,也易腹脹、排氣。雖然放屁連連多半與大腸癌無關,但仍可能是警訊之一,阻塞性腸道腫瘤會導致脹氣,也易出現連環屁。蕭奕宗說,可能出現連環屁的腫瘤,大多長在左側乙狀結腸、降結腸或直腸,若合併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變細、易脹氣等,應盡早就醫做糞便潛血檢查。「不是所有腸道腫瘤都容易放屁。」蕭奕宗提醒民眾,腫瘤若位在右側的升結腸、盲腸,因此處腸道空間較大,腫瘤易到晚期才被發現,導致已轉移肝臟或腫瘤腸道出血,表現在外徵兆主要是貧血。
-
2020-10-16 新聞.健康知識+
吃飽後躺平可緩解腦供血不足?運動會胃下垂? 醫師解析餐後4個迷思的真相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民眾每天都做的事,飯後該如何養生,是很多人都關注的話題。相關養生建議在網上不少,有的說“飯後不能運動,否則會胃下垂”,有的說“飯後喝杯茶,提神助消化”…… 這些養生小妙招數不勝數,讓人難辨真假。最近,甚至有人提出,飯後“葛優躺”,才是餐後養生的正確姿勢。這個小妙招來自於短視頻APP抖音,相關視頻稱飯後不要站著或坐著,而應該躺著,因為飯後血液集中在胃部、大腦供血不足,只有平躺才能緩解由缺血帶來的不適。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網上盛傳的其他飯後養生小妙招靠譜嗎?飯後養生的正確姿勢又到底是什麼?針對上述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迷思一:餐後平臥可緩解腦供血不足? 真相:立即躺下不利於消化“飯後'葛優躺'不可取。”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楊如意在看過相關視頻後,向記者解釋道,人們在剛吃過飯後,胃內充滿食物,消化機能正處於運動狀態,此時平躺會影響胃腸蠕動,不利於食物消化和吸收。另外,楊如意提示道,若飯後立即入睡,在睡眠狀態下,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會逐漸降低,很容易使食物中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從而令人發胖。迷思二:飯後運動會造成胃下垂? 真相:適當鍛煉可促進胃腸蠕動“從正常生理角度來講,進食與運動無直接關係,餐後可以運動。” 楊如意解釋道,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在飽餐或充分進食後,立即進行劇烈運動,則可能產生如下風險:其一,由於進食後人體胃腸道過分充盈,從而引起胃腸道在腹腔內的「活動空間」變小,若此時劇烈活動,易導致相關器官在腹腔內扭轉、變形,造成腸系膜供血障礙,易引起腸壞死,此類情況常見於兒童群體;其二,進食或者飽食後,若進行劇烈運動,可能引起腹腔壓力增高,導致嘔吐,甚至引發某些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楊如意建議,飽餐之後,可適當地活動,比如散步,這樣既可以促進胃腸蠕動,也可以減輕胃食管反流的症狀。不過,雖然飯後可以適當運動,但不要馬上開始。“飯後不要急著散步。”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醫學科主治中醫師毛偉表示,飯後人體胃內充滿食物,馬上進行直立性活動,會增加胃部震動,加重胃負擔。尤其是有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的患者,若飯後立即活動,可能會加重病情。迷思三:餐後飲茶提神刮油?真相:茶會抑制胃、腸液分泌就“餐後飲茶提神刮油”這一說法,毛偉表示,有人認為,飯後喝一杯濃茶,能幫助排除油脂,減輕油膩感,幫助消食、減肥,但實際上飯後立即喝茶,不僅不能消食、刮油,還會抑制胃、腸液分泌,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導致便秘。毛偉解釋道,茶中富含單寧酸,會影響蛋白質吸收,阻礙人體有效攝入營養;茶鹼還會抑制小腸吸收鐵元素,特別是對於一些嚴重缺鐵性貧血的患者而言,更不能過量飲茶或者喝濃茶。另外,還有很多人特別關心,餐後能否立即飲水的問題。對此,楊如意坦言,餐後立即喝水會降低人體內酶類物質的含量,且飲水會加速食物離開胃的速度,使飢餓感再次出現,不利於減肥。“此外,餐後大量喝水,還會稀釋胃液,不利於食物消化。”楊如意建議,餐後喝水時間與進餐時間,最好間隔半小時左右,同時還需要注意,要適量飲水,以免加重胃腸負擔。迷思四:飯後馬上喝優酪乳助消化?真相:兩小時後才是最佳飲用時間飯後喝水、茶都不能助消化,那喝優酪乳是否可行呢?“飯後喝優酪乳,也達不到助消化的目的。餐後不要立刻喝優酪乳,飯後兩個小時喝較為合適。”楊如意表示,只有當人體胃液的pH值較高時,才能讓優酪乳中所含乳酸菌充分生長,利於身體健康。而飯後兩小時左右,人體內胃液已被稀釋,pH值會上升到3至5,此時飲用酸奶最佳。“雖然優酪乳不宜飯後立即飲用,但它是個營養很全面的食物。優酪乳富含蛋白質、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而且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群。”楊如意補充道。不過,楊如意表示,對於減肥人群,喝優酪乳還需控制量。資料顯示,100克優酪乳熱量為72大卡,即便是脫脂優酪乳熱量也不低。對於超重人群而言,在吃早餐或午餐後,輔以優酪乳為宜,同時主食量需適當減少。“優酪乳本身含有一定熱量,飯後喝酸奶,就等於額外攝入這些熱量,天天如此,脂肪就可能悄悄上身。”楊如意提醒道。餐後養生禁忌有這些楊如意介紹道,飯後忌立即喝茶,此時喝茶會妨礙人體對蛋白質、鐵質的吸收;忌立即喝冷飲,此時喝冷飲會引起腹痛腹瀉;忌立即吸煙,此時煙中的有毒物質會比平常更容易進入人體;忌馬上洗澡、游泳,此時洗澡、游泳會減弱消化能力;忌馬上睡覺,立即入睡易導致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助消化?楊如意表示,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較大,人們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時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在飲食調養方面,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還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在服藥方面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後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導致病情惡化。同時,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產生。此外,在運動方面,腸胃病人要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適度加強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複發,促進身心健康。“大家要養成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不要吃太多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吃飯時要細嚼慢嚥,且心情要放鬆,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但不要立刻躺下。”楊如意提示道,少量多餐可避免胃漲或胃酸過多,胃酸過多可能會使得胃液逆流至食道,刺激食道黏膜。水果、喝湯,該飯前還飯後?另外,很多人喜歡飯後吃水果、喝湯,其實順序反了,這些東西最好在飯前吃。飯後吃水果,水果會被先吃下去的食物阻滯於胃中,使人出現脹氣、便秘等症狀,給消化功能帶來不良影響。如果將吃水果的時間提至飯前,對免疫系統有益,而飯後吃水果則沒有這種養生功效。許多人習慣吃飽飯再喝湯,而飯前喝湯可以給口腔、食管、胃、腸等食物的必經之道加點“潤滑劑”,以減少硬食物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0-14 新聞.用藥停看聽
皮在癢怎麼辦?皮膚科醫師的就醫用藥解方大公開
台灣氣候悶熱,高溫潮濕可能導致皮膚紅、腫、癢、痛,尤其皮膚癢常讓人難以忍受。部分民眾習慣自行買藥止癢,但其實皮膚癢的原因很多,需要醫師完整的診斷評估,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治療,更有助於及早發現其他潛在原因或疾病,確保健康。藥害救濟基金會針對民眾常見疑惑,訪談皮膚科柯適中醫師,為民眾解答皮膚科就醫用藥的原則,順利解決惱人的皮膚問題。什麼時候該就醫?部分民眾發生皮膚癢的症狀時,可能會先自行買藥擦,但門診常見的皮膚癢原因很多,像是急性蕁麻疹、蚊蟲叮咬、隱翅蟲、黴菌感染、汗疱疹等,通常要針對症狀選擇不同的藥物,對症下藥才有效。因此柯適中醫師建議,若自行擦藥2-3天,症狀卻沒有改善時,應該儘快就醫,以免因搔抓破皮引發感染或更嚴重的皮膚問題。柯醫師並提醒,市售止癢藥膏成份多含有類固醇,若未經診斷下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血管脆弱易出血等,使用量多時,甚至會影響腎上腺素的分泌,抑制身體正常的防衛系統。皮膚癢可能是疾病警訊?!柯醫師說明皮膚癢大多是由外在環境引起,但也有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警訊,像是糖尿病、慢性貧血、甲狀腺異常、表皮淋巴癌、腎功能異常、C型肝炎等,都可能出現皮膚癢的症狀。他就曾在門診遇到一位慢性皮膚癢的病人,經藥物治療不太有效果,進一步照X光之後發現是胸腔淋巴腫瘤,雖然發生機率不是很高,但還是提醒民眾要有警覺,若有長期皮膚癢的情形,可觀察癢的狀態是否一直持續或反覆發作,也要注意身心狀態的改變如倦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焦慮等,就醫時告知醫師,評估是否安排進一步檢查。症狀病情怎麼說才清楚?柯醫師強調,看診時,最重要的是讓醫師「眼見為憑」,若因不好意思或其他因素而不讓醫師檢查患部,容易造成誤判病情;其次,建議民眾可事先準備相關資訊,包括:1.皮膚癢發生多久、發生的時間及頻率、地點或環境。2.家人是否有類似症狀,以確認是否為交互傳染。3.目前使用的藥物,以了解病人是否已先用藥抑制症狀,並排除藥物過敏。4.飲食情況,以釐清是否為食物過敏。5.旅遊史及其他生活作息等等,都是醫師診斷的重要參考。可以只擦藥膏不吃藥嗎?柯醫師解釋,針對胯下癢、嬰兒尿布疹、蚊蟲叮咬或異位性皮膚炎這類較輕微的皮膚癢,通常以藥膏局部治療即可;但若是全身系統性的皮膚問題如蕁麻疹,可能在不同部位同時發作,為避免全身擦藥用量太大且類固醇劑量較難掌握,因此較常開立口服藥緩解。此外,針對急性期的搔癢,也常有同時開立口服藥加上外用藥的情形,一旦症狀緩解,通常會調整或減少用藥,避免對病人身體造成其他的影響;而有些皮膚過敏的疾病如蕁麻疹,用藥後仍會反覆發作一、二週,並不是藥物無效,而是疾病必經過程,病人需要持續配合治療才能儘快痊癒。部分病人為求速效要求打針,柯醫師表示打針也有潛在風險,除非病人發生影響呼吸心跳的嚴重過敏,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情況,才會建議注射藥物。請勿萬年藥膏一條通門診常見有些病人表示之前開的藥有效,要求開一樣的藥,然而每次皮膚癢的病因不一定相同,可能上次是黴菌感染,這次是異位性皮膚炎;另外,醫師也會依據不同身體部位的皮膚特性來選擇藥物,例如:皮膚較薄的部位(如眼睛周圍),通常會使用劑量較低或較弱效的藥物,以免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而手、腳等皮膚較厚的部位,為加強吸收和止癢,則會開立較強效的藥物;此外,腳部濕疹可能伴隨黴菌感染,與手部濕疹用藥又有不同,所以不能藥膏全身一條通。柯醫師建議,無論取得的是原裝條狀藥膏或分裝藥膏(圓盒),要注意成份和保存期限的標示,藥膏拆封使用後,儘量在標示的期限內使用,不要囤積,以免存放過久變質,影響治療效果。最後,柯醫師提醒民眾天氣炎熱要注意防曬、保濕及保持涼爽,皮膚癢發作的時候,可在患部用冷毛巾冷敷,以降溫使症狀緩解,治癒後可視氣候或個人膚質,使用無香精的乳液、乳霜或凡士林保護皮膚,平時做好自我保護,預防惱人的皮膚疾病。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0-10-10 科別.腦部.神經
蹲下站起來頭就暈?姿勢性昏厥好發6大族群 醫師教這樣防範
相信不少人都經歷過蹲著好好的,一站起來頭就暈等情況。這種情況雖然不是重大的健康警訊,但頭暈的摔跌往往可能間接危害到生命安全。 蹲著站起來後為什麼會出現昏厥? 家醫科王威傑醫師表示,昏厥主要分成心因性、腦血管性、神經性、姿勢性4種,蹲下站起來會頭暈就是典型的姿勢性昏厥的症狀。姿勢性昏厥發生原因主要是因為人體在蹲、坐、躺的姿勢下,血液大多會集中在下半身,人體在變換至站立姿勢時,速度通常都是偏快且突然的,因此集中在下半身的血液便難以即時的將足夠的量回送腦部,也就容易形成短暫性的姿勢性低血壓,進而導致昏厥。不過醫師也表示,姿勢性昏厥通常都是相當短暫的,且較少會進入到失去意識的情況,民眾可以不必過度恐慌。 姿勢性昏厥常見6大族群,不常喝水也在其中! 王威傑醫師表示,姿勢性昏厥在昏厥的4大種類中算是最常見的,雖通常問題並不大,但能避免還是盡量避免,常出現的民眾可以留意自己是否為風險族群,並注意自己變換姿勢時的環境以免發生危險。 姿勢性昏厥常見出現於營養不良者、使用低血壓藥物者、貧血者(含大量失血)、嚴重腹瀉者、周邊神經病變(如糖尿病引起)等族群身上,以及平常不常喝水的人血液循環不佳也容易影響血液循環,發生機率也會比較高,這些族群都應多加留意。而使用藥物者不論是服用何種藥物,若常出現姿勢性低血壓,都建議應先與醫師討論是否更換藥物,切勿自行更換或停藥。 站起來前先動動腳,有助防範姿勢性昏厥 除了改善姿勢性昏厥應避開前述的風險因子,在防範方面王威傑醫師建議,民眾在變換姿勢從低到高時,最好以緩慢的速度進行為佳,以利讓血液有緩衝的時間能夠順利運送足夠的血量至腦部,避免姿勢性昏厥發生。在站起來之前也可以先活動雙腳,促進血液循環,如此也可避免。而常常發生姿勢性昏厥的民眾,在變換姿勢時最好先確保身旁是有穩固的物品可以攙扶的,以避免發生意外。若起立後開始頭暈,則應先坐下、躺下,確保沒事之後再回到站立姿勢為佳。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0-09 養生.聰明飲食
聽說經期補血要吃紅豆? 專家說植物性鐵質吸受率較差
女性經期來臨,經常說要補鐵,特別是紅豆湯特別受到喜愛,衛福部食藥署在網站闢搖專區提醒,雖然紅豆鐵質含量非常豐富,但相較肉類的鐵質吸收率差,建議可以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幫助吸收,並且鈣與鋅也會降低鐵質吸收率,因此如果缺鐵身體應少吃一些相關食物。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相較動物性食物的鐵質,植物性食物的鐵在小腸中需要多一些分解程序,才能吸收到體內,因此吸收率對比較差,如果有鐵質相當缺乏的民眾,沒有茹素的狀態下,會先建議食用紅肉類,讓身體能快速攝取與利用。如果吃素,食藥署則說,植物性鐵質則在紫菜、紅莧菜、芝麻及紅豆等較多。食藥署提醒,一般成年女性每日鐵質建議量約15毫克,成年男性為10毫克,許為捷說明,其實光是100公克紅豆就有28毫克,含量非常高,然而紅豆鐵質含量高,但吸收率卻不好。另外,如果攝取動物性鐵質,可以多吃維生素C的食物,可是要記得不要跟高鈣質的牛奶一起吃,因鈣質會影響鐵質吸收。許為捷也說,其實國際上普遍都很容易缺鐵質,台灣人也經常鐵質攝取量不足,然而鐵質是製造紅血球重要營養素,如果真的身體面臨缺乏,食用動物性鐵在吸收上會比較快,加上配合食用維生素C高的蔬菜,例如花椰菜、海藻、紅豆等,都可以幫助鐵質吸收速率加快,但紅肉或內臟膽固醇也會比較高,必須特別注意。食藥署提醒,女生缺鐵成因較多,長期有貧血狀況,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或謠言而延誤就醫時機。許為捷同時提到,如果懷疑自己貧血或有疑似不舒服症狀,最好不要自己想要「吃」什麼來「補」,最好還是就醫,由醫師與營養師分析個人體質所需,才能判斷給予比較適合的營養處方。★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10-08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哺乳期間可以吃藥嗎?藥物搜尋排行榜常見藥物
得知懷孕到生下來哺乳期間,媽媽們最擔心的一件事,其中一項就是服用藥物會不會影響小朋友的健康,某些藥物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可以安全服用,而其他藥物可能會對未出生或出生的嬰兒產生不利影響,在這些經常被搜尋的藥物中,特別介紹常見的5樣藥物分別是那些。一、葉酸(Folic Acid)FDA懷孕用藥類別:A葉酸在孕期及哺乳期間的使用,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在懷孕期間經常出現葉酸缺乏症,而葉酸缺乏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例如:神經管畸形。此外,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議所有育齡婦女每天從飲食和/或補充食品中攝入0.4毫克葉酸,不僅可以預防婦女貧血的發生,也可預防懷孕期間的葉酸缺乏問題。二、鎮咳藥物DextromethorphanAU TGA懷孕類別:A目前並無相關報告證明,在懷孕期間使用鎮咳藥會增加致畸胎作用的風險。補乳期間,目前亦尚無相關報告證明,藥物是否會進入母乳中,但常規劑量不太可能對哺乳期嬰兒造成傷害,尤其是超過2個月的較大嬰兒,且使用上的益處應勝於風險。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IbuprofenFDA懷孕用藥類別:C在妊娠中期,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的使用會增加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閉合的風險,因此應避免;在妊娠30週之前,關於潛在胚胎胎兒風險的研究尚無定論。本藥物是哺乳母親的首選鎮痛/抗炎藥,目前尚無相關報告指出,本藥會對母乳喂養嬰兒產生不利影響或影響產奶量。四、選擇性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CelecoxibFDA懷孕用藥類別:D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妊娠早期使用前列腺素合成抑製劑後,自然流產的風險增加,另外在妊娠後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導致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閉合、胎兒腎功能損害、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延遲分娩。由於本藥會進入乳汁中,在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用藥指示中,服藥期間不建議母乳喂養嬰兒。五、廣效四環素抗生素MinocyclineAU TGA懷孕類別:D如果在懷孕期間使用本藥物,或者患者在服用本藥物時懷孕,則應告知患者本藥物對胎兒的潛在傷害,使用四環素可能會影響嬰兒牙齒的形成並引起牙齒出現黃灰色棕色變色,在英國的用藥指示中,禁止使用,除非必要,否則不建議使用。由於本藥會進入乳汁中,四環素被認為在母乳喂養期間是禁忌的,應避免使用這種藥物。
-
2020-10-06 新聞.健康知識+
慢性鉛中毒會有這些症狀!生活常見5種重金屬暴露,教你該如何發現
59歲吳小姐本身職業是油畫家,長期以來一直有腹痛、頭痛的困擾,遍尋醫師但卻找不出原因,在一次健檢時,經健康管理團隊評估,因其職業為畫家,工作極有可能接觸大量的化學顏料、染料等,因此建議檢測體內重金屬含量,這才發現吳小姐體內「鉛」含量過多,與前陣子台中爆出的中藥中含重金屬事件雷同。體內鉛含量高 多因職業、環境所致體內鉛含量過多,常是因為在工作中接觸到殘留毒素,尤其是特定職業,如︰汽車工廠、焊接、油漆、染料、畫家等,都具有較高風險,需特別注意;另一個來源就是可能吃入由污染土壤所種出的農作物,或是攝取到含有過多鉛的中藥,因此,選購中藥一定要透過合法的中醫師及中草藥店取得,食用才有保障。美國IFM認證功能醫學醫師顏佐樺指出,其實重金屬暴露的人不在少數,因現代工業污染嚴重,鉛、汞、砷、鋁、鎘為最常見五大毒物,這些毒素被人體吸收後並不容易被排泄出去,若囤積在體內的脂肪、骨骼等組織內,長期累積會影響心、肺、腎、肝及損害神經系統,亦會引起胃腸道、免疫或認知功能的障礙,甚至增加罹癌風險。慢性鉛曝露 易對身心造成永久影響顏佐樺表示,慢性鉛曝露對許多器官皆有影響,若長期暴露會產生的症狀,包括腹痛、厭食、便秘、頭痛、貧血、焦躁、手腳麻痺、智能障礙、記憶力衰退等,可能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臟損傷、不孕、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造成一些永久的影響,且其早期診斷不易,故高危險群者,進行定期追蹤檢查有其必須性。此外,顏佐樺也點名重金屬超標高風險群:1、從事電腦、航太、光纖、金屬、電池、焊接等從業人員;2、養殖業者、農產品種植業;3、油漆、裝潢、建築從業人員;4、從事油畫人士、油畫顏料從業人員;5、有長期服用藥物,如中藥等;6、經常食用海鮮,如魚類、生蠔等;7、最近有異常掉髮情形者;8、經常覺得疲憊、沮喪、憂鬱、記憶衰退者 。重金屬檢測暴露風險 日常可多攝取高膳食纖維食物排毒不幸的是,這些重金屬超標的症狀並非特異性,因此不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是重金屬污染的結果,因而延誤早期治療的時機。因此,若有長期找不出原因、無法解決的症狀,且自身工作性質或環境為高風險族群者,顏佐樺建議,利用功能醫學「營養與毒性元素分析」檢測,協助檢查體中共15種常見重金屬含量,藉此了解平常是否有無形中暴露的風險,平時也可多攝取高膳食纖維、維生素C等幫助排毒的食物,如︰黑木耳、白木耳、海帶、藍綠藻、香菜等。延伸閱讀: 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 鉛暴露恐致骨鬆、頸動脈硬化! 台大醫列生活10條建議...用水前水龍頭先開1分鐘
-
2020-10-06 癌症.大腸直腸癌
老人貧血原來是大腸癌上身 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
3名90多歲的老人家因貧血、頭暈等原因就醫,都診斷出大腸癌,腫瘤體積大,甚至幾乎完全阻塞腸道,因年紀大,原本放棄手術,經大千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討論後,3人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成功切除大腸癌,術後恢復狀況良好。96歲涂姓老婦人頭暈跌倒急診,抽血檢查血紅素只有4.6(正常值12以上),經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確認橫結腸大腸癌;95歲李姓老翁食慾不振、腹脹到醫院就診,檢查診斷乙狀結腸癌,且腸道幾近完全阻塞;另名93歲的黃姓老婦人因食慾不振、頭暈及疲倦急診,檢查血紅素值5.5,經檢查發現是右側大腸癌,且腫瘤體積大,幾乎完全阻塞腸道。3人因年紀大,家屬擔心手術風險高,原本想放棄治療,經與馮啟彥討論,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成功切除大腸癌,馮啟彥表示,大腸癌目前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好發於中老年人,初期沒有特別不舒服的症狀,除非腫瘤很大引起腹痛,或是解血便合併貧血,病人才會驚覺大腸癌的發生。馮啟彥指出,大腸癌治療有腹腔鏡微創手術,傷口小、復原快,一般手術後2天可下床走動,3到5天即可進食,因此病人雖然年紀大,但若與醫師討論及評估後,仍是可以接受手術治療改善病況的,他曾醫治過的病患,最高齡是103歲,術後恢復良好。他說,人口老化比例增加,加上長輩表達能力較差,身體有狀況常常連自己也不知道,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民眾要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健康,如遇疾病需要治療時,也不要輕言放棄,可多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
-
2020-10-03 科別.骨科.復健
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改善可服用中藥治療 健保有條件給付
衛福部新營醫院一名病患67歲楊媽媽,常感膝蓋酸痛,尤其上下樓時疼痛更為明顯,且膝蓋彎曲即會發出彈響聲,經X光檢查為退化性關節炎,楊媽媽向醫院中醫科求診,經中醫師開立龜鹿二仙膠治療,服用2個月後症狀獲得明顯改善。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最近很火紅的龜鹿二仙膠,其名稱讓人有長壽仙丹的感覺,加上廣告中強力放送的功效,讓民眾趨之若鶩。可是,大家可知道,此方原來的出處為填補男、婦真元虛損,是治療不孕的方劑。陳建閔說,龜鹿二仙膠組成為龜板、鹿角血、人參、枸杞子四味藥物,經長時間的熬煮而成,作為膠劑,使其方便保存及保持藥物功效。因其富含膠質,對於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疾病,近來常運用龜鹿二仙膠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由於方劑中有些藥物的來源不易取得,在市面上的價格就高,但因為藥物來源無法確定,要提醒民眾小心花了大錢卻買到偽品。陳建閔表示,近來全民健康保險開始有給付龜鹿二仙膠「丸」,但有明確的適應症須遵守才能開立。從研究指出,龜鹿二仙膠丸對於男女不孕、65歲以上的退化性骨關節炎、因癌症而作放射線治療及化療導致的貧血、骨質疏鬆症及停經時的更年期症候群可有改善或緩解的功效,有符合以上的適應症中醫師才能開立龜鹿二仙膠丸,但須於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檢驗或檢查或有明確的療程時間規定。龜鹿二仙膠丸有其服用的劑量限制,因為其方劑組成在中藥理論多為偏於溫補的藥物,故要注意其可能會有一些上火的副作用,如:口乾、便秘、失眠等。如果是在外自行購買的龜鹿二仙膠,則要確定其成份來源,建議找合格的商家。醫師提醒,是否需要用龜鹿二仙膠丸來調養身體或治療疾病,要有中醫師針對症狀及檢驗檢查報告來判斷是否合適。畢竟龜板、鹿角皆屬血肉有情之品且來源越形稀少,若非必要,也可用其他方劑、藥物及藥食代替或補充。
-
2020-10-02 科別.心臟血管
心跳變快是身體在向你求救! 幫心臟減壓,養成1習慣千萬別偷懶
多數人擔心三高引發心血管疾病,造成中風或心臟病,然而,卻極少有人知道心跳快慢對於健康也有所影響。曾有醫學期刊報導,哺乳類壽命長短和心跳快慢成反比,因動物一生心跳總數約10億下,如果心跳越快,壽命就越短。心跳和疾病有關係 心跳愈快壽命愈短心跳對人類的影響雖不像對哺乳類動物明顯,但根據推估,一個平均心跳一分鐘70下的人,比起心跳一分鐘只有60下的,平均壽命會少10年左右;甚至有研究發現心跳和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承駿發表最新的心跳軌跡研究,分析金山地區3400名居民20年間的心跳軌跡,就發現心跳變化的軌跡和死亡率有密切關係。 心跳越快,死亡率呈線性增加 理想心跳是控制在55~60下他說明,心跳越快,死亡率呈線性增加,平均心跳數10年內不斷上升的群眾,死亡率是心跳穩定者的2倍以上;而原本心跳很快的人,如果能夠把心跳控制下來,發生死亡的風險其實可以下降到和穩定群眾一樣的。根據台灣本土心衰竭調查發現,大多數的病患心跳都偏高,即使規則於門診追蹤的病人也是如此,由此可知,心跳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綜合健康指標。魏承駿提醒,理想心跳是控制在55~60下,如果超過70下,死亡風險就會增加。此外,無預警的心跳加速,可能要合理懷疑身體出了問題!魏丞駿說,貧血、甲狀腺異常、心臟病、糖尿病,甚至癌症都有可能,心跳變快絕對是身體亮紅燈的的警訊,不可輕忽。 慢性病心跳變化、軌跡相當重要 適度運動有助控制心跳如果已患有慢性疾病,心跳的變化與軌跡就更重要了,就目前的醫學研究,心跳的快慢對以下三種病人影響最大,分別是高血壓、心臟衰竭,以及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症)。該怎麼控制心跳?魏丞駿建議,適度運動是調節心肺功能不錯的選擇,建議進行維持中度耐力性運動,效果較佳。但提醒,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運動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若患有三高、心血管等疾病,別做太激烈的運動。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魏承駿)延伸閱讀: 過度疲勞會誘發心悸? 中醫分析11種原因教日常保養 心跳快慢對3種人影響最大! 每分鐘大於70下死亡率增2倍
-
2020-10-02 寵物.商品指南
中秋烤肉餵毛小孩 愛它反害它增加身體負擔
中秋節連假起跑,民眾會與家人一起烤肉度佳節,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今天提醒,別把烤肉或人用食物餵毛小孩,像月餅、柚子等,否則可能引發寵物腸胃炎、胰臟炎等狀況。今天是中秋節連假首日,民眾會與家人朋友相聚烤肉度節日,動保處表示,建議飼主別輕易拿人用食物餵毛小孩,因狗、貓的飲食消化和生理代謝與人類不同,若吃到烤肉、月餅等油膩食物,可能造成毛小孩腸胃炎、胰臟炎等,最嚴重狀況會致死。動保處指出,像烤肉醬大部分含洋蔥成分,毛小孩吃到後,可能引發溶血性貧血,此外,醬料的鈉含量也偏高,對寵物心臟、腎臟代謝負擔大,容易引發後續疾病。動保處表示,飼主別因一時心軟而餵食毛小孩諸如烤肉、月餅、柚子等食物,才能避免引發寵物身體不適,建議可提供寵物食品給毛小孩解饞食用。動保處指出,飼主買寵物食品時,可先初步檢查品質,若外包裝破損、瓶身鼓脹或有異物時,應避免購買或餵食毛孩,購買寵物食品前可至農委會「寵物食品申報網」查詢產品相關資訊。
-
2020-10-01 醫聲.慢病防治
腎臟病/愛護腎臟 從謹「腎」用藥開始!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腎臟相關疾病在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九位,且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門、住診醫療費用前10大疾病,健保給付十大疾病,慢性腎臟疾病依然蟬聯冠軍,花費健保533億元,而台灣的洗腎盛行率、發生率也是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讓台灣儼然成為「洗腎王國」。腎臟負責執行許多功能,主要的工作是過濾血液,將代謝後的廢物以尿液的形式排除,並且調控水分與電解質以及維持血液酸鹼的平衡。此外,腎臟可以分泌腎素以參與血壓的調節,分泌紅血球生成素以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還可以將維生素D3活化為具生理功能的維生素D來維持骨質密度,所以當腎臟功能長期受損時就可能發生高血壓、貧血或是骨質疏鬆等疾病。部分藥物使用不當可能會對腎功能造成影響,以下說明兩個用藥要點,謹慎注意,有助於預防或是延緩腎臟功能惡化。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控制「藥」穩定很多三高病患,不少人有著「西藥就是毒,吃太多會傷腎」的錯誤觀念,因而不規律服用三高藥物,或是自行停藥。因為長期沒有好好按時服藥,使得三高漸漸難以控制,而失控的三高反而更加傷腎,並且需要服用更多藥物來穩定病情。 高血壓沒控制好會影響腎臟血管,長期下來會導致腎周圍的動脈以及腎絲球受損,進而影響腎功能。而對於糖尿病,若不加以控制,長期高血糖會引起腎病變與血管病變,使得腎功能逐漸惡化,甚至洗腎;根據2018年的台灣腎病年報統計資料顯示,高達46.1%的新洗腎病人主診斷為糖尿病。膽固醇太高,低密度膽固醇可能會沉積在血管壁造成堵塞或發炎,造成腎病變。所以要保護腎臟就是要控制好三高,按時服藥、定期測量血壓血糖及血脂、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規律運動,這些都是重要的防制方法。藥品須謹「腎」使用●止痛藥止痛藥其實分成好幾種,隨著種類的不同,藥物特性以及對人體影響也會有所不同。醫師常開立的止痛藥大致上可分成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兩種。乙醯胺酚屬於作用在中樞的解熱鎮痛藥品,主要由肝臟代謝,除非是過量或長期大量使用,才可能對腎臟有毒性。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會減少前列腺素合成,除了影響胃部黏膜保護進而導致傷胃,也可能會影響腎臟血流,導致腎功能變差甚至引起急性腎衰竭,尤其是對於年長者、腎功能不全或是合併使用某些降血壓藥品(例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的病人,發生急性腎衰竭的風險更高;另外長期不當使用也可能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因此在使用止痛藥時須經醫師專業評估,或諮詢醫師、藥師,請勿貪圖方便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抗生素抗生素種類繁多,部分抗生素在使用不當或劑量過量時才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如頭孢菌素類、奎諾酮類、胺基糖苷類等,而醫師在開立抗生素時,會根據病人的腎功能、正在服用的其他藥品、過敏史等狀況,來選擇符合當前病況治療的抗生素,進而決定抗生素的使用劑量。因此若有感染的疑慮,務必要尋求醫師診治,切勿自行購買或是取親友的藥品服用。●中藥民眾常常認為中藥為天然動植物藥材,藥性溫和可以調理身體,往往會忽略中藥內含成分也可能帶來傷害。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如:馬兜鈴、青木香、關木通、廣防己、天仙藤等,早已被研究證實會造成腎臟病變以及腎衰竭,甚至有致癌風險,所以在2003年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已被衛生福利部全面禁用。民眾如有服用中藥的需求,請勿購買來路不明或是包裝標示不清的中藥材,建議到合格的醫療機構就醫,由合格中醫師開立藥品,較不用擔心含有農藥、重金屬、二氧化硫等成分殘留,吃了比較安心不傷身。用藥前遵照醫囑,提升用藥安全在早期政府尚未建置雲端藥歷,民眾若同時在診所或是醫院不同科別就醫時,所拿到的藥品可能會有成份或是作用重複的問題,或是不同的藥物間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對腎臟以及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現行已有雲端藥歷查詢系統,重複用藥或是藥物交互作用的情形有得到改善,但目前雲端藥歷無法涵蓋自費用藥,也可能有資料上傳時間的限制,所以民眾在就醫時,最好還是主動將有在服用的所有藥物告訴醫師,讓醫師在處方時進行全面的評估,以提升用藥安全。錯誤的用藥觀念不僅無法達到原先預期的療效,甚至可能傷腎又傷身,除了不可自行過量或是長期服用藥物,也不要亂買來路不明的藥品。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所以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不憋尿、適時補充適量水分、飲食均衡不攝取過多鹽分、蛋白質,搭配定期健檢或是回診,才能贏得健康的「腎」利人生。參考資料:Uptodate線上醫學資料庫、台灣腎病年報、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
-
2020-09-19 科別.心臟血管
小鬼黃鴻升猝逝初判心血管問題...出現心臟4大求救信號就得小心
編按:小鬼黃鴻升在16日上午11時許被父親發現時已無生命跡象,身上僅穿著白色短T、下身赤裸,他臉朝下趴地,口鼻流血、嘴唇撞腫,研判是慌張走出浴室,突然因不明原因摔倒,臉部撞到流血,屋內無發現藥物、也沒有喝酒情事,今日檢警與法醫在板橋殯儀館進行解剖程序,初判心血管問題。根據種種的研究顯示,猝死的發生與心血管疾病呈現正相關。那麼,究竟在猝死發生之前,你的身體是否會發出一些警訊,來通知你快要承受不住了呢?當意識到有可能會面臨猝死的問題時,就不能不對我們心臟的「四大核心症狀」有所了解,並隨時加以留意:警訊1、氣促當心臟本身打不出去血液時,心臟的無力會導致血液的逆流,使得血液囤積在肺裡,不容易回到心臟。假使肺裡面的血液增加,甚至從肺部的血管滿出來,跑到週邊的肺泡去了,則會產生肺積水的現象,此時會出現喘的症狀,這都是心臟問題所造成的氣促。所謂的「運動性氣促」,指的是平常休息時不會喘,但稍微動一下就會喘如果症狀愈來愈嚴重,不用怎麼動就會喘。以爬樓梯為例,以往爬5層樓都沒問題,但現在可能爬個4層樓就很吃力,這時算是第一級的運動性氣促之後再嚴重一點,可能爬2層樓就氣喘噓噓則到了第二級;如果連走平路都不行時,就屬於第三級的情況;若是不動都會喘,則屬於第四級的嚴重狀況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晚上容易喘,但白天不喘也就是睡覺的時候會喘,病人在躺平的時候比較喘,坐起來的時候反而比較不會喘;這類的病人常會抱怨說:「在床上完全沒辦法躺平」。警訊2、胸悶由心臟問題引發的典型症狀是胸悶不適,多半是與運動有關。不過,通常會讓人感到胸悶的情況有很多,如之前有過外傷、心情不好、腸胃道的問題,有時很難去分辨症狀的起因。重點就在於引發胸悶的原因為何?基本上,心臟所造成的氣促,大部分都是和運動有關係。如果運動時會感到胸悶,但休息後就會好,這種情況就可能與心臟較有關聯,此時會建議病人含一下「硝化甘油」(NTG),如果含了之後會比較好轉,這就是很典型因心臟問題所引起的胸悶症狀。警訊3、昏厥心臟本身功能若有障礙的話,輸出的血量一定不足,此外,會造成全身的無力。不過,這個症狀比較不典型,因為全身無力的情況有很多原因,如睡眠不足、官能症、貧血、缺氧等都有可能。若再加上平常容易產生頭暈,甚至是昏暈厥的症狀,那與心臟有關的機率便大幅增高。有些重要的心臟疾病,會以暈厥的症狀作表現,若有遇到昏倒的情況,大概都要小心,需要做進一步檢查。心因性的暈厥,發生的速度相當快速,也就是在暈厥的發生之前毫無先前預兆,並不會先出現眼前一片黑的狀況,只要一昏立即就倒了下來,然後好的時候也是突然就好了,患者本身完全對於之前的暈厥毫無知覺,常常會有:「剛剛發生什麼事啊?怎麼這麼多人看著我?」的這種情況。而像貧血、低血糖、過度換氣、迷走神經反射、暈針等這類的昏厥,在發生前會先出現眼前一片黑的情況,然後慢慢的愈來愈暈、慢慢昏倒而好的時候,也是逐漸的恢復、漸進式的。而心因性的暈厥正好相反,是突然的發生。那麼,心因性暈厥的時間完全視患者的心律何時恢復,如果不能恢復就可能引起猝死。警訊4、心悸心悸是否自覺心臟跳動過於強烈或是跳動過快過慢的不舒服症狀。如果心跳跳差的程度到有感覺時,那肯定是有問題,表示心跳過快或是過慢,而心悸正是心律不整的典型表現。如果家族裡有猝死的病史,平時可能會有小幅的心律不整,但是患者本身並無察覺,在這種不知情的狀況下,真的要格外小心,最好趕快做進一步的檢查。此外,上班族最愛的提神飲品咖啡,其咖啡因的成分容易引起心律不整而產生心悸,因此,建議不要飲用過量。延伸閱讀: 小酌幾杯無傷大雅? 別僥倖!肝病三部曲就從這裡開始 中風來得突然? 不管你幾歲這個觀念絕對要有!
-
2020-09-17 養生.聰明飲食
香蕉黑斑愈多愈營養? 是真的!但3種情況最好別吃太多
香蕉可說是平日最常見、又最常吃的生果,且香蕉全年可生產,因此不分季節都能品嘗到香蕉的美味。你也一定常到聽人說,吃香蕉有很多好處,像是迅速補充體力、改善便祕、降血壓、甚至能讓心情開朗,特別是對減重也很有幫助;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香蕉對健康的好處,尤其有動物實驗顯示,香蕉可以增強免疫,而且越成熟的、黑斑越多的香蕉,免疫活性越高。香蕉高纖促進腸胃蠕動 防血糖急遽上升、降膽固醇 營養師劉純君指出,想改善便秘,香蕉便被列為首選,這是因為香蕉中富含果膠,屬於水性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及吸附腸道廢物加速排便,還能調整、延緩胃排空,並防止血糖急遽上升及降低血膽固醇。香蕉的纖維比高纖的蘋果還要多,而且因為香蕉的果膠纖維質地細緻,適合牙齒不好的人,不但可增加纖維攝取量,同時有助腸道益菌生長,具有緩解腹瀉和預防便秘的雙重保護。然而,香蕉的優點不只是高纖,還是非常健康的高鉀及高鎂食物;鉀能平衡體內過多的鈉,能穩定血壓及防止肌肉痙攣,鎂則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 抗壓助眠補充體力 維生素B6舒緩女性經前症候群、更年期症狀 香蕉的好處不僅如此,劉純君指出,香蕉富含讓大腦製造快樂元素血清素的色胺酸,不但能改善情緒,還能幫助睡眠、紓解壓力。其中還含有維生素B6,一般人認為B群可以提振精神,但B6卻可讓亢奮的腦細胞休息,所以當人體攝入B6時,會使抑制神經傳導亢奮的GABA提高,讓人較易深眠。另外,吃香蕉還能預防貧血、各種神經感覺異常和口唇皮膚疾病,促成DNA合成,防止老化,也有減少抽筋、麻痺等手足神經炎;除此之外,許多婦產科醫師也會建議女性補充維生素B6,來舒緩經前症候群和更年期症狀。劉純君說,從事健身的人及運動員,更是香蕉的愛好者,因為香蕉的單醣可迅速吸收,能快速補充體力,同時補充流汗流失的電解質,避免低血鉀引起疲倦、乏力及肌力不足。 3種人不宜多吃香蕉 避免造成疾病惡化不過,劉純君提醒,因為香蕉含高鉀,所以,腎功能異常的人不宜多吃,最大限量就是小條的約10公分長的香蕉,加上香蕉的糖分相對偏高,所以糖尿病患者食用要注意,雖然香蕉的膳食纖維可延緩糖的吸收,但還是要節制食用;雖然鉀有助平衡血壓,但若服用保鉀利尿劑降血壓藥的患者,最好要注意食用的份量,以免高血鉀症反而引起心悸。延伸閱讀: 減肥只吃水果是大忌! 這些吃法不僅變胖還會讓血糖亂飆 連皮都不能浪費! 香蕉不只抗憂鬱、助減肥,還有6大好處
-
2020-09-15 科別.消化系統
安倍罹潰瘍性結腸炎辭職 醫師:未來癌變機率高
一名53歲中小企業老闆近幾年常腹瀉卻不以為意,直到腹瀉合併黏液和血液,才趕緊安排大腸鏡檢查;另名45歲家庭主婦,更是每天腹瀉高達20次,2人都以為是壓力過大導致腸躁症,但都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經透過藥物治療、培養良好習慣,終於能和疾病和平共處,降低日後癌化風險。兩患者主述的症狀都是跑廁所次數多,該名企業老闆甚至形容「「跑廁所次數比接電話還多」」當他們獲知潰瘍性結腸炎為罕見重大疾病,且無法治癒、未來癌變機率高,當下均無法置信,甚至情緒激動的否定、崩潰、大哭,經詳細衛教並配合治療後,兩人才破涕為笑,學習與疾病共處。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張家熙說,除了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長期為潰瘍性結腸炎所苦,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前總統小布希的弟弟馬文布希等許多名人也深受其擾,故潰瘍性結腸炎也被暱稱為「總統病」。他說,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腸道發炎疾病,致病機轉不明,推測可能與遺傳、免疫系統失調、腸道共生菌失衡、飲食、壓力等因素有關,好發於20歲左右年輕人,以及50至60歲中年人,通常會出現持續腹瀉、嚴重腹痛、解血便和黏液便,伴隨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並可能造成腸道出血、腸道穿孔,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等併發症。張家熙說,潰瘍性結腸炎症狀類似腸躁症,都可能出現腹痛腹瀉、排便情況與型態改變、糞便帶有黏液或帶血等症狀,常與情緒和壓力有關,在鑑別兩項疾病時,需要透過綜合病史、臨床表現、抽血和糞便檢驗、大腸鏡檢查合併組織病理切片方能確診。治療上,輕度患者會使用抗發炎藥物治療,以降低發炎對腸道造成的破壞,重度患者則會使用針劑類固醇合併抗發炎藥物或免疫調節劑,若仍然無效,就須透過生物製劑治療,以協助修復腸黏膜,降低未來癌化的風險。他提醒,患者平時應避免過於刺激、油膩或引起脹氣的食物,多補充鐵質、葉酸改善貧血症狀,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助腸黏膜修復,同時切記症狀改善也不可擅自停藥,需長期回診追蹤,才能改善生活品質,並減少併發症。
-
2020-09-14 養生.聰明飲食
葡萄含鐵量其實並不高!改善臉色蒼白、手腳冰冷,這類食物也是補鐵好物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臉色蒼白、手腳冰冷常被認為是貧血問題,許多人變因此多補充含有鐵質的食物來改善症狀。甚至網傳「葡萄乾富有鐵質,可以改善臉色蒼白、手腳冰冷?」國健署指出,貧血的原因很多,而臉色蒼白、手腳冰冷也不一定就是貧血,建議先諮詢醫師診斷。若真的是缺鐵性貧血,國健署建議依照「我的餐盤」,每餐攝取1掌心的豆魚蛋肉類,且不過度依賴單一種食物,才能攝取到均衡營養。貧血原因多元 缺鐵只是其一網傳「葡萄乾富有鐵質,可以改善臉色蒼白、手腳冰冷」是真的嗎?國健署指出,其實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很多,像是營養不良、葉酸與維生素E缺乏等營養性貧血,還有地中海型貧血等遺傳性貧血,缺鐵僅是其中一項可能的原因,所以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的問題,不一定就是貧血所導致的,建議民眾若是有疑慮,應先諮詢醫師,先確認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葡萄含鐵不高 適量補充紅肉,依照「我的餐盤」標準至於吃葡萄補鐵正確嗎?國健署強調,由於葡萄及葡萄乾的含鐵量並不高,如果確定是缺鐵性貧血,則建議可選擇含鐵量豐富且吸收率較高的食物,例如:豬血,鴨血、豬肝或牛肉、鴨肉等顏色較深的紅肉,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紅肉中飽和脂肪含量高,攝取過多會增加罹患高膽固醇、肥胖或大腸癌的風險。國健署建議,依照「我的餐盤」份量和口訣:1.每天早晚一杯奶:每天早晚各喝一杯240毫升的乳品,或是用起司、無糖優酪乳等方式增加乳品類食物之攝取。2.每餐水果拳頭大: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切塊水果約大半碗~1碗,1天應至少攝取2份水果,並選擇在地、當季、多樣化。3.菜比水果多一點:青菜攝取量應足夠,體積需比水果多,並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需達1/3以上(包括深綠和黃橙紅色)。4.飯跟蔬菜一樣多:全穀雜糧類之份量約與蔬菜量相同。5.豆魚蛋肉一掌心:蛋白質食物1掌心約可提供豆魚蛋肉類1.5~2份,但應避免加工肉品。6.堅果種子一茶匙:每天應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1份堅果種子約1湯匙量或三茶匙(約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參考資料:1有網路文章說葡萄乾富有鐵質,可以改善臉色蒼白、手腳冰冷?2國健署首度公布國人「我的餐盤」 聰明吃 營養跟著來(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貧血就要補鐵? 別急!先搞清楚是哪一種,否則會便秘 含鐵量更勝葡萄、櫻桃! 鐵質之王「紅肉火龍果」2種人不宜吃太多
-
2020-09-12 醫聲.慢病防治
腎臟病/新一代國病近半數都是糖尿病引起! 怕吃藥下場最慘,腎臟內科醫師揭5大症狀
全民健保的支出逐年增加,根據健保署公布最新資料顯示,民國108年健保費用支出最多的單一疾病為「慢性腎臟病」,光這一項疾病,就耗用約533億元。台灣目前有約9.2萬病人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其中透析(俗稱洗腎)費用,估計就超過460億元。此外,末期腎臟病(需要透析)發生率和盛性率在國際中也是前三名,腎臟病已經是新一代國病,但若對腎臟病有誤解,反而會加重疾病進展速度。良好血糖控制 可降低慢性腎臟病進展根據台灣資料顯示,近幾年,新的洗腎病人中,超過一半為糖尿病所引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腎臟內科吳岳霖主治醫師說,這幾年實證醫學已經清楚指出,良好血糖控制可以大幅減少慢性腎臟病進展,進而減少洗腎機會。最重要的是,隨著時代進步,糖尿病藥物越來越多樣,副作用也少,千萬不要擔心因為藥物副作用造成腎臟傷害,臨床上反而是忌諱就醫後,腎臟病進展到一發不可收拾地步。5指標自我評估 罹患腎臟病風險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無腎臟病?吳岳霖表示,最簡單辦法就是抽血和驗尿,但是有個簡單五字訣「泡、水、高、貧、倦」可以在家裡自我評估:泡:有泡泡尿,尤其是這些泡沫持續不消失水:腳有水腫,用手壓下去之後會凹陷,不會馬上回彈高:血壓變高貧:貧血,臉色蒼白或是容易頭暈倦:體力差,特別容易感覺累 當有這些現象出現時,吳岳霖強調,不要驚慌而不敢就醫,早期發現早期介入,配合醫護團隊和謹守飲食藥物原則,病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延伸閱讀: 腎臟病早餐店這2樣東西少點! 吃多小心血管鈣化、死亡風險增 尿有泡泡是腎臟病? 別緊張!日常8因素都可能產生蛋白尿
-
2020-09-11 癌症.大腸直腸癌
這2件事與癌症息息相關 醫師教你如何遠離大腸癌!
在國健署所公布統計資料顯示,2017 年到 2020 年,大腸癌為我國罹癌人數第一名已超過十年,且它造成總體死亡率的排名為第三名。造成大腸癌的原因不外乎與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像是抽菸、喝酒、高油、高脂、低纖的飲食。飲食習慣與癌症息息相關為什麼飲食習慣會容易造成癌症呢?可以先了解腸胃道的蠕動、代謝的途徑。當我們吃下食物後,食物進入消化道會在胃停留 3~4 小時;在小腸停留 3~4 小時,在大腸停留 17小時左右。也就是說身體代謝全部的廢物會在大腸停留的時間最久。美國癌症協會也指出,控制飲食與運動對於大腸癌的預防是有幫助的,以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少油的飲食,是指適度地減少油脂,而不是完全斷絕油脂的攝取。在蔬果方面要注意的是,現在許多水果的糖分都相當高,攝取過多的醣類,在近代營養學也確定會增加大腸癌罹患的機率,因此糖尿病患者與肥胖的人都需要特別注意。癌症是如何發生的?其實癌細胞是由自己的身體跑出來的,以大腸為例,人體大腸的黏膜細胞代謝脫落之後必須經由 DNA、RAN 蛋白質的蛋白質的複製,變成一個新的黏膜細胞出來。所謂的癌症就是指這個再生的過程當中,黏膜細胞再生發生錯亂,進而變成不正常的黏膜細胞並且不受任何生理機轉的調控。黏膜再生異常變成一些小瘜肉,在慢慢的變成腺瘤,最後變成大腸癌。這個變異的大腸細胞不會死掉,「不會死掉的細胞」其實就是癌症的特性,它會去搶奪正常細胞的營養,久而久之會使病人營養不良、造成貧血等等,這就是癌症。如何遠離大腸癌?讓有害的物質停留在大腸太久容易得大腸癌,因此便秘的人就需要特別注意。大家也可以觀察並記錄自己排便的頻率,一天三次跟三天一次排便其實都是正常的。如果排便的頻率突然大幅改變,或是大便異常出血或是變細的情況發生,那就需要主動尋求大腸鏡的檢查,也建議五十歲以上至少要做一次大腸鏡的檢查。遠離大腸癌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建議大家定期地做檢查,注意自己排便習慣的變化。最後一般外科陳榮堅醫師也特別提醒,現在醫療已是相當的進步,當你遇到大腸癌時,好好地配合醫師的治療,一般第一期的大腸癌的治癒高達 90% 以上,較後期的病患不要因為統計數據而影響治療求生的意志。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0-09-11 科別.婦科
同卵雙胞胎驚見「無心怪胎」 長庚射頻燒灼術助減胎
隨人工生殖的發達,懷上雙胞胎的機率愈來愈高,懷上雙胞胎時,其中一胎出了問題,恐成為棘手的問題,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蕭勝文今年已收治5位懷有「單絨毛膜雙胞胎」的產婦,其中皆有一例異常,若不及時處理異常胎兒將影響另外一名寶寶,團隊運用「射頻燒灼術」執行胎內治療,終止異常胎兒的血流,保住另一名健康寶寶。27歲的呂姓女子,去年順利懷上第二胎,且是同卵雙胞胎,全家喜迎雙胞胎時,卻在懷孕第13周發現胎兒異常,其中一個為無心怪胎,經轉介至台北長庚治療,在孕期第17周時,採「射頻燒灼術」保住另一胎;另一位黃姓女子同樣懷上同卵雙胞胎,16周產檢時,發現其中一個胎兒生長遲緩合併水腫,在22周時接受「射頻燒灼術」減胎,保住另外一名胎兒。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洪泰和表示,雙胞胎分為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同卵雙胞胎是由單一卵子先受精,再分裂為2個胚胎;同卵雙胞胎依受精卵分裂的時間點差異,可能出現1個或2個胎盤,當兩個胎兒各自有自己的胎盤時稱作雙絨毛膜雙胞胎,當2個胎兒共用1個胎盤時,就稱為單絨毛膜雙胞胎。根據統計,單絨毛膜雙胞胎的發生率約千分之三,較容易產生孕期併發症,包括:雙胞胎輸血症候群、選擇性胎兒生長遲緩和無心怪胎,指沒有心臟的構造僅有下半身軀體的畸型。洪泰和指出,雙胞胎輸血症候群需接受胎兒內視鏡雷射手術治療;但選擇性胎兒生長遲緩和無心怪胎,因和健康的胎兒共用胎盤且有血管相通,若不及早介入進行醫療處置,血液會不斷輸給異常胎兒,導致健康胎兒水腫、貧血,甚至胎死腹中。蕭勝文表示,保住雙胞胎中的健康胎兒,減胎是必要措施,目前國際上使用的減胎方式,以「胎兒內視鏡雙極電燒」和「射頻燒灼術」為主。射頻燒灼術目前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小型肝腫瘤,是藉由超高頻振動產生的熱能,在不破壞正常肝細胞的情況下消滅癌細胞。蕭勝文說,台北長庚將此技術新應用於單絨毛膜雙胞胎的減胎手術,經超音波指引下,以射頻燒灼阻斷異常胎兒的血流供給,達成減胎目的,也是目前國際上對單絨毛雙胞胎減胎的趨勢。蕭勝文表示,胎兒內視鏡管徑較粗為0.35公分,射頻燒灼針直徑僅0.14公分,因此術後產生破水危險的比例相對低很多;目前收治5例個案皆成功減胎,手術時間在17到23周之間,健康胎兒存活率達到8成,出生周數落在28到38周,治療成果與其他國家相當。
-
2020-09-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葡萄糖胺治關節退化、吃銀杏治記憶力差?藥師親揭:6大營養品盲點解析
針對保健食品的選購,微笑曾經與大家分享過許多相關的文章,本周微笑將族群鎖定在銀髮族,談談目前他們在購買營養品的盲點與問題。銀髮族購買營養品的盲點 面對身體代謝機能的轉換及社會結構因素,許多銀髮族會藉由保健食品補足日常營養不足或保健所需,但往往也面臨挑選時的困惑及盲點,微笑例舉以下常見幾點迷思,希望能協助大家釐清觀念。 1.成分含的愈多愈好?不少銀髮族挑選保健產品時,總希望成分種類愈多愈好。事實上,「如果一個產品的成分種類愈多,相對的,各種成分的含量就鐵定愈少!」為什麼呢?例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拿一般膠囊可以添填1,000毫克的物質(通常有特定比例必須添加賦型劑),如果該產品僅含3種成分,那扣除賦型劑,若成分均分,可能每種成分各300毫克。但倘若該配方共含10種成分,是不是一定有的成分多,有的少,甚至變成「樣樣通,樣樣鬆」的笑話。所以微笑建議民眾,不是成分種類愈多愈好,配方有符合自我需求即可,並仔細審視自己需要的保健成分含量是否足量。2.覺得記憶力下降了才吃銀杏根據2002年與2008年發表於國際的人體實驗研究指出,銀杏無法減緩老人認知功能的退化,甚至對加強記憶、語言、注意力及其它腦部功能都沒有任何效果。事實上銀杏的主要功效成分為Ginkgoflavon(類黃酮類物質)、Ginkgolide A、B、C、M(二萜類化合物)。黃酮類物質(Flavonoid)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進而保護腦神經細胞對抗氧化壓力以及降低神經細胞受損。Ginkgolide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劑,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的功效。另外,類黃酮物質能抑制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與脂氧化酶(lipoxygenase),而增加血液的流動性,達到改善末梢血行障礙(ex.間歇性跛行)及腦血管循環不良等問題。簡單來說,銀杏就是抗氧化與促進血液循環,但其對於常見「神經傳導物質」濃度的降低沒有幫助,所以才在國際研究上沒有改善的效果。或許應該這樣定位「銀杏對預防老人痴呆」有幫助,但吃了不一定有效,因為其對乙醯鹼膽濃度沒有提升的作用。而銀杏適合什麼人吃呢?事實上銀杏偏向預防的作用,要是覺得腦力已衰退再補充,通常效果不佳。但有一種族群效果不錯,就是年長者且記憶力尚未退化或血液循環差且時常覺得頭昏昏(但沒有貧血的狀況),抱怨最近開始記憶不佳者,就很有可能是因為腦部血液循環不佳者,研究顯示,補充銀杏確實可以增加腦部的血循。 3.膝關節酸痛,買葡萄糖胺來吃葡萄糖胺(Glucosamine)是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一種胺基醣類,是合成葡萄醣胺聚醣(Glycosaminoglycans,GAG)的前驅物,GAG是關節液的主成分,可以提供關節組織營養,修復受損的軟骨組織。但葡萄萄胺應用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效力上,一直都有所爭議,尤其是在比較近期的研究,則紛紛顯示無效的結果,從2008到2013年相關的治療指引都不建議使用葡萄糖胺來做為骨關節炎的輔助治療。原因也有可能與人體老化過程中,身體利用葡萄胺糖製作關節內大分子玻尿酸的能力也逐漸下降有關,所以補充葡萄糖胺的效果,可能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如果等到年紀愈大了,察覺關節退化引起酸痛,才服用葡萄糖胺,通常效果不佳。4.以為糖尿病專用營養品能降血糖市售標榜糖尿病適用的營養補品,都是強調低GI(服用後,造成血糖起伏較小),但不是幫助降低血糖值,正確的使用方法為取代正餐或當點心使用,切忌服用正餐後,再服用一份成人糖尿病奶水,如此血糖一定爆高,控制不佳。 5.預防骨鬆,鈣片就是要選吸收度高的目前標榜吸收度較高的鈣片,其鈣離子含量通常較低(例如檸檬酸鈣、胺基酸螫合鈣,因為分子量較大的關係,所以製成鈣錠時,實際鈣含量會偏低),如果要製成一粒鈣含量300毫克以上的鈣錠,則其體積勢必不易吞服,尤其對於銀髮族群來說,更是難上加難。選購鈣補充品,有的標榜溶解度高、有的標榜快速崩散、有的標榜吸收快,事實上只要胃酸分泌功能正常,沒有長服服用抑酸劑者,吃哪種鈣,都差不多,因為綜合加入「鈣離子含量百分比%」與「吸收率%」,以長時間來說,這些不同鹽基的鈣製劑,實際吸收進入人體的鈣離子量是差不多的。挑選鈣片時,首先要看清楚產品「鈣含量」,同樣標示500毫克的鈣補充品其鈣離子的含量,很多鈣補充品所標示的是「鈣化合物」而非「鈣離子」的劑量,鈣化合物會隨著分子量大小而含有不同比例的鈣離子。再者,碳酸鈣需要胃酸的作用,才能分解出離子鈣。所以針對胃酸分泌不足或常期使用胃酸抑制劑或胃藥者,建議選用非碳酸根的鈣製劑。最後記得,不要一次吃大於500毫克劑量的鈣片,因為人體對鈣質的單次吸收高峰約在500毫克,超過500毫克以上,腸道對於鈣質的吸收力會下降。6.別人吃的好,就買來吃吃看不少銀髮族服用特定保健食品,是聽朋友介紹或廣告宣傳而抱著嘗試的態度去服用。事實上未經過專業人員判斷而自行購買保健食品服用,猶如拿自己的身體當白老鼠來實驗,若瞎矇猜中微笑真的誠心為你高興,若非...。大家都知道魚油對心血管疾病的好處,尤其對於血脂偏高的民眾,但許多人不知魚油能幫助降低三酸甘油脂(TG),但卻有可能造成低密度膽固醇(LDL)上升,消費者往往衝著「魚油可以幫助調整血脂肪…」就囫圇吞下肚。再舉個事件,素食主義者常因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12而產生貧血的現象,看到廣告補充鐵質能「補血」於是不斷購買含鐵質量高的產品來服用,而造成便祕及腸胃的副作用。所以微笑藥師建議,購買保健食品前,一定要先諮詢專業人員的建議。本文獲廖偉呈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常見銀髮族購買營養品的盲點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微笑藥師藥局電話:02-27009655諮詢Line ID:@smilerx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49-10號延伸閱讀: 摸摸你的脖子,你也有「富貴包」嗎?小心胸悶、心悸、自律神經失調....美國脊醫博士:改善靠這三招
-
2020-09-09 癌症.大腸直腸癌
婦人愛吃炸物 大腸鏡查出可能癌變的鋸齒狀腺瘤
台中一名39歲婦人平時愛吃炸物,近期因腹部悶脹、排便不順及排血便前來就醫,經大腸鏡檢查後在大腸處發現有一鋸齒狀腺瘤,於是立即在手術中切除,避免日後癌化風險,讓她放下心中大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曾晟恩說,患者平時喜愛吃臭豆腐,偶爾也會吃炸雞、烤肉,雖然知道對身體不好,但總是改不了口,直到出現上述狀況,才趕緊就醫檢查,但她過去曾剖腹產兩次,聽到要做大腸鏡,一度相當緊張,所幸全程順利,也提高大腸鏡檢查影像的清晰度。他說,大腸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3名,其中大腸息肉根據癌變機制,可分為增生性息肉、無蒂鋸齒狀腺瘤和傳統鋸齒狀腺瘤,後兩者有癌變的可能性。根據患者的病理報告,顯示為「無蒂鋸齒狀腺瘤」,位於大腸近端,在內視鏡影像上呈現平坦且顏色較接近腸背景色,因出現在腸壁褶皺,經常被黏液層覆蓋,可能貌似未清腸乾淨的糞便渣,使息肉界線不清楚,容易因忽略而未切除,再加上許多人重複篩檢的意願低,故時間一久,很容易產生大腸間隔癌。曾晟恩指出,新式「免麻醉減痛大腸鏡」以水代替原本的空氣,將大腸撐開,改善充氣造成乙狀結腸變彎的情況,有助於減輕大腸鏡通過轉彎處時的疼痛,並由醫師單人操作內視鏡。此外,使用用藍、綠光照射組織,使黏膜表層細微的血管型態對比更強烈的特性,透過偵測棕色病變區域,可揪出早期病灶。他提醒,當出現間斷性血便、腹部悶脹、腹痛、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時應特別留意,有可能為腸息肉所致,應即時赴醫接受大腸鏡檢查,並遵守醫囑治療,並定期追蹤,才能降低息肉癌變的可能性。
-
2020-09-08 橘世代.健康橘
睡不好有很多原因-及早就醫,才能及早找出病因
熟齡者小心,你有失眠、睡覺打呼、精神差的情況嗎,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引起。55歲的老趙(化名)本身有高血壓,晚上睡覺常打呼睡不好,使白天精神差、沒動力,更出現憂鬱情形,而家人發現他睡覺會打呼外,有時更像停止呼吸般沒了氣息。經就醫檢查後發現,老趙患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在醫師建議下配戴正壓呼吸器與藥物輔助後,症狀獲得改善。收治老趙的萬芳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黃志善表示,失眠為睡眠障礙的一種,已像是文明病般讓許多民眾困擾;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台灣民眾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有睡眠障礙問題,如何改善已成為民眾課題。黃志善說,引起睡眠障礙的原因很多,包括精神疾病,如焦慮、憂鬱引起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引起的打呼和日間嗜睡症狀;神經方面如不寧腿症候群,病患常感到下肢有痠、麻、癢、痛等不適感,特別是晚上睡前最為嚴重,患者會想移動下肢、按摩來緩解症狀而影響入睡。而睡眠障礙患者現已分佈在各年齡層,年輕者大多因睡眠習慣差、晚睡晚起、壓力等導致;年長者則多因生理性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壓等相關,而腦部退化,也會引起快速動眼期的睡眠行為障礙。他表示,若以會來檢查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來說,臨床上仍以45歲以上的熟齡族較多。而在治療上,黃志善說得先確認引起的原因,如因焦慮、憂鬱引起的入睡困難或夜間提早醒來,可先透過抗焦慮憂鬱等藥物改善,若未果或情況嚴重者,則搭配心理師的認知行為治療,經面談建立合適的睡眠模式,養成良好正確睡眠習慣。但通常需三到六個月,患者治療要有耐心。不寧腿症候群則可透過抽血檢查、找出病因,年長者大多是因缺鐵性貧血,或糖尿病、腎臟病等疾病所致,確認後再使用藥物控制。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他說可經醫師評估安排後,接受睡眠中心的睡眠檢查,來確認每小時的呼吸中止指數(AHI)次數作為依據,並分為輕中重度;輕度的AHI介於5至15之間、且白天不會打瞌睡,中度介於15到30之間,重度AHI則大於30次以上。黃志善說,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若狀況輕微可先不治療,中度者可考慮睡前配戴正壓呼吸器,保持呼吸道順暢,改善缺氧與睡眠問題。若重度者除正壓呼吸器外,也可以外科手術方式,矯正呼吸道結構,如下頜骨較後縮、舌骨位置偏低等問題,避免呼吸中止症候群發生。如老趙就診時的AHI為51,經治療與藥物輔助後,AHI改善至30,精神也變好、血壓也平穩了。他呼籲民眾,若有長期睡眠障礙,應及早就醫檢查;若是心理性的睡眠障礙,也可透過自費諮詢門診,由心理師進行睡眠評估與諮詢,以便及早治療。更多精選延伸閱讀↘↘↘追求健康更聰明-智慧手環助你熟睡、教你呼吸你一周失眠3天嗎?醫師建議:趕快就診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9-07 科別.一般外科
男子草藥偏方治痔瘡 沒好轉反腫脹像芒果
新竹一名60歲男性長痔瘡,大便腫痛流血已長達10年,因害怕手術會造成肛門受損或是失禁等問題,遲遲不敢接受治療,反而尋找草藥偏方,導致痔瘡腫脹成約10公分芒果,甚至表面發生潰爛情形,疼痛難忍才求醫,經醫師以減痛痔瘡微創手術開刀治療,疼痛問題馬上獲得改善,痔瘡病兆都切除乾淨,男子隔天就出院。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沈名吟也提到另一個案,一名30歲婦女懷孕約20周,罹患痔瘡造成貧血,長達5年頭暈目眩,體力變差,經檢測,孕婦血紅素只有3g/dL,低於一般正常女性的12g/dL,若不緊急開刀,可能影響胎兒。一般醫師對孕婦比較不建議侵入性治療高風險手術,但基於母嬰安全,沈名吟以減痛微創手術治療後,不只解決孕婦貧血問題,在手術過程,也發現病患的痔瘡長出原位癌,藉由手術切除腫瘤避免變成癌細胞,一次手術解決孕婦貧血和腫瘤2大問題,之後小寶寶也順利健康出生。沈名吟指出,痔瘡是良性組織,讓肛門緊密不會漏氣、漏糞水,但是過度擠壓會造成鬆弛甚至脱出,一旦脱出會出現流血腫痛等症狀,甚至會導致貧血。排便時出現鮮紅色的血,肛門處有腫大異物感,觸痛或持續性疼痛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建議盡速就醫,不要聽信偏方拖延,變成「玫瑰花盛開」的肛門。沈名吟強調,傳統痔瘡手術創傷大,須半身麻醉,術後疼痛期及住院期較長,且肛門傷口不易平滑美觀;減痛微創痔瘡手術,病患接受舒眠麻醉以降低手術時的焦慮,傷口小且藏在肛門內,再精緻縫合,出血少、恢復快、疼痛減低,擺脫痔瘡的糾纏困擾。
-
2020-09-06 科別.消化系統
健康醫點靈/常腹痛、腹瀉 注意腸道發炎警訊
花蓮一名30歲陳姓小姐常腹瀉、腹痛,向門諾醫院求診,擔心是大腸發炎。腸胃內科主治醫師戎伯岩表示,潰瘍性大腸炎屬腸道慢性疾病,不易根治,也易誤判為其他腸胃疾病,並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民眾若出現持續性腹痛,及長時間慢性腹瀉等,應就醫檢查治療。戎伯岩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中,以「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最令人耳熟能詳,雖屬於罕見疾病,但隨著飲食西化,比率有逐漸升高趨勢,尤其好發於20歲到40歲間,西方人患病比率高於東方人。戎醫師說,發炎性腸道疾病顧名思義,就是大腸小腸因某些原因引起發炎相關症狀,民眾若出現持續腹痛、大便次數增加、大便質變稀、軟或水瀉、血便、發燒、莫名原因貧血等警訊,就要特別注意。然而,這些症狀易和腸道其他疾病搞混,民眾有疑似症狀還是到醫院檢查為佳。戎伯岩提醒,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確會增加大腸癌的機率,特別是「全大腸型發炎」的潰瘍性結腸炎,若罹患逾15年,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且每隔5年危險性會倍增。他建議有發炎性腸道病史超過10年的民眾,應每年做大腸鏡檢查,也要注意其他如淋巴癌發生的可能性。目前醫界認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因與免疫系統、腸道內細菌、環境及遺傳因子有關。醫師建議,患者除配合使用藥物、定期追蹤病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適時地放鬆並減少不必要的壓力,也能有效降低病情惡化。
-
2020-09-05 橘世代.健康橘
體重一直掉 小心沉默的流行病
老年人會因多重急、慢性疾病,或本身老化導致身體器官功能衰退,造成行動不便甚至失能,還有吞嚥或咀嚼固體食物困難,以致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營養,而有所謂的「沉默的流行病」─營養不良。長者營養不良 三大因素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昱蓁指出,營養不良如未及早預防或治療,可能使長者活動力更受限、疾病感染機率增加,情緒上可能容易緊張焦慮、貧血或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感染風險,造成反覆住院,且復元能力變差,使住院時間增長甚至死亡。林昱蓁指出,導致營養不良的原因包括個人、食物、環境等因素,個人因素方面,因老化導致生理與心理多方面改變。老年人因生病、體力不佳或家庭結構改變,容易形成孤立、獨居或獨自進食,並對他人依賴漸增;生理方面,例如視力變差看不清楚食物、失智導致常忘記已進食而暴飲暴食、偏食,此外行動力變差、牙口不佳使得咀嚼困難、唾液腺分泌減少,致使嘴巴乾燥,味覺敏感度減低、腸道吸收變差,常有腹脹、便祕或腹瀉發生,或者因為沮喪、對食物喜好度降低,導致進食動機減弱。食物因素方面,食物本質造成的飽足感或變化性少、食物分量與型態都會影響長者攝食量;環境因素方面,用餐時間是否固定,是否獨自攝食,用餐前是否服藥,用餐時是否被中斷,都會影響長者情緒及用餐品質。進食量夠不夠 四大指標當發生上述情形,都可能讓長者發生營養不良風險,應透過體位測量、飲食攝取狀況與身體活動度來評估是否有營養不良風險,項目包括:1.過去3個月內是否因為食欲不振、消化問題、咀嚼或是吞嚥困難而減少食量?2.是否有非刻意的體重下降情形?如合身的衣服變寬鬆、半年內體重是否減少5%?3.是否可以自行活動而非臥床或依賴輪椅?4.身體質量指數是否≧23?〔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 / 身高(公尺) 〕此外,攝取量的評估包括1.一天可完整吃完幾餐?2.每天是否至少攝取1份牛奶?每周是否攝取2份以上豆類或雞蛋?每天是否都有吃肉、魚、雞鴨類?3.每天至少攝取2份或2份以上的蔬菜或水果?4.每天是否攝取至少5杯水?5.進食需依賴他人還是可自行進食無需輔助?以上都是觀察老年人是否有營養不良風險的參考指標。增量補充營養 三大策略林昱蓁表示,營養問題可透過飲食策略改善,包括(一)飲食強化:調整食物進食順序,先吃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食物,補充肌肉生長的原料,建議每餐都應攝取2份肉,相當於2兩肉,再吃蔬菜類補充肌肉合成所需要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最後再吃全穀雜糧類穩定血糖,才不容易有飢餓感且可補充熱量。(二)注意用餐環境與食物內容:盡可能由用餐者自行選擇,可利用添加油脂、勾芡或淋汁等方式增加食物風味及熱量,並依長者生理狀況選擇適合食物,如牙口不佳可選擇魚類、雞蛋、豆腐或絞肉等形式的蛋白質來源,蔬菜可選瓜類、葉菜類,才能增加進食量,也可以將食物切小段、切碎再烹煮,使食物質地更柔軟易咀嚼。(三)口服營養補充品:如果不喜歡吃肉,可能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可以選擇高蛋白的營養品來補足吃不夠的部分,但建議作為一天內1-3次的點心選擇即可,以不影響正餐攝取量為原則。為使老年生活可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林昱蓁提醒長者應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可以每周或每月固定時間量體重,自行評估營養狀況,疫情期間可能造成社交情況減少,仍應走出戶外適度運動,維持身體活動力。【延伸閱讀】生吃苦瓜降血糖!還有5種「穩糖蔬菜」讓糖友大口放心吃長輩總說「不想吃、我不餓」,怎麼辦?3餐飲食6大原則一次整理!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9-05 科別.腦部.神經
就是「睡」不著!不用安眠藥,專家提出「一夜好眠」的秘訣
每個人的人生有三分之一時間在睡眠,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台灣民眾每5個人就有1人有睡眠障礙問題,因此,如何改善睡眠障礙,避免失眠上身,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萬芳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黃志善表示,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很多,包括精神疾病,如焦慮、憂鬱引起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打呼和日間嗜睡症狀;神經方面問題,如不寧腿症候群;中老年人常見的腦部退化,引起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產生不自主動作等。黃志善指出,對於睡眠障礙的治療,必須先知道患者是什麼原因導致失眠,才能對症下藥。如果是精神疾病引起,如焦慮、憂鬱,可利用認知行為治療,養成良好正確睡眠習慣,或配合醫師服用抗焦慮憂鬱的藥物,也可以改善。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考慮在家配戴正壓呼吸器,保持呼吸道順暢,改善睡眠;若真的很嚴重,也可以使用外科手術方式,矯正呼吸道結構,避免呼吸中止症候群發生。不寧腿症候群則可經由抽血檢查,找出病因,如缺鐵性貧血、糖尿病、腎臟病等,並使用藥物控制。而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則應就醫,進行病史、理學檢查及睡眠腦波檢查,並配合藥物治療以減少相關症狀的發生。臨床上,為了確實找出睡眠障礙原因,特別是呼吸中止、不寧腿症候群、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等,可經醫師評估安排,接受睡眠中心的一夜睡眠檢查,由睡眠技師協助,在受檢者身上裝置線路,偵測記錄腦波、呼吸、手腳活動等生理反應,並透過監視器監控睡眠過程,確實了解原因,再對症治療。黃志善建議,如果是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礙,可以到自費諮詢門診,由心理師進行睡眠評估與諮詢,採用非藥物方式改善睡眠,也是可行的途徑。他也特別提醒,若躺在床上睡不著時,不要一直賴在床上,這時候可以起來活動一下,等有睡意時再上床,會比較容易入睡。圖片設計/Scott 諮詢專家/萬芳醫院睡眠中心主任 黃志善
-
2020-09-04 科別.僵直性脊椎炎
好想當媽媽!女性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可以懷孕生子嗎?
僵直性脊椎炎女性患者可以生孩子嗎?一名女性從大學時代開始因膝蓋痛而就醫,由於疼痛症狀斷斷續續,也就沒有積極就醫與治療,一直到了33歲才被診斷出是僵直性脊椎炎,到門診時已經是大肚便便、懷孕六個月,下背痛到幾乎無法忍耐。醫師提醒,年輕女性也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且會面臨懷孕、生產、哺乳的階段,配合醫囑好好就醫與用藥,控制發炎指數,懷孕過程會更順利。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寶寶說,一般人以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都是男性,事實上,女性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也不少,男女比例大約是三比一。不過,因為女性的症狀較為不典型,大多是肩頸痠痛、膝關節疼痛,而非典型的下背痛與腰痛,因此女性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很容易被忽略,平均延遲就醫達十年左右。年輕女性病患很快就會面臨進入生育期,許多病患都會擔心「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是否可以順利懷孕生子?」。許寶寶說,門診中,常見懷孕的女性病患。她曾接治一名26歲的女性患者,也是因為膝蓋持續疼痛兩個月而就醫,當時完全沒辦法走路,治療了一年,病患規律就醫,病情控制穩定,進入懷孕階段僅有輕微的下背痛,懷孕過程非常順利。另外一名女性,則因為平常症狀輕微,不僅回診也不肯規律吃藥,發炎指數沒有好好控制,骨頭已經出現輕微沾黏,等到懷孕下背疼得受不了時,才到門診求助。許寶寶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生育能力跟平常人一樣,是可以懷孕生子的,但是,建議在準備懷孕期間,就要先控制好病情,再準備懷孕。懷孕過程也會較為辛苦,下背痛的情況會稍微加重一些,周邊關節炎的情況反而會減輕。在用藥部分,第一線經常使用的NSAIDs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因為有抗凝血的功能,可能會造成出血,因此建議第一孕期和第三孕期應該盡量避免使用該類藥物,至於新的COX-2抑制劑就沒有凝血功能異常的風險。分娩時,可能因為薦腸關節黏合或骨盆附著點發炎,自然產時骨盆腔可能無法完全撐開,如果婦產科醫師評估,可以考慮剖腹產,不過,因為脊椎黏合,脊椎麻醉時可能比較難入針。進入哺乳期時使用新型生物製劑,乳汁僅微量藥物殘留,讓僵直性脊椎炎的母親也能享有親自哺乳的機會。許寶寶醫師簡歷:仰光第一醫學院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物醫學碩士經歷: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主治醫師大林慈濟醫院總醫師大林慈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華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專長: 1.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皮肌炎及血管等系統性自體免疫疾病2.痛風、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僵直性脊椎炎、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3.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關節疾病 4.肌腱炎、五十肩、肌肉酸痛症5.疼痛治療6.過敏性氣喘、鼻炎、蕁麻疹7.腎絲球腎炎、自體免疫性肝炎、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免疫性間質性肺炎、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等器官專一性免疫疾病之免疫功能篩檢
-
2020-09-04 科別.消化系統
哪些人需要做大腸鏡檢查?出現這9種情況要當心!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大腸癌已12年蟬聯癌症之首,也是死亡率前三名的癌症。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孫麒洹醫師表示,雖然大腸癌發生率在台灣或國外皆顯示增加,但死亡率卻下降了,且以早期(0期及1期)癌症發現者居多,表示癌症的篩檢普及化,促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了治癒率和存活率。因此提醒民眾切莫輕忽自身排便的異狀,並定期接受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為自己的健康做好把關。 大腸鏡檢查可發現腸內的病灶,兼具診斷和治療的功用。但到底什麼是大腸鏡呢?孫麒洹醫師表示,大腸鏡是內視鏡的一種,內層是一條細細的導光纖維、外層由塑膠材質包覆,從人體的肛門處伸入,順著大腸ㄇ字型的走向檢查,檢查的範圍包括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最後到盲腸處,沿途觀察腸道是否有發炎、出血、潰瘍、瘜肉、腫瘤等問題,以進一步評斷合宜的治療處置。 孫麒洹醫師指出,大腸鏡可說是診斷腸癌及腸疾的有效且直接的工具,當糞便檢查出現潛血反應、解血便、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貧血、便秘或長期腹瀉、慢性腹痛、影像學檢查疑似有大腸病灶等都可能是大腸疾病的徵兆,建議主動就診,醫師會根據症狀評估是否需接受大腸鏡檢查;此外,若家族患有大腸癌病史者也可能是腸癌的高危險群,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瞭解個人腸道健康狀態。另外,孫麒洹醫師分享有許多民眾前來就診時,已經是較晚期的大腸直腸癌,因為病友誤把肛門流血當做痔瘡出血,把腹痛、拉肚子當成吃壞東西或腸胃發炎,而輕忽了大腸癌的症狀。孫麒洹醫師鼓勵民眾-縱使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幾位,但現在治療方式的進步,民眾應對於大腸癌的相關症狀不輕忽,勇敢接受檢查及治療,和醫療團隊相互配合,就能提早診斷出大腸癌並接受治療,而提高治癒和存活率,再次提醒民眾勿忘定期篩檢的重要性,才能保障個人健康。 大腸癌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大腸直腸外科」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孫麒洹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02 癌症.大腸直腸癌
「安倍辭了、黑豹走了」 大腸疾病不能輕忽,出現4類症狀須警惕!
日本民族的執著聞名世界,能讓這個國家的首相2度請辭下台事情不多,但潰瘍性大腸炎做到了;瓦干達新國王“黑豹”擁有過人的智慧和領袖氣質,高超的格鬥技術,在“漫威”的宇宙漫畫世界裡威震四方,卻因大腸癌英年早逝…… 很多人不知道,看上去很普通的大腸疾病,確能輕鬆擊倒人類的健康。大腸,包括盲腸、結腸、直腸以及肛管,其作用是從腸道內剩餘的可消化物質中吸取水分與電解質,將剩餘的無用部分形成糞便,並作暫時儲存,以最終排出糞便為“終結使命”。所以很多時候,不論潰瘍性結腸炎還是結直腸腫瘤等,結直腸疾病都有著一些共同的初期臨床信號,需要引起警惕。信號1:便血許多人看到血會特別緊張,若是突然看到自己大便帶血,更是不知所措。不同疾病,便血常表現為不同的顏色,便血為鮮紅色時,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這種便血基本上是在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內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是便後直接流出。常見於痔瘡、肛裂、直腸息肉、低位直腸癌。當便血是暗紅色時,說明血液在腸腔內停留時間稍長。常見疾病為: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或高位直腸癌、結腸息肉病等。便血呈黑色或柏油樣,通常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黑色糞便則是因為出血量較少且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信號2:便秘或腹瀉,排便習慣改變對腸道腫瘤來說,這常是最早出現的症狀,由於腫瘤對腸道的刺激或堵塞腸腔、浸潤腸管所致,就會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腹瀉、“裡急後重感”等,對晚期腫瘤過大造成腸梗阻,在臨床上表現為腹脹、排便困難等容易誤認為便秘。潰瘍性結腸炎表現形式較多,但約70%的患者會出現腹瀉、便稀,其中血性腹瀉常為最早期症狀,色暗,常伴有腹痛、粘液膿血便、體重減輕、嘔吐等症狀。信號3:腹痛人們常說的“肚子痛”。常見病因包含腸胃炎、腸易激綜合症等。約10% 的人可能是因更緊急的原因引起,例如闌尾炎、腹主動脈瘤破裂、大腸憩室炎或異位妊娠。潰瘍性結腸炎80%左右的患者也會有腹痛症狀,且多以隱痛為主。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這是因為炎症大多發生在左半結腸或乙狀結腸。另有部分患者的疼痛部位常位於左上,右上或右下等部位,因這些部位是結腸彎曲部,且是生理性括約肌“閥門區”。大腸癌早期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當腫瘤較大、腸腔縮窄,表現為糞柱變形、變細等不全性梗阻時會出現腹部隱痛,當腸道完全梗阻時,會出現劇烈腹痛。信號4:貧血、全身乏力或短時期內的消瘦由於腸道惡性腫瘤、慢性感染、潰瘍性結腸炎等一系列慢性病變導致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或消耗增加超過了日常機體的合成,會引起營養不良,體重明顯下降。在臨床檢驗中表現為低蛋白血症,水電解質紊亂等指標異常。如何才能及時發現,如何才能「腸」治久安?1、健康生活方式可預防大腸疾病發生影響大腸疾病尤其大腸癌發生與發展的原因很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30%-50%的癌症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預防的。遠離煙草、接種疫苗以避免癌症相關性感染等公共衛生措施,均可預防癌症發生。絕大多數癌症是由於外界的危險因素與自身遺傳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根據中國生理學會科普平台分享,人的精神情緒或心理因素與腫瘤發生與發展的關係。2、注重大腸疾病的早期發現規範體檢能早期發現癌症、潰瘍性大腸炎、腸道息肉等一系列病變。大腸道疾病的檢查最常用的是肛門指檢和腸鏡。肛門指檢是一種簡便易行卻非常重要的臨床檢查方法,它能區分痔、直腸息肉、直腸癌、肛裂、肛瘺等多種腸道多發病,雖然看似尷尬,但真管用!腸鏡檢查和組織黏膜切片是另一檢查大腸疾病尤其是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的有力手段,部分腸癌患者可以通過抽血化驗腫瘤標誌物來進行初步判斷。由於早期大腸癌大多起病隱匿,通過CT、超聲等輔助檢查難以辨別,電子大腸鏡通過直觀地觀察腸黏膜,能精準全面地完成結腸檢查及內鏡下治療。有息肉病史、大腸癌家族史、潰瘍性結腸炎病史、癌相關標誌物檢測陽性、糞便隱血檢查陽性的高危人群,檢查時間則要提前10年,即從45歲開始每年必須堅持做指檢。35歲以上的喜吃海鮮雞鴨魚肉、且運動量少的人群,最好定期進行肛門指檢。值得一提的是,全麻下行腸鏡檢查不會帶來痛苦,不必因恐懼而拒做腸鏡。3、前往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診療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大量醫學證據證實,規範的大腸疾病診療措施是有效的,廣大患者應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規範治療,不可迷信偏方而拒絕正規治療,以免延誤病情。4、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民眾應形成正確的健康觀,消除對發炎性腸道疾病及癌症的錯誤認知,對大腸疾病伴隨症狀的恥辱感。應鼓勵有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的患者就診,不排斥肛門指檢、腸鏡等一系列檢查,對已確診腸癌的患者能積極支持、理解和幫助,使其獲得及時規範的診療、康復保健、心理支持和姑息治療,從而改善生存質量,提高生存率。作者:秦駿(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來源/轉載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