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記憶力
共找到
733
筆 文章
-
-
2020-11-05 科別.腦部.神經
年紀大了得阿茲海默症,可能是年輕時種下的果! 早期預防很重要
很長一段時間,阿茲海默症都和年老捆綁在一起。人們通常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機能的退化,才使得患者的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逐漸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喪失,發生一系列不良後果、乃至威脅到生命。所以,除非專業領域,幾乎很少有人稱呼它的學術命名,而是將之稱為“老年失智”。阿茲海默症,是老年期認知障礙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是腦部的神經細胞由於某些原因損壞所引起的、漸進性的認知功能退化。認知障礙疾病患者的認知功能退化幅度遠遠高於正常老化的水平。其發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除了記憶力下降等認知功能症狀,還會有人格改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症狀。阿茲海默症的病程較長,病情會逐年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社交、工作和生活能力,還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當我們發現身邊摯愛的父母變得冷漠、健忘、暴躁、或性格發生重大改變時,一定要高度重視,儘早帶他們去醫院神經內科或老年科就診。我們不能因為“老年失智”有老年這兩個字就忽視了早期的預防。根據2020年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的最新研究報導指出,早在20多歲的青少年時期,阿茲海默症及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就已經非常明顯。如果能在年輕時就針對這些生活方式和危險因素進行改變,就能對認知障礙起到預防作用。1.心腦血管疾病研究發現,中青年期、尤其是青春期即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其晚年時期的認知功能更差,發生認知障礙疾病的風險更高。因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可造成腦部血管和神經病變、腦部物質代謝和功能紊亂等,從而損傷大腦的認知功能。預防方法:養成有益心腦血管健康的一系列生活方式,例如合理膳食,戒菸限酒,適度鍛煉,規律作息,還要積極治療和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將能降低晚年發生認知障礙疾病的風險。2.肥胖成年早期(20-49歲),如果有較高的體質指數(BMI),處在超重或肥胖狀態,則晚年發生認知障礙的風險更高。數據顯示,與成年早期BMI正常的人群相比,肥胖者晚年患認知障礙的風險高出2.5倍。超重和肥胖可能會影響體內的細胞因子和激素,間接地影響腦部血管健康。過多的脂肪還可能導致大腦澱粉樣蛋白的沉積,引起大腦損傷。(注:大腦澱粉樣蛋白沉積是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一大病變。)預防方法:避免超重和肥胖,在成年早期(20-49歲)保持正常的體型,BMI控制在18.5-23.9 kg/m2範圍內。還要警惕內臟脂肪,避免腹型肥胖,男性腰臀比應不大於0.9,女性不大於0.8。3.早期教育質量對美國老年人的一項隊列研究顯示,童年時期接受過高質量學校教育的人群,晚年發生認知障礙的風險更低,記憶力和語言功能不容易發生下降。這可能是由於童年時期接受高質量教育的人群,他們最終受教育的年限也會更長,從而可以具有更好的大腦功能。預防方法:孩子的爸媽們應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保證孩子高質量地讀完小學和中學,接受較好的基礎教育,可以減少孩子將來認知障礙的患病風險。(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1-04 失智.大腦健康
大腦健康/大腦退化恐增加失智風險?專家提醒:大腦凍齡,3行動很重要
人過50歲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60歲開始,更是以每年0.5%速率萎縮,持續萎縮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憂鬱症,甚至惡化成為失智症的風險。 但許多人並未有所警覺,直到出現狀況,才意識到大腦健康的重要,可惜為時已晚!許多 研究顯示,年輕、中年時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未來的大腦健康。不愛運動者到年老時,大腦的體積較小、認知功能較差,腦部結構健康也下滑。 久坐不動,大腦老得快 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發表於PLOS ONE期刊的研究結果,發現久坐與腦部內側顳葉厚度減少有關,而該區域為主要掌管海馬迴及記憶功能。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增加發炎反應,影響海馬迴健康。 而發表於JAMA Psychiatry《美國醫學會雜誌》期刊的研究,則針對3247位18~30歲成人追蹤25年,利用三種測試評估語言記憶力、執行能力、反應速度等認知功能後發現,相較於多運動少看電視的人,少運動且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人,日後認知功能較差的機率明顯高出一倍。 此外,美國波士頓大學於2015年的研究,針對1271名40歲成年人追蹤調查20年,結果經過腦部MRI和認知測驗後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60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的結果也較差。 大腦健康,從年輕時超前部屬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由此可知,年輕時若養成久坐不動的習慣,會讓大腦的神經活化及血管生成變少、退化得更快,認知功能變差,影響到大腦結構。 因此,為了延緩大腦退化、提升腦力、延緩失智,需要超前部署。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國人的生活形態。根據國健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近5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6小時。 預防大腦退化,運動多重要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提到,美國波士頓大學2019年發表在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顯示,步行及輕度的身體活動(如做家事)就可以增加腦容量、延緩大腦退化的時間。 有動就有效,且對50歲以上、平時不動的人來說,效果更好!研究指出,在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中,只要每天步行超過7500步,與未達的人相比,大腦相當於延緩退化2.2年;每天多1小時的身體活動,也可以延緩退化1.4年。 他自己於2020年發表於Sports Medicine《運動醫學》的研究顯示,不管何種性別、運動強度或運動時間,都能增加大腦的執行功能。不過,相對於重複性的有氧運動或阻力運動,多面向運動型態的效益更大。 張育愷指出,雖然長期、規律運動可以增強認知功能,但據美國北卡大學與臺灣師範大學2012年發表於Brain Research《大腦研究》的統合分析研究發現,只做一次的運動也有用。且無論是在運動過程中、運動之後立即測試認知功能,或是在運動之後一段時間才測試認知功能,都有顯著正向的影響。 事實上,只要進行單次、持續進行20~30分鐘中等強度(指有點累、喘,心跳和呼吸較平時快)的運動,就能增加認知功能、增強大腦活化,讓沒有時間運動不再是藉口。 當身體有活動,就有助於增加大腦衍生滋養因子(BDNF)分泌,進而保護神經、促進神經生長及傳導、增加腦部血流、保護腦細胞等功能。老化過程中會使BDNF下降,進而使認知功能衰退,若進一步惡化更可能成為失智症,因此,增加BDNF有助於讓腦部活化,預防或減緩未來失智症的發生。 銀髮族怎麼動?將活動、運動、互動納入日常 許惠玉表示,許多銀髮族雖然退休後時間變多,但仍有不運動的原因,包含年紀大而身體狀況不佳;覺得退休就是要輕鬆過日子;沒有動力驅使,加上運動很累,不想這麼辛苦。 但越不運動就越容易虛弱,形成惡性循環,甚至提早讓失智症報到。但如何藉由運動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而針對不同狀況的銀髮族,是否有不同的運動建議。 張育愷說明,在運動型態方面,有氧、肌力、平衡等運動,甚至多面向如太極拳瑜珈等的運動型態,都能明顯改善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此外,也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肌耐力、預防跌倒等。 針對許多有健康問題、虛弱、平時不動的銀髮族現階段仍無法運動的族群,許惠玉建議,透過「+10行動」,每天比現在多花費10分鐘活動身體,習慣後再循序漸進增加強度。 +10行動 1.保持忙碌、不久坐 2.利用樓梯上下樓 3.常做家事 4.看電視時可進行簡易運動和伸展 5.外出時增加走路、騎腳踏車機會 6.走路去比平常遠的超市購物 7.多利用附近的公園和運動設施 8.參加當地的運動社團 9.在休息日與家人朋友外出 10.行走時儘量邁開大步快速行走 許惠玉也提醒尚未邁入銀髮階段的人,因50歲過後大腦開始萎縮,需透過運動預防及延緩失智症的發生,越早開始、效果越好。而運動的另一項好處是能增加社交互動,除了讓運動更加有趣容易持續之外,互動對於大腦和情緒的改善都有幫助,也能增加自信心、滿足感。
-
2020-11-02 養生.健康瘦身
間歇性斷食讓人健康?教授告訴你臨床研究結果的事實
讀者許小姐昨天(2020-10-31)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網路有好多書籍、文章都是關於食氣或是不吃東西的。好羨慕那些不用吃東西的人。他們不吃東西,還是可以精神很好,也能返老還童,身體原本生病的地方會自動變好…可是我不吃東西之後,只覺得我快要餓死了…根本不知道怎麼練成不吃東西還過得很好。這篇文章下面還看到有人斷食200天,近視從1000度變成2.0,好想知道這些人是怎麼做到的,我近視700度,也想透過斷食變成不用戴眼鏡也看得很清楚。您知道這食氣相關的知識嗎?謝謝您。上面的網路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14-6-2發表在《阿爾卑斯登山學校》的文章,標題是〈斷食21天記錄〉。我在〈斷食第三天〉的地方看到作者說「今天特別為自己咖啡灌腸」,就沒興致再看下去了。首先,這篇文章完全只是作者自我推理,自我描述,根本無法查證虛實。再來,關於「咖啡灌腸」,我在2016-8-28發表的葛森療癌法裡已經有說,這是一種毫無科學根據,非常危險的另類療法。我又在2019-2-18發表一位生酮醫師之死,指出一位才40出頭的醫師就是自我施行此法而導致死亡。所以,對我來說,任何崇尚「咖啡灌腸」的文章都是不值一看。有關斷食或禁食,我在2018-7-30和2018-8-15分別發表間歇性禁食和間歇性禁食,反彈效應,指出這類療法並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對健康有益。可是,這兩年多來還是三不五時就有讀者,同學,親友來問我對斷食的看法。尤其是最近,就收到好幾個詢問有關一位叫做Dr Eric Berg的網紅。例如我侄女在5天前就寄來一個他的YouTube影片〈斷食體內變化:抗衰老、自噬、燃燒脂肪、強化免疫力、癒合腸道關節炎等 Dr Eric Berg〉。這位網紅的本行是整骨師,但現在已經不幹了。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網紅的收入肯定是整骨師的好幾倍。他的影片也都是有中文版的,所以這當然也是收入來源之一。他的影片內容都是儼然像個教授一樣,在白板上講解各種飲食對健康影響的機制。由於演技精湛,伶牙俐齒,又看起來相當權威,也就難怪會受到廣大的追捧。當然啦,一定也有很多人誤以為他是醫生而崇拜。不管如何,他除了吹捧斷食之外,也鼓勵生酮飲食。有關生酮飲食我已經有發表好幾篇質疑的文章,所以就不再多提了。不管如何,這位網紅在講解有關斷食,生酮,或是其他健康議題時,他所採用的策略就是所謂的Cherry-picking:專挑對他有利的證據,但就是不提對他不利的。更嚴重的是,為了達到推銷斷食和生酮的目的,他的講解往往是扭曲事實或編織故事。讀者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可以去看一位年輕醫師分別在2019-11-12和2020-5-9發表的的影片(裡面有提供科學證據):“Doctor" Eric Berg | EXPOSED(Eric Berg “醫生” | 爆料)Dr. Eric Berg FANMAIL (funny) (Dr Eric Berg 粉絲信函(好笑))我現在解釋一下為什麼我會決定要寫這篇文章來回應讀者許小姐,但卻對過去那麼多類似的詢問沒有發文回應(儘管我有私下回覆)。那是因為昨天我在收到許小姐電郵的同時也看到一篇Christopher Labos醫生才剛發表的文章Will intermittent fasting melt pandemic pounds?(間歇斷食會融化大流行磅數嗎?)。這個標題裡的「大流行」指的當然就是新冠,而「磅數」指的是因居家抗疫而造成的肥胖。所以,基本上這篇文章就是要討論間歇斷食是否能幫助減肥,而它結論是:「所有的減重飲食都似乎是同樣有效或同樣無效。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減重飲食最終都會失敗,因為人們會放棄難以長期維持的減重飲食。 事實上,只要少吃,無論是哪種機制的減重飲食都會起作用,而最好的減重飲食方法就是可以堅持下去的那一個。」這個結論是跟我發表的幾篇文章裡所講的是一模一樣。事實上,如果不能堅持,那一旦終止減肥或禁食,反而會產生對健康有害的反彈效應(請看間歇性禁食,反彈效應)。(註:我會在文章最後提供兩篇都是今年發表的臨床研究論文來證明間歇斷食並沒有比較有效)我雖然沒有發表文章回覆之前很多讀者的提問,但在私下的回覆裡都會反問:「你有聽說過有任何一位活得健康又長壽的人是採行禁食或斷食嗎?」我在五天前(2020-10-27)發表94歲的婆婆,105歲的爺爺,兩極的養生,提到兩位老人家都沒有刻意採行什麼特殊飲食。同一天,三立新聞也發表台中清朝阿嬤過117歲生日 「今年金牌卡重」記憶力驚人,提到這位目前還是很健康的人瑞也是一樣沒有採行什麼特殊飲食。反過來說,有哪一位採行斷食的人能像這三位老人家一樣健康長壽?所以,間歇斷食的吹捧是一回事,事實卻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下面是兩篇今年發表的有關間歇斷食的臨床研究論文:Impact of intermittent vs. continuous energy restriction on weight and cardiometabolic factors: a 12-month follow-up(間歇性和持續性能量限制對體重和心臟代謝因子的影響:12個月的追訪)。結論:這兩種方法所獲得的結果,沒有差別。Effects of Time-Restricted Eating on Weight Loss and Other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Women and Men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The TREA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限時飲食對體重過重和肥胖的男女減肥和其他代謝參數的影響:TREAT隨機臨床試驗)。結論:限時飲食在減肥方面並沒有比較有效。原文:斷食的吹捧與現實
-
2020-11-01 養生.聰明飲食
朱慧芳/農夫阿鴻的野薑花
農夫阿鴻最近在採收田裡的野薑花塊莖,他不辭麻煩剷起糾結成塊的地下莖,切片之後,再慢慢的低溫烘焙,把薑塊乾燥成像是山奈的乾燥香料。問他「這東西怎麼料理?」他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燉雞湯時一起放入,熬出來的雞湯特別香。」燉雞湯,這道料理不難,而且正符合季節,一定要試試。野薑花塊莖熬雞湯,挖掘可得費功夫。之前有人教過我,把野薑花葉子浸泡在水裡飲用,清水也會有優雅的花香味。也曾聽說,把塊莖切碎包在肉粽裡,可去腥增香。今天,則又從阿鴻這裡,學到野薑花雞湯料理,看來野薑花不只好看好聞,也是好滋好味的百搭調味食材。野薑花塊莖並不容易剷挖,別看它的花朵清新柔靜,不與世爭、做楚楚可人狀,地底下的野薑花莖可是堅守領域、攻城掠地的兇悍狠角色,一旁的大小植物,全被它的地下走莖糾纏困縛、置諸死地,想要挖出完整薑塊,好像是要把幾隻打成一團的野狗分開一樣困難。挖掘野薑花的地下走莖,時要用力時要費心,一刀一鏟之間也同時撩起阿鴻隱藏深處的塵封往事。鬆開深埋地表的嚴密走莖後,過往的回憶像空氣中浮動的花香一樣,悠悠隱隱地從30年前,還是青春少年郎的學生阿鴻娓娓道來。公司倒閉欠債,人生歸零,低頭向土地學習。原本個性活潑的阿鴻,從學生時代就喜歡帶領團康玩社團,專科五年的豐富經驗,對他日後從事的旅遊業大有幫助,三十出頭歲,就開起自己的旅行社,且規模越做越大,頭寸也越軋越密。終於因為一個周轉不順,造成山崩似的連鎖結果,公司最後以倒閉收場,他自己也欠了一屁股至今都還不了的債。為了躲債,阿鴻進到野地從農,將自己定位為「純農」,低頭向土地學習,不再想東想西,就讓土地和勞動慢慢療癒全身內外的累累傷痕。台北出生長大的阿鴻,沒有任何農事經驗,一切從勞動中學習。負債的身分,讓阿鴻無法申請農夫身分,請領補助或是上課,租地買地的錢也無法透過農會組織借貸,種種挫折磨難,對如今的他來說,只能當作人生必然要面對的養分。農地是珍寶,致力友善環境耕種。一路走來,務農已經超過12個年頭,阿鴻已有能力承租便宜的畸零地,每個月攢幾千元的生活費度日。他說,因為農地對他而言非常珍貴,他必須善用地上生長的所有東西,所以只要有產出,他就盡量保存加工。他不能奢侈的種短期葉菜,因為不用農藥也不施肥的友善環境耕種法,一但面臨菜蟲來襲會一無所獲,這樣,他會連下次買苗的錢都湊不出來。儘管過著幾乎一無所有的日子,阿鴻還是樂觀的面對日常。他得意的說,因為沒錢繳健保費,他已有十年沒有進過診所醫院,也無法申請任何的補償補助。還好因為長期吃自己種的薑黃和薑黃粉,讓他身強體健之外,還能有敏銳的記憶力,對於往事細節,描述得好像剛發生似的。如果不是他自己說出,誰會知道幸福的台灣,仍有在邊緣辛苦求生的「黑」農。如果你願意支持他的卑微努力,請在臉書搜尋賴順鴻,購買他彎腰種出的農產,和親手做出的加工品。●野薑花又稱穗花山奈,與食用生薑和中藥山奈同屬薑科。
-
2020-10-28 科別.腦部.神經
失智症會遺傳嗎? 6症狀都非正常老化,神經內科醫師告訴你如何預防
關於失智症不少相關的衛教新聞都出現在生活周遭的訊息中,這也引發了A小姐的疑惑與恐懼,因為家中有三位失智症確診患者,雖然自身沒有明顯的失智症症狀,她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也有可能得到失智症?造成失智症因素多 這些高危險族群要注意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李建欣醫師指出,失智症種類主要可分為:退化型(阿茲海默氏症屬於其中一種)、血管型、混和型與其他原因造成。導致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除了家族病史之外,高齡、女性和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頭部外傷、唐氏症者,也是失智症發生率較高的危險族群。出現6大狀況 恐非單純老化是失智李建欣指出,醫學上失智症的定義為「具有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障礙,且其嚴重程度需足以影響其社會及職業功能」。「認知功能障礙」包含: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對世間與地點感到混淆、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判斷力變差、情緒和個性改變等現象;若出現以上情形,有可能不是單純的一般老化現象。 阿茲海默氏症為最大宗 類澱粉蛋白斑塊是主要病理特徵類澱粉蛋白斑塊為阿茲海默氏症中最主要病理特徵,而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 Disease)為失智症中最大宗。李建欣醫師表示,不論造影結果如何,都可以作為診斷性評估的輔助,以利進一步治療或照護。造影結果陽性,可以建議往阿茲海默氏症藥物治療的方向進行;造影結果陰性,可以初步排除阿茲海默氏症可能性,可能會朝其他種類失智症病因評估。國外研究指出,藥物治療組與安慰劑對照組經過一年的治療,對照組明顯較治療組認知功能較差,之後兩組都接受治療,但是兩年後原始對照組病人(晚了一年治療)仍無法趕上原始治療組,可見及早確診、儘早治療的重要性。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技術 及早發現失智初期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技術能夠在阿茲海默症初期時,輔助醫師確診或排除阿茲海默症,因此病患不再因病情發現太晚受苦,錯失預防病情惡化良機,造成無法挽回遺憾。李建欣提醒,高危險族群朋友應更多加注意自身及家人身體狀況,如出現初期失智現象要趕快就醫,要在症狀急劇惡化前接受適當治療,除可更有效延緩病情惡化外,病患及家屬更能提早規劃照護計畫,做好更充分準備一同抗戰失智症。延伸閱讀: 忘東忘西是記憶力不好,還是失智? 忘記到「這程度」很可能就是失智症 家有失智者該如何相處? 臨床心理師教3種溝通話術...不要硬碰硬
-
2020-10-25 科別.精神.身心
西醫轉中醫治療失眠問題 安眠藥不能立刻戒斷
出現睡眠困擾,除了找西醫外,其實許多人會尋求中醫的協助。以108年首次診斷失眠者為例,約有24萬3775人前五年曾至中醫科看診,為所有科別的第一名。氣血、經絡不順,睡得淺、醒來沒精神。台北市中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表示,中醫治療失眠和西醫最大不同在於,中醫採自然平衡原則,以整體為觀念,「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讓陰陽臟腑氣血平衡,來達到安神入寐的目的。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因此當人要入睡時,陽氣收回體內、氣血穩定,就會容易睡得著;相對的,陽氣順利出於體外,醒來就會有精神。然而當一個人氣血、經絡不順時,就會「入不穩」,導致睡得淺、醒來也沒有精神。一般成年人的睡眠時間是七到八小時,但有些人會覺得短於這個時間就是失眠,實則不然,有些人就算睡不到八小時,但睡眠品質好,醒來仍很有精神,這也不算失眠。因此,當病患因為失眠前來求診時,醫師會先詢問以往的睡眠習慣和現在有何不同,確認失眠的原因。不寐分虛實,壓力煩心或過勞耗損。瞿瑞瑩說,失眠在中醫裡稱作「不寐」,且分虛實。實證常表現出不容易入睡或是躁動、多夢,多是因為一時間外界有煩心的事導致。若病患主訴「這兩三天」都沒睡好,通常屬於此類型,只要移除壓力來源,開些放鬆的藥物即可。若為虛症,則可能是因長期過勞耗損,導致氣血不穩,或是沒有運動、生病導致氣血淤阻,這時就必須花比較長時間調養、補虛,待氣血經絡順暢後,才會睡比較好。中醫治療首推藥物,配合針灸、經絡按摩。黃建榮則表示,中醫對於失眠的治療首推藥物,其次像針灸、經絡按摩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但仍需先辨別失眠的類型才能對症下藥。通常失眠可分為四個類型:1.心腎不交型心煩火氣大、心悸健忘、頭暈耳鳴、口乾咽燥、腰膝酸軟,男子可見遺精陽萎,女子可見月經不調,久病體虛或性生活過度而致,中藥可用補腎方加減。2.心脾兩虛型多見於女性,不易入睡或睡中多夢易醒、醒後難以入睡,面色萎黃,常用氣血雙補方加減。3.虛膽心怯型平日神經質性格,多夢容易於驚醒、害怕多慮、心悸不安、稍微運動就容易倦怠流汗,可用溫膽凝神方加減。4.肝鬱血虛型緊張壓力大的上班族,煩躁易怒、情緒暴躁、夜間難以入寐,入寐後多夢易驚,或胸脅脹滿、善嘆息,情志鬱悶,可用加疏肝解鬱方加減。複方加入單味藥,因應不同失眠類型。除此之外,女性貧血、月經不順或是考生壓力過大都可能造成失眠,甚至有些人腸胃不好,腸胃容易脹滿,也容易翻來覆去睡不著,這些都需要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失眠問題。瞿瑞瑩說,這些病症往往也會合併出現,因此中醫用藥除了複方也會使用單味藥加以變化,因此許多民眾看似拿到的藥方差不多,但加了單味藥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常見的單味藥有用於失眠程度較輕的補心安神藥,如:茯苓、茯神、酸棗仁和五味子;程度稍重一些,則會用到清心安神的半夏、夏枯草、黃連等。失眠程度最嚴重者則會用到重鎮安神藥,被列為禁藥的硃砂在古書上便是其中一種,現今則常用龍骨牡蠣,強力將症狀壓下。對於許多先看西醫,擔心安眠藥吃久了容易有記憶力障礙、精神恍惚等副作用而想轉中醫的民眾,瞿瑞瑩則建議,中藥進去後,西藥再逐步退,避免斷然停止西藥,出現失眠復發的程度比治療前更嚴重的「反彈性失眠」,更難入睡。
-
2020-10-21 科別.骨科.復健
男子右手失控如鬼附身 竟是患「他人之手」症候群
南投一名60歲男子右手突然不受控制,會突然伸手抓東西或衝動的往前握住前方物品,把自己跟家人都嚇壞了。經南投醫院檢查,發現他罹患罕見的「他人之手症候群」(Alien hand syndrome),目前仍無已知的治療方法。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說,患者本身有糖尿病及高血壓,但沒有規律藥物治療。發作的當天上午出現眩暈、耳朵脹鳴感,下午右手就開始出現反覆、衝動地伸手抓握東西且無法放開手,且呈現斷續緩慢的語言等症狀,家人趕緊將他送醫,檢查後發現左側前大腦動脈及額葉急性缺血性梗塞。病人描述,右手不是自己的手且運動不受意志控制,讓他和家人感到恐懼。這是因為腦中風導致額葉的血液供應出現短缺,產生受意志控制的運動計劃和身體兩側協調及自動誘發的神經抑製作用被破壞,出現非自主且無法停止不受控制的運動,進而無法傳遞此區的運動計劃訊息至初級運動皮層,因此無法活化神經傳導系統去產生可控制的意識動作。職能治療師張瑋珊說,研究發現當患者疲勞,壓力大或在活動中分心時容易出現「他人之手症候群」,目前仍無治療方法。臨床上可提供相關疾病教育並針對患者的問題做諮詢,以減輕其情緒壓力。1.利用視覺策略使患側的手放開後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例如利用具有訓練反應敏捷度與記憶力、眼球運動、手眼協調等功能的反應運動訓練器來訓練。2.若手眼不協調、偏盲,視覺空間忽略的患者可提供相關訓練。例如利用職能治療的電腦訓練軟體做視知覺及手眼協調等相關技巧的訓練、也可運用結合動態平衡及視覺追視等功能的動態平衡儀做訓練。3.對於出現不斷尋找附近物體的摸索、抓握或強迫操縱工具等行為可戴連指手拍或將手放在口袋中或握球來分散注意力,以便正常手可執行日常任務。4.認知行為療法: 可藉由心理治療辨別和改變不正確或扭曲的思考模式,以控制焦慮的情緒反應。5.因患手很容易被附近的物體分散注意力,故須提供一個無干擾的訓練環境並避免同時進行多重任務的訓練。
-
2020-10-20 科別.精神.身心
老喊不舒服卻找不到病 當心老年憂鬱症
老人憂鬱症在現代社會中是常見的疾病,跟一般憂鬱症一樣,女性的罹患率比男性高。但老年人罹患憂鬱症很容易被忽略,因為他們大多以身體症狀來表現,常會抱怨身體的不適,看遍各科別都找不到真正病因。76歲的陳老太太有高血壓和心臟病,長期就醫服藥穩定控制,沒有其他特別問題。但近年來,她逐漸減少外出活動,常待在房間中,也常抱怨身體多處疼痛、不舒服,因此經常就醫,卻沒有找出什麼特別的疾病。陳老太太的記憶力不佳,常忘記吃藥,經家人提醒後,才會吃藥;她的食量也越來越少,瘦了一圈,體力開始下降,亦有失眠問題。對於看身心科門診,她相當排斥,怕被當成精神病,且認為自己沒問題,後來在兒女們勸說到醫院做健康檢查,順便檢查記憶問題,她才勉強就醫。經醫師診判斷,陳老太太可能是罹患「老年憂鬱症」。老人憂鬱症不能小覷,它同時也是自殺率高的族群。對於經常抱怨身體的不適的老年人要提高警覺,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更須注意,他們容易被家屬誤以為只是身體不好而已。老年憂鬱症有可能是因為面臨年齡增長的失落,像是親友們的過世、發現自己的體力已經不如以往等狀況,又或者常因為慢性疾病就醫,開始覺得身體無法像以前那麼健康,而感到低落。所以發現家中長輩出現憂鬱狀況時,一定要就醫及早治療。預防老年憂鬱症4方式1.規律運動2.有喜歡的休閒興趣,如唱歌3.家屬多給予老年人陪伴與支持4.多參加社區的活動
-
2020-10-15 科別.心臟血管
頭暈會是腦供血不足嗎?醫師替你解開頭部常見的4個迷思
關於頭部的一些迷思,許多人都會有些錯誤的觀念,進而導致錯判病情而延誤就醫;有鑑於此,本篇文章由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來替大家解答4個常見的迷思問題。迷思一:頭暈就是腦供血不足嗎?頭暈不一定就是“腦供血不足”,很可能是耳石症!耳石症病人頭暈發作常由快速移動頭位誘發,如躺下、起床、在床上翻身、彎腰、站立、頭後仰等情況下出現天旋地轉,伴噁心、嘔吐、頭重腳輕、漂浮感、平衡不穩感。症狀發作時間較短暫,在保持一定位置時症狀消失,改變頭位時又可出現。耳石症是一種可治療、可自愈、易復發的疾病,症狀明顯時需要手法復位治療。迷思二:偏頭痛就一定是偏側頭痛嗎?偏頭痛不一定是偏側頭痛,偏側頭痛也不一定是偏頭痛!偏頭痛是最常見的神經血管性頭痛,多為單側頭痛,但也可以為雙側同時或交替頭痛,多為反復發作,常見誘因如勞累、睡眠過少或過多、情緒障礙、受涼等,頭痛程度多為中到重度,部分病人發病前會有畏光、閃光點、視物不清等眼部先兆。女性病人有時會與生理週期相關,嚴重時會伴有噁心、嘔吐,一般經過安靜休息後可自行緩解,必要時需要服用止痛片。但需要排除腦部其它疾病。迷思三:記憶衰退,是因為年紀大了嗎?老年人一般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記憶衰退,但必須警惕“老年癡呆”!老年癡呆是指各種原因導致老年人出現嚴重的認知功能衰退,最常見的是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主要包括記憶力減退、言語重複或表達障礙、性格行為改變、判斷力及定向力障礙、計算力及注意力下降等,並影響到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如出現以上症狀需要儘早到醫院就診。迷思四:腦萎縮就是老年癡呆嗎?腦萎縮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腦神經元即腦細胞丟失或死亡所致,表現為腦組織體積縮小和重量下降。其原因包括生理性(自然老化)和病理性(疾病)兩個方面因素,前者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大,部分腦細胞逐漸出現自然凋亡,這種過程在我們步入成年階段就開始出現了。所以生理性腦萎縮屬於生理現象,不一定會出現以記憶力明顯衰退為主的老年癡呆。本欄目由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文匯報共同推出。(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0-15 科別.腦部.神經
面對失智症 如何去做一個更聰明更健康的老人
台灣現在65歲以上的人口到2020年5月底已達368萬,佔所有人口的15.6%,因為老人的人口不斷地上升,導致老人疾病不斷的增加,據統計,2019年台灣失智老人已達28萬餘人,全球大概每三秒就有一名失智症患者產生,全球大概估計有五千萬人患有失智症。每年花費在失智症照顧上大約八千多億美金。而且三分之二花在照顧身上。2017年LACENT雜誌的全世界宣言裡面,發現一個狀況,高收入已開發國家的患有失智症的比率慢慢持平。奇怪的是低收入開發中的國家失智症的病人越來越增加。這個發現也代表了多受教育及多動腦的老人患有失智症比率比較少,不讀書不動腦的人比較容易失智。一般人們為什麼會患有阿茲海默症,為什麼會腦部退化,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是腦部類澱異常沈澱所致,但是後來才發現藥物溶解腦部的類澱粉後並沒有辦法中止腦部不退化或知能的不減退。過16年全世界已經再沒有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物出來,所有研究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第一期、第二期成功,第三期全部失敗,所以很多國內外的藥廠,已經準備退出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研發,這是我們最大的隱憂。連世界衛生組織對失智症的宣言也提出採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有助於降低失智症的風險的。失智症症狀 ◎記憶力減退並影響到生活◎無法很好處理原本熟悉的事務◎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能力下降◎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言語表達或書寫困難◎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判斷力變差或減弱◎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情緒和個性的改變失智症檢查詳細病史、 物理檢查、智能、功能、精神狀況評估、照顧者/家屬狀況評估, 實驗室檢查、神經影像檢查,是否符合失智症之診斷標準、是否有運動系 統病變或憂鬱症症狀;找出可逆病因,尋找其他原因引起之失智症以對症下藥。失智症醫療照護這是一件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的照護工作,隨著病程的發展,必須提供不同的服務模式,才能滿足失智症病人及家屬的需要。研究發現由基層醫師與有護理專業的個案管理師合作,在失智症專業人員「神經內科醫師、(老年 ) 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師等」的支持下,可以有效執行失智症臨床照護指引的工作,病人的症狀與照顧者的壓力亦明顯改善。延緩失智的六大主軸1.多動腦2.多運動3.增加日常生活社交網絡4.健康飲食5.充足睡眠6.減少壓力 以上六點已成為現在延緩失智的六大主軸,所以多存腦本、減少腦部受傷、減少腦部發炎這個是在2017年Lacent所提出來的延緩失智新的策略。多存腦本,平常就是要多動腦。但多動腦的前提之下要先保存聽力、視力、增加社交網絡減少憂鬱。平常多運動除了能延緩失能也能延緩失智。地中海飲食也是減少腦部及心血管病變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減少我們腦部受傷的部分,就是要治療好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戒菸減少肥胖等等。曾經在2011年美國的梅約中心做一個研究報告發現原來運動可以延緩腦部退化及改善失智症,研究中顯示中年人開始運動訓練,有效降低老年期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維持一年的有氧運動,腦部的海馬迴皮質不但不萎縮還會增厚及可以減少腦部因為年齡相關的灰質減退,另外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攝影顯示人類經過6-12個月的運動,可以讓大腦的網絡連結性有明顯的改善,同時增加腦部的神經可塑性及改善學習成果,誘導出腦神經營養因子,因為經常運動,增加腦部循環減少腦部血管病變的機會。所有延緩失智體能訓練是不可以被忽視的。建議國人每天要進行30分鐘的活動,每星期最好要進行150分鐘為理想,假如一天做30分鐘會比較累,可分成三次,每次至少十分鐘。以一個60歲的長輩來說運動後心跳起碼要在110下以上,運動完以後有微喘流汗,這樣就能達到運動生理學的概念。假如是年輕人是40多歲,心跳要130下;假如是70幾歲,心跳在100下就夠了,運動要根據個人的需求、興趣、技能與能力來設計不同的運動,哪怕只是在國外的鏟雪、掃落葉都是一個適當運動,平常的人可能快走、買菜、拿個食物快走也是運動。研究報告指出年長時不單止要存老本來養老,還要多存腦本來活得健康。臨床上有不少個案証明熟齡後多動腦、退而不休可延緩腦部退化的症狀出現,「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式失智照顧模式早已在國外及加拿大等運用多年,有效利用治療可治療的概念,不要在乎失智老人己失去的記憶力,應在乎他還保有的能力,儘量發揮他還保有的才能,來讓長輩生活在有意義、有目的、有成就感的生命裡。
-
2020-10-14 科別.腦部.神經
長輩水腦症失憶、常跌倒 醫:易誤認退化失智延誤就醫
1名76歲婦人半年來經常跌倒、記憶力和反應變差,醫師為她轉神經外科進一步檢查,發現她罹患了水腦症,經施以「腰椎腹膜腔引流」手術治療,才讓她恢復正常,目前復元良好。醫師提醒,水腦症與失智症都好發於老年人,但兩者明顯不同。水腦引起的症狀是突然能力的下降,失智卻是長期累積,而且水腦症可以治癒。家中若有長輩,近3個月至半年有出現類似失智、失禁或步態不穩的現象,應盡速至神經內外科就醫。長安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朱彥澤醫師指出,水腦症是指腦脊髓液不正常蓄積在腦部,當腦脊髓液產生過多、吸收太少,或循環流動受阻,便會造成水腦症,影響腦部功能,進而出現步履不穩、失憶等症狀,是神經外科常見的疾病,好發在70歲以上的長者。主要症狀以步態不穩最為明顯,其次為記憶力衰退,後期還會出現大小便失禁,這3個典型症狀容易讓家人誤以為是正常老化而忽略。這名婦人半年來就是反覆跌倒、容易忘東忘西,家人以為是年紀大功能退化造成,還因而延誤就醫,後來經醫師檢查才發現是罹患水腦症。朱彥澤說,新的腰椎腹膜腔引流手術從腰椎脊膜腔置入引流管,不像傳統手術的開腦風險,手術時間短、傷口小,且大幅降低併發症、感染與出血的機率,並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婦人在接受引流手術後第3天,就從原本幾乎整天臥床,進步到能自行坐起吃便當,連走路家人也不擔心她會跌倒 ,術後復原狀況良好。
-
2020-10-07 科別.耳鼻喉
老打噴嚏,鼻炎、感冒傻傻分不清? 膳食調養助調養
小王最近半年來只要一打噴嚏就是十幾個連著打,跟放鞭炮似的,還流鼻涕,吃了感冒藥也沒有效果,去醫院一查,居然是過敏性鼻炎。“小時候不過敏,長大了反而過敏了?”小王的疑問,其實很多人都有。過敏性鼻炎與感冒常混淆要解釋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從過敏性鼻炎說起。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應性鼻炎,是以鼻癢、打嚏流清涕、鼻塞等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疾病,屬於鼻腔粘膜的變應性疾病。一年四季均發病者稱常年性變態反應性鼻炎,僅在固定的季節中發作者稱季節性變態反應性鼻炎。前者主要由屋內灰塵、蟎蟲、黴菌及棉絮等引起,後者主要由花粉引起。過敏性鼻炎在發病上沒有性別差異,發病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變應原的密切接觸有關。很多人並不把過敏性鼻炎當回事,而其實,過敏性鼻炎長期反復發作,可伴發支氣管哮喘、鼻竇炎、分泌性中耳炎、過敏性咽喉炎、鼻息肉、鼻出血、嗅覺障礙、失眠、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隨著城市生活日趨現代化,汽車尾氣、化妝品、裝飾材料和食品添加劑等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或者被我們接觸到,這些因素都成為引發過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由此也可以解釋小王的疑問,小時候不過敏,不代表長大以後不會患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與感冒如何區分呢?要知道,錯誤的方向,即便吃再多的藥,不會見好,因為治療的方向從一開始就錯了。要辨別過敏性鼻炎與感冒可以看五點——1.打噴嚏的次數:一般來說,得了感冒雖然會打噴嚏,但次數並不多,更不會連續打十幾個甚至幾十個,而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之一就是連續打噴嚏。2.鼻癢:感冒時,鼻子並不會很癢,鼻塞較為常見。但如果得了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鼻腔與咽喉都會發癢,甚至出現眼睛、面頰部位皮膚的瘙癢。3.流清水鼻涕:感冒初期會流清水鼻涕,但量一般不多。過敏性鼻炎恰恰相反,患者在打噴嚏的同時,還會流大量的鼻涕。4.病程不同:感冒的病程較短,通常1-2週。過敏性鼻炎發病持續時間較長,而且反復發作。5.其他不適:感冒是由於人體免疫力下降,病毒或細菌侵入導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感冒的同時,還會並發一些全身症狀,比如發熱、頭暈、頭疼、全身無力、肌肉酸痛等。過敏性鼻炎發作時並不會出現這些全身症狀。治療過敏性鼻炎,中醫、西醫均有方法根據中醫臨床辨證,過敏性鼻炎可歸納為三個證型,中醫主要以中藥湯劑辨證施治。肺氣虛寒型鼻癢:噴嚏連連,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全身症見倦怠懶言,氣短音低,惡風怕冷,或有自汗。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虛弱。肺脾氣虛型鼻塞:鼻涕清稀或粘白,淋漓而下,嗅覺遲鈍。伴頭重頭昏,氣短,怯寒,四肢困倦,胃納欠佳,大便或溏。舌質淡或淡胖,舌邊或有齒印,苔白,脈濡弱。腎陽虛弱型鼻癢:噴嚏連連,清涕難斂,早晚較甚。伴四肢不溫,面色淡白,精神不振。或見腰膝酸軟,小便清長,夜尿多。舌質淡,脈沉細弱。嚴重過敏性鼻炎則一定要配合西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西醫治療方法主要外用糖皮質激素,口服抗組胺藥、抗白三烯藥、脫敏治療等。如何預防過敏性鼻炎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過敏性鼻炎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了解引起自己過敏的物質,即過敏原,並儘量避免它。滲透到生活中,有一些細節可注意。1.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防止受涼,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2.生活環境:防止室內黴菌和霉變的發生,地毯、沙發、窗簾要常吸塵和清洗,以防螨蟲和織物纖維引起過敏。經常清洗空調防塵罩,以防灰塵和病菌引起過敏。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蟑螂以防蟑螂排泄物引起過敏。3.避免接觸過敏原:家中不養寵物,動物皮屑易致敏;遠離花粉;平時少食用海鮮食品。新家具和新裝修房屋,通風一段時間後入住,以防甲醛和苯引起過敏。過敏性鼻炎如何自我保健1.每天黃芪30克泡茶飲,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2.雙手魚際合掌摩擦至發熱後,用雙手魚際沿鼻側從迎香穴至鼻根部反复摩擦5分鐘,早晚各1次,具有疏通氣血、通利鼻竅功效。膳食調養【蔥白紅棗雞肉粥】原料:紅棗10枚(去核),蔥白5莖,雞肉連骨100克,芫荽10克,生薑10克,粳米100克。作法:將粳米、雞肉、生薑、紅棗先煮粥。粥成再加入蔥白、芫荽,調味服用,每日1次。主治:肺氣虛寒型過敏性鼻炎。【山藥大棗糊】原料:山藥150克,大棗10枚。作法:將山藥150克切成小塊;大棗10枚,去核,同放入盤中,置鍋內蒸,至山藥已軟,搗成泥糊狀食用。主治:肺脾氣虛型過敏性鼻炎。作者:鄭榮華(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醫師)(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0-06 新聞.健康知識+
慢性鉛中毒會有這些症狀!生活常見5種重金屬暴露,教你該如何發現
59歲吳小姐本身職業是油畫家,長期以來一直有腹痛、頭痛的困擾,遍尋醫師但卻找不出原因,在一次健檢時,經健康管理團隊評估,因其職業為畫家,工作極有可能接觸大量的化學顏料、染料等,因此建議檢測體內重金屬含量,這才發現吳小姐體內「鉛」含量過多,與前陣子台中爆出的中藥中含重金屬事件雷同。體內鉛含量高 多因職業、環境所致體內鉛含量過多,常是因為在工作中接觸到殘留毒素,尤其是特定職業,如︰汽車工廠、焊接、油漆、染料、畫家等,都具有較高風險,需特別注意;另一個來源就是可能吃入由污染土壤所種出的農作物,或是攝取到含有過多鉛的中藥,因此,選購中藥一定要透過合法的中醫師及中草藥店取得,食用才有保障。美國IFM認證功能醫學醫師顏佐樺指出,其實重金屬暴露的人不在少數,因現代工業污染嚴重,鉛、汞、砷、鋁、鎘為最常見五大毒物,這些毒素被人體吸收後並不容易被排泄出去,若囤積在體內的脂肪、骨骼等組織內,長期累積會影響心、肺、腎、肝及損害神經系統,亦會引起胃腸道、免疫或認知功能的障礙,甚至增加罹癌風險。慢性鉛曝露 易對身心造成永久影響顏佐樺表示,慢性鉛曝露對許多器官皆有影響,若長期暴露會產生的症狀,包括腹痛、厭食、便秘、頭痛、貧血、焦躁、手腳麻痺、智能障礙、記憶力衰退等,可能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臟損傷、不孕、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造成一些永久的影響,且其早期診斷不易,故高危險群者,進行定期追蹤檢查有其必須性。此外,顏佐樺也點名重金屬超標高風險群:1、從事電腦、航太、光纖、金屬、電池、焊接等從業人員;2、養殖業者、農產品種植業;3、油漆、裝潢、建築從業人員;4、從事油畫人士、油畫顏料從業人員;5、有長期服用藥物,如中藥等;6、經常食用海鮮,如魚類、生蠔等;7、最近有異常掉髮情形者;8、經常覺得疲憊、沮喪、憂鬱、記憶衰退者 。重金屬檢測暴露風險 日常可多攝取高膳食纖維食物排毒不幸的是,這些重金屬超標的症狀並非特異性,因此不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是重金屬污染的結果,因而延誤早期治療的時機。因此,若有長期找不出原因、無法解決的症狀,且自身工作性質或環境為高風險族群者,顏佐樺建議,利用功能醫學「營養與毒性元素分析」檢測,協助檢查體中共15種常見重金屬含量,藉此了解平常是否有無形中暴露的風險,平時也可多攝取高膳食纖維、維生素C等幫助排毒的食物,如︰黑木耳、白木耳、海帶、藍綠藻、香菜等。延伸閱讀: 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 鉛暴露恐致骨鬆、頸動脈硬化! 台大醫列生活10條建議...用水前水龍頭先開1分鐘
-
2020-10-04 失智.照顧喘息
失智故事/40多歲失智 不想拖累公司…拚當烘焙王
四十多歲的汽車原料銷售員小華(化名),勤快加上記憶力超好,月薪十幾萬,但去年某一天,他竟忘了許多零件的價格,講話也顛三倒四,家人陪同就醫,確診為年輕型失智症,在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輔導下,他仍繼續在原本公司上班,休假時學習麵包烘焙技術,計畫日後開麵包店,成為「烘焙王」。桃園長庚醫院失智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失智症分為血管型、額顳葉退化型兩大類,後者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最常見的型態,初期症狀為語言障礙、行為異常、飲食口味改變,容易情緒失控等,病程發展比老年型還快;但年紀還輕,希望企業給予關懷,透過調整職務內容,讓患者得以持續工作。台大醫院職能治療師毛慧芬表示,輕度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仍具有不錯的體力及部分認知能力,仍可繼續工作。以小華為例,遇到好老闆,共照中心協助溝通後,公司調整職務,協助汽車零件編碼;不過小華不想拖累公司,積極存錢,並學習烘焙技術,希望開烘焙坊。「誰說失智症患者沒辦法再工作」徐文俊說,二O一七年起,桃園長庚成立失智共照中心,失智就業協助為重點,已協助十多名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重返職場;毛慧芬表示,協助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重返職場有一定難度,因大部分企業認為失智就等於失能,呼籲政府多關心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提供就業協助。
-
2020-10-03 失智.名人專家
唐從聖/照顧失智父母逾10年 唐從聖學到三堂課
藝人唐從聖照顧失智父母,學習到三堂課。第一堂創意課 窮則變,變則通唐從聖演技精湛,作品得獎連連,這些功力不僅僅靠著一齣齣戲劇、舞台劇磨練而來,長達15年照顧失智雙親的歷程,更打開了唐從聖的腦袋。例如,他兩年前成功的把輕度失智症的媽媽「騙」到了沖繩,一個多小時飛行轉換任意門,來到講日本話、飄散著三味琴音樂、日本料理懷舊氣味的場景,旁邊還有兒孫陪伴,讓自小接受日本教育的媽媽重返兒時時光。哪裡知道這過程當中,唐從聖考慮了多少失智症長者的不便之處,例如兩個小時內必定得上廁所、氣候冷熱、飛行時間以及環境對媽媽情緒的影響等等,一一剔除了擁擠的熱點東京、過冷的北海道,才誕生了一次他口中「完美,又完成一次不可能的任務」。有了沖繩旅行的成功經驗,他和全家老小兩個月前,還挑戰了一趟阿里山之旅。這次他找專業導遊規畫,景點、拍照點必備,阿里山上溫度低,住宿要有電梯、暖氣,食物要找適合老小吃的;太平雲梯天空步道走吊橋,媽媽、小孩懼高,改成到老街吃冰、逛逛,在媽媽體能有限的情況下,走逛神木群達標,而觀日出雲海困難度太高,唐從聖說沒關係,家人錄製影片帶回民宿播給媽媽看。唐從聖認為,很多人看到失智症就慌了,但有一部分要怪自己沒有找對方法,包括責任分攤的方法、從外面找資源的方法、照顧者紓壓的方法,所有方法都盡力了,再來談痛苦。而他從照顧失智父母學習到最多的是,「窮則變,變則通,運用想像力,改善你和病患的關係,也改善你們的親子關係。」第二堂珍惜課 好的時刻無多,彌足珍貴「和失智症賽跑,敵人是時間。」失智症者在輕度階段,好的時間多,壞的時間少,要珍惜好的時間。唐從聖罹患失智症的父親5年前過世,談到父親在中度失智階段,反而脫去職業軍人的嚴肅外表,天外飛來幾筆的冷笑話經常笑倒整屋子的人,這些場面至今仍讓唐從聖難掩嘴角笑意。唐從聖打小在台南眷村長大,他是老么,自然博得父親多一點疼愛,當爸爸開始有失智症狀時,家人還彼此質疑不可能,抗拒得很,但爸爸變得講話不得體,生活亂了套,出現尿失禁,進一步就醫確診時,已經來到中度失智症,之後又經歷三次中風,身體每下愈況,當時唐從聖出走原經紀公司創業,火鍋店才起步,百廢待舉。唐從聖陪伴父親對抗失智症10年的過程,他常想「為什麼是我的爸爸得失智症?為什麼不是你爸、他爸?」當知道失智症無法痊癒,唐從聖又問自己,「我該怎麼辦?怎麼和這個失智症爸爸相處?」他試圖去找父親的好有什麼不一樣?「我找到了,我找到一個會講笑話的爸爸」。唐從聖回想父親和家人乘車時,望著窗外的公車問:「為什麼馬路上都是公車,沒有母車?啊,因為母車在家洗衣服、帶孩子。原來爸爸把公車擬人化了,這是爸爸沒有失智症之前不可能說的話。」「我問爸爸今天開不開心呀?他回我,醫院沒有床位,我沒辦法開心(開心臟)。」接著我和爸爸都做了一個笑話好冷的表情,「我要不要謝謝失智症!謝謝上帝,我失去了一個軍令如山的爸爸,換到一個幽默風趣的爸爸。」「失智症對爸爸是好還壞?我想想是好事,因為不快樂的事情記得少,快樂的事情記得多,孩子們都陪伴著他。」遺憾的是,當時為了父親的身體,有些食物常擋著不讓他吃,現在想想真後悔,「想吃就吃,想喝就讓他喝吧!」和失智症搏鬥真的累,患者累,照顧的人壓力更大,唐從聖說,每次照顧得很鬱悶、煎熬時,難免心想這時間還要熬多久,兄弟姊妹的照顧分工磨合了5年,也彼此嗆聲過「誰專業,誰負責」這類的氣話。但當有一天照顧壓力解除之時,也代表著爸媽走了,一想到這,我們寧可24小時當中,就算只有1小時的時間,能彼此關心、享受失智冷笑話,都是彌足珍貴。他還在療傷止痛,從照顧雙親的點滴,唐從聖構思描述失智症相關的影片,終有一天希望能介紹失智爸爸讓大家看見。第三堂科技課 預防失智要三動,科技來幫忙唐從聖跨域表演、創業,身分多元,最近他又多了科技公司公關長的頭銜,為樂齡智造公司的預防失智訓練設備推廣代言。初次跨足科技產業,唐從聖說,因為照顧父母的關係,他熟悉失智症,但對財務報表、科技專有名詞不熟,「我就規規矩矩當菜鳥,做足功課,簡報給公司主管聽。」這位公關長已經帶著團隊向企業、政府部門做簡報,和社福團隊做資源連結,今年還和桃園市政府合作在八個關懷據點設置SODA樂活訓練機和課程,長輩接受度很高。唐從聖笑說,原本有些長輩坐著輪椅、無精打采,玩起打地鼠的訓練遊戲時突然忙碌起來,動手又動腦,感覺自己也對社會做了貢獻。事實上,唐從聖的母親也身體力行,透過三動成功延緩失智病程,半年以來她居家使用SODA樂活訓練機,透過訓練數據上傳雲端,讓職能治療師解讀變化,發現母親在反應力、注意力、協調力、記憶力曲線都有提升,讓他更願意向家有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症者推廣。>>唐從聖樂齡智造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20-09-25 科別.精神.身心
憂不能回歸社會 醫:思覺失調患者是疾病受害者
思覺失調症患者除妄想、幻聽,也常承受情緒症狀。精神科醫師提醒,病人常焦慮不安、憂心不能正常回歸社會,社會應避免污名化,降低病人就醫困境。21歲的小琪(化名)曾是國立大學高材生,正值青春年華的她,剛上大學就出現脫序行為,曾經裸體在街上奔跑,總感覺身邊的路人要傷害她,內心恐懼不已。家人陪伴小琪就醫後確診為思覺失調症,但是因為缺乏藥物的穩定治療,病情反覆,使小琪無法繼續求學,只能休學靜養。後來使用新機轉藥物治療,症狀改善,重拾自信。類似小琪的狀況並不少見,根據健保資料,台灣超過10萬人診斷為思覺失調,但確診人數可能被低估。好發年齡為15歲至30歲,很多患者因為受到疾病干擾而無法完成學業或順利工作,失去他們原有的人生。鹿港基督教醫院榮譽院長兼副院長暨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邱南英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外界對思覺失調症常有誤解及污名,或認為患者都有攻擊行為,進而害怕、甚至憤怒,但患者其實飽受各項症狀折磨。思覺失調症症狀除了正性症狀(如聽幻覺、妄想等),患者多也承受著負性症狀(如社會退縮、面無表情、消極懶散、沒有動機等)、認知相關症狀(如判斷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以及情緒相關症狀(如憂鬱、焦慮、擔心、易怒等)、解組症狀(如胡言亂語、混亂怪異的行為)。邱南英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也是自殺的高危險群。穩定服藥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症狀,但過去第一代藥物,可能造成患者精神呆滯、出現錐體外路徑症候群等副作用;目前常用的藥物已明顯改善上述副作用,但可能讓患者食慾增加、體重變胖或有代謝問題。副作用的產生可能降低患者服藥遵從性。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表示,現在常見的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能有效減少正性症狀,但在正性症狀減少、病情穩定後,患者其實情緒上仍飽受折磨。許多患者在恢復病識感後,易產生情緒低落、憂鬱的感受,面對人群時會感受到明顯壓力,有些患者甚至會經歷沒有原因的焦慮感,生活中滿滿害怕、不安的情緒。陳紹祖表示,目前大約僅有3成患者可以在穩定治療的情況下回歸社會,還有3成患者雖能照顧自己,卻仍無法恢復原有的能力,完成簡單的工作。現在有新機轉藥物,有安全性,且減少傳統藥物副作用,應有助維持穩定治療,讓患者重拾人生。邱南英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是疾病的受害者,不是社會事件的加害者,目前社會對於思覺失調症的污名化是對患者及家庭的另一種傷害。有色眼光間接成為患者回歸社會的阻礙,讓他們蒙受沉重壓力、無法前進。盼社會多給患者關懷與包容,幫助他們回歸社會。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9-25 科別.腦部.神經
巴金森氏症早期有明顯6大警訊! 手抖、便祕、動作遲緩別以為只是在變老
一位75歲的病人,因為走路不穩,行動遲緩,前來門診就醫,經醫師仔細詢問檢查,發現有輕微手抖,也有幾次跌倒,診斷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症,在接受治療後,步態不穩獲得良好改善,生活也可以自理。巴金森氏症常見6大症狀 需靠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診斷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奕辰表示,巴金森氏症最常見早期症狀,包括手抖、動作遲緩、步伐變小即小碎步、身體僵硬及容易跌倒,所以應注意上了年紀的長輩,日常身體變化,有時會有健忘、情緒低落、憂鬱及失眠現象,甚至早期發生嗅覺退化或便秘,這都是警訊。 林奕辰指出,一旦發生上述巴金森氏症的表現,應該及早就醫,臨床上會做一些檢查,如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CT),排除類似巴金森氏症的疾病,例如水腦症、硬腦膜下出血等問題,必要時安排多巴胺功能性造影檢查,偵測腦部多巴胺分泌神經功能,是否有嚴重退化。健保給付手術治療 造福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巴金森氏症患者然而,經過臨床診斷檢查,確診罹患巴金森氏症,會以口服藥物治療為主,建議病人多做一些運動,身體平衡及走路功能還好情況下,可打太極拳或跳舞,能延緩症狀惡化,另外,病人多走路也是可行之道;在剛開始使用藥物時,林奕辰提及,病人有時會產生噁心想吐及頭暈現象,少數有嗜睡現象,此時,應該回診與醫師討論,是否減藥或更換藥物,以減輕症狀。林奕辰指出,部分病人若使用藥物治療效果逐漸降低或出現異動應由神經內科醫師評估,可以考慮採用外科手術治療,即深入腦部刺激術,可以收到良好治療效果;這種療法,過去健保沒有給付,醫療費用昂貴,如今健保已給付大部分費用,減輕病人的負擔,造福許多巴金森氏症的患者。巴金森氏症是常見失能主因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憾事發生林奕辰強調,巴金森氏症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根據研究,年紀在65歲以上的民眾,約有1%至2%罹患率,以此類推,台灣估計有超過四萬人以上會遭到巴金森氏症的困擾,且已成為高齡社會常見失能的主要原因,值得大家重視,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收到不錯效果,避免意外傷害,減少家人照顧的困擾。 延伸閱讀: 憂鬱還是失智? 從1件事就能分辨 忘東忘西是記憶力不好,還是失智? 忘記到「這程度」很可能就是失智症
-
2020-09-24 科別.精神.身心
莫名其妙心情不好!臨床心理師教你2招防心病
42歲的李太太,因童年時期常受到父母的冷落與批評,而養成悲觀、易焦慮的個性。而今,她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則要面對丈夫的挑剔,還要管教一雙個性迥異的兒女,倍感壓力。久而久之,易怒、焦慮、哭泣、失眠情況日益明顯。李太太因而前往身心醫學科就診,經醫師評估,患者長時間處於憂鬱、緊張的情緒,長期下來,身心早已無法負荷,若不調適恐有心理疾病的風險,遂轉介給臨床心理師。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臨床心理師潘奕瑄表示,經教授李太太覺察情緒與放鬆的技巧,並陪伴她嘗試用不同方式與家人溝通。2個月後,李太太學會調適壓力,也找到生活與心靈的平衡。根據統計,全球每年有近80萬人死於自殺,台灣每年則有近4千人自殺死亡,其中,飽受憂鬱、焦慮、躁鬱等身心困擾者,自殺率高於一般人,顯示其對社會之影響深遠。潘奕瑄說,人人都有過情緒低潮,出現情緒低落、身體不適、易煩躁、疲勞、睡眠、食慾改變、做什麼事都沒興致等症狀。而壓力因應能力會因為先天體質、性格、壓力因應技巧而有不同,加上生活中的壓力難以預測,所以情緒時好時壞是正常現象。她進一步說到,當情緒不好時,可從生活中抽絲剝繭,了解其原因,予以應對、接納,可獲得改善。然而,不是每個低潮的背後都有一個大事件或大壓力源,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狀況長期累積,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演變成「莫名其妙心情不好」。日子一久,將增加心理疾患的可能,因此,「如何覺察心情狀態」非常重要。不妨試著利用「心情筆記」,認識自己的心情變化。潘奕瑄指出,每天花一點時間反思,並用簡短幾句話記錄下當天快樂、悲傷、生氣、焦慮等正向、負面心情,以及影響心情的人、事、物。此方法除能抒發當下情緒,一段時間後還能覺察情緒感受,了解會影響或改善自己心情的因素。即使許多客觀因素不容易改變,但也能及時覺察壓力、提早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調適。此外,她建議,平時可透過放鬆技巧,舒緩焦慮感。技巧1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人的身心狀態是連動的,當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肌肉會不自覺繃緊,而身體緊繃則情緒也難以放鬆。若能反覆放鬆身體各處的肌肉,便能增加覺察力、提醒自己及時放鬆,並藉由身體的放鬆帶來心情的放鬆。技巧2 正念呼吸用輕鬆舒適的坐姿,閉上眼睛,把注意力專注在呼吸上,覺察雜念的同時,仍不斷試著把注意力放回呼吸帶來的感受。若能每天執行5到10分鐘,將能有效沉澱心靈、減緩壓力、提升注意力並舒緩緊繃狀態。潘奕瑄表示,許多人認為「心理健康」就是每天都很快樂、沒有壓力,但事實上,真正的心理健康其實是能夠從生活裡的喜怒哀樂中適時彈性調適。因此,不要過度害怕負面情緒,也不要責備身邊情緒低落的朋友。若低落的情緒已持續2週以上,且連帶出現身體,如食慾、睡眠、體力等症狀;或認知,如負面思考、注意力與記憶力變差等方面的改變,或者已經嚴重干擾生活,建議尋求醫師、臨床心理師的協助,度過情緒低潮。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潘奕瑄 【延伸閱讀】 預防靜脈曲張有辦法?醫師傳授生活6處方 洗腎病友最怕併發症!專家建議,預防致命殺手「肺感染」,務必這樣做 多做有氧或伸展運動 對年輕憂鬱症患者可能比吃藥有效
-
2020-09-21 失智.非藥物治療
懷舊治療/失智人口攀升 精神醫師建議:多懷舊可刺激腦部活動
我國失智人口增加速度逐年加快,依經建會人口推估資料,預測民國115年台灣社區失智老人將超過22萬人,未來20年中,平均每年將增加約5800名失智老人,桃園療養院高年精神科醫師田心喬建議,失智症長者可以多懷舊,以刺激腦部活動。田心喬舉例,有名84歲的蔡姓老婦,平日都在照護帕金森氏症的老伴,生活皆可自理,自2年前老伴過世後,生活毫無重心,開始記不住回家的路、東西放哪等,兒女替她申請外籍看護,不過語言不通、認知能力越來越差,情況日漸嚴重,長子與媳婦決定回老家陪伴阿嬤。除了要顧慮長者們的想法與感受外,陪伴對於患者也是相當重要,田心喬建議,可讓失智長輩「懷舊」,鼓勵他們描述過往回憶,家人們也要更耐心傾聽,這樣不只可幫助長輩的腦部活動,更能給予他們溫暖感受、保持心情愉悅。田心喬解釋,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也不是單純的記憶力衰退,而是一種大腦認知功能喪失的疾病,家屬可和社會共同合作,提供適當的刺激及訓練,讓失智長輩在友善環境中感到自在安心。田心喬呼籲,民眾要提升對失智症的認識與敏感度,早發現才能早治療。談及降低失智風險的方法,她說,民眾可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多採地中海飲食並維持健康體重,另外要避免三高、抽煙、頭部外傷及憂鬱,以降低失智風險。
-
2020-09-13 橘世代.好學橘
50+娛樂!下午就開的酒吧,「頂級世代」進場搖滾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訂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每11人中就有1個老人(年齡在65歲以上),到了2050年,每6人中就有1個老人,顯見全球都在奔向老化社會中。綜觀全球,較早邁入高齡化及高齡社會的日本與歐洲國家,已有許多行之有年的制度與規劃,是成?是敗?又有何創新創意、新興模式呢?在德國St. Pauli區一家有名的潮酒吧,先是台上阿卡貝拉純人聲開唱熱場,老人們打拍子;接著玩音樂賓果,台下的阿嬤啥也聽不懂,沒關係,兒子很會,給她答案後,她立馬傳給整排的老人,大家集體作弊玩得超High;後來DJ一放搖滾樂,頓時全場舞動起來,台下參加者盡是老人,個個成了「舞棍阿伯」,舞得比陪同來參加的兒孫還起勁,喝著酒廠特製、加了奶喝不醉的甜酒,玩得High翻天!德國潮老年生活 青銀共創全新服務這是今年5月間,「合勤共生宅」團隊去德國參訪的一個案例。40多歲的Mitra Kassai,原來是帽子設計師,後來又轉作音樂經紀人和DJ,在工作多年後重新思考人生,發覺自己喜歡與老人在一起,她思索,有沒有辦法結合自己的專長,讓長輩跳舞?於是她說服潮酒吧出借下午非營業時段,讓老人進來搖滾,後來愈來愈多年輕DJ加入,也吸引酒商、礦泉水商、藝文業者、運動商等紛紛贊助,甚至特別為老人開發適合的新產品,除了舞會,還納入電影、重機、搖滾等娛樂活動,在短時間內掀起一股老人娛樂浪潮。Mitra顛覆傳統,帶老人去體驗酷炫生活,青銀共創,吸引廠商也投入,一同摸索創新老人服務。一提起德國的潮老人、潮老年生活,金齡享頤的總經理莊家華彷彿被點中了笑穴,笑個不停,許是酒吧裡長輩們的歡樂太有感染力,說是喝不醉的牛奶甜酒,卻喝醉了她,讓她心心念念想將那種歡樂開心帶回給台灣的長輩。來到Facebook的柏林辦公室,在年輕的工作團隊間,看到銀髮閃動,原來有一群阿公、阿嬤正在學習銀髮社群媒體操作,授課的是創立「走出孤獨協會」的祖母級Dagmar Hirche,她還在柏林火車站舉辦銀髮族快閃活動、銀髮族快閃約會,在柏林最潮的pub舉辦熱舞趴,被祖克伯看上,Facebook成為協會最大的贊助者,並提供場地讓他們學習新科技。在德國,許多廠商贊助老人的活動,正是看好銀髮商機,積極投入醞釀新的商業模式。日本失智咖啡館的陪伴 介護保險的制度我們將目光拉回鄰近的日本,當前全球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as a Cafe」是一間位在熊本的失智症預防照顧咖啡館,自從照顧咖啡館加入營運後,讓同棟3個收入高度失能的失智症患者團體、日間照護中心等。其長者年齡延長到90-95歲,雖然記憶力退化,辨識與判斷能力、理解力下降,卻少有躁動、遊走、玩糞便等失智症反應,他們的情緒祥和、開心,連帶減省了許多周邊的照顧人力,反而增加許多帶失智長者「玩」的人力。這間咖啡館的存在,也讓社區居民能很平常地在照護機構進出,提供機構的使用者與社會連結的機會,社區的孩童也可來此遊玩,與長者們一起喝茶互動,在這裡以陪伴取代限制。例如面對患有黃昏症候群、從銀行高階主管退休的失智者,每日惦記著要去銀行,照顧者遠遠尾隨在後,照應其安全,這是「零約束」的概念;此外,他們秉持「自立支援」的精神,讓長者減少包覆尿布。各種照顧方式,細膩、貼心又顧及人性。日本無障礙友善住宅環境整合師王芸芸指出,這間失智症咖啡雖有政府補助,自成立以來年年虧損,創辦人考量對其他照顧機構與人力的正面助益,仍堅持營運下去,這是讓她最感動之處。在政府制度方面,有健保與介護保險,後者是撐起長照等老年照顧服務的保障制度,40歲以上繳交,65歲以上可以開始使用,舊制造成政府財政破大洞,無力繼續支應而改革推出新制,給付縮水、項目刪減,並以積極式表列取代齊頭平等或經濟弱勢補助:擁有不同資產的人自費的金額不同,從1成起算。日本政府擬訂細膩的制度,然而介護保險未給付的部分,業者就未提供服務。本文轉載自《科技生活雜誌》延伸/樂齡產業的全球取經模式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9-13 養生.家庭婚姻
健康醫點靈/孩子靜不下心?先讓他動一動
「我的孩子很不專心,沒辦法靜下心來寫作業,是不是過動?」很多家長遇到調皮的孩子束手無策,常氣到抓狂,家長因擔心小孩過動到醫院求診的例子真不少。羅東博愛醫院職能治療師何姿儀表示,孩子無法靜下心來完成一件事,可能原因很多,多半是外在環境刺激太多,例如寫作業時有人看電視、書桌旁堆滿喜歡的玩具等,或孩子對手上的事沒興趣,也可能是作業複雜、玩具不夠吸引人。有些男孩運動量大,若運動量沒達到孩子所需,就給予靜態活動,很難維持專注。何姿儀建議,家長可在孩子要寫作業、閱讀等前,先安排一些運動,例如到公園吊單槓、做些需要出力氣的家事,或做比較耗體力的運動,如游泳、跑步、打球等,先滿足孩子的運動量,再靜下心寫作業就不會太困難。此外,家長也可嘗試減少外在環境刺激,例如把會干擾的電視、平板移開,或把書桌移到房間角落處,也可給孩子容易達成的目標,並逐漸增加難度,再給予獎勵。假設孩子平常只能專注5分鐘就開始分心,那就從增加到6分鐘開始,若達成就給獎勵,再逐漸增加時間長度,提升持續注意力。何姿儀說,透過遊戲最容易拉近親子關係,家長可利用撲克牌和孩子玩記憶翻牌、心臟病等簡單遊戲,除提升持續注意力,孩子的記憶力、反應力也會提升,加上不吝給予鼓勵,小孩不專心的情況就會慢慢改善。
-
2020-09-12 橘世代.健康橘
35年運動不間斷! 潘若迪:選擇讓自己快樂的運動
「來上我的課,死掉的身體細胞都會動起來」、「坐在輪椅上的人都會跳起來」58歲的潘若迪隨口都是笑話寶典,投入有氧舞蹈教學35年,常帶著台下學生舞動飆汗,不時迸出冷笑話,讓人噗哧一笑,這就是他的教學風格,生動活潑。「我要求學生不會跳沒關係,你要會叫,不會叫也要會笑」,潘若迪說,因為快樂是運動健身的最大好處,他只想讓每個人都能體會運動帶來的快樂。儘管年過半百,潘若迪卻擁有完美體態,不走健美先生路線,健身單純為了健康,他說「千萬別因為想健康才運動,應該持續運動才會健康」潘若迪說,常有人問他,該選什麼運動?他的回答是「依照每個人體能,選擇適合的運動,開始動起來就對了。」像他跳有氧舞蹈是增強心肺功能,心肺能力變好,行動自如,精神也好,他還特別加強「肌房四寶」,分別針對胸部、腹部、二頭肌、三角肌進行規律訓練,久了穿背心出門,或去海灘穿泳褲時,都能無意中展現好身材。氣胸開刀大塊肌消風 潘若迪卯足全力復健然而,潘若迪2011年罹患氣胸,人生一度停擺,當時他教完課回家,突然呼吸困難,就醫檢查發現是「自發性氣胸」。養病過程中,他整整掉了10公斤,他說「我脫掉衣服,看著鏡中的自己,胸部、腹肌不見了,不禁大哭,那大概是這輩子人生最低潮的一次!」不想被困在低潮,潘若迪卯足全力復健,早上四點半就去爬象山,還拿出彈力繩做負重訓練,訓練心肺,不到一個半月,氣胸問題逐漸改善。生病讓他更加體會健康的重要性,課堂上他希望帶入快樂的氛圍,讓學生愛上運動,所以把教室佈置成彷彿來到大自然中,把每堂課當綜藝節目,幽默風趣,逗得學生們覺得運動不中斷其實沒那麼困難,甚至有中風和憂鬱的學生因為來運動,病情好轉,他笑說這就是「境隨心轉則樂」的道理。潘若迪的快樂生活學 作息規律從中找樂趣跳有氧是潘若迪的工作重心,私下他的生活卻很規律,不菸不酒,早上7點多起床送女兒上學,再到健身房健身2小時,下午開始工作、上課和錄影,由於運動量大,吃得較多,一天6餐包含早、中、晚餐、點心、宵夜和睡前,沒有忌口,吃蔬果比吃肉多,水喝得也多,身體新陳代謝好,皮膚變得有彈性。舞動了三十多年,潘若迪有感隨著年紀增長,記憶力變差,但「我還是很熱衷我的舞蹈生活,舞步都還記得清楚」他笑說,自己天生樂觀,不會因為變老而變悲觀,反而靠運動排解生活上的不愉快,找到正能量的支持。採訪尾聲,問他會跳到什麼時候?35年來幾乎沒有在課堂上開過天窗的潘若迪說,「也許到了坐輪椅的時候,手如果還能動,我還是會上台跳!」更多精選延伸閱讀↘↘↘。潘若迪:世上最難懂又最孤獨的人就是父親。潘若迪:50+運動原則「可以慢,但不可以斷」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9-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葡萄糖胺治關節退化、吃銀杏治記憶力差?藥師親揭:6大營養品盲點解析
針對保健食品的選購,微笑曾經與大家分享過許多相關的文章,本周微笑將族群鎖定在銀髮族,談談目前他們在購買營養品的盲點與問題。銀髮族購買營養品的盲點 面對身體代謝機能的轉換及社會結構因素,許多銀髮族會藉由保健食品補足日常營養不足或保健所需,但往往也面臨挑選時的困惑及盲點,微笑例舉以下常見幾點迷思,希望能協助大家釐清觀念。 1.成分含的愈多愈好?不少銀髮族挑選保健產品時,總希望成分種類愈多愈好。事實上,「如果一個產品的成分種類愈多,相對的,各種成分的含量就鐵定愈少!」為什麼呢?例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拿一般膠囊可以添填1,000毫克的物質(通常有特定比例必須添加賦型劑),如果該產品僅含3種成分,那扣除賦型劑,若成分均分,可能每種成分各300毫克。但倘若該配方共含10種成分,是不是一定有的成分多,有的少,甚至變成「樣樣通,樣樣鬆」的笑話。所以微笑建議民眾,不是成分種類愈多愈好,配方有符合自我需求即可,並仔細審視自己需要的保健成分含量是否足量。2.覺得記憶力下降了才吃銀杏根據2002年與2008年發表於國際的人體實驗研究指出,銀杏無法減緩老人認知功能的退化,甚至對加強記憶、語言、注意力及其它腦部功能都沒有任何效果。事實上銀杏的主要功效成分為Ginkgoflavon(類黃酮類物質)、Ginkgolide A、B、C、M(二萜類化合物)。黃酮類物質(Flavonoid)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進而保護腦神經細胞對抗氧化壓力以及降低神經細胞受損。Ginkgolide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劑,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的功效。另外,類黃酮物質能抑制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與脂氧化酶(lipoxygenase),而增加血液的流動性,達到改善末梢血行障礙(ex.間歇性跛行)及腦血管循環不良等問題。簡單來說,銀杏就是抗氧化與促進血液循環,但其對於常見「神經傳導物質」濃度的降低沒有幫助,所以才在國際研究上沒有改善的效果。或許應該這樣定位「銀杏對預防老人痴呆」有幫助,但吃了不一定有效,因為其對乙醯鹼膽濃度沒有提升的作用。而銀杏適合什麼人吃呢?事實上銀杏偏向預防的作用,要是覺得腦力已衰退再補充,通常效果不佳。但有一種族群效果不錯,就是年長者且記憶力尚未退化或血液循環差且時常覺得頭昏昏(但沒有貧血的狀況),抱怨最近開始記憶不佳者,就很有可能是因為腦部血液循環不佳者,研究顯示,補充銀杏確實可以增加腦部的血循。 3.膝關節酸痛,買葡萄糖胺來吃葡萄糖胺(Glucosamine)是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一種胺基醣類,是合成葡萄醣胺聚醣(Glycosaminoglycans,GAG)的前驅物,GAG是關節液的主成分,可以提供關節組織營養,修復受損的軟骨組織。但葡萄萄胺應用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效力上,一直都有所爭議,尤其是在比較近期的研究,則紛紛顯示無效的結果,從2008到2013年相關的治療指引都不建議使用葡萄糖胺來做為骨關節炎的輔助治療。原因也有可能與人體老化過程中,身體利用葡萄胺糖製作關節內大分子玻尿酸的能力也逐漸下降有關,所以補充葡萄糖胺的效果,可能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如果等到年紀愈大了,察覺關節退化引起酸痛,才服用葡萄糖胺,通常效果不佳。4.以為糖尿病專用營養品能降血糖市售標榜糖尿病適用的營養補品,都是強調低GI(服用後,造成血糖起伏較小),但不是幫助降低血糖值,正確的使用方法為取代正餐或當點心使用,切忌服用正餐後,再服用一份成人糖尿病奶水,如此血糖一定爆高,控制不佳。 5.預防骨鬆,鈣片就是要選吸收度高的目前標榜吸收度較高的鈣片,其鈣離子含量通常較低(例如檸檬酸鈣、胺基酸螫合鈣,因為分子量較大的關係,所以製成鈣錠時,實際鈣含量會偏低),如果要製成一粒鈣含量300毫克以上的鈣錠,則其體積勢必不易吞服,尤其對於銀髮族群來說,更是難上加難。選購鈣補充品,有的標榜溶解度高、有的標榜快速崩散、有的標榜吸收快,事實上只要胃酸分泌功能正常,沒有長服服用抑酸劑者,吃哪種鈣,都差不多,因為綜合加入「鈣離子含量百分比%」與「吸收率%」,以長時間來說,這些不同鹽基的鈣製劑,實際吸收進入人體的鈣離子量是差不多的。挑選鈣片時,首先要看清楚產品「鈣含量」,同樣標示500毫克的鈣補充品其鈣離子的含量,很多鈣補充品所標示的是「鈣化合物」而非「鈣離子」的劑量,鈣化合物會隨著分子量大小而含有不同比例的鈣離子。再者,碳酸鈣需要胃酸的作用,才能分解出離子鈣。所以針對胃酸分泌不足或常期使用胃酸抑制劑或胃藥者,建議選用非碳酸根的鈣製劑。最後記得,不要一次吃大於500毫克劑量的鈣片,因為人體對鈣質的單次吸收高峰約在500毫克,超過500毫克以上,腸道對於鈣質的吸收力會下降。6.別人吃的好,就買來吃吃看不少銀髮族服用特定保健食品,是聽朋友介紹或廣告宣傳而抱著嘗試的態度去服用。事實上未經過專業人員判斷而自行購買保健食品服用,猶如拿自己的身體當白老鼠來實驗,若瞎矇猜中微笑真的誠心為你高興,若非...。大家都知道魚油對心血管疾病的好處,尤其對於血脂偏高的民眾,但許多人不知魚油能幫助降低三酸甘油脂(TG),但卻有可能造成低密度膽固醇(LDL)上升,消費者往往衝著「魚油可以幫助調整血脂肪…」就囫圇吞下肚。再舉個事件,素食主義者常因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12而產生貧血的現象,看到廣告補充鐵質能「補血」於是不斷購買含鐵質量高的產品來服用,而造成便祕及腸胃的副作用。所以微笑藥師建議,購買保健食品前,一定要先諮詢專業人員的建議。本文獲廖偉呈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常見銀髮族購買營養品的盲點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微笑藥師藥局電話:02-27009655諮詢Line ID:@smilerx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49-10號延伸閱讀: 摸摸你的脖子,你也有「富貴包」嗎?小心胸悶、心悸、自律神經失調....美國脊醫博士:改善靠這三招
-
2020-09-08 科別.精神.身心
失眠好痛苦 做對2件事找回好眠
台灣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飽受睡眠障礙困擾,許多失眠者習慣吞顆安眠藥,有些民眾則會從國外採購褪黑激素,希望一夜好眠。醫師表示,藥物雖有幫助,但最好的方式仍是運動和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表示,失眠是一種症狀,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偶爾一兩天或一個月內的短暫失眠為急性失眠,多半因壓力、時差或日夜顛倒引起;若是連續失眠一個月以上,則為慢性失眠,通常伴隨精神疾病、長期病痛、藥物成癮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需要詳細問診、找出病因,再對症治療。安眠藥不可轉贈售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黃名琪指出,常有患者一到診間就要求醫師開立安眠藥,或是以「藥」交友,因自己的親朋好友也有失眠情形,而頻頻詢問「可以把藥分他吃嗎?」然而安眠鎮靜藥屬於第三、四級管制藥品,須有處方箋才可領藥,有些藥品還必須憑身分證簽名才能領取,不可轉贈轉售,以免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黃名琪表示,除非每周失眠三晚以上、持續超過三個月,在醫學上認定為「睡眠障礙症」,才有需要用藥。若長期濫用安眠鎮靜藥物,可能使注意力、記憶力、判斷力、警醒能力下降,長期使用未經調整,可能對藥物的反應變差,尤其會影響手術麻醉藥物使用。除了安眠藥,有些人也會服用褪黑激素或鎂片、鈣片來幫助睡眠。林嘉謨解釋,褪黑激素對於輪班者、因時差或是年長者褪黑激素分泌較少而引起的失眠,確實會有輕微想睡的作用,具輔助效果;但對於因焦慮、緊張引起的失眠則沒有效果,且長期服用恐反讓生理時鐘紊亂。而因關節炎或神經不穩定引起的失眠者,白天給予口服維生素B群,也有助於夜間入眠;至於鎂片與鈣片,林嘉謨則表示,學理上並無特別的助眠效果。晚間避免劇烈運動黃名琪說,失眠主要分成三種類型,包括上床後超過30分鐘無法入睡的「入睡困難型」、入睡後易醒來但就難以再入睡的「續睡困難型」,以及清晨容易醒來後無法再入睡的「早醒型」。通常「入睡困難型」和緊張、焦慮,或身體不舒服有關;「續睡困難型」和「早醒型」則和憂鬱等心理疾病有關。因此改善失眠,應先處理核心問題,如焦慮、憂慮,並調整作息,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例如即便前一天沒睡好,隔天也避免過度補眠,才能夜夜好眠。飲食方面,黃名琪指出,許多人認為酒精可幫助入睡,事實上,當酒精被代謝完會產生戒斷現象,反更容易破壞睡眠結構,造成多夢、早醒、記憶片段,讓失眠情形陷入惡性循環。林嘉謨建議,白天多接觸陽光、多運動,可以調整日夜節奏,且能舒緩緊張壓力,有助於夜間睡眠。但他提醒,晚間盡量避免劇烈運動,最好以散步、瑜伽等較靜態的運動替代,以免精神變好,反有礙睡眠。
-
2020-09-05 橘世代.愛吃橘
照顧老小孩,彷彿掉進一個陌生世界 凌煙為失智父母做飯療癒自己
今年5月底,作家凌煙(本名莊淑楨)將寫了10年,最後還閉關兩個月才完成的長篇小說交稿,接下來打算好好休息、陪伴家人。凌煙的盤算是,6月初北上接手弟弟照顧父母的工作一、兩個月,讓弟弟休息,她也趁這段時間好好陪伴父母。她預計開車北上,一路約朋友聚餐,幾天後抵台北。但當天才一上路,弟弟就打電話來催,她只好將所有約會先暫緩,想說來日方長,擇日再約。結果6月初北上,她就一路照顧父母至今,彷彿掉進一個陌生世界,翻天覆地的經歷了多數照顧者都經歷過的、連哭泣難過都奢侈的生活。到了台北,凌煙發現父母的退化比她想像得更嚴重。母親已經不認得她,她每天和媽媽睡同一張床、幫媽媽準備三餐、照料生活,媽媽卻天天問她:「小姐,我要叫妳什麼?」媽媽原本就心臟衰竭,記憶力也一年比一年差,但是這半年來嚴重退化,她手浮腫、肺積水、失能已達五級,簡單的刷牙、洗澡、吃飯吞嚥都有困難。而父親,去年開始會在半夜起床梳洗、穿戴整齊,有時走去熟識的理髮店敲門說要理髮,有時說要去坐車回鄉下投票;還曾騎機車出門說要回高雄,在新竹迷了路,被帶回家時手臉都已曬傷脫皮。這兩個月,凌煙帶父母就醫,診斷失能等級,辦了身心障礙卡;弄清楚長照2.0資源,安排職能治療、居家照顧;她幫媽媽餵食、洗澡,爸媽便祕時,她戴上手套,協助挖出硬便。這些日常的照顧都不是最辛苦的,最苦的,是失智者的妄想——明明剛給他吃完飯,他卻一口咬定還沒吃;刷牙、洗臉、洗澡已經無法自理,卻堅持要自己來;把腦中妄想當作真實場景,你愈反駁他愈生氣,不但出言攻擊,甚至有暴力行為。「人生真的好艱難,小孩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成家立業了,當了阿嬤終於可以輕鬆幾年了,但同時,父母也需要照顧了。如果照顧父母的時間拖得久一點,就換我也需要照顧了。」凌煙輕輕嘆了口氣,她一邊照顧父母一邊思考自己的老後,為自己買了長照險,也打算要去健保卡上註記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說起這兩個多月父母的蒼老與失能,凌煙幾度紅了眼眶,但還好她愛做菜也會做菜,為連吃飯咀嚼吞嚥都辛苦的父母煮營養好吃的餐點,常常是身為照顧者的她,每天最放鬆療癒的時刻。【給老小孩的3道食譜】絲瓜吻仔魚粥材料:絲瓜、吻仔魚、蔥、芹菜、蝦皮、蒜頭、鹽、白胡椒粉、高湯、白飯作法:1.絲瓜切丁,蔥、芹菜切珠、蒜頭切碎。2.起油鍋,下蒜碎、蝦皮炒香,放入絲瓜丁略炒,加入高湯、白飯熬至適當軟度,加入吻仔魚煮滾,以白胡椒粉、鹽、芹菜珠調味即可。●可加入一顆蛋增加營養。鮭魚粥材料:煎熟鮭魚肉、高麗菜、鮮香菇、洋蔥、蒜頭、芹菜、白胡椒粉、鹽、高湯、白飯作法:1.熟鮭魚肉剝碎挑出魚刺,高麗菜切丁,洋蔥切丁,鮮香菇切丁,蒜頭切碎,芹菜切珠。2.起油鍋,下蒜頭碎、洋蔥丁、鮮香菇丁炒香,放入高麗菜丁略炒,加入高湯和鮭魚碎肉,與白飯熬至適當軟度,以鹽、白胡椒粉、芹菜珠調味即成。●可加入一顆蛋增加營養。南瓜粥材料:油蔥醬、絞肉、乾香菇、南瓜、蛤蜊、蝦皮、芹菜、白胡椒粉、鹽、高湯、白飯作法:1.南瓜削皮切丁、乾香菇泡軟切丁(香菇水加入高湯)、蛤蜊吐沙洗淨先煮開口(水加入高湯中)。2.起油鍋先炒熟絞肉,再加入香菇丁炒至香味出來,放蝦皮、白胡椒粉、油蔥醬略炒,倒入高湯,放入南瓜丁與白飯熬煮至適合的軟度,加入蛤蜊肉,用鹽與芹菜珠調味即可。●可再加入一顆蛋增加營養。【延伸閱讀】父親節餐桌,星級美味 抵不過一碗懷念的意麵41歲辣媽靠超市料理,日日減醣狠甩18公斤!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23 養生.聰明飲食
自製沙拉/避免維生素氧化流失 葉菜類用手撕別用刀切
談到自製沙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師劉彥均、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奕旭都推薦以受歡迎的「地中海飲食」元素為概念,自製一盤具異國風情、美味又健康的夏日沙拉。把地中海飲食 放進沙拉陳奕旭說,地中海飲食是健康飲食類型之一,研究指出可抗發炎、預防心血管疾病,還能預防失智症。地中海飲食以新鮮天然食物為食材及提味,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纖維,還有能保護身體免於慢性病的植化素。油脂攝取主要以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的橄欖油為主,以減少飽和脂肪攝取。1.蔬菜水果:顏色愈多愈好劉彥均說,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纖維,更蘊藏植化素,製作沙拉時也鼓勵多元攝取。●紅色蔬果:如番茄、紅椒、蔓越莓,主要植化素為茄紅素、辣椒紅素,有助抗氧化、抗發炎、預防老年黃斑部病變、改善心血管疾病因子。●橘色蔬果:如胡蘿蔔、木瓜、黃甜椒主要植化素為β-胡蘿蔔素、類黃酮素、玉米黃素,可讓皮膚保有彈性、保護視力、幫助骨骼及牙齒發育、抗癌、提升免疫力。●綠色蔬果:如菠菜、綠花椰菜、奇異果,主要植化素為葉綠素、葉黃素,有助於預防癌症、保護眼睛、強壯骨骼。●白色蔬菜:如大蒜、洋蔥主要植化素為蒜素、有機硫化物,有助維持正常血壓、降低膽固醇、抗癌、抗發炎。●紫色蔬果:如藍莓、紫高麗菜、紫洋蔥主要植化素為花青素、白藜蘆醇,可增強記憶力、增強血管彈性、抗發炎、清除自由基。2.水果選擇:低GI避免血糖波動劉彥均說明,水果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根據衛福部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水果類每日建議攝取2到4份,糖尿病患者則建議每日不得超過2份,1份水果相當於一個拳頭大或瓷碗8分滿。他指出,若進一步搭配選擇GI值(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有助減緩血糖波動、增加飽足感、減少脂肪囤積。水果主要熱量來源為醣類,建議選擇GI值較低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葡萄柚、蘋果、橘子等,除了獲取營養素,更能有效控制體重。3.蛋白質:黃豆、蛋、瘦肉等優質蛋白製備沙拉除了蔬菜、水果外,也別忽略蛋白質。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修補建造組織、合成血漿蛋白、調節生理機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優質蛋白質來源有黃豆製品、魚類與海鮮、蛋類、瘦肉,建議可在沙拉中添上水煮蛋、雞胸肉、蝦仁、板豆腐等。此外,應避免油炸及過度加工的食品,才不會攝取過多油脂和鈉。4.醬料:用橄欖油、亞麻仁籽油劉彥均說,沙拉醬料暗藏許多陷阱,建議選擇油醋醬、和風醬、無糖優格醬,可擠上少許檸檬提味。如果喜歡清爽的油醋醬,建議以橄欖油做為油脂來源,降低膽固醇,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此外,含有豐富α-次亞麻油酸的亞麻仁籽油,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抗發炎、穩定血壓、降低血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5.添加堅果種子劉彥均說,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攝取3到7茶匙油脂及1份堅果種子類,可在沙拉添加適量堅果,1份堅果種子相當於杏仁果、核桃仁7公克或南瓜子、腰果10公克,或各式花生仁13公克。營養師私房沙拉陳奕旭推薦自製的蔬食沙拉,食材有美生菜、黃椒、紅椒,富含纖維、礦物質,食材也易取得;小番茄富含維生素C及茄紅素,都是很棒的抗氧化物質;油脂選用橄欖油以及堅果類花生粒,但要注意用量,避免熱量攝取過多。若想增加飽足感,可再搭配一個小的烤地瓜及一個茶葉蛋,營養更均衡。食材:美生菜100克、黃椒切片25克、紅椒切片25克、小番茄100克、花生粒13克(約10粒)醬料:檸檬汁1茶匙、橄欖油3茶匙、蜂蜜1茶匙作法:1. 將美生菜用清水洗淨後,撕成片靜置容器中。2. 紅、黃椒去籽後,切片,入滾水中汆燙15秒後再取出。3. 小番茄清洗後,對半切。4. 將橄欖油、檸檬汁及蜂蜜混合調勻。5. 將食材擺盤後,再加入花生粒以及醬料。處理生菜小提醒劉彥均建議,製備沙拉時,宜將生菜以流水洗淨,再泡一下食用冰水,應當天食用完畢。葉菜類盡量以手撕,順著細胞組織結合邊緣分開,保留完整細胞壁也保留更多營養。避免刀切的原因是切菜過程易切斷細胞膜,加速維生素C氧化、流失營養素。
-
2020-08-23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失智者多疑 照顧宜「順勢而為」
許多人照顧失智長輩,遇上他們多疑,或出現妄想、幻覺等精神症狀,往往希望把他們拉回現實世界,結果卻引發更多爭執、衝突。臨床心理師建議,這時盡可能「順勢而為」,安撫他們或給予安全感,不要直接修正長者的行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高振傑說,失智症是一種大腦疾病,隨著萎縮、退化,也會出現類似思覺失調症的精神症狀,視失智症種類不同,發生頻率約10%至70%。多疑、妄想或幻覺,是失智症常見症狀,除造成病患更多的不適感,照顧上更是一大挑戰,也是照顧者主要壓力來源。高振傑說,「多疑」常和記憶力不佳有關,記憶力愈差,情況也愈惡化,他們常懷疑東西不見是被偷,或以為兒女帶他住院是為謀奪家產。「因記憶力不好,失去安全感,擔心受騙。」高振傑說,可找一些舊照片或播放老歌,透過懷舊喚回患者失去的記憶,也有穩定情緒、延緩失智的效果,溫柔的撫摸或擁抱,也較能讓他們有安全感。比起「多疑」,「妄想」的固執、怪異程度更高,患者卻是堅信不移。常見的有被偷妄想(兒子偷存摺)、被害妄想(媳婦在菜裡下毒)、嫉妒妄想(老公跟外籍看護偷情)等,高振傑說,與其和患者爭辯,不如「順勢而為」,順著妄想達到照顧者的目的。他舉例,若患者認為自己被兒子陷害,不願就醫,可找和患者關係較好的人,說服他為反擊陷害,更要去醫院證明清白,達到就醫目的。至於「幻覺」,雖不太會造成干擾,卻可能釀危險。高振傑曾遇過案例,患者見窗外有人對他揮手,往窗邊走過去,險些跌落窗外,這時應改善環境,如關緊或讓窗戶不易開啟,以免發生危險。高振傑指出,患者除要定期回診就醫、做評估,家人也要避免對長者過度期待,不要認為讓他們回到現實才是對的,或企圖修正精神症狀行為。他建議以正向鼓勵或包容,讓長者的症狀與自身、家庭共處。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8-22 科別.腦部.神經
長輩一到傍晚就情緒失控?可能是跟這種病有關係
如果遇上日落症候群 ,要小心有失智的可能!門診中遇到一個兒子帶著媽媽就醫,描述著媽媽最近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症狀,媽媽平常作息很規律,身體也蠻健康的,但是最近在下午或傍晚的時候,看起來很疲累 、嘴巴還會喃喃自語 、手腳會躁動的搓揉 ,甚至還會突然走來走去一直講著:我要回老家。剛開始家屬還以為媽媽真的很想念老家,老家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拆除了,所以就一直安慰媽媽,可是媽媽彷彿聽不太懂老家已經不在了這件事。這個狀況持續了一陣子,後來發現媽媽好像在睡完覺,隔天早上起床又好了,整個人彷彿忘記昨天自己有說過要回老家的話。原本以為可能是媽媽那陣子太累了,沒想到經過一段時間媽媽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常常情緒很不穩定,甚至想要離開家裡。以為媽媽是不是中邪了?她的兒子開始擔心媽媽是不是身體哪裡不舒服,於是開始帶著媽媽到處求醫,抽血檢查等等的都很正常,之後來到了神經內科,來看是不是腦袋有中風,或是有長腦瘤的問題。我在幫這位媽媽做評估時,發現她的腦部沒有中風和長腦瘤的問題,但是發現有輕微的腦部退化 ,甚至發現有輕微的失智症 。這讓她的兒子非常驚訝,因為媽媽平常狀況都很好,在家裡都認得、記憶力也還很清楚,真的是失智症嗎?我跟家屬說:「可能是輕微失智症,而失智症又合併日落症候群,就是在下午或傍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焦慮不安、遊走踱步,甚至產生幻覺等等的行為。」日落症候群不是疾病,而是由失智症引起的一連串行為的總稱,原本白天時人還好好的,但是到了太陽快要下山時,就會開始出現失控的行為。 從日常生活著手,注意長輩的身體健康1.注意家中長輩的日常作息規律會建議盡量避免打亂長輩的作息規律,如果是患有失智症的長輩被打亂作息規律,日落症候群的行為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同時也能從日常作息中,發現長輩是不是有出現行為的異常,及早就醫接受治療。2.陪伴和關心多多陪伴長輩,可以讓長輩適當地轉移注意力。3.打造安全的環境如果家中有長輩,我也會建議大家將雜物收拾好放櫃子裡,盡量讓空間保持寬敞整潔,不但可以減少居家意外發生的可能性,也能避免有失智症的長輩在游走時發生碰撞意外!來源出處:林志豪醫師粉專延伸閱讀: 這件事多做幾下,腦部血循暢通,失智症不上身長者重聽 失智風險增5倍
-
2020-08-21 科別.骨科.復健
爸媽追著餵飯、穿衣 幼童少有練習機會反而發展遲緩
南投一名4歲男孩,近日手總無力,連鑲嵌積木都無法組合或拆解,拿玩具常常掉到地上。媽媽帶他至復健科門診,並跟醫師補充,發現孩子握筆的姿勢不好,書寫無力、排斥畫畫。南投醫院提醒,不少幼兒家長,每到吃飯時間,便催促孩子吃飯,捧著碗追著孩子餵飯,這樣可能會影響孩子手部靈活運用,甚至出現發展遲緩。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洪麗珍說,幼兒成長過程中會在自然環境下展現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飯、穿脫衣褲、穿脫鞋子等,這些日常例行的練習,可以提升身體功能,如:肌耐力、關節活動度、協調能力、記憶力、動作計畫能力、空間概念、身體架構概念等。以幼兒自己練習吃飯、穿脫衣服等活動,好處就有增加大、小肌肉力量,來穩固以後從事拿剪刀、畫畫、書寫等精細活動的基礎;心理功能來說,幼兒可以處理自己的事,會有「我長大了」的感覺,更有自信心和成就感,會有學習獨立的習慣;每天做這些活動也可增加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幼兒更能適應學校的生活與也更能專心於學校的學習生活。洪麗珍建議家長,當幼兒稍有能力時,就讓他們嘗試自己吃飯、穿脫衣物,父母協助要越來越少,才能提升小孩的身體功能,才能建立小孩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幫助孩子順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