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1 活動.精彩回顧
搜尋
行動輔具
共找到
10
筆 文章
-
-
2022-10-12 養生.生活智慧王
地震來時,腳麻跑不動、關節退化跑不了怎麼辦?消防專家授「保命6神招」
近期地震頻頻,今(11日)凌晨3時24分,花蓮發生規模5.9強震,地震發生深度只有17.9公里,許多民眾睡一半被震醒,地震發生時,如果老人糖尿病腳麻跑不動、因退化性關節炎跑不了或行動不便坐輪椅,該怎麼辦?行動不便者 保命6神招內政部消防署災害管理組科長史明元提醒,地震發生當下,走路不穩、行動不便的老人一定要「就地掩蔽」、「姿勢壓低」、「保護頭頸」、「遠離砸落物區域」、「不要驚慌走動」,若坐輪椅,則要「開輪椅剎車、將輪椅固定」,才能避免跌倒、受傷。根據內政部消防署消防防災館網站資訊,如果是使用拐杖者,建議馬上趴下、掩護、穩住,對於使用行動輔具者,則建議先將輔具固定,然後拿枕頭、坐墊保護頭頸,並穩住身體。至於坐輪椅者,則需要固定輪椅,接著進行掩護,同樣也要讓身體穩住。網站中也建議這些族群要「趴下、掩護,用手或包包護住頭部及頸部,並確保手杖在手邊,以便震後移動需要使用」,同時地震時身體要壓低,並保持彎腰姿勢,直到地震停止。史明元指出,如果家中有行動不便老人,居家安全措施更是重要,舉例來說,酒櫃、櫥櫃一定要固定在牆上,且要避免裝水晶燈、吊扇等,若沒有上述安全措施,地震來襲則要遠離這些危險區域,以免酒櫃、櫥櫃倒下,或水晶燈、吊扇砸落造成危險,另外,也要避免躲在玻璃窗下面,過去就有民眾因玻璃窗遭震碎而受傷。睡夢震醒 翻身呈「嬰兒式」、枕頭護頭頸這次發生地震的時間在凌晨、半夜,許多民眾正在睡夢當中。史明元建議,若平常睡覺習慣仰躺,地震搖晃時,可翻身,改成背部朝上,雙腳縮起,模倣瑜珈「嬰兒式」,並用枕頭保護頭頸部。此時千萬注意,要遠離搖晃衣櫃,一旦衣櫃倒下剛好砸在床上,很可能造成重大傷害。平常床頭也要避免放玻璃飾品、重物或點蠟燭精油,否則地震一來,玻璃飾品或蠟燭精油砸落,後果也是不堪設想。「地震來的時候,老人家千萬不要驚慌亂走或急著起身、開門離開!」史明元強調,地震時,地在搖、門在晃,半夜又一片漆黑,老人一走動,很容易跌倒,有貧血問題的話更是危險。最重要的是,在平常,也就是地震發生前,就要特別留意居家擺設、裝潢與各項安全設施,地震發生時,較不容易受傷或引發不幸事件。【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
2022-04-08 失智.新手照顧
外出旅遊/掌握出遊要點,帶失智長輩出門旅遊不再是難事
有多久沒帶爸媽出遊了呢?世界上最艱難的旅程,莫過於帶家人去旅行,被從頭嫌到尾心好累!其實只要掌握「主角是爸媽」,加入他們的喜好就搞定一大半。帶長輩出遊大不易,帶患有失智症的長輩,更要考慮身體狀況、精神行為、飲食安排以及順應各種需求與情緒,行前列好教戰守則才能玩得更盡興。規劃孝親小旅行 有哪些讓人頭痛的問題回憶小時候去過的遊樂園、風景區、森林遊樂區等景點,都是父母親悉心規劃、在一旁照顧陪伴,長大後想反饋帶爸媽出遊,為什麼變得好難?衛福部桃園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江俊宜分享經驗,成年人的想法主觀強烈,也因抱持著「美好幻想」忽略現實狀況,孝親之旅成了一路吵架的鬧劇。而爸媽若患有失智症,一起出遊須注意更多食衣住行要點,減少不適當的脫序行為。【帶失智長輩出遊的5大注意事項】・把握「慢」及「用心」原則,不趕行程、事先探勘・選擇高齡友善的景點,方便規劃串起無障礙行程・依天氣狀況準備出遊物品,因應雨天和氣溫變化・善加利用穿戴裝置,監測身體狀況並掌握行蹤・跟醫師討論用藥問題,開安神藥物幫助睡眠掌握出遊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古語有云,想成功完成一件事,要天時、地利、人和 才可發揮最大加乘作用,江俊宜說帶失智長輩出遊也是!首先是天氣佳,陰雨溼滑影響行動不便,灰濛濛的天色也容易讓人心情鬱悶,天一暗就開始焦躁不安、吵著要回家。失智症患者因為認知能力逐漸退化,很容易因為外在環境變化而情緒躁動,當天色昏暗或室內燈光不足,常出現「黃昏症候群」,增加照顧難度 。出遊若遇天氣不好,可考慮改換室內景點,例如博物館、美術館、觀光工廠等,寬敞動線和多元展品帶來溫馨感受,同時緩解照顧者的壓力。地利則是考慮長輩的體力和行動力 ,以「失智友善旅遊」為主軸,安排無障礙車輛、無障礙飯店,包括餐廳也要先查詢適合長輩牙口的菜色。面對豐盛的美食,長輩若是「看得到,吃不到」,心情也會受到影響;江俊宜提醒注意均衡飲食與充足水分,要定時引導上廁所,降低「因為忘記上廁所,不小心漏尿」的窘境。在人和方面,帶失智長輩出門要「輪流陪伴出遊」 ,家人相互支援、隨時有一人陪著,讓長輩感覺到關懷有愛,照顧者也不用獨自承擔情緒壓力而疲憊崩潰。如何更省事帶失智長輩出遊同行除了天時、地利、人和,江俊宜強調從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面向規畫旅遊注意事項,大多數失智長者平日生活作息規律,外出要控制好「環境變動」因素,防止在不熟悉的環境中因緊張而情緒暴走或跌倒受傷。◎食:先預訂餐廳,詢問是否有適合熟齡長輩咀嚼吞嚥的料理,避免讓失智者自己吃糊食的孤獨感。◎衣:選擇穿脫方便的衣褲鞋襪,多準備一套衣服替換;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攜帶外套禦寒保暖。◎住:可搜尋符合「高齡友善旅館認證」的旅宿,提供防滑、防跌的貼心設備,多了安全防護。◎行:除了攜帶日常行動輔具,可租借電動輪椅讓長者保留體力玩樂,行程先從短程規劃開始。◎育:適度安排爸媽去過的景點或經典遊樂區,用懷舊治療幫助失智長輩的認知刺激,喚醒記憶。◎樂:安排景點宜少不宜多,縮短拉車時間多定點停留;4至6月、10至12月氣候宜人,最適合出遊。◎其他:記得多補充水分,同時要定時引導上廁所,江俊宜建議2小時一次,減少依賴尿布的羞恥心。「出門的意義比玩樂還要大!」江俊宜觀察經常走出戶外的失智長輩,精神症狀明顯降低,尤其家人陪伴出門曬太陽,有助於穩定情緒,也增加了與人交際的刺激,有機會減緩惡化。如何讓失智長輩玩得安心又開心,是照護一大課題,行前可和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調整用藥或增加安定藥物,另做好旅途中的注意事項,一圓全家外出走走的美夢。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2-01-26 新聞.長期照護
長輩春節出遊 防跌5要點
農曆春節出遊、外出拜訪親友時,要多注意「長者防跌」。國民健康署提醒,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傷害的危險行為,家屬安排外出行程時,可事先熟悉旅遊路線地形、天氣變化及動線等,更要注意長輩身體狀況,避免穿著不合身服裝或鞋子、姿勢性低血壓等,預防跌倒風險。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死亡原因第2位。國健署106年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曾經跌倒,且每12個長輩就有1人因跌倒而就醫。長者常見的跌傷地點,52%發生在室內,以臥室、客廳最多;48%發生在室外,多在街道或路邊、公園或運動場。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簡定國表示,長者因跌倒送醫的常見受傷部位,包括頭部撕裂傷、胸部挫傷,以及手腕、髖部骨折等,建議出遊時,適時安排定點讓長輩休息。若長輩不幸跌倒時,不要馬上扶他起來,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康寧醫院急診科醫師郭健中說,行動能力會影響老年生活品質,平時應強健肌肉和身體平衡,提高跌倒時的自我防衛能力。出遊時,可善用手杖或登山杖,避開積水處、陡坡、雜草叢及碎石處,避免跌倒的風險,讓長輩放心,才能提高出遊、走動意願。國健署整理5招長者出遊防跌檢核表,供民眾參考。一、注意周遭環境安全:應有充足的照明,使用加裝扶手的浴廁,小心濕滑地面、凹凸不平的人行磚道、有高低落差的斜坡,避免行經雜物堆積處。二、穿著合身服裝及鞋子:衣物、褲管裙襬合身不過長,選擇有鞋帶固定的鞋子,有包覆的鞋面及防滑的鞋底,避免穿拖鞋。三、攜帶合適的輔具與配件:選擇合適的拐杖或助行器等行動輔具,材質勿太重避免移動不方便;若有近視或老花者,應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四、注意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可以在家做肌力與平衡訓練運動,飲食營養要均衡。五、檢視用藥安全:如有使用鎮定藥物或多種藥物者,可請醫師協助評估用藥安全,避免藥物交互作用增加跌倒的風險。
-
2022-01-25 新聞.長期照護
長輩「最常跌倒」地點曝光!超過一半都在這
農曆春節出遊、外出拜訪親友時,民眾也要注意「長者防跌」。國民健康署提醒,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傷害的危險行為,家屬安排外出行程時,可事先熟悉旅遊路線地形、天氣變化及動線等,另外要注意長輩身體狀況、避免穿著不合身服裝或鞋子、姿位性低血壓等,恐增加跌倒風險。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曾經發生跌倒,且每12個長輩就有1個曾經因為跌倒而就醫。長者常見的跌傷地點,有52%發生在室內,其中以臥室和客廳排行前2名;有48%發生在室外,其中以街道或路邊、公園或運動場排行前2名。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簡定國表示,長者因跌倒送醫的常見受傷部位,包括頭部撕裂傷、胸部挫傷,以及手腕、髖部骨折等,建議家族出遊時,須考量長輩的健康狀況,適時安排定點休息。他提醒,若長輩不幸跌倒時,不要馬上扶他起來,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康寧醫院急診科醫師郭健中指出,「行動能力」是影響老年生活品質重要的因素,應強健肌肉和身體平衡,提高跌倒時的自我防衛能力。出遊時,可善用手杖或登山杖,並避開積水處、陡坡、雜草叢及碎石處,避免跌倒的風險。國民健康署整理出5招「長者出遊防跌檢核表」,協助民眾確認長者安全,防跌5招包括:1.注意周遭環境安全:應有充足的照明,使用加裝扶手的浴廁,小心濕滑地面、凹凸不平的人行磚道、有高低落差的斜坡,避免行經雜物堆積處。2.穿著合身服裝及鞋子:衣物、褲管裙襬合身不過長,選擇有鞋帶固定的鞋子,有包覆的鞋面及防滑的鞋底,避免穿拖鞋。3.攜帶合適的輔具與配件:選擇合適的枴杖或助行器等行動輔具,材質勿太重避免移動不方便;若有近視或老花者,應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4.注意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可以在家做肌力與平衡訓練運動,飲食營養要均衡。5.檢視用藥安全:如有使用鎮定藥物或多種藥物者,可請醫生協助評估用藥安全,避免藥物交互作用增加跌倒的風險。「讓長輩放心,他才願意出遊!」郭健中表示,有些長輩不願意跟家族走春,多半是怕「跌倒」,但運動、外出是最好的復健,民眾可貼心幫長輩注意出遊細節,或讓孫子、孫女來鼓勵長輩走出戶外,讓長輩願意多運動。郭健中分享「長輩訓練肌力」小技巧:長輩坐在椅子上,前方放桌子、助行器等輔具,腳往身體縮、上身往前彎,讓重心從屁股轉移到腳,接著手向前伸展、扶著桌子站起,可訓練長者腿部肌肉。有些長輩膝蓋痛,可以扶著健走杖、原地顛腳尖,亦可站在牆壁前,不用擔心往後跌倒。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年假期間,勤洗手、戴口罩落實防疫不可少,此外長輩不管是在家同樂或出遊,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製作的「長者防跌妙招手冊」,相關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健康九九網站查詢及下載使用。
-
2021-10-08 失智.失智資源
輔具資源/長輩怕跌倒?走路沒力?行動輔具「這樣選」才安全安心
上了年紀,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走幾步路就覺得膝蓋痠軟,稍不注意跌倒受傷,容易造成臥床、行動不便等後遺症。所謂「保命防跌」,隨著身體機能老化,肌力、平衡感變差,應使用輔具協助行走才安全,挑選適合的輔具也是一大學問!老了最怕一跌不起,善用輔具助一臂之力75歲的林奶奶,平常步伐緩慢,遇到上坡或轉彎處時,總是小心地慢慢轉動身子,手上的助行器看起來好像使不太上力。某天被路障絆倒了,再也沒有站起來過,必須靠輪椅移動。後來變得不愛出門,雙腿更加無力,退化成臥床狀態,一路退化終至死亡。如果及早汰換不適當的輔具,或許能預防跌倒問題;善用輔具仍能享有生活品質與獨立自主的能力,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對有行動障礙、肌力及協調性較差的年長者來說,使用輔具輔助行走才能保障安全,並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樂齡網總經理張慶光分享,市面上的輔具琳瑯滿目,該怎麼挑選是一大學問,掌握「親自試用」的原則,用對了才能發揮輔具最大效益,千萬不能「屈就」。有些長輩用了不符合身高的輔具反而體態走鐘,彎腰駝背容易增加跌倒或絆倒的風險,💡 輔具不是價格越貴、功能越多,效果就越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才能省力又安全。Q1:行動輔具應該怎麼選?行動輔具,顧名思義就是「輔助失能者的用具」,隨著身體功能的逐步衰弱、老化或傷病,應依每個人的狀況、身形大小選擇合宜的輔具,用錯了反而會造成傷害。選購輔具前,需要經過專業的個案「功能狀況」評估,例如步行能力、單手或雙手無力、是否需要他人協助等,才能符合實際需求。Q2:輔具的挑選重點有哪些考量?首先考量用途,是以外出或居家為主,使用者是否可自主推行。再來是體型,請專人依身高、體重搭配正確高度和尺寸的輔具。(推薦課程:讓長輩安心!專家教你申請輔具補助,改善居家環境)Q3:常見的錯誤選購輔具行為有哪些?銜接個案出院時,家屬臨時購買輔具,錯估了個案的行動能力或未符合使用需求,容易增加復健及生活上的困難度。除了根據失能程度,也應依使用者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挑選,有些家屬或患者會強調「巴金森病要用什麼輔具?」「失智症要用什麼輔具?」「退化性關節炎要拿手杖還是助行器比較好?」💡 不同的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機轉,非以病名來選擇分類輔具。輔具讓照護更省力!改善日常生活品質市面上的步行輔具大致分為拐杖、助行器、助步車,而助行器又分為有輪子、不帶輪子的款式,張慶光強調,選購的基本原則為「根據身體狀況選擇相對應的輔具」。有些長輩除了雙腳無力,手也沒有太大力氣,有輪子的助行器在使用上更穩、更省力。另要特別注意使用者是否需要煞車裝置,避免上下坡時腳步跟不上輔具,確保使用的安全性。拐杖的部分,要注意底部橡皮套及握把部分,提供止滑效果和符合人體工學的抓握舒適度。有些年長者抗拒使用輔具,認為不好看或心理產生「變成沒用的人」自卑感,張慶光推薦融合時尚元素的輔具,例如有些拐杖外觀簡約、線條感十足,撐拐杖一樣能走得帥氣。助步車結合座椅、置物籃,走累了隨時可停下來休息,方便外出購物與散步。家屬應考量使用者的心情,消除負面情緒,藉助輔具讓照護變得更安全、更輕鬆!(推薦課程:行動不便、走路無力?專家教你挑行動輔具好出門)Q:有哪些輔具資源可參考?可至各縣市輔具資源中心,尋求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建議與協助,經評估後,至輔具廠商門市試用選購。若有短期租借需求,也可以洽詢各地輔具資源中心。使用行動輔具能降低生活上的不便,以及避免跌倒等二度傷害,選購前一定要請專人評估、親身試用、學習正確操作。張慶光說明若不符合使用者需求,一直更換反而是種浪費,更重要的是使用安全,成為最好的「伴手」。
-
2021-03-31 活動.精彩回顧
輔具大展/免費預約登記 抽超棒好禮【iPad第八代】!
智慧樂齡 照護創新2021全球首發輔具大展 立即登錄抽iPad八代民眾現在可免費預約登記參觀,在5月4日前完成預登參觀資格,即可抽好禮iPad第八代。 👉🏻立即登錄:https://www.chanchao.com.tw/entryApply.asp?id=ATLIFE2021 👉🏻參觀登錄及更多展覽資訊請至:www.chanchao.com.tw/ATLife/伴隨人口高齡化趨勢,輔助設備與長期照護服務需求日漸提升,台灣輔具產業發展近二十年,在國內致力於輔助科技開發、建構全面性的社區照護服務,國外出口透過長期耕耘,讓行動輔具躍升為世界第二大出口國,成為台灣隱藏冠軍產業。近年來,輔具產業結合國內ICT及科技產業資源優勢,研發智能型輔具技術、提升高科技居家照護系統,加上專業復建復能人才養成,期望透過跨域整合,促進產業升級,將台灣打造成世界輔具智能研發新樞紐。由國家級輔具中心「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集結政府與民間企業支持,打造屬於台灣輔具及長期照護產業鏈的指標性展會平台-「ATLife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將在5月6日-5月9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盛大展出,今年將集結220家國內外知名品牌、超過550個攤位,共同展示2000款輔具及長期照護的最新設備與智慧科技,讓世界看見台灣輔具及長期照護產業的堅強實力。2020年疫情重創全球,但ATLife突破重圍創下嶄新里程碑,展期4天逾12萬3千人次共同參與,顯示出民眾對於輔具的重視及龐大的市場潛在商機。今年ATLife 2021將會延續去年熱度,並以主軸「智慧樂齡 照護創新」涵蓋實體、線上展覽及系列活動,廣受好評的論壇研討會以輔具運用與長期照護為核心主題,促進專家、業者及民眾間跨域交流,開啟智慧照護無限可能性。奠定ATLife展會地位的三大特點,全球首創發行「樂齡與長照12大哉問」,是輔具需求者必備收藏的全產品型錄,涵蓋全方位生活,貼近民眾需求,精準解決長期照護問題。而展場首見「復健復能專業人員」參與模式,專業技術人員友善協助及諮詢,讓需求者盡情享受輔具體驗。特色主題館及重點專區完整展示輔具新科技的整合、智慧照護新觀念的運用及樂齡新趨勢的分享,讓民眾一展解決日常生活大小問題。民眾現在可免費預約登記參觀,在5月4日前完成預登參觀資格,即可抽好禮iPad第八代。 👉🏻立即登錄:https://www.chanchao.com.tw/entryApply.asp?id=ATLIFE2021 👉🏻參觀登錄及更多展覽資訊請至:www.chanchao.com.tw/ATLife/
-
2021-03-24 新聞.長期照護
願景專題/居家醫療 拯救被老屋困住的長者
上半身穿著一件黑色、厚重毛料西裝外套,下半身卻是一件寬鬆、顏色泛黃的白色睡褲,六十多歲的趙爺爺一如往常地,在凌晨兩三點起床,拎著一只公事包,嘴裡嘟囔「要去上班,快要遲到了」,卻走不出客廳。原來罹患失智的他早已忘記如何開門,更重要的是,中風之後,肢體單側偏癱,僅能勉強站著,除非兒子背著下樓,否則單靠自身力量,無法外出,因為他住在舊式公寓四樓。・為無法出門的長者 他們將診間送進家中都蘭診所是台北市第一個居家醫療專門診所,創辦人張凱評醫師表示,該診所沒有診間,只有討論室,目前收案服務中的個案均為「出了不門」病人,處於失能、失智狀態,行動不便。張凱評說,都蘭診所成立宗旨,是希望讓大台北都會區裡、二樓以上無電梯的病人與家屬,能夠安心看病,不要因病而貧,甚至因貧而殞命。台灣健保制度舉世聞名,醫療便利性為全球資優生,但仍有許多失能失智患者長期臥病、意識不清、行動障礙,加上住家沒有電梯,或缺乏無障礙空間,社區潛藏著眾多「出不了門」患者。張凱評以趙爺爺為例,在居家醫療之前,足足半年時間未曾下樓,離開家門一步,雖然他仍認為自己是個公務員,必須準時上班簽到,但受限於行動能力,無法上下樓梯,而家人只能配合演出,告訴他「今天是例假日,不用上班。」・被老屋困住的長者 遠比大家想像多張凱評指出,許多病人被公寓樓梯給困住了,但住在一二十層的大樓,也不見得就能暢通無阻,順利就醫。有個案住在電梯華廈,一樓大廳至電梯之間,卻還有好幾階樓梯 ,坐在輪椅上,可是寸步難行。此外,許多屋齡超過四五十年的老舊公寓,樓梯為筆直斜線,而非傳統「之」字形設計,從一樓呈45度斜坡,直通三四樓,動線看似簡易,但失能者如需緊急就醫,簡直就是一場惡夢。張凱評說,儘管樓層不高,只有三、四樓,同樣潛藏致命危機,若病患需要緊急送醫,家人、救護人員可是吃盡苦頭,只要一個失手、不留神,擔架或輪椅翻覆,恐出人命。大部分老年人不願意離開熟悉環境,即使不能下樓,活動空間有限,但依然希望待在老家,換了新環境,反而住不習慣,壓力沈重,身體機能退化速度可能更快。・改善老宅困老人 醫療與政府資源缺一不可「國內人老、屋老的困境越來越嚴重」,張凱評說,如何在自家、社區安老,這是政府及社會大眾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除了研發更具人性的行動輔具,他也建議長照服務需結合在宅醫療,提供優質的醫療照護,讓「出不了門」個案也能擁有不錯的生活品質。舉例來說,八十多歲陳姓奶奶住在辛亥隧道附近山坡的公寓,雖然住在一樓,但家裡距離捷運及公車站牌還有一大段路,因身體虛弱,腿部無力,也成為「出不了門」失能個案。在照專協助下,引進長照資源,加上居家醫療適時介入,醫師、營養師提供醫療及飲食建議,物理治療師持續復健,最近已可透過助行器來移動身體,從山坡慢慢地往下走。▌延伸推薦:【囚居晚年】完整報導https://vision.udn.com/vision/cate/122046【囚居晚年】數位報導https://bit.ly/3rDih82
-
2020-07-27 名人.精華區
聰明用輔具 創造長照樂齡生活
衛福部統計,2018年國人平均餘命80.69歲、健康餘命72.28歲,代表著國人被疾病纏身、失能的「不健康生存年數」平均8.41年,史上新高。這8.41年是我們不樂見的,增進健康餘命,讓不健康生存年數的照顧負擔降到最低,便是我們勢在必行的任務,而輔具是照顧的好幫手,是長照幸福的重要工具。藉輔具提升自立能力像各式精準運動復能器材,可促進長輩肌力、平衡力與認知,降低跌倒、失能、臥床風險;藉由枴杖、輪椅等行動輔具,讓走不遠或無法走的人,能自由且安全的前往想到的地方。藉由轉移位輔具的運用,能使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更省力、減少傷害,並維持被照顧者尊嚴;生活輔具的適時運用,讓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能省力而有效率,提升自立生活能力。懂得選擇輔具並善用藉由克服樓梯問題的爬梯機或樓梯升降椅,以及無障礙接送福祉車,讓失能者也能輕鬆外出不會長期關在家。住宅的無障礙改造,讓家中環境成為人人能安全進出與活動的場所;藉由視聽溝通輔具,讓眼茫茫、耳重聽的長輩不再害怕無法與他人溝通而關係疏遠。我們都會老,長照是你家、我家每一個人的事,懂得選擇並善用輔具,能讓我們一起共創更美好的生活。輔具大展找尋照顧解方全球受疫情影響,國際知名輔具專門展,如德國Rehacare展、日本HCR展,今年都停辦。台灣疫情解封,在遵守各項防疫相關措施之下,「2020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ATLife)」即將順利開展,讓更多人能接觸輔具、瞭解輔具。前往展會參觀,可學習、試用、選購、找尋照顧解方,大家都應認識輔具在長期照顧的重要性。我們期望,打破大眾對輔具代表障礙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的是輔具創造樂齡生活的想像,讓全民能夠實現理想的成功老化,藉由輔具而樂活,創造幸福的長照生活。復健人員提供專業服務今年將展現獨步全球兩大特色,一是全球首創「長照12大哉問產品指引」導覽手冊,現場限量發行,針對長照可能面對的12個常見的照顧問題,提供對應解方與相關產品。二是由復健復能專業人員參與,包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復健醫學專科醫學會、義肢裝具師等,使輔具因有專業服務而加值。台灣輔具專業服務與產業有著巨大的凝聚力及量能,去年大展,四天創下近12萬人次參觀的紀錄。今年國際局勢重大變化,台灣更要證明我們不容忽視的輔具專業服務與產業軟硬實力。輔具產業是台灣經濟的王牌。今年也將於展中進行英文現場直播,讓遠在國外的觀眾共襄盛舉,更讓全世界看到台灣輔具專業服務與產業。
-
2019-12-08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做好準備 不留遺憾
幾年前,有一本暢銷書《別以為還有20年,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書中有一公式:假使你的父母現在60歲,父母餘下的壽命是20年,並且你沒有跟父母同住,若你每二周回家見一次父母,每次在家待2小時。每年的除夕你會在家待兩天、每天7小時,那麼計算出來你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大概只剩1320小時,換算成天數,大概只有55天!若是父母已年過70,餘命10年,則依此公式你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可能不到一個月。是的,不要以為你跟父母還有天長地久的時間可以相處,回家還跟他們拗個脾氣,有時還因為工作繁忙,臨時打電話回去說這個禮拜不回家了,讓巴巴望著你回家的父母獨自面對滿桌的菜。如果,你知道跟父母相處的時間不到一個月,你會不會想為他們多做一些事情?以前剛創業時,我在門市看店,常會見到一些客人因為好奇進到我們店裡,逛了一圈要離開時卻紅了眼眶,我問他們怎麼了,很多人回答:「不曉得有你們這樣的店,爸媽都不在了,現在都用不著了。」語氣中充滿遺憾,我也為他們感到惋惜。前幾天,也有一位客人因為想讓母親在家接受安寧照顧,希望能租一張電動床讓母親在家休養,因為臨時要準備一張電動床,我們煞費苦心調到一張床,但要出貨前卻收到通知不需要送了,因為母親已經在院離世。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情節,經常在我們周遭出現。很多事情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但是卻可以預做準備。我所謂的準備,不是指要送走父母的準備或日本人講的「終活」規畫,這些可能也都要預先設想,但是我覺得很多為人子女者,連最基本的如何讓長者在家安居樂活都沒有做到。事實上,當身體的老化到一個臨界點時,可能就會需要一些輔助用品協助長者日常生活,讓他們生活更便利、更安全,就好像當我們近視時需要配戴眼鏡一樣自然。退化有時會影響其行動,有時會阻礙其與人溝通,有時則會有一些安全的顧慮。如果你每二周回家一次時,可以觀察父母是否有以下情況,也許有助於你為父母及早準備一個更宜居的環境。與長輩講話時是否要很大聲?長輩聽力的退化,往往是自我封閉的開始,現在有很多輔聽器材可以協助輕微聽損的長者重新與人溝通,不用每次講話都好像要吵架一樣。長輩坐下起身比較吃力,有時坐了就不想起來。除了用飲食及運動補充營養、增進肌力外,現在也有電動起身椅或活動式馬桶扶手可協助長者自行起身。長輩怎麼約都不想出門,每天只想宅在家看電視。這可能是因為行動不便、無法久站,也有可能是擔心輕微失禁問題。現在有很多具時尚感的行動輔具,可輔助行走、也有座椅可供休憩,不會讓長者有使用助行器的排斥感。另外,日本也有可吸水的安心褲,針對輕微漏尿的長者而設計,快乾除臭不會有穿尿布的感覺。長輩上下床需要攙扶,有時會擔心夜晚不慎跌下床,基本的電動床可以協助長者起身或躺臥,若有需要,長照2.0也有補助;若不想換床,也有一些簡易的床用扶手協助長者起身或防止從床上跌落。長輩步履不穩,需要扶手及行走動線的無障礙規畫,浴室╱臥室╱玄關可能都需要扶手,並將段差消除。只要用心,還有很多父母的需要可以被觀察出來,與其等到父母需要長照才來關心他們,若能及早為他們規畫日常生活所需,不管還剩多少天與父母相處,都可以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