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蛀牙
共找到
289
筆 文章
-
-
2020-01-15 科別.牙科
壞菌增 狂蛀牙 都因口腔生態失衡
近年研究發現,蛀牙與口腔細菌生態失衡有關,如果不耐酸、不產酸的好菌變少,容易導致蛀牙相關細菌增加、反覆蛀牙。牙醫建議從飲食、潔牙、使用氟化物、定期看診等習慣,改善口腔菌叢,才能避免蛀牙補了又蛀,蛀了又補的惡性循環。壞菌多 口腔偏酸易蛀牙兒童牙科醫學會日前舉辦學術研討會,開業牙科醫師黃仲民發表口腔中的菌相與蛀牙的相關性。黃仲民表示,過去有學者找10種不同的口腔細菌,按照健康人的好菌壞菌比率,其中一個培養皿加入葡萄糖,觀察糖分對口腔細菌生態的影響,結果發現加糖會使酸鹼值持續降低,表示口腔會明顯酸化,好菌大幅減少。黃仲民說,口腔中有多種細菌共生,包括不容易產生酸性物質也不耐酸的好菌,以及容易生酸並造成蛀牙的壞菌,而蛀牙和糖分高度相關,就是因為有壞菌代謝糖分產生的大量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也會回頭來影響牙齒當中的細菌生態,減少好菌勢力,增強壞菌的比率,導致口腔整體環境偏酸,成為容易蛀牙的環境。黃仲民表示,過去治療蛀牙,只把牙齒蛀後的坑洞補起來,卻忽略改善口腔菌相的重要性,結果補了又蛀,蛀了再補,無法根本解決。黃仲民提醒,口腔菌相生態主要與飲食習慣、清潔習慣有關,如果飲食中高糖食物、黏牙食物的比例高,就容易滋生壞菌,例如糖果、養樂多、餅乾等,都是容易增加口中壞菌的食物。要維持口中菌相在不易蛀牙的平衡狀態,黃仲民建議,三餐吃飯時間和次數固定,每餐進食盡量不要超過半小時,以減少口中充滿食物與牙齒接觸的時間。含氟牙膏 睡前刷牙幫手另外,每天至少刷牙兩次,其中一次一定要在睡前,而且要用含氟牙膏。黃仲民說,氟化物可以影響嗜糖細菌的代謝,減少酸的產生,用含氟牙膏刷完牙,把泡沫吐掉之後,可以不需要再漱口,預防蛀牙的效果更好。
-
2020-01-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比每天刷牙更重要的事 牙膏含有這些成分可能影響健康
【文/選自本事出版社 《減塑排毒自救手冊》,作者大衛・辛振可】牙膏的真相良好的口腔衛生讓我發自內心自信微笑。我父親是牙齒矯正師。在我年紀還很小的時候,他就告訴我,牙齒和牙齦是一窺整體健康狀況的窗口。優秀的牙醫可以從口腔狀況發現疾病癥兆。牙齦發炎可能代表壓力太大,導致體內分泌太多皮質醇(cortisol);淡粉紅色的牙齦是貧血的徵兆;牙根時常感染,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發紅疼痛的話,可能是自我免疫疾病的預兆,像是紅斑性狼瘡或克隆氏症。慢性發炎與心臟方面的問題有關,而抗憂鬱和抗組織胺的藥物,則可能導致口乾舌燥及唾液分泌減少(唾液是牙齒的天然防護)。定期看牙醫及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是維持優良衛生和個人健康的必要條件。每天刷牙及使用牙線清潔齒縫,可抑制口中細菌,但如同大部分個人護理產品一樣,不是所有牙膏或漱口水都有效。買對牙膏除了滑手機之外,大部分人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刷牙。除了刷牙之外,我們也需留意牙膏的產品標示。許多牙膏含有「三氯沙」(triclosan),現在的洗手皂和沐浴乳已經禁止使用這種內分泌干擾物質,但在部分牙膏和其他個人護理用品中,仍可發現其蹤影。一般牙膏會添加「氟化物」(fluoride),為的是強化牙齒健康及控制口腔酸度,但切勿吞下肚。這種物質會隨著時間在體內累積,且與神經和內分泌失調等症狀有關。務必留意「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許多個人護理用品都會使用這種礦物油,有時候牙膏也會添加這種成分做為界面活性劑,讓牙膏更方便使用。防凍劑和飛機防冰裝置也會使用這種礦物油,想必你絕對不想吃進這種物質。牙齒美白產品或許可讓笑容看起來更迷人,但時常含有鉛和其他重金屬成分。牙膏會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促進起泡,但此成分可能造成口腔潰瘍、壞口氣,也可能引發過敏。如果你堅持使用內含氟化物或其他非有機成分的產品,請務必以清水漱口二至三次,盡可能洗去口中殘留的化學物質。許多個人護理用品(包括牙膏)含有促進口感和增添色澤的添加劑,例如塑膠微粒,這在商品上最常標示為「聚乙烯」(polyethylene, PE)。消費者時常忽視這種細小顆粒,但它很容易卡在牙齦堆積細菌,進而可能引發牙齦炎。如同稍早之前討論水資源一樣,這些塑膠微粒不僅對你的身體有害,對環境也一無是處,最後甚至會侵入水源區,不僅會被魚類誤以為是食物,塑膠微粒也會像海綿一樣吸收農藥和重金屬。若能使用有機牙膏最好。健康食品商店,甚至部分藥局都有販售Tom’s of Maine和Dr. Brite的牙膏。我最近使用的牙膏是Davids,此品牌使用最高品質的製造成分,不含氟化物及硫酸鹽,且採用永續包裝。選擇理想的牙刷牙刷類型是另一個重要抉擇。如果一定要使用塑膠製的牙刷,務必確認握把和刷頭不含雙酚A(BPA)、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和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等成分。我的建議是購買刷毛以天然材質製成的牙刷。刷洗舌頭有一天,牙醫指出我的舌頭很白,並說:「看見了嗎?那都是細菌,會造成蛀牙。」直到那天,我才真正明白刷舌頭的意義。每次刷牙時,請記得在最後刷一刷舌面,讓舌頭也能保持乾淨。健康的舌頭應該要是漂亮的粉紅色。
-
2020-01-14 新聞.健康知識+
習慣用嘴巴呼吸? 錯誤方式不僅讓你累還可能減壽命
人體是由數十億個細胞所組成,每個細胞都需要攝取足夠的氧氣,有了充足的能量,進行相互分工合作,才能維持生命;一旦呼吸的能力及效率變差,對於身體的健康,就會產生負面且深遠的影響。台灣整合口腔矯正醫學會理事長、牙醫診所院長趙哲暘說明,雖然呼吸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每個人的呼吸方法,可不一定完全正確。如果用錯誤的呼吸方式,會慢慢地導致身體缺氧,因而出現「慢性缺氧症候群」,隨時隨地都容易感到勞累,且常頭昏腦脹,動不動就身體痠痛、肌肉僵硬等,最終造成身體病痛一大堆。錯誤1:用肚子呼吸包括肥胖者、上班族、姿勢不良的人,最容易用肚子來呼吸,舉例來說,坐姿呈現彎腰駝背的人,肺部不容易正常起伏,吸不到空氣的結果,加上頭部重心往前,位於耳垂後方的胸鎖乳突肌,會收縮來維持頭部的姿勢,但也會造成吸氣時,將胸部的肋骨及肋間肌往上拉,反而導致腹部壓力喪失,當橫隔膜鬆弛時,肺部不容易呼吸,就會導致被迫用肚子來呼吸。錯誤2:用嘴巴呼吸如果從小愛挑軟的食物吃,口部咀嚼功能受限,臉部會發育出比較狹窄的臉型,連帶影響鼻腔的結構,當鼻道狹窄就不容易呼吸,可能會不自覺的改用嘴巴呼吸。或是許多老人家也會因為缺乏咀嚼,加上35歲後都有鈣質流失的問題,臉部結構變得狹窄,同樣也會影響鼻腔的呼吸功能,也可能用嘴巴代替呼吸。一般來說,肥胖者容易睡覺打鼾,但許多老人家瘦弱,仍然有咽喉下垂、打鼾現象,這些都是用嘴巴呼吸的癥兆。趙哲暘指出,若是以口呼吸的錯誤方式,影響全身健康不容小覷,目前有學術研究討論到,這可能是導致腺樣體肥大的原因,最後堵塞後鼻腔,引發鼻竇炎、中耳炎或是氣管炎。當鼻子功能不佳,容易增加鼻過敏與鼻塞的症狀,最終也可能造成戽斗或暴牙臉型,口乾舌燥則會導致口腔內酸鹼值降低,也是容易出現牙周疾病與大量蛀牙的關鍵原因;此外,髒空氣直接進入肺部,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感冒,也可能造成胃腸脹氣,而若病菌入侵扁桃腺的話,還可能造成擾人的異位性皮膚炎等自體免疫等疾病。根據目前醫學研究證實,習慣用嘴巴及用肚子呼吸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相較於一般人,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肺炎的風險多了2~3倍;發生中風、癌症的機率多2~5倍;增加攝護腺肥大的風險提高2~6倍。整體而言,壽命更會少活20年之多。正確的呼吸方式,其實操作方法很簡單,想像一下跑步的時候,腹部緊實、屁股夾緊的感覺,胸部起伏變得劇烈,呼吸深且量大。趙哲暘建議,首先,上半身挺直,頭部擺正,腹部內收、屁股夾緊,腹內壓自然提高,此時橫膈膜會往下降,讓肺部活動空間變大,以獲得最大的肺活量,才會有良好的呼吸效率。呼吸時,胸部與腹部是幾乎沒有明顯起伏的,透過橫隔膜往下、往上,來獲得肺活量的增加;只有在運動時,胸部才會有較大的起伏。 延伸閱讀: 嘴破不一定是火氣大 可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空氣品質拉警報! 常吃3類食物養出乾淨肺  
-
2020-01-10 橘世代.健康橘
注意!牙齒不足20顆容易增加失智風險
你家中有長輩嗎?可曾幫長輩算過他還保有幾顆牙?是在健康水平線嗎?一般人全口有28顆牙齒,即使老了掉牙,至少應維持20顆牙,但衛福部國健署過去曾調查過,我國65歲以上長者多達門6成不足20顆牙。研究顯示,缺牙會導致吞嚥障礙,而無牙也會增加失智、認知退化的風險。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不少長輩口腔清潔觀念不足,以為年紀大了牙齒就會掉光光,或是牙壞了可以裝假牙,又或是裝了假牙就再也不用擔心蛀牙,牙齒可以永遠不用刷,牙醫師指出,這些錯誤觀念不只會使咀嚼力喪失,還可能造成合併症。年約70歲的陳伯伯,一張口就是難聞的腐臭味,自60歲裝了活動假牙後,自認假牙不用刷,反正牙齒已經是假的,蛀牙不會找上門,偶爾想刷牙的時候,才會拿下活動假牙沖一下,直到近期發現咬食物時怪怪的,就診才發現口腔及牙床已嚴重潰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贋復牙科專任主治醫師黃悅慈說,早年口腔保健意識不高,連帶影響長輩現在的口腔衛生習慣不佳,不少臨床上看到不少長輩都是等到牙痛非常嚴重,或是已經沒辦法咀嚼時才願意就醫,有些已經牙齦萎縮,甚至牙床已嚴重潰爛。最常見的錯誤口腔衛生觀念,像是長輩會認為牙齒像石頭一樣堅固不用天天刷,只要漱鹽巴水消毒就好;假牙不用刷反正不會蛀牙,或是另外一種極端,會用牙粉猛刷牙齒,導致牙冠被磨損,出現牙齒敏感等症狀。黃悅慈說,無論是年紀大或是年紀小,只要有進食,無論口腔中的牙齒是真的還是假都要每天刷,睡前飯後都得刷,且需要搭配牙線或是牙間刷使用,才能避免蛀牙從齒縫中蛀進牙中。面對假牙的清潔方法,活動式假牙一定要摘下來清潔,假牙必須要用假牙專用的清潔劑以及專用牙刷,真牙則是使用一般的清潔方式。而固定式假牙,像是牙橋或是把假牙黏在真牙上的假牙,清潔方式則與一般真牙相同,需要每天清潔,有些民眾會以為外層是假牙,就不用擔心蛀牙,但是蛀牙可能從假牙與真牙縫隙侵犯,同樣也會蛀牙。黃悅慈說,多數長輩對於自己牙口健康意識感不高,建議可以從咀嚼能力著手,當咀嚼狀況開始變差,平常可以咀嚼水煮肉、吃白米飯,但漸漸地發現,已經沒辦法開始咬肉吃飯或是吃纖維多的蔬菜,轉而吃較軟的食物,或是蔬菜必須要切小塊才能咀嚼,都是一大警訊。黃悅慈說,極有可能是牙齒出了問題,無論是牙齦萎縮、牙床潰爛等都可能造成咀嚼能力變差,建議家人可以帶著長輩就醫,她也提醒,隨著年紀增長,手部的力氣會漸漸不足,家人也應該要替家中長輩把關刷牙的成果,查看是否有刷乾淨,或是可以協助幫忙刷牙。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9 科別.牙科
牙痛要人命!就醫前遵循4「要」2「不」緩解
看牙醫前遵循4「要」2「不」牙痛不致命,但痛起來要人命,許多人都有牙痛的經驗,然而因為工作等因素,卻必須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看牙醫。在就診前這段空窗期,建議你可以遵循英國國民保健署的建議,執行4「要」2「不」原則,緊急舒緩疼痛並避免惡化。牙痛要人命 可能原因有這些根據《病人》網站,造成牙痛常見原因:(1)蛀牙:當人體吃含糖食物時,口腔中的細菌會分解糖份並釋放出酸。隨著時間累積,酸會在牙齒的琺瑯質侵蝕出一個洞,細菌及其毒素因而有機會侵入牙髓,造成蛀牙。(2)牙周感染:牙齒和牙齦間發生感染,如果你的牙齦發炎,牙齦和牙齒之間可能會有很深的空間,細菌會在這些空間內繁殖,可能引發劇痛並造成骨質流失。(3)冠周炎:通常發生在萌發的牙齒,尤以智齒最常見,牙醫師會清除牙齒周遭的食物殘渣和細菌,若有感染擴散的跡象,可能需要止痛藥和抗生素。(4)創傷:咬到太硬的食物或物體,可能使牙齒周圍的骨頭和韌帶受傷,吃較軟的食物,休息幾天有機會復原。(5)鼻竇炎:鼻竇發炎時,有可能造成上排牙齒疼痛。牙痛看醫師前 4「要」2「不」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的建議:四要(1)服用止痛藥,例如布洛芬(Ibuprofen)或乙醯胺酚(paracetamol)類藥物,但16歲以下的兒童不應服用阿司匹林,請諮詢藥師。(2)用鹽水漱口(兒童請勿嘗試)(3)使用止痛凝膠(4)吃些較軟的食物,例如優格或炒蛋,並儘量避免患牙咀嚼。二不(1)不要吃甜、過熱或冷的食物。(2)不要吸煙,可能惡化病情。參考資料:1. 病人網站:https://patient.info/oral-dental-care/toothache2. 英國國民保健署:https://www.nhs.uk/conditions/toothache/
-
2020-01-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新手爸媽背起來!1歲前避吃的5種常見食物
堅果、蜂蜜、果汁等這些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食物,其實是1歲以下嬰兒避吃的食物唷!門診中不時會遇到小小孩不小心吃到堅果或蜂蜜等地雷食物而送醫,今天阿包醫生就要來跟大家聊聊 #1歲前避吃的常見食物:堅果堅果同其它容易造成異物哽塞的食物一樣,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四歲以下幼兒不建議給予堅果、果凍、軟糖、糖果等,若是要給予也應壓碎切細,且不可邊玩邊吃,才能避免噎到。蜂蜜1歲以下寶包因為免疫系統和腸道菌叢尚未發育完全,因此應避免餵食蜂蜜,以免肉毒桿菌中毒。鮮奶鮮奶富有大量的蛋白質與礦物質,1歲以下的寶包可能不易消化,也會造成寶包腎臟的負擔,此外鮮奶沒有足夠的維他命C、鐵質和其他新生兒所需的營養,所以建議1歲後再飲用為宜。 果汁果汁沒有不甜的,孩子接受度也高,但1歲以下寶包不建議飲用果汁,因為若孩子在未接觸固體食物前就先給予果汁,可能會抗拒喝母奶或配方奶,甚至不願意吃副食品,降低營養吸收影響成長發育,此外,果汁長時間停留在牙齒中也容易增加蛀牙風險。咖啡因飲品咖啡因有提神作用,若寶包喝到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像是茶、可樂、咖啡等,可能會過度興奮或心悸,建議4歲前都不要給孩子飲用。最後提醒爸爸媽媽,雖然部分食物到孩子稍微大一點時可以食用,但寶包的腸道系統仍在發育中,所以還是要注意食用後有無出現過敏或不適症狀唷~※本文摘自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粉絲團,原文請點此
-
2019-12-31 養生.家庭婚姻
零食當獎勵 小心影響孩子健康又降低學習力
不給糖就搗蛋?許多家長為了安撫孩子情緒,不讓孩子繼續「番」,選擇使用糖果、餅乾、含糖飲料等不健康的食物作為獎勵。但董氏基金會副主任陳醒荷提醒,這樣做不但增加孩子蛀牙、發胖,還會增加過動、未來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建議家長不要用食物做為獎勵手段。陳醒荷表示,韓國首爾大學於2016年針對35萬9264名12至18歲的青少年進行飲食與學業表現的研究,結果發現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規律吃早餐、攝取水果、蔬菜以及牛奶者,有顯著的高學業表現。反之,攝取含糖飲料、泡麵、速食的頻率則與學習表現呈現負相關。然而荷蘭曾於2009年針對135對父母的餵養方式進行研究,發現父母若以食物當作給孩子的獎勵、以食物解決孩子哭鬧行為,都會顯著增加孩子零食攝取量。因此若是以不健康的食物作為獎勵手段,會提升這類食物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並容易讓孩子有「這些食物沒這麼不健康吧」的錯覺。陳醒荷說,董氏基金會過去做過的調查則發現,當孩子家中有習慣放含糖飲料時,飲料攝取量是家中沒放者的兩倍;而同時有含糖飲料和白開水可以選擇時,僅有兩成孩子會選擇白開水。陳醒荷建議,除了減少環境中出現不夠健康食物的機率,讓孩子看不到自然不想吃,而自然減少攝取量外;家長獎勵孩子時,也最好不要用食物作為工具,改以文具或是其他的方式給予孩子鼓勵。若要用食物作為獎勵的話,盡量選擇健康的食物,提升其在孩子中的地位而願意親近,以免因過度攝取不健康零食而影響孩子健康。
-
2019-12-26 新聞.長期照護
約80萬人臥床需牙齒照顧 全台卻僅有93醫執行
有重度身障、失能長輩、遲緩兒童等需求的患者,口腔不健康而未就醫,長期下來恐引發全身性疾病,嚴重可能危及生命,這類患者多數伴隨行動不便或是長期臥床,具居家牙醫治療的患者粗估有80萬人,據衛福部統計,就診率不到三成,目前全台僅93名牙醫師執行居家牙科醫療,而攜帶的器械所費不貲,讓許多牙醫師心有餘而力不足,玉山銀行今捐贈36組攜帶事牙科診療設備等,讓牙醫師能夠無後顧之憂出發。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王棟源說,願意走出診間協助做居家牙醫治療的牙醫師,多數都是在做功德,前進居家,牙醫師必須攜帶超過40公斤的裝備,且大包小包,都是牙醫師必須要自己出錢,帶出診間的醫療團隊的人力費用、交通費等統統全包,過去幾乎沒有人願意當傻瓜。王棟源說,民國一百年以前,牙醫師出診不在健保費用中,牙醫師為了貼補一些,僅與患者酌收三百元,直到民國一百年後,牙醫師執行偏鄉或居家醫療等,納入健保給付範疇,也從一開始的1950點,提升至前年爭取到的5700點,讓願意投入的牙醫師逐年增加,前年僅46人、去年83人,今年93人。桃園牙醫師公會副理事長簡志成說,健保署提高牙醫師居家醫療的給付後,也將行政作業流程簡化,大幅提升牙醫師投入的意願,不過,牙醫師執行居家醫療時,交通過程以及重裝備等,一天大約僅能執行三到四名個案,且每個個案的狀況不同,有些僅是需要洗牙,但有些恐需要拔牙等。簡志成說,為增加牙醫師投入的意願,近年也積極在爭取以5700點為基本點數,依照執行任務的難易程度,額外給予加值,才有機會能因應未來超高齡化社會。衛福部長陳時中今也出席活動,他說,目前希望各縣市衛生單位能盤點有需要的患者,讓當地的牙醫師公會可以直接媒合牙醫師到居家協助,降低牙齒不健康所帶來的風險,未來將不斷向各縣市衛生局倡議。到宅牙醫醫療服務,目前針對的對象為長期臥床之特定的身障患者、失能老人等,可協助牙周病緊急處理、牙周敷料、洗牙、牙周暨齲齒控制、塗氟、非特定局部治療、特定局部治療、簡單性拔牙等、單面蛀牙填補等。
-
2019-12-23 科別.牙科
甜甜黏牙的湯圓 是口腔蛀牙壞菌最愛的食物
冬至吃湯圓,但小心湯圓黏牙,也是蛀牙壞菌最愛的食物。近年牙醫研究發現蛀牙與口腔細菌生態失衡有關,如果不耐酸、不產酸的好菌變少,容易導致蛀牙相關細菌增加、反覆蛀牙。牙醫建議從飲食、潔牙、使用氟化物、定期看診等習慣,改善口腔菌叢,才能避免蛀牙補了又蛀,蛀了又補的惡性循環。兒童牙科醫學會今舉辦學術研討會,會中由夢奇地牙醫診所兒童牙科主治醫師黃仲民發表口腔中的菌相與蛀牙的相關性。黃仲民表示,過去有學者找10種不同的口腔細菌,按照健康人的好菌壞菌比率,其中一個培養皿加入葡萄糖,觀察糖分對口腔細菌生態的影響,結果發現加糖會使酸鹼值持續降低,表示口腔會明顯酸化,好菌大幅減少。黃仲民說,口腔中有多種細菌共生,包括不容易產生酸性物質也不耐酸的好菌,以及容易生酸並造成蛀牙的壞菌,而蛀牙和糖分高度相關,就是因為有壞菌代謝糖份產生的大量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也會回過頭來影響牙齒當中的細菌生態,減少好菌的勢力,增強壞菌的比例,導致口腔整體環境偏酸,成為容易蛀牙的環境。黃仲民表示,過去治療蛀牙,只是把牙齒蛀後的坑洞補起來,卻忽略改善口腔菌相的重要性,結果補了又蛀,蛀了再補,無法根本解決。黃仲民提醒,口腔菌相生態主要與飲食習慣、清潔習慣有關,如果飲食中高糖食物、黏牙食物的比例高,就容易滋生壞菌,例如糖果、養樂多、餅乾等,都是容易增加口中壞菌的食物,兒童一天內喝奶次數若超過五次,口腔環境也很容易變為酸性。要維持口中菌相在不易蛀牙的平衡狀態,黃仲民建議,三餐吃飯時間和次數固定,每餐進食儘量不要超過半小時,以減少口中充滿食物與牙齒接觸的時間。另外建議每天至少刷牙兩次,其中一次一定要在睡前,而且要用含氟牙膏。黃仲民說,氟化物可以影響嗜糖細菌的代謝,減少酸的產生,用含氟牙膏刷完牙,把泡沫吐掉之後,可以不需要再漱口,預防蛀牙的效果更好。
-
2019-12-20 科別.牙科
5歲童平均3.44顆爛牙 蛀牙多與刷牙錯誤有關
衛福部公布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調查,五歲孩童蛀牙顆數雖比往年下降,但平均仍有3.44顆爛牙,蛀牙率為六成五,整體學齡前兒童蛀牙率為四成八、四成口腔清潔不良,雖高達九成三有刷牙習慣,但每天僅刷一次約三成、二次占四成九,每次刷牙時間以刷一分鐘最多,配合使用牙線者僅一成五,從來不用牙線占三成七。「台灣學童蛀牙率很高與錯誤的刷牙觀念有絕大關係。」台北醫學大學口腔學院院長鄭信忠說,該調查顯示,多數兒童雖然都有刷牙習慣,但每天刷牙頻率以二次為主,其次為每天刷一次,八成五兒童會在睡前刷牙、五成會在起床後刷牙,每次刷牙時間以一分鐘為最多,其次為二分鐘以內。鄭信忠說,如果晚上有刷好牙,早上根本不用刷牙,起床、睡前刷牙是錯誤觀念,應該為「飯後、睡前」刷牙,因此無論是一天刷一次或是二次,都是不對的,是三餐或點心後都要刷牙,而睡前好好刷,起床後是最不需要刷牙的。他說,早上刷完牙,馬上吃早餐,根本是無效刷牙方式,食物在牙縫內發酵,形成牙菌斑,增加蛀牙風險,這也是我國兒童蛀牙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鄭信忠說,無論是喝含糖飲或是吃甜食,都應在食用後刷牙,零食多數為碳水化合物,與口水結合後,容易附著在牙齒上,形成牙菌斑,就容易造成蛀牙,他呼籲,家長應協助兒童刷牙,刷好刷滿,且養成飯後刷牙習慣,不要隨便刷兩下就算是有刷,一樣增加蛀牙機率。衛福部心口司簡任技正陳少卿表示,口腔預防保健成效,需長期公衛介入並持續蒐集資料,並與社會經濟文化、教育水平及醫療資源高度相關,目前也在研擬並宣導兒童牙齒塗氟保健社區巡迴服務的標準作業程序,以提升外展塗氟品質與成效。
-
2019-12-20 科別.牙科
5歲童平均3.44顆爛牙 調查:多數童刷牙平均1分鐘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調查,五歲孩童的蛀牙顆數雖比往年下降,但平均仍有3.44顆爛牙,蛀牙率為六成五,整體學齡前兒童蛀牙率為四成八,學齡前兒童有四成口腔清潔不良,雖高達九成三有刷牙習慣,但每天僅刷一次約占三成、二次占四成九,每次刷牙時間以刷一分鐘為最多,會配合使用牙線者僅有一成五,從來不用牙線占三成七。「台灣學童蛀牙率很高與錯誤的刷牙觀念有絕大的關係」台北醫學大學口腔學院院長鄭信忠說,該調查顯示,多數的兒童雖然都有刷牙的習慣,但每天刷牙的頻率以二次為主,其次為每天刷一次,八成五的兒童會在睡前刷牙、五成會在起床後刷牙,每次刷牙時間以一分鐘為最多,其次為二分鐘以內。鄭信忠說,如果晚上有刷好牙,早上根本不用刷牙,起床、睡前刷牙這是完全錯誤觀念,應該為「飯後、睡前」刷牙,因此無論是一天刷一次或是二次,都是不對的頻率,無論是三餐或是點心後都應該要刷牙,而睡前有好好刷,起床後是最不需要刷牙的。他說,早上刷完牙,馬上吃早餐,根本是沒有效果的刷牙方式,食物在牙縫內發酵,形成牙菌斑,增加蛀牙的風險,這也是我國兒童蛀牙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調查也顯示,我國兒童不喝含糖飲的比例高,四成九的學齡前兒童很少或是不喝含糖飲,但嗜吃零食的比例高,每天至少吃一到二次零食的兒童有三成九,位居第二的頻率為每周二到三次,占二成六。鄭信忠說,無論是喝含糖飲或是吃甜食,都應在食用後刷牙,零食多數於碳水化合物,與口水相結合後,容易附著在牙齒上,進而形成牙菌斑,就容易造成蛀牙,他呼籲,兒童刷牙家長應協助幫忙,刷好刷滿,且養成飯後刷牙的習慣,不要隨便刷兩下就算是有刷,一樣會增加蛀牙機率。衛福部心口司簡任技正陳少卿表示,近年積極推動兒童牙齒保健措施,包含每周使用含氟漱口水、定期牙齒塗氟、定期臼齒窩溝封填、食鹽加氟政策等,像是兒童牙齒塗氟使用人次從過去的22萬人次到去年已上升至120萬人次,國小學童含氟漱口水防齲計畫涵蓋率幾近100%,成果也顯示在蛀牙率下降的數字上。陳少卿說,口腔預防保健成效的評估,需長期的公衛政策介入並持續地收集資料分析,並與該區域的社會經濟文化、教育水平以及醫療資源高度相關,目前也在研擬並宣導兒童牙齒塗氟保健服務社區巡迴服務的標準作業程序,以提升外展塗氟之品質與成效。
-
2019-12-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老人多重用藥 遵守4原則
你照顧過老人嗎?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全球大約每9人就有1人年齡超過60歲,到2050年每5人就會有1人超過60歲,顯示人口老化的速度非常快。在高齡社會中,慢性病增加,造就了用藥種類的增加及複雜,這也是老年社會另一項重要的課題。一般而言,如果老人服用5種以上的藥物,就可視為多重用藥。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年過65歲,平均會使用2到9種藥物,其中不恰當的用藥可達11.5至62.5%,可見多重用藥在老人是相當普遍及嚴重的問題。多重用藥可能造成的問題有下列幾點:1.老年人因為身體老化,代謝藥物較一般人慢,如果加上多種藥物使用,會增加藥物交互作用,因此特別容易出現藥物副作用。2.研究顯示多重用藥老人,比較容易發生意外跌倒及大腿骨骨折。3.多重用藥老人,因為藥物的連鎖反應,容易增加用藥種類。常常因為第一個藥物出現副作用,而被醫生加上第二個藥物去治療第一個藥誘發的副作用。4.最常發生多重用藥的老年患者是失智合併因年齡老化出現的症狀。這些藥物可能造成失眠、胃口不好、沒有精神,而被認為有另外的疾病。5.有些老人喜歡在藥房買一些非處方用藥,或者是合併比較高劑量的保健食品,這些都可能造成藥物交互作用,使藥物失去療效或產生副作用。6.多重用藥也會降低老人的用藥服從性並造成不方便,因此老人用藥盡量給予一天一次或兩次的服用方式。7.有些藥物會造成老人口乾或口水減少,造成老年人口腔衛生不佳甚至蛀牙。而牙齒不好,加上胃口不好,老人進食不佳,也可能降低老人營養攝取而增加危險性。這些藥物包括利尿劑、抗高血壓藥物(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鎮定劑、中樞止痛劑、抗巴金森藥物、抗過敏藥物及胃藥製酸劑。因此照顧老人時,評估老人多重用藥及藥物副作用與服藥時間的相關性就非常重要。為了減少老人多重用藥的問題,提升老人用藥安全,增加老人生活品質,通常老人用藥有幾個原則:1.盡量一個情況只給一種藥。2.每個藥物都由最低劑量開始,甚至可以由最低有效劑量減半使用,特別是中樞神經用藥,以減少老人用藥風險。3.每個藥品都盡量一天只給一次或兩次,以增加老人服藥順從性及方便性。4.如果懷疑藥物副作用,應該優先停藥,而不是加另外的藥來治療副作用。總之,老人的用藥非常複雜,而這些問題並不一定是專業問題,身為照顧者,更應該知道老人吃藥後的反應,將這些訊息提供給醫師參考,才是真正治療照顧老人多重用藥的解決方法。
-
2019-12-15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全人照顧 專家盼論人計酬
全台約有80萬名長照人口,其中僅有13萬人使用長照2.0服務,其餘則以仰賴家庭照顧為最大宗。專家表示,長照2.0目前的困境是並未以社區整體照顧為主,加上支付方式以計次、計項、論量計酬模式,導致服務單位搶重症失能個案,以求獲得高給付,反而忽略全人服務,建議下階段長照嘗試以論人計酬模式,達到全人照顧。文化大學社福系教授陳正芬表示,可以用牙醫照顧患者方式來比喻論人計酬模式,患者來到診間,牙醫師就必須要照料患者全口的健康,從衛教如何刷牙到治療蛀牙等,長照也應該如此。但目前提供照顧服務的單位卻是希望搶到「好」的資源,以接重度失能患者為主,相較之下,恢復情況較好、失能級數愈低的患者恐怕得不到較好的照顧,這就是目前長照的亂象。陳正芬說,政府倡議「健康老化」,若照顧服務能讓長輩復能,卻沒給予更多的協助,反而鼓勵長輩仰賴長照資源,讓健康老化的宗旨愈來愈遠,不樂見類似情形發生。她以「十分鐘照顧圈」的實驗經驗,建議採全人服務的方式,讓照顧可以論人計酬,而不是論量計酬,後續可以找尋可行的區域試辦,嘗試是否有機會讓服務可以更加全面。對此,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健康老化是一目標,當初採論件、論項計酬等,是因為當初照服員不願接重症,才會以此作為鼓勵。她支持失能民眾應該得到全人的照顧,不過,支付方式動輒得咎,仍需要後續討論。
-
2019-12-12 科別.牙科
吃無糖口香糖到底能不能防蛀牙?研究結果這麼說
嚼無糖口香糖有助預防蛀牙?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一篇系統性研究發現,有初步證據顯示,咀嚼無糖口香糖可以減少齲齒的進展,並且可以作為預防措施。倫敦國王學院龋病學與牙體復形學教授Avijit Banerjee表示,這是近來提出蛀牙與無糖口香糖關係的研究,咀嚼無糖口香糖的效果可能來自於幫助唾液分泌,咀嚼的動作也可控制牙菌斑,以及還有添加的抗菌物質。統合50年來研究 無糖口香糖有助防蛀牙許多業者廣告宣稱,無糖口香糖有助預防蛀牙,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無糖口香糖添加的水果香料、酸性香料也會助長蛀牙,究竟無糖口香糖是好還是壞?根據《Medicalxpress》報導,倫敦國王學院團隊搜尋了50年來的研究,找出了12篇研究,探討了嚼無糖口香糖對成人和兒童蛀牙的預防效果。分析上述研究後,團隊發現,無糖口香糖有助減少齲齒增加,預防率為28%。Avijit Banerjee教授表示,雖然各研究對於無糖口香糖的效果差異很大,數據大多只是中等品質,但他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更新對於無糖口香糖的認知,團隊已經在研擬透過無糖口香糖進行公共衛生預防的可接受性和可行度。目前預防蛀牙的公衛措施,包含口腔衛教和正確刷牙方式,近年來,無糖口香糖也被提及有望成為一種預防方式,來提供額外保護。乖乖刷牙仍很重要 別妄想只嚼口香糖針對無糖口香糖的預防機制,Avijit Banerjee告訴《Economic times》,咀嚼分泌的口水可形成牙齒的天然屏障,咀嚼本身也有助預防牙菌斑,還可添加木糖醇和山梨糖醇等抗菌物質。不過,單單只嚼無糖口香糖,沒有配合口腔清潔等方式,恐無法有效抑制蛀牙,嚼食過多口香糖也不見得有好處,在牙科最新指引公布前,民眾仍要刷牙、定期口腔檢查。參考資料:1. Chewing sugar-free gum could help reduce tooth decay, a new review finds.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11-sugar-free-gum-tooth.html2. Suffering from dental problems? Sugar-free chewing gum may help prevent tooth decay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magazines/panache/suffering-from-dental-problems-chewing-sugar-free-gum-might-help-prevent-tooth-decay/articleshow/72142006.cms
-
2019-12-11 養生.抗老養生
上了年紀吃軟食物是理所當然?這樣練口腔肌肉防老後失能
身體要多動,已經不是新知識;但一般人往往忽略,如果「口腔」少動,會引發什麼?醫學上有「廢用症候群」(disuse syndrome)之稱,描述因不活動而導致身體多重系統惡化。引發的原因不只是骨骼、肌肉的退化,牙醫師提醒,廢用的第一步,往往是從口腔周圍肌肉退化開始!台北市陽光牙醫診所院長黃明裕表示,廢用症候群患者多半攝取的營養和社會參與不足,症狀雖然涵蓋全身,但「口腔照護決定我們的生活品質」,包含吞嚥、說話、美觀等功能,尤其是咀嚼能力,如果牙口不佳,就會直接影響進食和溝通的意願。黃明裕常利用休假時間,前往偏鄉義診,又有「俠醫」之稱,多年前開始推動到宅醫療,每週都到中高齡長輩家中協助看牙,就發現不少因口腔功能退化,陸續影響全身健康的案例。40歲後牙周病罹患率增,多咀嚼防失智「我今年58歲,也會覺得牙齦有點痠,因為牙齦萎縮,牙根露出來。」黃明裕認為,牙齒狀態會顯露年齡,即使身為牙醫,也會面臨牙齦萎縮等正常老化現象。他觀察40歲以後的患者,「牙周病」罹患率會增高,由於牙周病屬於慢性疾病,多半因為過去對口腔清潔不注重,尤其年長者的眼睛或手部肌肉功能較弱,很難做到徹底清潔。黃明裕強調,「50歲後要開始訓練跟吞嚥咀嚼有關的肌肉」,如果牙齒顧得好,但是周邊肌肉無力也不行,如咀嚼肌、頰肌、口輪肌、舌下肌肉群和上縮咽肌等,都會慢慢退化。他形容,「就像年輕跑百米、跑馬拉松都沒問題,老了就沒辦法,但可以延緩症狀。」訓練口腔肌肉的方法在於「多咀嚼」,牽涉到骨頭、關節、舌下肌群,另一方面,咀嚼可以刺激大腦「G細胞」,增進認知功能,進一步預防失智。他說,日本人提倡「一口飯咀嚼30下」不無道理,過程中釋放一種組織胺,使得中樞產生飽足感,不至於吃下過量食物。缺一顆牙改變平衡,牙口好才能長壽當口腔照顧不良,如蛀牙或牙周疾病,嚴重時必須拔牙,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缺牙」問題,咬合不良影響到咀嚼和吞嚥,「這是日積月累而來的,愈早注重口腔清潔衛生,就能避免這些問題,能夠不要拔牙、留住牙齒最好。」他說。很多人以為「牙齒有那麼多顆,少1、2顆沒關係」,黃明裕指出,只要缺1顆牙,整個咀嚼功能就會受影響,咬合是兩側顎關節平衡,當單側咬久了,會影響顳顎關節,會愈掉愈多顆,使得牙齒排列跟著移動。他提出個案佐證,目前收治3位超過100歲以上的患者,共通點是幾乎沒有缺牙,「老先生牙齒都很好,牙口好,才有辦法長壽,高齡健康從口腔開始。」用鼻胃管也得刷牙,當心口水分泌不足黃明裕提醒,當年紀增長,唾液腺功能也會退化,引起「乾口」的問題,會讓細菌容易孳生,破壞牙齒和牙周。許多患者口水分泌不足,他評估主要原因並非「老化」,而是服用很多失智、精神、高血壓藥物等,副作用就是「抑制口水分泌」,引起乾口,加上嘴巴又不常動,容易孳生細菌,引來蛀牙、牙周病問題。即使患者使用鼻胃管,口腔還是會產生大量細菌,和正常人一樣要清潔,因此,他耳提面命提醒照顧者,要讓患者「多喝水」保持口腔濕潤,也要幫患者「刷牙」,而不是用棉花擦拭就好了。黃明裕強調,「咀嚼」和清潔同等重要!咀嚼時可以讓唾液腺接收到訊息,刺激口水分泌。由於吃進醣類澱粉等食物,經過口腔細菌分解,產生酸性物質,造成齲齒,口水就是很好的中和劑,可以抑制細菌,讓酸蝕的作用緩解。口腔肌肉運動,練習發音「ㄆ、ㄊ、ㄎ」黃明裕分析進食的過程,就是口腔各種組織的協作結果。首先口唇要能閉合,吞嚥時舌頭要頂住上顎,另外,舌根上方的軟顎,吞嚥的時候要能遮住鼻腔,讓整個口腔密閉,也就是3要素缺一不可:嘴巴能閉、舌頭能頂、軟顎能上提。他說明,要讓口腔內部肌肉更靈活運動,可運用來自日本的「健口操」,多練習發3個氣音:ㄆ、ㄊ、ㄎ,分別訓練不同部位:「ㄆ」是口唇,「ㄊ」是舌頭,「ㄎ」是軟顎。另外,別認為長輩吃「軟質」或「流質」食物是理所當然,反而不利咀嚼和吞嚥的機會,平時需「有意識」地練習,如多吃堅果類等具有咬勁的食物,維持咀嚼肌的適當機能。刷牙掌握「輕、慢、弧度小」,避免傷害牙根要維持牙齒和牙周健康,也得搭配「正確」清潔方法。黃明裕指出,刷牙重點並非愈用力愈乾淨,最好使用軟毛牙刷,力道「要輕,要慢,弧度要小」。許多人牙齦萎縮,露出來的牙根為牙骨質,較為脆弱,不像牙冠是堅硬的牙釉質,如果太用力刷牙就很容易讓牙根損傷。他建議,每次吃完東西後,先漱口或喝水,緩衝酸鹼值後再刷牙;每半年定期做口腔健康檢查,畢竟牙口問題,預防遠勝於治療,也是維持老後生活品質的關鍵。原文:最被忽略的運動!醫師:50後這樣練口腔肌肉,預防老後失能
-
2019-12-06 科別.牙科
暴牙戽斗不矯正 醫師點出十大口腔危機
根據調查,中小學生最常在校受到霸凌的因素,以暴牙、戽斗、肥胖最常見,也使許多家長願意花錢讓孩子做齒顎矯正。專家估計,以國小一班約20人來看,大概有一成學生正進行齒顎矯正,不過也隨著矯正人數增加,糾紛也愈來愈多。衛福部委託北醫大編撰「齒顎矯正治療參考指引」幫助民眾更理解矯正正確觀念。到底誰才能做矯正?台北醫學大學口腔學院院長鄭信忠說,可以分為「先天遺傳」以及「後天影響」。先天遺傳如上顎前突、下顎後縮、先天缺牙、多生齒等;後天環境影響如乳齒早期喪失、恆齒萌發異常、恆齒喪失皆會使不當肌肉作用,無論是先天遺傳或是後天影響都會造成咬合不正等影響。鄭信忠說,小朋友有吸姆指、舌吞嚥、咬指甲、咬棉被等,原本齒列正常都可能造成齒列不正,引發咬合問題。小朋友若沒有在12歲換恆齒之前,改變習慣,齒列問題就可能一輩子尾隨。他也說,咬合不正若未即時做好牙齒矯正,會造成咀嚼功能障礙、容易蛀牙、易引起牙周病、發音學習障礙、阻礙顎骨正常發育、假牙不易製作、易造成前齒外傷斷裂、顳顎關節障礙症、口腔黏膜容易受傷、心理障礙等。衛福部心口司簡任技正陳少卿表示,許多矯正糾紛都是源自「醫病溝通不足」,醫師未給予患者正確的訊息,導致患者有高度期待,當期待落空時,就容易造成糾紛。陳少卿說,最常接到的矯正的糾紛,以「調矯正器時,醫師是否會幫忙看蛀牙」?她說,矯正齒列多數屬於自費行為,但調整矯正器仍屬於醫療行為,牙醫師應同時協助看照患者的蛀牙情形。陳少卿說,許多民眾會反映,矯正醫師強調自己只做矯正不看蛀牙。她呼籲所有矯正醫師,在矯正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患者有蛀牙或牙周病等情形,應該要協助患者。
-
2019-11-26 新聞.健康知識+
「糖」真的是敵人嗎?營養師教你分辨好糖、壞糖
天氣冷颼颼的,在戶外活動或行走時,總想來一杯溫溫的含糖飲料,讓整個身體都暖和起來,更有活力。因為糖可以刺激身體分泌腦內啡、血清促進素等神經傳導物質,使人感覺舒適、鎮定;但是,吃過量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傷害?糖的種類這麼多,吃哪一種比較健康?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多多少少都含糖,在許多研究中,糖被視為大敵,不僅會造成肥胖、蛀牙、加速老化、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攝取過量還會造成糖上癮,甚至增加癌症風險。不過,糖也非萬惡之首。羅東博愛醫院營養師黃守邦表示,糖也有分「好糖」和「壞糖」,是以代謝後是否會提供熱量外的額外影響去作定義。壞糖:果糖就是「壞糖」的代表,高果糖糖漿由玉米中提煉,是種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混合糖漿,會增加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降低胰島素的敏感度,也會影響瘦素和飢餓素的濃度,且會出現高尿酸、脂肪肝的症狀,導致肥胖和新陳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目前市售的食品中,使用高果糖糖漿的食物很多,因此在可以選擇用糖的情況下,應避免選擇添加高果糖糖漿的食物,減少過量攝取的機會。好糖:冰糖、砂糖、黑糖等蔗糖類,則是另一類常見的糖,相較於果糖,蔗糖類直接形成三酸甘油酯和體脂肪的機會較低。大家較為熟知的是白砂糖,常用於一般料理中增添風味,適量的糖甚至可取代味精;冰糖也常用於烹調食物,煮肉類、海鮮有提味效果,且常用於燉煮甜品;而黑糖的特殊風味,可用來製作甜點,就像黑糖糕是許多人喜愛的糕點。這種褐色砂糖含豐富的無機鹽和維生素,具補血、破瘀等功效,特別適合於產婦、兒童及貧血者使用,冷冷冬天來杯黑糖薑茶,暖心又暖胃。但是,黃守邦也提醒,即便是好糖,過量了也會變壞糖。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建議,糖分的攝取量,為每日總熱量攝取量的10%或以下。舉例來說,若以每天消耗2000卡路里來換算,每天的糖分攝取量便不應超過50克,以坊間販售的飲品來說,一杯全糖飲料,很可能就超過一天的建議攝取量。減糖之外,也要試著看懂營養標示,了解食物中所含糖量及含糖的種類,且最好是由天然食物中,像水果、奶製品等天然的含糖食物,去調味取代糖的添加,食物的真原味不但較天然,也才能吃進多元的營養素。延伸閱讀: 糖友控好血糖就夠了? 還有2地方也藏致命危機 少吃血糖還是很高? 2種錯糖尿病友最常犯
-
2019-11-24 科別.牙科
小小年紀一口爛牙 醫籲父母改掉幼童夜奶壞習慣
許多孩子小小年紀一口爛牙,讓看牙成了家長最大惡夢。醫師表示,幼童蛀牙大多是愛吃甜食又清潔不當,建議戒掉夜奶習慣並讓孩子一吃完飯就刷牙,降低蛀牙風險。國泰醫院一般牙科醫師謝宗慈今天表示,一般孩子若到了幼稚園中、大班,而且過去沒有不好的看牙經驗,都能在醫師引導之下,了解看牙相關工具、降低未知的恐懼感,願意乖乖配合醫師看牙,但年紀更小的孩子難度則較高,尤其飲食、清潔習慣不好,看過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一口爛牙。謝宗慈表示,這種小小孩或是極度害怕看牙的孩子,一坐上診療椅就會開始扭動、哭鬧,無法配合治療,但孩子嘴巴小,要以高速轉動器械治療已有一定的困難度,若小孩又因為緊張亂動,尖銳器械很容易刮傷口腔,甚至割傷舌頭。因此若小孩需進行全口或根管治療等較複雜療程時,經常會建議父母考慮讓孩子接受兒童牙科舒眠麻醉,降低小孩看牙時的恐懼及治療過程的危險性。國泰醫院麻醉科醫師馮育斌指出,由於孩子懼怕看牙,從坐上診療椅到開始治療期間,前後至少得多花10到20分鐘安撫,也得盡量將實際治療時間壓在20至30分鐘內完成,同樣一個療程可能被切成2、3次來做。馮育斌說,兒童牙科舒眠麻醉會誘導孩子喝下含有麻醉成分的果汁,15到20分鐘後孩子會出現嗜睡、反應遲鈍的狀態,這時再替孩子注射靜脈麻醉藥物,麻醉全程都有麻醉醫師、麻醉護理師在旁以生理與呼吸監測儀器監測孩子狀況,可將治療延長至2小時,讓治療更完整。說起麻醉,麻醉藥的過敏風險是家長最大擔憂。馮育斌說,孩童使用的麻醉藥物過敏風險都相當低,但因其中含有蛋白質成分,若原本就對雞蛋嚴重過敏,甚至會出現休克反應的孩子則不太適用。謝宗慈強調,幼童之所以會蛀牙,主要有2大原因,包括飲食和清潔習慣。她解釋,含糖、澱粉類的食物都容易增加蛀牙風險,若又有夜奶、含奶瓶睡覺習慣,牙齒長時間泡在食物裡,蛀牙風險更高,若是再沒有好好清潔,小小年紀一口爛牙的案例並不少見。謝宗慈說,孩子吃完東西、喝完奶,最好立刻刷牙,不給牙齒蛀牙的機會;此外,也建議孩子一長牙就應到兒童牙科診所看牙、塗氟,由牙醫師教導家長正確的牙齒保健觀念,唯有及早預防才能避免未來看牙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