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0 養生.營養食譜
搜尋
葡萄
共找到
1389
筆 文章
-
-
2020-05-10 養生.聰明飲食
飲食均衡才是王道!《預防》雜誌推薦30種超級食物打造身體防禦力
這幾年「超級食物」席捲全球,何謂超級食物?牛津字典的定義是:「對健康非常有益,且含有豐富營養的食物。」雖然超級食物並非醫學名詞,也未經科學認證,但這些對健康有利的「原形食物」,確實有其營養價值。要提醒的是,超級食物有各自的營養強項,但並不代表狂吃其中一樣,就能獲得完整全面的營養,飲食均衡才是王道。以下是美國《預防》雜誌連續30天,列出的30種超級食物,提供給讀者參考。1.蘑菇對抗感染維生素D有助免疫系統調節白色蔬菜是礦物質「硒」的良好來源,能幫助白血球生成,增加人體抵抗各種感染的能力。在陽光下生長的野生蘑菇,還能提供身體維生素D,與降低咳嗽、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機率有關。研究顯示,維生素D對免疫系統調節有關鍵作用,可減緩身體的發炎反應,同時幫助免疫細胞提高強大的抗菌蛋白產量。烹調蘑菇時,建議以濕布或紙巾擦拭髒汙,用水洗會讓它吸取過多水分,影響口感。2.牛奶降低血壓喝全脂乳品反而不易發胖眾所周知,牛奶含鈣量高,是強健骨骼的重要來源。但你可能不知道,它還含有鉀和鎂等礦物質,可降低血壓並減少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對遠離心血管疾病有幫助。建議將牛奶加入得舒飲食(DASH,控制高血壓的飲食)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長期來看,食用全脂乳品反而比食用低脂乳品更能減少體重增加的機率。全脂牛奶甚至可減少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因為它會增加飽腹感,減少攝取含糖零食的機會。3.大蒜對抗感染和細菌保存蒜素,切碎靜置再烹調大蒜除了讓食物更香更美味,也對健康有利。一項針對40,000多名女性的研究發現,吃最多大蒜的人比吃最少大蒜的人患結腸癌的風險低50%。科學家認為,這很可能是由於大蒜中蒜素的抗氧化劑,可以對抗感染和細菌。進一步研究更發現,每周食用六瓣大蒜的結直腸癌患病率降低了30%,胃癌則降低50%。在另一項英國研究,研究人員提供參與者三個月的安慰劑或大蒜萃取物,測試結束後,服用大蒜萃取物的人,罹患感冒的機率降低三分之二。要提升大蒜益處,建議切碎或切片後,靜置10分鐘,再進行烹調,這樣有助保存蒜素的益處。4.全燕麥降低膽固醇水溶性纖維,維護心血管健康全燕麥(whole oats)是未精製的全穀物燕麥,跟加了糖的即食燕麥片不同。研究顯示,全燕麥富含能降低膽固醇的纖維,它們提供一種特殊水溶性纖維β-葡聚醣(beta-glucans),對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食品科學與營養學教授兼研究員丹尼爾·加拉赫爾(Daniel Gallaher)說,想像β-葡聚醣是個長鍊,當它在身體移動時,會一併帶走膽固醇。挪威一項研究顯示,β-葡聚醣還有優於紫錐花的抗微生物和抗氧化能力。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全燕麥片可增強免疫力,加速傷口癒合,甚至幫助維生素發揮更好的作用。另外,與許多麵包和麵食中的加工穀物不同,全燕麥可以穩定血糖。5.花椰菜抑制關節發炎增強免疫系統,預防類風濕關節炎提到營養豐富的食物,十字花科的花椰菜總是榜上有名。研究發現,花椰菜富含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能抑制關節發炎。長得像小樹一樣的花椰菜還富含維生素C,可幫助預防類風濕關節炎、增強免疫系統並強化骨骼與血管。6.芝麻葉降血壓硝酸鹽轉化一氧化氮,通暢血管芝麻葉近年頗受歡迎,許多有機商店都有售。但因芝麻葉帶有輕微的苦味,人們吃生菜沙拉時,習慣選擇蘿蔓或捲心萵苣,常忽略芝麻葉。但芝麻菜是硝酸鹽最豐富的來源之一,其含量是萵苣的六倍。硝酸鹽有什麼好處?根據研究,進入人體後,硝酸鹽會轉化為一氧化氮,使血管變寬,促進血液流動,從而降低血壓。這種風味獨特的蔬菜,能使沙拉更添風味,可與其他生菜混合食用。吃不慣生菜的人,可以在菜餚完成後,丟進芝麻葉稍微汆燙一下。7.朝鮮薊降低膽固醇強力益生元,促進腸道有益菌生長朝鮮薊(artichoke)在台灣不是常見食材,但近年已有農場種植。研究顯示,每天增加5公克水溶性纖維攝取,可降低5%的膽固醇,而朝鮮薊正富含大量水溶性纖維。UNC Rex Nutrition Services的註冊營養師Shelly Wegman解釋:「可溶性纖維會形成一種凝膠狀物質,與膽固醇結合,幫助排出。」除了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水溶性纖維也有助降低結腸癌風險;也有專家認為,朝鮮薊中的維生素C有助預防乳腺癌。此外,它們還提供大量增強大腦功能的磷和葉酸(促進胎兒發育的關鍵)和鎂,促進骨骼健康。對有消化道問題的人來說,朝鮮薊是一種含益生元的強力食品,可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朝鮮薊也是低發酵碳水化合物(Low Fodmap),有助減少腹脹、消化不良和腸躁症等相關症狀。8.高麗菜抗癌保鑣富含β-胡蘿蔔素和蘿蔔硫素不管生的、發酵的、煮過的,高麗菜是抗癌保鑣。明尼蘇達大學食品科學教授兼研究員Daniel Gallaher說,這是因為它含有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改變了某些化合物在體內的代謝方式,減少癌症發生。高麗菜還富含纖維、維生素C和抗癌植物營養素,包括β-胡蘿蔔素和蘿蔔硫素。不管生吃或發酵成泡菜,簡單的蒸或烤,都能吃進健康元素。9.菠菜遠離感冒與流感核黃素與葉酸,維持免疫系統運作多吃菠菜,並不會像卡通「大力水手」那樣長出肌肉,但它能幫助你遠離一般感冒與流感。深綠色蔬菜是維生素B群,如核黃素(riboflavin)和葉酸的良好來源,他們在人體內擔綱警報器的角色,警告免疫系統有外敵正在入侵。一項澳大利亞研究發現,細菌和酵母菌通常利用維生素B群產生副產物,從而觸發免疫細胞識別感染源,並與之抗衡。10.綠茶減緩關節發炎抗氧化劑兒茶素,對抗多種疾病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表示,綠茶中的抗氧化劑有助預防癌症和冠心病、高膽固醇、糖尿病和肝病。關節炎基金會則稱,綠茶對關節炎的消炎作用,也一直被持續研究中。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研究人員發現,綠茶中的抗氧化劑-兒茶素,可降低造成關節損傷的酶活性。熱綠茶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想充分攝入抗氧化劑,最好自己沖泡。建議直接飲用,不加牛奶或糖,以獲得最大的好處。11.球芽甘藍保護肝臟緩解關節疼痛並改善情緒肝臟在人體擔綱艱鉅的任務,除了負責分解並排除體內各種毒素,也合成人體所需蛋白質如白蛋白,及凝血相關因子。專家建議,吃球芽甘藍(抱子甘藍,brussels sprouts)可以為這個勤奮的器官加油打氣。球芽甘藍是十字花科蔬菜,也是蘿蔔硫素良好來源,研究顯示其對肝臟具保護作用。它還含必需纖維素和礦物質以及Omega-3脂肪酸,有助緩解關節疼痛並改善情緒。球芽甘藍近幾年在台灣部分超市也買得到。吃過的人會發現,無論生食或蒸煮,都會有苦味。最好的食用方式是,淋上些許橄欖油並撒上鹽巴,以烤箱烘烤,約400度烤30-45分鐘,可帶出其甜味同時去除苦味。12.紅色甜椒助傷口癒合維生素C豐富,提高鐵吸收率紅色甜椒富含維生素C,與幫助傷口癒合、改善免疫系統功能有關。它也能提高鐵的吸收率,並維持骨骼、軟骨與牙齒健康。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食品科學與營養學教授兼研究員Daniel Gallaher說:「皮膚受傷時,身體需要維生素C才能產生新的膠原蛋白,幫助傷口癒合。」一杯切碎生紅椒的維生素C含量,高於每日建議攝取量一倍以上。相對於黃色、橙色或綠色甜椒,紅色品種除了是其中最甜的,維生素含量也相對多,尤其是維生素A。13.番薯照顧皮膚、抵禦病毒維生素A抗衰老,鉀有利血壓番薯(sweet potato)這種橘黃色根莖類,提供維生素B6和C,以及對心臟有益的纖維和錳。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說,中等大小的番薯,含有每日建議值維生素A的六倍,維生素A是具有抗衰老作用、並有助維持良好視力的抗氧化劑。傷口癒合後,維生素A還可以幫助防止感染。波士頓大學營養學臨床副教授Joan Salge Blake解釋:「維生素A對於維持皮膚結構健康很重要,缺乏維生素A,細菌和病毒會更容易進入人體。」美國心臟協會則說,地瓜富含鉀,鉀可減輕鈉對人體的影響,避免水分滯留和高血壓。14.酸櫻桃幫助一夜好眠減輕膝關節炎患者疼痛酸櫻桃(tart cherries)不像暗紫色的櫻桃品種般甜蜜,多被製成飲品或果乾。但如果你受疼痛、腫脹所苦,又面臨失眠,不妨嘗試看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女性每天喝兩次酸櫻桃汁、連續三周,可明顯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另外,發表在《骨關節炎和軟骨》期刊上的研究,酸櫻桃汁可減輕部分膝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劇烈運動後喝酸櫻桃汁,也可幫助肌肉更快恢復。對失眠的人來說,酸櫻桃也是促進好眠的一線希望。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喝酸櫻桃汁與使用安慰劑的受試者相比,每晚平均睡眠時間增加84分鐘。酸櫻桃富含褪黑激素和色胺酸,色胺酸是人體用來產生更多褪黑激素的胺基酸。15.藍莓護心、穩定血糖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談到超級食物,藍莓一定會列入榜單。藍紫色象徵它們含有豐富花青素,這些抗氧化劑有利心臟健康。新研究還證明,由於生物活性化合物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因此藍莓有助穩定血糖。英國醫學期刊(BMJ)一項研究發現,吃藍莓的成年人,比不吃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26%。而且一杯藍莓僅含80大卡熱量。16.蔓越莓抗癌也護心纖維高於葡萄乾,還能保護牙齒健康雖然蔓越莓是否能對抗泌尿道感染仍有爭議,但蔓越莓還有許多益處。根據近期的研究,它可能有助抑制幾種癌症,包括胃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腦癌和乳腺癌。此外,蔓越莓的纖維含量比葡萄乾還高,並富含對心臟有益的抗氧化劑。別被它鮮紅的色澤嚇到,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說,蔓越莓還可以阻止細菌附著在牙齒上,保護牙齒健康。加入沙拉、餅乾和燕麥片中,都是美味也健康的吃法。17.茄子幫助消化系統高纖熱量低,富含抗氧化劑可能因為顏色或口感的關係,很多人不敢吃茄子(eggplant),但它是一種非常傑出的農產品。茄子被認定為蔬菜,但從技術上來說其實是一種水果,其大小和顏色範圍從深紫色到白色,從水滴狀到棒球狀都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茄子熱量低,是纖維的極佳來源,已被證實有助消化和控制膽固醇。它還含有大量抗氧化劑,一直以來被證實可以減緩發炎反應。將茄子切成薄片,撒上鹽巴使其出水,可以減少苦味。靜置約30分鐘,沖洗並瀝乾水分,經過處理的茄子會更嫩,並且可防止烹飪時吸收過多油脂。18.蛋黃對抗脂肪肝膽鹼協助肝臟代謝脂肪有些人因為害怕膽固醇升高,視蛋如大敵,事實上,蛋能增加人體的好膽固醇,幫助抵禦壞膽固醇。此外,肝其實也很需要蛋黃的關愛。蛋黃富含膽鹼(choline),是一種必需營養素,在協助肝臟代謝脂肪有重要的作用,當肝臟中存在過多脂肪與膽固醇,會增加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這種疾病與代謝症候群息息相關。人體每日需要425毫克的膽鹼,而光是一顆雞蛋,就佔其中35%。除了雞蛋,在綠花椰菜、球芽甘藍和花生醬中也可攝取到膽鹼。19.胡蘿蔔幫助抵抗感染維生素A護眼第一名想要保護視力,橘色食物是最佳選擇。其中胡蘿蔔含維生素A,是維護眼睛健康不可或缺。此外,維生素A還能幫助身體抵抗感染。研究顯示,虛弱的人甚至在發生維生素A缺乏的常見症狀之前(如乾眼症),感染的風險就已大大提升。除了維生素A,胡蘿蔔還有許多營養成分,它也是膳食纖維、維生素C、B6以及鉀和猛等必需礦物質的主要來源。20.鮭魚抗發炎減輕疼痛Omega-3保護心臟與大腦這種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研究顯示,它具有抗發炎特性,可以幫助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並減輕患者疼痛。此外,Omega-3也被證實可以保護心臟,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至少食用兩份含優質脂肪的魚類,例如鮭魚。同時,一種名為DHA的特定類型Omega-3與大腦健康有關,攝取不足似乎更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21.巴西堅果高硒預防肝癌每天一兩顆,補足礦物質硒對肝臟健康至關重要,2016年,一項針對47萬7千名成年人進行的研究發現,體內硒含量最高的人,罹患肝癌的可能性,比硒含量最低的人,降低5至10倍。原因之一是,在肝臟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可抑制過氧化物與自由基的生成,從而保護肝臟,阻止肝細胞壞死。而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發揮活性的重要組成成分。巴西堅果是獲取硒元素的重要管道,只要一到兩顆,就能提供每日所需礦物質。要提醒的是,這對堅果過敏的人不適合。22.薑緩解頭痛、胃痛偏頭痛救星,緩解噁心感在緩解頭痛和胃部不適等日常狀況,薑具有強大的功效。研究顯示,薑粉可有效治療偏頭痛,因為其抗發炎特性,可以自然地模擬阿斯匹林,還有助於緩解經常伴隨頭痛的噁心感。不管使用生薑粉、飲薑茶,或在料理中入生薑,都有相同的效果。23.扁豆穩定血糖纖維含量高,熱量低不起眼的小扁豆(lentils),可以是你維持精力充沛的祕密。這種豆類的纖維含量很高,從而減慢人體將碳水化合物從血液中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可以幫助血糖穩定,避免忽高忽低。扁豆的熱量也很低,並且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怎麼吃扁豆?將3杯水搭配1杯扁豆,煮沸,蓋緊鍋蓋小火煮15-20分鐘,不斷攪拌直到扁豆變軟。要確保使用夠大的鍋子,因為煮熟後的扁豆會膨脹一至兩倍。可搭配沙拉當主食食用,獲得更飽滿的膳食纖維。24.芝麻油增添骨密度鋅含量高,可縮短感冒病程從芝麻中提取的芝麻油,通常用作食用油或調味料。其中富含對人體有利的植物固醇(phytosterols),可減少人體低密度膽固醇(LDL,又稱壞膽固醇)生成。芝麻油的其他好處,包括促進骨骼健康與提高免疫力,因為其鋅含量高,它是一種可以縮短感冒病程,並改善骨質密度的礦物質。芝麻油豐富的堅果味,可以為菜餚增添獨特風味,當作食用油烹調或當調味料輕灑,都很美味。25.核桃降低失智風險減緩經前症候群,比巧克力有效核桃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包含Omega-3,已被反覆證實有利心血管健康。此外,核桃中的抗氧化劑,可對抗與年齡有關的認知能力下降,甚至能降低包括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長期以來,核桃被認為與記憶力和大腦功能相關,尤其作為地中海飲食一部份食用。2014年發表在《營養學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的一篇評論指出,增強大腦功能歸功於特定的一組抗氧化劑(多酚化合物),它們能消彌腦細胞的發炎狀態。如果你有經前症候群,你該吃的不是巧克力,而是核桃。僅僅1盎司(約28公克)核桃,就含有每日建議攝取量近50%的錳,和約11%的鎂,這兩種礦物質有助緩解情緒波動、失眠、胃部不適和下背疼痛等症狀。26.肉桂控制血糖多酚化合物,提升胰島素敏感性這種溫暖的香料,不僅可為料理增添合宜的甜味,也對健康有幫助。肉桂含多酚化合物,被認為有助控制血糖。實際上,有相關研究指出,每天食用1/2茶匙肉桂,可以使細胞對胰島素更敏感,如此一來,身體無需產生過多胰島素,就能將葡萄糖從血液移轉到細胞中。這可以穩定控制血糖值,並幫助對付胰島素阻抗,減少第二型糖尿病的威脅。最常見到的食用方式,是在甜點上撒一點肉桂,不過因此而吃進過多甜食並非好事。事實上,肉桂也可以是鹹味食物的增味劑,例如肉類、節瓜或番茄醬。加到飲品裡也非常適合,咖啡或茶都很速配。27.咖啡改善長期記憶咖啡因可預防偏頭痛一杯咖啡不僅可以喚醒你,還有其他益處。研究證實,咖啡可以減緩與年齡有關的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喝兩杯咖啡也可以改善長期記憶。不只如此,含咖啡因的咖啡,還可以預防偏頭痛。而頭痛時,在服用阿斯匹林之後來杯咖啡,也能減輕痛苦,研究人員表示,綜合鎮痛作用比單獨使用阿斯匹林的療效高40%。28.杏仁抑制偏頭痛注意攝取份量,避免肥胖所有種類的堅果,都是良好脂肪和蛋白質的來源。對容易偏頭痛的人來說,堅果中的的杏仁,可能是不錯的選擇。研究發現,容易發生偏頭痛的人,體內通常缺乏鎂離子,而杏仁是富含鎂的堅果。杏仁還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甚至降低罹患結腸癌風險。只是攝取杏仁務必注意分量,過量攝取會讓卡路里和脂肪暴增,造成肥胖。五顆杏仁果約含45大卡熱量。29.黑巧克力保護心臟類黃酮,身體的抗氧化劑吃巧克力覺得罪惡嗎?事實上,只要你選擇黑巧克力,它就可以成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黑巧克力是類黃酮(flavonoid)的極佳來源,類黃酮在身體中扮演著抗氧化劑的角色,研究顯示,與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的醫學副教授Adrienne Youdim說:「每天食用10片巧克力,就可以看到它對心臟的益處。」為了避免攝取過多卡路里,建議一天攝取1盎司(約28公克)的黑巧克力。30.腰果平撫發炎傷口加強皮膚細胞再生腰果富含維生素E和B6,研究顯示,有助對抗心臟疾病。腰果也有利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風險。此外,它是鋅的重要來源,鋅對傷口的癒合非常重要。波士頓大學營養學臨床副教授Joan Salge Blake說:「鋅能降低傷口發炎狀況,並有助產生蛋白質,增強皮膚細胞再生。」
-
2020-05-07 科別.血液.淋巴
一直掉頭髮、容易累…醫:貧血有14症狀,多吃這些食物補營養
陳小姐平時月經來潮時,血量、時間都正常,平日飲食習慣會吃葷食,並非素食者。日前,她有時會稍微頭暈、容易疲倦,最近一個月,開始心悸、走路會喘,非常疲累,甚至無法工作。就醫後發現,原來陳小姐有嚴重貧血不自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治宇解釋,所謂貧血就是紅血球減少、血紅素減少的意思。 正常血紅素男性為14~18 ng/ml,女性為12~14 ng/ml,低於此數值就是貧血。 掉頭髮也算?貧血常見症狀有這些 貧血的常見症狀為頭暈、頭痛、虛弱、看起來臉色蒼白,走路會喘及心悸,嚴重者甚至昏厥或心臟衰竭。有些病人還有記憶力減退、免疫力減低、胃液減少、食慾差、容易掉頭髮、指甲變形的現象。貧血需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 以缺鐡性貧血為例,若由胃潰瘍所引起,則需治療胃潰痬,並補充鐡劑。若由胃癌出血所引起,則需手術開刀治療。若是胃切除、吸收不良則需補充鐵劑(口服不成則需靜脈注射)及維他命B12。若是長期素食,鐡質攝取不夠,則需補充鐡質;若是維他命B12攝取不夠,則需補充維他命B12。 補充鐵質、B12!貧血要吃這些食物 若是長期吃素,導致鐡質攝取不足,則需補充以下食物:蘋果、梨子、黑豆、葡萄柚、菠菜、肉類、肝臟類、豬血、豬血糕,否則素食者約5年後會發生缺鐵性貧血,約10年會合併維生素B12缺乏。 若是維生素B12攝取不夠,則需補充以下食物:肉類(紅肉、牛肉、肝臟、豬肝、牛肝)、豆科植物及穀類、蛋、牛奶。 為什麼貧血?吃素罹癌都是可能原因 常見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分為良性及惡性:良性: 消化性潰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痔瘡、胃次全切除術後、月經過多(子宮肌瘤或肌腺瘤引起)、飲食攝取不夠(長期吃素)。 惡性: 胃癌、大腸直腸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 案例分析:胃切除吸收不良釀貧血 以上述案例中的陳小姐來說,經血液檢查發現,她的血紅素只有4.9g/dL(克/每百毫升),平均血球體積只有60(正常為80~100),因此住院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理學檢查時,醫師發現陳小姐的腹部有一開刀疤痕,原來是5年前因肥胖做胃切除手術,胃只剩30c.c.,併有胃食道逆流。血液檢查則發現以下異常數值: 1. 鐵離子僅12 ug/dl(正常為50~150)2. 總鐵蛋白結合能力633(正常為250~400)3. 鐵蛋白4 ng/ml(正常為13-150)4. 血中維他命B12為79pg/mL(正常為211~946) 最後,醫師診斷陳小姐為「缺鐵性貧血伴維他命B12缺乏」,因此給予鐵劑及維他命B12靜脈注射治療。 依據血球大小分類,貧血種類有三種 李治宇醫師補充,血液成分主要為血球及血漿;血球是由骨髓所製造,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紅血球主施攜帶氧氣,白血球主施抵抗病菌,血小板主施凝固作用,缺一不可。 血漿內含有球蛋白、白蛋白、水、凝固因子及其他物質,主要功能是營養供應及凝血。 貧血分類依血球大小分為三種:小球性貧血: 平均血球體積100,為維他命B12或葉酸缺乏性貧血,即巨芽球性貧血。另外,老年人的骨髓生成不良症侯群所引起的貧血,也很常見。 正球性貧血: 平均血球體積80~100,為慢性腎衰竭、急性腸胃出血、慢性疾病如癌症、肺結核、紅斑性狼瘡、乳癌轉移等所引起的貧血。【本文出處】一直掉頭髮、容易累,原來是貧血?醫師公布貧血14症狀、吃這些食物補營養【延伸閱讀】.女人50歲燦爛如花,穿搭是次要,自信是首要!造型師4秘訣,輕鬆穿出美麗好身材.母親失去記憶...醫師卻無法診斷是不是失智症!女兒:分離,是隨時會發生的一種存在.他兒子兩年沒找工作、不談戀愛...一副要當「啃老族」的樣子!吳若權: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你不冒險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球解囊助研發新冠肺炎疫苗 美未派官員與會
歐盟和世界各國發起募捐活動,為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籌措資金,多國領袖承諾捐款,美國則未派官員與會;與此同時,歐洲各國正逐步鬆綁防疫限制,使緩解疫情露出一線曙光。全球領袖今天在電視馬拉松捐款活動承諾捐出逾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10億元),以協助研發疫苗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主辦單位包括歐洲聯盟和非歐盟國家英國、挪威和沙烏地阿拉伯。日本、加拿大及南非等數十國領袖都參與這場線上募款活動,據信為疫情發源地的中國則派駐歐盟大使與會。歐洲強權以及日本和加拿大領袖承諾捐出最多款項,慷慨解囊的還有比爾蓋茲(Bill Gates)伉儷和流行樂天后瑪丹娜(Madonna)。美國總統川普對世界衛生組織(WHO)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多所批評,以世衛處理不當及偏袒中國為由暫停金援世衛,如今又未響應募款活動。儘管如此,世衛仍盛讚這場抗疫募款活動「強力」展現全球團結的精神。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這是強力展現全球團結精神,鼓舞人心。」中國去年底爆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確診人數如今突破350萬,約25萬人病歿,世界各國致力研發疫苗,盼能遏止疫情。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近半人口處於封城狀態,經濟備受衝擊,各國亟欲解除封鎖措施,但有些人擔心,太早解封恐導致第2波疫情大流行。義大利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很快淪為歐洲重災區,隨後進入全球為期最長的全境封鎖,當局今天鬆綁防疫限制,另外10多個歐洲國家也採取類似舉措。各國政府認為,國內已度過疫情高峰期,封城抗疫近兩個月,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幾個國家可見單日新增死亡人數下滑。西班牙和葡萄牙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後,當局強制規定民眾今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須戴口罩。不過各界普遍認為,疫苗才是避免更多人喪命、讓全球重回正軌的唯一希望。
-
2020-05-05 科別.骨科.復健
骨鬆性骨折易復發 葡萄糖胺沒效
國內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老人發生跌倒,每年至少造成2萬個髖部骨折,等於每半小時就有一位老人跌倒發生髖部骨折,送醫開刀,這個數值在亞洲居冠,更可怕的是,一旦骨折過,再次骨折的機率高達一半。成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戴大為表示,造成老人跌倒骨折的重要原因是「骨質疏鬆」,他的外婆就是沒有及早發現骨鬆,沒有及早治療,後來跌倒發生嚴重骨折,臥病在床引發器官衰竭,不幸離世,讓他深以為憾。他呼籲民眾提高骨鬆警覺性,經醫師評估後,補充高鈣飲食和搭配藥物治療,避免骨質流失導致骨折。面對不少民眾自覺有骨鬆症狀,卻不選擇就醫檢查,而以保健品或補鈣飲食取代,戴大為表示,治療骨鬆的目的是預防骨折,如同控制高血壓預防心臟病與中風,民眾可「先做骨密度檢查」,再由醫師評估採單純保健即可或必須搭配藥物治療。他建議,骨密度數值介於-1至-2.5,是屬於「低骨密度」,應該加強補鈣飲食、負重運動;若曾經發生過骨鬆性骨折,或合併其他高風險因子或FRAX計算出來骨折風險過高,建議用藥治療;若骨密度低於-2.5,是屬於「骨質疏鬆」,也應積極用藥治療。不過,很多民眾以為骨鬆要補充葡萄糖胺等保健品,這是錯誤認知,兩者完全不同。骨鬆是硬骨問題,需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但葡萄糖胺是「顧關節」,成分沒有鈣,對於補鈣來說,是花錢又沒效果。治療用藥方面,戴大為說,部分傳統口服型的骨鬆藥,容易刺激食道,不適合腎功能不佳者;目前有皮下注射骨鬆藥物,相當方便,這類藥物不僅防止骨質流失,還增加骨密度,不太傷害腎臟,僅極少數低血鈣的洗腎患者不適合。另外,部分骨鬆藥物可能存在顎骨壞死的風險,建議病患骨鬆治療前,如有牙齒治療需求,先將牙齒治療完畢後,再使用骨鬆藥物。病患也千萬不要隨意中斷藥物,戴大為指出,至少每3至5年追蹤骨密度一次,畢竟骨鬆一旦演變成骨折,醫療和照顧費恐花上百萬元,甚至骨折後第一年死亡率高達20%,建議乖乖配合醫囑治療,避免發生骨折遺憾。
-
2020-04-30 科別.眼部
眼白冒血塊非小事!伴隨6狀況恐「眼中風」
眼球結膜下出血雖然肉眼可見,看來怵目驚心,但其實是小問題眼球內出血則可能已嚴重出血,外觀仍正常無異,患者本身也沒有疼痛感,卻會影響眼睛視力。隨著老化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盛行,也增加中老年人發生眼出血的機率。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吳仁斌表示,若非外力撞擊或外傷引起的眼出血,最常見的是「結膜下出血」,這是眼球表面的微血管破裂,特別是中老年人熬夜、用力咳嗽,或是因便祕、上廁所時憋氣,當用力過後,照鏡子時發現眼白處像兔寶寶眼睛一樣紅紅的。還有些人則是因為服用了抗凝血藥物,稍微揉眼睛後就發現眼睛紅紅的。雖然眼睛結膜下出血,看起來有點嚇人,也會讓患者忐忑不安,但其實就像身上的烏青、瘀血一樣,不擦藥就會自行痊癒,結膜下出血經過一、兩週就會消失,不需要特別治療。而且因為結膜下出血的血管破裂是在眼白部位,與光線進入瞳孔的路徑無關,因此不會影響視力,患者頂多覺得眨眼時有異物感,有時候還是旁人告知才發現。不過,若眼球外觀看起來沒什麼異狀,但是卻有視力模糊的現象,則可能要考慮眼球內出血的問題。眼球構造複雜,常見的眼球內出血可分為視網膜的表面出血以及視網膜下出血,一般來說多是單獨於某一眼出現,較少兩隻眼睛一起發生。即使外觀沒有異樣,但只要出現了單側視野缺損,看東西扭曲變形、感覺眼前有閃光,或是覺得有飛蚊症、視力有些模糊,甚至視力急遽下降等症狀,一定要盡快找眼科醫師診斷,並且告知是否有慢性病史。除了散瞳視網膜檢查,必要時需進行超音波、眼部斷層掃描或螢光眼底攝影等檢查。眼球內出血更擔心發生所謂的「眼中風」,因為視網膜血管出血或阻塞,嚴重時會造成視網膜壞死,有失明的危機,尤其眼中風來得又急又快,沒有把握治療的黃金期,極可能導致視力的永久傷害。如果血管阻塞處位於視網膜週邊,對視力影響較小,但萬一阻塞處恰巧發生於正中央的黃斑部,因為這裡的感光細胞較多,日後視力很難完全恢復。除了視力不對勁時要有警覺心,平時要預防眼出血,醫師建議,由於國內三高疾病盛行率高,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好好控制血糖、血壓。有高度近視者,視網膜也比常人退化得嚴重,更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也要特別留意。眼出血是眼睛老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相關疾病,因此建議平時勿用眼過度,不少人的工作與電腦為伍,下了班又把看電視當主要娛樂,這種「白天看電腦、晚上看電視」的生活型態,對眼睛很不健康,也有損眼力。吳仁斌建議,休閒時間應多做戶外活動、晚上勿熬夜,有充足睡眠,讓眼睛獲得適當休息,要護眼還是得從日常作息做起;另外,多吃新鮮蔬果,維持均衡營養,如甘藍、花椰菜、南瓜、菠菜、葡萄、奇異果等飽含維他命、葉黃素等眼睛必要的營養素,也有助於眼睛的保健。(★本文經《常春月刊》授權刊登)
-
2020-04-29 養生.聰明飲食
螞蟻不吃純蜂蜜、結晶蜜是因為摻砂糖?3大辨認法教你如何不變冤大頭!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網路傳播的「螞蟻不吃純蜂蜜」、「結晶蜜是摻砂糖」等謠言,其實是少數不肖商人的虛假話術,意圖趁機行銷成本低廉的合成蜜。因為螞蟻對蜂蜜的喜好度無法作為判別蜂蜜純不純的依據,而且會結晶的蜂蜜才是「真」蜂蜜。蜂蜜的主要成分是單醣類的葡萄糖和果糖,另外也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等,因此成為民眾養生食品的口袋名單之一,尤其天然蜂蜜更是深得人心。而近期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網購本土農產品成為風潮,但是有許多蜂農反映,少數不肖商人透過謠傳「螞蟻不吃純蜂蜜」、「結晶蜜是摻砂糖」等虛假話術,意圖趁機行銷成本低廉的合成蜜。螞蟻不吃純蜂蜜?關鍵在於水分含量多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苗改場)表示,對於網路上「螞蟻不吃純蜂蜜」的說法,主要是因為蜂蜜的水分含量低、過於黏稠,螞蟻容易被蜂蜜黏住,一旦偵測食物的工蟻無法適時回巢通報,自然少了其他螞蟻一起將美味的食物搬回家。如果蜂蜜本身水分含量較高,或是因為長時間接觸空氣而吸濕、提高水分含量,一樣會吸引螞蟻,原因在於真蜂蜜中的單醣非常適合螞蟻吸收利用,是最好的能量來源。因此,螞蟻對蜂蜜的喜好度是無法作為判別蜂蜜純不純的依據。結晶蜜是摻砂糖?原始成份導致結晶才是正常現象苗改場進一步指出,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等單醣總含量約占60%至70%,其中果糖比例較高的蜂蜜如龍眼蜜,不容易結晶,而葡萄糖比例較高的荔枝蜜、柳橙蜜等,在水分含量低、氣溫低於攝氏13度時,葡萄糖則容易形成晶體,產生結晶現象。反觀合成蜜,因為大多是由糖漿製成,因此不容易結晶。所以,會結晶的蜂蜜才是「真」蜂蜜。如何辨別真假蜂蜜?另外,近年來假蜜造假方式越來越多元,使消費者不容易判斷買到的產品是否為假蜜,因此苗改場提供以下幾項簡單的方法,幫助消費者辨認蜂蜜的真偽:1、透光檢查:天然蜂蜜因為含有花粉,透光下會看起來有點混濁,而多數人工糖漿製成的蜂蜜沒有花粉,看起來會透明清澈。2、加水搖晃:蜂蜜含有澱粉酶及其他蛋白質,加水用力搖晃會產生細緻且持續很久的泡沫,而以高果糖糖漿及香料等調製而成的假蜜,加水搖晃後泡沫會很快消失。3、認明「國產蜂產品證明標章」:這個標章代表蜂蜜是國內生產,更通過農藥及抗生素殘留檢驗、符合國家蜂蜜檢驗標準,品質有保證。延伸閱讀▶假蜜有四種!你買的到底是糖漿還是蜂蜜?▶國產蜂蜜混摻、嚴重歉收!台灣蜂產業困境亟待突破▶「蜂蜜摻偽」嚴重打擊全球蜂產業!與牛奶、橄欖油並列三大食品摻偽標的(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4-29 焦點.用藥停看聽
吃藥配這5類飲料 小心副作用風險大增!
您吃藥時,是習慣配白開水? 還是會搭配茶、咖啡、果汁等飲料呢?小心這些飲品有可能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即使相隔了數小時,還是會有影響,不只影響藥效,還可能會因此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的機會喔!!一、Quinolone 類抗生素、消化性潰瘍用藥、支氣管擴張劑,若搭配咖啡、可樂一起服用,可能會導致失眠、心悸。二、鐵劑的藥物,若搭配茶類飲品一起服用,可能會降低吸收效果。三、抗精神病藥、抗癲癇藥、鎮靜安眠藥、止痛藥,若搭配酒類飲品一起服用,可能會導致頭痛、嗜睡、肝傷害。四、Quinolone 類抗生素、四環黴素類抗生素,若搭配牛奶一起服用,可能會降低藥效。五、抗心律不整藥、免疫抑制劑、鎮靜安眠藥、降血脂藥、降血壓藥、抗癲癇藥,若搭配葡萄柚汁一起服用,可能會導致頭痛、暈眩、血壓不穩定、肝或腎毒性、肌肉病變。為避免所服用的藥物與飲料產生交互作用,還是建議民眾,盡可能於吃藥時搭配白開水一同服用,較安全健康。本文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 原文請
-
2020-04-22 科別.心臟血管
金正恩驚傳心血管手術命危! 防心血管老化5種食物要常吃
據CNN報導,美國正在監測有關情報,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接受心血管手術後狀況危急,目前美國政府仍正持續追蹤相關消息。其實,國人10大死因最新統計中,癌症仍然是國人死因榜首,但心血管相關疾病,對於國人的影響,卻也不容小覷。除了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包括「三高」中的高血壓、糖尿病,甚至是腎臟疾病,都是息息相關的;該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可以吃哪些食物來保養心血管呢?1、納豆:號稱全球最長壽的日本人,食用納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日本富崎醫科大學被稱為「納豆之父」的須見洋行教授,就發現納豆食品含高濃度的血栓溶解成分,就是納豆當中的納豆激酶。營養師鄭淳蔚也指出,納豆含大量抗氧化物質異黃酮和維生素E,研究顯示納豆中的納豆激酶能夠幫助血壓平穩、溶解血栓,並建議成人每天食用2000FU以上,有心血管問題的人,每日則建議4000FU左右,達到保健目的。 2、紅麴: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紅麴「性甘、溫、無毒」,具有消食活血、健脾暖胃。鄭淳蔚指出,日本學者發現紅麴的天然有益成分monacolin K具有抑制「HMG-CoA還原酶」作用,可幫助促進降低血清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的濃度。 3、葡萄籽:抗氧化作用在減少自由基對人體的破壞,能間接降低血管發炎,進而減少斑塊產生的破壞,而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葡萄籽中富含的原花青素,是至今為止所發現最強、最有效的抗氧化劑,其抗氧化能力約為維生素E的50倍、維生素C的20倍,其可增加人體抗過敏、減少皮膚受損機率、防治心血管疾病及免疫力低下、保護血管壁不受損傷,進而減少中風的危險。 4、銀杏:俗稱「白果」,屬於乾果類,《本草綱目》記載:「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銀杏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核黃素、胡蘿蔔素等成分,可以加強心腦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並改善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等症狀。不過,適量攝取銀杏果有益,過多則有害,故不建議大量食用,也不宜生食。 5、輔酵素Q10:輔酵素Q10別名「維生素Q」,1957年由美國威斯康辛大學Dr. Frederick Crane博士從牛心臟中分離出來,而後用於心臟病的治療,在人類重要器官中如心臟、肝臟、腎臟等的含量非常高。但是文獻指出,Q10從20歲以後,就快速自人體中消耗,因此,年紀愈大的人愈需要補充。 延伸閱讀: 胸痛攸關生死! 心內科醫師直指這種痛法最致命 防中風、降心臟病風險 5種清血管食物現在起要常吃
-
2020-04-21 橘世代.健康橘
連皮帶籽營養滿分!認識「全食物」提升關鍵免疫力
台灣在歷經幾次重大食安事件之後,添加物潛藏的危害昭然若揭,人們開始興起一股追求天然、不加工的「全食物」飲食取向。經常到站所分享的營養師黃淑惠,提供全食物飲食原則與方法,透過天然食材完整利用,不僅減少料理過程的食材廢棄,更能充分攝取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一物全食 攝取各部位營養素黃淑惠一開始先就全食物下定義,「攝取天然、完整,沒有加工精製過的食物,就叫做『全食物』。」看得到食物的原型、知道它的來源、沒有過度加工,都是判斷的依據。因此,像肉丸、香腸這種已經看不出原型、無法分辨來源的肉製品,就不是全食物。另外,黃豆使用天然米麴發酵而製成醬油、或天然發酵的味噌、葡萄酒等,都可視為全食物。在反省食品添加物文化的同時,透過科學也發現了許多植物用來招蜂引蝶、傳宗接代的鮮豔的顏色(植物化學素,簡稱植化素),富含抗氧化劑,能夠抵抗空氣中不良物質的侵襲。「我們統稱為抗氧化力,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能夠保護細胞。植化素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就成為6大營養素之外第7種營養素,多存在植物的外皮,只不過多數都被削掉了。」黃淑惠說。因此,基於「只要能夠入口的,就不要丟棄」的概念,扣除非常粗糙難以入口的水果外皮如荔枝皮,她鼓勵食用包括葡萄、火龍果、香蕉的果皮,即便是鳳梨皮都可以拿去做發酵。此外,種子也不要丟棄,可以連同蔬菜根部一起打成精力湯,藉此攝取到植物各部位的營養,所謂「一物全食」也是全食物飲食的重要概念。不追求超級食物 多樣全食最健康原則上,挑選全食物首重追求「身土不二」,就是「人和環境相互搭配」,多食用本地、依循季節生產的食物;再者,食物放越久、化學保存方式都會讓營養素流失,應盡量避免;第三,建議採用彩虹飲食⸺黑 、白、紅、黃、橙、綠、紫,不同顏色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沒有任何食物是超級食物,多樣選擇,就能獲取身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最後,黃淑惠提醒大家依自己的身體狀況來慎選食物,比如糖尿病患就不建議選擇太熟、太甜的水果;全穀類中含有磷,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就應避免等等。營養師推薦全食物食材青菜類南瓜表皮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植化素,果肉主要含醣分、維生素A,南瓜籽有油脂、維生素、微量元素(鋅、硒、鉻),建議可將果皮、果肉和籽一起打成漿,吸收完整營養。此外,花椰菜的植化素含量也非常高,尤其菜心(莖)有膳食纖維、植化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促進腸胃道蠕動、促進排毒。菠菜根部礦物質含量遠比菜葉還要高,其中鐵質可以促進造血;此外,一般人吃芹菜都只吃芹菜莖,但芹菜葉的葉酸含量遠高於芹菜莖,建議一起吃,可以幫助紅血球再生,全株芹菜中的芹菜素可以抗血小板凝結,預防血栓。豆類純粹以黃豆和水為原料的豆漿、豆腐雖然也算是全食物,但去掉豆渣之後也減少了部分營養價值。黃豆表皮有植化素、膳食纖維、大豆異黃酮、礦物質;豆仁含脂肪、卵磷脂、蛋白質,維生素B 群和礦物質,建議將豆渣和蛋、絞肉煎成肉餅,不浪費又可攝取完整營養。油脂類食用油多從種實類榨取而來,種子裡面有油脂、蛋白質、維生素,建議可在蔬菜上撒一些堅果,像是葵瓜子、杏仁果、南瓜籽,直接攝取。建議一般人每日攝取約1湯匙堅果,而癌症病患、術後病人、燒燙傷後亟需補充熱量者,一日可食用2湯匙。穀類穀類的穀皮層有膳食纖維,胚芽含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推薦食用全穀粒食物如藜麥。藜麥內的胺基酸種類豐富,非常適合做為素食者補充蛋白質的來源,有助身體組織修復;紅藜麥和黑藜麥的植化素可以保護血管內膜的柔軟度,保護心血管,也有抗發炎效果;黑藜麥的礦物質含量高,幫助造血,清除自由基,建議貧血的人可以多吃藜麥。 另外糙米穀皮層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糊粉層有豐富的維生素B 群,尤其大量維生素B1 可以促進正常神經傳導,維生素B6 可維持心情愉快。另外紅薏仁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 群,特別一提外殼可以穩定血糖上升、降血脂;薏仁在許多臨床實驗中都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水果類特別推薦紫葡萄,花青素含量高,可以保護眼睛;芭樂含維生素C,β- 胡蘿蔔素、沒食子酸等強力抗氧化營養素,可強化黏膜、增強免疫;小番茄有胡蘿蔔素、茄紅素、槲皮素,可維護心血管功能;柑橘的蘿蔔素、葉黃素、類黃酮素、維生素C,可保護眼睛、保持美麗肌膚、抗老化。 此外,蘋果表皮有389 種植化素和膳食纖維以及槲皮素,可抗癌、降血脂,果肉有醣、維生素C,籽有油脂,可以一起打成果汁飲用。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精選延伸/飲食健康大小事↘↘↘】。別小看常見菜!美國研究:日喝半杯菜汁,有效抗空汙。防疫有口訣!6大類食物落實吃 熟齡增強免疫力!。「你吃什麼=你是什麼!」解釋為什麼你該吃蔬食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活動預告/打開你的「防疫包」,50項好禮等你拿!
疫情當下,不用戴口罩上夜市,不需要在景點保持社交距離,宅在家裡就是對防疫最大貢獻。但宅在家裡不能和自己大眼瞪小眼,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你準備哪些東西陪自己抗疫?元氣網與元氣周報發起「元氣防疫包開箱」分享行動,邀請大家打開自己的防疫包,介紹防疫創意與準備,讓我們一起健康平安度過疫情考驗。參加活動請先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在「元氣防疫包開箱」貼文中,貼出自己的防疫物品(至少三項),分享自己的防疫開箱文即可參與抽獎。活動時間從四月廿三日到四月廿九日,相關訊息請密切注意元氣網、元氣周報及健康版。元氣防疫包開箱活動時間:四月廿三日到四月廿九日活動方式:參加活動請先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在「元氣防疫包開箱」貼文中,貼出自己的防疫物品(至少三項),分享自己的防疫開箱文即可參與抽獎。活動獎項:包括「皇嘉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100ml、「博世特Boost」發泡飲(葡萄、蘋果、草莓三種口味)、「福紅有機斯佩爾特麥脆片」及「傾城肌基底修護保濕面膜」、「Blackmores澳佳寶 維生素E乳」、「滴滴鮮 滴雞精禮盒(45ml /10包)」,「歐斯洛可舒能6入」、「布瓦宏金盞花舒敏修護乳霜」、「立可樂蜂膠牙膏」「這樣玩不失智桌遊」,還有多本暢銷書:「科學研究告訴你:這樣動,不失智」、「武漢封城日記」、「日本媽媽的超省時便當菜」、「LINE的好感對話術」;也有數位線上產品,如「讀創故事90點閱讀點數」、「一刻鯨選音頻」,獎品持續募集中。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兼顧免疫力 嘉義縣衛生局上菜推出健康餐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為提升民眾免疫力,嘉義縣衛生局今天推出「健康餐」上菜,在網頁、臉書以及line大力放送。首先推出的健康餐有「南瓜馬鈴薯燉豆腐」及「水果優格」,簡單營養又好吃,代理局長趙紋華也入鏡,一同宣傳。由營養師上線結合「我的餐盤」口訣原則,搭配彩虹蔬食概念,如南瓜的β胡蘿蔔素、花椰菜的葉綠素、番茄的茄紅素、葡萄的花青素及洋蔥、蔥蒜中的槲皮素及大蒜素等,都是具有抗氧化及提升免疫力的好食材;每餐應攝取多種不同顏色的蔬食,強化身體的防疫力。衛生局代理局長趙紋華說,嘉義縣農物產豐富,大家不必搶購泡麵罐頭,跟著營養師選用在地當季食材學習健康料理,才是顧健康的最佳選擇。未來每周有2道「健康餐」做法會與鄉親分享。歡迎民眾到衛生局網站、臉書「顧健康博感情」及「嘉義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訊息。
-
2020-04-16 科別.新陳代謝
沒吃什麼也胖? 減重專家破除減肥3大常見迷思
許多人想方設法要減肥以維持好身材,卻因為盲目跟隨網路上未經證實的錯誤減肥方法,導致越減越肥!減重專家曾漢棋醫師提醒,民眾別誤信減肥偏方,平時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及搭配運動,維持身材並非難事。如果是中度或重度肥胖者,建議可諮詢專業減重醫師,由醫師診斷及治療,才能安全有效達到減重目標。曾漢棋醫師累積30多年臨床減重經驗,已經協助許多肥胖者成功減重,在平常門診中發現有些減重民眾使用了錯誤的減肥方法,結果花錢又傷身。以下為常見的減重迷思及正確減重方法,提供民眾參考。減重迷思一:追求快速減肥效果坊間許多減肥產品業者宣稱,自家產品能讓使用者一天瘦一公斤,或是一個月瘦20至30公斤,還會找來一些人作見證,並附上減肥前後的對比照片,使減重者心動下訂,但結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曾漢棋醫師說明,從生理學角度分析,一公斤之體脂肪相當於7,700大卡熱量,因此想要減掉一公斤的體脂肪,就需要減少熱量攝取及增加熱量消耗達7,700大卡。 舉例來說:一個體重100公斤的人,如果他日常工作都是靜態活動,一天大約消耗3,000大卡熱量,若兩天半的時間不吃不喝,能減少熱量攝取7,500大卡,也就是減少一公斤的體脂肪,而人體每減少一公斤體脂肪大約會流失0.3~0.5公斤的水分,因此,加總起來一個月大約可以減掉體重15公斤,相當於15%體重,這已經是減重的極限。但是這種完全不吃任何食物的減重模式,現實中不太可能發生。如果減肥者每天減少熱量攝取約700大卡加上增加運動消耗300大卡,一個月可減少體重4-6公斤。減重迷思二:單靠運動減肥,不用飲食控制美國德州某知名運動中心,曾經做過運動減肥的大規模人體實驗,每位受試者不需要做飲食控制,單靠運動減重,結果平均每個人一個月只瘦0.3-0.5公斤。減肥的關鍵70%靠飲食30%靠運動,單靠運動是很難成功的,因此想要減肥成功,最好是飲食控制及運動雙管齊下。 曾漢棋醫師建議,減重者的飲食控制可以採用「倒金字塔飲食」,此類飲食法中將油脂類及澱粉類攝取減少,而蔬菜類要吃最多,至於蛋白質類攝取要比平常人多一些,另外減重期間也要補足維他命、礦物質及水分,水分一天要超過2,000 c.c.以上,以提升人體新陳代謝率。 減重迷思三:低醣飲食減肥法比較快?「生酮飲食」減肥法是近期國內風行的減肥方法,在減少醣類(碳水化合物)攝取的同時,脂肪類攝取增加,然而低醣飲食對於減重來說,並不是有利的方式。脂肪一公克含有9大卡的熱量,碳水化合物一公克4大卡,且脂肪類食物的飽足感不如碳水化合物,導致要吃得更多才會有飽足感,熱量很容易超標。 曾漢棋醫師說,若從細胞對營養素利用的優先順序來看,人體細胞會優先利用葡萄醣做能量來源而非脂肪,因此脂肪攝取後容易囤積在體內。另外,碳水化合物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保護人體的結構蛋白質,如肌肉內臟及抗體等不會流失,因此,一天至少攝取10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其實,人體經由碳水化合物形成脂肪的效率很低,一天最多才形成20公克的脂肪,等於50天才會胖一公斤,對於造成肥胖原因來說,根本微不足道。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吃菜減重卻變胖? 那是因為這1類蔬菜比肉還肥
-
2020-04-12 養生.營養食譜
為小情人做早餐 焦桐的90道人生之味
做菜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情感的傳遞。作家焦桐在新書「為小情人做早餐」中,收錄30多年來,他為妻子和女兒所做的90道菜。他不僅記錄食譜,也寫下發想與做菜的過程,「通過烹煮食物,呵護最摯愛的家人,讓她們也相愛。」他透過書中的每一道菜,記錄往日的美好時光,留下親情與愛情的滋味。看似簡單的荷包蛋,是很多人學會的第一道菜,充滿文學與歷史典故,也是焦桐小女兒八歲時首次為父親烹煮的食物。據說「荷包蛋」名稱源於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各端一碗蛋,互吃對方碗中的蛋,意為「合抱蛋」,久而諧音「荷包蛋」。如此充滿綿綿情意的蛋,焦桐形容烹煮訣竅是「手勢需溫柔謹慎,專心致志,以免破損」。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小小的荷包蛋看似沒什麼特別,其實營養豐富等同「綜合維他命加鐵質加蛋白質」,在貧困的年代,吃一個荷包蛋等於把一顆「綜合維他命」吃下肚。鱈魚營養豐富,焦桐深知女兒不愛吃魚,於是在煎魚時加上芒果誘引,並加上白葡萄酒和巴西利碎,自創這一道洋溢父愛的「芒果煎鱈魚」。李婉萍表示,鱈魚EPA、DHA含量高,三酸甘油脂高的人可一周吃三次、每次吃手掌大小的分量。而芒果可以去掉魚的腥味、增加甜味;巴西利碎、白葡萄酒都可以去掉魚的腥味。「牛郎義大利麵」是焦桐為亡妻量身打造的美食。當時妻子罹癌化療、焦桐每天提早下班,回家親手做晚餐給她吃。長期化療的人胃口差,味蕾變得遲鈍,焦桐親自下廚、每天變化不同菜色,取悅妻子的食慾。他將南義特色菜「煙花女義大利麵」,改造成符合妻子口味的「牛郎義大利麵」。「煙花女義大利麵」據說是早年拿坡里妓女鍾愛的菜色,食材包括鯷魚、酸豆、橄欖、紅辣椒、蒜頭、洋蔥、番茄、巴西里等。菜如其名,「煙花女」色彩妖豔、口感激烈,不論視覺或味覺都能強烈「挑逗」食客的味蕾與胃口。焦桐自創的「牛郎義大利麵」,將南歐的食材改成台灣在地食材,並將妻子不吃的乳製品改成台灣的豆腐乳,用菜色的顏色和口感挑逗食慾不振的妻子。如今想念妻子時,焦桐會為女兒調製這道「牛郎義大利麵」,讓孩子品嘗父母的愛情與思念。李婉萍形容「牛郎」這道菜很「酷」,西式的做法卻都是中式食材,還加上豆腐乳。她指出,這道菜可增強免疫力,青椒黃椒紅椒維他命C高,而番茄熟吃茄紅素會變高,對免疫系統有利,香菇的多醣體也可增強免疫力。第1道菜 荷包蛋食材:蛋、鹽、胡椒粉、烤鴨作法:煎荷包蛋最佳鍋具是平底鍋,少量油加熱後,仔細打入蛋,以小火單面煎熟,撒入適度的鹽,對折如半月狀,翻面,稍加續煎即成,建議蛋黃煎至七分熟。也有繁複豪華的皇家版荷包蛋,法國文豪大仲馬根據法國皇家食譜的荷包蛋,煎完荷包蛋後取烤鴨肉汁加上鹽與胡椒粉,趁熱澆在荷包蛋上。第2道菜 芒果煎鱈魚食材:鱈魚、蒜末、芒果丁、巴西利碎、白葡萄酒、檸檬作法:取輪切鱈魚(鮭魚亦可)一片,均勻抹鹽與胡椒粉,裹粉以小火油煎至熟、裝盤。奶油炒香蒜末,加入芒果丁、巴西利碎、白葡萄酒,用小火拌炒,再滴入檸檬汁。起鍋,覆上魚肉。檸檬皮刨絲盤飾。第3道菜 牛郎義大利麵食材:義大利麵條、鮭魚卵、青椒、黃椒、紅椒、番茄、豆腐乳、干貝XO醬、羅勒葉、作法:取義大利麵,加橄欖油、鹽煮熟,撈起,放入冰水中備用。用橄欖油爆香蒜片,加上香菇、培根肉;續炒青椒、黃椒、紅椒、番茄。加入豆腐乳拌至溶解;最後麵條下鍋,加入干貝XO醬與羅勒葉,起鍋前加入鮭魚卵。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4-09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該飯前還飯後吃?專家:這7種不宜飯前食用!
水果該在飯前吃還是飯後再吃比較好?部分營養師主張水果應該飯前吃,能避免飯後吃水果時攝取過多糖分,但卻有人因此引發胃痛及眩暈。到底哪些水果在空腹時最好別吃?針對有眩暈症病史的患者,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則建議,飯前最好避開吃荔枝、甘蔗等含糖量過高的水果。主張飯前吃水果的理論,在於有利於腸胃吸收,另一方面還能控制正餐時進食的熱量,但營養學界歸納出番茄、柿子、香蕉、橘子、山楂、甘蔗和荔枝等7種水果,不宜在飯前食用。像是橘子和山楂富含果酸等有機酸,易產生胃食道逆流症狀;空腹吃柿子易引起胃石症;空腹大量吃香蕉,會使血液中含鎂量突然升高,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其中含糖量過高的荔枝和甘蔗,不但容易刺激胃酸分泌,空腹食用更可能因為肝臟轉化酶來不及將水果中的果糖轉換為葡萄糖,導致體內血糖突然飆升,引發頭暈目眩,不可大意。通常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代謝性疾病及心臟血管疾病或頸椎關節黏連症等疾病患者,較常因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症,引發眩暈、嘔吐或兩側性耳鳴。李宏信指出,部分糖尿病患因為感染、腹瀉或攝取過多糖分高的食物,導致體內血糖急速飆升,而出現頭暈現象。 一般而言,眩暈主要是因內耳淋巴液積水腫脹所造成,壓迫內耳前庭及三半規管內的神經,進而引發平衡失調,若有如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新陳代謝疾病或長期抽菸者,內耳血管更容易因膽固醇或血脂肪沉澱,造成血管硬化而阻塞或血流不通暢。若是再加上生活壓力大,身體無法順利調適,也會促使內耳血管過度收縮,一旦血流不順暢,就會造成組織缺血壞死,最終內耳神經萎縮,引起眩暈症狀。 若出現突發性眩暈情況,應多加留意盡速就醫。李宏信說明,臨床上急性期多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和水分,以降低內耳壓力。發作時應保持心平氣和、穩定的心理,且勿使頭部轉動,以免促使眩暈症更嚴重,待病情穩定下來,再給予促進血液循環藥物,來提升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長期治療會加強患者神經營養活化、血管擴張及增加血液滲透作用為主,幫助內耳循環以增加氧氣及養分之輸送,防止細胞老化,促進內耳功能恢復正常,降低日後復發的頻率。 眩暈患者只要持續服藥控制,內耳的循環功能都能獲得改善,建議多補充維生素B群補充能量,有助神經細胞修復。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眩暈屬於文明病,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及飲食習慣等,都是造成眩暈的因素,尤其調味過油、過鹹、過甜的食物皆易導致新陳代謝變差,影響內耳三半規管正常機能,飲食應特別留意禁忌,並應戒除菸酒,以免不慎誘發眩暈症狀。★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4-09 醫療.眼部
眼睛紅紅的怎麼辦?結膜下出血小問題,眼球出血可能出大事
眼球結膜下出血雖然肉眼可見,看來怵目驚心,但其實是小問題;眼球內出血則可能已嚴重出血,外觀仍正常無異,患者本身也沒有疼痛感,卻會影響眼睛視力。隨著老化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盛行,也增加中老年人發生眼出血的機率。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吳仁斌表示,若非外力撞擊或外傷引起的眼出血,最常見的是「結膜下出血」,這是眼球表面的微血管破裂,特別是中老年人熬夜、用力咳嗽,或是因便祕、上廁所時憋氣,當用力過後,照鏡子時發現眼白處像兔寶寶眼睛一樣紅紅的。還有些人則是因為服用了抗凝血藥物,稍微揉眼睛後就發現眼睛紅紅的。雖然眼睛結膜下出血,看起來有點嚇人,也會讓患者忐忑不安,但其實就像身上的烏青、瘀血一樣,不擦藥就會自行痊癒,結膜下出血經過一、兩週就會消失,不需要特別治療。而且因為結膜下出血的血管破裂是在眼白部位,與光線進入瞳孔的路徑無關,因此不會影響視力,患者頂多覺得眨眼時有異物感,有時候還是旁人告知才發現。不過,若眼球外觀看起來沒什麼異狀,但是卻有視力模糊的現象,則可能要考慮眼球內出血的問題。眼球構造複雜,常見的眼球內出血可分為視網膜的表面出血以及視網膜下出血,一般來說多是單獨於某一眼出現,較少兩隻眼睛一起發生。即使外觀沒有異樣,但只要出現了單側視野缺損,看東西扭曲變形、感覺眼前有閃光,或是覺得有飛蚊症、視力有些模糊,甚至視力急遽下降等症狀,一定要盡快找眼科醫師診斷,並且告知是否有慢性病史。除了散瞳視網膜檢查,必要時需進行超音波、眼部斷層掃描或螢光眼底攝影等檢查。眼球內出血更擔心發生所謂的「眼中風」,因為視網膜血管出血或阻塞,嚴重時會造成視網膜壞死,有失明的危機,尤其眼中風來得又急又快,沒有把握治療的黃金期,極可能導致視力的永久傷害。如果血管阻塞處位於視網膜週邊,對視力影響較小,但萬一阻塞處恰巧發生於正中央的黃斑部,因為這裡的感光細胞較多,日後視力很難完全恢復。除了視力不對勁時要有警覺心,平時要預防眼出血,醫師建議,由於國內三高疾病盛行率高,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好好控制血糖、血壓。有高度近視者,視網膜也比常人退化得嚴重,更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也要特別留意。眼出血是眼睛老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相關疾病,因此建議平時勿用眼過度,不少人的工作與電腦為伍,下了班又把看電視當主要娛樂,這種「白天看電腦、晚上看電視」的生活型態,對眼睛很不健康,也有損眼力。吳仁斌建議,休閒時間應多做戶外活動、晚上勿熬夜,有充足睡眠,讓眼睛獲得適當休息,要護眼還是得從日常作息做起;另外,多吃新鮮蔬果,維持均衡營養,如甘藍、花椰菜、南瓜、菠菜、葡萄、奇異果等飽含維他命、葉黃素等眼睛必要的營養素,也有助於眼睛的保健。延伸閱讀: 久盯螢幕眼睛痠! 3個常見舒緩行為其實很NG 眼睛不舒服就點眼藥水? 眼科醫師警告7種人不可以亂點 
-
2020-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聯、美廉社加入「口罩實名制2.0」線上第四輪預購行列
口罩線上預購服務新增兩個通路選擇,全聯福利中心及美廉社今宣布加入「口罩實名制2.0」線上第四輪預購行列,自4月8日早上8點起至4月10日晚上8點,民眾使用eMask口罩預購系統登記預購,並於4月11日早上8點至4月13日晚上8點期間完成繳費,即可在4月16日到4月29日期間到全台987家全聯門市及全台728家美廉社門市領取口罩。全聯表示,消費者領取時需攜帶身分證或上面有身分證字號的駕照、健保卡等,以及提供取貨序號讓門市人員予以核對,即可完成領取口罩程序。此外也提醒顧客進入賣場戴口罩、購物回家後要勤洗手,或是可使用「PX Pay」非接觸性支付方式,且自4月10日至7月2日期間,還推出點數2倍送活動,用「PX Pay」消費滿100元送6點福利點(含原3點)。全聯指出,2020年初起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面對外部嚴峻環境,除透過平穩物價、安定供給,為社會的穩定貢獻一已之力外,各賣場也都有加強清潔及消毒作業,包含手推車跟購物籃,同時在定點提供酒精給消費者使用。部分設有麵包櫃的門市目前皆暫停試吃,減少直接接觸,其中有部分門市更同步撤掉用餐區,至於員工部分,也加強宣導勤用肥皂洗手,並做好自主防護措施,每天上班都會戴口罩以及量體溫,如有感冒症狀像發燒、咳嗽、嘔吐等症狀同仁,會要求立即作自主健康管理與自行居家休養。盡量避免可能的傳染途徑,而後續全聯會繼續陪同全台民眾一同抗疫。美廉社表示,消費者只要報身分證後四碼及提供取貨序號讓門市人員核對,即可完成領取口罩程序,消費者請當面清點數量確認是否有瑕疵,若數量有誤或有瑕疵可當面做更換。自4月16日至4月20日間,只要民眾領取口罩,即可不用消費就享有滿百加價購優惠,日本味覺糖葡萄Q糖、日本味覺糖白葡萄Q糖,市價59元,加價購39一包、可口可樂600ml,市價29元,加價購35元2瓶、水晶肥皂150g*4入,市價120元,加價購75元一組,數量有限售完為止。4月22日至4月29日期間,SNICKERS士力架花生巧克力,市價35元一條,加價購2條39元、VV 英式紅茶、日式無糖緣茶、日式無糖烏龍茶、市價50元/瓶,加價購$25元,妙潔PE保鮮膜市價69元/支,加價購39元,教量有限,售完為止。
-
2020-04-05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今天在家做防疫食譜
對抗病毒侵襲,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強自身抵抗力。除了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多樣化更不可或缺。盡量減少在擁擠、密閉空間用餐,家裡是安心的場所。但近日大家搶購的多是微波食品、罐頭、泡麵等,與均衡飲食多樣化相去甚遠。自製餐點看似繁瑣,卻充滿樂趣。建議利用假日,全家一起動手製作,不但吃進足夠營養、增強免疫,也能增進感情。香烤(煎)鮭魚彩椒佐南瓜優格汁(3人份)這道菜的祕密武器是優格,含有益生菌可改善腸道健康,提升免疫力。使用高蛋白、低糖的希臘優格讓營養加倍。南瓜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會轉換成有助提升免疫力的維生素A。而身為優質動物性蛋白質代表的鮭魚,因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夠減少發炎,保護肺部免於感冒或呼吸道感染。食材:鮭魚310克、紅紫甜椒各1粒、黃櫛瓜1條、花椰菜200克、蘑菇6個、南瓜500克、洋蔥1/4個、無加糖希臘優格125克、蒜頭5瓣、無調味堅果25克、橄欖油少許、鹽巴和黑胡椒適量作法:1.鮭魚用紙巾擦乾表面,撒上鹽及黑胡椒;紅甜椒切長條狀;紫甜椒切塊;黃櫛瓜切薄片、花椰菜切小朵氽燙;南瓜切塊蒸熟;洋蔥切丁;堅果壓碎。2.南瓜優格汁作法:開中小火,鍋中先放入蒜片,接著加入切丁的洋蔥並翻炒到透明。將以上食材、蒸熟的南瓜、鹽、黑胡椒及橄欖油一併放入果汁機內打成泥。3.使用有條紋的鑄鐵鍋(平底鍋亦可),開小火等到溫度稍高後將鮭魚放入,幾分鐘後當表面有魚油出現時,可用鍋鏟拿起來轉90度在同一面再煎(另一面以同樣方法煎)。同時鍋中放入其他配菜,利用鮭魚的油脂煎熟。4.將以上食材擺放於餐盤中,再撒上磨碎的堅果。水煮鮪魚&涼拌柑橘風味義大利麵(2人份)鮪魚富含抗發炎作用的Omega-3脂肪酸,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E也有益維護免疫功能運作。但提醒挑選罐頭要詳讀內容物標示,避免添加物傷身。巧妙加入葡萄柚及柳丁,維他命C可作為抗氧化劑,避免自由基傷害,增強身體自然防禦能力。由於維他命C不耐熱,本料理以涼拌方式完整保留其營養素。食材:水煮鮪魚罐頭170克、蘆筍14支、舞菇80克、酪梨1/2顆、葡萄柚1顆、柳丁2顆、義大利麵150克、香菜4支、醬油1/2大匙、白酒醋1大匙、檸檬汁1茶匙、橄欖油1/2大匙作法:1.蘆筍去粗皮,氽燙後切段;舞菇汆燙;酪梨切小塊;切出葡萄柚、柳丁果肉。2.將香菜、醬油、白酒醋、檸檬汁混合。3.天使麵煮熟後冷卻,倒入橄欖油避免沾黏。放入葡萄柚、柳丁、舞菇、酪梨 、蘆筍及水鮪魚並稍微調拌。4.將作法2調好的醬汁,倒入天使麵裡再均勻混合。TIP 每份85克水煮鮪魚,含有500多毫克的鈉,所以本料理除了加少許的醬油,無須再多添加鹽或其他含鈉的調味醬,以避免過多的鈉攝取。綠茶風可麗餅&紅綠紫蔬薑黃雞塊(4人份)法式甜點可撫慰人心,但單醣類(如葡萄糖、果糖)和甜食會影響人體製造白血球,也影響其活動力,降低抵抗疾病的能力。何妨將可麗餅改以鹹口味,並在製作過程中捨棄有健康疑慮的泡打粉及奶油。綠茶粉與薑黃兩大增強免疫力食物連袂出場,防疫動能滿滿。食材:綠茶風可麗餅╱全麥麵粉90克、綠茶粉3小匙、雞蛋2粒、牛奶500cc、鹽和黑胡椒適量紅綠紫蘇薑黃雞塊╱去骨雞腿2支、洋蔥1粒、茄子1根、秋葵12支、小番茄10顆、薑30克、蒜頭5瓣、薑黃粉1大匙、白酒2大匙、牛奶100cc、橄欖油1/2大匙、鹽和黑胡椒適量作法:1.去骨雞腿小火香煎並切塊;洋蔥切丁;茄子切段後泡水;秋葵氽燙後切段;小番茄對半切;薑、蒜切末。2.麵粉過篩,加入鹽、黑胡椒、雞蛋及綠茶粉(過篩),混勻後慢慢倒入牛奶一邊攪拌,混合均勻後放入冰箱冷藏約1小時。3.平底鍋開小火,放少許橄欖油,加入適量麵糊並均勻地散開。加蓋悶1分鐘後,確認表面乾後便可將可麗餅取出(不需翻面),並用紙巾吸收多餘的油份。4.鍋中加橄欖、蒜頭、薑炒出香味,放入洋蔥炒至透明。接著加入茄子、番茄稍微翻炒。再撒以薑黃粉、白酒,最後倒入牛奶煮約3分鐘,起鍋前再加入煎過的雞塊。擺盤後即可上桌。
-
2020-04-05 科別.骨科.復健
健康醫點靈/手麻…可能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每次騎機車要催油門,手就麻到像機車在漏電一樣」、「半夜常麻到起來甩手」,如果你有類似症狀,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衛福部金門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蔡昀錚說,腕隧道症候群是因正中神經通過手腕時,被肥厚的韌帶壓迫,導致麻痛,常有重複性手部或腕部動作的病患,除接受傳統治療,可考慮進一步使用「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既快速又可減輕痛楚。蔡昀錚表示,門診常聽到病患說,會手麻,且晚上睡覺還要起來甩甩手,很可能得到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症狀上,患者的麻痛應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最強,在反覆使用手部動作時 ,如騎車、擰毛巾、洗衣、粗工等,會感到更不適。若情況嚴重,手部肌肉可能無力,拿不住杯子或碗。治療方面,目前保守療法如電熱療、徒手治療、手部護具等,都有助緩解症狀。若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進一步使用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這也是近年來常見的方式。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即以低濃度葡萄糖溶液,在超音波導引下,精準地把神經和旁邊的組織剝離,減少神經壓迫產生的微發炎及沾黏對神經鞘的影響,對於輕度至中度的病人效果良好。蔡昀錚說,神經解套注射搭配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PRP) 則是更新式的做法,但若已出現肌肉萎縮症狀,表示已有重度神經損傷,此時仍建議以手術將神經作減壓,愈早手術,對神經的復原會愈好。蔡昀錚也提醒,手指麻痛還有其他可能性,但不變的是應該盡早至醫院就診,早期治療,以免神經壞死無法回復。
-
2020-04-04 養生.聰明飲食
「吃醋」排毒又可降膽固醇!中醫師教喝對3時間、3種類,效果更加倍
人的一日三餐會攝取各種不同的食物,在補充身體必需營養的同時,也會吃進或產生許多莫名其妙的毒素,為了維持健康,防止疑難雜症搶著出籠,排毒便成了生活中刻不容緩的功課。1.食醋排毒法的原理《本草綱目》記載:「醋能消腫、散水氣、殺邪毒、理諸藥。」醋中含有多種胺基酸和有機酸,對人體非常有益,同時也是每個家庭的廚房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夏季時,食物容易遭到微生物汙染而酸敗,甚至發生食物中毒的現象,這時候,就可以在料理時加點醋來殺菌,延長保存時間;它的味道雖然是酸的,卻是不折不扣的鹼性食物,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達到排毒養顏的效果。醋也能刺激胃酸分泌,健脾開胃,使人食慾大增;同時,醋中的醋酸可以加快胃排空的速度,或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這在老鼠實驗和人體實驗都已經獲得證實。醫學研究發現,醋亦可降低膽固醇、調節血壓來促進心血管的健康。❶食醋有助於清腸排毒。食醋中豐富的醋酸,不僅能夠抑制細菌的快速繁殖還能夠將其殺死,迅速清除腸胃有毒物質;食醋與大蒜配合使用(醋泡大蒜),能強身健體、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❷食醋有助於治療便祕。醋裡含有二氧化碳,在消化過程中會變成氣體,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❸食醋有助於提高肝臟的排毒功能。肝臟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毒器官,飲用食醋能夠有效排出血液裡的老舊廢物,淨化血液,消除脂肪肝(從脂肪肝惡化至重症,一定會經歷血液變黏稠的過程),保護肝臟。2.食醋排毒的飲用時間根據個人體質以及生活、飲食習慣的不同,喝醋的時間可以有所調整,而且不同時間喝,效果也各異。❶早餐後飲用食醋。對於感冒的患者來說,早餐後飲用食醋,有助於抵抗身體的寒冷,尤其是在冬天,可以選擇溫醋飲,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提高醋的殺菌效果。❷下午飲用食醋。在長時間的學習和工作,或者經歷了劇烈運動後,人會感覺特別疲憊,這時候喝上一小杯食醋,能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消除疲勞。❸臨睡前飲用食醋。夜晚通常是人體油脂分泌最旺盛的時刻,這也是皮膚細胞容易衰老的主要因素。因為在夜間,人的皮膚處於一個pH值失衡的狀態,導致血液的循環不順暢,往往出現緊繃的情況。臨睡前喝一些食醋有助於緩解這種情況,因其含有的有機酸、甘油和醛類等,有助於平衡皮膚的pH值,並控制油脂的分泌,加快血液循環,有利清除體內沉積已久的廢物。3.適合排毒的食醋種類❶食醋分為化學合成醋、混和醋和釀造醋三類。合成醋亦稱醋精,是以冰醋酸為原料,再添加香料、色素進行人工合成,酸味大,刺激性強烈,沒有營養價值;而混合醋,就是把釀造醋和化學合成醋依適當比例混合而成;釀造醋則是以穀類、麥、水果、草本植物等,透過微生物發酵釀製而成,工序繁瑣多重,味道香醇。其營養成分包含胺基酸、有機酸、無機鹽及醇類等,具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去除累積毒素的功效。前2種的品質當然也比不上釀造醋。❷果醋─食醋的完美替代品。當你有渾身乏力、食慾不振、免疫力下降等等問題時,「吃醋」都能搞定,由於食醋一般都用於做菜,因此果醋就成為一種健康飲品應運而生。果醋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胺基酸,可有效提高免疫力;其酸性物質能溶解食物中的鈣,加強人體對鈣、磷等營養物質的吸收;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它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具有防止細胞癌變和延緩細胞衰老的功效;另外,果醋中的醋酸,還能夠增加胃腸蠕動的速度,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喝醋之後,要記得喝點開水漱漱口,因為醋酸會傷害牙齒琺瑯質,所以不要讓它停留在口腔過久的時間。有些果醋含糖分較多,容易讓血糖上升,糖尿病患者要自己衡量。正在服用西藥的患者不適合飲用果醋,因為部分藥物會與醋產生酸鹼中和的現象,從而導致藥效無法發揮。❸老醋花生。老醋又稱為陳醋,以山西釀造出產者最為有名,所以這道菜也是山西人愛吃的涼拌小菜。雖然花生含有人體所需要的不飽和脂肪酸,但熱量高、有油膩感,而食醋中所含的有機酸恰好是解膩又生香的。老醋花生有清熱、活血的功效,可保護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做法是把花生(生熟皆可)放到密封的罐子裡,再倒入陳醋,醋要沒過花生,上蓋密封放置陰涼處7至10天就可以吃。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可多吃,一天最多十幾粒,吃完一定要及時漱口,否則不利於牙齒健康。4.食醋排毒法的注意事項現今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將「醋」當做保健飲品。但醋並非人人都適合,要有科學合理的方法飲用,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❶食醋的用量。成年人每天可以飲食醋20∼40毫升,即便是米醋,最多也不可超過150毫升。老年人或者兒童以及各種疾病的患者,可依據自己的體質情況減少分量。剛開始飲用的人應該少量試服,如果依然感到不適,則要立即停服。食醋飲用要適量,不要急於求成。食醋的飲用方式。喜歡並且習慣的人可直接飲用,喝完記得用溫開水漱口;怕酸的人可用2∼3倍的溫開水稀釋後再喝,也可選擇加入適量的蜂蜜。同樣的,也要及時漱口,以免損害牙齒。❷不適宜飲用食醋的人群。患有胃潰瘍,且胃酸分泌過多的病人,要避免飲用。因過量的食醋,會刺激胃部,使潰瘍情形加重。正在服用「解表發汗」中藥的患者不適宜飲用食醋,因為醋有收斂之性,會促進人體汗孔收縮,還會破壞中藥的有效成分,干擾其發汗解表作用。對醋過敏者及低血壓者不適宜飲用食醋。食醋過敏則會導致皮疹、瘙癢、水腫、哮喘等症狀;低血壓者飲用食醋,則會出現頭痛、全身無力等現象。❸食醋的保存方法。如果發現食醋發酵,出現泡沫、腐敗變味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飲用。最好的保存方法,即是將食醋放入冰箱內冷藏,以免變質。延伸閱讀: 腰痛、肩頸痠痛,原來可能是你的胃不好!日本名醫教你2動作,改善「胃弱姿勢」●書籍介紹一天一排毒,身體才會好:中醫師的全身天然排毒法,清淨五臟,防生病作者:張霆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19/12/04作者簡介張霆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習各科醫術,師從多位名家,其中包括著名兒科專家方鶴松教授、知名中醫專家王鳳岐主任、皮膚科中醫專家許銑主任、民間名老中醫,有“神針王”之稱的王修身大夫等知名專家,同時研讀各家經典古籍,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出版了《解決小病痛,不用看醫生》《醫生秘而不傳的養生秘笈》《氣血調養好,疾病不來找》《腎好人不老,胃好命就長》等作品。
-
2020-04-03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吃人一口 至少還人半口
吃人一口,還人一斗,還不了一斗,還一碗總可以吧!如果連一碗都還不起,還半口總可以吧!台灣早年醫藥衛生落後,偏遠地區更是如此,主要都是西方各國具醫療背景的傳教士來台協助,加拿大、挪威、美國、義大利、瑞士等等,名單一下也列不完全。民國79年,具有醫學專業、資歷及熱心社會福利的跨黨派立委組成厚生會與厚生基金會,每年辦理醫療奉獻獎。直到近年獲獎大宗的都是早年來台的外籍人士。再加查考,得獎外籍人士中竟然以義大利人最多(如附表)。得獎義國人中,分別從民國41年、42年、43年、45年,來台超過三分之二世紀,最後一位來台的是民國60年,至今也有半個世紀。他們在台灣偏遠地區設立醫療機構,包括澎湖在內,個人則有特別的因緣,有機會與他們相知相處。1990年,規劃完成第一階段全民健保,從經建會回返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當時醫院管理成為「顯學」,設立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現整併為「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擔任所長一職,交了兩位「損友」,認為大學教授都是閒人。首先楊敏盛先生要我去擔任中華民國醫院協會秘書長,自認為疾病分類是醫院管理的基礎,在台大、馬偕病歷室主任協助下,辦理疾病分類人員考試,因為辦理嚴謹,其證書普遍為公、私立醫院認可,成為病歷室人員任用的重要資格證明及敘薪加給,這是極少數民間辦理,及受到公立醫療機構認可的證書。在協助醫院協會期間,遇到另位「損友」,當時任埔里基督教醫院的行政副院長成亮先生前來看我,認為更需要協助的是教會醫院,那時全民健保尚未實施,在偏遠地區施醫,只有艱苦付出,收入十分有限,要從母國及在台募款。這些神父、修士,在意的是解除病患身心靈痛苦而非自我的生活。當時基督教與天主教各別設有教會醫院協會,理事長分別為馬偕的吳再成院長及耕莘的乳房外科醫師陸幼琴修女,在成亮兄的遊說下,二個教會醫院協會,再合併成立教會醫院協會,由成亮兄擔任秘書長,邀我義務擔任顧問(好像後來再也沒有此職),我們自行開車,赴每個教會醫院拜訪,提供醫院經營管理的意見,及說明未來實施全民健保的願景及因應之道。但個人提出條件,就是「朽木不可雕也」,不可對我宣教,但用餐可以參加禱告。個人大概是在教會醫院住院最多的人,除馬偕及耕莘,因在台北外,都因醫院經費有限,所以為了節省,都不住旅社,而住醫院的空床,因不是病人當然晚上沒有護理人員照顧是必然的。又發現一件趣事,如果只有兩片吐司及一根香蕉,禱告時間就很長,如果豐盛,時間就比較短(請教會人士勿怒,可能是個人偏差心態),跟這些神父修士交往,發現面由心生,特別覺得莊嚴動人。某次帶尚在小學常不受控的女兒一同前往拜訪,午餐十分簡便,但她看到修女們那麼對病患無私的奉獻,竟然也正襟危坐起來。在台大任教期間,因緣際會跟隨林家春教授學習電腦在醫學院統計上的運用,有師自通,沒上過一天正式課程,居然也跟幾位研究生開發了一套公、勞、農保費用申報的PC軟體,更大受教會醫院歡迎,也曾購買PC贈給東部的醫院,跟這些教會醫療人士交往除心靈上獲得無上滿足外,特別神父、修士,必定招待喝些紅酒(據說葡萄酒是神父們發明的),澎湖惠民醫院的何義士修士,滿臉大鬍子的紅酒,特別令我懷念。如今義大利新冠疫情最為嚴重,台灣曾受人無私的幫助,擬發起送十萬N95口罩,值約一千一百萬,這當然比起他們超過半世紀對台灣偏遠民眾的照顧,不及千百分之一。做善事應不為人知,但因疫情,大家多有財務困難,個人只好高調拋磚引玉,捐出二十萬(四個月的退休金),算是還了大鬍子的一口紅酒。期各界雪中送炭,此款交由天主教靈醫會在國外購買,逕送義大利靈醫會,善款請交: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會,郵局劃撥帳號:19308592或銀行匯款帳號22807000014,銀行別(017)兆豐國際商業銀行。附註:1.靈醫會是梵蒂岡教宗下的一個組織,在許多國家設有分會,本人曾以中華民國衛生署長身分,受邀參加全球靈醫會年會。2.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率先響應,支援靈醫會羅東聖母醫院2萬支檢診手套。該會亦與義大利紅十字會取得聯繫,各界亦可直接捐款支持該會的急刻救援!Everywhere for Everyone Ⅱ 勸募專案(衛部救字第1081367411號,勸募期間:即日起至05/31),捐款專戶: 華南銀行和平分行121-20-0702339
-
2020-04-03 養生.聰明飲食
連假大吃大喝鬧肚痛! 防止食物中毒要這樣做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民眾吃東西後,出現腹瀉、嘔吐症狀,當心是細菌及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曾有民眾飲用未經充分消毒及煮沸的山泉水,導致諾羅病毒食品中毒案例。此外,也曾發生誤食綠褶菇、姑婆芋、大花曼陀羅及蟾蜍等動植物後,造成食品中毒的情形發生。107年造成臺灣食品中毒的前三名病原性微生物,分別為諾羅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及仙人掌桿菌。其中最常被發現造成食品中毒病因的諾羅病毒,只需要少量的病毒就可導致上吐下瀉,諾羅病毒不耐熱,因此,餐點都要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70℃以上再食用,即可避免中毒。但要注意的是,酒精無法消滅諾羅病毒,所以在如廁後、製作及食用餐點前,一定要用肥皂等清潔產品徹底清洗雙手。至於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的貝類水產品,應避免生食,在烹煮蛤蜊或牡蠣時,當貝類的殼張開後,也要再多煮一會兒再吃。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微量存在人體表皮的微生物,若調理食品的人手部有傷口化膿時,就容易孳生金黃色葡萄球菌,食品製備過程一不慎,就可能污染食品,食入後造成上吐下瀉等不適症狀。調理食品的人應注意個人衛生及應穿著整潔,並注重手部清潔及消毒,若手部有傷口,則需妥適包紮處理,並戴上不透水手套。在仙人掌桿菌方面,容易透過環境中的灰塵或病媒污染食品,菌體不耐熱,但可能形成耐熱性芽胞,因此便當或餐點製備後,又在室溫下貯存過久,就可能使仙人掌桿菌芽孢萌芽增生,並產生毒素,吃了導致腹瀉或嘔吐等症狀。食藥署建議,應注意衛生管理,避免食品受到灰塵及病媒等污染;食品食用前也要徹底加熱,烹調後也應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最好保溫在60°C以上,或儘速冷藏(7°C以下)或冷凍(-18°C以下)保存。若計劃出外郊遊,請遵守「不要飲用山泉水、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原則,想遠離食品中毒,預防食品中毒的5要:「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及要注意保存溫度」,可常保飲食安康。(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這3種NG衛生習慣最易染病! 第一點超多人都會犯 一人中標全家遭殃! 感染諾羅病毒其他人該如何自保?
-
2020-04-02 養生.聰明飲食
學童健康體位 落實「8521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緊張,許多父母很擔心子女在校學習及活動的保護狀況,但生活在處處小心提高警覺的無形壓力下,可能會忽略了學童的健康成長需求。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因此積極推動「學童健康體位」,生活周遭存在著各種病菌,對學童健康造成威脅,養成學童均衡營養、運動及規律生活習慣相當重要。所謂「學童健康體位」,有一個促進密碼「85210」,也就是父母可以陪同子女一起養成的小規範:8-睡滿8小時,有良好的生活作息;5-天天五蔬果,鼓勵學生多吃蔬菜、水果;2-注視螢幕少於2小時,每天用電腦、平板、手機、看電視、玩電玩注視螢幕不超過2小時;1-天天運動1小時;0-喝足白開水,每天喝1500至2000c.c.。尤其當學童準備進入青春成長期,身高體重變化會加快,攝取均衡且健康的飲食,將可提供骨骼、肌肉與各組織生長的需求,以幫助正常發育。北醫保健營養學系特別邀集專業的營養師們,錄製「親子一起來,玩出營養力」的親子料理影片,以專業的營養醫學知識,融入簡單且有趣的食物調理過程中,父母可以與子女們一起觀看、準備食材,也一起完成健康營養的餐食。家長藉著與小朋友構思及討論食譜、親自選購食材、動手清洗製備食物及料理,小朋友會更願意接受各式原形食物,瞭解其中的營養價值及對身體的好處,也樂於推薦給家人及分享給同伴。讓親子在食物製備的過程中享受親子同樂時光,也養成均衡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期待大家平安度過此疫情,也能順利健康的成長。推薦可製作「焗烤番茄順食盅」及「彩虹水果優格」兩道健康成長的料理,食譜如下:焗烤番茄順食盅(2人份)食材:大番茄╱牛番茄2個、高麗菜30克、洋蔥30克、板豆腐/傳統豆腐1塊、魩仔魚5湯匙(約80克)、蛋1顆、起司條40克、糙米飯╱藜麥飯1/2碗。作法:1.將大番茄頂端約1/4處切開,挖出番茄果肉備用,番茄外皮留作番茄盅。2.加少許油拌炒洋蔥略成金黃色。3.加入高麗菜、魩仔魚、板豆腐(切丁)、蛋汁、番茄果肉、飯,拌炒到蛋汁與食材均勻混合凝固。4.將拌炒食材裝入番茄盅裏,上面擺上起司,放入烤箱烤約5分鐘(番茄盅皮略皺縮呈橘紅色)。彩虹水果優格(4人份)食材:蘋果1小顆、泰國芭樂1/3顆、葡萄12顆、鳳梨1/10顆、奇異果1顆、火龍果1/3顆、堅果4湯匙、優格800克。作法:1.將彩虹水果洗淨後切片或切丁。2.取200克優格放入杯或碗中。3.將1/4分量彩虹水果片╱丁排飾入杯中。4.最後撒入1湯匙堅果。5.可直接食用享受彩虹水果風味,或以調理機拌勻。
-
2020-04-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鮮花四果是哪四果?祖先不宜吃葷? 清明拜拜SOP
清明節一年一度祭拜祖先的日子即將來臨,比起舟車勞頓至山區掃墓,現代人到靈骨塔祭祀已成常態,也有傳統的家庭將祖先安靈於家中,在塔區或在家裡拜拜,要注意的眉眉角角當然會和掃墓有些不同,關於要準備的物品以及拜拜的流程,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六大注意事項喔!一、 祭拜神明通常靈骨塔內供奉的神明有西方三聖、地藏王菩薩、土地公等等,又依照祖先所在塔區不同,供奉不同的神明,所以祭拜者事前應先了解祖先所在塔區供奉哪些神明,才知道要準備幾份供品。一般來說會提供給神佛「鮮花四果」,大家常搞混的是,四果並不是任意四種水果的意思,而是指「四季時令盛產的水果」,畢竟,提供神佛最新鮮的水果,較能表達誠心敬意。【註】西方三聖:西方極樂世界主要的三尊佛菩薩,分別為教主阿彌陀佛、左脅侍觀世音菩薩、右脅侍大勢至菩薩。二、祭拜祖先拜完神明後,接著要祭拜祖先。至於常見的供品,除了上述的鮮花四果,我們還可以準備祖先在世時愛吃的食物、零食、飲品等等。金紙種類當我們燒金紙給神明和祖先,會依照不同狀況,選用不同的金紙。神佛:使用三色金(壽金、刈金、福金)和土地公金。祖先往生不久:祖先過世還沒滿對年(一年之內),準備大銀、小銀。祖先往生一年:祖先過世滿對年並合爐圓滿,除了大銀、小銀外,可再焚燒刈金,取有金也要有銀之意。【註】合爐:往生者離開一段時間後,取少許香灰,置入祖先的香爐中,並且把往生者的名字寫入祖先的神主牌位內,代表正式歸位祖先的行列,這就是「合爐」。三、 來不及準備?因應防疫怎麼辦?若真的來不及事先準備齊全,現在靈骨塔區通常備有服務處,民眾可以前去詢問,並購買不同祭拜對象的紙錢,無須太過操心。此外,近期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部分清明法將延後至秋祭,而有些靈骨塔、納骨塔也開始建置線上祭拜系統,例如:新北市電子追思系統。讓民眾在防疫期間,也能在家上網完成整套追思流程。四、 祖先不宜吃葷?有人說提供給祖先的飯菜不宜為葷食,從事殯葬業十幾年的呂古萍師娘認為,拜葷拜素,各門各派說法不一,重點仍是懷抱著誠心誠意。師娘舉例:「佛教倡導拜素食,道教葷素都可,還是看個人信仰及先人生前對食物的喜好來準備喔!」五、 安靈家中:捧飯習俗如果是安靈於家中,有親戚前來上香時,主人應陪伴在一旁幫忙點香、收香、插香爐。另外,由於祖先安置家中,就像陪伴我們一起生活一樣,一天早晚提供祖先兩頓飯,俗稱「捧飯」。從前,祖先的早餐落在清晨四五點、晚餐在傍晚四五點,符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舊習。而因應現代生活腳步的變化,我們只要隨著家人三餐的時間為祖先拜飯就可以了。捧飯通常會準備一碗飯和一碗菜,假如早上不方便準備飯菜,可用祖先以前喜歡的食物代替。六、 供品禁忌與童男女從民俗角度而言,喪事不宜相牽連,因此盡量避免供奉串在一起的食物,如一串葡萄、一串香蕉。如果真的要拜,就把串著的香蕉、葡萄解開。最後,如果家中的靈桌上設有一對童男女(侍奉先人的男童女婢),通常旁邊會各放一個小小的高粱酒杯,在準備祖先早餐的時候,可以撥一部分食物到童男女的杯子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童男女的小杯通常只會各插一支筷子,這是因為按照習俗他們必須照顧祖先,不能同時去吃飯,輪到童男要去吃飯時,必須跟童女「借筷子」,換童女留下來照顧祖先。參考資料:師娘眼中的人生大事
-
2020-04-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圖表看疫情/智利單日確診創新高 醫療系統拉警報
【更新時間:5月14日 15:30】全球各國 | 中國大陸 | 台灣2019新冠肺炎(COVID-19)擴散全球,死亡數不斷攀升,各國紛紛祭出鎖國政策,試圖阻止疫情蔓延。截至目前為止,全球有186個國家(地區)傳出確診案例,病例數逾434萬人,超過29.7萬人喪命,致死率約6.8%。聯合新聞網提供最新疫情整理: 全球各國中國大陸台灣確診 4,350,026 82,929 440 死亡 297,251 4,6337根據資料:疾管署、大陸衛健委●全球:韓國防疫當局統計,夜店群聚感染確診數至今天上午累計已達133例,確診者以19歲到29歲共83例最多,18歲以下確診共13例,且疑似出現接觸者感染後再傳染給其他案例的狀況,當局憂心疫情進一步擴大。智利單日確診新增2660例創新高,首都將實施全面居家隔離。智利大學公衛學院研究指出,醫療系統恐在兩週內崩潰。英國多達100名孩童出現疑似川崎氏症症狀的病例,專家認為這可能與新冠肺炎有關。墨西哥疫情升溫,外交部長的主要發言人費拉斯柯本週確診,總統府辦公室另有一名人員染疫不治。   確診病例 死亡                    備註 美國 1,390,746例 84,133例 確診數全球最高,死亡人數全球最高 俄羅斯 242,271例 2,212例 首例患者從伊朗入境 英國 230,985例 33,264例 死亡數歐洲最高 西班牙 228,691例 27,104例 義大利 222,104例 31,106例   巴西 190,137例 13,240例   法國 178,184例 27,077例   德國 174,098例 7,861例 首例歐洲境內傳染 土耳其 143,114例 3,952例   伊朗 112,725例 6,783例   中國大陸 82,929例 4,633例   印度 78,194例 2,551例   秘魯 76,306例 2,169例 未列鑽石公主號2印度籍船員 加拿大 73,568例 5,425例   比利時 53,981例 8,843例   沙烏地阿拉伯 44,830例 273例   荷蘭 43,410例 5,581例   墨西哥 40,186例 4,220例   巴基斯坦 35,788例 770例   智利 34,381例 346例   厄瓜多 30,486例 2,334例   瑞士 30,413例 1,870例   葡萄牙 28,132例 1,175例   瑞典 27,909例 3,460例   卡達 26,539例 14例   白俄羅斯 25,825例 146例   新加坡 25,346例 21例   愛爾蘭 23,401例 1,497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20,386例 206例   孟加拉 17,822例 269例   波蘭 17,204例 861例   以色列 16,548例 264例 第1、2例為鑽石公主號下船 烏克蘭 16,425例 439例   日本 16,049例 678例   羅馬尼亞 16,002例 1,036例   奧地利 15,997例 624例   印尼 15,438例 1,028例   哥倫比亞 12,930例 509例   南非 12,074例 219例 非洲南部首例 菲律賓 11,618例 772例   多明尼加 11,196例 409例   科威特 11,028例 82例 波斯灣國家首度傳出病例 南韓 10,991例 260例   丹麥 10,865例 533例   埃及 10,431例 556例   塞爾維亞 10,295例 222例   巴拿馬 8,944例 256例   捷克 8,269例 290例   挪威 8,175例 229例   澳洲 6,989例 98例 1確診男子曾搭長榮班機 阿根廷 6,879例 329例   馬來西亞 6,779例 111例 其中1例為威士特丹號郵輪乘客 摩洛哥 6,512例 188例   阿爾及利亞 6,253例 522例   芬蘭 6,054例 284例    巴林 5,816例 10例 首名患者從伊朗入境 哈薩克 5,517例 32例   迦納 5,408例 24例   摩爾多瓦 5,406例 185例   阿富汗 5,226例 132例   奈及利亞 4,971例 164例   阿曼 4,019例 17例   盧森堡 3,904例 103例   亞美尼亞 3,718例 48例   匈牙利 3,380例 436例   玻利維亞 3,148例 142例   伊拉克 3,032例 115例   泰國 3,018例 56例 其中1人為撤僑專機泰國人 喀麥隆 2,800例 136例   希臘 2,760例 155例   亞塞拜然 2,758例 35例   烏茲別克 2,620例 11例   幾內亞 2,374例 14例   宏都拉斯 2,255例 123例   克羅埃西亞 2,213例 94例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2,181例 120例   塞內加爾 2,105例 21例   保加利亞 2,069例 96例   象牙海岸 1,912例 24例   蘇丹 1,818例 90例   古巴 1,810例 79例   冰島 1,802例 10例   愛沙尼亞 1,751例 61例   北馬其頓 1,694例 95例   立陶宛 1,505例 54例   紐西蘭 1,497例 21例   斯洛伐克 1,469例 27例   斯洛維尼亞 1,463例 103例   瓜地馬拉 1,342例 29例   吉布地 1,268例 3例   索馬利亞 1,219例 52例   剛果民主共和國 1,169例 50例   吉爾吉斯 1,082例 12例   香港 1,050例 4例   薩爾瓦多 1,037例 20例   突尼西亞 1,032例 45例   加彭 1,004例 9例   馬爾地夫 955例 4例   拉脫維亞 951例 19例   科索沃 919例 29例   斯里蘭卡 915例 9例   塞普勒斯 905例 17例   阿爾巴尼亞 880例 31例   黎巴嫩 878例 26例   尼日 860例 49例   幾內亞比索 836例 3例   哥斯大黎加 815例 7例   塔吉克 801例 23例   布吉那法索 773例 51例   安道爾 760例 49例   馬利 758例 44例   巴拉圭 740例 11例   肯亞 737例 40例   烏拉圭 719例 19例   鑽石公主號 712例 13例 其中共5名台人確診 喬治亞 647例 11例   聖馬利諾 643例 41例   約旦 582例 9例   赤道幾內亞 522例 6例   坦尚尼亞 509例 21例   牙買加 509例 9例   馬爾他 508例 6例   尚比亞 446例 7例   台灣 440例 7例 確診病例中1例為武漢專機台商、1例為鑽石公主號返台旅客、4例為珊瑚公主號返台旅客、36例為海軍艦隊官兵 委內瑞拉 423例 10例   獅子山 387例 26例   巴勒斯坦領土 375例 2例   查德 372例 42例   剛果 333例 11例   模里西斯 332例 10例   貝南 327例 2例   蒙特內哥羅 324例 9例   *備註:僅列確診案例300例以上之國家,其他更詳細數據請點選此。》》延伸閱讀:圍堵新冠肺炎疫情 哪些國家進入「新鎖國時代」●中國大陸:據中國大陸官方通報,13日新增確診3例本土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萬2929例,死亡4633人。(香港累計確診1050例,包含出院1008例,死亡4例;澳門45例(出院43例)。 中國大陸確診病例 死亡人數 治癒人數 82,929 4,633 78,195 大陸疫情統計 Infogram ●台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4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13日新增228例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8,335例(含67,265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83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1人後送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延伸閱讀:地圖/台灣確診病例分布圖 台灣疫情確診數 死亡數 治癒人數 440 7 383 台灣疫情統計Infogram
-
2020-03-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今日最夯!全球有150國家學校關閉 只有台灣等極少正常
今日最夯,有一名國外的英文老師在一個各國英文老師的臉書社團裡問了一問題「請問哪些國家的學校現在還有在上課」,結果出人意料,短短兩小時大約有150個國家的老師都留言「已停課」,甚至連認為應該不至於疫情嚴重的國家都停了,只有少數「包括台灣在內」的6個國家有上課,而且6個國家中的其他國家,還有部分停課的狀況,像台灣這樣幾乎都全部正常上課的,目前在全球來說,寥寥無幾。一名來自瑞典的老師Jennie Gardner,在社團裡詢問這個問題,結果引起熱烈的討論,國外的老師都相當訝異台灣居然沒有停課,而台灣的老師也相互討論,「是台灣太厲害還是台灣的學生太辛苦,哈哈」也有老師表示「台灣人到底知不知道現在還可以上班上課,抱怨口罩好難排,是一件幸福到極度荒謬的事情?」老師「空屋筆記」整理在留言中指稱學校已關閉課的國家包括巴西、阿爾及利亞、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柬埔寨、馬來西亞、祕魯、阿根廷、智利、瓜地馬拉、墨西哥、波多黎各、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蒙古、葡萄牙、捷克、羅馬尼亞、希臘、土耳其、埃及、奈及利亞、俄羅斯的公立學校和美國的多數學校都因為疫情而停課。「連利比亞、黎巴嫩、厄瓜多、納米比亞、喬治亞、馬爾地夫和烏克蘭這些我覺得離病毒超級遠的國家都停課了,照這樣看來,應該整個歐洲、南美洲都停課」。還有老師留言「現在這個時候,應該連火星跟月球都停課了吧」。「空屋筆記」整理還在上課的國家,包括澳洲、新加坡、瑞典、古巴、塔吉、還有台灣。其中澳洲學校仍開放但多數學生在家自主學習,新加坡每周有一日自主學習,瑞典關閉大學跟高中,但國小還在上課。
-
2020-03-27 科別.新陳代謝
「控糖321」原則 遠離糖尿病導致心、腎併發症
在台灣,糖尿病在主要死因排行榜上有名,每年有將近一萬人死於糖尿病。由於糖尿病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例如腎臟病變、心臟衰竭等,加總起來恐怕有更多患者的死因能夠與糖尿病扯上關係。以腎臟衰竭來說,患者需要終身洗腎,最終可能死於相關併發症,而在洗腎患者中約有四至五成是因糖尿病造成的腎臟病變。根據統計,在60歲的族群中,有糖尿病及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壽命會比一般人少12年 。愈年輕罹患糖尿病,損失的壽命也會愈多!血糖超標,問題多多葡萄糖是血液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能供給我們身體運作所需要的能量,但是當血糖超標時,便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當血糖過高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雖然吃很多,體重卻持續減輕。但是要提醒大家,許多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直到驗血才驚覺血糖超標。繼之而來的神經病變,讓人手腳發麻、刺痛,甚至走路不穩。超過六成的第二型糖尿病患有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模糊、持續惡化,更是20-65歲人口中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亦讓傷口癒合愈來愈差,由於糖尿病足而必須截肢的患者不在少數。因為糖尿病導致腎臟病變的患者很多,可能以「蛋白尿」來表現,很多人會認為尿尿有泡泡才算蛋白尿,其實不盡然,初期的微量白蛋白尿不一定會看到明顯泡泡,往往需要驗尿才會發現,此時腎臟早就已經有損傷。蛋白尿愈多,代表腎臟受損愈厲害,也愈有機會進入腎臟衰竭而洗腎的階段。血糖超標對心臟的影響更不該忽視,畢竟腎臟衰竭時還能夠仰賴血液透析,而心臟衰竭時,就很容易導致死亡,根據研究顯示,心臟衰竭的五年死亡率甚至高於某些癌症(例如攝護腺癌或乳癌),故有心臟癌的俗稱。我們的心臟需要持續跳動推動全身血液循環,過高的血糖可能使心肌產生病變,心臟功能愈來愈差,患者容易疲倦、容易喘、運動耐受力每況愈下。糖尿病患族群中約有15-20%合併有心臟衰竭。而伴隨有心臟衰竭的糖尿病患,死亡率更增加十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糖化血色素(HbA1c),對糖尿病患而言,糖化血色素每增加1%,心臟衰竭風險就增加8% 。看完這一系列併發症,不難理解高血糖會在「台灣慢性病危險因子排名」中高居第一名。無論是否感到不舒服,都要積極控糖。多重機轉,幫助控糖我們體內的血糖主要由胰島素來調控,每當進食後,血糖上升時,胰臟裡的β细胞便會分泌胰島素,胰島素能促使血糖進入細胞。有部分藥物便是透過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例如磺醯尿素類藥物(Sulfonylurea),使用上要注意低血糖的發生。然而,有許多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臟可以分泌胰島素,只是身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對胰島素反應較差,所以可以使用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例如雙胍類藥物(Biguanide)。很多人可能不曉得,我們的腎臟也能發揮控制血糖的作用。腎臟中的腎絲球每天會過濾出約160-180克葡萄糖,這些葡萄糖會在近端腎小管被吸收,回到血液循環。吸收腎絲球過濾液中葡萄糖的任務主要由第2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SGLT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負責。了解這個機轉,便能使用藥物幫助控糖。第2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類藥品(SGLT2 inhibitor)的控糖機轉與胰島素無關。其藉由抑制SGLT2的作用,降低腎臟對腎絲球過濾液中葡萄糖的再吸收,這些多餘的葡萄糖就會經由尿液排出體外,有助控制血糖。控糖藥物中,SGLT2屬於低血糖發生風險較低的藥物之一。由於糖尿病患本身即有較高風險發生生殖泌尿道感染,SGLT2i以尿液排糖時可能增加生殖泌尿道感染發生風險,但這些都有有效的預防方式。所以使用時須攝取足量水分及切勿憋尿,且如廁時要注意私密處清潔。控制血糖,照顧心腎大家已經曉得,血糖超標會對心臟、腎臟造成危害,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腎臟衰竭,所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時,減少心臟、腎臟相關併發症亦是醫師們相當關注的議題。近期許多研究也更關注於新型血糖藥對心血管併發症及腎臟併發症的影響。根據涵蓋六個國家,超過三十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的真實世界研究發現 ,和其他口服降血糖藥相比較,使用SGLT2抑制劑類藥物的糖尿病患,觀察到較低的心臟衰竭住院及死亡風險。由於陸續有大型研究發現類似結果,所以也開始有臨床試驗在進行,想了解是否有機會將此類藥物運用於心臟衰竭的治療。糖尿病腎病變方面,研究人員於五個國家,共六萬五千餘名第二型糖尿病患進行真實世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相較其他口服降血糖藥,使用SGLT2抑制劑類藥物的患者,有觀察到腎臟功能減退速度較慢,以及較低的末期腎病變發生。另外,無論糖尿病患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血糖達標與否、有無合併心血管疾病,對腎臟的相關指標變化,皆觀察到相似的狀況 。美國糖尿病學會發布的「2020年版糖尿病醫療照護指引」指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第一線用藥為雙胍類藥物,針對有高風險或已經合併有心臟衰竭或慢性腎病變之糖尿病患者,無論此時血糖達標與否,第二線則優先建議使用新興控糖藥物如口服的SGLT2抑制劑或注射型的GLP-1受體促效劑 。以兼顧心腎的思維下達到血糖控制。血糖迷思要破解!迷思一:糖尿病控制只需要注意HbA1c就好了?正解:糖尿病患除了積極控糖,也要定期驗尿及注意心臟狀況。時時牢記「控糖321」原則,才能遠離心臟衰竭、腎病變等大小血管併發症發生。●血糖監控3指標:HbA1c、餐前(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腎臟功能2注意:定期驗尿確認蛋白尿(UACR)、腎絲球過濾率(eGFR)指數變化。●心臟衰竭1預防:莫因尚未發生心血管疾病或沒有相關症狀而輕忽高死亡風險的心衰竭併發症發生。迷思二:吃血糖藥會洗腎?正解:很多糖尿病患會進展到腎臟衰竭而需要洗腎,主要原因是「血糖超標傷害腎臟」,所以要規則服藥把血糖控制好才能保護腎臟。如果遇到家人抱持這種迷思,一定要認真告訴他,「不控制血糖,最容易洗腎!」貼心小提醒血糖超標已經是極為常見的問題,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卻會悄悄侵蝕心臟、腎臟、眼睛等器官,奪走我們的健康。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在照顧血糖的同時,也應該要顧腎、護心!原文:
-
2020-03-26 養生.聰明飲食
防中風、降心臟病風險 5種清血管食物有助血管健康
血管性疾病的發生率節節上升,發生的年齡層卻持續下滑,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飲食有密切的關聯性,為了不讓血管阻塞、保持血管的彈性,平常可藉由飲食保養,以防止血管過早老化,降低血管性疾病的威脅。血管性疾病的發生與食物中含有高油、高糖有密切的關係。一旦攝取過多飽和脂肪,例如肥肉、帶皮的肉品等,很容易讓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此外,攝取精緻糖類,例如砂糖、紅糖、黑糖、蜂蜜等,也會增加血管性疾病的風險。一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攝取大量添加的糖,不但會變胖,更會增加罹患血管性疾病的風險,並且也會導致如同毒品一樣地對糖上癮。由於葡萄糖、脂肪、蛋白質會在體內出現糖化作用,攝取過量的糖分會加速體內糖化作用,不但讓人容易老,還會促使脂肪堆積、導致身體發炎,提高血管疾病罹患的機率。除了高油、高糖之外,高鹽也會形成血管疾病發生的隱憂;高血壓是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而鹽分的攝取則與高血壓相關,只要6克的鹽即含有2400毫克的鈉,但是國人攝取的鹽分,往往超過建議的攝取量。此外,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在2012年頂尖的《自然醫學期刊》以及2013年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中發表研究發現,肉類中的左旋肉鹼以及魚、蝦、蛋、奶和起司中的動物卵磷脂,是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罪魁禍首,而動脈粥狀硬化正是導致心臟病、中風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均衡飲食是健康飲食的最高原則,但的確有部分食材是有助於血管的健康,不妨在平日飲食中,多將這些食材考慮在內:1、豆製品:黃豆、大豆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壞膽固醇的生成。此外,豆類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260c.c.的豆漿即含有25~30克的膳食纖維,包括豆漿、豆腐等都是很推薦的豆製食品。豆製品增加高密度膽固醇的含量,曾有研究發現,每天攝取28公克的豆類食品,可降低10的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2、燕麥片:膳食纖維可以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膽固醇。燕麥片具有破壞膽固醇的β-聚葡萄糖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水溶性纖維有助排便,可在腸道中與膽固醇結合,再經由排便將其帶出體外,降低人體膽固醇的吸收。3、香菇:香菇在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含量最高,其含量較一般綠色蔬菜還要高,100克的香菇即含有高達3.9克的膳食纖維,且菇類含有多醣體,可增加人體的免疫力。4、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特性,可減少氧化造成的組織受損,減少血管硬化發生的機率。5、高纖水果:芭樂、小番茄、柳橙等,富含膳食纖維,可排出多餘的脂肪及膽固醇。另外,採用地中海型飲食選用有助血管健康的食材外,多攝取有顏色的蔬果、堅果、多吃魚、少吃紅肉、採用橄欖油、攝取不飽和脂肪酸等,對於調整好壞膽固醇的比例具有正面的效益。延伸閱讀: 無油=健康? 錯誤觀念快丟掉!吃對護心、抗發炎 2020全球公認最佳飲食法TOP3出爐! 護心、減重、遠離疾病跟著吃
-
2020-03-24 失智.大腦健康
含酮飲食活化大腦 避免失智症產生
低醣飲食能避免大腦老化!人體透過代謝葡萄糖與酮體製造養分供應給大腦,但有時會出現低代謝的現象,也就是葡萄糖無法轉化為供大腦使用的能量,而阿茲海默症患者多會出現此狀況。因此,近期有研究特別針對飲食與大腦健康的關係進行研究後發現,低醣飲食對大腦健康有益。含酮飲食對大腦較好根據《每日醫學新聞》報導,為了解飲食習慣對大腦的影響,研究人員分配42位50歲以下的受試者進行為期一週的正常飲食(主要由葡萄糖提供能量)、低醣飲食(主要由酮體提供能量)以及包含12小時隔夜斷食的正常飲食,接著再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測量受試者腦神經的活動狀況。研究人員在受試者進行功能性磁振造影掃描前、後,測量他們體內的酮與葡萄糖水平。另外,為確保受試者大腦的變化是直接受到葡萄糖或酮影響,研究人員再進行了一場包含30位受試者的實驗,要求他們在隔夜斷食後喝下兩杯熱量相同、富含葡萄糖或酮的飲料再進行功能性磁振造影掃描。綜合以上結果發現,富含葡萄糖的飲食會讓神經網絡不穩定,含銅的飲食則會讓神經網絡較穩定。研究人員表示,不穩定的神經網絡與大腦活動減緩或認知敏銳度下降有眾多關連性。改變能量來源根據《Medical Xpress》報導,透過分析過去的資料集,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在47歲時,大腦老化的影響便會開始浮現,而老化最快速的年紀落在約60歲。不過含酮的飲食能加速大腦活動並穩定神經網絡,研究人員認為,原因在於比起葡萄糖,酮能為腦細胞提供更多能量。許多失智症發生的原因,都與神經漸漸失去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的能力有關,因此若能利用不同的能量來源供給大腦能量,或許有機會讓大腦運作狀況恢復到較年輕時的水準。【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3-24 癌症.食道癌
戒掉「菸檳酒」還不夠!防食道癌,8飲食習慣要做到
食道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症狀,不痛也不癢,高達7成以上的患者在發現時,已經屬於中晚期的階段,主要原因是食道沒有感覺神經,當腫瘤阻塞食道一半以上,才會發生吞嚥困難而就醫檢查。 然而,預防食道癌,在戒除菸、酒之外,正確的飲食之道也十分重要,馬偕醫院營養師許碧惠建議,可以採取8種方式進行改善: 1、多吃含維生素C食物:不吃發霉的食物及減少食用煙燻食物的頻率,以免吃入太多致癌物質,同時也要少吃含硝酸鹽的加工食物,宜多吃含豐富維生素C的天然食物,以產生保護機制,促使亞硝酸胺生成的作用減緩;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如芭樂、奇異果、橘子、柳橙、葡萄柚等水果,還有青椒與綠色蔬菜等。 2、每天吃五份蔬果:最好能做到天天五蔬果,蔬果中不只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還有許多如β-胡蘿蔔素、維生素E、植物化學物質等抗氧化物質,可有助預防食道癌。天天五蔬果的配置,以蔬菜3份、水果2份為基礎,蔬菜的量可多食無妨,水果可以吃到3份 大約1顆柳橙或拳頭大小的水果,或是木瓜、西瓜等瓜果類切大塊裝滿1飯碗的量為1份。 3、各種顏色的蔬果都要吃:蔬果食材顏色的搭配,最好能做到紅、紫、綠、白、黃等七彩皆有。蔬果中含有多樣化的植物化學物質,像是茄紅素、花青素、吲哚、異黃酮等,也都具有抗氧化的保護作用,且各種顏色的蔬果當中,各含有不同且多樣的植物化學物質,最好能在日常菜餚中妥為搭配食用。 4、每天吃30種以上食物:每天食用的食物種類,最好達到30種以上,並且盡量食用天然食物為原則。食物的種類吃得愈多,具防癌保護作用的物質與元素就會較為充足,平均每餐可以吃10種以上。 5、不吃燙口的食物:食物的溫度最好能控制在60℃以下,以不燙口為原則。長期以太燙的食物刺激食道易導致食道癌,因此,最好能將熱鍋中的食材先撈置一旁,放涼些再入口食用,喝湯的方法也相同,可先盛一碗放旁邊,等湯涼些再喝,以入口溫而不燙為原則。國人喜歡喝的老人茶,避免燙口的飲用方式也雷同,盡量不要現泡現喝,先經聞香的過程,可以慢一點再品茗。 6、蛋、豆、魚、肉均衡吃:蛋白質的攝取要多樣化,蛋、豆、魚、肉皆有,不要只是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平均每人每天攝取的蛋白質量以4~5份(即4~5兩)為宜,計算的方式,雞蛋1顆就是1份,豆腐1塊(4小格)或豆漿1杯(約260c.c.)也各是1份肉類1份則約為女性手掌1/4大小與前端的厚度,或是一般長度約3根手指的量,若是絞肉則大約為2平湯匙的量就約1份。 7、低溫少油的烹調:烹調宜採低溫少油的方式。以炒1道4人份的蔬菜為例,可以減少用油量,只用半湯匙的油,再略為翻炒後就加水入鍋,用小火烹煮,這種低溫烹調方式,也可有助於降低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8、少量多餐,七分飽:胃食道逆流或是過於肥胖等屬於食道癌的高危險群,在飲食方面也應調整改善。為避免胃酸逆流刺激食道,建議最好是少量多餐,每餐不要吃超過八分飽,而且液體與固體食物最好能夠分開食用。 為避免過於肥胖,宜調整避免高油脂、高熱量與低蛋白質的飲食型態,減少攝取過於酥脆的食物如西點、燒餅、油條或炸薯條、煎蘿蔔糕等高油、高熱量與高澱粉的食物,做好體重的管理,維持BMI值在18.5~24之間,男性腰圍勿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則維持在80公分以內,這些也都是預防食道癌所不可忽略的重要事項。 延伸閱讀: 食物趁熱吃才好吃 但超過「這溫度」恐燙出癌! 吞嚥困難才就醫太遲了! 早期食道癌用「這招」燙死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