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莊人祥
共找到
1912
筆 文章
-
-
2020-06-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堅持有症狀才採檢 莊人祥透露不普篩決策依據
一名日本女學生疑在台灣染疫,讓普篩、廣篩聲浪再起。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台灣基於華航紐約回台班機經驗,決定維持有症狀且醫師懷疑才採檢的政策。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趨緩,已有超過2個月不見本土病例,但有一名來台就學的日本女學生20日返回日本時確診新冠肺炎,日本昨天緊急通知台灣,讓普篩、廣篩呼聲愈來愈高,尤其呼籲政府強化入境者的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目前已要求入境的外國人都須繳交登機前3天內做的檢驗陰性報告,即便是短期商務客,入境後也要進行5天或7天居家檢疫再自費檢驗,確認陰性後才可進行後續行程。至於從海外返國的台灣民眾方面,則是採取有症狀且醫師懷疑就可採檢的措施,莊人祥指出,國內每天檢驗量約為110例上下,但近期並沒有社區的個案,因此通報的個案數也隨之減少。莊人祥說,3月30日曾有一架美國紐約返台班機,因機上多人相繼確診新冠肺炎,因此指揮中心立即對全機人員進行採檢,但最後發現只有12名有症狀者為陽性,其餘無症狀者均為陰性,這就是指揮中心不普篩的決策根據,也好奇有專家希望做普篩的根據為何。他強調,目前全世界還沒有國家進行全面性的普篩,韓國之所以採檢個案這麼多,主因仍是韓國確診個案多,才導致採檢量大。面對外界質疑台灣採檢量過低,莊人祥強調,台灣每驗到1例確診病例,通常會額外再驗160、170例,以這樣的檢驗量已算相當多。
-
2020-06-25 科別.皮膚
端午連假踏青 小心遭恙蟲吻
端午節連續假期,民眾安排外出旅遊機會增加,疾管署呼籲,目前是恙蟲病流行季節,民眾若規劃到郊外踏青、登山、露營時,應做好防護,降低遭恙蟲叮咬風險。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台灣全年都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每年4至5月病例開始增加,6至7月為高峰。2016至2019年全國各縣市都有恙蟲病病例報告,每年總病例數約350例至500例之間,其中以台東縣、花蓮縣、澎湖縣較多。今年截至6月22日共116例,個案感染地以台東縣為多,其次為花蓮縣及澎湖縣。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而傳染,恙蟎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人類或動物身上。恙蟲病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恙蟲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是此疾病的重要特徵。莊人祥說,民眾從事戶外活動如有接觸到草叢環境,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長筒襪、長靴及手套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此外,民眾離開草叢後請儘快沐浴及換洗全部衣物,避免恙蟎附著叮咬,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供醫師臨床診斷參考。
-
2020-06-23 科別.感染科
高雄6旬翁意識混亂加護病房搶救 原來是日本腦炎惹禍
繼上周六一口氣出現首3例日本腦炎病例,衛福部疾管署今公布,國內新增一例日本腦炎確診個案,也是高雄市今年首例個案,個案已轉出加護病房,現於一般病房治療,但意識仍稍為混亂。疾管署提醒,日腦死亡率高達2至3成,籲民眾提高警覺,落實疫苗接種、防蚊措施。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為居住高雄市鳳山區60多歲男性,近期無旅遊史,平時活動地包括鳳山區居住地及小港區鳳鼻頭漁港。個案6月13日因發燒、頸部僵硬至診所就醫,症狀未改善14日就醫收治住院,16日出現意識改變轉收治加護病房,經通報檢驗,於今日確診。林詠青近一步說明,該男一度意識混亂,並非失去意識,而是對人、事、時、地出現混淆,最常見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誰或正處於何處,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僅小於1%會出現症狀,甚至3至5成患者康復,仍會出現語言障礙、性格改變、肌肉無力等後遺症。個案前往小港區鳳鼻頭漁港時常途經小港區親友住處,漁港及親友住處周邊發現有水稻田與養豬場,並於親友住處附近水稻田查獲三斑家蚊幼蟲,初步研判個案於小港區或鳳鼻頭漁港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同住者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前往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捕蚊燈懸掛措施。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4例確定病例,個案居住地分別為屏東縣2例、台南市及高雄市各1例,個案活動地附近多有高風險環境;2016至2019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7、9、20及12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民眾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日本腦炎疫情正值流行高峰,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幼兒接種日本腦炎疫苗,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請做好防蚊措施,如自覺有感染風險,可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
2020-06-23 科別.感染科
屏東今年首漢他出血熱 40歲賣肉男住家工作地抓出11鼠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屏東縣新增一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從事肉品業,平時活動地以屏東住家及高雄工作地為主,截至今日,住家及工作地就捕獲老鼠11隻,國內今年累計7例,20年同期新高紀錄。餐飲業、市場攤販、食品工廠等應落實環境衛生與消毒,避免疫情發生。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增個案為屏東縣40多歲男性,個案6月1日起出現發燒、畏寒、腹瀉及全身痠痛症狀,2日至診所就醫,因症狀未改善,於4日再次就醫並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確診。目前個案已康復出院,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該男未遭鼠類咬傷紀錄,由於住家及工作地都有鼠類出沒,感染地仍待釐清,衛生單位已前往個案住家及工作地周邊進行捕鼠、滅鼠及環境消毒等防治作業,截至今日,住家及工作地共捕獲老鼠11隻,將採檢送驗。除遭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據感染風險外,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都可能遭感染。林詠青提醒,若在發現家中有老鼠蹤跡,如糞便及屍體,應先佩戴口罩、手套,並以稀釋漂白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國內今年截至6月22日累計7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診病例,個案居住地為高雄市4例、屏東縣、新北市及基隆市各1例,莊人祥表示,目前疫情皆為散發個案,無群聚疫情,今年疫情較高原因仍待分析;自2010年以來累計21例,性別以男性13例為多;年齡則以40歲以上17例為多。感染後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
-
2020-06-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際疫情急速竄升是因新冠病毒變強?國內專家這樣分析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台灣民眾恢復正常生活,但全球疫情卻創下單日新增病例新高紀錄,國內專家認為,國際疫情急速竄升並非因病毒增強,應是各國解封過早慘遭反撲,建議國內入境防疫政策應走向「精準開放」,以各國城市為評估單位,制定一城市一入境標準,才能有效防守。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新冠肺炎與新型流感國際傳播模式雷同,第一波疫情將分三個階段擴散,第一階段為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亞洲疫情,第二階段是歐美疫情,再蔓延至巴西等第三國家,開啟第三階段疫情,若每階段疫情持續三個月,第一波最快也要等到八月才會降溫。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巴西、印度等國錯估解封時機「開早了」,歐美疫情尚未進入尾聲,第三國家疫情五月起進入流行階段,更讓人的是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要是在傳出疫情前已有人移動至他國,北京會變成第二個武漢。」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持續延燒,中國疾控中心十八日晚發佈採檢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經過比對,發現該病毒株不僅與歐洲病毒序列雷同,也像台灣病毒株;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澄清,該株病毒序列與土耳其境外移入個案傳入台灣的歐洲病毒株相似,強調北京疫情與台灣無關。莊人祥表示,新發地市場疫情病毒株與台灣三月四日出現,有十三人確診的境外移入土耳其旅行團的病毒序列相同,據新冠肺炎病毒株國際共享平台,台灣無大規模本土疫情,不像歐美出現顯著流行病毒株,但因台灣境外移入個案多,病毒序列多元,含歐美、日本、東南亞等病毒株。本月廿日起,我國開放低風險及中低風險國家及地區短期商務人士入境可縮短居家檢疫為五至七天,面對持續升溫的國際疫情,陳秀熙表示,開放標準應「看著更寬、訂得更細」,各國疫情趨勢以「洲」為單位評估,考量各國各城市疫情差異大,應以城市為單位決定居家檢疫天數。
-
2020-06-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天竺葵精油是否降病毒感染風險 疾管署:待驗證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王升陽研究團隊發現天竺葵、檸檬精油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入侵人體,但疾管署說,未來能否應用於人體、如何使用等,待進一步研究及驗證。中興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王升陽團隊研究植物精油抑制引起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感染可能路徑,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引起「嚴重急性呼吸肺炎」冠狀病毒(SA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和人類冠狀病毒NL63的受體。如果能抑制ACE2表現,可能減低病毒感染風險。王升陽團隊自超過60種植物精油中篩選出具顯著抑制ACE2表現的精油,分別是天竺葵與檸檬精油,並經氣相層析質譜分析顯示,天竺葵精油是由22種化合物組成;檸檬精油中有9種化合物;香茅醇、香葉醛和乙酸橙花酯是天竺葵精油主要化合物,檸檬烯則是檸檬精油主要化合物。研究顯示,人類上皮細胞經天竺葵與檸檬精油主成分香茅醇和檸檬烯處理後,可顯著降低ACE2的表達。王升陽團隊研究證明天竺葵和檸檬精油及其主成分具開發為天然抗病毒劑潛力,可能有助於防止引起「嚴重急性呼吸肺炎」冠狀病毒入侵人體。不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告訴中央社記者,從研究成果看,研究處於相當早期細胞試驗,仍是實驗室裡的研究,未來能否應用於人體、如何使用等,待進一步研究及驗證。
-
2020-06-20 科別.兒科
日本腦炎晚報到 今一次增3例本土個案40歲以上別輕忽
過去國內日本腦炎疫情幾乎都在5月進入流行期,今年疫情稍微晚到,疾病管制署今日公布,國內一口氣增加3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患者都是居住於南部,其中年僅30及40歲兩名重症患者仍在加護病房救治,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日腦流行期未結束,40歲以上民眾別輕忽。莊人祥表示,今公布的三名確診者,分別為屏東縣萬丹鄉30多歲男性、屏東縣南州鄉50多歲男性及台南市歸仁區40多歲男性,三人近期均無旅遊史,平時活動地以居住地及工作地為主。工作地以工廠及市場為主,附近都有農田或豬舍,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莊人祥說,3人發病日分別為5月30日、6月6日及6月9日,症狀主要都有腦膜炎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及意識改變等,目前仍在住院治療。衛生單位已前往個案居住地周邊進行捕蚊燈懸掛及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衛教宣導。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16至2019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7、7、18及11例,雖創8年同期個案數新低,但不排除可能會再有個案,40歲以上成人疫苗接種率較低,為高風險族群,但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莊人祥說,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莊人祥呼籲,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到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防蚊藥劑。莊人祥表示,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加強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
2020-06-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京新冠肺炎相似台灣病毒株 莊人祥:不是台灣傳過去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國疾控中心18日晚發布採檢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經過比對,發現該病毒株不僅與歐洲病毒序列雷同,也像台灣病毒株;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中午澄清,確實與台灣境外移入土耳其旅遊團群聚病毒株相似,並非本土病毒,「非台灣傳過去。」莊人祥表示,目前國際間有個新冠肺炎病毒株共享平台,各國會將確診者病毒株上傳,提供他國資料比對,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的病毒株僅是與台灣3月4日13人確診的境外移入土耳其旅行團有著相同的病毒序列,但強調台灣目前除該土耳其旅遊團外,無其他確診個案與該株相同。我國確診的446例新冠肺炎個案中,分別為355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莊人祥近一步說明,台灣並沒有大規模本土疫情,不會像美國等地有顯著流行病毒株,台灣疫情以境外移入居多環境下,造成病毒序列非常多元,含歐美、日本、東南亞等病毒株。
-
2020-06-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短期商務客新制 莊人祥:符規定台灣人也適用
22日起,短期商務客入境可有條件縮短居家檢疫,外界好奇是否適用台灣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說,只要符合低、中低風險國家規定且可提供商務需求證明,同樣適用。國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於22日開放低、中低風險國家商務旅客來台,有媒體好奇該規定是否只適用外國人,台灣人若有短期來台需求是否適用。莊人祥指出,根據指揮中心規定,只要符合可入境人士的條件,加上從低、中低風險國家來台,而且可以提供相關商務需求證明,同樣適用商務人士短期來台規定,但如果民眾只是要回台處理家事或旅遊等,則必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此外,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台北市先前曾有超過1萬人同時居家檢疫,險些搞垮民政及衛生系統,呼籲政府對境外商務人士改採集中檢疫。莊人祥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基本上,隔離檢疫工作在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都可運用,但集中檢疫所比較陽春,因此會以入住防疫旅館為主。莊人祥說,防疫旅館在商務上,不僅價格選擇較多,加上商務人士在5到7天的居家檢疫期間,可在防疫旅館開會,但居家檢疫期間不可離開防疫旅館,隨時都要戴口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也要依照指示進行,不可搭大眾交通工具。
-
2020-06-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旅館非境外生唯一選項 莊人祥:宿舍能做可報教部
我國開放第一梯次11個低風險國家境外生入境,指揮中心及教育部決議優先安排至校外防疫旅館完成檢疫,但有部分大學反應,校內宿舍可供集中檢疫,替境外生省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若宿舍有檢疫量能,可回報教育部審核,通過即可成為集中檢疫處。「防疫旅館只是優先選擇,絕非境外生唯一選項。」莊人祥說,部分學校宿舍暫時無法作為完備集中檢疫場所,如學校宿舍還有一般學生,無法滿足一人一室或無獨立衛浴空間等,因此,決定暫時以安排校外防疫旅館優先。莊人祥表示,境外生入住防疫旅館檢疫算是「過渡期的方式」,待各校宿舍準備就緒,即可漸進改為以學校宿舍集中檢疫。第一批入境的境外學生約2238人,大專院校多集中於北部,強調會視各縣市防疫旅館量能,分梯分批安排境外生入境,控制地方境外生居家檢疫人數。
-
2020-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孟加拉夫妻同機客確診 莊人祥研判孟加拉感染可能性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案446),近日引起爭議的「孟加拉夫妻」同班機,但彼此不認識的乘客,莊人祥研判,案446應是在孟加拉感染可能性高,入境後獨自1人進行居家檢疫,未接觸國內親友,近一步傳播風險小。莊人祥表示,案446從事顧問工作,初步了解,其應屬於台商工廠擔任顧問,於孟加拉當地工廠內與何人接觸可能比較難還原,目前疫調發現,案446平常活動範圍主要是工廠及宿舍之間,自訴工廠內也會戴口罩,航程中也都全程配戴口罩,感染途徑比較難進一步釐清。莊人祥說,確診「孟加拉夫妻」及案446與其他10名在孟加拉工作台商搭乘一班航空公司到馬來西亞,再自馬來西亞搭乘外交部安排專機返台,13人彼此不認識,雖該對確診夫妻發病到搭機已過20天,感染風險低,但由於東南亞疫情嚴峻,才會在孟加拉夫妻確診後,主動採檢。3月31日自紐約飛台灣CI011班機被喻為「最毒班機」,當時全機採檢340位就有12人陽性,莊人祥表示,受次嘗試全機採檢發現,僅有症狀者確診,本次東南亞返台的班機暫不安排全機採檢,居家檢疫期間只要有症狀都會做採檢,檢疫隔離期間無症狀者,檢疫期滿即可恢復生活。確診孟加拉夫妻及案446一案中,共匡列10名自孟加拉就同行的台商、確診孟加拉夫妻專機上前後排23人、案446專機上前後排6人,共39人需居家隔離14天;另外,專機上11名機組人員因都有穿著防護裝備,僅需自主健康管理。
-
2020-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境外生防疫旅館優先 莊人祥:部分學校無法一人一室
從6月22日起,開放第一梯次11個低風險國家境外生入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教育部決議優先安排至校外防疫旅館完成檢疫,但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質疑,不集中管制,恐搞垮地方民政,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部分學校無法滿足一人一室,第一梯次入境才會以防疫旅館優先。莊人祥說,在半個月時間中開了二至三次的境外生來台跨部會議中,有校方表示,學校宿舍暫時無法作為完備集中檢疫場所,如學校宿舍還有一般學生,無法滿足一人一室等,但仍希望盡快讓境外生返台繼續完成學業,因此,決定暫時以安排校外防疫旅館優先。莊人祥表示,境外生入住防疫旅館檢疫算是「過渡期的方式」,待各校宿舍準備就緒,即可漸進改為以學校宿舍集中檢疫。第一批入境的境外學生約2238人,大專院校多集中於北部,強調會視各縣市防疫旅館量能,分梯分批安排境外生入境,控制地方境外生居家檢疫人數。境外學生抵台前,學校需調查來台境外生是否來自開放入境國家名單,並依境外學生選擇的檢疫場所及交通接送,安排各批次名單,並彙報教育部報送指揮中心核備同意,實際演練境外生由機場返校報到動線及流程,電郵提醒學生登機前應完成電子入境檢疫系統。境外生抵達台灣後,需出示手機入境檢疫系統憑證畫面通關,並告知學校已入境,機場檢疫人員確認境外生是否有發燒或新冠肺炎疑似相關症狀,有症狀者將由專門通道送往醫院採檢,陽性直接入住負壓病房隔離;陰性者依醫院指示出院返回宿舍或防疫旅館,由校方及醫院追蹤。入境無症狀者至機場單一櫃台報到,確認交通方式為學校專車或防疫計程車,及檢疫場所地點以校外防疫旅館優先,由檢疫場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配發防疫包,除每日測量體溫、填寫健康況狀,境外生也需觀看雙語衛教宣導影片,學校專責小組也會每天關心學生健康。
-
2020-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孟加拉夫妻爭議 指揮中心宣布確診者返台「2條件」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然而日前從孟加拉染疫治療後返台確診陽性的夫妻,就遭爆一人不符確診者返台規定,且兩人搭機時都沒穿防護衣,引發爭議。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再次強調,為確保境外確診個案返國時飛航防疫安全,並降低個案入境後發生社區疫情之風險,境外確診個案須至少符合「發病日至登機日已逾2個月,且症狀已緩解」或「距發病日已達10天,且取得2次新冠肺炎病毒檢體檢驗陰性證明」之其中一項,才得搭機返國。指揮中心今舉行疫情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已66天未有本土個案,本周新增2例境外移入確診,為孟加拉回國15日確診的50多歲先生(案444)及40多歲太太(案445),兩人於今年1月下旬及3月上旬至孟加拉工作,6月12日一同自孟加拉搭機至馬來西亞,並於13日自馬來西亞搭乘專機返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他們在孟加拉已確診且接受治療,其中先生二採陰、太太僅一採陰,不符合確診者回台規定,且據機場影像顯示兩人未著防護衣,與之前疫調有所出入。對此,陳時中今天宣布,為確保境外確診個案返國時之飛航防疫安全,並降低個案入境後發生社區疫情之風險,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第1項第2款與第3款,規定境外確診個案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才能搭機返國,違者將依同法第69條規定,處新台幣1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一、發病日至登機日已逾2個月,且症狀已緩解。 二、距發病日已達10天,且取得2次新冠肺炎病毒呼吸道檢體檢驗陰性證明(須間隔至少24小時採檢)。陳時中說,境外確診個案搭機返台時,仍建議全程佩戴口罩。入境時檢疫措施比照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地區入境旅客辦理,如有症狀,應於邊境採檢後進行集中檢疫,檢驗結果陰性者,接續完成居家檢疫;無症狀者,入境後應居家檢疫14天。莊人祥會後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上述境外確診者返國條件,今日起正式實施。而在孟加拉夫妻說詞兜不攏一事,他說該對夫妻目前爭議,是他們一開始有說有防護衣,但調查是沒有。不過目前規定確診個案須戴口罩、不用穿防護衣,故還是交由台中市政府判定是否有誠實配合疫調,及太太沒有2採陰就返台的部分斟酌開罰。
-
2020-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雄15學生鼻病毒感染 醫憂心:台灣個人防護已鬆懈
高雄市一所中學班級有15名學生日前出現疑似上呼吸道群聚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採檢送驗後排除流感、新冠病毒,4支檢體中有3支為鼻病毒陽性,應該就是一般感冒。名醫陳志金表示,這起事件顯示台灣的個人防護已經在鬆懈,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嚴峻的情況下,令人感到擔憂。ICU重症醫師陳志金14日在臉書上談及新冠肺炎時表示,雖然台灣已經一段時間沒有新增病例,媒體報導全球的疫情不再熱絡,但全球疫情仍然嚴峻,可能即將突破800萬人確診,每天大約新增12萬至14萬例,美國已超過214萬例,日增2.4萬例,孟加拉確診人數已經超越中國,中國則新增了57例。陳志金認為,台灣學校的鼻病毒群聚感染事件「顯示個人防護已經在鬆懈」,加上新健保政策引發爭議,如何維持台灣良好的防疫成果,「令人擔憂」。高雄衛生局12日接獲一所學校通報,一個班級內15名學生疑似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經衛生局緊急抽樣採檢,14日確認為「鼻病毒」,也就是一般的感冒病毒感染;莊人祥說,一般感冒不是鼻病毒就是冠狀病毒,鼻病毒比冠狀病毒更常見,是最常見的感冒病毒之一。患者要在家多休息、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其他學生可以正常上學。
-
2020-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市校園集體上呼吸道群聚感染 莊人祥:無須過度緊張
高雄市今天傳出某所學校班級高達15名學生出現疑似上呼吸道群聚感染事件,經疫調發現相關個案並無旅遊史、接觸史,也無接觸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等高風險對象。高雄市衛生局已經採集檢體送昆陽實驗室檢驗,預計結果明天出爐,指揮中心也呼籲民眾無須過度緊張。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計檢體將於下午3時送至昆陽實驗室檢驗。流感、腺病毒及一般感冒也可能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群聚,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只要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群聚,都會採集檢體送至實驗室加驗新冠病毒檢測,籲民眾無需過度緊張。指揮中心指出,隨著國內疫情趨緩,目前雖已放寬社區防疫措施,但提醒民眾平時仍應落實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活動時,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應佩戴口罩。至餐廳或攤販用餐時,可挑選有適當用餐距離、隔板,提供套餐的店家享受美食,並配合業者執行實聯制、體溫監測等防疫作業;生病不適者盡量在家休息,只要將這些防疫基本功內化為生活習慣,就能保護自己及他人的健康。
-
2020-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京爆6例本土新冠肺炎 莊人祥評估對我境內影響不大
大陸國家衛健委網站公告,全大陸昨新增確診病例11例,其中境外病例5例,本土病例6例全在北京。北京突然單日爆出6例本土病例,外界質疑中國似乎出現第二波疫情,引發高度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評估,以目前我國邊境管制模式,即使中國疫情升溫,對境內影響也不大。據北京市疾控中心今上午記者會公布資訊,6例本土病例近2周都未曾離開過北京,也無境外人員、湖北人員接觸史,經流行病學調查,這些病例均有北京新發地市場活動史,該市場會否成為另一個「華南海鮮市場」引發關注。莊人祥表示,據大陸官方提供資料推測,北京本土疫情感染源應該就是來自該市場,通過採集確診病例相關的外環境標本,有核酸檢測陽性報告,去年底在湖北省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爆發的疫情,至今未能查出動物感染源,但北京該起與市場有關的疫情,人傳人可能性更高。莊人祥說,目前台灣仍全面禁止非我國籍人士入境,國人自其他國家返台只要有落實居家檢疫14天,對於境內影響也不大,台灣民眾仍可繼續過解封生活,呼籲落實防疫新生活,養成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好習慣。如今中國大陸疫情疑似升溫,各界關注的陸生來台及小明返台討論腳步是否暫緩,莊人祥表示,邊境政策本就是滾動式評估,就是擔心他國新冠肺炎疫情出現波動。兩岸航線目前僅留北京、上海浦東、廈門及成都機場,其餘全數暫停飛航,評估即使疫情發燒,對航點影響有限。
-
2020-06-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人道救援1/疫情下台灣打開邊境 女童飄洋過海救姊
為了防疫,台灣從3月中就嚴守國門,外國人不得入境,但在6月2日這天,來自印尼爪哇漁村(Indramayu)貧困家庭的母女三人,卻獲准入境。這是台灣首度為人道救援對疫情嚴峻國家打開邊境之門,民間團體、立法委員、台印兩國相關部門人員分秒必爭,為了搶救人在台灣的年輕移工莉娜,共同完成這個高難度的任務。今年23歲的莉娜2018年初次來台當看護,照顧88歲阿嬤,去年10月生理期流血20幾天,急診緊急輸血才保住一命,醫師判定為「疑似再生不良性貧血」。當時勞工局仲介已安排遣返莉娜,莉娜是家庭經濟支柱,不願輕易放棄工作又不明白遣返理由下,她求助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TIWA透過關切外籍看護的醫學生社團「Rumaku志工團」,找到台北榮總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顏秀如看診,今年3月確診是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顏秀如表示,再生性不良性貧血就像血球工廠罷工,無法再生新的紅血球、血小板、白血球,輸血只能治標,治本得靠骨髓移植,特別是莉娜屬於重度,得盡快確認同父母手足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配合度,但她妹妹都在印尼。TIWA工作人員吳靜如說,志工團和醫師查詢發現,印尼當地並無機構可確認妹妹的HLA配合度,唯一救命希望是安排來台配對。國內外疫情如火如荼之際,邊境管制趨嚴,人怎麼進來?家徒四壁的莉娜家人如何負擔沈重的國際醫療費用?TIWA在4月20日求助立法委員洪申翰,並於5月25日開始募款。洪辦表示,莉娜的媽媽妹妹沒出過國,得從出生證明開始補辦護照,當地也有行政效率不彰、掮客干擾等問題。好在外交部、疾管署、移民署、印尼駐台及台灣駐印尼窗口都深知事態緊急、積極協助,母女三人終於在5月29日拿到護照,隔天搭四小時巴士來到雅加達,6月1日台灣駐印尼辦公室假日加開櫃檯辦妥簽證,2日順利登機。北榮國際醫療中心主任林志慶表示,為加快救援腳步,北榮院長張德明和副院長陳適安在6月1日上午裁示傾力幫助,母女一下飛機可先到院採檢、抽血,再去檢疫場所,費用也比照國際醫療最優惠方式計算。立委洪申翰同日上午邀集移民署、疾管署、北榮、TIWA等單位召開協調會,詳細沙盤推演各種可能情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為了用最快速度把他們弄進來,指揮中心也在程序上特別通融。6月2日晚間,5歲、14歲的妹妹和媽媽入境台灣,防疫專車護送直達北榮急診採檢和抽血,抵達檢疫場所時已是半夜。或許環環相扣的善意感動上蒼,6月3日是充滿好消息的一天。上午,三人採檢都陰性的報告出爐;中午,血檢結果出爐,5歲小妹的10組位點完全相合。顏秀如醫師說,等隔離和自主健康管理期滿、二採陰性,小妹就可以住院準備捐贈幹細胞,莉娜則是下周就要住院,開始進行移植前的檢驗和準備。
-
2020-06-10 科別.感染科
落實防疫及接種疫苗 莊人祥:不必擔心疫情反撲
台灣防疫有成,今年流感、腸病毒疫情大幅下降。外界擔心,雖然現在流感或腸病毒疫情在低點,未來是否可能反撲?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如果民眾持續落實防疫新生活、接種流感疫苗,應該不用太擔心。莊人祥指出,台灣位處熱帶和亞熱帶,一年四季都有流感病例,不像美國等緯度較高國家每年在冬春大流行。他認為,台灣流感病例降低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民眾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阻斷了傳染途徑。莊人祥表示,流感每年流行病毒株都不同,必須看秋冬流行病毒株,與當年疫苗選定病毒株是否吻合。到了秋冬,如果疫苗選定病毒株和流行病毒株之間沒有太大差異,六百萬劑流感疫苗都能及時打到需要的人身上,民眾就能夠得到保護力,不需太擔心。至於腸病毒疫情,莊人祥說,往年也都是五、六月達到流行高峰,到了暑假,流行趨勢下降,如果能持續落實防疫新生活,應該就不會造成流行。
-
2020-06-10 科別.感染科
新冠肺炎防疫效應驚人 腸病毒十年首見沒流行
新冠防疫意識深入民心,連帶使國內多項疫情大幅下降,附加成果相當驚人。衛福部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今年腸病毒更是十年來首見「根本沒流行」情況,流感就診人次也大降七成。腸病毒就診人次 狂降九成劉定萍指出,往年腸病毒在五月即進入流行期,但今年腸病毒就診人次狂降九成,健保門急診就診人次「曲線很平」,較去年同期降88.2%,併發重症病例也減少62%,其中腸病毒71型的件數在三月後幾乎沒有,重症更少。今年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相較去年同期減少71%,重症病例也減少15%。劉定萍說,今年腸病毒流行閾值是1萬1000人次,目前才1360人次,距離流行閾值「還非常遠」,根本沒有進入流行期,過去腸病毒疫情的監測紀錄當中不曾發生這種情況,至少十年內首見。其實不只台灣,香港、韓國、泰國、中國、日本、新加坡的腸病毒都低於流行閾值,因為推行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等措施,阻斷了傳播,與新冠肺炎同樣傳染途徑的傳染病也被有效控制。漢他病毒出血熱 出現5病例不過,台灣今年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較多,今年已有5例,是20年來最多。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症狀,包括發燒、血小板下降、出血,頭痛、腹痛、嘔吐等,致死原因包括急性腎衰竭併發症,死亡率最高達一成。林詠青強調,漢他病毒「不會人傳人」,傳染途徑是吸入鼠類分泌物,例如尿液、糞便,清除鼠類是最重要的預防方式。提醒民眾如果在住家或工作地發現有鼠類分泌物,清理時要戴手套和口罩,並用稀釋漂白水來消毒。登革熱 只有境外移入54例今年台灣其他受到控制的傳染病,包括麻疹零病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病例減少四成、德國麻疹零病例、百日咳病例減少八成。劉定萍表示,去年麻疹同期曾經有流行,達到一百例,但今年麻疹和德國麻疹都維持零病例。目前台灣登革熱只有境外移入54例,劉定萍表示,由於邊境管制減少人流,已較往年下降67%,台灣本土維持零病例,反觀去年已有20例,但仍必須保持警覺。登革熱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疼痛、出疹。登革熱疫情 跨國旅遊帶來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登革熱疫情主要由跨國旅遊帶來,今年因邊境管制,疫情緩和,但近來入境人數有增加趨勢。日前入境人數平均一天700人,最近一兩周增加到每天1000人,旅客以國人為主,也有移工和少數商務客。居家檢疫人數一直維持在9000人,移工入境後會住在集中檢疫所,檢疫所已做好環境清潔、清除孳生源。
-
2020-06-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流感腸病毒疫情將反撲?莊人祥:落實這兩件事應無問題
衛福部疾管署指出,新冠防疫意識深入民心,今年流感就診人次較去年同期大降七成,而腸病毒就診人次更是狂降九成,完全沒進入流行期。外界擔心,流感或腸病毒疫情現在雖在低點,是否將在不久的未來反撲?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如果民眾持續落實防疫新生活、接種流感疫苗,應無太大問題。莊人祥表示,台灣所處緯度是比較靠近熱帶和亞熱帶,一年四季都有流感,不像美國等緯度較高的國家每年只有一次冬春大流行。因此,台灣目前流感人次降低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民眾落實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所以阻斷傳染途徑。莊人祥表示,流感每年狀況都不一樣,主要還是要看秋冬流行的病毒株,與當年疫苗選定的病毒株有無吻合。到了秋冬,如果六百萬劑流感疫苗都能即時打到需要的人身上,疫苗株和流行株之間也沒有太大差異,民眾就能夠得到保護力,不需要太擔心。至於腸病毒,莊人祥說,往年也都是五六月到高峰,暑假也比較沒有流行機會,如果能持續落實防疫新生活,應該也不會流行起來。面對外界關切新冠肺炎病例情況及邊境管制,莊人祥表示,新冠肺炎解除隔離人數達到431人,只剩下5人還沒解除隔離,今天也沒有新增確診病例。目前考慮開放商務人士的國家包括紐西蘭、澳洲、越南、汶萊等疫情風險較低之國家,都在陸續洽談,但還要一些時間。莊人祥說,紐澳說要與疫情相對安全的國家合作推動「旅遊泡泡」,其實也是要九月才開始,因為邊境的開放「不是一蹴可幾」,要慢慢談。
-
2020-06-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防疫附加成果驚人 腸病毒十年首見「根本沒流行」
新冠防疫意識深入民心,連帶使國內多項疫情大幅下降。衛福部疾管署表示,相較去年同期,今年流感就診人次大降七成,更驚人的是腸病毒就診人次狂降九成,遠低於流行閾值。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這是過去十年來,腸病毒疫情首次出現「根本沒流行」情況。劉定萍指出,流感相較去年同期,門急診就診人次減少71%,重症病例也少15%。往年腸病毒都在五月進入流行期,但今年腸病毒的健保門急診就診人次「曲線很平」,較去年同期降88.2%,併發重症病例也減少62%。其中腸病毒71型的件數在三月後幾乎沒有,重症更少。不過,台灣今年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較多,今年已有5例,是20年來最多。林詠青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症狀包括發燒、血小板下降、出血,頭痛腹痛嘔吐出血等症狀。致死的原因包括急性腎衰竭病發症,死亡率最高可達一成。林詠青強調,漢他病毒「不會人傳人」,每年只有零星散發個案,傳染途徑是吸入鼠類分泌物,例如尿意糞便,最重要的預防方式是清除鼠類。提醒民眾如果在住家或工作地發現有鼠類分泌物,清理時要戴手套和口罩,並用稀釋漂白水來消毒。劉定萍說,今年腸病毒流行閾值是1萬1000人次,但目前才1360人次,距離流行閾值「還非常遠」,表示根本沒有進入流行期,過去腸病毒疫情的監測紀錄當中不曾發生這種情況,可說至少十年內首見。劉定萍指出,其實不只台灣,香港、韓國、泰國、中國、日本、新加坡的腸病毒都低於流行閾值,因為大家推行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等措施,阻斷了傳播,與新冠肺炎同樣傳染途徑的傳染病也被有效控制。除了腸病毒和流感之外,在台灣,今年其他受到控制的傳染病包括麻疹(零病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減少四成)、德國麻疹疹(零病例)、百日咳(減少八成)。劉定萍表示,去年麻疹同期曾經有流行,達到一百例,但今年麻疹和德國麻疹都維持零病例,「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劉定萍表示,目前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鄰近國家登革熱疫情升溫,台灣的登革熱主要是由境外移入引起,必須保持警覺。目前台灣只有境外移入登革熱54例,由於邊境管制減少人流,以較往年下降67%,台灣本土維持零病例,反觀去年已有20例。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登革熱疫情主要由跨國旅遊帶來,今年因邊境管制,疫情緩和,但進來入境人數有增加趨勢。日前入境人數平均一天700人,最近一兩周增加到每天1000人,旅客以國人為主,也有移工和少數商務客。居家檢疫人數一直維持在9000,移工入境後會住在集中檢疫所,檢疫所都會進行做好環境清潔、孳生源清除。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登革熱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疼痛出疹。核心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相比,比較沒有呼吸道症狀。但由於感染初期只有發燒,有可能混淆其他疾病,提醒民眾要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
-
2020-06-08 科別.感染科
日本腦炎流行季開始!除了防蚊,還要做「這件事」及早預防
入台灣已經步入日本腦炎流行季,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011至2019年日本腦炎病例大概在5至6月就會出現,雖然今年沒有出現病例,但病毒應該已在病媒中傳遞,居家或活動環境有豬舍或水稻田,可以施打疫苗降低染病風險。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2011至2019年間,當中有3年在6月出現日本腦炎病例,有6年5月就出現病例,雖然今年目前沒有出現日本腦炎患者,但研判病毒應該在豬隻與病媒蚊間移動,如果帶病蚊蟲叮咬到人就會感染。 莊人祥呼籲,家中如果有滿15個月嬰幼兒,可以公費接種疫苗,假使居住或活動環境有豬舍或水稻田等高風險場域,成年人可以到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1劑約3至4千元,實際價格因醫院而不同。 疾管署強調,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疾管署補充,2016至2019年全國同期病例數分別為2、2、10及5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被叮成紅豆冰!  最有效的防蚊秘訣大公開 又熱又癢! 身上莫名起紅疹 可能是長痱子了 心臟病居國人10大死因第2位 醫:8成是可以預防的 全台進入梅雨季 高溫潮溼適合黴菌孳生香港腳來報到
-
2020-06-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科學佐證8成民眾戴口罩 可減少疫情衝擊醫療
指揮中心以數據模擬推算,有8成民眾戴口罩就能讓醫療體系安然渡過新冠肺炎疫情,低於6成則病人會爆床,戴口罩或社交距離的防疫新生活,可減少疫情造成醫療崩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中研院合作「防疫新生活政策模擬」計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在全球COVID-19大流行威脅下,這是以數據模擬做佐證,應時時落實戴口罩或維持社交距離,養成防疫新生活的習慣。依照台灣隔離病床數現有約3000床,模擬運算戴口罩服從度與醫療減災程度,結果只要全台民眾戴口罩服從度達8成,醫療體系可以安全渡過疫情,病床足夠使用,如果7成戴口罩則醫療體系約可維持200天,6成以下就會病床不足。同樣地,在社交距離服從度也是類似結論,如果沒戴口罩就要維持室內1.5公尺,戴口罩就不用維持社交距離,就能達到防疫效果。莊人祥解釋,計畫中分為5個年齡層,將每個年齡層的接觸頻率放入電腦,運用英國倫敦帝國學院今年3月的研究設定參數,假想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每5天產生1個新境外移入個案,但未考慮機場防疫、邊境管制,也未考慮各國資訊透明度。莊人祥說,如未來要開放邊境,這個計畫可以說明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是否能真的有效減少病毒傳播;模型不太可能做到完全正確,因為隨著疫情變化及民眾反應,參數會簡化或調整。他舉例說明,只要一發現有病例入境,民眾就會就改變行為,戴口罩服從度就會提高。這項政策模擬推算也顯示,彼此接觸的兩人都戴口罩時,可以減少7成感染,只1人戴可以減少4成5,社交距離1.5公尺減少6成9感染。值得一提的是,15歲以下的小孩每天接觸的人最多,身體接觸的比例也比較高在所設定的參數方面,新冠肺炎潛伏期約5.1天,有症狀者,症狀前12小時有傳染力;無症狀者被感染後4.6天有傳染力;平均傳染下一人的世代時間是6.5天,基本再生數是2.4;無症狀者傳染力僅有症狀者的50%,個案隔離、疫調追蹤接觸者居家隔離14天。模擬運算並依台灣人口普查結果,年齡、地理分布,隨機的方式分布到台全7000多個里,每個里約2000人左右;分5個年齡層,0至4歲、5至18歲、19至29歲、30至64歲及65歲以上。
-
2020-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指揮中心:口罩遵從度達八成 台灣醫療才不會爆床崩潰
今天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大解禁的第一天,指揮中心針對「社交距離對社會的影響」提出科學化模型的模擬報告。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如果民眾有七成的口罩服從度,200天左右就會到醫療緊繃的臨界點,面臨到醫療可能要崩解的時候,但如果有八成口罩服從度,相對安全,達到醫療緊繃的時間就可以拉得很長,能夠把病人都服務好,希望能達到「九成的人都滿乖的,才能比較放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與中研院資訊所合作「防疫新生活政策模擬」,用流感大流行的計畫作為基礎,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模擬,分為三大部分。首先,依照台灣人口和全國7000多個里之地理分佈,分為五個年齡層,並且根據當初設定流感大流行從國外進入時,進到社區產生感染的機率,去預估每天會新增多少感染人數、做流行曲線圖及地理分佈。另外,模擬也細緻區分不同年齡層的接觸人數,根據與其他國家一起做的研究,用接觸日誌的方式發現,15歲以下的小孩接觸的人最多,因此如果造成本土感染,可以看到小孩子最容易受到感染。莊人祥表示,進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假想情境,以「每五天產生一個境外移入」病例為假設,利用英國倫敦大學發表的研究設定參數,包括潛伏期、世代間隔、基本再生數等,另外也設定無症狀感染者,根據英國、美國的系統做驗證,發現曲線圖差不多,只是因為台灣老年人口沒有像英國老化這麼嚴重,因此英國重症機率較高。莊人祥表示,結果發現,如果兩個人都戴口罩,可以減少七成感染,只有一個人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可以減少六成感染。醫療量能的部分,若民眾戴口罩服從度在0.7以下,則會爆床,但到0.8的話,醫療可以在3000床左右就可以度過。莊人祥說,研究證實,如果落實防疫新生活,確實可以減災。提醒民眾在室內可以維持社交距離1.5公尺,就可以不用戴口罩,不能維持就務必戴口罩,兩者都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
-
2020-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67大解封之後 指揮中心仍需迎戰「內憂」 與「外患」
六七大解封,民眾過正常生活的同時,防疫警覺心勢必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例行記者會從每天一次改為每周一次,但指揮中心依舊面臨挑戰,除了邊境陸續解封將迎接「外患」,民眾是否能堅持防疫新生活的「內憂」,也不容忽視。六七解封後,防守關鍵在於社區疫情監測及掌握民眾健康行為。前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鬆綁需連結「積極監測」。解禁不代表不再有感染,可預期一定還是會有小規模疫情出現,也應針對個人防疫行為建立調查和評估的機制,才知道不同區域的「個人防線」落實程度。另外,為避免症狀前或無症狀感染造成傳播,施文儀建議「回國未滿一個月」者即便解除隔離,都要加強自主健康管理、避免參加人群聚集的活動;如果有必要參加,也要主動告知主辦單位並且安排與人群區隔的空間,實名(聯)制也有必要再實施一段時間。施文儀表示,「勤洗手」非常重要,但如果是每天固定相處的家人和同事,如果都沒有出國這些特定風險、都是能掌握的特定人,其實沒有維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的必要。施文儀提醒,如果是一年內發生大小感冒五次以上的人,體質上算是易感冒,建議繼續戴口罩、加強衛生習慣。對於未來邊境管制開放,目前指揮中心依據他國疫情近況為標準。施文儀建議,重點在於國與國建立互相認可機制,透過第三方公正單位,確認各國檢疫措施具備有效可信的標準作業流程,減少兩國人民往來的阻礙、加速復甦。前衛生署疾管局長蘇益仁則表示,疫苗是否研發成功,在邊境管制開放的思維上將截然不同。若有疫苗,就可以像我國民眾去非洲國家施打黃熱病疫苗,可以要求入境我國的外籍人士,提出施打疫苗的證明即可放行。若是疫苗一直研發困難,雖然可以要求他國人民提出檢驗證明,可以是PCR檢驗陰性或是抗體陽性報告,視各國做法不同。但蘇益仁認為,最好還是在機場有快篩檢驗,一旦檢驗陰性,即可放行,但須做好自主健康管理,讓短期商務客不受檢疫十四天的限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未來持續現行社區監測模式,個人防疫行為監測機制近日已委託公衛團隊,以研究模式監測、掌握民眾健康行為。
-
2020-06-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台僅27名防疫醫師 急募新血
六月七日大解封在即,但解禁不代表不會再有感染,若邊境進一步開放,可能重新出現疫情,後疫情時代考驗國內公共衛生架構,其中充足防疫醫師人力、精準疫調,是早期控制疫情關鍵,但全國僅由廿七名防疫醫師守護兩千三百萬人健康,年年放出召募消息,卻遲遲甄選不到新血。疾管署防疫醫師編制卅五名,但現員僅廿七名,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每年召募一至兩名,雖然年年有醫師應徵,但防疫醫師重視人格特質、資歷門檻高,需長期接觸公衛訓練,加上應試者也可能在面試過程發覺理想跟現實不一,打退堂鼓,近兩年甄選結果持續「掛蛋」。台灣防疫醫師長期未編充足,一手打造防疫醫師制度的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特別有感,蘇益仁在SARS後赴美學習,回國後親自打造同時具感染科醫師、公衛及流行病學背景的「防疫醫師」,但專業的防疫醫師卻常年不受重用、定位不明,導致職業缺乏吸引力,招不到人才。蘇益仁進一步說明,過去沒有防疫醫師的時候,防疫決策依賴外部專家,有防疫醫師制度後,決策機制不變,防疫醫師只能坐在後面當第二線,去執行這些專家意見。「新冠肺炎疫情後,防疫醫師定位不可不改,否則不僅招不到新人,恐連人才都留不住。」新冠肺炎發生至今五個月,對民眾而言,「防疫醫師」這個名詞從陌生到朗朗上口,防疫醫師的任務包羅萬象,時間回到今年初,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說,兩名防疫醫師親赴武漢取得一手資料,更親耳聽到始終不願證實病毒傳播力的陸方官員說出「病毒具人傳人可能性」。防疫醫師最廣為人知的工作就是赴第一線參與疫情調查與防治,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說,執行疫調最困難的是突破心防,印象深刻是國內首例死亡個案白牌車司機(案十九),他到場時,白牌車司機已過世,家屬正因親人離世沮喪,「但為了解狀況需不斷提問,心中滿滿不捨。」防疫醫師負責跟大眾溝通,也包含拍攝防疫大作戰衛教影片,蘇家彬笑說,防疫醫師其實並不喜歡常上電視、被人記住長相,因為防疫大作戰衛教影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次因公到醫院,還被誤以為院內出現確診個案,解釋大半天。
-
2020-06-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邊境解封擬分四類風險 無居留證陸配團聚由陸委會定奪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今舉行座談會,建議跨部會組成專案小組,未來與其他國家組成「國際聯盟」。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也研議依疫情風險分四類,但還要依照疫情規模、檢驗量能、疫情透明、雙邊互惠等四大原則去進行洽談,他也強調「一切都尚未定案」。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也有一個類似「解封指數」的判斷標準,包括四大原則。首先,要看該國國內疫情規模,每天增加多少人數或每百萬的確診病例數,當作該國的發生率。第二點是考慮該國的監測和檢驗量能,就像我國雖然只有400多病例,但已執行7萬多的檢驗,因此以我國的檢驗能量是排名前幾名。第三點是該國的疫情透明度,主要會透過該國主管機關是否有每天更新疫情數字來看。第四點是雙邊互惠的原則,即如果我方開放,對方對於我們的國民,也應該有類似開放,另外雙方對於疫情的檢測和採檢,也必須要是有互相認證的機制,這樣才可以雙方互惠的方式來開放。莊人祥說,在所有的架構下,針對全世界的國家做一些研判,大致可分四類風險。例如第一類是紐西蘭、帛琉,病例發生數較少,可以考慮是不是入境後自主健康管理就好。第二類是例如越南、汶萊,雖然有發生病例但較少,但檢疫14天對商務往來較不利,因此有考量是否可以等五天、篩檢後陰性就可以放寬。第三類像泰國,就是更嚴格一點,最後第四類就是其他風險更高者。莊人祥強調,上述都未定案,開放時機還牽涉到和他國之間的洽談。目前仍以國內旅遊鬆綁為優先方向。希望國內旅遊可先做到一些認證機制,未來開放邊境時,也能比照相關認證機制,有更多一些保證,在發生疫情時也利於追蹤。莊人祥於例行記者會會後表示,目前都還需要與各國建立一些原則,才能定案,另外也有看是否其他國家或聯盟已經有建制了方案,我們也可以加入。至於有哪些國家已經來找台灣談?莊人祥表示,這要由外交部來說比較適合。另外有媒體關切領有團聚證但非居留證配偶,是否開放來台團聚?指揮官陳時中說,「中港澳的部分都尊重陸委會決定。」陳時中表示,邊境上的開放,不管是發生率、是檢驗能不能把病人找出來、還有能否互惠,還有人道、經貿、產業,這些都是我們要不要開放的考量,也會考量長期或是短期來台,最後就可能有通案或個案的處理,關鍵都是要在防護下進行往來都列入我們重要考慮裡面。
-
2020-06-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日方鬆綁邊境未列台灣 陳時中:以防疫成績爭取中
日媒報導,日本正考慮鬆綁入境管制,第一波國家包括泰國、越南、澳洲、紐西蘭,台灣未被列入。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日本在邊境管制上有自己考量,國家相關單位正在與日方聯繫中,目前名單還沒完全定案。陳時中表示,每個國家的邊境和外交都有一定的程序和做法,外館一定也會用我們的防疫成績去爭取,「我們會持續讓世界了解台灣防疫的成績。」另針對有專家指出,台灣寫信警告WHO所用的語言並為使用國際語言「human to human transmission」,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在SARS後台灣建置了謠言監測系統,謠言監測也是世衛組織推薦各國建置生物安全的必備部分。發現網路訊息的當時,除了去函世衛,我國也有再進一步查核,並對武漢航班進行監控等一連串措施。莊人祥強調「這些都是國際慣例。」陳時中表示,我們當時得到這樣的訊息,把訊息傳給WHO,提醒當時中國已經做到隔離治療這樣的程度,「但我們並非實際去做診斷的國。」
-
2020-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夜市賣場試吃禁令6月7日解除 指揮中心籲注意衛生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6月7日起只要注意手部清潔、避免近距離咳嗽,賣場、夜市也能恢復試吃,落實防疫新生活指引即可。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啟動防疫新生活,6月7日起大幅解禁防疫措施,包括看電影、棒球賽等藝文大型活動免梅花座,也可以飲食。除此之外,外界也好奇夜市、賣場試吃是否也能解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只要注意手部清潔、不要靠近咳嗽,6月7日後即可回到防疫新生活。對於雙鐵列車上能否恢復餐飲,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6月7日以後,只要符合防疫新生活運動指引,指揮中心都沒有反對的理由。此外,關島宣布6、7月擬開放台灣旅客入境,且不用接受隔離措施。陳時中說,未來會有更多地區、國家歡迎台灣人到訪,這是大家肯定台灣防疫成功、社區安全,不過由於台灣還沒鬆綁邊境管制,如果要去國外旅遊,返台後還是要居家檢疫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