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花蓮
共找到
904
筆 文章
-
-
2022-06-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年本土疫情破300萬 本土增6萬8939例 143人死亡
這波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自1月以來首破300萬。國內新冠肺炎新增6萬8939例本土個案、26例境外移入個案,新增死亡個案143例,1月以來累計確診人數已達304萬4248例。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受通報時間差影響,通常周二、周三的病例較多,不過這周病例數較上周呈現全國下降的趨勢。新增6萬8939例本土病例,為33,178例男性、35,736例女性、2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10,756例)、高雄市(10,001例)、新北市(8,348例)、台南市(6,987例)、桃園市(5,845例)、彰化縣(5,541例)、台北市(4,387例)、屏東縣(3,150例)、雲林縣(1,716例)、苗栗縣(1,676例)、新竹縣(1,552例)、南投縣(1,486例)、嘉義縣(1,283例)、新竹市(1,227例)、宜蘭縣(1,221例)、花蓮縣(901例)、基隆市(837例)、台東縣(789例)、嘉義市(783例)、澎湖縣(279例)、金門縣(141例)、連江縣(33例)。今日新增14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2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41例具慢性病史、10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6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8日至6月12日。今日新增2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5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菲律賓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2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4日至6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07萬2432例確診,分別為1萬3560例境外移入、305萬881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546例死亡病例,其中4,53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00例、台北市779例、桃園市340例、台中市337例、高雄市313例、臺南市226例、彰化縣182例、屏東縣141例、基隆市140例、宜蘭縣100例、南投縣86例、雲林縣77例、花蓮縣72例、新竹縣64例、台東縣63例、嘉義縣61例、苗栗縣59例、嘉義市46例、新竹市32例、金門縣8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長照機構禁探視 家屬爬欄杆遙望、長輩哭鬧惹心疼
指揮中心4月22日宣布台北、新北、基隆、桃園、高雄、花蓮等6縣市醫院、住宿長照機構禁止探視,但這波Omicron疫情尚未平息,其餘台中、台南、雲林、屏東、台東等縣市也自行宣布禁止探視。長照機構禁止探視,不僅長輩時常哭鬧;更有家屬爬上欄杆,就為看媽媽一眼。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表示,疫情期間長照機構大多被禁止探視,今年連過年住民也無法返家,住民時常沮喪哭鬧;先前疫情尚未嚴峻時,有家屬為了看媽媽,在機構一樓窗戶外和媽媽打招呼,為了採光及通風窗戶不能關,但接觸會增加染疫風險,雖不捨但必須阻擋家屬。周矢綾表示,甚至有家屬為了看長輩,還爬到機構外欄杆上,相當危險,後來折衷做法是,在不違反指揮中心禁止探視規定下,住民不外出,家屬站在建築物外遠距離、或隔著玻璃門看長輩,若要通話就用手機開視訊,形成看得到卻碰不到怪異現象。長照機構染疫情況嚴重,至6月12日已有3萬0420名住民染疫,其中616人染疫死亡。周矢綾表示,為了避免機構群聚,先前盡量「一人一室」,長輩約2周時間大多待在房間,但過往為了讓長輩增加活動,都會要求長輩每天下床、坐輪椅外出走動,如今因為疫情活動時間大減。周矢綾觀察,失智症長輩時常有情緒、行為異常,若是愛講話、不願戴口罩,往往是最快確診的一群人,即便經過工作人員安撫,終於願意戴口罩,但用餐後又不戴口罩,反覆溝通費盡心力,且一線人員還要做防疫,最後迫於無奈難以強迫長輩戴口罩,只好讓長輩盡量在房間。周矢綾表示,長照機構仍採「清零」模式,將染疫及非染疫住民分區,中央日前宣布6月中到7月底穩定提供公費快篩,讓住民每周定期快篩2次,工作人員每周定期快篩至少1次等,加速診斷、視訊診療及投藥,未來會考量機構是長輩的「家」,清零後維持團體生活,口罩措施盡量以工作人員為主。
-
2022-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1至5月超額死3187人 約376人確診死未通報
今年爆發Omicron本土疫情,今年指揮中心不公布全死因死亡數,僅公佈審查認定死因有關之通報數,截至昨天已公布3550例。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妥善照顧56至75歲戰後嬰兒潮545萬人口是控制「超額死亡」關鍵,今年1到5月超額死亡為3187人,其中87%(2765人)發生在5月,但換算僅超額比率僅4%,低於日本(5%)、新加坡(15%)、南韓(25%)等同樣受戰後嬰兒潮影響之國家。有關社會大眾所關切之「死亡黑數」,根據指揮中心日前唯一一次於6月8日公佈「經審查排除之確診死亡人數」,陳秀熙推估「死亡未通報率」為12%,目前可能約有376人感染死亡未通報。不過陳秀熙說,在住院數這麼高的情況下,通報正確率88%仍屬高規格。「超額死亡的定義,是觀察全死因死亡數(Observed)減去預期全死因死亡數(Expected),簡稱『O-E』。」陳秀熙表示,每個國家都要有這樣的資料,才能夠正確反映疫情對人民健康的衝擊。陳秀熙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刺胳針期刊、經濟學人雜誌,都相當重視超額死亡的計算和校正,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提醒,各國應努力「減少低報」,以免錯估防疫監測、出入境管制、疫苗分配策略。可惜的是,目前全球資料集中於Detla時期,世衛報告也未包括台灣。陳秀熙團隊決定自行實際估算台灣去年Delta疫情與今年Omicron疫情的超額死亡。結果顯示,2020至2021年「O-E」是負941人,代表Alpha及Delta疫情未造成超額死亡。但2022年1至5月年「O-E」是3187人,分屬1至3月405人、4月16人、5月2765人。陳秀熙強調,Omicron疫情下幾乎沒有國家還能達到負超額,幾乎都是正數。與鄰近國家相比,台灣超額比率只有大約4%,低於日本5%、紐西蘭9%、新加坡15%、澳洲20%、南韓25%、香港38%。陳秀熙說,台灣1946至1954年出生的戰後嬰兒潮人口,在2015年後急速進入新冠重症高危險的高齡層,2020年達到545.4萬人。這些人是否受到妥善照顧,對於新冠死亡率有重大影響,因此建議跨國比較時,應著重與同受戰後嬰兒潮影響的日、韓、星比較。若進一步分類死因,5月死亡的2846名確診者當中,有1438人是感染Omicron直接死亡(占51%),1408人是感染Omicron背景死亡(占49%)。陳秀熙表示,期望可藉由抗病毒藥物介入及醫療量能調整,減少感染Omicron的直接死亡。上述死亡數值分析要正確,前提是死亡通報要正確。台灣死亡通報正確率高嗎?陳秀熙分析後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陳秀熙指出,今年1到5月超額死亡3187例,扣掉2208例有公布的,再扣掉經死因審查去掉而沒公布的603例,可得到約有376人可能確診死亡而未通報的,未通報比為12%。換句話說,死亡通報正確率高達88%,陳秀熙表示,在感染率高、住院數量大的情況下,這仍屬高規格。陳秀熙表示,目前死亡到通報大約有6天間隔,根據模式推估,預計6月底單日重症死亡人數就會降低的50人以下,恢復背景死亡值的範圍。台灣整體染疫率已達到11.5%,北北基桃、新竹縣/市、苗栗、花蓮、宜蘭疫情趨勢都在下降,台南、高雄、台中、台東全年齡感染率也趨於平緩。陳秀熙強調,在抗病毒藥物介入和醫療量能調整後,重症死亡的下降是「指日可待」。
-
2022-06-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6萬 疫情以來確診破300萬 周志浩:整體下降
國內今天新增本土個案6萬6119例、境外移入個案70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23例死亡。個案分布仍以台中、高雄最多,其中台中市個案數破萬,新增1萬210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較假日數目多一些,但仍比起之前周一的人數少,整體疫情有下降趨勢。今日新增6萬6119例本土病例,3萬2025例男性,3萬4070例女性,2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10,210例),高雄市(9,625例),新北市(7,857例),台南市(6,288例),彰化縣(5,239例),桃園市(4,898例),台北市(4,195例),屏東縣(3,249例),雲林縣(1,861例),苗栗縣(1,681例),南投縣(1,650例),新竹縣(1,609例),嘉義縣(1,418例),宜蘭縣(1,295例),新竹市(1,155例),花蓮縣(962例),嘉義市(912例),基隆市(832例),台東縣(787例),澎湖縣(250例),金門縣(126例),連江縣(20例)。今日新增12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2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9例具慢性病史、79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3日至6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1日至6月12日。今日新增7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44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8例),泰國、德國、越南及西班牙(各1例),餘58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9日至6月1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00萬3501例確診,分別為1萬3535例境外移入、298萬991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403例死亡病例,其中4,38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375例、台北市773例、桃園市324例、台中市318例、高雄市308例、台南市214例、彰化縣169例、基隆市138例、屏東縣134例、宜蘭縣97例、南投縣82例、雲林縣74例、花蓮縣72例、新竹縣60例、嘉義縣59例、台東縣56例、苗栗縣51例、嘉義市45例、新竹市27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個案跌至4.5萬 指揮中心:中南部仍在高原期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幅下降,國內今天本土個案跌至4萬5081例、境外移入個案29例,另有死亡個案109例。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可能因為前一天為周日的關係,整體數據較少,疫情依舊呈現北部降溫、中南部在高原期的趨勢。今日新增4萬5081例本土病例,為2萬1513例男性、2萬3557例女性、1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高雄市(7,184例)、台中市(6,694例)、新北市(5,470例)、桃園市(3,971例)、台南市(3,969例)、彰化縣(3,545例)、台北市(3,099例)、屏東縣(1,924例)、新竹縣(1,160例)、苗栗縣(1,140例)、雲林縣(1,034例)、南投縣(1,021例)、嘉義縣(849例)、新竹市(792例)、宜蘭縣(723例)、花蓮縣(674例)、基隆市(535例)、嘉義市(518例)、台東縣(471例)、澎湖縣(199例)、金門縣(97例)、連江縣(12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0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1例男性、48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05例具慢性病史、66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4日至6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6月10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0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3例)、土耳其及德國(各2例)移入,另2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1日至6月1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93萬7363例確診,分別為1萬3465例境外移入、292萬384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280例死亡病例,其中4,26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360例、台北市760例、桃園市317例、台中市304例、高雄市289例、台南市198例、彰化縣161例、基隆市136例、屏東縣128例、宜蘭縣95例、雲林縣73例、花蓮縣71例、南投縣70例、新竹縣60例、台東縣56例、嘉義縣55例、苗栗縣51例、嘉義市42例、新竹市27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個案+5萬643例 新增163人染疫死亡
國內新增5萬657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5萬643例本土個案及1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63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5萬643例本土病例,為2萬3945例男性、2萬6684例女性、1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734例)、高雄市(7,250例)、新北市(5,772例)、台南市(4,846例)、桃園市(4,454例)、彰化縣(4,384例)、台北市(3,331例)、屏東縣(2,190例)、南投縣(1,300例)、新竹縣(1,211例)、苗栗縣(1,136例)、雲林縣(1,124例)、嘉義縣(1,061例)、新竹市(1,016例)、宜蘭縣(940例)、花蓮縣(664例)、基隆市(663例)、嘉義市(647例)、台東縣(579例)、澎湖縣(195例)、金門縣(117例)、連江縣(29例)。今日新增16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1例男性、72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1例具慢性病史、110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3日至6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5日至6月9日。今日新增1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7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自美國(1例)移入,另13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0日至6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89萬2263例確診,分別為1萬3436例境外移入、287萬877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171例死亡病例,其中4,15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345例、台北市747例、桃園市312例、台中市283例、高雄市282例、台南市186例、彰化縣155例、基隆市135例、屏東縣121例、宜蘭縣93例、花蓮縣70例、雲林縣67例、南投縣67例、新竹縣60例、台東縣54例、苗栗縣51例、嘉義縣50例、嘉義市40例、新竹市26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再創新高!本土+6萬8311 死亡+213 僅台中破萬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6834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萬8311例本土個案及3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13例死亡、創新高。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昨天新確診68311人,比先前一天降低一些,境外新增36例,死亡個案跟昨天差不多,為213人。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68,311例本土病例,為31,939例男性、36,332例女性、4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10,032例)、高雄市(9,864例)、新北市(8,858例)、台南市(6,291例)、桃園市(6,081例)、彰化縣(5,088例)、台北市(4,891例)、屏東縣(2,989例)、新竹縣(1,748例)、雲林縣(1,597例)、南投縣(1,530例)、苗栗縣(1,509例)、新竹市(1,272例)、嘉義縣(1,266例)、宜蘭縣(1,259例)、花蓮縣(1,063例)、基隆市(965例)、台東縣(806例)、嘉義市(753例)、澎湖縣(230例)、金門縣(198例)、連江縣(21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21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0例男性、93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97例具慢性病史、135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8日至6月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6月8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9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斯洛伐克(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泰國(各1例)移入,另2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5日至6月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2,074,37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309,106例排除),其中2,762,080例確診,分別為13,357例境外移入、2,748,66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3,79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3,78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286例、台北市718例、桃園市259例、台中市250例、高雄市231例、台南市164例、彰化縣138例、基隆市131例、屏東縣106例、宜蘭縣85例、花蓮縣68例、雲林縣61例、南投縣57例、台東縣51例、新竹縣41例、嘉義縣及苗栗縣各37例、嘉義市35例、新竹市16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4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0 焦點.杏林.診間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醫奉獎開啟「善的循環」 醫路永續傳承
「只要是沒人要做的事情,沒人要去的地方,有人願意去做,且超過10年以上,就是我們致敬感謝的對象。」自1991年以來,從過去的烏腳病、愛滋病患困境、SARS風暴,到現在面臨Covid-19家族中Omicron病毒株全面來襲,台灣不僅經歷多次疾病、疫疾的考驗,醫療環境、醫藥發展與社會氛圍等也出現很大的變動,即使如此,依然有許多醫療人員在社會各角落堅守崗位,不計名利地付出、奉獻,數十年如一日,因而在31年前由厚生基金會團隊與聯合報系團隊攜手推動、成立「醫療奉獻獎」,歷經數十年風雨淬鍊,如今邁入第32屆,始終如一,不曾動搖。拯救烏腳、痲瘋病患 醫奉得主無私奉獻歷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不乏在偏鄉服務者,因民眾為當地疾病所苦,醫者懷抱解決患者痛苦而投入治療,爾後公衛專家接棒,深入探討疾病起因,共同滅絕流行疾病。像是第7屆醫療奉獻獎得主、被譽為「台灣烏腳病之父」的王金河醫師,在1940年代於台南北門區展開服務腳程,專心投入嘉南沿海烏腳病防治領域,剛開始還不知烏腳病確切病因,王金河醫師看到病患深陷痛苦當中,於心不忍,便積極投入臨床醫療工作,因而造福許多病患。此外,曾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的曾文賓醫師為第15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他曾親自收治、分析約1800多名烏腳病病例而找到飲用水砷汙染與烏腳病的關聯性。王金河醫師與曾文賓醫師兩位得獎者分別為臨床與研究工作的典範,同樣都為台灣烏腳病防治奉獻一生心力,令人感佩萬分。然而醫療奉獻獎得主是低調、謙虛的,有些得獎者甚至不願上台領獎,第4屆醫療奉獻獎得主白寶珠女士投身40年歲月,在澎湖離島守護當地痲瘋病病友,當得知自己得獎,原本堅持不願上台領獎,後來經主辦單位努力說服,讓她了解其所作所為可成為年輕醫者榜樣,鼓勵更多人投身弱勢醫療領域,她才勉為其難地答應受獎,這一段過程,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從國內到海外 默默守護弱勢族群早年許多宗教界人士來到台灣偏鄉、山地,彰顯醫療奉獻獎精神「鼓勵去無人願意去的地方、做無人想做的事情」,像是第3屆醫療奉獻獎得主虎尾若瑟醫院的比利時松喬神父、來台奉獻67年的第11屆醫療奉獻獎得主義大利籍天主教靈醫會神父李智等國外神父、宣教士。而事實上,台灣仍有基層護理人員秉持同樣精神奉獻半生,像第30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周玉英護理師駐守新竹尖石鄉37年,或像第15屆醫療奉獻獎得主曾瑞慧遠赴泰緬邊境,用10年以上的青春歲月照護當地弱勢民眾,都在醫療奉獻的路上寫下許多感人篇章。過去不少國外宣教士、神父來台服務、奉獻,現在,我國醫療人員、團隊也有能力遠赴海外,為海外弱勢族群盡心盡力,這是一道道「善的循環」,而如今台灣的公共衛生環境已在先進國家之列,民眾對疾病照護的期待已有轉變,盼望在醫療奉獻獎的鼓勵下,這些善的循環可永續傳承、開枝散葉。全球對抗疫情兩年多,厚生會、聯合報系與吉立亞醫藥共同製作「穿梭古今大疫的身影─新冠疫情下的醫奉獎得主」報導,聚焦努力消除傳染病的醫奉獎守護神,他們再度把熱情投注百年大疫,當年守護台灣公衛及民眾健康,如今不忘初衷,在新冠疫情之下接受新挑戰。「穿梭古今大疫身影」精彩內容:https://bit.ly/3bokMHY
-
2022-06-10 焦點.杏林.診間
大疫醫奉/白明忠懷抱信仰 守護台東戰勝病毒
「其實,陽明十字軍一開始的目的,是醫學人文教育。」「最好的醫學人文教育是在社區,我們常說醫師要有醫德,但醫德不是在教室裡教出來的,而是要讓學生接近大眾,將來有一天他穿上白袍、當上醫師,才會看清病人背後的酸甜苦辣。」這是陽明十字軍發起人周碧瑟談起她創立的初衷。從子宮頸癌防治開始 推動公衛研究近半世紀前的台灣,許多偏鄉缺乏健康觀念,1978年陽明醫學院(陽明大學前身、現為陽明交通大學)社會醫學科教授周碧瑟號召醫學系學生組成「陽明十字軍」,走進偏鄉宣導子宮頸癌防治,這是台灣首度大規模的醫學生社區服務。此後,陽明十字軍的足跡遍及全台300多個鄉鎮,為社區預防醫學開啟大門,一代接一代的陽明十字軍,從學生到醫師,在台灣各個角落為民眾守護健康。2003年,陽明十字軍獲頒團體醫療奉獻獎。掌聲之後,陽明十字軍的腳步依然不曾停歇,從最初的子宮頸癌防治,到社區預防醫學服務,也前進花蓮玉里和離島金門,進行慢性病、精神病及老年醫學的疾病管理。陽明十字軍近年更投入人文醫學領域及人權教育,舉辦「全國人文醫學研習營」及「人權教育隊」,帶動社會對醫學人文及健康人權的重視,同時花了十年,走遍25縣市作全面性的社區肺結核篩檢衛教及高齡醫學,發表多篇研究論文,為台灣的公衛研究帶來活水無盡。醫學生走入社區 挺過驅趕謾罵陽明十字軍兼具教學、服務與研究的功能。然而,走進社區不是想像中的容易,這群醫學院的天之驕子不時會感到挫折與震撼。周碧瑟回憶,1978年第一屆陽明十字軍的任務,是挨家挨戶訪視800多位可能罹患子宮頸癌的婦女,勸導她們做進一步的篩檢與治療,並向社區婦女宣導子宮抹片的重要性。那是一個保守的年代,再加上涉及女性的隱私,常有民眾常把陽明十字軍轟出家門,甚至破口大罵,更有老先生出言不遜:「給女人治癌症是浪費錢,還不如把錢省下來,我再娶一個!」甚至連當地婦科醫師都嘲笑學生:「你們老師是頭殻壞去嗎?」即使到現在,陽明十字軍團隊在偏鄉,仍難免被趕、被罵。今年大五的醫學生洪辰昊,兩年前曾是陽明十字軍宜蘭隊的總隊長,暑假帶隊到宜蘭鄉間推動衛教與老年預防醫學。他很難忘有一回進行家訪時,一位老先生嚴厲拒絕他們,並站在大門口破口大罵了半小時。但洪辰昊和同學沒有轉身走人,反而耐心傾聽老先生訴說不愉快的就醫經驗,以及自身的各種痛苦和壓力。洪辰昊說,那時他很震撼,原來在醫學的世界裡,「很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病人身上不見得一樣!」而透過走進社區的經驗,每個十字軍成員對「醫療」都有了全新的體悟,看世界的眼光不同,更懂得面對病人要有同理心。陽明十字軍的血液 奔流仁醫心中從1978年至今,一代代陽明十字軍學生都有過與洪辰昊相同的心情。前進鄉村和社區有如一場洗禮,讓這群考上醫學院的天之驕子,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並在他們心中播下「醫德」的種子,數年後穿上白袍,才能將心比心,溫柔對待每一個為病痛愁苦的靈魂,讓「醫德」的種子在白色巨塔中開出繁花。 在陽明十字軍的潛移默化下,陽明培育出許多仁醫,為台灣注入溫暖的力量。2003年SARS風暴時,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封院,當時仁愛醫院副院長璩大成奉令也是自願進入和平支援,而他年輕時正是陽明十字軍第二屆的總領隊。璩大成於2022年3月升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曾多次公開表示,陽明十字軍的下鄉經驗影響他一生,讓他決心留在基層醫療院所,研究所畢業後仍選擇繼續留在市立醫院服務。「一日陽明十字軍,终身陽明十字軍!」周碧瑟說,陽明十字軍打造出一代又一代的「璩大成」!不論是昨日的學生,還是今日的醫師,骨子裡始終流著陽明十字軍的熱血與使命感,甚至有醫學系學生本著陽明十字軍的歷練,放棄行醫的金飯碗,轉身投入公衛之路。例如,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陽明大學前校長郭旭崧都是第一屆陽明十字軍成員,醫學系畢業後改走公衛之路,成為公部門和學界的陽明十字軍,用更廣更遠的方式,為台灣打造健康的夢土。 投入精神醫學 致力去除汙名化 1990年代,陽明十字軍轉型為校內社團,由陽明大學牙醫學院教授季麟揚擔任指導老師。他也是大學時受到陽明十字軍的感召,牙醫系畢業後,沒有執業開診所,反而攻讀陽明大學公衛所,跟隨周碧瑟前進偏鄉,推動社區預防醫學服務;1999年接手擔任陽明十字軍的社團指導老師,一做23年。季麟揚說,目前陽明十字軍有三大工作方向。第一是健康人權,這是預防醫學的起點,學生們到基層幫民眾落實自我健康自主管理,建立觀念:「照護自己的健康,是我的人權」,也呼應這波Covid-19疫情下,自主健康管理的重要性。第二個重點是人文醫學教育,每年舉辦人文醫學營,向醫學生以及未來想從事醫療工作的中學生,推廣醫學人文素養,讓醫學人文向下扎根。 精神醫學是陽明十字軍的第三大目標。季麟揚表示,外界常對精神疾病充滿敵意與歧視,陽明十字軍投入精神醫學領域,一方面是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醫師的敵人是病,而非患病的人!」另一方面是向外界宣導,去除精神疾病的汙名化。建議醫奉獎 增加團體獎名額今年大二的李穎哲、蕭仲軒是陽明十字軍社團成員,積極參與精神醫療的服務,定期到養護機構做志工,陪伴病友。李穎哲說,機構的病友很難與外界接觸,也遠離家人,他希望陽明十字軍能讓病友感受溫暖,不再被社會遺忘。蕭仲軒也說,精障病友並非外界所想的可怕,他實際接觸後發現,多數病友其實情緒穩定,和我們在聊天和溝通上都是沒問題的。陽明十字軍也在校內舉辦精神醫學周推廣活動,希望大家更了解精障病人,不要再將他們汙名化。走過40多年,陽明十字軍獲得無數讚譽和獎項,醫奉獎是其中最閃亮的桂冠。季麟揚說,團體的力量無窮,可以為更多病患送上溫暖,他也建議醫奉獎增加「團體獎」的名額,鼓勵更多團體投入,讓愛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全球對抗疫情兩年多,厚生會、聯合報系與吉立亞醫藥共同製作「穿梭古今大疫的身影─新冠疫情下的醫奉獎得主」報導,聚焦努力消除傳染病的醫奉獎守護神,他們再度把熱情投注百年大疫,當年守護台灣公衛及民眾健康,如今不忘初衷,在新冠疫情之下接受新挑戰。「穿梭古今大疫身影」精彩內容:https://bit.ly/3bokMHY
-
2022-06-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7萬2921確診 575中重症、211死亡雙創新高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仍在高原期,國內今天新增7萬2921本土個案、46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重症新增575例、死亡211例,均創新高。疫情仍呈現中南部升溫趨勢,個案分布前三名為高雄市1萬0822例、台中市1萬0570例、新北市1萬0201例。今日新增之7萬2921例本土病例,為3萬4527例男性、3萬8358例女性、3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高雄市(10,822例)、台中市(10,570例)、新北市(10,201例)、台南市(6,355例)、桃園市(6,298例)、彰化縣(5,266例)、台北市(5,129例)、屏東縣(3,130例)、新竹縣(1,783例)、雲林縣(1,717例)、苗栗縣(1,712例)、新竹市(1,525例)、南投縣(1,480例)、嘉義縣(1,405例)、宜蘭縣(1,285例)、花蓮縣(1,127例)、基隆市(983例)、嘉義市(937例)、台東縣(792例)、澎湖縣(250例)、金門縣(149例)、連江縣(5例)。今日新增21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6例男性、8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97例具慢性病史、83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3日至6月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6月7日。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2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歲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越南(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法國(各1例)移入,另3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69萬3787例確診,分別為1萬3321例境外移入、268萬041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3584例死亡病例,其中3,56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262例、台北市708例、台中市239例、高雄市207例、桃園市204例、台南市148例、基隆市及彰化縣各125例、屏東縣99例、宜蘭縣82例、花蓮縣67例、雲林縣57例、南投縣52例、台東縣49例、嘉義市34例、新竹縣32例、嘉義縣31例、苗栗縣28例、新竹市10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這年齡層染疫率最高!學者解析疫情下坡不能再算致死率
台灣新冠本土疫情逐漸度過高峰,平均感染率達10.5%,但各年齡層不一。根據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今公布之資料,25到29歲染疫率達15%最高,青壯年或兒童染疫率幾乎都高於全國平均,年長者染疫率則低於全國平均。陳秀熙表示,通常是青中壯年較快達成適應,率先為整體社會帶來保護,長者、兒童、共病患者需要較多時間;當大家都達到適應高峰,整體感染就會往下降。xf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隨著疫苗接種率和自然感染率的增加,不同年齡層都會逐漸擁有愈來愈高的防疫適應力。青中壯年較快達成適應,長者、兒童、共病患者則需要比較多時間,當大家都達到適應高峰,整體感染就會往下降。陳秀熙指出,可以看到6月5日以前,感染率最高的年齡層是25到29歲(15%),其次為30到34歲、1到4歲、5到9歲(各占14%),再來是20到24歲及35到39歲(各占13%),再者是40到44歲(12%)、10到14歲及15到19歲(各占11%),這些年齡層感染率都已高於全國平均10.5%。低於全國平均的年齡層包括1歲以下和45到49歲(各占10%),至於50到59歲只有8%,60到69歲只有7%,70歲以上只有6%。陳秀熙表示,年輕人染疫率率先提高,成為整個社會的保護,也能保護到年長者。目前年長者感染率大約是6到7%,可能還會往上,必須繼續觀察。另需注意不同縣市長者達成適應的速度不一,各地醫療量能都能妥善適應,預期在6月之後中重症和死亡也會下降。台大公衛學者張維容分析,目前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所有年齡別的感染率都已呈現鐘型曲線,過了高峰,正在下降,包括七十歲以上長者。至於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花蓮縣,較年輕族群感染率已於五月達到高峰,其他年齡層的感染率僅走到半個鐘型曲線,可能才剛過高峰,或仍在持續進展。為何高峰已過,致死率還沒有看到明顯下降?陳秀熙表示,流行高峰過後繼續使用原本的致死率計算方式,會產生謬誤。因高峰後,作為分母的個案通報數會下降,分子死亡人數卻還在累積,結果就是致死率高漲。英國、加拿大、丹麥都有此現象,英國4月出現千分之15這麼高的致死率,但實情並非如此,這就是分母變小導致的謬誤。陳秀熙表示,各國流病學家已不建議流行高峰後繼續使用以確診個案為分母的致死率,建議要用達到疫情高峰後2個禮拜內的累積死亡率,才能有比較公允的跨國比較。若以高峰後累積死亡率來看,陳秀熙指出,台灣截至6月5日是10萬分之10,低於全球平均10萬分之20,是前5名,只有目前看到紐西蘭、日本、澳洲、新加坡比台灣還低。台大公衛學者林庭瑀表示,Omcron傳播速度遠高於之前的變異株,因此感染速度也是分析疫情的重要因素。若依照不同感染速度,將各國分3類,不到40天就達10%人口感染的國家中,紐西蘭表現最佳,在極快傳播下仍維持超低的累積死亡率。台灣算是傳播速度中等,大約40到60天達到10%人口感染,累積死亡率10萬分之9,也算是傳播速度中等國家中的優等生。
-
2022-06-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全台確診者居家照護達74.1% 陳時中:仍要再進步
指揮中心昨日宣布,第二輪快篩實名制上路後販售狀況穩定,因此除特殊情形外,不再公布每日販售情形。今日南區空床率終於突破3成,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仍會繼續要求醫院加開量能;全台醫院部份的輕重分流則是表現不錯,但居家照護分流仍要再進步。陳時中表示,全台醫院在輕重分流方面表現不錯,輕症住院只佔1.9%,加強版防疫旅館/集檢所0.8%,居家照護97.3%,每區分佈都均勻,最低有道96.7%、最高98.2%,醫院輕重分流做得滿確實的。基層居家照護部分,陳時中認為還有進步空間,目前各縣市差異大,全國整體占74%,台中、澎湖、花蓮到100%;希望各地衛生局派案時,盡量居家照護,除非特別情況,否則盡量讓基層負責,對輕重分流會比較好,但已經有進步了。全台空床率部份,南區終於突破3成,陳時中指出,南區空床率30.1%仍低,但病床已有稍稍增加,這兩天持續要求每家醫院開出中央要求的病床數,全國則是整體空床率目前來到44.4%。抗病毒口服藥物領用情形,總共領用1萬1427份,其中倍拉維9102份、莫納皮拉韋2325份。陳時中表示,整體用藥狀況算是相當不錯。此外,指揮中心公布全台疫苗施打狀況,昨日新冠疫苗接種8萬8333人次,第一劑覆蓋率90.45%、第二劑82.15%、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9%、追加劑接種率66.94%。
-
2022-06-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8萬195例 確診死亡159人創新高 台中超越新北高雄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原期,今天新增8萬195例本土個案、28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個案則再創新高,新增159例。其中破萬縣市分別為台中市1萬1587例、新北市1萬1443例、高雄市1萬1048例。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死亡人數較多,但因死亡本來就是比較落後的指標,會持續觀察變化。今日新增8萬195例本土病例,為3萬7611例男性、4萬2550例女性、3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11,587例)、新北市(11,443例)、高雄市(11,048例)、桃園市(8,039例)、台南市(7,054例)、彰化縣(5,582例)、台北市(5,531例)、屏東縣(3,236例)、新竹縣(2,293例)、新竹市(1,806例)、雲林縣(1,778例)、南投縣(1,705例)、苗栗縣(1,687例)、宜蘭縣(1,420例)、嘉義縣(1,367例)、花蓮縣(1,223例)、基隆市(1,115例)、台東縣(933例)、嘉義市(878例)、澎湖縣(314例)、金門縣(99例)、連江縣(57例)。今日新增15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5例男性、5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7例具慢性病史、7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30日至6月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6月5日。今日新增2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4例)、韓國及泰國(各1例),另2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9日至6月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62萬941例確診,分別為1萬3274例境外移入、260萬761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3373例死亡病例,其中3,35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199例、台北市685例、台中市223例、桃園市186例、高雄市180例、台南市136例、基隆市119例、彰化縣113例、屏東縣93例、宜蘭縣78例、花蓮縣65例、雲林縣54例、台東縣47例、南投縣45例、嘉義市32例、新竹縣31例、嘉義縣29例、苗栗縣26例、新竹市9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8.2萬 高雄、台中躍升一、二名
端午連假過後,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又大增。今天新增8萬2973本土病例、54例境外移入;新增死亡124例。其中,中南部病例數大增,破萬縣市包括高雄市1萬2572例、台中市1萬2498例、新北市1萬1504例。 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病例增加主要是因為假期結束的關係。今日新增8萬2973例本土病例,為3萬9854例男性、4萬3090例女性、2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高雄市(12,572例)、台中市(12,498例)、新北市(11,504例)、台南市(7,487例)、桃園市(6,630例)、台北市(5,824例)、彰化縣(5,784例)、屏東縣(3,459例)、苗栗縣(1,983例)、南投縣(1,905例)、雲林縣(1,892例)、新竹縣(1,753例)、宜蘭縣(1,579例)、嘉義縣(1,557例)、新竹市(1,493例)、花蓮縣(1,427例)、基隆市(1,156例)、嘉義市(1,097例)、台東縣(859例)、澎湖縣(307例)、金門縣(200例)、連江縣(7例)。今日新增12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7例男性、5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6例具慢性病史、47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8日至6月4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6月5日,。今日新增5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9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5例)、英國(3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各1例)移入,另4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5日至6月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54萬871例確診,分別為1萬3246例境外移入、252萬757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3214例死亡病例,其中319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156例、台北市662例、台中市208例、桃園市175例、高雄市171例、基隆市114例、台南市122例、彰化縣108例、屏東縣84例、宜蘭縣73例、花蓮縣65例、雲林縣51例、台東縣45例、南投縣43例、新竹縣29例、嘉義市30例、嘉義縣26例、苗栗縣23例、新竹市8例、金門縣5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7 醫療.皮膚
不理會視力恐受損 眼周冒紅點竟是類肉瘤病
一名婦女左眼周圍出現一塊凸起紅點,且持續變大,就醫檢查診斷為「血管瘤樣類肉瘤病」,經治療一個多月才康復。花蓮慈濟醫院皮膚醫學中心主任張中興指出,患者的淚腺、唾液腺、肺周圍的組織淋巴腺都被類肉瘤侵犯,若不予理會,視力可能會受損,進而導致失明或肺功能缺損、肺衰竭等嚴重併發症。張中興表示,類肉瘤病會在人體各器官產生肉芽腫瘤,並影響器官功能,一般分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兩大類,其中感染性的類肉瘤,常見於肺結核及痲瘋病的病患。在經過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後,確認這名病患為非感染性的肉芽腫瘤,因此以低劑量的口服類固醇進行治療。「皮膚是健康之窗」,張中興說,皮膚與人體內所有臟器有關,接收臟器發出的訊息,並透過皮膚來表現,雖然這位病患病灶表現很微小,也沒有不適,但從細小之處找出病因,讓病人早期接受治療,可避免後續發生嚴重併發症等問題。這名病患的血管瘤樣類肉瘤病從發現到治療的過程,張中興與住院醫師陳彥婷寫成論文,並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陳彥婷說,從一開始投稿不順利,到被接受,真的很開心,鼓勵所有臨床醫師都可試著投稿。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確診+5.2萬 死亡個案達151例仍破百例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但本土確診人數大幅下降。今天僅新增5萬2992例本土個案、31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個案則仍破百,達151例。今日新增5萬2992例本土病例,2萬4867例男性,2萬8109例女性,1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7,703例),高雄市(7,506例),臺中市(7,037例),桃園市(5,162例),臺南市(4,426例),臺北市(3,765例),彰化縣(3,726例),屏東縣(2,213例),新竹縣(1,543例),苗栗縣(1,377例),雲林縣(1,168例),南投縣(1,128例),新竹市(1,028例),基隆市(1,021例),花蓮縣(931例),宜蘭縣(874例),嘉義縣(837例),嘉義市(557例),臺東縣(550例),金門縣(203例),澎湖縣(196例),連江縣(41例)。今日新增15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4例男性、6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46例具慢性病史、64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年4月22日至6月4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4日至6月3日。今日新增3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0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土耳其、南非及美國各1例移入,另28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1日至6月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45萬7881例確診,分別為1萬3192例境外移入、244萬463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3090例死亡病例,其中3,07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135例、臺北市653例、臺中市201例、桃園市158例、高雄市152例、基隆市114例、臺南市111例、彰化縣101例、屏東縣77例、宜蘭縣72例、花蓮縣63例、雲林縣46例、臺東縣39例、南投縣37例、新竹縣29例、嘉義市及嘉義縣各26例、苗栗縣22例、新竹市8例、金門縣4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6萬2080、死亡+124 高雄單日新增超越新北
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本土個案6萬2080例、252例中重症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124例死亡個案,數字皆呈現下降趨勢;另有30例境外移入個案。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死亡個案較前一天少一些。今日新增6萬2080例本土病例,2萬9070例男性、3萬2991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高雄市(9,232例)、新北市(9,026例)、台中市(8,699例)、桃園市(5,793例)、台南市(5,447例)、台北市(4,452例)、彰化縣(4,217例)、屏東縣(2,557例)、新竹縣(1,516例)、苗栗縣(1,504例)、雲林縣(1,496例)、新竹市(1,257例)、宜蘭縣(1,249例)、南投縣(1,188例)、嘉義縣(1,058例)、花蓮縣(969例)、台東縣(750例)、基隆市(729例)、嘉義市(552例)、澎湖縣(213例)、金門縣(163例)、連江縣(13例)。今日新增12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7例男性、5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6例具慢性病史、57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8日至6月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1日至6月2日。今日新增3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歲多歲,感染國家均為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3日至6月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40萬4871例確診,分別為1萬3161例境外移入、239萬165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2939例死亡病例,其中2,92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108例、台北市638例、台中市182例、高雄市146例、桃園市118例、基隆市114例、台南市104例、彰化縣94例、屏東縣74例、宜蘭縣70例、花蓮縣63例、雲林縣42例、台東縣37例、南投縣34例、新竹縣24例、嘉義市23例、苗栗縣及嘉義縣各21例、新竹市6例、金門縣4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死亡雙新高 本土+68118例 中重症+496 死亡+152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6815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萬8118例本土個案及3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2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68,118例本土病例,32,043例男性,36,053例女性,2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9,820例)、高雄市(9,657例)、台中市(9,511例)、桃園市(6,926例)、台南市(5,631例)、台北市(5,228例)、彰化縣(4,475例)、屏東縣(2,737例)、新竹縣(1,949例)、苗栗縣(1,719例)、新竹市(1,551例)、雲林縣(1,407例)、南投縣(1,308例)、宜蘭縣(1,212例)、嘉義縣(1,129例)、基隆市(1,024例)、花蓮縣(1,019例)、嘉義市(738例)、台東縣(672例)、澎湖縣(194例)、金門縣(185例)、連江縣(26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5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7例男性、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44例具慢性病史、7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9日至6月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8日至6月1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3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8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3例、泰國1例、調查中29例。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日至6月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1,541,7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203,202例排除),其中2,342,794例確診,分別為13,131例境外移入、2,329,60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2,81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2,80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086例、台北市625例、台中市160例、高雄市127例、桃園市118例、基隆市113例、台南市91例、彰化縣89例、屏東縣68例、宜蘭縣66例、花蓮縣62例、雲林縣38例、台東縣32例、南投縣30例、新竹縣24例、嘉義市及苗栗縣各21例、嘉義縣18例、新竹市6例、金門縣4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南部新冠疫情如北部延燒? 陳秀熙曝三大指標待觀察
國內新冠疫情正在高原期,確診病例數從北部往南部延燒,目前南部專責病房空床數已不到3成。專家表示,中南部疫情是否會像北部一般延燒,須觀察三大指標,首先是中南部民眾對快篩使用的習慣性,是否如北部民眾一樣;其次是中南部兒童、長者感染人數變化,第三是看診、給藥速度現在已有提升,須觀察患者治療情形,再思考專責病房是否要提前部署。指揮中心昨公布今年3月1日至6月1日各縣市累積確診百分比,全國平值均為9.28%,最高前5縣市為基隆市16.21%、新北市15.54%,桃園市12.85%、花蓮縣10.86%、台北市10.77%。至於中南部為高雄市6.99%、台中市6.86%、台南市6.12%。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說,國內疫情處在高原期,各縣市隨著累積病例數增加,逐步建立起疫情防火牆,中南部累積確診百分比會不會像北部一樣,到達10%至16%左右高峰才會開始下降,其中存在許多變異點,「這是不一定的」。中南部疫情是否像北部一樣延燒?其中存在三大關鍵。陳秀熙表示,首先是中南部民眾對快篩使用的習慣性,可能不如北部民眾,進而影響輕症、無症狀患者偵測,但中南部民眾雖然不快篩,但這類隱形確診者,就如同隱性感冒患者,可以形成社區免疫保護力。第二、必須特別觀察南部兒童、長者引發中重症感染人數的變化,這部分可能與北部不同,如北部疫情爆發時,許多兒童、長者等脆弱族群感染Omicron病逝,中南部會不會如此有待觀察。第三、北部爆發疫情,許多快篩陽民眾到醫院急診外排隊採檢PCR,現在快篩陽視同確診,相同情形不會再出現,且看診、給藥速度都有所提升,中南部民眾面對疫情須戒慎恐懼,但不需太過憂心。陳秀熙說,基於上述三點,且中南部人口密集程度不如北部,因此中南部疫情是否尚未到達高峰,或專責病房是否要提前部署,均需列入考慮持續觀察。
-
2022-06-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7萬6517例 中重症增409、142人確診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7656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76517例本土個案及4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42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76,517例本土病例,35,999例男性,40,480例女性,3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1,766例),高雄市(10,790例),台中市(10,651例),桃園市(7,196例),台南市(6,620例),台北市(6,143例),彰化縣(4,593例),屏東縣(2,951例),新竹縣(2,139例),苗栗縣(1,784例),新竹市(1,616例),宜蘭縣(1,542例),雲林縣(1,528例),南投縣(1,423例),基隆市(1,295例),花蓮縣(1,246例),嘉義縣(1,194例),台東縣(911例),嘉義市(708例),澎湖縣(233例),金門縣(155例),連江縣(33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4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7例男性、55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4例具慢性病史、67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7日至5月3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4日至6月1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4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2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例)、法國、西班牙及印尼(各1例)移入,另4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日至6月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1,459,22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189,517例排除),其中2,274,666例確診,分別為13,098例境外移入、2,261,51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2,66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2,64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053例、台北市609例、台中市146例、高雄市118例、基隆市111例、桃園市104例、彰化縣80例、台南市78例、宜蘭縣60例、屏東縣59例、花蓮縣54例、雲林縣37例、台東縣31例、南投縣27例、新竹縣22例、嘉義市19例、嘉義縣17例、苗栗縣13例、新竹市6例、金門縣3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7萬6967例、144人死亡 中南部疫情持續上升
國內今天新增7萬6967例本土個案、19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人數仍呈現中南部上升的趨勢,三個破萬縣市分別為新北市1萬2910例、台中市1萬707例、高雄市1萬530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44例死亡。今日新增7萬6967例本土病例,為3萬6441例男性、4萬500例女性、2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2,910例)、台中市(10,707例)、高雄市(10,530例)、桃園市(7,854例)、台北市(6,237例)、台南市(6,144例)、彰化縣(4,541例)、屏東縣(2,773例)、新竹縣(2,282例)、苗栗縣(1,633例)、新竹市(1,585例)、宜蘭縣(1,426例)、雲林縣(1,410例)、南投縣(1,320例)、花蓮縣(1,218例)、基隆市(1,190例)、嘉義縣(1,168例)、台東縣(897例)、嘉義市(756例)、澎湖縣(216例)、金門縣(145例)、連江縣(25例)。今日新增14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3例男性、5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5例具慢性病史、50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2日至5月3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5月30日。今日新增1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5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歲多歲,分別自紐西蘭及美國各1例移入,另1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31日至6月1日。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19萬8161例確診,分別為1萬3051例境外移入、218萬505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2521例死亡病例,其中250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024例、台北市594例、台中市131例、基隆市109例、高雄市101例、桃園市95例、台南市及彰化縣各68例、宜蘭縣58例、花蓮縣及屏東縣各50例、雲林縣33例、台東縣29例、新竹縣22例、南投縣20例、嘉義市18例、嘉義縣14例、苗栗縣12例、新竹市6例、金門縣3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全國染疫率9% 中南部疫情未達高峰
昨天新增八萬八二四七例本土個案、二四○例中重症個案、一二二例死亡個案,死亡個案包括兩例嬰幼兒,分別為出生一個多月的男嬰及五個多月女嬰,均未就醫,在家死亡,其中一個多月大男嬰在發燒隔天後死亡,為目前年紀最小的死亡案例。北降南升 確診率低縣市飆高疫情呈現北降南升,專家預估,台中市、高雄市、台東縣、彰化縣等確診率偏低,染疫人數可能再往上升;指揮中心看法一致,「中南部還在上升,應該最近會達高峰」。昨新增確診人數前六名縣市,分別為新北市一萬四八九四例,台中市一萬一五一一例,高雄市一萬一四九九例,桃園市九五六八例,台南市七六三四例,台北市七四八○例,雙北疫情趨緩,中南部明顯往上竄升。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指出,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累積通報率分別達到百分之六點八至十點一,而新竹縣、新竹市、宜蘭縣、花蓮縣等累積通報率也超過百分之六,預估這八個縣市疫情將朝下降趨勢;但台中市、高雄市、台東縣、彰化縣仍小於百分之六,需觀察是否續升。指揮中心統計,全國染疫率為百分之九,其中基隆市百分之十五點九最高,其次為新北市百分之十五點二,桃園市百分之十二點五,台北市百分之十點六,至於中南部染疫率明顯較低,台南市百分之五點八,台中市百分之六點五,高雄市百分之六點六。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日北部各縣市單日新增確診數明顯下降,中南部則開始上升,主要與染疫率有關,新北、基隆染疫率達百分之十五至十六,高雄染疫率則約百分之六,因此,確診人數將持續往上走;推估全國染疫率達百分之十至十二,曲線才可能緩步下降,目前還要在高原期徘徊一陣子。122死 一個多月大是最小個案昨新增一二二例死亡個案,其中兩例為兒童個案,出生一個多月的男嬰為早產兒,有肺部疾病,同住家人確診,男嬰廿四日發燒但未就醫,隔日昏迷,呈缺氧發紫,到院採檢PCR陽性,並確認無生命跡象。另一例五個多月女嬰為印尼籍,母親友人代為照顧,五月十四日發燒,照顧者使用退燒藥未就醫。十五日女嬰昏迷,缺氧發紫,送醫急救,已無生命跡象,經過行政相驗,死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合併心肺衰竭。目前兒童重症累計廿九例,十二人死亡。
-
2022-06-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增8萬8247例本土 中南部疫情升 122例染疫歿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持續在8萬上下徘徊,今天新增8萬8247例本土個案、46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中重症個案240例、122例死亡個案。國內新冠肺炎個案分布中南部持續升溫,縣市前五名分別為新北市1萬4894例、台中市1萬1511例、高雄市1萬1499例、桃園市9568例、台南市7634例。今日新增8萬8247例本土病例,為4萬2365例男性、4萬5861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4,894例)、台中市(11,511例)、高雄市(11,499例)、桃園市(9,568例)、台南市(7,634例)、台北市(7,480例)、彰化縣(4,852例)、屏東縣(3,177例)、新竹縣(2,527例)、新竹市(2,008例)、苗栗縣(2,008例)、雲林縣(1,852例)、宜蘭縣(1,622例)、南投縣(1,496例)、花蓮縣(1,493例)、基隆市(1,423例)、嘉義縣(1,226例)、台東縣(902例)、嘉義市(677例)、澎湖縣(215例)、金門縣(131例)、連江縣(52例)。新增12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7例男性、5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5例具慢性病史、55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5月3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5月30日。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分別自美國(2例)、菲律賓及西班牙(各1例)移入,另4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30日至5月3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12萬1231例確診,分別為1萬3034例境外移入、210萬814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2377例死亡病例,其中2,36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973、台北市573例、台中市110例、基隆市106例、桃園市90例、高雄市87例、台南市66例、彰化縣61例、宜蘭縣53例、花蓮縣48例、屏東縣46例、雲林縣33例、台東縣29例、新竹縣22例、嘉義市及南投縣各16例、嘉義縣14例、苗栗縣12例、金門縣及新竹市各3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者估4縣市疫情還會升 沒做好2件事死亡倍增到7月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肆虐,昨已破200萬人確診。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因快篩、保險等因素,疫情軌跡走得比紐西蘭1到1.5周,目前看到至少8個縣市確診率已逾6%,可能開始往下走,但台中市、高雄市、台東縣、彰化縣仍小於6%,需觀察是否續升。此外,5月最後一周重症死亡數陡升,從每天不到100人跳升到每日增近150人,致死率攀升中,受醫療緊縮導致的超額死亡影響最大。陳秀熙根據紐西蘭經驗推估,致死率還需2、3周才會往下降。要避免直接與間接的重症死亡,必須靠「精準使用抗病毒口服藥」、「改善醫療量能緊縮」,如果這兩件事沒做好,7月上旬每日死亡人數會逼近200人。陳秀熙指出,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在高峰累積通報率達6.8至10.1%,新竹縣、新竹市、宜蘭縣、花蓮縣之高峰累積通報率也已超過6%,這8個縣市流行波有下降趨勢。至於台中市、高雄市、台東縣、彰化縣,目前累積通報率仍低於6%,還在高峰期,未來是否持續上升?仍值得關注,結果可能因各地感染率、疫苗施打率、無症狀及輕症偵測量、快篩使用情況、人流移動、公衛防疫措施落實度而有不同。陳秀熙表示,台灣平均感染率已接近7%,脆弱族群包含65歲以上長者及小於12歲兒童,感染率則分別已經接近5%及9%。自4月23日起累計,每10萬75歲以上長者有498人中症,每10萬75歲以上長者有154人重症,與其他年齡層差距非常大。陳秀熙分析台灣每千人重症數,結果顯示,重症數在5月最後一周快速上升,之前每千人僅0.5人重症,5月底卻跳升到每千人逾1.5人重症,暴增3倍。陳秀熙指出,主要原因包括近期「醫療量能緊縮」造成間接重症死亡,受「超額死亡」影響最大,預估要等流行高峰過2、3周,才有可能看到中重症個案數下降。根據研究團隊成員、公衛學者林庭瑀的分析,陳秀熙指出,死亡原因可分為直接與間接兩類。 直接重症死亡是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導致的死亡,間接重症死亡是因醫療量能緊縮導致的死亡。若不能「精準使用抗病毒口服藥」、未改善「醫療照護緊縮問題」,重症及死亡個案數會持續上升。若精準使用抗病毒口服藥的落實度達到9成、醫療量能緊縮問題改善程度達到7成,同時減少投注於輕症、無症狀、低病毒量(Ct值大於30)個案的醫療及行政量能,即可望有效避免直接與重症死亡,再次壓平曲線,讓6、7月的重症死亡人數維持在每天50人以下。陳秀熙說,必須盡力避免低病毒量個案佔用醫療量能,而導致中重症高危險群的間接死亡上升。建議回歸「基層流感社區監測」,學習日本只做「症狀監測」,鼓勵民眾以即時快篩作為「自我監測」,讓基層醫療體系分擔中重症救治院所的壓力。
-
2022-05-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8萬 累計確診破200萬
累計確診破200萬!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本土個案8萬656例,今年累計確診已達200萬5412例。新增190例中重症個案、90例死亡個案;另新增49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確診數比周日回報數目來得多一些,死亡個案則前一天來得少。今日新增之8萬656例本土病例,為3萬8638例男性、4萬2001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4,372例)、台中市(10,586例)、高雄市(10,380例)、桃園市(7,826例)、台北市(6,707例)、台南市(6,485例)、彰化縣(4,740例)、屏東縣(2,960例)、新竹縣(2,064例)、苗栗縣(1,970例)、新竹市(1,734例)、宜蘭縣(1,649例)、基隆市(1,631例)、雲林縣(1,610例)、南投縣(1,381例)、花蓮縣(1,295例)、嘉義縣(1,146例)、台東縣(866例)、嘉義市(776例)、澎湖縣(263例)、金門縣(206例)、連江縣(9例)。今日新增9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0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86例具慢性病史、44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日至5月2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5月29日。今日新增4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7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9日至5月3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03萬2983例確診,分別為1萬2988例境外移入、201萬994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2255例死亡病例,其中224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933例、台北市560例、台中市105例、基隆市103例、高雄市80例、桃園市76例、台南市59例、彰化縣57例、宜蘭縣50例、花蓮縣45例、屏東縣39例、雲林縣29例、台東縣26例、新竹縣21例、嘉義市及嘉義縣各14例、南投縣13例、苗栗縣9例、金門縣及新竹市各3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個案數略降!今增6萬本土個案 指揮中心估假日因素
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本土個案6萬42例,較昨天略降,新增109例死亡個案;另新增61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也許是因為假日關係,確診人數較少。今日新增之60042例本土病例,為28755例男性,31273例女性,1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0,668例),高雄市(8,333例),台中市(7,540例),桃園市(6,493例),台北市(5,565例),台南市(4,278例),彰化縣(3,159例),屏東縣(2,127例),新竹縣(1,894例),苗栗縣(1,664例),雲林縣(1,246例),新竹市(1,126例),基隆市(1,026例),宜蘭縣(1,003例),花蓮縣(938例),南投縣(901例),嘉義縣(779例),台東縣(600例),嘉義市(432例),金門縣(132例),澎湖縣(120例),連江縣(18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10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0例男性、39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06例具慢性病史、43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5日至5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0日至5月27日。今日新增6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8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感染國家為美國6例、德國1例、調查中54例。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8日至5月2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95萬2355例確診,分別為12942例境外移入、193萬935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2,16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2,15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905例、台北市550例、基隆市102例、台中市96例、高雄市76例、桃園市71例、彰化縣53例、台南市50例、宜蘭縣46例、花蓮縣41例、屏東縣36例、雲林縣28例、台東縣25例、新竹縣20例、嘉義市、南投縣及嘉義縣各12例、苗栗縣9例、金門縣及新竹市各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7萬6539例本土個案 染疫死亡145人創新高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國內今天新增7萬6539例本土個案、66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個案新增145例,再創新高。今日新增之7萬6539例本土病例,為3萬6087例男性、4萬431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4,848例),高雄市(9,563例),桃園市(9,379例),台中市(8,959例),台北市(7,402例),臺南市(5,913例),彰化縣(3,882例),屏東縣(2,554例),新竹縣(1,976例),新竹市(1,699例),苗栗縣(1,667例),宜蘭縣(1,558例),基隆市(1,216例),花蓮縣(1,112例),雲林縣(1,059例),南投縣(999例),嘉義縣(955例),台東縣(858例),嘉義市(527例),澎湖縣(204例),金門縣(179例),連江縣(30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14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1例男性、64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6例具慢性病史、70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8日至5月2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0日至5月26日。今日新增6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34例男性,32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3例、日本、新加坡及越南各1例、調查中60例。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7日至5月2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89萬2272例確診,分別為1萬2882例境外移入、187萬933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205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2,04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881例、台北市544例、基隆市101例、台中市77例、高雄市67例、桃園市58例、彰化縣50例、台南市42例、宜蘭縣40例、花蓮縣及屏東縣各35例、台東縣24例、雲林縣22例、新竹縣20例、嘉義市及南投縣各11例、嘉義縣10例、苗栗縣9例、金門縣及新竹市各2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80835! 中重症+408、死亡+127 雙創新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8萬8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萬835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2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 ;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7例死亡。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天新增本土病例比前一天少一些,境外新增46例,死亡127例,跟前一天差不多。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0,835例本土病例,為38,139例男性、42,641例女性、5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6,001例),高雄市(9,641例),台中市(9,031例),桃園市(8,999例),台北市(7,998例),台南市(6,666例),彰化縣(3,597例),屏東縣(2,648例),新竹縣(2,509例),苗栗縣(2,024例),宜蘭縣(1,870例),新竹市(1,759例),雲林縣(1,466例),基隆市(1,433例),花蓮縣(1,326例),嘉義縣(1,014例),南投縣(997例),台東縣(774例),嘉義市(585例),金門縣(203例),澎湖縣(200例),連江縣(9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2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4例男性、5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8例具慢性病史、48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9日至5月2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5月25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8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4例、調查中42例。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6日至5月2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899,26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080,117例排除),其中1,815,703例確診,分別為12,816例境外移入、1,802,83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91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89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833例、台北市521例、基隆市95例、台中市66例、高雄市60例、桃園市50例、彰化縣48例、花蓮縣35例、台南市32例、宜蘭縣31例、屏東縣29例、台東縣及雲林縣各19例、新竹縣18例、嘉義縣11例、南投縣及嘉義市各9例、苗栗縣7例、金門縣及新竹市各2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9萬4808例、中重症增343 死亡126例 全創新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9,485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9萬4808例本土個案及47例境外移入(4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 ;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6例死亡。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新增病例9萬4808人,比昨一天多一些,主要是因為昨天開放所有快篩陽個案經醫師確診為確定病例,所以多一些。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94,808例本土病例,44,942例男性,49,823例女性,4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9,363例),台中市(11,501例),高雄市(11,270例),桃園市(10,074例),台北市(9,503例),台南市(7,376例),彰化縣(4,240例),屏東縣(2,765例),新竹縣(2,716例),苗栗縣(2,195例),新竹市(2,147例),基隆市(2,043例),宜蘭縣(1,779例),花蓮縣(1,749例),雲林縣(1,713例),南投縣(1,330例),嘉義縣(1,088例),台東縣(932例),嘉義市(651例),澎湖縣(192例),金門縣(147例),連江縣(3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2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7例男性、4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3例具慢性病史、52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30日至5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5月24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4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8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50多歲,感染國家均為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5日至5月2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789,01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059,842例排除),其中1,735,067例確診,分別為12,770例境外移入、1,722,24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78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76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793例、台北市507例、基隆市88例、台中市59例、高雄市47例、桃園市42例、彰化縣38例、花蓮縣30例、台南市28例、宜蘭縣27例、屏東縣23例、新竹縣及台東縣各18例、雲林縣16例、南投縣及嘉義縣各9例、嘉義市8例、苗栗縣6例、金門縣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