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2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膽道閉鎖
共找到
13
筆 文章
-
-
2023-06-09 醫聲.醫聲要聞
孕產婦諮詢專線衝1.8萬通 「確診能否餵母奶」躍前3名
本土新冠疫情本周達高峰,疾管署評估每天約增加2.3萬至2.8萬人染疫。許多新手爸媽染疫,也憂心是否可以持續哺乳,國健署統計,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去年進線1.8萬通,最關心的前三大議題,分別是寶寶照護、母乳哺育、資源轉介。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表示,從準備懷孕到產後育兒階段,準爸媽們可能會因不熟悉孕產過程變化及寶寶照顧技巧,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根據專線統計,去年共有1萬8011通服務,提供諮詢2萬4730個問題,最關心包括寶寶照護30.7%、母乳哺育28.9%及資源轉介15.8%。另外,準爸媽最常問的3大問題,包括「寶寶大便顏色和之前不一樣,是正常現象嗎?」、「確診COVID-19可以持續哺乳嗎?」、「乳房有硬塊,該怎麼處理?」蔡維誼指出,寶寶大便正常的顏色是黃色或綠色,如果是淡黃色、灰白色屬於不正常,應懷疑是否有膽道閉鎖或肝內膽汁滯留,應盡快就醫請教專業兒科醫師,以免延誤病情。爸媽平日在寶寶排便時,可利用兒童健康手冊嬰兒黃金九色卡,在日光或充足的光線下比對以清楚辨識。根據國外研究,確診產婦的母乳雖有新冠病毒核酸,但無法培養出活性病毒,因此病毒不會從母乳傳播給嬰兒;相反地,母乳中含有抗新冠病毒的IgA與IgG中和抗體,可以給予嬰兒保護,母乳提供寶寶均衡、易消化的營養成分及增加免疫力的抗體,也有助於寶寶腦部神經發育,因此台灣及美國的兒科醫學會與世界衛生組織,都建議疑似或確診的母親持續母乳哺餵。蔡維誼建議,媽媽2、3小時要將奶水己出,刺激乳房持續分泌奶水,若沒有將奶水移出,會造成乳房腫脹,嚴重恐造成乳腺管阻塞,同時伴隨著硬塊產生,最後就演變為乳腺炎。要解決奶水不足、預防乳房腫脹及硬塊,應掌握「3餵」的技巧,早早餵(儘早開始哺餵母乳)、正確餵(寶寶和媽媽以正確方式讓寶寶喝到足夠奶水),隨時餵(依寶寶需求想吃就餵)。國健署表示,新手爸媽從準備懷孕到產後育兒階段,會產生各式各樣問題,國健署101年建置建置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華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提供從孕前、孕期至產後照護、母乳哺育指導、親子健康、情緒困擾等議題之保健諮詢、傾聽、關懷及支持與必要的資源轉介等,幫助新手爸媽及其家人早日順利上手,減少恐慌與焦慮,也有國語、台語、越南語及印尼語的專人服務。孕產婦關懷網站( https://mammy.hpa.gov.tw/ ),可以查詢相關資訊;或利用孕產婦關懷Line官方帳號( ID: @mammy870870 ),可以定期收到婦幼衛教訊息等。
-
2023-01-17 焦點.元氣新聞
70歲歌仔戲演員連明月換肝後心臟積水逝世!名醫提醒別輕忽脂肪肝,4習慣避免肝臟危機
【2023/01/16編註】資深歌仔戲女星連明月去年12月初一度傳出病危,隨後接受兒子捐肝,這段時間雖仍住加護病房觀察,16日凌晨4點多卻因心臟積水,病情急轉直下,搶救1小時後宣告不治離世,享壽70歲。》詳細新聞連明月在去年10月曾上節目受訪,提到有次上廁所上到一半昏倒,醒來發現已經燒到40度,就醫檢查才發現已肝硬化,而且肝的旁邊還長了一顆腫瘤。據《中國時報》報導,連明月的乾弟弟表示,連明月的肝已無功能,只要進食就會拉,只能靠打點滴補充營養,因此醫生建議換肝。什麼情況必須換肝?肝病不能治療嗎,什麼程度會需要換肝?亞東醫院一般外科鄭國祥副院長曾於《亞東醫訊》撰文解釋換肝的情況:適合換肝:大多數有末期肝臟衰竭的病患都適合接受肝臟移植,包括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臟代謝疾病、B型肝炎或C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引致失償性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自體免疫肝炎、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但肝功能不適合腫瘤切除、Budd-Chiari症候群、猛爆性肝炎或藥物引起之急性肝衰竭、或其他末期肝臟疾病,無法以傳統方法治療者等等,均是移植的適應症。不適合換肝:禁忌症包括敗血症、有肝以外的惡性腫瘤治療後未達五年(原位癌不在此限)、重度的心肺疾病、酒精成癮而未戒酒半年以上或藥物濫用的人等等,這些就不宜考慮執行肝臟移植手術。此外,肝癌病患接受肝臟移植也有條件限制,如果3種情形者,才符合肝臟移植的條件:●癌細胞沒有轉移到肝臟以外的器官。●肝臟相關的大血管沒有癌細胞造成的侵犯或癌栓。●腫瘤如果為單顆,大小不得大於6.5公分;腫瘤如果為多顆,最多不能超過3顆,此情況下每顆大小也不能大於4.5公分,3顆腫瘤最大的直徑總和不得大於8公分。肝臟移植需評估等待換肝也不是說換就換,需經過評估後登錄等待。根據北榮移植外科「肝臟移植術前Q&A」衛教資料指出,待贈者由胃腸科醫師依病患病情轉介給肝臟移植外科醫師。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及綜合評估後,再將個案送至健保局審核,待審核通過後才進入待贈者名單。而醫院又是如何決定肝臟移植的受贈順序?這主要是取決在病患疾病的嚴重度以及與捐贈者比對血型時是否相同或相容。至於捐贈者器官的大小與受贈者體型大小是否適當,以及待贈時間的長短反而是次要的考慮因素。好不容易等到了受贈器官,肝臟移植也不一定成功,手術成功率約七到九成以上,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受贈者當時病情的穩定度。如何避免換肝危機?罹患肝癌的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也曾於2020換肝,當時次子顏仁賢配對捐肝,由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執刀,手術順利成功。陳肇隆曾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以往亟需肝臟移植才能存活的患者,以B、C等肝炎患者為主,但隨著B肝疫苗接種,C肝全口服新藥問世,最近一兩年則是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患者,或是兩者合併的個案激增。隨著肥胖人口的增加,未來因脂肪性肝炎而需肝臟移植患者將愈來愈多。陳肇隆提醒民眾應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均衡,並控制體重,且避免酗酒,才能避免「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危機。【資料來源】.什麼情況要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呢?哪些人不適合?.北榮移植外科「肝臟移植術前Q&A」.衛福部公布:我肝移植成功率逾八成 高雄長庚雙冠王
-
2021-07-19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留在這裡
80年代,我在台大醫院的兒科門診見習。血液科教授頗具功力,不用抽血,光憑聽診觸診,就診斷出一個「白血病」的兩歲小男孩。小孩子圓圓的眼睛,笑顏會融化人似的,有點蒼白,細嫩的皮膚上有些瘀青。一點也沒有病容,應該是在疾病的初期。當年自費時代,沒有健保。很奇怪。禍不單行。先天性或重大疾病傷殘的孩子,家境通常不好。父母親悲痛欲絕。教授建議住院檢查,但家人面面相覷,家裡那一丁點收入哪負擔得起醫藥費?他們表示要回去「考慮看看 」(多半是要聽天由命了)。這也難怪,窮苦人家孩子生得多,當年治療水準不高,禍福難判……這反應似在教授意料中,他苦口婆心對家長說:「不要抱回去,留在這裡,要給他治療。我們好好照顧,孩子有機會好啦!」***********一位小兒外科教授回憶40年前的場景:他當住院醫師時,物力維艱。開刀止血只能徒手用線綁;常捲起袖子捐自己的血,晚上值班開刀麻醉要自己上。他暗自禱告孩子是O型或A型,因為他是A型的,輸血不會排斥某天半夜,他的老師要為一位罹患壞死性腸炎的新生兒緊急開刀,他硬著頭皮上陣麻醉。開刀房的暖氣越來越暖,可是孩子的身體卻越來越冷。還沒開刀孩子已經過世了。當年自費時代,不知怎的,罹患膽道閉鎖和泌尿道畸形需要開刀的小朋友,家境通常不好。他常不知道怎麼開口跟家屬討論醫療費用。父母親付不起錢,總會面有難色向他說:「孩子就留在這裡,給醫院做實驗算了。」聽到家長這麼說,他就想著無論如何要把孩子救起來,並努力降低費用,只收個意思意思。所以當年的小兒外科醫師又忙又窮。看到孩子術後康復的笑顏,父母高高興興把孩子抱回家,就是最大的報酬。***********每半年,我都會收到簡訊,說我的車該進廠維修了。「車子使用上沒什麼問題吧 ?」維修人員問我。「最近我開得很順啊,引擎寂靜無聲,車況是從上次出廠以來感覺最棒的時候。」「用感覺的不準。這次是例行維修,向您報價一下……」維修人員說了一堆車子零件的術語,我每次聽他報價,心就開始往下沉。我懂人體的內臟,卻不了解車子的。人心不古。我無法完全信任車廠老闆,我們之間有「利益衝突」,總覺得他們會敲我竹槓。該來的總是要來,幾個小時後:「向林先生報告一下,這次您愛車的毀損狀況出乎我們的想像。」「首先水箱有點破裂,刹車皮有點毀損,都幫你換新。冷媒幫你補充,倒車導引系統作修正。 胎紋已被磨平,行車安全不能打折,您愛車的四個輪胎我都幫你換了。」「 所以一共是xxxxx元。」 我沒聽錯,五位數起跳,第一個數字還不是一。頓時,愛車變得和我一樣蒼老。我差點想跟他說:「您估個價,把它買走。車子我就留在這裡了。」
-
2021-04-19 新聞.杏林.診間
兒童醫療貢獻獎 謝謝你們守護孩子
從醫超過四十年的台大醫院兒科教授、中研院院士張美惠,畢生投入兒童胃腸肝膽疾病研究,首創「嬰兒大便卡」,建立全球第一個全國嬰兒膽道閉鎖篩檢系統,她所率領的研究團隊更以台灣防治B型肝炎的成功經驗,促成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個推動新生兒B肝疫苗預防注射的國家,昨榮獲第九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終身貢獻獎」。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二○○五年起設立「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盼喚起社會對兒科醫療的重視,鼓勵更多新血投入兒童醫療領域,彰顯第一線兒童醫療工作者的用心付出。董事長吳春福昨在頒獎典禮說,去年我國人口數首次出現負成長,新生兒僅十六點五萬多人,創史上新低,盼今年衛福部投入更多資源布建兒童醫療環境。副總統賴清德昨以錄影方式致詞說,政府從今年起至二○二四年,將分四年共挹注廿八億元,執行「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邱益煊則為本屆「中流砥柱獎」得主,出席時牽著身型嬌小的霈涵,他表示,廿歲霈涵罹患「先天性泌尿道結構異常」,治療難度極高,五歲就須洗腎,成長時期多次因肺炎住院,甚至罹患還致死率很高的腹膜炎,幸在醫療團隊細心陪伴照顧下平安長大。「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被譽為兒科學界的奧斯卡,本屆得獎者包括獲「終身貢獻獎」的張美惠、守護慢性腎病的孩子邱益煊獲「中流砥柱獎」、為呼吸重症病童找生路的馬偕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國森獲「焦點貢獻獎」,及親切善溝通的台大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劉士嶢則獲得「兒科新銳獎」。「兒童護理獎」分別頒給台東馬偕護理長吳家慧、台大兒童醫院個管師為趙芳欣;「醫療團隊獎」得主為台大兒童醫院急重症兒童轉院外接團隊。
-
2021-03-24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北榮再救援 疫情下幫越南嬰換肝
疫情下,台灣再為人道救援打開愛的奇蹟。越南河內一名11個月大的陳姓男嬰BunBun,因膽道閉鎖急需換肝,台北榮總協助該對母子於今年一月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手術,BunBun的媽媽見到心肝寶貝能健康學走,抓周時還抓到滿滿的新台幣,莞爾之餘,還有說不出的感謝與感動。BunBun媽媽說,兒子近10個月大時,被醫師宣判肝衰竭要立刻移植,但去年新冠疫情蔓延,得知台灣發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禁令,台灣醫師無法前往越南,12月21日便寫信給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求救。經過緊急文件的籌備,原預計核可文件於1月8日生效,卻碰到12月底台灣出現一例英國變異病毒,暫時禁止沒有居留證的外國人入境,增加了來台難度,最後在劉君恕及越南的醫師配合下,母子終於如期順利抵台,並於1月16日接受換肝手術。劉君恕說,新生兒膽道閉鎖好發於亞洲,台灣發生率約6千分之1到3千分之1,越南發生率亦相差不遠,一般只要及早進行葛西氏手術,可延緩換肝年限10到20年。BunBun的媽媽說,她對北榮醫療團隊充滿信心,換肝手術當天,她躺在手術台上絲毫沒有焦慮,手術當晚即得知換肝成功,「內心馬上鬆了一口氣」,儘管接下來幾日,兒子需要在加護病房,醫療團隊仍不時傳來兒子的照片,以及最新的恢復狀況,當見到兒子那一天,內心簡直高興得快飛起來。北榮去年7月就曾透過人道救援,順利協助一名越南主播母親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搶救9個月的女兒薔薔,從2007年開始,北榮一路協助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教學,連同BunBun共完成12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
-
2021-03-24 新聞.元氣新聞
疫情下再現愛的奇蹟!北榮協助越南母子換肝再添一例
疫情下,台灣再為人道救援打開愛的奇蹟。越南河內11個月大的陳姓男嬰BunBun,因道閉鎖導致肝功能衰竭急需換肝,台北榮總協助該對母子於今年一月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手術,BunBun父母看到心肝寶貝能活力學走,抓周還抓到滿滿的新台幣,從事銀行業的父母莞爾之餘,還有說不出的感謝與感動。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表示,個案在河內出生2至3個月時,曾在當地進行葛西氏手術未成,去年新冠疫情蔓延,台灣發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禁令,12月21日收到BunBun的母親求救來信,希望來台給予援助。BunBun的媽媽表示,經過一連串緊急文件的籌備,原預計核可文件於1月8日生效,卻碰到12月底台灣一例英國變異病毒,暫時禁止沒有居留證的外國人入境,增加了來台難度,最後在劉君恕醫師、河內兒科醫院兒科肝病科的醫師的配合下,母子終於如期順利抵台,並於1月16日接受換肝手術。由於對劉君恕醫師等醫療團隊充滿信心,BunBun母親回憶當天躺在手術台上,根本沒有任何焦慮,晚上得知孩子換肝成功,「鬆了一口氣」,接下來幾天在加護病房,可以隨時透過照片及醫護的回覆得知孩子的狀況,內心逐漸擺脫了緊張和焦慮,直到與兒子相見的那天,心情簡直高興得快飛起來。劉君恕表示,因為情急,母子入境居家隔離第七天就展開手術,醫療團隊全副武裝動刀10多個小時,連之後長達21的術後照護也採防疫高規格,整個醫療費用估計約台幣300多萬,大部分由個案雙親貸款籌備。劉君恕進一步表示,新生兒膽道閉鎖好發於亞洲,台灣發生率約6000分之1到3000分之一,越南也差不多,及早進行葛西氏手術,可延緩換肝10到20年。膽道閉鎖會引起膽汁無法從肝臟流到十二指腸而儲積於肝臟內,引起黃疸甚至肝硬化,進而影響肝門脈系統回流而周邊血管硬化,利用這個手術,時機非常的重要,最好在出生60天內進行,良好的膽汁流通率可達70至90%;若90天以上才矯正,則良好膽汁流通率只剩10至20%,但若未接受手術治療,絕大多數在二歲以前天折。北榮去年7月就曾透過人道救援,順利協助一名越南主播母親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搶救9個月的女兒薔薔,從2007年2020年2月,北榮前往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教學共完成10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連同這兩名來台換肝病例,共計12例。
-
2021-01-22 科別.一般外科
來台換肝又中風半癱 4歲男童跨海治療兩次手術恢復健康
東南亞一名罹患先天性膽道閉鎖症男童一年半前來台灣換肝,恢復期又發現半側肢體癱瘓疑似腦中風,醫師診斷男童罹患罕見的「毛毛樣病」,接連接受兩次手術治療恢復健康。近日男童在媽媽陪同下回高雄長庚醫院複診,母子二人今天感謝台灣醫護團隊努力與精湛醫術。Allen(化名)今年4歲,滿月不久,家人發生他罹患天生性膽道閉鎖,因情況危急跨海求醫,2019年7月在高雄長庚醫院接受榮譽院長陳肇隆率團隊進行換肝手術。陳肇隆表示,小弟弟媽媽捐肝,手術過程順利,不料2周後出現腦中風跡象,病患單側肢體癱瘓,院方診斷病患罹患兩側性毛毛樣病。神經外科醫師莊銘榮指出,不只成人會中風,毛毛樣腦血管病變是兒童中風的原因之一,是種亞洲兒童腦中風常見的異常病變,由日本醫師命名,病名是日文Moya Moya翻譯而來,通常沒有徵兆,主要是出現明顯的半邊癱瘓現象,成人身上也會發現這個病症。經基因鑑定,Allen罹患罕見的「阿拉吉亞症候群」。莊銘榮說為治療Allen,院方把顱外血管接進Allen腦內,在一釐米以下的微小血管完成接合手術,歷經兩次手術,男童肢體靈活度恢復八成以上,沒再發生缺血腦中風。Allen須定期返台回診,此次受疫情影響,隔離3周後返院複診,恢復情況良好。媽媽說,他有兩個小孩,老大Allen出生後就生病,由她捐肝進行手術,手術後又聽到小孩罹患罕見疾病,整個人差點崩潰,幸運來台遇上優秀醫療團隊;雖因疫情導致來台就醫不便,她當成帶小孩「回娘家」,只要小孩健康都值得。
-
2020-11-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界典範之我懷念的陳秋江教授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再度以「醫界典範」的主題,介紹另外三位傑出的台灣醫師:台灣小兒外科的老前輩陳秋江教授、小兒科大老黃富源教授、公共衛生賴美淑教授。巧合的是,介紹陳秋江教授的文章是黃富源教授追憶當年馬偕醫院還沒有小兒外科的時代如何受到陳教授的幫忙,而接受醫學生採訪的黃富源教授與賴美淑教授都曾做過衛生署副署長,替台灣醫療環境樹立許多重要的制度。這「醫界典範」的主題又讓我們有機會透過這幾篇文章,體會學醫之路可以是如此的多采多姿,希望台灣能有更多有理想、有熱情、有愛心的年輕人願意投入醫學的領域。提到小兒外科界,就不得不談德高望重的陳秋江教授。(一)陳教授與我的初次淵源陳秋江教授是台大醫院小兒外科醫師,當年與洪啟仁、魏達成三人被喻為「台大外科三大公子」,不僅手術刀法神乎其技、個性謙和有禮、風度翩翩,儼然是台大外科的活招牌。我在台大擔任住院醫師第二年時,印象中,有一個病人,開刀前診斷為肝膿瘍,陳秋江教授在上刀前,先把膿瘍積液抽出,要求我跟實習醫師去染色後向他報告情況,沒想到,我們發現竟然是蛔蟲卵!在腸道內的蛔蟲卵怎會在肝臟內發現?帶著半信半疑摸不著頭緒的結果,還是向陳教授報告。怎知陳教授刀一開下去,對了!還真的是蛔蟲從膽管鑽到肝臟去了。因為這件事,陳教授對我印象很深。(二)不居功的陳教授1972年,我從台大轉職到馬偕任主治醫師,當時的兒科主任蔡炳照醫師十分有份量,權威式的帶領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當年馬偕兒科醫師若想把病人轉到別家醫院,必須經過蔡主任這一關,因為他堅持一個信念:「我們不能醫治的病人才可轉出!」才能提升醫師診治能力。我剛到馬偕時,病人不多,也因為是「空降部隊」,所以遇到困難的疾病,還是習慣打電話向老東家請益,特別是需要接受外科手術的病例,我總是習慣打電話給陳秋江教授,陳教授也不吝提點。有一次,我老家高雄縣的布袋戲班子團長的小孫子,罹患先天性小腸閉鎖症,在高雄求醫得不到醫治。團長聽聞我在馬偕當小兒科醫生,於是大老遠把小嬰兒轉到台北來,小嬰兒痊癒後,團長在家鄉替我四處宣揚。其實幫他孫子開刀的人是陳秋江教授,但功勞卻歸到我頭上,真正該感謝的應該是陳秋江教授。(三)醫術過人又有愛心的陳教授另一回,一般外科主任級醫師王永輝在晚間正在為一位小嬰兒開刀,但下刀後才發現問題,於是馬上打電話問我,一開頭便說:「這孩子小腸不對勁!」我接到電話,馬上跟王主任說,陳秋江教授就在旁邊,我請他聽。熱心的陳教授接起電話,問了幾個關鍵問題後,立刻診斷這個嬰兒罹患「壞死性腸炎」。「壞死性腸炎」這個疾病本來就是新生兒常見的疾病,很少發生在成人身上,以致於一般外科醫師一下子束手無策、急尋救兵。可見陳教授醫術超人。有一天,陳教授為一位膀胱輸尿管迴流的小病人開刀,術後整個晚上都沒有排尿,直到我隔天上午查房。我急忙致電陳教授,陳教授一聽,就馬上回到馬偕,為小病人再進行一次手術。陳教授雖然在台大,但病人一有狀況就馬上到馬偕幫忙,這種敬業精神及愛心值得學習。(四)幫助馬偕安排小兒外科醫師當年,在馬偕遇到小兒外科的病人,例如小腸閉鎖、膽道閉鎖、幽門狹窄等,都是由一般外科醫師來執刀;先天生巨結腸症的嬰兒則交給直腸外科醫師來處理。但我一直覺得兒科這類病人應該要有一位專門為這些孩子解決困難的小兒外科醫師。在蔡炳照主任之後,馬偕兒科由施政雄主任接棒,但施主任僅接了不到二年,便離開去外頭開業;我隨即被任命為代理主任。當時我才32歲,實在有點惶恐。我觀察到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特別是長期以來心裡頭牽掛第一個要處理的,就是小兒外科的問題。當時科內有一位國外回來的何文佑醫師,跟我反應為什麼兒科小病人需要手術時,都給成人外科醫師開刀,導致失敗率過高,他要求我去向院長反應。當時吳再成院長召開外科與兒科協調會議,與會者有我、何文佑及外科主任。最後,吳院長下了結論,請外科主任從科內選派一位醫師接受小兒外科專科醫師訓練。(五)雖是台大教授卻不吝幫助馬偕兒科二週後,外科主任表示派不出合適人選,於是院長命令兒科自己去找。於是,我又再度請陳秋江教授協助。剛好有位台大小兒外科CR葉明倫醫師,本要出國深造,經協調後,同意以特例方式讓葉醫師在台大繼續接受陳秋江教授的指導,完程紮實的訓練,其薪水由馬偕醫院支付。自從葉明倫醫師到馬偕後,馬偕終於有了自己的小兒外科醫師,記得1969年到1972年期間,我擔任台大住院醫師時,早產兒的食道閉鎖及食道氣管瘻管,沒有手術成功過,沒有想到葉明倫醫師到馬偕後,成功手術了一位食道閉鎖及食道氣管瘻管的早產兒,真是讓人欣慰。繼葉明倫醫師之後,陳教授又培養了張北葉、許錦城及王念陸等優秀的小兒外科醫師,對馬偕的貢獻良多。小兒外科一直被認為是冷門的領域,但馬偕小兒外科反而因為陳教授的貢獻,建立了堅強的小兒外科團隊。馬偕小兒外科從零開始奠定腳步,全都要感謝陳秋江教授不藏私的付出,在陳教授到馬偕任顧問醫師時,每週有一次門診,跟過陳教授的許錦城醫師也提到,陳教授刀法一流、心思細膩,不論學生會不會,都是很嚴謹的在旁邊一步步的教刀法與手勢,並且常常把書本上的術式靈活變化,讓學生們學到「書上沒教的事」。(六)馬偕兒科有今天的規模,真要感謝陳秋江教授啊陳秋江教授曾經告訴我:「黃富源,馬偕的醫生數、病人數、規模都足以成立一個兒童醫院了!」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多年後,終於有了馬偕兒童醫院。2000年5月20日我被任命為衛生署副署長,在到任前一個禮拜,我拜託葉明倫醫師帶我去陳教授家中拜訪,謝謝他多年來對馬偕及我的栽培。雖然他已中風多年,坐在輪椅上,看到葉明倫及我來訪,陳教授露出笑容。當我們要離開時,他用手緊緊握住我,我感到一股暖流,心中充滿感謝。當我年紀越來越大,往往會回憶過往,想起過去曾幫忙我的人。雖然陳秋江教授已去世多年,到現在我仍然永遠懷念他過去對馬偕醫院的協助及對我的教導。
-
2020-09-26 科別.消化系統
什麼情況要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呢?哪些人不適合?
8月初由於不幸事故,有警員大愛捐贈了不少的器官,救了很多病人,讓人心疼不捨,思念及感恩。於2009年,在前院長朱副董的指導下,成立了「肝臟移植團隊」,包括有大愛的肝臟移植與活體肝臟移植,並成立跨領域照護團隊,有個管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呼吸治療師、加護病房團隊、社工師等等的加入,為病患做最佳的照護。什麼是肝臟移植?肝臟移植係將有病的肝臟完全摘除後,植入新的好的功能的肝臟。新的肝臟將取代了原有的肝臟,重啟代謝、儲藏、解毒和合成蛋白質(例如: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等)等等的功能,使病人儘快恢復健康。植入的新肝的來源,有的是善心大愛的腦死病患,也可由五等內血親或姻親捐贈活體部分肝臟。什麼情況要接受肝臟移植呢?大多數有末期肝臟衰竭的病患都適合接受肝臟移植,包括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臟代謝疾病、B型肝炎或C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引致失償性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自體免疫肝炎、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但肝功能不適合腫瘤切除、Budd-Chiari症候群、猛爆性肝炎或藥物引起之急性肝衰竭、或其他末期肝臟疾病,無法以傳統方法治療者等等,均是移植的適應症,至於禁忌症則包括敗血症、有肝以外的惡性腫瘤治療後未達五年(原位癌不在此限)、重度的心肺疾病、酒精成癮而未戒酒半年以上或藥物濫用的人等等,這些就不宜考慮執行肝臟移植手術。有肝細胞癌(肝癌)的病患適合接受肝移植嗎?肝癌病患接受肝臟移植是有限制條件的,如果患者為以下的情形者,即符合肝臟移植的條件:●癌細胞沒有轉移到肝臟以外的器官。●肝臟相關的大血管沒有癌細胞造成的侵犯或癌栓。●腫瘤如果為單顆,大小不得大於6.5公分;腫瘤如果為多顆,最多不能超過3顆,此情況下每顆大小也不能大於4.5公分,3顆腫瘤最大的直徑總和不得大於8公分。肝臟衰竭末期接受肝移植之必要性導致末期肝臟衰竭的理由,可能是...●慢性肝臟疾病持續進展而逐漸惡化,造成肝臟幾乎完全失去代償功能時。●原已罹患慢性肝臟疾病,肝臟雖仍有代償能力,但某些原因突然功能急劇惡化時。●肝臟本來健康的個人,但發生猛爆型肝炎,導致進行性不可逆的肝衰竭時。這些患者若即時接受肝臟移植,有機會可以有效地挽救危急的生命。有關接受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目前由等待捐贈者之數目而言,全國捐贈器官相對非常稀少,等待有時是很困難的。因此肝臟衰竭病患在等待無門時,如果情況持續惡化,在爭取時間的考量下,若有機會,會建議病患作活體肝移植。如果有親人願意捐贈,事先檢查過,肝的品質相對也比較好,在適當、充足的準備下,肝臟移植手術的成功率自然也會提高,捐贈者由於術前有嚴謹的評估,術後很快恢復是可以預期的,而剩餘的肝臟會再生長大。全民健保給付肝臟移植相關費用不論是親屬活體或腦死病患大愛捐贈的肝臟移植,除了一些特殊的需求,大多數的特殊藥物及處置,全民健保均有給付。
-
2020-09-18 該看哪科.婦產科
兒科女醫師三寶媽分享育兒經 當新手媽媽也會手足無措
佳里奇美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昱瑾育有6歲、2歲、1歲三個孩子,今年37歲的她說,能夠養育幾個孩子是小時候的夢想,但成為媽媽後才真的感受到甜蜜的重量。雖有多年兒科醫師的專科經驗,面對自己的寶寶生病時也是提心吊膽,經歷新手媽媽的手足無措和感動,結合兒科醫師的專業經驗,希望能幫助媽咪辨別需緊急處理的健康問題,才能從容地享受漫長的育兒之旅。陳昱瑾醫師表示,在小小寶的生活所需方面,要特別注意的是黃疸問題,新生兒隨母親出院後若黃疸數值還未穩定,一定要注意奶量充足並依照醫師指示完成追蹤,避免黃疸數值過高引起之嚴重併發症。若遇到延遲性黃疸,可對照大便卡顏色是否正常,並回診檢查以排除需手術介入之膽道閉鎖問題。喝奶量也要注意,雖然多寡隨每個寶寶能力不同有很大的差別,原則上每日總奶量需達到每日每公斤130-150ml,並有足夠之尿量(每天換5-6次重重的尿布)。借由拍嗝及避免過量餵食可改善易吐奶問題、若有持續明顯的噴射狀嘔吐,需就醫檢查排除病理性幽門狹窄。睡姿問題,在寶寶會翻身前一定要仰睡避免窒息意外及嬰兒猝死症;另外則是如期施打預防針並善用寶寶手冊,裡頭都有詳盡的育兒保健資訊,並紀錄預防針施打的時間。從幼兒時期便可以開始實施親子共讀,媽媽可以選讀適合自己及寶寶的有趣故事或繪本,不但可以增進親子互動,也可以減少3C產品的使用時間,促進寶寶的發展。寶寶哭鬧不安,陳昱瑾醫師說,若在正常食慾活動力下並排除急性生病問題後,就可能是嬰兒腸絞痛,症狀準則為每天哭鬧超過3小時、每周超過3天、症狀持續超過3周。主要是嬰兒腸道神經系統不成熟造成的不適感,一般不會有不良影響,等寶寶長大一些約3至4個月會漸漸改善。當寶寶2、3歲後開始會進入幼兒園的團體生活,就要注意感染照護,除了平常注意衛生防疫的落實,此階段常見疾病為一般病毒感染、泌尿道感染、腸病毒、中耳炎、肺炎等,只要照醫師指示照護並規則服用藥物,密切觀察寶寶的症狀、食慾及活動力,相信可以順利度過病程。另外很重要的是居家安全,這個時期的寶貝好奇心旺盛又精力充沛,生活環境的安全是相當重要的,要注意誤食異物及藥物、尖銳物品刺傷、熱水燙傷、高處跌落等等,相關安全裝置的設置法規也可以參考;孩子進入小一的學齡階段,媽媽的陪伴、鼓勵、和笑容永遠是孩子們最好的教材!
-
2020-09-1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北榮人道救援成功 疫情下越南女主播來台捐肝救女
台灣為人道救援打開邊境之門,再度展現在國際醫療上「Taiwan Can Help」。越南河內9個月大的薔薔(Tron Tron)因為膽道閉鎖導致肝衰竭,急需換肝。台北榮總基於人道救援,在衛福部、台灣駐越南辦事處等單位協助下,今年7月幫薔薔進行活體換肝手術,成功救回小生命。台北榮總從2007年就開始協助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教學,完成11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原本今年也預計前往四次,但在2月23日抵達越南後,台灣就發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的禁令。因此當時完成兩例膽道閉鎖病童活體肝移植回國後,便不能再度前往。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表示,新生兒膽道閉鎖好發於亞洲,台灣發生率約六千分之一到三千分之一,越南也差不多,通常及早進行葛西氏手術,便可延緩換肝10到20年。但薔薔已經過了進行葛西氏手術的黃金時間擔心手術失敗,因此選擇直接換肝。薔薔的媽媽、越南國家電視台女主播黎雲臺妝(LÊ VÂN ĐÀI TRANG)本來排定在之後的梯次等著幫薔薔換肝,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等不到台灣團隊前往,於是興起大膽的想法:「或許可以到台灣治療。」然而赴台灣治療,需要將近20萬美金,醫療費用龐大,還要隔離14天。為了救女,黎雲臺妝仍決定放手一搏,寫信向劉君恕求助。劉君恕建議黎雲臺妝和先生在越南先與薔薔進行肝臟移植配對。雖然黎雲臺妝和先生的肝臟皆配對成功,但因為先生的肝臟較肥厚,難以放進僅9個月、6.5公斤的薔薔體內,因此最後仍選擇黎雲臺妝的肝臟進行活體移植。同時,薔薔一家人也著手募款、申請醫療簽證,終於等到7月20日救援航班,薔薔在父母及外婆陪伴下來台,一下飛機,薔薔和媽媽便直接由救護車送到急診室接受新冠肺炎檢驗。劉君恕說,薔薔送到北榮時已經很喘,檢驗一發現是陰性,馬上送到負壓加護病房;兩天後呼吸急促,又給予插管和呼吸器治療。由於情況危急,劉君恕當下決定,薔薔入境僅六天,7月26日便進行手術。因為等不及14天隔離期,團隊所有人員均穿上全套防護衣,更增加手術困難度。當時薔薔抽出了1000毫升腹水,並由媽媽捐出左側葉肝臟20%,摘取手術時間約5小時,植入手術時間約8小時,終於成功完成手術,並於9月4日出院。黎雲臺妝說,薔薔原本的膚色非常粉嫩,因為肝病發黃、發黑,現在膚色比來台灣之前淡了很多,希望再過兩個月就會回到原本的膚色。非常感謝所有人的幫忙,讓薔薔得以來台就醫。北榮透露,此次薔薔來台,除越南許多善心人士募款,台灣也有不具名善心人士慷慨解囊,促成這樁跨國人道救援的美事。
-
2020-02-25 科別.消化系統
C肝帶原者捐肝成功案例 奇美醫學中心今率先發表
近年酒精性肝炎患者越來越多,因而被迫換肝個案日增,奇美醫學中心今天發表「台灣首次C型肝炎帶原者成功捐肝」案例,至今兩年仍相當健康。45歲陳姓患者與妹妹現身說法,感謝醫療團隊細心醫治,陳姓患者感謝妹妹兩年來一直照顧,她還感謝教會會友為他們禱告,感謝神庇佑,呼籲民眾不要喝酒傷肝。陳姓患者多年熬夜工作又喝酒,發病到重症腹水短短3個月,2017年11月因茶色尿液腹脹就醫,檢查發現罹患酒精性肝炎併代償不全;12月因酒精性肝炎致肝硬化產生大量腹水及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反覆住院治療。奇美移植醫學科主任暨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孫定平表示,當時患者腹水已多達4公斤的酒精肝患者45歲陳姓男子,因要捐肝的患者妹妹有C型肝炎原本不能捐肝,美國也只有6%採用,近年因新藥物出現採用率已提升到16%,但台灣仍未見帶原者捐肝成功案例。院方表示,陳先生狀況危急且苦等不往生者大愛肝,43歲妹妹不捨哥哥受苦,自告奮勇決定捐肝給哥哥,但由於是C肝帶原者無法捐贈,2018年與奇美醫學中心肝膽內科主任郭行道討論後,考量妹妹C肝病毒量較低,先給C肝抗病毒藥物,病毒檢驗為完全為陰性後安排活肝移植。2018年03月移植醫學科主任孫定平率領肝移植團隊執行「國內尚無前例C肝帶原者經治療後捐贈給完全未曾感染過C肝之親人活體換肝手術」。院方表示,術後已近兩年,兄妹恢復狀況良好,雙方未在日後的血液檢查中發現C肝病毒的蹤跡,肝功能也都正常。「算是一次非常成功也是C型肝炎活體捐贈的創舉」。內科部部長暨胃腸肝膽科肝膽內科主任郭行道表示,以往C型肝炎帶原者治療以干擾素為主,對國人常見的基因第一型C肝治療效果不佳,因此C型肝炎帶原者的大愛肝往往被捨棄不用,對於大愛捐贈極度欠缺的台灣無疑是雪上加霜,雖然DAA藥物的問世讓C肝有了革命性的進展及高達95%的治癒機會,但醫界對於C肝帶原者經治療之後立即執行活肝捐贈的手術還是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因為一旦移植後捐肝者及受肝者的安全都還需要時間的驗證。目前國內採行的方式在大愛肝方面是C肝捐贈者給C肝接受者,C肝是不可以捐給未曾感染過C肝的接受者。在活肝方面目前還未做到C肝帶原者接受過DAA治療後(視同C肝已痊癒)立即捐贈給未曾感染C肝的親屬。奇美醫學中心肝移植手術中,目前仍以屍肝居多,活體捐肝前需進行全面、審慎的評估捐贈者的意願、身體狀況、肝臟的健康等,以避免「兩敗俱傷」的不幸後果。國內需要肝臟移植的病人很多,成人大部分以病毒性肝硬化為主,其次是肝癌或酒精性肝硬化導致的肝臟功能受損,幼兒則以膽道閉鎖等因素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