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 科別.消化系統
搜尋
腹部超音波
共找到
246
筆 文章
-
-
2020-09-29 科別.消化系統
一家三口都得C肝 原來早期找密醫打針
嘉義市吳姓男子因父親確診C型肝炎,擔心自己及其他家族成員也有罹患C肝可能,紛紛到衛福部嘉義醫院肝膽腸胃科、副院長陳詩典就診,才發現全家5名成員有3名都被檢查出C肝,原來是感冒生病找密醫打針,因針頭消毒不完全造成感染,所幸在陳治療後,全家都已康復。院方指出,吳男早期住在偏鄉,因公衛醫療資源不足,家族成員感冒生病總會找密醫「打一針」,陸續罹病,幸好及早發現和控制,配合口服藥物療程治療。嘉義醫院配合衛福部政策,近期配合嘉義市衛生局及熱心里長推動補篩C肝外,更加碼擴大與公司行號合作,在勞工檢查項目中增加C肝篩檢。下半年度更將於嘉義縣開辦第二波「外展門診」,由陳詩典領軍駐診。陳團隊提供已知為C型肝炎的民眾,問診、衛教、抽血檢測、腹部超音波檢查等,協助C肝患者方便就醫,讓患者就近領藥,來降低治療中斷發生。陳詩典表示,C型肝炎是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容易造成肝硬化及肝癌,要立即接受篩檢治療,只要抽血檢查出血液中有病毒,就可使用健保口服新藥治療C肝,一個療程約3個月,由中央健保全額給付,病人配合按時服藥治癒率更高達98%以上。陳說,C肝易合併脂肪肝、糖尿病、腎臟病,這些慢性病族群病人建議也主動篩檢C肝,定期追蹤,以確保身體健康。其實C肝不是絕症,患者若能積極就醫追蹤治療,不但可以大幅降低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病患人數,更能減少國民間的互相傳染。
-
2020-09-03 癌症.大腸直腸癌
男子肚子悶痛一驗竟是肝腫瘤 禍首是9年前腸癌轉移
一名60歲男子因為肚子痛到腸胃科門診就醫,醫師以腹部腹部超音波,發現肝臟有好幾處黑影,因為他害怕開刀,經醫師評估與討論後,安排肝臟穿刺切片檢查,證實男子的肝臟腫瘤竟是九年前罹患的大腸癌所轉移復發。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筠方指出,患者9年前罹患大腸癌第二期,當時在醫學中心手術,便沒有再回診追蹤。直到這次腹痛就醫,安排檢查發現肝臟冒出腫瘤。大腸癌容易轉移至肝臟,但沒有確診就不能排除是肝癌的可能性。陳筠方表示,癌症轉移至肝臟,與肝癌的治療方法不一樣。透過肝穿刺檢查後,確診患者的肝腫瘤是大腸癌的癌細胞所擴散侵犯導致。當確認癌細胞來自大腸後,醫師便可針對大腸癌,擬定個別治療計畫,而患者目前正接受標靶治療。肝膽腸胃科醫師賴馨吾說,當血液及影像檢查接無法確診時,就會考慮安排肝臟穿刺切片來確認病因、腫瘤性質或疾病之嚴重程度。肝臟穿刺切片是使用組織穿刺針,透過超音波進行定位後,從腹部取出一點肝臟組織檢查。肝臟穿刺切片檢查的傷口極小,不會有特別不適的感覺,隔日就能出院,患者可無需透過開刀即可進一步了解病情,幫助醫師診斷,並能夠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癌症早期發現,大部分的患者能獲得有效控制,甚至治癒。但部分患者即便手術切除腫瘤,癌細胞仍會轉移至其他部位。陳筠方提醒罹癌患者在確診後,仍應接受標準化療、標靶藥物治療,以控制病情。
-
2020-09-03 科別.消化系統
分級醫療雁行計畫發功 幫助垂直感染C型肝炎嬰兒
一名2個月大垂直性感染C型肝炎女嬰因感冒,最近到苗栗縣頭份市吳金垣小兒科診所求診,透過分級醫療雁行計畫,轉介到合作醫院為恭醫院,提供完整檢查、照護等醫療服務。女嬰因原生家庭母親使用毒品,出生時感染C型肝炎,最近因感冒,寄養家庭帶她到吳金垣小兒科診所求診,吳金垣透過雁行團隊專人服務轉診窗口,精準轉診至為恭醫院小兒腸胃專科醫師林俊松,仔細為女嬰檢查,包括血液檢查、及腹部超音波影像檢查。吳金垣透過為恭紀念醫院所開發的轉診應用程式(APP)得到訊息,在第一時間查詢到該病人之檢驗報告及影像學理檢查,醫院及診所醫師同時照顧女嬰,提供完整團隊醫療服務。林俊松表示,目前的研究資料,母子垂直感染C型肝炎的嬰兒,3歲時有百分之20到40的機會可以痊癒,而且C型肝炎要發展到末期肝病或肝癌要30年以上的時間,女嬰因此有充份的時間,3歲以後可以更有效、更安全的口服藥物來治療,目前只需每隔3個月到半年在醫院或診所,追蹤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影像檢查。林俊松說,另外C型肝炎不會經由飲食傳染,寄養家庭可以用一般方式照顧女嬰,不必擔心被傳染。照顧期間由專業肝炎衛教團隊介入協助定期追蹤,女嬰有問題可透過雁行團隊協助處理,落實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合作,無縫接軌的雙主治模式,服務更多在地民眾。為恭醫院院長陳振文指出,醫院配合健保署北區業務組分級醫療雁行計畫,連結88家醫療院所合作成立雁行醫療照護團隊,為恭扮演雁首角色醫院,全力配合基層診所整合資源,建立防治在地化服務,共同努力達成健保署2025年終結C肝目標。
-
2020-09-01 醫療.消化系統
不是胖,也不是脹氣!「腹水」難收該怎麼辦?
你聽過生病後有了「腹水」的狀況嗎?腹水,代表肚子裡的空腔裝進了一堆水,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腹水的問題呢?一起來看看。腹水帶來的症狀一般人的肚子裡,有時可能也存了一些液體,但量不多,通常就小於一罐養樂多的量。然而,若肚子愈來愈鼓,裡面多了一堆水,會發生什麼問題呢?首先大家會想到的大概是「體重變重」。而患者自己會覺得肚子愈來愈脹與緊繃感。腸子泡在一堆水之中,動的會比較差,因此患者吃東西後很快就覺得脹、噁心,容易打嗝。當腹腔壓力變的更大,患者還會因為血液回流不佳而出現痔瘡,以及下肢腫脹的問題,又或跑出肚臍或腹股溝的疝氣。腹壓太大壓迫到胸腔影響呼吸時,則會有喘不過氣的感覺。 所以,別以為腹水是小事,腹水讓身體愈來愈沉重,負擔好大,讓一些原本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像是進食、喝水、走來走去,都變得好困難、好辛苦,生活品質大打折扣。不僅如此,肚子裡存了太多水,還會引發腹內感染,而讓人有發燒、肚子痛的狀況。當體內積了太多腹水,會讓體液失去平衡,腎臟功能也因此會失調、變差。那為什麼會跑出腹水呢?最常見的原因是肝硬化引起的。當肝臟狀況不好,許多細胞都因纖維化失去正常功能,肝臟硬化纖維化之後,會引起肝門靜脈的血液難以回流,門脈壓升高,導致一連串問題,最後血管內的液體就滲透到腹腔積存,也就是造成腹水。另外,肝臟失能之際,體內白蛋白會變少,蛋白質濃度太低,同時也會讓血管內滲透壓低,引發腹水。而引發肝硬化的原因就很多啦,脂肪肝、喝太多酒、B型肝炎、C型肝炎等都屬於常見的肝硬化原因。如何評估肝硬化的嚴重程度請看「正確保肝很重要 – 肝硬化」。另外則是有腹內癌症的患者,也很可能有腹水的出現,我們稱為惡性腹水。癌細胞可以是影響到腹腔內一層叫做「腹膜」的組織,又或是癌症轉移到肝臟,都會引發腹水。有幾種癌症比較容易造成腹水,像是卵巢癌、胰臟癌、肝癌、及大腸癌,若癌症狀況愈嚴重,或是治療後再度復發時,就可能出現腹水。心臟衰竭、腎臟衰竭、或本身因腸道問題或營養不良而白蛋白濃度低時,也會出現腹水。如何診斷腹水?很多人會說,我怎麼知道肚子脹起來的時候,是宿便太多、脹氣嚴重、脂肪太多,還是多的是一肚子水呢?其實要分辨並不難,用身體檢查與超音波就差不多能確定診斷是否為腹水了。 然而,我們剛剛說過最常見的腹水原因是肝硬化或是癌症,因此在診斷腹水之後,更重要的事情是要找到引發腹水的原因。如果患者本身就有B肝、C肝、或酗酒等問題,我們可能會先猜是肝硬化引發的腹水,這時就要抽血檢驗肝功能,做腹部超音波時也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肝硬化、肝腫瘤等問題;若擔心患者腹內藏有癌細胞,還可以依據身體檢查的結果,考慮利用陰道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大腸鏡等影像學檢查,找出是否有癌症問題。要了解腹水從何而來之際,也可以直接檢驗,用針抽取做穿刺檢查,抽出一些腹水做檢驗,由化驗來確定裡面白血球高不高、有沒有細菌、是否有出血、有沒有癌細胞等,就能找出引發腹水的原因,再根據病因來做適當的處理與治療。有腹水該怎麼辦?現在體內有個東西「腹水」變多了,我們該怎麼辦呢?方法就是「減少腹水形成」,與「增加腹水排出」。◆ 減少腹水形成飲食少鹽,當減少從食物攝取的鹽量,可以減少身體內水分的堆積。可以請教醫院的營養師,了解如何施行減鹽飲食(每日食鹽攝取量小於1.5克)。記得,不是使用低鈉鹽就沒關係喔,低鈉鹽通常代表的就是「高鉀」,而會讓體內鉀離子升高,這有時也會帶來麻煩事的,請不要想說使用低鈉鹽就可以吃多一點。減少水分的攝取,也能減少體內腹水的堆積。如果平常有在喝酒,就得戒酒了!畢竟酒精還是可能導致肝功能失衡,增加腹水問題的嚴重度。 另外,補充白蛋白也能增加血管內的滲透壓,藉此減少水分滲漏到腹腔的程度。要快速補充時可以選擇點滴的補充製品,若是長期營養不良者,也可以改變飲食習慣,多從食物中攝取優質蛋白質。◆ 增加腹水排出為了增加水分的排出,可以考慮使用利尿劑,利尿劑有針劑也能口服使用,醫師會看患者病情決定使用哪一種。假使腹水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症狀,肚子很緊很繃,甚至腹壓太大,讓胸腔無法好好擴張,吸進的空氣量變少,患者覺得呼吸不順、喘不過氣,就可能要考慮直接從肚皮抽出多一點的腹水,直接減輕患者的腹壓。醫師會先在超音波的指引下,用針頭戳進腹腔,再接上引流的管路,連接空瓶,一次可能引流個一千到三千毫升,甚至四、五千毫升。然而,在這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血壓,避免突然血壓過低而休克。另外,直接放水屬於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幾個星期後,肚子可能又再度脹起來。那我們該拿一直反覆發生的腹水怎麼辦呢?如果病因是肝硬化引發,可能要考慮的肝臟移植這個最後手段。如果因為癌症而誘發腹水的話,通常代表癌症病情已經比較棘手,這時重點就在於根據不同的癌症狀況趕緊進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考慮手術處理的可能性。原文:是胖,也不是脹氣 – 腹水難收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8-2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吃太飽讓人隔天水腫?中醫說這種胖不是脂肪增加結果
【文、圖/摘自幸福文化《濕胖:減肥先去濕》,作者佟彤】濕胖多的不是肉,而是水!為了減肥而不吃主食(澱粉)的人或者是久坐不動、缺乏運動的人,容易濕胖。為什麼一起床就能看出「胖」?演員林心如某年春節前後,曾經在她的社交帳號上發文:「昨晚捨命陪君子,連吃了三碗泡麵、泡飯、泡粉絲......果然今天臉腫得像豬頭,眼睛都快張不開了,減肥計畫再次失敗......」像林心如這樣,頭一天吃了第二天後悔的大有人在,但她們第二天的胖臉,和這三碗泡麵其實沒什麼關係!這種胖不是長肉,而是喝湯多出來的水,也就是濕胖。三碗泡麵、泡飯、泡粉絲的熱量,就算全部加起來,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千卡;就算馬上睡覺,也不可能不消耗,因為心臟要跳動,肺臟要呼吸,這些都是需要能量的。一夜下來,一般人要消耗掉五百卡左右的熱量,意即最後剩下的,也就只有五百卡,轉化為脂肪也不過二至三兩肥肉。就算這三兩肥肉全貼在臉上,也是需要時間的:食物吃進去,在胃腸道消化吸收之後進入血液,又因為無法完全消耗而轉化為脂肪......絕對不是一夜就能完成的。因此,這種第二天起床就能看出的胖,不是脂肪增加的結果,而是「灌水肉」。硬要說罪魁禍首的話,首先是泡麵、泡飯、泡粉絲中的湯,加上遇到身材瘦削的脾虛之人,她們的腫,其實都是脾虛濕困的結果。中醫的脾,不是腹部超音波可見的脾,而是類似身體裡的「物流」和「快遞」。脾虛的人,無論是營養物質還是代謝產生的廢物,都容易轉運不利:前者不能及時送到,人就會因為缺乏營養而疲乏無力;後者無法儘快清除,人就會臃腫(濕胖)。這些症狀在女性中尤為常見,特別是為了減肥而不吃主食(澱粉)的人,或者是久坐不動、缺乏運動的人。不吃主食竟成了發胖的原因因為主食(澱粉)都是健脾的。不吃主食,而用肉或者蛋白質代替,一方面剝奪了生活中的健脾機會,另一方面又加重了消化的負擔,因為蛋白質的消化成本會更高,這個後面再詳述,如此「雙管齊下」,更容易加重脾虛。虛弱的脾帶出無力的肌肉,回報給我們的就是瘦肉少而水多的濕胖。如何能吃飽,又不水腫?如果想前一天吃了東西也不水腫,不是要排除泡麵,也不是晚上不喝水,而是要健脾,增加身體裡「物流」和「快遞」的能力,讓熱量完全消耗掉。更重要的是,泡麵湯、喝的水,也不會滯留在面部,自然沒有腫成「豬頭」的問題。
共
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