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腹腔鏡
共找到
206
筆 文章
-
-
2024-10-13 醫療.百病漫談
結石、痛風、神經痛,哪個「痛死人」的疾病最痛?如何避免疼痛發作?
三叉神經痛|像被刀割 疼痛指數高達10分「三叉神經痛患者會痛到無法講話!」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林新曜表示,典型的三叉神經痛,像是被刀割或是被電到的感覺,雖然來得快去得快,但是疼痛指數可能高達9至10分,甚至手摸到、被風吹到都會劇痛,痛到無法講話。三叉神經是由腦部延伸到額頭、顴骨、下巴,由於神經位置靠近牙齒,常被誤以為是牙痛。有時候會請病人先去牙科檢查,排除牙齒問題後,再回到神經外科處理。林新曜說,三叉神經痛多數是因為腦部血管壓迫到神經,但仍有少數是因為腫瘤壓迫而導致,就必須處理腫瘤問題,得釐清疼痛原因。若為血管壓迫導致的典型三叉神經痛,林新曜表示,在發作之前很難預測,原則上會先使用藥物治療,如止痛藥或是抗癲癇藥物,而常用特效藥物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容易導致過敏,因此需要搭配做HLA-B1502基因檢測。由於疼痛表現是周期性,藥物也必須搭配使用。若藥物無法改善疼痛,則會執行開顱手術,透過在腦幹旁邊放墊片避免神經受壓迫。林新曜說,現在也有加馬刀照射減緩疼痛,或以微創手術阻斷神經,也是避免開顱手術的治療方式,但是由於復發率較高,開顱手術仍是效益較高的治療選擇。膽結石疼痛|常在吃完油膩大餐後發生膽結石可能卡在膽管造成暫時性阻塞,也可能讓整個膽囊發炎,變成持續性膽囊發炎。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賴宏飛指出,最常見吃大餐後因為食物油膩造成肚子絞痛,可能持續30分鐘至1小時,疼痛感會從右上腹部往肩膀、背部延伸,同時伴隨噁心、想吐、盜汗。膽結石分成膽固醇結石以及色素結石。賴宏飛表示,患者約有七成是膽固醇結石,當膽固醇攝取過量、超過飽和,可能會產生結石;色素結石則分為黑色素結石跟棕色素結石,與溶血反應跟膽道感染有關。賴宏飛表示,八成膽結石患者沒有症狀,如果因為健檢發現膽結石,但沒有特殊症狀,會建議持續觀察、追蹤,並不需要治療。若有合併其他症狀、疼痛則會考慮用藥物溶解石頭,或是手術處理,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把膽囊拿掉等。賴宏飛說,若手術僅拿掉膽結石,容易復發,因此通常會將膽囊取出。膽囊為儲存膽汁處,拿掉膽囊後,肝臟仍會製造膽汁,但因為缺乏儲存處,手術後一、兩個月容易出現軟便、拉肚子等症狀,但身體會慢慢適應。膽結石危險因子包含肥胖、懷孕、年紀超過40歲、特殊基因等。賴宏飛建議,民眾可以透過健康飲食,避免高油、多吃高纖食物預防。泌尿道結石|結石往下掉 疼痛從背蔓延到下腹泌尿道結石疼痛難耐,疼痛感會從後背、後腰一路延伸到下腹部,同時伴隨噁心、嘔吐、血尿等。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李致樵說,腎結石通常不會痛,要等到石頭掉落到輸尿管時才會開始疼痛,疼痛為間歇性,輸尿管收縮時才痛,若結石未排出,疼痛不會改善。當泌尿道結石出現疼痛,李致樵表示,如果是小顆的結石,會請病患多喝水並配合藥物治療。每天要喝水3000c.c.,並且配合跳繩等運動,同時也搭配口服止痛藥、抗痙攣藥物,結石約一至兩個禮拜可以排出。然而,少數難以靠口服藥緩解疼痛的患者,可能需要到急診打止痛針,如果仍壓不住疼痛,就必須安排緊急手術。若為超過0.5公分的較大顆結石,就需要靠體外震波、內視鏡等手術處理。李致樵說,約六至七成患者可靠體外震波處理,有些患者得用到內視鏡,則需要搭配麻醉。結石與先天基因、後天飲食、生活習慣有關。李致樵表示,若發生過結石或有家族史,每天應該喝3公升以上的液體,最好以白開水為主,夏天容易流汗,需要喝更多水,同時排尿量應達2公升,並且應清澈、無色。飲食則要多吃蔬果,避免草酸、磷酸、普林類食物,如內臟、海鮮、高湯等,另外也要避免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跟鹽分。但李致樵提醒,如果從來沒有發生過結石,或是沒有家族史的民眾,不需要特別改變飲食。癌症疼痛不處理|影響存活期和生活品質癌症疼痛雖不至於立即威脅生命,但有研究顯示,不處理疼痛可能會讓存活時間縮短。高聖欽說,四成癌症患者會面臨疼痛,三成更是中重度疼痛,原因是癌症腫瘤侵犯組織造成不適。然而,外科手術切除、化療、免疫治療等是治療癌症不可或缺項目,但是過程耗時,疼痛無法立刻緩解,或是患者處於癌症後期難以做積極治療,因此疼痛控制相當重要。高聖欽表示,第一線治療為選擇口服止痛藥物,輕中度疼痛使用一般的消炎止痛藥就可以控制。然而,中重度疼痛則可能需要鴉片類藥物(如嗎啡),但可能會面臨噁心、嘔吐、嗜睡、便祕等副作用,衛教上需要特別說明。若患者無法口服,也可使用口腔黏膜的口頰片,或是注射類藥物。然而,約有兩成病人因為藥物副作用強大,或是效果不好,會採取兩大類介入性疼痛治療。高聖欽指出,第一是局部疼痛的神經破壞、神經阻斷,類似剪斷電話線,把疼痛訊號傳遞到大腦的途徑截斷,讓人無法感受到疼痛,但並非所有部位適用。第二種是從脊椎椎管給予嗎啡類止痛藥,但是侵入性高。若病人餘命預估超過3個月,會採永久性置放,將幫浦埋放皮下,減少感染風險等;若是平均餘命較短,會使用導管連結體外機器。帶狀疹後神經痛|免疫力低下族群要小心「抽痛、像電流流過、麻麻的、穿衣服也會痛……」馬偕紀念醫院麻醉科資深主治醫師高聖欽表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表現多樣,會影響生活品質、睡眠、工作等,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感染水痘病毒後,體內神經仍會殘留病毒,但是平時受到免疫力壓制,一旦免疫力降低時就會發作。因為疱疹沿著神經分布,發作時會呈現帶狀,並且伴隨疼痛、異物感。高聖欽說,一般而言,發作後隨著疱疹癒合,約一至兩周就會痊癒,不用過度擔心。可使用抗病毒藥物縮短病程,搭配止痛藥治療。然而,帶狀疱疹可能會演變成長期神經痛,特別是免疫力差、年紀大、癌症患者、服用類固醇等族群,或是疱疹分布在眼眶、額頭附近者。高聖欽表示,如果一般止痛藥效果不彰,則需要使用針對神經痛的藥物,可以減少變成慢性疼痛的機會。若藥物效果有限,就要考慮侵入性治療,如打類固醇搭配局部麻醉藥物、脊椎神經刺激器。他提醒,現在帶狀疱疹已經有疫苗,雖然健保尚未給付,但高風險族群建議接種,可以降低變成長期神經痛的機率。痛風急性發作|止痛藥、秋水仙素縮短病程痛風患者形容,痛風發作時「連風吹過都會痛」。痛風發生在關節,如腳踝、腳趾、手肘、膝蓋等處,外觀腫大,有時肉眼可見,最常見的部位在大拇趾第一關節處。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偉哲表示,痛風關節炎是關節腔的組織液產生尿酸結晶,誘發發炎反應。然而,關節痛不一定是痛風,需要進一步區分,如抽血檢驗尿酸濃度。血液中尿酸濃度高,跟飲食、生活狀態、飲食有關。有時檢驗數值中,血液尿酸濃度高(男性超過13mg/dl、女性超過11mg/dl),但痛風並沒有發作,只要調整生活習慣即可,如少吃高普林食物、少喝酒,多喝水。然而,痛發一旦發作,患者處於急性期,此時止痛藥角色至關重要。陳偉哲說,這時候通常會給予消炎止痛藥以及秋水仙素,用來縮短病程,而不會使用降尿酸藥物,避免濃度波動引起發炎。如果痛風發作較為頻繁(一年超過兩次),要把患者尿酸濃度控制在6mg/dl以下時,才會使用降尿酸藥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28 醫療.泌尿腎臟
結紮男生好還是女生好?男生結紮後能再接通?射得出東西嗎?會影響性慾?醫詳解男女結紮差異
結紮是目前效果最佳的避孕方式,不過男性結紮和女性結紮究竟是如何進行?是取出睪丸或子宮嗎?術後就不會受孕嗎?會不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還能「重新啟動」嗎?男女誰做比較好?各種常見疑問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一一說明。男生結紮會如何進行?常見問題醫師解說! 男性結紮怎麼結?男性結紮通常是在泌尿科進行,並非取出睪丸,而是在局部麻醉或舒眠麻醉後,從陰囊開一個約一公分的小洞,將運送精子的輸精管切斷並綁起來,視醫師個人技術也可能再反綁,使得射精時精子不再能通過輸精管,精液當中不再會有精子,達到絕育的目的,效果可達99%以上,近乎100%。由於男性結紮處是在人體之外的陰囊,因此男性的結紮手術也會相對方便很多,手術時間通常約20分鐘左右。 結紮術後要注意什麼?男性結紮術後便可返家,會開立口服抗生素、消炎止痛藥,傷部冰敷、止痛藥止痛即可。返家後一周內避免激烈活動以免出血、避免久坐使得阻塞腫脹、避免碰水增加感染風險,其他可照常的生活。若術後發現出血不止、一周內表皮傷口沒癒合,或是出現紅腫熱痛、甚至是發燒等異常狀況立即回診,這可能是傷口未妥善處理或有較嚴重的發炎。 結紮後就不用避孕了?即便結紮後也可能還是會有原本就存在於前端的精子,可於體內存活約75-90天,這些精子射出後一樣會有受孕的可能,因此結紮後三個月內的性行為,還是建議戴上保險套,做好避孕措施。 射得出東西嗎?男性結紮僅是將精子運行的「道路」關閉,其他還是如常運作。因此結紮之後精子自然也還是會再產生,只是出不來,會在體內自然的消亡並代謝。而精液、前列腺液等水分一樣會射出,肉眼一樣可見,視個人一樣能射出很多,只是沒有精子。 會容易變胖、生病、罹癌嗎?會影響性慾嗎?能再接通嗎?男性結紮後不會影響性荷爾蒙,也不會因此肥胖、產生疾病、罹患癌症等。至於性功能、性慾等,則可能受術後心理因素、不適影響,但若不當一回事便不會影響。若是結紮之後想再重新接通,是可行的,成功機率約30-90%,隨時間越長成功機率也會越低,約略五年左右就會到30%。 女生結紮會如何進行?常見問題醫師解說! 女性結紮怎麼結?女性的結紮多是在婦產科進行,並非取出子宮或其他器官,而是將輸卵管切斷並綁起來,也可能再反綁,讓卵子不會再通過輸卵管,達到絕育的目的,效果也約在99%以上,近乎100%。由於女性結紮的部位輸卵管是在人體腹部之內,手術會相對男性需要更多過程,因此常見會是在剖腹產時進行。或視需求以腹腔鏡進行結紮手術,這會在全身麻醉後進行。手術時間視情況約30分鐘至2小時不等。另也得考量是否適合進行腹部手術。 結紮術後要注意什麼?女性結紮術後須禁食約6小時,並視情況需住院約1-3天,也會開立抗生素、消炎止痛藥等。後續須妥善照護傷口,若疼痛可冰敷、使用止痛藥。而腹部手術傷口更須要注意避免碰水、激烈運動,盡量多休息為佳。有血性分泌物、或黃/棕色分泌物屬正常現象。但若是一周後仍在出血、表皮傷口未癒合、紅腫熱痛、發燒等就須回診。 也要留意沾黏?蔡樹衛醫師表示,女性結紮手術位置在於腹部,傷口癒合時也是有可能如其他腹部手術出現沾黏情況。沾黏是一種正常的傷口癒合時所發生的現象,大致可想像為原本要癒合的傷口黏住旁邊鄰近的器官。因此後續也需留意傷口癒合狀況,若有發現異常腹痛應立即回診。 會容易生病、肥胖、罹癌嗎?會影響性慾嗎?能再接通嗎?女性結紮雖也不會因此增加罹患疾病或罹癌風險、也不會因此變胖、從生理上也不會影響性慾,但需考量「女性結紮症候群」會較容易出現月經失調、骨盆腔疼痛等婦科問題。而術後若想接通也是可行的,但成功率會比男性更低,接通後受孕率也會較低,不過一樣可以考慮試管受孕。 戴保險套不就好了嗎?為什麼還需要結紮呢? 蔡樹衛醫師表示,相信許多人也會感到疑惑「戴保險套不就好了嗎?」,確實保險套是常見的避孕方式之一,也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保險套視個人使用時機的習慣、是否正確使用、保險套完整性等因素還是會有所影響,只要精子進入陰道就還是有機會讓女性受孕,並不會像結紮如此接近一勞永逸,這就會是考量的重點。 結紮男生好還是女生好?醫:綜合考量,男性較佳。 蔡樹衛醫師表示,雖說結紮手術會有各種個人及伴侶的考量,不過綜合考量下男性結紮會是較佳選擇。考量包括結紮手術、傷口照護、傷口恢復、安全性、便利性,以及恢復成功率等等。 畢竟女性會經歷全身麻醉、腹腔手術、腹腔出血、腹腔沾黏、女性結紮後症候群等,這些都存在風險,即便現代醫學技術發達、安全性高,但風險還是相對從陰囊進行手術來得要高。 另外,雖然費用依各種考量、醫療院所等有所不同,不過一般而言女性的結紮費用會比男性高出許多,男性自費約台幣7000-15000不等,女性則還需另加上麻醉及住院等費用。上述這些皆可納入考量,良好討論之後選擇合適的方案。 《延伸閱讀》 .各科手術後怕沾黏?醫指3方向預防,術後保養也很重要! .女性腹腔手術怕沾黏釀不孕?醫教術後簡單2動作有助預防!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9-26 焦點.元氣新聞
靠減重找回健康 縫胃揮別糖尿病
過去減重手術多藉由外科腹腔鏡進行,利用手術方式切除一部分的胃,降低胃容量、食量後達到減重的目的。雖然外科切胃手術效果十分顯著,但還是有著一些缺點,例如麻醉、傷口滲漏、術後胃食道逆流等副作用。另外因為切胃是一項不可逆的手術,所以外科切胃手術一直以來被視為減重治療的最後手段。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醫學界研發出許多不同類型的療法,像是置放胃水球、胃部肉毒桿菌等介於藥物與傳統手術之間的術式,想藉由各種比較低侵略性的方法,達到外科切胃一樣的效果。通常這類術式侵入性較低,但可能會有容易復胖、效果不易維持等缺點。這個困境在全新的胃鏡縮胃手術誕生後,獲得了一線曙光。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腸胃內科沈群勝醫師表示,目前最新的技術叫做「 內視鏡袖狀胃成型術(ESG)」,又稱為「無孔內視鏡縫胃手術」、「胃鏡縮胃」或「胃鏡縫胃」;此手術透過胃鏡經由嘴巴達到胃部,再利用專門的器械將部分的胃部做縫合,達到類似切胃手術的效果,但過程不切除任何器官。沈群勝醫師補充,最早此手術是為了外科切胃手術復胖的病人所打造,不必動刀就可以再次調整剩餘胃部的大小,達到再次減重的效果。後續研究甚至發現,接受胃鏡縮胃手術的效果,幾乎快追上切胃手術,而且併發症後遺症較少,這也讓胃鏡縮胃治療開始在歐美國家廣泛被採用。胃鏡縮胃手術不像切胃手術一樣,因為不需要動刀只需要縫線,大幅減少了麻醉時間及風險,適合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無法長時間麻醉的病患。另外,因為術後當天或隔天就可出院回家,也幾乎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胃鏡縮胃手術也很適合無法長時間離開工作崗位的人。沈群勝醫師說,減重的第一目標並非單純只關心體重數字的降低,而是應該關注是否改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生活品質。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因為肥胖而造成的問題,是不是在體重下降後有明顯的改善。沈群勝醫師舉例,有位40多歲的張先生,雖然體重與BMI並沒有特別高,但因為肥胖的關係,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導致胰臟發炎反覆住院,年紀輕輕卻要照三餐施打高劑量的胰島素,睡前甚至還要再打一次長效型的胰島素。一天要準時打四次針、工作醫院兩頭燒的人生,讓張先生整天精神緊張、疲於奔命。還好後來張先生接受了醫師的建議,選擇胃鏡縮胃手術,半年內從100公斤瘦到標準的85公斤體重,讓他自己也驚訝的是,糖尿病病情大幅好轉,現在張先生已經脫離所有的注射型胰島素,只需要每天一顆口服藥就可以控制糖尿病。當然,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沈群勝醫師表示,他習慣會先跟病患討論減重的目標、平時生活習慣、健康狀況、心理狀況等等因素,再將評估後適合的所有解決方案,並仔細向病患說明解釋,確保病患能接受最適合、療效最好且副作用最小的治療方式。
-
2024-09-17 醫聲.醫聲要聞
結褵38年夫成「無語良師」助醫學教育,妻淚眼:有緣再行人間菩薩路
16日清晨六時許,太平洋方向的雲散開,晨光照進花蓮慈濟追思堂,嗡嗡誦經聲迴盪其中,八具覆上素布的棺材正等候中。這裡是八位「無語良師」大體老師的送靈現場,前面連續幾天與「老師」進行模擬手術的白褂師生,與家屬分站兩側,師兄姊站在後方,手上拿著經文念誦,一同送上無盡的祝福與感謝。在這場疫後首場實體送靈會前幾天,幾十位師生,透過八位大體老師,學習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經陰道人工網膜修補、手腕傷口縫補等術式,一旁的螢幕除了顯示老師生前的病況、進行的術式,也包含學生事前家訪家屬,所得的人生故事。113年師鐸獎得主、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表示,為讓醫學生與醫師有臨床手術的實習、精進的機會,慈濟大學在2003年建置全台唯一以人體為對象、擁有8座教學手術臺的模擬手術室,2008年全新的模擬醫學中心竣工啟用。「我們強調亡者靈安、生者心安,整個流程除了醫學教育,也結合人文關懷。」曾國藩說,在模擬手術之外,前後還有學生家訪、大體老師生平介紹、與家屬互動、啟用典禮、著衣入殮、送靈儀式、感恩追思會、入龕典禮。72歲「無語良師」林宗輝的太太蘇欣吟表示,先生進入慈濟20餘年,長期參與大體老師的相關事務,對其無私的大愛深受感動,早早簽下遺體捐贈志願書。今年年前某天,他突然肚子絞痛,就醫發現腸沾黏,開刀切去100公分,但因糖尿病舊疾,傷口難癒而併發肺炎,即使醫院全力搶救,依舊敵不過無常。根據林宗輝生前的意願,急凍其遺體,直至此次九月課程再回溫處理;特別的是,向林宗輝學習的人之一,是他生前曾接觸過的慈濟大學醫學系大五學生陳品延,他表示,先前學校練習多用模型,但透過大體模擬手術,才知道實務跟想像的不同之處,有助於往後臨床處置。陳品延也說,慈濟一直提倡視病猶親,透過事前家訪,得知老師生前除了愛他們這群學生,也熱衷於社會服務,生後還為學生付出,十分偉大,因此上課解剖時,不只把大體視作教具,而是一個人,用更虔誠、尊重的心態面對,並期盼將收穫應用於未來行醫。蘇欣吟表示,夫妻倆晚婚無子,慈濟大學的慈誠懿德制,讓他們有機會擔任學子在外的父母,而陳品延即是下一屆「孩子」;相信透過大體模擬手術,不僅幫助學生精進醫術,也能領悟生命的意義,尊重、感恩人事物。最後她對結褵38年的先生道,「你已圓滿此生,脫離身心病苦,這一世障礙已排除,相信能重生到極樂世界,跟佛祖修行,或是成為上人的弟子,繼續來人間行菩薩路。」
-
2024-08-0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陳明智深耕3年讓新營醫院大蛻變!養生簡單吃,「一天一餐」減重10公斤
衛福部新營醫院院長陳明智,從醫逾30載,長期投入偏鄉醫療照護,也常主動出擊深入社區進行衛教。「先生緣,主人福。」是陳明智很喜歡的一句話,他認為醫病關係,不應該太功利,少一點商場化,多一點關懷、多一點信任,可以讓民眾得到真正的健康。醫師哥一句話 走上外科路59歲的陳明智,出身原鄉,老家在屏東三地門,流露著排灣族原住民熱情,他的父親從小相當重視教育,哥哥陳明德也是醫師,現任高雄茂林區衛生所所長。陳明智說,哥哥一直是他學習目標,實習選擇分科時,因哥哥一句話「你當然就選外科」,因此走上外科之路。除一般外科,陳明智還取得消化系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內視鏡外科等專科執照,在衛福部南投醫院服務時,更取得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碩士,後分發到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升任副院長。恆春第一台刀 出自他之手就任前,他先南下了解恆春醫院狀況,發現院內沒有手術時需要的腹腔鏡,就先向廠商借來腹腔鏡,上任前先運抵,這樣「超前部署」果然及時派上用場。當年陳明智到任約一個月後,幫一位患者做大腸鏡發現腫瘤需開刀,患者直接問要轉去哪裡開刀,陳明智回答「我開啊。」後來手術完成,還是恆春醫院第一台刀。陳明智執業逾30年,臨床經驗豐富。103年完成恆春首例大腸癌微創手術;107年恆春牡丹鄉婦人因車禍嚴重外傷,重大腹部器官受損,馬拉松式手術輸血超過6000㏄,將病人從鬼門關救回;108年於旗山醫院完成首例切除3公斤重如「小玉西瓜」的肝腫瘤切除手術。深耕新營3年 患者漸回流3年多前,陳明智升任新營醫院院長,上任後積極「改造」醫院,除增加加護病床床數、高壓氧等,院外停車場改為無人工管理,收入大幅增加,也計畫興建急診大樓,串聯舊院區。他認為,醫院存在價值,不是只等民眾來看病,而是幫助民眾將健康照顧好。陳明智也把握爭取新營醫院可能曝光度行銷,也深入附近敏惠醫專尋求可能產學合作機會,大新營鄉親都明顯感覺到,新營醫院不再暮氣沉沉,患者也逐漸回流,讓外界看到醫院大蛻變。細數3年多來陳明智在新營醫院大幅改善的軟硬體設備,包括門診及候診區裝修、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病房改造、高階健檢休息室、整修6樓新醫講堂、2樓及3樓的會議室、車牌辨識停車場,購進新型的電腦斷層掃描儀、引進內視鏡影像系統及高壓氧設備、軟體大幅升級,讓就診病人與社區民眾很有感。愛旅遊羽球 一天一餐養生醫療人員工作環境高壓,如何紓壓、養生更顯重要,陳明智熱愛運動,飲食簡單,喜好原形未加工食物,2年多前開始推動「一天一餐」迄今,從一開始不習慣飢餓感,如今成功減重逾10公斤以上。他也熱愛旅遊,閒暇時會前往最愛的日本,更喜歡打羽球,曾獲得第10屆全國醫師盃羽球錦標賽團體賽壯年組冠軍。疫情後更重視同仁身體健康,購置健身器材,並將整修的6樓新醫講堂改造成多功能用途,包括打羽球、桌球等運動或KTV歡唱,預計今年舉辦「新醫盃」羽球賽,號召同仁一起來健身。為確保工作和家庭之間平衡,陳明智認為,最重要的是夫妻間互信相扶持,更感謝另一半在背後默默支持,讓他無後顧之憂。「員工好,醫院才會好,病人才能得到良好照顧。」陳明智說,他注重員工身心健康,改建醫師辦公室、專科護理師辦公室、醫事單位等辦公室,打造舒適幸福職場,改善職場工作氛圍。未來將引進核磁共振(MRI)、建置智慧病房,讓新營醫院也能有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服務。陳明智小檔案● 年齡:59歲● 專長:微創手術、腹腔鏡、甲狀腺超音波及手術、疝氣手術、血液透析用雙腔導管手術、肛門出血結紮、瘡廔管手術治療● 現職:衛福部新營醫院院長●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碩士● 經歷: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旗山醫院副院長、南投醫院外科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醫師、日本昭和大學橫濱北部病院研究醫師● 給病人的一句話:先生緣,主人福。
-
2024-07-28 癌症.肝癌
健保大數據/肝癌總人數逐年上升:65歲以上最多 男為女2倍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被稱為「國病」的肝病,隨著多年來的B肝疫苗接種,B、C肝炎篩檢、追蹤、治療及肝癌治療等計畫,肝癌每年新發生診斷人數、標準死亡率均有下降趨勢。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了解肝癌患者人數變化與治療現況。隨著B型肝炎疫苗接種、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以及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新藥之治療,肝炎防治多年來已見成效,如今又搭配國家114年消除C肝的目標,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肝病消除僅差最後一哩路,他呼籲,一定要落實B、C肝炎病毒篩檢及定期追蹤,反轉過往「肝病被稱為國病的羞辱」。曾見晚期肝癌病人受苦,多年肝癌防治終見成效。「晚期肝癌病人,皮膚泛黃、腳踝水腫,尤其腹部嚴重積水,肚子大大的,但四肢卻十分瘦弱。」石崇良說,罹患肝癌不會痛,不容易早期診斷,發現時多已出現黃疸、腹水等肝硬化晚期症狀,並演變為肝癌。過去他擔任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時,常收治肝癌晚期患者,每次看到病人定期到急診室「放水(台語,抽腹水)」,表情十分痛苦,毫無生活品質,他於心不忍。長期以來,政府推動多項肝癌防治計畫,從民國73年針對B肝帶原母親產下的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75年起全面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多年來也針對懷孕媽媽進行B肝抗原血液檢測、新生兒推廣B、C型肝炎篩檢,以利早期篩檢、早期發現,「這是對的政策」。B、C型肝炎論質計酬計畫,追蹤率達九成。石崇良指出,99年推動全民健康保險B型肝炎帶原者及C型肝炎感染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針對肝炎帶原者定期追蹤檢查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等,該計畫病人追蹤率都達九成以上,而未加入計畫者追蹤率僅七成。據癌症重大傷病新申請領證數期別統計,肝癌一期患者約占三成,而目前B、C肝病人照護率為五成,希望納入人數可以持續增加。如今肝癌完全符合國家防治癌症五步驟,包括倡議戒酒的健康促進、實證評估及篩檢、B及C肝的預防性治療,及早期診斷、精準治療。針對血液透析病人,每年篩檢一次並上傳結果,給予額外獎勵,及早發現感染B、C肝炎的病人。新發生診斷,肝癌為五癌中唯一下降者。台灣人口老化,平均餘命增加,65歲以上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石崇良說,以癌症重大傷病新申請領證數期別統計,乳癌每年新發生診斷人數,107年為1.3萬多人,112年增為1.6萬多人;結腸、直腸及肛門癌(簡稱大腸癌)從1萬3900多人增至1.5萬多人;子宮頸癌由3,786人增至4,565人;口腔癌由7,796多人增至7,979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簡稱肺癌)更從1.4萬多人增至1.8萬多人。肝癌相對其他癌症,自107年新發生診斷為1萬496人,112年降為9,488人,為五癌中唯一呈下降趨勢的癌症,且肝癌標準化死亡率也逐年降低,顯見肝癌篩檢、追蹤已有具體成效。近年來,C肝藥物治療可說是最成功的計畫。石崇良說,全國C肝患者估計32萬人,隨著國家推動明年消除C肝目標,其中非高風險患者治療人數已逾八成,預計明年整體可達到微根除目標,相較於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2030年的根除目標提早達標,最後目標是治療所有的C肝病人,根除C肝。健保陸續給付C肝用藥、免疫合併標靶療法,為病人省下大筆藥費。石崇良說,健保署去年8月宣布,免疫合併標靶藥品療法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為患者每年省下3百萬藥費,延長餘命中位數約5.8個月,接近半年。健保署也自106年起給付C肝用藥,目前C肝藥物一人藥費約18萬元,且108年起不限肝纖維化、治療經驗,110年10月將原限消化系內科或消化系兒科專科醫師處方使用,放寬不限處方醫師資格,讓病人用藥可近性更高。石崇良說,自106年至今年4月,使用C肝全口服藥物治療人數已達16萬6,209人,這是健保很大的貢獻。且就肝癌治療成本來看,篩檢仍是最具效益,早期發現治療,可以省下高昂治療費用,降低健保負擔。預計今年8月起,國民健康署將試辦以糞便抗原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HP),相信未來有機會消除HP感染,降低胃癌發生主要風險因子。他相信透過早期篩檢,肝癌及胃癌發生率都會逐漸降低。國健署為配合國家明年消除C肝目標,協助民眾及早發現是否感染B、C肝炎病毒,109年9月28日起,放寬B、C型肝炎篩檢補助年齡為45至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終身享免費篩檢一次。肝癌總人數逐年上升65歲以上最多 男為女2倍「肝如果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廣告詞深植人心,早年肝病號稱國病,而肝癌曾多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直到20年前被肺癌超越。衛福部統計,112年死於肝和肝內膽管癌人數達7,724人,排名第二,僅次於肺癌;健保署統計,近五年來,肝癌就醫人數逐年上升,自108年到112年,共增加3,420人。肝癌病人常合併B肝、C肝及肝硬化等,民眾仍不可輕忽肝癌威脅。好發族群隨年齡增加,男性明顯多於女性。依健保署統計,肝癌就醫人數108年5萬3,920人、109年5萬4,670人、110年5萬5,660人、111年5萬6,540人、112年5萬7,340人,就醫人數上升幅度達6.3%。健保署表示,肝癌屬於慢性疾病,每年就醫人數會慢慢增加。進一步分析發現,肝癌好發族群隨著年齡增加,男性多於女性。112年統計發現,44歲以下約850人,男性520人、女性330人;45到64歲有1萬8,660人,男性1萬4,440人、女性4,220人;65歲以上有3萬7,840人,男性2萬4,090人、女性1萬3,750人。男性肝癌人數約為女性的二倍,65歲以上占比逐年增加。肝癌共病前三名分別為B肝、肝硬化、C肝。112年肝癌病人共病第一名為慢性B型肝炎、第二名為肝硬化、第三名為慢性C肝、第四名為慢性肝炎、第五名是高血壓。其餘共病還有糖尿病、原發性肝惡性腫瘤、胃食道逆流疾病併食道炎等。肝癌病情嚴重,病人就醫檢查檢驗常選擇醫學中心。健保署統計,108到112年,肝癌病人檢查檢驗件數約介於23萬至24.6萬件,50%以上為醫學中心執行。肝癌檢查項目方面,主要有異常凝血酶原檢驗(PIVKA-II)、甲型胎兒蛋白、腹部超音波,其中PIVKA-II篩檢為健保署於109年9月1日新增的給付項目,因此,109年至112年篩檢件數持續增加,112年達到2萬多件;108年至112年甲型胎兒蛋白檢查件數為1.4萬至1.6萬件,腹部超音波檢查為4.2到5.2萬件,而109年到111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檢查件數略為降低。免疫藥品合併標靶成主流,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肝癌治療上,目前免疫藥品合併標靶藥品療法已慢慢成為趨勢,但使用人數上,仍以標靶藥物蕾莎瓦為多。以112年來說,蕾莎瓦使用人數1,824人,使用免疫合併標靶藥品人數為546人。健保署於去年8月宣布,將免疫藥品(癌自禦)合併標靶藥品(癌思停)療法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為患者省下每年3百萬藥費。台灣肝癌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懿宬表示,肝癌病人致病原因約90%為罹患B型或C型肝癌,其餘為酒精性肝癌,雖然早年有食用遭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所導致的肝癌病例,但現在已較為少見。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肥胖人口增加,脂肪肝患者也須提高警覺。李懿宬說,衛福部為達到2025年根除C肝,持續推動C肝防治計畫,病人已大幅減少。至於B肝防治,1984年政府開始推動免費B肝疫苗接種,目前40歲以下民眾均有接種疫苗,肝癌盛行率低於1%;相較40歲以上罹患肝癌人數仍較多,盛行率約10%到15%,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根據他臨床觀察,肝癌患者就醫時,診斷為中晚期的人數占比約四成,顯見B肝、C肝、肝硬化等肝癌高風險民眾,常輕忽定期追蹤的重要性。約四成確診已中晚期,B、C肝等高風險群務必追蹤。肝癌治療上,李懿宬說,病人目前使用免疫及標靶藥物治療的反應率、存活率,相較過往使用的蕾莎瓦好,已成為治療肝癌用藥的首要選擇。但健保給付有限制,如治療後經連續2次評估病人腫瘤沒有明顯縮小,但也沒有持續惡化,也就是穩定控制時,就必須自費治療。他呼籲,健保應比照國外使用條件,用藥後於腫瘤出現明顯惡化時,才停止給付。肝癌除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也是選項之一。北榮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書正說,病人於術前先接受完整影像檢查,評估腹腔腫瘤大小、位置、數量,以及肝、心肺功能等,以便手術時一網打盡。目前肝癌手術方式多元,如達文西機械手臂、螢光腹腔鏡,以及傳統腹腔鏡及開腹切除手術等。術後需完整追蹤,一旦病情出現變化,可以立即處置,避免病情惡化後,延誤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8 癌症.肝癌
肝癌治療方式有哪些?肝功能、肝腫瘤位置與大小影響治療選擇與預後
在肝癌治療中,患者的肝功能狀態、腫瘤位置、大小等,都會影響治療選擇與預後。醫師指出,一旦腫瘤的位置入侵血管,就容易隨著血流擴散,處理上也會更棘手。治療方式不單看腫瘤大小與數量,肝功能也是關鍵。義大醫院代理研究副院長許耀峻醫師表示,在肝癌的治療中,肝功能相當重要,不只需要分析腫瘤本身的因素,還要檢視病人的健康狀況等,而這和肝癌大部分是來自於慢性肝病、肝硬化有關。「很多病人得肝癌的時候,肝功能已經不好了。」這會直接影響到治療的可能性和選項。例如患者能否手術,不是單看腫瘤數量和大小決定,肝臟功能好不好、肝臟「有沒有本錢切」也很重要。通常癌症分期是用TNM分期,也就是依照腫瘤的大小和範圍等,區分第一期至第四期。不過肝癌比較特別,許耀峻說,臨床上通常以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BCLC)的0、A、B、C、D等期別區分。早期患者腫瘤小難發現,多需仰賴定期追蹤。許耀峻說,第0級是最早的期別,患者肝功能還很好、健康狀態也好,癌細胞只有1顆且小於2公分,因為小所以很難被發現,通常需要仰賴定期追蹤。因為發現得早,可使用切除、燒灼、甚至是酒精注射等。針對0期或A期等相對早期的患者,治療目標是治癒,也就是把所有的癌細胞都除掉。許耀峻指出,換肝在學理上是最好的選項,但肝臟來源是一個問題,實務上不太容易;第二是透過手術,切除癌細胞和周圍肝臟組織;第三個是局部燒灼治療,包括射頻消融、微波、冷凍等,癌細胞非常小,也可以打純酒精,這一類統稱「局部消融」(focal ablation),原理都是以針具刺入肝臟,進到腫瘤或其周圍,讓癌細胞壞死,因為不用切除肝臟,是肝機能比較差的患者,在手術以外的選擇。腫瘤位置若太深,切除困難風險相對也大。這些治療選項也與病人肝功能好壞、腫瘤大小、位置、分布等密切相關。許耀峻說,如果腫瘤太大,燒灼可能無法完全燒乾淨;或者是腫瘤不只一顆,且分布在肝臟左葉和右葉,就不太可能用切除的方式,因為不可能同時切除左右葉。癌細胞的位置也可能影響治療的選項與預後,許耀峻說,如果在很表面,可以用腹腔鏡手術把局部一小塊肝臟切下來,對肝臟的破壞不大;如果在很深的地方,要切除就「茲事體大」,除了切除較困難,也可能需要切掉較大一塊肝臟;又或者位置很靠近橫隔膜、心臟或腸子等內臟器官,即使能使用電燒,風險也相對較大。癌細胞侵犯血管,易隨血流擴散,肝功能好也難治癒。有些期別較晚的患者,雖然肝功能不錯,但腫瘤數量多,體積大或呈現瀰漫分布狀態,甚至已經「吃到血管」。一旦腫瘤侵蝕到肝門靜脈等血管,癌細胞可謂已擴散,就算肝功能很好,多半也難治癒。許耀峻強調,肝臟裡面有動脈、靜脈,特別是門靜脈,肝癌細胞容易侵犯肝門靜脈,一旦腫瘤的位置吃到血管或造成門靜脈栓塞,就容易隨著血流擴散;若腫瘤位置界線不明確,呈現瀰漫性浸潤,治療時也容易燒不乾淨或切不完全,很難治癒。後期肝癌患者,可選擇栓塞或標靶、免疫治療等。中後期的肝癌,可以選擇的一個治療方式是肝動脈栓塞,許耀峻說,治療上會把供應肝癌血流的動脈使用藥劑堵塞,讓癌細胞因缺血缺氧以及化學毒殺而壞死;如果更後期一點、癌細胞已經吃到血管或遠處轉移,不適合栓塞,則可使用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藥物,透過活化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近年蓬勃發展,已是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許耀峻表示,病人狀況往往因人而異,是否符合健保給付也是臨床診療考量之一,其他治療方式還有肝動脈輸注化學藥物、放射治療、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等。此外一些發展中的療法,如細胞治療、溶瘤病毒、腫瘤疫苗等,則處於試驗階段,尚未進入臨床常規應用。肝癌治療方式肝臟移植:可以一併治療因為慢性肝炎而傷痕累累的肝臟,但是實務上不易施行。手術切除:早期肝癌且沒有肝硬化的患者,手術切除是治療首選。局部消融:包括射頻燒灼、微波、冷凍治療、酒精注射等,不用切除肝臟組織,是肝機能差的患者,在手術外的選擇。肝動脈栓塞術:常用於中後期肝癌,經由肝臟動脈,使用藥劑(包括化學治療藥物),透過栓塞術阻斷癌細胞血液供應,讓腫瘤因缺血或毒殺壞死。放射線治療:包括傳統放射治療(如光子刀)、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等,原理都是用放射線產生熱能,破壞癌細胞。標靶藥物治療:口服或注射標靶藥物,是晚期肝癌病患的選擇之一。免疫治療:特別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近年癌症治療的重大突破,原理是透過活化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標靶藥物是目前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部分病患甚至可以達到完全緩解有效縮小腫瘤,健保也已有給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8 癌症.肝癌
健保大數據/肝癌手術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手術No.1高雄長庚醫院/精進肝臟切除手術 突破殘餘體積不足困境健保署統計,112年6都肝癌相關手術人數,高雄長庚醫院以369人居醫學中心第一名。高雄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李韋鋒表示,為了服務肝癌病人,該院成立整合肝癌治療團隊,結合一般外科、胃腸肝膽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及放射診斷科,提供病人全方位治療。高雄長庚除了優異的肝臟移植成績,在院長王植熙帶領下,肝臟切除手術不斷發展進階技術;目前常規進行腹腔鏡及機器手臂肝臟切除手術,112年度團隊執行超過200例微創肝臟手術,在兼顧安全與腫瘤治療效果同時,讓患者享有傷口小、疼痛感低、恢復快的優點。早期肝癌治療效果佳,也最有機會接受微創手術。以往對於肝臟殘餘體積不足的情況,常被迫放棄手術治療,但高雄長庚發展「阿爾庇式手術」,可藉由兩階段的手術讓肝臟增生進而安全的移除病灶,目前執行約60例,成效優異。各地慕名前來或轉診的困難及複雜案例,會經由整合肝癌治療團隊合作,擬定病人的治療計畫,如釔90栓塞或質子降期治療後再接受肝臟移植,合併消融或栓塞治療及肝臟切除手術,為治癒病人或延長存活時間而努力。醫學中心手術No.2林口長庚醫院/突破移植限制 為必需換肝者續命據健保數據分析,112年執行肝癌手術人數排名,林口長庚位居醫學中心第二名,執行手術者有352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系副系主任詹昆明表示,到該院就醫的肝癌患者大多為晚期,這類患者大多無法單靠手術治療,且約有四成必須透過換肝才能續命。詹昆明表示,林口長庚收治的肝癌患者,最多只有25%可以透過手術治療,超過70%都是第三期以上晚期病患。台灣雖然已經不是肝病王國,且C肝患者根治的人數愈來愈多,但台灣還有B肝以及酒精性肝炎等患者,若沒有持續用藥或是戒斷酒精,仍會導致肝癌,末期肝癌患者僅能透過換肝續命。以現行等待肝臟移植的患者分析,約有40%是肝癌患者,換算人數約為70到80人,能夠執行換肝手術僅有一半,約40例上下。林口長庚團隊為增加移植患者的機會,積極發展「分肝移植」、「血型不相容移植」,以分肝移植為例,一塊肝臟能分給兩個人使用,去年就成功完成46對分肝移植;親屬捐肝約有10%到15%的機率血型不相容,林口長庚團隊突破該技術後,也大幅增加移植機率。區域醫院手術No.1高雄市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歷史悠久 以治療肝臟疾病見稱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12年肝癌手術人術,高雄市阮綜合醫院為全國區域醫院第一名,共收治75例診斷肝癌的患者,其中68例接受手術治療。阮綜合醫院外科部主任楊明元表示,該院消化外科有長久歷史,素以治療肝臟疾病見稱,除了有先進儀器,還組成專業團隊,提供最佳治療方案,提高肝癌治癒率。肝癌在台灣、中國及日本等亞洲國家發生率較高,主因與B型、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肝硬化等有關。阮綜合以跨科合作模式,建立癌症治療團隊,從內科醫師的初步評估開始,透過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及放射科醫師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的確診,再由外科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手術。針對臨界可切除的腫瘤患者,採前瞻性治療策略,包括術前輔助性化療提高手術切除率,術後輔助性化療、放射治療等提高患者存活率。手術例如超音波引導射頻燒灼術,為微侵入性治療,具有治癒率高、傷口小、縮短住院天數等優點。在消化內外科醫師、專科護理師、個管師、營養師、復健師、社工等組成的專業團隊通力合作下,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提高肝癌治癒率。地區醫院手術No.1台大癌醫分院/術前術後輔助治療 成功挽救癌末病患據健保署統計,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112年執行170例肝癌手術,為地區醫院排名第一。該院副院長吳耀銘表示,台大癌醫各項設備、服務均比照醫學中心等級,且已於今年晉升區域醫院。在肝癌治療方面,除提供傳統手術、腹腔鏡手術外,更是全球肝癌達文西手術觀摩中心,該院9月將設置第2台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數量將與總院齊平。吳耀銘表示,台大癌醫各癌別均採多專科團隊治療,肝癌多專科治療安排於每周二上午,在醫院同一區域,腫瘤科醫師認為適合手術的患者,可即刻轉至肝臟外科治療,減少患者反覆掛號、看診的時間。在肝臟手術方面,除傳統手術,台大癌醫提供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等多元術式,全院11間開刀房。台大癌醫重視患者術前術後輔助治療,吳耀銘表示,一位45歲壯年病患,確診肝癌時腫瘤已達15公分,肝門靜脈遭腫瘤侵犯,預期存活時間僅6個月,經多專科團隊建議,先以免疫療法治療半年,病人腫瘤縮小至10公分,且肝門靜脈主幹血栓萎縮,再以外科手術成功摘除腫瘤、清除血栓,術後給予免疫治療,患者存活至今已3年,並無復發跡象。112年六都肝癌患者手術5大院所
-
2024-07-21 養生.健康瘦身
胃袖狀切除、Y型胃繞道、單接口胃繞道 詳解常見減重手術優缺點
胃袖狀切除(胃縮小、縮胃)即是俗稱「胃縮小手術」,是將胃大彎處大部分的胃切除,只剩下一條細細長長、像袖子一樣的小胃,因此稱為胃袖狀切除手術。切除後,剩下胃的體積約100至150c.c.,因此術後只能吃少量的東西。因為切除的胃包含會分泌刺激食欲荷爾蒙的細胞,術後食欲也會降低。近年研究顯示,胃袖狀切除術後,胃腸道蠕動和荷爾蒙分泌改變,對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也有改善效果。優點.較胃繞道手術安全,併發症少(1至3%),死亡率低(約0.1%)。.胃飢餓荷爾蒙(ghrelin)分泌降低,減少飢餓感。缺點.胃一旦切除,無法再回復。.術後可能會有胃食道逆流。手術效果:術後一年約可減輕25到35%體重。禁忌症:進行性胃潰瘍、嚴重胃食道逆流。Y型胃繞道手術手術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將胃分成一個約30到50c.c.的小胃和剩下的大胃,只有小胃會有食物經過;第二部分是改變小腸的結構及方向,使150到200公分的小腸不參與消化與吸收,病人吃得少,消化吸收又差,是目前常用減重手術中效果最好的。 優點.減重效果較好且快。.治療糖尿病效果較佳。缺點.手術較複雜,術後併發症(1~5%)及死亡率(0.3~1%)較高。.有微量元素吸收不足問題,易產生貧血及其他併發症,需長期補充鐵、鈣、葉酸、維他命B群等營養素。.術後胃下半部無法做胃鏡檢查,此處胃癌不易早期發現。手術效果:術後一年約可減輕30到35%體重。禁忌症:有胃潰瘍、胃癌家族史或接受過胃部手術者,需詳細評估考量。單接口胃繞道手術國際代謝減重外科聯盟及美國代謝減重外科醫學會於2020年後認可的減重手術術式。手術先切割出一條新的細長狀胃管,再將大約200公分的小腸繞道後與小胃管相接,減少食量及消化吸收來達成減重目的。減重及糖尿病改善效果較胃袖狀切除手術好,手術較Y型胃繞道簡單,但有膽汁逆流的問題,且與Y型胃繞道相同,長期有營養素缺乏、吻合處潰瘍及傾倒症候群等風險。優點.減重效果好且快。.輕度肥胖糖尿病治療效果較好。.手術較Y型胃繞道簡單。缺點.術後可能合併有膽汁逆流、吻合處潰瘍、傾倒症候群。.術後併發症(6%)及死亡率(0.3%)較胃袖狀切除高。.有營養份吸收不足問題,易產生貧血、骨質疏鬆及其他併發症。.術後胃下半部無法做胃鏡檢查,此處病兆不易發現。手術效果:術後一年約可減輕30到35%體重。禁忌症:有胃潰瘍、胃癌家族史或接受過胃部手術者需詳細評估考量。減重手術健保給付標準(109/5/1起).BMI≧37.5,或BMI≧32.5且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大於7.5%、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年齡介於20到65歲。.須減重門診滿半年(或門診相關佐證滿半年)及經運動飲食控制在半年以上。.無內分泌系統異常或其他會造成肥胖的疾病。.無藥物濫用或精神疾病。.無重大器官功能異常並能接受外科手術風險。.精神狀態健全,經由精神科專科會診認定無異常。若符合上述條件,只需負擔部份腹腔鏡耗材費用、病房差額及健保部分負擔,約數萬到十幾萬元不等;若體重不符合健保標準或因糖尿病而自費接受手術者,目前國內費用約20多萬元。資料來源/台大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06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鄭丞傑「養心在靜、養生在動」!一年泡湯至少一兩百次,努力工作努力玩
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鄭丞傑是婦科治療權威,是國內第一位運用海芙刀治療子宮肌瘤的醫師,被稱為「海芙醫學之父」。當時他在門診中常遇到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症患者,面臨嚴重經痛、大量出血、貧血、頻尿、不孕等症狀,但又不願意開刀治療,尤其不想切除子宮,因此開始採用海芙刀治療,為病患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養生秘訣/愛泡湯 努力工作努力玩鄭丞傑的養生秉持「養心在靜、養生在動」。他愛泡溫泉,一年泡湯至少一兩百次,泡湯時可放空自己,紓解治療病人的壓力;運動則喜歡打網球、跑步和爬山,從18歲開始打網球至今已歷經半世紀。周末除了開醫學會之外,幾乎都在爬山或旅行,力行「努力工作(work hard)、努力玩耍(play hard)」。用海芙刀治療子宮肌瘤2009年,鄭丞傑在北醫大附設醫院擔任婦癌科主任時,院方引進全國第一台海芙刀。他說,海芙刀為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治療系統,運用聚焦超音波產生高熱,並於腹部皮膚外對準子宮肌瘤,進行60至80℃的高溫破壞,不須開刀手術,沒有皮膚刀口,也沒有輻射線,即可消融子宮肌瘤,迅速改善症狀。2020年,鄭丞傑出任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隨後成立海芙刀治療中心,在他的帶領下,進行大量的海芙刀、微波刀、射頻刀、腹腔鏡、子宮鏡、冷刀、雷射手術、乳房微創手術等各種微創和無創手術,不但吸引海內外眾多婦女病患,也吸引不少國內外醫師前往觀摩學習;醫院另設立醫美健康管理中心,經營得有聲有色,打造成「小而美的婦女微無創醫院」。術後療程減少住院時間為營運醫院,同時照顧大量病患,鄭丞傑不斷改進海芙刀及微波刀手術療程,更引進美國「術後加速康復」(ERAS)療程,海芙刀治療為住院一天零夜或兩天一夜,腹腔鏡及微波刀手術住院都是兩天一夜,高品質麻醉讓病患術後疼痛感低,減少一半以上住院時間,如此醫院不需大量床位就能運轉,病患減少健保的支出、院內感染機率。用LINE掛號並即時諮詢在醫院的規畫上,鄭丞傑展現為婦女著想的細心,具有三個特色:一、可用LINE預約掛號,並採一對一方式和行政人員、護理人員對話,而抽血驗尿、病理檢查報告等鼓勵病患使用「健康存摺」查看,同仁也同時用LINE個別通知,必要時才需要回診,不要病患多花時間來回醫院。二、所有的病患都可以使用LINE或Email和護理人員或行政人員聯絡,即使國際病人也不例外,手術前手術後都可以即時線上諮詢。三、醫院建構女廁友善空間,如提供芳香噴霧劑、馬桶座墊紙、消毒用酒精、私密專用濕紙巾等。「如果多喝水、多休息、多攝取蔬果、吃維他命就會好的疾病,就不要吃藥,吃藥就會好的不要打針,打針就會好的不要開刀,開刀可以保留器官的盡量保留,必須切除器官才能挽救生命的就趕快切除。」這是鄭丞傑的行醫哲學,從醫至今治療都以病人角度出發,以傷害愈小愈好為原則,「傷害人體的疾病,應該用更不傷害的方法去治療」。鄭丞傑小檔案年齡:68歲專長:海芙刀子宮肌瘤消融手術、微波刀╱射頻子宮肌腺症消融手術、婦癌手術現職: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亞太婦科腫瘤消融醫學會理事長、國際外科學會世界總會副理事長學歷:美國舊金山人類高級性學研究院博士、台大高階企管碩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經歷:高醫大附設醫院副院長、高醫國際長、北醫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主任、台北馬偕醫院婦癌科主任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不要久坐,不要一直滑手機,外出走走,持之以恆,就會步上健康之道。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2 醫聲.醫聲要聞
生理食鹽水等輸液短缺導致常見4手術面臨挑戰,恐會持續到10月!
如果生理食鹽水等輸液短缺,尤其對外科手術衝擊大輸液短缺已成國安危機,不僅大增手術室護理師工作量,甚至影響手術。在野立委昨天在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指出,這次輸液短缺恐長達4個月,目前大多提供500cc小包裝的生理食鹽水,如果要執行一台複雜的外科手術,必須使用30多包,手術室護理師幾乎累到手快斷掉,叫苦連天,竟已有醫院暫停執行子宮鏡手術。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表示,在執行開腹、腹腔鏡、子宮鏡或泌尿科等手術時,需要大容量生理食鹽水,如使用500cc裝,每次用量超過2、30袋,須先打開包裝,放入加壓機器,再插入管子,一包操作時間約60至90秒,而更換期間手術須中斷,增加手術難度。全台輸液短缺的原因:竟與單家公司停產有關永豐化學工業公司為台灣輸液大廠,市占率達到70%,日前因嚴重違反規範,且許可證到期,被勒令停止生產,造成全台輸液缺貨,衛福部預估短缺將到十月,如以500cc單位換算,每月缺口達150萬袋。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表示,以往永豐每月生產196萬袋輸液,現在食藥署委請國內其他廠商增產,僅能達到每月46萬袋,到了八月,也才增加至50萬袋,其餘必須仰賴進口,且國外專案進口價格是平常的2~3倍。目前的輸液短缺應與食藥署的作為密切相關儘管醫療院所抱怨聲不斷,但衛福部長邱泰源仍認為,「輸液穩定供應沒有問題」,還特別感謝醫療院所在非常狀況下的體諒,預計七月底就可提供1000cc大包裝輸液。在食藥署積極輔導下,永豐於年底就能恢復正常運作,屆時就可改善2000cc大包裝短缺狀況。對於食藥署失職,連自家人、執政黨立委林淑芬也看不下去,她表示,次長林靜儀在臉書貼文,聲稱很快就能正常供應,只會講場面話、講漂亮話,而部長卻稱讚其「用心良苦」,「我們的內閣被嘲笑是外星人內閣,我們衛福部會不會被人家嘲笑,是太空人內閣?」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8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為母弟成資深長照家屬 婦癌權威王功亮感嘆不是一般人能負擔
每周三天在台北馬偕看診、二天至台東馬偕服務、二天時間留給家人,71歲的婦癌權威王功亮去年底卸任台東馬偕醫院院長後,仍心繫病患,目前台北、台東二地往返,不讓耕耘多年的東部醫療資源中斷。他回憶,2014年5月,時任馬偕醫院總院長的楊育正詢問他深耕外地的意願,內心反覆自問當醫師的初衷,決定接下這個重擔,一待就是3000多天。最初被派駐台東時,想起了母親日日帶著小弟上馬偕復健的辛苦背影,那一段家人生病求診的記憶,深深刻印腦海中。熬過危險 小弟開始復健路王功亮說,民國40至50年代,小兒麻痺症大流行,48年出生的小弟也感染了病毒。家中經營米店,小本生意還算過得去,但小弟出生後,父母親都把么子擔在心上,當時年僅6歲的王功亮,看到母親帶著幾個月大的稚兒到處求醫,有時候也要跟著幫忙,分擔舟車往返的行李。小弟燒了又退、退了又燒,家人的心跟著高燒起起落落。父親曾一度不捨妻兒受苦,在最危急時刻表示願意忍痛放棄,但母親非常堅持,幾經煎熬,終於度過危險期,那也是王功亮首度接觸到馬偕醫院。之後,又開始另一段復健之路,包括熱敷、物理治療、裝置輔具,需要極大的耐心及毅力。王功亮看到母親的堅毅,為了孩子,無怨無悔付出,無論如何奮戰到最後關頭。還好小弟活下來了,但手腳都留下重症痕跡,需要穿支架、拿拐杖,兄弟一起走路上學時,他會特意放慢腳步,到了學校背弟弟上下樓,真的很辛苦。但轉念一想,母親花費更多心力,只求孩子能平安長大,這分牽掛是世間最偉大的母愛。母親榜樣 體會以病人為重從小被外婆和媽媽交代:「你是大哥,一定要好好照顧弟弟。」王功亮無論是在專業還是經濟上,把照顧弟弟變成義務,除了負擔吃住,還請了一位看護協助生活起居。他從不諱言,有位罹患小兒麻痺的家人,心疼弟弟之餘,經常省思聖經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這段馬太福音的敘述,意思是需要一顆願意付出的心,王功亮說,「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是醫學教育的基本,母親焦急的求醫心情、悉心照顧小弟的身影,讓他體會「醫者父母心」的涵義。自1982年進入馬偕醫院迄今,每回看診,總是用心感同身受對方的痛楚。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爆發,民眾的生活因此產生了劇烈變化,王功亮也失去了摯愛的小弟。「弟弟染疫後變重症,一個月就離開,家人心理壓力很大。」他說,弟弟活了60幾年,自己等於是資深「長照」家屬,看到許多機構的長輩無法挺過病毒襲擊,緊張氛圍深有同感。母親失能 勞心勞力又燒錢關於高齡化社會的長照議題,他提到,18年次的母親,20年前跌倒,這一摔就躺床二年,腦部受損呈現植物人狀態,幾乎住在醫院裡直到過世。王功亮感嘆,家中有長期臥床的病人,真的是一件勞心又勞力的事情,尤其是經濟負荷,光看護費一年就達百萬,不是一般人能夠負擔。照顧弟弟、母親的經驗,王功亮很早就成為長照中的照顧者,這門重要的生命課題讓他能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教導病人及其家屬懂得善用資源。對於看診、治療,他秉持「跟病人說話保守、跟家人實話溝通」原則,醫心跟醫病一樣重要,穩定患者的情緒,再確認後續可以進行的治療方式。外婆罹癌 讓他選擇婦產科投入醫學領域,王功亮認為是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忍媽媽勞累、小弟需要好的照顧,因此填了醫學系當第一志願。他是外婆帶大,在就讀高雄醫學院期間,這位生命中重要的女性得了卵巢癌,以當年的醫療水準根本束手無策,自此確立了走婦產科的人生方向,更鑽研腹腔鏡手術,協助婦癌病患重生。王功亮馬偕醫院婦產部榮譽主治醫師.照顧對象:弟弟、母親。.罹患疾病:弟弟小兒麻痺症、母親跌倒成植物人。.發病時間:弟弟出生幾個月罹病、母親75歲跌倒失能。.症狀:弟弟反覆發高燒,後來復健矯正行動能力;母親因摔倒而臥床。.治療:小兒麻痺症無特效藥,採支持性療法,進行長期復健治療。.陪病心得:生病的人,真的很可憐,看到家屬的辛苦,內心就會有一種衝擊。若沒有愛心,學醫、行醫都會覺得痛苦。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拉鍊夾小鳥—膽結石的痛?
門診一個病人,超音波顯示,膽囊內有許多小石頭。病人:「需要處理嗎?」醫師:「你有痛過嗎?」病人:「沒有痛過!一定會痛嗎?」醫師:「大都沒有症狀,不會怎麼樣,但一旦有痛過或發炎過,就要處理了。」病人:「如何痛法?很痛嗎?」醫師:「很痛的時候就像小鳥…」病人:「小鳥?怎麼了?」醫師:「小鳥被拉鍊夾到時那種痛!」當男生,大概都有小鳥被拉鍊夾到的經驗—卡在那邊,進退兩難,真是刻骨銘心的痛呀!如果是女性病患,跟她說就像生小孩一樣痛就可以理解了。醫學上,有一種痛,稱為絞痛,就是中空器官收縮引起的痛,一陣子一陣子的收縮,想把裡面東西擠出去的痛。同樣的,石頭卡在膽囊出口,進退兩難,膽囊收縮就會引起劇烈的疼痛。膽結石除了引起疼痛之外,也會引起發炎,因為石頭在膽囊內,容易引發細菌感染,輕者引起膽囊炎,嚴重者膽囊破裂引起腹膜炎甚至敗血症。因此,膽結石一旦有痛過或發炎過,就一定要處理。也有病友膽結石一公分大了,可是都不會痛,但病人心裡不安,來求診。我告訴他:「沒關係就留著,以後當舍利子!」病人莞爾一笑離開了。生死之間,轉念一下,也是可以讓人回到真空世界,忘掉煩惱。曾有一對兄弟,哥哥去日本玩,結果在日本膽結石發作,痛得厲害,日本醫師要把他抓去開刀,他嚇死,趕緊搭飛機回台處理,隔了一年他弟弟也是發生同樣的事情,也是回台用腹腔鏡手術切除。膽結石手術通常是用腹腔鏡手術,很簡單。通常兩天一夜就出院了,但如果以前肚子開過刀,腹腔內沾黏厲害或膽囊破掉了,可能就要用傳統手術了。肚子有刀痕,住院時間也稍微長一點。有些病人會問不能只取出石頭,膽囊留下來嗎?但因為有膽結石的膽囊通常膽囊本身都有了問題,石頭取出還是會再長,因此不像腎結石,可以只取石頭,腎臟不動。沒有了膽怎麼樣?有些病人擔心,通常開完刀幾個月內吃油膩東西會拉肚子,以後就回復正常了。只是變成無膽之徒後,男的會怕老婆,女的會怕小老鼠,這是另一種後遺症。●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5-26 癌症.其他癌症
健保大數據/胰臟癌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手術No.1台大醫院/前導化療後手術 提升第三期患者存活期根據健保署數據,台大醫院是執行最多胰臟癌手術的醫學中心。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吳健暉表示,台大醫院胰臟癌手術特色是「前導化療後手術」,過去罹患第三期胰臟癌、無法開刀切除腫瘤的患者,至台大醫院也能在複方化療縮小腫瘤後切除。台大醫院每年約收治300至400名胰臟癌患者,吳健暉表示,其中可直接以手術切除的患者約占1/3,經前導化療後切除腫瘤的患者占1/3,無法開刀的患者亦占1/3。近年微創手術成外科主流,吳健暉表示,台大醫院亦投入相關臨床研究,但以腹腔鏡為主,較少使用費用高昂的達文西手術,傳統手術亦有進行,但與他院不同之處,在於前導化療後手術。吳健暉說,前導性化學治療在國外已成趨勢,台大醫院的作法是在術前使用複方化療,並定期監測患者腫瘤指標下降趨勢,以及相關數值變化,若患者腫瘤縮小或維持穩定,再進行手術。「不少第三期胰臟癌患者本無法開刀,在化療後切除至今存活。」吳健暉表示,第三期、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平均存活時間只有一年,但在接受前導化療且完成手術後,有患者存活至今已三、四年,且無復發跡象。醫學中心手術No.2台北榮總/達文西微創手術純熟 重粒子治療儀全國唯一台北榮總在胰臟癌手術領域精湛,患者人數眾多,北榮胰臟癌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石宜銘表示,該院於胰臟癌手術有兩大優勢及特色。石宜銘表示,在兼顧病人安全、乾淨切除病灶的前提下,北榮十多年來全力發展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胰臟癌微創手術,減少術後疼痛,技術成熟,至今已為659人手術,其中高達八成是採微創手術,去年針對胰頭癌共進行161例微創手術。北榮目前已於國際期刊發表20多篇論文,發現利用微創手術能提升胰臟癌病人治療成功率。第二特色為去年八月成立胰臟癌治療暨研究中心,擁有全國唯一重粒子治療儀器,提供胰臟癌精準治療。在胰臟癌患者手術及後續照顧上,石宜銘說,北榮雖然是一位患者掛名一位主治醫師,但事實上由外科部5名主治醫師共同負責,因達文西微創手術時間平均長達8小時,較傳統手術多出2小時,耗時冗長,需多名醫師合力完成,後續也可共同照顧。石宜銘指出,對於無法手術的患者,北榮有3名專門進行胰臟癌化療的醫師,還有重粒子治療醫師,且治療團隊每周開會,共同討論病例,讓病患享有優質治療。醫學中心手術No.3成大醫院/第一例困難手術患者 至今20多年仍健在胰臟癌早期確診難、治療難、常快速擴散,有研究指出,大於2公分,遠處轉移的機率高達75%,存活率低。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團隊手術成功率、存活率都領先國際,尤其沈延盛開的第一例困難手術患者、至今20多年仍健在,不斷有各地轉診、國外病患遠道而來求助。患者多認為胰臟癌如同被判死刑,沈延盛找到獨特手術法、經驗累積傳承,且指導部分醫院克服困難。早在2003年還缺乏標準療法時,他就在當時院長林炳文支持下成立胰臟癌跨科治療團隊,結合多科臨床研究,團體作戰提高存活率與病患生活品質。沈延盛說,胰臟癌預防首要減少胰臟發炎,避免癌變。健康生活飲食加運動,是目前唯一能做的,吃新鮮蔬果,別大吃大喝,高蛋白、高脂肪都不要,避免增加胰臟消化負擔。傳言糖尿病、高糖或飲酒易得胰臟癌,沈延盛說,目前研究無法證實其因果關係,但抽菸會讓胰臟癌風險增加兩倍、檳榔也含致胰臟癌有毒因子。研究指出,遺傳約占10%、年紀越大機率越高,以現有科學知識預防困難,仍有運氣成分,但綜合經驗顯示:一日五蔬果加運動的人,罹患胰臟癌機率最低。區域醫院手術No.1高雄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歷史悠久 跨科團隊提供最佳治療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12年胰臟癌手術人數,高雄市阮綜合醫院為區域醫院第一名,共收治了28例新診斷胰臟癌患者,其中15例接受手術治療。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主任曾譯諏表示,該醫院消化外科有悠久歷史,由醫師、專科護理師、個管師、營養師、復健師、社工等專業團隊組成,提供最佳治療方案。大部分胰臟癌早期無明顯症狀、診斷困難,有「癌王」稱號,須靠電腦斷層、核磁共震等儀器,甚至內視鏡超音波切片才能正確診斷,很多患者往往在疾病晚期才被發現,只能以繞道手術或緩和治療等來延長存活。目前常見的胰臟癌手術包括惠普式手術(Whipple's procedure)或稱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及胰尾切除手術。手術時間長且有較高術後合併症,術後恢復期長,不過因科技及醫療進步,已提高手術治療成功的機率。阮綜合醫院透過跨科的合作模式,建立癌症治療團隊,從內科醫師透過檢查確診,再由外科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手術。針對臨界可切除腫瘤的患者,採用前瞻性治療策略,包括術前輔助性化療提高手術切除率,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提高存活率。112年胰臟癌手術人數5大院所
-
2024-05-26 癌症.其他癌症
50歲後突患糖尿病?稍一不慎6原因恐讓你成為胰臟癌高危險群
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除了病程快、容易侵襲其他組織外,最可怕的是「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就診時,多數腫瘤已經超過2公分,有轉移現象,治癒的機率相對較低,五年存活率約5-10%。胰臟位置隱密、初期無明顯症狀,病變難發現。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說,胰臟癌擴散速度快,約有80%的患者無法開刀,因為周邊血管、淋巴結、神經分布密集,切除腫瘤非常困難。從胰臟的結構和位置來看,因位在腹部深處,是一個狹長型腺體,鄰近腸胃消化系統,不適症狀常與胃病混淆。胰臟癌病變不易偵測,初期僅是反胃、消化不良、胃痛、食欲不佳等症狀。梁程超表示,常見病人主訴胃痛、腹痛,不舒服症狀時好時壞,自行購買成藥緩解,而到院就醫時,腹部超音波也難以發現病灶,因為胰臟位置隱身在腸胃道之後,不易看清楚全貌。胰臟癌症狀有哪些?.黃疸、皮膚變黃:腫瘤壓迫到膽管,或癌細胞侵襲到肝臟,黃疸指數飆升。.腹痛、背痛:若發生在胰臟的體部及尾部,會出現上腹、肚臍周邊疼痛,延伸到背部。.明顯暴瘦:腫瘤壓迫到腸胃,吸收能力變差,影響食欲。.糞便異常:小腸吸收障礙導致大便浮油,或膽管堵塞,糞便變成灰白色。黃疸症狀、糞便變灰白色,兩大觀察胰臟癌重要指標。當腫瘤變大時,會壓迫到腸道、膽管,前者會有噁心、嘔吐,伴隨著體重明顯減輕;後者則會出現黃疸、茶色尿、鞏膜變黃、皮膚變黃及搔癢。而膽管因為被堵塞無法排出膽汁,糞便會變成灰白色,梁程超提醒,糞便顏色也是觀察健康狀況的指標之一。另外,50歲後罹患糖尿病者,要特別提高警覺。梁程超強調,沒有家族史、飲食也正常的人,中年後忽然發生糖尿病是一個重要警訊,胰臟癌所分泌的物質,會引發血糖上升,兩者有很大的關係。誰是胰臟癌高危險群?1.吸菸、酗酒:癮君子的罹患機率是一般人2-3倍,喝酒會加速身體發炎反應。2.肥胖者:腹部脂肪會讓胰臟三酸甘油酯沉積,進一步造成脂肪胰。3.糖尿病:多數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血糖值增加,胰臟癌風險也增加。4.胰臟炎:胰液分泌不出去,影響消化道分解食物。5.飲食不均衡:經常攝取肉類及高糖、高脂肪食物,會增加胰臟發炎風險。6.工作環境:長時間接觸化學藥品,在化工廠、石油、石化業工作者,較易罹患胰臟癌。內視鏡超音波、磁振造影最能明確看到胰臟癌病灶。胰臟癌不易早期察覺,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包括抽血、腹部超音波、內視鏡超音波、癌症腫瘤標記檢驗以及電腦斷層攝影、磁振造影。不過梁程超說,單靠抽血檢測、腹部超音波,還是無法百分百偵測早期胰臟癌,腫瘤標記也有偽陽性、偽陰性;電腦斷層雖然可以看到腫瘤,但是對小於1公分、甚至2公分的腫瘤,只能看到胰管擴張,無法定位腫瘤。目前,內視鏡超音波是最有效確診胰臟癌的工具,利用做胃鏡時,檢查消化道附近的器官,可以看到臟器表面以及利用聲波的變化了解腸胃道黏膜壁下的病灶。磁振造影檢查不具輻射線,可360度無死角完整評估胰臟,但檢查時間久且費用昂貴,較適合高風險族群。梁程超說,胰臟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些人可能沒有典型症狀,他分享門診的臨床經驗,醫院每年都會透過健檢找出確診個案,患者雖然不解為什麼會罹病,但定期檢查追蹤是最重要的預防之道。胰臟癌治療趨勢:先用藥再開刀,以手術移除為目標。胰臟癌是惡性腫瘤中的大魔王,有「癌王」之稱,國健署於112年公布的十大癌症發生率,胰臟癌首次入榜,但死亡率長年高居第7、8名。胰臟的位置在腹部深處,鄰近肝、膽、腸、脾,躲在胃的後方,一般的超音波和胃鏡檢查很難發現異狀,等到上腹部疼痛或背痛、體重明顯減輕、黃疸等症狀出現,就醫診斷已是癌症晚期。胰臟腺癌約占90%,屬外分泌腫瘤、惡性度大。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石宜銘表示,胰臟癌與吸菸、高脂飲食有關,歐美發生率為癌症排行榜的前三名,台灣近年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胰臟屬於消化系統,是人體唯一具有內分泌與外分泌功能的器官;胰臟癌的分類主要有「外分泌腫瘤」和「內分泌腫瘤」。胰臟的外分泌細胞負責製造胰汁,內分泌細胞則生產胰島素,協調身體的新陳代謝。目前胰臟腺癌為大宗,約占90%,是從外分泌系統長出來,侵襲性非常強、具高擴散能力;少部分則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程稍微緩慢些,這類癌症相較沒那麼惡性。胰臟周邊器官組織多,易侵犯轉移,治療需多科整合。已故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即是罹患比較少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方式較為單純,預後比胰臟腺癌好上許多。胰臟腺癌大多長在胰臟頭部,連接十二指腸,胰臟尾部則與脾臟相連接,附近還有許多淋巴、血管、神經,手術非常困難。胰臟癌的治療,就像「打群仗」一樣,要多科整合,接受外科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藥物治療。石宜銘說,胰臟癌治癒率低,且很難在早期發現病症,尤其,癌細胞很容易侵犯到旁邊的分泌胰腺體,只要一擴散到周邊組織或器官,就會一發不可收拾。胰臟癌七成好發在胰頭,切除重建手術複雜且困難。手術是癌症治療的根基,胰臟癌根據腫瘤部位的不同,大致可歸為二大類手術方式。長在胰臟頭部的位置,要接受「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醫界又稱「惠普式手術」(Whipple);長在胰體部(中央)或尾部的腫瘤,要進行「胰尾切除手術」。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除了切除胰頭,還有十二指腸、膽囊、下端膽管等,同時進行胰管腸胃道、膽道腸管的大範圍重建手術,複雜且困難。許多病友會詢問:為什麼要切除那麼多器官?因為胰頭部位被十二指腸環繞一圈,而且膽道系統與胰臟關係緊密,這些器官的供血系統又是同一套,必須一起摘除。不幸的是,有七成左右的胰臟癌好發在胰頭。以複方組合化療縮小胰臟腫瘤,再以手術移除。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很多患者連刀都開不了。石宜銘說,治療以手術移除腫瘤為目標,若侵犯嚴重,可先以化療藥物縮小腫瘤,或是接受重粒子治療後再開刀。「先用藥、再開刀」是近年來治療趨勢,以複方組合化療找出最有效的方式,想辦法把腫瘤縮小;術後必須接受加強性化療,降低復發的風險。胰臟癌治療方式.手術治療:剖腹手術、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的優點是傷口小、復原快;傳統剖腹手術的效果不會比較差,只是癌細胞已經有明顯侵犯、遠處轉移,就不適用達文西手術。.放射線治療:光子治療、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光子治療(高能量X光放射線)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方式;質子治療使用質子束來照射病變組織;重粒子治療利用高強度的放射線能量,殺死癌細胞。.藥物治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藥物治療在胰臟癌的效果不佳;化療藥物種類多,會針對基因突變特性使用2至3種藥物合併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包含藥物、細胞療法、疫苗。研究仍在起步中,而且費用高昂。.細胞治療:目前應用尚未有很好的證據證明有效。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16 醫療.婦產科
先天子宮畸形症難受孕 台大子宮鏡手術助她喜迎雙胞胎
33歲陳小姐患有先天子宮畸形症,受完全性子宮中膈影響,體內有2個子宮腔、子宮頸及陰道,導致備孕時一直不順利。她在台大醫院接受子宮鏡手術矯正,切除子宮中膈後,3個月內即懷上一對雙胞胎。全台25%女性有先天子宮畸形,習慣性流產及早產族群中高達7%子宮畸形。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楊博凱表示,以子宮鏡手術治療這群患者,可以減少傳統開腹、腹腔鏡手術帶來的風險。楊博凱說,完全性子宮中膈會導致病友身上出現2個子宮頸、2個子宮腔、雙陰道,不正常的血流與受限的子宮腔空間,會導致胚胎早期血液循環受影響,後續發育時的空間則容易造成流產等狀況。在備孕之前,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多是在準備懷孕時發現問題,手術切除後,患者就能依照正常生育準備懷孕。過去臨床上多以開腹手術完成子宮中膈切除來降低流產風險。由於開腹手術侵入性高,近年發展以微創方式藉子宮鏡進行治療,但在完全性子宮中膈的患者身上,要執行這項手術仍有其困難。楊博凱表示,為避免懷孕時子宮閉鎖不全,這項手術必須精準打通2個子宮通道來切除子宮中膈,保留2個子宮頸,讓子宮腔空間擴大。楊博凱指出,台大醫院過去16年完成58例完全性子宮中膈患者治療,發現藉由將兩側子宮極度擴張,利用子宮頸與子宮中膈的彈性差異,在子宮中膈下端產生貫穿通道,在不必使用腹腔鏡、沖刷液使用較少的狀況下,手術困難度、風險及成功率上升,手術成功率高於傳統手術約五、六成。
-
2024-04-26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的偏鄉醫療嘗試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偏鄉醫療服務與醫者的愛心」。一位在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回顧自己在初入醫學院時,在同學的互相鼓勵與人文老師的啟發下,發起「與病人為友」的學生暑期活動,成功地激發醫學生的愛心,並繼續傳承成為該校具有特色的醫學生服務活動。→想看本文一位小兒科醫師分享自己如何以「平衡大學附設醫院的教育責任與利用專業知識來幫助需要的偏鄉兒童」為心願,將青少年照護觀念導入健保架構下,並能貼近在地青少年族群的需求而努力,形成「社區-學校-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想看本文一位醫學中心小兒外科醫師分享他同時也在兩所偏鄉醫院為理想奮鬥,他的一句「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道出了他們期待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同行,從而確保照護的完整性與持續性。「醫病平台」衷心希望這些故事可以感動更多的醫學生、醫師、社會大眾,多多關懷偏鄉醫療。緣起偏鄉醫療最常遭遇的困擾,便是醫療人力與資源缺乏。而台灣的小兒外科除了有醫師平均年齡逐年老化與新血後進減少的問題,在偏鄉環境更是不容易有小兒外科醫師的生存空間,因為醫師在選擇服務的地點時,往往有許多的考量,例如經濟收入、生活環境、或孩子教育需求等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北醫附醫)鄰近繁華現代的信義計畫區,無論大眾交通或是國道交通都相當方便,因此平時便肩負大臺北東區民眾的醫療需要,甚至涵蓋基隆市、新北市汐止區等地的後送醫療。然而,大學附設醫院有教育的責任,雖然業務量沒有其他醫學中心多,仍需要維持小兒外科服務。 根據台灣小兒外科醫學會的統計,有130萬兒童少年人口的大台北地區約有30名在職的小兒外科醫師,相較於偏鄉地區,人力資源相對豐富很多。以每百萬人口計,大台北地區的小兒外科醫師人數不僅超過美國,更是全國之最。於是「如何平衡大學附設醫院的教育責任與利用專業知識來幫助需要的偏鄉兒童」就成了縈繞在我心的牽掛。蘭陽的呼喚羅東聖母醫院是隸屬於天主教靈醫會,於1952年由從中國大陸來台的修士與修女們創立,自始至終致力於照護蘭陽地區那些經濟困窘、身處弱勢的民眾,逐漸成為許多當地人健康的依託。近年來,宜蘭縣每年約有三千名新生兒誕生,而聖母醫院大抵上承擔了其中三分之一的嬰兒醫療服務,顯見其在兒科照護的重要性。從馬偕醫院來的周桔源醫師,在這裡提供小兒外科的服務,但一年一年的過去,這裡需要有年輕醫師來接棒。因為看到這樣的需求,我鼓起勇氣,挺身而出,接下這個偏鄉支援計畫。在北醫附醫的長官支持與聖母醫院長官的幫助下,雙方合作的計畫得以順利推展,自2022年4月起,我便開始每週四至聖母醫院進行手術與看診。在支援期間,我在聖母醫院進行了一系列的小兒外科常規手術,如腹股溝疝氣修補(引進腹腔鏡手術)、耳前瘻管切除、舌繫帶鬆弛及板機指鬆弛手術等。此外,我也實施了需要短期住院的手術,包括嬰兒腹股溝疝氣修補、淋巴管瘤切除、隱睪症矯治、多指(趾)重建及肛門瘻管手術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許多原本需前往遠地醫院長期就醫的孩子,現在可以在聖母醫院就近接受追蹤與治療。比如,一位需要長期胃造瘻管的罕病兒童,在過去經常往返於台大兒童醫院與急診室更換造瘻管,而今卻能在我的聖母醫院門診安排更換與追蹤。若聖母醫院收治了需矯治先天畸形的孩童,我也能即時與兒科醫師進行討論,並協調轉院手術。期間有位近週歲的女童,自兩個月大開始就間歇性嘔吐,經由我們的互助機制轉介至北醫附醫進行檢查,發現她患有先天十二指腸蹼膜所導致的阻塞,最終通過手術得以康復。這樣的轉介案例越來越多,也使得北醫附醫在2023年順利取得小兒外科專科訓練醫院的資格。透過這次合作,我深刻體會到,若無願意合作的專業小兒科醫師、專精且樂於照護兒童的麻醉科醫師,以及一個願意學習並成長的手術室團隊,要在短時間內建立一個能照顧兒童的外科團隊是相當困難的。幸運的是,聖母醫院在院方的支持下早已具備這些條件,順理成章成為合作成功的基石。 飛越山海,支援台東隨著我在聖母醫院的支援步入一週年之際,過去一年的支援成效顯著,鼓舞了我,進一步想要推廣這種合作模式,但這樣的支援模式,是否真能在其他地方複製呢?作為一位花蓮女婿,我一直密切關注東部地區的醫療需求。花蓮擁有慈濟醫院的資源,小兒外科醫療服務相對完善,但台東的情況卻大不相同。過去,台東的小兒外科服務大多依靠台北馬偕醫院的醫師們輪流支援,每隔三、四個月集中一天時間處理所有手術。這樣的漫長等待中,孩子們的病情有可能會惡化,或家屬可能遺忘孩子需要及應該接受的手術治療。在這種迫切情況下,家屬常常不得不帶著孩子跋涉至花蓮或高雄尋求治療,而這樣的距離,對於西半部的家庭而言,就如同從屏東到台中一般遙遠。於是我開始考慮是否能將與聖母醫院合作的模式,搬到台東來實施,至少每月提供一次的小兒外科門診與手術服務。雖然這對西部許多城市來說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但至少能夠讓需要的孩子能盡早接受手術,預防嚴重的併發症。衛福部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疝氣和腸阻塞是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部分原因。社群媒體上經常可見台東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東基)的鄭弋醫師為孩子們的醫療需求發聲,於是我鼓起勇氣聯絡她,探詢兒童外科醫療的需求及合作可能性。感謝上帝,當時的東基院長陳志成醫師對完善醫院照護體系充滿熱忱,我們的初次會談後,就達成共識,要一起合作為台東的孩子們服務。台東的支援計畫遂於2023年7月順利啟動,儘管首次的門診因颱風而不得不取消。有一名因包莖併發反覆的包皮龜頭炎以及嚴重的泌尿道感染的孩子原本計畫來門診安排手術,卻因颱風延誤了診治。在這緊急關頭,我與陳院長透過視訊討論病情,並由陳醫師親自安排手術前的檢驗、檢查及麻醉諮詢。8月,我乘坐最早的班機前往台東,在著陸後直接前往醫院,再次訪視病人並詳細解釋手術過程。幸運的是,我過往在彰化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彰基)接受過外科訓練,而東基所使用的電腦系統正是彰基的,彰基外科也曾對東基提供過支援。在這樣的完美配合下,我順利完成了首次手術和門診支援。最讓我意外的是,在台東的首次門診中,接連診治了超過十位需要手術的孩子,包含疝氣、多指、隱睪症、尿道下裂、甲狀舌骨囊腫、鰓裂遺跡等病症。由於每次支援只有一整天,我必須在上午安排四至五台手術,並在下午進行門診,因此首次門診的病人需求竟花了兩個月才得以滿足。後來,我開始於週四處理完台北的公務後,趕搭晚間的班機前往台東,以便隔天一早開始手術,努力爭取更多時間來為孩子們完成手術,減少他們的等待時間。週六一早巡視完手術後的病人,我便搭班機返回台北。支援期間的住院病人照護工作,都得依靠兒科醫師的幫忙;手術後的傷口照護則交由一般外科的李柏慶醫師在門診中追蹤,這樣也彌補了我只能每月支援一次的遺憾。在此過程中,得到了前任院長陳志成醫師以及繼任的馬堅毅院長的全力支持,手術室及麻醉科同仁的協助,使我得以在台東為這些孩子們提供及時的醫療服務。團結前行:共同為偏鄉醫療邁進的心願景「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這句話道出了團隊合作的力量。若我們的支援模式能夠更加成熟與流暢,我期待能夠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同行,從而確保照護的完整性與持續性。必須承認,要為孩子們提供及時的小兒外科急症照護,最理想的情況是有專業的小兒外科醫師能常駐宜花東地區。但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這不僅需要小兒外科醫師,同時也依賴於兒科、麻醉科以及兒童重症科醫師的密切合作。這些條件要能具足著實不易,除了靠政府建立相關配套措施外,也有賴醫界與政府合作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而在這個環境成形之前,我要感謝北醫附醫的長官給予的支持與理解,讓我能以此為基地,延伸醫療服務的觸角至那些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延伸閱讀:4/23 人生注定的一段邂逅——「與病人為友活動」的前世今生4/25 守護洄瀾山海間青少年的醫師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23 癌症.卵巢.子宮
有子宮肌瘤可以喝咖啡或豆漿嗎?肌瘤多大需要手術?子宮肌瘤QA一次看
子宮肌瘤,是一種長在子宮內的平滑肌瘤,也是最常見的婦科腫瘤。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婦產部的調查資料,子宮肌瘤發生率可高達20~50%,相當於每2~5位女性就有1人有子宮肌瘤問題。子宮肌瘤屬於常見的良性腫瘤,成因跟女性賀爾蒙失衡有關,也可能由營養、遺傳、環境等因素所造成,好發年齡約35~45歲之間。不少名人都曾受子宮肌瘤之苦,像是女星陳亞蘭、陳珮騏、何嘉文、王宇婕等,其中王宇婕甚至是連左邊卵巢都一併切除。也由於子宮肌瘤成因可能和賀爾蒙有關,因此患者常會問「有子宮肌瘤可以喝豆漿嗎?」、「有子宮肌瘤可以吃保健食品嗎?」,或是與子宮肌瘤手術、費用相關等問題。關於子宮肌瘤的疑問專家一次解答!子宮肌瘤形成原因?子宮肌瘤的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大部分是推測可能與體內女性荷爾蒙失去平衡、子宮肌肉組織不正常過度吸收女性荷爾蒙、遺傳或環境有關。而依照肌瘤的生長位置,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1.子宮肌肉層肌瘤:肌瘤生長於肌肉層中。2.黏膜下肌瘤:肌瘤生長在子宮腔並常出現經血量增加的病症,有時會塞住子宮頸,甚至陰道口。3.漿膜下肌瘤:肌瘤生長在子宮最外層往腹腔內生長,有時會壓迫到其他器官。子宮肌瘤有哪些症狀?新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暨婦產科主治醫師李毅評表示,一般子宮肌瘤越大,出現的不適會越多,但並沒有什麼子宮肌瘤前兆能注意,甚至大多數人連症狀沒有,只有約35~50%患者會出現異常症狀。以下為可能會出現的子宮肌瘤8症狀:1.經血量多、經期拉長2.腹部硬塊(患者常誤以為自己變胖)3.性行為疼痛4.不正常出血5.腹痛(當子宮肌瘤變性、壞死或大到壓迫神經,可能造成疼痛)6.經痛、骨盆腔疼痛7.不孕或流產(子宮內膜下肌瘤可能導至內膜不穩定,影響胎兒著床)8.頻尿、排尿或排便不順(肌瘤大小已足以壓迫膀胱時)子宮肌瘤會自行排出嗎?如何縮小?「子宮肌瘤自行排出,這是天方夜譚。」李毅評醫師表示,雖然肌瘤的確可能因為更年期荷爾蒙減少而縮小,但並不會發生子宮肌瘤自行排出這樣的狀況,頂多只是沒有症狀,不會造成日常困擾,但還是建議每年要定期追蹤,若情況發生變化,則需要進一步用藥物或手術治療。李毅評醫師也說,以西醫的角度,目前沒有靠飲食縮小子宮肌瘤,也沒有特別有益於子宮肌瘤的保健食品,即使某些食物中富含可能影響肌瘤的荷爾蒙或維生素,其中的「量」也是微乎其微,不至於影響到肌瘤;不過若是含有雌激素的「保健食品」,則確實可能有單位劑量較高的疑慮,患者需謹慎攝取,或先諮詢專業醫師。至於從中醫觀點來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子宮肌瘤在中醫認為屬於「血瘀」,又叫做「癥瘕」、石瘕」、「積聚」「等名稱,治療上基本會分經期以及非經期用藥。經期治療以止血祛瘀為主,避免經血量過多或是經來天數過長;非經期則是軟堅化瘀,以縮小肌瘤為主要目標。此外,中藥的「桂枝茯苓丸」是以活血化瘀來消除子宮肌瘤,此方能幫助擴張血管,促進子宮血液循環,所以不只能有助代謝肌瘤,也能幫助子宮內膜重新建立,但是必須在醫師的建議下服用,才能安全及有效。有子宮肌瘤可以喝咖啡或豆漿嗎?會不會養大肌瘤?李毅評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的飲食原則其實和一般的飲食原則沒兩樣,只要保持著「健康飲食,適量不過量」的原則,就是好的飲食模式,因此不論是咖啡、芝麻、豆漿、黑豆水等食物,只要不過量,都可以正常食用。國外甚至有研究發現,某些體質的人攝取大豆類食物,反而有助抑制子宮肌瘤的增長。柏飛營養諮詢中心院長蘇妍臣營養師也表示,目前並沒有大型的人體臨床證明,豆製品、山藥、蜂王乳、甲魚、蝦卵、蟹黃等含有雌激素的食物對子宮肌瘤有影響,國外甚至有研究發現,某些體質的人攝取大豆類食物,反而有助抑制子宮肌瘤的增長。不過咖啡部分,蘇妍臣營養師則建議仍要限制咖啡飲用量,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斯隆流行病學中心研究曾發現,每日攝取超過500毫克咖啡因的成年女性(一般建議為300毫克/日),罹患子宮肌瘤風險可能會增加,建議一天不要喝超過1杯半至2杯大美式咖啡。有子宮肌瘤可以吃保健食品嗎?蘇妍臣營養師表示,像是銀杏葉、葡萄籽、魚油等,這些具有抑制血液凝結的保健食品,主要作用是防止體內形成血栓,但目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補充上述補充品會造成肌瘤出血。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保健食品因為屬於高濃度濃縮物,美國FDA建議,魚油一天攝取量不應超過2克,銀杏葉的攝取上限為120~240毫克,而葡萄籽的安全劑量為200~400mg。若高劑量服用,可能有延長凝血時間的風險,要謹慎使用。子宮肌瘤多大要手術?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林秉瑤表示,醫學上子宮肌瘤5公分以下且無症狀、想保留生育功能者可定期追蹤,或用藥物、海扶刀治療;超過5公分以上的肌瘤,只要沒有壓迫器官、大量出血、不孕症等,也不一定需要開刀。除非有不正常子宮出血、肌瘤生長快速(約有0.5%可能為惡性腫瘤)、肌瘤大小超過6公分(約孕期12周大小),就需思考手術與否。林醫師也說,子宮肌瘤平均一年成長0.5公分~1公分,但如果患者的子宮肌瘤一年內長大3~5公分,或是幾個月就從2公分長到4公分還持續生長,就須經醫師評估判斷,是否要進行更近一步的檢查和決定是否手術開刀。子宮肌瘤手術方法有哪些?費用多少?李毅評醫師指出,目前子宮頸肌瘤手術主要分成兩種1.子宮肌瘤切除術:只切除一顆顆的肌瘤,雖然日後仍有復發可能,但能保留子宮生育功能。2.子宮切除術:針對已無生育需求女性,可考量切除子宮,杜絕日後復發的機率。依照手術方式不同,又可以分為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和最新的海扶刀(HIFU),因此手術費用也差距甚遠。4種子宮肌瘤手術方法 傳統開腹手術 適合:比較大的子宮肌瘤和多發性子宮肌瘤 優點:能夠一次盡量把肌瘤清除乾淨 缺點:傷口較大、疼痛感較強、復原時間較長,剖腹手術的後遺症風險也較高一點 純手術費用:有健保補助,只需自費1.8萬~4.5萬 腹腔鏡手術 適合:肌瘤大小約7~8公分以下,並且肌瘤數量比較少的患者 優點:傷口小、恢復快、比較不會痛 缺點:腹腔鏡是透過絞碎肌瘤再取出,因此若肌瘤為惡性,手術過程容易造成腹腔感染,當術前惡性風險高時,不一定適合腹腔鏡;此外,腹腔鏡無法藉由手指觸摸找出深層肌瘤,難免有肌瘤遺漏 純手術費用:有健保補助,只需自費5~6萬 達文西手術 優點:達文西手術相當於腹腔鏡手術的升級版,一樣具有傷口小、恢復快的優點,醫師透過機械臂操作能更靈活、精準、穩定的完成手術 缺點:達文西機器手臂價錢昂貴,保險不一定有支付,且開刀時間通常比傳統剖腹更長 純手術費用:無健保補助,需自費15~20萬 海扶刀 優點:海扶刀又稱超音波聚焦刀,將超音波聚焦在肌瘤上,使其產生高溫讓子宮肌瘤組織壞死,被其他正常組織吸收、變小,達到不用切開皮膚就可以消除子宮肌瘤的目的,又稱為無創手術。 缺點:海扶刀後遺症是有些人可能產生腹痛、灼熱感。 純手術費用:無健保補助,需自費16~18萬 延伸閱讀: 肥胖、糖尿病、失智症...可能是「皮質醇」惹禍!哈佛醫師:這2種東西不要碰
-
2024-02-24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黑咖啡防癌防失智症!黃元德早餐喝黑咖啡,餐餐有蔬菜養生
60歲的黃元德行醫33年,疫情期間赴武漢參與包機接回台胞任務,令人印象深刻。行政經驗豐富的他,愛好走動管理、帶領員工正向思考,在院內名言就是「問題不大」。因經營衛福部嘉義醫院成效出色,去年12月履新接任衛福部台中醫院院長,透過拓展整合醫療、強化急重症,以及注入新血,為百年老店級醫院帶來新氣象。養生秘訣/早餐喝黑咖啡 餐餐有蔬菜黃元德年輕時就喜歡爬山,透過大自然森呼吸紓壓,但婦產科醫師休息時間不固定,隨時待命接生,所以休閒主要是到車程一小時內的步道走走看風景,後來擔任行政管理階層更不能跑太遠,改為走路、爬樓梯,在醫院到處看看可以知道員工在想什麼、病人需求是什麼,採「走動管理」兼運動。談到飲食養生,黃元德每天早餐只喝一杯黑咖啡,讓他有精神應付忙碌工作,黑咖啡還有防癌及預防失智症作用;因為家族有肥胖體質,他也少碰蛋糕、麵包等甜食,不吃零食,每餐都吃2種青菜,因此妻子每天都要採買青菜。接生上萬寶寶 見證生育率黃元德的媽媽是護理師,從小就立志從醫。實習時因當時婦產科生得多,且迎接新生命多為喜事,充滿朝氣祝福,因此選擇婦產科行醫。1992年到1996年住院醫師時,每月科裡約接生150到200名新生兒,每天眼睛睜開就是接生,曾經一夜接生10多名新生兒,至今接生的孩子超過萬人。隨著少子化,接生數明顯減少,近年接生平均每月約10人。中國醫藥大學畢業的黃元德,當兵時抽到外科醫官,在野戰醫院服役,後來到署立豐原醫院急診室服務3年,因有急診和婦產科雙專業,疫情期間時任嘉醫院院長的他,獲派赴大陸武漢接回台商。台中醫院成立128年,名列台灣百年老店級醫院,屬於都會型醫院。黃元德說,由於台中外來人口多,醫院應朝全面性、完整性的發展,醫院強項在老人照護上,未來將注入新血,讓年輕人進入醫療團隊,讓醫院年輕化,對急重症、核心醫療處理可以做得更好,能夠達到精準的現代治療趨勢。從搖籃到墳墓 打造一條龍他計畫慢慢提升醫院內小兒科、婦產科,讓年輕人敢生、願意生,把醫院從過去偏重長照,拓展為全線完整的醫療服務。「從搖籃到人生終點能連成一串,讓都會的社區民眾可以得到更好、更完整的照顧。」黃元德說,過去公立醫院較為封閉,有很多需要加強與社區結合。醫院未來將透過網站、媒體,盼能把正確醫療訊息,無論是健康的概念、疾病治療、醫療新知,以及疫情、冬天中風高峰期需注意的時事保健議題等,由醫院專家執筆,讓社區民眾都可以知曉,達到預防保健目的。他有特殊嗜好是喜歡做簡報演講,既工作又是樂趣,樂此不疲。以前年輕時常自己畫圖,兼任行政工作後就在電腦上畫圖、設計、做PPT,常常去演講就可以用上。「人生為了工作而工作,其實很累,如果把工作視為一種娛樂,心情就會愉悅。」他說,像接生、看診也很有樂趣,看診時與病人話家常,候診的病人還會問:「為什麼來看個病好像在跟醫師聊天?」「健康最重要是笑口常開,保持愉快的心情。」黃元德常跟同仁說,工作要做得好,第一個要保持正向思考,要有健康的心態,就是高興去做、快樂去做,不要把它當成負擔。因為人一有負擔就有壓力,失眠、高血壓等疾病就會跟著來,所以放輕鬆很重要。院內名言就是「問題不大」,事情都有它解決的方法,沒有太大問題值得困擾。黃元德小檔案.年齡:60歲.現職:衛福部立台中醫院院長.學歷: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博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碩士、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經歷:衛福部立嘉義醫院院長、部立台中醫院副院長、署立豐原醫院婦產科、急診科主治醫師、醫務秘書、台北市立忠孝醫院主治醫師.專長:高危險妊娠、腹腔鏡手術、婦科腫瘤、更年期保健、難產處理、醫院管理、社區健康.給病人的一句話:笑口常開,要有健康心態、正向思考,迎接快樂人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3 醫療.婦產科
女子體重直飆114公斤!竟是「這疾病」導致,做好1件事後才改善
台南市何小姐從不在意體重,不料20歲時體重卻直線上升,直達114公斤,月經也消失一整年,經診斷是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她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縮胃手術)」。術後努力運動控制飲食,半年甩肉55公斤體重降至59公斤,消失的月經也逐漸規則,自然受孕,一年半後成功生下兩名女兒,產後也無明顯復胖,今天向主治醫師表達謝意。何謂多囊多囊性卵巢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生育期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女性不孕症主因之一,發生率估計約占育齡婦女的5~10%。臨床症狀包含月經失調、月經量少、排卵次數少或不排卵、肥胖、多毛、冒青春痘、雄性禿等。多囊性卵巢症患者除了不孕和流產的風險較高外,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機率也比一般人來得高。因外貌或生育的問題,患者常合併有憂鬱、焦慮的心理困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成因尚不清楚,目前研究指出有家族遺傳的傾向。另外,肥胖應是獨立的危險因子。值得一提的是,多囊性卵巢不等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如果只是「多囊性卵巢」,其荷爾蒙沒有異常,卵子品質正常,較無不孕問題。>>>延伸閱讀:元氣網疾病百科-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造成「無排卵性不孕」主因奇美醫院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林逸峯指出,不孕問題日益嚴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造成「無排卵性不孕」主因,病人通常有月經不規則、周期少於21天或多於35天、超音波下卵巢有大於12顆小卵泡與雄性激素過高等現象。目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致病機轉並不清楚,醫界普遍認為跟內分泌有關,主要是胰島素功能不佳,多數病人有代謝症候群,約有60%合併肥胖問題。體重減輕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獲得改善林逸峯表示,這些病人在體重減輕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通常都會獲得改善,目前臨床第一線治療方式主要是用降血糖藥物合併飲食、生活型態改變,改善胰島素抗性,減輕體重,達到緩解症狀。林逸峯說,減重手術是有效且持久治療方式。術後15年內可減重達27%,因肥胖導致的死亡相對風險降低89%。高達76.8%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經過減重手術後得到解決,與常規治療比較,減重手術後兩年的糖尿病緩解率是75%至95%。減重手術可解決或改善62.5%的高血壓病例,並可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近期研究證實,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合併肥胖的病人使用常規藥物治療有15%改善,接受減重手術有將近80%達到月經規律,懷孕機率更將近兩倍,顯示減重手術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合併肥胖有幫助。但減重手術治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效果,仍需更多深入研究。奇美醫院表示,首次就醫時,醫師會和病人討論減重方法包括飲食、運動、藥物及減重手術,提升病人減重動機,接著由營養師給予個人化飲食規畫,加上運動輔助提升減重效果。若經過生活型態調整、飲食、運動和藥物減重成效仍不佳,可由精神醫學部評估是否減重手術治療。目前健保署對減重手術的標準是:BMI大於37.5 kg/m2或是32.5 kg/m2,並合併糖尿病等肥胖相關疾病。因減重手術仍有流血、傷口感染、潰瘍、營養缺乏等併發症風險,需經仔細評估才可手術。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元氣網疾病百科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16 焦點.元氣新聞
2023醫療科技展規模成長120% 年度最大健康派對熱鬧登場
亞太最具規模的醫療科技盛會「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年邁入第七屆,11月30日至12月3日將於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參展攤位上看2,300個,展出規模較上屆成長10%。其中有70多家醫療機構參展是一大亮點,作為全球首創以醫院為主角的開創性展會,得以一網打盡最前沿的醫療科技發展趨勢,不論是產學研醫界專業人士、國際買主、各年齡層民眾,都能在這場一年一度「全台最大的健康派對」滿載而歸!本屆醫療科技展體現台灣醫療技術、ICT科技兩相結合的領先實力,集結全台指標性醫療院所,與資通訊、生醫業者共600多間機構共同展出。策展主題涵蓋「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全齡健康」三大面向,以及「智慧醫院」、「醫材設備」、「數位醫療」、「精準檢測」、「生技製藥」、「再生醫療」、「預防醫學」、「智慧健康」、「無齡長照」九項領域,完整呈現大健康產業供應鏈的創新佈局。值得關注的是,去年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橫空出世,掀起新一波AI浪潮,而先端AI技術結合醫療場景,也開創出眾多智慧高效的嶄新臨床應用!國內科技大廠多已有佈局,包括緯創、廣達、華碩、佳世達、宏碁、英華達等業者,都將展出智慧醫療科技產品;另一方面,國際科技大廠看中台灣AI供應鏈及醫療能量,英特爾、微軟、輝達、甲骨文等廠商,亦擴大投入本次參展。預計展會中將可看到創新AI醫療晶片、AI賦能高效診斷軟體,以及ChatGPT結合醫療的最新應用等。展期中將舉辦三場產業論壇,匯集講者豪華陣容,內容精彩可期。打頭陣的第六屆亞洲醫療科技創新論壇,以「AI創新・未來醫療」為題,集結廣達、緯創、華碩、佳世達、英特爾、微軟等科技大廠,還有以色列醫療中心專家,暢談AI醫療產業新契機。第三次舉辦的亞太癌症精準醫療論壇,邀集林口長庚、北榮,與羅氏大藥廠、瓦里安、行動基因等醫院與生醫業者,以及馬來西亞、印尼、越南醫療專家,探討國際癌症精準醫療新趨勢。首次舉行的高齡科技創新高峰論壇,則邀請到關渡醫院,和業界的緯創醫學、友達頤康、華碩健康,學界的台大、陽交大、元智各校教授,為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共同探索銀髮科技應用及整合之道。而不僅產業人士的洽商交流,一般民眾也能在台灣醫療科技展收穫滿滿,獲得最好玩的健康體驗、超好買的划算消費,並能輕鬆學習健康新知!展會現場可參與多種健康檢測項目,涵蓋睡眠呼吸中止檢測、體脂率及肌肉量解析、足健康測試等,來自全台百位醫師專家,也將開講民眾關心的健康議題,橫跨預防保健、兒童健康、癌症治療等主題。更有寓教於樂的「醫師力大挑戰」,孩子可在專家教學下,實際體驗操作腹腔鏡、插管、抽血,對醫療實務工作有更深認識,並啟發孩子對醫療的興趣及潛能。●展會名稱: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展覽期間:11月30日至12月3日●展覽場地: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攤位數:約2500個●展覽特色:全球首創以醫院為主角的展會,預計有70多家醫療機構參展,參展商並有許多國內外科技大廠,將展出醫療科技應用佈局,不論產業人士或一般民眾皆適合參加點我免費索票,體驗最新醫療科技!
-
2023-08-09 醫療.消化系統
不只男生會得!彎腰、咳嗽、提重物下面痛,小心是「這疾病」!症狀、成因、治療一文看
女性腹股溝疝氣2,345人,比例約8.23%,而且大部分為20歲以上的女性(1,651人),佔70.40%20歲林小姐,近幾個禮拜來發現右腹股溝有凸出物,偶爾會隱隱作痛,但躺下來時會消失,站太久或用力的時候又很明顯。由於問題反覆,造成生活上的不適,更擔心是否長了腫瘤,到泌尿外科就醫後,初步理學檢查發現右腹股溝疑似有一顆小雞蛋從體內往外凸,躺下去即消失的情形,經過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腹股溝疝氣」。後來林小姐接受了腹腔鏡疝氣修補術,由於手術傷口小又不太疼痛,當天晚上就下床活動,隔天就順利出院回家休養。一周後回診檢視手術傷口癒合良好,同時腹股溝的膨出物已不見,也不會感到不舒服,總算解了心頭之患。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指出,女性腹股溝疝氣比起男性來說的確比較少見,由於有症狀卻摸不到的腹股溝疝氣往往都很難被診斷。因此容易被忽略。終其一生,50位女性當中會有1位會有腹股溝疝氣,相反的男生則是5位當中會有1位。根據2021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統計資料顯示,腹股溝疝氣就醫人數為28,481人,其中女性2,345人,比例約8.23%,而且大部分為20歲以上的女性(1,651人),佔70.40%。什麼是腹股溝疝氣?根據博愛疝氣專科醫院衛教文章,「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部分內臟(最多是小腸)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腹壁肌肉的缺損若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出生前自行閉合,就會有腹股溝疝氣,大部分的腹股溝疝氣都是這樣發生的。成人疝氣有90%都是腹股溝疝氣,是最常見的一種疝氣,而且男性罹患的機率比女性高出許多。 而腹股溝疝氣依照成因及結構,分為「間接型腹股溝疝氣」及「直接型腹股溝疝氣」。一般腹股溝疝氣摸起來像個圓形的腫塊,而且有可能會疼痛或有灼熱感。疝氣需要經過好幾個禮拜或好幾個月才會形成,或突然在舉重物、咳嗽、用力或大笑之後發生。腹股溝疝氣不會自行癒合,一定要用手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發生率?林才揚醫師表示,女性的腹股溝有圓韌帶,其功能是固定子宮,但當有一處的弱點產生時,腹腔內的結構或器官就會透過這縫隙鑽出腹壁外而造成凸起,就是所謂的「疝氣」。比起男生的腹股溝的精索來得細,所以比較不會有東西凸出去,也因此女性的腹股溝疝氣較少見,不像男生的腹股溝疝氣是因為經常提重物或長期腹內壓過高所致。女性腹股溝疝氣的危險因子目前還不明確。有些研究指出有家族史或頑固性便祕的女性會有比較高的發生率,不過多運動可以減少疝氣的發生。1、 各人種發生比例不同,黑人約10%,黃種人約7%,白人約5%。2、 在台灣,8%的70歲以上男性罹患腹股溝疝氣。3、 在台灣,嬰幼兒、青少年的發生率是7%,且男女發生的比例相近。4、 在台灣,成年人罹患腹股溝疝氣的男女比約為9:15、 屍體解剖顯示人類的腹股溝疝氣罹患率約17%,只是有人終生都不會發作。(以上數據為博愛疝氣專科醫院30年7萬例的統計結果)腹股溝疝氣的原因?間接型(先天性)腹股溝疝氣:男生在出生前,睪丸會從腹壁上的腹股溝孔道下降至陰囊定位,因此留下腹股溝環,若這管道沒有閉鎖而呈開放狀態殘留下來,將造成腹腔和腹壁、乃至陰囊間有一個相連的通道(疝氣袋),因此腹腔內的器官如腸子或網膜等可藉由這個通道進到腹壁,造成腹壁突出,甚至進到陰囊,引起陰囊腫大,這疝氣袋多與腹腔相通,腹水也會流至疝氣袋中,所以常會合併陰囊積水,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青年(25歲前)絕大多數為「間接型疝氣」。女生腹股溝疝氣95%為間接型腹股溝疝氣,成因類似男性間接型腹股溝疝氣,疝氣袋由腹腔延伸到腹壁並走在圓韌帶的旁邊,造成腹股溝處鼓起。直接型(後天性)腹股溝疝氣:腹股溝區是腹壁先天性最薄弱的區域,老化更易導致腹股溝內環鬆弛、腹股溝處的腹壁薄弱或缺損,加上導致腹壓增加的狀況或疾病(如心臟衰竭及肺氣腫而長期咳嗽、攝護腺肥大須用力解小便、便秘或肝硬化引起的腹水等),使腹腔內容器官鼓突造成,多發生在中老年男性。臨床上亦有間接型和直接型同時發生者,約佔成人0.5%左右,稱pantaloon型。腹股溝疝氣有什麼症狀?1、小兒疝氣症狀:小孩不會適當表達症狀,全依賴父母的警覺性。新生兒和小孩會因出生時有先天性的疝氣袋而罹患腹股溝疝氣。有的小孩只是比較會哭鬧,但常是父母親在為小孩換尿片或洗澡時,才發現腹股溝有隆起或陰囊鼓脹造成陰囊兩邊不等大;有時是當小孩哭泣、咳嗽、劇烈運動或大便用力時,才能見到腹股溝或陰囊有明顯的鼓脹,但安靜平躺或一覺醒來後,又消失不見了,若發現以上症狀,應盡速就醫診斷。2、成人疝氣症狀:在恥骨任一邊有膨出物,在鼓起部分有灼燒、疼痛感,而且有水腫的情況。在鼠蹊部有疼痛或不適,彎腰、咳嗽或提東西時不適感會加劇,鼠蹊部有牽拉痛或沈重感。有時,當腸子下降到陰囊,男性患者會在睪丸四周的陰囊部位感到疼痛腫脹。女生的疝氣症狀較不明顯,常被忽略。大部分的疝氣鼓起都可推回去,推不回去的就可能變成嵌頓性疝氣。3、老年疝氣症狀:老年疝氣比較特殊,多由老年人體質衰弱造成,脫出的器官以小腸居多,因此摸起來感覺柔軟,退回去時常會伴有咕嚕咕嚕的雜音,而大腸、闌尾、大網膜等亦可能脫出。老年疝氣發生後,老年人還會出現腹痛、腹脹、便秘、抵抗力減弱、營養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狀。如何診斷腹股溝疝氣?透過體檢可以檢查出是否有疝氣,醫生可能會詢問症狀並檢查鼠蹊部有無突起。在站立的時候,也許看得到疝氣的腫脹部位,若不明顯時則平躺於檢查台上,以食指的掌面觸摸腹股溝,因存在疝氣袋,會有如絲質手套相摩擦的感覺。腹股溝疝氣如何治療?林才揚表示,女性的腹股溝疝氣無論有沒有症狀,一般都會建議手術治療,因為女性皮下脂肪較男性厚,時常無感,而且股疝氣的併發症也較高,時常在手術時發現。將近一半的女性會因此而接受緊急手術。手術方法不外乎是傳統手術或微創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又可以分成單孔或三孔的做法,加上人工網膜的固定可以讓弱點更加牢靠,減少疝氣的復發。疝氣不會自行閉合,必須手術才能根治,若沒有不適合手術的狀況存在,應盡早手術治療。治療疝氣的手術稱為「疝氣修補術」,麻醉方式可分為局部、半身或全身麻醉。小孩腹股溝疝氣在治療上較直接型疝氣單純,不需修補腹壁;傷口位於腹股溝處,靠近腹腔將這個管狀通道綁紮起來,並去除疝氣袋即可。成人腹股溝疝氣的手術方式除了剝離疝氣袋外,尚需同時做腹股溝後壁的修補手術。手術方法有「曾氏疝氣手術法」、「組織縫合法」、「人工網膜(無張力法)」、「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術後提重物、激烈運動須注意林才揚建議,手術後可下床活動來促進復原及恢復體力。傷口周圍或鼠蹊部有瘀青是可能發生的正常現象。咳嗽或打噴嚏時也不必太擔心,只須用手摀著鼠蹊部和傷口就可以減少疼痛感。後續建議至少休養1個月後,才能提重物和進行一些較激烈的運動。女性疝氣真的比較少見,因此在診斷上往往都會比較困難。多數腹股溝疝氣不會有立即危險,不過一旦發生嵌頓性疝氣,就可能會造成腸子缺血性壞死,容易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安全。有鼠蹊部不適的女性,若已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問題後,就有必要到醫院安排超音波來排除疝氣的問題。延伸閱讀:.肚子餓胃痛、吃飽胃會痛?4招分辨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不只小男生才會得! 便秘咳嗽大笑 都得小心這個病.長期便秘肚子痛竟成腹膜炎!肚子一壓就痛 腹膜炎觸診有2特點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5 醫療.泌尿腎臟
雲端結合醫護即時監測 在家洗腎也能安心
● 醫病共享決策,幫助腎友選擇透析方式● 腹膜導管放置技術,門診執行當天回家● 全自動腹膜透析,每日上傳數據、監測「阿嬤若不洗腎,可能三個月後就會很危險,但她中風,無法每周頻繁出門洗腎,該怎麼辦?」在童綜合醫院透析室主任吳再坤的診間,一位高齡近90歲的老太太坐在輪椅上,身邊家人急切地詢問醫師,希望可以為阿嬤找出解方,醫師感受到子女、兒孫的孝心,也努力想辦法治療。吳再坤說,透過「醫病共享決策」流程,與阿嬤的子女說明接著會面臨的狀況及可能的治療選擇,透過解說與沙盤推演,讓阿嬤子女比較放心。阿嬤的腎臟幾乎完全失去功能,除了換腎、保守療法外,就是選擇透析治療,目前有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和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液)兩種方式。其中腹膜透析又因操作模式,分為一覺醒來即完成的「機器洗」(全自動腹膜透析,APD),以及每日手動換液4至5次的「手動洗」(連續可活動式腹膜透析,CAPD)。經皮植管滿意度高考量阿嬤的行動能力,每周到醫院洗腎三次,需有照顧者幫忙,醫療團隊與家屬溝通後,評估家裡有合適空間與人力,認為若選擇居家腹膜透析,阿嬤不須頻繁進出醫院,不僅解決了行動問題,在家換液進行透析,也有童綜合醫院醫療團隊當最強後援,會仔細教導照護者操作儀器、更換藥水等技術。因此,家屬選擇適合現況的腹膜透析,阿嬤的健康、生活品質都得到翻轉,兒孫更格外珍惜與阿嬤相聚的時光。吳再坤表示,過去腹膜透析放置傳統導管時,病患最久需住院兩周,現在有新的經皮植管技術,住院天數降至一至三天,甚至有醫療院所列為門診手術,病患當天就可回家,加上此技術採局部麻醉就可以進行,除了縮短植管手術時間,也大幅降低手術風險性。以童綜合醫院執行成果來說,植管成功率達九成五以上,部分病患植管搭配單孔微創腹腔鏡手術,整體而言,病患在腹膜透析導管植管後的滿意度都相當高。吳再坤分享,目前台灣使用率相當高的全自動腹膜透析機可與雲端科技結合,病患在家裡進行腹膜透析,數據每日上傳雲端系統,醫療團隊可以更即時清楚了解病患透析頻率、透析時間、引流情形、總脫水量等數據,亦可透過定期數值變化與患者溝通,病患感受到醫療團隊的關心,也會更配合醫囑,達到更好的透析治療結果。病患有更精彩生活在守護台灣海線民眾健康的歲月中,吳再坤曾遇到一位13歲少女,因先天性疾病及疏忽而導致腎功能低下,需接受透析治療,她不希望其他人知道這件事,但血液透析的廔管在手臂,外觀明顯,腹膜透析的透析管則置於腹部較為隱密,在校學習時也不方便常請假去血液透析,經與醫療團隊討論後選擇居家腹膜透析,少女上學、行動都不成問題,在校時還加入熱舞社,盡情享受熱舞樂趣。「我們真的希望病患可以健康,生活更好!」吳再坤與醫療團隊的用心,許多病患都看在眼裡,願意做出改變,這讓病患不只有機會擁有更精采的生活,還可享受更多親友相聚時光,人生不因洗腎而受限。
-
2023-06-30 焦點.元氣新聞
免再舟車勞頓 竹山秀傳引進高階微創手術設備
更多衛教影音資訊,可前往【543男方基地】高齡海嘯衝擊全台,南投竹山鎮65歲以上人口約18%,當地多以務農採茶為生,工作機會有限,年輕人口外流,實際生活仍以長輩為多。竹山秀傳醫院多年來不斷引進因應高齡化社區的醫療器材,近期引進南投縣唯一一台「4K高畫質+ICG影像輔助螢光導引手術」微創手術設備,規模比照醫學中心,成為治療高齡者最棘手的急性膽囊和膽道疾病的利器。飯後上腹部疼痛 恐是膽結石徵兆膽囊、膽道結石好發於50歲以上長輩,加上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等,患者愈來愈多。竹山秀傳醫院一般外科蘇啟成主任說,膽囊的功能是儲存濃縮由肝臟分泌的膽汁,膽汁可以幫助乳化脂肪,當吃過多油膩的食物、暴飲暴食、進食時間不定,膽囊收縮時間不固定,讓膽汁留在膽囊的時間過長,增加膽結石的機率。膽結石在形成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症狀,當結石開始引起發炎反應時,也常常會被患者忽略,蘇啟成主任表示,常見的症狀,如飯後會有消化不良、胃脹氣的感受,這屬於初期症狀,較為嚴重者則會出現上腹或右上腹部疼痛,有些患者可能痛到無法入眠,這類情形都可能已經是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一位60多歲的女性,曾有膽結石病史,去年她總感受到飯後會出現輕微上腹疼痛,但並不以為意,不適感斷斷續續持續半年,日前上腹疼痛感擴大,反覆痛了兩天,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甚至發高燒,她終於決定就醫求助,檢查後發現膽囊腫大且合併急性膽囊炎,需切除膽囊才能避免進一步惡化。竹山秀傳比照醫學中心 引進微創手術新利器蘇啟成主任表示,過去竹山秀傳的設備並沒有配置「4K高畫質+ICG影像輔助螢光導引」,執行膽囊切除術時,可能會看不清發炎腫脹的膽囊是否已經沾黏到其他器官,有時候發炎的情形嚴重導致鄰近的總膽管位置不清楚,導致手術的難度提高,也可能影響手術預後程度。ICG中文為「靛氰綠」是一種非放射性的螢光染劑,注射進人體後,ICG能與血液中的血清蛋白結合,再透過可以呈現ICG的影像照射,讓某些器官例如膽囊或膽管在影像上可以呈現綠色,幫助手術醫師分辨器官的相對解剖位置。蘇啟成主任表示,以切除膽囊的手術為例,切除過程中,最擔心會傷害到總膽管。急性發炎的時候,膽囊管,膽囊與膽囊管位置極為靠近,若沒有ICG協助,很難在手術中避開重要的器官,過去一般的微創手術就會搭配ICG顯影,但此次引進的儀器還加上高畫質影像,增加醫師在手術中視野的清晰度,手術中的器官解剖位置,細微的血管位置會更加清晰立體,這項手術規格完全比照醫學中心。「4K高畫質+ICG影像輔助螢光導引」微創手術設備,不只能運用在膽囊手術,也能運用在肝臟、胃癌淋巴廓清手術、胰臟、大腸直腸手術。蘇啟成主任表示,ICG的另外特性就是呈現血流的灌注狀態,在腸道吻合手術中,最擔心的是吻合處的血液循環不好,因為如果血流的灌注不足會導致吻合處的滲漏,ICG顯影能即時得知手術吻合處是否有血流供應充足,如果有任何異常,手術當下即可改善與補救。微創手術減少復原期 住院1天半即可返家休息醫學界現在所提及的微創手術,就是利用細小的手術器械和影像系統,透過小傷口來完成手術。一般上常見的有腹腔鏡、內視鏡、達文西機器人手臂三個主軸,而腹腔鏡微創手術則為目前較多的手術技術。竹山秀傳則是以腹腔鏡搭配4K高畫質+ICG影像輔助螢光導引,增加手術的成功率。蘇啟成主任表示,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有恢復期較短的優勢,傳統的開腹手術,住院恢復期間,動輒一周起跳,微創手術都能在一周內恢復出院。內視鏡手術再搭配4K高畫質+ICG影像輔助螢光導引,也能減少手術時間,讓傷口恢復的更快,以膽囊手術為例,通常患者術後會感受到不適的時間,大約僅有半天,住院一天到一天半通常就可以出院,出院後都能恢復正常飲食,不太會影響日常生活。蘇啟成主任表示,竹山秀傳醫院為照顧高齡長者,不斷引進最新的儀器,讓當地居民可以就近照顧,減少舟車勞頓。蘇啟成主任小檔案現任:竹山秀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仁愛醫療財團法人乳房中心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住院醫師秀傳亞洲微創手術中心指導導師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消化外科專科醫師外傷科專科醫師外科重症專科醫師專長:微創腹腔鏡手術(消化道胃腸,肝膽胰,疝氣)、急症外傷手術、膽道鏡、甲狀腺、乳房手術、微創甲狀腺和肝臟消融手術、急慢性傷口照護
-
2023-06-26 癌症.飲食與癌症
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能吃豆類食品?醫師建議每日攝取黃豆量
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能吃豆類食品是真的嗎?一位五十多歲停經後婦女,2022年於本院做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結果「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細胞 (ASCUS) 」,婦產科醫師建議進一步檢查。在陰道超音波檢查中發現子宮內膜長瘜肉,3月中旬患者接受子宮瘜肉切除,病理報告「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醫師仍不放心。於4月安排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手術後的病理報告竟然為「子宮內膜癌」,為求慎重起見,於是再安排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前些日子,這位病人跑來問我:「賴醫師,朋友告訴我不能吃豆類食品,是真的嗎?」我回答:「妳當然可以吃囉!黃豆、豆腐、豆漿還有其他豆製品都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我接著說:「喔!我知道妳是擔心裡面的大豆異黃酮是嗎?」,病人 …。女性荷爾蒙與癌症關連性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相關聯的癌症有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雌激素會刺激這些含有荷爾蒙受體細胞的生長,使女人出現第二性徵,包括:胸部更豐滿、皮膚有彈力、人變得青春美麗、懷孕生小孩 …)。當然,雌激素也可能會刺激正常細胞癌化現象;或者促進患者的癌細胞再度增生,導致日後癌症復發或轉移情況發生。大豆異黃酮是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的化學結構與功能類似女性雌激素,故稱為「植物雌激素」,不同於「動物雌激素」(即在自己體內製造或動物產生的雌激素)。大豆異黃酮是「弱雌激素」作用,不會有細胞癌化情況發生,有許多大型臨床試驗都支持這個論點,所以不用害怕雌激素的副作用。對於停經後婦女,因體內雌激素減少,容易造成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因此許多醫師及營養師都建議停經後婦女應該多喝豆漿和豆製品。 每天要攝取多少豆類食品才夠?根據許多醫學文獻發表:『建議每天攝取大豆蛋白25公克或大豆異黃酮40~80毫克』。 若以大豆異黃酮含量占黃豆 0.2%,則每日需攝取黃豆量 = 50 ÷ 0.2% = 25000 毫克 = 25 公克 = 豆漿 1.5 杯 = 傳統豆腐 5 格 = 嫩豆腐3/4盒 = 小豆干 1.5 片。這是約略計算值,癌友們可以自行增減量或選擇自己喜歡的豆類製品,重要的是『持之以恆,以竟其功』。每日需攝取黃豆量(擇一) 每日需攝取黃豆量 = 50 ÷ 0.2% = 25000 毫克 = 25 公克 =豆漿 1.5 杯=傳統豆腐 5 格=嫩豆腐3/4盒=小豆干 1.5 片(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18 癌症.胃癌
傷口越小越好?胃癌手術詳解:從傳統開腹手術到達文西手術
胃癌為臺灣全國發生率第十名的癌症,胃部惡性腫瘤包含胃腺癌、腸胃道基質瘤和淋巴瘤等等。根除性胃部切除手術是治療胃部惡性腫瘤的第一線方法。以最常見的胃部惡性腫瘤——胃腺癌為例,由於胃腺癌有高度侵襲的特性,容易藉由淋巴、腹膜、或血液轉移到其他器官,因此手術的範圍不僅是將腫瘤取下,而須同時切除部分甚至是全部的胃(依照病人腫瘤位置、腫瘤大小而定),並進行淋巴結廓清來預防腫瘤細胞經由淋巴轉移,並同時得到最正確腫瘤臨床病理分期。胃部周圍和附近的血管周圍都有許多的淋巴結,因此不容易在手術前就藉由影像來確認有哪些淋巴結被侵犯,在手術前確認癌症的臨床分期也相當困難。為了盡全力預防腫瘤細胞可能的淋巴轉移,手術過程中需要進行淋巴結廓清,即是將胃部周圍和附近血管周圍所有的淋巴結都摘除並送病理化驗。依據病理化驗後的結果可以得知,有多少顆淋巴結有腫瘤細胞的轉移,此資訊可以讓醫師和患者知道癌症正確的病理分期,除了決定手術後的治療方式之外,也能讓病患與家屬知道癌症的預期的存活率與將來可能要面對的挑戰。手術完成後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可以更有效的清除微小的腫瘤細胞轉移,提高癌症根治的機率,以達成更高的存活率。因此在確定術後病理分期後,依臨床治療指引建議部分患者進行術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藉此能更有效的控制具高度侵襲性的胃腺癌。傳統開腹手術由於手術過程中需要切除胃和淋巴結,因此手術操作的範圍相當大,傳統上需要進行開腹手術才能完整且乾淨的取下。所謂開腹手術即是在病人的上腹部,從中線劃出一條開放性的傷口,一般來說至少需要15到20公分的傷口才能讓手術順利進行。劃開傷口後外科醫師會以傷口撐開器將傷口撐開,清楚暴露腹腔內器官,並以肉眼和手持器械直接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會將胃分離出來並進行切除,同時進行淋巴結廓清手術,並進行胃腸道的重建手術,最後再將傷口逐層縫合。雖然因為科技的進步,微創手術是一個趨勢,但傳統的開腹手術仍然有其重要性,無法完全以腹腔鏡手術取代,依舊有些病人的情況更適合以開腹手術來進行。手術方式的選擇與病患本身的因素、腫瘤的因素、醫師專精的手術方式,以及所在地區的醫療水平相關。開腹手術的適用族群其一為大顆的胃部腫瘤。由於進行腹腔鏡胃切除手術時,雖然手術過程中僅需要數個小孔即可放入腹腔鏡器械進行手術,然而手術結束時依然需要擴大傷口來將檢體完整取出。若腫瘤體積較大則需要劃出較長的傷口來取出檢體,可能與傳統開腹手術的傷口沒有太顯著的差距,因此會建議此病人選擇較成熟且容易的傳統開腹手術。另一種開腹手術的適用族群為患者心肺功能較差,由於腹腔鏡手術需要在腹腔灌入氣體才有空間操作器械,脹大的腹腔雖能幫助手術進行,卻會壓縮肺部擴張的空間。若病人心肺功能較差,進行腹腔鏡手術時,心臟與肺部可能得承受更多壓力,如此將增加手術進行中的危險性。因此會建議心肺功能不佳的病人,需做手術前的心肺功能評估,再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手術方式。開腹手術較大的傷口除了有美觀上的影響之外,還會造成病人術後傷口更加疼痛、延長恢復期,可能亦會增加手術併發症的機率。相對而言,腹腔鏡手術雖然在將檢體取出時仍需將傷口做延伸,一般情況下傷口的大小仍然比傳統開腹還小1/2~1/3。然而在手術選擇時,仍必須多考量腫瘤清除的程度,以及病患體能狀況等,不要執著於體表傷口大小,以免因小失大。腹腔鏡手術 (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的進行方法為在病人腹部體表上開數個小洞,將長型手術器械由小洞深入腹腔內進行手術。手術器械包含一個鏡頭和各種不同樣式的工具,將鏡頭的畫面呈現在螢幕上以進行切除、止血與縫合。手術的目標和傳統開腹手術一樣,皆是要取下胃部腫瘤和周圍的淋巴結,只是手術進行的方式有所差異。和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的優點為可以將手術視野放大,更精準的切割患處,能降低手術出血量與誤傷其他構造的風險。但手術所需時間一般較傳統手術長。手術切除完成後均須將腫瘤檢體完整的取出,因此需要將原本在肚臍上供腹腔鏡放入的傷口擴大成約5~6公分。若病人的腫瘤過於大顆,即會建議病人選擇以傳統開腹手術來進行。除此之外,腹腔鏡手術受限的操作角度亦是其侷限性,外科醫師只能在體外透過長型器械來進行手術。畢竟器械和雙手的靈活度相差甚遠,手術進行的難度也會隨之提升許多。3D腹腔鏡近年來腹腔鏡手術的設備也有長足的進步,傳統腹腔鏡手術只能將鏡頭的影像投射到2D的平面螢幕上,在前後深度的判斷上會不太容易。而現今已研發出的3D立體影像輔助之腹腔鏡,解決了過去2D影像欠缺立體感的問題,手術過程中能讓外科醫師像用雙眼視覺近距離觀察病灶,幫助手術順利的進行。達文西輔助手術達文西輔助手術的原理為以機械手臂取代傳統腹腔鏡手術的長型器械。手術中長時間操作有相當重量的腹腔鏡器械,對外科醫師來說是一大挑戰,達文西手臂可以減輕外科醫師的體力消耗,更穩定的操作鏡頭與器械,讓外科醫師可以專心的進行手術,也能夠增加病人的安全性。手術需要將許多器械放入腹腔中,包含鏡頭與機械手臂。可以分為將所有器械放入一個傷口的單孔手術,與以多個傷口來放入器械的多孔手術。達文西的機械手臂比傳統腹腔鏡的器械更加靈活且穩定,可以像人體手部的關節一般多角度的旋轉,隨心所欲地從各種角度進行切除與縫合。此外,達文西手術亦是利用3D影像系統來呈現畫面,具有立體感的視野與靈活的機械手臂,進行手術時可掌握目標器官與病灶的所有細節,幫助外科醫師順利的進行手術,更降低手術風險。不論是以一般腹腔鏡或是以達文西進行手術,術後的恢復期皆比傳統開腹手術來得短,而兩種手術的預後相比並沒有顯著的差異。換句話說,對於適合以腹腔鏡進行手術患者來說,腹腔鏡手術可以達到與開腹手術一樣好的效果,並且術後可以更快的恢復。結語以上介紹了進行胃腫瘤切除手術時的不同方式,可以分為傳統的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而腹腔鏡手術則可以選擇3D影像系統與達文西機械手臂的協助。隨著病況與需求不同,每個病人適合的方式會有所不同。若選擇進階的手術方式,也可能會需要額外自費健保不給付的耗材。因此要以哪一種方式進行手術需要在術前與外科醫師討論,共同決定最適合個人的手術計畫。胃部切除手術術後需要注意傷口的癒合情況、是否還有出血的情形,並依據醫護團隊的指示進行傷口的清潔來避免感染。除了要注意表層傷口之外,若胃部切除後進行腸道重建的吻合處功能不全,可能會引發腹膜炎,甚至進展成為敗血症。因此術後照護也是治療重要的一環,若有任何不舒服的情況發生都請盡早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會接續介紹胃癌外科手術後,照護病患的各種注意事項,敬請持續關注。參考資料:1. Diaz-Nieto R, Orti-Rodríguez R, Winslet M. Post-surgical chemotherapy versus surgery alone for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9):CD008415. Published 2013 Sep 2. doi:10.1002/14651858.CD008415.pub22. van der Veen A, Brenkman HJF, Seesing MFJ, et al.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LOGICA):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Clin Oncol. 2021;39(9):978-989. doi:10.1200/JCO.20.01540【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俊銘醫師】胃癌手術詳解:從開腹到達文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08 醫療.泌尿腎臟
長期便秘竟是大腸無力症?醫指常見6大原因,飲食調整等3招助改善
便祕是日常相當常見的問題,建議盡早檢查釐清原因,例如「大腸無力症」,這種便秘往往會比一般的便秘更加嚴重些。禾馨醫療大腸直腸科陳威智醫師指出常見原因,並教檢查出此症的民眾如何改善及治療。 長期便秘竟是大腸無力症?醫指常見6大原因。 便祕和大腸無力症的關聯?陳威智醫師指出,一般人排便的次數可為1天至3天一次不等,超過3天沒有排便就可以視為便秘,而大腸無力症則可能達到5-7天或是更久,且需相當用力或以藥物輔助,而結果往往也差強人意。 大腸無力症常見6原因:大腸無力症原因大多還有待研究,目前許多研究認為大多和遺傳有關,例如左下腹的乙狀結腸較長,此處為大腸主要吸收水分、堆積糞便之處,較長也就難以推進、容易堆積糞便。其他引起大腸無力症的因素也包括腸道神經節較少、或是運動較少、人體老化等,使得蠕動的速率、頻率較低,形成無力。另外,自小沒有養成固定排便習慣、或是生活工作等形成的心理壓力、以及荷爾蒙影響也都有可能有所關連,荷爾蒙影響也正是為什麼便祕較常發生在女性族群身上。 長期便祕可能增加腸癌發生率?提醒民眾,便秘情況不論是否為大腸無力症,糞便毒素長期累積在身體當中,都有可能形成慢性發炎、甚至增加腸癌發生機率,應盡早改善。 如何飲食改善大腸無力症?醫指3方向調整有助改善! 陳威智醫師表示,即便是診斷出大腸無力症,一樣可以透過飲食方式進行改善。飲食方向需每日攝取足夠的水分,一日至少2000c.c.。攝取高膳食纖維蔬果,可選擇鳳梨、奇異果、火龍果、草莓等。另外油脂也相當重要,許多減重者、特別是女性,常會因為控制飲食而缺乏攝取油脂,但油脂也是人體必需營養,缺乏也容易造成便秘,建議每日應至少攝取30c.c.,這從雞胸肉上也能攝取得到。並也建議避免油炸、手搖飲、辣物等高油脂、高糖份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腸道負擔。 治療便祕、大腸無力症3方向!醫籲盡早檢查排除常癌可能。 藥物治療:陳威智醫師也表示,治療便秘、大腸無力症最基本的第一步建議就醫檢查找出原因,上述飲食調整若遲遲未見改善,接下來就會是藥物治療,例如增加腸胃蠕動的軟便劑、或較激烈一點、刺激腸道的灌腸。不過也得留意部分藥物可能使腸道出現依賴性,停藥腸道蠕動可能就又下降。因此用藥前還是鼓勵民眾先進行檢查,並與醫師詳細討論後開立藥物為佳。 手術治療:若藥物也還是無法改善,接下來則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截腸手術,顧名思義就是截下其中一段腸道,縮短排便所需經歷的過程,達改善便秘的效果,切除的部位大多是較長、引起大腸無力症的乙狀結腸。陳威智醫師表示,這項手術常見也運用在腸癌治療,視醫師技術通常相當安全、後遺症機率可說近乎於零,現也隨醫學進步,手術有別於以往的開腹手術,多以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在經驗充足的醫師手術下,無傷害到輸卵管等器官不會造成不孕。 陳威智醫師也提醒,便祕的原因其中也包括腸癌,因腫瘤阻塞腸道而引起便秘,提醒若發現自己排便習慣改變,應盡早檢查,以例排除腸癌的可能性。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大腸癌篩檢男比女少原因曝!糞便潛血檢查8步驟在家自己做.台灣一地區大腸癌盛行率第1名!高敏敏曝「8罹癌食物」台灣人全吃過!.一圖看懂大腸鏡需多久做一次?應從幾歲開始做?醫:3高危險族群需當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5 醫療.消化系統
長期便秘肚子痛竟成腹膜炎!肚子一壓就痛 腹膜炎觸診有2特點
偶而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有民眾原本只是單純肚子痛,拖了幾天就醫,卻被診斷為腹膜炎,還危及生命!腹膜炎是什麼樣的情況呢?70歲的王先生因右下腹部持續疼痛數天而就醫,他感覺有點熱熱的,也有噁心感,他告知醫師平時即有便秘的問題,醫師觸診時發現腹部有明顯的壓痛與反彈痛,推論王先生不單純是便秘,還可能已經產生腹膜炎!於是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果然發現他的升結腸憩室發炎,合併有局部膿瘍產生。長期便秘、腸腔壓力大的人,大腸容易產生憩室,當糞石卡在其中就可能產生憩室發炎,一旦拖太久,憩室破裂併發廣泛性腹膜炎,甚至需要緊急手術治療!腹膜(peritoneum)是覆蓋在腹腔跟大部分內臟表面的一層薄膜,有豐富的微血管分佈;覆蓋於臟器表面的腹膜則稱為「臟層腹膜」;內襯於腹壁和橫膈下表面的腹膜稱為「壁層腹膜」;臟層與壁層之間的空腔就叫「腹膜腔」。腹膜有固定、防禦、吸收的功能腹膜對臟器具有支持固定的作用,比如腸繫膜就是將腸管連至後腹壁的雙層腹膜反摺結構,讓小腸可以懸吊在腹腔中,不會因為人類直立行走而掉入骨盆腔,也不易因為蠕動導致扭結。腸繫膜中還含有供給腸道的血管、神經等。腹膜也有防禦的功能,比如由從胃大彎和十二指腸近端,向下覆蓋到小腸前方,再反摺至橫結腸的四層腹膜稱為大網膜,內含豐富的血管和淋巴,其間有許多巨噬細胞,若細菌跑到腹腔臟器,大網膜的巨噬細胞會移動過去,把感染源包裹、吞噬及吸收,侷限住感染使無法蔓延;當腸道穿孔時,大網膜也會包裹住破孔,避免惡化。腹膜還有吸收的功能,臨床上利用這個特性做醫療用途,比如替水腦症病患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把過多的腦脊髓液引流到腹膜腔,這些液體會被腹膜吸收掉。然而當腹腔內的器官出現病變,如罹患肝硬化、腎病、癌症等,體液不正常的滲出腹膜腔,無法吸收,就形成腹水。對於需要洗腎的患者來說,腹膜還可以做為透析的半透膜,經由植入導管將透析液灌入腹腔,進行體內的毒素及水分交換,這種腹膜透析法讓洗腎可以居家執行。腹膜炎之成因腹膜藏在腹腔內,平時可說沒什麼「存在感」,一旦發炎,疼痛指數可能會「破表」。腹膜為什麼會發炎呢?可從原發性(自發性)和續發性(次發性)兩類來談,各有不同成因。(一)原發性腹膜炎常發生於肝硬化合併腹水患者找不到初始感染源或刺激來源的稱為「原發性腹膜炎」,其中最常見的叫做「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常見於肝硬化合併腹水的患者。少數腎病症候群合併蛋白尿、腹水者,也可能發生。這類患者腸子浸泡於腹水中,使腸內菌轉移至血液循環和腹水的風險增加,醫學上稱為細菌轉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又因嚴重肝病,先天免疫所需的補體製造減少,吞噬球系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細菌轉位帶來的細菌無法被清除,進而產生腹膜炎。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復發率很高,7成病患在一年內會復發,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國內研究報導,肝硬化併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患者,第一個月死亡率有24.2%、3年內死亡率高達66.5%。反覆產生腹膜炎也反映肝病在惡化,有時需要及早考慮肝臟移植。肝硬化病人也易併發胃食道靜脈瘤,破裂時細菌可能藉由破口進入體循環。所以在腸胃道出血時,醫生也會開立預防性抗生素來避免細菌轉位造成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二)續發性腹膜炎為其他疾病引起續發性腹膜炎多半是某一疾病的併發症,也就是某初始病灶未即時處理,進展到後期引發腹膜炎。例如文中一開始提到的大腸憩室炎引發腹膜炎的案例。又如膽囊發炎患者,原本只是右上腹局部悶痛,當進展到膽囊腫脹化膿破裂,刺激到壁層腹膜時,痛感會變得明顯而劇烈;甚至發炎擴及腹部4個象限,變成廣泛性腹膜炎。續發性腹膜炎原因可歸納為以下3種:1-感染引起腹膜炎。腹膜腔理論上是無菌的狀態,但是當腹內臟器有急性穿孔與破裂,比如闌尾炎併發穿孔或大腸腫瘤破裂等,導致大量腸內細菌突破腸壁的防禦跑到腹膜腔,就會釀成發炎。細菌侵入也可能來自外在環境,比如車禍時飛濺的玻璃意外刺進腹部,細菌可能藉此突破壁層腹膜的防禦而進入腹腔。又如接受腹膜透析的病患,因為需要先植入一個永久性導管,進行灌入透析液再引流出來的動作,如果消毒不完全,也可能成為細菌侵入的管道,造成腹膜炎。2-化學性刺激腹膜引起發炎。如不應出現在腹膜腔的胃酸、膽汁、胰液、尿液、血液等體液,意外進入腹膜腔,造成的化學性刺激。例如胃潰瘍穿孔導致胃酸流出;或是女性卵巢的巧克力囊腫破裂,裡面的經血跑到腹膜腔,造成急性炎症反應。3-物理性刺激造成腹膜發炎。例如手術後紗布意外留置體內,無菌的紗布雖然不會造成細菌感染,但是個無法被人體吸收的異物,會持續性刺激腹膜。大網膜會移行過去將其包裹,逐漸纖維化。腹痛為主要症狀 觸診會有反彈痛 腹膜炎引起的症狀主要是急性腹痛和發燒,其餘腹脹、噁心想吐、食慾不振、疲憊都有可能。因不具特異性,醫師對這類患者必定會做觸診,若有兩個特點就會高度懷疑是腹膜炎:(一)觸診時,腹壁僵硬得像塊木板,不像平常軟軟的。(二)觸壓痛點後放開,會出現反彈痛,也就是手放開的一瞬間會覺得特別痛。但並非每個病患都有反彈痛等明顯的表現,比如老年人或免疫力低落的人,甚至不會出現腹膜刺激的現象,這時就有賴臨床醫師的高度懷疑和細心檢查。若懷疑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抽取腹水送生化檢查、細胞成份分析及細菌培養是必要的。若懷疑續發性腹膜炎,有顯影的腹部電腦斷層對於找出腹部感染源很有幫助,影響的範圍多廣、是否形成膿瘍或體內是否有積液等清清楚楚,對於治療的選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若病況危急,判斷為廣泛性腹膜炎者,也可能直接開刀進去探查。優先給予抗生素治療治療腹膜炎跟感染症一樣,首先要根據細菌最可能的來源,快速且及時地給予經驗性抗生素。例如腸道穿孔所引起的腹膜炎多半是有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厭氧菌等混合菌株的感染;若是腹膜透析引起,從導管外帶進來最可能是表皮菌;一開始通常先用廣效的抗生素,才能對付這些菌種。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是細菌轉位後單一菌種在腹腔內複製後導致的感染,待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後,要儘早調整成專對此一菌種的抗生素,因肝硬化患者免疫力已經很低,若還用廣效性抗生素,會連好菌也一併除掉,對健康更不利。多數續發性腹膜炎的病人還需要外科介入來進行感染源控制,如移除腫脹的闌尾、破裂的膽囊、壞死的腸子。如果病人疼痛侷限在一、兩個象限內,為局部腹膜炎,有時腹腔鏡或經皮引流膿瘍即可。但病人若呈現廣泛性腹膜刺激反應,可能就要考慮進行剖腹探查切除初始病灶,並移除腹腔內的血液、消化液、糞便、化膿物質等。腹膜炎是否致命因人而異,一般健康沒有特殊疾病的人,若是因其他病灶併發急性腹膜炎,及時就醫治療,致死率小於10%;但年紀很大或有很多共病者,或腹膜炎發生超過48小時都沒有處理,可能進展成嚴重敗血症,死亡率高達40%。避免小病拖成腹膜炎 別輕忽腹痛要如何避免小病拖成腹膜炎?首先,有腹痛不適還是要就醫檢查,不要輕忽疼痛感,或自己當醫師買止痛藥來吃,以免消化性潰瘍進展到腸胃穿孔;或急性膽囊炎進展到膽囊破裂;或普通腹壁疝氣進展到箝閉性疝氣,造成腸阻塞、腸壞死等。若是屬於腹膜炎高危險群的腹膜透析病患,決定建立管路前要和醫師好好討論,確認有辦法實施正確的換液動作和環境準備,以免這樣的洗腎選擇變成併發腹膜炎的危險因子。本身有慢性B、C型肝炎患者則要定期追蹤,每6個月進行肝指數檢驗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在適合的時間點儘早用藥,避免肝纖維化走向肝硬化,也就能避免肝硬化併發腹水產生,成為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高危險群。【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4期(2021-04-15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30 癌症.胃癌
為何有人只要切一點,有人卻要切胃、切淋巴? 詳解胃癌腫瘤分類與治療方式
前言在台灣全國十大癌症的發生率之中,胃癌佔據了第十名的位置,2021年台灣十大癌症死因更排名第八!經常困擾國人的胃潰瘍亦是胃癌的高風險族群,不容忽視。下文將會介紹胃癌的危險因子、分類、並談論胃癌的治療。危險因子胃癌好發於以下患者:1. 反覆胃潰瘍:長期反覆的胃潰瘍時,胃部受傷後需要上皮細胞再生來修復黏膜,反覆地細胞再生時容易出現基因突變而導致細胞癌化,癌化的細胞會不受控制的快速分裂,最終產生腫瘤。2.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是造成胃部發炎與胃潰瘍常見的原因,長期感染與反覆發炎皆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可以藉由吹氣檢查或血清抗體測定法、碳-13尿素呼氣試驗、胃鏡取樣檢查等檢查,來得知有無感染,近年來由於抗生素治療的進步提升了幽門桿菌的治癒率,也間接減少了胃癌的發生率。3. 黏膜腸上皮化生、慢性萎縮性胃炎:兩者皆為胃部慢性發炎後容易出現的疾病。黏膜腸上皮化生可以在病理切片上看到原本胃部的上皮組織變成異常的小腸上皮組織;而慢性萎縮性胃炎則以黏膜層增厚與腺體萎縮為表現。兩者皆可以視為胃癌的癌前病變。4. 曾切除胃瘜肉:胃部瘜肉雖然為一良性腫瘤,但曾經診斷胃部瘜肉的病患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胃癌發生率,因此切除後也需要定期的追蹤才能早期診斷與治療。胃癌的症狀胃癌通常不具特異性的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上腹部不適、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表現;若腫瘤導致消化道阻塞時,會以上腹部悶脹感做為表現,嚴重阻塞時甚至會持續嘔吐;腫瘤產生腹腔內轉移時也可能出現腹脹及腹水,或是腫瘤引起的慢性出血,也可能會讓病患出現貧血的症狀。在胃部的腫瘤有許多種類,會依照病理切片的結果來進行分類,包含胃腺癌、腸胃道基質瘤 (GIST)、胃淋巴瘤、胃惡性肉瘤,下段將會介紹其中最常發生的胃腺癌,以及容易被搞混的腸胃道基質瘤 (GIST)。胃腺癌胃腺癌是最常見的胃部惡性腫瘤,占了所有胃癌的九成。病程的演進為癌化細胞從胃壁內側的黏膜層長出,逐漸往下侵襲到黏膜下層、肌肉層、胃壁外側。疾病中期則不僅只侷限在胃部,而會繼續往外向周圍的淋巴結進行轉移。晚期癌細胞則會轉移至其他遠處器官,常見部位包含肝臟、肺臟、和骨頭轉移;或是造成腹膜內轉移而產生大量腹水,在女性病患也可能出現在卵巢的轉移性腫瘤。手術治療胃癌的侵襲性很高,容易藉由淋巴、腹膜、或血液轉移到其他器官。除了少數僅只侵犯到黏膜層而非黏膜下層的極早期腫瘤,有機會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進行切除來取代外科手術;大部分腫瘤發現時已經侵犯到黏膜下層,癌細胞有機會由此層的淋巴和血管轉移出去,因此根治性胃切除手術是治療胃癌最重要的方法。腫瘤生長部位會影響手術切除的範圍,可以將胃分成三等份,若腫瘤長在上三分之一處,則需要切除全部的胃;若腫瘤長在中或下三分之一處,則可以進行只切70~80%的遠端胃部的亞全切手術,由於經研究發現這些病人進行胃部全切或亞全切手術在併發症和存活率皆沒有差異。除了切除胃部之外,手術時也需要同時進行充分的淋巴結廓清,來移除可能已經受到腫瘤侵犯的周邊淋巴結,並得到正確的疾病分期,以利後續治療的進行。淋巴結廓清的範圍包含胃周圍的淋巴結,到附近血管的周邊淋巴結都需要切除並化驗。胃部切除之後為了讓病人後續能正常地以口進食,會進行消化道的重建,將小腸重新接上剩餘的胃部(次全胃切除患者),或直接向上接到食道(全胃切除患者),術後休息幾天即可以開始從流質食物開始嘗試恢復進食。腸胃道基質瘤(GIST)除了胃腺癌之外,腸胃道基質瘤(GIST)也是胃部腫瘤可能的診斷之一。全世界的發生率為每年百萬分之10~15,但臺灣屬於高發生率的地區,為每年百萬分之19~22。病患常見的症狀包含腹痛和腸胃道出血,這些症狀往往沒有特異性,早期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而從檢查中意外發現。診斷腸胃道基質瘤需要進行胃鏡檢查,或搭配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並針對可疑的病灶進行切片取樣,才能透過病理化驗來診斷。腸胃道基質瘤的癌化細胞從腸胃壁中間的肌肉層所長出,不像胃腺癌是從胃壁內側黏膜層所生長出來。胃部和小腸為最常好發的部位,但也可能生長於任何一段消化道之中。雖然和胃腺癌相比,腸胃道基質瘤較不容易直接侵襲周圍組織或淋巴,但仍然有遠端轉移的可能性。藉由手術進行腫瘤和胃部的切除是治癒腸胃道基質瘤的唯一方式,但由於其不易侵襲的特性,手術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淋巴結廓清,切除的範圍也較胃腺癌小。除了傳統的開腹手術之外,也可以和醫師討論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可行性,不僅降低手術過程的傷害,術後恢復也會比較快。對於不能手術的病患或已經有遠端轉移的腸胃道基質瘤,則可以使用標靶藥物來進行全身性的治療。Imatinib即為治療成年人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的惡性胃腸道基質瘤的第一線標靶藥物。縱使腫瘤已經由手術完全切除,若醫師評估有高復發風險,也會建議在手術後繼續吃標靶藥物來避免復發。胃癌預後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提出的資料,胃癌病人在接受根除性切除手術與淋巴結廓清之後的五年存活率,會依照癌症的分期有所不同。第一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為88~93%;第二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為68~82%;然而,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僅為18~54%,而平均存活期則約為33個月。由此可知癌症惡化程度與分期會影響胃癌存活期之長短,若能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則有延長存活期的可能性。因此,建議本文提及的胃癌高風險因子族群定期接受胃鏡檢查,如此一來,當發現有可疑病灶時,可以盡早進行切片診斷,除了有機會以內視鏡切除來進行手術之外,早期診斷進行適當的治療亦會大大決定了胃癌的預後與存活期。參考資料:1.109年癌症統計報告、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結果暨分析新聞稿2.Ilic, Milena, and Irena Ilic. “Epidemiology of stomach canc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vol. 28,12 (2022): 1187-1203. doi:10.3748/wjg.v28.i12.11873.Marsh AM, Buicko JL. Gastric Resection. [Updated 2022 Jul 25].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3 Jan-. 4.Gouzi JL, Huguier M, Fagniez PL, et al. Total versus subtotal gastrectomy for adenocarcinoma of the gastric antrum. A French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Ann Surg. 1989;209(2):162-166. doi:10.1097/00000658-198902000-000055.Søreide, K., Sandvik, O. M., Søreide, J. A., Giljaca, V., Jureckova, A., & Bulusu, V. R. (2016). Global epidemiology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GIS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ies. Cancer epidemiology, 40, 39–46. 6.Ajani JA, In H, Sano T, et al. Stomach. In: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 8th ed, Amin MB (Ed), AJCC, Chicago 2017. p.203.【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俊銘醫師】為什麼有人只要切一點、有人卻要切胃切淋巴? 談胃癌腫瘤分類與治療方式不同】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