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腸胃炎
共找到
294
筆 文章
-
-
2024-11-06 焦點.食安拉警報
他看到魔神仔又尿失禁 竟是吃到墨西哥「魔菇」
吃了20朵野菇竟看到「魔神仔」還尿失禁?毒物科醫師指出,一名69歲男性某天吃了自己採摘的野菇,之後出現頭暈、尿失禁及幻覺,患者的尿液含有「裸蓋菇素」(Psilocybin)代謝物,疑誤食綠褶菇或赭黃裸傘,含裸蓋菇素類的野菇,在墨西哥一帶用於宗教儀式,當地稱之「魔菇」,該名男子因即時就醫,未因誤食毒菇而威脅生命。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溼熱多雨的環境適合許多種類的蕈菇生長,尤其是雨後山間、農地、草地、竹林經常會長出朵朵小傘狀的蕈菇,若摘下煮食可能讓自身暴露於食品中毒的風險。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科長林澤揚指出,近年受理4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送驗,因民眾自行採食野菇而引發食品中毒的案例,經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確認有3例為綠褶菇、1例為擬灰花紋鵝膏。綠褶菇全株有毒 擬灰花紋鵝膏損肝、腎和中樞神經林澤揚表示,有毒的綠褶菇與擬灰花紋鵝膏,可能被當成可食用的菇類,綠褶菇全株有毒,生長季節多為春夏秋季,廣泛分布在台灣平原地區,民眾自行採摘誤食機率大,臨床症狀常見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症狀;擬灰花紋鵝膏則含有強烈的毒性成分環肽毒素,可能對人體肝臟、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衛福部暨台北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成立於1985年7月,並於1986年2月起對外提供免費的24小時中毒諮詢服務,中心主任楊振昌說,1986至2023年間共有282位蕈類中毒諮詢個案,平均每年約7.4名蕈類中毒個案,最常通報的蕈類中毒個案為「綠褶菇」。 「裸蓋菇素」會產生迷幻、交感神經興奮楊振昌曾收治一名69歲男性,患者某天下午5時許,吃了自己採摘的野菇約20朵,之後出現頭暈、尿失禁,以及「看到魔神仔」的幻覺,被送至醫院急診就醫、生命徵象穩定,尿液鹼性藥物篩檢出「脫磷酸裸蓋菇素」(Psilocin),為「裸蓋菇素」的代謝物,但因檢體保存不當,無法DNA鑑定,若有照片可協助外觀鑑定,採摘時為白色可能為綠褶菇,褐黃色則可能為赭黃裸傘。 楊振昌說,含「裸蓋菇素」的蕈類俗稱為魔菇,在墨西哥一帶用於宗教儀式,其他地區如北歐則有濫用個案,毒素成分主要為「裸蓋菇素」,其次為裸蓋菇素的代謝物「脫磷酸裸蓋菇素」(Psilocin)與「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會產生迷幻、交感神經興奮、及副交感神經的拮抗作用。楊振昌表示,這類蕈類中毒後30至60分鐘,可產生頭暈、無力、焦慮,及擴瞳、視力模糊、脈搏加速、高血壓等交感神經興奮表徵,並可能有時空錯亂、幻覺及躁動不安,少數人會有反社會行為,多數症狀在4小時內會消失,少數病患的欣快感則會持續至12小時,極少數病患則會有影像倒敘現象,嚴重者主要為兒童,可能會有昏迷、高燒、抽搐及死亡。路邊野生菇類 應遵守「不採不食」食藥署提醒,路邊的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也不要送給親友,以免因誤食而危害身體健康,如因誤食不明野菇出現生理不適的中毒症狀時,應盡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楊振昌說,要保存蕈類檢體不受汙染,需盡速烘乾,包含日曬4天、平底鍋煎60至70度、低溫烘烤等。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對於蕈類中毒個案建議處置,包含給予病人支持性治療、請病人提供蕈類的照片、以冷藏或冷凍方式,將蕈類檢體寄送至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以提供後續鑑定,包括物種外觀辨識及DNA定序鑑定等。
-
2024-10-21 養生.聰明飲食
過期茶葉還能沖泡?顏宗海:若微生物增生恐急性腸胃炎
不少民眾都有喝茶的習慣,過期的茶葉還能沖泡飲用嗎?林口長庚醫院臨床病毒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包括茶葉在內等食品,應在產品保存期限內享用完畢,超過保存期限的茶葉可能增生微生物、病原菌,若外觀發霉更不應飲用,避免造成喝下後食品中毒,必須就醫治療。網路上出現「茶葉過期還能喝!普洱茶沒有保存期限?」的影片,衛福部食藥署闢謠專區對此提出說明,表示依食安法,只要是「包裝食品」就必須標示有效日期,所以任何包裝茶葉都涵蓋在食安法規範內,必須標示保期限。民眾選購食品時,也建議選購包裝完整產品,注意標示內容,特別是食品有效日期,避免買到品質不佳的產品。另外,也需要適當保存,才能夠在有效期限內維持食品品質,避免因保存不當而使變質。顏宗海建議,包括茶葉在內等食品應在產品保存期限內享用完畢,民眾購買茶葉時或購買後,若在保存期限內發現包裝破損、內容物發霉,就要避免選購或食用。他指出,大部的茶葉產品的保存期限約在2年左右,根據業者標示而有不同時間長度,若茶葉過期或發霉,可能導致本就存在於環境中的微生物、病原菌增生,一旦喝下,就有可能導致急性腸胃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應馬上就醫。食藥署說明,網傳影片提及「理論上茶葉其實沒有保存期限」,但並非如此。在台灣販賣食品,依據「食安法」第 22 條第一項第七款規定,只要是「包裝食品」就必須標示有效日期,茶葉也是食品的一種,所以即使是普洱茶的茶磚、茶餅,或是任何的包裝茶葉,都涵蓋在「食安法」規範內。食藥署建議,民眾購買有完整包裝的茶葉時,也可以查看相關標示有沒有標出有效日期,如果沒有,就可以向食藥署食安專線一九一九檢舉。另外,根據食藥署公布「市售包裝食品有效日期評估指引」,進口包裝食品的日期標示,因各國法規要求不同,而有不同的標示意義,例如「use by」和「expiry date」,與國內「有效日期」定義相似;另外,「best before」和「賞味期限」,則表示在此日期之前,食品可保持最佳品質,但並不表示在此日期之後,食品就不安全或變質。食品業者在標示進口食品有效日期時,必須請製造商提供足以佐證相等於我國「有效日期」定義的相關資料,才可於包裝上標示與原包裝上「best before」和「賞味期限」不同的「有效日期」,如果無法提供足以佐證,則「best before」和「賞味期限」日期則應視為「有效日期」。
-
2024-10-1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新婚之夜,為何在馬桶上比在床上的時間還多?
診間,來了一對男女。我看了男的一眼,滿虛弱的,默默無語。「我們昨天新婚之夜!」女的說話了。原來是新娘子帶新郎來看診。「是不是昨夜太激情了、虛脫了,不然怎麼那麼累!」我心裏想,「這樣怎麼會來看診?」女:「昨夜,他在馬桶上的時間,比在床上的時間還多!」「以前會拉肚子嗎?」我問了病人。病人:「不會。」「有吃什麼食物嗎?」「沒有。」我再仔細問,「有吃麵食嗎?有吃生食嗎?」女的仔細想了想:「就是只吃了一碗麵。」我點了點頭,心裡有了答案。病人:「可是煮熟的呀?」「麵是煮熟的,可是加的蔥薑蒜通常都是生的!」這是常見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因為天氣炎熱,傳統麵食的做法,麵有煮過,但是添加的蔥蒜或其他的佐料等都是生的,而且可能放了很久,如保存不當,細菌孳生,引起急性腸胃炎,這種病例屢見不鮮。食物汙染了細菌,細菌在腸道內繁殖,釋出毒素,刺激胃的快速蠕動,如果在胃就會嘔吐,引起急性胃腸炎;如果是在腸子就拉了出去,引起急性腸胃炎。通常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或腹瀉,一兩天就會好,但也有長達一星期的。還有些細菌會引起發冷、發燒,甚至引起便血,必須服用抗生素治療才能治癒,不可輕忽。此外,也有些細菌,會將腸壁中的水分一直排出去,引起嚴重腹瀉,例如霍亂弧菌,嚴重者會休克,甚至脫水而死。事實上,會腹瀉有很多原因,大人通常是食物中毒之外,小孩則通常是病毒感染所引起。此外,大人還有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所引起,就是俗稱的「網內互打」,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腸胃道,引起便血、腹瀉、腹痛,此時就必須服用抗自體免疫藥物治療。此外,如果腹瀉持續沒有改善,最怕的是大腸長了腫瘤,爛掉了,引起大便習慣改變、便血、便祕或腹瀉,此時就必須小心謹慎趕緊求醫診斷,驗血、驗大便,甚至做大腸鏡檢查,以防萬一。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出言不遜,可能會惹大禍,衛生習慣不好,好吃生食,或誤食不潔食物,不僅新婚之夜不能盡興,也可能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10-17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最愛問【旅遊準備】下個月要去越南旅遊,我該準備什麼藥物、或接受什麼疫苗預防當地的流行疾病?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副秘書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陳宥達出發前可以上疾管局旅遊醫學處方箋網站搜尋,就能得知當地的即使疫情,以及預防接種的建議。近三個月越南公佈的疫情包括登革熱、麻疹、狂犬病等,由於越南地處熱帶,氣候潮濕,使得當地的傳染病風險相對較高,會建議旅遊前2-4週,先至家醫科旅遊醫學門診諮詢,由醫師評估是否該施打A型肝炎、B型肝炎、傷寒、狂犬病等疫苗。在東南亞國家旅遊,因經常有共用餐具而感染A型肝炎的風險,目前30歲以下的國人,大部分對A肝都沒有抗體。施打A肝疫苗的CP值相對高,因為接種一劑後,過了兩週,保護力可達95%。假如希望保護力可以維持20年,也可以在第一劑接種後6-10個月,再施打第二劑疫苗。另外,B型肝炎則是透過血液傳染,我國自1986年開始實施B型肝炎預防注射政策,若是在此之前出生,或是擔心免疫力不足而有感染風險,則可以施打B型肝炎疫苗。由於東南亞國家的路邊攤美食相當盛行,若擔心飲食安全,又去比較偏僻且衛生條件較差的鄉鎮旅遊,建議可以施打傷寒疫苗。由於狂犬病疫苗屬於事後施打的疫苗,所以若在東南亞國家狂犬病疫區旅遊,不慎被蝙蝠、貓、狗抓咬到,需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 70%酒精消毒,並送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給予破傷風類毒素及狂犬病疫苗。常用的旅行藥物包括防蚊液、止瀉藥,假如是到中越靠近柬埔寨之地區旅遊,可能會有瘧疾的風險,務必攜帶含敵避或派瑞卡丁成分的防蚊液,假如有使用防曬油,必須間隔15分鐘後再噴防蚊液,才能達到驅蚊之效。旅行另一個常見的狀況是腹瀉,通常會建議假如沒有拉得很嚴重,不需要馬上服藥,除非一天拉7-8次,才建議吃藥。若有血便情形則有可能是細菌性腸胃炎,需就醫且避免自行服用止瀉藥,反而延長病情。民眾若有腹瀉情形,切記需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脫水狀況發生。提醒民眾,在東南亞旅遊,建議常洗手、不吃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選擇瓶裝水,才得玩得開心、吃得放心。【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9-18 養生.聰明飲食
網傳喝生乳更營養、易消化?營養師揭殘酷真相:弊大於利
抖音瘋傳喝生乳的好處:更營養、更少化學成分、更容易消化等等,果真如此嗎? 營養師首先提醒,沒經過消毒的生牛奶,好處可能不敵風險。至於營養成分,Aqualab首席食品科學家卡特賴特(Zachary Cartwright)說,生乳含天然維生素和礦物質,某些研究指出,高溫消毒會減少怕熱的維生素如維他命C和B,「可是,牛奶本來就不是這些維他命的重要來源,因此,總體營養的影響微乎其微。」營養師米哈子克(Maggie Michalczyk )也說,生乳也許有更多胺基酸、抗微生物劑、維他命、礦物質和脂肪酸,但是否真如此,還須進一步研究。「喝生乳也許有其營養價值,但目前我不建議大家大費周章去買生乳來喝。」微菌實驗公司( Microbac Laboratories)食品安全專家、資深主任馬丁( Sam Martin)說,經過殺菌處理的牛奶,營養價值其實沒甚麼重大變化,「好幾項研究都證實,經過消毒的牛奶,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與生乳無差,礦物質含量也幾乎不變,因為礦物質在消毒的溫度仍很穩定。維生素C會稍微減少,可是,牛奶本來就不是維生素C的重要來源。」他又指出,有食物過敏、乳糖不耐症或無法消化乳品的人,喝生乳也沒什麼差別。最近,李斯特菌中毒的消息,時有所聞,如果你看了很擔心,那就更應該注意專家怎麼說的:喝生乳的危險,絕對不亞於吃臘肝腸等熟肉。馬丁說,生乳更易包藏危險的有機微生物如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 ,最常造成細菌性腸胃炎的病菌)、大腸桿菌(E. coli)、李斯特菌、沙門氏菌等造成食物中毒的病菌。生乳也可能藏有肺結核菌,是人類和牛隻結核病的病原。米哈子克強調,免疫力弱的人尤其要小心,生乳對這種人可能造成食物中毒,而且後果嚴重,即使不用住院,拉肚子或嘔吐可能一兩天不止。馬丁說,生乳可能含有O157:H7型大腸桿菌(E. coli O157:H7),萬一腸道中毒,可能演為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等嚴重症狀,目前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惡化,會變成腎衰竭,可能致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3 寵物.照顧指南
中秋烤肉毛孩可以吃嗎?獸醫提醒「3飲食禁忌」千萬別犯,嚴重恐致命
中秋佳節團圓烤肉,家裡毛小孩自然也必須參與其中,不過,專家提醒飼主注意,犬貓在中秋飲食上有3大禁忌,不可吃高鹽、高糖、高油等食物,避吃柚子,以及蔥、蒜及韭菜等辛辣蔬菜,以免引發腸胃炎、胰臟炎等,嚴重更可能致命。想與毛孩一起慶中秋 3個禁忌千萬不要犯▸禁忌1毛小孩不可吃烤肉醬或醃漬肉,烤肉醬或醬油都屬高油、高鹽,犬貓的代謝功能可能因此受損導致腸胃炎,罹患腎臟疾病風險亦增加。動物醫師楊靜宇表示,貓本身不喜歡口味較重的食物,因此,飼主較不用擔心貓咪偷吃烤肉。至於,許多狗狗什麼都吃,而烤肉味道較重、又香,對於狗狗具有相當大吸引力,吃多了,容易引起腸胃炎,再者,這會讓毛小孩容易挑嘴、挑食,不肯吃原本的狗糧、狗罐頭。▸禁忌2不可讓毛小孩食用柚子,否則容易引發腸胃症狀,嘔吐、拉肚子。楊靜宇說明,柚子含有特殊成分及味道,容易刺激毛小孩腸胃,貓對氣味相當敏感,接觸柚子皮,甚至誤食,容易造成肝臟代謝功能衰退及損害,甚至死亡,犬貓如食用葡萄,還可能引發嚴重消化問題。▸禁忌3貓狗禁食項禁忌為蔥、蒜及韭菜等,除了烤肉外平時家中炒菜也常加入調味,但裡面含有硫化物會破壞犬貓紅血球,容易引發血尿、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且持續好幾天,嚴重者甚至死亡。飼主希望毛孩更健康? 動保處提醒營養均衡不能少如何讓毛小孩吃得健康?新北市動保處獸醫呂信璋表示,寵物6大飲食營養素為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維生素,飼主準備飲食時,應加入適量纖維素,或加一些少量蘋果、香蕉、木瓜等水果到食物中,確保攝取充足的營養。至於高油脂高鹽分的人食,則可能造成寵物腸胃不適,例如,吃了過多蛋白質,就會增加肝臟及腎臟代謝負擔,飼主務必減少毛小孩攝取。動保處提醒,犬貓飲食習慣與人不同,飼主避免讓毛小孩享受人類食物,設計菜單時應力求均衡營養,並需瞭解毛小孩的禁忌飲食,如不確定哪些屬於禁忌食物,應向獸醫師諮詢,避免連假期間家中毛寶貝誤食造成憾事。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1 醫療.消化系統
盛行率約3成!胃發炎的重要源頭跟它有關:為第一類致癌物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全台每年新增胃癌個案數約4000人,而近九成胃癌是幽門桿菌所致。過去民眾必須經胃鏡檢查才能獲得除菌藥物健保給付,健保近期將給藥給付條件將放寬,希望藉此根除幽門桿菌、減少胃癌發生。幽門桿菌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在胃裡?傳染途徑是?元氣周報帶你認識這個躲藏在胃裡的小惡魔。衛福部最新公布11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胃癌位居第八名,死亡人數2327人,死亡率為每10萬人有10人,每年新增患者達4000多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柏翰表示,高達八至九成胃癌的致病因子為幽門桿菌,但感染幽門桿菌後幾乎沒有症狀,若能透過篩檢及早治療,可以降低胃癌發生風險。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能降低胃癌發生率。台大醫院曾經整合國內多家醫學中心進行幽門桿菌篩檢,結果發現國內成年人幽門桿菌盛行率約為30%,估計全國約有579萬人遭到感染。黃柏翰表示,就臨床觀察盛行率介於30%到50%,若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胃癌發生率能再降低。幽門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螺旋狀桿菌,主要生存於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的幽門部位,它具有在胃酸的強酸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因此,整個胃部都是它的生存空間。幽門桿菌也常寄生在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而它具有鞭毛可在胃黏膜中螺旋前進,進而破壞胃黏膜表皮細胞,造成胃炎、胃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1994年將幽門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反覆慢性胃炎、胃潰瘍,最終演變成胃癌。「幽門桿菌是造成整體腸胃道發炎的最重要源頭。」黃柏翰說,胃部遭幽門桿菌感染後,隨著病情進展,將開始產生慢性胃炎、胃消化性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進而出現萎縮性胃炎病變,以及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等癌前病變,此為胃黏膜上皮細胞因長期發炎出現變異,演變成腸黏膜的上皮細胞,最後將進展成胃癌。多因「吃進去」而感染,接吻傳染力不高。黃柏翰指出,幽門桿菌傳播主要是「吃進去的」,為經由糞口、口口傳染,若是家庭中有成員感染幽門桿菌,家人一起用餐,又沒有分公筷母匙,或一同生活密切接觸,就有可能一人感染、全家中獎。因此,大部分感染者多是在孩童或青少年時期受到家族成員傳染,體內已帶有細菌,尤其若媽媽為帶菌者,傳播給子女的風險更高;當然也有可能是成年後吃進幽門桿菌,造成感染。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羅景全提醒,尤其父母、祖父母應嚴禁咀嚼食物後,再餵給孩子、孫子吃,降低幽門桿菌傳播的機會。如果家中有人感染幽門桿菌,其他家人是否應自行篩檢?羅景全說,這應考量成本效益的問題,但若出現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既然幽門桿菌可以經由口口傳播,那麼「接吻」有沒有可能感染幽門桿菌?黃柏翰說,依目前醫學研究「沒那麼明確」,但理論上不能排除,也是有機會的,只是透過接吻的傳播率不高,幽門桿菌的感染需要於生活周遭長時間的暴露、累積。感染者多數無症狀或不明顯,需透過採檢確診。大部分感染幽門桿菌患者症狀並不明顯,即使有症狀,也是常見的消化不良、打嗝、噁心、腹痛、腹脹、胃酸逆流等類似腸胃炎的不適感,黃柏翰說,單靠症狀來察覺幽門桿菌,在實務上有困難。因此,臨床上發現感染幽門桿菌,多半是透過健檢,或經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時,再進一步採檢而確診。黃柏翰提醒,若是出現食欲不振,或是餐後容易有飽脹感,或是吃一點食物就很飽,餐後會嘔吐、解黑便,甚至是體重於最近一至三個月減輕三至五公斤,或是減少總體重的5%,應懷疑是罹患胃癌。預防幽門桿菌感染1.注意飲水衛生,避免飲用地下水、山泉水等。2.生食較容易帶有幽門桿菌,建議盡量不要生食,如生魚片、生菜沙拉。3.不管外食或在家用餐,不要共用餐具,遵守公筷母匙。4.如廁後、用餐前落實勤洗手。5.選擇衛生乾淨的用餐場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0 養生.聰明飲食
大啖生魚片隔日上吐下瀉險喪命 醫師提醒3類人別生吃海鮮
夏天是玩水的季節,不少人到海邊戲水會順便安排至漁港大啖美食,海鮮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不過,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提醒,癌症、糖尿病、肝病患者等免疫功能較差的族群,要避免生食,否則易導致食物中毒,出現嚴重症狀或併發症。海洋弧菌 又稱創傷弧菌曾任急診醫師的陳威龍分享,一名65歲的慢性肝炎患者,因食用含有海洋弧菌的生魚片,險些因敗血性休克而喪命。這位民眾吃了生魚片後,當下沒有出現異常,但隔日卻開始上吐下瀉,原以為是吃壞肚子的腸胃炎疾病,自行服用成藥緩解症狀,直至晚間病情加重,四肢癱軟無力才緊急送醫。到院時,患者已經意識模糊、陷入敗血性休克,陳威龍聽聞患者曾食用生魚片,研判是海洋弧菌惹禍。海洋弧菌又稱「創傷弧菌」,致死率高,不時有民眾誤食而死亡的案例。這種細菌在適宜的溫度(20℃-27℃)下會快速繁殖,除了在海水中,海洋弧菌也會依附在海洋生物身上,隨海鮮一起被捕撈上岸。鮮魚魚刺刺傷 也會致病陳威龍提醒,海洋弧菌無法在高溫烹煮下生存,所以生食方式會將海洋弧菌一起吃下肚。一般健康情況良好的民眾,吃到被海洋弧菌汙染的生食通常不會有嚴重併發症,大多是輕微惡心、嘔吐。但免疫功能較差的族群,例如:癌症、糖尿病、肝病患者,就難以抵禦外來細菌的入侵,可能出現嚴重反應。臨床經驗顯示,感染海洋弧菌的重症患者,若未即時救治,大多會在住院48小時內因為多重器官衰竭、猛爆性敗血症死亡,死亡率超過50%。除了生食致病,購買生鮮若不慎被魚刺刺傷,也會因感染海洋弧菌而進展為壞死性筋膜炎,甚至出現敗血性休克,必須給予強效抗生素治療。以這名慢性肝炎患者為例,陳威龍強調,日常要顧好肝臟,避免影響消化食物、儲存物質、代謝解毒及製造凝血因子等功能。肝功能不好,細胞免疫功能也會降低,掌握護肝4大原則,從規律生活做起,否則吃再多保健食品也僅是治標不治本。護肝保健4大原則1.戒菸戒酒:戒酒是遠離酒精性肝病的不二法門;抽菸會影響體內氧與鐵離子等運輸,進而影響到肝臟健康。2.優質食物:多攝取含有鎂、葉綠素、維生素A及C的新鮮蔬果,另攝取優質油脂Omega-3,幫助抗氧化。3.充足睡眠:給予肝臟充足的休息時間;若睡眠不足,導致肝細胞無法進行修復,反過來影響精神狀態。4.規律運動:避免因肥胖而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廢物順利排出體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9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掉地上秒撿能不能吃?醫師說可以但用水沖洗外還需一步驟
食物不小心掉在地上,覺得浪費可惜,把握「3秒鐘原則」迅速撿起吃下,小心可能引發腸胃不適。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食物掉到桌面或地上,趕緊撿起來擦拭之後吃掉,對於身體健康者來說,大多無害,但前提是掉在「乾淨環境」。身體的胃酸具有很強的殺菌功能,大部分的細菌、病毒經過這酸水都會死光,胃酸是重要的保護屏障。關於食物掉到地上到底還能不能吃?邱展賢認為,要取決於環境,如果是汙染程度高的馬路、公園、公共場所等場所,當然直接棄之垃圾桶;若是平常有打掃的家裡,食物掉落地面沾染致病微生物的機率並不高。邱展賢說,一般熟食掉到地上,可以用水沖洗,再回鍋加熱,這「加溫」步驟不可少。不過,食物掉在灰塵多的地方、髒水處,或是家裡養寵物容易毛絮亂飛,細菌附著的機率就會大增,建議直接回收,不要因為覺得可惜而勉強吃。吃進髒東西時,「心理作用」易產生惡心、不舒服的感覺。邱展賢表示,腸胃虛弱者更要特別注意食物安全,有些人吃到不乾淨的食物,不僅腸胃不舒服,甚至還得了腸胃炎。另外,食材的特性也是沾染細菌的關鍵,例如:麻糬、蛋糕、土司、水果等,水分高或帶有調味醬料食物特別容易附著細菌,不建議再食用。關於食安問題,邱展賢提醒,夏季天氣炎熱,食物很容易變質腐敗,買回來的熟食務必在1至2小時內吃完,即使放進冰箱冷藏,也要在2天內食用完畢。冰箱只能延緩細菌生長的速度,並非萬能,食物放久了還是會壞,尤其要善用密封工具,避免細菌交叉感染。邱展賢強調,慎選新鮮食物、小心病從口入,食物首重乾淨衛生,包括食材本身以及周遭環境。夏日高溫潮濕,增加了食物中毒的風險,如果掉到地上,還是少吃為妙。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7 醫聲.Podcast
🎧|【慢性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1】照護體系走回頭路?老人國來臨 社區醫療成照顧長輩起手式
台灣明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亦即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老人,依國健署調查,高達七成的長輩有2種慢性病,5成有3種以上,在健保財務困窘之際,老人又這麼多的情形下,該怎麼辦?台大醫院副院長黃國晉指出,衛福部重新推動社區醫療群,希望以人為本的照顧模式,從基層醫療院所先擔起初級預防治療的責任,目前約有600萬人加入社區醫療群,經數十年來的統計,發現有加入醫療群眾進行癌症篩檢及預防保健,疫苗接種、及成人健檢都比較高。🎧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老人慢性病纏身 分科看診走向全人門診黃國晉指出,過去數十年的醫學發展,分科愈來愈細,但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慢性病愈來愈多的情形下,以人為本體來治療照顧才是解決方式,一般科的醫師其實都可以照顧病人,因此就有了家庭醫學科的訓練,內容包括內外婦兒科,加上預防保健全人醫療的訓練,因應高齡化社會,近年更加入安寧療護,就是希望一個人從初生到墳墓都能照顧到,大小問題都能得到初步的診治,就是我們希望的家庭醫師。為何從分科看診又走回頭路,心臟病就看心臟科,糖尿病看新陳代謝科,現在又走回一個醫師負責個人的整體健康,原因在於老人慢性病集一身,重複用藥、看診,不只浪費健保醫療資源,病人及家屬三不五時得往不同科別看診,耗掉太多社會成本,整合門診及以全人照護的須求再度響起。由於目前接受過家庭專科醫師訓練約一千人,加上基層診所的醫師整體約六千名,是不足以照顧全國民眾健康,因此,政府一直在推動社區醫師群,但民眾可能會擔心平常看診的若是耳鼻喉科醫師,有辧法治療腸胃炎嗎?黃國晉指出,目前希望以五個醫師為一個群,這個群裡須要有一位是內科或家庭醫師科,這方便群內的醫師小轉診互相支援,另外,最主要要有區域醫院以上的大型醫師可以當後送醫院,當病人有急症或重症須轉診時有綠色通道可行通行。這也是在家庭醫師不足的情形下,可立用社區醫療群達成家庭醫師的目標。社區醫療群600萬人 癌篩成人健檢效率較高從SARS起政府就推出社區醫療群,也強調家庭醫師制,但因民眾看診習慣未改變,不能算是成功的制度,後來又有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等品質照顧網絡,黃國晉表示,目前加入社區醫療群的民眾約600萬人,約兩成的民眾加入,經過二十多年的資料統計,有加入者進行癌症篩檢、成人健檢、預防接種都比未加入者來得高,這也顯示,這種有制度結構式擬家庭醫師的制度,可以發揮健保照護的功能。至於何謂是好的家庭醫師,黃國晉認為,你信任的醫師都可以是你的家庭醫師,而民眾也可以善用社區醫療群,醫療群也會提供諮詢電話,方便民眾遇到難題可以求救詢問。【慢性放大鏡-全人門診】延伸閱讀:【系列-2】30歲糖友胰島功能退化如老人,大家醫計畫協助力挽狂瀾【系列-3】以為大餐引發血糖失控,奇美醫院生活型態整合門診揪出元兇黃國晉小檔案現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經歷:新竹臺大分院副院長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學歷:臺灣大學醫學系流行病學研究所 博士臺灣大學高階管理商學組 碩士(EMBA)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王柏云音訊剪輯:閻廣聖、陳函腳本撰寫:蔡怡真、王柏云音訊錄製:王柏云特別感謝: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
2024-07-04 養生.聰明飲食
麥玉珍自爆偷帶台灣紅龍果回越南種植!一表了解白肉與紅肉火龍果營養價值,4族群食用要留意
「Home Run Go 紅肉紅龍果邁向日本」外銷日本首運記者會,今天在台中豐原舉辦,立委麥玉珍致詞時公開自曝,她很喜歡台灣的紅肉紅龍果,曾在台灣切莖帶回越南試種,但沒有種成功;此話引起在場多位防檢人員尷尬笑聲。鮮艷紫紅的火龍果,是台灣夏天的超級食物,分白肉、紅肉兩品種,營養價值都很高,不僅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鉀、鐵、鋅等營養素含量多,更富含花青素、甜菜紅素等植化素,具有促進腸道蠕動、降血壓、補血、提升免疫力、防癌等功效。紅肉與白肉的火龍果營養價值有差嗎?每年夏天盛產的火龍果,又稱紅龍果、仙蜜果,白肉火龍果清爽可口,紅肉火龍果口感較甜,兩種火龍果在營養成分上有些許差異。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白肉火龍果的膳食纖維、鉀離子、葉酸、菸鹼酸、維生素B6等營養素含量比紅肉高;紅肉火龍果則是甜菜紅素、花青素等植化素,以及鐵、鋅等礦物質含量比白肉多。火龍果營養價值不論白肉或紅肉火龍果都是高鉀水果,黃淑惠表示,每100公克白肉火龍果含鉀226毫克、紅肉是219毫克(每100公克食物含鉀200毫克以上,即為高鉀水果),也因兩者都不含鈉,對降血壓有幫助,有高血壓的人兩者都可以選擇食用;但火龍果鉀含量高,對腎臟負擔較重,腎功能不好的人必須小心攝取。 火龍果的甜度較高,營養師劉怡里提醒,切勿吃過量,幾乎一大顆火龍果就超過每日兩份水果的熱量攝取,對於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或減肥的人來說,更不宜吃太多。中醫解析火龍果的營養價值,搭配那些夏季水果可以健康安全吃?火龍果水分含量很高,熱量很低,白肉或紅肉火龍果每100公克熱量都只有50大卡,黃淑惠指出,在中醫角度來看,火龍果屬於寒涼性水果,又因紅肉火龍果鐵質含量高可補血,因此白肉比紅肉火龍果更為寒涼,建議夏天身體燥熱、喉嚨痛、扁桃腺發炎、發高燒的人,可以選擇吃有清熱效果的白肉火龍果。如果身體虛寒、常手腳冰冷的人,以及女性生理期、腸胃炎患者都不適合吃火龍果。不過,黃淑惠建議,性屬寒涼的火龍果,可以搭配吃溫熱的荔枝、龍眼等水果,利用食物屬性取得平衡,就不會拉肚子了。4族群吃火龍果要小心1.身體虛寒的人:火龍果屬寒涼性水果,虛寒體質、常手腳冰冷的人不適合吃。2.生理周期的人:火龍果太涼,女性生理周期暫時先不要吃,否則會讓經血排除不順暢。3.腎功能不好的人:火龍果是高鉀水果,有助降血壓,但對腎臟負擔較重,應小心攝取的量。4.腸胃炎、拉肚子的人:火龍果會促進腸道蠕動,若有腸胃炎、處於腹瀉狀態,就暫時不要吃。白肉火龍果與紅肉火龍果如何聰明吃達到最佳效果?火龍果還是少見含有蛋白質的水果,劉怡里說,白肉火龍果的精胺酸含量比紅肉多了近一倍,具有提升免疫力、修復皮膚、幫助營養素吸收等功效。白肉火龍果的膳食纖維含量比紅肉火龍果高很多,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代謝、幫助排便、預防大腸癌,若有便祕困擾的人,不妨選擇吃白肉火龍果。白肉火龍果的維生素B群含量相當豐富,黃淑惠、劉怡里指出,其中的菸鹼酸、維生素B6、葉酸都比紅肉還多,菸鹼酸可促進血液循環,葉酸、維生素B6則與神經傳導有關係,可以幫助蛋白質代謝吸收,因此想要預防失智、護心、防中風、減肥的話,建議在餐後或是運動後,吃白肉火龍果最佳。紅肉火龍果相較於白肉火龍果,含有更多的花青素、甜菜紅素等植化素,鐵質及鋅、銅等礦物質含量也高很多。黃淑惠、劉怡里說,植化素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可預防癌症,因此多吃紅肉火龍果;鋅、銅能幫助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皮膚修復保養,紅肉的鐵含量比白肉多一倍,可以補血,建議飲食攝取比較缺鐵的素食者,可以吃紅肉火龍果來補充植物性的鐵。火龍果皮另有妙用,也可入菜食用!火龍果果皮可以入菜,黃淑惠表示,果皮的花青素、甜菜紅素等植化素含量高,可以把果皮尖刺剪掉,保留果皮軟嫩部分炒肉片,做糖醋咕咾肉也可放果皮進去,吃起來口感不錯。(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02 焦點.健康知識+
嗜睡、食欲差都是中暑表現 5招預防夏季熱傷害
時序進入7月,中央氣象局連續多日發布高溫警訊,衛福部也每日公布熱傷害就診統計人次數,今年6月總計738人次,大幅超越去年6月的517人次。老年人是熱傷害高危險群三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謝嘉娟說,老年人對溫度的調節能力較差、排汗速度慢,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民眾要多注意家中長輩是否有頭暈、嘔吐、全身無力、臉色蒼白等症狀,甚至嗜睡、食欲差,這些都是中暑表現。謝嘉娟表示,老年人的感覺神經退化、排汗能力減弱,另加上罹患三高、內分泌失調等慢性病,高溫容易使血管擴張;服用鎮靜舒眠藥也會導致對溫度不靈敏、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會影響排汗。上述都是老年人比一般人更容易中暑的原因,而長輩通常也不太會正確表達中暑的感受,曾有民眾將頭暈、嘔吐誤認為是急性腸胃炎,延誤就醫。除了烈日的外在環境,體內生產熱量及散熱能力也是造成體溫升高的因素,謝嘉娟強調,「肥胖」確實比較不容易散熱,因為脂肪會聚熱。根據統計,體重愈重的人,基礎代謝率愈高,體溫也相對較高。謝嘉娟提醒,老年人因為有尿失禁問題、行動緩慢不想起身上廁所,所以不想喝水。如果水分攝取不夠,除了可能會發生泌尿尿道感染,也會因脫水而影響身體機能、導致精神錯亂,適當的補水可以預防或改善譫妄情況。 5招預防夏季熱傷害該如何預防夏日熱傷害呢?謝嘉娟提供5招,加強夏季的老年人照護。一、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每天至少喝足2000cc,茶跟咖啡不要列入,且茶跟咖啡利尿,適量飲用。二、保持涼爽:室內溫度維持在26-27度,別捨不得開冷氣,避免悶熱的環境,造成「室內中暑」。三、透氣衣物:以淺色系為佳,選擇透氣排汗的質料,款式寬鬆、不悶住皮膚。四、做好防曬:外出時穿戴帽子、太陽眼鏡,避開正中午時間在烈日下活動。五、留心症狀:若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症狀,設法降低體溫;家中可準備溫度計、血壓計,定時量測。(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20 醫療.消化系統
一直打嗝怎麼辦?打嗝超過「X小時」當心是胃部疾病!止嗝方法一次看
相信大家都有過打嗝經驗 ,大部分時候打嗝會自行消失,坊間也流傳很多快速抑制打嗝的訣竅,雖然大多數時候打嗝是無害的,但若打嗝打到停不下來,很可能就是胃部疾病的徵兆!為什麼會打嗝?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說明,打嗝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通常是由於膈神經受到刺激,導致橫膈膜肌肉收縮,使得氣管閉合,產生一種短促的聲音。引發打嗝的常見原因包含進食速度過快、吃得太飽(胃脹)、喝碳酸飲料或是邊吃飯邊說話,吞下太多空氣等,甚至情緒激動、壓力過大也可能會刺激到膈神經,引發打嗝。 打嗝時間超過48小時 當心是胃部疾病鄭泓志指出,大多數的打嗝都是無害的,只要適當地調整呼吸、喝水、按摩或改變姿勢等方式,就能夠停止打嗝。但如果打嗝現象持續48小時以上,並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等症狀,甚至演變成長達1個月的頑固性打嗝,那麼就需要盡快就醫,因為這有可能是胃部疾病的徵兆。 可能引發打嗝的胃病?如果懷疑打嗝是因為腸胃疾病引起,鄭泓志說,通常醫師會安排腸胃鏡或抽血檢查,以確定造成打嗝的真正原因,並針對病症治療。1、胃食道逆流:食道和胃之間的閉鎖機制受損,使胃酸進入食道,刺激神經,導致打嗝。2、食道裂孔疝氣:胃的一部分通過食道裂孔進入胸腔。這可能導致逆流和打嗝。3、腸胃炎:胃黏膜的發炎可能導致食物和液體逆流到食道,刺激神經,引起打嗝。4、胃潰瘍:胃或十二指腸的潰瘍代表胃酸分泌過多,可能導致逆流和打嗝。5、食道癌:食道癌或其他胃腸道相關的腫瘤可能壓迫神經,導致打嗝。如何治療持續性打嗝?有許多藥物可治療打嗝,比如肌肉鬆弛劑、鎮靜劑、止痛劑、抗癲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等,常用藥物如Gabapentin、Baclofen、Chlorpromazine等,藥物一般使用5-10天內可明顯緩解症狀。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可能會評估動膈神經手術,植入可充電的呼吸調節器,以電流刺激膈神經以改善橫膈肌的功能。一般打嗝調整飲食習慣可改善 出現異狀快就醫鄭泓志提醒,打嗝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無法專注,嚴重的還會影響睡眠、進食困難,甚至增加憂鬱症風險,所幸一般打嗝可以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來避免:吃飯細嚼慢嚥不說話、不喝碳酸飲料或酒精、不暴飲暴食導致胃脹,以及飯後多走動,都可以避免打嗝。而若打嗝一直持續,就很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這時就要趕緊就醫,找出真正的病因才能根除!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0 養生.抗老養生
夏至燥熱多吃綠豆湯、瓜果解暑開胃 避免「這時間」吃以免身體過寒
6月21日是24節氣的夏至,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這一天是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的一天;過了夏至之後,白晝漸短黑夜漸長。夏季燥熱,中醫師建議可多吃綠豆湯與吃西瓜消暑益氣,不過要避免在晚上吃以免身體過寒。夏至:炎熱夏天正式來臨夏至有一句諺說「夏至風颱就出世」,表示颱風季節即將來臨。一般而言這時梅雨已結束,颱風的旺季也緊跟著來臨。還有一句「西北雨,落不過田岸」,即是指入夏常有西北雨,雨勢急區域小。這些都是夏天典型的天氣型態。而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二十四節氣介紹指出,夏至代表炎熱夏天正式來臨,但雖然是夏季白天最長的時刻,但並不是天氣最熱的時刻,北半球的夏天要到小暑、大暑時,氣溫才會升到最高點。此時天亮早,約早上5時太陽已冒出頭,最好不以窗簾遮陽,順應陽光,不要賴床,晚上10時前就寢。早餐避免油膩,午前不宜吃冰涼食物。夏至吃什麼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資料指出,亞熱帶的台灣,夏至有許多當季蔬果,如荔枝、芒果、鳳梨、西瓜、香瓜、哈蜜瓜、葡萄等;此時之蔬菜,葉菜類多已過時,雖有空心菜獨霸,其他除了竹筍外都是瓜果類,如:冬瓜、絲瓜(菜瓜)、苦瓜、南瓜(金瓜)、瓠瓜、茄子、菜豆等。夏天天氣熱食欲不振,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建議,夏季可多吃如芋頭、玉米、竹筍、蘆筍等節氣食材,水果可挑選鳳梨,夏季是鳳梨產季,其性味甘溫,有解暑止渴、止瀉等功效,有開胃的效果。開業中醫師張家蓓則提醒民眾,夏季應適時補充水分外,也可喝些綠豆湯與吃西瓜來消暑益氣,不過西瓜偏涼性,避免在晚上吃以免身體過寒。夏至養生叮嚀1.夏天白天炎熱,盡量別在豔陽時於戶外活動,若輕微中暑建議可以刮痧方式或用涼性藥膏塗抹頭部,使症狀緩解。2.留意脾胃運化機能,尤其炎熱天或端午前後,仍應多節制油膩食物、涼飲、冰品及寒涼食物。3.天氣熱,食物保鮮不易,腸病毒盛行,除注意食物存放及期限,勤洗手、維持衛生習慣。若腸胃虛弱,可諮詢中醫多服以上排濕食材,或選用四君子湯中藥。拉肚子、腸胃炎等症狀,則可多食黃芩、黃連等較苦藥材,可清熱解毒。即便腸胃炎等症狀緩解、胃口較佳時,還是應避免油膩食物,包括肉湯、滷肉飯;以及減少食用涼性水果,影響腸胃功能。4.可多食山藥、薏仁、蓮子等排濕食材。
-
2024-06-15 寵物.寵物疾病
狗狗發抖怎麼辦?獸醫師警示原因不只1種,常見5種毛孩發抖原因一次看
雖然身上都是毛,為何狗狗還是會瑟瑟發抖?獸醫師提醒,如果狗狗身體異常,持續發抖,可不能等閒視之,必須觀察是否還有其他症狀,並在短時間送至動物醫院,查出原因。5種狗狗常見發抖原因獸醫師蔡志鴻表示,當狗狗興奮、緊張、氣溫過低、疾病疼痛、中毒時都會發抖,飼主必須釐清愛犬發抖原因,如果不是太冷,或是興奮,就應該聯想到疾病或中毒。以下整理出5種狗狗常見發抖原因:1.興奮、開心:狗狗開心時,會跟人類一樣開心,全身發抖等。2.緊張恐懼:狗狗就會時發抖,例如,遇到吠叫的大狗、被抱到動物診所的看診台、或是聽到打雷聲及煙火鞭炮聲,以及強震,此時,狗狗耳朵尾巴下垂、身體蜷曲、身體發抖,還可能亂竄,不少狗狗都是在這種情況走失。3.氣溫太低:氣溫過低,狗狗跟人一樣,遇到低溫時會透過發抖產生熱能。4.生病:狗狗一邊發抖,一邊身體不舒服,例如,肚子發硬、一摸就哀叫,這可能是腸胃炎。如果不想走動,疲勞、嗜睡、虛弱,則可能腎臟病、神經疾病、關節疼痛,心血管疾病。5.中毒:狗狗如果誤食有毒物質,就會發抖、抽搐、全身無力、嘔吐,以及不停地流口水。蔡志鴻說,如果狗狗發抖,又合併其他症狀,務必緊急送到寵物醫院,找出病因,對症下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4 焦點.健康你我他
你家的食物如何保存?/嚴守飲食三關 杜絕食物中毒
雞蛋受汙染、辣椒粉含毒染料、蔬果農藥殘留超標等食安問題,讓人憂心忡忡。最近發生寶林茶室邦克列酸毒素中毒風暴,更是人心惶惶。為避免病從口入,老伴和我以「嚴守飲食三關,拒絕中毒風險」為準則,確保吃得安全。1.到信譽良好的超市或食品行,選擇信用可靠的廠牌食品;即便在傳統市場,也與長期信任的固定攤販採購。不買可能添加有害成分的加工食品。2.老伴堅持「自己做飯」,非迫不得已,絕不外食。自己做飯的食材都看得到,能確保食物安全,吃得安心。處理食物時,會徹底清洗雙手和蔬果,使用兩個(四面)不同的砧板和四把刀具處理各種生、熟食材,避免交叉汙染。且將食物完全加熱煮熟,尤其是易腐敗滋生細菌的海鮮和肉類。3.好好對待儲存食物的大功臣「冰箱」,定期清潔來防止細菌生長,也不擠滿食物,阻礙冷空氣流通,導致食物變質。更將食物保存在適當的溫度下、存放在密閉的容器中,以防止食物腐敗和異味四散。冰箱也是我們解凍食物的好地方,因為若在室溫下處理,一不小心就會病菌叢生。炎夏來臨,希望藉由這飲食三關,小心謹慎的清洗、處理和儲存食物,可以降低食物中毒和發生腸胃炎的風險。
-
2024-05-26 養生.聰明飲食
吃不完的飯隔日再吃?專家提醒加熱剩飯當心3原因易滋生病菌
許多人經常煮一鍋飯,吃剩的隔日加熱再吃。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剩飯加熱時需格外小心的原因有三。前兩個原因是米的pH值為中性,而且比其他食物含有更多水分,都有利於細菌生長;此外,米中還含有被稱為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細菌孢子,在烹煮後仍能存活,並在室溫下繁殖。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Albuquerque)營養師蕾爾(Shelley Rael)表示,仙人掌桿菌會引起嘔吐與腹瀉,而煮過的飯未迅速冷藏、在冰箱中存放過久(根據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的食品安全App,米飯最多能存放3-4天)、或未正確加熱米飯,都容易滋生細菌。營養師梅瑟(Jen Messer)也指出,剩飯加熱通常不會造成立即的危險,但操作不當也會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米飯在存放冰箱前可放置多久?除了避免將剩飯放在冰箱超過3-4天再食用外,煮好的飯不要放置太久再吃或冷藏也很重要。蕾爾說,米飯在烹煮後、食用前或冷藏前最長可放置2小時,但如果是在室外,時間應減半。例如在溫暖的夏季野餐時,室外溫度可達80°F或90°F(26℃或32℃),如果將飯與其他食物一起放在桌上,更容易滋生細菌。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將米飯冷卻,如放置時間超過一小時,就該扔進垃圾桶。如何加熱剩飯剩飯加熱有兩點需注意,一是要確保安全,二是保持米飯原有的風味與鬆軟口感。梅瑟說,讓剩飯保持鬆軟可口的最好方法是在加熱前加入少量水或高湯。有些人以微波爐將米飯加熱一兩分鐘時,會放顆冰塊和蓋上濕的廚房紙巾;或是在微波爐中同時放一杯水,沸水產生的蒸氣能讓米飯不致變乾硬。烤箱也可用來加熱剩飯,某個烹飪網站的建議比例是,每杯飯加2湯匙水,然後將飯鋪在烤箱專用的平底鍋內,用錫箔紙蓋好,加熱15-20分鐘即可。依同樣比例,也可在爐灶上直接將剩飯加熱。蕾爾說,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要確保飯的內部溫度至少達到165°F(74℃)後才能食用。她說,她會用即時讀取的烹飪溫度計來測量。梅瑟也認為,165°F(74℃)是殺死任何細菌並使剩飯可安全食用的必要溫度。在加熱過程中最好不時攪拌,以確保受熱均勻。她建議,在達到所需溫度後,最好將飯放置一兩分鐘後再食用,「切記避免重複加熱」。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陳抱宇也曾指出,食材準備難免帶有微生物,且食品中也常有仙人掌桿菌的芽孢。為避免仙人掌桿菌造成食物中毒,重點在於減少細菌大量繁殖,尤其食品烹調後應盡快吃完,若未能立即食用,需使用至少65℃以上高溫保溫,或是溫度低於7℃以下冷藏,避免食物放置室溫太久。無論是白飯或炒飯,遵循前述食物處置原則,即可減少食物中毒的發生。此外,保持食材新鮮,重視手部衛生,食器維持乾淨,生食與熟食分開處理,確保食物徹底加熱,並隨時注意保存溫度,以降低食物中毒風險,減少仙人掌桿菌或其他微生物造成的腸胃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22 醫療.中醫
暑熱濕氣讓身體慢性發炎 穴位按摩加「排濕3寶」消水腫
夏天到了,暑熱加上濕氣,容易使脾胃積濕,當腸胃道因濕熱導致水分吸收不良、代謝不佳時,會出現頭暈、水腫、關節僵硬、四肢沉重等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夏季可多利用排濕食補及按摩4穴位,調理脾胃並祛濕養生。腸胃濕熱水狀糞便與腹瀉不同台灣氣候潮濕,夏日常見脾胃系統失調,主因是「腸胃濕熱」,導致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林舜穀表示,腸胃濕熱者會感到消化不良,伴隨食欲不振;濕熱還會引起腹部不適,表現為腹痛或腹脹,且常伴有脹氣。更明顯症狀是大便溏泄,「溏泄」是指糞便呈現鬆散狀或接近水狀,與腹瀉不同,主因是腸道對水分及營養的吸收力變差。排濕3寶 紫蘇、白荳蔻、魚腥草瘀滯在體內的濕氣稱為「濕邪」,當濕氣累積在脾胃,又常吃油炸、生冷食物,恐導致腸胃炎上身,以發燒、嘔吐、水狀腹瀉為主要表現。林舜穀推薦夏日排濕食補,可運用紫蘇、白荳蔻、魚腥草排除體內濕氣與多餘水分。可以紫蘇、檸檬、蜂蜜製成「紫蘇檸檬蜂蜜茶」,紫蘇具有解熱、消炎功效,加上檸檬的維生素C和蜂蜜的滋養,可增強免疫力。白荳蔻主要用於治療濕滯中焦,特別是當濕邪影響脾胃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症狀,白荳蔻能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減輕腹部脹滿的不適感,建議使用白豆蔻粉醃製雞胸肉後乾煎,釋放出風味。魚腥草廣泛用於治療泌尿道感染,具清熱解毒和利尿特性,能減輕濕熱引起的尿頻、尿痛、燒灼感症狀。可以使用魚腥草、金銀花、蒲公英、甘草、綠茶葉等製成「魚腥草排濕茶」,用沸水沖泡效果較好。
-
2024-05-20 養生.生活智慧王
蟑螂會傳播疾病、引起食物中毒嗎?醫曝最大危害是導致過敏
天氣逐漸炎熱,讓人害怕的「小強」開始頻繁出沒,蟑螂的繁殖力旺盛、生命力強,只喝水不吃東西也能存活3個月。不少人詢問:蟑螂會傳播疾病嗎?是否會引起食物中毒?台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杜昀真表示,蟑螂最大的危害是引起過敏,誘發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疾病發作。蟑螂最大的危害是「過敏」杜昀真指出,蟑螂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腸胃炎,雖然蟑螂本身不帶病原體,但因穿梭於食物和垃圾之間,會造成環境汙染,民眾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易引起腹痛、腹瀉等腸胃不適。蟑螂是僅次於麈蟎的第二常見過敏原,杜昀真說,蟑螂的糞便、唾液等排泄物與分泌物中所含的蛋白質成分,若呼吸道吸入,就易誘發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皮膚癢、氣喘等。患者若再吃了蝦子、螃蟹,會產生交互反應,長期接觸或吃下讓身體過敏的物質,易導致慢性發炎。台灣氣候潮濕,蟑螂喜愛躲藏在陰暗隱密處,尤其是廚房、食物儲藏區、排水孔等,杜昀真強調,如果看到黑黑短短的排泄物,應盡速清潔環境,避免食物被汙染,引起過敏反應。千萬別用拖鞋打蟑螂蟑螂無所不在,杜昀真提醒,民眾看到蟑螂時,千萬不要用拖鞋把牠打扁,屍體碎片會散發更多過敏原,間接影響健康;若使用殺蟲噴劑除蟲,對氣喘患者來說,可能使皮膚紅腫、氣喘加劇。她建議應妥善保存食物,減少蟑螂孳生,務必定期進行清潔保持居家環境衛生,根除小強肆虐的困擾。【延伸閱讀:蟑螂能用拖鞋打嗎?其實不是絕對不可以!打完蟑螂必做2件事】拒絕過敏原4招三大過敏原分別為:塵蟎、蟑螂、寵物毛髮,可使用4方法防過敏。1.定期打掃清潔每半個月更換床單、枕頭套,使用60°C熱水清洗寢具;確實打掃家中每個區域角落。2.移除絨毛玩具絨毛玩偶易潛藏蟑螂的排泄物、寵物毛髮,更是塵蟎喜愛的棲息場所,最好都處理掉。3.保持室內通風利用通風排除濕氣,若家中門窗緊閉,空氣品質比室外還糟。4.使用機器輔助可使用空氣清淨機,保持空氣最佳濕度,減少塵蟎及其他過敏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3 醫療.感染科
摸狗沒洗手就碰嘴 他感染沙門氏菌 黑泥便1天10幾次
高雄一名2歲半男童摸狗後沒洗手就接觸嘴巴,事後發燒腹痛,腹瀉黑泥便一天10幾次,拉到虛脫無力,父母帶他掛門診就醫,住院後的發炎指數仍高達100多,糞便培養確定感染沙門氏菌,以第三代頭孢子抗生素與益生菌治療,一周後終於康復。無獨有偶,另名3歲男童吃過半熟蛋後高燒腹痛,腹瀉泥便有血絲,掛急診就醫,住院初期仍在每次腹瀉前腸絞痛,高燒攝氏40度,糞便培養檢驗確認是沙門氏菌感染,經使用第三代頭孢子抗生素及點滴補充水分和電解質,5天後才完全退燒、糞便正常,痊癒出院。阮綜合兒科醫師楊岱璟說,食源性及水源性疾病中有三分之一是由沙門桿菌引起,以夏季、大雨淹水後病例最多見,氣象預測今年梅雨季即將到來,5歲以下嬰幼童是高危險群,需做好防範和照顧。沙門氏菌「容易病從口入的疾病」楊岱璟指出,沙門氏菌是人畜共通疾病,尤其在35℃至37℃氣溫下,容易在生水、生蛋、奶製品及沒煮熟的魚肉類中大量繁殖。傳染途徑是接觸或糞口傳染,最可能的是上完廁所、接觸貓狗家禽家畜後,沒洗手或沒擦乾淨,手上的沙門氏菌透過飲食,或握手、烹調造成自己或他人感染,「是容易病從口入的疾病」。楊岱璟表示,5歲以下幼童與體弱老人是高危險群,初期症狀噁心嘔吐、腹痛下痢像急性腸胃炎,接著會呈現持續高燒不退,腹絞痛瀉泥便,糞便呈現墨綠色或帶有黏液、血絲,嚴重者往往脫水,免疫力較弱者可能引發腸穿孔,菌血症導致腹膜炎、腦膜炎等。治療方式以採取症狀及抗生素治療,並補充水分和電解質。5招預防感染沙門氏菌楊岱璟說,預防感染沙門氏菌,務必注意以下幾件事,才可降低感染風險。1.如廁後、換尿布或觸摸動物後,以及進食前、烹調食材時,確實清潔並擦乾雙手,以避免吃進病菌或擴散傳染給家人。2.沙門氏菌在60℃加熱20分鐘或煮沸5分鐘才會被殺滅,因此盡量不吃生蛋、破蛋。3.不喝過期牛奶或乳製品、冰淇淋、沙拉,少吃冰品冷飲。4.食用煮熟食物,喝煮沸開水。5.不要生熟食混吃。
-
2024-04-20 焦點.健康知識+
醫生開的「抗生素」有副作用嗎?沒症狀就可停吃?忘記按時服用怎麼辦?「10抗生素QA」一次看
我們常會聽到醫生要開「抗生素」這種藥,抗生素通常會用在中耳炎、陰道炎、尿道炎、腸胃炎等被細菌感染的疾病,可以幫忙去除我們身上的壞細菌。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種類的抗生素,針對抗生素的使用方式,你的觀念正確嗎?像是抗生素可以空腹吃嗎?抗生素藥膏做什麼用?忘記按時服用抗生素時該怎麼辦?什麼叫「抗藥性」?關於「抗生素」的疑問專家一次解答!抗生素有副作用,能不碰就不要碰? 過度害怕副作用或抗藥性,能不吃就不吃,甚至認為抗生素會影響身體免疫力而拒絕醫師處方,是一大迷思。藥師王怡茹表示,適當而節制地使用抗生素,在使用者身上並不會出現抗藥性問題,例如手術或拔牙前後的預防全身感染用法,或是確定為細菌感染時的治療性使用等,並不需排斥使用。有些人用藥的前幾天會有輕微腹瀉症狀,其實是抗生素重新調整腸胃道菌叢分佈,讓壞菌透過腹瀉方式排出體外,此時多補充水分即可。透過臨床醫療人員與民眾本身於使用期間的監測與注意,可以降低副作用的發生風險。但若出現嚴重水瀉或是脫水,請儘速就醫。少部分病人使用抗生素後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皮膚紅疹等過敏反應,極少數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最嚴重甚至危急生命。所以在服用抗生素期間,需隨時注意身體反應與變化,當出現過敏症狀,請將服用藥物的藥名、成分記錄下來,症狀嚴重時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吃抗生素有什麼禁忌嗎?可分為幾類來討論:1.四環黴素類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是非常廣泛使用的抗生素,大家熟知的「抗生素不要跟制酸劑、牛奶或鐵劑一起吃」,指的就是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因為制酸劑、牛奶、鐵劑中都含有二價、三價的金屬離子,會跟抗生素結合,減少吸收與療效,最好相隔2小時再吃。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應用範圍非常廣,最常見是用在青春痘的口服藥物;再來,瘧疾、鼠疫、退伍軍人症,或是一般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都可以使用四環黴素。但隨著抗藥性的增加,四環黴素已漸漸不是最廣泛使用的第一線抗生素。2.環丙沙星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抗生素多用在治療腹部疾病,例如腸胃炎、傷寒,還有骨骼及關節感染,甚至是腦膜炎的預防性投藥等;但副作用可能引起腹部痙攣,或是肌肉不適,如果跟咖啡、茶類一起喝,會影響咖啡因的代謝,造成心悸,建議配服白開水最好。3. 甲硝唑類甲硝唑類(Metronidazole)的抗生素,對於細菌性陰道炎、白帶、骨盆腔炎、心內膜炎、阿米巴痢疾等疾病作用特別好,台灣最常見的藥物像是服立治兒(Flagyl),簡單來說,主要是拿來治療生殖道、腸道等地方的細菌感染。而甲硝唑會干擾酒精的氧化作用,導致乙醛聚集,出現戒酒樣症候群(disulfiram-like),也就是服用戒酒藥物時的症狀, 出現頭痛、流汗、潮紅、噁心嘔吐甚至嚴重低血壓、昏厥的情況;所以在服用甲硝唑的前後3天,建議不要喝酒、也不要碰含酒精的食物。4.采福適膜衣錠(Linezolid、ZYVOX)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新抗生素,針對已有抗藥性的各種細菌作為新一代可殺菌的抗生素,所以多半應用在醫院型的感染,如醫院型肺炎等;另外也會用在皮膚感染、複雜性皮膚感染、併發菌血症的疾病等。不過采福適會抑制酪胺酸代謝,酪胺酸是一種胺基酸,可到腦內產生多巴胺,給人愉快的感覺。如果代謝不良會導致頭痛、血壓上升,肌肉運動不良的問題,所以在療程中,要避免吃含有酪胺酸的食物,如紅酒、啤酒、臘肉香腸、巧克力、起士乳酪。什麼叫「抗藥性」?抗生素是人類用以對抗細菌、抑制細菌生長的化學物質,但未感染而濫用、選錯抗生素、未完成療程或藥量不足等不當使用抗生素的情形,會導致原先可以殺死的細菌變得更難被消滅,是造成抗藥性細菌的主因。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根據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最新一季監視報告,新冠疫情期間醫院加護病房檢出的抗藥性病原菌占比普遍升高,其中,又以區域醫院加護病房增幅較大。推測與抗生素新藥補給不足、替代藥物效果未達預期等有關。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邱政洵教授指出,若放任細菌抗藥性的盛行率持續惡化,估計到西元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千萬人死於抗藥性病原感染,相當全年因為癌症死亡的人數;台灣屆時每年也估計將有超過3.3萬人因此喪命,相當於2021年6大癌症的死亡總和目前常見的「抗藥性細菌」有哪些?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與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腸內菌屬(Enterobacter species),取其英文字首合稱為「ESKAPE」,是全球公認的6大恐面臨無藥可用的抗藥菌。抗生素和消炎藥一樣嗎?不一樣,抗生素跟一般的消炎止痛藥不同。藥師王怡茹表示,並非所有的發炎都可以用抗生素來當作消炎藥,也不是所有的發燒都一定要用它才有效。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不但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身體內的正常菌叢還可能受到抗生素的摧殘,免疫能力變得越來越差。每一次生病需不需要吃抗生素,應該要服用那一種,都需要經過醫師根據不同病癥、化驗結果、臨床經驗來決定,千萬不可以認為抗生素「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就自行隨意服用。如何避免產生抗藥性?根據衛生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資料,為了減緩抗藥性病菌的產生,衛生署有提供「三不政策」建議:1.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抗生素是處方藥物,一定要由醫師處方才可使用。2.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所以要在確定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如果只是感冒,有90%的感冒都不是細菌感染,不用抗生素也可以自然痊癒。3.不隨便停藥抗生素治療針對不同的細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療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就要按時服藥,直到藥物吃完為止,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足夠濃度,以免製造出抗藥性細菌而讓它伺機而起。 抗生素可以空腹吃嗎?根據宏恩綜合醫院的衛教文章,一般抗生素以空腹服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之吸收效果較好,若會對胃部造成刺激,則可與食物一起服用。什麼時候可以用「抗生素藥膏」?皮膚表面有許多益菌定殖,藥師廖偉呈表示,若傷口沒有感染風險時,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藥膏。尤其不少民眾,只要皮膚有傷口,就塗四環黴素外用膏(廣效型抗生素),將皮膚表面本來定殖的好菌全都殺光,事實上,不當的使用抗生素藥膏是有可能造成細菌抗藥性,同時也會破壞皮膚正常菌叢,造成更多皮膚問題。正確的傷口護理第一步是由內而外清洗傷口,最好以大量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目的是減少傷口細菌,清楚評估傷口性質。若是乾淨的傷口,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潔乾淨即可,再以適當的敷料覆蓋。若是較髒的傷口用1%水溶性的優碘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待30秒消毒,再用生理食鹽水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若是有感染或已發炎的傷口,請依專業人員指示使用適當的抗生素藥膏,千萬別自行拿藥膏亂塗。醫生說抗生素要按時吃,忘記服用時怎麼辦?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資料,如果想起時已忘記服藥,儘快服用藥物即可;若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超過2次服藥時間的中間點),則跳過不用,下次再恢復正常時間服藥即可(除非有醫師特別指示,否則請勿自行使用雙倍量)。感冒可以請醫生開抗生素吃嗎?不可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通常上呼吸道的感染大多數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常見的症狀如咳嗽、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染有效,對於病毒性感冒並沒有效。一般而言,對於病毒性感冒,只需要症狀治療即可,並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若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則需經醫師評估後,再給予抗生素使用。延伸閱讀: 還在吃超商麵包當正餐?害你變胖又覺得累!小心吃出痰濕體質,營養師教你不踩雷的挑麵包攻略 為什麼一堆人跑步減肥都沒瘦?因為他們在減肥撞牆期時,少做了這件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8 醫療.感染科
預防諾羅病毒首重勤洗手 漂白水消毒環境可以這樣做
上周國內近十四萬人次因腹瀉就醫,其中包括多起群聚感染,而病原體檢驗結果顯示,致病原為諾羅病毒,近日爆發藏壽司(雙北、高雄)、王品(嚮辣、初瓦)、北市溪山里等三大腹瀉群聚,均驗出諾羅病毒。到餐廳用餐,若出現上吐下瀉、發燒、頭痛等症狀,小心感染到諾羅病毒!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小兒科醫師羅源彰說,勤洗手是預防諾羅病毒的重要途徑,以壽司店來說,如果師傅在有腸胃炎的情況下做壽司,相當恐怖,容易透過接觸或飛沫傳染諾羅病毒,用餐者如果有像腸胃炎症狀,「水瀉」次數頻繁時,應立即就醫治療。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及小小孩要特別留意,羅源彰表示,有些患者一吃東西就拉肚子、持續進食就持續腹瀉,要當心可能會脫水,還會出現後腰痛合併寡尿的情形;在小小孩身上,如果尿布整天都是乾的,表示脫水狀況變得很嚴重,可能出現心跳變快、喘等情形,嚴重會危及生命。羅源彰指出,如果患者在進食後導致腹瀉的狀況未改善,甚至連喝水都會吐,建議直接到醫療院所,透過施打點滴維持相關營養,也有較完整的醫療照護系統。衛福部疾管署指出,感染諾羅病毒,常見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痠痛。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10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在環境清消方面,羅源彰建議,可以使用稀釋漂白水,消毒常觸碰的門把、電燈開關等,如果家中環境許可,可使用獨立的房間及衛浴系統,避免和家人共用。疾管署指出,稀釋漂白水前,應穿戴手套、口罩及防水圍裙,準備物品包括:「含次氯酸鈉濃度約為5%至6%」的市售漂白水、免洗湯匙、容量約為1250cc的大寶特瓶、手套、口罩、防水圍裙及護目鏡。消毒環境建議使用1000ppm漂白水,配製方法:1.大量:200cc漂白水+10公升清水 (免洗湯匙10瓢、大瓶寶特瓶8瓶)2.少量:20cc漂白水+1公升清水TIPS:嘔吐物及排泄物建議使用5000ppm漂白水。
-
2024-04-18 醫療.皮膚
蕁麻疹為何都治不好,一定要吃藥才會好嗎?先區別你是慢性還是急性蕁麻疹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罹患「慢性蕁麻疹」的人愈來愈多,據統計,台灣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醫師表示,壓力大、天氣熱、運動後流汗、食物、藥物,甚至不明原因,都會引起蕁麻疹發作,皮膚出現紅、腫、癢的「膨疹」,一直癢不停,若症狀反覆發生超過6周以上,即為慢性蕁麻疹。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俗稱「風疹塊」,會伴隨癢、麻、灼熱等感覺,這些腫塊是因皮膚裡的肥大細胞受刺激釋放組織胺,導致皮膚膨脹長疱疹,嚴重者可能會血管腫、眼睛腫,甚至呼吸困難。研究顯示,人一生有三分之一機率會發生蕁麻疹,女性發生機率是男性的2至3倍。急性與慢性蕁麻疹區別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表示,蕁麻疹分急性與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多是外來物質刺激導致肥大細胞過敏所引起,只要找到過敏原,避免接觸,用抗組織胺搭配短期類固醇治療,幾天就會痊癒;當蕁麻疹症狀持續6周以上,則屬慢性蕁麻疹,要找出是誘發性或是自發性蕁麻疹,若無法排除誘發因素,就得做長期抗戰準備,使用免疫調節劑或拉高抗組織胺劑量治療。台大醫院的調查研究顯示,78%慢性蕁麻疹患者,與精神、情緒、工作等壓力大有關係,若長期處在心理壓力大的情況下,失眠比率會非常高,且壓力更大,往往互為因果、持續惡化。唯有改變生活節奏、調整作息、紓解生活壓力,對於改善慢性蕁麻疹的病情有幫助,甚至可以不藥而癒。慢性蕁麻疹6成源於自發性蕁麻疹 根治不易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說,慢性蕁麻疹約6成是自發性蕁麻疹,找不到發生原因;3、4成屬於誘發性蕁麻疹,原因包括壓力、水、運動、熱等,也可能跟自體免疫疾病如甲狀腺炎、慢性感染等有關,甚至與吃的藥物有關。慢性蕁麻疹要根治並不容易,羅陽指出,大部分要靠問診發現,例如注意是否有胃食道逆流、腸胃炎症狀,或是衣服摩擦等,必須把可能誘發的原因排除,才有機會控制;蕁麻疹患者皮膚長期處於敏感狀態,很容易受到外來物質刺激,因此需要一段時間控制、降低皮膚敏感度,若能延緩發作頻率,生活品質就可以獲得改善。羅陽分享,曾遇過一名中年男子慢性蕁麻疹突然發作,看了很多醫師、吃了不少抗組織胺等藥物,症狀沒有改善,甚至出現排尿不順而就醫,檢查都沒找出原因,經問診才發現是「熱」引起,透過針劑輔以低劑量抗組織胺治療,才逐漸控制下來。蕁麻疹發生機率 女性是男性的2至3倍蕁麻疹各年齡層都可能會發生,羅陽表示,沒有特定好發族群或是危險族群,通常女生比男生容易引起。每個個案因為成因不同,要注要的事項與治療方式都不太相同,應該求診找到問題,透過藥物控制,以維護生活品質。慢性蕁麻疹與急性蕁麻疹比較資料來源:蔡呈芳、羅陽
-
2024-04-09 名人.好食課
你是便秘、正常大便還是腹瀉?一圖看懂便便類型及改善方法
工作卡卡已經很不開心了,腸胃也卡卡就更難受了,但不同類型的大便的飲食方針可是大大不同喔!快來跟好食課楊哲雄Oliver營養師一同看看你的便便屬於哪一類型?又該如何對症下藥!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可將大便分成七類屬於便秘問題.第一類:像羊大便,硬且小顆,並且分散不聚集,會有此種類型的便便,主要是因膳食纖維及水都攝取不足,沒足夠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與增加糞便體積,也無水幫助潤滑腸道,因此變得更難將便便順利排出!→飲食上建議:1.吃足膳食纖維:每日五蔬果,吃足三份蔬菜(約燙熟後一碗半的份量)、兩拳頭的水果,主食類也可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增加纖維攝取。2.喝足水:每日喝足體重公斤數 x 30毫升的水。.第二類:呈長條形香腸狀,但表面凹凸不平。→飲食上建議:膳食纖維比起第一類有吃更多一些,但仍有略微不足,而水分仍舊喝不夠,因此建議需再多加留意纖維及飲水量。*低油飲食也容易因油脂攝取不夠,腸道缺乏潤滑而有便秘問題,可靠適度補充油脂改善便秘!屬於正常情形.第三類:長條形香腸狀,外表偏光滑但仍舊帶點裂痕,飲食上建議可再多增加一點水分攝取,其餘正常,可繼續保持。.第四類:長條形並且光滑,排便時不用花費太多力氣,表示膳食纖維、水分、油脂皆攝取充足,可繼續保持。另外提醒排便頻率1天3次~3天1次都是正常範圍!屬於腹瀉情形造成腹瀉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腸躁症、乳糖不耐、吃壞東西或是腸道菌相不平衡導致,從嚴重度輕至重分別為:.第五類:糞便呈一段段的,斷側呈光滑柔軟狀,可能是腸道發炎、吃到刺激性食物導致。→飲食上建議:可適度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菌平衡,並減少辛辣、油炸等易刺激腸道的食物。.第六類:糊狀大便,部分糞便仍有形體。.第七類:水狀,無固定形狀。後兩類可能是因食物不新鮮、手不不乾淨或是腸胃炎及乳糖不耐者食用到含乳糖食品導致腹瀉情形較嚴重。→飲食上建議:除了減少辛辣、油炸等易刺激腸道的食物,也要時時注意個人衛生清潔與食物儲存情形,乳糖不耐症嚴重者則減少乳品攝取。*如果嚴重腹瀉,記得除了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外,建議立馬就醫諮詢醫師、營養師,必要時採取低渣低纖飲食甚至禁食,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應“便”飲食對策,便便檢測表大公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9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所有剩菜剩飯放進冰箱就沒事!5類剩菜不利健康,剩菜處理5原則
近期食安問題連環爆,尤其食物中毒事件引發國人關注。不僅外食族要慎防「病從口入」,許多家庭常有吃不完的剩菜剩飯,更要小心這些「隔夜菜」若保存不當且反覆加熱吃,容易孳生細菌、致癌物,對健康危害甚巨。剩菜剩飯該如何正確處置保存?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強調,烹煮的飯菜當餐吃完最好,若吃不完應盡速在2小時內放入冰箱冷藏,可不必待涼才冷藏,但食用前要完全復熱超過70℃,食物復熱的中心溫度在65℃以上,且於兩天內吃完。很多人以為把剩菜剩飯放進冰箱保存即可安全地再食用,殊不知剩菜剩飯有一定的保存法,以及再次烹調加熱原則必須注意,才能避免細菌、致癌物的產生,並減少營養素流失。黃淑惠說,細菌容易在7至70℃環境中生長,而冰箱冷藏只具抑菌、延緩細菌孳生作用,並非殺菌,因此冷藏過的剩菜食用前一定要完全復熱。黃淑惠指出,紅燒肉、滷肉、魚肉、青菜、米飯、湯品等是家中餐桌上常見的「剩菜剩飯」,如果沒有冷藏、放置於常溫下超過1至2小時,食物容易變質,產生毒素、細菌孳生等問題,危害身體健康。5類剩菜不利健康,預防方法?1.蔬菜類:亞硝酸鹽增 餐餐新煮吃剩的隔夜綠葉蔬菜,不建議帶便當,黃淑惠說,綠色蔬菜應該每一餐都新煮,吃不完就倒掉,若中午吃剩放冷藏在5、6小時內也要吃完,尤其隔夜蔬菜真的不要再吃了,因為吃剩的綠色蔬菜再加熱後,不但口感不好、維生素C等營養素流失,還會不斷釋出致癌物「亞硝酸鹽」,吃多了,會致癌又傷身。若要帶便當,建議選擇根莖類蔬菜。2.肉類:鈉含量增多 煮好分包保存最常見餐桌上會剩下的肉類料理,往往是以醬油、糖、鹽等調味料煮成一大鍋的紅燒肉、滷肉等,如果一再回鍋加熱,不僅會釋放亞硝酸鹽致癌物,還有加熱太過頻繁,使醬汁或滷汁會愈煮愈鹹,鈉含量增高,對血壓、血糖負擔高。建議肉類食物煮好後可先分包,每包是一餐要吃的份量,放冷藏一周內要復熱吃完,放冷凍一個月內食畢。3.海鮮:易生細菌毒素 當餐吃完魚蝦蟹等海鮮是不耐放的,尤其蛤蜊蝦蟹等貝類最好趁新鮮當餐吃完,吃剩的魚也要在一、二天內吃完,以免釋出組織胺,容易變質,產生細菌、毒素,引起食物中毒、腸胃炎或蕁痲疹等。建議吃剩的海鮮冰凍保存,要再次食用時,再回溫即可,或再加點蔥、薑、蒜、米酒等佐料重新殺菌烹調,又是一道美味海鮮料理。4.米飯類:勿電鍋保溫 冷凍為抗性澱粉前一天吃剩的飯,可以冷凍成為「抗性澱粉」的冷飯,隔天再回溫加熱吃,適合肥胖的人、老年人、糖尿病人食用。不過,中午煮好的飯,切勿一直放置於電鍋中保溫(約60℃)留待晚餐再吃,如此會增加細菌的孳生,建議中午的剩飯還是要在2小時內甚至直接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凍,下一餐要吃時再回溫加熱。5.湯品:勿反覆加熱營養流失 分包保存 湯品如雞湯、排骨湯的油脂含量高,較不易孳生細菌,清湯如竹筍湯久放則易變質壞掉,但很多家庭都會煮一大鍋湯,不斷加熱吃好多餐,營養大量流失,也不再美味,建議可以分包保存,每包是一餐要吃的份量,也可以雞湯為湯底,再加入其他食材熬煮一道新鮮湯品。剩菜保存處理5原則1.剩菜冷藏時間不宜過久,綠色葉菜要當餐吃完,吃剩的根莖類蔬菜、肉類或魚類等食物,可以保鮮膜或保鮮盒冷藏,在一、二天內應食用完畢。2.剩菜不必待徹底冷卻,2小時內即放入冰箱冷藏。3.紅燒肉或滷肉經分包冷藏或冷凍後,可以微波或隔水加熱方式來加熱食物。4.不同類別的剩菜要分開保存在不同容器中,以免味道混濁變質,引起細菌交叉感染。5.不論冷藏或冷凍,熟食和生食要分開存放,避免細菌交互感染。
-
2024-04-03 養生.聰明飲食
常吃的鴨血竟有高達7成都混有「這物」,可以吃得安心嗎?想吃得健康,「重點調味」務必注意!
麻辣鴨血是國民美食,許多人喜歡它又麻又辣的味道,鴨血本身Q彈、軟嫩,更是火鍋必加食材。但有不肖業者製作「混血」鴨血販售,欺騙消費者。消基會公布最新調查,經兩次採樣,在30件鴨血樣品中,有22件驗出雞的成分。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指出,雞較便宜,而鴨血供不應求,因此才會「混血」,肉眼難以辨視,呼籲政府加強標示。混血的麻那鴨血難以分辨,補鐵還有很多東西能選擇「我很喜歡吃麻辣鴨血,口感愈麻辣愈好。」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說,因為喜歡吃麻辣鴨血,也知道有不肖業者「混血」製成鴨血,因此十分好奇,想從口感、外觀、觸覺Q彈等,加以辨別「真假鴨血」。但她說:「這些方式,我都試過,但根本無法辨別」,必須透過專業檢驗才能得知。許惠玉說,單吃鴨血,再吃豬血,可能可以分辨不同,如果是「混血」製品,難以分辨;不只是鴨血,坊間販售的豬血糕也可能採混血製成。避免吃到「混血」製成的鴨血,建議民眾能選購知名業者產品,吃麻辣火鍋時,選擇知名店家,降低吃到「混血」鴨血的機會,有時候販售業者也不清楚鴨血產品成分,真的防不勝防。喜歡吃麻辣鴨血的人,就是喜歡又麻又辣的味道,另許多女生每個月的月經流血,多流失鐵質等血液成分,希望多吃鴨血、豬血糕等製品,加以補血,也確實有其功效,如果想補充鐵質,還可以吃紅肉、蛋黃、紅豆、黑豆、小麥、胚芽等。麻辣鴨血可說是國民美食,要如何吃的健康?許惠玉說,吃麻辣鴨血兼顧健康,務必切記要「重點調味」,也就是麻辣鴨血不要拌飯、拌麵、拌冬粉、拌青菜等,避免吃進過多醬汁,麻辣鴨血又麻又辣,對腸胃道也是種刺激,可能會引起腹痛、腹瀉,若有腸胃炎、胃潰瘍等民眾,也容易造成腸胃負擔而出現不適,建議少吃或避免食用。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2 焦點.食安拉警報
仙人掌桿菌加熱也不易殺死 醫師揭導致食物中毒2種疾病型態
食安問題引發國人關切,「仙人掌桿菌」是常見的食物中毒致病原,一般約攝入每公克食物含有105-108CFU(Colony-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單位)可分泌毒素的仙人掌桿菌,就會導致食物中毒,可能造成傷口感染、中樞神經感染,甚至發生菌血症及心內膜炎,對於免疫不全的病人有嚴重威脅。自然界有許多微生物存在各式環境中,例如土壤、淡水、海水、凍原甚至空氣中,也存在於各種動植物身上,以及人類的皮膚、口腔和腸道。常見的微生物包含細菌、黴菌和病毒,大多數微生物與人類和平共存,但當人體免疫下降、皮膚出現傷口或腸道黏膜潰爛時,這些微生物就可能引發感染。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為芽孢桿菌屬,能存在許多食物中。它會產生芽孢,具耐熱抗酸的特性,所以加熱也不易殺死這種細菌。事實上,食材準備難免帶有微生物,且食品中也常有仙人掌桿菌的芽孢。為避免仙人掌桿菌造成食物中毒,重點在於減少細菌大量繁殖,尤其食品烹調後應盡快吃完,若未能立即食用,需使用至少65℃以上高溫保溫,或是溫度低於7℃以下冷藏,避免食物放置室溫太久。米飯為國人常吃的主食,無論是白飯或炒飯,遵循前述食物處置原則,即可減少食物中毒的發生。此外,保持食材新鮮,重視手部衛生,食器維持乾淨,生食與熟食分開處理,確保食物徹底加熱,並隨時注意保存溫度,以降低食物中毒風險,減少仙人掌桿菌或其他微生物造成腸胃炎,才能「食在安心」。仙人掌桿菌不同毒素所導致的疾病型態有2種:1.嘔吐型攝食汙染食物0.5至5小時後,會出現惡心嘔吐狀況,偶有腹瀉,通常在24小時內好轉。此種致病毒素耐熱,所以隔夜食物再加熱也難以去除。主要影響食物,包括米飯和其他穀物。2.腹瀉型攝食汙染食物後,潛伏期較長約8至16小時才出現症狀,包括腹部絞痛、腹瀉,有時伴隨惡心感,症狀持續較久,一至兩天才會緩解。這類致病毒素不耐熱,但如果吃下會產生毒素的仙人掌桿菌芽孢,即使加熱食物也無法去除。主要影響食物,包含肉類及其加工食品、湯品、蔬菜及乳製品。通常這些症狀輕微且會自己好轉,無需特別使用抗生素,只需要多休息、補充水分即可。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9 焦點.食安拉警報
寶林茶室死亡病例驗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超耐熱,清洗、煮沸殺不死!哪些食物裡有?
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信義A13「寶林茶室」疑似爆發食物中毒,累積18例身體不適通報,並且有兩人死亡。衛福部將此案視為重大食安事件,28日晚間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死者檢體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王必勝曝最新發現:驗出米酵菌酸信義區「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擴大,累積近20起身體不適通報,並且有兩人死亡。今日兩名死者(40歲男以及66歲男)已經解剖後,由於檢驗結果有重大發現,因此衛福部晚間8時30分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死者檢體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一共有18例相關個案,包含2例死亡、5例加護病房、1例一般病房以及10例返家休養。此次記者會因為法醫在解剖時發現,其中一個檢體血液驗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至於標準品還沒到為何可以驗出?王必勝解釋,國內有醫院還有標準品,因此提供台大法醫所檢驗。某位死者的檢體有驗出米酵菌酸,跟調查方向有很大關連,跟專家會議一致認同的方向吻合。寶林茶室中毒事件整理表此案源起39歲呂姓男子於22日皆同友人至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信義A13「寶林茶室」用餐,點了素食炒粿條、香蘭葉飲料,餐後持續腹瀉,身體虛弱,就醫後轉診至台北馬偕醫院急診,不料病情急轉而下,引發嚴重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使用呼吸器後,仍然不治,院方通報疑似食物中毒症狀。而一般食物中毒都是急性腸胃炎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局部症狀,症狀也大多很快解除。為何此案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根據《聯合報》報導,一名不具名急診醫師推測,該個案可能係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毒素所致,「米酵菌酸」毒性超強,只要一毫克毒素,就可能致命,大陸地區就曾爆發多起涼拌木耳、河粉等中毒死亡事件。什麼是「米酵菌酸」?台北榮總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米酵菌酸」是一種毒素,常見於「Burkholderia gladioli」菌衍生,當米或玉米製品保存不當,就有可能出現,由於具耐熱性,加熱也無法破壞,一旦誤食,致死率高達三成。 國內尚未出現「米酵菌酸」中毒病例,楊振昌表示,看國外文獻,印尼、莫三比克、大陸都曾發生「米酵菌酸」中毒案例。根據中國大陸於2010年至2020年發表共170多人中毒的統計,其中160多人住院,死亡率近三成。其中2020年10月黑龍江省的「酸湯子中毒」事件,造成食用的一家12口中9人死亡 哪些食物裡可能有米酵菌酸?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食品安全衛教資訊指出,米酵菌酸已被證明存在於變質的穀類發酵製品、變質鮮銀耳及其它變質的澱粉類製品中,常見的食品有糯米湯圓、馬鈴薯粉條、甘薯澱粉等;而大部份中毒個案皆因自製的發酵食品或變質鮮銀耳所造成。米酵菌酸的危險性何在?中國大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臟外科主任姜楠曾在《健康報網》撰文談及米酵菌,它非常耐熱,一般的烹調方法並不能破壞其毒性。即使用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清洗或浸泡亦無法去除。一般發病症狀最早出現在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嚴重者會出現肝腫大、肝功能異常、肝昏迷等,甚至死亡;但患者一般不會發燒。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為半天至1天。「米酵菌酸」會影響人體主導能量的粒腺體,影響身體無法產生能量,導致無法呼吸,對治療也沒有反應導致死亡。「米酵菌酸」目前沒有解毒劑,對於這類中毒患者,只能給予支持療法。食物中毒多是急性腸胃炎 7高風險族群提防敗血症而其實一般食物中毒多是急性腸胃炎,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局部症狀。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包含年長者、幼兒、孕婦、癌症病患、肝硬化、洗腎、糖尿病等抵抗力不好的患者,可能合併敗血症,導致器官衰竭。一旦出現畏寒、噁心、嘔吐、腹瀉、高燒不退、意識不清、小便量變少等,就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顏宗海提醒,不管葷食或素食,保存不當都可能污染,所以都需要做好妥善保存,民眾到外面用餐,要注意餐廳整潔等衛生狀況;餐廳業者則要在準備餐點時,將生熟食分開處理,如果食物放置在室溫之下,也要盡速吃完或放進冰箱。【參考資料】.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食品安全資訊.食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27 養生.聰明飲食
39歲男於「知名素食餐廳」用餐疑食物中毒亡!毒物專家盤點常見原因:相當罕見
有2位民眾在本月22日到信義區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餐廳用餐,曾食用素食炒粿條及香蘭葉飲料,其中1人在用餐後2天左右死亡,毒物科醫師指出,這次的個案確實少見,死亡原因跟食物中毒有待衛生單位調查,不過年長者或幼兒、癌症與糖尿病等抵抗力較差者,如出現畏寒、噁心、嘔吐、腹瀉、高燒不退、意識不清或小便量變少等合併敗血症,就要趕快就醫。39歲男素食餐廳用餐後疑中毒亡新北39歲呂姓男子3月22日與一名女同事到餐廳用餐,之後出現嘔吐、腹痛、心悸等症狀就醫,呂男送醫不治,另一名女子到診所就醫後已有好轉;但呂男在3月23日接近下午5時,由救護車送進急診室,患者主述前一天晚上有到素食餐廳用餐,隔天人非常不舒服,主要症狀是腹瀉,沒有嘔吐情形,院內有採糞便檢體、點滴注射補充水分,也立即通報食物中毒,當時急診檢驗痢疾、傷寒目前都是陰性,輾轉送至台北馬偕醫院,最後仍不治。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說,3月24日中午接到新北市衛生局通報,有2位民眾在3月22日中午到該餐廳用餐,曾食用素食炒粿條及香蘭葉飲料,這兩人分別於當天晚上8點、10點,民眾出現噁心腹痛症狀,其中一人就醫後死亡,另一人症狀輕微、於就醫後返家。林冠蓁表示,北市衛生局接到新北市通知後,當天下午前往餐廳稽查,該餐廳現場工作人員無健康檢查報告、餐具不潔,已要求3月27日前改善完畢,逾期未改善可依食安法開罰6萬到2億,因為稽查當天已經沒有殘留食餘,採集廚師手部檢體及刀具砧板等環境檢體,新北市三重醫院有採集糞便檢體,如檢出相同病原菌,即視為一起食品中毒確定事件。毒物專家盤點食物中毒常見原因林冠蓁說,一般會引起食品中毒死亡的案件很罕見,過去曾發生包括原因包括河豚毒、麻痺性肺毒、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型、沙門氏菌等,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型常見於歐美地區生菜沙拉,沙門氏菌常見於一般食品,這次案件的兩人都沒有上述可能造成食物中毒死亡食物。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粿條、香蘭葉都算是常見食物,所以這次的狀況確實罕見,但患者死亡與食物中毒原因,都仍有待衛生單位調查,衛生單位跟醫院也會做細菌培養,不宜太快下定論,不過一般食物中毒都是急性腸胃炎,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局部症狀。如果是對抵抗力不好的民眾,除了急性腸胃炎還可能合併敗血症,顏宗海指出,急性中毒一但合併敗血症,就可能導致器官衰竭而有生命危險,一旦出現畏寒、噁心、嘔吐、腹瀉、高燒不退、意識不清、小便量變少等,就要注意是否為敗血症。顏宗海表示,高風險族群包含年長者、幼兒、孕婦、癌症病患、肝硬化、洗腎、糖尿病等抵抗力不好的患者,一旦出現食物中毒合併敗血症狀,就要儘速就醫、不要等。顏宗海提醒,不管葷食或素食,保存不當都可能污染,所以都需要做好妥善保存,民眾到外面用餐,要注意餐廳整潔等衛生狀況;餐廳業者則要在準備餐點時,將生熟食分開處理,如果食物放置在室溫之下,也要盡速吃完,吃不完就要放在冰箱。延伸閱讀:.3食物別再加熱吃!營養師警告:吃一餐就好 尤其「這種」易生致癌物.50歲以下注意!年輕罹癌者變多!出現「10罹癌警訊」要當心,你有中幾項?.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