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肝性腦病變)
肝臟是人體代謝毒素的主要器官。肝臟病變或是功能減退,無法順利代謝毒素,會使體內毒素累積。一旦毒素入侵腦部,導致腦神經異常,造成患者言行失序、昏睡不醒等精神、意識和智力產生變化,即是肝昏迷。
- 症狀: 日夜顛倒 性格轉變 語言能力減退 肌肉抽搐抖動 反應遲頓 目光呆滯 嗜睡 精神混亂 口中有肝病異味 意識混亂 昏迷 智力退化
- 併發症: 腦水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肝臟是人體代謝毒素的主要器官。肝臟病變或是功能減退,無法順利代謝毒素,會使體內毒素累積。一旦毒素入侵腦部,導致腦神經異常,造成患者言行失序、昏睡不醒等精神、意識和智力產生變化,即是肝昏迷。
肝炎型態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肝臟全部的肝細胞在短期間內大量壞死,因此不能發揮功能,造成肝臟衰竭。並在患者出現「黃疸」的8周內,發生肝昏迷。
肝臟負責人體內酒精代謝,當人體攝取過量酒精,導致肝臟細胞受損、發炎,患者出現腹部壓痛、黃疸、發燒及腹水等症狀,即為酒精性肝炎。研究顯示,近35%長期酗酒者,會出現酒精性肝炎,且若罹病後不戒酒,五年存活率僅40%。
嗜鉻細胞瘤起源於腎上腺髓質、交感神經節或其他部位的嗜鉻組織,這種瘤持續或間斷地釋放大量「兒茶酚胺」,引起持續性或陣發性高血壓和多個器官功能及代謝紊亂,約10%為兩側性惡性腫瘤。
肝衰竭是肝細胞受到損害,導致肝臟功能大量喪失的疾病,其主要症狀為黃疸及凝血功能異常,若肝臟無法代謝的毒素蔓延至腦部,則會出現肝性腦病變;因免疫力下降則可能造成細菌感染等。 肝衰竭最嚴重時,可能合併腎臟衰竭、肝肺衰竭、多重器官衰竭。肝衰竭又分為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一般又被稱為「猛爆性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B型肝炎、C型肝炎、D型肝炎與藥物、酒精毒性、脂肪肝炎、自體免疫肝炎等,是引發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肝硬化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肝細胞瀰漫變性、壞死,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肝小葉結構和血液循環逐漸破壞,使肝臟變形、變硬,最後的治療必須要肝臟移植。
百日咳是一種侵犯呼吸道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好發於嬰幼兒,但成人亦會感染。百日咳的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特徵為陣發性的嚴重咳嗽、呼吸時有哮喘咳聲、咳嗽後嘔吐、咳嗽後臉潮紅或臉色發紫等。得過百日咳通常可以獲得較長期的免疫力,但並沒有研究顯示可終生免疫,且接種百日咳疫苗3~5年後,抗體便會開始下降,若無追加疫苗,都會成為易感宿主。目前台灣疫苗接種率相當高,百日咳病患多是因為成人帶菌回家,散播給家中尚未接種、免疫力較差的嬰幼兒。
勃起功能障礙是指男性在性交時,陰莖無法勃起或維持勃起硬度,來進行性行為,病程達3個月以上,是男性性功能障礙的一種。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發的急性皮膚傳染病。通常經由空氣、飛沫或皮膚接觸傳染,流行季節多在冬季及初春,十歲以下的幼兒童較容易受感染,潛伏期約二到三週,症狀為泛疹出水泡、發燒、全身無力、食慾不振等。病癒之後幾乎可終生免疫,唯要留意的是多年後可能因免疫力的降低而復發,產生帶狀疱疹疾病。
黃昏症候群又稱日落症候群,它並不是一種疾病或診斷,而是一群行為的總稱。多好發在包含阿茲海默失智症等各種失智症患者或意識混亂長者身上,在傍晚或夜晚來臨前,患者出現行為或意識上的混亂,或是原有的精神行為症狀變得更嚴重,包括躁動、踱步、攻擊、不安、焦慮、沮喪、遊走、注意力不集中、尖叫、幻覺等症狀。 要預防症狀出現,需要為病人固定的生活作息,家屬可觀察失智長者是否有生理需求,包括上廁所、喝水等,早上固定時間起床並盡量照到陽光,避免白天睡太久,中午可適度休息30分鐘。午休後安排患者喜歡的活動,包括唱老歌、吃喜歡的食物或散步,並保持室內光線明亮,避免產生陰影。若長輩出現相關症狀,家屬可紀錄時間及表現行為,透過調整作息觀察症狀是否改善,或尋求醫療協助。
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漸進退化的智能障礙病症,好發於老年人,退化的速度不一定,依照病程進展可分為輕度知能障礙、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初期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特別是記不住日常、最近且立即的事物,其他像是語言、算術、空間感、時間概念、抽象思考、社交能力、判斷力等也會出現障礙,產生異常行為,過去熟悉的工作無法勝任,嚴重影響日常起居,伴隨這些行為的心態很可能變得疑心病重、被害妄想、憂鬱、焦慮、容易與他人起衝突。 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與血管性兩類。退化性包含: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亨廷頓氏症造成的失智。阿茲海默症屬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特別侵襲腦部對於記憶、認知、語言的部分,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額葉及顳葉失智症主要病症在於語言表達障礙和個性、情緒改變,路易氏體失智症則在於認知功能障礙、重複性的跌倒、出現幻覺等。而血管性失智症為腦血管疾病引起,較危險的病理發展是患者大腦可能持續萎縮,進一步引發腦部病變、二次中風、腦梗塞,致死率相當高。有時,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又會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發作,統稱為混合型失智症。
妄想症是一種慢性進行、有系統、有組織的思維障礙精神疾病,排除腦外傷、生理疾病或藥物侵害等引發大腦病變所產生的精神病,其妄想內容也不像精神分裂症脫離現實,而會與日常生活的情境相關,例如被背叛、被跟蹤、被人愛慕、被感染或懷疑配偶外遇等,少數可能伴隨短暫的幻覺,嚴重者可能出現破壞、自傷、傷人、自殺、他殺的行為。當一個人堅持這種「曲解事實」的偏見與思維長達三個月以上,就診斷為妄想症,但多數患者通常不認為自己有問題、不會主動求醫。妄想症的發病年齡不限,但大多好發於中年或老年,依病人的妄想內容,大致可歸納出七種類型: ●情愛妄想型,病人深信某個人正深愛著自己,對方通常是知名人士甚至遙不可及之人,有時病人會被惱羞成怒,進一步做出騷擾、跟蹤、襲擊、綁架等觸法行徑。 ●嫉妒妄想型,堅信伴侶對自己不忠,因而跟蹤和監視對方的一舉一動,通常是子虛烏有的事。 ●自大妄想型,妄想自己具有特殊的身分、地位、權力、甚至與神或名人有特殊關係,有時嚴重者還會認為真實的那位名人才是冒充他的,當面臨過大壓力時,可能做出反社會行為。 ●被害妄想型,是妄想症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病人深信自己遭受各種惡意對待如被跟蹤、被迫害、受騙、被監視、被下毒等,因此變得疑神疑鬼、處處防備,甚至尋求警察的介入或採取法律行動。 ●身體妄想型,懷疑自己身體有毛病進而四處求醫,實際上那些疾病或問題根本不存在。 ●混合型,上述的妄想內容混合好幾種,沒有哪一主題比較突出,就歸為混合型。 ●其他,主要的妄想內容無法明確指出,或無法用上述特定的類型來界定。
尿毒症是指腎臟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無法自行清除體內代謝物及維持血中的電解質及酸鹼平衡。若腎功能嚴重受損且藥物治療無效時,會導致體內各 器官無法正常運作,這時候可能需要接受透析治療(洗腎)或腎臟移植,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尿毒症的在英文字面意思是「血液中的尿液」,此是腎臟功能已經嚴重不足,患者通常會有較明顯的不適感。尿毒症的患者主要是由慢性腎臟病惡化而 來,第5期慢性腎臟病病人如果合併出現尿毒症狀稱之為尿毒症。慢性腎臟病友務必要控制病情,避免進入尿毒症而無可避免地影響到生活。